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宋武帝、文帝、孝武帝各有几个儿子?分别叫啥?
刘裕在位仅3年,便于公元422年在建康去世。终年60岁。庙号高祖,谥为宋武帝,葬在宁陵(今江苏省江宁县东北蒋山)。 子 刘义符 刘义真 刘义隆 刘义康 刘义恭 刘义宣 刘义季 宋少帝刘义符(公元406年-424年),中国南北朝时期宋朝的第二位皇帝。小字车兵,宋武帝刘裕长子,永初三年(公元422年)即位,年号“景平”(自公元423年始)。 刘义符在位时居丧无礼,又好为游狎之事,景平二年,辅政大臣徐羡之等假借皇太后命废其为营阳王,旋即被杀。 宋文帝刘义隆(公元407年-453年),中国南北朝时期宋朝的第三位皇帝。小字车儿,宋武帝刘裕第三子,公元424年即位,在位30年,年号“元嘉”,谥号“文皇帝”,庙号“太祖”。 刘义隆在其统治期间,有元嘉之治。也算是一个有为的皇帝 公元453年,太子刘劭为篡夺皇位,杀害了宋文帝。
贺氏起源:
源起主要有二:①出自姜姓,避帝王名讳改。春秋时齐桓公有孙名公孙庆克,其子庆封以父名命氏,称庆氏。西汉末子孙徙会稽山阴,东汉时传至庆仪为汝阴令,其曾孙庆纯官拜侍中,为避汉安帝父亲刘庆名讳,改为同义“贺”字。史称贺姓正宗。是为江苏贺氏。②出自他族改姓或少数民族。南北朝时后魏孝文帝实行汉化,将鲜卑族复姓贺兰氏、贺拔氏、贺狄氏、贺赖氏、贺敦氏皆改为汉字单姓贺氏,是为河南贺氏;苗族吉学氏,汉姓为贺、杨;土族贺尔加氏、贺尔基氏、苏贺氏,裕固族呼郎嘎特氏,新疆锡伯族何叶尔氏,辽宁沈阳锡伯族贺在尔氏,汉姓均为贺;布依、撒拉、僳僳、满、蒙古、俄罗斯、东乡、回等民族均有贺姓。
迁徙:
贺姓得姓在今浙江绍兴一带,从一开始就成为当地一大望族。故族人自改姓为贺以后,就以会稽为其堂号、郡望。贺纯有孙名贺齐,为三国时吴国大将军齐之孙贺邵任中书令,邵之子贺修在西晋任太子太傅,由于仕宦周迁等原因,贺姓开始在江浙一带缓慢迁徙。会稽贺姓在汉魏六朝时期,他们与同郡的虞、魏、孔三姓并称为“会稽四姓”。魏晋南北朝时期,因北方兵连祸接,各民族不断大举南迁,使得南方的贺姓家族分布更广。出自鲜卑的贺姓,也很快繁衍壮大,后与从江南北上的贺姓不断地融合发展,逐渐在北方形成两大郡望,即河南郡、广平郡。唐朝时,贺修的十二世孙贺德仁为唐太子中书舍人,德仁的侄孙贺默为彭州(今江苏徐州)刺史,德仁的侄曾孙贺知章任唐玄宗秘书监,可见此期世居会稽之贺姓已呈大批北上之势。宋代词人贺铸为贺知章之后,生于今河南汲县,晚年退居苏、常。唐宋之际,贺姓已分布于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其中在北方,是以今河南、河北、山西、山东、陕西分布最为集中。此期又形成山阴(隋时贺德基之族所在)、青州(宋时贺恂之族所在)、忻州(宋时易州刺史贺惟忠之族所在)、陈留(宋时右千牛卫大将军贺率景之族所在)、蔡州(宋时中散大夫贺应诚之族所在)、济南(宋时秉议郎贺适中之族所在)、齐州(宋时光禄卿贺志诚之族所在)、密州(宋时贺宽之族所在)等郡望。明初,贺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江苏、河南、山东、湖北、河北等地。明清以后,贺姓遍及全国各地,并有远播海外者。如今,贺姓分布甚广,尤以湖南、山西两省为。目前贺姓人口列全国第九十七位。
郡望:
会稽郡 秦郡,治所吴县(今江苏苏州)。此支贺氏开基始祖为汉庆纯。
河南郡 汉改秦三川郡置,治所雒阳(今河南洛阳东北)。此支贺氏开基始祖为后魏贺兰氏、贺赖氏改为贺氏之后裔。
广平郡 汉分邯郸郡置,治所在广平(今河北鸡泽东南)。此支贺氏开基始祖有二说:一为汉庆纯之后;二为后魏贺兰氏、贺赖氏改为贺氏之后裔。
堂号:
四明堂 唐朝光禄大夫贺知章,诗作得最好,书法也漂亮。醉后作诗填词写字,毫不费力就成了卷轴。他自号“四明狂客”。
其它堂号:①郡望堂号:会稽、河南、广平。②自立堂号:百岁、赐曲、诗文、务年等。
字辈:
贺龙家谱字辈:大廷良士,文学兴邦,光宗耀祖,世代永昌。
浙江嘉兴贺氏字行:启泰铉愚王召晟尚,开庆锡宸玉绍德。
湖北枝江贺氏字辈:学明应昌,必有盛德,光宗耀祖,永其世家。
湖南湘阴贺氏字辈:伯逢居均,仕子庆大,德原材必,敬克荣魁,添少洪祖,千万汝膺。
湖南益阳贺氏派语:祖房嶐支旧派:凤逢喜登美,贤良世际昌,鸿绪期久远,大德焕文章。祖房崇支旧派:中继绍友崇,廷朝世仕同,邦国人家永,贤能福再宏。嗣房旧派:玉兴水弥龙,师善必端宗,贤良方正德,诚信允存忠。嗣祁两房合派:文章(祁房人家)光上署,道学萃其时。续派:得遇升平际,长赓作育诗,声名宜益大,功业定传奇,祥发先之泽,因为远立基。
名人:
贺循(260-319),东晋臣。字彦先。初任阳羡(今江苏省宜兴市南)武康(今浙江省德清县西武康镇)令。后转侍御史,因病去职。他曾镇压石冰领导的反晋武装力量。琅邪王司马睿(即东晋元帝)镇守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任太常侍、佐光禄大夫等职。与顾荣同为支持司马睿之江南士族领袖。太兴二年死,谥穆。
贺若弼(544-607),隋将。字辅伯,河南洛阳人。《隋书·贺若弼传》言其“有大志,骁勇便弓马,解属文,博涉书记”。北周时,官至寿州刺史。隋初,任吴州总管。献灭陈十策,为文帝所重。以平陈有功,进位上柱国。官至右武侯大将军。因居功自恃,又言时政得失,为炀帝忌杀。
贺知章(659-744),唐诗人。字季真,赵州永兴(浙江萧山)人。武周时进士,历官礼部侍郎、集贤院学士、太子宾客、秘书监。晚节尤放诞,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天宝初,请为道士,还乡隐居。以宅为“千秋观”。好饮酒,工书法,与李白、张旭等相友善,时称“醉中八仙”。诗存二十首,多为祭神乐章及应制诗。
贺铸(1052-1125),北宋诗人。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卫州(河南汲县)人。徽宗时,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苏州。性豪爽,不畏权贵,好论时政、人物及理财之道。工诗文,尤长于词。其《青玉案》名句“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为人赞赏。世称“贺梅子”。著有《庆湖遗老集》。
贺一龙(-1643),明末农民起义军将领。别号革里眼。荥阳大会时,名列十三家之一。他与贺锦负南御、四川、湖广明军之责。1638年,义军首领大多降明,他与贺锦、马守应等转移到鄂皖边区,与贺锦、马守应、刘希尧、蔺养成合军,称“革左五营”。1642年与李自成联合。次年,被李自成所杀。
贺锦(-1651),明末农民起义军将领。别号“左金王”。崇祯八年(1635),义军荥阳大会时,为十三家之一。转战川、湖一带。与马守应、贺一龙、刘希尧蔺养成号“革左五营”。后归附李自成。自成死,他与李过等参加抗清斗争,后从高一功入蜀,与孙可望作战牺牲。
贺贻孙,清初文学家。字子翼,江西永新人。九岁能文,称神童。明末与友陈宏绪等结社豫章(南昌)。明亡隐居。顺治初特列贡榜、荐举鸿博,皆不就。《清史稿》载其曰“吾逃世而不逃名,名之累人实甚”。遂削发衣缁,结茅深山不复出。晚年益贫,布衣疏食无愠色。以著述自娱。有《水田居士诗文集》等。
贺长龄(1785-1850),清臣。字隅耕,湖南善化人。嘉庆进士,历任布政使、巡抚等职。道光十六年(1836)任贵州巡抚。治黔九年,“振兴文教”,普设“书院义学”(《清史稿》)。又劝民拔除**,改种木棉,有政绩。迁云贵总督,兼署云南巡抚。后以镇压回民起义不力,被革职。
其他贺姓名人有东汉官吏、贺姓始祖贺纯;南朝陈诗人贺循;隋民间琴师贺若弼;明建筑管理专家贺盛瑞,医学家贺岳等。近当代贺姓名人有革命家贺龙、贺昌,军事家贺炳炎,毛泽东夫人贺子珍,诗人贺敬之,作家贺宜,作曲家贺绿汀,书画家贺天健,话剧导演贺孟斧等。
左(Zuǒ)姓源出有七:
1、据《姓考》及《吕览》所载,古有左国,以国为氏,黄帝臣左彻为其后。一说左彻为左姓之始。
2、据《姓氏》所载,周穆王时左史戎夫之后,以官为氏。
3、出自姜姓,为春秋时齐国公族之后。据《广韵》所载,春秋时齐国公族有左、右公子之分,后左公子的后代便以左字为姓,形成左氏。
4、以职官名为姓。据《元和姓纂》所载,春秋时各诸侯国大都置有左史官,其后便以左为氏。楚国威王有左史官倚相,周穆王有左史戎夫、左史老,均为左史官,后以官为氏。他们皆为左氏之祖。
5、春秋时宋国公族有左姓。
6、春秋时卫国公族有左姓。
7、出自他族或他族改姓而来。明、清云南永昌府腾越亭(今腾冲)、蒙化府(治所在今巍山)等土司有左姓,系彝族;清满洲八旗姓哈斯虎氏,后改为左姓;裕固族绰罗斯氏,汉姓为左;北宋时犹太人留居中国境内(主要在今河南省开封)者之后裔中有左姓;今云南省巍山彝族多此姓。
■得姓始祖
左彻。上古时期黄帝时的官吏。据说曾帮助黄帝铸造三鼎于荆山之阳,令人惋惜的是黄帝在鼎成之日与世长辞。左彻悲痛难当,泪如雨下,于是他拿来黄帝的衣冠,几杖进行祭祀,以慰黄帝在天之灵。左彻之举,无疑为性情中人所为,乃获得世人之敬重。据说左彻为古时左国之嫡裔,由于左国立国之人无传,故左姓人奉左彻为其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左姓在西周时,有左儒、左鄢父仕周为大夫,春秋时鲁有左人郢、左丘明、左师展,晋有左史,战国时燕有左伯桃。可见在先秦时期,左姓已活动于西周之国都——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及鲁(今山东省西南)、晋(今山西省一带)、燕(今河北省北部)等地。西汉时,左姓仅名左咸者就有四位(《中国历代人名大辞典》将四者合一,谬也),其一为任郡守九卿的琅琊(今山东省临沂一带)人左咸,另一左咸后赐爵关内侯,子孙袭爵留居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剩下两位因只有只言片语,不论。另外,由于淮南王外家姓左,故有左吴、左修事淮南王,此际其外戚见诸史册者还有一位女性——寡妇左阿君。表明左姓在此际已定居于今安徽南部一带。东汉时见诸史册之左姓愈多,左圣、左雄叔侄为南郡涅阳(今河南省镇平)人,左原为陈留(今河南省开封)人,左伯为东莱(今山东省掖县)人,左慈为庐江(今属安徽省)人,左恢为吴郡曲阿(今江苏省丹阳)人。另有两支左姓家族值得关注,一为清河国(今属河北省)王妃,后贵为汉安帝母后的犍为(今属四川省)人左小娥家族(其同父异母弟左次、左达生在清河国任郎中)。另一为河南平阴(今河南省孟津)人左忄官家族(其兄左称、左胜均封南乡侯,弟左敏,左觉亦在朝中任职),这两支家族风光显赫,使得左姓成为当时的北方著姓之一。此外也表明,此际南方的安徽、四川、江苏等地已有左姓人定居。魏晋时期,左姓在今山东、河南间地繁衍迅速,后昌盛为左姓济阳郡望。南北朝至隋唐,左姓由于避乱、仕宦、谋生等原因,逐渐播迁于江东各地。宋元以后,左姓在江南分布地更广,两湖、两广等地均有左姓人入迁。明初,山西左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陕西、甘肃、河北、河南、东北三省等地。此后,云贵、台岛均有左姓人入居。清初,两湖之左姓伴随湖广填四川的风潮入迁四川。如今,左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河北、山东、江苏、四川多此姓,上述四省之左姓约占全国汉族左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九。左姓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四十二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零八六。
■历史名人
左雄:南郡涅阳(今河南省镇平)人,东汉学者、大臣。举孝廉,迁冀州刺史。对豪族“贪猾”者敢于揭发检举。后历议郎、尚书,累迁至尚书令(位同宰相)。他崇经术,修太学,使太学极盛一时。
左悺:河南省平阴人,东汉显宦。初为小黄门史,后因与单超等五人合谋诛灭外戚,以功迁中常侍,封上蔡侯。得势后,日益骄横,其兄弟亲戚多出任州郡官,侵压民产。被人告发后自杀。
左慈:庐江人,东汉末方士。据传有神道,并在曹操面前表演过。葛洪称他是其祖父葛玄之师。
左思:字太冲,临淄(今山东省淄博东北)人,西晋文学家。其怀才不遇,仅官至秘书郎。所作诗文借古抒情,多愤世不平之作。十年构思方写成《三都赋》,士人竟相传写,一时竟弄得洛阳纸贵。辑有《左太冲集》。
左鼎:江西省永新人,明朝大臣。进士出身。授御史,巡抚山西。居官清勤恤民,卓有声誉。以善写奏章著称,有左鼎手之誉。官至广东右参政、左佥都御史。
左权:湖南醴陵人,中共高级将领。黄埔军校一期毕业,曾留苏学习军事。回国后,历任中央红军军校教官,一方面军总部作战参谋,第一军团参谋长等职。长征到达陕北后,任红一军团代理军团长。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副参谋长。1942年在山西省辽县(今左权县)麻田阵亡,年仅36岁。
左丘明:春秋时鲁国人,后人因其目盲,称之为盲左。相传他曾任鲁太史,为《春秋》作传,成《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又作《国语》。先儒以为左丘明好恶同于圣人,故孔子作春秋为素王,丘明为素臣。述夫子之志而作传,是为左氏春秋。
左伯桃:春秋燕人左伯桃羊角哀,品高才横。时诸侯争霸,鱼肉百姓,愿救水火之中。闻楚庄王贤君,相约共赴。路暴风雪,饥寒交迫,伯桃病弱,角哀力竭,相扶一空心大树下,伯桃劝弃,角哀不忍。俩死不如一活,终明事理,受粮上路,一步三回,泪流成河。至楚庄王,急回寻之,伯桃冻儡树中,角哀痛不欲生。后逢忌日,角哀面荒原深拜,潸然泣之,祷也。
左小娥:东汉犍为人,清河王刘庆姬。有才色,喜辞赋。和帝赐给清河王,生子刘祜,后祜继承帝位为安帝,尊其为孝德后。
左君弼:庐州(今安徽省合肥)人,元末南方红巾军将领。曾盘据庐州十余年,为天完政权汴梁行省首领。曾降元,后又降明。
左光斗:安庆府桐城(今属安徽省)人,明代直臣。万历进士。任御史时排斥宦官,后又弹劾臣魏忠贤,被魏杀害。
左良玉:山东省临清人,明末大将。早年在辽东与清军作战,后入中原镇压明末农民起义军。与李自成、张献忠作战多年,因功升平贼将军,后加封宁南伯。顺治二年病死,终年四十六岁。
左懋第:山东省莱阳人,南明官吏。崇祯进士,南明弘光年间任右佥都御史,巡抚应天、徽州。后入北京与清廷议和,遭软禁,拒降被害。
左宗棠:湖南省湘阴人,清朝大臣。1860-1865年镇压太平军功勋卓著。后任陕甘总督镇压了西部捻军和陕甘回民起义。1876年击败俄、英支持的阿古柏侵略军,因功升军机大臣(位同宰相),调两江总督。有《左文襄公全集》。
左宝贵:山东省费县人,回族,清末将领。甲午战争时,以总兵之职率军赴朝鲜平壤拒日。督军浴血奋战,亲手燃放大炮。后中炮阵亡。
■郡望堂号
1、郡望
济阳郡:晋惠帝时将陈留郡之一部分置济阳郡,南渡后废,其故地在今河南省兰考县东、山东省东明县南一带。
2、堂号
传经堂:孔子作《春秋》,左丘明为了传《春秋》作了《左传》,详细解释了《春秋》的内容。
高义堂:春秋时候左伯桃和羊角哀一起到楚国去谋事,途遇大雪,天寒食绝。伯桃把自己的衣服、粮食都给了羊角哀,让他一人到楚国去,免得二人都冻饿而死。伯桃自己则钻到一棵大树的树洞里冻饿而死。羊角哀在楚国得官后,回到那棵柳树下劈开树干,重新礼葬了左伯桃。
此外,左姓的主要堂号还有:“三都堂”、“敦厚堂”等。
■左姓宗祠通用对联
〖左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作春秋传;
成蹇谔名。
——佚名撰左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时史学家左丘明(一说复姓左丘,名明),鲁国人,约与孔子同时,双目失明。曾任鲁国太史,作《春秋左氏传》(《左传》),相传又作《国语》。《论语公冶长》载孔子说:“花言巧语,伪装和善,过分谦恭,这种态度,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内心藏着怨恨,表面上装出友好的样子,这种行为,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古代儒家认为左丘明的好、恶与圣人相同。下联典指东汉涅阳人左雄,字伯豪,安帝时举孝廉,官冀州刺史,举报贪官豪强,无所顾忌。顺帝初年官议郎,针对当时的朝纲废弛与大臣懈怠,他数次上书,深切进谏。尚书仆身虞诩称他为“蹇蹇王臣”。后官至尚书令。“蹇谔”,谓正直敢言。
匡襄国政;
羽翼圣经。
——佚名撰左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左雄,安帝时举孝廉,永建初年拜议郎,时顺帝新立,大臣懈驰,雄数言事,其辞深切,迁尚书令。雄又上言郡国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帝从之。自是牧守畏栗,莫敢轻举,迄于永熹,察选清平,多得其人。下联典指春秋鲁国太史左丘明述孔子之志而作《春秋传》。先儒谓孔子作《春秋》而为素王,丘明传《春秋》而为素臣。
明推忠毅;
清著文襄。
——佚名撰左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左光斗为魏忠贤所害,后谥忠毅。下联典指清·左宗棠卒谥文襄。
〖左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志高局四海;
英名擅八区。
——佚名撰左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浙江省清代大臣左宗棠祠联。左宗棠(1812-1885),字季高,湖南省湘阴人。道光举人。1860年随曾国藩襄办军务。1862年升浙江巡先。1875年任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次年大举出兵新疆,击败俄、英支持的阿古柏侵略军,收复除伊犁以外的天山南北各地。1881年升任军机大臣,调两江总督。1884年中法战争时,督办福建军务,力主抗击法国侵略者。有《左文襄公全集》。“局”,谓人的胸襟器量。
风云三尺剑;
花鸟一床书。
——明·左光斗撰左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明代御史左光斗自题联。左光斗,字遗直,桐城人。万历进士,授御史。后为魏忠贤所害。追赠太子少保,谥忠毅。
大文师吏部;
古画爱将军。
——清·左宗棠撰左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大臣左宗棠撰联。
〖左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千古素臣垂会绪;
三都丽赋诵清芬。
——佚名撰左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湖南省醴陵市新阳左氏宗祠联。上联典指春秋时史学家左丘明,汉代一些研究《春秋》的儒者认为,孔子作《春秋》,立王者之法,有王者之道,但无王者之位,故称“素王”。左丘明作《左传》,阐明《春秋》之法,为素王的辅佐,故称“素臣”。“会绪”,谓统系,世系。下联典指西晋文学家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人,曾官秘书郎,出身寒微,不善交游。相传他构思十年,门庭、厕所都放着纸笔,偶得一句急忙录下来,写成《三都赋》,豪贵之家竟相传写,一时洛阳纸贵。“清芬”,比喻高洁的德行。
铁铸肺肝忠贯日;
赋齐衡固字如珠。
——佚名撰左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代御史左光斗,字遗直,号浮丘,桐城人,万历年间与杨涟同举进士。任御史时办理屯田,在北方兴修水利,提倡钟稻。天启年间任左佥都御史,杨涟弹劾魏忠贤,他参与其事,又亲劾魏忠贤三十二斩罪,后与杨涟同被诬陷,死于狱中。下联典指西晋文学家左思。“衡”,指东汉科学家、文学家张衡,著有《二京赋》、《归田赋》;“固”,指东汉史学家、文学家班固,著有《两都赋》。
霁月光风在怀袖;
白云苍雪共襟期。
——明·左光斗撰左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明代御史左光斗自题联。
季高戌边名中外;
丘明作传耀古今。
——佚名撰左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大臣民左宗棠。下联典指春秋时鲁国太史左丘明,好恶同于圣人孔子,故孔子作《春秋》为素王,他述孔子之志而作传,即《左氏春秋》,称为“素臣”。又作《国语》。后人因其失明,称为盲左。
涧道余寒历冰雪;
洞口经春长薜萝。
——清·左宗棠撰左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大臣左宗棠自题联。
大节忠贞彪史册;
正气磅礴壮山河。
——佚名撰左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左权将军墓联。墓在河北邯郸。左权(1906-1942),湖南醴陵人。黄浦军官学校毕业后,去苏联陆军大学学习。1930年回国,历任八路烟副参谋长等职。1942年6月2日,在山西辽县今左权县)麻田指挥部队与日本侵略军作战中牺牲。
〖左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庆延登科,妻辞不偶;
太冲作赋,妹亦能文。
——佚名撰左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宋永新人左庆延,十七岁登第,秦桧想把女儿嫁给他,他不同意而辞去,因此十年不得升迁,最终官至太学博士。下联典指左思及其妹左芬。左芬少年好学,工于文词,以才德闻名于时。
年少登科,澹奄集传后世;
才高作赋,洛阳纸贵当时。
——佚名撰左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进士左庆延的事典。下联典指西晋文学家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人。构思十年,写《三都赋》,“豪贵之家,竟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左姓典故、趣事
〖洛阳纸贵〗
“洛阳纸贵”源于《晋书·左思传》。
晋代的大文学家左思,少年时学习并不认真,他的父亲左雍对此非常不满。有一次,他的父亲对朋友说:“小儿左思不思进取,学习还不如我少年时用功。”左思听到这句话后非常难过,于是下定决心,刻苦读书,最终成为一名大文学家。后来,他写《三都赋》时,为了在内容、结构和语言等方面都有所创新,以便达到完美无缺的地步,前后用了十年多的工夫。在构思过程中,他在室内、门前、墙壁,以及厕所等处都挂上纸笔。不论他走到哪里,一想起一个好句子,就马上记下来。由于左思下的功夫非常大,《三都赋》写成之后,深得当时文人的一致好评,人们争先恐后地抄阅。由于抄写的人过多,以致于洛阳的纸张因供不应求而大涨其价。
后来,人们用“洛阳纸贵”来形容著作好,销售快,风行一时。
南朝、宋武帝、文帝、孝武帝各有几个儿子?分别叫啥?
本文2023-09-28 10:37:13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25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