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编修家谱?家谱意味着什么?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8浏览:2收藏

为什么要编修家谱?家谱意味着什么?,第1张

隋唐五代以后,修谱之风从官方到民间更加盛行,家家都有谱,层出不穷。每一次都成为同姓同族人之间的盛事,每一次都成为宗族交流的盛事。

族谱中记载的祖先对众人的教诲,是我们祖先的教诲,是我们文化的结晶,是我们家族的光荣和原则。比如,诸葛亮给全家人立的规矩。君子之行,静以修德,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成为诸葛世家子孙的行为准则。

家谱是一种民俗文化,家谱,就是家信,就是家史。家谱越老,意义越大。孔家的家谱绝不仅限于孔家,而是关系到中国文化的起源和影响的历史。山西乔氏家谱反映了山西发展史的一部分,也反映了山西乃至中国商业史的一部分。历朝历代的官员和鸿儒的家谱,是哪个时代的官史记载的参考史。当然,对于绝大多数家庭和家族来说,其作用没有那么大,那么重要。但它也是反映当地情况的重要手段,更重要的是反映家庭内部的传统教育。从这个角度看,建立家谱是必要的。这不是政府的事。乡镇和县城的档案,甚至局级以上单位的大事,以及国家大事,都是各级政府的事。家谱是老百姓的事。如今,随着文化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民族重视修家谱、建新谱。

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您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分享就到这里了,喜欢我,就请关注我吧。如果大家有什么想法,可以在下面的评论中告诉我们。

谱牒学·谱牒学的形成和发展·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的谱学

东汉以来,地方豪族地主的势力有了很大发展。曹魏时,开始实行九品中正制,门阀豪族的利益得到维护,族姓同社会地位、权利等密切相关,因而谱牒记载便成为选官、婚姻、社交等的凭证。正如郑樵在《通志·氏族略》中所说:“自隋唐以上,官为簿状,家有谱系。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在这样的社会政治背景下,无论是士庶还是官私,莫不以家谱为重,于是竞起而修纂、考订家谱,促成了谱学的发达。

隋唐以前的时期,由于政治的多元和统治家族的频繁更换,皇族家谱大量出现,名称有属籍、皇族宗人图牒、帝谱、皇室谱。北朝的不少皇族家谱流传到隋唐时代并为当时史书著录。士族修纂家谱盛行,仅南北朝时期宋、齐、梁三代的士族家谱见于刘孝标《世说新语》者就达三十余种。受皇族家谱和士族家谱普遍化的影响,庶族阶层也开始建立家谱,并出现了庶族在谱籍上竞相作伪,力图混杂于士族阶层的现象。

为了适应收集、考辨、管理家谱的需要,官府设立了专门的主谱官员和修谱机构。于此,郑樵在《通志·氏族略》中有所介绍:“历代并有图谱局,置郎令史以掌之,仍用博通古今之儒知撰谱事。凡百官族姓之有家状者,则上之,官为考定详实,藏于秘阁,副在左户。若私书有滥,则纠之以官籍,官籍不及,则稽之以私书。此近古之制,以绳天下,使贵有常尊,贱有等威者也。”官府对集中的各地家谱进行总汇,编成总谱,亦称百家谱。有全国性总谱和地方性总谱之分。

由于官方和民间都重视纂修家谱,自然地造就了专门从事家谱编纂、整理和研究的学者。这个时期的谱学著述丰富,据《隋书·经籍志》记载,共有五十余种,近一千二百卷。并出现了不少著名的谱学家,如世传谱学的贾氏。晋太元中,散骑常侍河东贾弼,广集百家之谱,撰为《姓氏簿状》一书,包括十八州百十六郡,共计七百一十二篇,区分士庶贵贱,无一遗漏。朝廷委令史、书吏抄缮此书,藏于秘阁及左民曹。至其孙贾渊,三世传学,对家谱的研究精深,当世莫比。贾渊曾为竟陵王子良撰《见客谱》,又撰有《姓氏要状》十五篇。贾渊之子贾执作《姓氏英贤》一百篇。贾执之孙贾冠撰《梁国亲皇太子序亲簿》四篇。可见贾氏一门世传谱学,相沿达百余年。南朝有王氏之学,代表人物为王弘、王俭、王逡之、王僧儒等。王弘深好贾氏姓氏之学,善于记忆人名、别字与官号,曾日对千客而不犯各先人之讳。王俭悉心研究谱学,在贾氏著述基础上,撰成《百家集谱》十卷。王逸之又作《续百家谱》四卷、《南族谱》二卷、《百家谱拾遗》一卷。王僧儒又增定《百家谱》为三十卷、《百家谱集钞》十五卷。王氏谱学也深得时人推崇。此外,当时著名的谱学家还有管宁、挚虞、刘湛、徐昭、徐勉、宋绘等。

综上可见,官私修谱之风的盛行、总谱形式的普及、谱学世家等专门研究者的出现,都标志着谱牒学已完全独立成为专门的学问。阮孝绪《七录》首次专类著录谱牒,《七录》中的第十一类即是“谱状”,著录了四十二种谱牒,一千余卷。此后,《隋书·经籍志》等“正史”的史部目录中,都立有谱牒类。这也表明谱牒学是作为史学的一个部类存在的。

隋唐时期,废除九品中正制,推行以才选人的科举制,在政治上限制了门阀士族的势力。尤其是隋末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门阀制度和世家豪族。谱牒的作用因此有所改变。唐王朝出于政治的需要,主要由官方主持编修总谱,提高皇族地位,压抑旧士族。如唐太宗令高士廉等修《氏族志》,收集全国家谱,考定世系,定为九等,将皇族列为第一等,老牌士族崔氏被抑为第三等。武则天时,下令改修《氏族志》为《姓氏录》,将后族武姓列为第一等,其余以官职高下为标准,凡五品以上皆升为士族。唐代谱学的发展除了政治上的因素外,还直接与当时的社会文化风气有关。门阀观念在唐初仍有影响,谱牒仍然是旧士族自我标榜的依据。

唐代著名的谱学家和著作有柳冲撰《大唐姓氏录》、路敬淳撰《衣冠谱》、韦述撰《开元谱》、张九龄撰《韵谱》、林宝撰《元和姓纂》等。唐代的谱学著作以史官撰述者为多,其中又以族姓为主,也有专论家史的,如刘知几的 《刘氏家史》十五卷和 《谱考》三卷。刘知几还在《史通·史志篇》中论及史志(此指谱牒) 的关系,“凡为国史者,宜各撰《氏族志》,列于百官之下”,强调了谱牒在史书编撰中的作用。

唐代后期,旧士族已逐渐衰落,加之唐末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对残余的门第制度以致命的打击,世家大族的族谱亦大多在混乱中散失,谱学作为专门的学问流传下来的不多。此后,谱牒学的发展进入另一个时期。

家族是一个人们血脉相连的群体,承载着世世代代的记忆和传承。在中国,家族谱系的记载尤为重要,其中孟氏家谱更是具有特殊的意义。孟氏家族自古以来就以其卓越的贡献和众多的杰出人才而闻名于世。通过研究孟氏家谱,我们可以窥探到这个家族的兴衰历史,以及他们对社会和国家的贡献。

第一章:孟氏家族的起源

孟氏家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商朝时期。相传商朝末年,孟氏家族的祖先孟子商被封为诸侯,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国家。孟子商非常重视教育,他创立了孟氏学派,并将其家族的智慧传承给后代。孟子商的子孙们在政治、文化和军事等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现,使得孟氏家族逐渐崭露头角。

孟氏家族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许多兴衰的循环。从秦汉时期的辉煌到唐宋时期的低谷,再到明清时期的复兴,孟氏家族始终保持着对家族传统的坚守和传承。在每一个时代,孟氏家族都有杰出的人物涌现,为家族增光添彩。

第二章:孟氏家谱的编纂

孟氏家谱的编纂是一个艰巨而复杂的任务。首先,需要收集家族成员的姓名、出生日期、婚姻情况等基本信息。这些信息可以通过家族成员的口述或者历史文献的记载来获取。其次,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整理和分类,建立起家族的谱系图。最后,需要将这些信息进行书写和印刷,以便后代家族成员的查阅和传承。

在编纂孟氏家谱的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一些原则。首先,要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只有真实可靠的信息才能保证家谱的价值和可信度。其次,要注重家族成员的贡献和特点。通过对每个家族成员的事迹和成就进行描述,可以更好地展示家族的荣耀和传统。最后,要注重家族的历史和文化传承。孟氏家谱不仅仅是一份家族成员的名录,更是一部家族的历史和文化的记录。

第三章:孟氏家族的贡献

孟氏家族在中国历史上有着丰富的贡献。他们在政治、文化、教育和军事等各个领域都有杰出的代表人物。例如,孟子商创立的孟氏学派对中国的儒家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孟子商的后代们也在政治和军事上有出色的表现,为国家的统一和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此外,孟氏家族对教育的重视也是他们的一大特点。他们注重家族成员的教育和培养,使得家族中涌现出许多才子佳人。这些人才不仅在家族内部有所成就,还在社会上有广泛的影响力。他们以自己的智慧和才能为社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怎样才能做到续好家谱

什么叫续谱?说白了就是找人,把一个家族所有的人全都能找到,然后写在家谱上。

“文革”以后,还有一些没有被烧的家谱,近几年来,有的家族开始做了续谱的工作。

但现在仍有一些还没有进行续谱。

有一些老旧家谱上不接老祖,下不接后人,或上接老祖,但下又不接后人。

研究家谱申民风老人说,这叫断代谱。

失去了现在的作用和今后长久存在的意义。

据了解有的老家谱现在已有七八十年没有续谱了,时间长的有近百年没有续谱了。

时间长不续谱,这样下去就会使有的家谱失去应有的作用。

据说上海第一大博物馆现藏存家谱档案八万余册,比其他国家都多,是世界之最。

有人花高价出买,给多少钱也不卖,作为国家文物长期保留。

家谱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这是我们的责任。

有的家族想要续谱,但由于脱离历史时间长,困难多,找人不好找,所以有的家族放弃了续谱的工作。

有的想续谱但困难多,又在困难之中。

本人曾也做过一个阶段的续谱工作,遇到的问题不少,困难也很多,也曾有过灰心不想再继续续下去了,但在有关人员的帮助下,我克服了困难,在家族人的帮助下,经过15年的艰苦努力找到了家族人378人,应找到的都已经找到,终于完成了续谱的任务。

在续谱工作中,我受到了教育,得到了启示,也学习到了一点经验,续谱要建立一个长效机制组织,才能保证家谱的长久性。

这次续谱用了15年的时间,下次再续谱可用两个月的时间完成,能够节省时间,节省人力和物力,并能做到保证家谱的长久存在。

一、为什么要续家谱,家谱的用处和意义是什么?

有人说,现在续家谱没有用了,有家谱也用不着了。

世上没有绝对有用的东西,但也没有绝对没有用的东西,有用和没有用都是相对的,这才是现实的,也是可行的,行之有效的。

我们说家谱是有一定用处的。

(一)起源和血缘

《家谱》是记载一个家庭的起源生存和发展的过程,其中也包括政治和经济的发展过程;人员的发展和变化。

是一个家族血缘的记载,是证明一个家族血缘的依据。

惟有家谱才能证明一个家族人员的血缘关系,能够找到血缘,知道了血缘关系才能够防止近亲结婚,对提高人的素质和健康,有其重要的作用和好处。

(二)《家谱》是一种传统文化

《家谱》是一个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惟有家谱才能够反映一个家族的文化和人们的思想。

家谱文化在我国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申老说,家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家谱的遗失将给文化造成很大的损失。

(三)《家谱》是纪念先祖,敬重前人,尊敬长辈,团结家族人,祭祖祭祀,最简便,最好的一种形式。

一个家谱就象征一个家族的团结,便于沟通、往来,互相交流,可以继承和传代,具有历史深远的意义。

(四)《家谱》是一个家族最大、最好、最全的人事档案库。

可以查找某人人,供人们查找资料。

(五)《家谱》最大的用处就是能够维系一个家族的完整和长久的存在。

用长远的观点看, 没有家谱,便没有一个家族的永久存在。

有人说没有家谱也会照样有家族,家族是永远存在的。

这不一定,一个家族的人都没有了, 这个家谱没有人继承了,这个家族也便不存在了,这是一。

还有家族人就是有,你到哪里去找你的家族人?你依据什么为凭证说是你的家族人。

同姓不等于一个家族人,因为同姓家族人太多。

家谱证明家族如同证明一个家族人血缘一样,所以说没有家谱便没有家族。

世界上过去的历史事物都是由文字记载下来的,中国五千多年的悠久历史文化给人们提供了认

识世界,了解世界,改造世界,创造世界,完美世界,这是人类的根本任务。

世界是美丽的,是丰富多彩的,人类的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家谱就是一个家族人类生活中多彩的篇章。

只有这样的去看才能爱你的家谱。

二、如何做到克服在续谱中遇到的困难

我在续谱中遇到有五难。

(一)不知情的人多,知情的人太少。

我的《家谱》(族谱)是在清朝前半期时立的《家谱》。

到现在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现在已有十二代人。

前六代是老家谱,在“文革”期间也被烧了。

是一位有心的族弟当时他用笔偷偷地把老祖宗的名字抄写记下来,又保管起来了。

“文革”后,我才知道,并取得了联系。

我的祖父杨喜清是杨家第七代人,1870年生人,同年随同父母和三位亲叔叔一起从河北省河间府(现河间市)宁静县大杨家庄逃荒来到东北,落脚在吉林省怀德县朝阳坡镇西八家子屯开荒种地。

到1930年第六代4位老爷子先后去世,家族分成四大股份。

我祖父是第一大股长房人,有两个弟弟。

四股排行也是老大,有堂弟七人,共有兄弟10人,妯娌10人,亲堂姐妹11人,第七代共有31人。

我是从第七代人续谱的,时间是1990年开始的,距离上次续谱已有60多年,当我开始调查时,第七代人早已全部去世。

第八代有69人,调查时,在世的只有15人,有的人连自己父母的名字都忘了,调查时知情的人少,非常的困难。

(二)面积大、路线长

在东北有吉林省怀德县、公主岭、朝阳坡、清水沟子、玉川、八家子、长春等地。

在黑龙江省有佳木斯、黑河等地。

沈阳、大连、河南省郑州、上海、河北、北京、内蒙古包头等地。

(三)调查需要时间,需要人力、物力和经费,无有人出,没有人纳。

(四)有阻力,有人反对,不赞成,不拥护,不支持,不配合。

(五)不会写,没有写过,不知怎么写。

除了五难,还有干扰、讽言和讽语。

如有人说纯属是吃饱饭撑的,是没有什么事情干了。

也有人说是为了搞虚名堂,为了虚荣心等等。

对以上的这些困难,我们的做法是:

确定目标不动摇,面对困难顶着干。

讽言讽语任去说,需要经费自掏包。

详信依多数人,续成家谱是真的。

三、续家谱老传统保留不能丢,同时也要有改革和创新,这样才能受到人们的欢迎。

我的家族素有历史悠久,勤劳俭朴,忠厚仁义,财产富有,勤俭节约,诗书门第,勤于学习,互为友好,全家族人一家亲的光荣传统。

(一)突破了旧礼教的三个规定,树立新观念。

我的家族在封建旧礼教时期有三个不上家谱的规定。

1、活着的人不能上家谱。

2、家中出生女性不能上家谱。

3、出嫁的姑 不能上家谱。

新续家谱打破了这三个规定。

活着的人上家谱没有任何妨碍,有好处没有坏处。

家中只有出生男人上家谱,女人不上家谱是不平等的,出嫁女上家谱是因为血缘不能变,当今的社会是男女平等的社会,男女平等从家谱上也要体现出来,也是为了全家族的团结,这对研究家史是有其必要的。

对出嫁女的男方和社会并无有影响。

(二)续家谱建立一个长效机制的组织才能保证家谱的有效性和长久性。

做法是实行四定:

1、定点。

就是定一个指定的地方。

要选择比较中心地带人员多又比较集中,后继有人,居住能长久,有变化也小,交通方便,通信便利的地方为最好。

定点处设有长期总负责人。

2、定人。

为了防止没有人问,无有人管,没有人抓的问题,根据已往长期以来的情况看定人是需要的,

也是完全必要的,尽管定人也不十分保险,但总比不定人要好,人是第一因素。

定人就是明确有人负责。

定人要按家族股份有多少和股份大小而定,每个股份最少定一个人,股份大的人口多的定二个人最多不超过三个人。

人员要由各股份推选和志愿者承担。

3、定任务。

1)每个续谱负责人要明确自己承担的义务,平时要把婚丧嫁娶,新出生的婴儿时间,名字都要记好,典型的人,典型的事,好人好事,如见义勇为者,凡是受到社会上表彰的好人好事都要记上,平时记平时积累,用时不难。

用时就有现成的材料,不用再去调查,这样记的人和事又真实可,可性强。

2)要防止新出生的婴儿重名。

关于重名问题,现在国家是做不到不叫重名的。

作为一个家族现在是能够做到不叫重名的。

重名在历史上就有,是一个大老难,无法解决的问题,我们的做法是,在新出生婴儿起名之前,先要和续谱处联系,现在有多少新生婴儿,都叫什么名字,了解知道后,再给新出生婴儿起名,这样做就不会有重名的。

当今是信息化时代,电话几乎城市、农村家家都有,打一个电话又快,省时省力,不用走路就可解决,事在人为,就看做不做。

有几百人的一个家族,在一代有二代人没有重名的(指是男的)能做到这一点就是一大成绩,说明这个家族是沟通的,有联系的,是团结的,否则做不到。

4、定时间。

每10年续一次谱,50年一大续。

下次续谱订2017年1月2月为续谱时间,两个月完成。

各个股份续谱负责人要在2017年的1月完成,将2006年1月1日到2016年底,所记收到的情况写成汇表,邮给或送给定点处。

二月份定点处负责人要把各个股份邮送的报表进行汇总,然后再回给各个股份。

这样得到每个股份以少换多,邮出一份材料,可以得到多份材料,每个股都可以自己进行续谱,不用再去调查。

(三)建立规章制度

没有规章制度不行,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制度不成规则。

规章和制度是规范人们的正确行为,引导人们走上正路,使要做的事情得到保证和实现。

对多数人是一个借鉴,对少数人是一个强制。

我们的规章制度是

1、各股续谱的负责人一定要负起责任,一定要按时完成本股自己所担当的任务,不能马马虎虎,上要对起祖宗,下要对起后人,要为家族负责,要为后人负责,完不成任务的责任要自负。

2、各股负责人的权利,有代表权,有参与权,有提出意见和建议权,有提出家谱修订和修改权,但要经过多数人的同意。

3、各股续谱负责人不能无故缺席,因个人有事脱离不开,一定要找一个人代替自己,不能空位,不能没有人管,一定要完成任务。

4、一定要保证时间,时间确定之后,任何人都不能随意改变时间,谁打乱时间,要由谁负责任。

5、各股向定点邮汇报表,邮取材料来回邮资费用,要由自己承担。

6、续谱方案发给续谱负责人每人一份。

对其他人要进行宣传,要使人人都知道。

为什么要编修家谱?家谱意味着什么?

隋唐五代以后,修谱之风从官方到民间更加盛行,家家都有谱,层出不穷。每一次都成为同姓同族人之间的盛事,每一次都成为宗族交流的盛事。族...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