中国有没有什么特别厉害的家族?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8浏览:2收藏

中国有没有什么特别厉害的家族?,第1张

大家都见过自己家的家谱或者族谱吗?知道自己姓的源流传承吗?

听到家族这两个字,大家是不是有瞬间穿越回古代的感觉,毕竟,家族这个词西方用的比较多,什么摩根家族、伊丽莎白女王的温莎家族呀,包括与我们比邻而居的韩国,家族概念也是比较浓重的。

但是在中国,虽然农村还有什么宗祠、宗庙。但是提到家族这个词,还是比较少的。

在中国,提到家族这个词,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传承两千多年的南张北孔,南方的张家还有北方的孔家。张家不是盗墓笔记里张起灵的张家,而是世代居住在龙虎山上的天师家族。没有错,我们天天在漫画网络小说上见到的天师府真的存在,而且还真的有天师印和天师剑。

北方的孔家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孔子世家了。孔氏家族的族谱是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包罗内容最丰富、谱系最完整的族谱。对,他们硬是把自己的祖宗追溯到了伏羲一代。

而除了南张北孔之外,在中国,其实还有非常多厉害的家族,比如曾是中国首富的荣氏家族。以及我们今天提到的这个家族。

他们传承已经有1200多年,而且出身皇族,虽然历尽五代就game over。

这个家族就是吴越钱氏家族。1000多年前,唐宋之间,有过一个五代十国的奇局,天下纷争,群雄四起,这是中国历史上最乱的一个乱世。当时北方战火纷飞,田园荒芜,可很奇怪的是,在南方,浙江一带的吴越国却是太平景象。这就不得不提吴越国的君主,钱鏐。他一生充满传奇,也是他奠基了钱氏家族的辉煌。

提起钱鏐,大家可能印象最深的就是珍藏在国博的国宝钱鏐铁券,是中国现存历史上最早的免死金牌。

他生于公元852年,杭州临安人,据说他出生时,相貌奇丑,丑到连亲爹都不想要,他爹觉得不详,想把他弃于井中,好在阿婆怜惜,才保住性命。

吴越国在钱鏐的治理下成为一个世外桃源。大文豪苏东坡由衷赞叹吴越国盛景:“其民至于老死,不识兵革,四时嬉游,歌鼓之声相闻,至今不废”。可以说,现在苏杭发展地这么好,离不开钱鏐奠定的基础。

而且他还教导子孙,如果有利于国家统一,就不要吝惜皇位,所以在历经72年之后,当宋太祖打过来的时候,钱鏐的孙子钱弘俶干脆地把皇位给交了。

也正是因为他这么干脆,钱氏家族才得以留存。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钱鏐不仅活得长而且生的多。在钱鏐八十年的生命里,史书有记载的儿子就有三十三位。

在宋元明清期间,钱氏家族就出了不少文学大儒,其中最出名的就是钱谦益,著名的秦淮八艳之一的柳如是就是他的老婆;这个人在历史上也是非常有名的,参与了东林党预谋事变、后来又剃发降清,年纪大了又觉得对不起明朝,卷进了黄毓祺案,最后还暗中复明,折腾了这么多,愣是活的好好的,八十三岁才死。不过不得不说,钱谦益虽然人格有争议,但是对于明末清初文学与诗歌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崇文倡教、读书明理,是钱氏家族的重要家风。它强调的就是:读书为第一等事,读书子弟为第一等人。为了让家族中的穷苦孩子,也能读得起书,家训中规定:家富提携宗族,置义塾与公田,岁饥赈济亲朋,筹仁浆与义粟。于是从宋代开始,钱氏家族就族内相互扶携,各地的钱家都设立义田、义庄。

其中著名科学家钱伟长就是在义庄的资助下,才完成学业,成为了中国的“力学之父”。1941年,他提出“板壳内禀理论”,爱因斯坦看后,这样评价:“这位中国青年解决了困扰我多年的问题。”他还发表了世界上,第一篇关于奇异摄动的理论,被国际上公认该领域的奠基人。

有人问钱伟长,为什么钱氏家族,有很多成功的人才时,他调侃道:“我们钱家人喜欢读书,书读多了容易当官,当官的容易出名。”

是的,到近代,钱氏家族更是爆发,人才井喷。钱氏人口仅占我国全部人口千分之二,可是钱氏家族出来的名人就有近百人。而且涉及到各个领域。

首先,中国科学史上人尽皆知的“三钱”—“中国航天之父“”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中国近代力学之父”钱伟长、“中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都是钱氏家族出来的,虽然钱三强是钱学森的领导,但是按照辈分来说,钱三强和钱伟长应该喊钱学森叫“爷爷”。

而钱学森的堂侄钱永健就曾在2008年获得诺贝尔化学奖。除此之外、钱永刚、钱学榘、钱永佑、钱永乐以及拥有世界6顶院士桂冠的钱煦等都是在国内国外著名的科学家。

在国学上,钱氏家族也是人才辈出。其中就有一代名儒钱基博以及钱三强的父亲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之一钱玄同。然后还有史学四大家之一的钱穆。

△从左至右从前至后分别是年轻时的

杨绛,钱锺书,钱穆,钱学森,钱三强。

钱玄同这个人特别有意思,他的思想在二十一世纪都可以说是进步青年了,他倡导自由恋爱和一夫一妻。同时还是催稿狂魔,鲁迅的《狂人日记》就是他催出来的。

钱玄同说话喜欢直来直去,从不转弯抹角。经常激愤地说:“人到四十就该死,不死也该枪毙。”

可是到了1927年,钱玄同到了40,身体还特棒,他的一帮好友,便玩起了恶作剧,说他已到了该枪毙的年龄了,一起商量在《语丝》杂志上编发一期《钱玄同先生成仁专号》。应邀写稿的朋友,夜以继日,很快将讣告、挽联、挽诗、祭文等稿件都准备好了,因为种种原因,关于钱玄同去世的消息风也似地在南方传开。一时间,钱玄同不少的朋友、学生向北京纷纷发来唁电表示深切哀悼。就是不知道钱玄同当时看着全国各地都在给自己办丧事,心情是怎么样的。

然后到了41岁,以为没有人记得了,胡适这时候还特地写了一首诗歌调侃“该死的钱玄同,怎么至今不死!一生专杀古人,去年轮着自己。可惜刀子不快,又嫌投水可耻,这样那样迟疑,过了九月十二,可惜我不在场……”

钱基博和钱玄同都属于儿子太牛,被掩盖了光辉的,他们其实单拎出来,都是对中国做出卓越贡献的人。

钱基博就更惨了,他性格比较古板,没有什么值得拿出来说的奇闻逸事,而且他儿子名号又响。没错,他儿子就是钱钟书。

钱钟书可以称得上是所有中国女子想嫁的男人类型,长得帅,文采好,精通N国语言,对老婆痴情,会写情话。杨绛和钱钟书的爱情羡煞了多少人。

你以为这就完了,钱氏家族除了在科学、文学上大牛辈出,政治上也出过非常多顶尖的人才。国务院副总理、外交部长钱其琛就是出自钱氏家族,钱氏家族还出了五位政协副主席。

有人总结钱家出过:一诺奖、二外交家、四国学大师、五全国政协副主席、十八两院院士。

钱氏家族之所以这么繁荣还有一个秘诀,就是“优化组合”的婚姻原则。钱氏子孙的婚姻观,相对于家世、财富,更看重配偶的家庭教养和个人素质,比如杨绛就是无锡大家族杨家的闺女。

其实你看民国大师的出身,你会发现,其实他们都有或多或少的牵连,并且百分之九十都是出身于世家大族。寒门出大师,在民国总是一个梦而已。

就以钱学森的妻子蒋英来说,他出身于蒋家,父亲是著名军事理论家蒋百里,而蒋英是金庸的表姐,徐志摩的表妹。金庸的堂姐查良敏嫁给了琼瑶的三舅袁行云。然后就成了亲戚。所以,你会发现,金庸、琼瑶和钱家也是有扯不清的联系。

现在大家广泛认识的钱氏家族的名人莫过于百家讲坛的钱文忠了,还有《神探狄仁杰》的导演,著名编剧钱雁秋。当然,还有许多钱氏后人在科学领域默默耕耘,不为我们所知罢了。

2008年6月“吴越钱王与长三角繁荣主题报告会”在杭州临安举行时,钱学森在贺电中说“我们的先祖,他的政绩只是‘致富一隅’,而我们后人的事业,是使整个中国繁荣富强。老祖宗地下有知,是会高兴的!”想起写在无锡钱氏祠堂的《钱氏家训》中有一句话是:“利在一身勿谋也,利在天下必谋之”,此言或许正是钱家为中华民族培育了无数大师精英的原动力吧!

1、王昭君

王昭君,名嫱,字昭君,乳名皓月,西汉南郡秭归人,与貂蝉、西施、杨玉环并称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落雁,晋朝时为避司马昭讳,又称为“明妃”,王明君。昭君出塞后的几十年时间里,汉匈两家一直保持了友好和睦关系。

呼韩邪单于附汉与昭君出塞,不但结束了匈奴多年的分裂和战乱,而且为中原王朝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此外,加强了双方的交流,使当时相对落后的少数民族必然产生对中原先进制度的向往,促使一些少数民效仿中原的制度。

2、王羲之

王羲之,字逸少,东晋时期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王羲之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书苑。唐代的欧阳询、虞世南、诸遂良、薛稷、和颜真卿、柳公权,五代的杨凝式,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赵孟頫,明代董其昌,这些历代书法名家对王羲之心悦诚服,因而他享有“书圣”美誉。

3、王昌龄

王昌龄,字少伯,汉族,河东晋阳人,又一说京兆长安人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王昌龄诗绪密而思清,与高适、王之涣齐名,时谓王江宁。有文集六卷,今编诗四卷。

王昌龄在诗中多使用短句、变形句式、紧缩复句。使语言有力量感、经济简练。王昌龄诗歌中的语句组合也体现着他简练清峻的语言风格。总结王昌龄的诗三大特点就是语言简练而内涵丰富,文辞平易但句意险峻,意兴相兼、沉中见清。

4、王勃

王勃,字子安,汉族,唐代文学家。古绛州龙门人,出身儒学世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王杨卢骆”、“初唐四杰”。

王勃首先是儒家之狂者,他志向高远,勇于进取;才华横溢,文采斐然;但同时也处事疏阔,缺少谋略。其次他还是傲者,身秉傲骨,且鄙世傲物,蔑视尘俗。王勃崇信佛教,认为佛教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在社会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5、王景弘

王景弘,福建漳平人,生卒不详。洪武年间,入宫为宦官。永乐三年六月,偕同郑和等人首下西洋,他同郑和一样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航海家、外交家。

王景弘先后6次出使西洋,历30余国、60多个地区。每次使洋,都随带金银、丝绸、铜铁及各种工艺品与外国交流,发展中国与亚非国家间的通商关系,开辟“海上丝绸之路”,促进中国与亚洲各国间的经济、文化和科技交流,增进友谊。

-王昭君

-王羲之

-王昌龄

-王勃

-王景弘

曹操叫他:“你是说困难和斗争吧。”袁术叹了口气,“让手术生个孙郎那样的儿子吧。为什么死后恨他?”他就是三国第一军事天才,孙策。在不到九年的时间里,他横扫江东,几乎没有损失。如果他没有被刺客杀死,三国的历史会是怎样的?

孙策,字富博。好名字好长相。说他“美丽动人”,所以他绝不是国字脸、大眼睛、大嘴巴的刚毅形象,而是一个相貌堂堂、举止优雅的男人。

这么帅的孙郎,性格也讨人喜欢:“风趣”,说话幽默;“虚心,虚心”,大方,愿意听取好的建议,不会耍大牌。

只有这些,才能足以倾吐我们心中的美好,塑造一个青春的偶像。

但这还没有结束。最重要的是,孙策是个天才:军事天才。

天才和天才是有区别的。

一般来说,军事人才往往出现在乱世。在和平年代,凡是能成为古将军的人,通常都有一个响亮的名字,但他可能是个傻逼。他说不准自己是嫖娼将军。而那些潜在的军事人才不知道在哪里。他们可能在街边小摊上做点小生意,或者在衙门里匆匆忙忙。其实因为平时刀枪入库,你是韩信转世,你也有武功。谁知道你是谁?同样,经济学家和数学家也可能被埋没在战争年代。三国时期,他们只能帮曹操写下粮草明细,而宰相曹是不可能借你的头的。所以,每个时代都会有一个倒霉的人生错了时间。我们这些三国迷一样,讨厌生在一千年前,驰骋中原,炫耀胸肌。当然也有可能临阵退缩,被斩首以成全关羽。

乱世出英雄,主要指军事人才。至于军事天才,就像是韩海的明珠。所以霍去病生来就是统治天下的皇族,而孙策则把自己托付给乱世之门。一个军事天才,也就是说一个自学成才的人,生来就是为了打仗的。最好是文盲,但绝不是流氓。关羽天天捧着《镜报》,甚至半夜看书;肖恩在桥上拿起军事书籍,回家学习,才开始懂事;曹操最有文化。他偷偷背《孙子兵法》。这些人都没有被选中的资格。所以霍去病没有读《左传》,读《孙子兵法》也有副作用。这样的人可以算是天才。

18岁,孙策随父出征,26岁遇刺身亡。在不到九年的时间里,他打了几十场仗,横扫江东,奠定了吴栋的基础。他不仅是统治君主,还是统帅,指挥所有的将领和军队。同时,他亲自带头。这些费力又要命的事,在孙策手里都好办,可他才二十岁左右。这真的不是天才。相比之下,曹操不仅足智多谋,而且胆大心细,官渡之战前就退出了。刘备聪明但为时已晚。他跟我和陈宫有一样的问题,很依赖经验的积累。周瑜和鲁迅作战能力很强,但能力不足。

说孙策“善用人,见人就乐死的书生。”这是王霸的所在地。还说孙策“渡江作战,一切皆破。”不敢为先,军令已清,心如怀胎。“也就是说孙策治军有方,作战勇猛。所以徐工把他比作项羽,而阿宝称他为野兽。

什么是野兽?它代表了野兽的精神和速度,这是与生俱来的。天生的智慧和足智多谋是孙策克敌制胜的“三大法宝”。况且在孙策打仗的时候,大部分都是速战速决。战斗时,他们干脆利落,没有丝毫减速。没有人道主义,这种战争就成了一门艺术,陈寿称赞孙策“英勇无畏”。我最喜欢的是庐江一战,是孙策战役中的典型。袁术率军渡江,直抵孙策,被庐江太守刘询截住。孙策恨得咬牙切齿,但他“假善”,能忍。当他听说上海很富有时,他给刘询写了一封信,恳切地建议他占领上海。这是转移注意力。勋伯格真的被骗出兵偷袭了。孙策发现,他一夜之间率领一千轻骑,以每小时90公里的速度在庐江周围疾驰,拖到天亮就进城了。刘询无家可归,所以他不得不和几个密友私奔。那是一场多么激烈的战斗,就像一道空洞的闪电,让一切恢复了平静!

后说孙坚和孙策是孙武子,很难说他们经过了严格的考证。估计他们是想找个天才的地方来提高自己的可信度。因为天才往往不被世人理解,也不一定被上天包容,往往会被提前带走。自古以来就是昙花一现的天才。不短命的可以称为天才、奇才、怪胎、傻子,但不是天才。霍去病只死了二十四年。所以孙策只活到二十六岁,从而彻底证明了他是一个真正的天才。

影视剧中的孙策形象

李承晚出生于1875年,身上有朝鲜王朝王族血统,他是近现代东亚史上绕不开的一个人物,本有可能成为韩国国父的李承晚,最后却是客死他乡,身后骂声一片,他是怎么把自己玩成这样的?

20岁

20岁的李承晚已是名满朝鲜的反日斗士,立志为民权与独立而奋斗。他既写文章又演讲,活动极其激进冒险。当时大清还在,朝鲜也还在高宗李熙统治之下,李承晚就已在朝鲜加入并组织政党,因此被抓坐牢5年。

坐牢并没让他声誉受损,相反李斗士因此名满天下,在政坛崭露头角。

并且,他在狱中接触到了西方学问与国际视角,成为一名基督徒,完成了信仰的蜕变,从此把美国视为朝鲜的救星。

30岁

30岁的李承晚怀里揣着朝鲜高宗李熙的密旨来到美国,想的是走外交路线保证朝鲜在日俄争夺下保持独立。

没成想,大事没办成,却成就了李承晚个人学历,他在哈佛读研、普林斯顿读博,不到五年时间里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博士学位,可称神速,也就此成为首位拥有博士学位的韩国留美精英,从此人称李博士。

并且他在美国的经历也使他在美国韩人和韩国国内拥有了声望,之前的愣头青李承晚在海外没多少人知道,现在说起李承晚博士那就不一样了。

40岁

40岁的李承晚久居海外,已著作等身,就算不从政也是学术大牛,但搞学术从来不是李承晚所愿,他继续为自己的外交独立梦想奔走,一如既往碰得满头是包。

这时日本已在日俄战争中取胜,随即开始对朝鲜下手,逼李熙退位,与扶持的韩奸总理李完用签订《日韩合并条约》,朝鲜被日本收入囊中,封建制度的朝鲜宣告灭亡,成为了日本的殖民地。

有压迫就有反抗,朝鲜独立运动跑到中国成立了一个韩国临时政府,各派一致推举李承晚担任领袖,因为他不属于任何一派。在临时政府里,有个叫金九的人,一开始担任的是警务局长,这个金九后来会跟李承晚发生很多交集。

50-60岁

50-60岁时,李承晚的外交独立路线遭到打击,在政坛失势,临时政府总统的职务也被罢黜。李承晚的活动进入消沉时期,他仍然坚持外交独立路线,在美苏之间反复奔走斡旋,游说大国出兵朝鲜赶走日本人。

奔走了几十年也没啥结果,一如既往地碰壁。尤其在苏联,李承晚还遭到过羞辱,为了获得苏联支持,李承晚于1933年7月19日抵达莫斯科,试图寻求斯大林帮助。斯大林不见兔子不撒鹰,对自己没有好处的事怎么肯干,他丝毫不给李承晚面子,直接下令将他驱逐出境,李承晚铩羽而归,这使他对苏联彻底死心,此后一生仇苏。

李承晚的政治形象,可以分为截然不同的两个时间段——70岁前和70岁后。

70岁之前的李承晚,自29岁去美后,半生都漂泊在海外,在朝鲜的日子屈指可数。

他虽然屡屡被各个政治团体推为领袖,但基本就是个政治吉祥物。李博士名气大,没派系,没实力,又是韩国独立运动的精神领袖,拿出来当幌子再合适不过。

在他当选韩国临时政府总统后,李承晚也不想就职,后来在多次敦促下才来到上海就任总统。

虽说只是个有名无实的临时政府,政治斗争却依然无比复杂,政客们天天为了大小问题撕逼,政治环境乱七八糟。

李承晚一没派系,二没后台,实在撑不住场子,干脆退休去美国写书了,民粹派的金九坐上临时政府总统的位子。

金九由于他的结局而被同情,后人更愿意承认他是朝鲜的国父而不是李承晚。

但搞政治从来也没那么简单,金九面相敦厚手段却不单纯,他是安重根的拜把兄弟,安重根就是刺杀伊藤博文的那位朝鲜著名刺客。

有兄弟如此,可想而知金九也不是善茬,他的政治手段与安重根类似,喜欢把政敌肉体消灭,手段是暗杀。

暗杀事实上是朝鲜半岛政坛的常用手段,过去百年那里政坛发生过一次又一次刺杀事件,在暗杀这件事上执行力爆表。

日本战败投降后,金九带着一帮人回到国内,与国内亲日派的大佬宋镇禹等斗得不亦乐乎。在金九眼里,这帮人就是韩 奸,没啥可说的,肉体消灭便是,于是宋大佬卒。

谁知亲日派的一帮子也不是吃素的,你会搞刺杀我也会,两帮人刺来刺去,派系里的大佬都成了刺杀目标,一不小心金九爷也中标挂了。

金九被刺在韩国是件大事,也是件疑案,后来大多数人都把锅甩给了李承晚,但其实并没有什么证据。

李承晚当时并不是金九的主要政敌,金九的政治倾向是和北方建立联合政府,但他与北方没谈拢,反而因此得罪了南方政党,有动机要刺杀他的人很多。

相反李承晚这时却并不在政治圈玩,自20多年前不再担任临时政府总统后,他已淡出政治多年,也没有自己的派系,只是在各派之间居中调停的人物。

当时韩国政坛暗杀成风,金九死后,南方各派再拿不出一个众望所归的大佬,美国只好扶持李承晚出面收拾残局。金九被刺,李承晚是受益者,这点是不假的,但恐怕也是他事先无法预料的。

1948年5月10日,南朝鲜举行大选,7月20日,李承晚当选总统,8月15日,大韩民国正式宣布成立,李承晚成为开国总统。9月9日,北朝鲜成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金日成任首相,朝鲜半岛分裂。

这时候,1875年出生的李承晚已经是个73岁的老人,他能登上总统宝座也并不是因为美国的旨意,而是当时朝鲜国内政治斗争的反映。

李承晚本身一直是个吉祥物,也没能培植起自己势力,他能当上总统是南方势力最大的右翼派系推举的结果,看中的就是老李脱离本土政坛多年,看上去又是一副无党无派人畜无害的样子,给他个总统的虚职,议会还是自己操控,所有人都没话说。况且老李已经73了,还有力气当几年总统?

偏偏所有人都看错了李承晚。

李承晚此前虽然没什么实质性的政治建树,但他确实是个很聪明的人,我举一个例子:

中日全面开战后,韩国国内很兴奋,寄望于中国打败日本,这是朝鲜认为半岛最好的独立机会。

但李承晚却不这么认为,几十年历练下来,国际视野他还是有一点的。

李承晚认为单凭中国实力无法战胜日本,韩国独立指望不了中国。事后证明,如果日本专注于中国战场,凭当时的中国确实难以击败日本。

更奇的是,李承晚预言美日必有一战,到时由于共同的利益关系,美国会援助中国抗日,日本最后会失败,韩国也将获得独立。为了宣传自己的理论,他从1939年11月开始写了本书,名字叫《日本内幕记》,20个月后在纽约出版,讲的就是他这套理论。

当时美国国内的主流言论是反战,因此没几个人买李承晚的账,哪知4个月后珍珠港事件爆发,美日果然开战。

李承晚因此名声大噪被称为“预言家”。

显然,李承晚不是个糊涂虫,一把年纪的李承晚已经是政坛活化石,大清时期就开始玩政治,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现在这些人在他眼里都是小弟,当上总统后他怎么会甘心被小弟架空,于是开始暗自培养自己的势力,组建起大韩国民党,开始肃清异己。

李承晚总统任内干的事,大家就比较熟悉了,在此期间他搞出了“六月攻势”、制造“南劳党国会支部事件”等运动,打击政治上的反对力量。

除了这些,李承晚还动用武力,毫不留情镇压反抗势力,制造了济州岛四三事件和丽水-顺天事件,造成数万人死亡。

总而言之就一句话:谁不听话就搞谁,连嫡系也不放过。自此他逐步开始走向独裁的道路。

然后讲讲李承晚和美国的关系。

**《金刚川》讲的抗美援朝金城战役时期的故事。

金城战役是场很特别的战役,它本来不会发生,因为艾森豪威尔在1953年1月20日就任美国总统后,在朝鲜战场停火就成为必然,尽快结束战争已是美国上下的共识。

本来中美和谈已约定在6月25日签订停战协议,可是问题出在了李承晚身上,美国的支持和援助是他政权得以存续的重要条件,他还指望着靠美军打过三八线,统一朝鲜半岛。

如果美军撤了,他的日子还能不能过下去就不好说了,所以李承晚集团务必要继续绑架美军陪他打下去,李承晚放出话来: 要将军事上的胜利向鸭绿江边趁胜推进,而不是目前的停火线。 并提出了五个解决问题的方案,其中哪一个都不是中朝能接受的。

为了达到目的,李承晚破坏战俘遣返协议,制造了释俘事件,中朝美三方都对李承晚严重不满。

一句话,李承晚根本不想停战。

彭德怀为此建议 “拟再给李承晚伪军以打击,再消灭伪军一万五千人” ,主席批复 “停战签字必须推迟,推迟何时为适宜,要看情况发展方能作决定。再歼灭伪军万余人,极为必要。”

所以才有了金城战役,目的是为了教训一下李承晚,这次战役的重点打击对象正是李承晚的南朝鲜军。

最后,李承晚政权也没有在停战协议上签字,为朝鲜战争留下了一个微妙的尾巴。此后他喊得最多的就是“北进统一”,这或许是他内心的追求,也或许是为了讹诈美国,争取美国的援助和支持,不管是什么目的,总之让美国紧张得要死,生怕老李真的擦枪走火,惹出大麻烦。李承晚这一套还真起了作用,美国没有撤军,并确立了经济援助体制,李承晚总算没被放弃。

看上去垂垂老矣的李承晚渡过这次危机后,变得越活越精神起来,在总统位子上越坐越久,一连坐了四任,这是所有人都没想到的。

美国对李承晚,可以说一开始就是又爱又恨。杜鲁门曾经回忆 “我们除了支持李承晚,再没有选择的余地。从1905年以来,朝鲜就受到日本人的摧残和蹂躏,它没有机会培养其他的领袖人物”。

李承晚的特点是“亲美反苏”,这是美国理想的合作对象,但他还有个特点——是个顽固的民族主义者,虽然接受的是西式教育,思想里却带着浓厚的东方文化传统。

这或许能解释他登上总统宝座后的种种行为,他对内推行的是封建家长制的集权统治,而不是美国所期望的把韩国建设成“民主阵营的桥头堡”。

但美国又无法根除李承晚这个政权,因为韩国国内政党派系松散,缺少一个深孚众望的人物,比如第二任总统尹 潽 善就只当了一年就被军事政变推翻,所以李承晚对美国来说仍有战略价值。

经过反复权衡,美国觉得相比外部意识形态的威胁,李承晚给美国造成的负担还是要轻一点,“两害相权取其轻”,往往只能向李承晚作出让步。

正如1956年韩国大选后,美国国务院给驻韩使馆中的指示所说:

李承晚对美国来说是个难缠的盟友,在释俘事件后,艾森豪威尔在日记中写道:

其实归根结底,正是美国的姑息放纵,造就和断送了李承晚这样一个政权。

从根本上说,美国赋予李承晚政权的涵义太多太大,对他期望过高,远远超过了这个政权所能承载的范围。

在那个时期,韩国脱离传统封建 社会 不久,又刚刚从被殖民的状态下解放出来。经济滞后,政治力量分散,美国的对韩政策设计是不现实的。

李承晚政权最终沉重到自己和美国都无法继续背负,而一步步走向覆灭。

最后总结一下,本可以成为韩国国父级别人物的李承晚,是如何一步步把自己玩死的。

李承晚青年成名,他从上世纪20年代起,实际上脱离政治20多年,韩国国内崛起的政治派系都和他关系不大,他本人长期在海外生活,在韩国也没有什么自己的势力。

因为50年代的战争,李承晚与 社会 主义阵营彻底决裂;当上了总统为了争权,拼命扶植自己嫡系,与国会势不两立;因为走向独裁无法控制局势,失去了利用价值被美国抛弃,不得已下台;下台后李承晚嫡系被清算,于是他也就成了彻底的孤家寡人,没人替他说话,他的名声也彻底被批臭,韩国那些年的脏水,不管是不是他干的,总之都倒到他身上就是。

李承晚花了73年的时间,树立起了自己反日斗士、留美精英、现代外交之父的人设,他本有机会为自己再戴上一顶“国父”的帽子,成为韩国 历史 上不朽的人物。但由于自身顽固的民族主义特质,以及美国对他赋予的过高期望,使得他在担任总统的12年里一步步走上独裁的道路,得罪了所有人,最终也被所有人抛弃。

天河当初为了拯救众多生灵 而弯腰惊天一射琼华天火

而付出代价 瞎了双眼 这个在那个CG动画里可以看到 天河射了天火后用手摸了下眼睛 然后就倒了下去 而前面结局时的对话 九天玄女和玄霄都说到了以人之力驱动神器(就是后羿射日弓)会付出代价(按照语文上的话来说 这叫潜台词) 所以在最后结局时会看到天河闭上了双眼(也就是瞎了) 原因就在这里

至于纱纱 韩家天生短命(盗墓之家) 虽然懂得了修仙之术 但最终还是不能逃过命 在天河之前而去 另人悲哀啊(官方也没有给纱纱的死一个说法 只是让广大玩家自己去体会) 不过纱纱也是幸福的 她得到了天河的爱 这对他来说就已经够了 而天河呢 虽然拥有神龙之息 不会死去 但纱纱已经去了 对他来说 自己的心已经死了(最后结局时不是有两个坟墓吗 一个是纱纱的 而另一个就是天河给自己立的 没有了纱纱的世界就是死的)

伤感,虽然结局有一丝安慰(梦璃原来以为“今生无缘,来世再续”,但百年之后她还是回来了,而出乎意料的是心上人天河还活着,并且依然年轻),但仍是个伤感的结局(4位好友注定还要分隔于两界,况且为了梦璃和天河的重逢,已经100年了,修仙的紫英也已经是白发苍苍,岁月无情)

人不能胜天~~叹气~~天命确实让人悲伤

100年的等待(梦璃),100年的守候(纱纱),何其执着!

玩完了,带给我的不仅仅是哀愁,更多的是无奈——深深的无奈。

其实更多游戏的东西需要楼主自己去发掘 去体会 菱纱死的原因1、韩氏一族盗墓的宿命,阳寿普遍很短,

2、菱纱是望舒宿体,被吸取了很多灵力,也会折损寿命。

而且结局是百年以后,

就算没有上述原因,

菱纱也是活不过百年的……

中国有没有什么特别厉害的家族?

大家都见过自己家的家谱或者族谱吗?知道自己姓的源流传承吗?听到家族这两个字,大家是不是有瞬间穿越回古代的感觉,毕竟,家族这个词西方...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