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位民国风云人物原配夫人的下场!真可谓“后来居上,原配下堂”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8浏览:4收藏

8位民国风云人物原配夫人的下场!真可谓“后来居上,原配下堂”,第1张

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可谓是数不胜数!这些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都有相同点。那就是惹下了无数的风流债不说,还几乎都不太喜爱自己的原配夫人!下面来看八大著名中国近代史人物原配夫人的悲剧下场!真可谓是后来居上,原配下堂!

蒋介石原配——毛福梅毛福梅嫁给蒋介石,是由双方家长做主包办的旧式婚姻,毛氏又是缠足的旧式家庭妇女,年纪比他大,长相又一般。因此,结婚以后,夫妻二人感情极其一般,蒋介石对她很冷漠。所幸毛福梅心地宽厚,性情柔顺,“大姐姐”般地悉心照顾心无定性的小丈夫,事夫维谨,同时尽心尽力地辅助蒋母操持家务,深得蒋母王采玉疼爱。

孙中山原配——卢慕贞但我所爱的女子(宋庆龄)不愿意接受这样的地位,而我自己又离不开她(宋庆龄)。这样一来,除了同我的前妻协议离婚之外,再没有别的任何办法了。终于对自己离开原配卢慕贞另娶宋庆龄作出了解释。孙中山原配夫人卢慕贞出生于累世积善的书香门第之家,父卢耀显曾漂洋过海至美国檀香山经商获富。十八岁时与年方二十岁的孙中山结婚,并诞下三名子女:孙科、孙娫及孙琬。

张学良原配——于凤至最引人关注的是他与民国名媛赵四**的爱情,赵四**无怨无悔一生追随少帅的感情令人动容,但是赵四**是幸运的,先不论张学良是不是最爱她,张至少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赵的身边。比起张学良的原配夫人于凤至,赵四**幸福太多了。

李宗仁原配——李秀文李秀文是广西临桂县村头村人,生于1891年农历4月24日,1911年与李宗仁结婚;当时李宗仁正在广西陆军小学习武,随后李宗仁从军,从排长开始,逐步成为桂系首领。抗战时期,李宗仁率军浴血奋战,李秀文则长住广西,历尽离乱之苦;国民党败退台湾后,李宗仁客居美国,李秀文则艰难辗转他乡,于1958年到达美国。

鲁迅原配——朱安朱安成为鲁迅的夫人实实在在是鲁迅的母亲极力安排的结果,鲁迅在日本求学时就多次接到母亲催他回国成亲的信,鲁迅都一一搪塞过去了,直到家中发来电报说母亲病危,鲁迅焦急地赶回去,却发现家里已经装扮一新,母亲安然无恙的坐在厅内,只等着他这个新郎官拜堂成亲。鲁迅没有丝毫的办法,他像个木偶一样被人摆布,完成了婚礼进入洞房。这就是鲁迅与朱安的婚姻。

徐志摩原配——张幼仪徐志摩就是这样一位多情的民国文人,他有才又多金,还写得一手风流的情诗,难怪民国最美的两位女子都要争相与他恋爱。如果没有那部叫(做《人间四月天》的电视剧,很多人都不知道徐志摩与林徽因和陆小曼三角恋之前,还有个原配张幼仪,当然看完《人间四月天》,人们也只被徐志摩和林徽因之间的纯爱以及徐志摩和陆小曼之间的真爱感动得流泪,编剧也知道张幼仪这个角色不用下那么多笔墨。

梅兰芳原配——王明华旧式的女子,没有后代是会很悲哀的。因为无法再生育,只能眼睁睁看着梅兰芳再娶。因为没有后代替她说话、争取地位,在梅兰芳的传记和**里,她都是有可能消失的一个人。王明华病郁而终。在《梅兰芳》的**里,我们可以看到福芝芳,看到孟小冬,但是为梅兰芳付出最多的王明华,则被轻易地抹掉了。民国滥情的文人,郭沫若可谓其中之一了。所以张琼华在这些原配太太里,算是最不幸的了。

在民国时期涌现出非常多的文人墨客。在民国时期的四大才子是:徐志摩、郁达夫、邵洵美、戴望舒。

一:徐志摩

徐志摩(1897115~19311119),现代诗人、散文家。汉族,浙江海宁市硖石镇人。徐志摩是金庸的表兄。原名章垿,字槱森,留学美国时改名志摩。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徐志摩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明正德年间,徐松亭在硖石经商,家居于硖石,为硖石徐氏分支之始祖。徐志摩即其族人。

  1897 年1月15日,徐志摩出生于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按族谱排列取名徐章垿,字槱森,因其父属猴,名申如,得子亦是属猴,故又取小字幼申。笔名有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志摩是在1918年去美国留学时他父亲给另取的名字。说是小时候,有一个名叫志恢的和尚,替他摩过头,并预言“此人将来必成大器”,其父望子成龙心切,即替他更此名。

  徐志摩是徐家的长孙独子,自小过着舒适优裕的公子哥的生活。沈钧儒是徐志摩的表叔,金庸是徐志摩的姑表弟,琼瑶是徐志摩的表外甥女。

1931年11月19日早八时,徐志摩搭乘中国航空公司“济南号”邮政飞机由南京北上(该飞机是张学良的专机,志摩免费乘坐),他要参加当天晚上林徽因在北平协和小礼堂为外国使者举办中国建筑艺术的演讲会。当飞机抵达济南南部党家庄一带时,忽然大雾弥漫,难辨航向。机师为寻觅准确航线,只得降低飞行高度,不料飞机撞上白马山(又称开山),当即坠入山谷,机身起火,机上人员——两位机师与徐志摩全部遇难。

徐志摩是一位在中国文坛上曾经活跃一时并有一定影响的作家,他的世界观是没有主导思想的,或者说是个超阶级的“不含党派色彩的诗人”。他的思想、创作呈现的面貌,发展的趋势,都说明他是个布尔乔亚诗人,资产阶级作家。他的思想的发展变化,他的创作前后期的不同状况,是和当时社会历史特点关联着的。

  作为新月派的一个主要诗人,徐志摩在我国新诗发展史上曾经产生过一定的影响,为新诗的发展进行过种种试验和探索。他的诗歌有着相当鲜明的独特风格,有一定的艺术技巧。

  作为那个时代的人,徐志摩做到了一个普通知识分子能做的一切,他在追求自身幸福生活的同时,也对民族命运有过深刻的思考。他与张幼仪的婚姻是那个时代的不幸,他与陆小曼的婚姻又参杂了太多的物质功利,他与林徽因的那淡淡情愫才最令人唏嘘。

徐志摩的墓地在历史上一共经过3次变迁:

  第一次:徐志摩的墓地原来在东山玛瑙谷万石窝,由胡适之题写“诗人徐志摩之墓”碑文。早年间胡适题词的这块徐志摩墓地,在动乱中荡然无存。

  第二次:徐志摩老父徐申如对于胡适先生题字的墓碑感觉过于简短,又请到徐志摩生前红颜知己,被称为闺秀派才女的凌叔华,请她为徐志摩再题一块碑文。凌叔华欣然应允,她所题碑文取自曹雪芹“冷月葬花魂”的寓意,转化为“冷月照诗魂”。此块墓碑也在动乱中丧失。

  第三次:徐志摩的墓地,因动乱坟陵早已损毁,故乡百姓为了表示纪念,由政府拨款把徐志摩的墓地迁葬到西山北麓白水泉边。徐志摩的外亲、著名建筑学家、同济大学陈从周教授设计并撰迁墓记。西山墓地古典雅致,白石铺地,青石为阶,半圆的墓台恰似一弯新月,有诗坛“新月派”的寓意。墓碑沧桑厚朴,海宁籍书法大家、曾任西泠印社社长的张宗祥先生根据胡适之原文补题碑文。墓碑两侧各有一方白石做就的书形雕塑,刻着徐志摩《再别康桥》等名诗名句。

二:郁达夫

郁达夫(18961207~19450917),原名郁文,幼名荫生,字达夫,幼名阿凤,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代表作《沉沦》《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过去》《迟桂花》等。

1945年的8月29日,也就是在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的两周,郁达夫没有迎来凯旋的欢呼,却迎来了他的噩耗。那晚8时许,郁达夫正在家中与几位朋友聊天,忽然有一个土著青年把郁达夫叫出去讲了几句话,郁达夫随即回到客厅,与朋友打个招呼就出去了,衣服都未来得及换,穿着睡衣和木屐消失在茫茫夜幕中,从此便再也没有回来。由于郁达夫的失踪太过诡秘,关于他的生死至今仍像谜一般没有解开。

  目前,较为流行的一种说法缘于1946年8月8日,邵宗汉先生从棉兰苏门答腊联军总部情报处所获取的消息。该消息证实,联军当局在日本战犯口中得知郁达夫于1945年9月17日被日本宪兵枪杀,同时被害者尚有欧人数名,遗骸埋在武吉丁宜附近的丹戎革岱。然而,这一说法却有个重大的疑点难以解释,即有研究者曾翻阅棉兰法庭的审讯记录,却完全寻觅不到有关郁达夫(赵廉)的蛛丝马迹。如果此说成立,那么郁达夫和同时遇害的几位欧洲人的被埋地点也应该很清楚,可是,现在郁达夫的遗骸在整个东南亚都找不到,根本就没有可靠的说法。

  另外,关于郁达夫的失踪还有几种说法:

  其一、可能死于几个开小差的日本宪兵之手。这几个宪兵平日里无恶不作,声名狼藉,而郁达夫对他们的行径很了解。当他们奉命绑架了郁达夫之后,害怕郁说出什么对自己以后不利的话,便扼死了他。之后,直接参与杀害郁达夫的两个宪兵便开了小差,从此下落不明。此说缘于日本研究郁达夫的专家铃木正夫,由于铃木正夫始终不愿公开证据来源者的姓名,其说成为孤证,因而颇受置疑。

  其二、可能死于印尼独立军之手。日军投降以后,印尼***领导的独立运动风起云涌,很多印尼***人开始捕杀日军和亲日分子。由于郁达夫曾是日军的翻译,加上印尼独立军与华侨联系较少,并不知道郁的真实身份。所以,那天晚上将郁叫出去的印尼人可能是独立分子,郁很可能被他们杀害。

  其三、可能由华侨朋友秘密掩护转移。郁达夫在印尼华侨中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他可能在武吉丁宜、巴爷公务的华侨组织帮助下秘密转移,脱离了日军所控制的范围。鉴于当时复杂的社会形势和闭塞的交通环境,郁完全有可能在途中出现意外。

  其四、可能死于国民党特务机关之手。这一说法缘于郁达夫本人对国民党一直心存忌讳,他害怕国民党某要员公报私仇,以他为日军做“通译”为借口杀害他。

文学与恋爱,在郁达夫是互为表里的。恋爱的激情,本来就已融化在他的血液之中,观其一生,无时不在飞扬着由恋爱所激发的才情,然后表现到文学的创作之上,写就了一章章不朽的名篇。同样,他的恋爱经历也如同他的文学名篇一样,焕发着迷人的光彩,怅惘也罢,迷离也罢,悲歌也罢,总之都成了传世的名作

郁达夫结过三次婚,三位夫人分别是:孙荃、王映霞、何丽有;此外,在新加坡时,还有一位同居情人李筱英。

  郁达夫共有子女11人,健在者8人,其中孙氏生育4人:龙儿(早夭)、郁天民、郁黎民、郁正民;王氏生育5人:飞、静子(早夭)、云、亮(早夭)、荀;何氏生育2人:大亚,美兰。

三:邵洵美

与妻子恋爱时,见《诗经》中《郑风·有女同车》中有“佩玉锵锵”句,为妻子之名,于是从“洵美且都”中取二字为名,以示爱慕。

  妻子盛佩玉(两者为表姐弟关系),是盛宣怀之孙女。祖父邵友濂,为晚清重臣。另曾与美国女作家项美丽(Emily Hahn) 同居。女婿方平,著名翻译家。生父邵恒,为一纨绔子弟。邵过继给伯父邵颐,其前妻为李鸿章的嗣女。

邵洵美是个有贵族气质的诗人,在山雨欲来的革命时代,他一味吟风弄月,追求"唯美",的确与当时国家多难、问题成堆的大背景不太和谐。但他为人慷慨,有"小孟尝"之美称;他的"慷慨"使其家里的经济状况日渐紧张,这点盛佩玉女士在《盛氏家族》中有所提及。他在出版事业上颇有成就,尤其是《论持久战》英译本的出版也有他的一份贡献。解放后,邵洵美埋头于翻译工作,译作有拜伦的《青铜时代》、雪莱的《解放了的普罗米修士》、泰戈尔的《两姐妹等》,他是翻译界公认的一流翻译家。不幸的是,从"反右"到"文革",他先是被逮捕审查,被释放后挨斗受批判,死时窘迫得连身新衣服都没有。

  用学者李欧梵的话说,在现代文学史里,邵洵美比大部分作家不为人知,是因为他“最不符合有社会良知的五四作家典型”。

  确实,眉清目秀、长发高额、有“希腊式完美的鼻子”的美男子邵洵美,有点“纨绔子弟”的味道。他是清末高官后代,妻子也身出名门,家产丰厚。有人评价他年轻时的生活,几乎就是《红楼梦》里描述的“大观园”的翻版。他好酒好赌,经常在花木交荫的宅第里“一掷呼芦,输赢百万”。他讲究雅赌,认为赌博有“诗意”,因此看不起那些世俗赌徒。据说,他越输钱,诗写得越好,自称“赌国诗人”。

  邵洵美出生于名门望族,继承了万贯家财。从剑桥回到上海后,他结交了上海滩除左翼作家外几乎所有的文学家和艺术家。他的朋友张若谷、陆小曼回忆道,当时邵洵美的私人书房里放着估价五千金以上的希腊女诗人沙弗像真迹,用20万金磅在伦敦拍来的史文朋的手稿,用羊皮纸装订的波德莱尔《恶之花》的第一版(《花一般的罪恶》深受波德莱尔颓废主义风格影响),和结拜大哥徐悲鸿送给邵洵美的描绘巴黎酒吧“红磨坊”即景的帆布油画。这些陈设足见邵家强大的财力和人际网络。然而,除了收藏自己深爱的艺术品外,邵洵美把万贯家财都投入到了发展少年中国的出版业上。

  他穿长衫,跳西式舞,像“公羊之鹤”。因为皮肤苍白,出门前要薄施胭脂,自称这是学唐朝人风度。

  他爱画画,爱藏书,爱文学,在自家豪宅里办文学沙龙,来往的人川流不息。他爱写诗,而且要在没有格子的白纸上写,落笔字迹秀丽,行列清晰,匀称洁净,甚至可以直接付印。

  他的英式诗风,追求唯美,有人评价是“柔美的迷人的春三月的天气,艳丽如一个应该赞美的艳丽的女人”。

  章克标在给《海上才子·邵洵美传》写的序中把邵洵美概括为三重人格的人:一是诗人,二是大少爷,三是出版家。章克标说邵洵美:"他一身在这三个人格当中穿梭往来,盘回往复,非常忙碌,又有矛盾,又有调和,因之,他这个人实在是很难以捉牢的,也就是很难以抒写的。"

1949年春,国民党败局已定,达官贵人纷纷卷着细软出逃。邵洵美利用《论语》发表了《逃亦有道(复友人书)》,讥讽国民党政府。文章刊出后,邵洵美受到了当局的警告。有一期《论语》中有篇文章更尖锐,在刊物已印好的情况下,为免遭灭顶之祸,邵洵美发动家人一起动手撕去那几页,再由时代书局发行。然而到第177期,《论语》终未逃脱被勒令停刊之厄运。

  其时,胡适曾拜访过邵洵美,并已为其定了两张赴台机票。邵以不忍离开家人与工厂无法处理为由婉谢。叶公超得悉,说服海军用军舰带邵家的人与机器一道迁台。邵也谢绝了。这其中当然另有隐情。此前好友罗隆基已约见过邵洵美,并与他作了一席深谈。罗向他细述了中共对待知识份子的政策,使邵洵美感到释然。他相信自己以前的所作所为是有目共睹的,***来了,他也会有出路的,因此他静等上海解放。

  5月24日,上海解放。划成分时,邵洵美被定为"工商业主"。解放时,夏衍是上海市委宣传部长,为邵曾出版毛泽东的《论持久战》英译本而造访过他。夏对邵的胆识很是欣赏,当然他们亦有旧谊。不久,夏衍和周扬问邵有何打算,邵说想到复旦大学教书。政府代为联系,学校表示欢迎,但根据邵的学历,在复旦只能任二级教授。邵觉得自己在高校的朋友都是一级,他撂不下面子,不愿屈就,遂把心思锁定在写作、出版上。

  夏衍代国家征购了邵洵美的那台德国印刷机,邵洵美得了一大笔款,这又激起了他扩大书店的愿望。1950年元旦,邵洵美全家移居北京,他想在京开设时代书局分店。但不久,《人民日报》一连7天以每天半个版面的篇幅批判上海时代书局的出版物中有这样那样的错误,随之而来的是上海新华书店的大量退货。因资金严重亏损,再也无法运营,邵洵美的出版事业就此画上了句号。好在邵洵美兴趣广泛,百无聊赖之时,沉浸在方寸之间,成了集邮迷。他收藏有不少十分珍贵的邮品。因喜篆刻,邵洵美把自己的头像篆成藏书票,别具一格。著名篆刻家钱瘦铁还为他刻了一方"洵美常幸"的印章。

  然而现实对邵洵美是残酷的。1958年,他遭了一场无妄之灾,蹲了大狱。邵洵美在历史上的人际关系确实复杂:与杜月笙有往来;与国民党元老吴稚晖、李石曾有过从;与陈立夫、陈果夫以及张道藩、刘纪文等有交情。还有鲁迅对他的讥讽、批评,一直是他一块心病。而他被捕的真正原因是一封信,一封写给项美丽的信。

四:戴望舒

戴望舒(190535~1950228)现代诗人。又称“雨巷诗人”,中国现代派象征主义诗人。戴望舒为笔名,原名戴朝安,又名戴梦鸥。笔名艾昂甫、江恩等。 浙江杭县( 今杭州市余杭区)人。他的笔名出自屈原的《离骚》:“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意思是说屈原上天入地漫游求索,坐着龙马拉来的车子,前面由月神望舒开路,后面由风神飞廉作跟班。望舒就是神话传说中替月亮驾车的天神,美丽温柔,纯洁幽雅。曾赴法国留学,受法国象征派诗人影响。

戴望舒一生与三位女性有不解之缘,他的初恋是施蛰存的妹妹施绛年、而他的第一任妻子是穆时英的妹妹穆丽娟,第二任夫人是杨静。

到1949年初,人民解放军胜利的消息频传。曾经蒙受"附日"冤枉的戴望舒决定回到北方。这时,卞之琳从英国回国,路过香港,戴望舒决定与他结伴而行,他对挽留的朋友说:"我不想再在香港呆下去了,一定要到北方去。就是死也要死得光荣一点。"

  到北京不久,戴望舒被安排到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国际新闻局负责法文科工作,对于这项工作,他十分欣慰,曾向新闻出版总署的负责人胡乔木表示,"决心改变过去的生活和创作方向"。而这时,他的哮喘病已严重到上楼都要停下来休息一会儿。为了更好地工作,他听从医生建议动了手术,但病情并未好转,由于惦记《论人民民主专政》的法文翻译,他提前出院,并给自己打麻黄素针,在家治疗。1950年2月28日上午,他照例自己打麻黄素针,为了能早点治好,他加大剂量,注射后不久,心脏跳动剧烈,扑在床上就昏迷过去,等送到医院,已经停止了呼吸。

  命运多舛的戴望舒一直在曲折中行走,当曙光照耀他时又过早离世。卞之琳在悼念文章中说:"望舒的忽然逝世最令我觉得悼惜的是:他在旧社会未能把他的才能好好施展。现在正要为新社会大大施展他的才能,却忽然来不及了。"

戴望舒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对政治和爱情作理想主义的苦苦追求,但其结果,却是双重的失望。在他的诗中,姑娘的形象往往寄寓着他的理想,而孤独的游子的形象则往往是诗人自己。他的诗常常表现出游子追求理想的命定的徒劳,而这里的特点恰好又是对没有希望的理想付出全部的希望与真情。戴望舒曾熟读法国象征主义诗人魏尔伦。苏联学者契尔卡斯基说过,就多愁善感的气质说,戴望舒也接近魏尔伦。魏尔伦《无言的歌集》表达了巴黎公社失败后,不知所措的知识分子苦闷沮丧的情绪,其基调是对于诗人的理想和他周围的肮脏生活相脱节的悲剧感。戴望舒的诗,则表现了从五四运动激昂地飞腾起来的理想,同淹没于血泊之中的1925~1927年大革命现实相脱节的悲剧感。他的诗自然不是反抗的和战斗的,但也不是环境的奴隶。他的成名作《雨巷》里的那位丁香一样的姑娘,显然受到命运的打击,但她没有乞求或颓唐,她是冷漠和高傲的,她仍然是那样的妩媚动人,她在沉重的悲哀下没有低下人的尊贵的头,像一面旗子一样地忍受着落到头上的磨难。诗人在这里坚持了人的尊严和顽强生命力的思想。人和理想,惶惶不安的人和无法实现的理想,这就是戴望舒诗的悲剧主题。

她精通绘画,晚年被上海中国画院聘为专业画师;她擅长戏剧,特别是在昆曲界名声斐然;她颇具文学造诣,文学作品尚佳。她,就是民国才女陆小曼。

现代画家刘海粟曾这样评价她:"诗歌清新俏丽;文章蕴藉婉约;绘画颇见宋人院本的常规,是'一代才女,旷世佳人'。"

然而,就是这样一位让世人惊叹的"一代才女,旷世佳人",却一生情路坎坷,经历悲凉,接连三段失败的 情感 生活,使她的人生历尽种种磨难,可谓"半生癫狂、半生凄苦",一生曲折故事令人唏嘘不已。

是什么导致了陆小曼那离奇又带有悲剧色彩的人生故事?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原因?或许我们可以从她的家庭与母亲那里找到一些答案。

陆氏一族本就是历朝历代的显赫家族,在常州樟树的陆氏宗祠里,陈列着陆小曼的照片、画作、诗文、书信、报纸报道、家谱信息等资料。

陆小曼1903年出生在上海,出身于官宦世家,她的祖父陆荣昌曾在晚清时任朝议大夫,官居四品。清咸丰年间因避"太平天国"战乱,全家迁至上海定居。

陆荣昌一生德行高尚,口碑颇佳,1916年,民国大总统黎元洪为陆荣昌亲笔题写匾额:"饥溺为怀"。她的夫人刘氏也获"本固枝荣"匾额。

陆小曼的父亲陆定是晚清举人,毕业于日本的早稻田大学。他还是日本名相伊藤博文的得意弟子。陆定在日本留学期间,就参加了孙中山先生的同盟会。

回国后,他在国民党政府供职,历任司长、参事、赋税司长等重要职务,曾经做过财政部司长和赋税司长,后来,他还创办了中华储蓄银行。因此,陆家家财颇丰,是当时显赫一时的名门望族。

陆小曼就出生在这样的家庭中,她虽排行第五,但家中其他八个兄弟姐妹都很不幸地先后夭折,最后只留下了陆小曼这一根独苗,自然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骄奢、任性之气也就难免长到了身上。

陆小曼的父亲出身富贵家族,她的母亲同样也不是等闲之辈。

实际上,陆小曼更多的性情、才情还是来自她的母亲吴曼华的遗传和培养,单是从"小曼"这个名字,我们也能看出些端倪。

吴曼华,是常州白马三司徒中丞第(副宰相)吴耔禾的大女儿,她的外祖父吴光悦,曾经官居江西巡抚。生长就在这样一个家庭中的吴曼华,绝对称得上是民国史上的大家闺秀,自小就接受了良好的教育,多才多艺,擅长诗歌文学,尤其擅长画工笔画,陆小曼从小喜欢画画,且绘画功底深厚,其实主要就是受到了她母亲的影响。

吴曼华自己就是一位大家闺秀,对唯一的孩子陆小曼更是抱有很大的期望。她一直在按"名媛"的标准来培养陆小曼,在她的内心深处,抱定了一个强烈的信念,一定要将小曼培养塑造成一位"名门千金"。

事实证明,在这一点上,吴曼华的苦心和功夫没有白费,她做得相当成功。

陆小曼的童年是在上海度过的,小学时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是一种修女式、规范化的教育,再加上她天资聪慧、天赋异秉,很小的时候就棋琴书画无一不通,女红也很好。长到九岁时,全家要迁去北京,小曼也随父母去了北京,转学到北京一所校会学校"圣心学堂"读书,这是当时一所很有名气的贵族学校,那时小曼的法文已经很不错了,家里又专门给小曼请了一位老师教她英文,所以陆小曼后来成为一位精通多国语言的奇女子。

在吴曼华和陆定的精心培养下,陆小曼精通多国语言,多才多艺,绘画、舞蹈等都很擅长。17岁时,经学校的推荐,她有机会进入到外交部做一些辅助性的工作,19岁时就已经在北京外交界小有名气了。

因此,人们称她是"一代才女,旷世佳人"并不为过。

鲜花、掌声、舞池、美酒、金钱……这些虚荣物质的东西可以说是陪伴着陆小曼长大的。从小在金钱消费方面就没有过任何的束缚和烦恼,她尤其崇尚自由浪漫、无拘无束的生活。而这样奔放无羁、非常自我的性格与价值观也直接定格了陆小曼一生的"悲苦基调"。

陆小曼的第一段婚姻,完全是由父母来安排的。在父母的要求下,她嫁给了毕业于西点军校的年轻军官王赓,这个年轻人可以用"年轻帅气、前途无量"来形容,他是万人追捧的乘龙快婿,太多的名门望族都希望把女儿嫁给他 陆定夫妇对这个女婿非常满意。

可惜,这个人们眼中最佳女婿,却完全不是陆小曼的"菜",两人终究不是一类人。他丝毫没有浪漫的情调,只知道追求事业上的成功,不知道怎样哄老婆开心,与喜欢追求激情人生、享受生活、自由浪漫的陆小曼"格格不入""三观不合"。所以,没过多久,二人的感情就濒临破裂,很快,这段婚姻最终以陆小曼的移情别恋而宣告结束。

为了追求爱情,陆小曼顶着巨大的压力和非议,毅然决然地嫁给了有妇之夫徐志摩。然而,命运弄人,她梦想中的理想情人,却没有给她带来期望中的幸福。

在与徐志摩结婚之后,她还是过着奢侈放任的生活,迷恋着灯红酒绿的社交场,频繁出入各种交际场所。

还有一个很重要悲剧缘起,是她与王赓离婚前怀上了王赓的孩子,为了能顺利离婚,她强行做了人流手术,却为日后生活埋下了一个祸根。手术并不成功,术后身体大不如前,不但让她失去了生育能力,还需要长期服用药物。

结婚后,徐志摩为了满足陆小曼依然如故的巨大开支,每天得焦头烂额,到处东奔西跑,讲课挣钱,可陆小曼开销太大,家里还是入不敷出。徐志摩也会抱怨,他曾在写给陆小曼的一封信中写到:"老爷是一只牛,他的唯一用处是做工赚钱。"

按说徐家和陆家都是大户人家,二人婚后完全可以得到家里的资助。然而,王赓是陆定夫妇千挑万选的好女婿,他们始终对女儿的出轨行为无法认同、深以为耻,不会给予陆小曼任何经济支持,再后来,陆定夫妇宣告破产,此时家道中落的陆定夫妇也没有能力再资助陆小曼了;徐志摩的家人,又只承认张幼仪(徐志摩前妻)这一个儿媳妇,也拒绝给徐陆二人生活上提供资助。

婚后短短五年,徐志摩就意外离世,陆小曼又与家境一般且并未离婚的翁瑞午纠缠到一起,过起了饱受争议、长达三十年的同居生活。后因不堪精神和身体的双重压力,陆小曼只能靠长期食用鸦片来缓解痛苦。

翁瑞午死后,长年不工作、穷困潦倒的陆小曼不得不再次拿起画笔来维系生活,但生活还是非常清苦,去世时家里连一件完好的新衣都没有,还是翁瑞午的朋友送来一件新衣服,才把陆小曼入殓安葬。

"一代才女"陆小曼含着"金钥匙"长大,临走却是这样的悲凉处境,真可谓"人算不如天算"。

可以说,为了女儿陆小曼的幸福人生,母亲吴曼华一生都在为她精心谋划。

在吴曼华和丈夫的安排下,19岁的陆小曼便与当时赫赫有名的高富帅军官王赓成婚。如果剧情能按最初的设想进展下去,陆小曼的一生注定和母亲一样"富贵、安稳"。但在徐志摩出现后,吴曼华为陆小曼安排的一切,被彻底打乱了

吴曼华一直不能接受女儿对婚姻的背叛,她的强烈反对让陆小曼非常苦恼。陆小曼只得请出大文豪胡适做"中间人",劝说吴曼华接受徐志摩这个新女婿。

吴曼华最终还是同意两人结婚,但这位母亲却提出了两个意味深长的要求:第一、要请梁启超证婚;第二、要在北京北海公园举行婚礼。

吴曼华为什么会提这两个要求?从表面看,似乎只是证婚人和结婚场地的事,不很重要。然而仔细一推敲会发现:这两个要求远没有那么简单!足以见得吴曼华的良苦用心与智慧。

我们先看第一个要求,梁启超是王赓和徐志摩共同的老师,如果他同意证婚,就意味着"他认同了这门婚事",既然连如此有身份、有地位的梁启超都认同这门婚事,也就堵住了世人的嘴,其他人自然也无权再指责女儿了。

再来看第二个要求,吴曼华选择北海公园,因为那里是皇家园林。实际是要求徐志摩给女儿举办一场最盛大的婚礼、给女儿一个最大的承诺。吴曼华是想通过这种方式,给徐志摩一考验,也是要为女儿争取到必须要有的"身价"。

所以,从吴曼华提的两个要求,足见她的智慧与心机,既是她和对女儿的爱 ,也是一次工于心计的"盘算"。1926年10月3日,陆小曼与徐志摩在北海公园举行了隆重的婚礼,梁启超为他们做了证婚人。

陆小曼第一场婚姻就是由吴曼华精心策划的,在女儿第二次婚姻中,她继续当起了导演,又一次用尽气力想为女儿争得幸福。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两人婚后的第五年,徐志摩为了赶赴前女友林徽因的一场演讲,意外坠机死亡,陆小曼终究没有得到那份幸福由此,陆小曼的人生从28岁开始便跌入了低谷,一蹶不振,在与翁瑞午30年的同居生活中,依旧饱受指责、清苦悲切,此时的吴曼华已经再没有力气为女儿"盘算"了。

吴曼华为了能给女儿陆小曼一个幸福人生,为她精心筹划,苦心盘算了一生,然而"人算不如天算",终究没能让一身才情、享有万般宠爱的女儿获得幸福圆满的人生。其中的苦辣心酸,耐人寻味。

作者:玲珑

历史:

周初,以今山东郯城一带为中心(出土有徐国遗址),建立徐国,在东夷中最为强大,春秋时为楚国所败,周敬王八年(公元前512年)被吴国吞并。

据《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所载,徐氏为颛顼,皋陶之后。夏禹时封伯益之子若木于徐国。从若木至徐偃王共三十二世。徐偃王攻周,被周穆王及造父击败。

后又封徐偃王子宗为徐子。春秋时,徐国被吴灭后,徐子的遗族以原国名「徐」为氏。 二:清代满族姓氏舒穆禄氏改为徐氏,如徐元梦,为满洲正白旗人。

名人:

1、徐偃王

徐偃王,嬴姓徐氏,名诞,是西周时徐国第32代国君。徐国统辖今淮、泗一带。建都下邳(今更名为睢宁县古邳镇)。

周穆王末年,徐君偃好行仁义,前来归顺的东夷国家有四十多个。周穆王巡视各国,听闻徐君威德日远,遣楚国袭其不备,大破之,杀偃王。其子遂北徙彭城,百姓从之者数万。 

《后汉书·东夷传》称:“地方五百里”,向他朝贡的“三十有六国”。曾联合九夷伐周。穆王因其势大,承认其为东方霸主。后为楚所败。在战争与和平之间选择了仁义避战。

其事载《竹书纪年》、《后汉书》、《尸子》、《博物志》、《路史》诸书。《尸子》谓:“徐偃王有筋而无骨。”《博物志》谓:“徐君宫人有娠而生卵,以为不祥,弃之水滨。

孤独母有犬鹄苍,猎于水滨,得所弃卵,衔以来归。孤独母以为异,覆暖之,遂孵成儿。生时正偃,故以为名。”

徐偃王僭越“伯”位而称“王”之后,实质上即是与周王(天子)分庭抗礼。作为徐国的代表人物,徐偃王当之无愧是徐国文明史的奠基人、开拓者和领袖人物。

2、徐达

徐达(1332年-1385年),字天德。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市)人。明朝开国军事统帅,徐达出身农家。元朝末年,徐达参加了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为淮西二十四将之一。

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在鄱阳湖之战中大败陈友谅。次年,被任命为左相国。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麾师攻取淮东,并于两年后攻克平江,灭张士诚。

旋即出任征虏大将军,与副将常遇春一同挥师北伐,推翻元朝的统治。洪武元年(1368年),攻入大都,灭亡元朝。

此后连年出兵,打击元朝残余势力,官至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兼太子少傅,封魏国公。他为人谨慎,善于治军,戎马一生,为明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洪武十八年(1385年),徐达去世。追封中山王,谥号“武宁”,赐葬钟山之阴,御制神道碑文。又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为明朝开国第一功臣,位列开国“六王”之首。

3、徐悲鸿

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汉族,原名徐寿康,江苏宜兴市屺亭镇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

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擅长人物、走兽、花鸟,主张现实主义,于传统尤推崇任伯年,强调国画改革融入西画技法,作画主张光线、造型,讲求对象的解剖结构、骨骼的准确把握。

并强调作品的思想内涵,对当时中国画坛影响甚大,与张书旗、柳子谷三人被称为画坛的“金陵三杰”。所作国画彩墨浑成,尤以奔马享名于世。

徐悲鸿被尊称为中国现代美术教育的奠基者,他主张发展“传统中国画”的改良,立足中国现代写实主义美术,提出了近代国画之颓废背景下的《中国画改良论》。

1953年9月26日,徐悲鸿因脑溢血病逝,享年58岁。按照徐悲鸿的遗愿,夫人廖静文女士将他的作品1200余件。

他一生节衣缩食收藏的唐、宋、元、明、清及近代著名书画家的作品1200余件,图书、画册、碑帖等1万余件, 全部捐献给国家。

4、徐敬业

徐敬业,曹州离狐(今山东菏泽)人,唐朝官员、将领。司空李勣之孙,梓州刺史李震之子,因父早死,直接承袭祖父英国公爵位。徐敬业是唐睿宗时反太后武则天临朝称制而起事的领导者。

徐敬业从小善于骑射,有才智。因父早死,直接承袭了祖父的英国公爵位,曾任眉州刺史,后坐事被眨为柳州司马。武后废帝唐中宗为庐陵王,立李旦为帝。

后李旦上表请辞,由武后临朝称制。徐敬业与其弟徐敬猷、唐之奇、杜求仁、骆宾王等人,在则天顺圣皇后光宅元年(684年)九月起兵于扬州,徐敬业自称为匡复府大将军,领扬州大都督。

以勤王救国、匡扶卢陵王李显复位为名出师,由骆宾王写了著名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以号召天下。徐敬业徐志摩的士卒很快增至十多万人。

武后剥夺徐敬业赐姓,遣梁郡公李孝逸为主帅,魏元忠为副帅统兵三十万征讨。徐敬业手下魏思温建议直攻东都洛阳,而薛璋则劝先南进常州、润州(今江苏镇江)。

徐敬业听从薛璋意见,先南渡长江攻陷润州,再北向与李孝逸战于高邮,徐敬业初战获胜,但久战兵疲,十一月,李孝逸以火攻大败徐敬业军,徐敬业逃往润州,为部下所杀,内乱遂平。

唐贞元十七年(801年)吐蕃军到唐朝盐州时,吐蕃军中有将徐舍人,自称徐敬业后人,不忘本国,并将包括僧人延素在内的俘虏千百人全部放归。

5、徐志摩

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浙江嘉兴海宁硖石人,现代诗人、散文家。原名章垿[xù],字槱[yǒu]森,留学英国时改名志摩。

曾经用过的笔名有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谔谔等。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18年赴美国克拉克大学学习银行学。十个月即告毕业,获学士学位,得一等荣誉奖。

同年,转入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的研究院,进经济系。 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奠定其浪漫主义诗风。1923年成立新月社。1924年任北京大学教授。1926年任光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前身)。

大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前身)和南京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教授。1930年辞去了上海和南京的职务。

应胡适之邀,再度任北京大学教授,兼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授。1931年11月19日因飞机失事罹难。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翡冷翠的一夜》。

-徐氏宗族

金庸的表哥是徐志摩,两个人是姑表关系。

金庸曾在接受采访时说:“我的母亲是徐志摩的姑妈,他是我的表兄。他死得很早,我和他接触不多,但印象深刻。我读过他的新诗,看过他的散文,都是很优美的,对我教益很深。”

金庸母亲徐禄是徐志摩的堂姑妈,金庸是徐志摩表弟,金庸的堂姐查良敏嫁了琼瑶的三舅袁行云,钱学森的岳父、保定军校校长蒋百里的原配夫人查品珍和金庸是同宗姑侄,所以蒋英是金庸的表姐,而蒋百里的副官居然是蒋介石的儿子蒋纬国。而我国著名的古建筑“纠偏大师”曹时中是金庸的妹夫,已过世的北京德云社演员张文良本名叫查良燮,是金庸的亲叔伯兄弟。

扩展资料

金庸姻亲血亲中的亲戚名人还有钱学森、穆旦、琼瑶、蒋百里等,细究近现代不少名门望族的族谱,发现不少耳熟能详的名人居然都是亲戚。

金庸先生出生于浙江海宁名门望族査家,海宁博物馆地方史研究者吴德建曾参与修订了最新一版査氏家谱,这套家谱足足有6卷本,査家共出了22个进士,康熙年间创造了“一门十进士,叔侄五翰林”的科举神话。进入近现代,査家还出现过实业家査济民,教育家査良钊,九叶派代表诗人、翻译家诗人查良铮(穆旦)。其中,查济民曾于1992年担任首届国务院香港事务顾问,因此荣获了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颁发的“大紫荆勋章”。

除了这些査姓名流外,原来金庸族谱旁系姻亲关系中还出现了很多耳熟能详的名字,除了穆旦是金庸的堂哥之外,金庸母亲徐禄是徐志摩的堂姑妈,金庸是徐志摩表弟,金庸的堂姐查良敏嫁了琼瑶的三舅袁行云,钱学森的岳父、保定军校校长蒋百里的原配夫人查品珍和金庸是同宗姑侄,所以蒋英是金庸的表姐,而蒋百里的副官居然是蒋介石的儿子蒋纬国。而我国著名的古建筑“纠偏大师”曹时中是金庸的妹夫,已过世的北京德云社演员张文良本名叫查良燮,是金庸的亲叔伯兄弟。

但金庸曾在接受采访时说,徐志摩去世早,和他接触不多,小时候,金庸跟母亲回徐家,见过这位才华横溢的表哥。当时徐志摩已从英国留学回来,在剑桥大学写的《再别康桥》一诗已脍炙人口。

而至于穆旦,由于金庸出于海宁査家,而穆旦出于天津査家,据说,两人终生未曾谋面。

凤凰网:金庸谈表哥徐志摩:我只和他的儿子做朋友

因为梁思成的子女都认为父亲背叛了自己的母亲,娶了人人喊“打”的林洙进门,对于父亲再婚感到非常的生气,于是将自己的子女的姓都改为他姓,借此来代表自己心中对父亲的不满。

林徽因和梁思成结为夫妻,婚后生活十分的幸福美满

林徽因出生于官宦之家,在随父游历欧洲的时候遇到当时的诗人徐志摩,并且相互吸引、频繁交往,但是当徐志摩跟原配妻子离婚之后再追求林徽因的时候却拒绝了徐志摩的追求。后来在梁启超的安排之下,林徽因嫁给了梁启超的儿子梁思成。

梁思成丧妻之后再娶他人为妻,受到外界和子女的反对

梁思成在林徽因去世七年之后娶了林洙为妻,梁思成再娶的事情传开在文学界引起轩然大波,不仅因为梁思成比林洙大了27岁,还因为林洙的前夫是梁思成的学生程应铨,林洙和程应铨结婚时的证婚人还是梁思成。后来程应铨含冤入狱,林洙居然跟程应铨提出离婚并且不让丈夫与孩子来往,在当时遭到人们的唾弃。

梁思成的子女与林洙闹翻,一气之下与父亲不再联系

林洙过分的事情并不仅如此,许多人知道的,林徽因告诉丈夫梁思成”自己同时爱上两个人”的故事,就是出自于林洙书中的一段故事。

林洙来到梁家之后,成为梁家父女与梁思成的导火索,在嫁人之后就与父亲断了关系,不再来往。

梁思成的儿子梁从诫与父亲断了关系,坚决不让自己的孩子姓梁

梁思成和林洙结婚之后没有生育儿女,梁家的唯一血脉就是梁思成和林徽因所生的儿子梁从诫,但是梁从诫一直反对父亲娶林洙,并且在父亲执意娶林洙的时候,父子俩发生不愉快的事情,最后干脆离开这个家与父亲没有联系。

梁从诫再婚之后生育的女儿也跟母亲姓,十年后才与父亲冰释前嫌

梁从诫后来娶了中学时期的女同学方晶,两人生了一个女儿梁帆,后来梁帆自己将名字改为了方帆 ,因为自己的祖父祖母(林徽因和梁思成)的盛名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了不便,于是决定跟自己的母亲姓方,就这样梁思成的孙子和孙女都没有姓梁。

  徐姓起源参考之一

  徐源出于嬴姓。夏朝时,嬴姓祖先伯益的儿子若木被封在徐(今江苏泗洪县及安徽泗县一带)。徐国历经夏、商、周,传至西周穆王时,有国君叫偃。徐君偃以仁义著称,深得百姓拥戴。有一次在疏导河道时徐君偃挖出了一副红色的弓箭,他认为这是天赐的祥瑞,就起了代周为天子的野心。周围的一些诸侯听说此事后,也纷纷赶来归附徐君偃。徐君偃于是改称徐偃王,率领拥护他的三十六国诸侯,起兵反周。此时周穆王正在昆仑山西王母那儿做客,得到消息后,立即让造父驾车返回镐京(参见赵姓),发兵讨伐徐偃王。眼看一场血战就要发生,徐偃王不忍让生灵涂炭,于是立即收兵,弃国出走,躲进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一带的深山之中,结果徐国军队被打败。

  后来周穆王了解到徐偃王在当地很得人心,就又封他的儿子宗为徐子,由徐子继续管理徐国。宗传位至十一世孙章禹时,徐国被吴国灭掉,徐国国君的子孙称为徐氏。徐福,也作徐市,秦朝著名方士,琅琊(今山东胶南南)人。他为迎合秦始皇迷信长生的心理,向秦始皇上书说大海之中有三座神山,名叫蓬莱、方丈、瀛洲,有仙人居住在那里,希望能带领童男童女前往求仙。秦始皇答应了。徐福便挑选童男童女几千人,乘船入海,结果一去不返。相传徐福后来成为日本的神武天皇。

  徐姓起源参考之二

  在浙江省兰溪市生活着很多徐姓后人,仅在兰溪市章林村一个村就有1200多人姓徐。这个村的徐姓人家还保存着自己的家谱。

  在兰溪市的姓氏研究专家胡汝明先生的带领下,我们《天涯共此时》摄制组来到章林村,在村民徐寿泉家看到了他们世代保存下来的徐氏宗谱。兰溪当地的姓氏研究专家胡汝明先生对这些家谱进行过深入的研究。

  浙江省兰溪市姓氏研究专家胡汝明说:“徐姓呢,它是春秋时有一个徐国。这个徐国的一个国王叫徐偃王。他的子孙呢,根据郭沫若先生的考证,浙江应该是徐土,就是徐国的土地。这里呢都是徐偃王的后代。那么徐偃王是怎么能够到了这里呢?因为那个时候,另一个国家(楚国)要消灭它。徐偃王他心里不愿让老百姓牺牲,所以把许多人首先迁移到龙游,然后繁衍到这里的。那么作为整个浙江来说呢,在之江旁边,就是我们钱塘江,徐偃王的庙有30多个,来纪念他们的先祖。”

  徐国被楚国灭亡之后,原来的徐国百姓便以徐为姓,这就是徐姓的开始。以后徐姓子孙四处迁移,逐渐遍及海内外。历史上的徐姓名人很多。如秦朝时的徐福,据说他向秦始皇上书,说海中有神仙,请得数千童男童女,乘船入海,但一去不返。三国时的徐庶,他因向刘备举荐诸葛亮及孝顺母亲而著称。明朝开国大将徐达。明朝地理学家徐霞客。在台湾,有1895年率领台湾义军抗日的徐骧。徐姓的现代名人有徐向前、徐志摩、徐悲鸿等等。在兰溪章林村保存的徐氏家谱中,还记载着一位与台湾有着密切关系的人物,他的名字叫徐林。

  浙江省兰溪市姓氏研究专家胡汝明说:“徐林呢,他是当初台湾府,属于福建省管辖的,他是在台湾府当同知。同知就是府太爷的助手,是第二把手,跟第二把手一样的。那么他管的工作呢就是管海防,管捕盗。雍正十三年,因为他的工作对台湾人民有很多贡献,(朝廷)给他一个表彰,奖励中间有几句话很关键的。躬恪慎,莅事精勤。分双旌五马之荣,襄六典九条之治。就是既按法制,又为人民服务。所以这样呢为台湾的人民作出贡献。”

  除了徐林之外,清朝还有不少徐姓人家从福建、广东一带迁入台湾。因此,徐姓也成了台湾的大姓之一。

  胡汝明说:“根据家谱来看呢,徐林到那里以后就再没回来,没有回来。从这一点上看呢,他的后人现在还在台湾。”

  胡汝明还介绍说:“徐姓应该说在台湾也是个大姓。我认为恐怕总数在20万以内。徐氏也有徐氏大宗祠在台湾。徐寿泉家保存家谱,是因为他们家一直是这支徐姓的长子长孙。这些徐姓家谱虽然已经有些破损,但是根据习俗,这些家谱是不能随便拿出家门的。章林村人说,他们希望台湾的徐氏后人与他们联系,共续家谱。”

  徐姓起源参考之三

  徐姓是当今中国第十一大姓,在台湾排名第二十。徐姓出自嬴姓,于黄姓同源,都是东夷部落首领伯益的后代。伯益因为帮助禹治水有功,被舜赐为嬴姓。伯益的儿子若木,在夏朝时被封在一个叫徐的地方,建立了徐国。徐国经历了夏朝,商朝和周朝,传了三十二代,到西周穆王的时候,徐国君主徐偃王,以仁义著称。有一次,徐偃王在疏导河道的时候,挖出了一副红色的弓箭,并以为是上天给他的暗示,要他取代周穆王成为天子,于是就率领周围的三十六个诸侯,一起起兵,进攻周朝。

  战争开始后,生灵涂碳。徐偃王因为不忍心让老百姓受苦,就收兵弃国,跑到彭城一带隐居了。周穆王因为知道徐偃王在当地很得民心,就又封他的子孙为徐子,继续管理徐国。直到公元前五一二年,被吴国所灭。亡国后,原来徐国的百姓就以徐为姓,这也就是徐姓的由来。

  徐姓早期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和江西一带。到三国和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徐姓又向四周迁徙,分布到河南,山西,河北,湖北等地,到唐朝,徐姓开始进入福建,元代时,又有徐姓迁居广东,并在明代时,进入台湾。徐姓的主要聚居地有:泗洪,徐州,琅邪,河东,由拳,陇西,东阳,高平,长城,濮阳,于潜,新丰,柳城,范阳,南昌,龙丘,会稽,绍兴,东莞等。

  

  谱系信息:我现有一部自安真公开始的徐姓家谱。

  我现有一部〈东海明恕堂〉的徐氏族谱。本人系山东栖霞大庄头徐家村人,全村皆为徐氏居民。徐吉泽:甘肃民勤人,民勤二中物理教研组组长。徐哲:徐吉泽之子,红英小学学前班班长兼学习委员。徐君颍:广东三水,全村皆为徐氏后人。

  浙江金华下金山村徐氏是从浙江武义迁入,在这之前盼告!

  本人现存宗谱序文如下:徐氏族谱序粤〔注:作语助,无义。〕稽〔注:考证,考核。〕伯益之子若木,受封徐土,历虞〔注:虞,古国名。上古时代,舜所建。〕夏商周之久,子孙以国为姓。自晋宋以迄隋唐,东海琅邪〔注:邪,音牙。东海,古治名,今郯城。琅邪,今临沂。〕之间,多有闻人〔注:闻人,有名声的人。〕,古称望族〔注:望族,有声望的大家族。〕焉。予〔注:我。〕此一枝,居小太平村者,不知始于何年。因明末兵〔注:原文无“兵”。〕燹〔注:音险,意为野火,特指战火。〕,家谱毁灭,远祖字讳已不可考。闻之故老来自沂城南乡后芦塘〔注:据族人徐敏生讲,后芦塘在今苍山。〕,亦莫知所自出也。今据所知,自始祖讳堂者至予六世,以下又有三辈来,晜礽〔杜靖注:晜即“昆”,兄弟们。礽音仍,自身以下第八世孙,泛指子孙。〕云〔注:语气助词,无意义。〕族姓繁衍。有分居于沙岭村、西张村者,又有散居于沂水县者。其不读书之子孙,虽祖考字讳尚有不知,况远祖乎!若再数传,而后愈远愈疏,恐视同族如路人矣。夫循流必溯其源,按本可数其支。予蒙祖先德荫〔注:荫,音印,动词,庇荫。〕,读书游泮〔注:泮,泮官,古代学官。〕,稍知此义。今年近半百,渐有衰颓,特纠合同族,从父兄率子孙,于一阳初复〔杜靖注:“一阳初复”相当于“一元复始”,指春节。〕之时,行报本追远之礼〔杜靖注:“报本追远”指怀念祖先,追根溯源。〕,按支派次,谱系井然,俾〔注:动词,使。〕后世子孙见之,知一本则想亲睦,思创叶〔杜靖注:“叶”通“业”。〕则戒*逸,务读力耕,期不坠〔注:动词,失。〕家声云尔。裔孙府学廪生〔杜靖注:指享受一定津贴在府学习准备参加举人考试的秀才。〕秉恭顿首序于乾隆二十五年〔注:公元1760年。〕十一月望〔注:望,阴历十五左右。〕长至〔张国伟注:冬至。〕节 徐氏族谱后序族之有谱旧〔注:旧,长久。〕矣!原〔注:动词,推求,推究。〕其义将以昭世系,志〔注:标记。〕尊卑,惧其掩〔注:掩,遮盖,意为失没。〕也,恐其紊也,固〔注:副词,本来,原来。〕也,而不第〔注:第,副词,仅仅。〕此也。当〔注:应当。〕见同室聚首,绕膝承颜〔注:幸得见面。〕,盘〔注:游乐。〕匜〔注:音沂,古代盛酒器具。〕埙〔注:音熏,古代吹奏乐器。〕篪〔注:音池,古代竹管乐器,像笛子,有八孔。〕,蔼怡太和〔杜靖注:“霭”和蔼,“怡”快乐。指一家人幸福和睦。〕之气未泯也。未几,釜〔注:音府,古代炊器。〕甑〔注:音赠,古代蒸食炊器。〕析〔注:即分家。〕,爨〔注:音窜,即灶,指分锅吃饭。〕箪〔注:音单,圆形有盖的竹制盛器,用以盛食物。〕衅〔杜靖及张国伟注:起矛盾。以上六字,意为分家。〕,始而楚越,继而参商〔注:参商,参星与商星,二星彼此出没,互不相见。比喻人处两地互不相见或互不和睦。〕,渐至薄物细,故蝇蚁争及毫发,私忿小嫌雀鼠兴于骨肉者有之。圣人云,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更安望其敦故旧,睦邻里,为一乡之善士哉?族而有此,吾知在天之灵,当有顾而愀〔注:音巧,忧愁,凄怆。〕然者,虽椎〔杜靖注:音垂,椎,炳细身粗的大木棒,此为动词,意为敲,击。〕牛而祭,其吐之矣。噫!根固枝荣,源竭流滞,和气兆祥,乖〔注:疑缺忤字。〕致戾,乃愚者不察,犹或侈谈青〔注:青,指青于蓝。〕焉。妄希眠牛,某墓宜丁,某阡宜财,有是理乎?容〔注:副词,岂,哪。〕可冀乎?章自七世祖登甲,由小太平徙居西张村,迄今又九世矣。未审〔注:审,动词,祥知,明晰。〕西张族中亦有若是者否?每窃窃〔注:副词,谦词,私下,私自。〕然惧之,未敢为外人道也。是岁,吾族有续谱之举,旦公定续列,年未成丁者概不登谱,俟〔注:动词,等待。〕后随时收入,以昭慎重。余俱照前谱增修,不日告竣。诸祖以序命,章伏念徐氏族谱前廪生秉恭祖,序之者綦详,奚慎更赘〔注:音坠,多余。〕。然义不容辞,责无可贷,谨不揣固陋,略弁〔注:音变,弁言,前言,序语。〕数语,非敢云示劝惩也,庶几吾族睹斯谱者抗怀〔杜靖注:抗怀,感怀。〕。高曾屈指,云礽〔注:指子孙,礽音仍。〕因〔杜靖注:续。〕之,穆然深思,悠然意远,身从何来,家从何起,溯厥〔注:厥,代词,相当于“其”。〕初,原一室耳,推〔注:动词,推究。〕改〔注:副词,重,再。〕自〔注:副词,自然。〕只〔注:只,副词,不过,仅仅。〕一体耳。每逢露濡霜肃之辰〔杜靖注:指民间春秋二祭之时。〕,益触木本水源之墓,度〔注:音夺,推测,估量。〕必有考〔杜靖注:通“孝”。〕悌〔注:敬重兄长。引申为顺从长上。〕之心油然生。天良之动不可己者,间或质美未学,狃〔注:音纽,习以为常。〕于鄙俗俚言相示,亦将有以激其性真,返〔注:意为更换。〕其积习。斯数语者,未必非敦亲睦族之一助焉,则幸甚。至异日,年愈繁,或者上邀天贶,下叨祖荫,祥征螽斯〔注:音中,螽斯,昆虫名,吃农作物。古代用作祝颂子孙众多之辞。〕之绳绳〔注:绳绳,戒慎的样子。〕,庆延瓜瓞〔注:瓜瓞,大者为瓜,小者为瓞。典出《诗经》,有’绵绵瓜瓞’之说。〕之绵绵,一续再续,以及无穷。后之人当更有任其责者,非章之所敢之矣。裔孙由廪贡〔注:廪贡,即贡生。〕即选训导献章顿首撰同治十二年〔注:公元1873年。〕岁次癸酉村月上浣〔注:上浣,上旬。〕谷旦〔杜靖注:即良辰。〕 徐氏族谱诗七言十韵 徐氏原籍属淮安,太平又自芦塘迁。始祖讳堂初择里,东郡东鲁两支传。长支一子丁渐少,二支绵绵四派延。昆玉鸿名从景起,景元景注①荣芳环联。守达成排原并列,达成第后守兄先。惟有五世皆单字,继此秉甲互异焉。登甲南徙西张村,德希泽鹏清献连。希辈永康鹏汝献,行峰麟次注②均改添。宝男之下复家孙,尊卑次序俱井然。上下统计十四代,他日重续又何年。献章记希游参修裔孙宝贤敬书

  注①:“景元景荣芳环联”一句,少第二个景字,本人添。

  注②:“行峰麟次均改添”一句,本人妄加次字。

  

  徐氏族谱又序

  徐氏之始大公讳明辅,公原籍长安五陵人,秦始皇封为东海边郡〔据徐敏生注:东海郡,今山东、江苏交界处,郡府在现郯城县,现仍存有豹公墩一处,传为徐姓发源地。〕长史(二世)。楚汉争峰,吾祖即罢官来回避秦乱,隐居海东云台山西坡徐家太平〔注:未名将太平改为大。〕村(俗说当路),老守田园,修立宗谱,供奉云台,子孙世守,历代保存。至大宋末年,皇帝昺〔注:音丙,宋朝末代皇帝,公元1278-1279年。〕世乱,四十七世孙讳善堂公授任山西大同府,将谱带至衙内,敬奉楼上。斯时,盗贼蜂起,将城攻陷,善堂公仅逃家属而已,不暇〔注:音霞,旧读虾。〕他顾,因而谱被火焚失。

  先世名讳无可考证,后人修谱无法,大家公议立善堂公为宗。家之始祖善堂公生子一人,名从圣公。公又生子二人,长子元文,次子元武公。元文公生子三人,长子仁龙,次子义龙,三子礼龙(即迁山东诸城县凤敦之始祖也),改名单字聚字,复初公是也。元武公生三人,长子智龙,次子信龙,三子惠龙。仁龙公生三人,长子宝公,次子宽公,三子官公。义龙公生子二人,长子寓公,次子寅公(即迁山东莒南县徐家岭村之始祖)。智龙生子一人宣公。惠龙公生子一人〔注:查无此字,自造〕公。

  兄弟父子叔侄十三人,均在大明洪武二年〔注:公元1369年。〕遭洪军赶散之难。公等逃到一棵大树下,计画〔注:谋划。〕分散而逃,以免同伴被害。公等议定后会以何作凭,及后人叙过知系近支嫡派。公等仰面而叹分难之苦,不知后会何时,见树上有喜鹊巢一个,公等见景生情,均议定以喜鹊窝为计〔注:同记。〕,并嘱后世知,系由喜〔注:“喜”字,未名添加。〕鹊窝而来者即〔注:“即”字,未名添加。〕是近支嫡派也。再叙洪军赶散之由。有宗人徐寿辉率部占据东海郡。

  朱元璋在皇觉寺出家后〔注:“后”字,未名添加。〕,不当僧人,离寺招集英雄据守一方。后又率部来投徐寿辉部,一同义举。后因双方意见不合,发生恶感,竟将朱元璋之军全部改编,实欲害朱,以免后患。朱先觉其不良,竟乃脱祸潜逃,后与郭子兴、李文忠、徐达等,赖诸将用命,夺据金陵称帝。二年〔注:洪武二年,即公元1369年。〕,政治达东海,帝旨下令徐寿辉率全部来降,辉恐帝记恨前仇,不敢来降,率部保守境土,坚持不降。帝〔注:指朱元璋。〕三令五申,奈辉势不敌,即瓦解。因此,郡民遭洪军赶散之难(俗说洪军〔注:洪军,指朱元璋的部队。因明祖朱元璋开国国号洪武。〕赶散即此之谓也)。吾先祖同遭洪军难,东西南北迁逃,各自图安,世代年远,支派繁衍。失迷者更夥〔注:音火,即伙的繁体,意为多。〕,虽嫡支近派视同路人。一脉失迷,真正可叹!木有本水有源,何况人乎!

  吾等有见及此,自民国十七年〔注:公元1928年。〕春,约族人在赣榆县城内治鑫弟宅内,开全族会议,重修宗谱,以免支派永远。经诸族人赞成,当推选徐氏修谱办事处,正副主事,常务监视二人,调查员二人,财政股二人。蒙委余任调查员之责,即赴各县诸宗家处,调查世系行辈,叙清登册。年余,调查竣,共加入总谱者数县。复委余任编辑之责,录书谱册者五六人,计年余始完竣,即赴赣榆县署前怀人书〔注:“书”字,未名添加。〕局石印。未半,因事变城陷,幸预计将谱稿运邑〔杜靖注:邑,指赣榆城。〕北钱家疃村密存徐贞祜窖藏,幸无损失。又拟定南北流一大行,排行字五十个,字起系明辅祖六十七世孙。排行字开列于后。 文明(德化)进大同,福国保安(天)泰。云风肇其光,庆新周万代。时贤广济美,循声自英迈。家在苏鲁兴,孔繁一世界。怀祖念厚图,群宗博以爱。 以上排行字系诸城参游场六十六世士湘字次清任濮阳县公安局长,余去信令撰此排行字,油印五本,邮局邮来,于首以俾永垂不迷。凡我宗〔注:此处未名加家字。〕堂号一律东海堂中华民国三十四年〔注:公元1945年。〕三月二十三日六十六世孙桐轩沐手敬书附注:徐家太平村清字辈系六十六世,献字辈是六十七世,与文字辈同辈,依此即知称呼了。保徐太平村始祖原籍淮安,太平又自芦塘复湖迁至此处。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徐志摩的这首《再别康桥》撩动了多少少女的心。世人在八卦徐志摩的爱情往事的时,却没有想到了徐志摩竟然在世上留下自己唯一的后人—徐积锴。

上辈人的情感纠葛

民国时期的才子们的风流往事真是不胜枚举。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民国第一诗人徐志摩。

8位民国风云人物原配夫人的下场!真可谓“后来居上,原配下堂”

中国近代史上的风云人物,可谓是数不胜数!这些中国近代史上的著名人物,都有相同点。那就是惹下了无数的风流债不说,还几乎都不太喜爱自己...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