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姓的由来是什么?历史上有哪些姓路的名人?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8浏览:13收藏

路姓的由来是什么?历史上有哪些姓路的名人?,第1张

路(Lù)路姓源出有六:

  1、出自姬姓,为黄帝后裔。据《唐太原令路公碑》、《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黄帝曾孙帝喾之孙曰玄元,因功封于路中,历虞夏称侯,子孙以国为氏。

  2、出自姜姓,为炎帝后裔。据《元和姓纂》所载,黄帝封炎帝庶子于潞地(今山西省长治一带),春秋时有潞子婴儿,其后以封地为氏,后去三点水为路姓。

  3、出自妘姓,为陆终后裔(其实亦为黄帝后裔)。据《困学纪闻》与《姓考》所载,黄帝裔孙陆终,第四子名求言(一名郐子),受封于路,子孙以路为姓。

  4、以县名得姓。据《姓氏急就篇注》所载,路,原作潞,初为水名,后为县名(故城在今北京市通县东八里),居者有以县名为氏者。

  5、出自隗姓,炎帝之裔。黄帝封炎帝之裔于路,即春秋时赤狄潞子(今山西省潞城一带),国人称潞氏,后灭于晋,子孙以国为氏(疑与姜姓同源)。潞又写作路,也称路氏。

  6、出自他族。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没路真氏后改为路姓;今满、侗、景颇等民族亦有此姓。

  得姓始祖:玄元。黄帝子名玄嚣,玄嚣生子帝喾,即高辛氏。帝喾有子挚,挚生子玄元,在唐尧时为部落首领,后玄元因功被封为路中侯,历经虞舜时期和夏朝,一直为侯爵,其子孙以国为氏,称路姓。并尊玄元为路姓的得姓始祖。

  人有了年纪,就喜欢怀旧。我的出生地杨田周和村西南的樟树下常常出现在我的梦中。我的家住在厅横边,过厅前大明堂(晒谷场)和一口长满荷花的门口塘便到樟树下。樟树下是儿时我去得最多的地方。荡千秋、抓八哥、钻到樟树洞里捉迷藏,是我们百玩不厌的课目。月明星稀的夏夜,几乎夜夜都在樟树下听老人们摆龙门阵,或《春秋》或《三国》,还没上学识字,却《桃园结义三兄弟》《空城计》等历史故事听得耳熟能详了。我常常望着樟树发呆:到底是先有这大樟树,还是先有我们的村庄?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直到去年应邀回村主编村志,才算找到了答案。

  大树王与杨田周

  被称作大树王的树,是一株古樟。它屹立于杨田周村的西南,紧邻浦兰公路,与通济湖大坝相距不远。

  大树王当然是浦江县现在存活的最大一棵树,但有王之称的古樟到底有多大呢?老一辈杨田周人告诉后生:“樟树的根可生到义乌人家做门槛。”当然这是夸张,谁也没见过义乌有人家用杨田周的樟树根做门槛。然而,人们看到中日越系文化考察团来此考察却是千真万确的事。1990年,日本铃木满男、直江广治教授和杭州大学日本文化研究所代表,邀请有关林业专家,到这里考察半月余。考察团走后,这里多了一块青石碑,古樟被命名为“大树王”,字为著名书法家周昌谷所书,碑刻称树高235米,胸径32米,冠幅面积1520平方米。古樟始植于隋义宁元年,迄今1300余年。现在树虽中空,但仍枝繁叶茂,树四周砌有石栏石阶,成了从县城到通济湖必经的游憩胜地。

  昔日,大树王有大树将军之称,并被列为杨田十景的第一景。杨田周家谱载:“本村水口樟树其大无比,合邑无之,称为大树将军。”有诗云:道旁古木广垂阴,青盖森森数十寻,承宠傒光披锦绣,将军何日逐雄心。

  杨田周村建于明洪武年间,濂溪公的第十二代孙周观为杨田第一始祖。

  濂溪公,名周敦颐,宋朝道州人,字茂叔,初为乡宁主簿,后任知南康军,著《太极图说》《通书》,为宋理学的开山之祖,二程皆其弟子。程颢、程颐二兄弟与朱熹的学说并称程朱理学,在中国文化史上产生过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当然,你可以不知道周敦颐,但不会不知道他的名句:出污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

  周观的父亲,名文玉,别号春溪渔父,善诗能画精通文艺,宋濂、郑涛、林子山都是他的文学挚友。他自绘的一幅春溪渔父图,有宋濂的题轴,诗为“数间茅屋寒烟外,疑是桃源避世人。”周氏后裔读周敦颐的《爱莲说》,深感先祖有晋代陶潜、唐代张志和的风范,所以,吟诗以示怀念:小隐仙源为避秦,捕鱼常爱武陵春。纵然五柳门前种,不识先生何许人。鳜鱼流水泛桃花,渡口垂杨钓艇遮。静里烟波图画写,光风霁月是吾家。

  周观,从小游学前吴,娶大儒吴莱的侄女为妻,学识广博,素性恬静,讨厌城市的喧嚣,所以迁到杨田建村,便成为杨田周氏第一始祖。而且,他临终留下“不事侯王,不为爵禄所摇,高尚其志矣”的遗训,希望周氏后裔不慕名利,耕读传家。也许正是因为如此,才使杨田周村历数百年之久,代代繁衍,现已发展为三百多户上千人口的浦西一大村。村西为明珠般的通济湖,村南一条白练似的浦阳江长流不息,村北北干渠潺潺而过,村东一条农民街直达浦阳城。

  对于千年古樟,恐怕永远也弄不清它的根到底有多深,然而,一部杨田周氏家谱,却能带你深入到华夏传统文化的底蕴之中。

  樟树娘娘

  把樟树比作娘娘,是我们这一带的习俗,既为娘娘,就有人祭拜,拜毕,我们总能分到点好吃的,这也是我们常去樟树下的原因。

  我们这一代人生在困难时期,长在“文革”年代,吃不饱,穿不暖是实情,一年到头尝不到一点油腥。我还记得有年门口塘挖塘泥,挖着挖着,一位老伯挖到一条泥鳅,他抓起来,也顾不得洗一洗,连泥带泥鳅当场生吃了,那个好吃的样子,使一排挖塘泥的人,眼巴巴地看着,不由自主地瘪瘪嘴硬是没让口水流出来。即便艰难如此,人们也没停止过祭拜樟树娘娘,可见习俗的力量何等大。隔三差五,总有老嬷嬷变戏法一样变出三片烫豆腐,三块米粉馃,三股清香,三张黄纸,放在一把米筛里,上盖兰布围裙或白纱巾,尾随我们几个小孩来到樟树下,庄严、静默、双膝跪地,低头便拜,谁也不敢喧哗,像完成一项什么神秘的仪式一样。拜毕,我们能分到一人小口米粉馃或烫豆腐,一次吃着(其实一小口烫豆腐早就下肚了,只是口留余香),不停地咂着嘴巴,轻轻问:“嬷嬷,为什么要拜樟树娘娘?”老嬷嬷横了我们一眼,说一句:“豆腐、馃都堵不住你们的嘴,小侬别问七问八!”

  其实,这个问题,老嬷嬷也未必真知道。1990年,中日越系民俗考察团日本学者铃木满男、直江广治来到村里,把古樟作为大树崇拜习俗的重要考察课目,一个一个找村里的老人座谈,都说只知道祭拜樟树娘娘,会保佑小孩不生病,生了病会很快痊愈,却说不出这一风俗的起源和来历。直到10多天过去,找到一个姓费的老汉,他告诉大家一个听前辈人传下来的故事,大家才算弄明白。

  故事的大意是,从前有一对夫妻,家境贫寒,盼望生个儿子,儿子生了,丈夫却死了,孤儿寡母,生活雪上加霜。但是坚强的母亲硬是把儿子拉扯成人,还替他娶了媳妇。谁知儿子“有了媳妇忘了娘”。儿子变心,媳妇狠心,使母亲受尽了煎熬。有一天,儿子在田里车水,看到一只鸟儿捕虫喂小鸟的场面,他看了好一会,心有所动,想不到自己平时对待母亲还不如这荒野禽兽,决心今后改正错误,好好孝顺母亲。正在这时,他母亲替他送饭来了,他看到母亲那副劳累的样子,立刻从水车上跳下来迎接母亲。母亲见状,不解其意,还以为同往常一样赶来打她、骂她,吓得要命,同时又想到自己的儿子如此的无理,还有何脸面活在世上,便一头撞在樟树上死了。儿子见状,悔恨交集,但已无法挽回,便砍下樟树枝,做成板,用刀刻画了母亲的遗像供奉起来。过了几年,夫妻俩有了儿子,但从小闹病,就在母亲遗像前祭拜,求母亲保佑,孩子的病也就好了。后来邻舍隔壁的小孩头痛发烧也来人祭拜,病也好了,一传十,十传百,七村八宅的人都来到他家祭拜,他家家里挤不下了,这个儿子就在大樟树上刻下了母亲的遗像,便于大家祭拜,这样“樟树娘娘”的习俗就传开了,并流传至今。

  烈火中永生

  烈火中永生,好像是一本书或一部**的名字,讲的是革命先烈为解放事业,英勇献身,而灵魂不朽的故事。现借来作标题。一是2005年11月9日,杨田古樟确实发生了大火。二是烧了一日一夜,古樟居然没死,反而焕发了青春,获得了新生,奇哉伟哉。

  这天午后4时许,在田畈干活的几位叔伯哥弟最早看见樟树顶浓烟滚滚,急急忙忙地报了警。

  接警后,县消防大队的消防车警笛呼啸着赶赴现场。当时,杨田村消防队员已用灭火器扑救,但火是在树洞里烧,树又太高大,压根儿无济于事,人们急得骂天骂地却没有办法,几支水枪一齐对准古樟猛射,邻近七村八宅的义务消防队也赶来一齐扑救,但由于圆形的树冠,四面八方撑着树枝,有六七个洞口冒着浓烟,蹿着火苗,人们灭了东边这树枝的火,西边的又蹿出来了,待到西边树枝火灭了,东边的又燃起来了,来来回回地折腾,火不但没有扑灭,有的树枝已从空中烧断往下掉,非常危险。县消防大队又急调三辆水罐车,一辆抢险救援车,一辆消防登高车,义乌消防大队的消防登高车也赶来增援,采取从空中突破,让水从高处向树洞口往里罐的战术,各部门联手出击,或水喷,或泥堵,或棉塞,全方位多层次地展开灭火。

  然而,8个小时过去,滚滚浓烟依旧,树枝洞口的火苗还像魔鬼的舌头霍霍往外蹿……

  这时,有人想起了我们常钻进钻出树根头的那个洞,前几年不知为什么用水泥封掉了,这会儿赶紧用铁棍钢钎撬开,火苗呼呼地往外喷,浇水后,一个小个子消防队员脸戴防毒面具钻了进去,用水枪扑灭洞里的明火。这招见效了,火扑灭了。

  却因为大樟树年事已高,树干都空了,风从空中的树干里穿过,一点点火星都会重燃大火,虽然明火已灭,但树洞内仍然浓烟滚滚,为了彻底扑灭,消防队员蹬上空中继续往下灌水,直到次日午后1时,总算火灭烟消。

  据县林业专家估计,这次火灾可能是自燃,联想到小时候,十几个小伙伴躲进洞里捉迷藏,树壁像珊湖石一样凹凸不平,也许千百年来,古樟曾经也自燃过吧?自燃又能自灭,灭后又能新生,生生不息,万古长青,这就是大树王的精神。

路姓的由来是什么?历史上有哪些姓路的名人?

路(Lù)路姓源出有六:   1、出自姬姓,为黄帝后裔。据《唐太原令路公碑》、《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黄帝曾孙帝喾之孙曰玄元,因...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