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人不修谱,今人寻根苦;吾辈不修谱,后代忘了祖!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8浏览:4收藏

前人不修谱,今人寻根苦;吾辈不修谱,后代忘了祖!,第1张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而能准确、清楚回答这个问题的,只有家谱。

前人不修谱,今人寻根苦,吾辈不修谱,后代忘了祖。家谱,现今的年轻人已经不重视了,还记得一个朋友在寻根的时候,遇到很多家族,本来有谱,但由于种种原因已经很久没有重修了,也没人重视 ,甚至连始祖的名讳都已经忘记了,让人不胜唏嘘。

究其原因,往远了说,是因为王朝更替,战乱不断,天灾人祸;往近了说就是时代变迁, 社会革新,城镇化等因素,给家谱的保存和流传早造成了较大障碍,也抬高了后人寻根的门槛。

寻根问祖,是人的一种本性,一个情结,一份真情,有些人离乡多年,有些人在外地长大, 有些人不知道自己真正的故乡寻根问祖的过程,也是寻梦之旅。它不仅仅是寻找族谱,寻找族群,寻找先祖,寻找亲人,也是寻找家族之梦,民族之梦,更是一种家国情怀。

水有源,树有根,血缘和宗族观念,需要代代传承,家族意识和孝悌观念,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亘古不变的价值观,心中有家才有国,小到家族,大到国家,正是宗族和血缘让人们的认同感、荣誉感凝聚在一起,不断的发展和壮大。也正是优良传统,让我们有一次得到培育和传承,既让在外的游子落叶归乡,又让传统文化加以熏陶。

在寻根问祖时,一定要注意这三个问题。

01    聚居地

(1)一般来说,每个家族和家族的支脉都会有一个相对固定的聚居地,但不要以为在此聚居地都是这个支脉的人,也有可能是由于当时人员太少,本地不同支派同姓集中居住壮大势力的情况。

(2)家族大的姓氏中,同名者比较多,并且还有外族同姓名的情况可能会出现,即使是同时期同名之人也不可能绝对是一个人。在我们寻根问祖时,判断这个人标准有三:

①看年代是否相符;

②看生平事迹是否相符;

③看父辈和子辈、字辈、世系是否相符。

02    老谱

(1)老谱不全是准确无误的。虽然说古时候的信息流失较少,而且当时修订的族谱是比较准确可信的,但是修谱者水平参差不齐,并不是每个修谱者都有很高的水平,这样就会出现以自己的主观意志来编撰内容,误导后人。

(2)名人写序不一定是正确的。客序在古代时是会经常出现在家谱上的,但是名人一般只会询问你的家族源流,然后撰写,当然这也代表了一部分家族的主观意志,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写的就是正确的。

03    字辈

(1)同辈兄弟名字中的同一字不一定是字辈

现在很多家族在修谱的时候,都喜欢在世系中找相同的字,如果有的话就不分世系硬把他们归为一辈。这种强行排字辈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如果仅仅是兄弟间几个相同的, 而其他的堂兄弟没有相同的,或者字辈不能连续几代相同的, 这都不算是字辈。而且这样的话根本没有任何的意义。

(2)本支派的字辈不一定是全族人的字辈

每个大家族都会有分支,分支在寻根问祖的时候,如果是按照字辈的方法来寻根,只能寻到始迁祖以下的同宗,也就是谱书上面迁来之后繁衍的外迁支系。始迁祖以上的同宗很大概率不会使用相同的字辈,即使真的有几个是相同的,也只能说是巧合。当然肯定也会有始迁祖带来族谱,在修谱书之前就已经确认了之后的字辈。

寻根文化,让一个家族赋有历史的力量,让孝悌美德擦亮了家族名片,它不仅仅是一个仪式,更是一种精神,一种力量,一种文化需要我们多多培育,需要一代代相传。

—— END——

了解家谱历史,学习家谱理论,总结修谱经验;

指导家谱编修,交流修谱体会,普及家谱常识;

讲好家谱故事,传播家谱文化,尽在锦秋文谱。

创作不易,还望以关注激励锦秋!

在新续修家谱中人物传记是必不可少的内容。人物传记主要是记述本家族中英贤名臣、能工巧匠和有重要贡献或有影响的人物事迹。纵观家谱中人物传记写作形式,常见的有通讯式、文学式、鉴定式、履历式等形式。

现存的家谱人物传记写作存在很多问题: 一、人物传记纯属个人简历,写作千篇一律,读之如同嚼蜡。二、人物传记没有从时代氛围、民族意识、社会心理和传统文化等方面去挖掘人性与人情的存在,忽视确实存在的个人闪光点。三、家谱中有“支派”或“房派”,却没有交代派系及父、祖关系。

家谱人物传记到底该如何编修呢?

首先遵循三个原则。

一、求真务实原则

人物都处于不同的历史时期,接受不同的教育,从事不同的职业,具有不同的个性,写好人物传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在编写中是无法回避的: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原则,应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把人物放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弄清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要用今天的标准去苛求历史人物,要公正、客观地反映历史的真实面目,既不能溢美,也不要贬低。

二、“三为主”原则

所谓“三为主”的原则,即在编写人物传的过程中,要坚持以现代人为主、正面人物为主、人民群众为主的原则。

以现代人为主,贯通古今,详今略古,重点记述民主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及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时期的人物事迹和精神风貌。

古代人物,一是本着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的精神,选择好有学术研究价值和发挥教育作用的人物立传。二是在论述中抓住要点,短小精悍,用更多篇幅记述现代人物。

以正面人物为主,指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有贡献、有影响的人物,是编写人物传的重点,要浓墨重彩写好正面人物,为世人和子孙树立榜样。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劣迹斑斑的反面人物也可以写,比如反动会道门、特务、叛徒、大土匪头子、恶霸等可作反面教材。但只能选择个别的典型人物进行编写。反面人物要不要编写人谱,由家谱编委会商议决定,不一定要统一规定。

以人民群众为主,就要防止和避免只写官职人物现象,要用较多篇幅写好平凡岗位上作出不平凡事迹的“小人物”充分体现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智慧和伟大力量。

三、不为生人立传原则

生不立传,这是中国史学的一个传统。立传,是记述已故传主一生的事迹,对传主的一生作出评价。人的一生是发展变化的,前半生是好的,或许下半生就犯了重大错误,反过来,前半生有了重大错误,后半生又能幡然悔悟,痛改前非,为国家和人民作出了贡献。生之人处在发展变化之中,为其一生难以评价,只有盖棺定论。给生人立传,不易正确评价功过,容易产生偏差,撰写人也会顾虑重重,难以秉笔直书。不为生人立传,“这个做法比较稳妥,可以避免或减少修谱工作中带来的人为的困难和麻烦,更为重要的是便于求真务实”,准确反映人物的真实面貌,塑造真实可信的人物形象。

然后确定编写标准

由于家族迁徙等原因,编写人物传记基本不考虑人物籍贯与其所处地域的问题。只要是本族之人,都能够为其立传。

一般传记的内容必须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1)人物的姓名、性别、籍贯、民族

(2)人物的生卒年月

(3)人物的学历、简历、党派、职务

(4)人物的贡献功绩、科技成果、著作

(5)能反映人物思想风貌本质特征的典型事件

例:实字仲弓,东汉颖川许昌人,完之裔。出身寒微,少年件县吏,任差役,后为都亭佐。而有志好学、坐立诵读不息。

县令邓邵推荐他到太学学习,时有人犯杀人案,同县杨吏疑是吱所为,捕拷无据,而后放出。及实任督邮,不记前仇,暗地蹬县令礼召吏。远近闻之,都叹服他度量宽大。

因中长侍候览托太守高伦选用吏员。伦任命他人文学椽。实不受太守任命官职(认为是污坏名望,力求外任。后由司空黄琼的推荐,任闻喜长、太丘长。他修德清净,百姓为安。

在担任沛相期间因赋敛违法,乃辞故里。及后党锢之祸,案件也牵扯到了实,其他人多逃避求免,但他却说:“吾不就狱,众无所持”乃大义凛然地自请入狱,后遇赦出狱。

人物传记的内容要具备这三个特征:

1、真,真就是真实可靠,符合历史事实,做到人真、事真、言真、情真、形象真、以真取信,以真感人。

2、信,是对人物的记述也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分为二。公是公,过是过,。不虚构渲染,不隐恶扬善,不拔高溢美,也不贬责降低。

3、活,活就是生动,传记写作传记不能阿谀奉承,又要独有匠心,有内容,可欣赏,把内容写的饱满,情感丰富。让人看到的不仅仅是文字,更是一个有感情,有思想,有情绪的“活人”。

还有,传记创作必须审慎斟酌撰写,收集人物资料,认真查阅文献、辨伪存真,反复推敲,通过分析,研究, 考证,坚持其真实性、可靠性、准确性。

最后别忘了点个关注哦!

要修好一次家谱,有四个方面的工作必须做好。

一、组织;

通俗说就是由谁倡议修谱,谁来组织修谱,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保证修谱能顺利完成。

每一件事,都会有一个热心的提倡者,修谱也不例外。通常由

1、宗族事务的热心者居多;

2、本族中德高望重的长者;

3、经济较富裕和在政界有一定影响力的族人。

有人提议之后,就会召开修谱筹备会议。参加的人员一定是在族内或当地知名的人物。

1、各房各支代表;

2、各地代表;

3、当地知名人士,从政、从商人物。

组织家谱编修委员会。

二、经费;

经费是修谱的基础和重要的保证。经费的来源是家族捐助。这是修谱的经济来源,通常都是由经济比较富裕的族人来拿出一大部分。当然少不了热心的族人先站出来捐款。

在筹集经费前,要先做一个经费预算,综合家谱新入谱人员多少、其他活动经费:寻亲,吃住行费用、修谱完成后的颁谱仪式费用等,算出经费需要大概多少。

在进行筹集后,还需要专门找人管理经费的支出,一定要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和纪律。完善开支计划,经手、审核,审批几道程序,定期公开明细账目,让族人放心。

三、编辑;

一般的家谱格式分为苏式和欧式,具体的要根据老谱的样式和家谱的具体情况而定的。欧式适合于房份较多,人口较多的情况。它的原则是“五世一体”,依据房份支派,将某房的某一支派五代安排为一个段落,编完了这一支,在编另一支的五代,以此类推。苏式适合于房份不多,人口较少的情况,它的原则是“一辈一辈”。从第一世起,将所有同一字辈的人先后排列,然后第二世,第三世。

编辑需要先懂格式,再懂家谱。而且这是一项非常耗费时间和记忆力的事情,稍有不慎,就会出错。所以现在,找锦秋文谱,进行编修家谱,快,质量好。完全没问题。

四、校对

家谱的校对人员必不可少,且重要非凡。校对员的认真与否直接决定了家谱的文字质量。修谱无小事,每个文字都需要认真校对,尊重家族历史。家谱校对是解决在排录过程中出现的错漏,现今家谱校对员一般为家谱编修委员会的成员,如果是通谱,则校对情况会是各支系校对各支系的相关内容。

修谱的工作每一步都必不可少,编委会要保持务实、认真的工作态度,不应掺杂个人情感在其中,只有通力合作,才能修出好谱,传世家谱。

生男孩挂灯步骤

 生男孩挂灯步骤,农历正月初二到十六的时间,在玉林的年俗中,是挂灯节,而挂灯节是一个比较隆重的节日,上年生有男孩的人家要到社头、祠堂和自家厅堂挂灯。以下分享生男孩挂灯步骤?

生男孩挂灯步骤1

  浅谈家族添丁、添口的区别,家族添丁仪式的挂灯步骤!

 在古代,家中生男子,就被称为“添丁”;家中生女子,就被称为“添口”。

 在古代,封建社会气息弥漫,社会主要的生产方式是男耕女织,男子肩负着农耕的任务,是家中的顶梁柱,这也奠定了男性在家族的地位。女性在农业生产中主要是负责纺织、烧饭、家务,无法胜任繁重的农业耕种,因为无法耕作农务,却要多一张嘴吃饭。所以地位比男性地位要低。并且家族生了男孩以后,还会有一个添丁的隆重仪式。

 “丁”在《辞海》中的解释是:人口。在客家人的口音里,灯与丁谐音。于是花灯在客家人庆贺添丁的仪式中被赋予了更深层的含义。一、代表光明的发扬;二、灯火蕴含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之意;三、灯成为了人丁的象征物。

 在客家社会里,凡是男孩出生都要举行上灯仪式。就是上丁、上灯,祭祀祖先并报告祖先族中又添新丁,并祈求列祖列宗保佑孩子健康成长。他们认为灯为五谷丰登之象,以灯为丁,寓意火旺而丁发。希望家族兴旺发达。

 上灯仪式,一般在元宵前后举行,不同的家族祠堂挂灯时间也不一致,一般都是先按照先大房再小房的顺序进行并按照家族上年度上灯仪式后所生男孩数,在祠堂厅堂梁上吊挂相同数量的花灯。挂灯仪式有挂灯、饮灯酒、在祠堂前燃放烟花炮竹等步骤。

 每到家族挂灯节日时,家族都会选出有名望者出任理事主持挂灯仪式,一般是由族长年长者推举,要求自身有能力,且正直不贪。挂灯仪式结束后还要把挂灯仪式所进行的收支明细张贴在祠堂外供族人监督。

 正月十三是灯头日,当天族人要到祠堂斟茶、拜神、挂灯。灯为竹扎纸糊八角大花灯,八角代表八卦,取阴阳和谐,人丁兴旺之意,挂灯当天由值事购买。族中理事边祭拜祖先,边挂灯。同时还要在祠堂门口燃放鞭炮。

 斟茶挂灯完毕之后,就要把挂灯的家族新丁写入家谱之中,从今后都会享有族中男子同样的权利。并且全祠堂男丁共饮灯酒,饮灯酒时八人为一桌,以普通菜肴为主,饮完灯酒后还会在晚间燃放烟花,结束后分生鸭蛋,表示“诞生”的寓意。

 上灯习俗和春节一样,都是对血缘意识的一种固化,是对家族生生不息血脉延续的庆祝。是对生命的感恩,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锦秋文谱,专注中华家谱文化研究,中华姓氏起源研究,关注我,做个既懂谱又知姓的人!

生男孩挂灯步骤2

  “家中若添丁,今日必上灯”,今天是地日,为啥要上灯?如何上灯

 今日是农历的正月初十,是民间传统的“地日”,也是“石头日”,同时还是“上灯节”,到底什么是“上灯”呢?俗话说:“家中若添丁,今日必上灯”,是啥意思?

  地日有啥寓意?

 数字从一到十,九为阳数之极,十为阴数之尾,阳为天,阴为地,所以正月初九为“天日”,正月初十为“地日”。地日也就是土地的生日,也是石头的生日。古人认为,组成万物的基本元素就是木火土金水,其中春木夏火,秋金冬水就是四季的特征。

 而土居于四季之中,居于方位之中,对应天之黄龙,故而土生万物,又是万物之库。因此每个季节的最后一个月都属土,也就是“辰戌丑未”四个月。所以土生木火金水,土为太极,同样“木火金水”合而为一就是土,也就是四象归一就是土。

 因此土中可以产出金属,可以流出水源,也可以长出树木,树木可以生火,同时木腐朽之后就是土,金锈尽之后也是土,火燃尽之后还是土,水遇土而入。所以五行都是在土中循环往复的。当然人也是由五行组成,故而要入土才能为安,入土才能循环。

 所以“土”就是万物的出生之地,而“地日”也就是“土日”,也是“石头日”。于是地日“认石头”就成了一种习俗,所谓“认石父”,也就是让孩子认石头为父亲,因为石头坚硬无比,可以保护孩子健康成长,寓意着孩子像石头一样结实而长久。

  什么是“上灯”?

 正月初十也是上灯节,这是一个古老的习俗,早在汉朝时期就有了,一般“上灯节”为五天,共分为三个步骤,分别为上灯,暖灯和落灯。从正月初十的'零时开始“上灯”,也叫“开灯”,而这种上灯是专门为孩子祈求平安的。

 在《岑溪县志》中记载说:“每年正月初十,添了户且为当年正月初十前出生,已满月的人家,都要在这一天悬灯庆祝”。“上”也就是“悬挂”的意思,而“灯”通“丁”,所以家中生了男孩就被称为“添丁”,与“添灯”谐音。

 意思就是前一年家里生了男孩,并且是在正月初十之前已经满月的孩子,到了正月初十这一天就要“上灯”,也就是“添灯”。如果没有满月,则上灯的时间就到了下一年的正月初十。

 在上灯时,一般是孩子的父亲带着鞭炮,从自己家门开始一直放到村中的社根,然后将花灯悬挂在灯棚中,花灯上写有男孩的名字。“社”指的是村中土地爷居住的地方。

 之后村中负责写族谱的长辈见到花灯后,就会把灯上面男孩的名字写进族谱。在“上灯”这一天,最先祭拜祖先,也就是告诉祖先,家里“添丁”了。并且要摆酒席招待村中人,俗称“请灯酒”。

 上灯之后还要“暖灯”,也就是从正月十一之后,长辈要早晚到灯前观看,并且要往灯中添油和祭拜,以确保花灯日夜不灭,代表香火不断。到了正月十六日,将花灯取下来悬挂于祠堂或者客厅中,谓之“落灯”。

 这种习俗就是希望孩子能得到祖先和土地爷的保护,可以健康成长。之所以在“地日”这一天上灯,就是因为土地是万物之母,是万物的出生之地。所以说“家中若添丁,地日必上灯”,是人们对孩子的一种期望。

生男孩挂灯步骤3

  湛江的吊灯习俗你见过吗?

 湛江人对春节时间的界定,一般从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至次年的正月十六日,统称为春节期间或过年。故节前有“年晚”、“挨年”的叫法;节后有“年初几”、“年十几”的称谓。

 吊灯,是湛江人过年的一种风俗,在造甲村吊灯选日子选在正月十二(有的地方是初十、十一)。旧时吊灯也叫“周知族人”,现在有的地方也叫“绑贵”。

 吊灯,“灯”与“丁”谐音,是有人家在旧年里生育了男丁(男孩)必须举行的仪式。这一天,主人家里备好酒菜和两盏(有的地方一盏)花灯,早上先将灯点亮吊在自家中厅,鸣炮庆贺。接着“出灯”,把灯送到祠堂或家庙里;然后“吊灯”,把灯吊挂在祠堂的灯梁上,回家宴请亲朋好友,俗称“做灯酒”;主人把一直挂到正月十六,叫完灯。,称为“燃丁”。

 花灯是用竹篾制架,色纸贴糊,有动有静,花样繁多,色彩斑斓,很多人集中吊在一起异常美观。

 旧时的湛人对吊灯非常重视而且仪式隆重,还请道士“作法”,吊灯不仅是湛江人对人丁不断祈祷,而且是一个家族人丁兴旺的标志!现在湛江人对吊灯的仪式虽有简化,但一些地方依然隆重。

 那么湛江的朋友都知道这个习俗吗?你们都是怎么过得呢?欢迎大家在评论下方留言。

一、祖籍地搜集信息。在现居住的家族地搜集一定资料后,在觉得不够详实的情况下,可以选择去祖籍地去走访和询问关于家族家谱信息,一些经过多次迁徙导致谱牒不全的家族往往会用这种方法,会取得新的进展。

                                   

二、提供详尽的先人名字。在找到和谱序相同的家谱后,尽可能的要提供详尽的先人名字,尤其是年代越久、没有断代的信息,这样找到自家家谱的希望便越大

三、在网上寻找相关的家谱机构求助。有相关需求的宗亲,可以在相关的姓氏宗亲、家谱编修机构求助并刊登信息,如:锦秋修家谱,免费为有寻根查谱的宗亲提供查询和信息刊登信息,比起自己创建账号,缺少曝光的情况,要大大减少时间和人力成本。

寻谱后遇到的问题

一、提供的资料有断代。提供的先辈名字在家谱中没有,一般是提供的名字和辈分太少。

二、提供的信息有出入。这种情况,往往是提供的先人名字和起初抄录时出错,无法进行判断内容对错。

三、老谱没有记载变动。家族先辈迁徙和多次续谱都没有记录,也没有考证,但家族分支的家谱又明确记录源于某一代,出现这种情况便需要结合之前搜集的书面资料和走访材料,来进行判断。

家谱:又称族谱、宗谱等。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家族的世系繁衍及重要人物事迹的书。家谱是一种特殊的文献,就其内容而言,是中华文明史中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献,记载的是同宗共祖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据研究表明,中华古姓来源于图腾崇拜,系氏族徽号或标志。

广东生男孩要上灯

广东生男孩要上灯,农历正月初二到十六的时间,在玉林的年俗中,是挂灯节,而挂灯节是一个比较隆重的节日,上年生有男孩的人家要到社头、祠堂和自家厅堂挂灯。以下分享广东生男孩要上灯。

广东生男孩要上灯1

广东“升灯”民俗,庆祝生育男丁,正式写进族谱

对于我这种侧重广东本地文化又随性的创作者而言,适逢过年总是兴奋的,因为过年有太多值得大书特书的素材。

年三十卖懒、年初二开年、游神等等,回首过年,不少与大家分享广东年俗,话已至此,接下来固然广东年俗如故。

这一次说“点灯”,春节期间,广东各地普遍流行的传统民俗。

点灯又称上灯、添灯、升灯等,“灯”与“丁”音似,点灯(添灯)则添丁,这是一项为庆祝生育男丁且正式写入族谱的传统民俗,隆重且热闹。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男孩”是点灯年俗不能变通的硬性规定,添口(生女孩)不点灯。

在湛江,新添丁的家庭为了小孩的升灯,早在在春节来临之前则开始准备。

首先是“定灯”——预定走马灯。通常情况下,一个片区——面积不大的村落的走马灯制作,由一个手艺人负责,按照村民所需的数据及规格筹办,而后赶在正式升灯之前交付。

其次,见告亲属——方便赠送男童新衣服,这是上灯风俗的重要构成。

年初十前后,湛江各地的上灯年俗则陆陆续续进行。

上灯有大致的仪式,走马灯被悬挂祠堂或象征神庙的临时棚之后,接下来是吊上“灯卵”且点亮内部油灯,最后道公佬协同当年上灯的家庭成员(上灯的男童及其父亲,祖父健在也会参与)进行隆重的拜祭仪式。

“上灯”既成,男丁名字正式写入族谱,一方面有被集体认可及接纳之意,也蕴含了各种美好的寓意,平安、顺遂、聪颖、有为……

“结灯”的标志是喝过“上灯酒”。

年十六,村民会再次邀请道公佬主持“结灯”的拜祭仪式,而后取下象征人丁兴旺,家族绵延千载的“灯卵”——带回家慎重保管,完成走马灯的焚烧,最后宴请亲友喝上灯酒。

在梅州,各地上灯的时间因地而异,介乎正月初九至正月十八之间,一般集中在正月十二、十三、十四。

梅州地区上灯的风俗,“请”花灯为最重要之一。

上灯前一两天,新丁家庭约定成俗地组织一只请(买)花灯队伍,由“丁首”带头——上一年最先诞生男丁的家长,在锣鼓队及龙灯舞狮队的相随之下,一路燃放鞭炮且炮声不断“请”灯。

花灯请回家,郑重安放在八仙桌之上,待上灯当天,“丁首”将召集其他家庭共同请出花灯,悬吊祖公厅屋梁下,并挂上象征男丁的灯带,灯带的数量依据上一年出生的男丁而定,新添五个男丁,则五条灯带,七个男童则七条灯带,以此类推。

当然,“升灯”不啻纯粹的将花灯升起来,事实上,升灯仪式是整个活动的高潮部分,升灯前抢白花;升灯时放炮仗、烧烟火,也会举行舞龙、舞狮等表演……

以湛江及梅州两地为例,同是上灯的传统民俗,而“呈现”差异鲜明,可是无论形式上如何大相径庭,其寄意始终一致,一为添丁之喜悦,同时希望小孩快乐、平安、出人头地。

至于广东惠州、东莞、汕尾等地“上灯”年俗的精彩及热闹,期待您的补充。

广东生男孩要上灯2

客家风俗“上灯”,你知道多少?

客家文化博大精深,璀璨夺目。有一种鲜为人知的客家民俗——“上灯”。客家上灯习俗流传的族群、区域很广,它以“添丁”为中心,以“灯”的形式而展开的祭祖、慰祖活动。又称“赏灯”“升灯”。

“上灯”的由来

在客家,“灯”是方言“丁”的谐音,又是光明、希望、灯火燎原、生生不息的象征。客家人从中原祖地一路披荆斩棘,最后落户在现闽粤赣三地交汇地区,其独特的生活经历,使客家人形成了族群团结,共同御敌的生存需要,由此产生的客家人尊祖念恩的传统,借“灯”庆祝“添丁”。

"上灯“即添丁

在客家宗族社会,凡是男孩都要举行“上灯”仪式,一生只有一次。“上灯”者年龄不分大小,刚诞下不久的男孩叫“升新丁”,年龄比较大的,因多种原因没有举行此种仪式的叫“升老丁”。因此,“上灯”实是各姓各族为当年新添男孩而举行的庆祝活动。

"上灯”的时间

每年,凡本姓本族有“添丁”(即生有男孩)者,必须在祖祠上厅挂上一盏新灯笼(谐“新丁”)。“上灯”的日期最早为正月初九,最迟为正月十九,但多为正月十五前后一两天。“上灯”意为向祖宗汇报,某家添了新丁。

"上灯"的形式

“上灯”时要办“三牲”,酒果敬祖公及天地神明,讲究的还办“上灯酒”请亲友团聚、祝贺。此俗在客家聚集地区,其礼节更繁,而且有所演变,他们在“上灯”后,中间还要“暖灯”(是“上灯”过程中的一项活动,不能说是“暖灯节”)。最后才“敬祖谢天地”,非常隆重热烈,有“一家添丁,全村庆贺”之气氛。

“上灯”习俗的改变

生了儿子的客家人在来年的元宵节这天就要在自家祠堂里上灯,即挂上一盏精美的灯笼,然后请村里有尊严的老人,抱一下男孩,并把他的名字正式写进族谱里,男孩就正式成为了这个家族的一员,之后摆下酒席,宴请全村的男丁前来喝酒。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现在很多生女儿的也闹灯,女儿也进入族谱。

客家上灯习俗历史悠久,有的几百年,有的上千年,这种习俗现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深刻地体现了客家人的优秀文化继承意识。

广东生男孩要上灯3

浅谈家族添丁、添口的区别,家族添丁仪式的挂灯步骤!

在古代,家中生男子,就被称为“添丁”;家中生女子,就被称为“添口”。

在古代,封建社会气息弥漫,社会主要的生产方式是男耕女织,男子肩负着农耕的任务,是家中的顶梁柱,这也奠定了男性在家族的地位。女性在农业生产中主要是负责纺织、烧饭、家务,无法胜任繁重的农业耕种,因为无法耕作农务,却要多一张嘴吃饭。所以地位比男性地位要低。并且家族生了男孩以后,还会有一个添丁的隆重仪式。

“丁”在《辞海》中的解释是:人口。在客家人的口音里,灯与丁谐音。于是花灯在客家人庆贺添丁的仪式中被赋予了更深层的含义。一、代表光明的发扬;二、灯火蕴含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之意;三、灯成为了人丁的象征物。

在客家社会里,凡是男孩出生都要举行上灯仪式。就是上丁、上灯,祭祀祖先并报告祖先族中又添新丁,并祈求列祖列宗保佑孩子健康成长。他们认为灯为五谷丰登之象,以灯为丁,寓意火旺而丁发。希望家族兴旺发达。

上灯仪式,一般在元宵前后举行,不同的家族祠堂挂灯时间也不一致,一般都是先按照先大房再小房的顺序进行并按照家族上年度上灯仪式后所生男孩数,在祠堂厅堂梁上吊挂相同数量的花灯。挂灯仪式有挂灯、饮灯酒、在祠堂前燃放烟花炮竹等步骤。

每到家族挂灯节日时,家族都会选出有名望者出任理事主持挂灯仪式,一般是由族长年长者推举,要求自身有能力,且正直不贪。挂灯仪式结束后还要把挂灯仪式所进行的收支明细张贴在祠堂外供族人监督。

正月十三是灯头日,当天族人要到祠堂斟茶、拜神、挂灯。灯为竹扎纸糊八角大花灯,八角代表八卦,取阴阳和谐,人丁兴旺之意,挂灯当天由值事购买。族中理事边祭拜祖先,边挂灯。同时还要在祠堂门口燃放鞭炮。

斟茶挂灯完毕之后,就要把挂灯的家族新丁写入家谱之中,从今后都会享有族中男子同样的权利。并且全祠堂男丁共饮灯酒,饮灯酒时八人为一桌,以普通菜肴为主,饮完灯酒后还会在晚间燃放烟花,结束后分生鸭蛋,表示“诞生”的寓意。

上灯习俗和春节一样,都是对血缘意识的一种固化,是对家族生生不息血脉延续的庆祝。是对生命的感恩,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锦秋文谱,专注中华家谱文化研究,中华姓氏起源研究,关注我,做个既懂谱又知姓的人!

前人不修谱,今人寻根苦;吾辈不修谱,后代忘了祖!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而能准确、清楚回答这个问题的,只有家谱。 前人不修谱,今人寻根苦,吾辈不修谱,后代忘了祖。家谱,...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