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作为姓氏怎么读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8浏览:2收藏

顾作为姓氏怎么读,第1张

问题一:"常"作为姓氏怎么读 还是读常(chang)

问题二:用日文发音中文姓氏里的"顾"怎么读 日本人一般称中国人名字时候都用音读的读法,“顾先生/**”也就读“顾さん(gu sa n)”,不过也有日本人是读日本读法,即“こさん(ko sa n)”

请作参考!

问题三:“却”字在作为姓氏的时候该怎么读? 我把百家姓全部给你找出来了,可是我川发现有“却 ” 这个姓氏啊! 不然 你自己在下面找找看!赵钱孙李 周吴郑王(zhào)(qián)(sūn)(lǐ)(zhōu)(wú) (zhèng)(wáng)

冯陈褚卫 蒋沈韩杨(féng)(chén)(chǔ)(wèi) (jiǎng)(shěn)(hán)(yáng)

朱秦尤许 何吕施张(zhū)(qín)(yóu)(xǔ)(hé)(lǚ)(shī)(zhāng)

孔曹严华 金魏陶姜(kǒng)(cáo)(yán)(huà)(jīn)(wèi)(táo)(jiāng)

戚谢邹喻 柏水窦章(qī)(xiè)(zōu)(yù)(bǎi)(shuǐ)(dòu)(zhāng)

云苏潘葛 奚范彭郎(yún)(sū)(pān)(gě)(xī)(fàn)(péng)(láng)

鲁韦昌马 苗凤花方(lǔ)(wéi)(chāng)(mǎ)(miáo)(fèng)(huā)(fāng)

俞任袁柳 酆鲍史唐(yú)(rén)(yuán)(liǔ)(fēng)(bào)(shǐ)(táng)

费廉岑薛 雷贺倪汤(fèi)(lián)(cén)(xuē)(léi)(hè)(ní)(tāng)

滕殷罗毕 郝邬安常(téng)(yīn)(luó)(bì)(hǎo)(wū)(ān)(cháng)

乐于时傅 皮卞齐康(yuè)(yú)(shí)(fù) (pí)(biàn)(qí)(kāng)

伍余元卜 顾孟平黄(wǔ)(yú)(yuán)(bǔ)(gù)(mèng)(píng)(huáng)

和穆萧尹 姚邵湛汪(hé)(mù)(xiāo)(yǐn)(yáo)(shào)(zhàn)(wāng)

祁毛禹狄 米贝明臧(qí)(máo)(yǔ)(dí)(mǐ)(bèi)(míng)(zāng)

计伏成戴 谈宋茅庞(jì)(fú)(chéng)(dài)(tán)(sòng)(máo)(páng)

熊纪舒屈 项祝董梁(xióng)(jǐ)(shū)(qū)(xiàng)(zhù)(dǒng)(liáng)

杜阮蓝闵 席季麻强(dù)(ruǎn)(lán)(mǐn)(xí)(jì)(má)(qiáng)

贾路娄危 江童颜郭(jiǎ)(lù)(lóu)(wēi)(jiāng)(tóng)(yán)(guō)

梅盛林刁 钟徐邱骆(méi)(shèng)(lín)(diāo)(zhōng)(xú)(qiū)(luò)

高夏蔡田 樊胡凌霍(gāo)(xià)(cài)(tián)(fán)(hú)(líng)(huò)

虞万支柯 昝管卢莫(yú)(wàn)(zhī)(kē)(zǎn)(guǎn)(lú)(mò)

经房裘缪 干解应宗(jīng)(fáng)(qiú)(miào)(gān)(xiè)(yīng)(zōng)

丁宣贲邓 郁单杭洪(dīng)(xuān)(bēn)(dèng)(yù)(shàn)(háng)(hóng)

包诸左石 崔吉钮龚(bāo)(zhū)(zuǒ)(shí)(cuī)(jí)(niǔ)(gōng)

程嵇邢滑 裴陆荣翁(chéng)(jī)(xíng)(huá)(péi)(lù)(róng)(wēng)

荀羊於惠 甄曲家封(xún)(yáng)(yū)(huì)(zhēn)(qū)(jiā)(fēng)

芮羿储靳 汲邴糜松(ruì)(yì>>

问题四:顾这个姓氏用粤语怎么说 15分 gu (注意 要用轻声 和用普通话读“了”le那个声调一样)

问题五:先在姓氏里怎么读 一声 平声

问题六:“艾”作为姓氏的话,怎么念 “艾”作为姓氏的话,念作:ài 第四声。艾姓,中华姓氏之一,共五个名字出处,在《百家姓》中排名第334位。在2007年全国姓氏人口排名第259位。

艾姓的来源:

1源流一:

源于姒姓,出自夏朝君主禹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2]

据史籍《通志・氏族略》记载:艾氏为“夏少康臣汝艾之后”。

夏朝君主少康当政时期,属下有个大臣名叫汝艾,亦称女艾,在辅佐“少康中兴”的大业中立有大功。

在汝艾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艾氏。通常认为,汝艾是艾氏的得姓始祖。

2源流二:

源于妫姓,出自春秋时期齐国大夫艾孔之后,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春秋时期,齐国有位大夫名孔,因为住在艾陵(今山东省泰安东南),人们就叫他艾孔。他的后代,便以居住地名称的第一字“艾”作为自己的姓氏。故《通志・氏族》说:艾氏为“春秋大夫艾孔之后”。

3源流三:

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时期鲁国艾山,属于以地名为氏。

艾山,是路过的一个地名,其实就是泰山东南部的艾山。

史籍《春秋・隐公六年》记载:鲁隐公在公元前717年会晤齐公,两国盟于艾山。

在艾山地区的住民中,有以居邑名称为姓氏者,称艾山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艾氏、山氏,世代相传至今。

4源流四:

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拓拔部,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南北朝时期,北魏鲜卑拓拔部中有艾斤氏部落,亦称去斤氏。在北魏孝文帝于太和十九至二十年(公元495年D406年)迁都洛阳入主中原后,大力推行汉化改革的过程中,艾斤氏改为汉字单姓艾氏,逐渐与融入汉族,世代相传至今,是为河南艾氏。

5源流五:

源于 ,出自唐朝时期从西亚迁徙中土的西域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艾氏,主要源自 教《古兰经》经名首音,多取其谐音汉字为姓氏。

艾氏最早在唐朝时期从西亚地区迁徙而来中土的留居者,为唐朝时期“外来八大姓”之一,至元、明时期逐渐繁衍壮大。例如,在清朝初期,有 艾布巴克率整个家族归附,其后裔即改为汉姓艾氏,世代相传至今。

今 艾氏主要分布在河南、河北、甘肃、宁夏及江苏等地区。

6源流六:

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

⑴蒙古族艾耀施氏,源出阿鲁特蒙古,世居科尔沁(今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Aiyos Hala,所冠汉姓多为艾氏、施氏等。

⑵蒙古族尼玛察氏,亦称倪马查氏、专图尼马察氏,源出元朝时期蒙古乃马真氏族部落,以姓为氏。世居尼马察(今黑龙江穆棱县东兴凯湖彼岸俄罗斯乌苏里斯克一带)、滹野(今乌苏里江支流俄罗斯境内达鸟河流域)、讷殷(今吉林抚松松花江上游流域)、喜禄河(今辽河)、珲春(今吉林珲春)、黑龙江沿岸等地。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Nimaca 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艾氏、杨氏、榆氏、张氏、佳氏、尼氏、倪氏、鱼氏、和氏、障氏等。

7源流七: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完颜氏,满语为Wanggiya Hala,源于唐朝末期女真“通用三十姓”之一,以部为氏,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建国时成为金国国姓,分宗室和非宗室两支,明朝时期称其为“王甲部”,世居完颜(今吉林通化及其西南地区)、讷图(今俄罗斯境内能图河流域)、喀喇沁(今内蒙古赤峰喀喇沁旗)、英额(今辽宁清原)、佛阿拉(今辽宁新宾永陵镇)、新京(今辽宁新宾永陵镇)等地,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艾氏、汪氏、王氏、鄢氏、张氏、完氏、颜氏、赵氏、>>

问题七:娄姓氏怎么读 lou 二声

问题八:职作为姓时读什么 职,作为姓氏,也读作zhí。

一、姓氏起源:

1、起源一

职姓出自东汉应劭著《风俗通义・姓氏篇》中载:“周礼有职方氏,其后因官为氏。望出山阳”。职方氏掌管地理、疆界分化、堪舆等。职方官的后代有的就用官名中‘职’字作为自己的姓氏。

2、起源二

根据《职氏族谱》(为职姓中年长都主持编纂)序言中所述,职姓始见于明朝洪武年间,乃是明初著名的“大槐树迁民”时所改,此前历史,不可考。

二、分布

在西汉元帝时,职洪任朝中谏议大夫,因谏订子事被谪,遂挂冠朝门,回归山阳县文真山(在今修武县境内)。后居家由山阳分别迁往获嘉(当时称修武)、温县两地居住,这就是职姓历史上有名的“山阳分脉”。到宋朝末年,黄河两岸战事频仍,职姓避难山西省洪洞县,居住在南券桥,这时原来的家谱已遗失。时隔九十多年,朱元璋建立明朝,为了巩固江山,组织了历史上有名的“山西大槐树移民”。依照“招抚流民各归原籍”的移民政策,职姓兄弟四人有三人需离开山西洪洞县。清朝康熙甲午年(公元1714年)获嘉职王村职姓族谱中载:“吾祖在洪洞时,兄弟四人联名富、贵、荣、华,富祖迁于温县记曰‘故址’;贵祖迁于获嘉亦曰:‘故址’;荣祖迁于天津卫今职家胡同是也;华祖仍在洪洞县南券桥居住。自汉至明一千四百余年,因前已无谱可考,故以洪洞复迁故里为始云。”获嘉县的职王村和温县的西林肇村的两职姓从明初开始一直往来频繁,关系密切,并在族谱中规定“每逢子、午、卯、酉年互相车往祭祖”,且规定“祭礼不过千文,祭者不过十人”。因此,不论从“山阳分脉”,还是从“复迁故里”都说明获嘉县的职王村、温县的西林肇村均是天下职姓的祖根地。

职姓人经数千年的繁衍生息,人丁兴旺、迁徙频繁、名人辈出。仅获嘉职姓,历史上有8个举人,24个贡生,仕有通判、知县等,今有副高以上职称者38人,副县级以上领导者10人。职姓在获嘉、温县、洪洞、天津均成了名门望族。今职姓人口分布很广,仅获嘉一支就分东、西、南、北四门,现已繁衍27代分布在全县13个村庄以及武陟、辉县、南阳、方城、汉口、太康等6个市、县,也有侨居美国、加拿大、法国、菲律宾等国者。

问题九:柏在作为姓氏的时候究竟怎么读 5分 柏(Bǎi,旧读Bó)姓源起有四:

1、远古舜帝时候,有个贤人叫始祖为柏翳(即伯益),为舜时 司徒,舜赐姓赢,自此之 后柏翳便有了两个姓属,即盯姓和赢姓,他的后代子孙也形成了两支,其中一支是为柏姓。柏翳就是柏姓的始祖,距今已有四千多年了。据古书记载,伯益是位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他帮助舜帝驯养鸟兽。也就是说,他教人们将牛羊猪狗鸡鹅驯养后,物质生活的来源就更有保障了。伯益还帮助大禹治水,也立了大功。柏姓还有另一位人物,就是伯夷,伯夷是炎帝的后代。远古时期另有柏姓,而古书记载柏姓古时也有写作伯姓的。

2、以封国命姓。它的来源可经追溯到三代以前。早在周朝的时候就有柏国,也叫柏子国,故址在今河南西平柏亭一带。相传柏国的开国君王是黄帝的臣子柏高。春秋时,柏国被楚国所灭,柏国国君的后代就用原来的国名柏作为自己的姓氏。《通志氏族略》载:“柏国在今蔡州西平县,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

3、以人名命氏。始祖为柏翳,起源于尧为部族首领之时,系出嬴姓。《史记秦本经》载:“大费拜受佐舜,调训鸟兽,鸟兽多训服,是为柏翳,舜赐嬴姓。”自此之后,柏翳使有了两个姓属,即柏姓和嬴姓,他的后代子孙也形成了两到,其中一支,是为柏姓。

4、以木名命姓。相传远古时代有柏皇氏,是东方部族的首领,名叫芝,因为以柏木为图腾,所以称为伯芝。据说,伯芝曾担任伏羲的助手,勤劳于天下而不居功,造福于民众而无所求,所以深得百姓拥护,被尊为皇伯。他住在皇伯山(在今河南陈留县)上,他的子孙就姓伯。伯姓,古时也作伯姓。 柏姓望族居济阴、魏郡。

[编辑本段]姓氏由来

传说远古时三皇之首的伏羲,手下有个大臣,名芝,以柏木为图腾,人称柏芝。他协助伏羲治理天下立了诸多功劳,但并不因此而自满,深得伏羲的信任,后当上东方部落的首领,所以史家又称他为柏皇氏。 有一次,孟津河中突然出现了一只怪兽,龙首而蛇身,遍身长满龙鳞,高八尺五寸,形状象鱼又象驼,左右各生一个肉翅,在波涛中游来游去。伏羲闻讯后,赶到孟津河边。那怪兽看见伏羲后,更是精神抖擞,背上的龙鳞闪闪发起光来,似乎组成一种图案。伏羲似有所动,知是神灵指点,忙命排香案顶礼膜拜。 当时柏皇随伏羲一起,见此灵机一动,赶快捡起一块烧过的木炭,迅速把怪兽身上的图案画在一块大石上。等伏羲祀拜完毕,那怪兽即沉入水中不见,伏羲这才想起怪兽身上的图案没有记下来,十分遗憾。这时,柏皇已把图案抄在木板上献给伏羲。 伏羲大喜,回去后日夜钻研,终于画成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的天下第一图:太极八卦图。 由于柏皇氏聪明睿智,所以一直到周朝,他的后代都为帝王师,如颛顼帝的老师为柏夷亮父,喾的老师为柏招。另外,黄帝的地官是柏常,佐禹治水的则是柏翳等。所以,柏姓是古姓中的贵族。后来,柏姓大多转化为其它姓氏,所以现在反倒不多了。

[编辑本段]迁徙分布

按史料记载,柏姓曾是华夏民族在远古时期的贵族姓氏,因为柏姓人天资聪颖,所以曾有多人当过上古皇帝的老师。这些上古先哲的后代曾在河南西平县西部建立过一个柏国,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这个弱小的柏国被楚国灭掉了。如今,在柏国故地,仍矗立着一座建于北宋时期的宝岩寺塔,这座保存完好的千年古塔于塔下民间盛传的柏皇氏的传说相映成趣。相传上古时期东方部族的一个首领叫做柏皇氏,因为他们以柏树作为图腾对象,所以又称柏皇氏为柏芝。柏芝曾担任过伏羲的助手,传说,闻名中外的中华太极八卦图,便是远古时期三皇之首的伏羲发明的。当时有一只龙首蛇身的怪物,见到伏羲后便精神抖擞,背上龙磷闪闪发光,构成一组图案,伏羲见状只顾顶礼膜拜,而柏皇氏却用烧过的木炭>>

        平原张辛张氏是平原县一宗大家族,曾出现多位治国文臣武将,为中华民族做出了贡献。这些史料,平原旧志、张氏族谱均有简要记载,也有诸多资料散见史书和民间,是我县劳动人民繁衍生息、文明进步结晶的一部分。张广峰、张谦谊二先生,为古为今用,传承人文历史,策划出版《平原张氏及翰林院史料荟萃》一书,笔者应邀辑录史料,在即将付梓之际,将该书内容概述于卷首。

        张氏祖世

        张氏祖籍济南王舍人庄,又称王十庄。“济南王十庄之张,素称大宗。几世而上,有为御史、为知县者,名字俱无考。再降,讳善,从平原人学,遂家平原”(见张氏二支七世张敬墓志铭)。“最著者讳谦祖也,鲁为直指使(朝廷特派负责某种政务的官员),亦莫有能指之者。直指之后,有作县令者汜,国朝连坐之罪,惧而蹈河、并县治。讳某之名失传。至今,子孙奉祀者,但题其主曰:‘故祖张知县’云,实讳善之父也,父亡祭。永乐时,年十六,携母姜氏,间关归原,距县十五里宫庄居焉。以此观之,张氏失传,年代之久,约与卦运崛起相辽迍(zhn,注:困顿不得志)矣”(见张氏长支七世岱麓墓志铭)。永乐年间,张善自宫庄迁来张辛今地,当时此地只有孙姓、王姓几户人家,还没村名,张家人口兴旺,得名张家庄。后来,张姓部分人家析出,靠近原庄东首建筑宅房,逐渐形成新村,并得名张新村,原张家庄随之易名张家老庄。再后,演变为东、西张新庄,今合称张辛村。乾隆五十六年(1791)张牧村重刻《张氏族谱》,尊善为始迁祖,清平进士刘湄为序,留下“世系之外不旁及,始迁祖而上不远追”的祖制;又经道光二十三年,1843)续刻、光绪十八年(1892)三刻,形成一套六册珍贵的家族史料保存至今。广峰、谦谊二君历经十几年的努力,续修族谱、重印旧谱,以为永永无虞之计。

        张氏家族功名人物  

        《张氏族谱》记载:进士5人。一、张国柱,字维桢,号宁宇。张氏八世。明万历三十八年庚戌(1610)进士,官至陕西右布政使(从二品)。二、张完臣,字清岳,号良哉。国柱子。清顺治十二年乙未(1655)进士。国子监助教。,候补主事。三、张自涵,张氏十世。清顺治五年戊子(1648)举人,六年已丑(1649)进士,迁安知县,历升刑部郎中,宁武兵备道、河南分守道,终贵州安平道副使(从四品),崇祀乡贤、河南名宦祠。四、张予介,字济和。张氏十二世。乾隆元年丙辰(1736)进士,任新阳知县;五、张曾羽,字叔举。张氏十三世。乾隆四十九年甲辰(1784)进士,内补光禄寺少卿,诰授中宪大夫(正四品)

        举人16名。其中文举13名:张尊周,张氏六世。明万历十三年乙酉经魁;张烶,字岱麓,张氏七世。武陟知县。嘉靖三十一年壬子山东乡试第三名经魁,答卷四篇,载《明代史籍汇刊》。张敬,七世,隆庆元年丁卯经魁,官至刑部贵州司郎中(正五品);张铨,九世,康熙十一年壬子经魁,候选知县;张拭,十世,清康熙十四年乙卯举人,内阁中书舍人;张方晋(1672—1727),十一世,康熙三十二年癸酉举人,山西长子县知县。张楙枚,十一世,康熙五十三年丙午举人,广西贵县知县,升任西城兵马司指挥;张予治,十二世,乾隆二十四年己卯举人,陕西肤施县知县;张予定,十二世,乾隆三十六年辛卯解元(乡试第一名),河南温县知县;张寿昌,十四世,乾隆五十三年戊申举人,选单县训导;张灏,十五世,乾隆三十九年甲午经魁(乡试前五名),家贫以授徒终其身。张承寯,十四世,乾隆六年辛酉举人,拣选知县。民国《续修平原县志》增加一名举人张予宣(《张氏族谱》记作优贡)。清代《平原县志》记载:“四世甲科坊,为进士、布政使张国柱;子,进士、主事完臣;孙,举人,内阁中书,拭;曾孙,举人、知县方晋立”。

       武举3名:张援,十世,康熙十七年戊午武举,候选卫千总;张楙棨,十一世,康熙十一年壬子武举;张露沾,十六世,道光二年壬午科武举,南昌卫领运千总守备衔,敕封武略骑尉(正六品)。

        贡生63名。其中:恩贡2名、拔贡5名、副贡1名、岁贡25名、优贡1名。张德贲,字文若,张敬孙,清顺治丙戌(1646)岁贡生。江南繁昌县知县,调江西进贤县知县。清初东门外有士味园,文若先生之别墅。张德谦,贡生,顺治十年任仁化知县,皇帝敕命“奉天诰命”保存至今。张方佳,雍正己酉(雍正七年,1729)拔贡,湖南城步县知县。祖荫仕宦5名:张敟,字建六(张牧村次孙)。贡生。云南楚雄府知府(正五品),署昭通府知府,广东肇罗道(正四品),赏戴花翎,钦加三品衔,诰授通议大夫;张璥,字衡甫,号问珊,一号牧孙。贡生。历任刑部陕西司员外郎,广东司行走,坐办福建司事,兼督捕司减等处、督催所司务厅赎锾处,总办秋审处;钦差仓场、户部监督,海运北新禄米本裕等仓监督;浙江温州府知府,赏戴花翎;署金华府知府,钦命甘肃平庆泾盐法驿传兵备道;钦派办理山东省西北一带团练事宜,盐运使司盐运使,钦加二品衔,诰授资政大夫,晋授荣禄大夫;张惠承,字子霖,号晦岩(敟子)。直隶候补知县,署新乐县知县,直隶州用,钦加运同衔,诰授中宪大夫(正四品);张锡承,光绪年《张氏族谱》记作:元绶,字子若,号讷庵(璥子),贡生,太常寺典簿,光禄寺署正,钦加盐运使司盐运司衔,诰授中宪大夫。另有例贡1人,附贡3名,廪贡2名,增贡1名,贡生7名。又民国《续修平原县志·选举志》,增加拔贡张国珍1名,族谱缺;宣统年《例叙》贡生张翔、张维圻、张敷等14名,族谱缺。

        武职3名:张德垣,敬孙,字贞甫。崇祯末,以生员守城有功,授临清营参将(正三品)。张霈沾,字润皋。武生,抚标左营千总,历保守备(正五品)、都司衔,赏戴花翎。张公举,字钧一。武生,归标城守左营,举乡饮大宾。    

        总计,明清两代功名人物87名。七品以上官衔及军功46名。清代进士清平刘湄在乾隆《张氏族谱·序》中称:“平原张为吾东望族,庠序中几半,一邑举甲乙榜者,自前明至今亦累累不绝。”

        循良张翰林道光帝的启蒙老师

        张曾羽(1741—1825),号牧村。生于乾隆六年三月初三日。乾隆乙酉(乾隆三十年,1765)优贡。丁酉(乾隆四十二年,1777)举人,甲辰(乾隆四十九年,1784)进士,44岁,改翰林院庶吉士,授翰林院检讨(从七品),兼办院事,历任重要职司,人称张翰林。“乾隆五十三年(1788)、五十九年(1794)、六十年(1795),分别担任陕西、贵州乡试副主考、云南乡试正考官”(见《三台体四首,赠张春坊牧村》注)。嘉庆元年(1796),在尚书房行走,授课于上书房,当过道光帝童年的老师。容止庄严,进止威仪,“渐进愈高而不为无困,古来自有此等贤人为天子之师友;不宵禄位者陆玮者,具一言一动,进止威仪,皆足为天下万世法”(张完臣《周易滴露集》)。

         嘉庆二年九月,由翰林院检讨升左春坊左赞善(从六品),十二月,内升右春坊右中允。三年(1798)二月,内大考三等,降补检讨。四年(1799)正月,内派本衙门办事。五年(1800)二月,内充文渊阁校理;六月,发往河南,以道府用,补怀庆府知府,治所在今河南省沁阳市。嘉庆十七年(1812),补授河南粮储盐法道(正四品)。曾荣获嘉庆帝召见四次,道光元年(1821)十月,内补光禄寺卿(从三品),休致,年81岁。他在《奏为奉旨回任谢恩事》奏折一文中介绍了自己的从政简历。

                 武陟知县张烶耻于剥民拂袖归

        张氏七世张烶,字岱麓,博学工文。明嘉靖壬子(1552)山东乡试第三名,经魁。明代科举,分五经(《礼记》《春秋》《诗经》《书经》《易经》)取士,每经有选一人曰之经魁。嘉靖壬子山东乡试第一场“易经”目《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一题的考试中,烶的答卷有幸一经中魁。“动静”句摘自《易·艮》,意思是,该静止的时候,必须要静止;该行动的时候,必须要行动。不论是静止还是行动,都要掌握好时机,这样做事就会顺利。同时,在第一场“四书”《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第二场“论”《至诚赞天地之化育》;第三场“策”第一问《孔子万代仁义礼乐宗主》等三场考试中均取得好成绩,共四篇答卷选录《明代史籍汇刊》一书,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我县最好的答卷。“子路”句意思是,子路问孔子,怎样才是君子;孔子说:修养自己,保持严肃恭敬的态度。这段文字摘自《论语·宪问篇第十四》,为乡试第一场“四书”的试题。今天重读截取四书、五经警句名句为题的论文,对当今学者仍有新的启迪。

         张烶任河南武陟知县,遇灾荒年,税赋难收,盖念救荒,先薄征,“居官历俸年半余,止领俸银四十两……后余俱未领,未究,拂袖空归(摘自《张岱麓墓志铭》)。在封建社会,政治腐败、贪官污吏频出,导致了“当官发财”思想的产生、流传和积淀。但张烶为官一年半余,为政清廉,重民情,耻剥民,未领半年多的俸禄,拂袖而归,这是极为少见的。归里后,著书,讲易,以明道为己任,学者称他为“东麓先生”。

                       温县知县张予定罢官归里

           张予定(1743—1817),字汝安,号云樵,平原张氏十二世。乾隆三十年乙酉(1765)拔贡,三十六年辛卯(1771)山东乡试第一名(解元),官河南温县知县。因承缉窃贼拒捕案件,四参限满,赃贼无获,部议降一级调用,尚未赴部候补,致仕归里,时年55岁。张予定的叔伯外孙女秋岩(齐河县人,名郝答)《贺外叔祖张汝安先生致仕归里》诗曰:“不为虚名羁却身,忙从宦海觅归津。清风一枕南窗卧,的是羲皇以上人。”

        邱县刘大观,乾隆四十二年拔贡,官至山西河东兵备道、署山西布政使。嘉庆十五年春,以劾奏前山西巡抚初彭龄而革职,翌年退居河南怀庆府城,后以内兄张牧村荐,掌覃怀书院将二十一载。刘大观继配张予定女,喜结良缘;刘大观与张牧村的关系,历久弥新,源远流长。刘大观著有《玉磬山房诗集》十三卷、《文集》四卷,其中诸多诗文涉及平原张氏,对于刘大观研究,而且对于平原张氏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

        今河北邱县文联邵福亮主席搜集诸多与平原张氏有关的资料,辑成平原张氏文稿,发来平原。细读王苏《张牧村检讨六十双寿序》、王偁《平原吊张观察牧村》两篇古文,可知张牧村的生卒时间;王祖昌《热肠得民易冷面事人难——刘大观与平原张氏述略》一文,详细介绍了刘大观与平原张氏历久弥新的关系;多篇鲜见史料,有待深入研究。邱县来文极具史料价值,为本书增色不少。

                   张氏家族有丰厚的文化底蕴  

        明清两代有20多名学者,出书25部30余卷。张完臣著《周易滴露集》一书、四卷,《四库书目提要》记述:“是书皆训释文句,不及象数。大旨取朱子《本义》为主,而附益以诸家之说,于吴琏《订疑》、蔡清《蒙引》、姚舜牧《疑问》所引尤多,间亦附以己意。所注仅上、下两《经》,而无《系辞》,以下盖用程子本也”。是研究易学的重要史料。张完臣传世墨宝《岁暮感怀》扇面,2011年,中贸圣佳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春季艺术品拍卖会,拍出8万多元高价,今不知何人收藏。

        张氏家族多诗人。明朝刑部郎中张敬平原八景诗(八首),《云凝古渡》诗曰:“列帝争传巡幸过,八龙飞驾五云多。当时玉跸三停驻,紫气犹能结绿莎”(明朝《平原县志·诗文》)。康熙甲子(1684)冬十月六日,恭遇圣驾东巡经过平原,幸东关生员杜永祥宅,进膳毕。永祥率四子,俱诸生 ,叩奏履历。上奖曰:‘福寿双全’后,永祥寿九十有四。 赐炙肉、酥饼各四盘。更问:‘有生员否?’遂传廪生张琦至,命讲《中庸·予怀明德》一节,毕,天颜甚悦,奖谕再三。琦共纪四章以志《不朽》诗曰:“六龙东幸上元年,驻跸鄃城十月天。供顿无烦闾左力,行厨尽用大官钱。欢迎鹤发遮驰道,遥见霓旌绕瑞烟。自分腐儒甘牖下,谁知得近至尊前。”              

        张氏家族的文化遗产内容是多方面的,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地情资料和人文信息。这部书的出版,挖掘历史资料,弘扬中华文化,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有积极意义。本书正编有人物篇、翰林院、文学一、文学二、文物杂志等五部分。其中笔者辑录历史资料之大部,122万字;文学二,为河北邱县文联邵主席来文,62万字。附录现代人文25篇。全书211万字。

        张谦谊通审文稿,对张氏功名人物与族谱校对无误。山东福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山东福洋生物制造工程研究院院长张雷达解囊资助,顺利出版。由于水平有限,疏漏谬误,在所难免,望读者予以指正。  

           (原载:2020年7月 张谦谊主编《平原张氏及翰林院史料荟萃》;特邀编辑王玉杰辑录)                      

一、张姓来源

来源有三: 1、出自黄帝之后挥。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黄帝少昊青阳氏弟五子挥为弓正,始制弓矢,子孙赐姓张氏。"由此可知,曾经是重要武器弓的发明者挥,其后有以张为姓氏的。是为河北张氏。 2、出自黄帝姬姓的后代,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晋国有大夫解张,字张侯,其子孙以字命氏,也称张氏。又载,张氏世仕晋,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后,除部分留在原地外,大部分随着三国迁都而迁移。是为山西、河北、河南之张氏。 3、出自赐姓或他姓、他族改姓。世居云南的南蛮酋长龙佑那,于三国时被蜀相诸葛亮赐姓张,以后其子孙便以张为氏。魏国大将张辽本姓聂,后改为张氏。还有一些少数民族改姓张氏的。

二、迁徙分布

分布在各地的张氏,大体上都有分支始祖及迁徙原因。 河东张氏,出自晋司空张华裔孙吒子,自范阳徙居河东张氏;始兴(今广东韶关市东南莲花岭下)张氏,亦出自晋司空张华之后,随晋南迁,至君政,因官居于韶州曲江;冯翊(今陕西大荔县)张氏,出自东汉司空张皓少子纲,东汉时任广陵太守;吴郡(今江苏苏州市)张氏,出自张嵩第四子睦,东汉时任蜀郡太守,始居吴郡;清河东武城(今河北清河县东北)张氏,出自汉留侯张良裔孙司徒张歆,歆第协,生魏太山太守岱,自河内徙清河,传自彝,为后魏侍中,隋末徙魏州昌乐;河间(今属河北)张氏,为汉北平文侯张仓之后,世居中山义丰;魏郡(今河南安阳市)张氏,世居平原。 晋代有中原张氏迁至福建;唐高宗总章年间,陈政、陈元光父子奉命入闽,有中原张姓军校随从;唐僖宗中和年间,王潮、王审知入闽,又有河南固始人张睦随同前往,后被封为梁国公,福建张氏,大致以居住地分为鉴湖、金坡、板桥等派,此后有的又迁往广东,均称其始祖来自河南光州固始。从清初开始,闽、粤张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进而又有不少人到海外谋生。移居海外的张氏,现主要分布在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美、英、法、澳大利亚、巴拿马等国家和香港地区。

三、郡望堂号

堂号"百忍堂": 唐朝的时候,张公艺九世同居,这对当时的世风影响很大。唐高宗亲到他家请他介绍和睦相处不分家的经验。张公拿起笔来写了100个"忍"字呈给高宗。高宗很佩服,奖励了张公100尺绸缎。 张姓堂号还有"清河"、"金鉴""孝友"、"亲睦"、"冠英"、"燕贻"、"敦睦"、"宗岳"、"敬谊"、"源流"等。 郡望清河郡:汉时置郡。此支张氏,世居武城,其开基始祖为汉留侯张良裔孙张歆。 范阳郡:三国魏黄初七年(公元226年)改涿郡置郡。此支张氏,其开基始祖为东汉司空张皓之子张宇。 太原郡:战国时置郡。此支张氏,其开基始祖为北魏平东将军、营州刺史张伟。 京兆郡:汉时置郡。此支张氏,其开基始祖为西汉御史大夫张汤。

四、家乘谱牒

河北:南皮张氏东门家谱不分卷、南皮张氏族谱、南皮张氏西门家谱、张氏族谱不分卷、南皮张氏四门弟十八支家谱。 山西:张氏家谱不分卷、张氏家谱一卷、宗阳张氏家谱四卷、定阳张氏家谱四卷。 辽宁:广宁张氏家谱不分卷、顺天张氏家谱不分卷、张氏家谱一卷。 上海:申浦张氏宗谱六卷、奉贤张氏家谱六卷首一卷、云间张氏家谱一卷、云间张氏家谱续卷一卷、南塘张氏族谱八卷。 江苏:张氏宗谱十卷、铜山张氏家传、张氏族谱二卷、张氏家谱六卷、淮阴张氏宗谱九卷。 浙江:清河张氏支谱不分卷、张氏家谱一卷、甬上张氏宗谱、清河张氏宗谱二十二卷。

五、主要张姓人物

中国历史上的张姓六十三宰相

张仪(?-前310),战国时期魏国人,纵横家,秦惠文王时任秦相,封武信君。他用合纵的策略游说各国服从秦国,瓦解了苏秦倡导的连横抗秦策略。后入魏为相。

张苍(?-前152),西汉阳武(今河南原阳东南)人。帮助刘邦建立西汉政权有功,封为北平侯。文帝四年(前176)代替灌婴担任丞相十五年。

张禹(?-前5),西汉河内轵(今河南济源)人。成帝河平四年(前25年)拜为丞相,封为昌侯。在位六年,以老病归。

张邯(?-23),籍贯不详。因为推行井田制,得到王莽的称赞,地皇四年(24)拜为新朝宰相,任大司徒。

张湛 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人。西汉时官至二千石。王莽新朝历任太守、都尉。东汉初历任光禄大夫、太子太傅、太中大夫等。建武二十年(44)拜相,任大司徒。

张纯(?-56),平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东汉建武二十三年(47)拜相,在位十年。

张酺(?-104),东汉汝志细阳(今安徽阜阳北)人,东汉和帝永元五年(93)拜相,任太尉,十二年罢相,十六年再次拜相,任司徒。为政刚正不阿,抑制豪强。卒于相位。

张奋(?-102)。张纯之子。东汉和帝永元六年(94)代刘方任司空,十三年任太常,以病免。卒于家。

张禹(?-113)。东汉襄国(今河北邢台)人,和帝永元六年(94)由大司农拜为宰相,为政节俭,重农垦水利。

张敏(?-112),东汉河涧馍(今河北雄县东南)人。建初二年(77)举孝廉,任司空六年。在位奉法守纪,用刑公正平允。以病重免相。

张皓(49-132),东汉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东)人。顺帝永建元年(126)拜相,任司空,在位四年。

张歆,东汉河内人。桓帝建和三年(149)拜相。

张颢,东汉常山(今河北元氏)人。灵帝光和元年(178)拜相。

偶/B>,东汉汝南细阳人,灵帝光和二年(178)拜相。

张温(?-191),东汉南阳穰(今河南邓县)人。灵帝中平元年(184)拜相,献帝初平二年(191)被董卓杀死。

张延(?-186),东汉河内人,汉桓帝相张歆之子。灵帝中平二年(185)拜相,后被宦官下狱至死。

张喜,东汉汝南细阳人,献帝初平四年(193)拜相,在位四年。

张悌(?-286),三国东吴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末帝天三年(279)以军师兼任丞相,翌年,率三万大军抗击晋军,力战而死。

张华(232-300)西晋范阳方城(今河北固安)人。武帝泰始七年(271)拜相,任中书令,力排众议,制订灭吴计划。咸宁五年(279)免相,改任度支尚书。元康元年(291)再次拜相,任中书监加侍中光禄大夫,在位六年,“尽忠匡辅,海内晏然”,封为壮武郡公。

张行成(587-653),定州义丰(今河北安国)人。唐太宗贞观十九年(646)拜相,以刑部侍郞兼太子少詹事掌典机务。高宗即位,以顾命大臣辅政,封北平县公。历任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三品、太子少傅,监修国史。

张文,(605-678),唐贝州武城(今属山东)人。乾封二年(667)任东西台舍人参知政事,拜为宰相。在位十二年,为政勤俭,办案公正,执法平恕,受到高宗倚重。

张大安,唐魏州繁水(今河南南乐)人。仪凤二年(667)拜相,同中书门下三品,受到章怀太子倚重。永隆元年(680)罢相,贬为普州刺史,终于横州司马任上。

张光辅(?-689)唐京兆(今陕西长安县)人。武则天垂拱三年(687),以讨平越王李贞之功拜相,永昌元年(689)改任讷言,迁内史令。同年,以不满武则天专权,坐心怀两端之罪被诛杀。

张锡,唐贝州武城(今属山东)人,高宗宰相张文的侄子。武则天久视元年(700)任宰相。次年以泄露宫中机密流放循州。唐隆元年(710)韦后杀中宗立少帝,命为宰相,仅十余天,韦后被杀,他亦被贬。

张柬之,唐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武则天长安四年(704),拜为宰相,次年发动政变,入宫杀张昌宗,张易之,迫武则天退位,拥立唐中宗复辟,以功升天宫尚书、中书令等职,仍居相位。

张仁愿(?-714)华州下圭(今山西富平东)人,唐中宗景龙二年(708)拜为宰相 ,封韩国公。是整个唐代少有的文武双全的宰相。

张嘉福(?-710),籍贯不详。唐睿宗景云元年(710)拜为宰相。同年被诛杀。

张说(667-730),洛阳(今属河南)人。唐睿宗景云二年(711),拜为宰相,监修国史。同年免相,改任尚书左丞。玄宗开元元年(713),第二次拜相,封为燕国公。不久免相,贬为相州刺史,唐玄宗开元九年第三次拜相,在位五年。开元十四年,为奸臣李林甫弹劾免相。

张嘉贞(666-729),蒲州猗氏(今山西临猗南)人。开元八年(720)拜相。开元十一年免相,封河东候。子延赏、孙弘靖分任德宗、宪宗朝宰相,史称“三相张家”。

张九龄(673-740)。唐韶州曲江(今广东)人。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拜相。三年后受李林甫排挤,罢相。

张镐(?-764?),唐博州(今山东平西)人。肃宗至德二年(757)拜相,主持平定安史之乱。

张镒,苏州人。唐德宗建中二年(781)拜相,次年罢相,谪凤翔右节度使,后为叛将所杀。

张延赏(727-787)德宗贞元元年(785)拜相,旋罢。三年,再次拜相,同年卒于相位。

张弘靖(760-824),唐德宗宰相张延赏之子。肃宗元和九年(814)拜相,在位三年。

张浚(?-902),河间(今属河北)人。唐僖宗光启三年(887)拜相,在位五年。昭宗大顺二年(891)免相,贬为武昌军节度使。后被朱温杀害。

张文蔚(?-908),河间(今属河北)人,唐昭宗天复四年(904)初拜相。天佑四年(907),朱全忠灭唐,任后梁宰相。

张策(?-912),敦煌人。后梁开平二年(908)拜相,兼刑部侍郞。同年以病辞相。

张延朗(?-936),开封人。后梁清泰元年(934)拜相。后被石敬塘杀害。

张孝杰,辽永霸(今辽宁朝阳)人。咸雍八年(1072),封陈国公、北府宰相,赐国姓耶律氏。

张琳(?-1122),沈州(今沈阳)人。辽乾同四年(1104)为南府宰相。

张齐贤(943-1014),北宋曹州人。淳化二年(991)拜相,四年罢。咸平元年(998)再拜相,三年罢相。

张知白(?-1028),北宋沧州清池(今河北沧州东南)人,仁宗天圣三年(1025),以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拜相。三年后卒于相位。

张士逊(964-1049),北宋阴城(今湖北光化)人。天圣六年(1028)拜相,次年罢相;明道元年(1032),再次拜相,次年罢相,宝元元年(1038)三拜相,朝廷机务悉由裁夺。

张商英(1043-1121),北宋蜀州新津(今属四川)人。大观四年(1110)拜相,大革蔡京弊 政。

张邦昌(1081-1127),宋东光(今属河北)人,靖康元年(1126)拜相。金兵入侵力主议和。次年金灭北宋立他为楚帝。南宋初被处死于潭洲。

张浚(1097-1164),宋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绍兴五年(1135)拜相,督师抗金。忧郁而死。

张浩(?-1163)。金代辽阳(今属辽宁)人。本姓高,改姓张。大定二年(1102)拜相。

张璁(1475-1539),明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嘉靖八年,为内阁首辅。在位六年,从政刚明果敢,痛惩贪官。

张璧(?-1545)明石首(今属湖北)人。嘉靖二十五年(1544)拜相,不久病逝。

张治(?-1550),明茶陵州(今湖南茶陵)人。嘉靖二十八年(1549)拜相,不久病逝。

张居正(1525-1582),明政治家。江陵(今属湖北)人。隆庆元年(1567)入阁。穆宗死后他代为首辅,主持国政十年,大力改革弊政。

张四维(1526-1585),明蒲州(今山西永济西)人。万历十年张居正逝世,遂代为内阁首辅,力反居正改革措施,次年,以父丧离职。

张位,明新建(今属江西)人。隆庆十九年(1591)入阁,参预机务,为相果敢善断。

张瑞图(1576-1641),明晋江(今属福建)人,天启六年(1626)入阁,累升中极殿大学士、吏部尚书等职。崇祯元年(1628)被罢相。

张至发(?-1642)明淄川(今山东淄博)人。天启十年(1631)代温体仁为内阁首辅大学士。无大作为。次年,罢相归家。

张四知,明费县(今山东费县)人。崇祯十二年(1639)入阁,参预机务,累加太子太保、吏部尚书,后降清。

张瑞,山东掖县人。顺治十年(1653)拜相,任国史院大学士。次年卒于相位。

张玉书(1642-1711),清江南丹徒(今江苏镇江)人。康熙二十年(1681)累官刑、户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等职,颇得康熙信任

张英(1637-1708),清江南桐城(今属安徽)人。康熙三十八年(1699)拜相,颇受康熙器重。四十年以疾辞职,七年后逝世。

张鹏翮(1649-1725),清四川遂宁人。雍正元年(1723)拜相,三年卒于相位。

张廷玉(1672-1755),清江南桐城(今属安徽)人。雍正八年(1730),首任军机大臣,备受雍正、乾隆帝倚重。

张之万(1811-1897),清直隶南皮(今属河北)人。光绪十年(1884)任军机大臣,十五年加体仁阁大学士,转东阁大学士。为相十年。

张之洞(1837-1909),清末洋务派首领。直隶南皮(今属河北)人。历任内阁学士、两广总督、军机大臣等职。

--- ---

张 良:西汉谋臣。(?—前186),汉初大臣,城父(今安徽亳县)人,刘邦的重要谋士。和萧何、韩信等人辅佐刘邦创建了西汉王朝,封留侯。 刘邦称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张 骞:西汉外交家,陕西城固人。两次出使西域,建立起了我国与中亚各国的友好往来。

张 衡:东汉科学家、文学家,河南南阳人。他在天文上一改"盖天说",提出"浑天说",绘制星象图,发明"浑天仪"、"地震仪"等。

张道陵:江苏丰县人,东汉末年,在四川灌县创立了"五斗米"(道)教,人称张天师。

张仲景:东汉医学家,河南镇平人。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著《伤寒杂病论》,造福人民,为后人尊为医圣。

张 飞:字冀德,燕人,三国时名将。为蜀国五虎上将,战长坂名震于时。传与刘备、关羽结义于桃园,世称桃园三结义,被后世所传诵。

张 遂:唐朝天文学家,河南南乐人。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测出子午线的人。 张 旭:唐代大书法家,江苏苏州人。他嗜酒,每大醉,呼叫狂走,而后乃下笔,逸势奇绝,连绵回绕,人称"草圣"。

张择端 北宋画家,东武(今山东诸城)人。传世作品有《清明上河图》。

张景岳:明朝中医理论家,浙江绍兴人。他阐发了医易相通的中医理论,对中医理论的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张居正:明末著名政治家。1525—1582)字叔大,号太岳,湖广江陵(今属湖北)人

张德成:清末,中国人民抗击八国联军的义和团首领。

张秀眉:清末,贵州台拱人士,清末苗民抗清领袖。

张天师:道家重要人物。

张大千:著名画家。

张自忠:著名爱国将领。(1890-1940)字荩忱,山东省临清市唐元村人

张学良,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国民党军陆军一级上将。西安事变的组织者。字汉卿,号毅庵,生于1901年农历4月17日凌晨(清光绪二十七年四月十七日),奉天(今辽宁)海城人。

张澜,爱国民主人士。(1872-1955),四川南充人。他是中国民主同盟的主要创始人和***,著名爱国人士和教育家。1949年9月,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1954年,先后担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和全国政协副主席。

张爱玲,著名作家。(1920-1995)原名张瑛,上海人。著有《传奇》《金锁记》《倾城之恋》 等。中国近代四大才女之一。

姓:家庭系统的称号。统称为第一个和最后一个的。中国人的姓氏从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作为一个血缘关系的家庭的标题。姓的部分。自秦汉时期,姓,不管合二而一。姓母系氏族社会后,逐渐增加的来源是非常广泛的。主要来源于丰哪么谥号,标题,姓名,官名,居住地,职业。

夏,商,周时期的贵族差异亲缘系统。

姓起源于部落或部落***的名称的名称。传说黄帝住姬水沿岸的姓姬,炎帝居姜水旁,以姜为姓。积极天堂大禹姓姒。此外,部落首领的儿子也由此得名。黄帝25分14姓,姬,酉,祁,腾震,任,荀席,吉欢,十二个姓,其中4人属于姓。火神,为自己,董,彭,秃,女儿,曹(如适用),钱八姓。这是古代表的姓氏。

夏,商时期,贵族的姓氏。的一个分支,相当于一个家庭或家庭的姓的意思。在夏天王室为姒姓,否则霸主坤为自己的姓,苏,顾,温,董,还隆自己的姓氏。供应商王室的儿子,否则的霸主大彭,豕韦,姓彭姓。商代酒吧,徐,肖氏13的,刚开始的一周点奖励丘露薇其他国家的君主。

有关周代的姓氏制度,更找到记录。周王吉星,侯智军和官僚们的同姓异姓的区别。到了春秋,考试姬,姒,子,风,赢了,有,有,齐,钱操,女儿,东,蒋燕,规范化,人,熊奎,油漆,让20的第二个名字。

高贵的姓氏,但只有那个女人说的姓,未婚的女子,如齐江,宋子齐,宋国名,姜,子姓。已婚的女人,女人的自己的姓,她丈夫的名字,钱,江,栾,栾齐,齐姜谦。同姓的婚姻习俗,它说,一个高贵的女人与她丈夫的姓姓不同。

周朝实施的法律制度的情况下,小宗。 A的未成年人从批量的分裂另立门户建立。要建立侯周王认可的官僚立新家的君主允许,称为“授予后的地球和生命的。贵族是通过以下方式:

①到该国的名称。藩属状态的君主名为”惊鸿一瞥的晋文公重耳,的国名金的重量重耳的简称;路赊嗯路西的公共应用,国名路的应用程序的名称。国家。金重量的

②命名为邑的。官僚和他们的后代的封地的名称,如国金医生贝文举行庄园的后代蔚,蔚为氏,曲沃桓叔的儿子10000韩寒作为一个家族的儿子。

③官员的名字。贵族和他们的子孙其官方命名的。市斤林傅的中银的俊帅组织3线的步兵,说中国Huanzai银行,他的儿子说,该银行的中国,燕燕迅的行为的;在宋州的的执政清乐喜(子罕)说,司城子罕的孙乐齐(志良),说是在的部市的梁思成的。“

④职业的名称。巫婆的,泊松,木匠的,陶氏,巫,卜,匠,和陶器是所有名的职业。“

⑤”居住的命名。鲁庄公的儿子,然后生活在东门,鲁说东门然后(姓名)东门湘中(字)的东大门的;宋国音乐大心合适的老师,生活中的宋彤门,说堂的右侧门师堂门的s。

⑥甚广的周王或侯君主的亲属关系称为s。周腊王子虎说:汪资笏,他的孙子说的王子和苏联;儿子郑公爵的儿子,喜(子罕)说,嗨,和他的孙子斯科舍省的(分展场)说,公孙斯科舍省的。“

⑦高贵字的。通过家长制,公族,仅包括产生的君主下的近亲3代,在公孙儿子的一个公族额外的立法。你的孩子和孙子的王傅(祖父),字他们的。正果龚儿子送到字子国的新州参议院(子思),该国“结束时的分词;小斯的另一个儿子飞,字子,他的孙子”势“的。的话语,最常见的祖父是必须的通例。去年春天和秋天,贵族的姓继承自远古先民,接近EMI不变的贵族祖先的关系与他们的亲属关系以来,经过几代人的变化。

战国,宗法制度崩溃的姓氏也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这一次开始改变姓姒姓的齐国田,像这样的属于战国田姓。贵族有姓平民的人出名后的人,战国平民的姓氏命名的。姓氏制度的演变,反映了贵族的下降,上升的平民身份。比例

姓人口

中国人的姓氏李,王,张,刘,陈,可谓当代“百家姓”中,最常见的姓氏,人口350万。李,王,张新姓人口占汉族人口的79%,74%,71%。按照姓氏进化的普遍规律,大姓人数将越来越多,数量越来越少的小兴安岭,甚至最终消亡。

为了姓氏在该国的人口,新的编织当代“百家姓”:李,王,张,刘,陈,杨,赵,黄,周,吴,徐孙,胡数的比例朱,高,林,何,郭,马,罗,梁,宋,郑,谢,韩,唐峰,余东,肖诚,曹缘,唐,徐富,沉,曾鹏,鲁,苏,艳遇,陆江,家丁,魏雪,叶,潘笃,戴,夏,钟田,?仁,蒋凡,方,石,姚,谭,廖,邹,熊,金,土地,郝,孔,白,崔,康,毛,邱,秦江,历史,保健,气候,邵,孟龙,万,段,雷,钱,唐寅,李易,张,吴,乔,HE黎,龚人。的调查和研究的主持下,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袁义达历时两年完成。调查涉及的1110县,市,人口296万,4100总的姓氏的数据。通过县,地区,省和三个统计的人口的比例,这一直是当今中国姓氏排序。科学家还将被公布的300个中国人的姓氏的数据和分布地图,发布了新版本的“中国姓氏词典”,包括姓已收集了超过23,000名,为推动的姓氏文化产业的发展。的

姓的大隐藏的奥秘

很微妙的问题:姓氏隐藏的遗传密码

“的姓氏调查,目的并非仅局限于统计姓氏的数量事实上,系列的名称连接文化遗传和生物遗传的一个桥梁。“袁义达解释说,中国长期以来姓氏的男子,从遗传的角度来看,只有男性具有Y染色体,Y染色体与姓氏的男性传递的后代,因此,具有同一姓氏的人群将具有相同类型的Y染色体和基因。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多遗传疾病只分布在同一个姓人口,统计的数量和分布的美称,将是人类遗传学的研究有很大的帮助。袁义达告诉记者。

神秘:同姓的不一定是同一个家庭

符合中国人,总是要问的名称,会觉得在家里与他们相同的姓氏,他们都“五百年前是一个“,”事实上,这是不可靠的,经过调查,我们发现,一个共同的姓有可能是数百个来源,例如,中国的第一个姓“李”一些'双赢'姓,有些从'赵'姓,唐朝时'李'姓被李世民所赐的开国元勋,甚至在侯曹魏时期,鲜卑连字符号更改为“李”。 “不过,这个名字已经成为了中国民族的凝聚力的粘合剂,”很多海外华侨华人要金钱来修复自己的家谱,他们要找到自己的根,修族谱,通过与大陆接触,但也对当地经济的带动。 “

细微之三:大多数中国人姓氏的内涵

袁一笪,事实上,不仅在中国,在世界上,姓氏,也是一个重要的文化传承符号,但世界上没有一个姓这样一个完整的和内涵的遗产“。例如,在日本,虽然也有姓的存在,但非常小的文化内涵。”袁义达,日本在明治维新前,只有少数的姓氏,明治皇帝为了改革,要求全国人民应该有一个姓,所以在短期内超过的几年时间里,已经有超过80,000姓,而不是源的意思,代表多数是基于位置的名称,如松下,井上,田中,日本学者很难日本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人的遗传联系。

固定的姓氏,但区区200多年的历史不能形成一种文化的传承,在美国,美国学者的研究主要是从他们的肤色,发色,眼睛的颜色。

姓是相对稳定的,在英国,它的主要来源是直接借用教名,或教学加,这样的血统关系的词缀等儿子或后代,以及教学的名称前附加表示身份的词缀的名称。反映的名字,风景或环境特征的,以及反映身份或职业的,从合并到后来出现的双姓的姓氏,虽然有一个教名后,但数量要大得多。在王室中,老的“爱德华”为姓,后来又出现了新的“温莎”。

欧洲大陆,姓氏通常是用来区分出生地的标志,二战时,欧洲军队的一次为一组同一姓氏的军人,以增加部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最新数据显示,4100姓

“难”姓村 />在本次调查中,罕见的怪姓也发现,这些姓氏从来没有被记载的第一次,“在过去的看,还以为这些怪姓,因为文书上的错误,但调查后发现,这些奇怪的姓氏深远的根源。 “

袁义达向记者介绍,例如,在河南,研究组后发现四个姓”难“的小村,男人,妇女和儿童,里面充满姓”难“,研究组为这个姓氏是文书上的错误造成的,是没有统计学意义,但韩国文化署听到这个消息后,异常惊喜,马上组织了一个“寻根代表团到中国。

原来的“难”在韩国姓氏看来,是他们的根,“他们告诉我,河南曾出土的南北朝时期的纪念碑,记录一个鲜卑族官员的事迹,他所谓的'难楼','困难与鲜卑族的姓移动了北部,松花江改名成了“难江随后,这些姓'难'的鲜卑族的朝鲜半岛,河南姓'难'的村民朝鲜自己的祖先。”

姓排名第一的三个姓追源

:李

排序,姓李,是最常见的姓,在中国,根据袁义达的调查,近3亿人,姓李,占13 %。

宽姓李的来源,有数百个之多为姓,最初是从“双赢”春和春秋时期流行的官方立场作为姓氏,道教我一个合理的人员祖父母的创始人,因此理由后传为“李”为姓。早在唐代诸其肮徐冰,安,杜,胡,张,鲜,香麻,郭,阿布的开国元勋或舍利,董,罗,朱邪的16姓被赋予姓李,从而催生了显著最常见的姓在中国的发展在逐步增加。第二

姓王,是第二个最常见的姓氏,占总数的12%。一般帝王的后裔称王子,王子,然后作为一个姓,王姓,也是许多其他家族名称更改跳出来的“贵”姓,据传说,古代皇帝和注意事项,于姓王一些较干的“商州之后,甚至古高丽国君也是王姓。

三:张

张姓为第三大姓,占总数的118%。元和姓纂记录,黄帝第五子青阳发挥学生的蝴蝶结,孤星的概念,系统前弓和箭,指挥张星,由于张姓,因此,根据传说中的张姓源于黄帝的后代,张姓,黄帝,从汉代逐渐增加,随着道教的兴起和流行,现行的“黄帝姓章,他说,比如当时的道教领袖,如开角,张鲁等。

姓探索

倒计时:

袁义达的研究小组意外地发现,姓,安徽,郭阳县山(音“子”)省和辽宁省彰武县,共约2000人。

有趣的是,这些人互相都没有联系,但显然他的姓氏的来源,他们说,他是岳飞的直系后裔,今年是秦桧迫害,逃到上下颠倒的“山”,形成新的姓氏。研究组,以帮助他们在相互接触中,在同一时间,研究的来源姓,的确,正如他们所说。

倒计时:死

袁义达说“死”姓主要分布于中国西北地区,北魏,少数四字连字符号演变,数量的目前的下降趋势。

最后:难(读去声)

位于河南省,南北朝时期鲜卑族的姓发展而来的,最初是一个鸟的名称,因为当时人崇尚鸟类,姓成为一个“难”后,移动了北部,大部分迁移到朝鲜半岛,中国已极少存在。

姓形式:

吴铮王,赵钱孙李,周峰陈朱尉笞盎沉尤其是韩杨朱钦许浩卢师张孔曹严华靳威陶江齐·谢邹瑜陆委猖马妙峰山花方瑜任远刘丰包虱唐费连参薛雷贺倪汤疼阴虚劳双性恋伍皓常乐富Pikaqikang武玉苑不Gumeng黄平穆西拗尹希盎朱冬梁督朊蓝闵匈籍书瞿忠许秋罗江佟押嗯过它嗯宋茂庞宇10000柯夏季蔡梯广崔智友按钮龚嘉道娄危机归咎于管鲁磨宁仇鸾风暴裴卢熔翁胥嗯羊围成吉兴滑瑞易初金漏秉米宋珍魏家封吴娇酒吧弓的奎,畜牧业,丰富的谷井段巫羲叭嗯阳秋仲伊宫车侯宓彭谈工捞庞宇颜凸下巴印度的白色怀孕离开的地方幸运的是,科邵期嗯供应商谅解备忘录,以彝族古老的沉蒲台岛来自湖北的米伏到穿一身耿月球訇夹嗯窦历朱蓉包离开李舒沃石争吵,“区挲嗯规浦牛守塘李杲蓟薄穆Lianru决赛暨人居丽Geliao耿希还矮鱼容量电缆咸籍嗬嗯步骤徐苍双Kuangguo闻抠光禄阙东籍沉复阻塞卫岳奎龙师龚射聂座位季度,马强冷紫鑫简,简饶空美盛林刁郭台铭康条件后盖利益桓公范和Linghuo白色的乔东归海悦帅气的房间仇眯敖艾龚哈馇京红超钩敖荣西蒙屠宰后的父场景詹束龙主要奖励她聂柏水窦章党翟黎伊嗯齐呒翱于低司马朗屠宰祖武刘富公羊尉迟丁宣布本唐诸葛司寇云Supan戈宇文夏侯旅游朱权鲁斯图尔特颛孙池乔养阴法闻析嗯卓琳干燥的解决方案的情况下,土壤小厮微生物羲范抨啷第五欧阳侧胡延吉龚冶金,巴里单于于单坑,濮阳东方红爱杨同官方荪菱湖臧其Mibei明金初左丘湾奇佳辜蔡翟燕负责端木司空温度别庄西仁公众申屠尧烧王则楚宫良呼延巢关蒯相澹台羊舍杨且应涂猛上官恩福名人闾丘的是南宫音乐赫连谷良,冯梁邱台输贾朴仍农业中坜漆雕春雨慕容子车皇甫新鲜东门拓跋衷肠郭栋巫马轩辕龙孙宗正公孙

颜真卿(709-785年),字清臣,别号应方,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一说京兆长安人。唐代名臣,杰出的书法家。祖籍琅邪临沂孝悌里(今山东省费县方城镇诸满村)。十三世祖颜含随琅邪王司马睿南迁建邺(今江苏省南京市),历七世,至五世祖颜之推,随周武帝入雍州万年,传四世而至颜真卿。颜真卿幼年失怙,随母殷氏寄居舅家。颜氏世代儒雅传家,家学渊远,名重当世。殷氏亦系陈郡名门望族。颜、殷两大家族五世联姻,世代交好,家学家风互染。少年颜真卿在双方长辈的悉心呵护与严格教育下,学业精勤,尤工书法。26岁进士及第,28岁通过吏部铨选,擢拔萃科,授朝散郎、秘书省著作局校书郎,由此踏上仕途。在此后近五十年的仕宦生涯里,颜真卿恪守儒家忠孝之道,历仕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为官勤谨,忠贞刚烈,并为维护李唐王朝的统一献出了生命,成为忠臣义士的一代典范。 颜真卿生活的时代,正值李唐王朝经“贞观之治”而至“开元盛世”,李唐王朝的统治达到顶峰。唐玄宗统治后期安于已有的文治武功,纵欲享乐,沉湎酒色,重用奸臣、外戚,朝廷内部政治,朋党相争。加之玄宗好边功,广置辑度使,边疆各辑度使拥兵自重,形成割据势力,为安禄山、史思明觊觎中原大开方便之门。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唐王朝承平日久,民不知兵,疏于防范,安史叛军势如破竹,十二月即攻陷东都洛阳,第二年便掠取京城长安。其时,颜真卿正在平原太守任上。他以敏锐的政治嗅觉,早已觉察到安禄山的阴谋,上任伊始,便积极布防、加固城池。在“安史之乱”乍起、河北诸郡纷纷陷落的情况下,他独举义旗抵抗叛军,并被附近各郡推为盟主。颜真卿率部在堂邑大败叛军,取得“安史之乱”以来唐军的第一次胜利。此战极大地鼓舞了军民抗击叛军的信心。颜真卿部的积极抵抗,牵制了叛军西进的速度,但由于朝廷的,统治者内部的矛盾,致使唐军坐失战机,唐玄宗不得已出逃成都。颜真卿孤守平原,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被迫弃城 至德二载(757年),颜真卿因其在平原的忠贞表现,被肃宗封为宪部尚书。 他恪尽职守,举察不分亲疏,不畏权臣,满朝文武为之震摄。颜真卿的刚正、耿介为奸佞之辈所不容,一生多次被贬外任。永泰二年(766年)竟由刑部尚书任上被贬为吉州别驾,自正三品降到从五品下阶。虽屡遭贬谪,颜真卿忠君爱民之心不改。无论是身居庙堂还是远处江湖,均不忘为君守政,为民解忧。所到之处,政绩斐然,佳誉载道。饶州地方,宋以后往往将他与范仲淹并提,称“颜范遗风”。 建中三年(782年),淮宁辑度使李希烈与淄青辑度使李纳勾结,占据许州, 自称天下都元帅、太尉、建兴王。第二年正月攻陷汝州,包围郑州,威胁洛阳。唐德宗受卢杞挑唆,竟派年已74岁的四朝元老、德高望重的颜真卿赴李希烈部劝谕。颜真卿明知此行凶多吉少,仍以“君命也,焉避之”的崇高使命感自励,大义凛然,仅携侄子、家僮数人前往许州。在李希烈以宰相一职劝诱不成,又以活埋、火焚相威胁的情况下,颜真卿痛斥李希烈背叛朝廷的不忠不义、大逆不道,最终被缢杀身亡,享年77岁。诏赠司徒,谥“文忠”。 颜真卿一生,忠君爱国,鞠躬尽瘁。其忠烈之辑,凛然正气,为后世所称道。史赞颜真卿“英烈言言,如严霜烈日”,“秋霜喷空,长虹贯日”。《新唐书》本传称颜真卿“博学,

顾作为姓氏怎么读

问题一:"常"作为姓氏怎么读 还是读常(chang) 问题二:用日文发音中文姓氏里的"顾"怎么读 日本人一般称中国人名字时候都用...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