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句现代七言诗大全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8浏览:4收藏

四句现代七言诗大全,第1张

一、《秋夕》

作者: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二、《回乡偶书》

作者: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三、《江南逢李龟年》

作者: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四、《乌衣巷》

作者: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五、《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作者:王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六、《枫桥夜泊》

作者: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七、《咏月》

作者:钱福

几年风雨暗中秋,此夜青辉似水流。何事闭门甘寂寞?玉楼高处不禁愁。

八、《十五夜望月》

作者:王建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值得一提的是,诗歌分为古诗和现代诗。其中古诗又分古体和近体。

但是,没有“现代七言诗”这个说法。你可以说“近体七律”。

七言诗是中国诗歌体裁之一。全诗每句七字或以七字句为主。起源于楚辞和汉代的民间歌谣。

不过,汉、魏之际七言诗发展滞后,在南北朝时期至隋渐有发展,直到唐代,才真正发达起来,成为中国古典诗歌又一种主要形式。

《睢阳尚书(袁可立)袁氏家谱》:“又袁家山列入洛学书院八景。有七言诗三首咏大司马可立及其子参政袁枢与其孙知广西新宁州袁赋诚,各诗一首。”

七言诗包括七言古诗(简称七古)、七言律诗(简称七律)。

参考资料:

—七言诗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首《咏柳》是小学生都会背的名篇!不过,于我而言,小时候只是背过,至于它具体好在哪里,已经不甚明了,现在就来分析一下它的妙处。

从题目可以看出,这是一首咏物诗,咏的对象是柳树。

诗的第一句,碧玉妆成一树高,这里用碧玉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二者颜色相似。另外,“碧玉”是一个典故,在南朝时已有“小家碧玉”这个成语,形容质朴美丽的贫家少女。作者把柳树比作婀娜多姿的少女,其中“妆”字用得很传神!

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丝绦就是丝带,万是虚词,说明柳条很多。这一句是用丝绦来比喻柳条,并且万千柳条仿佛已变成美人的裙带,二者都颇具风姿与活力!

后两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第三句提问,第四句回答,其实是一个设问。风本来捉摸不定,作者却让它化身为春姑娘手里的剪刀,剪出柳叶的形状,可谓神来之笔、脑洞清奇!把春风比作剪刀,这是全诗用的第三个比喻。

整体来说,第一句写柳树,第二句写柳条,第三句写柳叶,由远及近。用了三个比喻,一个设问,前两句拟人。虽然题目为咏柳,最后却歌颂了春天给大自然赋予的气象与活力,妙哉!

这首诗的作者是贺知章——唐诗作得好、书法写得狂、仕途走得顺、寿命活得长、为人还风趣!

他为官五十年,历经几任皇帝,没被外放、没被贬官,还官至宰相,连辞官时都有文武百官相送,这样平顺的人生,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是绝无仅有的!

当时贺知章奉诏回乡,百官送行,他的心情格外高兴。坐船去南门外潘水河边的旧宅,正是二月早春,他忽然看到一株高大的柳树,在河岸边如鹤立鸡群,于是提笔写了《咏柳》,既赞美柳树,也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他把春风比作剪刀的创意,影响了后世的不少诗人,也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咏柳》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的七言绝句,这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诗中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这首脍炙人口的唐诗作于越州(绍兴)。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

  杨柳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一年一度,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这是谁都能欣赏的。古典诗词中,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比拟美人苗条的身段,婀娜的腰身,也是读者所经常看到的。这诗别出新意,翻转过来。“碧玉妆成一树高”,一开始,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诗中没有“杨柳”和“腰支”字样,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却给写活了。《南史》说刘悛之为益州刺史,献蜀柳数株,“条甚长,状若丝缕。”齐武帝把这些杨柳种植在太昌云和殿前,玩赏不置,说它“风流可爱”。这里把柳条说成“绿丝绦”,可能是暗用这个关于杨柳的著名典故。但这是化用,看不出一点痕迹的。

  “碧玉妆成”引出了“绿丝绦”,“绿丝绦”引出了“谁裁出”,最后,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绘了出来。这“剪刀”裁制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换上了新妆,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人们美的启示。从“碧玉妆成”到“剪刀”,读者可以看出诗人艺术构思一系列的过程。诗歌里所出现的一连串的形象,是一环紧扣一环的。

  我国古代有不少著名的美女,柳,为什么单单要用碧玉来比呢?这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人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提起碧玉,人们就会联想到“碧玉破瓜时”这首广泛流传的《碧玉歌》,还有“碧玉小家女”(肖绎《采莲赋》)之类的诗句。碧玉在古代文学作品里,几乎成了年轻貌美的女子的泛称。用碧玉来比柳,人们就会想象到这美人还未到丰容盛鬋的年华;这柳也还是早春稚柳,没有到密叶藏鸦的时候;和下文的“细叶”“二月春风”又是有联系的。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深深地抓着了垂柳的特征,在诗人的眼中,它似美女的化身。高高的树干,就像她亭亭玉立的风姿,下垂的柳条,就像她裙摆上的丝带。在这里,柳就是人,人就是柳,两者之间仿佛没有什么截然的分别。而且“碧玉”也有双关的意义。既在字面上与柳树的翠色相合,又指年轻貌美的少女,与下面的“二月春风”恰相呼应——这是早春的垂柳,还未到夏秋之际亭亭如盖、树荫清圆的时候。然而,更妙的以下两句:“不知细叶谁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在贺知章之前,有谁想过春风像剪刀?把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它显示了春风的神奇灵巧,并使《咏柳》成为咏物诗的典范之作。

  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诗中洋溢着人逢早春的欣喜之情。比拟和比喻新奇贴切是此诗的成功之处。因此《唐诗笺注》云:“赋物入妙,语意温柔。”

是的,唐代的贺知章

作者: 贺知章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

  1.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2.妆:装饰,打扮。

  3.丝绦:丝线编成的带子。这里形容随风飘拂的柳枝。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

  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第三句“不知细叶谁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不知细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答。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也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造力。

剪裁细叶的是二月的春风,在诗人眼中它像剪刀一样,我认为这是比喻和拟人的的写法。

句子先问这些如丝绦的柳条似的细细的柳叶儿是谁剪裁出来的呢?用一问话句来赞美巧夺天工可以传情的如眉的柳叶,最后一答,是二月的春风姑娘用她那灵巧的纤纤玉手剪裁出这些嫩绿的叶儿,给大地披上新装,给人们以春的信息。

这两句把比喻和设问结合起来,用拟人手法刻画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新颖别致,把春风孕育万物形象地表现出来了,烘托无限的美感。

作品简介与赏析

《咏柳》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的前两句连用两个新美的喻象,描绘春柳的勃勃生气,葱翠袅娜;后两句更别出心裁地把春风比喻为“剪刀”,将视之无形不可捉摸的“春风”形象地表现出来,不仅立意新奇,而且饱含韵味。

四句现代七言诗大全

一、《秋夕》作者: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二、《回乡偶书》作者:贺知章少小离家老大回,...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