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有姓易的名人吗我姓易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8浏览:3收藏

中国历史上有姓易的名人吗我姓易,第1张

易 洸

征南将军洸公传

易洸,字文行,汉武帝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癸丑六四日生。其先为山左人。袭父爵,仕西汉武帝,官拜征南将军(诸征将军之名最早出现于汉代,四征将军(征东、征西、征南、征北)是中国古代的高级将军官名。四征将军之间无高低之分,四镇也同样。虽然四征大于四镇,但事实上职权相同,只是镇将军干得好了,会晋升为征将军作为奖励。汉朝英雄辈出,征南将军在三国都有设置,有名的有赵云、曹仁。洸公袭父爵,公立功德晋爵,理所当然。(“汉置四征将军,谓征东、征西、征南、征北也。其后又置四镇将军,有功进号,则自镇为征。”),一般而言不会出现征、镇将军同时存在的情况(不排除特例,如钟会、邓艾),以屯兵所在州的刺史为“储帅”。如果征、镇同时出现,则多是出于相同制衡的目的。东汉末年丞相曹操因战乱经常征伐四方,乃常置四征将军,秩二千石,并且从多位将领的升迁记录,也可看到四征、四镇大于四方。此外,魏国四军区分划也十分明确,征南统荆、豫,屯新野(如征南将军曹仁屯新野)。魏文帝时将官职制定九品,四征将军为第二品,地位次于三公,晋朝时加大并开府则位同诸公,乃成为常设的高级将军官名。南北朝时亦为次于大将军的高级将军。),奉命领兵征南,由金陵而来宜春。时,宜春刚废侯国复县治,辖今萍乡、新余两市,地域辽阔,境内荒僻,界邻蛮楚,草窃奸宄,不时潜发,受害匪浅。查郡邑武事志,当建武间,袁境安堵,不闻寇警,实赖公捍御克奠金汤耳。惜书缺,有关他所表现无可考信,而其防患固围,俾宜人寝处不惊,公之功德直与秀水袁山流歭无穷,其食报岂有涘哉。始,其子携而来南,犹家于豫章之西山,公莅宜时,眷属未随任,及公卒,葬于宜西之将军坟山(今萍乡芦溪高岗塘),其子孙因乔迁宜西邓峰之麓,乃吾袁郡易氏之始也。后裔散处于郡邑间,振振称盛焉,论者咸称先德积累甚厚云。”

易恺

《晋书》中有:魏元帝曹奂景元4年,公元263年秋八月,大军从洛阳出发,大赏将士,列阵誓师。将军邓敦提出蜀不可伐,文帝将他斩首示众。九月,又使天水太守王颀攻姜维营,陇西太守牵弘在前面截击,金城太守杨欣进军甘松。钟会所率军队分为二队,一队由李辅率领,经过斜谷,将蜀将王含包围于乐城,又使部将易恺在汉城进攻蒋斌。钟会率一队直指阳安,护军胡烈攻陷关城。姜维闻讯后率军退回,王颀追击姜维,在强川打败蜀军。姜维与张翼、廖化合并共守剑阁,钟会进攻剑阁。

显然易恺是魏伐蜀,钟会指挥攻打姜维的武将。其它史籍说易恺是雍州刺史。考魏晋政权,由军力建立,一般为军政合一,刺史常为将军,都督刺史都开幕府,三国重置雍州,治所在长安,辖今陕西等地。

易揣

《资治通鉴第一百卷》前凉王张祚*虐无道,上上下下对他都非常怨恨愤怒。张祚憎恨河州刺史张瓘的强大,便派张掖太守索孚代替张瓘镇守河州,派张瓘去讨伐反叛的胡人,又派手下的将领易揣、张玲率领步兵骑兵一万三千人去袭击张瓘。张掖人王鸾懂得阴阳占卜之术,对张祚说:“这支部队一定是有出无还,凉国将要危险了。”同时还历数了张祚三方面的不义之举。张祚听后勃然大怒。便以王鸾宣扬妖言为罪名,将他斩首示众。王鸾临刑前说:“我死了以后,军队败于外,国王死于内,必定如此!”张祚把他整个家族的人全都杀死。张瓘听说这一消息后,杀掉了索孚,起兵攻打张祚。他将讨伐檄文传递到各州郡,宣称废除张祚,让他以侯爵的身份回家,重新立凉宁侯张曜灵为王。易揣、张玲的军队刚刚渡过黄河,张瓘就击败了他们。易揣等人单身匹马往回撤退,张瓘的军队紧追不舍,姑臧城里的人都感到震惊害怕。骁骑将军、敦煌人宋混的哥哥和张祚有矛盾,宋混害怕张祚加祸于己。八月,宋混和他的弟弟宋澄向西逃走,聚集了数万人以后又掉头开向姑臧,以策应张。张祚派杨秋胡把张曜灵带到东苑,扳断他的腰肢后把他斩杀了,尸体埋在沙坑当中,定谥号为哀公。

前凉宋混的部队驻扎在武始的大湖边,哀悼张曜录。闰六月,宋混的部队抵达姑臧,前凉王张祚拘捕了张的弟弟张琚及儿子张嵩,准备要杀掉他们。张琚、张嵩听说后,招募了城里的数百人,公开宣称:“张祚无道,我哥哥的大军已抵达城东,敢动手杀我们的人诛灭三族!”于是打开西城门让宋混的军队进城。领军将军赵长等人因有请立张祚的罪行,十分害怕,他们入宫请张重华的母亲马氏登堂升殿,立凉武侯张玄靓为国主。易揣等人率兵进入殿堂,拘捕了赵长等人,杀掉了他们。张祚在殿堂上扶剑大喊,命令左右的人奋力战斗。张祚平时失掉了民心,这时没有人肯为他去战斗,于是被士兵杀掉。宋混等人砍下了他的首级示众,公告宫廷内外,张祚暴尸于路旁,城里的人们都高呼万岁。宋混等人把张祚以普通百姓的规格埋葬,并且杀了他的两个儿子。宋混、张琚上书东晋朝廷请立张玄靓为大将军、凉州牧、西平公,在境内实行大赦,纪年恢复为建兴四十三年。这时张玄靓刚七岁。

据说,在前凉国的这场内乱之中,张祚的心腹大将易揣却趁乱杀出姑臧城,藏匿起来,改以名字为姓氏,称揣氏,其子孙后代世代相传至今,是为甘、宁、青一带的揣姓一族。

易 雄

易 雄:(公元257年),字兴长;长沙浏阳人(今湖南浏阳)。著名晋朝官吏。出身贫苦,他的祖先于蜀汉章武二年由江苏太仓州迁来浏阳、安家在淮川境内的巨湖山下(今西湖山)。易雄曾任县吏,后辞官不就,再后继任郡主簿,恰逢匪寇张昌反叛,将太守万嗣抓捕,即将斩杀之时,易雄挺身而出,与张昌抗争,张昌怒不可遏,下令将易雄推出,一同斩首。易雄太义凛然,不为所惧,张昌为易雄的忠直所感动,遂释放了他二人,易雄因此名噪一时。后被举为孝康,迁升别驾。易雄自以为出身寒门,不宜在官场久混,又辞官回乡。不久,朝廷诏用为舂陵县令(今湖南宁远)。晋永昌六年(公元322年)春,大都督王敦据武昌,举兵反朝廷,湘州刺史谯王丞极力反对,遂召集各县军士保护郡城。易雄得悉此情,除书写檄文列出其王敦罪行以外,又招募兵士千人,支援湘州。此时州城城墙残破,且又缺乏兵力。王敦派遣魏义率万人来攻城。易雄以忠义激励将士,并身先士卒,抗击敌人,与敌人展开巷战,伤亡惨重,易雄被俘,押解至武昌。王敦亮出易雄所写的檄文,怒目相视。易雄泰然自若地说:“此文是我所写,我恨自己地位低,力量弱,不能救国安民,朝廷如果被推翻,我活着也没有用,宁可做一个尽忠的鬼魂。”王敦见易雄大义凛然,内心恐惧又惭愧,当即将易雄释放,不久,又将他杀害,死时六十五岁。其妻潘氏,惊闻噩耗,悲痛欲绝,遂投水于巨湖山下樟树潭。王敦之乱平定以后,易雄遗体被运回浏阳,与妻合葬于今枨冲镇颂佳园村将军洞。元至治二年,元世祖忽必烈赠其侯爵、谥忠愍。明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赠宜阳别驾之神,祀乡贤祠,在巨湖山下建立易雄祠,后倒塌。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其墓经易姓后人修葺,并在峡山口处立亭建碑。

易 祓

易 祓:(公元1156~1240年),字彦章,号山斋;潭州宁乡人(今湖南宁乡巷子口镇巷市村)。著名南宋大臣。易几先之长子,易妙之孙。以祖纶公侨居沩上,弱冠举于乡,不乐仕进,恩例文林郎,翌年转儒林郎。易祓博学多才,素工诗词,文人博士交相倾慕,咸以望见颜色为幸,尊称布衣居士。至宋淳熙乙巳(公元1185年)荐于朝,殿试第三名探花,帝甚嘉之,赐封释褐状元。宋绍熙甲寅(公元1194年),易祓入荆南师幕,宋庆元四年(公元1198年)除著作郎兼实录检讨官,掌修国史,位次编修,兼权起居郎,侍从皇帝记录皇帝言行。宋嘉定三年(公元1203年),易祓任尚书佐郎。翌年农历3月除枢密院检讨,农历4月磨勘(考绩升迁制度)转朝散大夫郎,国史编修实录检讨,又除国子司业(中央书院国子监副长官)。宋开禧乙丑元年(公元1205年),易祓升中书舍人,职掌起草诏令。农历8月除左司谏议官兼侍讲,讲论文史,备君主顾问。宋丙寅(公元1206年),易祓升右谏议大夫转朝散大夫。农历7月除礼部尚书,职掌礼仪、祭享、贡举等事长官,兼直学士院,易祓负责起草任免将相等机密诏令,并备咨询要政。是年南宋伐金,史称“开禧北伐”,翌年丁卯,师旦失败贬死,农历11月易祓谪融州,移金州,戊辰移衡州,得旨自便寻叙。宋嘉定乙酉(公元1225年),宋理宗登极改元宝庆,恩赐易祓为朝议大夫,提举玉隆万寿宫事,安置罢退之臣及闲员。宋丁亥(公元1227年),恩赐易祓朝议大夫、宁乡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赐紫金鱼袋。宋绍定四年(公元1231年),易祓转中奉大夫,磨勘大中大夫,赠正奉大夫。宋嘉熙庚子(公元1240年)农历3月20日,易祓殁,寿终八十五岁。御赐祭葬,墓在宁乡县原十都三区沩上之下屏山(今宁乡县巷子口乡)寅山申向,有石人石马石羊石虎石柱。封硕人,谥文昌。易祓著有《周礼周易释义》、《禹贡疆理记》、《易学举隅》、《周礼释疑》、《汉南北军制》、《山斋集》。易祓著述甚丰,著有《周易总议》、《周礼总义》、《禹贡疆理记》、《汉南北军制》、《山斋集》等书,但留世极少,其状元御试论文在当时是最著名的文章之一。

易元吉

易元吉:字庆之;长沙人(今湖南长沙)。著名北宋画家。天资颖异,灵机深敏,善画。初攻花鸟、草虫、果品,后专写獐猿。曾游荆、湖间(今湖南、湖北一带)搜奇访古,深入山区,入万守山百余里观察野生动物生活和林木岩石景物,每遇胜丽佳处,辄留其意,心传目击,写于毫端。于长沙寓居后开凿池诏,间以乱石丛篁、梅菊葭苇并驯养水禽山兽,以观其动静游息之态,故所画动植物富有生趣。画上多自书“长沙助教易元吉画”,落款于树石间。后官至州学助教,北宋英宗治平元年(公元1064年)景灵宫建孝严殿,召易元吉入宫画花、石、禽兽等屏风,皆惟妙惟肖。

易延庆

易延庆,字余庆,上高(今属江西省)人,唐末状元易重之孙,太宗时官至大理丞。

易绍宗

湖广攸县(今属湖北)人,明代洪武年间因军功授象山县钱仓防千户,后在建文三年(1401年)在与倭寇作战中丧身。史料记载:明臣。湖南攸县人。洪武时从军有功,授象山县钱仓所千户。建文三年,倭登岸剽斥掠。绍宗大书于壁曰:“设将御敌,设军为民,纵敌不忠,弃民不仁。不忠不仁,何以为臣!为臣不职,何以为人!”命妻李具牲酒奠之,诀而出。密令游兵间道焚贼舟。贼惊救,绍宗格战,追至海岸,陷淖中,手刃数十贼,遂被害。其妻携孤奏于朝,赐葬祭,勒碑以旌之。

易常亮

吉安太和人。著名唐朝诗人。唐肃宗时(公元756~762年)举秀才。他与李白友善,时相唱酬。李白以天才傲睨一世,独对易常亮推许,甚至窜夜郎时赠易常亮以诗云:“少年解长剑,投赠即分离。何不断犀象,精光暗往时。蹉跎君自惜,窜逐我因谁。地远虞翻老,秋深宋玉悲。空摧芳桂色,不屈古松姿。感激平生意,劳歌寄此辞。”二人交好,略见於是。易常亮年优游田园以吟咏自娱,惜诗集不传,零章断句无由见。其远孙有易元吉,字庆之,长沙人。著名宋朝画家。

易 青

惠州归善人。著名南宋将领。易青时为都督行府摧锋军效用。初,广东贼曾衮本军士也,己受招复叛。宋绍兴六年十月,经略使连南夫与摧锋军统制韩京会于惠州,督诸兵讨之。京募敢死士七十三人,夜劫衮营,易青在行中,为所执。贼驱至后军赵续砦外,续曰:“汝大军为我所擒甚众。”易青大呼曰:“勿信,所擒者我尔。”贼又言:“吾不汝杀,第令经略持黄榜来招安。”易青又呼曰:“勿听,任贼杀我,我惟以一死报国。”贼怒焚之。易青死,骂不绝口。易青无妻子。事闻,朝廷特赠保义郎。合门祗侯,官为荐祭焉。

易 华

字闻远;湖南长沙湘乡人。曾祖易炎正,字致中,号涟溪,九岁能文,从许衡,笃好宋五子书,穹探性理之奥。元仁宗延祜七年庚申(公元1320年)第进士,官宁乡丞。有善政,学问旁洽,四方踵门受经者甚众。著有涟溪集若干卷,府县入祀乡贤公。少有大志,喜谭兵学,豪气纵横,不可一世。时值元末,群雄蜂起,豪杰集义,保御一方,非割据窃号者比。易华则屯兵湘潭之乌石寨,保守长衡永宝一路,他寇不敢侵,乡里德之。明太祖朱元璋起兵,易华敕受参政。洪武大定,始散屯,后死为神,一方皆严事之。

易 仿

字惟效,号霍冈;湖北黄冈人,玉衡学谅大堂裔。著名明朝大臣。易仿由府庠生获嘉靖甲子乡录,登明隆庆戊辰科(公元1568年)进士,授礼部行人司行人。易仿任钦差巡按,江西福建云南道监察御史。以劾严嵩党鄢懋卿,谪广安州判,转东平州,知江山县。寻晋户部主事,历员外郎中,升知衢州。衢旧有兄弟讼争不决,易仿不问曲直,各取一手连梏,偶坐累朝不脱,两人相顾相怜,时复相笑,不觉争心之冰释也。众初骇莫喻。迨既,翕颂易仿如周召父。后易仿转四川涪州道。时杨应龙蠢动綦江,朝廷未遑用兵,计先豢龙,特命易仿往。易仿深入龙穴,宣朝廷威德。杨应龙俯首奉易仿惟谨,随易仿待命重庆。易仿因功晋升四川大参。丁林太孺人忧。后杨应龙叛,严嵩一党借此报复易仿,遂致仕。易仿性醇谨敦笃,府县会谒,必及民俗,公务不稍干以私。每以寒蝉为戒云。祖居肘腋陈姓者,为易仿世邻,或以卧榻语进。易仿曰:“老邻也,丈夫得一官便失一邻,谁复愿邻。有读书子乎,尔居腋下,至今无以异”。易仿晚年捐百余亩入祠,以供祀事,复以租稞入祠,以供文会,制银牌一面,上书“乐贤父兄”四字。拜曦侯先生为文章祭酒。以时课子弟,文会茂矣。崇祯庚辰岁,督学王讳永祈崇祀乡贤,尊重易仿名望。

易道暹

字曦侯;湖广黄冈人。著名明朝贤士。易道暹以文章为天下祭酒。凡天下文章上无不收名定价于先生。详文学传。明万历戊午游京师,值东乱初炽党户方殷先生,独敬西安孟旋方先生讳应详曰:此当今郭有道也。方先生亦以先生无愧黄叔度。刘廷杜松败没,易道暹作文哭祭。庚申泛舟馀杭,逾两浙,历三吴,遇山公则疏籍人才以资启事,遇狄公则开注英贤以助桃李。每曰秀才以天下为己任。讵俟异日一话一言皆期有益国家,有功世道,毋逡巡徒自负也。西陵梅之焕,专阃甘肃,当路忌之,几不可测职。方余大成廷争如虎,梅之焕曰:“暗素生平,何意乃尔。”余曰:“我不知公,知公者易曦侯先生也。”乙亥二月,太行寇渡河南。流劫光罗英霍,易道暹联乡族子弟,置义仓习骑射将有绪,贼自西陵间道飚至,易道暹方卷书走僻,贼驱执之曰:“我知若为海内知名士,若从我,我以汝为前部。”易道暹叱曰:“大兵旦夕韭粉尔矣。尔非南倭北虏,地方资足活汝饥,何乃肆兵纵火焚掠大明天子百姓也。”贼怒甚,焚之。督学王承权进祀乡贤,三楚士谥曰“忠烈先生”。其子易为瑚痛父死非命,立寨杀贼。仲子易为琏字叔赐,同日被执,贼迫之跪,强项大骂曰:“我膝岂为若屈耶!”南望父所恸哭,受刃以死。贼弃池中,身首异处,怒其骂之历也。与父同祀乡贤,谥曰孝烈。

易道三

字明甫,一字象生。著名明朝末期大臣。明万历年间人。易道三治书为府庠生。主户政。明季所在流寇蜂起,公约乡人结砦自保,立教条,明禁令,乡人悉遵约束,卒赖以安久之。旁县亦闻之,若蕲水罗田麻城共四十馀砦,咸来联合,听节制。明崇祯六、七年,流贼窜入湖广残破州县无算间。有入境劫掠,易道三指挥四邑互相应援,辄受重创以去,由是贼耳其名不敢逼。明崇祯十六年,张献忠陷武昌置伪官属,公合四邑兵擒黄州知府。是年农历8月,总兵左良玉攻献贼于武昌,易道三与监军道王质沔阳知州章旷武昌生员程天一起兵助之,遂复蕲黄汉阳诸邑。先是庄烈帝封良玉宁南伯,命复武昌。未几京师失守,庄烈殉难。福王嗣位,南京武昌捷,闻王进封左良玉为宁南侯。左良玉奏易道三战守功,状荐,材堪专阃,宜急起用,以予国乱。王手诏褒奖,召赴行在。易道三以乡梓多故,辞未赴命。巳而清军入关,攻克湖广,易道三所辖各邑诸寨不下。大吏计擒易道三于白云山寨,被执时啮指血书“梵云仙汉”四字。时人铭石勒碑置寨次。今之登白云山者,无不争睹公血迹碑也。及逮至武昌,清吏许易道三以官爵,令剃发,易道三曰:头断可也,发不可断。吏恶其倔强,幽之暗室,屡遣人啖以官爵,公终不屈。遂行刑。临刑前,易道三赋绝命诗一首,惜巳散失。其寄家人书,嘱其续成宗谱,有诗句曰:“谁抱祭器天涯外,剩水残山莫计秋。”时清顺治三年农历1月12日。近者清帝逊位,民国成立,忠义如易道三,自合为国史所甄录,炎巳衰集其荦荦大者载入省志。

易良叔

字屏山;籍贯黔阳县,洗马潭人。著名清朝官吏。青年时期入岳麓书院习举子业。清嘉庆十五年(公元1810年)举湖南乡试第一,翌年登进士弟。清嘉庆二十五年,任河南卢氏县知县。清道光四年(公元1824年),调孟县知县,清道光七年(公元1827年),升任河南邓州知县,继调直隶光州。清道光十三年(公元1833年),以母亲老秘乞养归里。易良叔任州县时,正值英、法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清廷政治腐败,人民生活困难不堪。他一面上《平夷条议》,一面采取利民措施,发展生产。任孟县知县时,教发沿江岸植树扩堤,防治水患,并劝发仿制筒车车水灌田。易良叔辞官回里后,受聘于龙标书院讲学,四方慕名求教者甚多。其书法苍劲道健,著作亦多,易氏家谱记载,著有《春秋撮要》、《三礼考》、《草木山海切要》、《大学中庸讲义》、《乡党考》、《中州风俗说》、《孟县水道图说》等书,终年七十一岁。

易贞言

清学者。字内美。湖南湘乡人。诸生。性孝友,多善行。康熙五十一年(1712)以孝旌。前后三举乡饮。喜读书。年逾八十,犹手不释卷。著有《周易讲义》、《五经精义》、《爱日堂集》、《松堂诗集》等。子易宗瀛、易宗涒皆有名。

易宗瀛

清学者。字公仙,号岛民。湖南湘乡人。易贞言子。幼工诗文,12岁为生员。清雍正七年(1729)拔贡,荐为慎郡王府教习。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选为浙江曹娥场盐大使。后调东江场,卒于任。著有《翠涛书屋全集》。

易福韬

衡阳人,清例授修职郎明经进士,即补儒学正堂名福莹,字用六,号桓山道光八年子九月二十三日未时生寿七十一,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六月二十九日申时终,葬衡州府政义乡四十一都六区邹家冲今湖南省衡阳县杉桥镇伊山冲。其子易相翎(清自治究研毕业, 名济清,辈名昌生任义化乡议员,字天一,,号少桓,别号相翎,亦作商霖,清同治三年甲子四月初六日辰时生,民国三十五年丙戌十一月十五日丑时终,葬现伊山村云锦组马土皂双金夹,题“鹿鸣凤山”于伊山寺(此寺以《梅花三弄》曲作者桓伊而名)

易宗捃

清学者。字公申,号实庵。湖南湘乡人。易贞言子,易宗瀛弟。监生。事亲极孝,与父先后受旌表,人称“世孝”。自幼好学,博览群书。清雍正二年(1724)主教岳麓书院。乾隆元年(1736)与兄同举博学鸿词,充慎君王府教习七年。后居乡。喜读书,年逾九十犹手不释卷。平生著书甚多,有《五经辨疑》、《四书绎注》、《实政录》、《性理精义》、《岸亭偶谈》、《历代名贤名媛齿谱》、《半霞楼诗文集》等。

易祖栻

清书画家。字张有,又字淑南,号啸溪。湖南湘乡人。易宗瀛子。擅长画兰菊竹石。他在接受家传绘画技法的基础上,刻苦钻研,有进一步的发展,善于运用弄墨画大幅兰竹,挥洒迅捷,气势飞舞。又能画山水,工于诗词书法。

易之瀚

清算学家。字浩川。江苏甘泉(今扬州)人。以算学著名,著有《四元释例》一卷,内容开方例二十九则,天元例十一则,四元例十三则。

易棠

清臣。湖南善化(今长沙)人,号召甘。道光进士。分任刑部主事。累迁员外郎、郎中。道光二十八年(1848),任广州知府,次年任督粮道,奉命率领史朴平英德之乱。[5] 咸丰元年(1851),历任陕西按察使、甘肃布政使,旋署陕甘总督。设官钱局,鼓铸大钱,以济制钱不足。宁夏等州县被水,他会勘灾情,奏请蠲缓赋税。倡捐筑渠泄水,工赈并行。四年任陕甘总督。派兵追击甘肃回民起义,旋署西宁办事大臣。

易佩绅

(1826-1906),清臣,字笏山,一字子笏,湖南龙阳(今湖南省汉寿)人。咸丰八年(1858)举人,官至江苏布政使。从军川陕间,积功授知府。官至江宁四川藩司。性负气,敢任事,官蜀日,与丁宝桢不相能,赖王闿运为解。光绪十年,以援台湾去。尝从郭嵩焘、王闿运游,诗学随园,有《两楼诗钞》、《文钞》、《词钞》,并传于世。

易子需

广东省鹤山人,工于诗、词、书、画,尤精篆刻,曾与萧友梅合作新体乐歌。

易顺鼎

字实甫,又字中硕。湖南省龙阳人,光绪元年(1875)举人,近代诗人。

易汉文

湖北礼山人,中国工农红军早期***,在甘肃古浪战斗中牺牲,年仅二十九岁。

易培基

易培基(1880-1937),近代教育家,故宫博物院创建人之一。字寅村,号鹿山。湖南长沙人。毕业于湖北方言学堂。辛亥革命后先后任湖南省教育委员会委员长、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校长、湖南省立图书馆馆长、湖南省长公署秘书长、孙中山先生顾问、黄郛摄政内阁教育总长、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上海劳动大学校长等职。自1924年后任办理清室善后委员会委员、故宫博物院理事兼古物馆馆长、故宫博物院院长等职。1932年蒙冤辞别故宫。1937年9月卒于上海。

易秀娟

江西人省,当代政治家。革命年代,历任红军指导员、中共中央管理局局长、东北人民政府商业部副部长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常委、中南军政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南行政委员会财经委员会副主任、中共中央中南局委员等,参与领导广东和中南地区的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954年10月8日因病逝世。

易耀彩

易耀彩(1916-1990),江西省泰和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1年由团转入中国***。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江西军区独立团排长,独立第5师15团政治处青年干事,红8军团第23师连政治指导员,军委一局二科科员。参加了长征。

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120师358旅司令部作战科科长,晋察冀军区第34团营长、团长,晋冀察军区参谋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张家口卫戍区司令部司令员,晋察冀野战军第3纵队8旅旅长、第7旅旅长,第19兵团63军副军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基地司令员,1953年至1958年入苏联海军学院学习。回国后任海军潜艇学校校长,北海舰队第一副司令员、政治委员,海军军事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是中国***第九届中央候补委员。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0年10月3日因病逝世,终年74岁。

易中天

1947年生,湖南长沙人,198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任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他长期从事文学、美学、历史学等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央视《百家讲坛》“开坛论道”的学者,其主讲的“汉代人物风云”、“易中天品三国”系列首播即获热评。

易建联

(1987年10月27日—)生于中国广东省鹤山市,中国男子篮球队队员,中国职业篮球运动员,可司职小前锋,大前锋及中锋。2002年,15岁易建联进入CBA,效力于广东宏远队。2004年入选中国国家男子篮球队,2005年成为CBA史上最年轻的MVP。2007年NBA选秀中易建联以第六位的成绩被密尔沃基雄鹿队选中,2008年转会至新泽西网队,2010年6月30日转会至华盛顿奇才队。

易宪荣

江西上高人。原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发展室主任,2007年辞去职位。他被称为“房地产平民代言人”。作为一位以“敢言”著称的学者,易宪容的辞职在网络上引起了较大反响

易心莹

易心莹,道号理伦,俗名良德,字综乾。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九月二十六日生于四川遂宁县老池乡双河口一农民家庭。著名道教学者,第一、二届中国道协副会长 。

1953年当选为灌县人民代表会议代表,1954年当选为县人大代表及县政协委员。1956年赴北京参与筹备成立中国道教协会,同年并当选为四川省人民政协委员。1957年4月赴北京参加第一届全国道教徒代表会议,当选为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兼副秘书长,讲学于中国教协会所办之道教徒学习班。1961年连选为第二届中国道协副会长,1962年又当选为四川省道教协会会长。

1、躬耕陇亩

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在琅邪郡阳都县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诸葛亮的父亲诸葛珪在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

诸葛亮3岁时母亲章氏病逝,诸葛亮8岁时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荆州刘表。

建安二年(197年),诸葛亮的叔父诸葛玄病逝;汉献帝已从长安李傕手中逃出,迁到了曹操的许县。诸葛亮此时已16岁,平日好念《梁父吟》,又常以管仲、乐毅比拟自己。

当时的人对他都是不屑一顾,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等好友相信他的才干。他与当时的襄阳名士司马徽、庞德公、黄承彦等有结交。

黄承彦曾对诸葛亮说:“听到你要选妻,我家中有一丑女,头发黄、皮肤黑,但才华可与你相配。”诸葛亮应许这头亲事,迎娶她。

当时的人都以此作笑话取乐,乡里甚至作了句谚语:“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但也有一种说法指黄月英本人极美,因此遭到乡里其他年轻女性的嫉妒而诋毁她的容貌。

2、初出茅庐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答应出山相助。曹操命大将夏侯悙引兵十万杀奔新野。关羽、张飞对刘备以师礼待诸葛亮很不满,面临大战之际,二人态度消极,将信将疑。

诸葛亮假借刘备剑印,遣兵调将,令关羽、张飞引兵埋伏在博望之左右,调赵云回来担任前部诱敌。刘封、关平带人埋伏负责放火。曹将夏侯悙果然轻敌上当,不听部将劝告。

长驱直入,被大火烧得死伤无数,又遭各路伏兵夹击,损兵折将,丢弃博望城,逃回许昌。诸葛亮一战成名,使刘备及手下大为敬服,奠定了自己的威望。

3、三气周瑜

当时曹操正在邺郡庆贺铜雀台落成。在铜雀台上大宴文武百官,并将一件西川锦袍挂在树上,下设箭靶,射中箭靶的人就可以得到战袍,武将们个个争先,想展现自己的武艺。

武将射毕,曹操又让文官吟诗作赋,记录铜雀台落成之事。曹操正在兴头上,也赋诗吟唱。忽报东吴使节华歆前来。曹操看罢表章,与谋士定计使孙、刘相吞并。

便上表奏周瑜为南郡太守,程普为江夏太守,华歆为大理寺少卿。周瑜就职南郡太守后,便想报仇,遂上书孙权。要鲁肃讨还荆州,鲁肃无奈,只好前往荆州。

鲁肃来到荆州,刘备依孔明之计放声大哭,孔明从旁说还了荆州,便无处安身。触动刘备心中伤处,而大哭不止,孔明于是要鲁肃转告孙权,暂缓讨回荆州。

4、空城计

一天,十余万魏军直奔西城而来,诸葛亮不慌不忙,虽然他身边没有大将,只有两千多文官,和一些老弱残的军人。他命令打开城门,让一些老兵去扫地,魏军见状。

司马懿就说:“诸葛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比有埋伏。”然后他下令大家赶快撤退。三国时期,周瑜和诸葛亮各司其主,因诸葛亮才学渊博,计高一筹,使周瑜十分嫉妒。

周瑜总想找个借品杀掉他。有一次在酒宴上,周瑜故意对诸葛亮说:“孔明先生,我吟一首诗你来对,对得出,有赏;对不出,就心杀头为罚。如何?”

诸葛亮从容一笑:“君子无戏言,请都督先说。”周瑜大喜,便开口念道:有水也是溪,无水也是奚,去掉溪边水,有佳便是鸡。得志猫儿胜过虎,落坡凤凰不如鸡。

诸葛亮笑笑,开口吟道:有木也是棋,无木也是其,去掉棋边木,有欠便是欺。龙游浅滩遭虾戏,虎落平阳受犬欺。周瑜听罢大怒,但有言在先,不好发作。

沉吟片刻,便又出一句:有手便是扭,无手便是丑,去掉扭边手,加女便是妞。隆中有女长得丑,万难千选挑一妞。诸葛亮知道这话是在嘲笑自己的老婆黄阿丑长得丑。

便应立刻道:有木也是桥,无木也是乔,去掉桥边木,加女便是娇。江东美女大小乔,曹操铜雀锁二娇。周瑜知道这话是在奚落自己的夫人。

怒发冲冠,几欲发作,辛好鲁肃在一边说了一句:有木也是槽,无木也是曹,去掉槽边木,加米便是槽,当今之计在破曹,龙虎相争岂不糟。

5、白帝城托孤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在汉中之战中斩杀曹操名将夏侯渊,击败曹操、占据战略要地汉中。在这样节节胜利的情况下,刘备部将关羽孤军北伐曹魏。

虽然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围曹仁于襄阳,达到军事上的最高峰。但是荆州后方空虚,东吴违背湘水划界,在背后对盟友倒戈一击。

吕蒙以白衣渡江乘机夺取荆州(主要是江陵和公安),最后关羽被吴军擒获,遭到杀害,“失荆州”使得刘备元气大伤,蜀汉政权也开始走下坡路。

刘备闻后尽起全国大兵去讨伐吴国,为关羽报仇,被陆逊击败,刘备兵败退到白帝城。刘备在白帝城一病不起,召诸葛亮等人托孤,刘备对诸葛亮说:“如果你看阿斗是个当皇帝的料子。

你就辅佐他,如果他不是个当皇帝的料子,你就自行取度吧。”诸葛亮哭着说:“我一定尽我所能去中兴大汉,为了大汉竭智尽忠,直到死那一刻。

关羽,蜀汉五虎将之首,死后地位更加巩固,历代尊崇无比,晋升为武圣人。但就是这样一个响当当的人物,在他死后,后世对他的身世却知之甚少。他出生于什么家庭,长辈和妻室是谁,都是谜团。明清时期,小说大行其道,罗贯中写《三国演义》,把关平写成是关羽的养子,很多人也都信了,估计关平泉下有知,也会忿忿不平,俺分明是亲生的,罗大才子怎么能骗人呐?

关羽家族与庞会有怎样的恩怨导致被族灭?

其实也不能怪罗贯中,就算正史也没交代明白关羽家世的详细情况。《三国志·关羽传》中也只是简单提了一句话“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也”。至于关平,《三国志》的叙述更简单:“权遣将逆击羽,斩羽及子平于临沮。”,只交代了关羽和关平是被孙权杀害的。

正史远没有三国演义对关羽父子的叙述多,罗贯中还给关平虚构了一个爹,说他是冀州关家庄庄主关定之子,关羽过五关时收他为义子,从此跟着关老爷子南征北战,成长为蜀汉一员猛将,甚至能与曹魏名将庞德大战三十合,不分胜负,可见武功也是了得,为蜀汉立下赫赫战功。

关羽和关平被孙权杀害后,次子关兴一支撑起关家的兴旺。关兴有两个儿子关统和关彝,嫡子关统无子,所以由庶子关彝繁衍生息,关彝继承了关羽的爵号,成为关公后裔的一大宗派。

《三国志》里写道:“子兴嗣。兴字安国,少有令问,丞相诸葛亮深器异之。弱冠为侍中、中监军,数岁卒。子统嗣,尚公主,官至虎贲中郎将。卒,无子,以兴庶子彝续封。”

关羽和关平被杀40多年后,关羽家族便遭受了灭族之祸。魏军邓艾攻蜀夺下成都,魏将庞德的儿子庞会尽灭关羽满门。南朝刘宋裴松之引用《蜀记》:“庞德子会,随钟、邓伐蜀,蜀破,尽灭关氏家。”

庞德的儿子庞会为什么要灭关羽满门,有什么深仇大恨?原来是关羽曾经斩杀了庞会的父亲——庞德。《三国演义》中关羽水淹七军让关羽威名远扬,但演义和历史出处却很大。

襄樊一战中,关羽并没有蓄水决堤使用水攻,而是天下大雨导致了汉水溢流的自然水灾,困住了魏军,关羽借势乘船进攻,生擒于禁、庞德二将。于禁投降,庞德却不服,辱骂刘备,关羽恼怒将其斩首。

虽然关羽杀了庞德,但战争就是战争,二者没有私人恩怨,各为其主。如真是庞德之子庞会灭关羽一族,那么离襄樊一战已经过去44年了,庞会复仇可谓40年不晚啊!

不过庞会灭关羽一族质疑声不断,原因在于庞会在历史上口碑不错,是一位忠勇之人,而且那时蜀国已经投降,他没有理由杀害手无寸铁的关羽一家。而且《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就是蜀人,没有理由不把这重大事件记录下来,但记录这件事的却是东晋人王隐的《蜀记》,《蜀记》的真实性确实值得质疑。

邓艾入成都的时候,严格约束将士,不得滥杀。而庞会此时却跟随钟会,与姜维对峙剑阁,可见没有作案的时间和地点。而且就算庞会有作案时间和动机,邓艾以安抚为大计,也不会允许庞会这么干。不过既然《蜀记》记载了庞会灭关羽一族之事,想要给庞会以清白,也是需要强力证据的。

古墓揭开关羽身世之谜,关平是关羽亲子无疑,关索就是个传说

我们回到关羽的身世上来,虽然古籍中给出的答案不多,但事情总有水落石出的一天。到了清朝康熙年间。终于揭开了关羽身世之谜。

清朝梁章钜的《楹联丛话》记载:“

康熙十七年戊午,解州有常平士于昌者,读书塔庙,……见濬井者,得巨砖,碎之。砖上有字,昌急合读,乃纪侯(指关公)之祖考两世讳字、生卒甲子大略。……遂奔告解州守朱旦,朱旦作关侯祖墓碑记。记中载侯祖石磐公,讳审,字间之,和帝永元二年庚寅生,居解州常平村宝池里。公冲穆好道,以《易》、《春秋》训其子。卒于桓帝永寿三年丁酉,卒年六十八。讳毅,字道远,性至孝,父殁,庐墓三年。既免丧,于桓帝延熹三年庚子六月二十四日生侯。侯长,娶胡氏,于灵帝光和元年戊午五月十三日生子平。“

这里说的是清康熙年间,解州守朱旦在浚修古井的时候,意外发掘出关家的墓碑及墓道。墓砖上面刻有关羽祖、父两世的表字、生卒年月等,资料比较详细,还略有提到关羽的家庭状况。朱旦据此写了《关侯祖墓碑记》。

据墓砖上文字记载,关氏家族其实是个文人世家,关羽祖父叫关审,字问之。汉和帝永元二年庚寅生,居住在解州常平村宝池里。记载说他“冲穆好道”,常以《易》、《春秋》训其子,于桓帝永寿二年丁酉卒,年六十八。

大概由于家庭环境的影响,关羽也喜欢读书。裴松之为《三国志》做注释,就写道:“羽好《左氏传》,讽诵略皆上口。 ” 古代大将是将《左氏传》当兵书来看的。

《关侯祖墓碑记》文中云:“(羽父毅)性至孝,父审卒后,在墓旁结庐守丧三年,于桓帝延熹三年庚子六月二十四日生关羽。羽长成后娶胡氏为妇,生子关平。”

这里面提及关羽的父亲叫关毅,也是忠孝之人。死后,关毅为父守丧三年,后来生了关羽,关羽娶胡氏为妇,生子关平。如此看来关平的确是关羽的亲生儿子,而不是《三国演义》中编纂的养子。《三国演义》已知的最早刊本是嘉靖元年(1522年)刊刻的,如今差不多500年了,尽管是小说,我们不能当做正史看,但还是很多人信了关平是养子的说法,从这个角度来看,罗老爷子是骗了不少人啊!

除了前面史书和墓砖上记载,证实关羽有两个儿子——关平和关兴外,《三国演义》还出现了关羽的第三个儿子,即关索。

《三国演义》中,关索随诸葛亮南征,担任先锋。另外明成化年间流行的说唱词话《花关索传》,也有关索的生平,关索还娶了夔州鲍家庄鲍三娘为妻,夫妻二人同扶汉室。那么这个关索有无其人呢?其实关索的出现也就是明朝民间的传说,没有见任何正史提及。还有人说“索”和“平”字的古篆写法差不多,关索大概就是指的关平。

但关平一生从未到过云南,所以这种说法也是臆想。史书无载,又无任何证据证实,所以关索也是罗老爷子或者说是明朝人虚构的人物。

关羽的身世有了答案,但还有一个问题是关羽家族被庞会所灭。按说关羽就没有后人流传下来。但就在关羽族灭的17年后,也就是西晋灭吴后,关羽后代又在荆州出现。这又是怎么回事,难道庞会放过了关家的后人?其实庞会如果执意灭关家,自然不会放过一人。而当所谓的关羽一族被灭后,关羽后人却在荆州出现,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关羽家族被庞会所灭,为何荆州复现关羽后裔?

其实史书没有记载关羽的这一支后人,史家也不知道这档子事,是地方县志记载了关羽的这支后裔。

据清光绪年间的《荆州府志》和《江陵县志》载:当年关平随关羽镇守荆州的时候,娶赵云之女为妻,生有一子叫关樾。后来关羽兵败麦城,关羽和关平父子被杀。赵云之女抱着8岁的关樾逃出荆州,易姓改名,是居乡下,到西晋灭吴后,才重回荆州城,恢复关姓,世居荆州,以守陵家为业。

这一记载未见于史书,但据荆州关姓祖上相传,他们确是关羽的后裔。至于真假,我们可以从清朝对于关家的待遇可见一斑,古人的辨别能力应该不会逊色于我们。

清代雍正年间,关樾嫡系奉祀当阳关林,乾隆年间奉祀荆州关庙,特准世袭五经博士,并免除一切杂派。既然能享受到这些待遇,证明应该是真实的关羽后人。

《关氏家谱》佐证,庞会灭关羽一族之说太荒诞

有趣的是除了关樾这支关羽后裔,河北省冀县也有关羽的后裔,这来源于邓州《关氏家谱》。这版关羽家谱是朝廷编制的,在清康熙到嘉庆年间递经增修,编修人为嘉庆时的关文榜,据称是关氏五十八代孙。令人诧异的是河北省冀县的关羽后裔,就是继承关羽爵位的关彝那支。

前面说到关羽儿子关兴有两个儿子关统、关彝,嫡子关统无子,所以由庶子关彝繁衍生息,关彝继承了关羽的爵号,成为关公后裔的一大宗派。

既然关羽的后裔自蜀汉灭亡后迁移出来的,那么庞会到底有没有灭关羽全族呢?《蜀记》中记载庞会尽灭关氏家,岂不是跟天下人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关彝系下这支关氏族人迁移至今湖北江陵一带,最后定居信都(今河北省冀县),唐朝时还出了个大官,唐德宗时宰相关播就自称是汉寿亭侯关羽之后。既然《关氏家谱》都没说庞会灭关羽一族的事,那《蜀记》的真实性更是大打折扣了。

历史的真相到底怎样,需要时间验证。史书也是人编的,编者也带有很大的主观性。真相终会有水落石出的一天,就像关家祖墓中的墓砖为我们揭示了关羽的身世之谜一样,庞会是否如史书中记载的灭关羽家族,也可能会在某个时候给我们揭示真相。

2 罗贯中

1·1 罗贯中

罗贯中,是一位生平事迹资料极少的大作家。明朝人贾仲名在《录鬼簿

续编》中说:

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遭

时多故,天各一方。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其所终。

这里说,他的籍贯是“太原”,但有人指出,应该是“东原”(山东东平县),

亦有钱塘(杭州)、庐陵(吉安)等说法。贾仲名《书录鬼簿后》写于永乐

二十年(1422),时年80 岁,则生于1342 年。按一般习惯,“忘年交”者

年龄相差当在二三十岁,或者更多,那么,按此推算,罗贯中约生于1310

年。至正甲辰(1364)相会时,贾仲名22 岁,罗贯中已是50 岁左右了。如

果他活了70 岁,当卒于1380 年左右。当然,这都是大体的推算。元朝亡于

1368 年,所以说罗贯中生活在元末明初。

明人王圻《稗文汇编》(卷一百三)中说,罗贯中、葛可久“皆有志图

王者”,“而葛寄神医工,罗传神稗史”。这里说罗贯中还是一位颇有政治

抱负的人。另外,清人顾苓的《塔影园集》,徐谓仁为徐炳所绘“水浒”一

百单八将图所写的题跋中,都提到罗贯中作过元末与朱元璋争天下的张士诚

的幕僚。如果这些记载是真实可信的,那么,他创作的戏曲小说多是敷演政

治军事斗争的作品就不是偶然的了。而《三国演义》恰恰是完整表现作者政

治思想的巨著。

据《录鬼簿续编》著录,罗贯中创作了三种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现仅存《风云会》一种。他

的最主要的文学成就,还是在小说创作方面。《西湖游览余志》等都说他“编

撰小说数十种”。现存罗贯中署名的小说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

义》、《三遂平妖传》和最著名的《三国志通俗演义》。另外,他也参与了

《水浒传》的创作。这些作品,大都以历史上改朝换代,争夺天下的政治军

事斗争为题材。从书中可以看出,他对于王朝盛衰的原因和过程,帝王将相

的思想和行为,农民起义的发展和结局,政治军事斗争的策略和计谋,都非

常熟悉而且颇有研究。因此,他的作品在普及历史知识,总结历史经验等方

面也都是有价值的。这或者都与他是个“有志图王者”密切相关,至少说明,

他是一个有政治抱负、军事知识和历史见解的有思想的伟大作家。

《三国演义》的成书时间,当然只能说是在元末明初,而无法确指。我

们现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版本,是明代嘉靖壬午(1522)刻印本,书名是《三

国志通俗演义》,题“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中编次”;有弘治

甲寅庸愚子(即金华蒋大器)的《序》和嘉靖壬午修髯子(即关西张尚德)

的《引》,这两篇文字,对我们理解《三国演义》有一定的帮助;全书二十

四卷,二百四十则。

在嘉靖本以后,明代还有几十种刻本,或改易书名,或增加评点,或改

二百四十则为一百二十回。

清代康熙年间,毛宗岗对这部小说进行了一次较大的加工润色。不仅把

二百四十则改为一百二十回,而且把回目都调整为对仗工整的七言或八言的

对子;对书中的情节,特别是细节,作了一些修改,使之更加畅达;文字也

更为简练;删去了一些不必要的引征。同时,又加写了带有评论性的《读法》

和批语。从总体上来看,这部经过毛宗岗修改润色并加评语的《三国志演义》,

比旧本的艺术水平有所提高,更便于阅读,因此成为流行最广的通行本。解

放以后出版的《三国演义》,亦以此本为底本。

1·2 三国演义

刘关张桃园结义

东汉末年,朝廷政治腐败,老百姓非常穷苦,饿死病死了不少人,有个

名叫张角的人,就领着老百姓起来造反。这些起义的农民有四五十万人,头

上都包着黄头巾,所以叫“黄巾军”。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黄巾起义”。

东汉皇帝见黄巾军人多,又很厉害,特别害怕,就命令各地发兵去攻打

黄巾军。

当时幽州(在今天的河北省北部和辽宁省一带)有个当官的,叫刘焉,

他觉得自己兵少,怕打不过黄巾军,就贴出文告招兵。

幽州地区的涿县也贴了招兵的文告,围着看的人很多。其中有一个人叫

刘备,字玄德。刘备长的方脸大耳,为人也和气。他从小死了父亲,家里很

穷,好交朋友。那年他已经二十八岁了。

刘备看着文告,不知为什么叹了一口气。忽然背后有人大声说:“大丈

夫不为国家出力,叹什么气呀!”

刘备回头一看,那人大高个儿,黑脸膛,络腮胡子,眼睛像牛眼那么大,

说话粗声粗气的。刘备问他叫什么名字。那人说:“我叫张飞,字叫翼德。

刚才你为什么叹气呀?”

刘备说:“我叫刘备。现在黄巾军造反,我很想为国家出力,可是我一

个人怎么行啊!”

张飞说:“那咱们回去多找些人,一起干吧。”

刘备就和张飞一起到一个小酒馆里去喝酒。忽然又进来一个人。那人进

门就喊:“快给拿酒来,我急着要进城当兵去呢!”

刘备一看,那个人长得粗眉大眼,膀大腰圆,红红的脸,胡子二尺来长。

刘备叫他一起喝酒,问他叫什么名字。那人说:“我叫关羽,字叫云长。我

杀了一个坏蛋,跑出来五六年啦。听说城里招兵,我是来当兵的。”

刘备和张飞就约他一块儿干,他也挺高兴。

第二天,刘备、张飞、关羽三个人来到张飞住的村子,在张飞家房后的

一座桃园里摆下酒,一同跪在地上,对天发誓说:“我们三个人愿意结为兄

弟,同心为国家出力,为百姓办好事,死也要死在一起⋯⋯”说完,论了年

纪:刘备年龄最大,是大哥,关羽是二弟,张飞最小,是三弟。

过了一天,张飞请来匠人,给每个人都打了一种兵器。刘备的是宝剑,

关羽的是大刀,张飞的是长矛。一切准备好了,就在村子里召集有武艺的人,

一共召了四五百人,一起去投奔了那幽州大官刘焉。

从这以后,刘备、关羽、张飞领兵和黄巾军打过好多次仗,立了不少次

战功,还救过河东太守董卓的命。黄巾军失败以后,刘备就当了定州安喜县

的县尉,掌管全县的军事。

四个月以后,郡里派来一名督邮到安喜县巡察。刘备听说以后,急忙出

城迎接,并恭恭敬敬地行了礼。那督邮却坐在马上,理也不理,神气十足。

关羽和张飞在一边看了,心中十分生气。

刘备把督邮请进馆舍。督邮坐在高高的座位上,斜瞅了刘备一眼,问:

“你是什么官?”

刘备说:“我带兵打过三十多次仗,立下过汗马功劳,因此被任命为县

尉。”

督邮听了,大喝一声:“好大胆!你敢虚报战功,我撤了你!”

刘备连连点头,退了出来。

回到县里,刘备说起这事,县吏们说:“他无缘无故就发脾气,大概是

想要钱吧。”

刘备冷笑了一声,说:“我又不随便要老百姓的钱,哪里有钱给他!”

第二天,督邮把一个县吏找去,逼他告发刘备残害百姓。刘备亲自到馆

舍去过几次,请求把县吏放回来,但是都被看门的给拦住了,不准进去。

张飞知道了这事,心里很不高兴,自己喝了几杯闷酒,到街上去溜达,

正好经过馆舍。他见馆舍门前有不少老人在痛哭,觉得奇怪,就上前去问为

什么哭。有个老人说:“督邮说刘县尉祸害老百姓,我们看不公,想进去说

句公道话。那看门的不但不让进,还打了我们。”

张飞一听,气炸了肺,瞪起大眼睛就往里闯。看门的上前去拦,让他一

脚踢了个筋斗。张飞闯进馆舍,见了督邮便大喝一声:“坏东西,你认识我

吗?”那督邮还没来得及说话,早就被张飞揪着头发,拖出门外,绑在一个

栓马桩上。张飞不由分说,从树上折下一根柳条,朝着督邮身上就抽。柳条

抽断了,另换一根再抽。直抽得督邮喊爹叫娘。

刘备听见大街上吵吵嚷嚷,就出来看。一见是张飞在抽打督邮,就叫他

住手。张飞气哼哼地说:“这狗东西,留他干什么!”

这时关羽也来了,对刘备说:“大哥,你立了那么多功劳,才当了这么

个小官,还受这督邮气,不如杀了他,另到别的地方去吧。”

刘备觉得关羽说得有理,就回到县里把大印取来,挂在督邮的脖子上,

指着他的鼻子说:“冲你这坏劲儿,本该杀了你。今天我先饶了你一条命。

把这颗印拿着滚吧!”

刘备、关羽和张飞回到县里,收拾了行李,当天就骑马离开了安喜县。

后来,刘备他们来到了平原县。刘备当了县令(相当于县长),在平原县招

兵买马,积存钱粮,逐渐发展壮大起来。

关云长温酒斩华雄

公元189 年夏,汉灵帝病死,大将军何进立太子刘辩做了皇帝。过了几

个月,何进被宦官骗进宫去杀死了。河东太守董卓就领着二十万大军,借口

杀宦官,冲进首都洛阳,废掉刘辩,让刘协当了皇帝,就是汉献帝。那时,

献帝刘协才九岁,什么事都不懂,实际上是董卓掌握了大权。

董卓掌权后,十分残暴。他整天吃喝玩乐,乱杀老百姓。有一次,他在

城外遇上老百姓集会纪念土地神,就命令士兵把老百姓包围起来,一下子就

杀了一千多人。董卓的暴行,激起了一些大臣的愤慨。有一天司徒王允把一

些大臣请到家里,痛哭流涕地说:“董卓不把皇上放在眼里,横行霸道。汉

朝的天下简直就成了他一个人的了,怎么办呀!”大家都没有主意,只是伤

心叹气。

这时,忽然有一个人哈哈大笑一声,说:“你们这些人啊,光知道叹气

有什么用?”

王允抬头一看,原来是武官曹操。曹操字孟德,高个子,细小眼,白净

脸。他原来姓夏侯,后来做了曹家的干儿子,才改姓曹。曹操的小名叫阿瞒,

从小聪明伶俐,满肚子主意,武艺也不错。

王允见他大笑,生气地问:“大家都愁得没法儿,你笑什么?”

曹操说:“我笑你们这么多人竟想不出一个办法儿来。我曹操虽然没有

大本事,但是我愿意去砍下董卓的脑袋,让全城的人都高兴。”

王允听了,赶紧起身,恭恭敬敬地问:“你有什么办法儿?”

曹操说:“我现在在董卓手下当官,有机会接近他。听说王大人有一口

宝刀,请你借给我吧。我一定杀了他。”

王允高兴地把宝刀交给了曹操,又给他敬了酒。

第二天,董卓在家里休息。他的干儿子吕布站在一旁保护着。吕布字奉

先,长得身材魁梧,力大过人。曹操带着宝刀进了董卓的家,一看见吕布在

一边儿,心就凉了半截。

董卓见了曹操,问:“孟德,你今天怎么来晚了?”

曹操说:“我的马太瘦了,跑不快。”

董卓让吕布会给曹操牵一匹好马来。曹操一见吕布走了,心里挺高兴,

趁着董卓在床上翻身的工夫,急忙抽刀要杀董卓。可是,没想到董卓从镜子

里看见了曹操抽刀的动作,忙翻过身来问:“孟德,你要干什么?”正巧,

这时吕布也回来了。

曹操慌忙跪在地上,双手举起宝刀,说:“我有一口宝刀,想献给您。”

董卓接过刀来一看,果然是一口宝刀,就叫吕布收下了。

曹操知道自己要杀董卓的事已经露了馅儿,就骑上吕布牵来的快马,一

溜烟地跑了。

董卓见曹操慌里慌张,想起刚才从镜子里看见他抽刀的事,断定曹操是

想要杀他,就传下命令,要捉拿曹操。

曹操一直跑到一个叫陈留的地方,决心要和董卓大干一场,就在这里招

兵买马,并写信给各地领兵的武官,约会好要联合攻打董卓。没过几天,就

有很多人来投奔他。其中有武艺高强的乐进、李典;有文武双全的夏侯敦和

夏侯渊兄弟;还有曹操的两个弟弟曹仁和曹洪。

各地武官接到他的信后,也都纷纷响应。很快就有袁绍、袁术、马腾、

公孙瓒、孙坚等人带领十七路兵马前来会合。刘备、关羽和张飞也领着兵加

入了公孙瓒的队伍。

各路兵马都到齐了。曹操杀猪宰牛,请大家喝酒。酒席上,大家一致推

选袁绍为盟主,长沙太守孙坚为先锋。

孙坚首先带领自己的兵马,杀到离洛阳不远的汜水关。董卓派大将华雄

把守着汜水关。这华雄可不一般,他高高的个子,宽肩膀,力大无比。华雄

乘黑夜偷偷杀进了孙坚的大营,把孙坚打得落花流水,狼狈而逃。

袁绍听说孙坚被打败了,连忙招集武官们商议办法。可是大家都害怕华

雄,谁也不说话。这时,又有一个探子进来报告,说:“华雄在外面叫骂,

说我们不敢出战,是狗熊。”

袁绍看看大将们都心惊胆战,就伤心地说:“哎,可惜我的上将颜良、

文丑没来。如果有一个人在这里,还怕什么华雄!”

袁绍的话音刚落,只听阶下有一个高声喊:“我愿意去杀华雄!”

大家一看,只见这个人身高个大、黑眉圆眼,紫红脸膛,颏下留着二尺

长的胡须,很是威武。袁绍问他是什么人,公孙瓒说:“他是刘备的结拜兄

弟,名叫关羽。现在刘备手下当弓手。”

袁绍一听是个小小的弓手,便大声呵斥说:“一个小小的弓手也敢随便

说话!”

曹操急忙拦住说:“这人长得威武,又有勇气,想必是很有能耐,就让

他去吧。”

关羽上前一步,说:“我如果杀不了华雄,请砍下我的脑袋。”

曹操叫人给关羽倒上一杯酒。关羽却说;“这酒先放下,等我回来再喝。”

说完,出了大帐,提着大刀上马去了。

关羽出去不多时,就听见外边鼓声震天,喊杀声响成一片,刀枪碰撞得

乒乓直响。约摸有半个钟头,就听见一阵马蹄声由远而近。一会儿,关羽回

到帐内,把一颗血淋淋的人头扔在地上。大家一看,正是华雄的脑袋。这时,

曹操给他倒的那杯酒还没凉呢!

董卓听说华雄被杀,就急忙和吕布带领十五万兵马来把守洛阳城外的虎

牢关。袁绍也派了公孙瓒等八路兵马前去攻打。吕布连杀了袁绍的两员大将,

越战越猛。刘备、关羽、张飞三个人一齐围上来,把吕布包围在里面,杀得

难分难解。战了一阵,吕布渐渐有些招架不住了,就朝刘备虚刺一戟,乘着

刘备往旁边躲闪的工夫,一拍赤兔马冲出了包围圈儿。刘备、关羽、张飞拍

马就追;后面的八路兵马也跟着追杀过来。吕布在前边拚命逃跑,一直逃进

了虎牢关。

美人计吕布杀董卓

董卓见吕布吃了败仗,知道打不过袁绍的联军,就回到洛阳,抢夺了几

千车的金银财宝,带着汉献帝和朝廷大臣,把都城迁往长安。临走前去城内

放了一把大火,把老百姓的房屋和宫殿全都烧成了灰。

袁绍和各路武官占领洛阳以后,洛阳城已经是一片废墟了。曹操主张继

续向西追杀董卓,袁绍却不同意。这些武官们吵吵嚷嚷,互相闹矛盾,最后,

都退出洛阳,又各回各地去了。

董卓到了长安,比在洛阳更加荒*残暴。他强迫二十多万民工为他修华

丽的宫殿,还抢了八百多美女,整天吃喝玩乐,比皇帝还厉害。

朝廷中的大臣对董卓又恨又怕,都想除掉他,可又都想不出办法来。有

一天夜里,司徒王允想到董卓的残暴,睡不着觉,就一个人到后花园里去散

步。他刚走到牡丹亭边儿,忽然听见花丛后面有人在唉声叹气。王允轻轻拨

开花丛,偷偷走近一看,原来是自己府中的歌女貂蝉。貂蝉当时十六岁,长

得如花似玉,十分漂亮,又能歌善舞,所以王允很喜欢她,待她就像亲女儿

一样。

王允走到貂蝉跟前问:“你有什么心事?深更半夜还不睡觉。”

貂蝉抬头一看,见是王大人站在面前,便慌忙跪下,说:“您从小把我

养大,您的恩情我至死也报答不完。可是您最近总是愁眉不展,大概是为国

家大事操心,我也不敢问。今晚见大人坐立不安,我心里也不好受,所以才

在这里叹气。如果您有用得着我的地方,我万死不辞。”

王允一听,心中十分高兴,就把貂蝉领进屋里,小声说:“如今董卓是

想当皇帝,全国不论是官是民,都在危难之中。董卓有个干儿子叫吕布,特

别勇武,谁也打不过他。我想先把你许给吕布,然后再献给董卓。你在中间

挑拨他们俩的关系,叫他们互相残杀。这个连环计要是成功了,国家也就得

救了。不知道你是不是愿意?”

貂蝉说:“我愿意为国家效劳。”她怕王允不放心,又跪在地上对天起

了誓。

第二天,王允把吕布请到府中,当面把貂蝉许配给他。过了几天,王允

又偷着把貂蝉送给了董卓。吕布知道了,就去问王允:“你早已把貂蝉许给

了我,为什么又给了董卓?”

王允装作非常为难的样子说:“董太师亲自来到我家,说是接貂蝉和你

成亲,我怎么敢阻拦?”

吕布回到相府,才知道董卓已经娶了貂蝉,心里无比愤怒。貂蝉为了挑

拨他们的关系,约吕布在后花园的凤仪亭中偷偷相会,说了不少董卓的坏话。

董卓回来没见到貂蝉,一直找到后花园,正碰上他俩。这可把董卓气坏了,

气狠狠地过去就要杀吕布。吕布一看不好,从花园后门逃跑了。

王允知道吕布与董卓有了仇,就和吕布商量好要杀董卓。几天以后,王

允把董卓从离长安一百多里的宫殿里骗出来,说是要请他当皇帝。董卓到了

长安,正在得意洋洋的时候,吕布瞅准机会,从旁边一戟刺进董卓的咽喉,

结果了他的性命。

董卓被杀死以后,他手下的人起来替他报仇,杀死了王允一家老小。正

要杀吕布的时候,吕布跑出了长安城。董卓手下的人在长安城乱烧乱杀,闹

得人心惶惶。汉献帝待不下去了,又跑回了洛阳。他听说曹操在山东兵多将

广,手下有很多能人,就写信请他来洛阳帮助他。

曹操接到汉献帝的信以后,便带领二十万大军要进洛阳。曹操一看,洛

阳城早已被董卓烧得墙倒屋塌,破烂不堪,就带着皇上和大臣们迁到了许昌。

再说袁绍。他听说曹操把汉献帝弄到了许昌,掌握了朝政大权,就要带

兵去攻打许昌。

曹操得到消息,就召集众将商议对付袁绍的办法。曹操手下的参谋郭嘉

说:“吕布已经逃到徐州,离我们很近,要是我们和袁绍打起来,他一定会

乘虚而入。要想打袁绍,必须先打吕布。”

曹操的另一

中国历史上有姓易的名人吗我姓易

易 洸征南将军洸公传易洸,字文行,汉武帝元朔元年(公元前128年)癸丑六四日生。其先为山左人。袭父爵,仕西汉武帝,官拜征南将军(诸征...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