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姓的族谱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8浏览:4收藏

唐姓的族谱,第1张

唐朝(公元618年-907年),始于高祖李渊,终于哀帝,共20帝。唐朝时期,中国的封建社会达到了顶峰,其中以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为最。唐高宗后,武则天称帝,国号“周”。

唐朝皇帝谱

高祖李渊(566-635)

618年称帝,在位9年,626年让位于李世民

高祖李渊,陕西人,世袭为唐公。617年出任太原留守。隋末农民起义时,他乘机起兵攻入长安,建立唐朝。李渊是一个酒色之徒,并无雄才大略。退位后死于635年,时年70岁。

太宗李世民(598-649)

626年即位,在位24年

李世民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能打天下又能治天下的有道名君。在唐朝统一全国的一系列战争中,他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军队统帅,在即位后,又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实现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

高宗李治(628-683)

649年即位,在位34年 高宗李治,李世民第九子。政治上无所作为,后期被武则天把持朝政。683年病死,时年56岁。

中宗李显(656-710)

(683-684;705-710)在位,在位6年

中宗李显,李治第六子,李治死后即位,但仅仅2月,被武后所废。705年武后让位与李显,无所作为,被皇后韦氏毒死,时年55岁。

睿宗李旦(662-716)

(684-690;710-712)在位,在位8年

睿宗李旦,高宗第八子。684年被武后拥立为帝,690年被废。710年其子李隆基剿灭韦后,拥李旦为帝,712年让位与李隆基,死于716年,时年55岁。

玄宗李隆基(685-761)

(712-756)年在位,在位43年

李隆基,睿宗第三子。在位前期,不失为一个励精图治的皇帝,使国库丰盈,百姓安乐。但后期,却重用李林甫,杨国忠等,致使政治腐败,“安史之乱”险些葬送大唐江山。756年他让位与其子李亨,761年死,时年77岁。

肃宗李亨(711-762)

756年即位,在位7年

肃宗李亨,玄宗第三子。“安史之乱”时被拥立为帝。死于762年,时年52岁。

代宗李豫(726-779)

762年即位,在位17年

代宗李豫,肃宗长子。762年被宦官拥立为帝。平乱守成,中才之主。死于779年,时年54岁。

德宗李适(742-805)

779年即位,在位25年

德宗李适,代宗长子,他猜忌刻薄,重用奸佞,为唐朝灭亡埋下了祸根。死于805年,时年64岁。

顺宗李诵(761-806)

805年即位,在位八个月

顺宗李诵,德宗长子。在位不到1年,退位给李纯,806年死,时年46岁。

宪宗李纯(778-820)

805年即位,在位15年

李纯,顺宗长子。宪宗依靠一些良相,在统一战争中取得了一些成就。自安史之乱以来的藩镇割据的局面,在宪宗时,基本结束了。但他重用宦官,终被宦官所杀。时年43岁。

穆宗李恒(795-824)

820年即位,在位25年

穆宗李恒,宪宗第三子。穆宗是一个荒*的皇帝,刚登位就纵情声色。他企求长生不老,服药过量而死,时年30岁。

敬宗李湛(809-826)

824年即位,在位3年

敬宗李湛,穆宗长子。826年12月被宦官杀死。时年18岁。

文宗李昂(809-840)

827年即位,在位14年

文宗是穆宗的第二子,他当政时宦官专权,文宗成为宦官的傀儡。死于840年时年32岁。

武宗李炎(814-846)

840年即位,在位6年

武宗李炎,穆宗第五子。武宗在位时,社会矛盾有一定的缓解,但他信奉道教,吃丹药而亡,时年33岁。

宣宗李忱(810-859)

846年即位,在位13年

宣宗李忱,宪宗第十三子,是武宗的叔父,也因吃丹药毒死,时年50岁。

懿宗李温(833-873)

859年即位,在位14年

懿宗,宣宗长子。他的生活十分荒*,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死于873年时年41岁。

僖宗李儇(862-888)

873年即位,在位15年

僖宗,懿宗第五子。在位期间发生了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一度占领长安。僖宗死于888年,时年27岁。

昭宗李晔(867-904)

888年即位,在位15年

昭宗李晔,懿宗第七子。被朱温(即后梁太祖)所杀,时年38岁。

哀帝李拀(892-908)

904年即位,在位4年逊位

哀帝为昭宗第九子,907年让位与朱温,908年被朱温所杀,时年17岁。

则天皇帝(624-705)

690年即位,在位15年

武则天于655年被高宗立为皇后,开始参与朝政,690年自立为帝,国号“周”,虽然称帝十几年,实际统治却有五十多年。武则天当政期间,社会发展很快,国库丰盈。她注意选拔人才,量才适用。她于705年让位与李显,同年病死,时年82岁。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

  一般来说,庙号的选字并不参照谥法,但是也有褒贬之意。太祖、高祖开国立业,世祖、太宗、圣祖发扬光大,世宗、高宗等都有守成令主的美号,仁宗、宣宗、圣宗、孝宗、成宗、睿宗等皆乃明君贤主,中宗、宪宗都是中兴之主。另外,哲宗、兴宗等都是有所作为的好皇帝。神宗、英宗功业不足,德宗、宁宗过于懦弱,玄宗、真宗、理宗、道宗等好玄虚,文宗文弱不堪,武宗偏好武力,穆宗、光宗在位时间短且作为少,熹宗昏庸腐朽,哀宗、思宗则应用于较为悲情的亡国之君。

    太宗

  这是仅次于太祖的所谓昭穆制度最为重要的环节。历史上谥号太宗的从汉太宗算起,总计大小十余几,北魏明元帝、南朝的宋明帝、梁简文帝、唐太宗、宋太宗、辽太宗、金太宗、夏太宗(李德明)、元太宗、明太宗、清太宗等。除了个别的如宋明帝、梁简文帝不能有所作为之外,其他的都是本王朝的佼佼者和开创者。其中像李世民完全可以称得上千古一帝了。

  高宗

  历史比较有意思的地方就是谥法为高宗的一般都是王朝中衰的制造者,要么就是阴险毒辣的代名词,比较著名的就是宋高宗、清高宗,宋高宗的庙号代表的则是功过参半,他建南宋于江南使得当时的局势并没有进入南北朝那样的乱世中是他的功,但却假借秦桧之手除去了岳飞等功高震主的抗金武将则是他的过,不过自从绍兴和议之后南宋的经济一度超越了北宋的繁华时期。这段时期也叫“绍兴中兴”。清高宗弘历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统治者,他使康乾盛世达到顶峰。但是他过于奢靡,且好大喜功大兴文字狱,他留给嘉庆的则是一个千疮百孔,奢靡成风的国家。所以嘉庆才给他上的高宗庙号。也是功过参半。北周高宗宇文赟,为人荒*无道。他在位期间滥杀亲族忠良,所以这个庙号到他这里就成了他为人歹毒的代称。(唐高宗和北魏高宗文成帝是个例外,其实他应该是世宗才对)汉朝的高宗汉元帝昏聩不堪,是其父汉宣帝预言的灵验的实际证明,南齐的高宗齐明帝上台除了大杀高武子孙以外,没做过什么像样的事情,连史书都说他唯嗜杀戮

  玄宗

  唐玄宗李隆基

南京高淳有李世民后代。

高淳县淳溪镇有一个村落,这里聚居了一部分唐太宗的后人,因为家家都姓李,久而久之形成“李家村”。从第一代李氏家族成员定居在此开始,距今已有千年历史。村民中许多人都知道自己是皇室后裔,唐朝的故事和唐太宗李世民的丰功伟绩,让他们津津乐道。

李建峰,身高一米八左右,瘦削的脸庞棱角分明。由于老家面临拆迁,他把家谱保存在了办公室的柜子里。据称,李建峰保存的这部家谱,极有可能是李家村这一家族分支最后一套家谱。见到记者到来,李建峰拿钥匙打开密封的柜门,一摞陈旧的线装书出现在眼前,一本又一本,20本家谱封面上都写着:“莲溪李氏宗谱”。

书长约40厘米、宽20厘米左右,淡棕色,书从左向右翻页,里面的纸张酷似现在的油画纸,感觉很古老。其中有3本家谱已破烂不堪,还有十多本保存比较完整,只是纸张上有明显水渍。家谱里面是从上至下工整的字,对李氏每一代都有详细的记载和划分。

家谱是由李建峰的祖上传下来的。“我爷爷和我父亲都是农民,不识什么字,只知道这些祖宗留下的家谱很重要,一直作为传家之宝相传。”李建峰告诉记者,他父亲去世的时候郑重地对他说,其他的可以不管,但是这些家谱一定要保存好。“文革”“破四旧”期间,家谱面临被毁,李建峰的爷爷李维化冒着危险,

新唐书·卷九十五·列传第二十》:由是诏士廉与韦挺、岑文本、令狐德棻责天下谱谍,参考史传,检正真伪,进忠贤,退悖恶,先宗室,后外戚,退新门,进旧望,右膏粱,左寒畯,合二百九十三姓,千六百五十一家,为九等,号曰氏族志,而崔干仍居第一。

《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九十五·唐纪十一》:上恶之,命士廉等遍责天下谱谍,质诸史籍,考其真伪,辨其昭穆,第其甲乙,褒进忠贤,贬退奸逆,分为九等。

按照以上史料:

初版《氏族志》分天下姓族为九等,崔民干一家应该不会独居第一等。

据学者的研究,《山东士大夫类例》评定士族等级,即便是两兄弟之间都会有等级差,《氏族志》应该和此书类似。

至于李唐皇族,肯定不会居于第一。

原因有二:

第一李世民大发脾气要求重写;

第二《氏族志》的四位作者高士廉、韦挺、令狐德棻、岑文本,除了岑文本,其余三位都出自老资格的士族,他们的观念应该都是老一套的门阀观!

初,贞观中,太宗命吏部尚书高士廉、御史大夫韦挺、中书侍郎岑文本、礼部侍郎令狐德棻等及四方士大夫谙练门阀者修《氏族志》,勒成百卷,升降去取,时称允当,颁下诸州,藏为永式。义府耻其家代无名,乃奏改此书,专委礼部郎中孔志约、著作郎杨仁卿、太子洗马史玄道、太常丞吕才重修。志约等遂立格云:‘皇朝得五品官者,皆升士流。’于是兵卒以军功致五品者,尽入书限,更名为《姓氏录》。由是搢绅士大夫多耻被甄叙,皆号此书为‘勋格’。义府仍奏收天下《氏族志》本焚之。关东魏、齐旧姓,虽皆沦替,犹相矜尚,自为婚姻。义府为子求婚不得,乃奏陇西李等七家,不得相与为婚。

即至显庆四年,武则天时修《姓氏录》取代《氏族志》,大概这时《氏族志》就已经绝版了。不过虽然原文是看不到了,但是在敦煌残卷中还保留些许残余,可以一窥结尾的跋文。

以前太史因尧置九州,今为八十五郡,合三百九十八姓。今贞观八年五月十月壬辰,自今已后,明加禁限,前件郡姓出处,许其通婚媾。结婚之始,非旧委怠必须精加研究,知其囊谱相承不虚,然可为疋。其三百九十八姓之外,又二千一百杂姓,非史籍所载,虽预三百九十八姓之限,而或媾官混杂,或从贱入良,营门杂户慕容商贾之类,虽有谱亦不通。或有犯者,则除籍。

光禄大夫兼吏部尚书许国公士廉等奉敕令臣下等定天下氏族,若不别条举,恐无所凭,准令详事讫。件录如前,敕旨依奏。

又《新集天下姓望氏族谱》残文目录依然存在,只不过内容没了

唐朝开国功臣,其实本皆出高门大姓,李渊八柱国唐国公李虎之孙,望出陇西李氏,娶北周太师窦毅之女,窦毅则是宇文泰女婿,望出扶风窦氏;宰相萧瑀、陈叔达,南朝天子之子。前朝师保后裔,则窦威(扶风窦氏)、杨恭仁(弘农杨氏)、封德彝(渤海封氏),将相裴寂(河东裴氏)、宇文化及(京兆宇文氏)、殷开山(陈郡殷氏),其余李靖、屈突通、柴绍、窦轨等尽是关陇贵胄子弟。

但关陇门阀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远祖无具体源流支系可考,同时皆有胡化的过程经历,而且多是以近祖的武勋成为大贵族,非文化名流,所以为中原高门所轻视。实际至北魏末年的战乱后,山东大士族崔卢王郑等已经实力大为削减,东魏北齐高欢父子以晋阳勋贵与河北豪族为统治支柱,山东士族已经出现冠冕不继、累叶凌迟的现象了。至隋末战乱,山东士族的经济优势也不复存在,再加上官宦不显,开始衰落了。“名虽著与州闾,身未免于贫贱”,但山东士族仍以门第自矜,自为婚宦,在社会上的声望依然高于关陇门阀。

在这种情况下,唐太宗决定修《氏族志》,决定考辩源流、搜集谱牒、重新排序门第序列。唐太宗选择的主修者也是兼顾各方:礼部尚书高士廉、御史大夫韦挺、中书侍郎岑文本、礼部侍郎郎令狐德棻。高士廉出自河北士族渤海高氏,又是长孙皇后、长孙无忌的舅舅;韦挺出自关陇士族京兆韦氏;岑文本出自南阳岑氏,父祖入关前世代仕于南朝;令狐德棻出自敦煌令狐氏,代北右姓;基本上四人就代表了山东郡姓、关陇门阀、江左侨姓、代北虏姓,所以可以博采众家,达到唐太宗“参考史传,检正真伪;进忠贤退悖恶;先宗室,后外戚;退新门,进旧望;右膏粱,左寒畯”的目的。也就是说太宗修氏族志并非对山东崔卢有一种傲慢的偏见,更不是对士族制度有意见想要提拔寒庶,而是希望建立以关陇门阀为核心是新的门阀士族体系,即以政治权力重新排序自魏晋以来的士族序列。

所以最后定稿时,将天下士族分为九等。降原来排位第一的博陵崔氏的崔民干为第三等,以皇族李氏居首,外戚居于第二等。唐初外戚,如河内长孙氏、扶风窦氏等本质上全是关陇门阀的勋戚,实际上依然是以李唐皇室为核心提升整个关陇贵族的社会地位,以达到压制山东郡姓的目的。崔民干虽系出博陵崔氏,但自其曾祖崔孝芬被高欢所诛后,其家族就已经投入关陇,业已经营三代,早就融入关陇集团。但依然因此门第,为太宗所不喜,而强行降级。

唐太宗表示“齐家惟据河北,梁陈僻在江南,当时虽有人物,偏僻小国,不足可贵”,实际上比割据关中、人才捉襟见肘的宇文泰集团来说,无论东魏北齐,还是南朝梁陈,人物风华、疆域财力,都不是西魏北周可比。但只因为近祖李虎是西魏八柱国之一,所以只能强行拔高。与李虎相似还有独孤信,被夸成“三代外戚,自古以来,未之有也”。

但太宗修氏族志,应该也有弥合东西士族对立,重塑为一个整体的思路。希望能依靠政治权力让山东士族承认八柱国的世阀体系,让整个社会如承认山东士族世代冠冕、德业相继一样承认关陇贵族,因为唐初政权关陇门阀已并不能独立支撑,需要引山东士族甚至寒门共同分享政治权力。氏族志刊行后,士族合流之势已成,升降去就,时称允当。

赵郡李氏李守素,号称“肉脯”,尝与虞世南共谈人物,言江左、山东,世南犹相酬对;及言北地诸侯,次第如流,显其世业,皆有援证,世南但抚掌而笑,不复能答,叹曰:“肉谱定可畏。”即显示若代北虏姓,也逐渐被旧族所承认。

最后,氏族志刊行至显庆四年被《姓氏录》所取代,因为此时是已是武则天执政。武则天之父武士彟为高祖李渊的从龙功臣之一,身份显贵但门望低寒,也无缘于贞观氏族志。所以后来武士彟娶弘农杨氏观王杨雄侄女以提升家族地位,第二女即武则天。武则天执政后,为了提升门第改变自己的非士族身份,就矢志废除氏族志。于是在显庆四年下令重修《姓氏录》,并焚毁了前代所著的氏族志,但《姓氏录》只重当代冠冕,有寒门兵卒以军功晋升至五品,所以不被士族承认,称其为“勋格”。

唐太宗身上带有四分之一的鲜卑血统,因为她的祖母是鲜卑人。唐太宗的祖父名为李炳,一开始他效命于西魏政权。本就出身大家族的他在入朝为官之后又因能力出众而被任命为抚军大将军。待他父亲逝世之后,李炳继承“陇西郡公”这一封号。当时同为西魏朝臣的独孤信相中了李炳的家世与人品,所以将自己的四女许配给李炳。

独孤信所在的独孤氏来自于鲜卑部落,后来在北魏时期进入中原并以部落名称为姓氏。所以李炳所娶女子其实是鲜卑人,而其妻子与十分著名的独孤皇后还是姐妹关系。李炳娶了独孤信之女后,相继生下了儿子李渊以及女儿同安公主。进入隋朝之后,李渊凭借自己的家世以及与独孤皇后的亲属关系一直备受隋文帝喜爱。凭此得到重用的李渊在朝堂之上一步步站稳脚跟,手中权势也一步步增大。待隋朝衰败之际李渊便起兵夺位,最后成功建立唐朝。

唐太宗的母亲窦氏与李渊很早便已成婚,他父母二人称得上是门当户对。窦氏因为聪慧颇得其舅舅周武帝的喜爱,周武帝还因此将她召进宫中抚养。周朝因隋文帝灭亡之后窦氏一族并未受到太多牵连,在为她选择夫婿时也是按照她所提方法进行择婿。当时李渊按要求接连射中孔雀的眼睛而得到窦氏的青睐,之后没多久他们二人便成婚。

窦氏与李渊不同,她是单纯的汉人。所以她与拥有一半鲜卑血统的李渊所生出来的李世民自然就只带有四分之一的鲜卑血统。身为次子的李世民原本不太可能继承皇位,但是野心勃勃的他却发动“玄武门之变”将原太子李建成给杀害,于是这皇位也就因此落到李世民手中。

高祖李渊,父李昞,母元贞皇后独孤氏;

太宗李世民,父高祖,母太穆皇后窦氏;

高宗李治,父太宗,母文德顺圣皇后长孙氏;

中宗李显,父高宗,母则天皇后武氏;

睿宗李旦,父高宗,母则天皇后武氏;

则天皇后武氏,父武士彟,母荣国夫人杨氏;

玄宗李隆基,父睿宗,母昭成顺圣皇后窦氏;

肃宗李亨,父玄宗,母元献皇后杨氏;

代宗李豫,父肃宗,母章敬皇后吴氏;

德宗李适,父代宗,母睿真皇后沈氏;

顺宗李诵,父德宗,母昭德皇后王氏;

宪宗李纯,父顺宗,母庄宪皇后王氏;

穆宗李恒,父宪宗,母懿安皇后郭氏;

敬宗李湛,父穆宗,母恭僖皇后王氏;

文宗李昂,父穆宗,母贞献皇后萧氏;

武宗李炎,父穆宗,母宣懿皇后韦氏;

宣宗李忱,父宪宗,母孝明皇后郑氏;

懿宗李漼,父宣宗,母元昭皇后晁氏;

僖宗李儇,父懿宗,母惠安皇后王氏;

昭宗李晔,父懿宗,母恭宪皇后王氏;

哀帝李柷,父昭宗,母积善皇后何氏。

1、顺序为: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 、武则天、唐玄宗李隆基、唐肃宗李亨、唐代宗李豫、唐德宗李适、唐顺宗李诵、唐宪宗李纯、唐穆宗李恒、唐敬宗李湛、唐文宗李昂、唐武宗李炎、唐宣宗李忱、唐懿宗李漼、唐僖宗李儇、唐昭宗李晔、唐哀帝李柷。

2、唐太宗,即唐朝第二位皇帝李世民,名字取意“济世安民”,陇西成纪人,祖籍赵郡隆庆。唐太宗不仅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书法家和诗人。李世民成为皇帝后,积极听取群臣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成功转型为中国史上最出色的政治家与一代明君。

3、唐太宗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经过主动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终于使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将中国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础。

唐姓的族谱

唐朝(公元618年-907年),始于高祖李渊,终于哀帝,共20帝。唐朝时期,中国的封建社会达到了顶峰,其中以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为最...
点击下载
上一篇:齐氏家谱字辈下一篇:谱文言文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