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凉山上的荆轲,彝人的英雄莫洛格子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4收藏

大凉山上的荆轲,彝人的英雄莫洛格子,第1张

莫洛惹松ꃀꇈꌺꌕ 波澜壮阔的历史衍变发展进程中,涌现出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和彪炳史册的英雄人物。上世纪初到四十年代,地方军阀邓秀廷(丁家阿呷 ꄀꏤꀊꇢ )横行凉山近半个世纪之久,令人闻风丧胆,谈之色变,夙夜难安,莫洛格子挺身而出,于1927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下午二时左右,刺杀丁家阿呷,上演了一场“荆轲刺秦王”式的悲壮一幕。此举,莫洛格子本人和莫洛家族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改变了莫洛家族的发展走向和生活轨迹;此举,莫洛惹松家族更为人所熟知,直到现在,有不少文人学者,都写文写诗赞颂莫洛格子,民间有很多有识之士和德古苏依 ꅡꈭꌟꒉ 也认为莫洛格子是刚烈人物,莫洛家族是英雄家族! 莫洛格子不仅仅是莫洛家族的英雄,也是凉山彝人的英雄!我们应该为之自豪,应该铭记历史,铭记我们的英雄祖先!

注:资料上写的是“莫洛额子”、“莫勒额子”,其实,按照彝语读音,应该是 “莫洛格子ꃀꇈꈩꊪ”

一、莫洛格子家世

莫洛格子为莫洛家族中的 “阿热ꀊꌫ” 支,莫洛格子本名叫 “莫洛布都ꁰꅐ” ,又叫五惹格子,于清光绪二十五年(1900年)前后出生,家住 凉山州喜德县博洛拉达乡阿各吉村。

上图:本文涉及到的重要地名地图

莫洛格子的家谱是: 莫洛 ꃀꇈ →阿热 ꀊꌫ →阿乃ꀉꆽ →阿多ꀉꅂ →吉初 ꏣꐍ →俄坡 ꊈꁇ →阿色 ꀋꌋ →吉说 ꐝꎰ →尔族 ꇓꍘ →比俩 ꀘꑎ →阿果 ꀊꇫ →史加 ꏂꐜ →布都 ꁰꅐ (格子 ꈩꊪ ,从莫洛到格子是13代。

格子的爷爷 “阿果 ꀊꇫ 有四个儿子,人称 “阿果 ꀊꇫ 惹尔 ꌺꇖ ,意思就是“阿果四子”:

老大为“阿机 ꀊꏢ ,其后代家谱为: 阿果 ꀊꇫ →阿机 ꀊꏢ →依古 ꒉꈬ →路伍 ꇈꃶ →里达 ꆓꄿ →大日 ꄇꏜ →克且 ꈌꐂ ,这一支主要分布在 云南大理 等地;

老二为“史加 ꏂꐜ ”, 就是格子父亲,史加只有一个儿子,也就是莫洛格子了,“ 史加 ”这一支因格子刺杀邓秀廷而全遭覆没

老三为“做加 ꍘꐜ ,其后代家谱为: 阿果 ꀊꇫ →做加 ꍘꐜ →拉机 ꆿꏸ →尔古 ꇖꈬ →克哈 ꈌꉐ →古哈 ꈬꉐ →克布 ꈌꁬ 其后代主要分布在 越西普雄 等地;

老四为“做初 ꍘꐎ ,其后代家谱为: 阿果 ꀊꇫ →做初 ꍘꐎ →拿打 ꇂꄇ →作哈 ꊚꉐ →有古 ꑿꈬ →杨加 ꑸꐷ →曲哈 ꐎꉐ ,其后代主要分布在 凉山州越西县书古镇倮伍巴嘎、越西县中所镇和西昌礼州 等地。本文有关格子家谱及其部分生平事迹等相关内容,就是老四“做初”的后代莫洛杨加木(16代,现住西昌礼州)提供的。

仅仅从上述家谱来看,“尔族比俩”支系的“阿果惹尔”四子后代,现在已经达到17代了,当然,除上述家谱以外,有可能超过17代都有。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由于篇幅有限,所以,上述“阿果惹尔”四子后代家谱,每一子(支)只选择了一家后代的家谱作参考,希望相关家人们能正确理解和谅解。

莫洛格子身强力壮,平时穿一身彝族服装,戴黑头帕,平常少言寡语,吃苦耐劳,手脚勤快。通过在邓秀廷家当兵的莫色某某推荐,莫洛格子到邓秀廷家当了个弁兵(警卫员),在邓家除保管库房外,大小家务都在干,深得邓家大人小孩喜欢。听说,“格子”这个名字就是邓秀廷取的,他至少在邓家待了多年。

二、邓秀廷其人

邓秀廷,原名文富,生于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正月,彝名叫 “木呷克底 ꃈꇢꈌꄸ ,但是,绝大多数彝人都称其为 “黑呷丁家惹 ꉌꈲꄀꏤꌺ ”、“丁家阿呷 ꄀꏤꀊꇢ 其祖籍一说是应天府(今南京市境内)兴化县邓家村,另一说是安徽泗县大陆口乡邓大营。明洪武四年(1371年),其远祖邓宝带兵绕道云南沿着安宁河流域北上,驻守冕宁菩萨渡,随后寓居附近的枧槽沟,逐渐子系繁衍,分居各地。后来,邓秀廷的曾祖父邓成鳌迁居甘相营(现喜德县城)附近彝汉杂居的烂坝村(现喜德县且托乡)。

邓秀廷长得又高又黑,严厉时面色铁青,嘴唇乌黑,眼露凶光,给人以威慑之感。邓八九岁时,砍柴度日;十七八岁时,改做生意,因邓精灵乖张,生意越做越活,家境亦越来越殷实;十九岁的时候,邓从烂田坝迁到甘相营居住。21岁时,当上甘相营总团(相当于现在乡镇长兼派出所所长)。小山护路期间,邓由总团升营长小山:又叫小相岭,是一座位于喜德县和越西县之间的山岭,是古南方丝绸之路零关古道段,为当时的贸易大通道。

以上两图:位于小山(小相岭)南麓的登相营,因邓秀廷办理小山哨务期间,在此安营扎寨,所以,很多人称其为“丁家阿呷房子”、“丁家阿呷营房”

从邓秀廷办理小山哨务起,家里就开大锅饭,每天人来人往,川流不息。开饭时,按汉官、黑彝、曲诺、一般人员、士兵不同等级,分别对待。带有马儿的,加发马料。邓自小生活在彝汉杂居区,其生活习惯,一如彝族,精通凉山各地彝语方言,对答如流,人情往来或逢年过节,都按彝族风俗习惯办事。自当营长开始,邓上身常穿军装,斜挎指挥带,肩不离披毡(擦尔瓦),有时候头包胡绉纱帕,上挽天菩萨,看起来很像一个有官职的黑彝摸样。

邓秀廷知道彝人好酒,专开一座烧房酿酒供应。来者以酒招待,大家席地而坐,边饮边谈,东拉西扯,随随便便。当彝人有酒意的时候,什么事都会讲出来,谈话内容涉及家支内情、亲疏关系及冤家矛盾时,邓秀廷就特别注意,并暗暗记下。邓秀廷没读过书,目不识丁,但本能性的直觉感极强,记忆力又特别强,事无巨细,入耳不忘,结果彝人的什么事情都瞒不了邓秀廷。所以有彝人说:“小山(小相岭)有一个麻雀飞过,邓秀廷都会知道!”或是“小山有一只老鹰飞过,邓秀廷都会知道它是公还是母”。

只要一有机会,邓秀廷便利用他记下的这些“情报”,对彝人或分化、瓦解,或威胁、收买,各个击破。一段时间内,家支、兄弟、父子、郎舅、翁婿之间互相残杀,互不信任。亲戚进门,提心吊胆,亲戚离去,才松一口气,总算又过了一关。比如在1929年,邓秀廷就指使罗红阿渣子杀掉他的亲叔叔罗红耳虎只,像这样被邓秀廷逼得至亲间相互残杀的例子不胜枚举。

邓秀廷对付对手、政见不合者和彝人的手段,主要是暗杀、挑拨离间,挑起彝人内部相互残杀。邓秀廷最毒的一招是:只要他对哪个家支、哪个人不安逸,就用银子雇凶杀人灭口。如果第一个刺客不成功,那他就派第二个、第三个,直到最后将人杀死为止。通过暗杀,邓秀廷杀害了不知多少人,其中比较出名的有曲木藏尧(被邓下毒致死)、蒋儒珍(被刀劈致死)、吴山(邓的结拜兄弟,后反目成仇,被邓用彝人暗杀)、肖绪三(清末最后一科举人,因骂邓“蛮不蛮,汉不汉”——当时民间对邓父有“蛮娘汉老子”之说,被邓用汉人暗杀掉)等等,至于其他被邓暗杀掉的人,不尽其数。

到底邓秀廷屠杀了多少彝人,至今还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但是,我们可以在岭光电(彝名“牛牛慕理”)传记《忆往昔—— 一个彝族土司的自述》中描述的岭光电和龙云的对话中可以窥见一斑:

……龙云又说:“有一件事至今还在我心里,就是我在云南的时候,准备送一点枪弹给邓秀廷,后来没有送成。”我(岭光电)说:“好啊,邓秀廷枪杀彝人不到一万也不下五千,如果你再送枪弹给他,那死在他手下的彝人就更多了。”他大吃一惊,忙问:“他(邓秀廷)不是彝族吗”“不是,是彝族他哪会忍心下手。”“啊,我原来以为他是彝族,几乎误事!”

当时,有彝族妇女歌谣是这样唱:“自从出了乌洋芋,没有一天不饱的;自从出了丁家阿呷,没有一夜不愁的”。邓秀廷听到以后,竟让唱歌谣的彝女到邓家来解释清楚。该彝女提心吊胆,抱着必死的心态到丁家阿呷家,没想到凭借自己聪明善言,巧妙化解,不但化险为夷,还意外获得邓的赏赐。当时,彝人有小孩啼哭,大人就会用丁家阿呷的名字来吓唬小孩,小孩就不敢再哭了。

1944年7月19日下午六时,邓秀廷病死于甘相营,时年56岁。邓自己也知道树敌太多,仇家无数,害怕死后遭报仇,就采用迷惑的手段,让别人不知道自己葬在哪里。现居北京的彝族作家冯良在《甘相营看到的景象——<喜德县>之四》一文中说的是,邓秀廷的坟墓 “原来是我县举行体育运动和群众集会的灯光球场呀。邓秀廷居然把自己的坟地安排在离家不到百米的地方。

三、刺杀丁家阿呷

前几年热播的电视剧《彝海结盟》里面的邓秀廷够乖张暴戾、阴险毒辣了吧,其实,现实中的邓秀廷,比影视剧中的邓秀廷还狡诈、阴险、毒辣和残暴!邓秀廷的恶行在凉山可以说罄竹难书,双手沾满了彝族人的鲜血。当时的黑彝和白彝都对邓秀廷暗暗咬牙切齿,不将邓秀廷除掉,大家都是在提心吊胆地过日子,无法清静。

在邓秀廷身边当弁兵,更是亲眼目睹邓秀廷的种种暴行的莫洛格子、祝尔铁祖(也是在邓手下当弁兵)和祝尔、瓦扎、吉尔等住在甘相营附近,最感受到邓秀廷威胁的彝族家支密谋,决心除掉邓秀廷。

以上三图:邓秀廷在甘相营的住宅,人称“邓公馆”(最后一图为俯瞰图),现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1927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下午二时左右,邓秀廷和其母、大老婆、罗洪瓦尔等数人在甘相营的屋里(人称邓的老公馆)闲谈,弁兵们多已外出,一切都很安静。莫洛格子和祝尔铁祖两人认为时机已到,便相互暗递眼色。祝尔铁祖就去街上巡哨,莫洛格子悄悄躲到天井门侧边,举枪向屋内的邓秀廷瞄准,也许是邓秀廷命不该绝,莫洛格子正要扣动扳机之际,突然被十二、三岁的小黑彝罗洪史哈(尼别支黑彝)无意中出来看见,罗洪史哈就急忙连指带喊:“阿普(爷爷),阿普,格子!格子!”邓秀廷一怔,一看格子的枪口正对着自己,立刻侧身趴下,埋头哈腰躲过一劫,子弹从邓秀廷的肩头擦过,打在墙上折回来,打伤站在背后的邓母手臂。罗洪瓦尔急中生智,一下子将邓秀廷按倒(也有一种说法是,邓秀廷是通过机关暗道逃走的)。

莫洛格子见邓秀廷已倒下,冲出来,见邓的三姨太吕世春从天井边经过,一枪将她打死在门边。莫洛格子认为邓秀廷已死,思量着这枪声一响,隐伏在城外南山沟打援的各家支彝人就会来,所以没有外逃,跳进邓家珍藏枪弹、金银、鸦片等贵重物品的碉房,将门死死抵上,以待外援。

谁知邓秀廷没有死,几分钟后,回过神来,大声喊:“抓刺客!”顿时弁兵齐集,立刻将大门关上,同时封锁四座城门,通街戒严,搜索盘查。一个彝民见状惊慌,语言对答不当,当即被砍死。一时间,甘相营鸡飞狗叫,一片混乱。

原约定隐蔽在城外南山沟打援的一伙彝人,听到枪声响,认为得手,立即潜行到城边,谁料城门已经关闭,戒备森严,无法进入。

莫洛格子进碉房后,未等到外援的彝人,又听到邓秀廷说话的声音,知道邓还活着,自己就必死无疑,但格子毫无惧色,大气凛然。据说,他在碉房内翻箱倒柜,将邓秀廷珍藏的华丽上装穿上,一边喝酒,一边大喊:“丁家阿呷,你天怒人怨,想干你(杀你)的人很多,他们不干,我今天干了!”又喊:“你们要钢洋的、要大烟的,快来拿去!”将邓氏储藏在碉房内的银元和大烟饼从窗洞往外扔,扔得遍地都是。

这碉房结构坚实,墙厚门牢,内储有枪弹,既不能用炮轰,又不能用火烧,一时间邓秀廷他们无计可施。有人出主意,搜集附近一带的农家辣椒,再烧辣椒烟熏。此时,弁兵巴且帕拉、巴久博施、博海卡拉为在邓秀廷面前“尽忠”和洗刷自己(据说,他们也参加了刺杀邓秀廷的密谋),齐说:“不用再烧辣椒了,我们三人上房!”,就抢先上到房顶,刚揭开两块瓦片,格子眼疾手快,一枪射出,将巴且帕拉的头帕打飞,吓的巴且帕拉立马滚向另一侧,双方就这样躲闪射击。莫洛格子边喝酒边射击,相持到太阳将近落山时,莫洛格子已醉,巴且帕拉从瓦缝间瞄准向下一枪,子弹从莫洛格子肩头斜穿过腰部,格子由此失去对抗能力。博海卡拉、尔基火沙(马海木牛)两人持大刀破门而入,把莫洛格子砍死(另外有一种说法是,莫洛格子在博海卡拉、尔基火沙二人破门而入之前就已经自杀,二人为了在邓秀廷面前邀功,特意在莫洛格子遗体上砍了几刀,说格子是被他们杀的),将格子遗体拉到东门河坝示众,挖出心脏切开两瓣放在石板上让太阳晒。

死里逃生的邓秀廷愤恨已极,更加凶残无比。将莫洛格子一家及有关彝民抓来,关在街头关帝庙内,严刑铐打审问,然后游街示众三天,通知周围数十里范围内的彝汉数千人前来观看。由弁兵将彝民押至东门外白杨林边,先由邓秀廷给刀斧手吴朝清(外号吴敲狗)挂红绫、赏酒、赐刀,然后开杀。前面的彝人被砍得血肉横飞,后面的妇女吓得发抖,自知难逃一劫,索性用披毡蒙住头,听其砍杀。杀后搜索,发现一女尸长裙下一个婴儿,竟然被丧尽天良地戳在刺刀上抛死。据后来统计,当天共有54人惨遭屠戮。邓还将37颗人头挂在城门示众,数日后泼上煤油将尸体烧毁。莫洛家有的人已年迈体衰,不能行动,自愿请死在家,邓秀廷竟不同意,叫抬来亲自看其自死。为此事直接、间接受牵连的达130多人,其中被残杀、吊打、服毒致死者70多人。莫洛家基本上被赶尽杀绝,有幸逃生的也改姓“曲木”隐姓埋名逃亡他乡。所以至今在喜德县一带很难见到“莫洛”一姓的彝族,有的“曲木”是原来的“莫洛”改姓过来的,叫“莫洛曲木”。邓秀廷恨屋及乌,穷凶极恶,据说有一种名叫“汶洛”的树,因名字与“莫洛”读音相近,所以这种树也遭殃,邓秀廷命令把所有的这种树连根铲除据西南民族大学教授依乌的诗《莫洛和峨洛》中所言,这“汶洛”是指泡桐树——依乌教授诗中写的树名是“峨洛”,其实和“汶洛”是一种树。依乌老师的诗见本文末尾。

另一个和莫洛格子合谋刺杀邓秀廷的弁兵祝尔铁祖,当时在街上替莫洛格子放哨,枪声响,认为得手,随即溜出城外通知彝人打援,途中得知事败。他先是逃去两河口深山躲藏,后又躲到舅父尔哈古尔家避难,邓获密报,即派吉尔支的安家娃子阿苏尼达前去私查暗访,过不了多久,阿苏尼达将祝尔铁祖杀掉,获得邓秀廷重赏。因阿苏尼达行径为有正义感的彝人所不耻,人们贬称其为“阿苏发财”。

刺杀邓秀廷的莫洛格子,属于祝尔(黑彝)家的白彝,百姓惹祸,主子自难脱手。事情发生后,祝尔家黑彝十分害怕,出银锭托人向邓求饶说:“事情是祝尔铁祖和莫洛格子两人干的,事前家支头人确实不知。现在祝尔铁祖跑了,我们把他弟弟祝尔哈祖杀来抵命。”邓不答应。祝尔铁祖有个妹妹已嫁给罗洪家吉胡支,邓说反正她是祝尔家的人,硬逼着罗洪吉胡支把这媳妇交出,送到西昌。临行时夫妻抱头痛哭,难舍难分,在场的人都落了泪。这媳妇到西昌后,邓用毒药连随侍丫头一齐毒死。祝尔家既恨又怕,多次出牛、出银,向邓赔礼道歉,邓还是不称心。此后数年,邓或直接命令祝尔家黑彝迁走,或发给白彝枪支,造黑彝的反,黑彝被驱逐打杀后,留下的奴隶、土地均归邓管。未逃跑、驱逐的黑彝规规矩矩,小心度日。

四、后人评价

关于对莫洛格子“刺邓事件”的影响和评价,杂志《诺苏》2010年第3期《凉山的“荆轲”莫勒额子》一文中是这样说的: 莫洛格子目睹邓秀廷所作所为,多少彝族死在他的屠刀下。特别可怕的是邓秀廷废除杀人抵命的彝族传统以后,人与人、家支与家支之间相互残杀,人人自危、人人自卫。

莫洛格子刺杀邓秀廷事件虽然不排除两种可能性,即一半是自己愿意为民除害,一半是受人指使而干的。但这个事件绝不是偶然发生的。莫洛格子耳闻目睹了当时社会的各种人吃人的残酷现实,苟且偷安还不如轰轰烈烈干一件大事的英雄气质使他一夜成名,成为闻名于世的英雄。有人可能认为不排除莫洛格子多少是受了黑彝赏银的诱惑而去玩命的想法。笔者认为其主要动机是为民除害而不是几个赏银——可以说连命都不要的人还要钱有什么用呢当然如果成功了,那名利双收也是可以理解的。例如荆轲刺秦王,绝不是为了当秦王,也不是为了赏银去干的。汉族有句俗话叫“官逼民反”,哪里有暴政,哪里就有荆轲式的英雄人物出现!

天下苦秦久矣,同样,在那个时候,整个宁属地区(现凉山)亦苦邓秀廷久矣。有些冒犯了邓秀廷的黑彝,想在邓秀廷面前自尽,邓秀廷都不肯,只说一句“我先不杀你,你先回家等死吧!”于是,这些彝人痛哭流涕,生不如死,回去后精神压力太大而崩溃,过不了几天,这些人的尸首依然会被送到邓面前!可以说,那个时候,邓秀廷就是一个大魔王、屠夫!苍茫八百里大凉山,第一个敢对邓秀廷开枪,敢对残暴亮剑的就是我们的莫洛格子!更令人敬佩的是,面对刺杀失利,莫洛格子仍然没有显示出一丝懦弱,视死如归,大气凛然,这难道不就是一个大英雄吗?这就是活生生的近代大凉山彝族的荆轲!这英雄的荆轲是莫洛格子,是属于我们整个莫洛家族,亦是属于敢于反抗压迫的凉山彝族人民!我们不能以胜败论英雄,荆轲刺秦王虽然也失败了,但这丝毫不影响荆轲在后人心目中英雄的光辉形象!虽然莫洛格子本人和我们莫洛家族为刺杀事件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是,也由此彰显了我们莫洛家族不畏强暴,英勇刚烈,敢于反抗,宁死不屈的英雄气概和为民除害的侠义壮举!英雄的莫洛家族由此更加名扬四方!

由此,西南民族大学教授、彝族作家、编剧、导演兼诗人于一身的依乌老师感慨赋诗:

莫洛和峨洛|依乌

邓秀廷下令

遇到莫洛家族格杀勿论

遇不到就砍光山上的峨洛

峨洛是指泡桐树 

对一个人的恨

会殃及音近的树

也只有邓秀廷能做得出来

1927年

莫洛格子刺杀邓秀廷未遂

家族后来基本上被赶尽杀绝

幸存下来的也都只有改姓曲木

隐姓埋名逃亡他乡

所以现在

每逢遇到莫洛曲木家族的人

我都会

肃然起敬

 

鸣谢:

1 莫洛杨加木:现住西昌礼州,“尔族比俩”支系“阿果惹尔”四子中最小的一支后代,16代。

2 毛安林:现住凉山州越西县河东乡宝龙村,莫洛阿热“尔族比俩”支,15代。

 本文主要参考文献:

1 《喜德县志》:1992年11月第一版;

2 杂志《诺苏》:2010年第3期《凉山的“荆轲”莫勒额子》;

3 喜德县文史资料第七辑《邓秀廷事略、四十八甲源流考》:1990年十二月资料本;

4 《凉山彝族自治州州志》:2002年9月第一版;

 6《忆往昔——一个彝族土司的自述》 岭光电 著,1988年6月第一版,云南人民出版社。

张氏一支字辈:“昌大家先崇德象贤楷模正直品学安全忠祯孝友齐圣广渊代生明哲世植梅田诗收温裕富贵联延”。

张氏孝友堂字辈:“噟正世大光明显曜承绍人文永昭宗道”,新增派语:“建立功言进修德业恢振先声蔚启英哲”。

宁乡官山张氏字辈:“德茂光先祖良贻在克家殷勤敦实务谦厚发菁华绂冕芬徽□圭璋品诣嘉席珍留待聘掞藻灿云霞”。

江西赣洲张氏字辈:“正元高国福玉定志用金□顺茂盛昌忠信永有光学士攀龙凤贤才振纪刚仁义为珍宝诗书作栋粱祖宗恩德积科甲傅名扬”。

湘西学士张氏希贤堂字辈:原定派语:“齐家汉国起文仕邦”,续定派语:“光明正大孝友忠良”,再续派语:“克承先志远绍书香”。

张氏桂公孝友堂字辈:本宗旧谱派语:“天道益世达廷广时文应之善良”,七英后裔合派语:“英裔傅合美珂里步前修第峻齐标甲恩纶福泽悠振绳峥大业孝友绍先猷光裕崇儒定家声永作求”。

宣公后裔通谱派语:“德茂光先祖良贻在克家殷勤敦务实谦厚发菁华绂冕芬嶶□圭璋品谊嘉席珍留待聘掞藻灿云霞”。

洋湖张氏清河堂字辈:“开国忠为上承家孝在先立基图远大积德自绵延”。

张氏孝友堂字辈:老派语:“譍正世大光明显曜承绍人文永昭宗道”,新增派语:“建立功言进修德业恢振先声蔚启英哲”。

官塘张氏字辈:“德茂光先祖良贻在克家殷勤敦实务谦厚么菁华绂冕芬徽□圭璋品诣嘉席珍留待聘掞藻灿云霞”。

张氏金镶堂字辈:族间尚有派行:“仁让敦古道雍和受以庄金玉曰君子冈陵永尔康经纬才能超利贞位育安春萱同茂盛兰桂奕芬芳荣华徵九如仁宦有书香左右清昭穆动臣邦国扬”,派行古风:“化云腾上吴承先绍启宗仲兴山诒远永廷应万崇日振昌英俊贤声继祖功”,五修派行:“传家惟诗礼抡秀良与忠积善恩光大庆馀福自通德泽宜皆学作求泰常逢”。

城南张氏孝友堂字辈:旧派语:“寿彦子添瑄志必玉春以问明开国正德茂光先祖”,咸丰三年族先酌颁新派:“傅家尊理学辅世重经纶孝友兼名节儒风百代新”,通谱合派:“德茂光先祖长贻在克家殷勤敦宝务谦厚发菁华纹冕芬徽□圭璋品谊嘉席珍晋待聘掞藻灿云霞”。

江西上饶张氏玉海堂字辈:讳行字派:“文武成康烈从周儒雅诗书诏令德孝友启新献华国重良弼光天钦远谋芳声延祖泽维与勤家修”,行派:“宗支蕃衍盛元亨利贞祥富贵荣华显斯庆绵长棠棣联芳秀贤圣伦蒸当圭璋含辉耀翰学拜明堂源流恢先绪奕翼后厥昌克昭家声振万古姓名香”。

张氏清河堂字辈:原派:“木火土金水仁义礼智信恭从明聪睿肃又哲谋圣”,三修续派:“明孝友作则存忠厚为良裕德才宏显培基泽远长”,芝蔴湾原派:“文应光宗国士正天心顺官清大学永”,七里硚原派:“先宾联孝国正天心顺官清大学永”,四修族谱续派:“友作述显忠良德泽傅家远诗书守世长”。

湖南益阳张氏金镶堂字辈:“大宝时国日万正仕祈芳和世家声远千秋学业长承宗敦孝友应题启文光基植先培本源开永发祥”。

张氏孝友堂字辈:“化云腾上昊承先绍启宗仲兴山诒远永庭应万崇日振昌英俊贤垢继祖功文运开世兆科元定显隆傅家惟孝友佐国本纯忠德业辉金鼎规模大岳嵩”。

张氏金鉴堂字辈:老派:“景远荣华起金玉满堂兴国正天心顺官清民德纯”,新派:“喜庆升平世洪恩合大开从修家道盛绍泽显英才”。

张氏惠和堂字辈:原派语:“万世傅宗谱闻铎思绍先正文学圣训禄享沐君恩”,续派语:“功高标鼎石品卓冠□贤金玉家声振铭经祖德延”,新派语:“绳武开基业英嗣百代昌温恭敦孝友积厚允流芳”,通派语:“德茂光先祖良贻在克家殷勤敦实务谦厚发菁华绂冕芬徽匕圭璋品诣嘉席珍留待聘掞藻灿云霞”。

湖南平江张氏敦本堂字辈:“白泉公立派添志必文天朝尚池仁承”,福积公立派:“汉道丹玉单大本汝兴兴臣”,丙申重修字派:“礼乐光昭远诗书发泽长于今登一本世代显而昌”,丙申重修字派、己未重修派同:“礼乐光青阳诗书发泽长雨铭传道德百忍肃家常业以千秋著名因万选芳云礽绵世德奕叶自辉煌”,己丑重修字派:“礼乐光青阳诗书发泽长传家原孝友立品在端方”。

湖南益阳张氏孝文堂字辈:旧派:“富标瑞世贵显都京唐宋廷秀元明尚应“,新派:”克让光尧代允恭裕舜朝中天开景运盛德自宣昭”。

湖南长沙张氏字辈:“学圣光前泽名成启嗣芳道德隆家永邦国庆安康”。

江西兴国张氏字辈:“光大世德庆朝思锡育功光大碧玉显贤声继祖瑞协文明兆福徵景运隆傅家惟诗礼垂训在孝忠涵养期宽厚经书求广通尭舜作模范唐虞乐相逢积善祥长发富贵益盈丰”。

浙江嵊县剡西富润张氏字辈:“奠居富润肇自从宜瑞开灵鹤乃建洪基后人蔚起先泽永垂”,新行:“奠居富润肇人宜瑞开灵鹤乃建洪基后人蔚起先泽永垂

1 刘综 字居正文言文译文

刘综(955~1015),字居正,河中虞乡(山西临汾)人宋朝雍熙二年进士,任命为褐印州军事推官。

改到永康军判官,升任大理评事、眉州通判,转任太仆寺丞。不久为三门发运司水陆转运使,通判大名府。

连丁家难,从知道建安军。至道二年,改任太常丞,五年,任工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

六年,升为起居舍人,再次为河北转运使。景德三年,召任户部员外郎、枢密直学士、勾当三班院。

知道审官院,改任吏、礼二部郎中,担任职务,兼知通进、银台、封驳司。庐州知州。

第二年,罢免学士,任命右谏议大夫。八年去世,六十一岁。

2 刘综,字居正的文言文翻译

原文: 刘综,字居正,河中虞乡人。

雍熙二年举进士第,解褐邛州军事推官,迁大理评事。代还,对便殿①,因言:“蜀地富庶,安宁已久,益州长吏,望慎择其人。”

上嘉之,改太子中允。未几,李顺果为乱,复召见,面赐绯鱼②。

寻为三门发运司水陆转运使。连丁家难,起知獉獉建安军。

先是,天长军及扬州六合县民输赋非便,综奏请降天长军为县,隶扬州,以六合县隶建安军,自是民力均济。时淮南转运使王嗣宗兼发运事,规画獉獉多迂滞。

综因上言请复置都大发运司,专干其职。至道三年,迁太常丞,职事修举,多称荐之者。

夏人扰西边,环庆大屯士马。诏徙综为陕西转运副使。

时梁鼎议禁解盐③,官自货鬻。上乃命综置盐事。

综条上利害,力言非便,卒罢其事。时灵州孤危,献言者或请弃之。

综上言曰:“国家财力雄富,士卒精锐,而未能剪除凶孽者,诚以赏罚未行,而所任非其材故也。今或轻从群议,欲弃灵川,是中贼之奸计矣。

且灵州民淳土沃,为西陲巨屏,所宜固守。”六年,迁起居舍人,再为河北转运使。

时两河用兵,边事烦急,转漕之任,尤所倚办。综继领其职,号为详练。

至是眷瞩甚厚,警急之际,辄资其奏处。契丹请和,乃遣近臣谕以擢用之意。

景德三年,召拜户部员外郎。综言:“御史员数至少,每奉朝请,劾制狱,多以他官承之,甚紊彝制。

望诏两制以上各举材堪御史者充,三院共置十员。若出使按狱獉獉,所经州郡,官吏能否,生民利病,刑狱枉滥,悉得察举。”

四年,西幸獉獉,道出河阳境上。时节度王显被疾还京,以综权知孟州事。

未几召还,复出知并州。以政绩闻,州民乞留,优诏嘉奖。

归朝知审官院改吏部郎中综强敏有吏材所至抑挫豪右振举文法时称干治然尚气好胜,不为物论所许。 (选自《宋史·刘综传》,有删改) 注①便殿:古时皇帝休息宴饮的宫殿。

②绯鱼:旧时朝官的服饰。③解盐:山西解池出产的盐。

译文: 刘综,字居正,河中虞乡人。雍熙二年考中进士,初入仕任邛州军事推官,升任为大理评事。

被征调回到京城,在便殿回答皇帝的问题时,乘机进言:“蜀地富庶,安宁已久,益州的长官人选,希望慎重选择。”皇上赞许他,改任太子中允。

不久,李顺果然作乱,皇上又召见他,当面赏赐他绯鱼。不久担任三门发运司水陆转运使。

为父亲守丧去职,后被起用掌管建安军。这之前,天长军和扬州六合县的百姓交纳赋税不方便,刘综奏请皇上改设天长军为县,隶属扬州,让六合县隶属于建安军,从此民力都得到调剂。

当时淮南转运使王嗣宗兼管运输大事,谋划大多迂腐滞后。刘综因此向皇上进言请求恢复设置都大发运司,专门掌管运输职事。

至道三年,刘综升迁为太常丞,职任上的事务全都井井有条,很多人称赞举荐他。夏人侵扰西部边境,环庆驻扎许多兵马。

皇上下诏调任刘综为陕西转运副使。当时梁鼎进言禁止民间私自买卖食盐,由 自己买卖。

皇上就命令刘综安排食盐的买卖事务。刘综上奏折分条陈述利害关系,极力说明这样做不便利,最终废止了这件事。

当时灵州孤立无援,处境危险,有人献计请求放弃它。刘综上言说:“国家财力雄厚,士卒精锐,却不能除去凶恶的敌人,这确实是因为赏罚制度没有推行,而且所任用的人不恰当。

现在如果随意听从众人的建议,放弃灵州,这就中了敌人的奸计了。况且灵州民风淳朴,土地肥沃,是西部边境的重要屏障,所以应该固守。”

六年,升迁起居舍人,第二次担任河北转运使。当时两河一带正在用兵,边事繁杂而紧急,转运的事,特别需要依靠他办理。

刘综继任这一职务,被称赞为周到熟习。至此皇上对他更加厚待,情况紧急时,就把事情交给他处理。

契丹请和后,就派遣近臣告知他提拔使用的心意。景德三年,召回任命他为户部员外郎。

刘综说:“御史人员数量太少,每次接受朝廷任务,核查办理案件,大多用其他官员承担,很容易扰乱朝廷体制。希望下诏两制以上部门各推举才能胜任御史工作的人补充,三院共设置十人。

如果出使查办案件,所经过的州郡,官吏能干与否,管理百姓政策的好与坏,审理案件的枉滥,全部能够考察了解。”四年,皇帝巡察西部,取道经过河阳境上。

当时节度使王显生病回京,朝廷就任命刘综暂时管理孟州事务。不久召回,又离开京城担任并州知州。

因有政绩闻名,州中百姓请求挽留,皇上下诏书嘉奖。回到朝廷,管理审官院,改任吏部郎中。

刘综强悍聪敏,有管理才能,所到之处打击豪强大族,振兴文化法制,当时被称为干强有力的管理。然而尚气好胜,不为众议所赞许。

3 刘综,字居正的文言文翻译

原文:

刘综,字居正,河中虞乡人。雍熙二年举进士第,解褐邛州军事推官,迁大理评事。代还,对便殿①,因言:“蜀地富庶,安宁已久,益州长吏,望慎择其人。”上嘉之,改太子中允。未几,李顺果为乱,复召见,面赐绯鱼②。寻为三门发运司水陆转运使。连丁家难,起知獉獉建安军。先是,天长军及扬州六合县民输赋非便,综奏请降天长军为县,隶扬州,以六合县隶建安军,自是民力均济。时淮南转运使王嗣宗兼发运事,规画獉獉多迂滞。综因上言请复置都大发运司,专干其职。至道三年,迁太常丞,职事修举,多称荐之者。夏人扰西边,环庆大屯士马。诏徙综为陕西转运副使。时梁鼎议禁解盐③,官自货鬻。上乃命综置盐事。综条上利害,力言非便,卒罢其事。时灵州孤危,献言者或请弃之。综上言曰:“国家财力雄富,士卒精锐,而未能剪除凶孽者,诚以赏罚未行,而所任非其材故也。今或轻从群议,欲弃灵川,是中贼之奸计矣。且灵州民淳土沃,为西陲巨屏,所宜固守。”六年,迁起居舍人,再为河北转运使。时两河用兵,边事烦急,转漕之任,尤所倚办。综继领其职,号为详练。至是眷瞩甚厚,警急之际,辄资其奏处。契丹请和,乃遣近臣谕以擢用之意。景德三年,召拜户部员外郎。综言:“御史员数至少,每奉朝请,劾制狱,多以他官承之,甚紊彝制。望诏两制以上各举材堪御史者充,三院共置十员。若出使按狱獉獉,所经州郡,官吏能否,生民利病,刑狱枉滥,悉得察举。”四年,西幸獉獉,道出河阳境上。时节度王显被疾还京,以综权知孟州事。未几召还,复出知并州。以政绩闻,州民乞留,优诏嘉奖。归朝知审官院改吏部郎中综强敏有吏材所至抑挫豪右振举文法时称干治然尚气好胜,不为物论所许。

(选自《宋史·刘综传》,有删改)

注①便殿:古时皇帝休息宴饮的宫殿。②绯鱼:旧时朝官的服饰。③解盐:山西解池出产的盐。

译文:

刘综,字居正,河中虞乡人。雍熙二年考中进士,初入仕任邛州军事推官,升任为大理评事。被征调回到京城,在便殿回答皇帝的问题时,乘机进言:“蜀地富庶,安宁已久,益州的长官人选,希望慎重选择。”皇上赞许他,改任太子中允。不久,李顺果然作乱,皇上又召见他,当面赏赐他绯鱼。不久担任三门发运司水陆转运使。为父亲守丧去职,后被起用掌管建安军。这之前,天长军和扬州六合县的百姓交纳赋税不方便,刘综奏请皇上改设天长军为县,隶属扬州,让六合县隶属于建安军,从此民力都得到调剂。当时淮南转运使王嗣宗兼管运输大事,谋划大多迂腐滞后。刘综因此向皇上进言请求恢复设置都大发运司,专门掌管运输职事。至道三年,刘综升迁为太常丞,职任上的事务全都井井有条,很多人称赞举荐他。夏人侵扰西部边境,环庆驻扎许多兵马。皇上下诏调任刘综为陕西转运副使。当时梁鼎进言禁止民间私自买卖食盐,由 自己买卖。皇上就命令刘综安排食盐的买卖事务。刘综上奏折分条陈述利害关系,极力说明这样做不便利,最终废止了这件事。当时灵州孤立无援,处境危险,有人献计请求放弃它。刘综上言说:“国家财力雄厚,士卒精锐,却不能除去凶恶的敌人,这确实是因为赏罚制度没有推行,而且所任用的人不恰当。现在如果随意听从众人的建议,放弃灵州,这就中了敌人的奸计了。况且灵州民风淳朴,土地肥沃,是西部边境的重要屏障,所以应该固守。”六年,升迁起居舍人,第二次担任河北转运使。当时两河一带正在用兵,边事繁杂而紧急,转运的事,特别需要依靠他办理。刘综继任这一职务,被称赞为周到熟习。至此皇上对他更加厚待,情况紧急时,就把事情交给他处理。契丹请和后,就派遣近臣告知他提拔使用的心意。景德三年,召回任命他为户部员外郎。刘综说:“御史人员数量太少,每次接受朝廷任务,核查办理案件,大多用其他官员承担,很容易扰乱朝廷体制。希望下诏两制以上部门各推举才能胜任御史工作的人补充,三院共设置十人。如果出使查办案件,所经过的州郡,官吏能干与否,管理百姓政策的好与坏,审理案件的枉滥,全部能够考察了解。”四年,皇帝巡察西部,取道经过河阳境上。当时节度使王显生病回京,朝廷就任命刘综暂时管理孟州事务。不久召回,又离开京城担任并州知州。因有政绩闻名,州中百姓请求挽留,皇上下诏书嘉奖。回到朝廷,管理审官院,改任吏部郎中。刘综强悍聪敏,有管理才能,所到之处打击豪强大族,振兴文化法制,当时被称为干强有力的管理。然而尚气好胜,不为众议所赞许。

4 刘综,字居正 文言文 翻译

刘综(955~1015),字张居正,河中虞乡(山西临汾)人宋朝雍熙二年进士,任命为褐印州军事推官。

改到永康军判官,升任大理评事、眉州通判,转任太仆寺丞。不久为三门发运司水陆转运使,通判大名府。连丁家难,从知道建安军。至道二年,改任太常丞,五年,任工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六年,升为起居舍人,再次为河北转运使。景德三年,召任户部员外郎、枢密直学士、勾当三班院。知道审官院,改任吏、礼二部郎中,担任职务,兼知通进、银台、封驳司。庐州知州。第二年,罢免学士,任命右谏议大夫。八年去世,六十一岁。

5 《宋史·刘综传原文翻译及习题答案》古诗原文及翻译

作者:原文 刘综,字居正,河中虞乡人。

雍熙二年举进士第,解褐邛州军事推官,迁大理评事。代还,对便殿①,因言:“蜀地富庶,安宁已久,益州长吏,望慎择其人。”

上嘉之,改太子中允。未几,李顺果为乱,复召见,面赐绯鱼② 。

寻为三门发运司水陆转运使。连丁家难,起知獉獉建安军。

先是,天长军及扬州六合县民输赋非便,综奏请降天长军为县,隶扬州,以六合县隶建安军,自是民力均济。时淮南转运使王嗣宗兼发运事,规画獉獉多迂滞。

综因上言请复置都大发运司,专干其职。至道三年,迁太常丞,职事修举,多称荐之者。

夏人扰西边,环庆大屯士马。诏徙综为陕西转运副使。

时梁鼎议禁解盐③,官自货鬻。上乃命综置盐事。

综条上利害,力言非便,卒罢其事。时灵州孤危,献言者或请弃之。

综上言曰:“国家财力雄富,士卒精锐,而未能剪除凶孽者,诚以赏罚未行,而所任非其材故也。今或轻从群议,欲弃灵川,是中贼之奸计矣。

且灵州民淳土沃,为西陲巨屏,所宜固守。”六年,迁起居舍人,再为河北转运使。

时两河用兵,边事烦急,转漕之任,尤所倚办。综继领其职,号为详练。

至是眷瞩甚厚,警急之际,辄资其奏处。契丹请和,乃遣近臣谕以擢用之意。

景德三年,召拜户部员外郎。综言:“御史员数至少,每奉朝请,劾制狱,多以他官承之,甚紊彝制。

望诏两制以上各举材堪御史者充,三院共置十员。若出使按狱獉獉,所经州郡,官吏能否,生民利病,刑狱枉滥,悉得察举。”

四年,西幸獉獉,道出河阳境上。时节度王显被疾还京,以综权知孟州事。

未几召还,复出知并州。以政绩闻,州民乞留,优诏嘉奖。

归朝知审官院改吏部郎中综强敏有吏材所至抑挫豪右振举文法时称干治然尚气好胜,不为物论所许。 (选自《宋史·刘综传》,有删改) 注①便殿:古时皇帝休息宴饮的宫殿。

②绯鱼:旧时朝官的服饰。③解盐:山西解池出产的盐。

译文 刘综,字居正,河中虞乡人。 雍熙二年考中进士,初入仕任邛州军事推官,升任为大理评事。

被征调回到京城,在便殿回答皇帝的问题时,乘机进言:“蜀地富庶,安宁已久,益州的长官人选,希望慎重选择。”皇上赞许他,改任太子中允。

不久,李顺果然作乱,皇上又召见他,当面赏赐他绯鱼。不久担任三门发运司水陆转运使。

为父亲守丧去职,后被起用掌管建安军。这之前,天长军和扬州六合县的百姓交纳赋税不方便,刘综奏请皇上改设天长军为县,隶属扬州,让六合县隶属于建安军,从此民力都得到调剂。

当时淮南转运使王嗣宗兼管运输大事,谋划大多迂腐滞后。刘综因此向皇上进言请求恢复设置都大发运司,专门掌管运输职事。

至道三年,刘综升迁为太常丞,职任上的事务全都井井有条,很多人称赞举荐他。夏人侵扰西部边境,环庆驻扎许多兵马。

皇上下诏调任刘综为陕西转运副使。当时梁鼎进言禁止民间私自买卖食盐,由 自己买卖。

皇上就命令刘综安排食盐的买卖事务。刘综上奏折分条陈述利害关系,极力说明这样做不便利,最终废止了这件事。

当时灵州孤立无援,处境危险,有人献计请求放弃它。刘综上言说:“国家财力雄厚,士卒精锐,却不能除去凶恶的敌人,这确实是因为赏罚制度没有推行,而且所任用的人不恰当。

现在如果随意听从众人的建议,放弃灵州,这就中了敌人的奸计了。况且灵州民风淳朴,土地肥沃,是西部边境的重要屏障,所以应该固守。

”六年,升迁起居舍人,第二次担任河北转运使。当时两河一带正在用兵,边事繁杂而紧急,转运的事,特别需要依靠他办理。

刘综继任这一职务,被称赞为周到熟习。至此皇上对他更加厚待,情况紧急时,就把事情交给他处理。

契丹请和后,就派遣近臣告知他提拔使用的心意。 景德三年,召回任命他为户部员外郎。

刘综说:“御史人员数量太少,每次接受朝廷任务,核查办理案件,大多用其他官员承担,很容易扰乱朝廷体制。希望下诏两制以上部门各推举才能胜任御史工作的人补充,三院共设置十人。

如果出使查办案件,所经过的州郡,官吏能干与否,管理百姓政策的好与坏,审理案件的枉滥,全部能够考察了解。 ”四年,皇帝巡察西部,取道经过河阳境上。

当时节度使王显生病回京,朝廷就任命刘综暂时管理孟州事务。不久召回,又离开京城担任并州知州。

因有政绩闻名,州中百姓请求挽留,皇上下诏书嘉奖。回到朝廷,管理审官院,改任吏部郎中。

刘综强悍聪敏,有管理才能,所到之处打击豪强大族,振兴文化法制,当时被称为干强有力的管理。 然而尚气好胜,不为众议所赞许。

习题及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刘综,字居正,河中虞乡人。

雍熙二年举进士第,解褐邛州军事推官,迁大理评事。 代还,对便殿①,因言:“蜀地富庶,安宁已久,益州长吏,望慎择其人。”

上嘉之,改太子中允。未几,李顺果为乱,复召见,面赐绯鱼② 。

寻为三门发运司水陆转运使。连丁家难,起知獉獉建安军。

先是,天长军及扬州六合县民输赋非便,综奏请降天长军为县,隶扬州,以六合县隶建安军,自是民力均济。 时淮南转运使王嗣宗兼发运事,规画獉獉多迂滞。

综因上言请复置都大发。

6 宋史刘综传全文翻译 至是眷瞩甚厚,警务之际,辄资其奏处

全文翻译

原文:

刘综,字居正,河中虞乡人。雍熙二年举进士第,解褐邛州军事推官,迁大理评事。代还,对便殿①,因言:“蜀地富庶,安宁已久,益州长吏,望慎择其人。”上嘉之,改太子中允。未几,李顺果为乱,复召见,面赐绯鱼②。寻为三门发运司水陆转运使。连丁家难,起知獉獉建安军。先是,天长军及扬州六合县民输赋非便,综奏请降天长军为县,隶扬州,以六合县隶建安军,自是民力均济。时淮南转运使王嗣宗兼发运事,规画獉獉多迂滞。综因上言请复置都大发运司,专干其职。至道三年,迁太常丞,职事修举,多称荐之者。夏人扰西边,环庆大屯士马。诏徙综为陕西转运副使。时梁鼎议禁解盐③,官自货鬻。上乃命综置盐事。综条上利害,力言非便,卒罢其事。时灵州孤危,献言者或请弃之。综上言曰:“国家财力雄富,士卒精锐,而未能剪除凶孽者,诚以赏罚未行,而所任非其材故也。今或轻从群议,欲弃灵川,是中贼之奸计矣。且灵州民淳土沃,为西陲巨屏,所宜固守。”六年,迁起居舍人,再为河北转运使。时两河用兵,边事烦急,转漕之任,尤所倚办。综继领其职,号为详练。至是眷瞩甚厚,警急之际,辄资其奏处。契丹请和,乃遣近臣谕以擢用之意。景德三年,召拜户部员外郎。综言:“御史员数至少,每奉朝请,劾制狱,多以他官承之,甚紊彝制。望诏两制以上各举材堪御史者充,三院共置十员。若出使按狱獉獉,所经州郡,官吏能否,生民利病,刑狱枉滥,悉得察举。”四年,西幸獉獉,道出河阳境上。时节度王显被疾还京,以综权知孟州事。未几召还,复出知并州。以政绩闻,州民乞留,优诏嘉奖。归朝知审官院改吏部郎中综强敏有吏材所至抑挫豪右振举文法时称干治然尚气好胜,不为物论所许。

(选自《宋史·刘综传》,有删改)

注①便殿:古时皇帝休息宴饮的宫殿。②绯鱼:旧时朝官的服饰。③解盐:山西解池出产的盐。

译文:

刘综,字居正,河中虞乡人。雍熙二年考中进士,初入仕任邛州军事推官,升任为大理评事。被征调回到京城,在便殿回答皇帝的问题时,乘机进言:“蜀地富庶,安宁已久,益州的长官人选,希望慎重选择。”皇上赞许他,改任太子中允。不久,李顺果然作乱,皇上又召见他,当面赏赐他绯鱼。不久担任三门发运司水陆转运使。为父亲守丧去职,后被起用掌管建安军。这之前,天长军和扬州六合县的百姓交纳赋税不方便,刘综奏请皇上改设天长军为县,隶属扬州,让六合县隶属于建安军,从此民力都得到调剂。当时淮南转运使王嗣宗兼管运输大事,谋划大多迂腐滞后。刘综因此向皇上进言请求恢复设置都大发运司,专门掌管运输职事。至道三年,刘综升迁为太常丞,职任上的事务全都井井有条,很多人称赞举荐他。夏人侵扰西部边境,环庆驻扎许多兵马。皇上下诏调任刘综为陕西转运副使。当时梁鼎进言禁止民间私自买卖食盐,由 自己买卖。皇上就命令刘综安排食盐的买卖事务。刘综上奏折分条陈述利害关系,极力说明这样做不便利,最终废止了这件事。当时灵州孤立无援,处境危险,有人献计请求放弃它。刘综上言说:“国家财力雄厚,士卒精锐,却不能除去凶恶的敌人,这确实是因为赏罚制度没有推行,而且所任用的人不恰当。现在如果随意听从众人的建议,放弃灵州,这就中了敌人的奸计了。况且灵州民风淳朴,土地肥沃,是西部边境的重要屏障,所以应该固守。”六年,升迁起居舍人,第二次担任河北转运使。当时两河一带正在用兵,边事繁杂而紧急,转运的事,特别需要依靠他办理。刘综继任这一职务,被称赞为周到熟习。至此皇上对他更加厚待,情况紧急时,就把事情交给他处理。契丹请和后,就派遣近臣告知他提拔使用的心意。景德三年,召回任命他为户部员外郎。刘综说:“御史人员数量太少,每次接受朝廷任务,核查办理案件,大多用其他官员承担,很容易扰乱朝廷体制。希望下诏两制以上部门各推举才能胜任御史工作的人补充,三院共设置十人。如果出使查办案件,所经过的州郡,官吏能干与否,管理百姓政策的好与坏,审理案件的枉滥,全部能够考察了解。”四年,皇帝巡察西部,取道经过河阳境上。当时节度使王显生病回京,朝廷就任命刘综暂时管理孟州事务。不久召回,又离开京城担任并州知州。因有政绩闻名,州中百姓请求挽留,皇上下诏书嘉奖。回到朝廷,管理审官院,改任吏部郎中。刘综强悍聪敏,有管理才能,所到之处打击豪强大族,振兴文化法制,当时被称为干强有力的管理。然而尚气好胜,不为众议所赞许。

至是眷瞩甚厚,警务之际,辄资其奏处

至此皇上对他更加厚待,情况紧急时,就把事情交给他处理。

7 刘挚字莘老文言文阅读答案

刘挚,字莘老,永静东光人。儿时,父居正课以书,朝夕不少间。或谓:“君止一子,独不可少宽邪?”居正曰:“正以一子,不可纵也。”

译文及题目供参考:

刘挚,字莘老,永静东光人。小时候,父亲刘居正亲自教他读书学习,从不曾间断。有人说:“你只有这一个儿子,就不能稍微放宽松点吗?”刘居正说:“正因为只有这一个儿子,才不能放纵他。”

8 刘定之文言文翻译

刘定之,字主静,是永新县人。自幼聪明异常,父亲教他读书,每日背诵数千言。父亲见他好学,他的父亲禁止他写文章。一天,父亲偶然发现了他写的《祀灶文》,感到非常惊讶。刘定之考中举人后,正统元年又考中会试第一,殿试也拿到了名次,皇帝封他做编修一职。刘定之为人性情耿直,刚正不阿,但又十分谦恭勤勉,尤以文学之名享誉一时。

皇帝曾经命他做《元宵诗》,内使太监却站在一边等候,刘定之据案伸纸,立刻写好百首七言绝句。又有一次,刘定之一天之内,起草了九个文告,笔不停书。有人问宋朝人的名字,他马上排列出世系相成的先后(其实就是家谱),一查族谱果然如此,人们对他的敏捷和博学感到叹服。江西、湖广两地发生旱灾,但地方官员仍然照收百姓的赋税。刘定之上疏向皇帝进言:“现在国家粮库充足,储备厚实,而江西、湖广等地百姓因灾无收,张口待哺,还要照样交纳租赋,这不是皇帝怜爱百姓的本意,请圣主体恤下情”。皇帝被他的言辞所感动,立刻下旨停征课税。

  我姓丁,名孔燎字鸿亮。我觉得好奇怪,但这确实是我在丁家家谱里的名字。

  那年,丁家建祠堂修家谱,爷爷还出了很多钱,我是孔字辈的,从此,我对丁家的历史越来越感兴趣了。

  听说,丁家的祖先最早在乐清,不知道什么时候搬到了永嘉洛溪。

  爷爷的阿太是个大地主,房子很多,土地也很多。爷爷的爷爷后来没有勤俭持家,把祖上的家业都耗光了,爷爷的爷爷只生了一个孩子,这在当时是很少见的。

  后来,爷爷的爸爸独自闯荡温州城,并在城里成了家,生下了11个子女,一个送了人,一个过早去世了,其余的就成了我们现在热热闹闹的一大家子。

  了解了祖先的故事,我感到:大地主的孩子,如果不勤劳,也会成为穷光蛋;而穷苦人家即使很穷,只要努力、勤劳,也能重新发达!

大凉山上的荆轲,彝人的英雄莫洛格子

在 莫洛惹松ꃀꇈꌺꌕ 波澜壮阔...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