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家谱建祠堂的意义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8浏览:5收藏

修家谱建祠堂的意义,第1张

修家谱建祠堂的意义

 修家谱建祠堂的意义,很多人的老家都有祠堂,祠堂”这个名称最早出现于汉代,当时祠堂均建于墓所,曰墓祠;南宋朱熹《家礼》立祠堂之制,从此称家庙为祠堂,以下分享修家谱建祠堂的意义。

修家谱建祠堂的意义1

 修建祠堂的主要目的是供奉和祭祀祖先,但除了祭祀意外,祠堂也是各房子孙办理婚、丧、寿、喜等的场所。

 祠堂是一个宗族的中心,是宗族议事、聚会、执法的场所,修建祠堂对内可增强族众的荣誉感、宗族观念及凝聚力,对外可显示族威,抬高其宗族的地位。

 在中国古代儒家伦理里中,家族观念相当深刻,往往一个村落就生活着一个姓地一个家族或者几个家族,多建立自己的家庙祭祀祖先。

 在日本祠堂也经常出现,这种家庙一般称作“祠堂”,其中有宗祠、支祠和家祠之分。“祠堂”这个名称最早出现于汉代,当时祠堂均建于墓所,曰墓祠;南宋朱熹《家礼》立祠堂之制,从此称家庙为祠堂。

 当时修建祠堂有等级之限,民间不得立祠。到明代嘉靖“许民间皆联宗立庙”,后来倒是做过皇帝或封侯过的姓氏才可称“家庙”,其余称宗祠。

 祠堂多数都有堂号,堂号由族人或外姓书法高手所书,制成金字匾高挂于正厅,旁边另挂有姓氏渊源、族人荣耀、妇女贞洁等匾额,讲究的还配有联对。

 如果是皇帝御封,可制“直笃牌匾”。祠堂内的匾额之规格和数量都是族人显耀的资本。有的祠堂前置有旗杆石,表明族人得过功名。

 一般来说,祠堂一姓一祠,旧时族规甚严,别说是外姓,就是族内妇女或未成年儿童,平时也不许擅自入内,否则要受重罚。

修家谱建祠堂的意义2

 农村大肆兴建祠堂,修族谱,这是一件好事情, 中国人的根在哪里,就在族谱中,中国人的寄托在哪里,就在那祠堂里。

 我们应该鼓励修建祠堂。修建族谱,举办族人大会。但是我们也反对那一种浮夸的,超级浪费的奢侈型的族人聚会。

 一个中国人,可以是无神论者,有神论者,但是必须敬养祖先,这种思维是在中国人的血液里。我们是在祖先的庇护下成长,祖先就是我们的根。

 兴建祠堂也是更好的供奉我们的祖先,让我们心里更加的踏实, 神佛面前,祖先似乎离我们更近。

 重新修祠堂,修族谱,就是让我们进一步认识祖先曾经的辉煌,也激励了这些后世子孙们,必须要努力,否则对不起祖先,成不肖子孙,所以这绝对是好事。

 盛世修典,修祠堂。本质上是一样的。 修祠堂、拜家谱,荣耀祖先,流转传承,就是精神价值感的时空满足;

 修家谱、建祠堂是民间对官方信仰的模仿; 精神有所依托,行为有敬畏,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民间精神需求,宜疏不宜堵,需要引导这种现象。

  一、价值宣言,形式上的光宗耀祖

 改革开放40年后,解决了温饱,小康问题之后。农村人也有了更多精力、金钱来考虑精神世界的满足,人是价值的存在。

 修祠堂、拜家谱,就是精神世界价值感的时空满足:修祠堂,空间上展现了这种生命存在价值感;拜家谱,时间上展现了家族不断代,流转接续,兴旺发达。

 无论是修祠堂好,拜家谱也好,本质上是情感上链接与祖先的通道,展现成功的精神价值。

  二、祖先崇拜,民间信仰空间寄托

 学术上称呼民间信仰为中国第六种宗教。民间信仰包含了祖先崇拜、地方神灵信仰(如妈祖、临水夫人、将军庙、天后宫)等。

 所谓的宗教信仰必然是有程序化的仪式、宗教活动场所、成文经典教义书籍等内容。 民间信仰中家谱就是文本,祠堂就是空间场所,逢年过节的祭祀拜谱就是仪式。

 而修建祠堂、族谱,精神有所依托,行为有敬畏,是有利于社会稳定的。而为了荣耀祖宗,必然在实际上发奋图强,这也是有一定现世价值的。

  三、文化传承,社区公共生活再造

 迈向现代化,一个显而易见的现象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弱化,情感链断裂,一切向钱看,由此而来的“文化震惊”,让我们内心总是怀念过去。

 现代化不是对传统文化的否定,传统文化的式微但不否认它的当代价值。

 那人们怀念的过去,到底是什么呢?是文化。修祠堂,家谱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有一定值得肯定价值。

  四、家族情怀,凝聚力展演

 戈夫曼认为,人生是个大舞台,我们只是按照剧本在表演。而剧本就是生活场景,而台词就是规则。

 在人生的大舞台上,我们努力工作认真生活,终究不过让自己内心认可自己,让别人承认自己。

 祠堂、家谱作为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传承,有很强的范围界定。修祠堂、家谱等于是树立了大家族的形象与荣耀。

 这在农村意义很明显,告诉其他家族我们是个大家族、有历史的大家族。这也是一种安全感的需要。

  五、家风延续,美德的传承

 一座祠堂,就像一位母亲,虽历尽沧桑,却总是天下儿女向往的地方。

 在那里,有先前的风气,有我们的老规矩;在那里,供奉着祖先牌位,供奉着天地人的大道理;在那里,血脉绵延,传承赓续,生生不息。

 太平时期,建祠修谱,供人景仰,当然是很隆重的事情。 清白传家,自是历代族人的愿景。

 祖宗都想让后人学好、过好,和睦兴旺,一门清正。一直以来,犯事违法的人,是不准进入祠堂的,也是上不了族谱的。当然,这是天大的事,一个人入了“谱”,心里才会踏实。

 祠堂祭祖,已然成为血脉汇聚、增进感情、精神认同的家族功课和不忘根系、感恩思孝、端行修德的人生功课。

修家谱建祠堂的意义3

 祠堂,在古代又称“家庙”是我国农村普遍存在的一种古老建筑。在历史上它是家族议事、供奉祖先、继承传统、团结家族的一个重要的聚集场所。

 在现代,祠堂文化作为一个地方的文化基因是获得文化归属感与共享感的直接媒介,对于大众的文化认同和归属及农村基层的文化建设,具有现实意义与历史意义,也是很重要的一笔传统文化遗产。

 祠堂文化作为民族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远在几千年前的夏商周时期便开始萌芽,到宋代形成了较完备的体系,明清时发展到高峰。

 祠堂是中国古代农耕社会人们敬畏自然,尊崇祖先的反映,也是服从服务于多数历史朝代“孝道治国”的大政方略。盛世修志,盛世建祠。宗祠文化的繁荣也是侧面反映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政通人和,国泰民安的现实。

  祠堂文化的三大意义

 教化意义:祠堂,以宗族血缘为基础,建构的目的是通过对先祖的祭祀供奉收宗睦族,增强本宗族的向心力、凝聚力,以求宗族的兴旺发达,通过祠堂之筑、堂号堂联、仪式活动、配以宗谱家谱的修订和族规民约的制定严格地梳理了本宗族的血脉源流关系,达到明彝伦、序昭穆、正名份、辩尊卑的目的,向后人宣传了以孝悌忠信为核心的伦理道德,提倡了子女对父母、子孙对祖先的孝道。

 规范意义:指祠堂文化对族众中每个成员的行为方式所起的约束作用。

 维系亲情意义:指祠堂文化起着统一族众的行为与思想的作用,使社会生活保持稳定,使族众群体内所有成员保持向心力与凝聚力。

接家谱,一般有仪式的,首先,要在本家认祖归宗,把你们这一脉族人的名字在本家续上谱,后请谱,回家后选吉日于你族祠堂祭祀、祷告,供奉于宗族祠堂,若无,则供奉于家中祖宗牌位或神龛前。每月初一十五香火不断。

晒谱是一项传统的家族文化活动,有很多讲究。首先,晒谱的时间选择是在农历六月初六,这一天被视为一个适合晒谱的吉日。此外,晒谱的地点通常是家族宗祠或者家里的客厅,以表示对祖先的尊重。

在晒谱的过程中,需要净手焚香,表示对祖先的敬畏。晒谱时需要将家谱从祠堂或家中拿出来,一页一页地翻晒,以确保每一页都能得到充足的阳光和干燥。这不仅可以防止家谱发霉变质,还可以有效地抑制书虫的生长。

此外,在晒谱过程中,族人们可以一起翻看家谱,了解家族的历史和文化,这也可以加深族人对家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总的来说,晒谱不仅是一种保护家族文化遗存的活动,更是一种传承家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方式。

华夏民俗中的丧葬习俗大同小异。除非正常死亡者外,正常死亡者,五至七天葬埋。仪式按年龄划分,老者葬礼比较隆重,壮亡少殇者简葬。古称年逾五十为夭寿,凡五十以上死者称老丧,七十以上称高寿,未逾而立之年则称“殇”,幼婴死亡称“撂”’,用谷草卷之弃于荒郊不掩埋。未婚而亡者,不做棺木,用席卷埋于僻静之处,坟堆甚小。故有“老殁”、“壮亡”、“少殇”、“幼撂”之称。

凡老丧者,其丧仪复杂,礼节繁冗,从死者寿终到孝子除服,须经下列各项程序:

一、小殓(停床)。死者病危之际,儿孙守护床前,为其洗脚、修剪指甲。如系男性,则为其剃头、修饰胡须,咽气前穿好寿衣,死后停放主窑,为“寿终正寝”,用麻绑双脚,并为其整容、定相,白纸覆面,身盖红布苫单,设灵牌。从即日起直至殡葬,孝子早晚焚香,恸哭致哀。

二、择期(定发引日期)。死者殁后次日,即请阴阳选择茔地,修墓穴(有土穴和砖箍之分),并根据死者生辰八字和寿终时辰,确定葬埋日期和落葬时辰。葬期一定,即向己亲(女婿外甥)报丧,并派族人请“大客”(男舅家、女娘家)前来吊丧。一般死后第三天即开吊,吊丧仪式解放前颇盛行,灵堂撰书挽联,门外悬挂纸幡,吊者多为己亲、近邻,仪式大体有瞻容尚飨,沉哀告别等。吊丧时只用汤饭招待,点纸后即辞去。

三、出门告(讣告)。将死者生卒年月日时、落葬时辰及五服以内之兄弟、子、侄、孙、曾孙等按服规开列详明,张于门前,以告亲朋。同时,须在入殓后第三日在门外悬挂筒纸,俗称“出纸”。

四、大殓。俗称入殓,即将死者尸体入棺盛殓。一般须大客(娘舅家)在场,如系老丧,娘舅家则向死者告别,瞻仰遗容。如系壮亡者,还要检查尸体,看死因是否正常,再看衣着、寿器,认为操办合理时,方可盖棺封闭。

五、变服。凡死者之亲生子女及孙、曾孙等在变服后,均须披麻戴孝,头上长孝遮面容,身穿縗服不饰身,手持丧杖,丧杖则为父竹母桐,即取竹或桐枝二尺许,外用白纸剪牙缠绕。古人称父之节在外,故杖取乎竹,母之节在内,故杖取乎桐。服孝者须坐草守灵,寝苫枕块,通宵达旦,不离丧茨。五服以内其他服规者均须头戴孝帽,鞋鞔素布,鞔鞋深浅,按服规之轻重而定。孝子在父或母未归窀之前,均有背服,即用白纸一方,上书“蓼蓼者我,匪我亦蒿,哀哀我父(母),生我劬劳,欲报之德,昊天罔极”,用麻线逢在孝衣背上。与死者亲近的其他亲属也有背背服的,但书辞不同。孝服一般分五等,谓之“五服”。即:(一)斩縗服。是最重服,服期三年,是儿子、未婚女为父母.承重孙(长子的长子)为祖父母、妻为夫服规。(二)齐縗服。服期一年。是亲孙为祖父母,夫为妻服制。(三)大功服。服期半年(古时九个月),是本宗的堂兄弟、堂侄、堂侄孙及未婚的堂姊妹的服规。(四)小功服。服期百日(五个月),是本族的曾玄孙、族伯叔父母、兄弟姊妹、外舅父母等人的服规。(五)缌麻服。服期五十天(即尽七),是最轻的孝服,是本族的高祖父母、伯叔祖父母、族兄弟及未嫁姊妹的服规。

六、发引。即亲友哀悼、祭奠、殡葬之意。事主须于葬期前二日请总管一至二人,筹划丧事仪程,并请家门、邻居为襄事,俗称效劳者。襄事者须选丧主、助丧各一人。丧主专管丧事过程之礼仪,助丧则主管灵前来客、祭奠事宜,其它襄事者操办内务、修造墓穴、陈设丧棚、布置灵堂,搭盖宾棚,并拟定执事榜,明确分工,以应待客之事。与此同时,事主须聘请礼宾四至六人,其中包括主官、祭官,以司撰写墓志、祭文、鸿题点主、祀后土、家祭行礼之职,并请乐手献祭迎宾。正祭之日,即殡葬前一天来客之日,还有祭墓志之仪式,近年此俗流行较普遍,即将死者生平事迹及直系血亲之配偶所生子女等,由宾所撰写成文,名曰行状,用朱笔书之于砖或刻之于石,置于门前大木(棺椁之垫底木)之上,行礼致祭并供宾客观看。同时,五服以内的孝子,凡到场者,须身穿孝服,手持丧杖,跪守灵旁,恸哭致哀,亲朋负饼及献祭礼品,前来祭奠。亲朋献祭之礼品,以牌、幛、匾较多见,屏、轴则次之,文辞多为死者歌功颂德。也有以纸活为主祭献品,即筒纸、灵亭、美男美女、仙鹤、车马俑等火葬品。凡属大型祭品均设仪式,鼓乐相迎,孝子跪拜,以示死者寿终德存。

七、宴宾。酬谢亲朋,此俗镇原各地基本相同,一般均为二天事,即第一天请客,第二天谢客。请客日,祭奠后素菜馒头,随到随吃,俗称便饭。贵客(指大客)则设偏席(全桌碟子,四道小菜,四个碗子)待之。便饭后开席宴宾。开席前,对贵客和来宾中的长者,一般都有安坐之礼节,过去叫说唱安坐,还有一套说唱词,明时较盛行,但此礼套路繁复,近年多以送“官杯”代之。入席、安坐,都以“大客”为主席。席类名目繁多,常见者有“八跨五”、“十全”、“十二楼”、“十三花”。富裕之家还上名贵菜肴和带四饼(饼过去由事主专制,近年多用糕点代之),借以称名夸富。酒筵程序均是先酒后餐,酒过三巡,即上菜饭,掇法一般都是“风搅雪”,即一回菜一回饭(席间共上四回馒头),在上第一回菜时,孝子则到席前跪菜叩头,以示劝酒致敬。丧事宴席不准猜拳行令。

八、家祭。其内容为:供酒、供饭、申文、行礼。葬期前一日,即请客之日的下午或晚上,五服以内之亲属,逐层向死者灵堂行礼祭奠,故称行家祭礼。祭礼以孤哀子为主,须行三献礼(初献、亚献、终献),其名有家祭十拜、三跪九叩首等礼仪。正祭之后,其他亲属则依次分别献礼,均为一献。每行一礼,必有祭文,文辞按祭者与死者的关系,颂扬死者对祭者的养育之恩及其生前的嘉言懿行,以示孝意。家祭中给死者供馔,在镇原有讲究,名曰:金鸡玉兔银项圈,三件摆在桌面前,左方右肘陈两旁,鸭子浮水在中间,左肋右绺,尾巴在后,燕窝尤鱼,鱼肚海参(多用面做,象征性的),丁角在后。五碟五色撒子:东方甲乙木(绿色),南方丙丁火(红色),西方庚辛金(白色),北方壬癸水(黑色),中央戊已土(**)。四碟菜、四碗汤,两碟馒头摆两边,全桌碟子在前面。酒肉饭菜俱全,以供死者尚飨。”

九、归窀。长眠地下之意,俗称埋人。一般老丧归窀时间均在家祭之次日早晨寅卯时,太阳未出之前,凡参加葬仪者,不能空腹去,须食搅团饭后起柩,将棺木抬至大门外,停放片刻,行起柩礼,申文以告死者丧礼已成,毋须盘桓,早归乐土之意。有的还有祭方弼方相文,意即出葬开道,护送灵柩。申文毕,孝子哭送,然后由多人抬起灵柩前往陵墓。王寨乡等地曾有“扯灵”之俗,牵绋杖而前引,即用白布数丈,一端系灵柩之首,孝子执一端拉扯前行,其俗今已不多见。灵柩行进中,须有一人执引路幡等物走在柩前,亲朋掇送各种祭品,乐手奏“祭灵”等哀乐,以示引路。灵柩进入茔地,左右各转三圈,落放正中,下葬时辰一到,即行安葬。墓穴分明坑,深七尺,前宽三尺五寸,后宽三尺;穿堂深九尺,高四尺,宽三尺五寸。下柩后,请阴阳先生搭针正字,灵柩安妥后,堂内置油灯碗一盏,有墓志者即立于柩侧;用新苕帚扫净脚印,撒五谷粮食少许,然后用土坯或草把封固窑口,再用土掩埋起冢。葬后,即祀后土,由祭官率祭主行礼,申文以祈祷土德星君,泽惠亡灵,福佑子孙,为趋吉避凶之意。有重棺底的,在家祭之日,还有祭大木礼,祷告木德星君,保护尸灵,蚁鼠难侵。葬后三日,孝子备纸钱香烛及泮汤等祭品,到坟茔烧纸,泼洒泮汤一一“撒福”,将坟冢添上三锨土,名为“全三”。“全三”后孝子孝孙即可外出,女儿即可返家。

十、点主。亦称鸿题。即将死者讳字以神牌形式书于“影图”、”家谱”或木主上;择宗族及亲朋中有学位或有官衔者请“主官”,由礼宾行点主礼,主官用朱笔点之。其义有二,一是表示死者形归窀穸,神归庙堂,按伦正位,永享蒸尝;二是借朱笔鸿题,取文光射斗,后辈则有文人蔚起之兆。点主,即在“家谱”、“影图”或木制灵牌的“主”字上用红笔重复一点,在“神”字上,重复一竖,叫“点主通神”,在“显”字上用红笔一点,叫“点显”,在死者生卒年月日时上一点,叫“点生卒”,在书写死者坟茔的方位上一点,叫“点山甲”,在叩祀的“祀”上用红笔一划,叫“勾祀”。点主前,有秉笔、食红、凝神、想象、受生气等程序,以示修影成主,封神立位。

十一、领羊。在送葬前一晚间举行。事主提前准备三只羊。大客一只,众亲戚一只,本家一只。由领羊支持人把羊牵到灵堂前,孝子及大客、亲戚围拢跪在灵前,说出死者牵挂未尽之言,若羊摆耳抖全身,即为应领。若不领,人们要多次求告,或给羊用水擦脸,脊背倒水,求得应领。若抖毛大领,孝子悲声痛哭。一般先领大客的,再领亲戚及本家的。领羊,人们认为是死者借口传言牵挂儿孙的一种应验。

十二、搭蘸。即请阴阳设醮场、神位、法坛、经堂诵经,以超度亡魂。此俗多为久病和非正常死亡者设之。

十三、祀祭。从寿终之日起,逢七致祭,子女、孙等须承服赴坟茔烧纸祭奠。七七四十九天为尽七,百日为“百期”。在家设灵位重祭,女婿、外甥等内亲都来祭奠。此后,三年内每逢死者寿终之日即为“周年”。头周年、二周年只设家祭不来客,三周年为祭,即孝子哀思益哀,除服之意,此祭较为隆重,在家设灵位献供祭,有时还酬客,孝子赴坟茔烧纸,除去孝服。以后除逢年过节去坟茔烧纸扫祭外,在家不再设祭。

此外,民间丧葬还有许多禁忌:孝子在“三七”以内,不进别人家门;不论男女老幼,死在外者,不能入宅,须在户外搭棚停放。如需进宅、须破墙而入,未婚死或幼年死者,不做棺木,不设灵堂,用芦席卷埋。亡妇若身怀有孕,需破腹取婴,然后从简埋葬;厝柩寄埋,死者因犯忌日、重丧诸多原因而不能及时埋葬者,即在窑内用土坯封固灵柩,或在室外选地停放,少则几日,多至数年,然后卜筮吉日行礼安葬。

中国的清明,是一个很特殊的日子:它既是节气,又是节日;它既标志着万物的生,又缅怀着故去的亡。2009年的清明对我们全家来说,更是一个撕心裂肺、肝肠寸断的时节,最疼我、爱我的奶奶去世了。陪父亲办完丧事,奶奶的音容笑貌总在眼前浮现,我含泪断断续续记下奶奶生前的点点滴滴和最后离别的时时刻刻,以此永远怀念我可亲、可爱、可敬的奶奶。  

                                        ————题记

      奶奶走了。2009年农历3月1日上午11时36分, 86岁的奶奶,平静安详地走了。那天,春天的气息特别浓郁,街边的柳枝刚刚吐出鹅**,在微风中摇曳,漫山遍野的杏花开得绚丽灿烂,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清香。清早,下起了细雨,乍暖还寒。奶奶就在这和风细雨中慢慢地闭上了眼睛。就在奶奶临走的那一刻,雨突然一阵大似一阵,久违的春雨也在给奶奶作最后的送别。爸爸、妈妈、叔父、姑姑、弟弟和我都依次站在奶奶的身边。抚摸奶奶的手,热乎乎的,还没有变凉。她老人家安静地躺在床上,寿衣穿得整整齐齐,神态自然安详。家人都沉浸在无尽的悲痛之中。两个姑姑早已泣不成声,又怕惊动四邻,爬在床上,用被子捂着嘴吞声哭泣,肩膀抽搐着。我和爸爸、妈妈、弟弟及全家人也都泪流满面。 联系殡仪馆、请风水先生划墓地、预定饭店、接待来宾等都在肃穆的气氛中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开始两天,我们在家为奶奶守灵。前来悼念的人很多,有来看奶奶最后一眼的远亲近邻,有来吊唁奶奶安慰爸爸的至交好友,也有来帮忙处理后事的亲戚朋友。白天,人多事多,无暇想象,到了晚间,家中虽然还有四奶奶、爸爸、妈妈、两个姑姑、两个弟弟和我八个人,但总觉得房间内空空荡荡的,禁不住悲从中来。爸爸让我们都到床上休息,他一人睡在奶奶身边守灵。可大弟凯凯执意要陪伴爸爸。爸爸在奶奶病后的几天始终不离左右,好几天都没有合眼了,每晚就和衣躺到沙发上看奶奶。就在第二天凌晨四点,我半醒半睡之际,隐隐约约听见客厅传来哭泣声。原来是凯凯在奶奶的遗像前点香、磕头,看着奶奶的遗像一个人在痛哭。这大概就是: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吧。第三天,当爸爸、几个叔父、两个弟弟以及社社、等锋、旺旺等几个表兄弟默默地将奶奶的灵柩移至殡仪车上,送到殡仪馆停放好,天才蒙蒙放亮。一切都在静默中进行,没有惊动小区里的任何人。奶奶就这样静静地离开了家,悄无声息地离我们而去!从家里起灵的那一刻起,妈妈的泪水便没有停止过,就在奶奶的灵柩刚抬出门口,妈妈、姑姑忍不住哭出了声。那悲恸的哭声是对奶奶的无限眷恋。是的,妈妈怎能不哭呢?此刻最难受、最痛苦的人应该是妈妈了。她和奶奶俩虽为婆媳,但经过四十余年的风风雨雨,朝夕相处,形影相随,早已血浓于水、情胜母女了。今夕奶奶撒手而去,永别尘世,再也不会回来,今后,有谁给妈妈作伴呢?奶奶去世前的那个周一的中午,妈妈打来电话说奶奶当天特别精神,早晨和中午都还吃了点东西,而且不时念叨着我和弟弟的名字,这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回光返照吧。可是碰巧我俩手头都有一些推不过去的事情,没能及时去见奶奶。当天下午,我在开会中接到二弟伟伟发来的短信,得知奶奶已经不大好了。匆忙中我和凯凯坐到回家的车上,一路上泪水淹没了我的脸庞,我害怕再也见不到奶奶了。凯凯却不要我哭,说奶奶肯定在等我们回去!一个小时后,我们赶到了家里,奶奶命悬一脉,已经不能说话了!看见我俩回来,她显得很高兴,很激动,脸上露出了笑容,虽然已气若游丝,但还吃力地用手抚摸着我和凯凯的头,眼里充满了关爱之情,看见我俩哭得泪人一般,她好像在安慰我们,示意我们不要哭,虽然我已听不清楚她的话语,但能感觉到她在说什么!能感觉到她对我们的深深眷恋。想起来真是遗憾,那天我们五点半才到家里,就差了一个半小时,没能赶上奶奶给我们最后的嘱托!之后的四天,我们寸步不离地陪在奶奶身边,她已经不能进食进水了,闭着眼睛和嘴吧,拒绝身外的一切。每隔几分钟我都会用棉签蘸水来润湿奶奶的嘴唇,她也会下意识的张张嘴,然而依然没有声音。空气寂静得让人窒息,爸爸说,奶奶很可能就会这样睡过去了,再也叫不醒了!可是当我在她耳边轻轻叫奶奶时,她仍会吃力地睁开眼睛,我拉着奶奶的手说,奶奶可以听见我说话吗?喝口粥吧。她只向我微微示意,已经没有一点力量了。我伏在奶奶的耳边,面颊贴着她的脸,传递着这最后一丝温暖,泪水又无声无息的落下。奶奶就那样看似安详的睡着,偶尔也会翕动一下嘴,手也会掀掀被子。就这样在第五天早晨,她慢慢地测不到血压,慢慢地没有了脉搏,而后停止了呼吸。奶奶就这样走完了自己的人生旅程,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

        公元2009年农历3月3日、4日的西峰殡仪馆,我们按照镇原习俗举行了隆重的悼念仪式。诺大的殡仪馆内庄严肃穆,香烟缭绕,哀乐低回。门前的黑纱上书写着“机杼声画荻功子夜教诲音犹在、贤良风慈祥容母仪足式恩依存(横批是“奠雁哀鸣”)的挽联,大厅的正中端放着奶奶的照片,里面摆满了为奶奶订作的纸活,有天堂别墅、过厅花园、电视轿车,还有纸马、纸鹿、纸羊,以及各种献饭。前来悼念奶奶的人络绎不绝,有亲戚、有乡邻、有爸爸的上级、同事,也有我们姐弟的领导、同事、以及朋友。就在祭奠仪式开始之前,一声稚嫩而又悲伤的“爷爷,爷爷,我太太哪里去了?我要我太太呢!”的哀嚎声引起了来宾的注意,原来是10岁的侄儿步厚刚从镇原来到殡仪馆,他和弟弟步仁头戴孝帽,身穿孝褂褂,见到如此场面忍不住抱住爷爷的腿哭着要太太。是啊,几天前孩子回来看太太时,她老人家还健在,还抚摸着曾孙的头,谁知今天再次来的时候,见到的却是太太的遗像!他小小年纪,泪流满面,悲呼太太的情之真、意之切、声之凄让在场的所有人都为之震撼!祭祭奠仪式开始了,首先在表叔范润龙主持下进行了点主仪式,爸爸头顶家谱,一泣一顿,跪着前行,当庆阳市人大副主任张甫虎先生给奶奶点主通神的时候,全场一片肃静。接着,镇原县原人大主任赵宝玺先生为奶奶祭砖,堂前桌子上摆放了两块黑色石砖,一块砖上篆刻着奶奶的墓志铭,详细地述说了奶奶的生平,一块砖上篆刻着爷爷的墓志铭,总结了爷爷的一生。(爷爷原有墓志铭,是手工土砖,且不尽详达,这次又为爷爷重新篆刻了一个),最后,原老干部局局长田正祥爷爷宣读了为奶奶撰写的祭文,随着田爷爷一字一句,抑扬顿挫地述说,奶奶生前的处事为人在众人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影响。田爷爷的话还没有讲完,爸爸已经悲伤地哭泣起来,在场的孝子、亲朋都难忍泪水,放声痛哭。“望断婺星容难见,哭伤子夜音未闻”, 大厅上空悬挂着的这幅对联,正是此时此刻、此情此景的真实写照!奶奶的祭奠仪式上,出现了让所有人都为之动容的一幕:因为妈妈孝敬老人,体贴周到,无微不至,奶奶的娘家弟弟(我的常家三舅爷)突然提议要为妈妈披红挂彩,以表彰妈妈的慈孝贤良!祭奠仪式谁都没有见过的这一议程,当叠成长条的红绸被面披上妈妈的肩头时,所有在场的人都感慨万千,啧啧赞叹!我更是被这一幕深深感动,这是对妈妈最大的肯定和褒奖,更包含了她们婆媳之间多少至爱深情!奶奶的深明大义,妈妈的贤惠孝道再一次默默地教育了我!我心里喃喃地说:奶奶,你虽然幼年历尽艰辛,但晚年福如东海,你就在你的逍遥府里安息吧!

落叶归根。3月5日凌晨四时,我们从殡仪馆出发,乘车回老茔地埋葬奶奶。奶奶在弥留之际,曾呼唤着妈妈的小名,要妈妈领她回老家。爸爸说:“妈,你听我安排,咱们哪里都不去,等你百年之后,我再把你送回老家脉气湾我爸的墓地。”听了爸爸的话,奶奶欣然同意。奶奶,今天我们全家就领你回家了!爸爸拿着奶奶的引魂杆,伟伟捉了引魂公鸡,我抱着奶奶的遗像,凯凯在前面撒着纸钱,两个姑姑坐在奶奶的灵柩旁边。我们全家簇拥着护送奶奶回老家。匀速40码的车队缓缓地驶出了西峰街道,转过身,我看见长长的车队在漆黑的夜晚象颗颗明珠,跟着灵车向前蠕动……我问爸爸,撒纸钱干什么用?姑姑说,意思是买路钱,就是阴间有鬼挡路,给钱就让通过了,相当于现在的过路收费。““如果真是那样,我们为什么不叫一个警车开道呢?”我对爸爸说。爸爸说:不用了,你奶奶会紧紧地跟在我身后的,无论我走到哪里,她都会跟在哪里!爸爸说得那样的坚定,我也坚信。是啊,奶奶在爷爷去世后,就一直跟随着爸爸。先是到了镇原县城,又因爸爸工作调动,到了宁县,之后又到西峰,不管爸爸走到哪里,她始终紧紧地跟随在儿子的身后!3月5日凌晨7时,我们回到了新集老家坟地脉气湾奶奶的墓地。当灵车下山的时候,远远看见许多人站在那里,或手拄铁锨,或翘首遥望,那是乡亲们来为奶奶送灵的。顾不上春寒料峭,他们凌晨5点就在这里等候。乡亲们还请了两杆鼓乐,呜呜咽咽的曲调在山野间回荡。此情此景,真叫人潸然泪下。奶奶的墓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副对联在随风飘曳:“年逾八六四世同堂福寿全归千村颂;身历两朝一生勤劳德望常昭万古存。”这是十三爷代表全体族人为奶奶撰的一幅挽联,也是乡亲们对她一生最为质朴、最为真实的评价。前来墓地给奶奶送行的人很多,有我本家的家们,有临近几个村里的村民,还有亲戚朋友,蜿蜒崎岖的山道上,我数了数,32辆车,300多人。我听见许多人都在议论奶奶生前的往事,言语中尽是赞美感叹之词。老家一个婶婶拉着我的手说:“品品,我老盘算着去西峰看你奶奶,可农家活多,老是脱不开身,没有想到她怎么就去世了,是你奶奶困难时期救了我们全家人的命,我永远都不会忘记她的恩情……”老家的堂叔问我:“你可是你奶奶的最爱啊!她老人家享上你的福了没有?”面对堂叔的问题,我突然不知道怎样回答,因为在我的记忆中,奶奶为我付出的总比我给予她的多得多!

一掀一掀的黄土埋没了奶奶的墓坑,九时许,爷爷的坟旁就多了一个新冢。风水表爷告诉我:古人说莹地是积上的,你奶奶确实是有福之人。三月的脉气湾不但是年大利,而且是月大利。奶奶正好走在农历三月初一。初春的脉气湾,漫山遍野,春意盎然,麦苗绿茵茵,杏花竞相开放。相隔16年,奶奶和爷爷又团聚了。在这个春暖花开的三月团聚了。我想起了,爷爷的生日是在农历三月初三,奶奶肯定是赶去给爷爷准备过生日了……

        我一直知道,生命是怎样的一种脆弱,经不起一点点风吹雨打。我也一直知道,奶奶老了,总有一天要离开我们而去,但是,我似乎在潜意识里还没有把死亡跟奶奶联系在一起。直到,奶奶去世。我是怎样一点点的感受着奶奶生命一步一步的消失,是怎样眼睁睁地看着奶奶的遗体慢慢放入棺材内,又是带着怎样的一种情感目送奶奶的棺材缓缓地移入坟墓,我甚至有些不相信这是真的,就象做了一个梦一样。仿佛一转身仍然可以看见奶奶,奶奶依然健在,依然坐在客厅的床上对我们微笑。当我们离开脉气湾的时候,天空又下起了蒙蒙细雨,风夹杂着雨点飘落在我身上,我们一步一回头地离开了脉气湾,向奶奶作最后的道别。此刻,泪水又一次淹没了我的脸颊。就让我回忆的眼泪为她的天堂生活送上深深的祝福吧!祝福奶奶的在天之灵怡然、安康!

                                      二零零九年四月

家谱的主要内容:姓氏源流和世系表。

一、姓氏源流

中国姓氏在经过历史不断演变,如:战乱,迁移,改朝换代,以及避讳改姓、避难改姓、复姓改为单姓等,姓氏变得更为复杂,其真正的出处、源头就更需要详细考证了。一些史学专家认为,历史上的王朝更替、社会动荡导致了家谱的断裂残缺,很多族谱都由后人凭想象臆造。

封建时代,许多姓氏为了抬高自己的门第和郡望,习惯于与名人扯上关系,或硬追溯到某皇帝作自己的祖先,这影响了血缘的纯正性和确实性。重视传统的中华民族,有不少家族在重修宗谱,由于南北各地的语言、风俗、长相等均不同,世系联系在一起,其纸谱真实性值得推敲。

二、世系表

作为家谱中最重要的内容,“世系表”,简而言之,就是说明一个家族成员,如:父子、兄弟间的相互关系,写清楚祖先后代每一个家族成员名字的图表。它有四种基本的记述格式:欧式、苏式、宝塔式和牒记式。

(1)欧式:又称横行体,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立的。欧式的特点是:世代分格,由右向左横行,五世一表,用起来很方便。欧式中,每个世代人名左侧都有一段生平记述,介绍该人的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配偶、葬地、功绩等。

(2)苏式:又称垂珠体,是北宋文学家苏洵创立的。苏式世系表的特点是:世代直行下垂,世代间无横线连接,全部用竖线串连,图表格式也是由右向左排列的,主要是强调宗法关系。

(3)宝塔式:顾名思义,就是将世代人名象宝塔一样,由上向下排列。宝塔式采用横竖线连接法,竖线永远处在横线的中间,这对人多的大家族来说,因人名不可能排在同一页纸上,兄弟之间长幼关系不清,会为写谱、看谱带来很多不便。

(4)牒记式:不用横竖线连接世代人名间的关系,而是纯用文字来表述这种关系。每个人名下都有一个相关的简介,如:字、号、功名、官爵、生辰年月日、葬地、功绩等。牒记式的世系形式固定,次序分明,比较节约纸张。

扩展资料

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历史记载,通过家谱,能够了解当时的历史面貌、时代精神、社会风尚,了解在那个历史背景下人们的生产、生活情况。相传它是由正史中的帝王本纪及王侯列传、年表等演变而来。家谱是和正史、方志一样重要的历史典籍,是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中国的家谱一般都有家规族训,对于规范人生和教育子弟有着积极的意义。家谱,亦称族谱、宗谱、家乘、通谱、统谱、世谱、支谱、房谱等等,名称各异,其内涵是同一的,只是外延有所区别而已,如今一般统称家谱或族谱。家谱是系统记述某一同宗共祖的血缘集团世系人物或兼及其他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而姓氏是“某一同宗共祖血缘集团”的标识符号,家谱、族谱就是记录某一姓氏家族成员间的血缘关系的图册。

-家谱 (人文资料)

家谱的做法

一、拟定修家谱计划

1、版本:精装、平装、光碟、网络。

2、时间:完d成期限、工作时程。

3、预算:经费、人员。

4、范围:同宗、合族、家族。

5、工具:图表、问卷、电脑。

二、组织章程

组织委员、修谱大纲、责任分配、发凡起例。

三、筹集基金

一人负担、众人分摊、家族劝募、早请补助、公开销售组织内容大纲,制作世系图表、填写行实履历、撰写名人家传、考订姓氏渊源、记录迁徙过程、著录文艺著作、附录照片图版、其它次要内容。

四、资料分析

前修旧谱、相说族谱、族谱研究资料、研究与过滤资料、请教族谱专家。

五、寻找史料

家谱文献、世系资料、出生、过世登记证、户籍、除户登记资料、神龛祖先牌位、家庙晋主名册、祭祀公业章程、名册,墓碑文字、坟葬座落方位,讣文、疏文、功德薄,长辈口述记录,家传、年谱、纪念集,老照片、录音、录影资料,古文书、契约、证书,正史、方志,人名录、同学录,旧报纸、电话薄。

六、编辑内容

组织内容大纲、制作世图表、填写行实履历、撰写名人家传、考订姓氏渊源、记录迁徙过程、著录文艺

著作、附录照片图版、其它次要内容。

七、审定内容

专家审稿、多次校稿、最后完稿。

说明:最好有学者专家参与审订,审稿时一定要仔细,可以慢一些但要保持精准。

八、印刷出版

黑白或彩色、纸本或光碟、选定印刷厂、印制若干份、设家族网站。

九、领谱典藏

办祭谱活动,族人领族谱,寄存图书馆。

如何制作家谱?

1、电脑打开Word文档。

2、打开Word文档后,点击工具栏中的插入,然后选择智能图形。

3、进入选择图形页面,选择图形后,点击确定。

4、Word正文添加构造图之后,就可以输入名字世谱了。

5、如果表格不够,可以选中一个图标,点击右上角的添加,可以选中在上方或者下方添加项目。

怎么编写家谱?

一、序

序就类似于现在书的序,可以由族中得望高的人写,也可以由外人写。主要是通过另一个或另几个人的眼光来看待这本族谱。通常情况下,新序在前面,旧的序也要包含在内并排在新序后面。

二、简介

即使是对于自己的家族,能全面了解的人也不多,所以

需要首先简介一下自己家族,可提及的内容有:刻谱凡例、本族谱本次创修参与人员、时间、为什么要修订;此次编码的依据是什么;家族的整体情况、历史、迁移史、当前分布、人数;本族宗派、字辈,即记录每一代人起名规则;祖坟所在地、祖坟中各代分布图;对祖先事考查、考证。

总之,这里不具体到某一个人,只是对整个家族进行整体描述。

三、人物志

其实一本家谱本身就是人物记录,但通常情况下,家谱中会记录某一个或多个优秀的典型人物或团体。而记录这些优秀人物时,常常格式多样,有该人的传记、他写的文章书稿、获得过的功名、官名、、画像、碑记等。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千万不能把同姓历史名人强编入本族谱,即使是小小提示也不可。因为后人续谱时,常常会因为这一次信以为真,而以讹传讹。

四、世系表

世系是家谱中最为重要的一项,最简单的家谱,有时只有一个世系表。

世系表是记录家族中每个人的关系,用计算机中的术语,这种一对多的结构是“树”状结构,但实际中的往往会比较复杂。当一个家族很大、人数很多时。会出现嗣出嗣入、迁入迁出的现象。

五、世略表

通常情况下,仅有世系表的家谱其实是没有实际意义的,面对一些不是名人的名字,除了这几个字,你还能知道什么呢一个好的办法就是增加世略表,世略表是记录世系表中每一个族人简历的表。这一部分可以和世系表合二为一,也可以单列。我认为单列更好,因为合二为一,常常导致世系表过肥过大,查找一个成员的时候非常麻烦。

很多家谱中,世略只写到父名、娶妻、生子数及名字数,这样写虽然整体看上去挺规范,实际上也没多大意义,因为世系表本身就可以表示这种信息。我认为世略不一定能做到每个人都有完整的简历,但至少应该有:本人生卒年月、主要职务、职称、主要生活工作地、本人工作简历、主要成绩、妻子姓名、妻子嫁出地、妻子父亲的名、妻子简历、子女名、女儿出嫁地、所嫁人姓名。这样不仅妻方家谱可以通过家谱查到本家族,本家族也可以通过自己家族查到女儿家族。

六、后记

后记写一些感想即可。

家谱如何族谱制作?

1、电脑打开Word文档。

2、打开Word文档后,点击工具栏中的插入,然后选择智能图形。

3、进入选择图形页面,选择图形后,点击确定。

4、Word正文添加构造图之后,就可以输入名字世谱了。

5、如果表格不够,可以选中一个图标,点击右上角的添加,可以选中在上方或者下方添加项目。

族谱的内容

一、写清楚姓氏源流。

意思就是同一族姓的来源、迁移等。中国上下五千年,渊源古老,如果没有家谱,后人就很难搞清楚。每套《家谱》都认清自己姓氏源流,这样才能世世代代承继,也能将族系根缘流传千百年。

二、写清楚堂号。

堂号名称一般取自于郡号名,或者是史祖自创。

一般来说,堂号多取自于郡号名,郡是秦、汉时期对行政区域的建置,郡号名又取自于郡名,或诸侯国名,地方府、州、县名。也有很多姓氏同为一个堂号的,比如:王,胡这两个姓的郡望都是“清河堂”。

自创的,例如:杨氏的“四知堂”寓意“天知、地知、我知、子知”的为人风范。很多重修家谱的情况,只能用自创堂号。

三、家训和家族的历史。

很多家谱中,都记录了许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流传到后世了,比如我们熟悉的颜氏家训、朱子治家格言等。

家谱怎么做?

1、电脑打开Word文档。

2、打开Word文档后,点击工具栏中的插入,然后选择智能图形。

3、进入选择图形页面,选择图形后,点击确定。

4、Word正文添加构造图之后,就可以输入名字世谱了。

5、如果表格不够,可以选中一个图标,点击右上角的添加,可以选中在上方或者下方添加项目。

家谱的作用:

家谱是一个巨大的资料宝库,可供从事社会学、历史学、考古学、经济学、民俗学、人口学、民族学、文学、政治学、宗教学、法学、姓氏学的研究人员从中查询资料,寻找依据,进行研究。家谱的作用主要有:

1、宗法思想研究资料。家谱和宗法的关系从一开始就密不可分。宗法制度是封建王朝维护其统治的重要基础之一,而家谱的族规、族约、家法、乡约等,正是加强宗法制度的有力工具。

2、家庭道德研究资料。族规、家规中保留了许多对我们当代极为有益的东西,如孝父母、和夫妇、勉讳书、尚节俭、戒赌博、戒*秽、戒懒惰、戒奢侈等,对我们建设现代家庭道德和精神文明都有很好看借鉴意义。

3、家族制度研究资料。家族制度是利用血缘关系统治族人的社会制度。在许多家谱中都有家族制度的极为详细的资料,如家族的组织系统、家族的财产管理、家族的赈济方法等,为我们研究家族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作用、组织形式、管理方法等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4、经济史资料。家谱中保存有相当数量的经济史资料,这些资料包括家族的集体田产如祠田、坟田、庄田、山林等的数量、形成、经营、管理、收支情况等。有的家谱还记录了家庭成员经商、贸易的事迹。这都为我们研究古代经济史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5、人口问题资料。家谱的中心部分是家族人口的世系传承,在家谱的“房派图”、“支派分布图”、“迁徙图”、“先世考”、“世系图”以及家谱的一些序跋中,记录了家族人口的数量、迁徙、分布、婚姻状况等资料,可提供人口学研究者使用。

6、历史人物传记。家谱是世系的记录,许多家谱中既有简单的世系,又有十分详细的传记、行状、墓志、年谱等,对研究历史人物及其家世大有帮助。

族谱制作方法及组成有知道的吗?

有三种制作方法:

1族内老人编纂

这个很好理解。找族内年龄比较大,对族内人员结构比较清楚地人来完善编修。

2电子书籍

想要做电子家谱通常是需要下载一个app进行家族人员信息的填写,最后自动生成为固定的家谱格式,听起来比较便捷省时,但弊端也存在。例如最主要的这两点:

电子家谱app的使用上比较复杂,修谱人大多年龄偏高,对手机功能不是很了解,研究很久研究不明白,最终还是选择了去专业家谱编印机构做传统纸质家谱。

电子家谱通常家谱格式为固定的几种,只能从其选择一种,并按照其格式要求进行填写信息,有些家庭可能不是很喜欢这些固定格式,或想要改变一些内容,都是实现不了的,最终,也是会选择专业家谱编印机构进行定制化的家谱排版。

3传统纸质家谱

听起来没有随着时代的发展而进步,但实际上传统纸质的家谱进步在细节,例如:

纸质,都知道宣纸印刷是最好的纸质保存材料,但古法宣纸制作出来很是不容易,但当今社会的进步,把宣纸的质量进行了升级,能够满足存放百年的需求。

排版,家谱排版方式可以根据家族人员需求,或信息资料的整理不同,进行排版格式的小改动,更人性化,更易于老师们的家谱资料收集整理工作。

服务,修家谱不是一件快速上手的事情,而是需要专业的知识指导,才能更顺利的开展家谱编印工作,传统纸质家谱印刷公司通常会提供免费的一对一编修指导服务,例如锦秋文谱|中原鉴志谱编印中心即是如此,服务这一点,是电子家谱做不到的。

以上综合,电子家谱和纸质家谱各有优缺点,个人比较倾向传统纸质家谱,纸质家谱更加庄重,比电子家谱更有仪式感,敬重感。当然,以上仅为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家谱组成部分:

1、谱名、版次录

2、编修人员名录、家族照片

3、谱序、题词

4、凡例

5、谱论

6、祖先像赞、遗像、

7、目录

8、姓氏源流

9、恩荣录、碑文

10、历代修谱名录

11、祠堂、坟茔、郡望、堂号

12、字辈

13、世系图表

14、家风、家训、家规

15、传记、艺文、家族名贤录

16、风俗礼仪

17、契约、族产

18、家族文献、杂记

19、功德榜、事迹介绍

20、领谱字号

21、附记、后记、留余录

  当布依族老人逝世后,丧家即向至亲好友报丧,并请本民族“濮摩”先生择吉日举办丧事。如果死者为女性,则必须待舅家人员到现场亲自检视入棺,才能安葬。丧事办得繁简与否要视家庭经济状况而定。清贫之家只请“濮摩”开路,一切从简;富有之家讲排场,除了开路、堂祭之外,还要举行“古夜王”仪式,砍牛做斋。古代凡遇丧事都要砍杀数头牛羊祭供,大办酒席宴请宾客,丧期长达三、五天。停柩期间,丧事之家一律素食。出丧之后才能开荤。

  下葬前二天,寨邻亲友送礼凭吊。视其亲疏送幡文、酒、鸡、钱及小猪。女婿和舅家要送香亭、纸马、祭幡。孝子着长幡孝帕,穿草鞋,系麻丝。当外家舅爷到来时,孝子们拄孝棒于柩前跪迎,来者将其扶起。是夜,敲铜鼓,吹唢呐,打竹筒,举行治丧仪式。届时,村寨男女集于丧家门外,各持尺余长竹筒刷把。两人一组交叉对阵,一人执木棒敲粑糟为拍,有单打、双打、三打、五打至十二打不等,声调铿锵,整齐和谐,有条不紊。又于灵柩前悬挂数面铜鼓,有节奏地敲击,同时用竹竿敲楼板相应,曰“打铜鼓”。唢呐队是女婿所请,有一至数对,整个村寨笼罩在悲声之中。

  下葬前一夜举行堂祭。堂祭分家祭、宾祭两种。家祭是儿子女婿等凭吊;宾祭是一般亲友的祭吊。堂祭宣读祭文,缅怀死者生平,寄托哀思。用素菜九道供奉。过去孝家要做素、荤两莱,现在是孝家做素菜,女婿做荤菜。堂祭之后,将灵柩移于门外长凳上停放。吉日出殡,孝子跪拜于前,铜鼓、唢呐、铁炮、鞭炮、恸哭声交汇一片,灵柩在众人簇拥下缓缓而行。开挖墓塘,先由“濮摩”杀一只雄鸡在已选好的墓地上,称为“播土”。墓塘挖好,用朱砂在井内画八卦、龙及房屋等,撒糯米,再杀一只鸡滴血于井内,称为“请地脉龙神”。待灵柩抵达,井内烧纸钱,孝子跪拜,称为“暖井”。移柩入穴,封土垒坟。若杀牛宰马,则将牛头或马头供奉墓前。

  在安顺、镇宁、普定、六盘水等地还保留有石室墓葬的风俗。挖好墓塘后用厚石板镶成井坑,放进棺材,盖上大石板,石灰浆灌,然后封土。外围又用石头垒坟。出殡后第三天。孝家要到坟上祭扫。届时用小猪、鸡、豆腐等供祭,烧化香亭、纸马,称为“复山”,丧事到此便告结束。以后每年清明合家备祭品到墓前祭扫。

修家谱建祠堂的意义

修家谱建祠堂的意义  修家谱建祠堂的意义,很多人的老家都有祠堂,祠堂”这个名称最早出现于汉代...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