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小时候的故事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8浏览:2收藏

高尔基小时候的故事,第1张

高尔基小时候的故事:

高尔基于1868年3月28日诞生在伏尔加河畔下诺夫戈罗德镇的一个木匠家庭。4岁时父亲去世,他跟母亲一起在外祖父家度过童年。

10岁那年,高尔基开始独立谋生。他先后当过学徒、搬运工、看门人、面包工人等,切身体验到下层人民的苦难。

在此期间,他发奋读书,开始探求改造社会的真理。1884年,他参加民粹党小组,阅读民粹党人著作和马克思的著作,积极投身于革命活动。

1905年,高尔基加入了俄国社会民主工党。1906年,高尔基受列宁的委托,由芬兰去美国进行革命活动,在美国出版长篇小说《母亲》。后定居意大利卡普里岛。

扩展资料:

1934年5月,高尔基的儿子马克西姆神秘死亡,是对高尔基晚年的沉重打击。随后,高尔基的家庭医生维诺格拉多夫死于秘密警察之手,对马克西姆的死因调查中断。

克里姆林宫医疗局长柯多洛夫斯基在调查中也死去,死因不明。生命最后两年,高尔基完全成为政府的驯服工具,他不倦地颂扬斯大林,可是后者对他已毫不在意。

他建议出版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恶魔》,《真理报》立刻发表一个御用文人的文章批判他犯了自由主义。

甚至,高尔基看不到报纸,克格勃有几次还专门为他印了一份报纸,高尔基纪念馆就保存着这样一份报纸。高尔基想去意大利旅游,但得不到批准。

他被锁入囚笼。表面上他的名声仅次于斯大林。作家什喀帕在回忆中,谈到高尔基绝望地喃喃自语:“我实在太疲倦了。好像他们把我圈在篱笆里,我走不出去。”

“我落在陷阱里。进退不得,我不习惯这种生活”,高尔基在克里米亚的别墅度过最后一个春天。法国作家安德列·马尔罗去那里访问他。

在苏联秘密警察总部保存的巴贝尔审讯档案证辞中,提供了此次会见的细节。马尔罗问高尔基,苏联文学现是否正处于衰落阶段,高尔基的回答是肯定的。

那时《真理报》正在批判什柯洛夫斯基等人的文学形式理论,以及萧斯塔科维奇的音乐,高尔基非常关心,他不同意那些批评。

他心情抑郁而孤独,多次说有人不许他回莫斯科,去从事他热爱的工作。雅果达和克鲁奇科夫安排一些行迹可疑的女人和高尔基一起彻夜纵酒狂欢,直到高尔基昏昏睡去。

克鲁奇科夫控制了高尔基的日常生活,那些来访者都得经他挑选,使高尔基只能见到雅果达秘密警察圈子里的人物和一些文化骗子。

—高尔基

我国读者对高尔基这位俄罗斯文学巨人的名字是十分熟悉和热爱的。半个多世纪以来,

大师的作品通过鲁迅、翟秋白、戈宝权等翻译家的大笔被介绍给广大读者。人们把《童

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母亲》、《阿尔达莫洛夫家事》、《克里姆·沙姆金

的一生》等作品深深地印在心田里。

高尔基(1868—1936)原姓彼什科夫。“高尔基”这位词在俄文里是“苦

的”、“痛苦的”意思,高尔基为什么要改姓?这也许是个谜,但可以这样猜测,高氏比常

人理解的人生之苦要多一些和深刻一些,也许“痛苦”是“人生”的互换词吧!

高尔基是这样描绘他的出生和童年生活的:“我于1868年或69年3月14日出生

在尼日尼的染匠瓦西里·瓦西里耶维奇·卡希林的家里,母亲是他的女儿瓦尔瓦拉,父亲是

彼尔姆的一名小市民,他名叫马克西姆·萨瓦季耶夫·彼什科夫,职业是装饰裱糊工。从那

时起,我就光荣而清白地享有油漆业行会成员的称号。我五岁丧父,母亲死在库拉文纳村。

母亲去世后,外祖父把我送进鞋店当学徒。九岁,外祖父就用《圣经集》和《日课经》教我

认字。我不想干修鞋做靴这种活计,终于逃跑了,后来又到绘画师那里当学徒,我还是溜之

大吉了。不久,我进了画圣像的作坊,后来又到轮船上当伙夫,后来还帮花匠打杂。在15

岁前,我就靠干这些活计维持生活。我酷爱书籍,经常读一些不知名作者的古典作品,如

《古阿克——一名无可战胜的忠诚者》、《安德烈·别斯斯特拉什内》(即《无畏的安德

烈》)、《亚潘恰》、《致人死命的亚什卡》等书。”高尔基从不隐讳自己的卑微出身。

在高尔基当伙夫的那条轮船上有一个对他以后的文学道路产生重要影响的人,这人就是

厨师斯默雷。这位极富同情心的厨师经常帮助高尔基学习文化知识,迫使他阅读《圣行者

传》、果戈理、格列布·乌斯宾斯基、大仲马以及许多共济会员的作品。

15岁以后,高尔基对学习产生了强烈的愿望,便独身一人前往喀山求学,他以为“科

学是无代价地教给那些愿意学习的人们的”,他不可能被接受入学,只好在面包店学做“环

形小甜面包”,起早贪黑,每个月仅有三个卢布的工钱。高尔基求学的尝试终于失败了。他

只好走进下九流社会,同那些“沦落的不幸者”长久地生活在一起。在高尔基的《科诺瓦洛

夫》、《沉沦的人们》等作品里,人们可以看到他在底层呻吟的缩影。俄罗斯乌斯杰河口码

头可以为高尔基的青春岁月作证。当年高尔基在码头上背负沉重货物和拉大锯度日的情景被

许多画家感人和生动地描绘过。1988年磨难曾一度折服过高尔基,他曾企图自杀,以此

一了百了。意志终于占了主导地位,他战胜了死神。大病一场之后,他在街头当苹果贩子,

吆喝着:“快来买呀,又大又甜又脆的乌克兰苹果……”

人世间的艰辛激起了高尔基奋斗的决心,他“大口地咀嚼着”各式各样的文学作品,书

是他在贫困潦倒中最知心的朋友。1892年,他终于当上了尼日尼城著名律师拉宁的文

书。这位律师曾给高尔基很多帮助,他的高度文化修养和高尚道德情操深深感染了他。高尔

基得到了许多平日得不到的东西——做人的深刻内涵和处世的细微洞察力。高尔基曾说:

“他是我的良师益友,我比任何人都更要感激他。……”

俄国著名作家柯罗连科(1853—1921)慧眼识珠。1893年,柯氏把高尔基

的处女作推介给俄罗斯文学界的知名人士,使他踏上了高尚的文学界。柯氏为高尔基修改作

品并提出了许多中肯的批评,就像老师对待刚进学堂门的小学生那样诚恳,热情,循循善

诱。

高尔基早期的作品中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两种风格同时并存,反映了他热衷于探索新的

艺术方法。充满浪漫色彩的小说《马卡尔·丘德拉》、《伊泽吉尔老太婆》(1895)等

名篇赞美了俄罗斯人酷爱自由、向往光明、夺取胜利的坚强个性,《鹰之歌》(1895)

表现了普通群众在压抑中渴望战斗并夺取胜利的激情。作家歌颂的已经不完全是愤世嫉俗的

英雄,而是以燃烧自己照亮人们前进道路的丹柯。

无论是短篇佳作还是长篇巨著,高尔基始终把普通人的美好品质和深重灾难联系在一

起,表达了他们的喜怒哀乐,描绘了他们的无垠的精神世界。《海燕之歌》和自传体三部曲

(《童年》、《在人间》和《我的大学》)为什么长久地、永不泯灭地留在人们心田并激发

人们为美好的明天去奋斗呢?这里最好用高尔基自己的话来回答:“文艺的任务是要把人身

上最好的、优美的、诚实的也就是高贵的东西表现出来,激起人对自己的自豪心和责任感,

需要英雄人物的时代已经到来了。人们要从英雄的灵魂和躯体里汲取力量……”

高尔基体是单层膜。

在动物细胞中,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转运和包装,具有分泌功能。因此,在分泌蛋白质功能强大的细胞中较多,例如唾液腺细胞,浆细胞等。

在植物细胞中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是合成纤维素的场所,因此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板周围会有大量的高尔基体。

来源

在《细胞生物学》一书中提到,高尔基体由4-8个排列较为整齐的扁平的膜囊堆叠在一起,构成高尔基体的主体结构。

在《植物学》一书中提到,高尔基体的每个膜囊都是由一层膜包围而成的。

在《普通动物学》一书中,所出示的高尔基体的示意图表示,高尔基体的每一个膜囊都是由两层膜包围而成。

高尔基是苏联人,代表作《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等。

马克西姆·高尔基(Maxim Gorky,1868年3月28日—1936年6月18日),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姆维奇·彼什科夫,是苏联无产阶级作家、诗人、评论家、政论家、学者。

高尔基诞生在伏尔加河畔下诺夫戈罗德镇的一个木工家庭。4岁时父亲去世,他跟母亲一起在外祖父家度过童年。10岁时,开始独立谋生,先后当过学徒、搬运工、看门人、面包工人等。1906年在美国出版长篇小说《母亲》。

高尔基的作品主题:

高尔基早期创作的现实主义作品多取材于他的底层生活的见闻和感受,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流浪汉题材的小说《切尔卡什》,描写了老流浪汉切尔卡什勇敢、独立不羁、不屈从于金钱和保持人的尊严的高贵品质,说明尽管这些人的精神包袱还很沉重,但比起自私、庸俗的小私有者却高尚得多。

在艺术上,《切尔卡什》充分显示了高尔基早期现实主义作品刻画复杂性格的卓越技巧。这些作品除强烈地控诉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外,还力图揭示流浪汉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新旧意识的斗争,捕捉劳动群众生活的时代特征,其目的仍然是要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1 细胞核:是细胞中最大、最重要的细胞器(初中教材认为细胞核不是细胞器)是遗传物质贮存、复制和转录的场所

2 高尔基体:由数个扁平囊泡堆在一起形成的高度有极性的细胞器,常分布于内质网与细胞膜之间,呈弓形或半球形 真核细胞中内膜系统的 高尔基体图谱

组成之一

3 溶酶体:为单层膜所包围的细胞质结构,含丰富的水解酶,具有细胞内的消化功能

4 线粒体:线粒体由两层膜包被,外膜平滑,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两层膜之间有腔,线粒体中 央是基质主要功能是通过氧化磷酸化作用合成ATP,为细胞各种生理活动提供能量

5 内质网:分为糙面内质网和光面内质网两种粗糙型内质网的功能是合成蛋白质大分子,并把它从细胞输送出去或在细胞内转运到其他部位光滑型内质网的功能与糖类和脂类的合成、解毒、同化作用有关,并且还具有运输蛋白质的功能

手打- -鄙视复制党

高尔基的《童年》的思维导图如下图所示:

《童年》是苏联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为《在人间》、《我的大学》)。

该作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沙俄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

扩展资料:

《童年》是一本独特的自传。它不像大多数自传那样,以一个主人公为形象创造出一幅肖像来。它更多地像一幅长卷斑斓的油画,复原了一个时代,一个家庭里的一段生活。这段生活中,出现了许许多多的主人公。无论是美的,还是丑的,都同时站在读者面前,冲击着读者的心灵。

《童年》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树一帜的艺术特色在俄苏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具有不可比拟的艺术的价值。

高尔基(1868~1936)是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br>

高尔基生于俄国解放运动的第二个阶段,在解放运动发展到第三个阶段,即无产阶级革命时期,步入文坛。广大人民群众的觉醒,以及作家来自底层社会的独特的生活感受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使高尔基的创作从一开始就呈现出崭新的面貌。<br>

高尔基早期创作(1892~1899)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浪漫主义作品与现实主义作品并存。这一方面反映了作家尚处于艺术创作的摸索阶段;另一方面也与他当时对文艺使命的理解分不开。高尔基认为,时代要求文学应象“警钟”一样唤醒和推动人们去追求光明和理想。他的浪漫主义作品主要是表现理想的英雄主义精神。如:在《伊则吉尔老婆子》(1895)中塑造了为集体而献身的英雄丹柯的光辉形象,指出只有这样的人生才是不朽的。在《鹰之歌》(1895)中则通过英勇顽强、为追求光明视死如归的鹰的形象,公开号召人们去战斗。这些作品在革命时代都起到了巨大的鼓舞作用。<br>

高尔基早期创作的现实主义作品多取材于他底层生活的见闻和感受,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流浪汉题材的小说。这些作品除强烈地控诉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外,还力图揭示流浪汉内心深处的痛苦和新旧意识的斗争,捕捉劳动群众生活的时代特征,其目的仍然是要唤起人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小说《切尔卡什》(1895)生动地描写了老流浪汉切尔卡什勇敢、独立不羁、不屈从于金钱和保持人的尊严的高贵品质,说明尽管这些人的精神包袱还很沉重,但比起自私、庸俗的小私有者却高尚得多。在艺术上,《切尔卡什》充分显示了高尔基早期现实主义作品刻画复杂性格的卓越技巧。<br>

1905年革命前后(1900~1907)是高尔基思想和创作发展的第二个阶段。这段时间高尔基由于积极参加革命运动、与列宁结识和加入布尔什维克党,世界观发生了质的飞跃。在创作上也更加自觉地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服务,力求创造新的英雄人物,写出比生活更高、更好、更美的东西来。<br>

1901年高尔基写作的著名诗篇《海燕》是他早期浪漫主义创作的总结性作品。全诗以象征的艺术手法再现了1905年革命前夕俄国群众运动的蓬勃发展,并通过海燕的形象欢呼革命风暴的到来。与作家以前的浪漫主义作品相比,这首诗具有了更加明确的革命主题。海燕是20世纪初无产阶级革命战士的象征。它是革命风暴的呼唤者、胜利的预言家。<br>

20世纪初,作为高尔基创作新阶段的标志是他的戏剧创作。剧本《小市民》(1901)通过工人尼尔与小市民别斯谢苗诺夫一家的冲突,塑造了俄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第一个具有情晰的阶级意识的先进工人形象。《在底层》(1902)更以其深刻的哲理性和探索精神,为高尔基赢得了杰出戏剧家的世界声誉。该剧是作家20年来观察流浪汉生活的总结,其革命意义在于,它不仅描绘了资本主义给人民带来的灭顶之灾,引起人们对现行制度的强烈愤恨,而且更重要的是提出了应该怎样生活的问题。作家在否定鲁卡的安慰哲学和与现实妥协的道路的同时,借沙金之口呼吁人们为维护真理和人的尊严同资本主义进行斗争。在艺术上,《在底层》体现了高尔基戏剧创作的风格,高尔基因此被誉为社会政治哲理剧的创始人。<br>

1905年革命后,高尔基的创作达到了成熟阶段。剧本《敌人》(1906)第一次描写了向资产阶级正面进攻的工人阶级的战斗集体,塑造了***人辛佐夫的典型形象。同时期创作的长篇小说《母亲》(1906)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两部作品同为俄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作。<br>

两次革命间(1908~1917)可作为高尔基思想和创作的第三个阶段。此间,高尔基曾因长期侨居意大利,思想上受到党内机会主义派别“造神论”的影响,写过象《忏悔》(1908)那样包含错误观点的小说。但必须看到,他的主导思想还是积极的、充满革命斗争精神的。比如:他在列宁思想的指导下,对俄国思想界和文学界的颓废主义等反动思潮进行了猛烈抨击。同时还创作了描写农村群众斗争的中篇小说《夏天》(1909)、揭露小市民动摇性的中篇《奥古洛夫镇》(1909)、反映意大利人民生活和斗争的《意大利童话》(1911~1913)、自传性三部曲的前两部《童年》(1913)和《在人间》(1914)等优秀作品。<br>

这里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高尔基的自传性三部曲——《童年》、《在人间》和革命后写的《我的大学》(1922),它不象以往一些作家那样重在写个人的感受和悲欢,而是通过高尔基青少年时期的艰苦生活和追求光明的历程,反映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人民的历史和无产阶级新一代的成长。<br>

十月革命以后至1936年高尔基去世,是高尔基思想和创作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高尔基的主要功绩,一是对苏维埃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工作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二是在创作上,他从总结历史经验的角度出发,写了一系列反映资本主义灭亡、无产阶级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作品。如:长篇小说《阿尔塔莫诺夫家的事业》(1925)通过阿尔塔莫诺夫一家三代人的生活,艺术地概括了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兴衰史。未完成的史诗性的巨著《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1925~1936)表现了十月革命前40年间俄国思想领域的斗争,以及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个人主义者的可耻下场。剧本《耶戈尔布雷乔夫和别的人》(1931)则形象地描绘了资产阶级的精神崩溃。与此同时,在这些作品中还显示了布尔什维克思想的发展和无产阶级的胜利。<br>

再有,高尔基还写了一组别具艺术特色和文献价值的回忆录、大量的政论和文艺批评的文章。其中最重要的是回忆录《列宁》(1930)。高尔基笔下的列宁,体现了长期以来他关于大写“人”的理想。<br>

综上所述,高尔基的一生是在列宁和党的培养、教育下,不断进步,努力攀登无产阶级文化艺术高峰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他一生经历了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蓬勃兴起到社会主义建设的整个历史时代,通过他的创作,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在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次得到生动、深刻、正确的反映。在这个意义上说,高尔基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是任何其他作家所不能比拟的。<br>

《母亲》是高尔基的代表作,也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奠基作,在世界文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br>

《母亲》真实地反映了20世纪初在列宁和党的领导下,社会主义思想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这一主题主要是通过小说中的两个代表人物——巴威尔和母亲尼洛芙娜的成长,以及群众的觉醒来表现的。其次农民雷宾的形象和革命知识分子的形象也从不同的侧面揭示了这一主题。

《母亲》是高尔基用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方法写作的新文学的典范作品。它真实地、历史地、具体地描写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把对未来的浪漫主义的向往与深刻的生活真实性结合起来;同时,它在世界文学史上第一次塑造了无产阶级的英雄形象,从而开创了无产阶级文学的新纪元。

高尔基小时候的故事

高尔基小时候的故事:高尔基于1868年3月28日诞生在伏尔加河畔下诺夫戈罗德镇的一个木匠家庭。4岁时父亲去世,他跟母亲一起在外祖父家度过童...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