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孔祥熙被正式写入孔子家谱,是他攀高枝还是双方各取所需?-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8浏览:4收藏

1930年孔祥熙被正式写入孔子家谱,是他攀高枝还是双方各取所需?-,第1张

民国时期民间百姓对权贵集团怨声载道,当时流传着一句话叫 “蒋家天下陈家党,宋家兄妹孔家财” ,很是形象生动地描述了掏空近代中国国库的“蒋宋孔陈”四大家族。这其中孔家的代表人物孔祥熙,既是蒋介石的大姐夫,又是国民政府的财政部长,家族十分显赫。

作为国民党的高官,孔祥熙还有一个身份更让人津津乐道——万世师表孔子的第75代“祥”字辈孙子。 奉命出访时,外国人的报纸也喜欢大肆渲染一番。孔子闻名全球,而咱们这位贵客孔部长,是中国圣人的后裔,国际国内对这一身份的宣传,让孔祥熙倍感尊荣。

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直到1930年孔府重新修订族谱,才将孔祥熙的名字载入其中。而在修订族谱的过程中,老孔还捐了一笔钱,这就更使人怀疑其中藏有猫腻了:

是孔祥熙发达了碰瓷孔子,找个显赫的先祖,硬往自己脸上贴金么?

清王朝的土崩瓦解的那一年,孔祥熙的老父亲 孔繁慈 撒手人寰。孔繁慈是读书人,山西太谷县人。奈何屡试不第,尤其在晚清取消科举考试之后,只能以贡生的身份,做了个教书匠。

民国肇始,老孔悉心培养的小孔,将在未来几年,一飞冲天。

1890年以前,孔祥熙一直跟着父亲孔繁慈学习儒家经典,之后才进入一所外国教会创办的新式学堂华美小学。

抛弃旧学拥抱新学,学贯中西并且最后顺利留学,这一番机缘巧合和他10岁时的一场病颇有渊源。

那年孔祥熙患上了腮腺炎,吃了大半年中药毫无好转迹象,只好求助于西医,由此结识了外国传教士,并最终变成了一个基督徒。

从美国耶鲁大学毕业归来后,孔祥熙一边办学一边经商,因为头脑灵光和人脉广泛,收入丰厚。

举个例子,1912年时,孔祥熙争取到了壳牌煤油在山西省的独家代理商资格,那时候老百姓普遍使用传统的油灯,烟大不说而且照明效果差。如何鼓励老百姓都改用煤油灯,来买自己公司的煤油呢?孔祥熙的办法在那时堪称一绝: 凡是来买煤油的,达到一定数额,就送一盏全新的煤油灯 。很快顾客纷至沓来,山西的家家户户几乎都用起了煤油灯。

这只是孔祥熙生财有道的一个小小缩影,总而言之,短短几年他就已经是极为成功的商人了。1913年以后,孔祥熙奔赴日本,在这里为孙中山出钱出力,还结识了宋氏三姐妹中的大姐宋霭龄,并于次年成为了孙中山乃至于后来的蒋介石的连襟。 ——当然了,也由此先后被孙中山和蒋介石视作自己的心腹。

随着国民党统治集团的日益稳固,孔祥熙也摇身一变,从一个商人变成了国府要员,先后出任实业部长、财政部长、中央银行总裁等重要职务。这个昔日的买办商人,也由此变成了臭名昭著的官僚资本家,强悍的吸金能力,在四大家族中拔得头筹,被百姓咒骂为“国蠹”,即国家的蛀虫。

那么,如此显赫的一位国民党高官,为何又突然有了一个孔子第75代孙的身份呢?

按照孔祥熙方面的说法,他的先祖在明朝末年从山东曲阜迁徙到了山西太谷,由于离大宗越来越疏远,几代以后他家这一支系便无人过问了。孔府自乾隆以后就没有重修族谱了,因此好些代子孙就这样湮灭于 历史 ,没能进入孔府的族谱当中。

孔祥熙是“祥”字辈的,父亲孔繁慈是“繁”字辈的,这个和孔家的字辈排行保持一致。他也曾从父亲的口中,得知自己确实是孔子后代,且同样是第75代“祥”字辈子孙。

不过,孔祥熙自己说了不算,还必须让孔府承认才算权威。

民国初年,孔祥熙在山东曲阜办事,结识了 孔府八府老爷子的长孙孔祥勉 ,俩人都是一个字辈的,分外亲近,于是孔祥勉应承下来,帮忙核实孔祥熙是否是孔子后裔的事情就包在了他的身上。

孔府八府是什么?原来衍圣公死后,他的嫡长子会袭封衍圣公的爵位,居住在孔府内。而他的弟弟们就只能搬出去分家住。就这样形成了各个府。相比于孔府,他们虽然也是显赫世家,但是经济状况和政治地位远远不如。

根据孔祥熙的自述,他的父亲叫 孔繁慈 ,祖父叫做 孔庆丰 ,再往上的几代不清楚,但能追溯到有个当县令的祖宗叫 孔宏问 ,生了两个儿子 孔闻钦和孔闻美 。于是孔祥勉回家里拿出保存的家谱仔细查看,终于发现了孔弘问和他的儿子们的名字。

孔祥勉仔细核对后的结论是,孔祥熙的确是孔氏家族的后裔,他的先祖属于孔氏“六十户”当中的 “纸坊户” ,孔祥熙的确是“祥”字辈的孔子第75代孙。

那么问题来了,“纸坊户”又是什么玩意?

原来在清朝康熙年间,孔子后人光是男丁就已经超过了两万人。孔府再大也塞不下几万口人住着,事实上他们也早已分家,在山东曲阜城内城郊四处开枝散叶。当时就根据他们搬迁后所住的地方名,命名了他们的户头。大户多达数千人,小户则只有三五百人。

得到了孔子家族的确认,自此以后孔祥熙自称孔子后人更有底气了,也越来越多人知道了他是孔子第75代孙的身份。为了表示对孔祥勉的酬谢,得知孔祥勉是个工程人才,孔祥熙特意托人买了一份德国顶尖工程师的设计图纸,送给他参阅。

1928年时,全国已经推翻封建制度,成立共和政权多年了。 社会 上对于孔子家族后代依旧当着“衍圣公”颇有微词。

孔子死后,孔家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沉寂。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作为儒家代表的孔子及其后裔,就得到了无上尊荣,被历朝历代的政权不断加封,爵位也水涨船高,到了北宋时期直接成为了“衍圣公”。

除了拥有极高的政治地位,还有着强大的经济实力。孔府占地面积广阔,名下还有不计其数的田地宅院,整个家族也因为有个好祖宗孔子,香火旺盛绵延两千多年。

在革命风潮一浪高过一浪的晚清,“衍圣公”家族无疑是封建制度的代言人,哪怕是个吉祥物,也是站在封建制度那边的。到了民国时期,皇帝都没了,你怎么还能当“衍圣公”呢?

1935年,民国政府改最后一代衍圣公孔德成为 “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 。当然了,这是后话了。

摆在衍圣公家族面前最大的难关,从来不是什么虚头巴脑的封号,而是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地位,1928年蔡元培率先向孔府开火。

蔡元培丢出的王炸是 《改革曲阜孔林办法》 ,他认为衍圣公家族和民国格格不入,应该进行改革。孔家的衍圣公封号应该取消,孔府占有的广大良田和一些特权应该被收回。老蔡还算是个厚道人,提出了对孔府的财产四六分的建议,政府收回六分,留下四分养活孔府嫡系的子孙后代。

民国靠的不是什么儒学,衍圣公这个封号名存实亡,所谓的政治地位孔府也不奢望了。但是蔡元培这个动议,真是要了命了,一锄头锄在了孔府的钱袋子上。

若按照这么个改法,孔府的经济收入无疑锐减,换做是谁都不可接受,再开明的人也不行。

为了阻止蔡元培的这个提议通过,孔府不断动用各种金钱关系上下活动,但收效甚微。眼看就要接受现实了,突然天降猛男,帮助孔府力挽狂澜。

这个人是谁呢?正是不久前刚确认孔子第75代孙的孔祥熙。

在国民党高层会议中,孔祥熙对这提案表达了不同意见,他觉得这样处理太过激进,很不合时宜。

孔祥熙为孔府衍圣公家族辩解说,他们的田地宅院都是历朝历代的中央政府赏赐的,不好没收,对于孔府放高利贷、兼并土地、压榨贫农的恶行避而不谈;孔祥熙还说,衍圣公家族是有着两千多年 历史 的大家族,受到历朝历代的尊崇。国民政府也应该这样,对孔子家族取一种尊重的态度,倘若逼得孔府上下鸡飞狗跳,会为政府招来国内外的种种非议。

经过孔祥熙的阻止,这份提案便从即将执行变成了束之高阁。 毫无疑问,孔祥熙成为了孔府的救命恩人,成为了当时孔子家族最有出息的好儿孙。

1930年的时候,衍圣公孔德成决定重新编修族谱。上一次的编修还是在乾隆年间,过去了二百多年,添丁不少,也是时候了。

当时许多孔子后人都捐钱帮助重修族谱,孔祥熙也是大手笔, 直接捐了1000银元 ,还动用自己的关系网,帮助找寻失散的孔子后人支系。

这一次的族谱修订完成后,孔祥熙的名字也正式载入衍圣公家族的族谱,在“纸坊户”这一卷当中,将近六成的版面全都用来记载孔祥熙这一支的事情。自此,孔祥熙坐实了自己是孔子第75代孙的身份。

1943年,孔祥勉的儿子在重庆结婚,邀请孔祥熙当证婚人。孔祥熙在婚宴上说起了孔祥勉帮助自己查实身份的过往,还讲述了孔子后裔身份带给自己的尊荣。说他1937年初以特使身份出访英国,参加乔治六世的加冕典礼时,当地报纸都拿他孔子后裔的身份来作宣传。

还有一幅漫画,说比起英国皇室的家族谱系,这位孔特使的家族就好比一棵参天大树,前者不过是一朵小蘑菇罢了。

不管是孔祥熙的个人说辞,还是孔子家族正式确认,似乎他孔子后代的身份都难以动摇了。

然而很多人却一直怀疑,这背后并没有什么 历史 事实,而不过是双方的利益交换罢了。

还有人觉得,孔祥熙是因为纵横商海而后官运亨通,便希望掩盖自己祖上并不显赫的过去,硬给自己找了个大家族挂靠着,处心积虑地证明自己是孔子的后代。

毕竟孔氏“纸坊户”跟孔子的血缘没多亲近的关系,而且“纸坊户”定居与山东曲阜附近,而你孔祥熙家族一直住在山西呀!

所谓的和孔祥勉核对了自己的某个先祖,谁知道是不是你俩一看族谱,看哪个合适就挑了哪个?

孔祥熙为衍圣公家族“仗义执言”,衍圣公家族投桃报李,这似乎更能逻辑自洽。此外,孔祥熙捐出去的那1000大洋, 更让人怀疑,这是不是属于花了钱把自己写进的族谱?

这么说,那就是孔祥熙攀附衍圣公家族这根高枝咯?

可是笔者认为,在民国时期,孔祥熙和衍圣公家族两个放在一块,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衍圣公家族是昔日的高枝,眼下最粗壮的高枝分明是孔祥熙。所以,说孔祥熙攀高枝,似乎并不合适。

倘若孔祥熙入衍圣公家族族谱的事情,确实有悖于 历史 事实而藏有猫腻的话,那么这更像是双方在互取所需。

孔祥熙位高权重财源广,缺的就是个名人后裔的光环加持。而在风雨飘摇的民国,衍圣公家族也需要一个可以紧紧抱住的大腿,以求保全整个家族的利益。

当家产的即将被没收走60%的时候,当整个家族乱作一团毫无办法的时候,一个有能力改变局面的人,不但无偿相助,还乐意当你家孙儿,谁又能拒绝呢?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英文:Confucius。俄语:Конфуций兄弟排行第二,所以也有人称之为孔老二,春秋后期鲁国人,汉族。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夏历八月二十七日)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日)逝世,享年72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他的祖先是宋国贵族,大约在孔子前几世就没落了。孔子年轻时做过几任小官,但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从事教育,相传所收弟子多达三千人,贤人72,教出不少有知识有才能的学生。 孔子为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鲁,专心执教。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曾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孔子的六代祖叫孔父嘉,是宋国的一位大夫,做过大司马,在宫廷内乱中被杀,其子木金父为避灭顶之灾逃到鲁国的陬邑,从此孔氏在陬邑定居,变成了鲁国人。

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母亲叫颜征在。叔梁纥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建立过两次战功,曾任陬邑大夫。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9女,无子。又娶妾,生一子,取名伯尼,又称孟皮。孟皮脚有毛病,叔梁纥很不满意,于是又娶颜征在。当时叔梁纥已66岁,颜征在还不到20岁。据《史记》记载,孔子并非婚生子。他母亲生他时只有18岁,而父亲已经70岁了。孔父在孔子三岁时去世,从此他跟随妈妈过上了贫穷的生活。孔子曾作过各种各样的工作:牧牛羊、记账的以及图书管理员。22岁时,孔子的母亲去世,他服了三年丧。 孔子53岁时晋升为大司寇,在鲁国服侍两年后孔子辞去职务,因为他对诸侯的政治极为不满。

据《论语》记载,鲁国当时在孔子的管理下非常繁荣。但这是不太可能的,因为孔子没有在鲁国或别的国家担任过重大职务。传说鲁国的邻国齐国 担心鲁国太过强大会威胁到齐国,于是为了破坏鲁国的改革,送了上百匹好马和八十位美丽的舞女给鲁国诸侯。鲁国诸侯遂沉溺于安逸享乐之中,对政务不闻不问,甚至有一次连续三天没有上朝。孔子极为不满,踏上了长途之旅(周游列国),拜访中国中北部的一些小国,包括卫、宋、陈、蔡。他宣扬了自己的那些政治信仰,但并没有哪国去实施。孔子68岁回到家乡教书,收了不少弟子。晚年的他和弟子一起编纂了传承先哲智慧的结晶——《五经》。由于不能承受失去儿子和自己的心血的双重悲痛,孔子于72岁(或73岁)与世长辞。

回答者:fine204 - 魔法师 五级 2-11 22:07

孔子家族,三千弟子,七十二贤人

孔子一生中有一大半的时间,是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他创造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总结、倡导了一整套正确的学习原则;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提出了一系列有深远影响的教育思想;树立了良好的师德典范。弟子:子贡、子路 曾皙 冉有 公西华 曾参 、子夏、子张

回答者:≮桃花剑≯ - 江湖新秀 四级 2-11 22:12

a

回答者:454272893 - 助理 三级 2-12 23:17

家谱

- 孔子

- 子 孔鲤

- 孙 孔伋

- 曾孙 孔白

- 玄孙 孔求

- 六代孙 孔箕

- 七代孙 孔穿

- 八代孙 孔谦

- 九代孙 孔鲋、孔树、孔腾,汉高祖刘邦封孔腾为“奉祀君”

- 十代孙 孔忠

- 十一代孙 孔武

- 十二代孙 孔延年

- 十三代孙 孔霸,汉元帝封为“褒成侯”,赐食邑八百户。

- 十四代孙 孔福,汉成帝绥和元年封为“殷绍嘉侯”

- 十五代孙 孔房,褒成侯

- 十六代孙 孔均,褒成侯

- 十七代孙 孔志,褒成侯

- 十八代孙 孔损,褒亭侯

- 十九代孙 孔曜,奉圣亭侯

- 二十代孙 孔完、孔赞,褒成侯

- 二十一代孙 孔羡,宗圣侯

- 二十二代孙 孔震,奉圣亭侯

- 二十三代孙 孔嶷,奉圣亭侯

- 二十四代孙 孔抚,奉圣亭侯

- 二十五代孙 孔懿,奉圣亭侯

- 二十六代孙 孔鲜,奉圣亭侯

- 二十七代孙 孔乘,崇圣大夫

- 二十八代孙 孔灵珍,崇圣侯

- 二十九代孙 孔文泰,崇圣侯

- 三十代孙 孔渠,崇圣侯

- 三十一代孙 孔长孙,恭圣侯

- 三十二代孙 孔嗣悊,绍圣侯

- 三十三代孙 孔德伦,褒圣侯

- 三十四代孙 孔崇基,褒圣侯

- 三十五代孙 孔璲之,褒圣侯、文宣王兼兖州长史

- 三十六代孙 孔萱,文宣公

- 三十七代孙 孔齐卿,文宣公

- 三十八代孙 孔惟晊,文宣公

- 三十九代孙 孔策,文宣公

- 四十代孙 孔振,文宣公

- 四十一代孙 孔昭俭,文宣公

- 四十二代孙 孔光嗣,泗水主簿

- 四十三代孙 孔仁玉,文宣公兼曲阜县令

- 四十四代孙 孔宜,文宣公兼曲阜主簿、赞善大夫

- 四十五代孙 孔延世,文宣公兼曲阜县令 历代衍圣公:

- 第46代衍圣公 孔圣佑,文宣公兼知县事、孔宗愿,宋仁宗改称孔子嫡长孙为衍圣公,

- 第47代衍圣公 孔若虚、孔若愚、孔若蒙

- 第48代衍圣公 孔端立、孔端操、孔端友(南宗)

- 第49代衍圣公 孔琥、孔璠、孔玠(南宗)

- 第50代衍圣公 孔拂、孔摠、孔晋、孔拯

- 第51代衍圣公 孔元用、孔元孝、孔文远(南宗)、孔元措、孔元紘

- 第52代衍圣公 孔之厚、孔之全、孔万春、孔之周

- 第53代衍圣公 孔浣、孔治、孔贞、孔洙(南宗)

- 第54代衍圣公 孔思晦、孔思诚、孔思许(南宗)

- 第55代衍圣公 孔克坚、孔克忠(南宗)

- 第56代衍圣公 孔希学、孔希路(南宗)

- 第57代衍圣公 孔讷、孔议(南宗)

- 第58代衍圣公 孔公鉴、孔公诚(南宗)

- 第59代衍圣公 孔彦缙、孔彦绳(南宗)

- 第60代衍圣公 孔承庆、孔承美(南宗)

- 第61代衍圣公 孔宏绪、孔宏泰(字永实)、孔弘章(南宗)

- 第62代衍圣公 孔闻韶)、孔闻音(南宗)

- 第63代衍圣公 孔贞干、孔贞宁)、孔贞运(南宗)

- 第64代衍圣公 孔尚贤、孔尚乾(南宗)

- 第65代衍圣公 孔衍植、孔衍桢(南宗)

- 第66代衍圣公 孔兴燮、孔兴燫(南宗)

- 第67代衍圣公 孔毓圻、孔毓垣(南宗)

- 第68代衍圣公 孔传铎、孔传锦(南宗)

- 第69代衍圣公 孔继濩、孔继涛(南宗)

- 第70代衍圣公 孔广棨)、孔广杓(南宗)

- 第71代衍圣公 孔昭焕)、孔昭烜(南宗)

- 第72代衍圣公 孔宪培、孔宪坤(南宗)

- 第73代衍圣公 孔庆鎔、孔庆仪(南宗)

- 第74代衍圣公 孔繁灏、孔繁豪(南宗)

- 第75代衍圣公 孔祥珂、孔祥楷(南宗)

- 第76代衍圣公 孔令贻(字谷孙)

- 第77代衍圣公 孔德成(1920年生),

回答者:鹿丸粉丝 - 见习魔法师 三级 2-16 14:49

家世、家谱

孔子的六代祖叫孔父嘉,是宋国的一位大夫,做过大司马,在宫廷内乱中被杀,其子木金父为避灭顶之灾逃到鲁国的陬邑,从此孔氏在陬邑定居,变成了鲁国人。

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母亲叫颜征在。叔梁纥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建立过两次战功,曾任陬邑大夫。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9女,无子。又娶妾,生一子,取名伯尼,又称孟皮。孟皮脚有毛病,叔梁纥很不满意,于是又娶颜征在。当时叔梁纥已66岁,颜征在还不到20岁。据《史记》记载,孔子并非婚生子。他母亲生他时只有18岁,而父亲已经70岁了。孔父在孔子三岁时去世,从此他跟随妈妈过上了贫穷的生活。孔子曾作过各种各样的工作:牧牛羊、记账的以及图书管理员。 22岁时,孔子的母亲去世,他服了三年丧。 孔子53岁时晋升为大司寇,在鲁国服侍两年后孔子辞去职务,因为他对诸侯的政治极为不满。

据《论语》记载,鲁国当时在孔子的管理下非常繁荣。但这是不太可能的,因为孔子没有在鲁国或别的国家担任过重大职务。传说鲁国的邻国齐国担心鲁国太过强大会威胁到齐国,于是为了破坏鲁国的改革,送了上百匹好马和八十位美丽的舞女给鲁国诸侯。鲁国诸侯遂沉溺于安逸享乐之中,对政务不闻不问,甚至有一次连续三天没有上朝。孔子极为不满,踏上了长途之旅(周游列国),拜访中国中北部的一些小国,包括卫、宋、陈、蔡。他宣扬了自己的那些政治信仰,但并没有哪国去实施。孔子68岁回到家乡教书,收了不少弟子。晚年的他和弟子一起编纂了传承先哲智慧的结晶——《五经》。由于不能承受失去儿子和自己的心血的双重悲痛,孔子于72岁(或73岁)与世长辞。

孔子家谱

- 孔子

- 子 孔鲤

- 孙 孔伋

- 曾孙 孔白

- 玄孙 孔求

- 六代孙 孔箕

- 七代孙 孔穿

- 八代孙 孔谦

- 九代孙 孔鲋、孔树、孔腾,汉高祖刘邦封孔腾为“奉祀君”

- 十代孙 孔忠

- 十一代孙 孔武

- 十二代孙 孔延年

- 十三代孙 孔霸,汉元帝封为“褒成侯”,赐食邑八百户。

- 十四代孙 孔福,汉成帝绥和元年封为“殷绍嘉侯”

- 十五代孙 孔房,褒成侯

- 十六代孙 孔均,褒成侯

- 十七代孙 孔志,褒成侯

- 十八代孙 孔损,褒亭侯

- 十九代孙 孔曜,奉圣亭侯

- 二十代孙 孔完、孔赞,褒成侯

- 二十一代孙 孔羡,宗圣侯

- 二十二代孙 孔震,奉圣亭侯

- 二十三代孙 孔嶷,奉圣亭侯

- 二十四代孙 孔抚,奉圣亭侯

- 二十五代孙 孔懿,奉圣亭侯

- 二十六代孙 孔鲜,奉圣亭侯

- 二十七代孙 孔乘,崇圣大夫

- 二十八代孙 孔灵珍,崇圣侯

- 二十九代孙 孔文泰,崇圣侯

- 三十代孙 孔渠,崇圣侯

- 三十一代孙 孔长孙,恭圣侯

- 三十二代孙 孔嗣悊,绍圣侯

- 三十三代孙 孔德伦,褒圣侯

- 三十四代孙 孔崇基,褒圣侯

- 三十五代孙 孔璲之,褒圣侯、文宣王兼兖州长史

- 三十六代孙 孔萱,文宣公

- 三十七代孙 孔齐卿,文宣公

- 三十八代孙 孔惟晊,文宣公

- 三十九代孙 孔策,文宣公

- 四十代孙 孔振,文宣公

- 四十一代孙 孔昭俭,文宣公

- 四十二代孙 孔光嗣,泗水主簿

- 四十三代孙 孔仁玉,文宣公兼曲阜县令

o

孔子现在的后代有多少

现在的掌门人是:孔德成(1920—)是 孔子的第77代嫡传孙。

孔子第80代嫡长孙2006年元旦在台湾出生,“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前“考试院长”孔德成经过一个半月的考虑,为曾孙命名为孔佑仁。

10代人跨越266年

据媒体19日报道,由于“奉祀官”为世袭,孔家将于最近向“内政部”报告孔子第80代孙孔佑仁已诞生。

他在台大医院出生时重3400克,十分健康,孔家已于几天前向户籍地台北县新店户政事务所报了户口。

帝制时期,孔子家族嫡长孙(第46代)自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起世袭爵位“衍圣公”。

第50代孔拯于金熙宗时(1142年)袭封“衍圣公”、60代是明成祖左右的孔承庆(早死未袭爵,追封)、70代是清雍正帝时的孔广(1731年),每十代相隔约300年。

孔佑仁的出生,距70代孔广袭爵有266年。

从孔子至今共有多少代人?

截至到2019年2月。现存在的后裔是第80代孙,孔佑仁,孔垂长,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历史。

孔子家谱正式订出行辈是在明朝:明初朱元璋赐孔氏八个辈字:公、彦、承、弘、闻、贞、尚、胤,供起名用。后因洪武元年五十五代孔希学及洪武十七年五十六代孔讷先后袭封衍圣公。这样就把“希”和“言”旁加上去为十个字,即: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后清代为避帝讳,将弘改为宏,胤改为衍)。

到清乾隆九年(1744年),由礼部调查整理,报皇帝钦定,再添十字:“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民国八年由七十五代衍圣公孔令贻又立二十个字咨请当时的北洋 核准公布。亦即第八十六代至一百零五代。即“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到现在为止已知最小辈是“钦”字辈。因此,不少孔孟后人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来辈分大小。在此之前,孔子家谱非常繁芜,这个取字方法比先前大大简化,又经皇帝提倡,使得中国其它大家族谱系的也开始效仿这种方法。

扩展资料:

较为有名的孔子后人:

76世孙衍圣公孔德成(1920-2008):孔令贻子;母王氏夫人;出生百日,奉徐世昌大总统令,承袭衍圣公爵位;1935年,国民 改其封号为“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1936年,娶前清名宦孙家鼐的孙女孙琪芳为妻。

1949年 退守台湾,孔德成随迁往台湾,复建台北家庙,历任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考试院院长”、“总统府资政”,兼任台湾大学中文系教授,开设商周青铜彝器、三礼综合研究、金文等课程;2008年10月28日上午10点50分在台北慈济医院台北分院因心肺功能衰竭,安详辞世,享年89岁;长女:孔维鄂;子:孔维益、孔维宁;长孙:孔垂长。

据《清稗类钞》记载,孔子嫡传子孙,不论世居曲阜,还是迁居外地,命名都按照同一字派,这种排行的办法,开始于元仁宗的时候,世袭衍圣公,孔子第五十四代孙孔思晦。他规定:凡是五十四代孙,都以“思”字为派,“思”下面为“克”字。

正式订出行辈是在明朝:明初朱元璋赐孔氏八个辈字:公、彦、承、弘、闻、贞、尚、胤,供起名用。后因洪武元年五十六代孔希学及洪武十七年五十七代孔讷先后袭封衍圣公。这样就把“希”和“言”旁加上去为十个字,即:希、言、公、彦、承,弘、闻、贞、尚、胤(后清代为避帝讳,将弘改为宏,胤改为衍)。明崇祯年间,这十个字已不够用,由六十五代衍圣公孔胤植(孔衍植)奏准。

后续十字即:“兴毓传继广,昭宪庆繁祥”;到清乾隆九年(1744年),由礼部调查整理,报皇帝钦定,再添十字:“令德维垂佑,钦绍念显扬”,民国八年由七十六代衍圣公孔令贻又立二十个字咨请当时的北洋政府核准公布。亦即第八十六代至一百零五代。即“建道敦安定,懋修肈彝常,裕文焕景瑞,永锡世绪昌”。

到现在为止已知最小辈是“钦”字辈。因此,不少孔孟后人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来辈分大小。在此之前,孔子家谱非常繁芜,这个取字方法比先前大大简化,又经皇帝提倡,使得中国其它大家族谱系的也开始效仿这种方法。

扩展资料

孔姓本身就是一个十分古老的姓氏,他们的祖先,可以远远地追溯到4400多年以前的帝喾高辛氏。帝喾是黄帝的孙子,曾经继黄帝及其父少昊之后,领导中华民族70年,因此孔姓的人,当然也是黄帝的后裔。 

关于孔姓的来源,《广韵》上面有这样的记载:“殷汤之后,本自帝喾次妃兰狄吞乙卵生契,赐姓子氏;至成汤以其祖吞乙卵而生故名履,字太乙,后代以子加乙,始为孔氏。至宋孔父嘉,遭华父督之难,其子奔鲁,故孔子生于鲁。”

由此看来,孔性是出自殷商的子姓,而殷商的开国之君殷汤,则是帝喾的次妃所生的儿子契的后代,殷汤为了纪念自己的祖先是吞乙卵而生,就取字为乙,传了若干代,到了春秋时代,在宋国的孔父嘉,为华督所杀,他的儿子就跑到鲁国避难,并且在鲁国定居,所以孔子才会是鲁国人。

1930年孔祥熙被正式写入孔子家谱,是他攀高枝还是双方各取所需?-

民国时期民间百姓对权贵集团怨声载道,当时流传着一句话叫 “蒋家天下陈家党,宋家兄妹孔家财” ,很是形象生动地描述了掏空近代中国国...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