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被乾隆满门抄斩的徐家可以查到吗,叫徐什么?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5收藏

清朝被乾隆满门抄斩的徐家可以查到吗,叫徐什么?,第1张

清朝“四大文字狱”中《一柱楼诗案》的主要人物之一徐述夔(1703—1763)  ,原名庚雅,字孝文,江苏栟茶人,乾隆年间中过举人,后官知县。他因其所著《一柱楼诗》等书中,被指多有“怀念前明、诋毁满清”之语,故酿成诗案文字狱,在死后遭剖棺戮尸之祸,其生平所著亦遭禁毁。

乾隆皇帝下旨,对涉案人员严惩:

已经去世的徐述夔、徐怀祖父子二人开馆挫碎其尸、枭首示众;

徐食田、徐食书兄弟斩监候,秋后处决;

徐述夔家族,年16岁以上者,皆处斩,15岁以下男丁以及女子,皆付给功臣之家为奴,共牵连徐家200余人;

乾隆皇帝下旨,对涉案人员和地方官员严惩:

已经去世的徐述夔、徐怀祖父子二人开馆挫碎其尸、枭首示众;

徐食田、徐食书兄弟斩监候,秋后处决;

徐述夔家族,年16岁以上者,皆处斩,15岁以下男丁以及女子,皆付给功臣之家为奴,共牵连徐家200余人;

两江总督高晋、江苏巡抚杨魁受到朝廷切责;

江苏布政使陶易初拟斩立决,后该斩监候,押送到北京后病死;

江苏布政使幕僚陆琰,斩立决;

扬州知府谢启昆办案迁延,发配军台效力;

东台知县涂跃龙革职,杖一百,徒三年;

已经去世9年,曾为徐述夔立传的原礼部尚书沈德潜革去所有官爵和谥典,撤去乡贤祠牌位,推倒墓碑,磨掉碑上御制文字。

徐述夔,清朝人士,名震一时的一柱楼诗案,为清朝最大的文字狱案。 

清代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各朝大兴文字狱,知识分子因文字得祸者比比皆是。徐述夔《一柱楼诗》案即是清代四大文字狱之一。 

案主徐述夔,字赓雅,江苏东台县栟茶场(现江苏如东县栟茶镇,场为当时县属行政单位)人,生于康熙四十二年(1663年),中乾隆三年(1738年)戊午科江南乡试举人,卒年不详。 徐少负大志才名,曾以状元自许,因乡试试卷经礼部复查,有“违碍之义”(试题“君使臣以礼”,徐试卷有“礼者君所自尽者也”句),被罚停考进士,绝其功名济世之望。徐在家园自建一读书楼,中立一柱,众梁分架其上,取名“一柱楼”,自称“鹤立鸡群”,有人以为一声之转,“一柱”乃“易朱”之谓也,隐含“反清复明”之意。徐在楼内以诗文寄慨,著述颇丰,著有《一柱楼诗》六卷等数十种,多已失传。徐病故后,其子徐怀祖“痛先人功业之不彰”,在徐的学生徐首发、沈成濯帮助下,将《一柱楼诗》等部著作刊刻印行,“是以各处多有其已刻之书”。 徐怀祖去世后,徐述夔孙徐食田与栟茶南乡地主蔡嘉树因田土之事涉讼。蔡欲以徐述夔《一柱楼诗》“违碍之处”告发,徐食田自首于东台知县,蔡旋亦告发。经多次反复,后由清政府大学士阿桂、两江总督萨载、江苏巡抚杨魁、江苏学政刘墉等大员奉旨查办。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徐述夔、徐怀祖父子被剖棺戮尸,枭首示众,其孙徐食田、徐食书及学生徐首发、沈成濯皆斩首,徐氏家属为奴,家产入官;为徐述夔作传的原礼部侍郎加尚书沈德潜已身故,亦被革职、夺谥、扑碑、毁祠、碎尸;经办此案的江苏藩司陶易“故纵大逆”,藩司衙门幕友陆琰“有心消弭重案”,均处斩,扬州知府谢启昆“怠玩”“迟延”,东台知县涂跃龙“玩延”,均革职流放;举人毛澄受托为徐诗作跋,“杖一百,流三千里”。 据阿桂等人给乾隆的奏折中所述,徐的主要罪状有三:一是《一柱楼诗》内“妄诞狂吠,不可枚举”,如“明朝期振翮,一举去清都”,“重明敢谓天无意”,“旧日天心原梦梦”,“毁我衣冠真恨事,掏除巢穴在明朝”,“大明天子重相见,且把壶儿搁半边”,等等;二是“编造诗集、讲义等书,故将逆犯吕留良业经销毁邪说引为宗据”;三是为学生徐首发、沈成濯取名“首发”、“成濯”,“隐刺本朝 发之制”。 《一柱楼诗》案发后,一柱楼随之寥落。清光绪年末,徐宅辗转售“栟茶市公立启秀两等小学堂”,该楼为学校图书仪器室。一柱楼位于栟茶镇中市街启秀巷(今栟茶小学校门西侧斜对面)内,L状平面,面北,三面廊庑,天井植梅,缀以湖石,景物雅致。辛亥革命后,该案平反昭雪,一柱楼整修,清末状元、民国首任实业部长、通人张謇题匾“古一柱楼”。该楼惜于1947年拆毁,现已荡然无存,几番拆建,原址已成为居民住宅区。

如东—一个坐落在黄海之滨的平原小县城。它是我们热爱的地方,无论是教育、经济、饮食,还是这里的风土人情都极具魅力。

世界这么大,或许少了渺小的你我都不会怎样。但南通如果没有如东,世界将会变怎样?

徐述夔,江苏如东人,徐少负大志才名,曾以状元自许,因乡试试卷经礼部复查,有“违碍之义”,被罚停考进士,绝其功名济世之望。徐在家园自建一读书楼,中立一柱,众梁分架其上,取名“一柱楼”,自称“鹤立鸡群”,有人以为一声之转,“一柱”乃“易朱”之谓也,隐含“反清复明”之意。徐在楼内以诗文寄慨,著述颇丰,著有《一柱楼诗》六卷等数十种,多已失传。徐病故后,其子徐怀祖“痛先人功业之不彰”,在徐的学生徐首发、沈成濯帮助下,将《一柱楼诗》等部著作刊刻印行,“是以各处多有其已刻之书”。

栟茶曾是沿海产盐的盛地,具有悠久的历史。盐包场,即旧时盐商包盐、堆盐、销盐的经营场所。栟茶盐包场位于栟茶北街东边,现栟茶中学东侧。据《栟茶史料》记载:栟茶隶淮南道,属广陵郡(扬州)栟茶场。栟茶场设有衙门(现栟茶粮库内)。衙门里有场官,专营盐务,收理盐课,兼营地方行政。场官掌握栟茶经济政治命脉,很有权势,直至辛亥革命推翻清朝政府,场衙也随之撤销。

2006年09月28日,来自中国15个省市的重点中学校长及各地市教育局长100余人汇聚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共同解析“如东中学现象”2018年10月16日,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校史馆揭牌暨开馆仪式在科技楼新校史馆前隆重举行。2018年10月17日,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80周年校庆主题书画展在海韵馆开幕。2018年12月27日,华东理工大学授予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优质生源基地”称号。

那玲琅满目的海鲜。或呛、或醉、或炸、或烩、或炒、或煮、或清蒸、或红烧。要说滋味如何,怎一鲜字了得!

古老的栟茶自聚沙成陆以来,历经二千多年,随着渔、盐、农、商的发展,明清时期逐渐形成颇具规模闻名古镇。其时,栟茶有丁字形三条街道,总长1600余米、12000多块石条。条石每块重约300-400斤,总重约近2千吨,在当时运输工具十分落后的情况下,其艰巨程度可想可知了。当年条石街商贾云集、楼堂四耸、车马喧嚣、市景繁荣,如今除西石桥段条石被掘除,桥北街铺成砖块路面外,其余条石路尚存。这是栟茶旧时存留的一个重要建筑物,虽然它与宽广、平坦的柏油公路相比,显得那样古老和冷漠,然而不失为一条步行老街特有风景线。

张謇要办一个纱厂,他起名为大生,其意源自《易经》的“天地之大德曰生”。当时,日本商人获准在上海开办纱厂、丝厂,张謇颇有与之争利的意思,而且江苏一带是丝绸之乡,纺布织纱古有传统。他联络了南通当地的六个布庄老板、木材商和典当行商人作为合伙人,商定办一个2万锭的纱厂。

抹香鲸搁浅事件回顾: 2016年2月14日清晨,如东县长沙镇的滩涂上突然出现了一条长143米、重达数十吨的“超级大鱼”,后被南通博物苑专家鉴定为抹香鲸,“搁浅”前已死亡。第二天,当地洋口港又发现一头已死亡的巨鲸。如东洋口港“香鲸馆”正式对外开馆。大家除了能看到抹香鲸“沙沙”标本外,还有更多的珍贵海洋生物标本。鲸鲨、湾鳄、小鲨鱼、大白鲨、中华鲟、金枪鱼、绿海龟、剑鱼等11件配展标本也一同展出,还有珍贵的文蛤贝天然艺术展。

“文园六子”考

发布时间: 2009-08-17 17:46:16 字体:[ 大 中 小 ] 访问次数:

81

徐继康

在对如东丰利文园的研究中,“文园六子”绝对是一个无法绕开的话题。为什么这么讲?虽说文园后来名流咸集,文酒之会不断,但其雅集之肇始确是文园六子。在文园的诸多著作中,《文园六子唱和诗》是最早刻印的一本。也可以这样认为:正是由于文园六子的浅吟低唱,从而拉开文园近百年文化史的序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可是,自清而今,人们对文园六子知之甚少。他们是谁?是一群什么样的人?一直以来,一些文人学者都没有放弃过研究,但收获不多。

钱仲联在《中国文学大词典》中有这样一段话:“文园六子诗社,乾隆间江苏如皋六位诗人创立于本邑,成员姓名可考者有:汪之珩,如皋监生,家筑文园,延接名俊,为社集之地;黄振,字舒安,号漱石,又号瘦石,如皋监生,著有《瘦石诗钞》;李琴夫,生平未详,其余失考。社集之作,编为《文园六子唱和诗》。”钱先生是当代研究清史的巨擘,学识渊博,然于文园六子,似乎所知亦寡。他的这份引自于清代王豫的《江苏诗征》卷七十三中称:“汪之珩,如皋监生。《群雅集》:璞庄筑文园,延接名俊,如李琴夫、黄瘦石辈,曰事啸咏,刻《文园六子唱和诗》。”王豫是清嘉庆时人,可见在他那个年代,资料就缺失得很严重了。后来,龙潜庵等在编《历代名人并称辞典》中,对文园六子一节,也是不甚了了。我翻阅了《如东县志》,在著作这一条目里,只有“《文园六子诗》,汪之珩著”的字样。在《丰利镇志》里,在汪之珩名字后加了个“等”字。根本找不到任何有价值的信息,其他一些文章更不用说了。

不是还有一本《文园六子唱和诗》么?古人在找,我也在找。后来看到一本书,我停止了搜寻。乾隆四十三年,栟茶发生了徐述夔“一柱楼诗案”。在《一柱楼诗集》中,收录了一个叫王国栋的人写给徐述夔的两首诗,徐又为王的诗集《秋吟阁诗》作过序。所以,关于王国栋的著作也被查禁了。不巧的是,《文园六子唱和诗》正是王国栋所序。在这本《清代禁书总述》里说得很明白:此书为两江总督萨载奏缴,内有诞妄语句,并王国栋序文,应请抽毁。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正月初四日奏准禁毁。其实就在《文园六子唱和诗》问世后31年,这本薄薄的诗集就在熊熊烈火中灰飞烟灭了。

谁也不用怀疑清廷对禁书的查禁能力。那么,我们难道再也无缘接近文园六子的本来面目?值得庆幸的是,前不久,如东县图书馆丛国林先生提供给我一份资料:《文园六子唱和诗》另一篇序,为清代大学者蒋宗海所作,是丛国林先生从乾隆版《如皋县志》艺文卷中找到的。对于如东文史的整理,丛国林可以说居功甚伟,他终日埋首穷经,查阅抄录关于如东文史的一切资料。我常戏言,丛先生就如一位勤恳的农夫,日复一日,把如东文史这块一亩三分地一耙一耙仔细翻整,哪怕是一点点根须也绝不放过。

这篇蒋宗海序的珍贵程度就不用再说了,为供大家参考,现全文抄录如下:

文园者,古丰汪君璞庄之珩读书处也。余与璞庄交久且笃,往来皆寓焉。璞庄好宾客、喜歌诗,四方能诗者罔不愿见,然未闻有所谓六子者。癸酉冬,接璞庄手书并倡和诗卷,请余为序。知丹徒李萝村御馆于其园,且招白蒲吴樵月合纶、刘樗村文玢、顾 牧原,如皋黄漱石振为觞咏之乐也。余识樵月、樗村、璞庄、牧原在甲子夏,即读其诗而心折焉。戊辰春二月,余往广陵游平山堂,始识萝村,越明日,萝村渡江贻诗为别,余诗送之,今且七年未尝一再见。漱石为璞庄妻弟,游艺京师,曾从璞庄读其诗,想见其为人,当如古燕赵感慨悲歌之士无疑。六子之踪迹,如星罗如棋布,而忽合于云树江天之外。余馆于园而不得与六子合,六子集于园而不得与余合,固余之不幸,亦六子之憾也。夫六子,能诗者也。六子之诗,如其人者也。余知六子者也,余又附于知诗之列者也,间尝阅历交游,扬风雅,如樵月之和而婉也,樗村之奥而博也,璞庄之简而劲也,漱石之豪宕横逸也,萝村、牧原之淡洁温美也。恒累数千百而鲜一二合者,何哉?性情异而正伪别耳。呜呼!六子自此远矣。且载籍极博,有旷百世诵遗编而恨不得亲见其人者,有生同斯世诵一言而终身浮慕者。今六子各负壮年,相距或数里或十里或百里,远者亦不过三四百里。得其地,得其主,和者和,倡者倡,相与一堂。以见世之鱼鱼鹿鹿,名湮没而不称于里巷者,何可同日而语哉!余品贫且老,株守寒坛,别萝村既久,念诸子亦且二年。读是编,不觉见猎而心喜也。用弁一言,聊以报璞庄之命云尔。

蒋宗海(1720~1796),字星严,号春农,晚号归求老人,镇江丹徒人,乾隆十七年进士,授内阁中书,入军机,中年辞官归里,曾一度主讲如皋雉水书馆。他曾在文园坐馆,与文园六子应是很熟稔的,然而他在序中只是对六子的诗歌风格进行了简单评价,与他们的交游作了一些记录,而于他们的人生背景并无描述。这让后人观视六子时总有些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感觉。幸好,根据平日搜寻的一些史料,我们尚可给他们画出一个或深或浅的轮廓来。

且先说文园主人汪之珩。随着这几年研究的深入,他的生平已经十分清晰了。汪之珩(1718~1766),字楚白,号璞庄,一号瓷萧海客。祖籍安徽歙县,迁居丰利,到他已是第五代。汪氏累世经营盐业,家雄于资,富甲一方。汪之珩自幼聪颖好学,诗词书画无不精通。他因体弱未能参加科举,捐了一个候补道,然而他并不热心于此,清廷曾授给他一个实缺,他却没有赴任。汪之珩乐善好施,热心公益事业,被清政府授予资政大夫。他好远游,深得山林之趣,于园林之建独有会心。其先人购得康熙年间丰利进士张祚的别业文园,经过数世经营已粗具规模。到了他手中时,更是斥巨资广聘名师进行扩建,成为独步江淮的名园。他性情雅逸,最喜交游天下名士,郑板桥、黄慎、罗聘、金农、李鳝、袁枚、秦上士等名流与之交往甚厚,常至文园行文酒之会,留下了许多可以传诵的诗篇与书画珍品。他本人除了《甲戊春吟》、《文园集》等多种著作外,还广征诗稿,网罗乡献,辑成《东皋诗存》48卷,于乾隆三十一年刻版印行。该书被列入乾隆御订、纪晓岚主编的《四库全书》集部存目。为保存自宋元明以来历代文人诗作作出巨大贡献。其一生正如《汪氏家谱》所赞:近追辟疆,远宗李杜,广纳名流,廓然大度。

再说李御。李御(1712~1790),字琴夫,号萝村,晚号小花山人,小花樵长,镇江丹徒人。他性情孤洁,厌恶时文。他交游甚广,与黄慎、郑板桥等往来尤多。乾隆二十六年,应王文治之邀到北京。蒋和宁、毕沅、蒋士铨、笪重光、董潮等馆阁名流,对他的诗都很钦慕,集资替他捐了个监生,并劝他应顺天乡试,认为必取高魁,结果仍然落第。而他本人在出闱后就离开北京到山西游览去了。自山西归,家境益穷,晚年常寄居僧寺。他的诗清新俊逸,颇具天然之美。年轻时即以“一从散罢天花后,空手归来也是香”咏佛手而一举成名。在北京所作《琉球刀歌》、《晚菊》、《题陈迦陵填词图》、《芙蓉山庄红豆树歌》等都是传诵一时的名作。他存世的著作有《八松庵吟草》、《北征消醉夜钞》、《丁香集》、《丁香馆遗集》、《恒山志略》、《八松庵诗集》等多种。徐世昌所编《晚晴簃诗汇》云:“(萝村)颇自负其诗,尝乞吴榖人选定手书勒石,诗稿子目凡十三,合为一集,钞本流传,其乡人颇推重也。”而民国《丹徒县志》记载:“所著别有《小花山樵集》及《北游夜钞》、《怀人绝句》各一卷,今皆未见传世,其诗遗佚甚多。”看来,自负的李御生前隆誉,死后寂寞,后来甚至沦落到连钱仲联先生亦无考的地步,也可以算得上那种不幸的人了。

接着是黄振(1724~1773),字舒安、号漱石、一作瘦石,又号柴湾村农。如皋柴湾人,监生,黄元灿之子,东皋印派篆刻家黄楚桥即其堂弟。光绪《通州直隶州志》说他:“振负奇气,筑斜阳馆,集宾客放情诗酒,慷慨悲歌似燕赵间士。”他是汪之珩的妻弟,寓居文园20余年。曾协助汪之珩辑刻《东皋诗存》,汪之珩遗诗即由他收集。其实,他本人也很是文采斐然。柯愈春《清人诗文集总目提要》对他著作述录颇详:“所撰《瘦石稿十卷》,集中诗词曲杂编,前七卷分《北征诗》、《石镜山房破镜吟》、《文园唱和》、《江上秋月吟》、《寄生草堂聚萍集》、《近社诗课》、《柴湾村舍课春录》、《广陵游草》、《京口游山草》、《摄山一夕吟》,末三卷为《斜阳馆日记》,内杂载诗词。共诗八百八十余首,词二十余阕,杂入赋及骈体文,《滨海竹枝词》二十四首记江浙海滨风物。”此外,他本人还是一名很出色的戏曲学家,所著《石榴记传奇》,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戏曲版画考略》皆曾提及。该书1999年嘉德秋季拍卖会以1.43万元成交。

值得一提的是,黄振与扬州八怪交情尤笃,罗聘曾为其画像,黄慎所作的《漱石捧砚图》,郑板桥、金农等26人为之题诗,现藏于故宫博物院,成了中国古代书画中的传世精品。

顾 是文园六子中唯一拥有功名的人,他于乾隆二十五年中举,乾隆二十六年中进士,官湖北汉阳府同知署襄阳府知府。他是如皋白蒲人,清道光姚鹏春所纂的《白蒲镇志》记载:“顾 ,字牧原,号木原,又号沙苑,辛巳进士,授广西平南县,以忧归。补湖北麻城令,升汉口镇司马。历署郧阳、安陆太守。善听断,遇疑狱立剖决,数年积案一空。操守廉洁,门绝苟且。暇则集名流分韵赋诗,语多奇警。工书法,得其墨迹者皆宝藏之。教人为文根祗经史。子,金城,巡检;金垣,训导。”

顾 与袁枚交游甚厚。袁枚《随园诗话》:“己卯冬(乾隆二十四年),余在扬州,见门生刘伊有《游平山诗册》,作者十余人,俱押‘卮’韵,余独赏如皋顾秀才‘清响忽传楼外庙,严害争避手中卮’之句。后官湖北归,卜筑于如皋白蒲。余过其居,主人感二十年前知己,欣然款接,宴饮水窗,出新诗相示。”关于这次袁枚白蒲之行,《白蒲镇志》记载颇详:“(袁枚)乾隆中来游蒲上,寓顾沙苑司马北园,一时追陪者甚众。自以能别淄渑夸于顾,顾曰:‘今作馔,使公携来之庖与寒家庖各献其技,试尝之,如果能辨,信易牙复生矣。’袁许可,以食帐陈其前,注某某味袁庖,某某味顾庖。席终呼庖丁问之,则悉不中。袁大笑曰:‘处士盗虚声,窃恐不止于嗜味也,其善下人如此雅爱。’”由上可见,顾 为人定是风雅不俗。其兄顾云(北墅),也极负才名。

关于吴合纶与刘文玢,文园六子中数他们资料最少。他俩都是如皋白蒲人,幸好姚鹏举《白蒲镇志》还为我们留下了些许痕迹:“吴合纶,字德严,号樵月,增广生。博古工诗,精举子业。犹子廷璀,璀子世勋,淹贯经史,为文入古人堂奥,先后登贤书,皆纶所成就,盖渊源云。”“刘文玢,字湘筠,号樗村,文学生,诗文博奥,古丰汪璞庄文园中吟侣也,行次居第六,人曰今之柳六,即唐之孟六也。”在乾隆三十一年刻印的《东皋诗存》收有其诗,故而我们知道他在此前已去世。

关于吴合纶的诗作,我没有看到,刘文玢今存诗30余首,今选《文园即事》其一,以窥其诗风一二:“到来仿佛通仙观,绿水朱霞镜里看。六月披襟无溽暑,三宵玩月有清欢。长松落落散虚籁,疏竹萧萧生暮寒。自是主人风雅剧,客怀容易酒杯宽。”

无疑,刘文玢的诗写得相当的好。然而更引起我们兴趣的是,从这首诗里,似乎看到了当时的文园雅集的盛况:在布局如画的园林里,一群才华横溢的青年俊彦终日诗酒唱酬,凡佳辰良宵宾无不会,会无不诗。他们或弹棋间设、或丝竹并奏、或流觞兴思,极尽文酒之乐。我们从当时正留寓文园黄慎的诗中也可见一斑:“著述满庭无俗客,渔猎千古罗群书”;“主人盍簪碧筒饮,何异兰亭修禊初”。这样的场景,让后世的我们看来真是向往得很。

其实,当时的文园雅集并不仅仅是文园六子。还有王国栋、仲鹤庆、高谟、江大锐、江大健、刘名芳、朱逸、管涛等一批人。他们的活动也不只局限于文园,丰利荫深园、如皋雨香庵、扬州平山堂也是他们经常聚会的场所。

从蒋宗海的序文中我们得知,文园六子的相聚最起码从甲子夏即乾隆九年就开始了,到癸酉冬(乾隆十八年)这些年中,他们雅集是相当频繁的。在《东皋诗存》的卷余,汪之珩有不少与诸子的唱和诗即可佐证。但这之后,他们的活动就相对少了。这或许与汪之珩交际范围的扩展,黄振、李御远游京师,顾 身入宦场有关,也或许是我们资料有限的缘故。

但不管怎么说,文园六子诗社的形成,为文园后来众多的文化活动作了最有力的铺垫,也就在他们深情的吟唱中,文园才真正地进入了光华四射的繁荣期。他们的雅集不仅载入文园史册,在江海平原的文化史上同样是星光闪烁。

1980年12月,16岁的徐守宏顶替父亲参加工作,在如东县新林粮站担任保管员、会计。因其头脑聪明,踏实肯干,第三年即被选送到如东电大学习。回来后被安排到栟茶区粮管所担任中层干部,不久又被提拔为一把手所长。其间,在企业效益不太好的情况下,带头搞了一些经营,而且搞出了特色,在南通粮食系统出了名,很快就被组织部门看中,一下子把他从粮管所长提拔为新林乡乡长,又从乡长升为栟茶镇党委书记;2001年3月,踌躇满志的徐守宏调任如东县政府党组成员、办公室主任;三年后成为县委委员,副县长、县政府党组成员;2008年12月,成为县委常委,副县长、县守宏在工作上是做了一些事的,特别是走上县级领导岗位以后,也曾为党和人民流过汗,出过力,做出了一些成绩,受到组织表扬,用他自己的话来说,“辛辛苦苦奋斗了三十年,三十年中,无法统计为工作牺牲过多少休息日,也无法统计为工作熬过多少不眠之夜。”“曾记得,为了洋口围垦大堤的合龙,在零下七八摄氏度的海边寒风中一站就是几个小时。”“为了加快城市交通建设,组织拆迁遇到过不少惊险镜头”……

组织的一步步重用、提拔,徐守宏本该更好地为党和人民积极努力工作,实实在在做事,然而在权力、金钱、美色面前,他却慢慢地败下阵来。政府党组成员。从保管员到所长,到乡长,最后到常委副县长,徐守宏的仕途可谓一帆风顺。

清朝被乾隆满门抄斩的徐家可以查到吗,叫徐什么?

清朝“四大文字狱”中《一柱楼诗案》的主要人物之一徐述夔(1703—1763)  ,原名庚雅,字孝文,江苏栟茶人,乾隆年间中过举人,后官知县...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