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尽可能详细真实的家事 成长 体会他的性格 他的为人 他的忧乐
曹雪芹在明初,由关内到了关外以后,他们属于卫所的官职。就是做沈阳中卫,他那是军籍,就是当兵的,世代是当兵的。民户有的是当地原住居民,有的是后来从关内到了关外,但是不管他从商也好,还是务农也好,他是民户,不属于军籍,就是跟曹家上世不是一样的。那么丰润说也好、铁岭说也好,恰巧在这个问题上不大符合历史制度。
清代有两个历史制度、两种历史情况要弄清楚。就是作为旗人来讲他的籍贯,他的祖籍指的是他入旗之前的籍贯。旗人好多都是汉人,汉人后金到了辽沈地区以后被俘或者投降了,那么他就入了旗了。他入了旗以后就要入旗籍,就是他是哪个旗的人。那么现在说某地人、某个籍贯,他的籍贯是哪儿,就是他入旗之前,他的户籍所在地,就是旗籍和他的户籍有可能是不一样的。再一个就是旗人入旗之后,他的籍贯就是旗籍。曹家的旗籍一开始就是正白旗。
沈治钧:现在红学界大部分人比较主张辽阳说的,主要是因为他的证据是比较充分的。概括的说他主要有四方面的证据:第一方面就是说它有实物证据,在辽阳那个地方,现在还有三座石碑在那存着,那上面有曹家人的名字。就说明曹家在那个时代,是活动在辽阳的。第二方面的证据就是地方志,比如说山西通志、集州通志、江宁府志、上元县志等等,这些地方志上也都记载着,曹家的祖籍是辽阳。第三方面的证据,比如曹寅,他自己说自己是千山曹寅。那么我们当然应该相信他自己的话,千山就是辽阳。再有一方面,家谱,吴庆堂家谱上也说,他们家是辽阳人,这是关于祖籍方面。
另外一个方面就是他的家世,家世方面我们可以比较清楚地理解一下,曹雪芹他的父亲现在是谁,现在红学界好像没有一个统一的看法,也是有争论的。但是比较肯定的,要么就是叫曹颙,要么就是曹頫。这两个人之一是他的父亲,另外一个是他的叔叔,那么他的爷爷,刚才两位先生讲到的曹寅,他的曾祖父叫曹玺,他的高祖叫曹振彦,他的五世祖叫曹锡远。现在我们所知道的曹雪芹的家世最远的、比较清楚的,就是到曹锡远。那么曹锡远和曹振彦,也就是曹雪芹的五世祖和他的高祖是军官、是军人,当时是驻守在现在的沈阳附近。他是明朝的军官,那么努尔哈赤攻占沈阳的时候,他们两个人就投降了,投降了以后就加入了满洲的满洲旗。所以我们要清楚一个问题就是:曹雪芹他们家本来是汉人,后来才变成了旗人。
研读索解《红楼梦》,当然不能不研究曹雪芹的家世生平,那么更何况曹雪芹,是把他家族的兴衰史、兴衰荣枯部分蕴于了小说之中。今天的讲座其实我们也是点到为止,就是让大家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但有一点是勿庸置疑的,就是对曹雪芹的家世生平,有了深入的了解之后,会更深入地帮助我们体味原著《红楼梦》。反过来说,如果我们真的读懂了《红楼梦》,那么也会有利于我们更深入地去了解作者曹雪芹的内心世界。
顾平旦:《红楼梦》是我们伟大的古典文学作品,而它的作者是曹雪芹,曹雪芹的家世和生平的研究,我们了解得越多,对《红楼梦》的理解和欣赏会越深。红学界关于曹雪芹的家世有不同的观点、不同的看法,但是一个目标都在东北,有一个是在关内。所以有三个说法,一个就是辽阳,辽宁的辽阳,辽阳就是努尔哈赤进关以前建都的地方,就是东京城。那么曹雪芹的曾祖父以及以上的,都是在满洲八旗里当差的。所以这是一个地方,就是要发家的话那就是在辽阳。另外呢就是在关内,河北省丰润县,所以这也是个说法。因为有军队驻扎的地方,他有的到那儿、有的到这儿,所以呢也有可能从关内到了东北。明代军人嘛,所以曹家还有个说法在第三个地方,就是东北的铁岭。现在关于曹雪芹的家世祖籍问题,有三个说法。我的想法是这样,家世咱们翻他六代就差不多了吧,五代、六代就差不多,那么往上倒数六代的话,好像辽阳说比较近一点,近似与这些。都各有各的理由、各有各的证据,但是留下来的,从历史的文物或遗迹看,辽阳多一点。
主持人:好,那接着就请张先生,给我们介绍曹雪芹祖上,以及旗籍决定他家的社会地位和身份,对曹雪芹后来写作《红楼梦》,以及《红楼梦》的思想有什么样的影响,张先生请。
张书才:祖籍问题有三种说法,我想补充一点就是:为什么说出现了这么三种说法,刚才顾先生说了,各有各的道理,各讲各的原因。但是从整体来说有历史记载的,当时清朝初年记载的地方志,和曹雪芹的祖父自书的天山曹寅等等,基本说他们是奉天辽阳人,辽东辽阳人或著籍襄平,襄平就是辽阳了。所以从证据、从文献这个角度来讲,它确实有这种确切的证据。其他说还缺乏确切的证据。再有一个就是跟历史制度有关,因为搞历史你不了解历史制度,往往就会出现一些不大符合实际的看法。祖籍问题也好、旗籍问题也好,都牵涉到问题。也就是在明代研究祖籍要分清,一个就是军户或者叫军籍,再一个是民户或者叫民籍。怎么说呢?就是曹雪芹在明初,由关内到了关外以后,他们属于卫所的官职。就是做沈阳中卫或其他的地方,他那是军籍,就是当兵的,世代是当兵的。民户呢,当然有的是当地原住居民,有的是后来从关内到了关外,但是不管他从商也好,还是务农也好,他是民户,不属于军籍,就是跟曹家上世不是一样的。那么丰润说也好、铁岭说也好,恰巧在这个问题上不大符合历史制度。
清代也有两个历史制度、两种历史情况要弄清楚。就是作为旗人来讲他的籍贯,他的祖籍指的是什么呢?指的是他入旗之前的籍贯,旗人好多都是汉人,汉人后金到了辽沈地区以后被俘了,或者投降了,那么他就入了旗了。他入了旗以后就要入旗籍,就是他是哪个旗的人。那么现在说某地人、某个籍贯,他的籍贯是哪,就是他入旗之前,他的户籍所在地,就是旗籍和他的户籍,有可能是不一样的,再一个就是旗人入旗之后,他的籍贯就是旗籍。曹家的旗籍好像一开始就是正白旗,这样就是跟清代入关之前,旗有两次大的变化。当然其他小变化还多着呢。两次大的变化就是:努尔哈赤死了以后,他的儿子皇太极继位之后,这时候旗有一个大变,什么大变呢?就是这个人不变,原来属下的人不变,但是这个旗色变了,因为清代崇尚**,皇帝他那个时候叫汗,那么后金汗用的是黄旗,就是努尔哈赤管的这两个旗都是黄旗,正黄旗、镶黄旗,他的儿子皇太极管的是正白旗,后来皇太极的儿子管了镶白旗,这样总体来说两个白旗,正白和镶白这两个旗。在努尔哈赤时代是归皇太极管的,那么他继汗位以后就变了。原来的两黄旗变成了两白旗,原来的两白旗就变成了两黄旗。这里面后来曹振彦,就是曹家发迹最早的那个,他作为多尔衮的属下、包衣,多尔衮当时是哪个旗的旗主呢?是镶白旗的旗主,而不是正白旗旗主。所以说在顺治进关之前,曹家的旗籍是镶白旗包衣,不是正白旗包衣。至于前一段在努尔哈赤时代,我个人考虑应该是属于黄旗,是努尔哈赤的属下,因为努尔哈赤晚年把他管的两个旗,分给了他的三个小儿子。多铎是一个正旗三十六路,是正白旗旗主。阿济格跟多尔衮管镶白旗,开始是阿济格旗主,后来因为他犯了过错以后,就把这个旗主挪回来交给多尔衮了。多尔衮是镶白旗旗主。再一个旗的变化就是顺治继位以后,多尔衮是摄政王,那么利用特权又跟他弟弟换了旗,等于是多铎的正白旗变成了镶白旗,多尔衮的镶白旗又变成了正白旗。所以入关以后,曹家最早的房子在贡院附近,那个地方是镶白旗的地盘,所以后来多尔衮死了以后,正白旗又还皇上执掌,则成了上三旗了。这时候又由多尔衮的王府包衣,成了清朝皇帝内务府包衣。这个包衣就是说曹家说他的旗籍,按照制度、按照清代的说法应该是叫正白旗包衣旗鼓佐领下人。
旗鼓佐领是怎么回事呢?旗鼓佐领就是按照《清文总汇》的解释,跟清代档案来看,就是说由包衣汉人编立的佐领叫旗鼓佐领,或者就直接叫包衣汉军佐领。所以如果这样曹雪芹的旗籍应该是正白旗包衣旗鼓佐领下人,或者按当时说法也可以叫正白旗包衣汉军籍,或者内务府正白旗包衣汉军籍。就是说入关之前他们原来是汉人。清代的八旗实际是按照民族来分的,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包括内务府这些包衣旗,实际叫法都跟民族有关。所以曹家因为先是汉人,虽然入了旗最后成了满洲人包衣,但是他这个身份,所以乾隆皇帝就说包衣汉人,就像曹雪芹他们这个家族这些人,本为汉人,他们本来是汉人,并非满洲,所以包衣人在一些待遇方面,他就很低了。他不像外八旗是平民,他们实际就是奴才了,这样呢曹家就应该认识到这一点。过去呢,我们只想曹家如何做官,百年望族,强调他和皇帝很亲近的一面、或飞黄腾达的一面,忘记了他们本身的奴才的地位。曹寅跟康熙皇帝的关系非常好,是不是就跟他包衣的身份。后来情况改变了,这应该跟包衣身份有关,因为曹家跟康熙最初的关系是:曹寅的母亲--孙氏做康熙的保姆,所以从他的父亲曹玺开始就比较受重视。现在可以这么说,他的身份和地位肯定是低的,但是他有些机遇应该这么说,突然一下子成了康熙的保姆,等等,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
再一个,曹家这几个人都是很有才干的,所以他又在内务府做官,所以很容易被皇帝看到他的成果,很欣赏他的才干,能够重用他。所以除了他的包衣这个捷径以外,还有作为他的思想来讲,就是他的包衣身份那影响是很大的。实际上咱们自己设身处地地想想,我就是人家那个奴才,处处小心谨慎,终日不自由,没有任何人身自由的。
在曹寅的诗文集里很多,感到做官是个危途,也就是曹寅的这个思想,直接影响到曹雪芹。当然了应该说曹雪芹有些思想,又超过了他的祖父。为什么?因为毕竟曹寅他是个官,他做官就要对皇帝忠诚。可能他对皇帝也好、对清王朝忠心不二的那种感情。跟皇室呢,可能要淡一些,这样就可能促使他对社会的认识,特别是他在被抄家以后,从很好的生活一下降到更低层,那么他的奴才身份可能体会就更深一些。这可以叫反抗意识或者不满意识,各个方面可能更多一些,所以这样他就能更体现在他小说的人物或者构思各方面可能更深。
主持人:另外《红楼梦》由曹雪芹来写,也是有他这种特定的意义在的。就是说他的祖父本身就是一个诗文各方面修养比较好的,他的这方面的艺术的修养和天赋,是不是对曹雪芹从小,就有一个很好的熏陶和影响?
顾平旦:这个我想刚才张先生都谈了,曹家有两个机遇,我认为一个机遇是:他原来是明代的戍边军里的军官,投降以后变成包衣身份。但是他怎么会得到重用呢?一个是大家看《红楼梦》焦大喝醉酒,骂人那段话,看看去你们就知道。曹家起家,荣国公就是曹雪芹他们家那个祖父,和曾祖父起家是拼死拼活,在战场上立了功才得到重用的。等到进关以后,我刚才想说的问题,就是进关以后,实际到曹寅这一代,已经是非常非常有文学修养,有很高文化层次的人了。所以他有曹寅的藏书,到现在藏书的还有呢。在北图、师大都有藏书。另外他又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剧作家,写传奇的。《红楼梦》里面,五十四回里面,贾母在藕香榭听清唱,十二官清唱的时候,点了一个戏叫“续琵琶”,这个“续琵琶”的剧本就是曹寅写的。现在原本没了,抄本现在在北京图书馆里。另外他还写过别的一些剧本,传下来至少有三部书。所以这是有很高文化修养的,传统文化的修养是很高的。家里有那么多藏书,曹雪芹尽管没见过到他的祖父曹寅,他出生后,曹寅已经死了,但是他家里的藏书,他家里那种大家规范的修养,肯定会影响他。所以曹雪芹所以能够写出《红楼梦》,成为这么一个伟大的作家,不是偶然的,有他的家学的问题,家学渊源的问题。所以曹雪芹把祖父写的“续琵琶”,写到《红楼梦》里去了,等等还有很多。写那么多对联、那么多诗词,要是一点没修养的话不可能写出来的。
沈治钧:刚才张先生和顾先生主要谈了几个方面的问题:我想我用比较简练的一些语言,把他概括一下。他们首先谈的一个是祖籍问题,祖籍问题刚才两位先生已经说了,一共有三种说法 一个是辽阳说,一个是丰润说,还有一个是铁岭说。那么现在红学界大部分人,是比较主张辽阳说的,那么辽阳说为什么,受到了这么多人的信服,主要是因为他的证据是比较充分的,概括的说他主要有四方面的证据:第一方面就是说它有实物证据,在辽阳那个地方,现在还有三座石碑在那存着,那上面有曹家人的名字。就说明曹家在那个时代,是活动在辽阳的。第二方面的证据就是地方志,比如说山西通志、集州通志、江宁府志、上元县志等等,这些地方志上也都记载着,曹家的祖籍是辽阳。第三方面的证据,比如曹寅,他自己说自己是千山曹寅。那么我们当然应该相信他自己的话,千山就是辽阳。再有一方面,家谱,吴庆堂家谱上也说,他们家是辽阳人,这是关于祖籍方面。
另外一个方面就是他的家世,家世方面我们可以比较清楚地理解一下,就是说曹雪芹他的父亲现在是谁,现在红学界好像没有一个统一的看法,也是有争论的。但是比较肯定的,要么就是叫曹颙,要么就是曹頫。这两个人之一是他的父亲,另外一个是他的叔叔,那么他的爷爷就是,刚才两位先生讲到的曹寅,是他的爷爷 曹雪芹的爷爷,他的曾祖父叫曹玺,他的高祖叫曹振彦,他的五世祖叫曹锡远。现在我们所知道的曹雪芹的家世最远的、比较清楚的,就是到曹锡远,那么曹锡远和曹振彦,也就是曹雪芹的五世祖和他的高祖是军官、是军人,当时是驻守在现在的沈阳附近。他是明朝的军官,那么努尔哈赤攻占沈阳的时候,他们两个人就投降了,投降了以后呢,就加入了满洲的满洲旗。所以我们要清楚一个问题就是:曹雪芹他们家本来是汉人,后来才变成了旗人。所以我们现在看到有些文学史,比如说少数民族文学史、或者是满族文学史,把曹雪芹说成是满族作家,其实不是很准确的。旗人和满人也是两个概念,这就是刚才两位专家谈的旗籍问题。
那么大家要注意的就是,曹雪芹的祖父就是曹寅,对曹雪芹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为到了我刚才说,曹锡远和曹振彦是军官,但是他们入了关以后,从曹玺就是他的曾祖父开始,到南京做江宁织造,这个时候他们家,就已经向书香门第转化了。那么曹寅是文采非常高的,咱们现在看到的全唐诗《配文韵府》都是他刻的。他会写诗、会写戏剧,那么从他开始,曹家就有了文学的传统。我想曹雪芹肯定是受到了他的祖父的影响。下面还继续请两位专家接着谈。
主持人:曹家从曹寅开始才,进入家庭的鼎盛期,可以这么说,跟他同康熙的这种亲密的关系紧密相连。
顾平旦:对,我在补充一点吧,《红楼梦》里有一句话“赫赫扬扬以及百载 ”,一百年,这个一百年算起来,如果从曹玺做江宁织造开始,到南京去做官开始,他们是三代人 六十年差不多。那么前四十年就是从关外打到关内,从军功起家,再加另一个机遇,刚才张炎谈到的,就是曹寅的曾祖母曾经是康熙的奶妈,小孩对奶妈,那是比自己的妈还要亲的 ,还要听话的。在《红楼梦》里也有反映的,贾宝玉的奶妈就是李嬷嬷,那是不得了的,她说什么就都得听的。所以这个奶妈是一个问题。另外还有个更重要的问题,在清初明末出天花,小孩出天花是很危险的,要大批的死人。当皇帝的必须出过天花,没出过天花的人不能当皇帝的,怕死掉,出过天花之后,以后就免疫了。他要避痘,在流行的情况下,到一个地方去躲开传染,那么就是孙氏带着康熙住在现在的南长街的府佑寺里面,在那里避痘了。所以就有那么一层关系,就是了不得的关系了。另外就是说他当过清宫的侍卫,给康熙当过侍卫。这个说法倒是可以,因为他当时20多岁吧。另外大家看康熙王朝有一个故事,就是除掉鳌拜皇帝靠着的那些人,就是小侍卫把鳌拜擒住的。我想说的就是侍卫这个身份和地位,他有机会接近康熙的。再加上曹寅自己出众的才能,他自会得到重用。
曹玺病故之后 ,曹寅当苏州织造、江宁织造,等于都是康熙钦命的。曹玺在当江宁织造的时候,曹寅已经派到苏州织造去了。曹玺病了以后有一个记载,就是说康熙让曹寅,就是曹玺的儿子协理江宁织造。康熙三十一年的时候,就由苏州织造调到了江宁织造,这样曹家就在江宁织造这个任上三代。曹寅死了以后是他的亲儿子,曹颙继任了织造,曹颙没几年死了以后,就是又把曹寅弟弟的儿子,曹頫过继给曹寅的遗孀,再继任江宁织造。曹寅在江宁织造的任上,康熙四次南巡,都是由曹寅来照顾,今天的说法就是由曹寅来接待的。
主持人:那么曹家后来出现了巨额的亏空,跟康熙四次南巡,招待皇上有没有直接的联系?
沈治钧:有非常直接的关系。大家要特别注意到这点,就是康熙皇帝非常器重、或者说非常照顾曹家,他很喜欢曹家的人。刚才两位专家也说了,曹家三代四个人,也就是说曹雪芹的父亲、雪芹的叔叔、曹雪芹的爷爷和他的老爷爷、曾祖父,三代四个人都做过江宁织造,也就是说曹家到了南京以后,他所有的家产基本上就在南京了。那么康熙皇帝为了不使他的家业败落,因为他一旦离任调到另外一个地方,他那些家业就没办法再保存了。所以三代四个人,一直让他在那里做织造。当然中间有短期的换人什么的,那是另外一个情况了。但是很有意思的就是,大家看《红楼梦》的时候都会,注意到这样一个情节:就是贾府最后是被皇帝抄家了,当然现在我们看到的那个抄家的情节不是曹雪芹写的,那是后四十回了。但是我们知道曹雪芹,在他原来的写作计划当中,他确确实实也要写到,贾府最后确实被抄家了。为什么说这个事情有意思呢?就是曹家、曹雪芹他自己的家,也是被皇帝抄家的,被雍正皇帝给抄家了,所以说我们如果了解了他的家世情况对理解他的作品是非常有帮助的。至于说曹家为什么被抄家,也是有不同的说法,有经济原因说,有政治原因说,这方面好像张书才先生比较有研究,是不是请张书才先生说一说。
张书才:这事对曹雪芹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刚才也大致谈了一下。曹家怎么败落的,曹府这么快就败落了,基本属于这种情况,因为曹寅、曹家这些人卷入了康熙朝皇子之间争夺储位,就是争夺皇帝的这种斗争。那么曹家是雍正皇帝对立面那一派的,所以雍正皇帝一继位、一登台,那就非要把他干掉。这样呢,就认为《红楼梦》里面写的处处、字里行间都体现了、或者叫反映了康雍乾三朝的宫廷内部的政治斗争。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人们研究问题就比较实事求是了,开始注重从实际出发,从现有的清代的档案和其他的文献记载,来分析考察曹家败落的原因。所以就出现了经济原因,大概我是提这相观点比较早的。
顾平旦:讲到曹家的时候,刚才沈先生谈到,跟他们当织造接待四次皇帝,也是《红楼梦》里的李嬷嬷说的,当时花银子像海水似的花掉了,花给谁了,拿皇帝的钱花到皇帝身上去,这就亏空了。所以康熙照顾爱护曹寅到什么程度,就比如说知道他又亏空钱了,你赶快去兼扬州的盐差去,当时盐是官卖的,就是统制的,这里面可以刮钱的,就是搜刮钱的,就百般地照顾他。另外曹寅临死的时候,康熙就听说他犯了疟疾,就说,赶快把我吃的金鸡纳霜,康熙王朝里讲这个问题了,就是康熙得疟疾了,赶快把他吃的金鸡纳霜药送给曹寅,连夜派人送去,关心到这种程度。康熙知道他死了以后,曹寅肯定是要吃亏的,就赶快去弄钱补了,还是补不上。一个数字可以说明,曹寅死了以后还欠了皇帝的钱,有三十六万两银子,那父债子要还的,招待皇上招待的赔本了、亏空了。
沈制钧:如果是老皇帝,如果说康熙一直在位上,那没问题,一直没问题,但是新皇帝,雍正皇帝上台以后不认账,说你欠了我们这么多钱你必须要还,他还不出来,所以结合起来经济问题是很重要的。
张书才:我认为,假如说康熙皇帝再多活几年 ,曹家照样要垮台。为什么呢?一个是经济亏空,经济原因从曹寅的后期就开始了。一个是接驾 ,再一个皇太子、皇子、太监找他要银子,当然他本人也很奢侈,养戏班子,家庭的花销很大。曹寅本身有这么个思想,就是盛极而衰物极必反。他想到家庭鼎盛之后,肯定会走向覆灭。所以他念佛的时候常有一句口头禅,也就是“树倒猢狲散”。我想他的家庭越来越大,最后变成一个很有钱的富商、贵族这么一个家庭,这个家庭里面肯定会出现很多的弊病,比如说奢侈 浪费等等。
主持人:曹家衰败以后,曹家北归搬到北京,那年曹雪芹十四岁,就是广安大街拆掉的那个蒜市口吧。顾先生讲一讲曹雪芹和北京的关系。
顾平旦:蒜市口十七间半的问题,是张先生从档案馆的文献里发现的资料,就是曹雪芹总的讲都是谜。包括刚才说的他的父亲是谁、他生在哪年、死在哪年、葬在哪里的,都是问题都弄不清楚,都有几种说法,包括他的祖籍。但是惟一一件事情,确确实实地就在宫里面的,皇帝的批件批的。雍正六年,就是曹家回到北京以后,从接任他们江宁织造的隋赫德的奏折里面批下来说,你要在你的接收曹家的财产里面,再拿出一处房子,就在崇文门外蒜市口地方,十七间半 和两对家人,留给曹雪芹的祖母,孀妇度日,过日子。所以这是惟一的有文字记载的,就在蒜市口。当然现在已经拆掉了。
主持人:那么具体到曹雪芹和《红楼梦》,就是《红楼梦》中,到底写了多少曹家的事,脂砚斋强调这里没有什么虚构,就是说都是有实事的。那么脂砚斋是在故意地给红学家和红学读者设置谜团呢?还是说《红楼梦》确实非常多地写了曹家的实事?
顾平旦:讲文学作品讲的话,任何一个作家写任何一个题材,都是生活的反映。那么这个生活是自己的生活,社会的生活、别人的生活,把这些东西综合起来,成了一个典型。那么才可以成为文学作品。所以曹雪芹写《红楼梦》,我个人的认识,他有他们家里的或者家族的事情在里面,也有当时社会上这种家庭,这种等级的家庭的典型的事情在里边。另外就是一个作家来反映生活,不是刻板地、自然主义地反映。所以说绝对不能,把《红楼梦》里面写到的和曹雪芹自己的成长,或者家属一一对应起来。一定要做艺术的作品来看。所以在红学研究上,我是主张你首先要研究《红楼梦》,才能谈到其他,但是我们今天研究曹雪芹的话,也是为了更好地理解《红楼梦》才要研究的。所以要讲到内容那是很多的,大家仔细思考,因为曹雪芹的《红楼梦》是在北京完成的,所以他把北京的东西写进去很多的,有很多是实地,现在名字还在的,或者现在还能找得到地方的。比如说《红楼梦》有一个情节,就是邢妯烟 、邢夫人那个情节,是很穷的。所以有一次,有个丫头拾到一个当票,那么薛宝钗说这是什么东西?当票,这个当票是哪个当铺的?就是鼓楼西大街的“恒书当”。你看《红楼梦》写得清清楚楚的,而这个当铺当时在鼓楼西大街,确确实实有这个当铺,这是一个证明,写到北京的事情。还有贾琏偷娶尤二姐,他二奶藏的地方是叫花枝胡同,在后海那儿,现在还有一个花枝胡同。这是一个。贾雨村到北京住在兴隆街,前门崇文门那儿有个东兴隆街。所以我觉得这样来了解曹雪芹,这样来了解《红楼梦》,咱们会进入到另一种境界里去,而不是光看情节,你会体会到中国的社会的发展历史,会理解到一个文学作品所反映的生活的真实,一种社会发展的规律,会得到很大的启发,得到很多启示。还有人的灵魂的解剖,通过这种情节你会得到很多启发。
清代太医院最后一任御医是任锡庚,关于此人的介绍,史料中较少涉及,根据其家谱和《北京百科词典——科学技术卷》来概括:任锡庚,字修如,北京人,精通医术,曾经担任过太医院掌印御医,同治十二年(1873年)出生,1890年,17岁的他进入太医院,后成为御医,最高时曾经担任御药库掌印御医,1927年去世,享年54岁。
打开百度App,看更多
太医院的简介
作为我国历史上的御医之一,不算特别重要的人物,但是其特殊之处在于他在太医院的岁月正好处于清王朝山河日下的时期,太医院作为其中一个特殊的机构,它的发展以及相关描述性记载可以让我们得以窥探晚清些许细微的变化。其传世手稿《太医院志》成书于1916年,刊行于1923年,是任锡庚赋闲在家的时候根据残存的《太医院记事》整理成书的,全书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太医院的制度及其相关的职责,从下图可以发现,太医院的发展从开始的分科到最后的各科合并,说明太医院是朝着综合化的方向发展的。关于职责方面,任锡庚将其简要地概括为两个方面:固定性职责和临时性职责,固定性职责包括特简供奉、内直供奉、外直供奉、驻署、办公和制药 ,临时性职责包括随扈、随侍、特派差务、奏派差务、咨派差务,并对每一项职责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为我们了解御医的日常工作提供了很好的资料。
太医院旧址
第二,书中对于御医的待遇进行了描述。书中记载太医院的官职主要有院使、院判、御医、实授吏目、预授吏目、医士。在品级之下有着不同的待遇和薪俸,御医不只有各自官品应得的收入,还有一些特别奖励,比如皇帝因为其医治有效或者勤勉给予的特殊奖励,比如物品奖励、加官进爵、恩惠后代子孙之类的。
第二,关于御医的考试、选拔。考试主要针对肄业生,从以往的医学书籍中出题,每年分四季考核,选拔主要有5个方面:额缺、医学、学位、征取、升迁除授,其中征取是御医最特殊的选拔方式,它是指从各地征取名医到太医院任职,由此可见清朝御医的选拔也是多种方式。
第四,书中还详细记载了太医院有祭祀先医的情况,这表明太医院在进行治病救人的同时,还承担着一定的医学教育的职责,也体现了太医院对于医学先贤祭祀的重视。
最后还要提及的是,因为任锡庚在太医院任职的时间处于清朝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所以其中对于太医院的院址变迁的描述,使得我们得知之前太医院是处于后来的东交民巷的所在地,而关于针灸学习工具铜神的记载,也让针灸在清代的发展得以为清军入关后,开始大肆笼络汉人,但是对于汉人一直持有防备的态度。重要的职位和核心权利都是满人在掌握,汉人智能靠边站。不过在清朝中有这么一位汉人,堪称绝无仅有。他不仅仅在清朝中把官做得很大,而且配享太庙,这是极其高的荣誉,是满清200多年中唯一的一位配享太庙的汉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精彩
他叫张廷玉,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重臣,他父亲张英也是一位了不起的大人物,曾经做到清朝的相位。当年张廷玉因为参加考试,他的父亲张英当年为考试总裁官,而张廷玉为了回避,退出考试。在康熙在位时,他开始崭露头角,之后雍正即位,张廷玉开始受到重用,被授予礼部尚书,张廷玉开始位及权臣。
可惜雍正在位时间短,在去世时候张廷玉为托孤重臣,并且给他们了配享太庙的名额。在乾隆即位后,张廷玉等老臣权倾天下,乾隆刚开始对他们这些老臣很是尊重,等到乾隆羽翼丰满之后,开始打击他们。当年的托孤重臣鄂尔泰,由于太过于嚣张,被乾隆革职。而张廷玉作为三朝元老,平时为人极其低调,他是军机大臣,礼部尚书,根本找不出毛病,门生故吏遍天下,想找他的事很难。
但是伴君如伴虎,想找你的毛病,还是会有的。毕竟皇帝是一言九鼎。张廷玉看到鄂尔泰被革职,自己也感觉大祸临头,准备告老还乡,但是告老还乡哪有那么容易。乾隆对他说你应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样才配享太庙。不过最后张廷玉给乾隆帝说自己老眼昏花,是退休的时候了,乾隆也同意了。
关于张廷玉退休后,做了一件错事。那就是关于太庙的问题,他亲自问乾隆让他确定。乾隆念他是老臣,也没有犯过错误,就答应了。这时候乾隆已经不高兴了,第二天本来是该张廷玉前来谢恩的,但是身体不太好,就派儿子去谢恩,乾隆知道后大怒,准备好好批评。更令人忧伤的事情发生了:圣旨还没到张廷玉家里,张廷玉就来谢罪了。这下乾隆更生气了,竟然在朝廷里还有通风报信的人,直接把爵位剥夺了。
之后又因为一件小事,把他的太庙也给取消了。张廷玉已经惨到了人生极点。之后张廷玉的加人犯事,直接又被乾隆抄家。最后在张廷玉死后,太庙还是给了他。伴君如伴虎,世事无常。
探春,荣国府二老爷贾政的三**,遗憾的是没有托生在太太的肚子里,不是嫡出**,而是妾室所生。在当时嫡庶分明的社会制度下,就先输一程。
不过提到她的母亲赵姨娘,那就是一个更尴尬的存在了。主子不像主子,奴才不像奴才,贾家所有的主子都不喜欢她,下人都瞧不起她。她几次三番如跳梁小丑般出来搞事情,在蔷薇硝一节甚至和丫头扭打在一起,每次出场,活脱脱一个泼妇形象。
而唯一的同母弟弟贾环,形容猥琐,性格卑劣,也为人所不喜。
探春就在这样尴尬的条件下,凭借自己的本领在贾府这个名利场、是非窝,活得比嫡出**都理直气壮,都更有存在感。
那么她是如何做到的呢?
首先,有才干。
探春的才干毋庸置疑。不过她的才不仅仅指诗词文章,也许从这个角度来说,她并不是钗黛二人的对手,但要说到齐家理事,财务管理,她可就当仁不让了。
在王熙凤小产,不能当家主事的时候,王夫人就派了探春、李纨、宝钗三人管理内宅家事。而三人中尤以探春为重。
她在大观园大刀阔斧地改革,搞起了生产承包责任制,开制度之先河。在当时已日趋颓败的贾家,带来些许活色生香的活力激情。
其次,有胆魄。
探春不仅有过人的才干,还有过人的胆识和魄力,这也是我最崇拜她的地方。
在兴儿向尤二姐介绍荣国府的时候,说探春有个外号,叫“红玫瑰”,又红又香,只是太扎手。
在鸳鸯女誓绝鸳鸯偶一节中,贾母发火,训斥王夫人,王夫人有口难辩,李纨忙带领众**退出去。只有探春没有走,而是审时度势,替王夫人辩解,化解了贾母的怒火,平息了一场纷争。可谓有胆有识。
不过全书最让我感觉过瘾、解气的桥段,还是王熙凤带王善保家的深夜查抄大观园,这里探春的表现让我肃然起敬。她表示,可以搜查自己的东西,却不能搜查丫头的,说自己的丫头是贼,自己就是贼头。说明探春很有领导魄力和智慧。王熙凤很尴尬,准备退出来。
偏偏王善保家的,狗仗人势,上来拉扯探春的衣服,探春大怒,狠狠甩了王善保家的一个耳光。王善保家的做梦也没想到一个闺阁**,还是庶出,会如此狠辣,只得羞愧退出。
这个耳光酣畅淋漓,让我等一众看客大呼过瘾。
相比那个同为庶出、诨名“二木头”的迎春,探春的魄力和风采如同陈年老酒,让人满口余香。
第三,有远见。
作为一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千金大**来说,探春不仅有胆有识,有才有貌,还有精准的眼光,卓绝的远见。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探春早已预见到贾府必然衰败的命运,在查抄大观园时,就对王熙凤说过:我们这样的人家,从外面打是打不死的,只有从内部先自杀自灭起来,如今就这样,明儿抄家的日子还有呢。
面对贾府众人不思进取的现状,大有恨铁不成钢之意。
她不止一次地说过,我但凡是个男人,早就出去了,到时候自有我的一番道理。
她非常清楚,在那种社会制度下,身为女人的桎梏和无奈。自己空有本领抱负,却难酬大志。
“摆谱”,源自东北话。
十九世纪初期,东北移民屯垦时,老辈人家都有家谱大家常坐到一块“摆谱”,看看谁家的“谱大”,出身显赫,有傲人资本。后来,“摆谱”引申为故意摆出某种姿态显示给别人看。譬如摆门面、摆架子、摆阵势无非是证明自己是名人、显贵、阔佬,以满足可怜且可笑的虚荣心。
摆谱,看似高调嚣张,其实是对自己极端不自信,想通过外在的东西来证实自己的价值。摆谱,不仅其俗无比,丑陋不堪,而且还有点悬,风险不小,搞不好就会弄巧成拙,适得其反。
秦始皇爱摆谱,结果摆出了他人的觊觎之心,也摆掉了锦绣江山。他巡游四方时,带领百官众臣,后宫众多嫔妃,舞女乐队,十多万人马,旗帜招展,鼓乐齐鸣,队伍长达数十里。所到之处,万人空巷,男女老少都来围观秦始皇的车马仪仗。秦始皇万万没想到,这个围观队伍里就产生了他的两个掘墓人,一个是要“大丈夫当如是”的刘邦,一个是“彼可取而代之”的项羽。
明朝首辅张居正爱摆谱,虽摆出了一时得意,却摆掉了荣华富贵。为了省亲时在家乡父老面前炫耀自己,他不仅仪仗队伍浩浩荡荡,还有一百名火枪手护卫,并斥巨资做了三十二人抬大轿,精美绝伦,有客厅,有卧室,有厨房,还有金童玉女伺候,极尽奢侈之能事,且一路招摇,收礼无数。一餐百菜,尚嫌“无下箸处”。
谱摆得太大,不仅大臣纷纷上书弹劾,皇帝也极不满意,张居正一死,就立即下令抄家,削尽其官秩,褫夺生前所赐玺书、诰命,张居正家人或饿死或流放,惨不忍睹。
最可悲的是肯尼迪,摆谱摆掉了脑袋。肯尼迪素好张扬,喜欢排场。他的车队来到达拉斯,他非要在达拉斯最繁华地区通过;本来安排他坐防弹轿车,他却执意要坐更拉风的敞篷轿车,且车速仅十五公里每小时。这就给了杀手绝佳的机会,一声枪响,要了他的性命。
如今,最爱摆谱的有三类人:
一是个别高高在上的官员,颐指气使,架子十足,所到之处,前呼后拥,威风八面,生怕人家不知道自己是个领导;
二是暴发户老板们,有了几个臭钱,就不知天高地厚,自觉身价倍增,进进出出要雇几个保镖,带几个马仔,以显示身份;
三是演艺明星,一出名就不知道自己姓啥,眼高于顶,傲睨天下,比排场,比谱大,你带八个跟班,我带十个助理,在观众眼里很可笑,他们自己却感觉良好,似乎不如此就对不起自己的明星身份
官员摆谱会摆掉人心与民意,老板摆谱会失去客户和生意,明星摆谱会得罪观众和粉丝,可见,摆谱这事确实有点悬。
真正有能耐有作为者不会也不屑于摆谱,而那些刻意摆谱者,大都底气不足,色厉内荏,用百姓的话来说就是,卖豆腐的搭戏台——生意不大,架子不小。
马可以冒险,犁不如牛。卡通可以加载,河流不是一条船那么大。很难短暂,很难看出。申请,谨慎不要这样做。
他是一位红顶商人的代表,他们必须支付官方商业和金融能力。它也是清代最终商人的一个实施例。马云指的是要注意金融能力的权利。只选择一个,说是他。它也是比赛中的主角“阅读《曾国藩》对于读《胡雪岩》的企业!”大德,咸丰,同治,广州四皇帝,外国侵略,清代无忧无虑,国家财宝空虚。胡雪妍,着名的光线,在1823年,在安徽吉西湖,家庭是贫困,从千代家伙开始,与人们的眼睛和聪明,在短短十年中,政治业务就像一条鱼,开了一条鱼,开了一条渔钱,丝绸,清玉堂总金额超过2000万白银超过2000元,这是“大庆富”的时候。在浙江,王某曾捐赠了八名官员,又兴趣,坦诚和对抗,伴随着这位国王的政治,官方立场,开户福轩庄庄,做丝绸业务,杭州金融坐标,成为杭州是富裕的。
王某击败了自己,并将左宗镖击败,并捐赠了粮食,让人们令人难以置信的100,000余额,证明他们可以,让左宗建。八国联盟进入北京,咸丰十年(耿深圳),抓住了机遇,购买外资枪械,并聘请法国专家做福州船,并在过去八年中,第一艘船“Wannather “正式接受海洋,陶海”下的“镇海”,全国庆祝。当佐勇被命令回收新疆时,六次分别借用总数超过1,870,000个银,而利息占了一半,并于1866年创立了上海交通局。左宗布推荐,迪伊母,母亲,黄马,第二个官方立场,到生活的高峰!
宦海沉浮,他看着他生命中的人,闹钟很好,而重庆河的伙伴方千庄是一个塞子,当发出官方门票时,我知道我必须堕落。价值,大量的救赎,俗话说,“寻求货物第一”得到一个解释,让胡康可以展示手脚。在军队的开始时,这场战争又回到了政府的背景下,了解情况,知道世界只能“公寓”可用于商家,制造慈善机构和粥。开了胡庆云港,推出了14级药品,并自由地给了一个必须恐慌的医学,并在《申报》的宣传,随着这场战争,有一个美丽的名字,以及胡艳的名字。有“北汤格唐,南安庆哈塘”的名称。
凭借Zuo Zongli办公室,傅康利庄,开设了23个分支,世界各地,成为稳定的基金链。用这些话来说,胡雪妍也非常浪漫,共有十二妻子,一朵花就像玉器一样,长期,非常爱,胡青堂,丝绸工厂在他的行业下,说胡庆宇唐打开版本是两个。一个,好好对待你生病的妻子和妻子更好;它的第二个,据说他的妻子,原来是很多大药房,而叔叔谁懒得掌握了几块。秘密食谱没有通过,所以胡雪妍买了它,打开了胡庆云港。胡雪妍也非常痛苦地爱妻子和房间,建造了“娇大厦”,花了数万的银,它相当于豪华家庭,靠近1000万元。这位商业奇迹随之而来的是左宗塘的结合了最好的比赛,但它招收了对手李洪章和商人庆祝纪念碑,这两个外商大小的运动,开始互相战斗,主要的战场和寻求聚会。 1883年,在中法战争期间,李洪章推出了行的行,倒了胡胡湖,让胡雪妍丝绸厂失去了1000多万银,并被商人拥挤,只有四件拼凑而成。随着促进的,黄倩庄也关闭了。 1885年,左宗塘在西南“不败”,“不败”,法律“被隐藏”,有利于法国的条约。 1885年9月,佐塘去世在福州北门黄华大厅去世。
李洪章指责胡雪妍在借用外国债务时吃回扣,慈溪命令复制吧!胡雪妍的生命是非常戏剧性的。在几十年来,他正在被民间国家震动,成为一个被称为王朝的红顶商人。他说:业务越来越难,做得越难,机会越多,关键是你的眼睛,你的眼睛看到一个省,你有一个省的生意,你的眼睛看看所有中国,你做到了所有中国的业务。你的眼睛看世界,你有机会在世界各地做生意,你的眼睛看到今天,你做了今天的生意,你的眼睛在十年后看到了,你在未来的十年中做了十年。
虽然聪明,但对官方的家庭非常有信心,但它是最因官员的官员,只是使用它。它不了解左宗塘和李洪璋政治斗争的受害者。它已成为李洪章赶紧赶到胡,落到左边。战略的受害者真的是一个手腕。
胡雪岩的倒台不是出自李鸿章之手
胡雪岩的倒台,实际上更多的还是他自己的原因,跟他资助了左宗棠没有多大关系,那笔钱本身就是胡雪岩用江苏、浙江、广东海关收入作担保,以高额利息向洋商筹借的,并不是胡雪岩出资的,当然这笔钱的确是被用于西征经费,对于左宗棠收复新疆起到了巨大的贡献,左宗棠当时也表示:"雪岩之功,实一时无两。"
之所以会有这个想法,很多人认为搞倒胡雪岩的幕后真凶就是左宗棠的死对头李鸿章,这种见解符合国人一贯的阴谋论,类似这种猜测甚至被搬上电视,比如前一阵子大火的《那年花开月正圆》中所展示的,左宗棠与李鸿章的斗争已经上升到整个社会的方方面面,其中吴家大院就是左宗棠的背后的资本,为了搞掉左宗棠,所以必须先搞点吴家大院。
左宗棠与李鸿章虽然不和,但从根本上来说是两个人之间的政治理念的差别,还没有上升到形成政治帮派,进行党争的地步。
胡雪岩最终被抄家与左宗棠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与胡雪岩借款收复新疆更没有多大的关系,当然,胡雪岩倒台也跟左宗棠不再庇护有关,不做正经生意,早晚会倒台。
近些年来关于胡雪岩经商的书大行其道,不管是书店还是地摊,类似胡雪岩教你从商一类的书是到处都是。我奉劝大家一句,做人千万不能学做胡雪岩,他走的不是商道,而是一条把你带进监狱的邪门歪道。
从胡雪岩的发家史来看,胡雪岩到底是怎么成功的
为什么说胡雪岩走的不是从商的大道呢?胡雪岩最大的标签是红顶商人,往好了上说是商人当官,往不好了说是当官的从商,我相信大部分的读者都会有这样一个基本的常识,当官的从商在历朝历代都是不被允许的。
胡雪岩早年在信和钱庄当学徒,19岁的时候被杭州阜康钱庄于掌柜收为学徒,最后也接替了于掌柜,担任钱庄的掌柜,而胡雪岩的发家与此有着莫大的关系,当时胡雪岩结识了"候补浙江盐大使"王有龄,为了能够帮王有龄把“候补”变成“补实”,胡雪岩挪用了钱庄500两银子,王有龄因此署理湖州知府,后来调动杭州担任知府,而胡雪岩则被钱庄东家赶了出来。
用经商的术语叫作,拿别人的钱办自己的事,上了法庭那就是挪用公款,妥妥的蹲监狱,这也叫经商?
正是因为和王有龄有了这样的关系,胡雪岩开始走上商业大道,基本王有龄走到哪,胡雪岩的生意就做到哪,生意是越做越大,经营的店铺是越来越多,当然,这些买卖顶多说是有官方庇护,胡雪岩真正走上快速发展的快车道是为王有龄置办军队的粮食和军械,掌握了浙江一半以上的经济大权。
1861年太平军攻破杭州,王有龄兵败自缢,胡雪岩的这笔生意其实就走到头了,但是胡雪岩命好,获得了当时闽浙总督左宗棠的信任,继续为清军筹措钱粮和军饷。
太平天国被镇压后,胡雪岩的钱庄迅速做大,并且从事对外贸易活动,迅速成为当时比较有势力的大商人,以银号为根基,同时经营药材、茶叶等买卖,当时广州十三行式微,胡雪岩因此被称为“中国首富”。
胡雪岩帮助左宗棠收复新疆,为何最后还会被革职?
话说胡雪岩要是一个商人的话,也就不会有革职一说了。
胡雪岩利用与左宗棠的关系,在江浙一带混的是风生水起,随后左宗棠主张收复新疆,胡雪岩就成为幕后筹借外债的大管家,正是因为胡雪岩协助左宗棠收复新疆有功,1881年朝廷授予胡雪岩布政使衔,穿黄马褂,彻底走上了人生巅峰。
如果不是后面发生了变故,左宗棠不在朝廷失去威信,估计胡雪岩的邪门歪道还会持续下去。
胡雪岩在巅峰时期在上海开办蚕丝厂,为了垄断整个中国的蚕丝贸易,将国内的蚕丝以高价囤积起来,企图以更高的价钱卖给洋商,然而当年意大利生丝丰收,蚕丝价格必然下降,胡雪岩因为囤积的生丝太多导致周转不灵。
做买卖做切忌的一件事就是资金链断裂,一旦步子迈大了,那是胯受罪,在得知胡雪岩生意失败的情况下,在胡雪岩银号中存款的人蜂拥而至,致使胡雪岩发对挤兑事件,胡雪岩尽管贱卖了生丝,却亏损多达一千多万两,由于不能兑付,朝廷因此派遣官员去查胡雪岩的资产,到1883年底的时候,朝廷将胡雪岩革职,并且让左宗棠追剿胡雪岩欠款,1884年左宗棠派人查封了胡雪岩在杭州的当铺和商号。
1885年9月左宗棠去世后不久,胡雪岩也跟着郁郁而终了。
可以看出,胡雪岩最终的倒台一方面是资金链断了,另一方也跟左宗棠不再庇护有关。
胡雪岩刚刚在西北战场取得如此重要的成绩,翻脸左宗棠就不认人了呢?
我认为,这很可能是左宗棠自保之举!
前面已经说到左宗棠与李鸿章不和,其实两个人最大的政治分歧是,左宗棠是塞防派,李鸿章是海防派,换句话就是建设海军还是收复西北,左宗棠是坚持收复西北的,左宗棠整个西征花费的白银高达上亿。
致使海军建设落后,1883年中法战争爆发后,在1884年8月的马尾海战中,福建水师全军覆没,左宗棠是坚定的主战派,清廷在镇南关取胜后“乘胜求和”,与法国达成和解。
中法战争在历史书中介绍的比较少,但是却让清政府意识到海军建设的作用,也是海防派扬眉吐气之时,中法战争后,清政府仅仅用了三年时间就打造出了亚洲第一,世界第八的北洋水师。
所以,当时的左宗棠为了自保,而放弃胡雪岩,应该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了。
当然,胡雪岩的倒台最主要的还是胡雪岩的买卖不是什么正道,我以前也做过小买卖,也知道要和官家搞好关系,有些官家也是真的不要脸,我是宁远不赚这个钱,也不要铤而走险,不要和他们走的太近。
当然,我做买卖不是很成功,现在成了码字狗,但是我还是奉劝大家一句,从商莫学胡雪岩。
举报/反馈
张居正不算清官,家产不少《万历邸抄》上报的数字,从张居正家中共抄出黄金 2426两、白银157790两,金器首饰4709两、银器首饰5410两,玛瑙、水晶、犀角、象牙等器皿183件,锦缎纱绸3500余匹,衣服500多 件,玉带16条。此外头一年查抄太监冯保家财时,还有人举报说冯保曾在张居正死时向其家人勒索了黄金3万两、银10万两、名琴7张、夜明珠9颗、珍珠帘5 副。故宫博物院主编的《明代宫廷政治史》上说查抄的结果是从张居正老家抄出金银“数百杠”(有一种说法,一杠为一万两白银,也有说十万两,但是我觉得十万实在太夸张,这里还是按小的计算)。也就是说张居正家大概被抄出至少上百万金银。
张居正也有奢侈的一面,如他不惜花费巨资定做了三十二人抬大轿,精美绝伦,有客厅,有卧室,有厨房,还有金童玉女伺候,极尽奢侈之能事,且一路招摇,收礼无数。平时吃饭,一餐百菜,尚嫌“无下着处”。到了晚年,张居正越发荒*腐败起来,完全遵从孔夫子“食色性也”的谆谆教导,贪图享受,生活荒*腐败,他不仅“贪吃”,而且更“好色”;不仅“好美食”,而且更“喜佳人”。
张居正担任首辅期间,曾大力扶持亲信、任用门徒,每次提拔干部,在与干部谈话时他都直言不讳地说:“千里来当官,只为吃和穿;想保吃和穿,当好这个官。”虽然话说得不受听,道理却极其深刻。山珍海味、生猛海鲜、名茶好酒,对辛苦操劳了大半辈子的张居正来说,已经提不起任何兴趣,唤不起任何胃口。 嘴巴越吃越刁,舌头越吃越灵,胃口越吃越大,品位越吃越高,于是张居正吃的水平也就越来越高,逼的厨师不断变换花样,手艺也跟着精益求精,登峰造极。张居正还独创了一道在中华食谱上都查不出来的名菜,叫做“鸡舌羹”。鸡舌并非凤髓龙脑,倒不难求,但是要做一碗“鸡舌羹”,那得需要多少鸡舌头才能烧制的出来?张居正的好吃和腐败由此可以略见一斑。
张居正正式编制的姨太太,就达七位之多,这还不包括众多的姬妾,和长期、短期的性伴侣。为了保持旺盛的性欲不减,为了储存足够多的雄性荷尔蒙,张居正经常要吃一些能够壮阳的东西。食、色、性三者,在他这里达到了高度一致。兵部尚书谭纶曾把房中术传授给张居正,抗倭名将戚继光则用重金,购买称为“千金姬”的美女作为礼品奉进。即使年近六旬,政务繁忙,身心疲惫,体质虚弱,可张居正仍然沉溺声色,常有美人拥戴左右,天上人间。
戚继光在镇守登州的时候,专门指派附近渔民到黄海捕获一种名为“腽肭兽”,俗称“海狗”,取其阴茎和睾丸,定期送往北京,给他的顶头上司张居正煲汤喝,同时他还大量使用“春药”。
据明代文人王世贞的记载,张居正喝了这种汤以后,奇热攻心,阳亢无比,虽数九寒天,头顶出火,导致头发脱落,热火烧身上炎至头,冰雪天时也不能戴帽子。由于张居正冬天不戴帽子,其他官员们也都在冬天一律光头,不戴帽子。这就成为万历年间京城的一道独特的亮丽风景线。
由于长期大吃各类壮阳补药,沉溺于声色,一代名相张居正的身体一天天的垮了下去,最后病得一截大肠脱出肛门之外,流血不止,痛苦不堪,仅仅五十八岁便一命呜呼了。王世贞在《嘉靖以来内阁首辅传》中也称,张首辅之死实死于春药过度,夺走张居正性命的并不是他自己所说的区区痔疮,而是由于他吃多了壮阳药,药性太过燥烈,又服用寒剂下火,因此发病身亡。
#能力训练# 导语大熊猫已在地球上生存了至少800万年,被誉为“活化石”和“中国国宝”,世界自然基金会的形象大使,是世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下面是 考 网给大家整理的科普知识:熊猫的特点有哪些,希望能帮到大家!
熊猫的特点
大熊猫体型肥硕似熊、丰腴富态,头圆尾短,头躯长12-18米,尾长10-12厘米。体重80-120千克,最重可达180千克,饲养的熊猫略重,一般雄性个体稍大于雌性。头部和身体毛色黑白相间分明,但黑非纯黑,白也不是纯白,而是黑中透褐,白中带黄。秦岭地区的个体偏大,体毛粗糙,腹毛略呈棕色色泽。岷山(尤以青川平武)则个体较小,体毛也较前者为细,腹毛棕色不明显,但凉山的个体并不偏小。
黑白相间的外表,有利于隐蔽在密林的树上和积雪的地面而不易被天敌发现。相对锋利的爪和发达有力的前后肢,有利于大熊猫能快速爬上高大的乔木。
大熊猫皮肤厚,最厚处可达10毫米。身体不同部分的皮肤厚度也不一样,体背部厚于腹侧,体外侧厚于体内侧,皮肤的平均厚度约为5毫米,并且色白而富有弹性和韧性。
大熊猫的视觉极不发达。这是由于大熊猫长期生活于密密的竹林里,光线很暗,障碍物又多,致使其目光变得十分短浅。此外由于它的瞳孔像猫一样是纵裂的。因此,当夜幕降临的傍晚,它们还能活动。
熊猫的生活习性
行为特点
大熊猫每天除去一半进食的时间,剩下的一半时间多数便是在睡梦中度过。在野外,大熊猫在每两次进食的中间睡2-4个小时,平躺、侧躺、俯卧,伸展或蜷成一团都是它们喜好的睡觉方式。在动物园里面,饲养员每天两次定时给它们喂食,所以大熊猫其他的时间都用来休息。即使在睡觉的时候大熊猫看起来也很可爱。它们非常的灵活,能够把它们笨重的身体摆成各种各样的姿势。最喜欢的姿势便是腿撑在树上,并用手遮住眼睛。
大熊猫最可爱的特点是它那胖嘟嘟的身体和他那内八字慢吞吞的行走方式。这是因为它们生活的环境里面,有充足的食物,没有天敌,没必要行动很快。但是,正是它这种慢吞吞的动作使它能够保存能量,以适应低能量的食物。它们有时候也会爬树侦察情况,逃避入侵者,或是打盹。
大熊猫善于爬树,也爱嬉戏。爬树的行为一般是临近求婚期,或逃避危险,或彼此相遇时弱者借以回避强者的一种方式。熊猫有时还下到山谷,串入到山村小寨或住宅,把锅盆桶具,尤其是圆形的器皿当成玩具,玩耍后弃置山野。有时它们还和羊、猪等家养的牲畜亲善,随着同吃同住。
通常情况下,大熊猫性情总是十分温顺,初次见人,常用前掌蒙面,或把头低下,不露真容。它们很少主动地攻击其他动物或人,在野外偶然相遇时,总是采用回避的方式。但一但当上了妈妈,其小宝贝就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即便是关怀看望,也会惹怒母亲大动肝火,张牙舞爪,动手动脚。有时它们还爱作一些修饰及其他一些求适活动。可以象猫一样把身体伸直,前是伸开,后半身抬起,让身躯灵活舒展,或睡醒以后,前肢直伸打哈欠。如果被水沾湿或过河涉水后,也可以象狗一样把身上的水抖掉。
在野外,大熊猫通常在发情季节发生冲突,特别是当三到四只雄性追求一只发情的雌性时。有时候,雌性和雄性也会发生争斗。在动物园,它们的争斗通常是因为水,食物或某只大熊猫占据了好的地盘。
气味标记
对大熊猫种群来说,可以看见的信号对它们来是毫无意义的:它们的圆脸缺乏表情,尾巴很短,没有冠部或棕毛来展开,耳朵可以竖起放下但也不够灵活。这都是因为熊猫常年生活在高山上茂密的薄雾弥漫的竹林里面、看不见彼此而造成的。
大熊猫大多数的交流都是通过留在栖息地的气味标记来实现的。当它们想见面的时候,通常是发情季节,就会通过气味标记找到彼此。一旦它们见面以后,就转为声音交流。大熊猫依靠它们丰富的“语言”来表达从多情到生气的情绪。
沉默是另一种交流方式。当大熊猫在玩,或是简单地表示友好,没有交配或好斗的想法的时候,它们不会发出任何声音。这种声音规则可以帮助人们判断在动物园里看到的大多数熊猫的行为。
用气味来标记领土是它们在竹林里保持和平的秘诀。大熊猫将肛周腺体的分泌物涂在柱子,树桩,墙上,地上以及它们经常经过的地方。这些气味标记能让它们互相回避或聚到一起。在非发情季节的时候,一闻到陌生熊猫的气味它们就会走开。发情季节的时候,一只雌性大熊猫的气味可能就表示她已经做好交配的准备,并且希望吸引雄性前来。
大熊猫有好几种做标记的方式。它们经常用尿液,或尿液和肛周腺分泌物的混合来做标记。当它们做标记的时候,它们会晃动头部,嘴巴半张。做了标记以后,它们会在做标记的地方剥掉树皮,或留下抓痕,以引起其他熊猫的注意。
食性食物
大熊猫的食性是其最为奇特和有趣的习性之一,因为它几乎完全靠吃竹子为生,在野外自然采食的50多种植物中,竹类就占一半以上,而且占全年食物量的99%,其中最喜欢吃的有大箭竹、华西箭竹等7种。虽然随着食性的转变,一些器官也起了相应的变化,特别是牙齿,它的臼齿非常发达,是食肉目动物中大的,构造较为复杂,接近于杂食性兽类,裂齿的分化不明显,犬齿和前臼齿发达,没有齿槽间隙。上门齿呈弧形排列,下门齿呈一横列,第二对下门齿位置常靠后,似乎形成双列,这种现象在老龄个体的头骨上较为明显。犬齿的齿根粗大,而齿冠显得较短,齿尖不算锋利。第一对前臼齿极小,常见有一侧或双侧缺失的现象,第二对上前臼齿的前缘偏向内,后缘则偏向外,呈半斜位,第三、第四对上前臼齿的齿冠呈棱形,外侧有3个,内侧有2个齿突。臼齿被称为丘突型齿,咀嚼面特宽大,大致呈长方形,具大小不同的结节形齿尖,上臼齿有4个较大的齿尖,最后一枚上臼齿特大,向后延伸于颧骨的后部,冠面具有复杂的小棱形齿突,最后一枚下臼齿小,齿尖并不明显,位于下颔支前缘的内侧。一般食肉目动物的最后一枚上臼齿均位于冠状突基部的前缘处,而大熊猫臼齿的后移即可限制上、下臼齿的左右摆动,又可以增强咀嚼效果,但碾磨作用受到限制。臼齿的磨损上下不同,下臼齿的磨损始自外侧,而上臼齿则始于内侧,原因是左右上臼齿列之间的距离大于下颔臼齿列的间距。总的看来,它的牙齿与其他食肉类动物不同,却同草食性的有蹄类动物十分相似。
它的前掌上的5个带爪的趾是并生的,此外还有一个第六指,即从腕骨上长出一个强大的籽骨,起着“大拇指”的作用,这个“大拇指”可以与其他5指配合,就能很好地握住竹子,甚至抓东西、爬树等。但它却还保留着食肉动物的那种较为简单的消化道,没有食草动物所具有的专门用于储存食物的复杂的胃和巨大的盲肠,肠胃中也没有用于把植物中的纤维素发酵成能吸收的营养物质的共生细菌或纤毛虫。为了获得所需的营养,的办法就是快吃快拉、随吃随拉。一只体重100公斤的成年大熊猫,在春天每天要花12-16小时,吃掉10-18千克的竹叶和竹秆,或者30-38千克的新鲜竹笋,同时排出10多千克粪便,才能维持新陈代谢的平衡。
大熊猫的食物营养低劣,不能有过多的能量贮存。为了保存能量,必须控制能量消耗过大的活动。因此,它喜欢在平缓的地方行走,避免爬坡。平时也只在一个小范围里活动,利用气味、声音等传递信息,相互之间并不直接接触。大熊猫除吃竹子外,也吃一些杂草等其他植物,但吃进的量极少。此外,它也并非真正的“和尚”,遇到机会,也要开一次“荤”,恢复一下其祖先的本性。例如在它的栖息地内分布着一种害鼠,名叫竹鼠,俗称“竹溜子”,专吃箭竹的地下根,使箭竹枯死。但它的肉却是鲜嫩可口,营养丰富,正象当地的一句俗话中所说的:“天上的斑鸠,地上的竹溜”。大熊猫有一套巧妙的办法来对付竹鼠,一旦闻到它的气味,或者发现其踪迹,很快就能找到它的洞穴,然后便用嘴向洞里喷气,并用前爪使劲拍打,迫使竹鼠慌忙出逃,大熊猫则乘机一跃而上,用前爪按住,撕去鼠皮,尽食其肉。如果竹鼠不出洞,大熊猫就会来个挖洞抄家,直到将其捕获。
大熊猫虽然也具有食肉动物吃肉的潜力,但它很少捕食动物或动物的尸体,这并不是它不喜欢吃肉,而是缺少机会。因为在大熊猫的分布区里,大型的食肉兽很少,没有多少残尸剩首供它食用。如果它自己经常去捕捉鼠类等小动物,所得到的营养却常常不足以抵偿消耗掉的能量。因此,大熊猫只能偶尔吃到一点肉食,大部分时间则按部就班地依靠竹子维持生命,成为一辈子循规蹈距、依竹而生的动物。
大熊猫99%的食物都是竹子,可供大熊猫食用的竹类植物共有12属、60多种。此外,野生大熊猫还偶
曹雪芹尽可能详细真实的家事 成长 体会他的性格 他的为人 他的忧乐
本文2023-09-28 07:11:54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24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