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张爱玲传》有感
读《张爱玲传》有感
读《张爱玲传》有感
她,于千万人之中脱俗著,于千万年之中寂寞著。如一朵尘埃里的小花,没落里透着惊艳。
终于看完了张爱玲传。一本破损封面的小绿皮书,封面的一侧印着张爱玲侧面的一小张黑白照片。本以为这本传记会和大多数传记一样,充满著记事的年表和苍白的对事件发生的白描,但是现在看来,这也算是我所读过的传记里较佳的。
很早以前就读过张爱玲的文集。但读下去,不得要领,想来也是因为被繁琐的对话,故事情节所吓退,并未读完读全。后来才知道,张爱玲的小说有很大一部分旧式小说的影子,比如《红楼梦》和《海上花》。才渐渐觉得,有时候张爱玲对人物心理活动和穿着的描 真的和红楼梦有一些相似,尽管红楼梦也是我觉得繁琐看了一半又舍弃的名小说。就故事情节和人物的塑造来说,红楼梦和张爱玲的大部分早期小说还是有一定的相似性。张爱玲幼年从贵族到落魄的生活状态也和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相近,可能这就是她读红楼梦如此亲切的原因之一。张爱玲对于服装色彩的独到见解,也使她对人物出场的描写细致不亚于红楼梦的篇幅细腻。
张爱玲是早已成名的人物,她有个著名的理论:“成名要趁早呀,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这自然是描摹成功者的喜悦。但对我们而言,张爱玲趁早的努力是更应该提到的。首先是书读得早,读得多,读得专。这也要归功于她的知识家庭。这使她自小有书读。有人指导她的母亲在他三岁的时候让她背唐诗,佣人也常常给她讲“三国”。
《张爱玲传》是一本详细描绘张爱玲人生经历的书。书中详细介绍了张爱玲的出生背景。令人惊讶的是张爱玲是出生在门第甚为高贵的家庭中的长孙女。关于她那显赫的家世,她在历史上曾经留过声名的列祖列宗,在张爱玲走红的时候,就曾引起过一些人的议论,然而,曾经显赫的家族并不能提高他们后裔的价值。相反,倒是后人自身的光彩又照亮了他们的家谱。
本书还介绍了她的两段婚姻,第一段婚姻因胡的政治身份,给张爱玲的面目蒙上了一层迷雾。第二段婚姻她与美国著名戏剧家赖雅。赖雅也是张爱玲的精神家园,但他们的物质生活依然艰难。在赖雅的劝说下,她打掉了孩子,两人过着相濡以沫的生活。张爱玲走过了人生最繁华的路段,也经受了人生最苍凉的景象。这种人身的钜变使她在70年代已经停止了写作。
张爱玲的一生从兴到衰,走过了人身的最繁华,经受了人生的最苍凉,她以洞穿人世沧桑,在时空的轮回中升华。她给后人留下的只是几本小说,但这些小说在当时篇篇震动文坛。张爱玲的文学创作几乎瞬间登上了文学高峰,红遍上海。它的魅力现在还影响着世人。张爱玲留给世人的不仅仅是几本书,从字里行间里更让我们看到了她的特立独行的性格和她那的惟妙惟肖的描摹。
读了本书后我更了解到了张爱玲的生平事迹,让我更清晰的解读到了只属于张爱玲的优雅!
读《张爱玲传》有感
近些日看了《张爱玲传》,看这本书的目的来自对张爱玲的好奇和喜爱,这个传奇的女子到底有怎样的身世,经历了什么样的人生。是什么让这个女子会再文坛上取得这样骄人的成绩。
张爱玲出生在上海,家庭富裕,背景显赫。是洋务派名臣李鸿章的曾孙女,她在小学时就已经显露出她得文学天赋了,年纪轻轻的她可以创作出沧桑的作品,不得不让人叹服。之久就读于圣玛利亚女校,香港大学,在学校这段时间是她积累壮大的时间,经过自身的不断发展,她得作品受到了无数名人的好评,代表作有《倾城之恋》、《金锁记》、《色戒》、《半生缘》,如今有些作品被拍成了**,无论在何时何地,她对文学的热情之火不曾熄灭,也是她积极上进的心,让她在文学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在中国文坛独树一帜,人生是舞台,个人脱不了要扮演其中的某个角色。张爱玲却在这人生舞台上远远眺望着,她不是导演,却如胜似导演,用笔娓娓动听地为我们讲述过去某一场或正在进行的人生戏剧里的诸位角色。
记得老师说过,培养自己的写作能力,可以先从模仿开始,对张爱玲的文字我反复琢磨推敲,虽然我妹有经历她得人生,没有她那么复杂的背景,但是我可以模仿她得写作风格。但是相比写作风格来讲,我更应该有她的坚强和独当一面的能力。和她一样对文学永远充满信心,永不放弃。
文章好句: 1、再没有心肝的女子说起她去年那件织帛缎子夹袍的时候,也是一往情深。
2、对于三十岁以后的人来说,十年八年不过是指缝间的事;而对于年轻人而言,三年五年就可以是一生一世。
3、你年轻么?不要紧,过两年就老了
4、喜欢一个人,会卑微到尘埃里,然后开出花来。
张爱玲传
作者: 于青
ISBN: 9787780120708
页数: 406
定价: 318元
出版社: 中国华侨出版社
出版年: 2003-4-1
本书分为上中下三部,分别介绍了张爱玲传。详细内容包括序、上部、第一章绚烂童年、第二章奇才逸女、第三章都市沧桑;中部、第四章横空出世、第五章临水照花人、第六章倾城之恋、第七章繁华落尽 ;下部、第八章零落孤旅、第九章精神花园、第十章大隐遗世、附录、张爱玲之死(小说)、小爱玲大事年表、后记、尘埃落定。
张爱玲传记读后感800字 怀恋我的姐姐张爱玲其实一开始对张爱玲并没有很多的认识,只知道她是很著名的作家,很受人喜欢,写的小说很被喜欢。尽管从小就听过她,却只看过她的《倾城之恋》。当时看的时候也是很粗略地一扫而过,以至于现在有些情节已相比不太起来,对于“倾城”之说,也没有很深刻的理解。现在来看《张爱玲传》,才对张爱玲有了更多的理解,但也不算全面和深入。
都说环境对一个人有很大的影响,显然地,这对于张爱玲来说同样是适用的。出生于那样一个显赫的封建贵族家庭,虽然张家早就走向了下坡路,但旧制度的崩坏一时还没有打破这些家庭日常生活的平静。张爱玲的幼年就是在富裕的物质生活、阔绰的排场下度过的。两岁时她的家搬到了天津,幼时的她生活在各种旧式生活活动中,常由佣人抱着走亲做客,开始熟悉节日庆吊,亲友往还。再长大一点便开始接受私塾教育,学习传统文化,背诗词古言。张爱玲的父亲是个典型的遗少式人物,有旧式的文化教养,会吟诗做赋,这对她的学习都有一定影响。幼年的生活于她而言是“温暖朦胧的、橙红色的岁月”,此时的她是快乐的吧。 然而,在受传统文化影响的同时,张爱玲对西式教育也有着深深的向往。这是因为她的母亲,一位从海外归来,追求新文化的女性。在母亲的影响下她开始学习做西式淑女,跟母亲学画图,学钢琴,学英语,对母亲艳羡崇拜,对西式生活憧憬著。后来父母离婚,在父亲家里受到严重的不公平对待,甚至差点因病而死,于是她逃到母亲家中,开始她一心向往的生活。但她与母亲的隔阂渐渐加深,母亲致力于培育她成为一名标准的淑女,但她却常常让母亲失望。母亲对她的冷淡也使她的生活越来越不愉快。
张爱玲接受的教育既有中国传统文化又有西方文化,而她的写作才能从小便体现出来了。读书时她的作文常常受到老师的表扬,也曾在学校文刊上发表作品。张爱玲读书非常刻苦,她的成绩也非常好,几乎是门门功课第一。在出国留学深造的计划失败后,她进入香港大学学习,在此阶段内打下了西方文化和历史的底子,也逐渐形成自己的人生观。 “出名要趁早”,这是我对张爱玲的名言中记忆最深刻的一句。确实,她从九岁就开始写作投稿,“向编辑先生进攻”。后来陆续在学校发表文章,在大学毕业后开始在文坛上出名,红极一时。她一直渴望做一个自食其力的人,于是她在西方一份英文月刊《二十世纪》上陆续发表英文文章,如《中国人的时尚和生活》、《中国人的宗教》等,这些文章也让外国人对中国有了新的认识。她的家庭背景和她受的西式教育使她能够以独特的视角真实地写出中国人的形象和中国现状,她对中国人的劣根性有着清醒的认识。 《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使她叩开了上海文坛的门。她一直认为上海读者才是她心目中理想的读者,上海读者才能真正理解她的言外之意。她开始出名,对自己的文章很有自信,也始终维护自己的立场。她是一个矜持孤傲的人,以其蕙智心灵对生活有着很清醒的认识。她的很多作品也体现着她对生活的认识,对世事的洞明„„ 她的作品到现在仍有很大的市场,现在也仍然有很多的张爱玲迷,对张爱玲及其作品深深喜爱着。张爱玲是一个善于生活艺术化的享乐主义者,又是一个对人生充满悲剧感的人。她悲天悯人,时时洞见芸芸众生可笑背后的可怜,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淡漠寡情。
其实整本书读下来,我对张爱玲的认识也很浅,很模糊,最感兴趣的也是她和胡兰成的爱情。她是一位很有情才的作者。她的家庭背景和她受的教育使她对每一样事物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她的勤奋好学也让她更加出色。她才华横溢,她淡漠孤傲,她的人生是传奇的人生。我既羡慕她的才华又同情她的孤独,她晚年生活的凄凉。曾有人这样评价张爱玲:“只有张爱玲才能同时承受灿烂夺目的喧闹以及极度的寂寞”。而我很希望拥有同她那般对世界锐利而清醒深刻认识的眼光。
执手已悲凉-张爱玲传读后感世界上三种类型的语言:日文中文英文我们大部分人都学过英文并且我们的母语就是中文再学会日文的话这三种不同型别的语言都能抓住学习的技巧的话学别的语言就会容易得多不过法语好像比较难学的吧
哪本张爱玲传记最好刘川鄂《张爱玲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余斌《张爱玲传》,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子通 亦清主编《张爱玲评说六十年》,中国华侨出版社,2001年版
这三本是我做张爱玲作家研究的必备书籍,也是张爱玲各大传记和研究中较为权威的,我推荐
张爱玲传 适合学生看么。没什么合适不合适,好的作品永远是要一奉十的,看你吸收了什么,越禁锢的越可怕,伊斯兰世界的女性必须梦面纱,否则,,,,可我们不会觉得怎么样,,,张爱玲的书实在没什么适合不适合的,哪怕你一岁只要你看得懂,,,,我到觉的老师或许心里赞叹你也说不准啊
《秋雨》张爱玲有感——题记
今天下午秋意绵绵的,竟然下起了大雨来。这是我来到这个学校所看到的为数不多的几次下雨之一。还记得初到之际,我曾经一度上火,对这里的气候很不适应,直到现在秋的到来,但这里的季节似乎就没有改变过,很多时候总是艳阳天当头,即使偶尔有雨的天气也不过只绵绵细雨,很细腻,很稠黏,很潮溼。我是一个喜欢雨的季节的男生,但面对这种雨的季节也无可奈何。
又是一场雨水沐浴大地的天气,我站在宿舍五楼的阳台上,宿舍的后面是学校的二期规划用地,还是一片黄土地以及草树的原始大地,我在这其中任凭晚风轻抚著溼漉漉的头发,嗅著大自然泥土的气息,在这秋雨的季节里心在呼吸新的空气。文中言:雨,像银灰色黏濡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是的,秋雨网住了我整个心的世界,我身着单薄的衬衫,独自站在那里看着整个世界,看着自己的未来。虽然未来是不能看见的,但在脑海里我能清晰看到,虽然这还不是真实的。但倘若人没有梦想,没有想法,又怎么能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生活。在萧萧的雨声中,瑟缩不宁,回忆著光荣的过去。每个人都有着一段属于自己的过去的故事,在来到新的环境后你才发现那一个个故事对你是多么的重要,你会去不断回忆,不断怀念它们,那些消逝了的我们才感觉到美好,在为时已晚的时候人们才会知道幸福的含义。
又是一个秋雨绵绵的季节,在我第二次来到大学后所感受的第一个秋的季节,已经是初秋,每每经过校园那长长的大道时,凝视著路两旁的还很细嫩的小树,在着秋的季节里落光叶子了,光秃秃地立在那里,很是孤零零的感觉。其中我却总看到自己的身影,看到自己在校园里执著于文学信念的孤独的身影。很多时候我总是在文学里奔波于夕阳的交替间,看到的是辉映着夕阳红的自己执著的脸庞。我是一个喜欢安静的男生,喜欢在安静的环境里任凭思维变成笔下的文字,就如同张爱玲笔下的秋雨是那么地轻柔,那么地绸黏,在其中我的思绪无法呼吸,却只向往秋雨背后那片安静境地。
在张爱玲的《秋雨》中,我如同那宿舍墙外一带种的娇嫩的洋水仙,垂了头,含着满眼的泪珠,在那里叹息它们的薄命,才过了两天晴美的好日子又遇到这样霉气熏蒸的雨天。我亦是同样的命运,虽然我能预测到自己的未来,但也很害怕成为这命运的牺牲者。
品著《秋雨》,感受着张爱玲笔下细腻的流淌的思绪,在有些寒冷的空气里我突然想家想父母了,不知道他们在家乡过得可好?父母的已经不再年轻,就如同这秋雨的姗姗来迟。或许很多年后我还是会回到故乡工作,回到父母的身边尽自己的能力帮助他们解决很多生活上的难题,我已经不在幼小,也不再年轻,渐渐地感到肩上的重任,作为长子的重任。想起二十余载的我的人生路,是父母一路牵引着我的前进方向,直到现在他们才逐步放开双手任凭我去为理想而努力。
很多时候,不管在任何地方,家的感觉对我来说总是温馨暖和的。虽然这已经不是我第一次远离家乡到外地求学,但家的概念在我头脑里总是占据第一位。想起《水手》里那句歌词:长大以后为了理想而努力渐渐地忽略了父亲母亲和故乡的讯息。是的,现在的我就为了理想在努力而时常忽略了家,但每每在夜深人静时总想拿起电话,想听听电话那头父母那熟悉的嘱咐声,那是多么熟悉的声音,是我二十余载总会在身边不时想起的声音。但却不忍心打扰他们,他们为了生活为了我日夜奔波操劳,是的,父母已经不再年轻,虽然没有皱纹满面,但却已经悄悄爬上了他们的眼角,经历了岁月的洗礼的父母真的已经不再年轻。其实我更喜欢把父母称为爸妈,因为那样在语言上能让他们年轻几岁。现在想起来在读高三那会,学习很是紧张,早晨天还未亮,便听见母亲在厨房忙碌的声音,中午在我饿著肚子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家时总会在走进家门那一刻闻到香喷喷的饭菜味道,平时在生活中比较少对父亲说话,一般在家有什么心情或难题我总爱找母亲去倾诉,习惯了和母亲的相处,现在感觉和父亲的交流显得有点少,在外地读书却是那么地想念他们。在这由不同性格的同学住在一起的集体宿舍里,我似乎总和一些人合不来,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是勉强不来的。如同《独角戏》所唱的,或许我就是那类人。而此时却总是那么雨,像银灰色黏濡的蛛丝,织成一片轻柔的网,网住了整个秋的世界。
张爱玲传用英语怎么说张爱玲传
翻译为英文是:
Biography of Eileen Chang
注: 张爱玲英文名:Eileen Chang, 原名:张瑛(父母取名) ,生卒年月日: 1920年9月30日-1995年9月8日
请提问者及时采纳!
她从上海来——张爱玲传<她从海上来>电视剧,刘若英和赵文宣主演,讲述了张爱玲一生的传奇故事
西岭雪的《张爱玲传》和《西望张爱玲》有什么不同张爱玲传是西望张爱玲的第二版,删掉三四万字,但多了一个黄磊的序。
西望张爱玲里有一部分内容是关于作者西岭雪自传的,在二版中删掉了。
但我觉得一版很好,二版删得太多,轻了。
张爱玲
外文名: Eileen Chang
别名: 张煐(父母取名)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上海
出生日期: 19200930
逝世日期: 19950908
毕业院校: 香港大学(后因战争辍学)
代表作品: 《金锁记》;《倾城之恋》;《半生缘》;《红玫瑰与白玫瑰》
曾用笔名: 梁京
流派: 海派作家
原籍: 河北丰润
主要作品集: 小说集《传奇》;散文集《流言》
丈夫: 胡兰成、赖雅(美国)
人物生平1920年-1930年 1920年9月30日出生上海麦根路(今康定东路),取名张瑛。原籍河北丰润。她是清末洋务派名臣李鸿章的曾外孙女。 1921年12月21日弟弟张子静出生。其弟出生后被后母等人所摧残。 1922年迁居天津。父亲在津浦铁路局任英文秘书。 1924年开始私塾教育,在读诗背经的同时,就开始小说创作。如果说第一篇小说写一个家庭悲剧,可以看出家庭环境对她的影响,那么第二篇小说写一个女郎失恋自杀的故事,则充分显示了她的文学创造力。 1925年母亲黄逸梵出洋留学。 1927年,7岁的张爱玲随家回到上海,不久,母亲回国,她又跟着母亲学画画、钢琴和英文。张爱玲对色彩、音符和文字都极为敏感,她曾在《天才梦》中说:“我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被目为天才,除了发展我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的目标。” 1928年由天津搬回上海读《红楼梦》《三国演义》。 1930年十岁时,母亲坚持送张爱玲进学校读书,为此同父亲大吵一场。母女俩偷着跑到黄氏小学,张瑛正式取名张爱玲。 1931年-1940年 1931年秋就读上海圣玛利亚女校。 1932年圣玛利亚女校校刊,刊载短篇小说处女作《不幸的她》。这是她在《凤藻》上发表的第一篇,也是唯一的一篇小说。 1933圣玛利亚女校校刊《凤藻》,刊载第一篇散文《迟暮》。 1937年《国兴》刊载小说《牛》《霸王别姬》及《读书报告叁则》《若馨评》,《凤藻》刊载《论卡通画之前途》。夏天,毕业于圣玛利亚女校;母亲第二次出国归来,张爱玲因躲避日寇炮火到母亲家住,遭父亲毒打。 1938年,旧历年的前一天,逃出父亲家,从此与父亲家告别。同年,在困境中终于长成大姑娘的张爱玲再一次接受了命运的考验:她虽然考取了英国的伦敦大学,却因为战事激烈无法前往。 1939年考进香港大学专攻文学。 1940年四月十六日,《西风》月刊三周年征文揭晓,张爱玲的《我的天才梦》获第十三名。 1941年-1950年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2 年香港沦陷,未毕业即回上海,给英文《泰晤士报》写剧评、影评:《婆媳之间》《鸦片战争》《秋歌》《乌云盖月》《万紫千红》《燕迎春》《借银灯》。也替德国人办的英文杂志《二十世纪》写《中国的生活与服装(Chinese life and Fashions)》。 1943年《紫罗兰》杂志连载中篇小说《沉香屑:第一炉香》《沉香屑:第二炉香》 《杂志》月刊刊载《茉莉香片》《到底是上海人》《倾城之恋》《金锁记》 《万象》月刊刊载《心经》《琉璃瓦》 《天地》月刊刊载《散戏》《封锁》《公寓生活记趣》 《古今》月刊刊载《洋人看京戏及其他》《更衣记》 结识周瘦鹃、柯灵、苏青、胡兰成等。在当时的上海,张爱玲不仅是个有名的才女,更是著名的时尚中人。她穿的衣服都由自己亲手设计,或由好友炎樱设计,这些服装在当时无论是样式还是颜色都显得很大胆,这也成为了当时上海报纸和圈内人士津津乐道的话题。张爱玲的性格中聚集了一大堆矛盾:她是一个享乐主义者,又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悲剧感的人;她是名门之后,却又常常宣称自己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小市民;她在文章里同读者 张爱玲拉家常,人情练达,但生活中却始终与人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不让外人窥测她的内心。这一切似乎都在预示着她后半生的凄凉结局。 1944年《万象》月刊连载长篇小说《连环套》 《杂志》月刊刊载《必也正名乎》《红玫瑰与白玫瑰》《殷宝滟送花楼会》《论写作》《有女同车》《走!走到楼上去!》《说胡萝卜》《诗与胡说》《写什么》《忘不了的画》《等》《年青的时候》《花凋》《爱》 第一本短篇小说集《传奇》由上海杂志社出版发行 《天地》杂志刊载《童言无忌》《造人》《打人》《私语》《中国人的宗教》《谈跳舞》《道路以目》《烬馀录》《谈女人》 《小天地》杂志刊载《散戏》《炎樱语录》 《苦竹》月刊刊载《谈音乐》《自己的文章》《桂花蒸 阿小悲秋》 1944年张爱玲与文化汉奸胡兰成结婚,炎樱作为证婚人。 1945年:《杂志》月刊连载《创世纪》《姑姑语录》《留情》《苏青张爱玲对谈记》《吉利》《浪子与善女人》 《小天地》月刊刊载《气短情长及其他》 《天地》月刊刊载《卷首玉照及其他》《双声》《我看苏青》 《倾城之恋》在上海公演 1947年:《大家》月刊刊载《华丽缘》《多少恨》 《传奇》(增订本)由上海山河图书公司出版。 与**导演桑弧合作从事影剧活动,写出三部**剧本《太太万岁》《不了情》《哀乐中年》(与桑弧合编) 与胡兰成离婚 1948年以梁京为笔名在上海《亦报》连载《十八春》(后改名“半生缘”) 1949年上海解放后,以梁京笔名在上海《亦报》上发表小说 1950年七月参加上海第一届文学艺术界代表大会 1951年-1960年 1951年十一月《十八春》由上海《亦报》社出版单行本。十一月四日至次年一月二十四日,《小艾》(中篇小说)在《亦报》第三版发表。 1952年赴香港,向香港大学申请复学获准。赴港后,在美国驻香港新闻处工作。写**剧本《小儿女》《南北喜相逢》。翻译《老人与海》《爱默森选集》《美国七大小说》(部分)。 1954年《秧歌》《赤地之恋》在《今日世界》连载,后在香港出版英文本及中 张爱玲著作文本。 《传奇》改名“张爱玲短篇小说集”,在香港由天风出版社出版。 今日世界出版社刊行译作《无头骑士》。 1955年秋天乘“克利夫兰总统号”离港赴美。 与好友炎樱同去拜访胡适。 1956年得Edward Mac Dowell Colony的写作奖金。 8月,36岁的张爱玲与65岁的赖雅结婚。 1957年母亲在英国病逝。 1958年为香港电懋**公司编《情场如战场》、《桃花运》、《人才两得》等剧本。 1960年成为美国公民。 1961年-1970年 1961年张爱玲为了搜集写作材料,自美飞台转港。这是张爱玲唯一的台湾行,后来写入英文散文题目是《重回前方》。十一月到港后为电懋**公司赶写了两个剧本,其中之一是一九六一年极为卖座的《南北和》续集《南北一家亲》。在台湾旅行期间,丈夫赖雅在美中风瘫痪,此后对张爱玲的生活和精神都是相当沉重的负担。 1962年回美国华盛顿与丈夫重聚。 1966年香港《星岛晚报》连载长篇小说《怨女》(根据《金锁记》改编)。 《怨女》由皇冠出版社出版。 1967年赖雅以七十六岁高龄去世。 获邀任美国纽约雷德克里芙学校驻校作家。 着手英译清代长篇小说《海上花列传》。 1968年《秧歌》《张爱玲短篇小说集》《流言》由皇冠出版社出版。 《皇冠》杂志、香港《星岛晚报》连载《半生缘》。 1969年《半生缘》由皇冠出版社出版。 《皇冠》杂志发表《红楼梦末完》。 转入学术研究,任职加州柏克莱大学“中国研究中心”。 1971年-1980年 1972年自“中国研究中心”离职。 1973年定居洛杉矶。 《幼狮文艺》刊载《初评红楼梦》。 1974年《中国时报》人间副刊刊载《谈看书》《<谈看书>后记》。 1975年完成英译《海上花列传》。 《皇冠》杂志刊载《二详红楼梦》。 1976年《张看》由皇冠出版社出版。 《联合报》刊载《三详红楼梦》《<张看>自序》。 1977年《红楼梦魇》由皇冠出版社出版。 1979年《中国时报》社刊载《色,戒》。 1981年-1990年 1981年《海上花列传》由皇冠出版社出版。 1983年《惘然记》由皇冠出版社出版。 《幼狮文艺》刊载《初评红楼梦》。 张爱玲1984年《联合文学》刊载**剧本《小儿女》《南北喜相逢》。 1987年《余韵》由皇冠出版社出版。 1988年《续集》《表姨细姨及其他》《谈吃与画饼充饥》由皇冠出版社出版。 1990年台北《联合报》副刊二月九日刊载《草炉饼》。 1991年-1995年 1991年《张爱玲全集》典藏版:《秧歌》《赤地之恋》《流言》《怨女》《倾城之恋》《第一炉香》《半生缘》《张看》《红楼梦魇》《海上花开》《海上花落》《惘然记》《续集》《余韵》,由皇冠文学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1992年《爱默森选集》由皇冠文学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张爱玲文集》(四卷本)由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 《张爱玲评传》由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 1993三年完成《对照记》。 《联合文学》刊载**剧本《一曲难忘》。 1994年《对照记》由皇冠文学出版有限公司出版。 1995年9月8日逝世于洛杉矶公寓,当时身边没有一个人,恰逢中国的团圆节日---“中秋节”,享年七十五岁。 9月19日林式同遵照张爱玲遗愿,将遗体在洛杉矶惠捷尔市玫瑰岗墓园火化。 9月30日张爱玲的生忌,林式同与数位文友将她的骨灰撒在太平洋。
下面是 福名网 为大家推荐的张姓男孩名字大全,都是高分的名字
张哲齐(100) 张峻宁(100) 张哲宁(100) 张晋嘉(100) 张晋尘(100)
张轩陌(100) 张书睿(100) 张轩睿(100) 张峻福(100) 张哲豪(100)
张展豪(100) 张益福(100) 张益玮(100) 张哲荣(100) 张怀元(100)
张瀚文(100) 张瀚元(100) 张轩诚(100) 张展宁(100) 张晋瑞(100)
张宝天(100) 张轩瑞(100) 张书华(100) 张益荣(100) 张轩宁(100)
张展诚(100) 张晋睿(100) 张轩福(100) 张峻齐(100) 张轩瑜(100)
张哲诚(100) 张宝方(100) 张晋豪(100) 张哲玮(100) 张晋诚(100)
张宝文(100) 张益宁(100) 张哲华(100) 张笑豪(100) 张晋华(100)
张书诚(100) 张轩齐(100) 张展福(100) 张书瑞(100) 张晋图(100)
张展瑞(100) 张峻嘉(100) 张晋源(100) 张峻豪(100) 张益嘉(100)
张展睿(100) 张伦荣(100) 张展荣(100) 张峻诚(100) 张轩玮(100)
张峻荣(100) 张展畅(100) 张伦瑞(100) 张哲嘉(100) 张瀚仁(100)
张轩荣(100) 张宝元(100) 张晋荣(100) 张晋畅(100) 张轩嘉(100)
张晋宁(100) 张轩豪(100) 张哲瑞(100) 张晋福(100) 张展硕(100)
张瀚天(100) 张瀚月(100) 张哲语(100) 张哲睿(100) 张展玮(100)
张善维(99) 张渊嘉(99) 张杰盛(99) 张棕翔(99) 张皓普(99)
张钦豪(99) 张渊栋(99) 张博闻(99) 张博尧(99) 张棋云(99)
张皓栋(99) 张善宁(99) 张皓荣(99) 张朝硕(99) 张棋盛(99)
张捷硕(99) 张朝实(99) 张朝钦(99) 张智豪(99) 张雄杰(99)
张钦瑞(99) 张渊杰(99) 张智云(99) 张棕硕(99) 张杰瑞(99)
张捷超(99) 张善博(99) 张景瑞(99) 张钦境(99) 张朝翔(99)
张乔宁(99) 张景皓(99) 张捷睿(99) 张博睿(99) 张钦维(99)
张智嘉(99) 张善尧(99) 张智硕(99) 张贵博(99) 张博华(99)
张景翔(99) 张善渊(99) 张雄豪(99) 张皓杰(99) 张寒博(99)
张杰棋(99) 张皓宁(99) 张朝尊(99) 张朝齐(99) 张智杰(99)
张博图(99) 张棋睿(99) 张寒渊(99) 张云寒(99) 张朝维(99)
张善智(99) 张朝善(99) 张棋豪(99) 张朝睿(99) 张钦凯(99)
张捷畅(99) 张寒翔(99) 张尧盛(99) 张朝普(99) 张景乔(99)
张钦瑜(99) 张棕华(99) 张钦乔(99) 张捷韶(99) 张杰福(99)
张钦盛(99) 张朝博(99) 张朝境(99) 张棋渊(99) 张皓景(99)
张杰宁(99) 张智宁(99) 张棋超(99) 张杰诚(99) 张棋瑞(99)
张朝凯(99) 张捷善(99) 张捷顺(99) 张博畅(99) 张钦清(99)
张雄荣(99) 张朝盛(99) 张景尧(99) 张钦皓(99) 张博乔(99)
张乔瑞(99) 张棋尧(99) 张智福(99) 张智胜(99) 张尧荣(99)
张智凯(99) 张捷嘉(99) 张朝喻(99) 张棕维(99) 张捷荣(99)
张棋荣(99) 张钦尧(99) 张捷豪(99) 张皓慈(99) 张尧杰(99)
张景凯(99) 张尧渊(99) 张渊硕(99) 张钦宁(99) 张棕瑞(99)
张朝韶(99) 张朝皓(99) 张朝顺(99) 张捷华(99) 张皓云(99)
张寒胜(99) 张棋福(99) 张杰雄(99) 张博豪(99) 张乔嘉(99)
张乔翔(99) 张智超(99) 张钦睿(99) 张钦顺(99) 张朝棕(99)
张智畅(99) 张朝银(99) 张乔智(99) 张智顺(99) 张尧智(99)
更多好听的张姓男孩名字可以到 福名网
张爱玲英文名:Eileen Chang 原名:张瑛(父母取名) 曾用笔名:梁京 流派:海派作家 原籍:河北丰润 出生时间:1920年9月30日(一说为1921年) 出生地点:上海公共租界西区的麦根路313号(今静安区康定东路87弄,临近苏州河,周边是鸿章纺织染厂)的一幢建於清末的仿西式住宅 逝世时间:1995年9月8日 逝世地点:美国洛杉矶寓所(恰逢中秋节,但当时她身边没有一个人。) 张爱玲代表作:《十八春》(即〈半生缘〉)写了三十年代上海的一个悲惨的爱情故事。女主人公顾曼桢家境贫寒,自幼丧父,老小七人全靠姐姐曼璐做舞女养活。曼桢毕业后在一家公司工作,与来自南京的许世钧相爱,世钧深深同情曼桢的处境,决定与之结婚。曼璐终于也嫁人了,姐夫祝鸿才是个暴发户,当得知曼璐不能生育,便日生厌弃之心,曼璐为了栓住祝生出一条残计……十八年在天才作家张爱玲的笔下一晃就过去了,曼桢和世钧又在上海相遇,而岁月变迁绿树早已成荫。《倾城之恋》是张爱玲的成名作与代表作。白流苏和范柳原这一对现实庸俗的男女,在战争的兵荒马乱之中被命运掷骰子般地掷到了一起,于“一刹那”体会到了“一对平凡的夫妻”之间的“一点真心”。《金锁记》写于1943年,小说描写了一个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的心灵变迁历程。七巧被哥哥嫁给残疾的姜家二少做妻子,欲爱而不能爱,几乎像疯子一样在姜家过了30年。在财欲与情欲的压迫下,她的性格终于被扭曲,行为变得乖戾,不但破坏儿子的婚姻,致使儿媳被折磨而死,还拆散女儿的爱情。“30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死的也送了半条命。”
张爱玲
[zhāng ài líng]
著名女作家
更多义项
更多(14张)
张爱玲,中国现代作家,原籍河北省唐山市,原名张瑛。1920年09月30日出生在上海公共租界西区常德公寓。作品主要有小说、散文、**剧本以及文学论著,她的书信也被人们作为著作的一部分加以研究。
1944年张爱玲结识胡兰成与之交往。1973年,张爱玲定居洛杉矶,1995年09月08日,适逢中秋节,张爱玲的房东发现她逝世于加州韦斯特伍德市罗彻斯特大道的公寓,因动脉硬化心血管病而去世,终年75岁,
中文名:张爱玲
外文名:Eileen Chang
别名:张瑛(父母取名)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上海市静安区
出生日期:1920年09月30日
逝世日期:1995年09月08日
职业:作家
毕业院校:香港大学、圣约翰大学(皆辍学)
代表作品:《金锁记》、《倾城之恋》、《半生缘》、《红玫瑰与白玫瑰》等
血型:O型
丈夫:胡兰成;赖雅(美国)
笔名:梁京
祖籍:河北省唐山市丰润区
分享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张爱玲系出名门,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李菊耦是朝廷重臣李鸿章的长女。父亲张志沂(字廷众)、母黄素琼(字逸梵)。
张爱玲母亲--黄逸梵
1920年9月30日张爱玲出生于上海麦根路(今泰兴路),原籍河北丰润,原名张瑛。1921年12月11日,唯一的弟弟张子静出生。1922年张爱玲随父亲迁居天津英租界。父任职金浦路铁路局英文秘书。1924年,张爱玲开始私塾教育,母亲与姑姑张茂渊奔赴欧洲游学,张爱玲由姨奶奶看管。1928年,父亲辞去职务,由天津搬回上海,母亲和姑姑也由英国返回上海。张爱玲开始学习绘画,英文和钢琴,并开始读《三国演义》、《西游记》、《七侠五义》等古典名著。1930年入黄氏小学插班读六年级。张改名为张爱玲(改自其英文名:Eileen),同年父母协议离婚,母亲与姑姑搬出宝隆花园洋房,在法租界租房住,张爱玲仍然随父亲生活。
1931年,张爱玲入读上海圣玛利亚女校,随白俄罗斯练习钢琴。1932年,母亲去往法国,张爱玲首次发表短篇小说《不幸的她》于圣玛利亚校刊。1933年,张爱玲在圣玛利亚发表第一篇散文《迟暮》,并开始与父亲学写旧诗。1934年父亲再婚,后母为孙宝琦之女孙用蕃,并迁回麦根路别墅。张爱玲写《理想中的理想村》、《摩登红楼梦》、《后母的心》等文章,但是皆未发表。1936年,母亲携美国男友返回上海,张爱玲在《凤藻》上发表散文《秋雨》。1937年,张爱玲在圣玛利亚校刊《国光》半月刊发表小说《牛》、《霸王别姬》及评张若谨小说《若馨评》。在《凤藻》发表《论卡通画之前途》。后与后母因一点小事发生口角,被父亲责打,并拘禁半年。1938年年初,张爱玲趁夜逃到母亲家(详见张爱玲自传散文《私语》)。同年张爱玲参加伦敦大学远东区入学考试,得第一名。
点击加载更多
读《张爱玲传》有感
本文2023-09-28 09:45:24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249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