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姓简史,得姓始祖姬伯桥,和羊舌氏、羊氏有共同祖先羊舌突
杨姓是中国大姓之一,名列第六,仅次于王李刘张陈,目前人口近4300万。
“杨”的本义是对一切杨柳科杨属植物的泛称,后来用作周代的国名,也用作姓氏。
杨氏族人在中国 历史 上曾建立过两个王朝,第一是享国37年的隋朝,第二是享国46年的杨吴王国。
杨姓名人如杨朱,杨雄,杨敞,杨震,杨坚,杨素,杨继业为首的杨家将,杨万里,还有明初的三杨“杨士奇、杨荣、杨溥”等。
杨氏中还有一位有名的神仙,即二郎神杨戬。不过二郎神有三姓,即李赵杨。他在儒家里被定义为李冰的儿子,道教中是赵昱,民间体系中是杨二郎。
杨姓的主要来源于姬姓,属于周朝王室,即周文王和周武王的后裔。
这个姓氏的形成可以追溯到西周末年建立的杨国。
杨国建立于前786年,是一个侯爵国,大致在今山西省洪洞县一带,第一位国君叫作 姬尚父 。他是周宣王的小儿子,也是周幽王的弟弟。
杨国在中国 历史 上存在感很低,因为其不过存在了100多年就被晋国第19任君主晋献公 姬诡诸 灭了。
之后,杨国的族人逃亡后便以杨为姓氏了。故此,这一支杨氏的始祖应该是 姬尚父 。
晋献公灭了杨国后,把杨地给了弟弟 姬伯侨 作食邑。
姬伯桥是晋武公姬称的二儿子,也是晋献公的二弟,也是晋文公重耳的二叔。
后来,姬伯侨的孙子 姬突(羊舌突) 又以羊舌为食邑,所以这个家族又以羊舌(今山西省境内)为姓,姬突的儿子叫羊舌职,羊舌职的儿子叫 羊舌肸(xī), 也就是羊舌叔向,是晋悼公 姬周 时期著名外交家政治家,与郑国的子产、齐国的晏婴齐名。故此,羊舌突是现在的羊舌氏和羊氏共同的得姓始祖。
可惜,到了羊舌肸儿子 羊舌食我(字伯石) 这一代时,羊舌家族受祁氏牵连,遭到了灭族。
此期,晋国世卿家族越来越强势,家族利益之争也越来越白热化。
晋国除了狐氏、赵氏、先氏、胥氏、郤氏、栾氏、魏氏、智氏、范氏、中行氏、韩氏等世卿家族之外,还有两支颇有分量的大夫家族,此即祁氏与羊舌氏。
祁氏最著名的家主是 祁奚 ,也就是 历史 上那位著名的“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的 祁黄羊 。
而传到祁黄羊的孙子 祁盈 这一代时,祁家已经很经混乱不堪了。
祁家有两个家臣,一个叫 祁胜 ,一个叫 邬臧 ,二人追求另类生活,居然玩起了换妻 游戏 ,即“通室”。
这事情让 祁盈 知道了,就把二人抓了起来。
可是后来的结果很意外。
祁胜 通过关节,找到时任上军佐的 荀跞 , 荀跞 又去找晋悼公的曾孙晋顷公 姬弃疾 ,然后,晋顷公反而将祁盈抓起来处死了,罪名是叛乱。
然后,晋顷公又把屠刀砍向了羊舌氏,罪名是助乱。
就这样,在晋顷公即位后的第十二年,即前514年,羊舌氏被灭族。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占有大量封邑的羊舌氏早已成了世卿家族们觊觎的目标。
幸好, 羊舌食我 的儿子 羊舌道 逃了,逃到了华山,居住在弘农华阴(陕西省华阴县),以祖宗封地杨邑为姓,改名 杨道 ,自此,弘农杨氏后代开基各地,成为杨氏繁衍发展的主流,史称杨氏正宗。
因为此系杨氏的始祖是 姬伯桥 ,所以 姬伯桥 也被尊为天下“杨氏”得姓始祖,即 杨伯桥 。
而弘农杨氏的开基始祖则是 杨敞 , 杨敞 是 司马迁 的女婿,汉昭帝时期的丞相。
杨敞 的父亲叫 杨毋害 , 杨毋害 的爷爷是西汉赤泉侯 杨喜。 杨喜就是在东城斩杀项羽的五人之一。
杨敞 的玄孙 杨震 官居东汉太尉,号称“关西孔子”,关于他有个“四知”的故事。当他前往郡里路过昌邑时,从前他推举的荆州茂才 王密 任昌邑县长,去看望杨震,晚上又送给杨震金十斤。 杨震 说:“老朋友知道你,你为什么不知道老朋友呢?” 王密 说:“现在是深夜,没有人会知道。” 杨震 说:“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 王密只好 惭愧地离开了。
杨震 的儿子 杨秉 、孙子 杨赐 、重孙 杨彪 都是太尉,时称“四世太尉”、“东京名族”。
而 杨彪 有一个儿子就是被 曹操 杀了的 杨修 。
而三国一统为晋后, 晋武帝 司马炎的岳父 杨骏 、两任皇后 杨艳 、 杨芷 都是 杨震 的后代,都出自弘农杨氏。
此外,和其他姓氏一样,杨氏也源于改姓。
如三国时,诸葛亮平定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为赵、张、杨、李等姓。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施行汉化政策,把莫胡卢氏改为杨姓。在白族中,杨姓一直是主要姓氏,也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在隋初,则有隋文帝为了表彰功臣尉迟崇,下诏赐国姓杨氏。
弘农杨氏在南朝时期因遭宋武帝刘裕清洗,不复当年兴盛,而在隋唐时期的杨素却是真正的弘农杨氏后裔。
杨素是隋初的军事家、权臣,助杨坚一统天下,又助杨广继承皇位。
那么,隋朝的建立者杨坚属于哪一支杨氏呢?
在《北史·隋本纪》中记载,杨坚是“汉太尉震的十四世孙”,而据大 历史 学家陈寅恪推断:“从文帝母系来看,杨家本系可能是山东的杨氏。”
杨素死后,其子杨玄感起兵反隋,弘农杨氏都纷纷做出响应,这似乎便证明了杨坚一系并非弘农杨氏。
但正是因为弘农杨氏名气之响,所以后世杨氏都以出身弘农杨氏为荣,这才有了“天下杨氏出弘农”之说。
关于杨氏的播迁,自然发源于杨国,即山西洪洞,春秋时杨国为晋国灭亡后,杨姓便向西发展繁衍,先后迁入陕西、山西、河南。
春秋战国时期,又有杨氏族人迁入江汉地区、江西、江苏和安徽。
秦汉时期,杨姓有不少族人由湖北、陕西入川。
自西晋永嘉之乱”后,又先后遭遇唐代“安史之乱”、宋代“靖康之乱”,杨姓子孙为了避乱,大举南迁,主要以福建为迁播中心,进而迁到两广之地。
而如今潮汕地区的大多杨姓居民都奉 杨绘 为始祖,他是宋仁宗时进士,曾先后任翰林学士、御史中丞。晚年弃官南下,创 槎桥村 (今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仙桥街道槎桥村),成为揭阳杨氏开基始祖。
自此,杨氏一支在此繁衍生殖,并蕃迁潮汕各地。
而在广东揭阳市,还有另一支杨氏很兴盛,那就是位于揭西县凤江镇的凤湖杨氏。
当然这一支也出自杨绘,因为这一支杨氏的先祖 杨三阳 原居槎桥乡,后移居揭阳,后历子 杨公道 ,曾孙 杨梅轩 则移居凤湖,成为凤湖杨氏的开基始祖。
明清时期,杨姓开始了大规模向海外迁移,多从福建、浙江、广东出发,移居的主要地区有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斯里兰卡、孟加拉、越南、老挝、柬埔寨等国家。
综上所述,杨氏主脉出自姬姓,血缘始祖应为周文王姬昌和周武王姬发,祖地则是山西洪洞。春秋前后产生两支杨氏,始祖分别是姬尚父和姬伯桥。而姬伯桥这一支杨氏逐渐发展成为大族——弘农杨氏。姬伯桥因此成为杨姓得姓始祖。而弘农杨氏的开基始祖则是姬伯桥的后裔杨敞。而使弘农杨氏中兴并得以发展的则是杨震。之后则有揭阳杨氏开基始祖杨绘和凤湖杨氏的开基始祖 杨梅轩 等。
而杨氏著名的堂号则是 弘农堂、关西堂、四知堂, 这些都和杨震有关。
山西大同四大家族是洪洞董家寿阳祁家代州冯家代州冯家。洪洞董家,董氏自明中叶居洪洞,书礼传代。寿阳祁家,祁家真正为世所知,首当归功于史地名家祁韵士。代州冯家,明清两代,人才辈出,贤哲多有。代州冯家,灵石何氏科第繁盛,代有闻人。
大同煤都
提到大同,你会想到什么。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煤。的确,如果说山西是中国的煤海,那大同就是煤海中最重要的那座岛屿。也因此,大同被称为我国的煤都。的确,如果说山西是中国的煤海,那大同就是煤海中最重要的那座岛屿。
也因此,大同被称为我国的煤都。但其实,大同是一座非常有文化底蕴的城市。大同古称云中平城曾是北魏王朝的京师辽朝金朝的陪都,如此重要的地位,自然就让这里产生了很多的名人。
一、姓氏源流
祁(Qí)姓源出有六:
1、出自春秋时晋国公族。
据《元和姓纂》和《辞源》所载,春秋时晋献侯四世孙奚为晋大夫,食邑于祁(故城在今山西省祁县东南十五里处古县镇),遂以邑为氏。
2、出自姬姓,黄帝之后。
据《广韵》所载,黄帝二十五子,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中含祁姓。
3、出自陶唐氏,是尧的后代。
据《姓氏考略》所载,帝尧伊祁氏之后有祁姓。
4、据《路史》所载,少昊之后有祁姓。
5、周时司马祁父之后,以名为氏。
一说祁父乃管理兵甲之事的官职,后世以官命姓。
6、出自他族。
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又,清满洲八旗姓奇德哩氏后改为单姓祁;清时甘肃西宁(今属青海省)土司、甘肃碾伯县(今青海省乐都)土司为祁姓,乃蒙古人;土族祁嘎氏,汉姓为祁;今土家、彝、满、保安、东乡、回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祁奚。
字黄羊。
春秋时晋国大夫。
晋悼公时任中军尉,后因年老请退,初荐其仇人解孤代己,因解孤未及赴任而卒,又荐己子祁午以代,孔子赞其:“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可谓尚公矣。
”晋平公即位后,被任为公族大夫。
本为姬姓,晋平公一年(公元前556年)食采于祁,遂以地为氏改姓祁。
后世子孙遂尊祁奚为其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祁姓发源于祁地,当时的祁地,几乎包括整个晋中平川。
晋顷公十二年(前五一四年),祁奚之孙祁盈因罪被杀,食邑亦被没收,此后祁姓子孙散居晋地。
三家分晋后,发源于祁地的祁姓在今山西、河北、河南等省散居开来。
西汉时,见诸于史册之祁姓有杨王孙友祁侯它(一作祁侯),新丰(今陕西渭南西南)富人祁太伯。
可见此际已有祁姓定居陕西。
魏晋南北朝时期,祁姓见诸史册依旧鲜少,但据《郡望百家姓》和《姓氏考略》所载,祁姓郡望有二:一为太原郡,一为扶风郡。
表明此际至隋唐,祁姓家族曾长期繁衍于上述两地,并且人丁兴旺,声誉响亮,后期他地之祁姓亦多由此二处分衍而出。
此期是一个社会大动荡,民族大融合,北民大迁徙的时代。
由于北方士族大批南迁,祁姓南迁也势在必行,如三国时吴有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人祁庚,此际见诸史册者还有北魏河东(治今山西夏县)人祁纤。
隋唐时期,祁姓在北方分布更广,今山东、甘肃都有祁姓人入居。
两宋之际,尤其是南宋以后,南方之祁姓逐渐兴旺起来,今安徽、江苏、浙江、江西等地都有祁姓人定居,名载史册之南方籍人士也逐渐多了起来。
元末明初的社会动荡,导致今中原、华东、中南之地人口锐减。
明初,山西祁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今河南、河北、山东、安徽、江苏、陕西等地。
明中叶以后,祁姓在全国分布更广。
清中叶以后,始有沿海之祁姓迁渡台湾,以及南洋诸国。
如今,祁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江苏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祁姓人口的百分之四十四。
祁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四十五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八。
三、历史名人
祁 午:春秋时人,晋国大夫。
祁奚之子。
晋悼公四年(公元前570年),代其父为中军尉。
晋平公时,曾率军至曲沃逐栾盈。
祁 盈:春秋时晋国人,祁午子,晋顷公时大夫。
家臣祁胜、邬臧易妻 ,盈将二人收捕。
祁胜通过贿赂荀跞向晋侯进言,诬陷祁盈,祁盈遂被晋侯所杀。
祁 纤:河东人,北魏时方士。
相法高明,太武帝十分欣赏他,拜他为上大夫,不久被罢职。
祁 序:江南人氏,宋代画家。
工画花竹翎毛,兼长水牛及猫。
祁 宰:江淮间人,宋金间名医。
北宋末,以医术补官。
金兵攻破汴京后,被俘,进而入太医院。
累迁中奉大夫、太医使。
后因上疏反对攻宋,被杀。
祁 顺:广东省东莞人,字致和,号巽川,明代大臣。
天顺进士,授兵部主事,进郎中。
累官至江西左布政使。
有《石阡府志》、《巽川集》。
祁 敕:广东东莞人,明代官吏。
正德进士,授刑部主事。
后任刑部郎中,以善决疑狱著称,民呼之为祁佛爷。
曾外放出任饶州知府。
祁 鹤:山西省安邑(今夏县)人,明代官吏。
正德年间进士,累官至山东副使。
嘉靖间镇压山西青羊山抗拒官府之民众,特受节钺。
祁 焕:江苏省吴县人,清代画家,善画兰竹,晚年自成一家,颇有古穆之趣。
喜好收藏古彝鼎图书,蓄古砚尤多。
有《二十八砚斋集》。
祁顺之:岐州扶风(今陕西省乾县)人,唐代大臣。
玄宗时累任左司员外郎。
天宝五年,任刑部员外郎,受诏至北海斩杀太守李邕。
六年,撰写《开梁公堰颂》。
肃宗乾元二年,编撰《南叟训》。
祁韵士:山西省寿阳人,清代官吏、地理学家。
乾隆进士,累官至户部郎中。
后受牵连入狱,并流放新疆伊犁。
嘉庆十六年聘为兰州三山书院主讲。
熟悉满文,热心研究西北山川疆域和各部族历史。
有《蒙古回部王公表传》、《伊梨总统事略》、《藩部要略》等。
祁土贡:山西省高平人,清代大臣。
嘉庆元年进士,历任刑部郎中、浙江按察使、贵州布政使、广西巡抚、刑部尚书等职,死于广东巡抚任上。
祁崔藻:山西省寿阳人,清代大臣。
嘉庆进士。
曾任兵部、户部尚书、军机大臣。
同治初任大学士兼礼部尚书(位同宰相)。
其提倡朴学,喜好词辞,擅长书法。
有《马首农言》、《勤学斋笔记》等。
其弟祁宿藻为道光年间进士,曾任湖南布政使和江宁布政使。
其子祁世长亦进士及第,官至工部尚书兼顺天府尹。
著有《翰林书法要诀》、《祁文瑞公年谱》。
祁兆熙:江苏上海(今上海市)人,清代官吏。
官至知府。
在广东十七年,历办督署洋务等事,熟悉外国事务。
同治年间护送中国首批留学士赴美。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太原郡:秦时设置,治所在晋阳(今山西省太原),辖境相当今山西五台山的管涔山以南、霍山以北地区。
扶风郡:三国魏所置,治所在槐里(今陕西省兴平东南),辖境相当今陕西麟游、乾县以西,秦岭以北地区,晋移治池阳(今陕西省泾阳西北),北魏移治好畴(今陕西省乾县东)。
2、堂号
堂号:“太原堂”、“澹生堂”等。
中国人民 祁姓开国将军生平简介
祁开仁少将
祁开仁(1908-1991),湖北省潜江县(今武昌)人。
1935年毕业于广州中山大学医学院。
曾任广西南宁军医院医生,并在广西大学医学院和广西南宁军医学校任教。
抗日战争时期,任 军政部第8重伤医院上校医务主任。
1939年参加八路军。
1941年加入中国 。
任延安八路军总医院外科医生、外科副主任,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总院副院长、第一分院院长,卫生学校和延安中国医科大学教员。
解放战争时期,任晋绥军区手术医院院长,军区卫生学校校长,晋绥军区卫生部副部长,西北军区卫生部驻晋南办事处主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西南军区后勤部卫生部第一副部长,第七军医大学校长兼党委书记,军事医学科学院副院长。
1958年祁开仁拍板,在第七军医大学校西南医院普通外科设立6张病床,成立烧伤救治小组,这是中国人民 历史上第一个烧伤救治小组。
他在烧伤防治研究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
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获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
1991年3月11日逝世,终年83岁
杨姓简史,得姓始祖姬伯桥,和羊舌氏、羊氏有共同祖先羊舌突
本文2023-09-22 01:29:28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2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