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范的祖籍在哪里?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8浏览:2收藏

姓范的祖籍在哪里?,第1张

范姓祖籍是河南范县,范姓以河南范县发祥,智伯灭范后,有范姓人徙居南阳顺阳,三家分晋后,范姓采地入魏,居今河南、河北、山西之间。战国时南阳范蠡入楚仕宦而定居湖北。

秦汉之际,范姓已徙至今安徽、四川、浙江、江西等地。西汉中叶时,有度辽将军范明友,因北击乌桓有功,封平陵(今山东省历城)侯,其大部子孙回迁南阳。

如今,范姓在全国分布广泛,尤以河南、四川、辽宁、山东、江苏、黑龙江、湖南等省多此姓,上述七省范姓约占全国汉族范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二。

范姓郡望

1、南阳郡:战国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置郡。汉时辖境相当于今河南省熊耳山以南叶县、内乡间和湖北大洪山以北应山、陨县间地。治所在宛县(今河南省南阳)。

2、高平郡:指今宁夏固原。两汉、十六国、北魏均有此县。北周改为平高郡(治所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汉有“高平第一城”之称,言其险固。北魏在这一带置军镇,置郡,皆称高平。

3、钱塘郡:秦置钱唐县,在灵隐山麓,隋移今浙江省杭州市。唐加“土”傍为钱塘。民国与仁和县合并为杭县。治所在今浙江省杭州市。

以上内容参考 -范姓

-以上范中山提供来自龙口家谱(略有改动)

监簿房家谱家谱第一楫 1- 7世A

1范仲淹-2纯佑-3正臣-4直隐-5公序-6良器-7承家A1

1范仲淹-2纯佑-3正臣-4直隐-5公序-6良似

1范仲淹-2纯佑-3正臣-4直隐-5公武-6良器(出嗣公序)

1范仲淹-2纯佑-3正臣-4直隐-5公武-6良能(之柔)-7克家A2

1范仲淹-2纯佑-3正臣-4直隐-5公武-6良能(之柔)-7传家A3

1范仲淹-2纯佑-3正臣-4直隐-5公武-6良能(之柔)-7宁家A4

1范仲淹-2纯佑-3正臣-4直隐-5公武-6良遂(之遂)-7持家A5

1范仲淹-2纯佑-3正臣-4直隐-5公武-6良遂(之遂)-7达家A6

1范仲淹-2纯佑-3正臣-4直隐-5公武-6良遂(之遂)-7庆家A7

1范仲淹-2纯佑-3正臣-4直隐-5公素

1范仲淹-2纯佑-3正臣-4直隐-5公恕

监簿房家谱 家谱第二楫 7-12世B

A1-7承家-8邦立-9定国-10延椿-11天德

A1-7承家-8邦基-9国宾

A2-7克家-8邦正-9国梁-10廷寿-11天赐-12元钢B1

A2-7克家-8邦正-9国梁-10廷寿-11天赐-12元吉B2

A2-7克家-8邦正-9国梁-10廷寿-11天赐-12元穆B3

A2-7克家-8邦正-9国梁-10廷间-11天莆-12元应B4

A2-7克家-8邦正-9国梁-10廷间-11天仆-12元禛B5

A2-7克家-8邦正-9国梁-10廷间-11天仆-12元琪B6

A2-7克家-8邦正-9国梁-10廷间-11天仆-12元长B7

A2-7克家-8邦正-9国梁-10廷间-11天佑-12元琳B8

A2-7克家-8邦用

A3-7传家

A4-7宁家-8邦翰-9国俊-10廷鉴-11天与-12元良B9

A4-7宁家-8邦翰-9国俊-10廷鉴-11天与-12元享B10

A4-7宁家-8邦翰-9国俊-10廷鉴-11天与-12元鼎B11

A4-7宁家-8邦翰-9国父-10廷晖

A5-7持家-8邦杰-9国华-10廷珪-11天傃

A5-7持家-8邦杰-9国华-10廷璋-11天常-12元弼B12

A5-7持家-8邦杰-9国华-10廷璠-11天保

A5-7持家-8邦杰-9国华-10廷璧-11天理-12元平B13

A5-7持家-8邦瑞-9国惠-10廷秀-11天仉-12元凯B14

A5-7持家-8邦瑞-9国惠-10廷秀-11天仉-12元善B15

A5-7持家-8邦瑞-9国材-10廷珍-11天衢-12元翊B16

A5-7持家-8邦瑞-9国材-10廷珍-11天衢-12元靖B17

A5-7持家-8邦瑞-9国光-10廷美-11天秩-12元厚B18

A5-7持家-8邦瑞-9国光-10廷美-11天秩-12元白B19

A5-7持家-8邦瑞-9国光-10廷美-11天叙-12元震B20

A5-7持家-8邦瑞-9国光-10廷美-11天叙-12元绍B21

A5-7持家-8邦瑞-9昌国

A5-7持家-8邦瑞-9奉国

A6-7达家-8邦伟-9用国-10廷玉-11天显

A6-7达家-8邦伟-9用国-10廷玉-11天佑

A6-7达家-8邦伟-9用国-10廷芝

A6-7达家-8邦伟-9用国-10廷兰-11天祺-12元禛B22

A6-7达家-8邦伟-9用国-10廷兰-11天祺-12元稭B23

A6-7达家-8邦贤-9弥洁

A6-7达家-8邦贤-9国常

A6-7达家-8邦贤-9国仕-10廷愈

A6-7达家-8邦贤-9国仕-10廷钧

A6-7达家-8邦贤-9国仕-10廷干-11天鉴-12元理B24

A6-7达家-8邦贤-9国仕-10廷干-11天鉴-12元德B25

A6-7达家-8邦贤-9国仕-10廷干-11天铨-12元信B26

A6-7达家-8邦贤-9国仕-10廷干-11天钰-12元敬B27

A6-7达家-8邦贤-9国仕-10廷干-11天钰-12元恭B28

A6-7达家-8邦贤-9国容

A7-7庆家-8邦哲-9安国-10廷銮-11天祥-12元思B29

A7-7庆家-8邦哲-9安国-10廷銮-11天祥-12元惠B30

A7-7庆家-8邦哲-9安国-10廷銮-11天民

A7-7庆家-8邦哲-9安国-10廷銮-11天然-12元继B31

A7-7庆家-8邦哲-9安国-10廷銮-11天然-12元庄B32

A7-7庆家-8邦哲-9安国-10廷芳-11天章

A7-7庆家-8邦助-9观国

A7-7庆家-8邦助-9友国-10廷辇-11天迪-12元大B33

A7-7庆家-8邦助-9友国-10廷辇-11天迪-12元斌B34

A7-7庆家-8邦助-9友国-10廷辂-11天达

A7-7庆家-8邦助-9彦国-10廷米-11天胤

A7-7庆家-8邦助-9彦国-10廷止-11天禄-12元珪B35

A7-7庆家-8邦助-9彦国-10廷止-11天爵-12元

姓"范"的历史来源

自己姓范,觉得姓范的好少

我来答有奖励

xgxx082

聊聊关注成为第1位粉丝

姓 出自祁姓。以邑为氏,据《古今姓氏书辨证》和《元和姓纂》所载,帝尧裔孙刘累事夏王孔甲,赐氏御龙。后迁鲁县,至商为豕韦氏。商末国于唐,为唐杜氏。周成王灭唐,迁之杜邑(陜西西安东南),时称杜伯。周宣王杀杜伯,其子隰叔奔晋为士师,其玄孙士会担任晋国上军主将。公元前五九三年,因战功升为中军元帅,执掌朝政。士会先得到封邑随(今山西介休),后来又得到封邑范(今河南范县),所以又称随会、范会,死后追谥武子,所以也称范武子。子孙遂以封邑范为姓,称范氏。范姓尊范士会为范姓的得姓始祖。 一、起源分布 范(Fàn)姓源出有三: 1、出自祁姓,为帝尧裔孙刘累之后,以封邑名为氏。范氏比许多其他姓氏更特殊的地方,就是对于自己姓氏的来龙去脉,十分清楚。据《姓纂》的记载:‚帝尧裔孙刘累(刘累为刘姓始祖)之后,在周为唐杜氏,周宣王灭杜,杜伯之子温叔奔晋为士师,曾孙士会,食采于范,遂为范氏。‛据《古今姓氏书辨证》和《元和姓纂》所载,帝尧裔孙刘累事夏王孔甲,赐氏御龙。后迁鲁县,至商为豕韦氏。商末国于唐,周成王灭唐,迁之杜,为杜伯(杜伯为杜姓始祖)。杜伯无罪见杀,其子奔晋为士师,其玄孙士会因功封于范(今河南省范县),子孙遂以封邑范为姓,称为范氏。士蒍后世大宗世代称士氏,士蒍有二子,长子士缺、次子士毂。士缺又有二子,幼子名士会,是为范武子,士会后累迁至晋国正卿,封于随邑,为随氏之祖,又封于范邑,立范氏,为范氏始祖。士会嫡子范文子士燮,为国之贤臣;次子士鲂,立彘氏,士鲂便是彘恭子。幼子士囏侍秦,复刘氏,汉高祖刘邦就是他的后代。士燮生范宣子士匄,善刑法,执政晋国。士匄生范献子士鞅,又为晋国执政。士鞅生子范昭子士吉射,士吉射贪婪刚愎,为赵简子所驱逐,范氏才退出晋国政坛。此时,士蒍已是子孙满天下。范氏的始祖,在得姓之初更已显赫万分,自士会以后,范武子、范文子、范宣子、以及范献子,世代都是晋国的上卿,可以说是曾经左右早期政治的世家钜族之一。 2、出自其他民族改姓: ① 晋时,南蛮有林邑(古国名,亦称占城,故地在今越南中南部)王范文, 初为夷师范椎之奴,后为林邑王范逸辅佐,后因林邑王无子,使这一支范氏不断繁衍壮大,后为越南人改汉姓范。 ② 金时女真人孛鲁术氏,汉姓有三,其一为范。 ③ 满、京、彝、阿昌、土家、蒙古、回等民族有范姓。 3、出自楚国,以地为姓: 楚国有范地,左传文公九年,有范山。 得姓始祖:士会。士会(约公元前660年—公元前583年)即范武子(随武子),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士蒍之孙。祁姓,士氏,名会,字季,因封于随,称随会;封于范,又称范会;以大宗本家氏号,又为士会。因迎公子雍之事流亡秦国,河曲之战中为秦国献计,成功抵御晋军。后被赵盾用计迎回晋国。邲之战中看到晋军内部不和,主张班师。荀林父死,升任执政,专务教化,使晋国之盗皆逃于秦。郤克使齐受辱,请求伐齐不得,士会担心晋国发生内乱,告老让郤克为执政。二十年后,晋悼公犹修‚范武子之法‛,百年之后,赵武(赵氏孤儿)、叔向等犹追思士会,欲从之游。范姓尊士会为范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西周成王时,迁于杜。 公元4世纪中叶,范氏迁入魏。西汉以前范氏部分人迁至南方。汉代至南北朝时期,范氏分布更为广泛。据范氏族谱记载,唐僖宗乾符元年,由于中原战乱,河内人范坤举家18口徙居浙江杭州,后移江苏南京,再徙福建宁化黄竹径,是为范氏入闽始祖。至宋代,范氏称盛于福建,人才济济。此后,范氏除在闽南一带发展繁衍外,又分出广东海阳、嘉应、梅州、大埔、长乐、陆丰、饶平等支派。从明末开始,闽、粤范氏陆续有人移居台湾,有的进而迁至海外。宋代以前的范氏名人,大都出自今河南。 范姓以河南范县发祥,智伯灭范后,有范姓人徙居南阳顺阳,三家分晋后,范姓采地入魏,居今河南、河北、山西之间。战国时南阳范蠡入楚仕宦而定居湖北。秦汉之际,范姓已徙至今安徽、四川、浙江、江西等地。西汉中叶时,有度辽将军范明友,因北击乌桓有功,封平陵(今山东省历城)侯,其大部子孙回迁南阳。范明友裔孙范馥在东汉末年为避董卓之乱而迁居钱塘,这一时期还形成范姓的另两大郡望,汝南范姓是东汉金乡侯范式之后,河内范姓是东汉司隶校尉范滂之后,范滂初居汝南,后裔中的一部徙河内,一部徙代郡(今山西省大同)。西晋的永嘉之乱,使南阳顺阳的范坚(左将军范晷之少子)避乱江南,范汪(范晷之孙)南渡,其后代落籍于丹阳(今安徽省当涂),后分出一支移居甘肃敦煌,并派生出怀州范姓。南阳范姓居江南者,在东晋南朝之间人才济济,光耀史册。唐安史之乱时,有河 内人范坤举家十八口迁杭州,又迁南京,再迁福建宁化黄竹迳,是为范姓入闽始祖。唐代宰相范履冰(汝南范滂后裔)为唐代范姓的最高官,其六世孙范隋在唐懿宗时调任浙江丽水县丞,后因战乱不得北归,遂定居苏州吴县。宋时,入闽的范姓有移居广东海阳、嘉应、梅州、大埔、长乐、陆丰、饶丰等地,此期范隋的后裔出了个大名鼎鼎的范仲淹,范仲淹去世后葬河南府洛阳县尹樊里万安山下(今河南省伊川彭婆乡许营村北),其子孙因守墓之故居洛阳。随着金兵南下和蒙古兵南侵,范仲淹裔孙大举外迁避难,有嫡孙范正国开基江西临川,明时有其十四代孙范昌期从苏州回中原主祠,洪武年间,范正国的十世孙范岳山任隆庆仓大使,因失职被充军沈阳,其三子范孝文一支世居沈阳,并在东北繁衍昌盛起来。至清朝时,范孝文七世孙范文程仕历清初四帝,子孙留居北京。如今,范姓在全国分布广泛,尤以河南、四川、辽宁、山东、江苏、黑龙江、湖南等省多此姓,上述七省范姓约占全国汉族范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二。范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六十一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三六。

范姓始祖显赫 左右早期政治

这一个辉煌的钜族著姓,有一个比许多其他姓氏更特殊的地方,就是对于自己姓氏的来龙去脉,十分清楚。关于范姓的姓源,根据《姓纂》的记载是这样的:“帝尧刘累之后,在周为唐杜氏,周宣王灭杜,杜伯之子温叔奔晋为士师,曾孙士会,食采于范,遂为范氏。”

由此可见,范氏的始祖,可以远远地追溯到4000多年以前的圣君唐尧,尧的这一支子孙历经虞舜、夏、商诸代,都称为唐杜氏,入周被改封于杜,不久被周宣王所灭,当时杜伯的儿子就跑到晋国,被任为士师,并因官命氏改姓为士,传到他的曾孙士会的时候,做了晋国的上卿,食采于范,于是,士会的子孙也按照当时“以邑为氏”的习惯,统统姓了范,而一直繁衍到现在。

范氏的始祖,在得姓之初更已显赫万分,自士会以后,范武子、范文子、范宣子、以及范献子,世代都是晋国的上卿,可以说是曾经左右早期政治的世家钜族之一。

2000多年以前就发迹于晋国的范氏,后来是高平的望族,古时的高平,就是现在山西省的高平县,位置在晋城县的北面。换言之,以后各地的范姓人家,有很多都是发源于山西,跟山西的范家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卧薪尝胆, 勾践复国”中的范蠡,是家喻户晓的人物。范蠡的更难能可贵之处,是他的懂得急流勇退。据传,勾践复国之后,把范蠡高封为上将军,可是他却认为大名之下,难以久居,并且深知勾践的为人是可与同患难,而难同安乐,所以毅然辞去高官厚俸,乘舟浮海以行,而且从此未返越国。

这位了不起的人物在功成身退之后,据说是改名换姓历游齐、陶等地,后来并操计然之术以治产,结果却变成了巨富,自号为陶朱公。他的一生,真可以说是“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了。

姓范的祖籍在哪里?

范姓祖籍是河南范县,范姓以河南范县发祥,智伯灭范后,有范姓人徙居南阳顺阳,三家分晋后,范姓采地入魏,居今河南、河北、山西之间。战国...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