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杨家将全家一共多少人
早上好!
1杨业 2佘太君 3杨业的儿子除延玉外,还有延朗、延浦、延训、延环、延贵和延彬。
杨延朗后改名延昭
4杨家将的第三代是杨文广,他是杨延昭的儿子
5穆桂英 6十二寡妇 7杨排风
杨家将是小说,不过不管是小说里,还是现实中,杨家将都没有绝后。小说里穆桂英生下了杨文广。
《杨家府演义》中,杨家将的最终结局是杨怀玉杀死了一心诬害杨门忠良的丞相张茂全家,见几代皇帝因为听信奸臣的谗言。杨家在太宗、真宗、仁宗时期均差点被朝廷抄斩,因此也心灰意冷了,又怕此次杨怀玉杀人杨家会被朝廷抄斩,于是便连夜举家躲入太行山,自耕自食,从此杨家将不再出仕。
《杨家将》主要讲述杨继业子孙五代,对辽和西夏英勇作战的故事,其中大部分的人和事都是虚构的,比如:杨宗保、穆桂英,杨延郎、琼娥公主,佘太君等。但,正是这些介于历史、虚构之间的人和故事,大大增添了作品的色泽与情趣,加重了英雄人物的层次感和传奇性,使得杨家将的故事数百年来,在民间广泛流传,并深深地扎根在老百姓的心里。可喜的是,作品敢于冲破千百年来的封建束缚,大胆地描写了广大妇女在社会上不可缺失的重要地位,“十二寡妇破阵”、“穆桂英挂帅”、“佘太君点将”,等等。同时,作品也影射了当时战争的残酷与罪孽:男人们作战都纷纷死伤,只有依靠妇女去前赴后继,何为家?何为国?和平是压倒一切的真理!
很多人所了解的杨家将都是从演绎当中而来,真实历史当中的杨家将并非如此。
真实历史上的杨家将虽然演绎的版本很多,但是杨家将确实存在。第一代名叫杨继业,曾经先后投靠过后汉、后周,归顺北宋之后成抗辽大将。可惜被潘仁美陷害,惨死在阵前。
生前留下七个儿子,最出名的是大儿子杨六郎杨延昭。之所以取名为六郎,是因为北宋把第六颗星认为是战星。为了表彰他的抗辽战绩,给他的一种尊称,实际上是大儿子。
其他六个儿子的记载不详细,杨家第三代代表人物是杨延昭之子杨文广。当时前方战事比较缓和,北宋已经与辽国签订停战协议。杨文广是因为祖父辈的庇护出名,实际上的战功并不多。
从杨文广之后,杨家基本上就算是没落了。不过由于演绎的版本太多,杨家似乎又在演绎当中逐渐扩大。比如说七郎八虎,以及杨家二十二位女将,这些人物都不存在。
不过佘太君确实存在,他是杨继业的老婆。不过演义当中的百岁高龄挂帅,现实当中并没有。不过杨家的后人却很多,只给大家介绍几个找到的。
江城杨家将后人吉林市的市民杨永玖从家中翻出了来了一本《杨氏族谱》,虽然只有简单的300多页,但是根据上面记载的内容看,如:
溯查杨姓始祖原籍系贵州人,自康德年间携眷属移居永吉州……康德元年岁次甲戌夏四月”、“追远堂记”等字样。似乎是杨家后人迁移过来,而且里面还记载了很多杨家后人立功的故事。比如在清朝的时候,就有5位杨家后人被清政府封为将军,超过30多人都在军中担任过职位。
后来经过查找发现,他们这一脉来自于杨继业的28世孙,名字叫做杨荣。家中除了他之外,还有一个哥哥。当时父亲已经在山西的鹿蹄涧居住,是杨荣在后来迁到了贵州。
后来又由于战乱,杨荣带着全家老小从贵州来到了吉林。再后来他的孙子和侄孙生了8个孩子,然后形成了8个分支。他的八世孙是黑龙江副都督杨凤翔,曾经是非常出名的抗沙俄大将。
后来根据吉林省文物管理部门考证,此地的杨家将后人确实是杨家将一脉。
九世同村的杨家将后人在高淳淳溪镇往西10多公里的地方,有两个紧挨着的村子——杨家村与新杨村,两个村子当中的人基本上都是杨姓,共同供奉着同一个宗祠,乃是杨家将的后人。
两个村子当中辈分最高的是102世的杨广木,如今已经是90多岁的高龄。辈分最小的是还在上二年级的杨麟间,中间整整差了8倍,正好是九世同堂。
虽然他们自称是杨继业的直系后人,但是并没有把杨继业当成第一祖辈,而是一直尊称第七十八世的杨千一为世祖。因为他们本来也并不居住在高淳淳溪县,而是在杨千一的时候搬迁过来。
整个村子还恪守着很多的传统,比如说不听不唱《双龙会》。
杨家将的时代距今已经1000年,中间传了三四十代,史料记载极少,后人何在已经极难考证,只能靠一些杨氏族谱来寻找踪迹。
真实的北宋杨家将
《杨家将演义》中,杨家将至少有7代,枝繁叶茂,繁衍甚广,但真实的历史上,有记载有影响力的杨家将只有三代,分别是第一代杨业、第二代杨延昭、第三代杨文广,而且这三代杨家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是渐次变小的。
正史上的杨业确实有7个儿子,但只有杨延昭成名,其他6个终生只是低微武职,而在杨文广之后,杨家将在整个北宋再也没出现过知名人物,到北宋灭亡后,杨家将后人更是不知所踪。
杨家将后人的踪迹
在一些演义小说和民间故事中,《水浒传》里的“青面首”杨志、“岳家军”中岳飞帐下大将杨再兴都是杨家将后裔,但杨志是虚构人物,杨再兴倒是真实人物,史料中却并未说他是杨家将后人,至于《射雕英雄传》中的杨铁心、杨康、杨过,更是小说虚构了。
有人认为杨业生活和战斗的山西代县一带,是他后人居住的主要地方,如今雁门关下一个叫鹿蹄涧村建有纪念杨业的杨忠武祠堂,村里1000多口人,据称大多都是杨家将后代。
但真实情况并非如此。北宋初年,大将守边征战,家属大多留在京城开封,一来家眷可以得到更好的照顾,让大将免除后顾之忧,二来是一种变相约束,让边将不敢叛变投敌。
杨业作为北汉降宋的将领,既得到宋太宗器重,又被宋太宗提防,赵光义不可能让杨业的儿子儿媳们跟他一起在代县生活,而根据明朝史料记载,演义中的天波杨府虽然夸张,但杨业的府邸却真实存在,而且就在开封城内,因此他的家眷都生活在开封。
古代受经济、交通条件限制,人口流动缓慢,而整个北宋期间内乱较少,环境比较稳定,历史上的杨家将后人也并未遭到迫害,应该不会迁徙到外地。
按照这个判断,杨业的后人在整个北宋期间应该都生活在开封。
不过北宋末年发生靖康之变,开封被金人攻灭,南宋初年,宋金战争频仍,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大批百姓南迁,杨家将后人离开开封迁徙也在情理之中。
杨家将的故事因为小说、戏剧、评书的绘声绘色,可谓是被传得家喻户晓,但实际上人们印象中的杨家将与真实的杨家将是有很大区别的。真实 历史 上的杨家将没有那么悲壮,其军事家族的地位也远远不是北宋的支柱,只是人们艺术性的将其夸大了。至于杨门弟子全部战死沙场那更是没有,杨令公七个儿子也只有一个战死,其他的大多在作城防。
当然夸张不重要,这些作品真真假假也好,令人感动的是他们身上那种精忠报国的精神。而在近现代,陷入民族危难的中国,也出现了无数有着这样精神的爱国人士。其中这一家堪称是当代杨家将,他们不单刚好姓杨,一家之中还有十三个人参加了革命。其中更有一人官至正国级,真可谓是满门忠烈,说到这家人要先从最大的长辈杨宣永说起。
杨宣永生于清同治七年(1868年),四川遂宁人,家中为富裕人家。他是从小攻读诗书,曾捐过一个蓝翎候选巡检的官职,后来积极投身教育。无奈遇上战乱,在危亡之际,杨宣永又改教育为为抗战筹资。1942年,带头将双江镇的关帝庙改为了抗战救国将士阵亡祠,又将自己的家作为革命活动的联络点。报国的同时,杨宣永也比较关心自己的小家,注重对子女的教育。
身心力行,也使得他的所有儿女后来都走上了报效国家,毅然革命的路。他一共有十三个孩子,除去第三子早夭,剩下的十二个孩子都是英雄。这十二个孩子分别是杨尚荃、杨尚麟、杨尚述、杨尚昆、杨尚仑、杨尚直、杨尚明、杨尚正(又名杨白冰)、杨尚朋、杨尚友、杨尚智、杨白琳。八个儿子四个女儿,先从老大杨尚荃说起,这位最早从1905年便进入了同盟会。
一路从护国运动走向护法运动,1924年后主要投身工业救国,抗战爆发后积极参加抗日活动。不料患上了疾病,1937年病逝于上海,但也算是尽自己的力为国奋斗过了。老二杨尚麟,1909年加入同盟会,后来东渡日本时期接触到了马克思,改变立场。1924年在童庸生的介绍下,开始了革命,一直到1969年12月6日去世。
杨尚述是兄弟姐妹之中最悲壮的一个,值得一提的是杨家有六个地下组织成员,很大原因是因为他。不止是杨尚昆认为四哥是自己的革命引路人,就连刘元帅也是如此认为的,因为他也是在杨尚述的介绍下入党的。只可惜这位运动先驱在1927年不幸被捕,1927年4月6日牺牲,他用自己的生命实践了信仰。
杨尚昆想必都听过他的名字,他也是杨家兄弟姐妹之中成就最大的,位至正国级。老六杨尚仑,1927年曾进入黄埔军校六期,不过他是坚定跟四哥、五哥一起的。后来为解放成都做了大量的工作,解放后便一直留在四川工作,1963年2月26日病故。老七杨尚直,解放前在四川担任某处处长,后来为解放成都做了不少工作。跟哥哥一样,在解放后,他也留在了四川的单位工作。
其他的几个也大多投身了革命,始终为这一份信仰付出了终身,即使是四个女孩也是巾帼不让须眉。其中老十三,丈夫还是贺元帅的亲外甥,开国中将廖汉生。由此可见,用满门忠烈来形容丝毫不为过,他们的这种精神也终将继续传承下去。
杨家将是有后人:在雁门关下,有一个以杨家祠堂而闻名的鹿蹄涧村,村里1000多口人,其中一多半都是杨家后代。杨家祠堂始建于元代,是国内现存最完整的一座杨家祠宇。因杨业死后被追赠为“太尉”,谥号“忠武”,他的后代以此题祠名为“杨忠武祠”,俗称“杨家祠堂”。
杨业确实有七个儿子,但都不叫影视剧里的那些名字。且历史上并不是所有儿子都战死了,只有大郎延玉战死了。也没有杨宗保(应是照文广原型杜撰),但历史上有杨文广,是杨延昭的儿子。文广是历史上有名的大将,曾随狄青出征,后镇守广西。文广也有四个儿子。
一、杨家将
杨家将讲述了北宋年间杨家名将保家卫国的感人故事。当时,杨家名将可谓一口金刀八杆枪,令辽兵闻风丧胆,对宋朝可谓居功至伟。 怎奈奸臣当道,潘仁美大奸大佞,杨家名将遭到严重迫害。
辽国皇帝约请太宗,赴金沙滩 “双龙会”,暗藏杀机,兵困行宫。声声怒吼,阵阵击鸣,战车交错,刀光血影。大郎、二郎和三郎战死、四郎和五郎失踪,七郎被潘仁美万箭射死。
二、杨业
杨业(?—986年6月18日 [1] ),原名重贵,戏说中又名杨继业。原籍麟州,后徙并州 [2] 。北宋名将。官至云州观察使、判代州,赠太尉、大同军节度使。
杨业少时倜傥任侠,善于骑射,喜好打猎,猎获总比他人多。读书不多,但忠烈武勇,甚有智谋。北汉建立后,年仅弱冠的杨业即追随北汉世祖刘崇,任保卫指挥使,以骁勇远近闻名。后屡立战功,迁升建雄军节度使,国人号为"无敌"。宋太宗素闻杨业之名,于北汉灭亡后,遣使召见杨业,授右领军卫大将军。累迁代州刺史兼三交驻泊兵马部署。
太平兴国五年(980年),杨业在雁门关大破辽军,威震契丹。雍熙三年(986年),随军北伐,因监军王侁威逼,毅然要求带兵出征。结果在狼牙村中伏大败,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于陈家谷力战被擒。杨业无限悲愤,为表白忠心,绝食三日而死。追赠太尉、大同军节度使。
三、杨文广
杨文广(999-1074),字仲容,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北宋名将,杨延昭之子、杨业之孙(正史中杨文广为杨延昭之子,杨宗保为《杨家府演义》虚构人物 ),曾为范仲淹所擢用,祖籍麟州(今陕西神木北)。
杨文广生于咸平二年(999)卒于熙宁七年(1074),白寿彝认为他是杨延昭的第三子(曾巩《隆平集》云:“诏录其子传永、德征、文广有差。”),以父因入官,任侍卫亲军龙卫(骑军)、神卫(步军)四厢都指挥使,后升领防御使。宋神宗时因抗击西夏建功,历官定州路副都总管、步军都虞侯。后辽人争议代州地界,他奉献阵图及攻取幽燕之策。旋病死,膝下共有四子。
评书中,太平王少令公杨文广共有十九妻子:金平珠,杜月英,窦锦姑,鲍飞云,齐长善,赵百花,苏三娘,慕容英,农艳花,李玉茹,吴金定,柳香春,曾凤英,梅若兰,赵春蓉,薛百花,慕容昭容,范文萦;膝下共有四子,以小儿子怀玉最为出众。
通讯:“杨家将”后人的丹山碧水_新华网
据《彩烟杨氏宗谱》载,新昌彩烟地区杨氏的始祖杨白,即是隋炀帝杨广后裔,被封为荣王。隋末,杨秀(也算隋朝杨氏直系,杨坚第四子)初封越王,寻徙封为蜀王,进位上柱国,西南道行台尚书令,兼右领军大将军。他见杨广昏庸无道,避入闽,遂居浦城;其后裔分布闽北崇安、浦城、建阳、建瓯、松溪政和、及闽南南安等县。
隋炀帝族谱和山西杨家将族谱:
一、杨业以前世系一线图:
烈(太原太守)---桢(宁远太守)---忠(北周隋国公)---坚(隋文帝)---广(隋炀帝)---昭(弟元献,浙江始祖)---侑---慎(弟行知到四川)---播---炎(唐朝宰相)---昭宪---凭---茂孝---帐诚---临牒---煚---端(太原太守)--攽---衮
二、杨家将世系:
一世:衮
二世:杰安、杰康、继业
三世:延平、延定、延光、延辉、延德、延郎(景)、延兴、延玉(养子,原姓王)、延琪、延瑛)
延平,世称杨大郎,又名渊平,开赋义勇,曾保驾宋太宗出幽州,有纪信之谋,年未壮而卒于阵,于雄州(今河南雄县)建祠以祀,封忠义将军,葬河北省永青县西北大王坨子。配张氏金定,封靖国夫人。生子:宗政
(后代在河北省乐亭、江苏省南通市);
延定,世称杨二郎,又名延广。为殿直,迁供奉官,赠封忠烈候。配李氏翠平。继配耿氏,生子宗应
(后代在太原市西山一代);
延光,世称杨三郎,又名延训,为殿直,赠封忠烈显将军,配朱氏月梅,生子:宗勉(后代在河南省焦作市武陟县西陶镇);
延辉,世称杨四郎,又名延环,赠封忠武候。配林氏素梅。生子:宗英
后到辽国当附马,(后代在大庆市和山东冠县)
延德,世称杨五郎,又名延贵,英武善战,屡立战功,任都
请问杨家将全家一共多少人
本文2023-09-28 06:17:45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23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