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家谱一般分两部分,悬挂中堂的谱幕,谱幕只记录去世的族人,按家族大小可分三年、五年、十年一续不等。
第二部分是谱书:
谱书同谱幕不同,所有家族成员,无论是生是死、尽具所知,当祥细入册,包括先人照片、先进业绩、妻子姓名,娘家住址、姑太太出嫁哪里,姑爷姓名、外甥姓名以及在世族人的祥细情况当全部入册!
扩展资料:
家谱作用:
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历史记载,通过家谱,能够了解当时的历史面貌、时代精神、社会风尚,了解在那个历史背景下人们的生产、生活情况。
相传它是由正史中的帝王本纪及王侯列传、年表等演变而来。家谱是和正史、方志一样重要的历史典籍,是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家谱是一个巨大的资料宝库,可供从事社会学、历史学、考古学、经济学、民俗学、人口学、民族学、文学、政治学、宗教学、法学、姓氏学的研究人员从中查询资料,寻找依据,进行研究。
家谱的作用主要有:
1、宗法思想研究资料。
家谱和宗法的关系从一开始就密不可分。宗法制度是封建王朝维护其统治的重要基础之一,而家谱的族规、族约、家法、乡约等,正是加强宗法制度的有力工具。
2、家庭道德研究资料。
族规、家规中保留了许多对我们今天极为有益的东西,如孝父母、和夫妇、勉讳书、尚节俭、戒赌博、戒*秽、戒懒惰、戒奢侈等,对我们建设现代家庭道德和精神文明都有很好看借鉴意义。
3、家族制度研究资料。
家族制度是利用血缘关系统治族人的社会制度。在许多家谱中都有家族制度的极为详细的资料,如家族的组织系统、家族的财产管理、家族的赈济方法等,为我们研究家族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作用、组织形式、管理方法等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4、经济史资料。
家谱中保存有相当数量的经济史资料,这些资料包括家族的集体田产如祠田、坟田、庄田、山林等的数量、形成、经营、管理、收支情况等。有的家谱还记录了家庭成员经商、贸易的事迹。这都为我们今天研究古代经济史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5、人口问题资料。
家谱的中心部分是家族人口的世系传承,在家谱的“房派图”、“支派分布图”、“迁徙图”、“先世考”、“世系图”以及家谱的一些序跋中,记录了家族人口的数量、迁徙、分布、婚姻状况等资料,可提供人口学研究者使用。
6、历史人物传记。
家谱是世系的记录,许多家谱中既有简单的世系,又有十分详细的传记、行状、墓志、年谱等,对研究历史人物及其家世大有帮助。
7、民族史资料。
有的家谱记载历史上少数民族情况甚详,更有些少数民族家谱,它们是研究少数民族史不可多得的资料。如清代蒲慎斋纂修的《泉州蒲氏族谱》是回族家谱,记述了当地回族的一些情况;而辽宁《庄河金氏家谱》则是满族家谱,金氏是康熙皇帝四辅政大臣之一鳌拜的后裔。
8、地方史志资料。
家谱是地方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方志中所包含的内容如选举、职官、人物、户籍、祠宇、碑记、艺文等,在家谱中也是重要内容。
9、教育史资料。
家谱中一些重要的章节载录了许我教育史资料,如在族规、家法、仕宦录、科甲记、教育志、族墅、传记等就载有宗族教育、学校、科举、劝学措施、教育方法的内容。
10、民俗学资料。
家谱还是一个民俗学资料库,一些家谱在家礼和人物传记里记录了许多民俗内容,尤其是在家礼中的婚礼、葬礼、祭礼等中,本地的风土人情、本族的礼仪风俗都有相当的体现。另外,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物质民俗、岁时习俗、社会习俗、精神习俗等在各地家谱中都有记载。
11、宗教史资料。
有些家谱是信仰宗教者的家世记录。在这些家谱中,他们对本家族所信仰的宗教一般都给以说明,同时表达他们的宗教观。还有的对本族人的宗教活动、宗教礼仪和习俗详细记述。
12、华侨史资料。
中国沿海地区一些省份的家谱涉及族人出国谋生的历史,包括出走原因、人数、时间、侨居地区分布、职业、所在地生产、生活情况及与家乡、家族的经济、文化、政治各方面联系,这为我们进行华侨史研究提供了素材。
13、重大历史事件资料。
中国历史上一些重大历史事件,都不同程度地记录在家谱中,虽然这些记录并不完整系统,但却十分具体,也是研究者获取资料的一个途径。
除以上所述外,家谱还能提供有关古代妇女、古代伦理道德、遗传学、人才学等多方面的史料。由此可见,家谱作为史书之一,其作用是相当突出的。
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发展史。一个家族要发展壮大,除需要雄厚的物质条件外,还需要足以“强宗固族”的精神条件,而良好的家风的形成,正是这种精神条件的基础和内容之一。家谱中所保存的家规、家训以及治有格言等,从一开始就以积极、进取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态度来讨论家庭环境和家庭氛围的建设。
-家谱
1、《张问陶年谱》,专著,2000年巴蜀书社出版、2005年修订再版;
2、《张问陶研究文集》,主编,2009年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
3、《张鹏翮研究》,主编,2011年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4、《船山诗草全注》,180万字,第一副主编,2010年巴蜀书社出版;
5、《烬余录注》,编注,2010年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
6、《清代蜀中第一家:蓬溪黑柏沟张氏家族》,编著,2012年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
7、《王灼集校辑》,合著,1996年巴蜀书社出版;
8、《大英风物志》,合著,1999年巴蜀书社出版;
9、《张鹏翮诗选》,编选,2006年香港银河出版社出版;
10、《张问安诗选》,选注,2002年四川省蓬溪县政协印行;
11、《胡氏族谱》,纂修,2000年四川省蓬溪县胡氏族谱编委会印行;
12、《蓬溪文史资料精选》,主编,2011年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
13、《蓬溪诗存》,编选,2005年四川省蓬溪县政协印行;
14、《新蓬溪》,主编,2005年四川省蓬溪县蓬山诗词学会印行;
15、《芝溪集》,专著,2003年四川省遂宁市历史文化研究会印行;
16、《张船山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执行主编,2002年中国三峡出版社出版;
17、《蜀中名胜高洞庙》,主编,2002年印行;
18、《蓬溪县名胜诗联集》,主编,2003年四川省蓬溪县蓬山诗词学会印行;
19、《川北名胜高峰山》,主编,2004年四川省蓬溪县统战部印行;
20、《蓬溪县诗词志》,总编,2007年四川省蓬溪县蓬山诗词学会印行;
21、《千年逸响:蓬溪诗词史略》,主编,2008年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
22、《笑问君从何处来:蓬溪姓氏备征》,主编,2008年四川省蓬溪县家谱收藏研究中心印行;
23、《蓬溪家谱序跋集》,主编,当代卷,2010年四川省蓬溪县家谱收藏研究中心印行;
24、《蓬溪家谱序跋集》,主编,清民卷,2011年四川省蓬溪县家谱收藏研究中心印行;
25、《蓬溪人》,第二辑,合著,1996年四川省蓬溪县志办公室印行;
26、《蓬溪县政协志》,1986—2002,副主编,2005年四川省蓬溪县政协印行;
27、《蓬溪县志》,1986—2005,副总编,2012年方志出版社出版;
28—40、《蓬溪文史资料》,第23辑至35辑,主编,四川省蓬溪县政协文史委印行;
41、《张问陶家族诗歌选析》,主编,2012年大众文艺出版社出版;
42、《川中名胜赤城山》,主编,2003年印行;
43—50、《蓬山诗词》,第21期至33期,副主编,蓬溪县蓬山诗词学会会刊;
56、《吕潜诗选》,选编,明末清初遗民诗人吕半隐诗歌选集;
57、《赤城春秋》,专著,2013年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58、《明代蜀中望族:蓬溪席家》,编著,2013年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
59、《蜀中西子赤城湖》,主编,2014年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
60、《川北望族:蓬溪蒲氏》,审定,2014年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
61、《遂宁文化概论》,副主编,2014年学苑出版社出版;
62、《张问陶研究文集(2014年张问陶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主编,2015年团结出版社出版;
63、《张文端公全集注》,主编,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巴蜀全书》子项目;
64、《榜眼李仙根》,主编,与陈名扬合编,2015年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
65、《张问陶资料汇编》,与许隽超合编,2016年中华书局出版;
66、《印象蓬溪》,副主编,2016年天地出版社出版;
67、《诗书画大家吕潜》,主编,与陈名扬合编,2016年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
68、《张问安研究》,主编;
69、《明清蓬溪文化世家》,编著;
70、《明清蓬溪知县》,编著;
71、《蓬溪进士》,编著;
72、《蓬溪举人》,编著。
参与编写和编辑的著作有:《锦绣蓬溪》、《巴蜀文化大典》、《巴蜀古诗选解》、《巴蜀古文选解》、《蓬溪石雕》、《奋进的蓬溪》、《老区新韵》、《问陶新韵》、《老区颂歌》、《春绿蓬山》、《乡音浓韵》、《蓬山诗韵》、《中国对联集成·蓬溪卷》、《蜀中名山高峰山》及当代三十余位蓬溪诗人别集。
2005年11月3日,《光明日报》发表了罗应涛教授撰写的书评《一部学术品格很高的好书——评〈张问陶年谱〉》;2011年第6期《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发表了著名学者赵伯陶编审撰写的《胡传淮主编<张鹏翮研究>序》;2013年第2期《书屋》发表了著名文化学者、华裔学术大师张隆溪教授撰写的《<张问陶家族诗歌选析>序》 ;2013年第7期《书屋》发表了著名历史学家、西北师范大学副校长田澍教授撰写的《<明代蜀中望族:蓬溪席家>序言》;2013年第3期《四川客家通讯》发表了中国红学会副会长胡文彬先生撰写的《<赤城春秋>序言》。
家谱一般分两部分,悬挂中堂的谱幕,谱幕只记录去世的族人,按家族大小可分三年、五年、十年一续不等。
第二部分是谱书:
谱书同谱幕不同,所有家族成员,无论是生是死、尽具所知,当祥细入册,包括先人照片、先进业绩、妻子姓名,娘家住址、姑太太出嫁哪里,姑爷姓名、外甥姓名以及在世族人的祥细情况当全部入册!
扩展资料:
家谱作用:
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历史记载,通过家谱,能够了解当时的历史面貌、时代精神、社会风尚,了解在那个历史背景下人们的生产、生活情况。
相传它是由正史中的帝王本纪及王侯列传、年表等演变而来。家谱是和正史、方志一样重要的历史典籍,是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家谱是一个巨大的资料宝库,可供从事社会学、历史学、考古学、经济学、民俗学、人口学、民族学、文学、政治学、宗教学、法学、姓氏学的研究人员从中查询资料,寻找依据,进行研究。
家谱的作用主要有:
1、宗法思想研究资料。
家谱和宗法的关系从一开始就密不可分。宗法制度是封建王朝维护其统治的重要基础之一,而家谱的族规、族约、家法、乡约等,正是加强宗法制度的有力工具。
2、家庭道德研究资料。
族规、家规中保留了许多对我们今天极为有益的东西,如孝父母、和夫妇、勉讳书、尚节俭、戒赌博、戒*秽、戒懒惰、戒奢侈等,对我们建设现代家庭道德和精神文明都有很好看借鉴意义。
3、家族制度研究资料。
家族制度是利用血缘关系统治族人的社会制度。在许多家谱中都有家族制度的极为详细的资料,如家族的组织系统、家族的财产管理、家族的赈济方法等,为我们研究家族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作用、组织形式、管理方法等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4、经济史资料。
家谱中保存有相当数量的经济史资料,这些资料包括家族的集体田产如祠田、坟田、庄田、山林等的数量、形成、经营、管理、收支情况等。有的家谱还记录了家庭成员经商、贸易的事迹。这都为我们今天研究古代经济史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5、人口问题资料。
家谱的中心部分是家族人口的世系传承,在家谱的“房派图”、“支派分布图”、“迁徙图”、“先世考”、“世系图”以及家谱的一些序跋中,记录了家族人口的数量、迁徙、分布、婚姻状况等资料,可提供人口学研究者使用。
6、历史人物传记。
家谱是世系的记录,许多家谱中既有简单的世系,又有十分详细的传记、行状、墓志、年谱等,对研究历史人物及其家世大有帮助。
7、民族史资料。
有的家谱记载历史上少数民族情况甚详,更有些少数民族家谱,它们是研究少数民族史不可多得的资料。如清代蒲慎斋纂修的《泉州蒲氏族谱》是回族家谱,记述了当地回族的一些情况;而辽宁《庄河金氏家谱》则是满族家谱,金氏是康熙皇帝四辅政大臣之一鳌拜的后裔。
8、地方史志资料。
家谱是地方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方志中所包含的内容如选举、职官、人物、户籍、祠宇、碑记、艺文等,在家谱中也是重要内容。
9、教育史资料。
家谱中一些重要的章节载录了许我教育史资料,如在族规、家法、仕宦录、科甲记、教育志、族墅、传记等就载有宗族教育、学校、科举、劝学措施、教育方法的内容。
10、民俗学资料。
家谱还是一个民俗学资料库,一些家谱在家礼和人物传记里记录了许多民俗内容,尤其是在家礼中的婚礼、葬礼、祭礼等中,本地的风土人情、本族的礼仪风俗都有相当的体现。另外,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物质民俗、岁时习俗、社会习俗、精神习俗等在各地家谱中都有记载。
11、宗教史资料。
有些家谱是信仰宗教者的家世记录。在这些家谱中,他们对本家族所信仰的宗教一般都给以说明,同时表达他们的宗教观。还有的对本族人的宗教活动、宗教礼仪和习俗详细记述。
12、华侨史资料。
中国沿海地区一些省份的家谱涉及族人出国谋生的历史,包括出走原因、人数、时间、侨居地区分布、职业、所在地生产、生活情况及与家乡、家族的经济、文化、政治各方面联系,这为我们进行华侨史研究提供了素材。
13、重大历史事件资料。
中国历史上一些重大历史事件,都不同程度地记录在家谱中,虽然这些记录并不完整系统,但却十分具体,也是研究者获取资料的一个途径。
除以上所述外,家谱还能提供有关古代妇女、古代伦理道德、遗传学、人才学等多方面的史料。由此可见,家谱作为史书之一,其作用是相当突出的。
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发展史。一个家族要发展壮大,除需要雄厚的物质条件外,还需要足以“强宗固族”的精神条件,而良好的家风的形成,正是这种精神条件的基础和内容之一。家谱中所保存的家规、家训以及治有格言等,从一开始就以积极、进取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态度来讨论家庭环境和家庭氛围的建设。
-家谱
家谱是一部什么样的书?
本文2023-09-28 11:21:03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254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