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11995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8浏览:5收藏

族谱11995,第1张

家谱又称族谱、宗谱、家牒、家乘、世谱,是一个家族或宗族的世系表谱,即用以记载宗族世系事迹的历史典籍,举凡姓氏源流、家族迁徙、人口兴衰、人物掌故、风物人情都可以入谱,可以说是宗族的发展史。家谱大致包括13项内容:序文;凡例;世系世表;源流、宗派;诰敕、象赞;别传、墓志;祠堂记、祠规;家规、宗约;家训、家范;义田记、义庄记;墓记、墓图;艺术、著作等,一般30年左右续修一次。一位对谱牒研究有素

南姓起源较为复杂:

1、相传夏禹的后代有以南(男)为姓者,见《史记夏本纪》;

2、《姓源韵谱》:商王盘庚的妃子姜氏,夜梦赤龙入怀,怀孕十二月生一子,手握“南”字,长大后主管荆州,号“南赤龙”,其曾孙南仲(周宣王)在周初时为大夫;(浙江温州说)

3、《古今图书集成氏族典》春秋时姬姓卫灵公子郢,字子南,其后代有以南为姓(河北枣强、陕西渭南说);

4、春秋时晋国高士隐于南乡,其后裔改姓南(山西说)。

5、满族的南姓,来自那拉氏

历史名人:

春秋鲁有南蒯。战国卫国大夫南文子。汉代算学家南季。唐代洛阳令南卓、名将南霁云。 明代陕西渭南南氏出现了数支大族,且显于世,有绍兴知府南大吉,南大吉之孙南企仲明末任吏部尚书,企仲子南居业、居仁也在朝任职,有清白之名。南宪仲、南居益父子为明朝工部尚书。南仝为明南京四川道御史。清代,云南昆明南氏一枝独秀,出现了江南提督南天祥、湖广提督南天章等到名人。

近当代南姓名人:

南汉宸 ,首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山西洪洞人)。南振中 ,现新华社总编(河南人)。南汉忱,民主爱国人士,教育家(河北泊头人)。南运生,现河北画院院长(河北任丘人)。南云端,中国工人出版社总编。南慧云,教育家、表演艺术家。南平, 文革时期一省部级干部。南勇 , 中国足协书记、副主席。

而据山西侨联新发布:南氏起源于山西,为春秋晋隐士后裔,现该省20024人,排129位。

在河北 、山东交界一带 世代还流传着一个故事:明孝宗孝康张皇后 (河北沧县兴济人,现其陵为十三陵西北角的泰陵,03年被联合国定为世界文化遗产)为人机智、贤明,曾辅佐孝、武两帝成政事。并办理了很多好事如奉圣旨顺民意,修兴济减河(天津称娘娘河)、建青县盘古庙。而其两兄弟张延龄、鹤龄却仗皇亲横行乡里,占民田等。1547年,即张皇后死后5年,在位的明世宗将其全家抄斩,部分子孙四处逃跑 ,为便于以后相认,由张姓分 东、南、西、北四个姓氏。 为此 ,有“东南西北本姓张”之说。 在当地,南姓与东姓历史上就论一家人。(此说在河北、山东、天津一带广为流传而且极为一致)。

南氏族谱]序

[南氏族谱]由二十二世孙,俊生制作成软盘,便于保存。

天开地辟人因以生之人生之初一二世年代伊迩祖宗易知家谱有无无关轻重也再传数传人丁繁衍村落不必一方子孙又各异派后世子姓所由由后推前因支知本非家谱之记载说明鲜不至明近而昧远失迷祖宗有无家谱由是以观谱谍所系诚重事也如吾族南姓一家祖宗相传以来谓系周朝苗裔本姓姬氏起周及秦仍然姓姬及遭秦乱族人四出头前人等恐迷本宗相议指门为姓出南门者即便姓南出东门者即便姓东北西亦然始更东姓者名唤东磷更南姓者名唤南裕北与西族姓氏空传名号实迹失迷即吾祖南裕亦非即居棘津本居陕西华州渭南县自大明国初永乐年间始祖讳公全为避凶年巡胞兄讳公正迁居之所始寄迹于枣邑始祖三代本有旧谱藏于厅堂后遇火灾焚化此时急为修整尚能记忆庶不至失迷宗谱无奈越历数世无复序者迨及长门十三世孙讳凤鸣次门十五世孙讳锟者意欲复修不料志未逐而去世后凤鸣子讳立才业悯旧谱之即失复惧后人之迷宗于是要会族人复修家谱以承先志以觉后人因命锟子讳毓杰登其名而序之上自始祖公全以下分为二大支但始祖以下四世失传不能记忆六世以下誊支派列名次庶后世展卷豁目爽心以俟异日之再序者。

尝读史三皇以后记载不传有天下者之姓氏司马公则采陈氏世编增纂而分注之夫以人皇以后不能无帝王尚资旁说以续正史况余八世祖由南家庄迁居西黄甫村尚有坟头世次昭穆可按顾不可以续入谱牒乎概自迁居西黄甫村以后至程绪已经八世而南家庄谱牒之修则族史毓杰为之其谱序云 :前本有旧谱藏于

厅后乃经回禄之灾遂昧世系之次幸有前南庄之谱以前后村族人称呼推之当是十六世本此以按坟头亦复昭然不爽因登其名而为之序彼时余祖已列成均余父已入黉宫未尝与基事也至嘉庆已卯科余中副车有前村族伯邑庠生方杰偕族兄毓杰惠而好我为我历阅坟头确明余系十六世孙是岁孟冬拜谒坟墓遍叙族人信乎水得其源木得其本矣然斯时余父及余实不敢强疑为信也因相与返复慎审焉谓余非南家庄迁去也则黄甫坟之名胡以在南家庄村西北也谓余非自西茔迁自黄甫坟也胡以西茔始祖之前正当者为毓杰之祖偏列於右者为兴祖之祖偏列於左者更无人耶谓始祖仅有二子也胡为乎不左右以葬而一正当以偏列耶则为二支之后由西茔迁至黄甫坟无疑矣且以世次考之谓余非系十六世也胡为乎南茔五世西茔一世黄甫坟二世

迁居西黄甫更八世也谓余系黄甫坟二世以下旁列坟头之后则迁居西黄甫祗七世而可何以有八世也则吾八世祖当於旁列坟头并列无疑也又况旁列坟头有留穴未葬可证也且以年齿齐之毓杰兄为长支兴祖族祖为三支余为二支人生三十年为一世以齿序考之当不至甚远也呜乎余父子推思至此经昼夜不能眠矣到此愈知前村族伯邑庠生方杰族兄毓杰生之为惠心人也乃又有疑者余迁居西黄甫之始祖名天眷与南家庄之名玉谟玉烈者仅为三世兄弟何以不同字命名也又不敢遽登谱者自己卯至己丑复十年矣再订毓杰族兄始知其谓公全以下四世失传者非真而所谓玉谟玉烈者亦因前南家庄之九世附会而名之名乎至此余始了然矣余始了然矣会族人欲复叙家谱因载余家之谱登之而为之序是序也非敢略族人而单言余家但以同宗为族所以叙余家者正所以序族人也然余於此尚有惧矣知我者其以此也夫罪我者其以此也矣。

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岁次己丑清明节己卯科副榜侯选直隶州州判十六世孙程绪沐手敬书。

南氏族谱序

吾族自周朝以来绵绵延延迄今数千年矣然其居枣邑也自永乐年始祖讳公全始旧有谱焚於火其后传至长门十四世孙讳立才及次门十六世孙讳毓杰悯旧牒之既失始说焉至今传至献身又数世矣予尝谓谱牒之修上以考累代之世系下以分子姓之支派所系岂不重哉因语及十九世孙春旺共成之春旺应之曰诺於是偏告族人期竣事焉噫世风之不古久矣小加大疏间亲少凌长驯至一本之亲视若路人焉甚至不如路人焉岂果人心之独薄与抑以睦族之说有所未讲也夫其视为后世之子姓兄弟览斯谱者相与敦宗相与睦族不使一本者视为路人也是则吾之厚望也夫

光绪十五年(1889年)十七世孙廷献序修

盖家谱者如水之有源木之有本也莫不以家谱为重者也夫吾始祖南公全自陕西迁居枣强县南家庄以来本有家谱藏于厅堂后遇火灾焚化未及修整已经数世自吾高祖讳毓杰悯旧谱之既失思来世之难序遂与西黄甫副榜公名程绪者重修家谱自今又经数世尚未重序遂与族人共议重序家谱莫不欣然於是以故者登名于谱现存者笔之於书予系十九世孙讳春旺继吾高祖之志也然予所又忧虑者祖茔坟墓不清次序难辨支派远近不能以了然遂与元侄名福太者议於坟墓绘图向元侄惠而好我怡然乐为将坟墓阅历清楚某茔迁至某茔某穴跟至某穴一一指点清楚绘图登於谱书之后卷吾之志遂矣且又思虑各茔地亩自明至清历多年文契失迷毫无凭证欲立文契无由可书幸遇正堂张公偏查红契无契者补契予遂将各茔地亩丈量清楚乘亩数以捕红契为后世之凭证也予又恐日久年远文契难保无虞因立碑碣将各茔阔步亩数刻造碑文以裕后世为凭为证是为序也。

立碑碣於九世祖玉谟坟前

光绪三十年(1904年)予系十九世孙讳春旺字芳盛沐手敬书。

谱牒者族人分世之造册也,上考累代世系下分支派,似水之求源木之求本,以至不失迷祖宗,吾祖历数朝何以改姓?何以迁居?时何社会历史背境?

吾族为周朝姬姓后裔,易姓至今已近二千年了,然始祖於明朝永乐年初,由陕西渭南县迁居枣强县也已五百多年。由渭南何村迁来?易姓至今繁衍了多少代?与复姓南宫、南门有否姓氏亲缘,不得而知,但与东姓、西姓相遇者,亦言原为姬姓,传说相同,相认同宗,亲如一家。

因旧谱已失记载失传,现存谱也因前南庄附会而名,遍览旧谱及序文始知有失传者、外出者,不知所至者,更有名下无任何记载者这些并不等於下无传人,只是记载不全及年代久远失去联系罢了。由明至今已五百多年,外出他乡者不知繁衍了多少后代,故即在天南地北相遇者具视为一家。

这次修序依据道光九年(公元1829年)本,距今一百六十年了,及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本,具因年久失修已破旧不堪,无法保存,故与二十世明参商议修序,并与西黄甫十八世英征取得联系为尽力将外出他乡者载入知其地址者遍发书信,取得联系索取下代子孙名字载入谱牒,以备后序。

一九九七年岁次丁丑二十二世孙俊先敬书。

程绪系十六世孙南茔五世南公全以下四世失传西茔一世亦失传此一世与长支毓杰兄三支兴祖族祖同祖以下分为三支:长支毓杰兄之祖次支程绪之祖三支兴祖族祖之祖毓杰兄谱名为南汉亦因前南家庄之谱附会为之余黄甫坟之始祖与毓杰兄之祖名闻德者同世黄甫坟之二世与毓杰兄之祖名果者同世余迁居西黄甫村之始祖名天眷者与毓杰兄之祖名玉谟者同世玉谟以上四世之名俱毓杰兄因前南家庄之谱附会名之是毓杰兄自公全以下八世失传而余家七世失传也即其实而载之不敢忘郭公夏五之义也。

南氏族谱正文

始 祖 南 公 全

以下二世至五世失传墓在南茔,由六世祖分二大支。

六世长支 南海 子 闻礼

二支 南汉 长子 闻德

次子 闻道

七世长支 海 子 闻礼 子 南强

二支 汉长子 闻德 长子 南果

次子 南劲

汉次子 闻道 子 南刚

八世长支 闻礼子 南强 长子 玉前

次子 玉敬

二支 闻德长子 南果 长子 玉谟

次子 玉烈

闻德次子 南劲 长子 玉诰

次子 玉用

三子 玉钦

闻道子 南刚 长子 玉喜

次子 玉知

九世长支 强长子 玉前 长子 自修

次子 自振

强次子 玉敬 子 自达

二支 果长子 玉谟 子 自竞

果次子 玉烈 子 自贵

劲长子 玉诰 长子 南水改自瑞

次子 南超

劲次子 玉用 子 自行

劲三子 玉钦 长子 自秋

次子 自全

刚长子 玉喜 长子 自魁

次子 自强

三子 自道

刚次子 玉知 子 自得

十世长支 玉前长子 自修 继子 思难(系自振五子)

玉前次子 自振 长子 思温

次子 思忠

三子 失名(绝)

五子 思难(出继自修)

玉敬子 自达 子 思俭

二支 玉谟子 自竞 长子 思恭

次子 思敬

三子 思贤

玉烈子 自贵 子 思齐

玉诰长子 自瑞 子 玉衡 改思德

玉诰次子 南超 子 (少亡失名)

玉用子 自行 子 思瑞

玉钦长子 自秋 子 思玉

玉钦次子 自全 长子 思智

次子 仪庭 改思庭

三子 思信

玉喜长子 自魁 子 思才

玉喜次子 自强 长子 思刚

次子 思问

玉喜三子 自道 子 思勤

玉知子 自德 长、次、三(失名绝)

四子 思聪

五子 (绝)

十一世长支 自修继子 思难 子 兴周

自振长子 思温 子 有山

自振次子 思忠 长子 岐山

次子 临山

三子 岐武

自达子 思俭 子 衡山(绝)

十一世二支 自竞长子 思恭 长子 乳名大鸿

次子 二鸿(绝)

三子 (少亡)

自竞次子 思敬 长子 喜茂

次子 喜福

自竞三子 思贤 子 喜太

自贵子 思齐 子 喜隆

自瑞子 思德 长子 宗周

次子 宗召

三子 宗文

四子 宗武

自行子 思瑞 长子 喜平

次子 喜中

自秋子 思玉 子 宗有

自全长子 思智 子 喜和

自全次子 思庭 长、次、三(少亡失名绝)

四子 喜盛

自全三子 思信 长子 喜荣

次子 (外号十八大,外出虎皮口)

三子 喜章(绝)

四子 万枝

自魁子 思才 长子 传 德(乳名和尚,迁居正定

府西北,离城十二里湛村)

次子 承德

自强长子 思刚 子 东贵

自强次子 思问 长子 喜功

次、三(失名绝)

自道子 思勤 子 成文(绝)

自德子 思聪 继子 旺楼

十二世长支 思难子 兴周 长子 凤德(绝)

次子 凤彩(绝)

思温子 有山 子 凤吉

思忠长子 岐山 继孙 立才(系凤鸣长子)

思忠次子 临山 继子 凤亮(系岐武次子)

思忠三子 岐武 长子 凤鸣

次子 凤亮(出继临山)

思俭子 衡山(绝)

十二世二支 思恭子 大鸿 子 福禄

思敬长子 喜茂 子 祥宗

思敬次子 喜福 子 祥麟

思贤子 喜太 长子 (失名绝)

次子 吉麟

三子 南山

思齐子 喜隆 无嗣 (过江姓子名六绝)

思德长子 宗周 子 南彦

思德次子 宗召 长子 南礼

次子 南名山

三子 南义

思德三子 宗文 长子 (少亡)

次子 志友

三子 鸿山

思德四子 宗武 长子 南端

次子 南正

三子 南直

思瑞长子 喜平 长子 (乳名大麻子)

次子 进禄(外出京东遵化州袁果庄)

三子 三才(出继喜和)

思瑞次子 喜中 子 有林

思玉子 宗有 子 德禄(少亡)

思智子 喜和 继子 三才(系喜平三子)

思庭子 喜盛 子 南瑞

思信长子 喜荣 子 美禄

思信次子 大八十 子 (乳名南福,外出虎皮口)

思信三子 喜章(绝)

思信四子 万枝 子 (乳名长生绝)

思才长子 传德(乳名和尚,迁居正定府西北,离城

十二里湛村,长、次、三绝)

思才次子 成德 子 永禄

思刚子 东贵 长子 永利

次子 永财(出继喜功)

思问子 喜功 继子 永财(系东贵次子)

思勤子 成文(绝)

思聪继子 旺楼 子 (乳名南波,外出)

十三世长支 兴周长子 凤德(绝)

次子 凤彩(绝)

岐山 无嗣 十四世继孙 立才

有山子 凤吉 子 福张(外出)

临山继子 凤亮(绝)

岐武子 凤鸣 长子 立才(出继岐山)

次子 达才(绝)

十三世二支 大鸿子 福禄 长子 守才

次子 大才

喜茂子 祥宇 长子 明才

次子 临才

三子 义才

喜福子 祥麟 子 福起

喜太次子 吉麟 继子 英才(系南山次子)

喜太三子 南山 长子 奇才(号德魁)

次子 英才(出继胞伯吉麟)

宗周子 南彦 继子 兴才(系名山长子)

宗召长子 南礼 子 有才

宗召次子 名山 长子 兴才(出继南彦)

次子 旺才(无嗣)

宗召三子 南义 无嗣

宗文次子 志友 无嗣

宗文三子 鸿山 长子 (少亡)

次子 文才

宗武长子 南端 子 发才

宗武次子 南正 子 敏才

宗武三子 南直 子 建才

喜平长子 大麻子 无嗣

喜平次子 进禄 子 士荣(父子外出京东遵

化州不知所至)

喜忠子 有林 长子 京才

次子 容才(绝)

宗有子 德禄(绝)

喜和继子 三才 子 福至

喜盛子 南瑞 长子 (少亡)

次子 (少亡)

喜荣子 美禄 长子 进才

次子 兴德

大八十子 南福 (外出虎皮口)

万枝子 长生(绝)

成德子 永禄 子 荣祖

东贵长子 永利 子 兴祖

东贵次子 永才(绝)

旺楼子 南波(外出)

十四世长支 凤吉子 福张(外出)

岐山继孙 立才(系凤鸣长子)

凤鸣次子 达才(绝)

十四世二支 福禄长子 守才 长子 南锦

次子 南铎(出继义才)

三子 南铭

福禄次子 大才 子 南镰

祥宇长子 明才 子 南珍

祥宇次子 临才 继子 二麻子(系福起二子少亡)

祥宇三子 义才 继子 南铎(系守才次子)

祥麟子 福起 (长、三麻子具少亡)

次子 二麻子(出继临才)

吉麟继子 英才 子 南伦

南山次子 奇才(号德魁) 子 南锟(号明池监生)

南彦继子 兴才(绝一女配后十七户李仁起为妻)

南礼子 有才 长子 南玉

次子 兴帮(改南珠)

三子 奠帮

四子 南敏

五子 治帮(出继文才)

名山子 旺才(绝)

鸿山子 文才 继子 治帮(系有才五子)

南端子 发才 子 (少亡)

南正子 敏才 子 安帮改永魁

南直子 建才 长子 连魁

次子 芳魁改连相

进禄子 士荣 (父子外出京东遵化州袁果庄)

有林长子 京才 子 智强

义子 方刚(带来本姓李,配赵氏

带来一子名存盛本姓张)

有林次子 容才(绝)

三才子 福至 子 智明

美禄长子 进才 子 怀明

美禄次子 兴德 子 通明

永禄子 荣祖 子 南壁(绝)

永利子 兴祖 长子 南琳

次子 南赞改南锡

十五世长支已无记载,以下俱为二支

十五世二支 守才长子 南锦 子 毓豪

守才次子 南铭(改光辉) 子 毓芳

大才子 南镰 长子 毓廷(绝)

次子 毓荣

明才子 南珍 子 毓秀

临才继子 二麻子 无嗣

义才继子 南铎 子 毓清

英才子 南伦 长子 毓俊

次子 毓文(绝)

三子 毓明

奇才子 南锟(号明池监生)子 毓杰号钟英

有才长子 南玉 长子 文豹

次子 云豹(改文虎出继胞叔南敏)

有才次子 南珠 长子 毓瑞

次子 毓福

三子 毓祥

有才三子 奠帮 长子 毓严

次子 毓华(出继智明)

三子 毓辉(改凤山出继智强)

有才四子 南敏 继子 文虎(系南玉次子)

文才继子 治帮 长子 毓谟(改毓锡)

次子 毓烈(改毓德)

三子 毓恒

敏才子 永魁 继子 凤怀(系连相次子)

建才长子 连魁 子 凤柱

建才次子 连相 长子 凤明

次子 凤怀(出继永魁)

三子 凤仪

京才子 智强 继子 凤山(系奠帮三子)

京才义子 方刚 义子 存盛(改毓厅)

福至子 智明 子 毓零(少亡)

继子 毓华(系奠帮次子)

进才子 怀明 子 毓聪

兴德子 通明 子 盛刚(少亡)

荣祖子 南壁(绝)

兴祖长子 南琳 子 毓盛

兴祖次子 南锡 子 毓礼

十六世二支 南锦子 毓豪 子 德存

南铭子 毓芳 长子 德顺(出继毓清)

次子 德旺

南镰长子 毓廷 无嗣

南镰次子 毓荣(少亡)

南珍子 毓秀 子 德深(外出夏津武茔子)

南铎子 毓清 继子 德顺(系毓芳长子)

南伦长子 毓俊 长子 致中

次子 守中

三子 建中(出继董庄赵氏)

南伦次子 毓文(绝)

南伦三子 毓明(绝)

南锟子 毓杰(号锤英)长子 德一

次子 智二(少亡)

三子 省三(号希增)

四子 瑞五

五子 德六

南玉长子 文豹 长子 (少亡)

次子 廷魁

南珠长子 毓瑞

南珠次子 毓福 子 廷立

南珠三子 毓祥(字庆声) 子 廷献

奠帮长子 毓严 子 廷公

南敏继子 文虎 长子 (乳名大白腊外出)

次子 廷彦

治帮长子 毓锡 子 廷文

治帮次子 毓恒 长子 廷选

次子 廷福

三子 廷职(外出病故)

治帮三子 毓德 长子 廷贵

次子 廷英

三子 廷富

四子 廷方

永魁继子 凤怀 子 廷玉

连魁子 凤柱 长子 廷仪

次子 廷禄

连相长子 凤明

连相三子 凤仪

智强继子 凤山 子 廷桢

方刚义子 毓厅 子 廷俊(四老平)

智明子 毓零(少亡)

智明继子 毓华(绝)

怀明子 毓聪 长子 廷儒

次子 廷明

三子 廷来改廷月

通明子 盛刚(绝)

南琳子 毓盛 长子 明祥

次子 五臣改明德

南锡子 毓礼 子 明新

十七世二支 毓豪子 德存(外出病故)子 凤岐(外出)

毓芳次子 德旺 子 凤岗改福元

毓秀子 德深 子 南八(父子外出夏津武茔子)

毓清继子 德顺 长子 仁元 福旺

次子 义元 福长

三子 礼元 福成

四子 智元 福和

五子 信元 福开

毓俊长子 致中

毓俊次子 守中 子 明元

毓俊三子 建中(出继董家庄赵氏)

毓杰长子 德一(少亡)

毓杰次子 智二(少亡)

毓杰三子 省三(号希增)长子 魁元

次子 武元

三子 文元

毓杰四子 瑞五 继子 德元(系德六长子)

毓杰五子 德六 长子 德元(出继胞伯瑞五)

次子 庆元

文豹子 廷魁 长子 万福(外出)

次子 万顺

毓福子 廷立(字献文)长子 万祥(凤瑞)

次子 万常(出继廷献)

三子 万和

毓祥子 廷献(号铭阁) 子 万魁(殇记埋西茔)

继子 万常(系廷立次子)

毓严子 廷公 继子 万清(系廷桢长子)

文虎长子 乳名大白腊(外出)

文虎次子 廷彦 长子 万声

次子 万春

毓锡子 廷文 子 万成

毓德长子 廷贵 继子 万庄(系廷英长子)

毓德次子 廷英 长子 万庄(出继廷贵)

次子 万帮(绝)

三子 万恒(绝)

四子 万明(绝)

毓德三子 廷富 继子 万林(系廷方长子)

毓德四子 廷方 长子 万林(出继廷富)

次子 万玉

三子 万凤

四子 万起

毓恒长子 廷选 继子 万德(系廷福长子迁故城

齐杏基)

毓恒次子 廷福 长子 万德(出继廷选)

次子 万仓(迁故城齐杏基)

毓恒三子 廷职(外出病故)

凤怀子 廷玉

凤柱长子 廷义

凤柱次子 廷禄

凤山子 廷桢 长子 万清(出继廷公)

次子 万振

三子 万增

毓厅子 廷俊(绝)

毓聪长子 廷儒 继子 庆祥(廷月长子)

毓聪次子 廷明 继子 庆立(系廷月次子)

毓聪三子 廷月 长子 庆祥(出继廷儒)

次子 庆立(出继廷明)

三子 庆连

毓盛长子 明祥 长子 怀玉

次子 怀金

三子 怀起

四子 怀昌

五子 怀刚

毓盛次子 明德 子 怀庆

毓礼子 明新 长子 怀旺

次子 怀银

十八世二支 德存子 凤岐(外出,乳名五老闷)

德旺子 福元

南五(迁北流常村,经去查考只知大号南五,已

不知真名,他是仁元亲弟兄呢,还是福元、

凤岐?记载不明。子 长根)

德深子 南八(外出夏津武茔子)

德顺长子 仁元 长子 书堂

次子 书太

德顺次子 义元 长子 书香

次子 书廷

三子 书申(俱绝)

德顺三子 礼元 子 书昌

德顺四子 智元

德顺五子 信元 长子 书森

次子 书贞

三子 书州

守中子 明元 子 春长

省三长子 魁元 长子 春旺

次子 春廷(出继武元)

省三次子 武元 继子 春廷(系魁元次子)

省三三子 文元 子 春煦(绝)

瑞五继子 德元 子 春和(成)

德六次子 庆元 长子 春年

次子 春月

廷魁长子 万福(外出)

廷魁次子 万顺 继子 存元(改世存系万声次子)

廷立长子 万祥(凤瑞) 长子 庚元(必世庚)

次子 昆元(改世昆少亡)

廷献继子 万常 长子 庚辰(改世利)

次子 庚未(改世印绝)

廷立三子 万和 子 庚田(改世田)

廷献子 万魁(殇记埋西茔)

廷公继子 万清 子 宽元(改世宽少亡)

廷彦长子 万声 长子 金元(改世金)

次子 存元(改世存出继万顺)

三子 福元(改世福)

廷彦次子 万春 子 保元(改世保)

廷文子 万成 子 连旺(改世英)

廷贵继子 万庄 子 连营(改世杰)

廷英子 (万帮、万恒、万明俱绝)

廷富继子 万林 长子 连波(改世波)

次子 连增(改世增)

廷方次子 万玉(绝)

廷方三子 万凤(绝)

廷方四子 万起 子 连浩(改世法)

廷选继子 万德 子 宝祥(改世祥)

廷福次子 万仓 长子 向明(改世明)

次子 向和(改世和)

廷桢次子 万振(绝)

廷桢三子 万增 子 国忠(改世忠迁唐家林村)

廷儒继子 庆祥 长子 存香(改世香)

次子 存禄(改世禄)

廷明继子 庆立 长子 存海(改世海)

次子 存河(改世河)

三子 存水(改世水)

廷月三子 庆连 子 存所(改世芳)

明祥长子 怀玉 长子 福长

次子 福站(少亡)

三子 福振

明祥次子 怀金 子 福顺(鸡西市)

明祥三子 怀棋(绝)

明祥四子 怀昌 子 福林

明祥五子 怀刚(绝)

明德子 怀庆 长子 福石

次子 福恒(住北京)

三子 福达

四子 福训(少亡)

明新长子 怀旺(绝)

明新次子 怀银 子 福君(外出东北阿荣旗)

十九世二支 南长根 子 金荣(北流常)

仁元长子 书堂 长子 双兰(迁东北牙克石)

次子 双维

三子 双桐(住哈尔滨)

四子 双岗

五子 双五

六子 双七

仁元次子 书太 子 双久(阿荣旗)

义元子 书香、书廷、书申(绝)

礼元子 书昌 长子 双正(住北京)

次子 双稳(住阿荣旗)

三子 双群

四子 双影(住东北大庆)

五子 双盘

六子 双轩

信元长子 书森(绝)

信元次子 书贞 子 双升(住北京)

信元三子 书州 长子 双庄(住盘锦市)

次子 双文

明元子 春长 长子 锡福

次子 锡禄

三子 锡祯

四子 锡祥(绝)

魁元长子 春旺 长子 锡全(绝)

次子 锡彦

武元继子 春廷 长子 锡关

次子 锡雎

三子 锡麟

四子 锡趾

文元子 春煦 子 锡礼(绝)

德元子 春和(成) 长子 锡长

次子 锡平

庆元长子 春年 长子 锡温

次子 锡良

庆元次子 春月 长子 锡恭

次子 锡俭

三子 锡让

万顺子 世存 长子 立太(少亡)

次子 立波(改明辰)

万祥长子 世庚 长子 立本(改明本)

次子 立章(改明章)

三子 立忠(改明忠)

万祥次子 世昆(绝)

万常长子 世利 子 福来(改明参)

万常次子 世印(绝)

万和子 世田 长子 立台(改明辅)

次子 立珍(改明弼)

三子 立池(改明奎)

万清子 世宽(少亡)

万声长子 世金 子 立贞(改明贞)

万声三子 世福 长子 立明(改明立张家口)

次子 立岗(改明远)

三子 立荣(改明荣出继世保)

万春子 世保 继子 明荣(系世福三子北京)

万成子 世英 长子 双六(改明义)

次子 双禄(改明远)

三子 双站(改明站)

万庄子 世杰 长子

李姓家谱辈分排列

李姓家谱辈分你可以参考4、陇西堂李氏七修族谱字派跟你的比较合

李氏家谱字派

1、陇西堂李氏一支五修族谱字派(部分)

……国、正、添、必、茂,高、腾、秀、起、彰,宗、荣、征、瑞、庆,祖、泽、远、光、昌,德、盛、繁、家、祉,修、悠、发、久、祥,于、时、增、振、耀,弈、稷、衍、其、行。……

2、东山一支李氏家谱字派(部分)

……世、开、国、运,文、士、宏、兴,正、心、诚、意,盛、德、日、新,英、才、应、遇,克、建、功、勋,荣、华、继、美,光、宗、显、亲。……

3、高桥一支李氏三修族谱字派(部分)

……世、德、相、承、远,扬、泽、锡、恒、光,文、明、是、明、昭、裕、启,家、声、庆、福、长。……

4、陇西堂李氏七修族谱字派(部分)

……山老派起语:派、纪、长、相、承,续、祖、义、秋、均。同汉庚午增派语:太、官、人、讳、义,司、千、两、派、承,更、增、君、应、万,秋、、林、傅、均。黑山原派:卫、嗣、瑛、耀、玉,立、志、潮、添、荣,光、辉、廷、秀、美,隆、盛、遇、先、春。井山原派:文、景、荣、人、金,胜、绍、木、太、雍,学、高、邦、大、美,隆、盛、遇、先、春。续修改正派语:卓、武、宏、忠、俊,贤、良、佑、上、宾,善、能、崇、祖、绪,阅、代、益、昌、兴、恢、声、源、自、远,后、启、象、全、新,D、范、开、元、运,咸、恒、垂、泽、清。续修新增派语:南、雅、其、祥、合,西、都、本、度、呈。和、敦、现、左、有,富、有、庆、安、平。……

5、善邑曲江李氏一支家谱字派(部分)

……本、曰、守、承、先、世、逢,绍、廷、政、学、安、邦、国,书、田、基、业、振、家、声,景、运、文、明、光、祖、泽。……

6、云湖李氏一支家族谱字派(部分)

……义、根、思、远,荣、秉、丹、良,应、开、永、世,枝、芳、助、茂。今定十六字:瑞、集、星、垣,祥、徵、齐、宇,德、绍、前、徽,光、昭、祖、绪。……

7、锦潇堂李氏一支五修族谱字派(部分)

……子、民、享、盛、世,国、祚、自、长、春,祖、德、周、贤、士,宗、功、汉、彦、臣,贻、谋、宏、远、大,文、允、启、开、新。

8、宁乡李氏一支五修族谱字派(部分)

……崇、志、奉、正、宗、祖、方、应、兆、龙、荣、华、发、达、茂、永、远、曜、先、公。一修原派:文、光、恢、世、绪、良、泽、启、廷、封、长、振、家、声、大、祯、祥、国、祚、雍。三修新派:忠、孝、功、名、显、诗、书、道、业、隆。派次:宏、开、景、象,家、世、克、昌,承、宜、祖、德,永、锡、贤、良。……

9、沅江李氏一支四续宗谱字派(部分)

……景、继、修、凤、玉、应,春、世、时、之、成,大、学、文、名、显,鸿、勋、泰、运、新,克、勤、功、益、懋,遵、道、治、常、隆,守、训、承、先、志,敦、行、尚、本、真,有、恒、斯、建、业,能、立、定、增、荣。……

10、叙乐堂李氏一支宗谱字派(部分)

……森、堂、惟、思、永,珠、仕、忠、正、春,良、善、惟、思、永,兴、隆、福、寿、昌。英霍六太三支合议新增派:孝、友、傅、家、学,诗、书、显、国、长。……

11、南郭李氏一支十一修宗谱字派(部分)

……居、均、元、景,丕、基、式、廓,文、献、日、存,英、明、代、作,规、启、来、哲,道、裕、先、觉,美、继、西、昆,盛、傅、东、洛,奕、叶、香、腾,新、枝、秀、擢,甘、雨、和、风,增、辉、花、萼。……

12、龙船港李氏一支五修族谱字派(部分)

……德、以、仕、大、万、李、春、胜,赐、隆、先、光、开、联、荣、荫,人、文、蔚、起、升、朝、辅、政,世、泽、孔、长、家、风、愈、盛。……

13、滕冲叠水河李氏一支家谱字派(部余下全文>>

李姓家谱辈分排列顺序李姓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姓氏。李姓在《百家姓》中排第4位。是2007年中国大陆人口第二多的姓氏。但根据户籍管理部门的“全国公民身份信息系统”(NCIIS),李姓则为第三大姓。在朝鲜和越南,李姓也是常见姓氏,在丹鲜李姓为第二大姓。李姓为了区别其他同音姓,常说“十八子李”或“木子李”。根据1977年中国史学家李栋明在《东方杂志》发表的一篇有关“姓”的论文上指出,李姓是全球华人十大姓之一。据统计,李姓人口总数超过1亿,占中国总人口的719%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794%。河南鹿邑是李姓的发源地,河南省是中国李姓的第一大省。

李氏家族的辈分是怎么排的李姓家族,辈序是元、美、光、先、绪、敦、修、大、守、成、广、传、家、仕、本、唯、学、可、长、荣”。李姓家谱介绍李姓族谱种类繁多,数量惊人,据说美国犹他家州谱学会存有115种,北京图书馆收藏有67种,民间保存者不计其数。从时间上说,李姓族谱始于宋代,盛于明、清,还有一些是近现代的,基本上都是私修,而且有初修、续修、再修等版本。修谱的主要目的是“尊祖收族”,并对宗族成员进行“尊尊亲亲之道”的伦理教育,也就是尊敬祖先,加强宗族团结,明确怎样为人处事。族谱的主要内容是记载李姓世系(即世代相传的统系)和重要人物的事迹,一般前有序文、凡例,后记祠堂、祖茔、辈分、族规、家训等。序文介绍李姓起源、分支始祖、本谱编修宗旨等。北宋景佑二年(1035年)王曾、欧阳修分别为《李氏族谱》写的序说:“皋陶大理氏支孙征,相夏,避难于长安李树坡,指李为姓……”“先大孺人系出金陵李氏……我李氏自陇西公、唐公、临淮王光弼、陇西郡火德以来,王侯、尚书、宰相一时贵显,世英与伦;其后,暂经离乱、迁徙不一,由金陵、桂陵、西蜀、长安、长沙、洪州、吉安、抚州、福建、广东、云南,莫非金陵之派……闻谱之为制,所以别世系、辨尊亲而教爱之道存焉。”“凡例”说明本谱的体例及收录范围。例如,文川(今福建省连城县蓬峰镇)《李氏七修族谱》有这样一些记载:“族谱横图所以明世次也,故每为一世为一层,条系于名下或一子至几子而止,等而下之至五世为一截,又起而系六世,等而下之至十世为一截,自后十一世至数十世,俱照此式”;“横图书法先大书名讳,旁行细字分书某之几子,次书字、书号及行履历、生卒年月、配某氏、或继娶某氏,俱书生卒及葬所”;“凡字号、行配、生卒、葬所、年月,考实则书,无考则阙”;“凡本族先世仕有清节雅望者,必详传其爵位、功德,未仕而有学行事功,可为世法者,亦传其实”;“妇有美行及苦节可称者,亦各为书”。祠堂、祖茔,有文字叙述,还配有图。李姓辈分排列有序,用字讲究,为了便于记诵,大都编成诗、联。例如,清道光《李氏宗谱》列李金脉派的辈次为:“荣升芳建定,万代承宗明;世时乾坤太,子文应必兴”;清光绪《陇西郡李氏族谱》列李观脉派班次(班列的次序)为:“绍祖隆先泽,道德传家良;学士登魁首,荣华万载香”;“光宗思继述,世代发籍长;久远绵祖德,永赖振纲常”。这些诗、联,按先后顺序拆开的每一个字,就是这一脉派下传若干代每一代的字辈。

李氏家谱字辈大全1、出自嬴姓,为颛顼帝高阳氏之后裔。尧时,皋陶曾担任大理(掌管刑狱的官)的职务,其子伯益被赐为嬴姓,后子孙历三代世袭大理的职务,其子孙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官为氏,称理氏。理氏改为李氏的说法有两种。一种说法是:商纣时,皋陶后裔理徵,在朝为官,因直谏得罪了商纣王,而被处死,其妻契和氏带着儿子利贞逃难时,因食李子充饥,才得以活命,故不敢称理,便改姓李氏。另一种说法是:据《姓氏考略》记载,周之前未见有李氏,自从有老子姓李,名耳,为利贞的后裔,因祖上世代为理官,理、李两字古音相通,便也以李为氏。显然,李氏是始于李耳称姓的。

2、出自他族改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哀牢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鲜卑氏有复姓叱李氏,汉化后,改为汉字单姓李氏。是为洛阳李氏。

3、出自他姓改李氏。据有关资料所载,唐开国元勋有诸将徐(徐氏、安氏、杜氏、郭氏、麻氏、鲜于氏等16氏,因立功从唐国姓,赐予李氏。

二、李姓迁徙分布:

李氏自商末至东周的二百年间一直居住在豫东。

西汉时,李氏有一支迁往今山东境。

大约自东汉开始,有李氏族人陆续徙居西南,分布于川、滇一带,其中有的融入白、苗、壮、彝、满、回、土家、纳西等民族中。

魏晋南北朝时,李氏已是全国的大姓,中原的崔、卢、李、郑并称四大名门望族,但在唐以前主要是在北方发展。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李氏作为国姓,最为显贵。唐代李氏南迁主要有三次:

一次是在唐朝初期,李氏部分人南迁,其中河南的李氏有的于唐高宗时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

第二次是安史之乱时,有不少李氏子孙迁往南方。

第三次是五代时,因动乱,李氏有迁往福建、莆田、晋江等地定居的。

从明末开始,闽、粤李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

李氏迁徙至海外,始于明朝初年,去琉球国的都是福建人,琉球国派往明、清的通事有许多人姓李,皆系自福建移居琉球的华人。

在中国历史上,李姓称帝称王者多达60余人,先后建立有大成、西凉、凉、吴、魏、唐、楚、后唐、南唐、大蜀、西夏和大顺等政权。

三、李姓郡望堂号:

1、堂号

陇西堂,因为李氏望出陇西郡故名。

2、郡望

陇西郡:战国时置郡。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司徒李昙长子李崇。

赵 郡:汉时置郡。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秦太傅李玑次子李牧。

顿丘郡:西晋时置郡。此支李氏陇西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西汉名将李广,1世孙李忠。

中山郡:汉高帝置郡。此支李氏为赵郡李氏分支,其开基始祖为李玑第三子李齐。

广汉郡:汉时置郡。此支李氏为陇西李氏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李尚(李广之父)。

四、李姓家乘谱牒:

全国:陇西郡李氏族谱总谱不分卷、李氏近房宗谱不分卷、李氏族谱。

河北:泺县李氏族谱五卷、泺邑李氏族谱四卷、李氏族谱不分卷、李氏支谱不分卷、李氏家谱不分卷、李氏张恕堂本支谱十卷。

上海:李氏家乘一册、陇西李氏宗谱不分卷、竹冈李氏族谱十卷首一卷。

江苏:夫椒李氏家乘八卷、江宁李氏宗谱不分卷、李氏族谱二卷宗图一卷、李氏三房支谱四卷。

浙江:西塘李氏支谱十二卷、嘉兴梅会李氏族谱二十二卷、梅会李氏族谱十二卷

父亲在世时提到:大\头老家的祠堂里有记载,我族来源于陇西世家,看上面的李姓来源中确实写有:

李姓郡望堂号:

1、堂号

陇西堂,因为李氏望出陇西郡故名。

2、郡望

陇西郡:战国时置郡。此支李氏,其开基始祖为余下全文>>

李姓排辈家谱友你好:研究姓氏和家谱这可是个复杂的问题。李姓他是中国的一个大姓。在《李氏家谱》中,按字辈排谱自然就很难了。全国各地的李氏有所不同。要知道山西省洪桐县一代那可是中国百家姓的发源地。在此仅谈李氏家谱(不能单纯的讲夏津一个地方) 例如老祖籍洪桐县一代现有传世的为:继厚传家广兆德炎思昌;万群士绍延邦国永振;月成兴相道。万方龙元天学高先宗德国正永安定世代玉朝君。但从李世民当皇帝之后,后裔和全国的百姓们也开始想姓李和叫李 X X了。所以当年姓李的人增加。这样李姓的家谱就复杂起来。李氏后裔中,“世”字辈之后排辈为:谷琰宣闳伯居均元景昌思时嘉显廷希承李会象淑廷德茂储荣恩 排辈多的能达好几十辈(代),少的仅有3-5辈(代)然后就不知后代如何起辈了。在这儿我也给朋友列举几例。有的只排辈:长连洪林秋??? 还有的排辈:促上自998作维传士仰新本善佳锦邦瑞启占乃良恒以山东省为主的李氏:桂明福印德林兴国政乡田传九洲;纪克永传清明和顺。要有后人自已来整理。目前山东的(阳谷县)60代为一排辈的家谱最全了。家谱为:

继世传家葆思国安庆章;乃祯鸿秀顺福履永兴昌;

德臻绵长久廉洁恭学良;忠义应琛省立志建清光;

伟业奇广聚春和寿益旺;祝华延圣景恩尊效平阳。

在例如:(汕头一代的李氏)

陇西开统绪冠冕盛大唐;将相功勋伟经书道德祥;

守成嗣续绩创业祖宗光;诗礼家声显仕师世泽长;

学文兼习武修纪并立纲;孝友充庭宇臣邻重赞襄;

平居讲仁让报国效忠良;积善有余庆承先自永昌;

箕裘欣克绍兰桂喜腾芳;燕翼贻谋远,椒番万载香。

还有云南文山一代的李氏:

春季嗣云庆,祖宗凤郁善,乐仁正本春;时方开元泰,奇茂兆生成;孝友忠和信,节义智廉能;敬胜宣端哲,文章冠道经;世济升隆景,名昭邦国新;徽猷当益盛,圣武绍令闻;秀彦思昌炽,伟硕更蕃馨;清香愈华美,瑞品庆加珍;高瞻如珠佑,厚福必恒临;甲乙长相继,永远振朝廷。

这样看来朋友对对号也就是了,真正的想有当代自家们上的家谱还要个人制订整理方可。(个人提示观点仅仅供朋友参考)

李氏家谱字辈是怎样排列的我也不知但我是李氏义字辈

李氏家谱字辈李氏字辈谱

1、湖北:逢水仕金廷,阳一可必自,居世成善国,其家祥光美;

2、四川安岳:华时应有,文才必仲,仁义智信,正大光明,克承先绪,世代荣昌;

3、四川安县:大福智忠信,文才必仲行,国德应有庆,世守常增培,孝顺绵基绪,诗书启俊英,若能立邦本,定可振家声;

4、江西:光天化月照,鸿先喜泰尧,才发兴隆茂,林应登文朝,忠厚传家远,开祥重得尊;

5、浙江仙居:仁义礼智信,天地元黄宇,宙兰馨竹秀;

6、有、芳、毓;

7、李煜同族:大祖原安福,衡湘玉树连;

8、重庆涪凌:万文登联国,弘世成福大,伦常家齐治,山青永长安;

9、湖北当阳:世时正宏大,光宗承荣昌,永远传家德,贤名达万方;

10、重庆梁平:汝名时闻,可仲彦仕,为善承宗,大光万世---金堂衍圣,江佑开先,诗书继首,代启英贤;

11、陕西汉中:作、芳、树、阳、建;

12、国、勋、业、秀、广;

13、福建:正自大学继,洪儒道法传,时中国乃泰;

14、俊发齐英启瑞祥,经伦华史庆贤良。国正家兴栋林茂,盛大日新富有常;

15、湖茫李氏:再如承先祖,文嗣仕永昌,德厚能继美,声名必远扬;

16、四川威远:忠、仁、希、尚

17、湖北安陆:派衍陇西代象贤,簪缨甲第庆缠绵,南宫归获超今古,兆楚人文极万千;

18、华国才猷真裕俊,经邦读列可光前,云初祖尔原同气,源远流长百世传;

19、常绍前光修德大家声远振诗书长;

20、国治家齐维尔克昌,存心宽忍百世其长,兴宗耀祖富贵永强,继传忠义安吉宏扬;

21、山东海阳:仁、孔、作、树、超、知、忠、京;

22、四川岳池:文松逢先新林芳,时振飞继生元良,健代荣华永世昌;

23、山东莒县::元、东、实(钦)、成、作、山、明、永、秀;

24、湖北荆州:成、中、召、祖、训、孝;

25、万,清,绍,德,长;

26、山东青州:学、永、临、田、增、景、修;

27、辽宁:咏云成文尚,空广生树久,洪世长积德,学中万国书;

28、江苏徐州:敦厚恒存,敬成自守;

29、四川:其文忠福井,百万兴庭大,朝臣芳楚玉,治国定安邦;

30、湖北麻城:西开广达,文贤忠厚;

31、灯久光明,永怀道德;

32、桂、明、福、印;

33、安、永、怀、瑞、兴、启;

34、世守其业,继祖承德;

35、正大光明,修齐治平;

36、文学丕万世,永玉国鸿昌;

37、文守继兴世治廷永成希,春明毓殿英政东;

38、元向知本大,文运振明新,学道恢仙泽,存仁潜信真;

39、龙殿腾飞,屏翰洪广,俊美英奇,声名显达,简策昭垂。宽怀功厚,猛勇雄威,书谟典训,忠孝友魁,人文蔚起,世第永辉;

40、显、万、鸿、清、荣;

41、大田逢春玉,国辉久长开,德泽永世远,福禄自天来;42、荣绍士汉孝,克明必本元,国邦朝山林,承;

43、文、朝、述、先、伟;

44、正裕厚培,长春肇庆,尔履惟恒,端本崇敬;

45、人文未起,升朝辅正;

46、光良久远善,任孝一正方,元启天开宗,易长文明辉,先绪克定大,吉昌荣国邦;

47、原裕广崇兴,时青显达隆,贤良昭祖训,俊秀绍先忠,交慎缔;

48、桂荣盛昌茂,征应念仕升;

49、贵宗云朝春光庆天道显昭崇典则玉成才美期登用大建文模转正直;

50、必宴馀定全,登宗如得相,呈绣高颖景-----顺继文明远,功崇振泽长,学科连步上,邦国永增光;余下全文>>

李姓辈分表?

请问一下李氏家族辈分是怎样排的建议你到李姓吧去看看,可能有答案。

李氏族谱字辈1051 山东安丘:和、凤、一、金、海、彦。

1052 山东安丘峰山:耀、作、声、德、茂、学。

1053 山东滨州:清、鸿、希、泽、延。

1054 山东博兴:月(岳)、士、东、南。

1055 山东昌邑:本、天、尚、名、?生、?、九、修、学、章(林)、太。

1056 山东昌邑:逢广守举贵,昌树林继勋,喜田景华庆。

1057 山东昌邑:廷东朝珍彦,天公X效L,V守举,宜向宗志元。

1058 山东德州:汉熙庆正广,康风清太勇;海红祝德大,安登腾和忠。

1059 山东德州:辱季绍光,照先名传。

1060 山东登州:树、林、森、茂、栋。

1061 山东东明:龙光庭中玉,而克若雨宏;贤仕良国彦,名儒振家声。

1062 山东东平:曰起清庭,玉作帮(国)宝,去献家祥。

1063 山东东营:德、修、文、建。

1064 山东肥城:际兆昌允,瑞开洪图。

1065 山东费县:兴、清、春、佩、英。

1066 山东高密:化宗春作,道来风和顺。

1067 山东高密:玉、福、克、绍、先、哲。

1068 山东高密:元宪诒敦迪,嗣府毓储;衍祚最隆翼,永传缵厚图。

1069 山东高密西乡:春、树、希、宗、世、建。

1070 山东高青:桂、凤、振、恩、广。

1071 山东冠县:同学付子玉,乃维祖泽鸿。培承献代列,百世庆繁昌。恩惠广永存,万季伦章春。分支始祖李侃公。

1072 山东广饶:荣、龙、庆、好、开。

1073 山东海阳:昌书耀志用,庆辅昭继凤。

1074 山东海阳:方汝绍世孔,作树超智忠。

1075 山东海阳:润、珠、明、浼

1076 山东海阳:世孔作树,超知忠京。

1077 山东海阳:悦、信、维、仁、义。

1078 山东荷泽:景、效、朝、进、广、宪、中。

1079 山东荷泽:世、守、海、孝、存、灵、圣。

1080 山东菏泽郓城县符楼村:中成心乃玉,瑞绪容风昌

1081 山东黄县:振恕维家远怀忠。

1082 山东黄县李氏:(玉龙昌秀)守正可,(兰宏蓉)九希丕,恒树同宗本。

1083 山东惠民:景、佃、文、相、丰、春。

1084 山东即墨:自春云广太,少茂世新传;同真洪古庆,双鹿永长年。

1085 山东济南:九、秀、佰、宝。

1086 山东济南:庆、林、承、昌。

1087 山东济南:廷登贵化荣,温良共简让。

1088 山东济南:万、廷、恩、广、德、佩。

1089 山东济南:正、亮、先、仁、德。

1090 山东济南长清:九士思念明,廷登贵(殿)化荣,温良共简让。

1091 山东济南李氏:大、志、玉、清、明、鸿、泰。

1092 山东济南历城:太、兆、玉、宗、继。

1093 山东济南历城:文、学、宝、善、延、吉、清。

1094 山东济南宛平:树、恩、之、永、仁。

1095 山东济宁:贵、宝、彦、广、常。

1096 山东济宁:若肇维祥,作善得昌;奉述庭训,永标其方;谨言慎行,尊乃伦常;千斯万年,兹亦攸光;续传久远,人所共望。

1097 山东济宁:兴继开明,启承发荣;忠孝修德,方正建行;经纶衍续,祥和久恒;隆盛光祖,显耀满庭。

1098 山东济宁:月、兆、兴、克、衍、久。

1099 山东嘉祥:凤、玉、恩(如)、兆(基)。

1100 山东嘉祥:怀、效、若、兆、伟、祥。

1101 山东胶余下全文>>

湖北宜昌夷陵区李氏字辈:士大三单光,宗国传发祥,华堂开泰运,世代启远昌。

河南台前清水河李氏字辈:金保怀秀清,永春富常明。

湖南宁乡李氏派语:鞠公口占原派,崇志奉正宗,祖方应兆龙,荣华发达茂,永远曜先公。

陇西堂李氏派语:国正添必茂,高腾秀起彰,宗荣征瑞庆,祖泽远光昌,德盛繁家祉,修悠发久祥,于时增振耀,弈稷衍其行。

李氏家谱的特点:

李姓家谱种类繁多,数量惊人,据说美国犹他州谱学会存有115种,北京图书馆收藏有67种,民间保存者不计其数。从时间上说,李姓族谱始于宋代,盛于明、清,还有一些是近现代的,基本上都是私修,而且有初修、续修、再修等版本。修谱的主要目的是“尊祖收族”,并对宗族成员进行“尊尊亲亲之道”的伦理教育,也就是尊敬祖先,加强宗族团结,明确怎样为人处事。

族谱的主要内容是记载李姓世系(即世代相传的统系)和重要人物的事迹,一般前有序文、凡例,后记祠堂、祖茔、辈分、族规、家训等。序文介绍李姓起源、分支始祖、本谱编修宗旨等。

  宗族文化是华夏文化的一大特征,家谱(又称族谱)则是宗族文化的重要体现。一部优秀的家谱,记录着一个家族的发源、发展及流布的历史。马氏家谱,正是一部部马姓家族的发展史,是一部部维系马姓家族的圣物。

  修谱

  中华民族有着追源寻根的优良传统,表现在国家中,便是重修史书,表现在家族中,便是重修族谱,视修史、修谱为不朽之伟业。家谱的渊源,一般推于《周官》,然而事实上,《世本》便是我国谱牒的最早著作,司马迁的《史记》就取法于此。历史上的马姓,与中国广大族姓一样,非常重视本族历史的编修。

  最早的马氏家谱修于何时已不可考,但是,作为汉代的名门望族,马姓在东汉时已有家乘谱牒。唐宋之际,谱牒之学大兴,加之马姓名人辈出,马氏修谱也蔚为大观。明清之际,随着时代潮流的发展,马氏修谱更至高潮,甚至一些少数民族马姓也开始兴修家谱。例如道光年间辽宁满族马佳氏(后改为马姓)修有《马佳氏族谱》,同治年间云南玉溪回回马氏修有《玉溪龙门马氏宗谱》。解放后,大陆马氏曾一度停止修谱,而港台地区仍然流行。最近几年,大陆马氏又开始续修、整理家谱。

  历来马氏都非常重视修谱,并且将家谱视为维系整个马姓家族的圣物,这在马氏家谱的序文中一般都有体现。例如,每次修谱都先注明受领人的姓名,开列谱牒部数。同时,又非常重视族谱的收藏保管,要求子孙不得胡乱涂改,不能让虫鼠咬蚀,更不能出典等,否则严惩不贷。

  修谱的意义和作用

  对于修谱的意义和作用,一般的马氏家谱都有详细说明。《锡山马氏修谱序》写道:“圣人别礼莫重于宗族,宗族之辨,莫详于谱书,谱书之传,莫大乎宗法门”“祖宗之传,叙人道之本也。古者系出支录、小史之官,所以定世次、辨昭穆,俾后之子孙知其宗族之所由来,亲疏之所由别,敦本以序繁,莫善于谱矣。”同时,又讲了不修谱的危害:“后世谱牒不修,而宗法不讲,数传以下,遂相视如途人,焉能厚宗族而追崇其祖也哉。”

  由此可见,马氏修族谱是在宗法制度败坏后所采取的一种挽救宗法礼法、维系血统纯正的措施。有了族谱,就可以区别、分明自己属于马氏的哪一宗、哪一支,从而就不会乱认祖先。正如扶风《马氏修谱序》称:“今日之举,亦惟宗其宗而无冒他人宗,祖其祖而无舍自出之祖,斯免不仁不之讥矣。”修谱时必须“考古而征先,信今传后”。因为“非其裔也强授之不智,得其而故弃之不仁”。《马氏宗谱原序》更概括“马氏谱牒”的作用为“系所生以尚嫡也,明穆以尚祖也,序长幼以尚齿也”。

  家谱体例

  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和苏洵都倡修族家乘,他们不仅亲自编写了本姓的族谱,且提出了编写族谱的体例和方法,并逐成为后世修谱的规范。马氏家谱于欧、苏体皆有所采,或者干脆将两种融合。如暨阳扶风马氏宗谱》采用苏洵“谱法”,“凡子而后得为谱,为谱者皆存其高祖,而迁高祖之父”,用“小宗之法”,即只记五。《锡山马氏统谱》则采用欧阳修“谱法”,而自可见之世,印为高祖,下至五世玄孙别自为世”。原则上是以远近、亲疏为别,乙远者、疏者略之,近者、亲者详之”。

  马氏家谱采用欧、苏两种谱法,但不是单的模仿、套用,而是结合马姓的家规、族等具体情况而有所变通,这就形成了独特马姓家谱编写凡例。如《暨阳扶风马氏宗凡例》有20条,其一说:“系图为谱之纲,传为谱之目。凡有官爵者,制诰敕论等文当备载于谱首,无官爵者,生配、死葬、序赞、传文亦宜附载于后,俾后之子孙得有所观法而兴起焉。”其四说:“总图五世一提者,仿苏老泉遗式;盖取五世,外亲尽之义也。”其五说:“各派复为旋图,以引其传者,盖取曾南丰式,为分别小宗之义,明亲疏也。”

  对于哪些族人不能入谱,马氏家谱一般都有明确规定,这通常与其家规、家法密切相关。如《暨阳扶风马氏宗谱凡例》规定:“子孙为僧道者,不列行第,不登图叙,以其外宗族,而趋异端也。”“子孙有过恶、训诫不悛者,会众声罪,谱削其名,以其玷宗祖也;如能改进,则复之。”“同族结婚,即同族同谱者,风化攸关,应禁入谱。”“某子配合某氏,已经结婚者,倘某子亡故,某氏转配族人,则不论尊卑、适合与否,一概不得入谱。”不得入家谱,也就相当于赶出族门,这对于重根崇源的中国人来记,走臭大的耻辱与惩罚。马家家法之严,由此亦可见一斑。

  家谱体例分类

  各家马氏家谱体例分类不一,内容详略也各有不同,但基本上大同小异。一般的马氏族谱都有以下内容:谱名、谱序、目录、凡例、恩荣录(敕诰)、遗像及像赞、五服图、家规家法、宗支世系、谱系本纪、仕宦为官记、家传、祠宇、坟茔、艺文、族产、派语、后跋、领谱字号等,有的还包括马氏聚集地图,如《会稽马氏家谱》附有马氏集中的吴融村的村图。谱名即家谱的名称,一般写在家谱的封面,内容也各不相同。马氏族谱一般称作“马氏(家)族谱”、“马氏家谱”,或者“马氏家乘”、“马氏宗谱”,也有的称“马氏统谱”、“马氏通谱”、“马氏统宗谱”或“马氏支谱”。有的还详细注明地域、分支或堂号,如《京江马氏宗谱》、《崇伦堂马氏宗谱》。

  谱序是族谱中极富文史价值的部分。一部族谱往往有多篇序文,往往由本族名人或与本族有渊源的学者、名流,或者政界要人撰写。其内容或论族谱之重要意义,或述本族修谱的历史及本次修谱的缘起经过,或记本族姓的源流、分布。因此,谱序往往是族谱之“目”,是本家族历史的凝缩,同时,又常常是一篇篇散文佳作。

  凡例是族谱的编纂体例,从中可以看出修撰者的谱学思想、修谱方法,甚至家规家法等。如前所述,马氏家谱大多采用欧阳修、苏洵“谱法”,并结合本家族的具体情况而有所变通,于是形成了马姓独特的宗谱编写体例。

  像赞,往往附于本族名人画像后,多由著名学者、社会名流或本族亲友题写,内容多概括评价此人功绩及一生。例如《马氏统》中马援的像赞由马家外甥郑禹题写,全文如下:“经籍深富,辞理遐亘;浩如江海,郁若昆郑。”马融的像赞亦由郑禹题写,内容如下:“妙极生知,睿哲惟宰,精理为文,秀气成来。”此外,“后周平南将军山阳侯”像赞由朱熹题写,“宋祭酒止蕃公”像赞由文天祥题写,“唐中书令宾王公”像赞由韩愈题写,“宋丞相正惠公”像赞由文天祥题写,“宋左丞相碧梧公”像赞由谢枋得题写。

  世系,是族谱中最主要的内容,它同族谱中的“家传”,往往可以补正史之不足。例如从《马氏统谱》世系中可知马周为马援第十一世孙,马燧为马周第五世孙,马知节为马周十八世孙,马廷鸾为马周二十一世孙。但是,由于修谱时人们往往拉拢、靠近本姓名人以抬高自己一支,因此家谱中的“世系”、“家传”也有失实之处。

庞氏族谱的字辈排列顺序:

1、西充庞氏字辈:“荣华富贵”。

2、西充庞氏字辈:“安邦定国,兴人义务,永保万年”。

3、河南偃师诸葛镇庞氏字辈:“万世佰中传福寿永康健文明新道德恒成永长远”。

4、河南偃师翟东村庞氏字辈:“清世承恩广桂兰绍士林炳文成俊秀培玉恒生金”。

5、河南偃师城关镇庞氏字辈:“清世辰恩光桂兰兆士林秉文承俊秀增益恒生金”。

6、河南邓州庞氏字辈:“文广林富玉伟子振佳邦”。

7、河南汤阴菜园镇庞氏字辈:“永少佳世远,显照百年贤”。

8、广西防城、博白庞氏字辈:“积德权举彩甲贤能胜世”。

9、广西合浦庞氏字辈:“家永远怀(维)祖德”。

10、广西合浦庞氏字辈:“子辉启世大华”。

11、广西庞氏一支字辈:“兴正美富贵”。

12、江苏新沂庞氏字辈:“景振洪维学”。

13、江苏滨海庞氏字辈:“庆开学古希贤”。

14、安徽定远庞氏字辈:“春(德)兴家国”。

15、安徽庞氏一支字辈:“天家福化在明良士得克传永又长”。

16、云南昆明庞

族谱11995

家谱又称族谱、宗谱、家牒、家乘、世谱,是一个家族或宗族的世系表谱,即用以记载宗族世系事迹的历史典籍,举凡姓氏源流、家族迁徙、人口兴...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