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R-33空对空导弹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8浏览:7收藏

苏联R-33空对空导弹,第1张

苏联R-33空对空导弹

R-33空对空导弹,是苏联研制的长程空对空导弹,北约代号为AA-9“阿摩司”,1982年开始服役,主要用户为苏联空军。

R-33导弹,有四片切梢三角形弹翼和四片矩形尾翼,内部结构分为五个舱段:雷达天线罩、制导和引信、战斗部、发动机、控制舵机。

该导弹主要作为MiG-31战斗机的主力武器,类似美国F-14战斗机和AIM-54“不死鸟”导弹的组合,与AIM-54导弹的主动雷达导引不同,R-33导弹是半主动雷达导引,因此射程较短,但配合MiG-31的相控阵雷达,仍能有效摧毁,低飞的战略轰炸机或巡航导弹,或者在高空飞行的战略侦察机。

基本参数

全长:414厘米

直径:38厘米

翼展:112厘米

总重:490千克

最大射程:120千米

最大速度:45马赫

苏联AA—11空空导弹

苏联AA—11空空导弹是前苏联80年代研制成功的一种先进的红外格斗导弹,北约国家称其为“射手”AA-ll。该弹于1987年开始装备部队,可挂载在米格-21、米格-23、米格-29、苏-27等飞机上,能在昼间和夜间对作机动飞行的飞机和巡航导弹实施攻击。

武器性能

中文名:苏联AA-11空空导弹

最大速度:M37 

最小射程:300m

使用高度:≤20000m

基本资料

苏联AA—11空空导弹是前苏联/俄罗斯自行研制并装备前线战术空军歼击机的第四代近距空空导弹,是前苏联两个主要从事空空导弹设计的集团——“闪电”(俄文Молния)和“ 三角旗”(俄文Вымпел)机械制造设计局之间进行竞争的产物。

前者取胜,推出的是首次采用气动与推矢控制方案的机动性极好的全向攻击空空导弹,代号为Р- 73;后者失败,推出的是美国AIM-9L“响尾蛇”空空导弹的翻版,机动性差且无发展潜力,代号为Р-14。Р-73由“闪电”设计局于1976年开始研制。

主要数据

最大射程: 20km(Р-73МД1) 30km(Р-73МД2)

最小射程: 300m 

最大速度: M37

使用高度: ≤20000m

最大过载: 50G

制导系统: 被动红外

引 信:    主动雷达

战 斗 部: 连续杆式,重8kg

动力装置: 固体火箭发动机

弹 重:    105kg(Р-73МД1) 

弹 长:    110kg(Р-73МД2)

弹 径:    2901m(Р-73МД2) 

翼 展:   3200m(Р-73МД2)

弹 径:    170mm 

翼 展:    510mm 

设计特点

1982年,“三角旗”导弹设计局研制成功R-73K(西方国家称之为AA-11“射手”)近距空中格斗导弹。该弹由红外导引头、控制舱、主动雷达引信舱、连续杆式战斗部舱和固体火箭发动机舱共5个舱段组成。这种导弹采用了舵面位于弹翼前的“鸭”式气动布局,弹翼上采用了稳定副翼,弹翼前采用了前升力小翼,弹翼和舵面位置呈X形,并对称。

在尾部4片矩形弹翼的后缘各装有1片活动副翼,取代传统的陀螺舵,以限制横滚角速度,从而保证导弹飞行弹道的稳定性。

首次在近距空空导弹上应用推力矢量与空气动力综合控制技术,即在尾喷口四周加装4片偏转舵面实现推力矢量控制,并与空气动力控制相结合,使导弹的控制通道由传统的双通道控制变为5通道控制,即2个喷流偏转舵控制通道、2个空气动力舵面控制通道和1个副翼控制通道,从而使导弹在主动段上的最大机动过载达到 60G。 

R-73K导弹装带有深致冷光电探测器的红外寻的制导系统,这种系统大大提高了寻的的灵敏度和截获目标的距离,并保证了导弹的全方位攻击能力。目前,俄罗斯国土防空兵的米格-29和苏-27战斗机都装备有这种导弹。

红外导引头位标器离轴角±45°~±60°,具有很强的离轴发射能力,由于采用氮气致冷的高灵敏度红外探测元件和脉冲调频技术,增强了探测距离、抗干扰能力和全向攻击能力。连续杆式战斗部爆炸后的扩展半径为4m。 其最大的特点是在飞机机头偏离目标达55度的条件下仍可发射导弹;另一特点是能与头盔瞄准具连接,飞行员“看准“哪一个目标,导弹即同步跟踪,提高了作战效能。 

该弹的布局形式与 R—60差不多,但导引头更先进、弹体更长、射程也远得多。 R—73的弹长约29米,弹径 017米,翼展约 051米,战斗部重 8千克。它分为两种型号,一种是MIKl,重约105千克;一种是 MK2,重约l10千克。该弹采用主动雷达近炸引信,导引头可与飞行员头盔瞄准具联动,达到快速瞄准跟踪、快速发射的要求。

其离轴发射角约为60度。 R—73 使用一台固体火箭发动机,在尾喷口内装有推力矢量控制系统,因而其过载能力很强,最大可达40g, 能攻击做 12g机动的目标。这种具有全向攻击能力的导弹的最小发射距离仅 300米,是所有现役空对空导弹中最小的,而其最远发射距离则可达30千米,在红外制导的空对空导弹中也是比较大的。

俄罗斯“三角旗”设计局透露了R-73近距空空导弹的两种型别:一种是R-73EL,采用改进的激光近炸引信,可提供出口;另一种是仍在研制的K- 74ME,将装具有60°离轴能力的新导引头,而普通R-73导引头的离轴角为40°。新导引头更加灵敏,可使其最大攻击距离从30千米增加到40千米。

R-73向后发射型已由苏-27作了试射。向后发射的方法可在发射前锁定,并减少攻击目标所需的时间。向后发射R-73的最大攻击距离为10~12千米,最小攻击距离为1千米,而且可攻击50米至13000米高度的目标。它在离发射轨达60度角可进行有效攻击,而且可在亚音速和超音速情况下发射。向后发射R-73可能首先在苏-32FN上使用。

  提起苏-27歼击机你一定不会陌生,它是当今世界上最优秀的多用途歼击机之一,先后衍生了多种型别或新的型号,曾在各种国际性航空航空博览会上出现,并成为主角之一,其高难度的精彩飞行表演,早就赢得了无数观众的喝彩。最近,我从一本俄罗斯的《军事博览》杂志上看到了介绍苏-27歼击机研制和发展情况的文章,觉得挺好,于是将其编译成此文,希望与《航空知识》的读者分享。

艰难的起飞历程

1969年秋天,前苏联的苏霍伊飞机设计局,在П・О・苏霍伊的领导下,开始着手一种称为T-10的新机研制项目。摆在设计者前面的任务是艰巨的,军方已经提出要求,无论在技术和性能上均要达到或超过美国的F-15先进制空战斗机。这是当时两个超级大国战略和武器装备平衡的需要,在一轮又一轮的军备竞赛中,如果不能保持平衡和对等就会处于被动。

П・О・苏霍伊、И・Е・巴斯拉夫斯基、М・П・西蒙诺夫、О・С・萨莫伊洛维奇、В・А・尼古拉延科、Л・И・邦达连科、В・И・安东诺夫和Л・Г・切尔诺夫等当时苏联有名的飞机设计师都参与了新型歼击机的设计。为了实现目标,几乎动用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资源。

早在21世纪50年代,著名的科学家罗伯特・巴尔季尼就提出了超音速歼击机新布局的设计理念,并有许多人参加了研究工作,取得了丰富的预研成果。苏霍伊把他们的研究成果第一次用到了T-10试验机上,因此才有了后来苏-27歼击机升力大、阻力小的性能特点。先进的气动外形和合理的结构设计相配合,从而使得这种飞机,在结构重量最小的情况下,具有较大的机体内部空间,可装备更多的燃料,达到前所未有的航程。

1975年,苏霍伊飞机设计局在经过试验机的研制和试飞的基础上,开始进行苏-27的原型机设计。1977年5月20日,著名的飞行员В・С・伊柳申驾驶着第一架苏-27(T10-1)飞上了蓝天。但是,在经过了一系列国家试验飞行后,将要进行批量生产时,飞机则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样子。导致这样的结果,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与之配套的机载设备和导弹武器研制大大落后,满足不了原定的设计要求,不得不对飞机的总体设计进行修改,致使飞机的重量大大增加。与美国的F-15相比较,原设计所具有的优势因此而被抵消。此外,根据当时了解到的最新数据说明,F-15不仅具有空战能力,还可以用于对地攻击。

对此,总设计师西蒙诺夫承担了所有责任,并决定对全机进行重新设计,要求设计局和协作企业,对飞机的每一个部件、系统、机载设备和武器装备进一步改进。歼击机研制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各个部件,包括动力装置、机载设备和武器装备的性能都达到设计要求,才能使气动外形和结构设计实现完美结合,保证飞机的技术性能达到设计要求。由于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到1981年4月20日,经过改进的全新歼击机原型机T10-7终于上天。1984年8月,全部飞行试验结束,一种全新的苏式歼击机问世。自1985起,苏-27歼击机开始装备空军和防空作战部队。

让世界感到惊讶

随着苏-27歼击机的大批量投入使用,使前苏联航空兵的作战能力大为提高。这一点北约成员国的飞行员立即就感觉到了,比如,在苏-27出现在科拉半岛的上空之前,美国的高空高速侦察机SR-71可经常飞入苏联的领空,定期观察苏联防空系统的情况和反应。由于本身具有高空高速飞行性能的苏-27装备部队,并在本土空域成功地截击了一架SR-71侦察机,所以后来美国再也不敢去冒这个险了。

对于美国的F-16战斗机,一向被认为是美国飞机中“空气动力性能设计最成功“的标准。但是,挪威空军装备的F-16战斗机,在巴伦支海上空执行对苏-27的跟踪任务时,经过几次尝试,结果都失败了。原因是在以巡航速度跟踪飞行时,不能与苏-27保持队形。由于飞机的气动性能和发动机净推力存在差别,在跟踪飞行过程中,F-16被苏-27远远地甩在了后面,只有在打开加力的情况下才能跟上去,而这样做又会导致F-16的燃料很快耗尽,最终不得不放弃飞行,中断执行跟踪任务。

1989年是苏-27最为风光,并获得成功的一年。这一年,它在法国巴黎布尔歇国际航展上第一次露面就大出风头。看过苏-27飞行表演后,法国空军战术航空兵司令诺尔伦称:“苏-27的出现,使得战斗机飞行员看到了高质量战斗机上的一切。”一家通讯社发表评论说:“在布尔歇的上空,通过苏-27象蛇一样的飞行表明,在夺取制空权的斗争中,俄罗斯的战斗机有能力战胜美国的战斗机。这种飞机的布局和易于控制的特点令专家们感到惊讶。”

1995年8月,在弗吉尼亚伦格里航空基地的模拟空战中,苏-27以优异的成绩完胜其对手F-15战斗机。

1995年,美国空军战术航空兵司令赖尔斯顿将军,在美国还在为需不需要搞新一代战斗机时说:“不需要进行任何侦察就可以确定,苏-27在机动性能和推重比方面均优于F-15,因此美国必须加快进F-22的研制计划”。

苏-27是一种名符其实的多用途歼击机,具有很好的改进和发展潜力。在它的“家族”中,还有苏-27K(即苏-33)舰载型,苏-30МК超机动型及其它型别或新的型号等。苏-27的制造者对满足各种用户的要求充满信心。根据用户的需要,既可以部分,也可完全对飞机进行现代化的改装。对于苏-27来说,改装设备实际上不需要在结构上做太大的改变,因为它早已为改装设备留有足够的空间,可以不费力地使飞机改装新的设备,提升它的能力,如安装一套空中受油系统,就可以使飞机的留空时间或航程大为增加。

现代化改进计划

到目前不止,在苏-27的基础上已经发展了多种型别,成为了一个苏-27歼击机“家族”。现在,苏霍伊公司又提出了一个现代化的改进计划已经被俄罗斯空军批准。在这个计划中,按照“费用-效率”标准,现代化的改装目标是:延长飞机的寿命,使歼击机有在昼夜条件下执行任务的全天候能力,具有防御和攻击的多种使用功能,增加机载武器的种类,以及提高机组人员的工作效率等。此外,每架飞机还应该是一个侦察-攻击系统,同时能为陆军和海军的火力系统和攻击机进行目标指示和空中指挥,以保障其与空军飞机的协同作战能力。

对于飞机系统的改进要求是逐步提高其综合性能。在机载设备中将增加功能更强的计算机设备,使其能处理来自包括机载雷达、光电瞄准仪、导弹和制导炸弹等各方面的传感器的信息,并对各种武器进行有效的控制。从而使H001雷达发现地面目标的能力达到100公里、发现海上大型目标的能力达到400公里、海上小型目标的能力为120公里;当瞄准器锁定目标后,导弹和制导炸弹可进行自动跟踪;飞机在低空飞行时具有地形跟踪和回避能力。

为了提高飞机隐蔽接敌的能力,机载雷达在较远距离发现并跟踪目标后,可关闭雷达,飞机以无线电静默状态飞行。当快到机载武器的最大使用距离时,飞机自动打开瞄准设备,引导武器攻击目标。这样可以减少被对方发现的可能性,提高武器攻击的成功率。

经过改进的飞机将安装一种称为АИСТ的系统。该系统能使地面和空中不同目标的信息进行实时交换,能够转换任何一种雷达、电视和红外图像,可以传输被发现目标的方位 数据,从而实现以前不曾有的作战战术。

2001年3月6日,在茹科夫斯基的格罗莫夫试飞中心,经过重新改装的苏-27УБМ和苏-30КН向俄国防部领导进行了演示。在半个小时内,苏-27УБМ完成了观察空情和搜索5个地面目标的飞行任务。当飞机发现目标后,很快就可将信息传输到地面,在锁定目标的同时,使用精确制导武器对目标实施攻击。另外,实时传到地面指挥所的信息,立即在屏幕上显示出来,如果在实战情况下,地面指挥所还可以调动其它武器对目标进行攻击。

苏-27УБМ是第一架经过现代化改进的歼击机,改装时间只有一个月,总共装了约50件仪器和设备。然后准备对俄罗斯空军的苏-27УБ、苏-27和苏-30进行这样的改装。在机载武器方面,将要装备Х-31А、Х-31П和Х-29Т导弹,КАБ-15和КАБ-1500航空炸弹,还可能装备Х-59М电视制导导弹。

在2001年秋的第二阶段改装试验中,安装了6×8和5×5英寸的多功能液晶显示器以及相控阵雷达天线。经过这一阶段的改进,苏-27将具有发现目标、多路控制武器实施攻进和使用精确制导武器的能力。其作战效能,有人认为可超过美国的F-15E、法国的“阵风”和欧洲的EF2000战斗机。

第三阶段的改装将装备“宝石”反舰导弹。该导弹具有超音速飞行能力,发射距离可达到300公里,难怪人们称其为“长臂”导弹。

按照俄罗斯空军提出的改进计划,去年底要完成6至8架苏-27和苏-30飞机的改装任务,以后每年最多可改装70至100架。改装工作可在空军作战部队或飞机修理厂完成。照此情形,一架苏-27УБ改装成苏-27УБМ,其费用为50至100万美元之间。

总之,苏-27是一种具有很大改进潜力的优秀歼击机。俄罗斯之所以不断对其进行改进改型,不仅是为了满足俄空军的需要,同时也考虑了国外用户的要求。对已有的苏-27及其改型进行现代化的改进,必将提升其飞行性能和作战效率,同时可达到延长使用寿命的作用,在一定的时间段内保证苏-27歼击机“家族”常盛不衰。

编译:宋兰珠 责编:思 空 ■

简介

“萨姆”是英文缩写词“SAM”的音译名,意为“地对空导弹”。苏联每发展一型地空导弹,自己都进行命名和编号,但西方感觉使用俄语不便,遂用英文逐一给苏联地空导弹起绰号,并进行相应的编号。

萨姆导弹

编辑本段萨姆系列导弹的发展史

萨姆系列防空导弹由前苏联1948年开始研制,由拉沃契金地对空导弹设计局在德国“瀑布”地对空导弹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最早的型号是萨姆-1防空导弹。萨姆是北约给前苏联导弹起的代号,而前苏联命名时使用字母C,而俄语字母C对应英语字母S,萨姆(SA)是SANM的缩写。虽然北约给前苏联起的绰号有些比较繁琐,而且改名、别称频繁,但“萨姆”这一套代称还是很明确好认的,也是应用较多的。

编辑本段萨姆成员

俄语原名及型号 英翻原名及型号 西方萨姆代号 中文萨姆代号 范围

С-25 Беркут S-25 Berkut SA-1 Guild 萨姆-1防空导弹 金鹰 中程、中高空

С-75 Двина S-75 Dvina SA-2 Guideline 萨姆-2防空导弹[1] 德维纳河 中程、中高空

С-125 Нева / Печора S-125 Neva/Pechora SA-3 Goa 萨姆-3防空导弹 涅瓦河 近程、中低空

2К11 Круг 2K11 Krug SA-4 Ganef 萨姆-4防空导弹 圆圈 中程、中高空

С-200 Ангара / Вега / Дубна S-200 Angara/Vega/Dubna SA-5 Gammon 萨姆-5防空导弹 安加拉河 中程、全空域

2К12 Куб 2K12 Kub SA-6 Gainful 萨姆-6防空导弹 库班河 近程、中低空

9К32 Стрела-2 9K32 Strela-2 SA-7 Grail 萨姆-7防空导弹 箭-2 便携

9К33 Оса 9K33 Osa SA-8 Gecko 萨姆-8防空导弹 黄蜂 近程、低空

9К31 Стрела-1 9K31 Strela-1 SA-9 Gaskin 萨姆-9防空导弹 箭-1 近程、低空

С-300 S-300 SA-10 Grumble 萨姆-10防空导弹 S-3OO 远程、全空域

9К37 Бук 9K37 Buk SA-11 Gadfly 萨姆-11防空导弹 山毛榉 近程、中低空

С-300В S-300V SA-12 Gladiator 萨姆-12防空导弹 S-300V 远程、全空域

9К35 Стрела-10 9K35 Strela-10 SA-13 Gopher 萨姆-13防空导弹 箭-10 低空

9К34 Стрела-3 9K34 Strela-3 SA-14 Gremlin 萨姆-14防空导弹 箭-3 便携

9К330 Тор 9K300 Tor SA-15 Gauntlet 萨姆-15防空导弹 道尔 近程、中低空

9К38 Игла-1 9K38 Igla SA-16 Gimlet 萨姆-16防空导弹 针-1 便携

9К37 Бук 9K37 Buk SA-17 Grizzly 萨姆-17防空导弹 山毛榉-M 近程、中高空

9К38 Игла 9K38 Igla SA-18 Grouse 萨姆-18防空导弹 针 便携

9К22 Тунгуска 9K22 Tunguska SA-19 Grison 萨姆-19防空导弹 通古斯卡 近程、中低空

С-300ПМУ S-300PMU SA-20 Gargoyle 萨姆-20防空导弹 S-300PMU 远程、全空域

С-300 Триумф S-400 Triumf SA-21 Growler 萨姆-21防空导弹 S-400 远程、全空域

Панцир-С1 Pantsir-S1 SA-22 Greyhound 萨姆-22防空导弹 铠甲-S1 近程、中低空

С-300ВМ/Антей 2500 S300VM/Antey-2500 SA-23 Giant 萨姆-23 S-300VM 远程、全空域

9К38 Игла 9K38 Igla SA-24 Grinch 萨姆-24 针-S[2] 便携

防空导弹根据射程划分为:近程(20公里以内)、中程(20-75公里)、远程(75公里以上)。

按作战高度划分则可以分为:超低空(100米以下)、低空(100-1000米)、中空(1000-7000米)、高空(7000-15000米)、超高空(15000米以上)。

苏联2K11防空导弹

1957年,苏联开始设计一种中程防空导弹系统,按照苏联在1958年提出的要求,导弹系统用于拦截高度在3000~25000米、距离在45千米内以600米/秒高速度飞行的目标,这种高标准诞生的导弹系统就是2K11“圆圈”按照惯例,北约报告将其称为SA-4并取了一个贬低的绰号Ganef,这是意第绪语,意思是小偷或者流氓。

2K11系统的研制工作持续了好几年,1965年时首次亮相,首个正式版本在1967年服役,此后该系统经过改进升级并参与了实战,还有一些出口到不同的国家,本世纪仍然有国家在继续使用。

整个系统包括导弹、导弹运载发射车和指挥控制雷达,发射车是以GM-123履带式装甲底盘改进而来,GM系列底盘是苏联时代广泛使用的底盘,多用于自行式装备,例如GM-123也被用于2S4自行迫击炮、2S3自行榴弹炮等,具有很好的地形适应能力,同时提供基本的装甲防护。

一台520马力水冷柴油机提供动力,可让发射车达到35千米的最大时速,虽然相比之下慢了一些倒也够用,运载/发射车顶部安装并排的两具发射导轨,导轨安装在液压旋转座上,可以进行360°水平旋转,轨道能抬高至45°。

两枚尺寸巨大的导弹可以放在轨道上随发射车一起机动,不过这需要士兵手动固定卡钳稳定弹体,还需要用保护罩保护导弹的冲压发动机进气口和尾部喷口,使用的时候需要手动解除保护罩,在车体前部上方还有金属支撑架辅助稳定导弹。

导弹系统使用的导弹有5种,分别为9M8、9M8M、9M8M1、9M8M2和9M8M3,这些导弹外表基本一致,导弹使用一台冲压发动机作为主动力,导弹直径860毫米,长度将近9米,弹体捆绑了4具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用于初始发射,它们将导弹驱动到一定速度才能顺利点燃冲压发动机。

导弹借助强力的发动机能达到约4马赫的最大速度,最大作战距离在50~55千米,作战高度在100米~27000米,一百多千克重的破片战斗部拥有很大的杀伤范围,就算是大型轰炸机也很难全身而退,引信有近炸引信和触碰引信两种。 

系统配备多种雷达设备,PRv-9是一种团或旅级单位所属的大型雷达,探测距离超过200千米,P-40E波段预警雷达用于175千米远、30千米高度范围的探测,它测得的数据会传送给1S32火控和指挥制导雷达,当目标进入8、90千米距离时就能开始持续地跟踪。

导弹系统注重战场生存能力,为了避免被反辐射导弹盯上,系统可以使用雷达短照射的PI模式,计算机通过从预警雷达那里得到的数据计算目标的延长路径,在目标飞行一段距离后开机短暂地照射预先计算的目标位置并重新计算轨迹,就在这样反复地开、关机过程中可以有效避免自己被敌方锁定,直到导弹发射出去。

每个防空导弹作战单元还需要配备备用导弹,作战时系统可为一个目标分配2枚导弹提高命中率,导弹消耗速度很快,Ural-375卡车携带备用导弹可以及时补充。

不过要安装重量超过2吨的导弹可不是轻松的事,一辆发射车的弹药补充需要10~15分钟。2K11防空导弹系统曾跟随苏军进入阿富汗作战,它在这里似乎没什么发挥空间,只短暂地呆了一段时间就撤回国了,该系统也被出售给叙利亚、朝鲜等国。

90年初的那个大事件后很多国家继承了该导弹系统,俄罗斯拥有大约500台发射车,它们被当成训练装备使用,进入本世纪后尚有叙利亚、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几个国家继续装备。

苏联AA-9空空导弹

苏联AA-9空空导弹是前苏联/俄罗斯自行研制并装备国土防空截击机的第三种远距雷达型空空导弹,属于第三代远距空空导弹。

武器性能

中文名:苏联AA-9空空导弹

弹    长:415mm

翼    展:900mm

弹    径:380mm

基本资料

20世纪80年代初,前苏联专为新型的米格-31截击机研制了一种重型的中远距空对空导弹,该弹的编号为R—33,北约国家称之为苏联AA-9空空导弹。苏联AA-9空空导弹采用窄长的边条式弹翼。 尾舵位于弹翼之后, 其翼展比弹翼稍大一些。从总体布局上看 , AA-9与美国的AZM54AH不死鸟”颇多相似之处,弹径也一样,同为 0381米。该弹的长度约为415米,亦与“不死鸟”差不多。但AA—9的发射重量达 490千克、比“不死鸟”略重一些。AA-9 是现役空对空导弹中最重的,其有效射程可达100千米。

主要数据

最大射程:120km

最小射程:10~20km

最大速度:M35

使用高度:25000~28000m(最大)

最大过载:4~6g

制导系统:惯导和指令修正中制导加半主动雷达末制导

动力装置:固体火箭发动机

弹重:490kg

弹长:415mm

弹径:380mm

翼展:900mm

设计特点

AA-9采用多功能雷达导引头,具有下视、下射能力,既可打入侵的超音速战略轰炸机,也可用于攻击低空飞行的巡航导弹,能同时拦截4个目标。 AA-9采用两级固体火箭发动机,以加大导弹燃尽速度和平均速度。它在米格-31M上用的是冷发射方式。该弹的外形结构与美国的“不死鸟”运距空空导弹相似(仅最大射程差一些,为120km,“不死鸟”最大为200km),而与前苏联/俄罗斯的所有近/中距空空导弹有很大不同。它有4片切梢三角形弹翼和4片矩形尾翼。内部结构分为5个舱段:雷达天线罩、制导和引信、战斗部、发动机、控制舵机。制导方式包括惯导和指令修正中制导加半主动雷达末制导,搜索距离360km,可同时跟踪10个、攻击4个目标,既可攻击飞行高度26000~28000m的高空侦察机,也可攻击飞行高度25~50m的低空入侵的攻击飞机和巡航导弹。导弹采用主动雷达引信,其条状天线分布在弹体外测。

苏联R-33空对空导弹

苏联R-33空对空导弹R-33空对空导弹,是苏联研制的长程空对空导弹,北约代号为AA-9“阿摩司”,1982年开始服役,主要用户为苏联空军。R-33导...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