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求王氏家谱想找老祖 听说是在王圩子过来的
日照一大族,分支亦颇多。我之一族除东港区三庄镇龙泉官庄外,西湖镇圈村、大白石村、小东台村及陈疃镇曹家官庄村之王姓均为同宗。乾隆四十年,咸丰七年,光绪十七年之《海曲王氏家谱》均已毁于“文革”,现仅存宣统元年及民国三十八年两卷本,但谱序中对迁徙等叙说近无,难以查证。族人对此亦非常惋惜。
据族中老人述,我族出自“三槐堂”,“文革”前村内所存两红灯笼所书“三槐王”可证。据传,始祖七兄弟因避乱自“三槐堂”出,至“七袄岭”分手,弟兄七人撕破一件棉袄,各执一块,共七块,相约日后以此为证。我之始祖一直逃到江苏东海定居。后明朝“壬午大乱”时,我支始祖携兄弟五人外逃,始祖定居现日照市东港区袁家庄(原坟茔均已淹于日照水库),兄弟五人中之长居圈村,之五居三庄镇龙泉官庄村,余二、三、四均已失传。据我考证,现诸城市芝灵乡王家巴山村之王姓一支可能乃我同宗。
上述情况多为口碑,无汉字可查。
查阅家谱,我宗支传下来的字辈简述如下:
1、2、3世均已失讳;4世乃单字;5世为“进、之”;6世为单字;7世为“思、成、清”;8世为“乾”或“氵”旁;9世为“进、守、振”;10世为“儒、隆、庆”;11世为“士、仕”;后30辈为:
昭培庭训久,功业可同昌,建德积福禄,勤学裕文章,继传世代永,富贵乐安祥。
此情况提拱者之辈份应为“庭”字辈,按此推为14世,据族中老人称,旧时修谱时,因谱本遗失,漏4—5辈,据此推应为18世或19世,有待考证。
2 罗贯中
1·1 罗贯中
罗贯中,是一位生平事迹资料极少的大作家。明朝人贾仲名在《录鬼簿
续编》中说:
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遭
时多故,天各一方。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其所终。
这里说,他的籍贯是“太原”,但有人指出,应该是“东原”(山东东平县),
亦有钱塘(杭州)、庐陵(吉安)等说法。贾仲名《书录鬼簿后》写于永乐
二十年(1422),时年80 岁,则生于1342 年。按一般习惯,“忘年交”者
年龄相差当在二三十岁,或者更多,那么,按此推算,罗贯中约生于1310
年。至正甲辰(1364)相会时,贾仲名22 岁,罗贯中已是50 岁左右了。如
果他活了70 岁,当卒于1380 年左右。当然,这都是大体的推算。元朝亡于
1368 年,所以说罗贯中生活在元末明初。
明人王圻《稗文汇编》(卷一百三)中说,罗贯中、葛可久“皆有志图
王者”,“而葛寄神医工,罗传神稗史”。这里说罗贯中还是一位颇有政治
抱负的人。另外,清人顾苓的《塔影园集》,徐谓仁为徐炳所绘“水浒”一
百单八将图所写的题跋中,都提到罗贯中作过元末与朱元璋争天下的张士诚
的幕僚。如果这些记载是真实可信的,那么,他创作的戏曲小说多是敷演政
治军事斗争的作品就不是偶然的了。而《三国演义》恰恰是完整表现作者政
治思想的巨著。
据《录鬼簿续编》著录,罗贯中创作了三种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现仅存《风云会》一种。他
的最主要的文学成就,还是在小说创作方面。《西湖游览余志》等都说他“编
撰小说数十种”。现存罗贯中署名的小说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
义》、《三遂平妖传》和最著名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另外,他也参与了
《水浒传》的创作。这些作品,大都以历史上改朝换代,争夺天下的政治军
事斗争为题材。从书中可以看出,他对于王朝盛衰的原因和过程,帝王将相
的思想和行为,农民起义的发展和结局,政治军事斗争的策略和计谋,都非
常熟悉而且颇有研究。因此,他的作品在普及历史知识,总结历史经验等方
面也都是有价值的。这或者都与他是个“有志图王者”密切相关,至少说明,
他是一个有政治抱负、军事知识和历史见解的有思想的伟大作家。
《三国演义》的成书时间,当然只能说是在元末明初,而无法确指。我
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版本,是明代嘉靖壬午(1522)刻印本,书名是《三
国志通俗演义》,题“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中编次”;有弘治
甲寅庸愚子(即金华蒋大器)的《序》和嘉靖壬午修髯子(即关西张尚德)
的《引》,这两篇文字,对我们理解《三国演义》有一定的帮助;全书二十
四卷,二百四十则。
在嘉靖本以后,明代还有几十种刻本,或改易书名,或增加评点,或改
二百四十则为一百二十回。
清代康熙年间,毛宗岗对这部小说进行了一次较大的加工润色。不仅把
二百四十则改为一百二十回,而且把回目都调整为对仗工整的七言或八言的
对子;对书中的情节,特别是细节,作了一些修改,使之更加畅达;文字也
更为简练;删去了一些不必要的引征。同时,又加写了带有评论性的《读法》
和批语。从总体上来看,这部经过毛宗岗修改润色并加评语的《三国志演义》,
比旧本的艺术水平有所提高,更便于阅读,因此成为流行最广的通行本。解
放以后出版的《三国演义》,亦以此本为底本。
1·2 三国演义
刘关张桃园结义
东汉末年,朝廷政治腐败,老百姓非常穷苦,饿死病死了不少人,有个
名叫张角的人,就领着老百姓起来造反。这些起义的农民有四五十万人,头
上都包着黄头巾,所以叫“黄巾军”。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黄巾起义”。
东汉皇帝见黄巾军人多,又很厉害,特别害怕,就命令各地发兵去攻打
黄巾军。
当时幽州(在今天的河北省北部和辽宁省一带)有个当官的,叫刘焉,
他觉得自己兵少,怕打不过黄巾军,就贴出文告招兵。
幽州地区的涿县也贴了招兵的文告,围着看的人很多。其中有一个人叫
刘备,字玄德。刘备长的方脸大耳,为人也和气。他从小死了父亲,家里很
穷,好交朋友。那年他已经二十八岁了。
刘备看着文告,不知为什么叹了一口气。忽然背后有人大声说:“大丈
夫不为国家出力,叹什么气呀!”
刘备回头一看,那人大高个儿,黑脸膛,络腮胡子,眼睛像牛眼那么大,
说话粗声粗气的。刘备问他叫什么名字。那人说:“我叫张飞,字叫翼德。
刚才你为什么叹气呀?”
刘备说:“我叫刘备。现在黄巾军造反,我很想为国家出力,可是我一
个人怎么行啊!”
张飞说:“那咱们回去多找些人,一起干吧。”
刘备就和张飞一起到一个小酒馆里去喝酒。忽然又进来一个人。那人进
门就喊:“快给拿酒来,我急着要进城当兵去呢!”
刘备一看,那个人长得粗眉大眼,膀大腰圆,红红的脸,胡子二尺来长。
刘备叫他一起喝酒,问他叫什么名字。那人说:“我叫关羽,字叫云长。我
杀了一个坏蛋,跑出来五六年啦。听说城里招兵,我是来当兵的。”
刘备和张飞就约他一块儿干,他也挺高兴。
第二天,刘备、张飞、关羽三个人来到张飞住的村子,在张飞家房后的
一座桃园里摆下酒,一同跪在地上,对天发誓说:“我们三个人愿意结为兄
弟,同心为国家出力,为百姓办好事,死也要死在一起⋯⋯”说完,论了年
纪:刘备年龄最大,是大哥,关羽是二弟,张飞最小,是三弟。
过了一天,张飞请来匠人,给每个人都打了一种兵器。刘备的是宝剑,
关羽的是大刀,张飞的是长矛。一切准备好了,就在村子里召集有武艺的人,
一共召了四五百人,一起去投奔了那幽州大官刘焉。
从这以后,刘备、关羽、张飞领兵和黄巾军打过好多次仗,立了不少次
战功,还救过河东太守董卓的命。黄巾军失败以后,刘备就当了定州安喜县
的县尉,掌管全县的军事。
四个月以后,郡里派来一名督邮到安喜县巡察。刘备听说以后,急忙出
城迎接,并恭恭敬敬地行了礼。那督邮却坐在马上,理也不理,神气十足。
关羽和张飞在一边看了,心中十分生气。
刘备把督邮请进馆舍。督邮坐在高高的座位上,斜瞅了刘备一眼,问:
“你是什么官?”
刘备说:“我带兵打过三十多次仗,立下过汗马功劳,因此被任命为县
尉。”
督邮听了,大喝一声:“好大胆!你敢虚报战功,我撤了你!”
刘备连连点头,退了出来。
回到县里,刘备说起这事,县吏们说:“他无缘无故就发脾气,大概是
想要钱吧。”
刘备冷笑了一声,说:“我又不随便要老百姓的钱,哪里有钱给他!”
第二天,督邮把一个县吏找去,逼他告发刘备残害百姓。刘备亲自到馆
舍去过几次,请求把县吏放回来,但是都被看门的给拦住了,不准进去。
张飞知道了这事,心里很不高兴,自己喝了几杯闷酒,到街上去溜达,
正好经过馆舍。他见馆舍门前有不少老人在痛哭,觉得奇怪,就上前去问为
什么哭。有个老人说:“督邮说刘县尉祸害老百姓,我们看不公,想进去说
句公道话。那看门的不但不让进,还打了我们。”
张飞一听,气炸了肺,瞪起大眼睛就往里闯。看门的上前去拦,让他一
脚踢了个筋斗。张飞闯进馆舍,见了督邮便大喝一声:“坏东西,你认识我
吗?”那督邮还没来得及说话,早就被张飞揪着头发,拖出门外,绑在一个
栓马桩上。张飞不由分说,从树上折下一根柳条,朝着督邮身上就抽。柳条
抽断了,另换一根再抽。直抽得督邮喊爹叫娘。
刘备听见大街上吵吵嚷嚷,就出来看。一见是张飞在抽打督邮,就叫他
住手。张飞气哼哼地说:“这狗东西,留他干什么!”
这时关羽也来了,对刘备说:“大哥,你立了那么多功劳,才当了这么
个小官,还受这督邮气,不如杀了他,另到别的地方去吧。”
刘备觉得关羽说得有理,就回到县里把大印取来,挂在督邮的脖子上,
指着他的鼻子说:“冲你这坏劲儿,本该杀了你。今天我先饶了你一条命。
把这颗印拿着滚吧!”
刘备、关羽和张飞回到县里,收拾了行李,当天就骑马离开了安喜县。
后来,刘备他们来到了平原县。刘备当了县令(相当于县长),在平原县招
兵买马,积存钱粮,逐渐发展壮大起来。
关云长温酒斩华雄
公元189 年夏,汉灵帝病死,大将军何进立太子刘辩做了皇帝。过了几
个月,何进被宦官骗进宫去杀死了。河东太守董卓就领着二十万大军,借口
杀宦官,冲进首都洛阳,废掉刘辩,让刘协当了皇帝,就是汉献帝。那时,
献帝刘协才九岁,什么事都不懂,实际上是董卓掌握了大权。
董卓掌权后,十分残暴。他整天吃喝玩乐,乱杀老百姓。有一次,他在
城外遇上老百姓集会纪念土地神,就命令士兵把老百姓包围起来,一下子就
杀了一千多人。董卓的暴行,激起了一些大臣的愤慨。有一天司徒王允把一
些大臣请到家里,痛哭流涕地说:“董卓不把皇上放在眼里,横行霸道。汉
朝的天下简直就成了他一个人的了,怎么办呀!”大家都没有主意,只是伤
心叹气。
这时,忽然有一个人哈哈大笑一声,说:“你们这些人啊,光知道叹气
有什么用?”
王允抬头一看,原来是武官曹操。曹操字孟德,高个子,细小眼,白净
脸。他原来姓夏侯,后来做了曹家的干儿子,才改姓曹。曹操的小名叫阿瞒,
从小聪明伶俐,满肚子主意,武艺也不错。
王允见他大笑,生气地问:“大家都愁得没法儿,你笑什么?”
曹操说:“我笑你们这么多人竟想不出一个办法儿来。我曹操虽然没有
大本事,但是我愿意去砍下董卓的脑袋,让全城的人都高兴。”
王允听了,赶紧起身,恭恭敬敬地问:“你有什么办法儿?”
曹操说:“我现在在董卓手下当官,有机会接近他。听说王大人有一口
宝刀,请你借给我吧。我一定杀了他。”
王允高兴地把宝刀交给了曹操,又给他敬了酒。
第二天,董卓在家里休息。他的干儿子吕布站在一旁保护着。吕布字奉
先,长得身材魁梧,力大过人。曹操带着宝刀进了董卓的家,一看见吕布在
一边儿,心就凉了半截。
董卓见了曹操,问:“孟德,你今天怎么来晚了?”
曹操说:“我的马太瘦了,跑不快。”
董卓让吕布会给曹操牵一匹好马来。曹操一见吕布走了,心里挺高兴,
趁着董卓在床上翻身的工夫,急忙抽刀要杀董卓。可是,没想到董卓从镜子
里看见了曹操抽刀的动作,忙翻过身来问:“孟德,你要干什么?”正巧,
这时吕布也回来了。
曹操慌忙跪在地上,双手举起宝刀,说:“我有一口宝刀,想献给您。”
董卓接过刀来一看,果然是一口宝刀,就叫吕布收下了。
曹操知道自己要杀董卓的事已经露了馅儿,就骑上吕布牵来的快马,一
溜烟地跑了。
董卓见曹操慌里慌张,想起刚才从镜子里看见他抽刀的事,断定曹操是
想要杀他,就传下命令,要捉拿曹操。
曹操一直跑到一个叫陈留的地方,决心要和董卓大干一场,就在这里招
兵买马,并写信给各地领兵的武官,约会好要联合攻打董卓。没过几天,就
有很多人来投奔他。其中有武艺高强的乐进、李典;有文武双全的夏侯敦和
夏侯渊兄弟;还有曹操的两个弟弟曹仁和曹洪。
各地武官接到他的信后,也都纷纷响应。很快就有袁绍、袁术、马腾、
公孙瓒、孙坚等人带领十七路兵马前来会合。刘备、关羽和张飞也领着兵加
入了公孙瓒的队伍。
各路兵马都到齐了。曹操杀猪宰牛,请大家喝酒。酒席上,大家一致推
选袁绍为盟主,长沙太守孙坚为先锋。
孙坚首先带领自己的兵马,杀到离洛阳不远的汜水关。董卓派大将华雄
把守着汜水关。这华雄可不一般,他高高的个子,宽肩膀,力大无比。华雄
乘黑夜偷偷杀进了孙坚的大营,把孙坚打得落花流水,狼狈而逃。
袁绍听说孙坚被打败了,连忙招集武官们商议办法。可是大家都害怕华
雄,谁也不说话。这时,又有一个探子进来报告,说:“华雄在外面叫骂,
说我们不敢出战,是狗熊。”
袁绍看看大将们都心惊胆战,就伤心地说:“哎,可惜我的上将颜良、
文丑没来。如果有一个人在这里,还怕什么华雄!”
袁绍的话音刚落,只听阶下有一个高声喊:“我愿意去杀华雄!”
大家一看,只见这个人身高个大、黑眉圆眼,紫红脸膛,颏下留着二尺
长的胡须,很是威武。袁绍问他是什么人,公孙瓒说:“他是刘备的结拜兄
弟,名叫关羽。现在刘备手下当弓手。”
袁绍一听是个小小的弓手,便大声呵斥说:“一个小小的弓手也敢随便
说话!”
曹操急忙拦住说:“这人长得威武,又有勇气,想必是很有能耐,就让
他去吧。”
关羽上前一步,说:“我如果杀不了华雄,请砍下我的脑袋。”
曹操叫人给关羽倒上一杯酒。关羽却说;“这酒先放下,等我回来再喝。”
说完,出了大帐,提着大刀上马去了。
关羽出去不多时,就听见外边鼓声震天,喊杀声响成一片,刀枪碰撞得
乒乓直响。约摸有半个钟头,就听见一阵马蹄声由远而近。一会儿,关羽回
到帐内,把一颗血淋淋的人头扔在地上。大家一看,正是华雄的脑袋。这时,
曹操给他倒的那杯酒还没凉呢!
董卓听说华雄被杀,就急忙和吕布带领十五万兵马来把守洛阳城外的虎
牢关。袁绍也派了公孙瓒等八路兵马前去攻打。吕布连杀了袁绍的两员大将,
越战越猛。刘备、关羽、张飞三个人一齐围上来,把吕布包围在里面,杀得
难分难解。战了一阵,吕布渐渐有些招架不住了,就朝刘备虚刺一戟,乘着
刘备往旁边躲闪的工夫,一拍赤兔马冲出了包围圈儿。刘备、关羽、张飞拍
马就追;后面的八路兵马也跟着追杀过来。吕布在前边拚命逃跑,一直逃进
了虎牢关。
美人计吕布杀董卓
董卓见吕布吃了败仗,知道打不过袁绍的联军,就回到洛阳,抢夺了几
千车的金银财宝,带着汉献帝和朝廷大臣,把都城迁往长安。临走前去城内
放了一把大火,把老百姓的房屋和宫殿全都烧成了灰。
袁绍和各路武官占领洛阳以后,洛阳城已经是一片废墟了。曹操主张继
续向西追杀董卓,袁绍却不同意。这些武官们吵吵嚷嚷,互相闹矛盾,最后,
都退出洛阳,又各回各地去了。
董卓到了长安,比在洛阳更加荒*残暴。他强迫二十多万民工为他修华
丽的宫殿,还抢了八百多美女,整天吃喝玩乐,比皇帝还厉害。
朝廷中的大臣对董卓又恨又怕,都想除掉他,可又都想不出办法来。有
一天夜里,司徒王允想到董卓的残暴,睡不着觉,就一个人到后花园里去散
步。他刚走到牡丹亭边儿,忽然听见花丛后面有人在唉声叹气。王允轻轻拨
开花丛,偷偷走近一看,原来是自己府中的歌女貂蝉。貂蝉当时十六岁,长
得如花似玉,十分漂亮,又能歌善舞,所以王允很喜欢她,待她就像亲女儿
一样。
王允走到貂蝉跟前问:“你有什么心事?深更半夜还不睡觉。”
貂蝉抬头一看,见是王大人站在面前,便慌忙跪下,说:“您从小把我
养大,您的恩情我至死也报答不完。可是您最近总是愁眉不展,大概是为国
家大事操心,我也不敢问。今晚见大人坐立不安,我心里也不好受,所以才
在这里叹气。如果您有用得着我的地方,我万死不辞。”
王允一听,心中十分高兴,就把貂蝉领进屋里,小声说:“如今董卓是
想当皇帝,全国不论是官是民,都在危难之中。董卓有个干儿子叫吕布,特
别勇武,谁也打不过他。我想先把你许给吕布,然后再献给董卓。你在中间
挑拨他们俩的关系,叫他们互相残杀。这个连环计要是成功了,国家也就得
救了。不知道你是不是愿意?”
貂蝉说:“我愿意为国家效劳。”她怕王允不放心,又跪在地上对天起
了誓。
第二天,王允把吕布请到府中,当面把貂蝉许配给他。过了几天,王允
又偷着把貂蝉送给了董卓。吕布知道了,就去问王允:“你早已把貂蝉许给
了我,为什么又给了董卓?”
王允装作非常为难的样子说:“董太师亲自来到我家,说是接貂蝉和你
成亲,我怎么敢阻拦?”
吕布回到相府,才知道董卓已经娶了貂蝉,心里无比愤怒。貂蝉为了挑
拨他们的关系,约吕布在后花园的凤仪亭中偷偷相会,说了不少董卓的坏话。
董卓回来没见到貂蝉,一直找到后花园,正碰上他俩。这可把董卓气坏了,
气狠狠地过去就要杀吕布。吕布一看不好,从花园后门逃跑了。
王允知道吕布与董卓有了仇,就和吕布商量好要杀董卓。几天以后,王
允把董卓从离长安一百多里的宫殿里骗出来,说是要请他当皇帝。董卓到了
长安,正在得意洋洋的时候,吕布瞅准机会,从旁边一戟刺进董卓的咽喉,
结果了他的性命。
董卓被杀死以后,他手下的人起来替他报仇,杀死了王允一家老小。正
要杀吕布的时候,吕布跑出了长安城。董卓手下的人在长安城乱烧乱杀,闹
得人心惶惶。汉献帝待不下去了,又跑回了洛阳。他听说曹操在山东兵多将
广,手下有很多能人,就写信请他来洛阳帮助他。
曹操接到汉献帝的信以后,便带领二十万大军要进洛阳。曹操一看,洛
阳城早已被董卓烧得墙倒屋塌,破烂不堪,就带着皇上和大臣们迁到了许昌。
再说袁绍。他听说曹操把汉献帝弄到了许昌,掌握了朝政大权,就要带
兵去攻打许昌。
曹操得到消息,就召集众将商议对付袁绍的办法。曹操手下的参谋郭嘉
说:“吕布已经逃到徐州,离我们很近,要是我们和袁绍打起来,他一定会
乘虚而入。要想打袁绍,必须先打吕布。”
曹操的另一个参谋荀■说:“吕布的力量不小,我们应该先和刘备联系
好,共同去打吕布。”
曹操听了他们俩的话,就写信给刘备,约好一起出兵去攻打吕布。经过
几场激烈的战斗,曹操和刘备攻占了徐州,吕布逃到了下邳(今江苏省)。
下邳紧靠着一条大河,叫泗水。曹操叫士兵把泗水挖开两个大口子,放水淹
了下邳。吕布被困在城里,不敢出来。可是吕布并不害怕,因为城墙很高,
敌人攻不进来,他又准备了充足的粮食,所以还是整天吃喝玩乐。他手下的
部将害怕了。有一天吕布正在睡觉,他手下的部将便用绳子把他捆绑起来,
投降了曹操。
曹操杀了吕布以后,就要杀吕布手下的大将张辽。刘备过来拦住说:“张
辽是有名的大将,应该留着他。”关羽也说:“张辽不但武艺出众,而且还
最重义气。我愿意用性命保他。”
曹操很重视人才,从此就收留了张辽,并封他当了官。
回到许昌,曹操奖赏了战斗有功的将士,又领着刘备去见汉献帝。汉献
帝一查家谱,原来他还得叫刘备叔叔。汉献帝心里高兴,又封刘备当了左将
军。从此以后,人们又叫刘备为刘皇叔。
曹操回到相府,荀■对他说:“刘备是皇上的叔叔,又当了左将军,这
恐怕对丞相不利吧。”
曹操说:“皇上都听我的,还怕他吗?”
刘备也担心曹操,怕被他谋害了。为了不引起曹操的注意,就整天在菜
园子里种菜,装得窝窝囊囊的样子,好像是没有什么大志向。
有一天曹操正在请刘备喝酒,忽然有一个小官来报告,说:“公孙瓒被
袁绍打败自杀了。袁术在淮南当了土皇帝,非常残暴,军民纷纷起来造反。
袁术正打算去河北投奔袁绍呢!”
刘备一听,心中暗想:这可是个离开曹操的好机会,就对曹操说:“丞
相,如果让他们兄弟俩兵合一处,可就难对付了。袁术去河北必定要经过徐
州。你给我一支人马,我到半路上去截住他,一定能成功。”
第二天,刘备带着曹操给他的五万人马,和关羽、张飞一起出发了。
刘备走后,郭嘉才从外地回到许昌。听说刘备已经带兵走了,就对曹操
说:“你怎么把刘备放走了,这不是放虎归山嘛!以后你可就管不了他啦!”
曹操一听,很是后悔,就急忙派人去追。可是刘备哪里还能回来呢?不
久,刘备打败了袁术,就在徐州驻下来发展自己的势力。
刘备投袁绍关羽降曹操
曹操一手掌握着朝政大权,根本不把皇帝放在眼里。汉献帝不甘心当傀
儡,便暗中联络了几个人,要找机会杀死曹操。这其中就有刘备一个。可是
这事叫曹操知道了,曹操杀了其他几个人之后,便率领二十万大军去攻打刘
备。
经过几天战斗,刘备大败,又和张飞失散了。刘备没法儿,慌忙逃跑,
去投奔了冀州的袁绍。张飞找不到刘备,就领着一些士兵逃进了芒砀山。
曹操得胜以后,听说关羽在下邳保护着刘备的家属,就要去攻打关羽。
他忽然想起关羽是武艺超群的大将,就告诉部下不要杀死关羽,而要劝他投
降。曹操调动了十几万大军,包围了关羽,直把关羽逼上了一个小山包。然
后就派张辽去劝关羽投降。张辽过去和关羽是好朋友。关羽见了张辽,就问:
“你是来劝我投降的吗?”
张辽说:“不是。”
“那你是来救我的吗?”
“也不是。”
“那你来干什么?”
张辽说:“刘备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张飞死活不明。昨天曹操攻进下
邳,专门派人保护刘备的家属,也没有伤害下邳的老百姓。我就是来告诉你
这个消息的。”
关羽一听,生气地说:“你这不是想劝我投降吗?你死了这份儿心吧,
我就是死了也决不投降!”
张辽大笑着说:“你和刘备是兄弟,他把家属托付给你,你还没完成任
务就死了,能对得起他吗?”
关羽低头寻思了一会儿,为难地说:“那我该怎么办呀!”
张辽说:“现在曹操大军包围了你,你若不投降,他们一定会杀了你。
依我看,还不如先投降了曹操,等找着了刘备再回去,这样不是更好吗?”
关羽想了想,说:“那曹操必须依我三个条件。”
张辽问:“哪三个条件?”
关羽说:“第一,我只投降汉朝,不投降曹操;第二,要好好地保护着
刘备的家属;第三,一旦找到了刘皇叔,我立刻就回去。”
张辽把关羽这话对曹操说了,曹操说:“前两个条件我都答应,可是他
要回刘备那里去,我要他投降有什么用?”
张辽说:“他要回去找刘备,是因为刘备对他好,你要是比刘备对他还
好,他还能回去吗?”
曹操一想,可也是这个理,就答应了。从此,曹操对关羽非常好,给关
羽和刘备的家属好房子住,给他们好衣服穿,天天送去好酒好菜,还给了他
们不少的金银财宝。
有一天曹操见关羽的衣服破了,就派人按照关羽的身材,给他另做了一
件崭新的战袍送去。可是关羽把新衣服穿在里边,外面仍然穿着那件旧的。
曹操问他:“你为什么还穿这件破衣服呀?”
关羽说:“这件旧衣服虽然破,可它是刘皇叔送给我的。穿上它就像是
见到了刘皇叔。我怎么能有了新的就忘了旧的呢!”
曹操听了,心中十分敬佩关羽。
又有一天,曹操见关羽的马很瘦,就把吕布那快如飞的赤兔马送给了关
羽。关羽一见这好马,立刻高兴地给曹操行礼,并说:“这赤兔马能日行千
里,要是打听到刘皇叔在哪里,我骑着这马,当天就能见到他。”
曹操听了,心里很后悔。
再说刘备投了袁绍以后,日夜愁闷。袁绍问他:“玄德,你怎么老是愁
眉苦脸的?”
刘备说:“关羽和张飞都下落不明,妻子又落在曹操手里,怎么能不愁
呢?”
一、姓氏源流
景(Jǐng)姓源出有四:
1、出自春秋时期的楚国公族,是由楚大夫景差而来的姓氏。相传,景差是楚国贵族,人仕后官至大夫,子孙为了加以纪念,便以他的名字为姓,成为最早的一批景姓人。
传说中的黄帝是中华民族共同祖先之一,与炎帝齐名。炎、黄二帝相传是同母异父兄弟。黄帝原姓公孙,因为长期居住在姬水一带的轩辕之丘,就改姓姬,号轩辕氏。以后因封国在有熊,又号有熊氏。他生活的时代大约在4500年以前,活动的地域大体在今天陕西、河南、河北沿黄河一带。
炎帝,相传是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一说即神农氏,是姜姓部落的始祖,生长在姜水附近。姜水在今陕西省岐山县的东面,是渭河的支流。又传说炎帝陵在今陕西宝鸡,湖南酃县等地。
相传炎帝末年,道德衰败,社会混乱,诸侯之间互相侵伐。南方几个黎族的首领蚩尤带兵北进,一直攻到河北涿鹿的原野之上。黄帝率领部队与蚩尤在此展开了一场血战,最后将蚩尤军队包围起来,全部消灭,并活捉了蚩尤,在涿鹿把蚩尤杀掉了。
以后又经过了多次征战,黄帝在阪泉之野(今河北省涿鹿县矾山镇七旗村)打败了炎帝,使炎帝势力退避到南方。从此,天下安定,黄帝被中原各部落尊推为共同的领袖。后来黄帝部落又与炎帝部落合并,统称华夏族,即中华民族的前身,于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把自己称作“炎黄子孙”。黄帝活了110岁,死后葬在今陕西省黄陵县桥山。每年的清明节,海内外的华人前往黄帝陵,祭祀自己的共同始祖——轩辕黄帝。
黄帝共有4个妃子,一共生有25个儿子,而得姓的儿子只有14人。他的正妃嫘祖是西陵氏的女儿,发明了养蚕缫丝、制作衣服。所以,嫘祖后来又被祀为“先蚕” (蚕神)。她生有两个儿子,一个是玄嚣,一个是昌意。其中昌意生乾荒,乾荒生颛顼,颛顼之孙生老童,老童生有两个儿子黎和吴回,都担任祝融这种火官之神,历史上又称祝融氏。吴回生陆终,陆终之后的季连(芈姓)一支,楚国诸姓都是由此衍生而来的。在其发展中芈姓形成了庞大的姓氏团体,约略有二百余种,楚公族三大姓之一的景姓就包括在内。
相传,炎帝教民农耕,被尊为神农氏。《帝王世纪》云:“神农氏,姜姓也。”炎帝初都陈,又徙鲁。鲁地的齐国乃炎帝姜姓之后裔的所在地。相传春秋时,齐景公之后乃以景为氏。
2、出自战国时期的齐国,也与公族有关。周敬王时,齐国国君杵臼去世,谥号为景,世称齐景公。他的支庶子孙以他的谥号为姓,也姓景。
周代贵族,生前封爵位,死后有谥号。谥号是一种社会地位与精神荣誉的象征,故贵族的谥号也成为其后裔之姓氏。春秋周敬王时,齐国君主杵臼去世,谥号为“景”,史称齐景公,其支子即以谥号之“景”为氏,景丑、景春,为其后裔。
3、出自改姓、冒姓。
改姓。因某种特殊原因,不得不更改。常见的有帝王赐姓,避讳改姓,避祸改姓,复音姓氏单音化等等。还有一些少见的改姓现象,即单音姓氏复音化,以及避耻改姓、避嘲改姓等等。此外,在姓氏发展史上,因音讹与省文也是常见的两种改姓现象。明代忠烈之士景清,本耿姓,后改姓景。景清的改姓,到底应属于何因,至今仍未找到有关文献,有待进一步考证。
冒姓。是改姓的一种,系因被人收养,或因母改嫁,或为赘婿等等,而改取他人之姓。如三国时期的曹操本姓夏侯氏,因其父为曹腾收养,遂冒姓为曹。
旁族别支
景氏的主要渊源有二,一是黄帝一支,楚国,芈姓的后裔;一是炎帝一支,姜姓,齐景公的后裔。与其同源的姓氏主要有:
昭氏,芈姓,楚公族也,以族为氏。《楚辞》云:昭、屈、景,楚之三族也。
伍氏,芈姓,楚大夫伍参之后也。
能氏,楚熊挚之后,避难改为能氏。
鬻氏,芈姓,楚鬻熊之子鬻拳之后也。
班氏,芈姓,楚若敖生斗伯比,伯比生令尹子文,为虎所乳,谓虎有斑纹,因以为氏。
翠氏,芈姓,楚将景翠之后。
苗氏,源出于芈姓,是以地名命名的姓氏。
成氏,芈姓,春秋时期,楚国君的儿子字成虎,他的后世子孙取其“成”字为姓,亦称成氏。
建氏,芈姓,楚太子建之后。
屈氏,芈姓,楚公族也。是以封地命名的姓氏,春秋时楚武王的儿子瑕任楚国莫敖,被封在屈邑。
潘氏,芈姓,周代楚国王族的后代。
尚氏,姜姓,齐太公之后也。
桓氏,姜姓,齐桓公之后,以谥为氏。
查氏,源于芈姓。春秋时,楚国有公族大夫封邑在查,其后代子孙称查氏。
荆氏,源出于芈姓。西周初年,楚国先君熊绎被封在荆山一带,国号为荆,直到春秋初期才改为楚国。楚文王以前的荆君,有庶出子孙以国号为姓,称荆氏。
庄氏,春秋时楚国君旅,死后谥号为“庄”,他的后世子孙以其谥号为姓。
熊氏,商末鬻熊之后,楚国公族以芈为姓,国君以能为氏。
4、少数民族中的景姓
满族是我国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于东北三省。
满族称姓氏为“哈拉”,称家族为“穆昆”。最初一个哈拉就是一个穆昆,后来随着人口繁衍,家族分支与“随任驻防”,调往别处。原来的穆昆又分化出数个新穆昆。他们的得姓途径和汉族有许多相似之处。以居住地为氏,以部落名称为氏,还有帝王赐姓,沿用女真族旧姓,因分居、迁徙改姓等情况。除此之外,还有满姓汉化,即指满族使用汉族姓。其中的随名姓之说,从这里可以寻找到满族中景姓的得因。随名姓有两种形式:一是以父祖名字中的一字作为子孙的姓氏,这与先秦汉族“以王父之字(或名)为氏”是一样的;再一个是以本人名字的第一字为姓。由于满姓译成汉文长达好几字,称呼起来不方便,因此往往称名不称姓(族姓),因而在长期的习俗中造成了以本名第一个字为姓的做法(当然他还有自己的族姓)。《清稗类钞》也云:“满蒙两族之姓氏,不著于世,辄以其名之第一字,相呼为姓。流俗不察,遂以为其祖父子孙不同姓矣。”
满族中的景氏名人还为数不少,景固勒岱、景安、景廉、景星、景善等,将在以后章节中予以介绍。
朝鲜族 主要分布于我国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州地区,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朝鲜族的主要聚居地。中国朝鲜族的近一百多个姓氏中,景姓也占有一定比例。
中国朝鲜族人的祖辈是从朝鲜迁移过来的。17世纪末开始零星迁徙,到19世纪 60年代中叶以后,当时由于朝鲜封建统治阶级的残酷剥削和压迫,再加上1869年其北部遭受大饥荒,使得大批朝鲜灾民陆续迁入我国延边地区定居下来。
阿昌族是居住在我国西南边疆的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陇川、梁河、潞西及保山专区的腾冲、龙陵等县,其中约90%的人口聚居在陇川县的户撒区和梁河县的遮岛、大厂区。阿昌族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之一,汉族文献中对阿昌族先民的记载始见于唐代,“阿昌”这一族称是在元代开始确定的。据史书记载,阿昌族的先民早在 13世纪就已居住在今保山、腾冲、梁河一带。从明代起,大批内地汉族移进阿昌族地区,对阿昌族的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特别是户撒、腊撒地区,至今仍有明清时期遗留下来的建筑物和墓碑,具有汉族文化的特点。阿昌族不仅在经济上,而且在风俗习惯、宗教、姓名等方面都受到汉族的影响。
阿昌族取名一般取褒义,寄寓美好的愿望。同一辈分的兄弟姐妹,名字中的一字多取相同的,或有某种关联的字,这点与汉族有共同之处,从名字上即可看出是否属同辈。
傣族,傣族人原本无姓,后来通过以下几个途径而陆续得姓。有的是因为傣汉通婚,傣族姑娘嫁给 ,生了孩子用父亲的姓;有的是学校老师为了便于称呼而给定的姓;更有趣的是“生随师姓”,解放后,学校里出现了老师姓什么,全班同学都姓什么的现象。
二、迁徙分布
景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汉室鼎盛时期,景氏宗人从楚地外徙,流居关中,落户陕地(河南省陕县)。至晋朝,族氏支分,足迹印于陕西、福建、江苏、湖北等地。云阳景氏的始迁之祖为景继彰,进士及第,官授常州武进令,时在隋唐战乱之际。其五世祖审公世居庆州(陕西省)、真宁(甘肃省庆阳)一带。景继彰赴任江南,偕谏、谆二子同抵衙署(武进)。继彰病故后,其景谏、景谆二子迫于路途遥远,无法就道返归故里,于唐景龙三年(709年)卜居于丹阳的折柳镇唐兴里。后人因村中有丹井五口,叩击之,则分别发出“宫、商、角、徵、羽”旋律,其声清脆可辨,铿锵入耳,遂易村名为嘉(佳)井。由此,景谏、景谆兄弟俩被尊奉为丹阳景姓始祖。景氏定居丹阳以来,历时达1000余年,按宗支细分为贵一至贵七。其贵七又分派12支,并有墙、玄,有望等宗支,以大宗统领小支,小支依附大宗,出现了枝繁叶茂的局面。景氏居住在行宫的景家渡,横塘的大景甲、景巷,蒋墅、折柳、窦庄景家村、云阳的景甲村,亦有分布在司徒村、徐巷、界沟、万亩塘、新庙头、张家村、段庄、大上埄、南寺前、长安桥、白塔里、盛墅桥、三里铺、冷家村、东庄铺、卜弋桥、戴庄、留庄、邮塘、柘塘、管庄、梅庄、望仙桥、丁义河、南渚、符城等地。(余略)
三、历史名人
景 阳:战国时楚将。齐、魏、韩三国攻燕,燕使太子求救于楚,楚王命景阳为将救燕。景阳不赴燕而迁攻魏之丘,取之以与宋,三国恐惧,乃罢兵,燕国得解围。景阳这种战略,被载于《战国策》。
景 丹:栎阳(今陕西省临潼)人,名列汉光武中兴时云台“二十将”的大功臣。能文能武,但学问好。也很有谋略,曾为交武帝击破王郎等,又与吴汉等人大败五校于栎阳,战功彪炳,被封为栎阳侯。据说,在封侯的时候,光武帝曾对他说了一句:“富贵为归故乡如衣锦夜行,故以封卿耳。可见光武帝的器重。
景 焕:北宋人,曾官壁州的白石县县令。早年专事书画,与翰林欧阳炯学士曾是忘形之交。一天他们一道骑马游玩来到应天寺。在右侧壁面上画上一天王与左侧天王像相对。渤海在一旁,,观看画作之逸势,写成一篇歌行以记此事。后来擅草书的僧人梦龟又来到此寺,人们请他在廊壁上题字。书画歌行,一日而就。全城人都闻讯前来观看,寺中拥挤不堪,一时路道阻塞。成都的人称此为“应天三绝”。著有《野人寒语》、《牧竖闲谈》等。
景延广:字航川(892-947),五代后晋陕州人。高祖时累官马步军都指挥使。出帝立,大臣议告契丹致表称臣,延广独不肯,但致书称孙,契丹数以责晋。延广对契丹使者说:“晋有横磨大剑十万口,翁要战则来,他日不禁孙子取笑天下”。其后契丹入寇,延广闭壁不肯出,寻出为河南尹,北骑奄至,延广顾其家,未能引决,被执。但他宁死不屈,最后自杀,以身殉国。终年55岁。
景廷宾:号尚卿(1861-1902),清末农民起义领袖,直隶广宗(今属河北省)东苕村人。义和团失败后,他领导家乡的农民继续进行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附近人民纷起响应。在巨鹿县厦头寺自称“龙团大元帅”,竖起“ ”,“扫清灭洋”大旗。义军以金、木、水、火、土、中字编列为营,最初不过两三千人。4月间进驻广宗县件只村后,各地人民纷纷响应,队伍迅速扩大至三四万人。起义失败后被俘牺牲。
景幼南:初名炎昭,改名昌极,字幼南。江苏泰州人。毕生从事教育事业,著有《哲学论文集》、《哲学新论》、《道德哲学新论》、《名理新探》。译有《柏拉图对话集选篇》、《温楷斯德文学评论之原理》等。
此外,景姓名人还有:战国时楚有将军景翠、景阳,秦末陈胜起义立新楚君后裔驹为楚王,东汉有经学家景鸾,五代后晋有马步军都指挥景延广。后周有宰相景范,明代有御史大夫景清、临漳令景芳,清代有书法家、学者景星杓……等。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晋阳郡:秦置晋阳县,赵国都城置晋阳郡。不久又改名太原郡,属太原郡辖,现在山西太原市。西汉初年曾经在此设置太原国,晋阳为太原国都。不久兼置并州,东汉时期,撤掉了并州,归属冀州,分置恒山、西河二郡。
2、堂号(缺)
五、景姓宗祠通用对联
〖景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源自春秋;
望出晋阳。
——佚名撰景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景姓的源流和郡望。(见上题头《一、姓氏源流》和《四、郡望堂号》介绍)
碑留寒语;
绩著云台。
上联典指北宋人景焕,著《野人寒语》。乾德年间,朝中立郡国戒石碑,刻有《野人寒语》中的句子:“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下联典指东汉栎阳人景丹,字孙卿,少年时到长安游学,王莽时曾举四科,他以言语科任固德侯相。刘秀任他为偏将军,打败王郎部将,建武年间封栎阳侯,图像画于云台阁。
-----------------------------------------------------------------
〖景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汉室将军府第;
明代御史人家。
——佚名撰景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栎阳侯景丹,字孙卿,栎阳人。王莽时举四科,为固德侯相。汉兴武时拜为偏将军。下联典指明代洪武进士景清,授编修,改御史。建文初历官御史大夫。燕师人。清约方孝孺等同殉国。
清朝书画能手;
战国辞赋名家。
——佚名撰景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代书画家景梁曾,字秋田,钱塘人。号东梅老人,工书画,花卉、书法均学南田。下联典指战国时楚国辞赋家景差,后于屈原,与宋玉同时。《史记》说他“好辞而以赋见称。”
-----------------------------------------------------------------
〖景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扫清灭洋,号称龙团元帅;
磨剑迎战,擢使马步军都。
——佚名撰景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清末直隶(今河北省)农民军领袖景廷宾,直隶广宗(今属河北省)人。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义和团失败后,他领导广宗人民继续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1902年3月,竖“扫清灭洋”旗帜,称龙团大元帅。直、鲁、豫三省边界人民纷纷响应,起义军发展到十六万人。5月袁世凯所部清军及六千名德、日、法侵略军作战,失败 被俘,7月在威县牺牲。下联典指五代时后晋将领景延广,字航川,陕州(治今河北陕县)人。高祖时累官马部军都指挥使。后任相职,反对契丹称“臣”,并告契丹:“晋朝有十万口横磨剑,翁(指契丹主)若要战则早来!”
光动星文,万古无双大节;
石遗郡邑,千秋不贰箴言。
——佚名撰景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明·景清事典。下联典指北宋·景焕事典。
无瓦全,宁玉碎,香留姓氏;
作诗解,编易说,功在经书。
——佚名撰景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周代名人景皓事典。下联典指东汉经学家景鸾,字汉伯,梓潼人。少随师学经,涉七州之地,遂明经术,著作有五十余万言。
============================================================
六、景姓典故、趣事
〖景监的引荐之功〗
景监乃春秋战国时人,《史记》云:“监、景姓,楚之族也。”
秦国秦孝公即位时,秦国的地位还相当低,诸侯大国都看不起它。秦孝公对此现状十分不安,决心奋发图强,使国家强大起来。下令求贤纳士,不管是本国人,还是外国人,谁有好办法使秦国富强起来,就封他做大官,并赏给土地。诏令发出后,引起强烈反响。魏国有个青年,得知此消息后匆匆来到秦国,这个人就是商鞅。
商鞅到秦国后,向秦孝公宠臣景监讲述了自己的变法之道,很得景监信任,于是景监极力推荐。
秦孝公求贤若渴,听到景监大力推荐,立即召见了商鞅,可商鞅却大谈五帝兴起的道理,秦孝公听得昏昏欲睡。商鞅讲完后,秦孝公才睁开眼睛,对商鞅讲的根本没兴趣。
商鞅离开后,秦孝公很是恼火,对景监大发脾气,说:“你推荐的是一个迂腐呆滞之徒。”景监心里也不好受,就在这时,商鞅再次央求景监引荐他,景监只好答应。
过了五天,秦孝公再次召见商鞅,对商鞅还抱着一线希望。这次商鞅却讲述了一大套三王之道。秦孝公越听越不合口味,虽耐着性子听完了,但又生了一肚子气。秦孝公抱怨景监,景监更恼火。
商鞅第三次要求见孝公,景监虽有顾虑,但为了国家的前途,还是照办了。这次商鞅讲述了五霸兴起的历史,向孝公鼓吹富国强兵之术,说明变法革新的重要性。这次讲的称霸之道,秦孝公越听越有兴趣,两人谈了几天,孝公不知疲倦,反而精神抖擞,兴致勃勃,遂以商鞅之道变法改革。
秦国通过这次变法,使原本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都比较落后的“西戎”之国,逐渐发展为当时最富强的国家,为日后秦统一全国作了政治上的准备。商鞅的功绩之大自不可没,但景监的引荐之功也常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
〖景鲤出使秦国〗
景鲤乃楚怀王时的相国,有谋略,善辞令,是位出色的军事家、外交家。
楚王曾派景鲤出使秦国,有人对秦王说:“景鲤是楚王最喜爱的大臣,把他拘禁起来,用他换取楚国的土地。如果楚王答应了,那么我们将没用军队却得到了土地;如果楚王不答应,我们就杀掉景鲤,再与才能不如景鲤的人打交道,这可是一举两得的计谋。”秦王于是拘禁了景鲤。
景鲤对秦王说:“我预见到大王的权势将被天下人所轻贱,并且土地也不可能得到。我刚要出使的时候,听说齐魏两国都准备割让土地侍奉秦王。为什么能这样呢就因为秦国楚国是兄弟之邦。如今大王拘禁我,这是向天下诸侯昭示秦国失去了楚国的邦交,齐魏又怎能尊重孤立无援的国家。当楚国知道秦国处在孤立中,不但不会送来土地,而且还要在外边结交诸侯来图谋秦国,那么秦的天下就必然危险了。”秦王听了景鲤的这番话,赶忙释放了景鲤,并视之为座上客。
景鲤再次出使秦国。景鲤跟秦王、魏王在边境一带讨论联合的问题。楚王对景鲤擅自同秦国讨论联合之事感到很生气。有人对楚王说:“魏国请求不和楚国联合而只同秦国联合,因此景鲤才和我们一起讨论联合的问题。至于周王室对于你们和秦魏联合那是很高兴的,而齐国却产生了错觉,所以他们没有同你们联合起来。”楚王听了这番话,也意识到自己错怪了景鲤。
景鲤还受令出使过韩国,利用自己的智慧和对国家的忠心,圆满完成出使任务,受到楚王的嘉奖。
-------------------------------------------------------
七、景姓家谱介绍
谱牒学与姓氏学密切相联,互为影响、补充。如果说姓氏学的研究对象是整个姓氏的来历和发展演变,那么,谱牒学则是研究“一家一姓之史”。所谓“谱”,即按照事物类别或系统编成的表册,如家谱、年谱。所谓“牒”,系指古代的书板,如玉踩、金牒,特指谱牒。谱牒学中的“谱牒”,即家谱与玉牒之总称。家谱俗称族谱或宗谱,又称家乘支谱、世谱。皇族的家谱称作玉谱。总之,谱牒是一个家庭或宗族的世,系表谱。
据《史记》记载,不但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三代(夏、商、周)上古“中国”地区的华夏族古帝是源出黄帝同根同宗的本家,而且周边地区古代其他民族也出自黄帝一系。如《楚世家》:“楚之先祖出自帝颛瑞高阳。”高阳(黄帝之孙)生称(即伯服),称生卷章(即老童),卷章生重黎、吴回,吴回在帝喾时主管火政,号祝融氏。吴回生陆终,陆终生昆吾、参胡、彭祖、郐人、曹姓、季连等六子,分衍出己、董、彭、秃、坛、曹、斟、芈八姓(祝融八姓)。其中,第六子季连(芈姓)的后裔鬻熊为楚国的开山鼻祖。
景氏源自芈姓和姜姓,是一个较为古老的姓氏。它也承继中华民族传统,有自己的家族文化,修家谱也包括在内。但因天灾人祸,目前仅看到的是收藏于上海图书馆和河北大学图书馆的:浙江“余姚周行景氏宗谱”,共六卷,景怀燕传辑,民国28年,念祖堂木刻本六册。还有清光绪二十三年吉林四平景姓一支景文玺修的《景氏族谱》。
-------------------------------------------------------
景姓字辈
辈份字行,又称班辈,字派。它是同一血缘姓氏秩序的标志,同时也起着严格与其他堂、房、支系相区别的作用。此项工作一般要由本族中德高望重的长辈制订。多见四言骈文、五言骈文,此习俗至今仍有流传。
浙江《余姚周行景氏宗谱》的辈份字行:
大瑞之传,咸阡忠艮。枚卜功臣,作善降祥。
敷求哲人,明徵定保。家用平康,奉先思孝。
谋及乃心,敦德允元。践修厥猷,齐圣广渊。
训其成式,嗣守遗绪。垂裕后昆,彝伦攸叙。
从十三世起换次轮名,不得紊乱。排行十六句,共六十四字十六条,由本族人腥仙公所编次。
清光绪二十三年景文玺修《景氏族谱》,吉林四平景姓一支辈份字行为:
逢瑞增时胜,元良宁先道。
河南邓州十林镇景氏字辈是:
云兴自天,泽润生成,实和年丰,永乐康平
云南昆明钱氏字辈:铸本广济远、宏以宜泰人
安徽怀宁钱氏字辈:正中大齐光、普寿新安近
安徽巢湖柘皋万选堂钱氏:太泽开昌运、先恩裕厚祥、传家惟孝友、礼义振伦常
浙江宁波镇海钱氏字辈:应国士舜、文学上大、孝为忠本、功德韦昭、万世相承、天人佑启
浙江海宁钱氏字辈:兴邦保国、崇德志道、通经博古、明体达用
浙江浦江、兰溪五都钱氏字辈:载熙泰淳崇,仁义礼智信;贤良方正,禄位名寿
浙江乐清白石钱氏:宗泰怀载动爱起节昭忠,士元存嘉宠修明启彦师……
广东潮汕钱氏字辈:伯思孝友仲怀敬恭忠信立德礼义衍芳、
湖南湘潭钱氏字辈:广诒彰世序永锡茂宗支、绳武昭垂曰、人文蔚起
江苏泰州钱氏“八训堂”字辈:普存忠厚承先泽,兆启科名展俊才
、贵州瓮安钱氏字辈:国正天心顺、贞元世道昌、儒学敦诗礼、英华大文章
安徽明光紫阳钱氏字辈:宗福启成国、宝善永昌家、文明先从学、广兆必荣华
扩展资料:
迁徙分布:
宋朝时期,钱姓大约有35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45%(宋朝时期全国人口为7700万左右),钱姓人口排在第四十位。浙江为钱姓第一大省,占浙江总人口的15%。
该时期,钱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苏、山东,这三省钱姓占钱姓总人口的54%,其次分布于河南、四川、安徽、江西、陕西,这五省集中了33%的钱姓人口。全国形成了鲁、浙、苏密集钱姓区。
明朝初期,钱姓大约有53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8%(据《明实录》载,明初全国约6000万人口)。
钱姓为当时人口第三十八位的姓氏。明朝时期,浙江仍为钱姓第一大省,约居住有钱姓人口的42%;该时期,钱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苏、江西,这三省集中了80%的钱姓人口。
从明朝至当代 ,钱姓人口已由53万增加到约300万,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苏、浙江、安徽、上海、广东、云南等省市,大约占钱姓总人口的68%;
其余钱姓以聚落形式分布在江西、福建、山东、湖北、湖南、河北、河南、四川、重庆、贵州、广西、陕西、山西、甘肃、宁夏、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份,遍布全国。
-钱氏
湖南氏族源流邝炎陵东坑邝氏
始迁祖良恪公,清雍正年间自宜章迁此。
平江芦洞邝氏
始迁祖国正公,清康熙39年(1700)自宜章迁此。至1994年,全族人口72人。
宜章广田洞邝氏
始迁祖千禄公,原籍江西庐江县,元至元16年(1279)由拔贡授宜章县教谕,遂开基于城西广田洞。传五世至忠肃公邝埜,字孟质,永乐进士,官兵部尚书。族人多分布于宝云山及广田洞。至1948年,已传24代,有740人。宗祠建于清乾隆9年(1744),位于近城得胜门。
宜章龙村邝氏
元时自临武县寿塘迁此。
宜章白石邝氏
明洪武时自临武县挂榜山迁此。
宜章玉溪邝氏
元末自安徽庐江以官迁此。
宜章车田邝氏
明末自临武迁此。
嘉禾蟠溪坊邝氏
始迁祖三六郎,宋时由新田县班村迁嘉禾蟠溪坊,后以近太公钓鱼岩,故名神渡邝家。至1930年,凡21户,男39人,女40人,共79人。
嘉禾下川砠邝氏
始迁祖海祥公,由上蔡邝家迁此。
嘉禾龙江邝氏
始祖著公,字子晦,行幼四八郎,宋绍兴间由江西吉安府敖城迁临武寿塘,即今世科里大邝家。子三:富国、安国、定国。富、安守寿塘,定之孙右甫分迁宜章白石渡;含甫仲子志联,字安道,于庆元间迁今东区邝家,是为龙江邝氏,至1930年,凡243户,男528人,女449人,共977人。
永兴邝氏
始祖黄贤,生旦、丞,因族难,旦公改姓旷,居河南陈留;丞公改姓邝,居吉州敖城。丞公生懋公,传十馀世至幼四八公,宋绍兴间迁湖广临武寿塘,又十馀传至元至正间,千三十郎分居永兴金陵塘老鸦山。清宣统二年(1910)续修族谱。排行:都千万如文,邝友仁孔一,添宗永正国。秉道笃家绪,贤良应世生,功能光祖德,立朝佐圣明。
临武寿塘邝氏
始迁祖著公,宋绍兴年间从江西吉安府敖城迁临武寿塘。至1982年,有10892人,主要分布在武水(3062人)、土桥(2038人)、双溪(1883人)、南强(1017人)。
蓝山大慈乡坎源坝邝氏
始迁祖才荣公,清嘉庆年间由郴州迁此。至1931年,凡43户,男52人,女53人,共105人。
蓝山凤感乡十八湾邝氏
始迁祖代宇公,明正德间由宜章县迁此。至1931年,凡7户,男19人,女21人,共40人。
蓝山凤感乡龙泉塘邝氏
清康熙间由临武迁此。
蓝山舜乡小里园邝氏
始迁祖洪基公,清乾隆时自临武迁此。至1931年,凡15户,男67人,女58人,共125人。
蓝山舜乡青布源邝氏
始迁祖转苟公,清道光时自宁远迁此。至1931年,凡4户,男7人,女8人,共15人。
蓝山舜乡五家村邝氏
始迁祖元甚公,明时自江西迁此。至1931年,凡14户,男28人,女43人,共71人。
蓝山舜乡良村洞邝氏
始迁祖喜恒公,清顺治时自江华迁此。至1931年,凡5户,男21人,女18人,共39人。
蓝山南平乡南洞村邝氏
始迁祖代昌公,由宜章迁此。至1931年,凡10户,男18人,女18人,共36人。
新田颁村邝氏
迁湘始祖仁表公,字爱民,宋真宗景德年间由河南陈留县东村迁湘,始迁宜章县马口冲,后因瑶民作乱,偕孙昭锷复迁永州府宁远县陶岭(今属新田县),再迁本邑颁村。逮友伟、友仲、友伸,友伸分居临武榜山,友仲徙居嘉禾。至1948年,已传37代,有598人,族人分布于洪江、塘下、水富坊等处。宗祠在后龙山 。
临武邝家村源流湖南邝氏起源出自黄姓。黄宣祖籍河南,东汉治水有功封“河阳侯”,唐神龙年间拜右相,居汴梁,封郓国公,公本姓黄,其子二,长曰旦,次曰丞,以难故易姓,旦改旷,丞改邝。丞添邑于右为邝,徙居吉州(江西)。
远祖宣(姓黄),东汉河阳侯,家南白水。娶粱候邓禹孙女。云孙(八代以下的孙)曰贤,字四明。唐神龙间拜右相,以功封郓国公。居汴粱邓州白水村,生子二,长曰旦,次曰丞。原姓黄,因败关灭族。易姓潜名(传说初在黄外加广,为广姓),旦添曰于左为旷,居河南陈留村:丞添邑于右为邝,徙居吉州(江西)。丞佑唐,开元举进士,选驸马,封安平侯,以言诤,天宝乙未谪吉州长吏。安禄山兵动,调安城参军团练使,遂居敖城,生子纞,传十于世,生幼父,迁湖广临武寿塘而家焉,幼父即吾族始祖。……自十一世以下,子孙甚繁,名著三忠,存迹九女,江浙之有如安富之苍州,东山峡珠村,彭方卢陵之敖城、社背、故江,永新之辛田,上乡,吉水中村,永丰上市,秦和下村,远则江省之有进贤。湖广之有临武、宜章。衡山、攸县,广东之有南海,连州,大宁,派为递迁,代有闻人……(原载1990年新修宗谱首页首段)
宜章邝氏族谱我祖始于轩辕黄氏,越至东汉河阳侯,讳瑄,神龙年间生子一,讳贤,字四明,拜右相,生二子,长曰旦,次曰丞,因败关灭族易姓焉,旦添日于左为旷,丞添邑于右为邝,丞公由唐开元中举进士,选驸马,封安平侯,以言拂当事,天宝乙未年谪居吉州长史。安禄山兵动,调安城参军团练史,家居敖城,生子懋,懋生绯,绯生伯芳,伯芳生显申,显申生用思,用思妣王氏,生三子,长富国次安国季定国,定国之后生二子,长桂次桃,桂公迁宜章,为宜章之始祖。(光绪十三年,二十四世祖天池撰序。宜章谱第十六页)
嘉禾县邝氏族谱稽我族姓,起点于周师旷,为晋屏公之臣,职司乐师,后以名为姓,东汉时远祖讳宣,封河阳侯。家南阳白水,娶梁侯邓禹之孙女,其后裔讳贤,字四明,唐神龙间拜相,以功封郓国公,居汴梁邓州白水村。生子二,长讳旦,次讳丞,因避兵乱,旦仍原姓,迁居河南陈留东村,丞添邑于右为邝,徙居吉州。丞之后讳佑,唐开元举进士,选附马,封平安侯。天宝乙末以言拂上,调吉州长史。佑之子讳懋,传十世孙讳有容,徙居高州。再传诞生幼四八公,迁居临武寿塘,即我族始祖。”(民国丁亥夏华清编)
永兴县邝氏族谱序远祖宣为东汉河阳侯,家南阳白水。娶梁侯邓禹孙女生子贤字四明,唐神龙间拜右相,以功封郓国公。居汴梁邓州白水村,生子二,长曰旦次曰丞。原姓黄,因族难改姓易名。旦添日于左为旷,居河南陈留东村。丞添邑于右为邝,徙居吉州。丞后唐开元间举进士,尚公主封安平侯。天宝已未,因以言诤,谪吉州长吏。安禄山兵动,调安成参军团练使,家居熬城,生子懋,传十余世,生幼四八公,名公著,迁湖广临武之寿塘,时大宋绍兴年间也,又十余传,至元正末年间,千三十朗公分居于永兴金陵乡之老鸦山前焉。
---喜庆谨录
淡墨党记
在昔宋时方盛,邝姓日兴,英[]挺生,宗族列惠连之秀,甲科累掇,阙廷接王相之荣榜。后先之淡墨偕书,胜事会承于白水,美谈远播乎庐江,龙文繁周尹之支,大有人以绳武螺子灿欧苏之谱,因取此以名堂。
--景善谨识
宜章定国公派下邝氏族谱序(宜章梅田龙村,定国公派下茂甫公世系)
(摘录)
稽我族肇自宣公治水有功,封河南候。传二世贤公,拜右相,居汴梁邓州白水村,封郓国公。生二子,曰旦、曰丞。旦公潜心理学,去邓州,移陈留,遂为陈留之邝氏。丞公唐开元初,举进士,第二选驸马封安平候,后亦去邓州,徒江右吉州永新之新田,遂为永新之邝氏。累世存节,匾其堂,名曰三忠堂。三世懋公,唐上元初,授银青光禄大夫,至五世绯公,贞元间以武功封淮阳候,皆世居新田。
跪求王氏家谱想找老祖 听说是在王圩子过来的
本文2023-09-28 07:44:59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242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