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瓷商剧情介绍(1-30全集)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8浏览:3收藏

大瓷商剧情介绍(1-30全集),第1张

主演:夏雨伊能静刘德凯宁静韩雯雯

集数:30集

导演:吴子牛

状态:30集全

编剧:卢建中熊诚

年份:2009

地区:内地

首播时间:2009-12-23

首播平台:CCTV-8

类型:历史剧情

剧情介绍

电视剧《大瓷商》是由吴子牛导演,夏雨、伊能静、刘德凯及宁静领衔主演的民国剧。大瓷商剧情讲述的是民国初年景德镇制瓷商人陶昌南波澜起伏的一生,以及中国瓷文化和制瓷业在那个时代背景下的艰难成长和发扬光大。

民国四年秋,在袁世凯庇护下的末代皇帝溥仪的皇宫下旨,要景德镇烧制祭红大龙缸祭天。官窑主赵孚生多次烧制而失败。按朝廷制度,赵孚生理当处死。经不住赵孚生再三求饶,督陶官鲁公公同意按他的要求采用旧俗童女祭窑再烧一次。

景德镇最大的民窑主陶盛仁为人耿直,并富有正义感。因他的儿子陶昌南跟赵如意从小就订下了

娃娃亲,他找鲁公公和卫县长,希望他们不要拿人的性命祭窑,他愿意立下军令状,烧制大龙缸。鲁公公和卫县长巴不得有个替死鬼,当即答应。

陶盛仁深知此事重大,风险太大,万一失败,自己肯定会被处死,便要小喜子出发,把在南昌念书的儿子陶昌南叫回来。

陶昌南在回景德镇的船上,碰到了从法国留学回来的卫县长的女儿卫秋禾。卫秋禾因想救一只落在船头受伤的小鸟落水,陶昌南同时救起了她和那只小鸟。两人一见钟情。

陶盛仁烧出的大龙缸,同样质量不合格。陶盛仁服毒自杀。临死前,为了保住家族,他要陶昌南弃学,接管陶家瓷业,并守约娶赵孚生女儿赵如意为妻。

赵孚生见陶家落败,便有意悔婚,陶昌南赌气之下,主动提出解除婚约。他一直对家庭包办的婚姻十分不满。当然,更主要的原因是他喜欢上了卫秋禾。

赵如意对卫秋禾跟陶昌南经常在一起,内心充满妒忌,她通过景德镇的英国神父华莱士,找到了青羊山的土匪刘猛子,在县城劫走了卫秋禾。

陶昌南四处寻找卫秋禾的下落,无意中见山里大火烧毁民房,他奋不顾身地将刘猛子母亲救了出来。刘母随陶昌南上山,刘猛子是个孝子,在母亲的劝说下放出了卫秋禾。

大瓷商剧照

陶昌南的事业日益红火,开始着手开拓江苏,安徽,广东,上海等商埠。赵孚生的儿子赵如鑫因痛恨陶昌南悔婚,便以官窑雄厚的实力,联手华莱士,在上海,湖北,九江等地故意降低价格竞争客户,把陶昌南逼上了绝路。

陶昌南的货物积压严重,资金一时无法周转,造成窑工的工资都发不出。为了保住窑厂,他偷偷把一尊祖传的祭红达摩瓷佛像,抵押给了景德镇另一个民窑主张之望。

陶昌南明白,要想在跟赵家的竞争中保持不败,只有研究出自己独有的产品。他和卫秋禾配合,从古方中研究出一种从元代就失传的釉里红瓷器。陶昌南取名为美人醉,产品大受欢迎。卫秋禾帮他把产品拍成照片,在南昌召开新闻发布会,向全国推介陶家窑场的产品,打破了赵如鑫在景德镇一手遮天的梦想。

日本商人和田来到景德镇,利用手下良秀子的姿色,引诱赵如鑫,荻得了赵家青花配方,并在景德镇开了一家大烟馆。

景德镇天灾,大水淹没了昌江两岸,房屋冲垮,农田减产,瘟疫流行。赵如鑫趁机收购米粮,在景德镇卖高价。陶昌南对他的行为十分不耻,将陶家资产拿出来跟他对着干;景德镇有名的画家群体珠山八友也举办画展赈灾义卖,买粮食盖草房免费救助百姓。赵如鑫发财梦破灭,内心对陶昌南痛恨至极。

卫秋禾在救治瘟疫中的百姓时,不幸自己染上了重疾,差点死去,幸亏她的法国同学麦克伦得知消息,从法国送来了特效药,才使她起死回生。

这一年,陶昌南跟卫秋禾结婚。赵如意嫁无奈嫁给了景德镇另一个民窑主张之望的儿子张仁和。

在上海的东北商人王德明做生意失败,即将破产,陶昌南在关健时刻帮助了他,让他很感动。为了报恩,王德明希望把女儿王雪玉嫁给他,陶昌南表示家有贤妻,不可再娶。当天晚上,王德明把陶昌南灌醉了,将王雪玉送到他身边。陶昌南跟王雪玉成其好事。事后,陶昌南非常自责,再三跟王雪玉道歉。

这年冬天,王雪玉来到景德镇,她怀孕了来找陶昌南。她知道陶昌南不可能娶她,但她想见陶昌南最后一面,并要陶昌南给即将出生的婴儿取名。此事引起了卫秋禾的妒忌。她向陶昌南表示,她不是旧式女人,如果陶昌南要把王雪玉接回家,她就跟他离婚。

不久,王雪玉生下一个儿子,陶昌南取名思北。王雪玉不想让陶昌南为难,带着思北回了上海。

陶昌南为了把事业做大,不但在上海、南昌、九江等地开分号,还想把

瓷器远销欧美,打开海上瓷路。他亲自率船队从马六甲海峡到法国,不幸的是遭到海盗袭击,遭受惨重损失。

赵如鑫想趁机将陶昌南打垮,勾结省城驻军军阀白师长把陶昌南抓进牢里。理由是当年陶昌南资助过红军。

陶夫人得知陶昌南即将被处死时,悲怆去世。

白师长老奸巨猾,想借南昌国民政府之手杀陶昌南。当他将陶昌南带出景德镇时,早已参加红军的陶昌南三弟陶昌洋带人打伏击,将白师长的部队打了个落花流水,把陶昌南救了出来。

抗战爆发,陶昌南担心上海王雪玉和儿子陶思北的安危,准备将他们接回景德镇。当他到上海时,王雪玉已出家。正当陶昌南一行逃出上海时,被和田手下发现。王德明为了保护陶昌南和陶思北,被愤怒至极的和田乱枪打死。

为了支援抗战,陶昌南筹备了一批抗战物资,赵如鑫得知消息后,通知和田,和田派出良秀子和两个浪人,准备在陶昌南运输抗战物质时,将船炸沉。赵如意因一直不能忘情陶昌南,偷偷给陶昌南报信。陶昌南在船上一举抓获那两个浪人,良秀子跳水逃跑。

赵孚生知道儿子跟日本人勾结后,将赵如鑫赶出了景德镇。

抗战胜利,陶昌南和卫秋禾到尼姑奄看望王雪玉,希望她能跟他们回景德镇一起生活。王雪玉看破红尘,不肯离开尼姑奄,但她要陶昌南将思北带走,好好养大,学有所成。

潜伏在南昌的良秀子为了完成和田的任务,拿到陶家祖传佛像,和赵如鑫偷偷跑回景德镇。在盗窃陶家佛像时,被陶昌南发现。赵如鑫朝陶昌南开枪,无意中将跑上前来阻止的赵如意打死了。看着自己最疼爱的妹妹躺在地上,赵如鑫绝望地开枪自杀。

麦克伦夫妇来景德镇,看望卫秋禾。陶昌南和卫秋禾委托他将陶思北带到法国留学,将来学成后好报效祖国。

垢尘不污玉,灵凤不啄膻。呜呼陶靖节,生彼晋宋间。

心实有所守,口终不能言。永惟孤竹子,拂衣首阳山。

夷齐各一身,穷饿未为难。先生有五男,与之同饥寒。

肠中食不充,身上衣不完。连征竟不起,斯可谓真贤。

我生君之后,相去五百年。每读五柳传,目想心拳拳。

昔常咏遗风,著为十六篇。今来访故宅,森若君在前。

不慕尊有酒,不慕琴无弦。慕君遗荣利,老死此丘园。

柴桑古村落,栗里旧山川。不见篱下菊,但馀墟中烟。

子孙虽无闻,族氏犹未迁。每逢姓陶人,使我心依然。

杜甫 悲陈陶

《悲陈陶》

作者:杜甫

原文: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注释:

1、陈陶:地名,即陈陶斜,又名陈陶泽,在长安西北。

2、孟冬:农历十月。十郡:指秦中各郡。良家子:从百姓中征召的士兵。

3、无战声:战事已结束,旷野一片死寂。

4、义军:官军,因其为国牺牲,故称义军。

5、向北啼:这时唐肃宗驻守灵武,在长安之北,故都人向北而啼。

翻译:

初冬时节,从十几个郡征来的良家子弟,

一战之后鲜血都洒在陈陶水泽之中。

蓝天下的旷野现在变得死寂无声,

四万名兵士竟然在一日之内全部战死。

野蛮的胡兵箭镞上滴着善良百姓的鲜血,

唱着人们听不懂的胡歌在长安街市上饮酒狂欢。

长安城的百姓转头向陈陶方向失声痛哭,

日夜盼望唐朝军队打回来恢复昔日的太平生活。

赏析:

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冬,唐军跟安史叛军在陈陶作战,唐军四五万人几乎全军覆没。来自西北十郡(今陕西一带)清白人家的子弟兵,血染陈陶战场,景象是惨烈的。杜甫这时被困在长安,诗即为这次战事而作。

陈陶之战伤亡是惨重的,但是杜甫从战士的牺牲中,从沉默气氛中,从人民流泪的悼念中,从他们悲哀的心底上仍然发现并写出了悲壮的美。它能给人们以力量,鼓舞人民为讨平叛乱而继续斗争。

这首诗的写作,说明杜甫没有客观主义地展览伤痕,而是有正确的指导思想,他根据战争的正义性质,写出了人民的感情和愿望,表现出他在创作思想上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访妙玉乞红梅

曹雪芹 访妙玉乞红梅

酒未开樽句未裁,寻春问腊到蓬莱。

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嫦娥槛外梅。

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再割紫云来。

槎枒谁惜诗肩瘦,衣上犹沾佛院苔。

译文及注释

1、开樽:动杯,开始喝酒。樽,酒杯。句未裁:诗未做。裁,裁夺,构思推敲。

2、寻春问腊:即乞红梅。以春点红,以腊点梅。蓬莱,以比出家人妙玉所居的栊翠庵。

3、大士:指观世音菩萨。佛教宣传以为她的净瓶中盛有甘露,可救灾厄。这里以观世音比妙玉。

4、嫦娥:比妙玉。《红楼梦》程高本作孀娥,只是寡妇的意思。以脂砚斋版本为准。槛外,栏杆之外。又与妙玉自称槛外人巧合,所以林黛玉说:凑巧而已。(据《红楼梦》庚辰本)这句话,在《红楼梦》程高本中改为小巧而已,也是不细察原意的妄改。

5、入世二句:这两句是诗歌的特殊修辞句法,将栊翠庵比喻为仙境,折了梅回去称入世,来到庵里乞梅称离尘。梅称冷香,所以分冷、香于两句中。挑红雪、割紫云都喻折红梅。宋代毛滂《红梅》诗:深将绛雪点寒枝。唐代李贺《杨生青花紫石砚歌》:踏天磨刀割紫云。紫云,李贺的诗原喻紫色石。

6、槎枒句:意即谁惜诗人瘦肩槎枒。槎枒,亦作楂枒、查牙,形容瘦骨嶙峋的样子。这里是说因冷耸肩,写诗者踏雪冒寒往来。苏轼《是日宿水陆寺》诗:遥想后身穿贾岛,夜寒应耸作诗肩。

7、佛院苔:指栊翠庵的青苔。这句是以诗的语言说他在归途中尚念念不忘佛院之清幽。诗文中多以苔写幽静。

赏析

从人物描绘上说,邢岫烟、李纹、薛宝琴都是初出场的角色,应该有些渲染。但她们刚到贾府,与众姊妹联句作诗照理不应喧宾夺主,所以芦雪庵联句除薛宝琴所作尚多外,仍只突出史湘云。众人接着要她们再赋红梅诗,是作者的补笔,借此机会对她们的身份特点再作一些提示,而且是通过诗句来暗示的。作者曾借王熙凤的眼光介绍邢岫烟虽家贫命苦,竟不像邢夫人及他的父母一样,却是个极温厚可疼的人(《红楼梦》第四十九回)。她的诗中红梅冲寒而放,与春花难辨,虽处冰雪之中而颜色不同寻常,隐约地包含着这些意思。李纹姊妺是李纨的寡婶的女儿,从诗中泪痕皆血、酸心成灰等语来看,也有不幸遭遇,或是表达丧父之痛。寄言蜂蝶莫作轻狂之态,可见其自恃节操,性格上颇有与李纨相似之处,大概是注重儒家德教的李守中一族中共同的环境教养所造成的。薛宝琴是四大家族里的闺秀,豪门千金的奢华气息比其他人都要浓些。小说中专为她的绝色有过一段抱红梅、映白雪的渲染文字。她的诗犹如是在作自画像一样。

贾宝玉自称不会联句,又怕韵险,作限题、限韵诗每每落第。他恳求大家说:让我自己用韵罢,别限韵了。这并非由于他才疏思钝,而是他的性格不喜欢那些形式上人为的羁缚。为了证明这一点,就让他被罚再写二首不限韵的诗来咏他自己的实事。所以,这一次史湘云鼓未绝,而贾宝玉诗已成。随心而作的诗就有创新,如:割紫云之喻借李贺的诗句而不师其意,沾佛院苔的话也未见之于前人的作品。诗歌处处流露其性情。入世、离尘,令人联想到贾宝玉的来历与归宿。不求瓶中露,只乞槛外梅,贾宝玉后来的出家并非为了修炼成佛,而是想逃避现实,蹈于铁槛之外。这些,至少在艺术效果上增强了全书情节结构精细严密的效果。

宴陶家亭子

李白 宴陶家亭子

曲巷幽人宅,高门大士家。池开照胆镜,林吐破颜花。

绿水藏春日,青轩秘晚霞。若闻弦管妙,金谷不能夸。

赏析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南,出生于蜀郡绵州昌隆县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逝世于安徽当涂县。其父李客,夫人有许氏、刘氏等四位,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公元762年病卒,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陶家岭村位于莱城东南20公里、艾山街道办事处东北3公里处。由陶家岭和安家岭两个自然村组成,位于钢城东北1公里处,地处丘陵,北依银山,南邻莱钢焦化厂,东靠铁铜沟,地理位置优越。耕地面积2122亩,人口1446,集体企业8处,固定资产2090多万元。

据村碑记载,清朝初年,陶姓迁此建村。因址在银山前坡,冠以姓氏,故名陶家岭。据县志记载,安家岭则属_庄乡,另据《安氏谱》记载,清朝末年,安姓由安家台子迁此建村,因址在山岭,冠以姓氏,故名安家岭,隶属于陶家岭村民委员会。

清末民国初,陶家岭村属逯家乡;民国二十四年《续修莱芜县志》记载:“逯家乡•陶家岭”;1939年4月属清泥乡;1941年5月至1945年10月,陶家岭村归新甫县清泥区;1951年属逯家乡;1956年复合并为清泥乡;1958年属颜庄人民公社;1962年属颜庄人民公社清泥管理区;1984年属颜庄办事处;1985年属城子坡镇;1995年属城子坡街道办事处,改称居委会;2001年城子坡街道办事处改称艾山街道办事处后,陶家岭居委会又属艾山街道办事处。

陶家岭社区附近有汶源风光区、钢城大汶河国家湿地公园、棋山省级森林公园、山东巧夺天工红木博物馆、华山国家森林公园等旅游景点。有莱芜鸡腿葱、莱芜黑山羊、莱芜大蒜、莱芜花椒、炒木樨肉等特产。

陶家庄村位于莱城东北7公里,地处丘陵。东至莱博高速公路,西傍孝义河,南邻张家庄,北面与南孝义村交叉。耕地184亩,102户,358口人。

据《陶氏家谱》记载,陶氏祖人陶伯通于明朝洪武四年由莱阳迁居莱芜县城里北冶街,后迁此建村,以姓名村陶家庄。

据《莱芜市志》载:民国初年陶家庄为“芦城保•陶家庄”;1941年,莱芜划为三县,莱芜县(亦称莱北县)分12区,陶家庄村属矿山区;1945年至1947年属广禅乡;1948年至1953年隶属莱芜县汶阳区:1953年至1955年隶属矿山区泉子乡;1958年至1968年隶属孝义人民公社;1961年至1963年隶属矿山人民公社故事管区;1964年至1985年属泉子管区;1985年至2000年隶属孝义乡泉子管区;2001年隶属莱城区凤城街道办事处;2002年10月22日划归莱芜经济开发区鹏泉街道办事处至今。

陶家庄村人极富革命精神。1939年,日寇侵占莱城,陶家庄村也遭到敌人的骚扰,村民毫不畏惧,积极帮助八路军奋起-。解放战争时期,村民更是踊跃参军、参战,五位优秀儿女为国捐躯。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陶家庄村民团结互助、沿着社会主义康庄大道奋勇前进。1953年成立以陶文森、陶汝合、陶汝俭为首的第一个互助组;1955年由陶文森、陶汝合、陶士兴等17家农户成立第一个农业合作社;1956年全体村民加入高级社,1958年成立矿山人民公社后,陶家庄村深翻整平土地,大搞水利建设,村民生活有所改善。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陶家庄村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分田到户,村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特别是近几年来,陶家庄村人发挥地处莱城城郊的地理优势,大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改变传统的种植模式,以种植芹菜、菠菜,苔菜等蔬菜为主,所产芹菜、菠菜除销往莱城以外,还远销泰安、博山等地。

陶家庄村历来崇尚读书,注重教育。陶氏家族自占以来为名门望族,兴旺发达,文人雅士颇多。至清末废科举止,获取功名者不下十余人。据《陶氏家谱》记载,陶氏四世祖陶忠“以明经起科,任商南令,政绩卓著,以廉吏而为名宦,尔时读书种子,数世不绝。”五世祖陶贞吾为儒官,六世祖陶肖贞举孝廉,七世祖陶尧俞食廪禄。另外,陶氏家族乡间耆老、清朝太学生,庠生也很多。其十四世祖“陶五先生”的故事广为流传。

崇尚读书之风气世代流传。建国后,陶家庄人也十分重视发展教育事业。1972年建起村办小学一处,1997年与南张小学合并。自1982年陶希亮第一个考上淄博一高校以来,村中先后已有多人考上中专、大学。

2001年5月,莱芜经济开发区建立。陶家庄村处在开发区之内,陶家庄村将抓住有利时机,大力发展经济。相信,陶家庄村的未来会更加美好。

陶家庄村附近有房干生态旅游区、莱芜战役纪念馆、莱芜龙山、莲花山风景区、雪野蓝湾欢乐岛等旅游景点,有莱芜黑猪、莱芜猪、莱芜黑兔、莱芜吉山黑鸡、莱芜生姜等特产。

大山顺子:汲取信息精华,塑铸太阳之心

 

           

太阳心语:陶澍,黑夜里的一束光芒;一生积极进取,像太阳一样发光发热,打造了阳光文化。

晚清名臣、清代洋务派代表人物张之洞::道光以来人才,当以陶文毅为第一。

民族英雄林则徐:大度领江淮,宠辱胥忘,美谥终凭公论定;前型重山斗,步趋靡及,遗章惭负替人期。

中国著名历史学家萧一山: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固皆标榜经世,受陶澍、贺长龄之薰陶者也。

陶澍是清朝经世派主要代表人物、道光朝重臣,特别是在任安徽巡抚时,大刀阔斧,对安徽进行了全面治理,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任江苏巡抚时首倡海运,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是中国近代地主阶级改革派所取得的最重要、最典型的成果。

他在理学经世思想、改革思想、吏治思想、人才思想、爱国主义思想等方面,对“湘军三杰”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湘军三杰”(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可认为是陶澍思想与事业的继承者和发扬者。

晚清清流派领袖人物张之洞、张佩纶常以品评人物为事,曾明确提出:“道光以来人才,当以陶文毅(澍)为第一。”林则徐平生对陶澍也有极高的评价;大度领江淮,宠辱胥忘,美谥终凭公论定;前型重山斗,步趋靡及,遗章惭负替人期。

陶澍是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会在清嘉庆时加太子少保衔,官至两江总督,有什么样的背景,在所谓黑暗的封建社会还能做出如此巨大的事情,把人生过得风风火火,把人生价值做到极致。

仔细看看陶澍的所有资料,没有什么高贵的出身,也没有什么特别背景,他的人生都是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的。不同的是,他心中永远有一盏明灯,发光发热,温暖身体,照亮人生征程,将人生活出光彩。这盏灯就是积极进取,无论何进何地都能发光发热的阳光心态。

这种心态使他就像一个小太阳一样,在人生之路上,不管遇到什么艰难险阻,都能微笑面对,迎刃而解,顺利通行,走出一条阳光大道,并打造了一种光辉灿烂的中华民族阳光文化。

      一、出身农家,展转求学,科举路照样轻松抵达人生目标

陶澍于乾隆四十三年十一月三十日出生在湖南安化县小淹镇的陶家湾的一个农民家庭,父亲是一个塾师。七岁的陶澍跟随父亲陶必铨远走长沙,在岳麓书院读书。乾隆五十年(1785年),其父陶必铨因母老思亲,回小淹镇资江上游的江南红泥田王虎文(名王崇焯,为陶必铨知交好友)家中设馆授徒,陶澍仍跟随读书。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陶必铨回家务农并钻研学问;陶澍亦在身边读书,开始攻读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并参加一些农业劳动。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陶必铨应邀到安化县城(今梅城镇)主持修复南宝塔,陶澍亦跟随在安化学宫读书。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陶必铨到益阳曾润攀家中设馆教书,前后四年,陶澍仍跟随在侧读书。从这些经历可以看出,陶澍幼年时还是打过柴、放过牛、捕过鱼,粗茶淡饭,生活还是比较艰苦,与当时出生在农村的绝大多数孩子没有什么区别。

要随父母到处漂泊,岳麓书院、父亲的朋友家、安化学宫等,父母走到那儿他就跟到那儿,当然都是读书,并且还要农业生产劳动。父亲是教书先生,家境并不算很拮据,还有四书五经可读,这也是他与其他陶氏名人相同的地方。

乾隆六十年(1795年),陶澍参加县学考试,得补邑诸生。嘉庆三年(1798年),陶必铨转赴益阳石井,在刘静园家中设馆授徒,陶澍仍跟随父亲读书。同年,陶澍与安化县一都河曲溪人黄德芬结婚。嘉庆五年(1800年),随父赴长沙参加湖南乡试。

嘉庆六年(1801年),陶澍离家北上,参加会试,却名落孙山。遵父嘱,留京温习功课,准备再试,以图进取。嘉庆七年(1802年)春,陶澍在京参加壬戌科会试,中进士,为第63名;四月,参加殿试,为二甲第15名;朝考,嘉庆帝召见,定为第55名,成为安化第一个进士。

陶澍年轻时所时期所走过的路与其他同时代的人一样,都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一样的读,参加了县学考试、乡试、会试、殿试、朝考,走的都是大家认为腐朽堕落的科举路,与我们现在的求学路也没有什么两样,也曾经名落孙山,一再补习。但他听从父嘱,积极上进,努力读书,最终这糟糕腐朽的科举路照样抵达陶澍的亮丽人生,终于以第63名的成绩中进士,成了安化县第一个进士。

不抱怨,不苦逼,不计较,努力在大家都走的路上拼命奋进,跌倒了爬起来继续向前,最终照样能走到终点,达成目标。这就是陶澍青少年时期努力走过的科举路,与别人没有什么两样,但经过自己的努力,照样可以走出一条光明大道。

二、以民为本,改革创新,有所作为才是人生的最高境界

陶澍出生在农村,参加过农业生产劳动,知道农民的疾苦。少年时又读过四书五经等会儒家经典,在内心世界中还是要有所作为,为自己为社会为穷苦的农民做点事情。

陶澍有很强的民本思想,懂得“民心”、“民力”的重要,“民本”思想在陶澍的内心深处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并具体地表现于他对人民的重视、关心、同情、爱护、保护等诸多方面。他重视农业生产,教农民种植双季稻,兴修水利。关心人民生活,每遇灾荒,总是深入灾区积极赈济。

同情人民的困苦,多次向朝廷反映人民的困难,申报减税缓赋。保护人民的安定生活,对欺压人民的官吏、恶棍,竭力惩处。他的许多诗歌,更形象地说明他的心中始终装着广大的老百姓。如吃饭不忘耕夫,“常恐七尺身,远愧一囊粟。”

喝茶不忘茶农,“谁知盘中芽,多有肩上血。”充分表达了他对广大老百姓的深切关怀。以民为本,为民当官,为民做事,是陶澍的为官之道,也是他人生有所作为的最大追求。

陶澍在负责治水时处处想着民众,特别注意继承传统又不泥成说,敢于改革,勇于创新。为国做事,为民分忧,是做事的目的,但在做事的过程中针对几千年来形成的僵回的机制体制,必须大胆构想,大胆地进行改革创新,才能突破原来的沉积,有所建树,有所作为同,才是陶澍人生的最高境界。

如治理淮河时在两岸筑堤束水,提高洪泽湖水位,蓄以敌黄。在治理洪泽湖时,针对黄河倒灌造成洪泽湖淤积成灾的实情,疏通与洪泽湖相通各水,又抽水入湖,设法增加洪泽湖水量,从而使黄河之水难以倒灌入湖。

在治理吴淞江的历史中,都是在入海处修建石闸,当海潮来时,关闭石闸,以防泥沙进入。待海潮退时,开启闸门,使江水畅通入海。陶澍经过实地考察,发现建闸有阻止大海泥沙进入吴淞江的作用,也有使海湖泥沙停于闸外、江水泥沙淤于闸内的害处,且害大于利。

海潮有挟沙而来的本领,但退潮亦有挟沙而去的力量,且能稍带挟走江流冲下的泥沙。对比之下,退潮的作用更多、更有利。建闸费工、费力、费财,且有阻碍船只往来之害,不利交通。故陶澍改“建闸拦潮”为“撤闸通海”。

在治理浏河、白茆河时,陶澍经过实地考察,决定将浏、白二河挑成不通海的清水长河。这是因为浏、白二河“尾阎皆有堈身,外高于内,若必开通海口,恐潮汐倒漾,转易停淤,且口门皆有拦沙,挑浚倍为费力。即开通之后,涨沙恐复相连。今为农田起见,期于利灌溉而便疏消,则莫若挑成清水长河。

不必求通海舶,既节目前之工费,且免日后之受淤。其为利益农田,似有把握。”这一创举受到魏源的高度赞赏。

    三、勇敢担当,遵从理规,把事情做好是人生最大的功德

    陶澍自称“生性素锐,每以没世无称为惧。”遇事能“奋不顾身”,有始有终。陶澍非常钦佩历史上以天下为己任、奋发有为的英雄人物,尤其是张居正不顾阻力和反对,不避嫌怨,整肃吏治,起而改革,选贤汰庸,终于开有明一代新风。陶澍非常佩服张居正的勇气,称其为“旷古之奇才”。

陶澍为政,处处体现了勇往直前、以天下为己任的精神。陶澍善于政事的行政才能,首先是其丰富的学识为之奠定了做事的基础。陶澍自幼以神童著称,聪颖机敏,思维清细,长于记忆,善于理解。

陶澍不仅认真学习了四书五经、子史文集等儒家经典和官方文集,而且博览了野史、笔记、方志、族谱、小说等杂书。进入官场后,又在翰林院、国史馆任职,多和文人、学者打交道,学识大进,知识面更加广泛。

陶澍极爱学习,家中藏书极多,左宗堂在小淹时曾说:“吾在此最快意者,以第中藏书至富,因得饱读国朝宪章掌故有用之书。”左宗棠在晒书时,偶然发现沙漠寻水之法,后在西北作战时发挥了巨大作用。由此一例,说明陶澍藏书广泛实用,也说明陶澍读书的广泛和知识的丰富。

陶澍善于政事的行政才能,其次是其丰富的经历为之奠定了基础。陶澍入仕后,任京官十年以上,接触了清王朝中央政府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考试、教育各个部门;外任时,又去过四川、山西、安徽、江苏以及路过许多省份。

从所担任的职务来说,从中央部门的编修、御史、考官、给事中;到地方的道员、按察使、布政使、巡抚、总督。阅历的丰富,不仅积累了经验,特别增长了行政能力,既能在复杂情况下处理各种难题,又提高了综合全局的指挥决策能力。

陶澍善于政事的突出表现,在于能在错综复杂的情况下,抓住影响全局的关键问题,即他所说的“正本清源”“提纲挈领”;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抓主要矛盾”“牵牛鼻子”。魏源称其“生平所至兴革,务挈大纲,导大窾。”在盐政问题上,官盐滞销、私枭猖獗、盐课无着,陶澍抓住官盐成本太高这一影响全局的关键问题,强调解决的办法就是“减价敌私”,盐务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治理江苏水利,陶澍从全局出发,作了深刻的分析:“天下之水利,莫大于江南,太湖又江南水利之大者也。其泄而注海之道,曰吴淞、曰浏河、曰黄浦。而洞庭东西山支河别港,随地得名者,则有三十六浦。旱潦于是乎备,衣食于是乎生,财赋于是乎出。故江南水利,必先治太湖。治太湖,不惟治其下游之吴淞、浏河、黄浦而已,其支流河港,亦必次第治之,而后小水治,而大水益治。”江苏水利的治理,就是按照这个原则次第兴修的。

    陶澍善于政事的又一突出表现,是善于处理人际关系。知人善任,充分发挥下属官员的积极作用。封建官场,多用人唯亲,相互结党,又官官相护。皇帝也利用官员矛盾,驾驭群臣。如地方大吏总督、巡抚分别向皇帝负责,总是互相猜疑斗法,皇帝也利用其控制封疆大吏。陶澍胸无城府,待人表里如一。

从京官开始,就团结了一群官僚,如宣南诗社,就是陶澍与同僚联络感情的一个团体。陶澍任巡抚时,与总督孙玉庭、琦善、蒋攸銛关系友好,并先后得到了他们的支持和帮助;任两江总督后,又能和三省巡抚卢坤、程祖洛、林则徐、陈銮、张师诚、邓廷桢、裕泰、钱宝琛等人团结合作。清代两江总督与河运总督因职责和地域的牵扯,一直矛盾颇多,相互指责。

陶澍却和前后河运总督张井、麟庆和衷共济,相互支持,为有清一代少见的奇事。陶澍不仅能在错综复杂的封建官场应付自如,而且善于识人、用人。《清史稿》说:陶澍“在江南治河、治漕、治盐,并赖王风生、俞德渊、姚莹、黄冕诸人之力。”陶澍在政治上的成功,和他善于团结人才、使用人才有密切的关系。

面对不同意见,针对存在的问题,陶澍勇于任事,敢于担责,努力排除错误的意见,遵照事物发展的逻辑,寻找事物之间的辩证规律,大胆设想,寻找新的办法去解决问题,努力把事情做好才是人生最大的功德。

  四  心无止境,做事陈理,打造光辉灿烂的中华阳光文化

  陶澍为政的座右铭是:“办一事须了一事,如此心乃安然。”勤于政事,身体力行,任劳任怨,认真负责,是陶澍吏治的基本原则。任职吏部时,“案牍如鳞,亦以一手治之,未尝假之书吏。”在川东,他一反官场因循疲软的拖踏作风,雷厉风行,“有诉立讯,剖决如流”,所有诉讼积案,都得到妥当的处理。

在安徽清理钱粮,“日夜栗栗,伏案勾稽,如老诸生目耕之不遑也。”任考官评阅试卷,每卷阅读三篇,才动笔写评语,作结论,不致使优卷落榜。陶澍位至封疆后,手下幕僚、书役成群,仍然坚持自已动手,事必躬亲。

魏源称其“手不释卷,奏议下笔千言,无能代具草者。”“洪音环辩,上下古今,往复曲折,无不达之意。接见寮属,自辰至午,指麾区处,不遣钜细。”大小兴革,从决策到实施,均亲力亲行,井井有条,水到渠成。

陶澍勤政的一个显著特色,是重调查、重实履,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他强调只有深入调查实际情况,了解各方利弊,才能求得真理。

为政一地,就要了解地方的山川、风土、人物、官师、学校、财赋,才能从实际出发,办好政事。四川总督蒋攸銛说,陶澍每到一地,对地方情形的了解,便透彻无遗;而别的人到一地,总需数月才熟悉地方情形。

陶澍主持海运,“宵旦讨论,寝食筹度,徵之属吏,质之滨洋人士,诹之海客畸民,众难解驳,愈推愈审,万举万全。”只有全面周密地把各方面的情况调查清楚,才能制定政策,采取行动,海运的成功才有可能实现。

陶澍勤政的另一个显著特点,不仅勤于动口,调查了解情况,而且勤于动手、动腿,经常检查督促,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曾有人记载陶澍检查、验收吴淞江水利工程情况:“屏舆从,徒步视察,不受属吏欺,风霜劳淬弗恤。”亲自以水尺测量坝内外深浅宽窄,凡不符合规定的,予以严诘,立即返工。

陶澍主持的水利工程,都经受了洪水的考验,发挥了长期的作用。当时,一般官员验收工程,多是“骑从如云,堤上拥八驹疾驰而去”,丝毫不顾工程质量。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陶澍和林则徐经过认真的调查、考察,共同提出了以“自铸银币”为中心的改革货币的主张。这能抵制国外货币的侵掠、保障本国货币的稳定,解决当时最大的财政问题,有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经济的出现和发展。

魏源曾评价陶澍是“骋古今之学,剚繁剧之才”“为翰林能诗,为御史能言,及备兵川东,摘伏发奸,又为能吏。” “能诗”,指文学才能;“能言”,指有胆有识;“能吏”,指行政能力。陶澍进入官场后,以能员著称,特别善于处理现实社会中的各种难题。

陶澍的一生积极进取,努力做事,书不释手,学识丰厚,思维敏锐,下笔成文,出口成章。故一生著文赋诗,造诣不浅,著述颇丰,书画兼长,为后代留下了不少佳作,著有《陶云汀先生奏疏》七十六卷、《陶文毅公全集》,《陶云汀先生题稿》八卷,《印心石屋文钞》三十五卷,《印心石屋诗钞》初集四卷(包括《出山草》《玉堂草》《江湖草》、《太史草》),《印心石屋诗钞》二集(即《皇华草》)三卷,《抚吴草》四卷,《蜀輶日记》四卷,《陶渊明集辑注》十卷,《靖节年谱考异》二卷。   

还有无论陶澍在什么地方做官,对当地的民间艺术特别感兴趣,并且注意广泛地收集这些资料,主编成书。他曾主编或校刊的书籍有《资江耆旧集》《海运全案》《重浚吴淞全案》《云台新志》《吴中唱和集》《吴淞口唱和诗》《和治水诗》《漕河祷冰诗录及图谱》《云台山唱和诗》《印心石屋五秩诗文荟》《咏印心石屋诗》《御书印心石屋诗文荟》《印心锡祜萃言》《皖藩政要》等。另外,他还主编各种地情资料,为资政育人服务,如《安徽通志》《水利七案》《沅江县志》《安化县志》《洞庭湖志》《陶氏族谱(四续)》等。

这些著作就是陶澍自己行为的最好总结,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打造出来的光辉灿烂的陶氏文化。陶澍的一生是积极行动的一生,针对社会上存在的各种沉规漏习都进行实地调研,按照事物的规律大胆设想,制定可靠政策,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在工作之余,奋笔疾书,做事陈理,把观察思考的东西归纳整理,成为宝贵的文化财富,打造出光辉灿烂的中华阳光文化。

注释

论清代嘉道时期的湖湘经世派,光明网[引用日期2014-10-14]。

易永卿 陶用舒,《陶澍和“湘军三杰”》(A),湖南城市学院,2005年。

360个人图书馆,陶澍:中国近代经济改革的先驱。

陶澍,《试安化茶》诗中的句子。

豆丁网,《陶澍的为官之德及其评价》中的句子。互动百科,陶澍,《清氏总督》。

王朝网络,《经世思潮与洋务运动》。

携程网,《带着思想去旅游——第三站:安化陶澍墓地》。

《清史稿·卷三百七十九·列传一百六十六》 ,国学导航[引用日期2015-08-28]。

原话见历史吧,百度贴吧,陶澍。

《干国良臣陶澍》:“悬河之辩,不可复闻;骋古今之学,剚繁剧之才,不可复见。漕盐边防,日棘一日,朝廷拊髀之思,无可复慰。乌乎!匪公之功,维斯民之恫。”

万胜、万户、万章、万脩、万表等。

1、万胜

万胜,(?—1366年),元末义军领袖,明夏政权右丞相。元代德安府黄陂县(今武汉市黄陂区)人。初从明玉珍起义,后任明玉珍所建大夏政权之司马,因功升右丞相。

夏主宠爱之妻以弟妇故称为明三。玉珍去世后,万胜与知枢密院事张文炳之间存有隔阂,万胜暗中派人杀死张文炳。张文炳曾善待明玉珍的养子明昭,所以明昭又假托太后彭氏旨意,吊死万胜。

2、万户

万户(?—1390年),本名陶成道,原名陶广义,后被朱元璋赐名“成道”。原是浙江婺城陶家书院山长,喜好钻研炼丹技巧。一次炼丹事故后,转为试制火器。

元末,吴王朱元璋下婺州,陶成道率一干弟子相投,献火神器技艺。在历次战事中屡建奇功,受到朱元璋封赏“万户”,从此陶成道被人称为“万户”。明初,陶成道第一个想到利用火箭飞天的人,被称为“世界航天第一人”。

晚年,陶成道把47个自制的火箭绑在椅子上,自己坐在上面,双手举着2只大风筝,然后叫人点火发射。设想利用火箭的推力,加上风筝的力量飞起。不幸火箭爆炸,万户也为此献出了生命。

为纪念万户,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将月球上的一座环形山以这位古代的中国人命名。

3、万章

万章,孟子高足弟子。一生追随孟子,为孟子所喜爱。北宋政和五年(1115年)封为博兴伯,从祀于孟庙西庑。万章是最早扬名于历史的万姓先人。

《史记》载,孟子晚年,经常同万章等弟子谈论经书,并和万章等弟子一起著《孟子》一书。

4、万脩

万脩(?—26年),字君游,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人,东汉大将,云台二十八将之二十六。现一般写作万修(亦写作万休)。

万脩在更始政权时期被任命为信都令,刘秀宣慰河北之时,王郎起兵追捕刘秀,当时河北的郡国大多投降王郎,只有万脩与信都太守任光、信都都尉李忠等人据守信都郡迎接刘秀,使刘秀有了反攻的基地。

此后随刘秀击破邯郸、平定河北。历任偏将军、右将军,先后被封为造义侯、槐里侯。公元26年(建武二年),万脩奉命与扬化将军坚镡共攻南阳郡,因病在军中去世。

5、万表

万表(1498—1556),字民望,号九沙山人、鹿园居士,浙江鄞县(今宁波市鄞州区)人,祖籍定远(今属安徽)。生于明孝宗弘治十一年,卒于世宗嘉靖三十五年,年五十九岁。曾任明朝的都督同知。

表通经术,著书亦富,有《海寇前后议》、《济世良方》、《灼艾集》、《经济文录》、《玩鹿亭稿》八卷等,均《四库总目》并传于世。

——万胜

——万户

——万章

——万脩

——万表

陶家的解释

(1)谓烧制陶器与从事 稼穑 。家,通“ 稼 ”。 《大戴礼记· 五帝 德》 :“﹝ 帝舜 ﹞ 蟜牛 之孙, 瞽叟 之子也,曰 重华 。好学孝友,闻于四海,陶家事亲,宽裕温良。” 王聘珍 解诂:“‘家’当为‘稼’。 《孟子》 曰:‘自耕稼陶渔。’” (2)烧制陶器的人。 唐 刘恂 《岭表录异》 卷上:“ 广州 陶家皆作土锅鑊,烧熟,以土油之,其洁浄则愈于铁器,尤宜煮药。”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陶埏》 :“凡陶家为缶属,其类百千。大者缸瓮,中者钵盂,小者瓶罐。” (3)指 晋 诗人 陶潜 。 唐 司空图 《 杨柳 枝》 词:“ 陶 家五柳簇衡门,还有高 情爱 此君。” 唐 薛能 《折杨柳》 诗之九:“众木犹寒独早青,御沟桥畔 曲江亭 , 陶 家旧日应如此,一院春条满遶厅。” 唐 皎然 《酬乌程杨明府华雨后小亭对月见呈》 :“夜凉喜无讼,霁色摇闲情。暑退不因雨, 陶 家风 自清。” 参见 “ 陶叟 ”。

词语分解

陶的解释 陶 á 用黏土烧制的器物:陶俑。陶粒。陶瓷。陶管。陶器。 制造陶器:陶冶。陶铸。 喻教育、培养:陶化。陶育。陶染。熏陶。 快乐的样子,使快乐: 陶然 。 陶醉 。陶陶。 古同“淘”,洗。 姓。 笔画数:; 家的解释 家 ā 共同 生活 的眷属和他们所住的地方: 家庭 。家眷。家长(僴 )。家园。家谱。家塾。家乡。家风。 家训 。家规。 家喻户晓 。如数家珍。 家庭 所在 的地方: 回家 。 老家 。安家。 居住:“可以家焉”。 对人称自己的

1 关于兰的插花诗句

关于兰的插花诗句 1 关于插花的诗句

一、有花君不插,有酒君不持,时过花枝空,人老酒户衰。

出自:陆游《插花》

意思是:

有花的时候你不插,有酒的时候你不喝,等到时间过了花谢了,人老了酒也不能喝了。

二、少日春怀似酒浓,插花走马醉千钟。老去逢春如病酒,唯有,茶瓯香篆小帘栊。

出自:辛弃疾《定风波·暮春漫兴》

意思是:

少年时代,一旦春天来临,就会纵情狂欢,插花、骑马疾驰,还要喝上些酒。

年老的时候,春天来了,觉得毫无兴味,就像因喝酒过量而感到难受一样。现在只能在自己的小房子里烧一盘香,喝上几杯茶来消磨时光。

三、行到亭西逢太守,篮舆酩酊插花归。

出自:欧阳修《丰乐亭游春三首》

意思是:

漫步至小亭前遇到太守,坐着一个小竹轿子半醺半醉的,头上插满了鲜花嘻笑归来。

四、桑柘外秋千女儿,髻双鸦斜插花枝。转眄移时,应叹行人,马上哦诗。

出自:卢挚《蟾宫曲·寒食新野道中》

译文:

桑林外,一位梳着双丫髻的小姑娘头上斜插着花枝在荡秋千。她转眼注视多时,大概是赞叹我这个行路之人,坐在马上吟哦诗篇。

五、插花还起舞,管领风光处。把酒共留春,莫教花笑人。

出自:张元干《菩萨蛮·春来春去催人老》

译文:

头上插着花起身狂舞,要尽情地享受春光。让我们举杯共同留住春天,不要让花儿笑人们不懂惜春。

2 关于兰的诗句古诗

华 岩《兰》

云壑固聿曼,幽芬清且修。

凉风动夙夜,佳人惠然求。

高凤翰《题郑板桥画兰陈溉夫画松》

溉夫画松松支离,板桥画兰兰离披。

兰离披,兰有香,松枝拂之松风长。

披风坐,北窗凉,老奴消受太清狂。

黄 任《题画兰》 (三首)

何来尔室香,四壁即空谷。

一拳古而媚,美人伴幽独。

沅澧多所思,远道我心痗。

纸窗招香魂,貌之不敢佩。

磁斗养绮石,源清者香远。

君从辋川来,而得此粉本。

了 亮 《写兰石有寄》

一片空山石,数茎幽谷草。

写寄风尘人,莫忘林泉好。

李方膺《兰花册页》 (三首)

迷离萧艾露风寒,千古英雄泪不干。

搁笔沉吟谈往事,横琴未必调猗兰。

楚畹清风涌笔端,廿年作客与盘桓。

自怜不唱猗兰曲,万叶千花供世看。

问天莫笑总无知,也惜幽兰鬓渐丝。

当户已愁锄欲尽,入山又恐负芳时。

汪士慎《兰》

幽谷出幽兰,秋来花畹畹。

与我共幽期,空山欲归远。

《空谷清音图册页》

兰草堪同隐者心,自荣自萎白云深。

春风岁岁生空谷,留得清香入素琴。

李鳝《水墨兰蕙》

夏浅春深蕙作花,一茎几蕊乱横斜。

虽然不及幽兰品,百亩齐栽愿亦奢。

《幽谷芳菲》

淋漓如此写芳菲,只少盆栽与石围。

记得春风散幽谷,蕙花如草趁樵归。

金农《画兰》

雨过深林笔砚凉,女兰开处却无郎。

柔笺骈穗多纤态,不数金陵马四娘。

缪公恩《露兰》

冰根碧叶杂荒芜,晓露近晖缀宝珠。

笑靥半含还半吐,素心皎皎濯醍醐。

沈彤《幽兰为仪封先生作》

幽兰发空谷,蔚为王者香。

香风满四野,素姿凝清光。

脉脉含深情,独立遗众芳。

何堪萧与艾,结交当道傍。

萧艾滋露华,幽兰罹严霜。

光风一以转,采采充佩裳。

郑燮《题半盆兰蕊图》

盆是半藏,花是半含。

不求发泄,不畏凋残。

《题来兰》

两盆兰草,一晚一早。

先后得花,春末夏晓。

3 关于兰的诗句

爱新觉罗玄烨《秋兰》 殿前盆卉,芳兰独秀,昔人称为王者香,又以方之君子,因题四韵。

猗猗秋兰色,布叶何葱青。 爱此王者香,著花秀中庭。

幽芬散缃帙,静影依疏棂。 岂必九畹多,侈彼离骚经。

《云栖竹树甚茂幽兰满山》 山径纡徐合,溪声到处闻。 竹深阴戛日,木古势干云。

倚槛听啼鸟,攀崖采异芬。 韶华春已半,万物各欣欣。

《咏幽兰》 婀娜花姿碧叶长,风来难隐谷中香。 不因纫取堪为佩,纵使无人亦自芳。

程 樊《咏怀》 兰为王者香,芬馥清风里。 从来岩穴姿,不竞繁华美。

曹 寅《冬兰》 冬草漫寒碧,幽兰亦作花。 清如辟谷士,瘦似琢诗家。

丛秀几钗股,顶分双髻丫。 夕窗香思发,风影欲篝纱。

兰 花 诗 古风 唐李白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表面赞美兰花,实际上说明自己志向清高远大。) 广群芳谱 清 刘灏 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

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 根便密石秋芳早,丛倚修筠午荫凉。

欲遗蘼芜共堂下,眼前长见楚词章。 (兰花本是生在幽谷当中无人得见,一个朋友在东轩种了些,拿来送我。

它的香气能解除繁秽,更让人怜爱的是它的细叶可以抵御风霜。 根扎在在密石边上秋天早早的开了花,一丛丛叶子靠着修竹有中午的阴凉。

我想弄来蘼芜香草与它共在堂下,那就经常可以看到楚辞诗句中的意境了。 赞美兰花。)

同上 泣露光偏乱,含风影自斜。 俗人那解此,看叶胜看花。

(借兰花表达自己的清高不流于俗。) 咏 兰 元 余同麓 手培兰蕊两三栽,日暖风和次第天。

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 (赞美兰花。)

兰花 明 刘伯温 幽兰花,在空山,美人爱之不可见,裂素写之明窗间。 幽兰花,何菲菲,世方被佩资簏施,我欲纫之充佩韦,袅袅独立众所非。

幽兰花,为谁好,露冷风清香自老。 (表达诗人本身怀才,但显得高远。)

着色兰 明 张羽 芳草碧萋萋,思君漓水西。 盈盈叶上露,似欲向人啼。

(思念故人之情。) 兰花 明 孙克弘 空谷有佳人,倏然抱幽独。

东风时拂之,香芬远弥馥。 (表达诗人志向清高远大。)

兰花 明 薛网 我爱幽兰异众芳,不将颜色媚春阳。 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

(表达诗人的清高。) 兰花二首 明 李日华 燕泥欲坠湿凝香,楚畹经过小蝶忙。

如向东家入幽梦,尽教芳意著新妆。 懊恨幽兰强主张,花开不与我商量。

鼻端触著成消受,着意寻香又不香。 写兰 明 景翩翩 道是深林种,还怜出谷香。

不因风力紧,何以度潇湘。 折枝兰 清 郑板桥 多画春风不值钱,一枝青玉半枝妍。

山中旭日林中鸟,衔出相思二月天。 山顶妙香 清 郑板桥 身在千山顶上头,深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闲,来不相知去不留。 高山幽兰 清 郑板桥 千古幽贞是此花,不求闻达只烟霞。

采樵或恐通来路,更取高山一片遮。 题 画 兰 清 郑板桥 身在千山顶上头,突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闹,来不相知去不留。 浣 溪 沙 兰 花 仿佛铜瓶见露苗,疏花冷落澹含娇。

湘江清泪滴春潮,岂有心心同婉娈。 并无叶叶助风标,断肠一集是离骚。

咏 兰 朱 德 越秀公园花木林,百花齐放各争春。 惟有兰花香正好,一时名贵五羊城。

咏 兰 诗 张学良 芳名誉四海,落户到万家。 叶立含正气,花研不浮花。

常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 花中真君子,风姿寄高雅。

幽 兰 唐 崔涂 幽植众宁知,芬芳只暗持。 自无君子佩,未是国香衰。

白露沾长早,春风每到迟。 不如当路草,芬馥欲何为! 兰 明 陈汝言 兰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

偶为世人赏,移之置高堂。 雨露失天时,根株离本乡。

虽承爱护力,长养非其方。 冬寒霜雪零,绿叶恐雕伤。

何如在林壑,时至还自芳。 咏同心兰四绝句 清 钱谦益 新妆才罢采兰时,忽见同心吐一枝。

珍重天公裁剪意,妆成敛拜喜盈眉。 兰 花 清 秋瑾 九畹齐栽品独优,最宜簪助美人头。

一从夫子临轩顾,羞伍凡葩斗艳俦。

4 关于兰花菊花的诗句

1、兰花禀天地之纯精,幽香清远,素洁脱俗,“不与桃李争艳,不因霜雪变色”,清香宜人,优雅超脱,不媚世俗。其叶修长劲健,油润光泽,那飘逸翠叶所衬托的清雅兰花,悬诸石壁而悠然自得,陈于庭堂而不炫不亢,给人带来无限遐想花形千姿百态,娟秀淡雅香味甘厚纯正,清雅温馨,平添“坐久不知香在室,推窗时有蝶飞来”的情趣。兰花之美,美得仪表高雅兰花之香,香得幽远飘逸兰花之纯,纯得皎洁无暇。但更美更香更纯的,却是那古今人们所赞誉的君子风韵。

2、冰姿何必争时宠,丽质天生淡淡香。最是教人相思处,摇风独秀自芬芳。秋雁回空,秋江停波。兰独不然。芬芳弥多。秋兮秋兮,将如兰何!不为无人而不芳,不因清寒而萎琐。

3、我爱兰花,不仅爱她的形体之美,更爱它高雅脱俗的气质。它叶型优美,花瓣通体一色,洁白透香,玉脂凝膏,腻如蚕肤,更显其清雅高洁,纯真质朴。我爱兰花具有清雅淡素、不与群芳争艳的品格我爱兰花的清馨幽远的香味,沁人肺腑,使人陶醉。

5 描写插花的诗词

1、插花临水为谁容

朱熹

《九曲棹歌》

2、醉里插花花莫笑

李清照

《蝶恋花 上巳召亲族》

3、插花还起舞

张元干

《菩萨蛮 三月晦,送春有集,坐中偶书》

4、插花走马醉千钟

辛弃疾

《定风波 暮春漫兴》

5、插花劝酒盐桥馆

张先

《木兰花/玉楼春》

6、插花归

黄裳

《蓦山溪·春前信息》

7、千骑插花秋色暮

黄庭坚

《定风波·自断此生休问天》

8、莫笑插花和事老

黄庭坚

《南乡子·未报贾船回》

9、云鬓插花新

晁端礼

《菩萨蛮·远山眉映横波脸》

10、插花归去莫匆匆

赵令畤

《鹧鸪天·麝发雕炉小袖笼》

11、沈醉插花

晁补之

《江神子/江城子》

12、插花走马

毛滂

《蓦山溪·梅花初谢》

13、插花人好手纤纤

葛胜仲

《浣溪沙》

14、应有海棠、犹记插花人

叶梦得

《虞美人·平波涨绿春堤满》

15、不管插花归去

朱敦儒

《水调歌头·当年五陵下》

6 关于兰花开花的诗句

1、懊恨幽兰强主张,开花不与我商量。

鼻端触着成消受,着意寻香又不香。《画兰》 明 李日华 (作者简介:李日华, 明代戏曲、散曲作家。

字实甫,江苏吴县人。生卒年及生平事迹无考。

约生活于正德、嘉靖前后,以剧作《南西厢记》闻名。) 2、彼羡南陔子,其谁粉署郎。

渥丹承露彩,绀绿泛风光。屡结骚人佩,时飘郑国香。

何须寻九畹,十步即芬芳。 《兰》 宋 丁谓 (作者简介:丁谓,字谓之,后更字公言,江苏长洲县(今苏州)人。)

3、楚芳有幽姿,采采倏盈把。馨香满襟袖,欲寄同心者。

道远不可求,余怀为谁写。佩服林下游,自爱逸而野。

《采兰吟》 宋-释文珦 (作者简介:释文珦,字叔向,自号潜山老叟,于潜(今浙江临安西南)人。) 4、楚泽多兰人未辩,尽以清香为比拟。

萧茅杜若亦莫分,唯取芳声袭衣美。 《兰》宋 梅尧臣 (作者简介:梅尧臣,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

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 5、春晖开禁苑,淑景媚兰场。

映庭含浅色,凝露泫浮光。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

会须君子折,佩里作芬芳。《芳兰》 唐 李世民 6、春兰如美人,不采羞自献。

时闻风露香,蓬艾深不见。丹青写真色,欲补《离骚》传。

对之如灵均,冠佩不敢燕。《题杨次公春兰》 宋 苏轼 7、道是深林种,还怜出谷香。

不因风力紧,何以度潇湘。《写兰》明 景翩翩 (作者简介:景翩翩,原名遥,一说双文,字三昧,一作惊鸿,明末建昌曲妓。)

8、多画春风不值钱,一枝青玉半枝妍。山中旭日林中鸟,衔出相思二月天。

《折枝兰》清 郑板桥 (作者简介:郑板桥,清代官吏、书画家、文学家。名燮,字克柔,汉族,江苏兴化人。

“扬州八怪”之一。) 9、芳草碧萋萋,思君漓水西。

盈盈叶上露,似欲向人啼。《着色兰》明 张羽 (作者简介:张羽,元末明初文人。

字来仪,更字附凤,号静居,浔阳(今江西九江)人,后移居吴兴(今浙江湖州),与高启、杨基、徐贲称为“吴中四杰”,又与高启、王行、徐贲等十人,人称“北郭十才子”,亦为明初十才子之一。) 10、芳名誉四海,落户到万家。

叶立含正气,花研不浮花。常绿斗严寒,含笑度盛夏。

花中真君子,风姿寄高雅。《咏兰诗》张学良 11、仿佛铜瓶见露苗,疏花冷落澹含娇。

湘江清泪滴春潮,岂有心心同婉娈。并无叶叶助风标,断肠一集是离骚。

《浣溪沙 兰花》 12、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兰花诗》 唐 李白 13、结根喦谷谢群芳,多谢光风为发扬。骚客毋烦赋纫佩,省郎行矣趣含香。

《和赵季行用兰花韵三首》之二 宋 刘宰 (作者简介:刘宰,字平国,号漫塘病叟,镇江金坛(今属江苏)人 。) 14、九畹齐栽品独优,最宜簪助美人头。

一从夫子临轩顾,羞伍凡葩斗艳俦。《兰花》清 秋瑾 15、空谷有佳人,倏然抱幽独。

东风时拂之,香芬远弥馥。《兰花》明 孙克弘 (作者简介:明书画家、藏书家。

一作克宏,字允执,号雪居,松江(今属上海市 孙克宏石刻像)人。) 16、兰草已成行,山中意味长。

坚贞还自抱,何事斗群芳? 《题兰》 清 郑燮 (作者简介:郑燮即为郑板桥,郑燮 和郑板桥是同义词,已合并。) 17、兰色结春光,氛氲掩众芳。

过门阶露叶,寻泽径连香。畹静风吹乱,亭秋雨引长。

灵均曾采撷,纫佩挂荷裳。 《兰》唐 无可 (作者简介:唐代诗僧,俗姓贾,范阳(进河北涿州人)贾岛从弟。

与姚合过往甚密,酬唱至多。又与张籍、马戴等人友善。

无可攻诗,多五言,与贾岛、周贺齐名。亦以能书名,效柳公权体。)

18、兰生深山中,馥馥吐幽香。偶为世人赏,移之置高堂。

雨露失天时,根株离本乡。虽承爱护力,长养非其方。

冬寒霜雪零,绿叶恐雕伤。何如在林壑,时至还自芳。

《兰》明 陈汝言 19、兰生幽谷无人识,客种东轩遗我香。知有清芬能解秽,更怜细叶巧凌霜。

根便密石秋芳早,丛倚修筠午荫凉。欲遗蘼芜共堂下,眼前长见楚词章。

《广群芳谱》作者: 清 刘灏 (作者简介:刘灏,字粹甫,江苏常州人。) 20、兰之猗猗,扬扬其香。

不采而佩,于兰何伤。今天之旋,其曷为然。

我行四方,以日以年。雪霜贸贸,荠麦之茂。

子如不伤,我不尔觏。荠麦之茂,荠麦之有。

君子之伤,君子之守。 《幽兰操》 韩愈 21、绿水唯应漾白苹,胭脂只念点朱唇。

自从画得湘兰后,更不闲题与俗人。《水墨兰花》 明 徐渭 22、绿衣青葱傍石栽,孤根不与众花开。

酒阑展卷山窗下,习习香从纸上来。《兰》 明 董其昌 23、腻如玉指涂朱粉,光似金刀剪紫霞。

从此时时春梦里,应添一树女郎花。《题令狐家木兰花》 作者: 白居易 24、年来空谷半霜风,留得遗香散草丛。

只恐樵人溷兰艾,红颜收在束薪中。《王楚玉画兰》 明 陈继儒 25、破除百卉发孤芳,造化工夫有抑扬。

平易堂中无个事,一枝相对吐清香。《和赵季行用兰花韵三首》之一 宋 刘宰 26、千古幽贞是此花,不求闻达只烟霞。

采樵或恐通来路,更取高山一片遮。《高山幽兰》清 郑板桥 27、清风摇翠环,凉露滴苍玉。

美人胡不纫,幽香蔼空谷。《兰》唐 唐彦谦 28、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园。

岂知人事静,不觉鸟啼。

7 形容兰花淡雅的诗句

1、《高山幽兰》——清代郑板桥

千古幽贞是此花,不求闻达只烟霞。

采樵或恐通来路,更取高山一片遮。

译文:千古年间最幽然贞洁的就是这兰花,不求出名显达只愿做一片烟霞。就连那些上山砍柴的人它也不愿意让他们看见,藏在高山后面遮蔽着自己。

2、《拟古诗十九首·冉冉孤生竹》——清代陈梦雷

幽兰在空谷,馥馥吐奇芳。

译文:兰花生长在深山之中,它所散发出的清淡香气弥漫了四周。

3、《兰花》——明代刘伯温

幽兰花,为谁好,露冷风清香自老。

译文:那高雅纯洁的兰花,为谁开放得这么美丽,承受着冷露和寒风,仍散发着清香,却一直守候孤独,直到凋谢。

4、《兰》——宋代刘克庄

深林不语抱幽贞,赖有微风递远馨。

开处何妨依藓砌,折来未肯恋金瓶。

译文:兰花生于树林深处,终日默默不语,怀抱幽独的操守,既然有微风可以将清香传向远处,那么靠近满布苔藓的石阶开放又何妨?即使有人因为喜爱而把它折来置于室中,它却决不肯依恋那插花用的金瓶。

5、《兰花》——明代薛网

我爱幽兰异众芳,不将颜色媚春阳。

西风寒露深林下,任是无人也自香。

译文:我喜欢兰花,因为它不同于一般的花,兰花它独自在深谷中美丽芬芳,不以花色去讨好阳光来生存。萧萧的西风吹过,在寒冷的露水洒满的深林中,即使没有人欣赏,兰花也依旧开放并散发着幽幽的芬芳。

8 描写兰花菊花的诗句

不第后赋菊 年代:唐 作者:黄巢 体裁:七绝 类别:静物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注释 这

大瓷商剧情介绍(1-30全集)

主演:夏雨伊能静刘德凯宁静韩雯雯集数:30集导演:吴子牛状态:30集全编剧:卢建中熊诚年份:2009地区:内地首播时间:2009-12-23首播平台...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