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修家谱怎么知道先祖的?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8浏览:5收藏

古代修家谱怎么知道先祖的?,第1张

真正的富贵人家,才会建大的祠堂,然后修家谱,但像我们这些平民,他们可能也是与我们一样,记的也就是自己这几代人而已。

古代跟咱们是不同的,他们那里当一代中出现一个有财的人,赚钱了或者发达了,都会修祠堂,修了祠堂以后就开始写祖谱,但因为之前的不知道,那可能就会写知道的几个。

从这个有钱人开始,他们家发达了,以后就会一直记族谱,并且发达以后的有钱人,总是会盘根错节的结交许多有钱人,这样就成为了一个大的世家,一个大的世家,他们每年都会开祠堂祭祖,并且在家里有嫡子嫡孙时,需要记入祖谱的时候,都会开祠堂写进去。

世家的发展有时候比一些王朝时间还会久,他们都是不缺钱,同样也不缺官位的人。

这些人的族谱就比较久远,而且后人也会知道自己的先祖是哪一位。

穷人基本是没有什么家谱的,顶多也就是一个村里修一个同姓的大祠堂,每家人的人去逝都会放在祠堂里。

区别如下:

举例 :《如何做好销售》是应用文,《少年闰土》是文学写作。

应用文:

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一种文体,是国家机关、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处理各种事物时,经常使用的具有明道、交际、信守和约定成俗的惯用格式文体。是人们传递信息、处理事务、交流感情的工具,有的应用文还用来作为凭证和依据。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事情也越来越复杂,因此应用文的功能也就越来越多了。 所谓应用文是人们在生活、学习、工作中为处理实际事物而写作,有着实用性特点,并形成惯用格式的文章。

文学写作:

是由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及思维能力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写作能力的高低,能反映出一个人的综合素质。

扩展资料:

应用文:

1、指导性应用文,指具有指导作用的应用文,一般用于上级对下级的行文,如命令(令)、决定、决议、指示、批示、批复等。

2、报告性应用文,指具有报告作用的应用文,一般用于下级对上级的行文,如请示、工作报告、情况报告、答复报告、简报、总结等、

3、计划性应用文,指具有各种计划性质作用的应用文,常用于对某件事或某项工程等开始前的预计,如计划、规划、设想、意见、安排等。

文学写作:

1、从内容来说,它们虽然都是客观事物的反映, 但学科著作采取了“对世界的科学的掌握方式”,材料翔实、 准确无误,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 原因、经过、结果必须真实,事物的外形、大小、性质、特征、用途、必须准确 ,所举的数字、图表、例子必须可靠, 一切都有具有客观的实在性;。

而文学作品则采取了“对世界的艺术的掌握方式”,它依据生活而又经过虚构, 从不拘泥于真人真事, 人物不专用一个模特儿而是杂取多人、合而为一, 事件不全用事实而是采取一端、加以生发, 环境不只是依托一地一处而是根据需要加以组合、创造,一切都具有客观情理性。

2、从形式来说,它们虽说运用的媒介都是语言, 但学科著作的语言贵在朴实明白;而文学作品语言贵在文采飞动。

3、从作者来说,它们都是思维的成果,但学科著作主要用的是逻辑思维,以客观事实、统计数字、逻辑的判断和推理说话; 而文学作品主要用的是形象思维,以生动感人的形象描绘说话。

4、从读者来说,它们都有认知的价值,但学科著作诉诸读者以事实与理智,鉴赏者侧重于科学真实和实用功能的评价;而文学作品诉诸读者以感情和想象,鉴赏者侧重于艺术真实和审美创造的判断。

-应用文

-文学写作

写作特点

莫迪亚诺1968年发表的处女作《星形广场》就是这一社会现实的反映,该作品获罗歇·尼半埃奖,后又获费内翁奖。

他还写有《夜晚巡逻队》、《环城大道》、《家庭手册》、《凄凉的别墅》和《暗店街》等等作品,并与路易·马勒共同创作过**剧本《拉贡勤·吕西安》。

其中《环城大道》和《暗店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分别荣膺法国两项享誉最高的文学奖: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和龚古尔文学奖。从此莫迪亚诺成为一名不负众望的著名小说家,他的每一部作品的出版在法国均引起巨大反响。

他被人称为是“新寓言”派代表作家,对这派作家作品的探索和研究当今人的存在及其与周围环境、现实的关系,莫迪亚诺在许多作品中都反映了这方面的内容。他的作品文笔纯正、完美、锋利、自制,语言简明流畅、优美稳健、诙谐幽默、富有寓意。

1、海滩人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是当代法国文坛上极具独创性的作家,在他发表的一系列作品中,出现的总是同样类型的人物“海滩人”。

因此“海滩人”形象是理解莫迪亚诺作品的关键,在莫迪亚诺迄今为止四十年的创作生涯中,他总是致力于表现同样类型的人物海滩人,他笔下的人物在某种程度上都是“海滩人”形象的缩影。

通过对该类型人物的分析,我们发现失去自我是“海滩人”形象最重要的特征,这一点也与莫迪亚诺试图解决身份危机的创作动机相吻合。正是从此点出发,莫迪亚诺通常会选犹太人、无国籍者、飘荡的流浪者作为他文本的主人公。

这些人物都在现实中找不到自己的根、附着处和立足点,处于漂浮的状态"同时,莫迪亚诺把他自己从战争中支取到的象征性压力投射到他笔下的“海滩人”身上,因此他们都背负着沉重的内在和外在压力,在处处充满危机的环境中痛苦挣扎,为自己的命运和处境焦虑不已。

莫迪亚诺通过采用追寻的叙述模式,表现“海滩人”孜孜不倦的追寻。尽管他们的追寻都以失败而告终,但都没有放弃自己的目标,正是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显示出了后现代社会中个体的生机与活力。

2、片段式叙述法

莫迪亚诺在创作中往往会打破时空的界限,以追寻为主线,把支离破碎的回忆片段揉和在现时的叙述中,以片段撑起文本的内容和结构,如《暗店街》就是由47个片段组合而成的。这些片段有主人公的亲身经历,有从其它地方得到的调查报告,有朋友之间的通信,也有主人公回忆起来的过往生活的图景。

片段之间既相互联系又相对独立,既自成一篇又围绕同一个主题,共同构成了整部小说的结构。《夜半撞车》也是由一些片段组合而成的小说,它以文本的主人公“我”寻找肇事车辆的车主雅克琳娜·博塞尔让为主线,串联起“我”早年生活的片段。

由于“我”向他伸手要钱而把我扭送到警察局的父亲、“我”曾倾心的女孩埃莱娜、博维埃尔博士主持的讨论会、童年时被轧死的狗、幼年时的居所等画面犹如潮水一般涌向“我”的脑海。从这些片段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少年时的颠簸、青年时的穷困和成年时的浑浑噩噩。

不但上述这两部作品,莫迪亚诺的小说都既没有具体的情节,也没有明确的答案,更没有蕴含道德内容的价值评判。

他只是借助片段,以虚构和臆想的手法,在读者面前营造出一个令人迷乱、困惑的虚实相间、现实与往昔交错的世界"事实上,莫迪亚诺也正是想用这样的手法来揭示当代人所面临的支离破碎的社会现实。

扩展资料:

简介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又译作帕特里克·蒙迪安诺,法语:Patrick Modiano,意大利语:Patrizio Modiano[1],1945年7月30日-)。

法国小说家,出生在法国的布洛涅-比扬古。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的父亲是意大利犹太人后裔,母亲是比利时表演艺术家路易萨·库佩恩 (Louisa Colpijn)。

他于1972年获法兰西学术院小说大奖。1978年又由于小说 《暗店街》获龚古尔文学奖。2010年他获得了法兰西学会颁发的表彰其终身成就奇诺·德尔杜卡世界奖(Prix mondial Cino Del Duca)。

2014年10月9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十五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法国人,颁奖词称他的作品唤起了对最不可捉摸的人类命运的记忆,捕捉到了二战法国被占领期间普通人的生活。他是第一位先后获得龚古尔文学奖和诺贝尔文学奖的法国作家。

作品

1、《星形广场》(La Place de l'Étoile) (1968)

2、《夜巡》(La Ronde de nuit) (1969)

3、《环城大道》(Les Boulevards de ceinture)(1972)

4、《拉孔布·吕西安》(Lacombe Lucien)(1974)

5、《凄凉别墅》(Villa triste) (1975)

6、《家庭手册》(Livret de famille) (1977)

7、《暗店街》(Rue des boutiques obscures) (1978)

8、《一度青春》(Une Jeunesse) (1981)

9、《记忆的小路》(Memory Lane )(1981, 由Pierre Le-Tan配图)

10、《如此勇敢的男孩们》(De si braves garçons) (1982)

11、《消失了的街区》(Quartier Perdu) (1984)

12、《八月的星期天》(Dimanches d'août) (1986)

13、《缓刑》(Remise de Peine) (1988)

14、《儿童更衣室》(Vestiaire de l'enfance) (1989)

15、《蜜月》(Voyage de noces)(1990)

16、《废墟中的鲜花》(Fleurs de Ruine) (1991)

17、《Un Cirque passe》 (1992)

18、《春季之犬》(Chien de printemps) (1993)

19、《走出黑暗》(Du plus loin de l'oubli)

20、《多哈·布吕代》(Dora Bruder) (1997)

21、《陌生的女子们》(Des inconnues) (1999)

22、《小首饰》(La Petite Bijou) (2001)

23、《夜半撞车》(Accidentnocturne) (2003)

24、《家谱》(Un pedigree) (2004)

25、《青春咖啡馆》(Dans le café de la jeunesse perdue) (2007)

26、《地平线》(L'Horizon) (2010)

27、《夜的草》(L'Herbe des nuits)(2012)

28、《这样你就不会迷路》(Pour que tu ne te perdes pas dans le quartier)(2014)

参考资料:

-帕特里克·莫迪亚诺

1 应用文写作与文学写作有什么区别

区别主要有三类:性质上实用与审美的区别;格式上规范与创造的区别;主题上鲜明与朦胧的区别。

应用文写作与文学写作详细的区别介绍如下:1,性质:实用与审美应用写作与文学写作的一个很大的区别,就在于它有明确的实用性,文章内容往往出于某种事务性的需要,将所要传达的信息形诸书面形式,追求文章的实用性和功效性,缺乏实用价值的文章不能称为应用文。文学创作源于作家对自然、宇宙、人生和社会的体证和感受,源于作家的心灵在特定时空里的遨游和倘佯与其精神在特定情境中的呼吸和腾升。

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 文学写作是以塑造文学形象为目的,是一种具有形象性、审美性和创造性的写作实践活动,而实用写作是以适合社会实用性为目的的写作实践活动,具有实作性、规范性和简明性的特点。

2,格式:规范与创造文学写作是写作者主动创作,而应用文写作有很强的被动性的特点。应用文写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必须采取换位思维的方式,主动地站在所代言的组织的角度和立场上积极思考问题,提出观点和主张。

3,主题:鲜明与朦胧作为事务 际与传播信息为目的应用写作,在表达内容上坚决杜绝多义性,拒接隐喻和象征,排斥朦胧、模糊,特别要求写作内容明确无疑,文章内容肯定什么、否定什么都必须明白显露地在文中表达出来,鲜明而准确的表达是应用写作的基本要求。而文学创造偏于思想感情与文化意蕴等,其表达具有朦胧与形象的想象效果。

扩展资料培训写作的手段不愿意写作,主要是因为写作是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及思维能力等多种因素综合,是需要动脑的,许多人不愿意动脑,所以对做文章不感兴趣。要想学好写作这门知识,我们必须改善和创新教育培训手段。

培养写作兴趣不论工作或学习,只要你对其感兴趣,那么就会做得比较出色。所以,工作之余多组织干警参加一些有意的活动,例如演讲、辩论等,让干警在活动中观察活动的场面和周围的环境以及个人的表情等。

会后将自己的感受通过文字表达出来。激发写作灵感灵感是指在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活动中,由于艰苦学习,长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和知识而产生的富有创造性的心理状态。

灵感不是天生的,灵感是创造性劳动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是长期辛勤劳动的结晶。只要勤奋,灵感就会油然而生。

所以,要激发写作的灵感,就要养成思考的习惯。利用比较生动的场面和场景,促动激昂情绪。

当我们产生创作的灵感,哪怕是一个好的构思,一个小小的片段,我们都要认真加以总结和发扬,循序渐进地提高思维能力。另外还要通过一些有意的活动如演讲、辩论、发言等,唤起自我创造、自我表现的能力,形成写作灵感的源泉。

培养观察能力通过对事物的观察,捕捉写作素材。例如,我们平时参与社会活动,对中心人物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个性性格等进行观察,这样就能写出比较生动的文章。

如果只是通过命题,那么就感到缺少写作兴趣,感到枯燥无味。只有多参与社会公益活动,认真观察事物,了解事物的发展规律,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写作时才能产生灵感,写出好的作文。

参考资料——文学写作——应用写作。

2 应用文写作与文学写作有什么区别

应用文写作有特殊的要求,具体如下:

1写作目的明确

应用文是为实现特定目的服务的,因此其写作动因与目的十分明确。

2语言表达规范

应用文主要使用规范的现代汉语,适当采用一些古语词汇,文章的语言庄重、简洁、严密,这一点和文学作品形成了鲜明的差异。

3格式体例稳定

大多数应用文已经形成了稳定的通用格式和体例,这体现了其规范性和严肃性,撰写者在拟文时必须遵守格式体例的要求。

4时间要素明确

应用文其所针对的事务一般是在一定时期内存在的,因此执行时间、有效期和成文日期等时间要素非常明确。

文学写作则需注重一定的文艺性,形式比较自由。

3 应用文写作与文学写作有什么区别

从应用文与文学写作的比较看应用文写作的特点 摘要 从应用文写作与文学写作的比较来看,应用文写作具有四个重要特点:一是起草应用文的被动性和受命性;二是内容表达的权威性和约束力;三是表现形式的程式化和模式化;四是写作要求的快速性和限时性。

关键词 特点 应用文 文学 写作 比较 应用文写作和文学写作是具有截然不同的特点和要求的两种重要写作形式。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

文学写作是以塑造文学形象为目的,是一种具有形象性、审美性和创造性的写作实践活动,而实用写作是以适合社会实用性为目的的写作实践活动,具有实作性、规范性和简明性的特点。 相对于文学写作,应用文写作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 一是起草应用文的被动性和受命性 从创作动机来看,文学写作是写作者主动创作,而应用文写作有很强的被动性的特点。

一般来说,文学写作是写作者自主地反映客观世界或主动表达某种思想感情形成的;而应用文的撰写却是为了满足公务活动处理的需要,是因事或受命成文。起草应用文不是取决于个人的意图和兴趣,而是由于实际公务活动处理的需要或者是领导的公务安排。

如,年终,上级机关要求报送工作总结和下一年度的工作计划;十七大胜利召开,明确提出了今后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目标,为了向群众传达会议精神,部署学习要求,就需要起草学习贯彻十七大的通知;单位计划更新办公设备却经费不足,就需要向上级 报送请示或向财政主管部门报送求批函等。 应用文写作的这一特点,要求写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必须采取换位思维的方式,主动地站在所代言的组织的角度和立场上积极思考问题,提出观点和主张。

写作者在写作构思中,既要对实际工作有清晰的了解和准确的判断,还有对宏观政策的透彻理解和贯彻落实;既要能够突出工作重点把握关键问题,还要能够做到胸怀全局统筹合理安排;既要善于准确把握领导者个人语言特点和思维习惯,还要兼顾上级要求和写作规范。只有积极地换位思维,才能够准确地把握应用文写作的规律和特点,写出高质量的应用文来。

二是内容表达的权威性和约束力 从内容表达上看,文学写作的内容表达相对比较自由,仅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和见解;而应用文写作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和约束力。文学写作的目的是为欣赏而非实用,即使是领导者个人的作品,也不具备权威性和约束力。

应用文是随着阶级、国家、文字的产生而产生的,是行政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担负着国家管理和社会管理的重任。应用文写作必须严格遵照、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讲求政治性,要体现权威性、严肃性、庄重性,对受众有很强的约束力,必须按照应用文的要求遵照、办理和执行。

正所谓“一字入应用文,九牛拔不出”。应用文写作强调对象化的思维方式,写作者的思维要服从于客体对象的需要,把握对象的特征,根据对象的实际情况去组织应用文的内容,从而达到办事的目的。

这就要求从事应用文写作的人员要认真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上级的指示精神,并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有效加以落实。 三是表现形式的程式化和模式化 从表现形式上看,文学写作鼓励创作性,讲究“文似看山不喜平”;应用文写作的程式化特点比较明显。

文学写作个性更为张扬,形式更加灵活,写法更加多样,鼓励写作者展示艺术想象与形象思维,突破束缚,创造崭新的艺术境界。与文学写作相比,应用文写作格式化思维明显,逻辑性强,结构严谨,写作比较枯燥。

有人说,应用文就是“八股”,这是误解。应用文体式和格式上的一致性、标准化特点是应用文写作的规范要求,绝不是“八股”。

应用文区别于其他文体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应用文具有固定的和惯用的体式和格式。从应用文文面格式处理上看,应用文格式具有规范化和标准化的特点,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了《国家行政机关应用文格式》国家标准。

另外,《国家行政机关应用文处理办法》和《党的机关应用文处理条例》分别对行政公文和党务公 出了规定,从文种、行文规则、应用文用纸、应用文办理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从应用文正文的写作看,应用文的开头、主体、结尾具有惯用的方式,有各部分的习惯用语,各个文种主体部分的结构安排方式也有通常惯用的写作方法。

例如,“通知”文种的写作,开头先写通知因由、再写通知事项,最后是结尾习惯用语;“请示”的写作,要写明请示理由、请示事项、结尾;“计划”的写作,在主体部分要写明目标、措施、步骤。 应用文的模式化和程式化是适应应用文实用性的要求而形成的,简洁明了,有利于受众了解应用文的主要意图,不致产生理解上的歧义,有利于公务处理,在实际应用文处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根据应用文写作的这一特点,应用文写作人员学习和掌握各个文种的不同特点和要求,能够更快地掌握应用文写作规律,提高公务处理效率。“照猫画虎”,进行仿写与模写是提高应用文写作能力的一条捷径。

四是写作要求的快速性和限时性 从写作过程上看,文学写作没有时间要求,比较自由宽松,。

4 应用文写作与文学写作的区别

1类别不同

应用文写作包括新闻稿,广播稿,工作报告,计划书,书信,通讯,论文,商品说明书等等,不再一一列出了。

文学写作:散文,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

2体裁不同

文学:体裁多样,注重感 彩,想象等更多的因素

应用文:体裁单一,只不过可以结合文学作品中的表达方式和方法。则更注重实用,有一定的规范,具有经济效益

3价值不同

文学:审美价值,艺术价值

应用文:实用价值

暂时只能想这么多,希望能帮得到你。

5 简述应用文写作与文学写作的区别

应用文写作和文学写作是具有截然不同的特点和要求的两种重要写作形式。

1、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

文学写作是以塑造文学形象为目的,是一种具有形象性、审美性和创造性的写作实践活动,而实用写作是以适合社会实用性为目的的写作实践活动,具有实作性、规范性和简明性的特点。

2、文学写作是写作者主动创作,而应用文写作有很强的被动性的特点。

应用文写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必须采取换位思维的方式,主动地站在所代言的组织的角度和立场上积极思考问题,提出观点和主张。

3、写作者在写作构思中,既要对实际工作有清晰的了解和准确的判断,还有对宏观政策的透彻理解和贯彻落实;既要能够突出工作重点把握关键问题,还要能够做到胸怀全局统筹合理安排;既要善于准确把握领导者个人语言特点和思维习惯,还要兼顾上级要求和写作规范。

参考资料:

——写作

——应用文

6 应用文写作和文学作品的写作的区别

应用文写作和文学写作

是具有截然不同的特点和要求的两种重要写作形式。

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形

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包括戏剧、诗歌、小说、散文等。文学写作是以塑

造文学形象为目的,

是一种具有形象性、

审美性和创造性的写作实践活动,

而实

用写作是以适合社会实用性为目的的写作实践活动,

具有实作性、

规范性和简明

性的特点。

初学者由于其自身理论基础的限制,

对应用文的特性认识存在模糊性,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写作水平的提高。

望采纳

7 应用文写作与文学写作的区别

应用文与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究竟是一种什么关系呢?它们并不是并列或归属关系,而是属于两种分类标准不同的文体分类体系。

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是着眼于表达手法和功能的表达型文体分类体系; 应用文是一种独立的分类系统,它主要着眼于文章的社会实用功能。应用文与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是一种相互交叉、渗透和重叠的关系。

比如应用文中的回忆录、日志、地方志、大事记、家谱、族谱、简历、墓碑文等,就属于记叙文的范畴。应用文中的须知、解说词、说明书、工具书条目、教科书、书籍内容提要、登记表、统计表、一览表、证书、广告、文摘、教案等,就属于说明文范围。

应用文中的演讲稿、声明、座右铭、格言、家训等则属于议论文的种类。 应用文具有自己独立的文体分类体系,凡具有一定实用功能的文体,均可以归入应用文的范畴。

也有人试图从实用角度,对所有文体进行新的分类。它同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的分类,是属于两种两种分类角度和立足点。

因此一个特定的文体,有时即可以是应用文的一种形式,同时也是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的一个种类。这是十分正常的事。

二、应用文的写作要注意遵守约定俗成的格式要 关于应用文的写作,要十分注重人们所说的“约定俗成”的格式要 。这种写作规范并非是一种严格规定的法定形式,而是无数前人在写作实践中所取得的某种共同的认识和约定,也可以说是一种审美趣味上的趋同和共识。

可见,“约定俗成”虽然不属法定规范,但它必然包含着写作规范中许多合理因素,我们应该加以继承和保留,不应随意破坏和擅自修改,以免影响应用文的特定交际功能。能够善于运用应用文的“约定俗成”格式,也是一个人语文修养和水平的具体体现。

比如就书信而言,不要以为它的写作十分简单。写信写了十几年了,还有错?实际上,真正能够规范地全部书写正确书信格式的人,可以说是凤毛麟角。

有的人对此不以为然,书信格式错了,不也照样收到,意思也能理解。但它不知道,它所体现的语文修养却是有天壤之别。

就像吃饭一样,有的人用脏手抓饭往嘴里塞,有的人却用高级餐具进餐,其风格的粗鲁和优雅是不可相比的。

中国家谱保存至今的,以清代和民国的为主,约占全部数量的将近90%。就这部分现存家谱来看,尽管其编纂形式有所不同,编纂体例有详有略,记载范围有大有小,记载内容有多有少,编修重点各有侧重,但其格式基本上是相同的,是统一的,是有章可循的。一部体例完整的家谱,大致应有以下各项: 1谱名 一般均称为家谱、宗谱、族谱、家乘、世谱、统谱、支谱、祖谱、合谱、联宗谱、大成谱、房谱等,也有的称为谱传、真谱、渊源录、源流考、清芬录、世典、世牒、世恩录、故谱、族谱图、族系、族讲、石谱、世家、私谱、本书、大同谱、乡贤录、传芳集、家传簿、先德传、系谱、谱志略、家谱汇编、家模汇编等,可谓名目繁多。 2谱序 稍具规模的家谱,卷首一定会有一篇至几十篇不等的序文,它是每部家谱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谱序包括新序、旧序、族外人的客序、跋语、目录和刻印人名以及其它关于本族的记述。 3谱例 又称凡例,主要是阐述家谱的纂修原则和体例。一般而言,一些家谱在每一次续修时都会订出若干条适合社会潮流与需要的规则,以作为修谱时所要遵循的原则。 4谱论 许多家谱都专门辟有谱论一章,专收先贤的谱说、谱论、谱议的篇章和古代经典中的有关论述,对修谱的作用、功能、意义、历史、原理、方法等加以发明和阐述,是研究谱学的宝贵资料。 5恩荣录 主要内容为历代皇帝对家族中的官员及其家谱的敕书、诏命、赐字、赐匾、赐诗、赐联、御谥文、御制碑文以及地方官府的赠谕文字等,以显示和炫耀朝廷对该家庭及其成员的奖励和表彰,同时反映高家族的地位和身份。 6像赞、遗像 祖先及家族中历代英贤、重要人物的图像资料,一般为正面是遗像,背面是像赞。 7姓氏源流 中国家谱素来有“叙本系,述始封”的传统,明清以来各家谱也大多有记姓氏源流的一章,或称姓氏源流,或称宗族源流。它主要是用来记述本姓来源、本族的历史渊源、始祖、世派、迁徙、各支派间关系甚至改姓的原委等。 8族规家法 是宗族家族成员共同制定的、用以约束和教化族人的宗族法规,是家谱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名称各异,种类很多,诸如家规、家约、家戒、家法、家礼 、家典、家仪、家条、族规、族约、祠规、祠约、规范、规条、规矩、条规、戒谕等。 9祠堂 记载宗族、家族祠堂修建的历史,介绍祠堂的建筑规模、地理位置,收录有关祠堂的碑文、诗文、祠联、祠匾、祠堂图,建祠捐资人名,记录祠堂内神位世次、配享、附享、祭祀情况等。 10五服图 又称服制图。所谓五服,就是指古代丧服制度中的五种服色,即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丧服是根据生者与死者的远近亲疏关系而穿着的一种服饰。因五服本身就表明生者与死者的亲疏远近关系,同时又表明与死者同有关系的生者与生者之间的远近亲疏关系,所以不仅在执行丧礼时要涉及到,而且在执行宗族、家族事务及执行法律时也必须涉及,所以家谱中一般都载有五服图。 11世系 这是家谱中的主体部分,又称为世系图、世系考、世系记等。这部分内容为所有中国家所共有,因而成为家谱区别于正史、地方志的最明显的标志。世系表除欧阳修、苏洵所发明的欧式图谱和苏式图谱外,还有两种比较常见:(1)宝塔式图谱:这一图谱形式何人所创、创于何时目前尚元定论,不过至迟已在南宋时出现,因此很可能也是北宋人的产品。(2)牒记式图谱:这一图谱的特点是分别按世代以文字叙述先人的事迹,既不用线条,也不用图表。 12传记 家谱中的传记又称行状、行述、行实、事状、志略等,其体裁有传记、行状、寿文、贺序、墓志、祭文以及抄自史传中的资料,主要载录家族成员中“方行可书”的“忠臣孝子”、“节妇义夫”的事迹和传记资料。 13谱系本记 也称作世序、世系录、先世考等,主要内容与世系部分大致相同,记载本族成员的简况即本人名讳、父名讳、排行、字号、生卒年月、寿数等。 14族产 记录家族、宗族的集体财产如祀田、坟地、义庄、学田、义墅、山林、房屋等。 15契据文约 专门登载与记录和族产有关的契据文约、管理制度以及宗族、家族内部关于承嗣、婚姻、分家等的文书及契约。 16坟茔 记载族中公共坟地的情况,包括墓地图、坟向、祖坟及各支派墓地分布等。 17名迹录 记载与本族或族中成员有关的山水桥梁、亭台堂舍、庵寺书院等。 18任宦记 记载族中成员历代官宦名人事迹,其内容与传记部分大致相同,包括履历、科第、政绩、功勋、著作、学说等。 19年谱 是按照年、月、日专门记载一个人生平事迹的一种体裁。 20艺文 收录家族、宗族成员的著述,包括奏疏、殿试文、万言策、诗词和各式文章等。 21字辈谱 又称派语、派行诗、行第、派引、排行等,专门登载族内成员姓名排行的字语。 22领谱字号 中国古代家谱修好后,在派发给族中成员前,对每部谱都编以号码。 23续后篇 或称余庆录。指家谱修完后,专门留空白纸数页,留待后世子孙续,以示绵延不绝。 24纂修、捐资人名 家谱的纂修或续修,是家族、宗族中的一件大事,涉及族中许多人员,且须动员全族成员捐款助修。 以上是家谱的基本格式。一部家谱也许不可能将上述基本格式全部用到,但格式中的主要部分如谱序、凡例、世系图、传记、家规、艺文、字辈谱等肯定会有,家谱也正是任借上述内容将家族的历史渊源、迁徙情况、历代英贤等保存下来,并流传后世。 其实一部完整的家谱就是一部宗族、家族史或宗族、家族百科全书。通过这部家谱,我们可以了解到该家族的历史沿革,世系繁衍,人口变迁,居地变迁,婚姻状况,该家放成员在科第、官职等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事迹,该有族的经济情况和丧葬、礼典、家规、家法等典章制度等。而家谱也正是将这些内容以书、图、志、表、史的形式记录下来,从为可与正史与方志并列的又一文史宝库。

巴尔扎克

巴尔扎克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一生创作96部长、中、短篇小说和随笔,总名为《人间喜剧》。其中代表作为《欧也妮·葛朗台》、《高老头》。100多年来,他的作品传遍了全世界,对世界文学的发展和人类进步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马克思、恩格斯称赞他“是超群的小说家”、“现实主义大师”。 巴尔扎克出生于一个法国大革命后致富的资产阶级家庭,法科学校毕业后,拒绝家庭为他选择的受人尊敬的法律职业,而立志当文学家。为了获得独立生活和从事创作的物质保障,他曾试笔并插足商业,从事出版印刷业,但都以破产告终。这一切都为他认识社会、描写社会提供了极为珍贵的第一手材料。他不断追求和探索,对哲学、经济学、历史、自然科学、神学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积累了极为广博的知识。 1829年,巴尔扎克完成长篇小说《朱安党人》,这部取材于现实生活的作品为他带来巨大声誉,也为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放下第一块基石,巴尔扎克将《朱安党人》和计划要写的一百四五十部小说总命名为《人间喜剧》,并为之写了《前言》,阐述了他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和基本原则,从理论上为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奠定了基础。 巴尔扎克在艺术上取得巨大成就,他在小说结构方面匠心独运,小说结构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并善于将集中概括与精确描摹相结合,以外形反映内心本质等手法来塑造人物,他还善于以精细人微、生动逼真的环境描写再现时代风貌。恩格斯称赞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写出了贵族阶级的没落衰败和资产阶级的上升发展,提供了社会各个领域无比丰富的生动细节和形象化的历史材料,“甚至在经济的细节方面(如革命以后动产和不动产的重新分配),我学到的东西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历史学家、经济学院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全部东西还要多”。(恩格斯:《恩格斯致玛·哈克奈斯》) 巴尔扎克以自己的创作在世界文学史上树立起不朽的丰碑。

履历:

历史小说《朱安党人》(1829)是巴尔扎克用真名发表的第一部作品,描述1800年法国布列塔尼在保皇党煽动下发生的反对共和国政府的暴动。作者赋予英勇的共和国军人以应有的光彩,但也大大美化了朱安党首领孟多兰侯爵,表现出他当时对贵族的同情。为了写这部小说,他曾细心研究有关暴动的历史文献,亲自去布列塔尼调查山川形势和农民生活,访问暴动的目击者和参加者,还从友人柏尔里公爵夫人那里收集许多关于朱安党人的掌故。从写神怪小说过渡到写历史小说,是巴尔扎克走向批判现实主义的第一个重要步骤。他在《朱安党人》中描写的不是古代历史,而是属于当代社会生活范畴的重要事件。着重反映当代社会生活,正是巴尔扎克日后所写的《人间喜剧》的一个特点。

1831年,巴尔扎克加入保皇党。但是他的政治态度和极端保皇党人也不完全一致。他是党内的自由派,在党员中间不大受欢迎,他甚至公开批评保皇党,说“这个政党令人厌恶”,“这是一个失败的政党。”

从1829年写《朱安党人》起,巴尔扎克的创作开始进入成熟时期,即《人间喜剧》时期(1829-1848)。在三、四十年代,他除致力于文艺创作以外,还出入巴黎上流社会的沙龙,为几种报刊撰稿,他接触的生活面非常广泛。

巴尔扎克从这时期起,就在现实主义理论方面进行探索。他认为小说家必须面向现实生活,使自己成为当代社会的风俗史家;又认为小说家的任务不仅在于摹写社会现象,还须阐明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指出人物、欲念和事件背后的意义。在塑造人物的问题上,他强调特性,也强调共性;他说诗人的使命在创造典型,使典型个性化,个性典型化;又说典型人物应该把那些多少和他类似的人的性格特点集于一身。他还强调艺术必须为社会服务;认为艺术家不仅描写罪恶和德行,而且要指出其中的教育意义;艺术家必须同时是道德家和政治家。

作为巴尔扎克的代表作的《人间喜剧》,包括九十六种长篇小说和中、短篇小说,分为“风俗研究”、“哲学研究”和“分析研究”三个部分。“风俗研究”是其中的主要部分,在这里又分“私人生活场景”、“外省生活场景”、“巴黎生活场景”、“政治生活场景”、“军人生活场景”和“乡村生活场景”六个方面。作品最初定名为《社会研究》,后来受了但丁《神曲》的启示,才改用《人间喜剧》这个名字。

从当代风俗史家的角度出发,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描写了十九世纪前半期法国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交替的历史时期。这个时期的特征,是金钱逐渐代替了贵族头衔。1830年革命以后,金钱统治的威力尤为强大。资产阶级以捞钱为生活目标,他们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来达到目的,而更多的是用欺诈和暴力进行掠夺。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描绘了从拿破仑帝国、复辟王朝到七月王朝这一历史时期法国社会的不同阶级、不同阶层、不同职业、不同的活动场所,使作品成为一个由两千多个人物构成的广阔的社会画面,从中可以看出封建主义必然为资本主义所代替的规律,和资本主义制度的某些弊病。

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描写了形形色色具有时代特点的资产者,从他们身上反映出资产阶级的发家史。在这里,有原始的、低级的贮藏商品的高利贷者高布赛克(《高利贷者》,1830),有懂得钱币作用的葛朗台老头(《欧也妮·葛朗台》,1833),以及高级的金融巨头纽沁根(《纽沁根银行》,1838)等。他们是资产阶级世界的真正主人;他们在国家法律的庇护和社会舆论的支持下,为了满足自己的贪欲,公开进行掠夺,而在掠夺方式上又各有特点。高布赛克是旧式的剥削者,还没有学会“最新”的发财致富之道,他宁愿把商品贮藏在家里,而不敢把它当作资本来增殖;他是以囤积商品的方式来贮藏货币的守财驻。葛朗台老头的活动范围则比较广泛。他是由旧式剥削者向资本主义企业经营过渡的一个精明能干、狡猾诡诈的投机商人。他知道把金钱放到有利可图的企业中去,从而积累更多的资金。在他心目中,金钱是人们生活的目的。他非常吝啬,利用周围所有的人为他掠夺金钱的目的服务。银行家纽沁根男爵是交易所中用暴发户手段兴起的新型资产阶级。他的策略是使所有的资本经常处于不断的“运动”中。他利用法律的庇护搞假倒闭,逼得几千家小存户陷于破产,自己却捞到百万黄金。他不像高布赛克和葛朗台老头那样装穷、吝惜,使自己的财富深藏不露,而是穷奢极欲,用各种方法炫耀自己的财富。他身上表现了享乐、黄金和鲜血混在一起的特点。他是七月王朝时期法国金融资产阶级的典型人物。

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刻画了资产阶级个人野心家的形象,如拉法埃尔·德·瓦仑丹(《驴皮记》,1831)、拉斯蒂涅(《高老头》,1834;《纽沁根银行》;《不自知的喜剧演员》,1846)、吕西安·吕庞泼莱(《幻灭》,1837-1843;《娼妓荣辱记》1838-1847)和伏脱冷(《高老头》、《幻灭》、《娼妓荣辱记》)等。除了伏脱冷以外,他们当初走进社会时,都想通过“正当的”途径寻找个人出路,后来由于沾染了上层社会的恶习,一个个弄得道德堕落。瓦仑丹从外省来到巴黎,幻想得到学者的光荣,刻苦自励,自从认识贵妇人馥多拉以后,他便使用一切手段去追求金钱。拉斯蒂涅是一个获得成功的野心家。他从对巴黎社会的接触和观察中找到成功的秘诀,苦役逃犯伏脱冷是他的引路人。拉斯蒂涅虽说有时不免怀疑和懊悔,但最后还是走上邪路,成为寡廉鲜耻的流氓政客,金融资产阶级的代理人。吕西安·吕宠泼莱是一个有才能的青年诗人,他从外省来到巴黎,渴望找到出人头地的捷径。新闻记者罗斯多告诉了他当前文坛的内幕,他便出卖自己的才能,做一个不择手段的文艺评论家。但是为了获得成功,他必须干更多的罪恶勾当。曾经作过拉斯蒂涅的引路人的伏脱冷,在这里又为吕庞泼莱策划阴谋,用逼死吕庞泼莱的情妇的办法,企图使吕庞泼莱获得百万家财。伏脱冷还犯了其他谋杀罪行,而吕庞泼莱则以同谋犯的嫌疑被捕,死在狱中。伏脱冷是资产阶级个人野心最突出的典型人物,在他身上集中了个人野心的一切罪恶;他以愤世嫉俗的面貌出现,猛烈攻击资产阶级的道德和法律,实际上却在传播这种道德和法律。拉斯蒂涅和吕庞泼莱便是在他指引下的两个利欲熏心的青年,一个爬进了统治集团,一个死于牢狱。

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描写了资产阶级家庭的悲剧。在金钱原则的统治下,家庭成为人们互相欺骗掠夺的场所。做女儿的耗尽父亲的财产,然后把父亲像一只挤干了的柠蒙似的丢掉(《高老头》)。做父亲的为了金钱,逼死自己的妻子,又葬送了女儿的一生(《欧也妮·葛朗台》)。做母亲的企图霸占自己丈夫的遗嘱,以便剥夺儿女的财产(《高利贷者》)。做妻子的宣布丈夫为白痴,要求执管他的产业(《禁治产》,1836),或者干脆翻脸不认自己的丈夫(《夏倍上校》,1832)。为了私心,不惜用卑劣的手段,损害亲人的幸福(《贝姨》,1847),或对穷亲戚任意侮辱,一旦穷亲戚变富,就狠心把他杀害,夺取他的财产(《邦斯舅舅》,1846)。

作为历史残余势力的封建贵族,在《人间喜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刻画这些形象时,巴尔扎克常常表现出对贵族阶级的深切同情。例如在《高老头》中,他用感叹的笔调描写鲍赛昂子爵夫人的爱情悲剧,百般美化她的贵族气节,用希腊女神和罗马斗士来形容她被迫告别巴黎时的神态;又如在《禁治产》中称德·埃斯巴尔侯爵为超凡入圣的贵族,因为他保持了清廉正直的家风;又如在《幽谷百合》(1835)中,对于莫尔梭夫夫人用祈祷来驱除邪念、克制情欲,也是赞扬备至,认为在莫尔梭夫夫人和她对青年贵族菲里克斯的爱情之间那场不为人知的搏斗,几乎和史册上著名的战役同样伟大。但是在不少场合,巴尔扎克对封建贵族的讽刺和嘲弄却也极其尖刻辛辣。德·法罗阿骑士(《老处女》,1836)是一个狡猾的贵族,他自视甚高,目空一切,但他在婚姻竞争中,却被强悍的自由党人杜·布斯吉耶弄得狼狈不堪。德·爱斯格里雍侯爵(《古物陈列室》,1836-1838)是宗法社会“忠诚”、“坚强”和“高贵”等的化身,然而他这些“品德”解决不了实际生活中的任何问题,甚至也不能保证自己的家庭中不出败坏家风的子弟。他的儿子维克多里延因伪造支票而受到银行家杜·克罗阿兹的控告,后来只是由于按杜·克罗阿兹的意志行事,放下贵族架子去做银行家的侄女婿,才免于破产,保全了名誉。在巴尔扎克笔下,爱斯格里雍侯爵是一个失去时代意义、只配进“古物陈列室”的玩艺儿,而他的儿子则是在资产阶级金钱关系中腐化堕落的花花公子。

巴尔扎克也是拿破仑的热烈崇拜者。拿破仑的形象在《人间喜剧》中得到多次反映,如在《乡村医生》(1833)、《一桩神秘案件》(1841)、《三十岁的女人》(1831-1842)、《夏倍上校》等作品里。同时,作者也着力描写了和拿破仑相联系的帝国时代军官的形象。

在《人间喜剧》中,巴尔扎克以赞赏的心情描述共和主义的英雄人物。例如在作者笔下,《幻灭》中的米希尔·克雷斯蒂安是一个具有丹东和圣鞠斯特气魄的政治家。他提倡欧洲联邦制,对欧洲贵族阶级威胁很大。1831年巴黎共和党人起义时,他和一个普通士兵一样,在战斗中英勇地死去。他的牺牲引起所有认识他的人们的深切哀悼,人们经常怀念他。又如《农民》(1844)中的尼兹龙,是一个农民出身的共和主义老战士,“坚强得像钢铁,纯洁得像黄金。”他放弃他在大革命中应得的财产,甘愿过贫苦的生活,曾把独子送到前方去参加保卫祖国的战争。因为他憎恨有钱的人,他特别受到农民的爱戴。

日益得势的资本主义侵入农村后所产生的变化,在《农民》中得到深刻的反映。《农民》描写的是贵族大庄园土地所有制和资产阶级小土地所有制的冲突,而农民处在这两种社会力量中间,就像“虫子夹在锤子和铁砧之间一样”。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高利贷商人高贝丹和里谷战胜了代表贵族大地主利益的蒙戈奈将军,但是被高利贷商人和富农吸引到这场残酷斗争中来的农民却毫无所得,他们只不过陷入一种新的奴役,遇到了更狠毒的主人。巴尔扎克在这里描写了资产阶级革命后农村在地主和资产阶级双重剥削下的贫困状况、农民对剥削者的强烈憎恨,以及农民由当时的经济地位所决定的对高利贷商人的依赖关系。

在《人间喜剧》中,巴尔扎克以同情的态度描写了劳动群众的贫苦生活。在叙述里昂纺织工人起义时,他指出这次起义的正义性和社会原因:“定货停止的时候,工人因饥饿而死亡;即便是在有工可做的时候,他几乎是半死半活地度日。任何一个苦役犯也比他们幸福。”(《纽沁根银行》)

巴尔扎克力图在《人间喜剧》中概括十九世纪前半期法国资本主义社会的全貌,把小说写成一部法国资本主义社会的风俗史,但是其中没有包括“工人生活场景”;三、四十年代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在《人间喜剧》中只是得到零星的、间接的反映。巴尔扎克写了农民的贫困生活和悲惨命运,但他对农民暴动始终采取否定态度,把农民反抗贵族的斗争说成是残忍的、野蛮的报复行为(《农民》)。他赞扬共和主义英雄,歌颂拿破仑的功绩,但他对封建贵族的同情也是显而易见的。他这种复杂的政治态度和思想倾向,正是他那自由化的贵族保皇党立场的反映,这里既有封建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

1834年发表的长篇小说《高老头》,在《人间喜剧》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人间喜剧》的许多重要角色,在《高老头》里已经出现,从人物体系来看,《高老头》可以说是《人间喜剧》的序幕。

这部小说叙述复辟王朝时期一个青年大学生在巴黎资产阶级社会影响下,逐步走向腐化堕落的故事,作者抨击资产阶级的极端利己主义和建筑在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上面的人与人的关系,同时又在超阶级的“父爱”的名义下,转而肯定资产阶级的腐朽寄生的生活原则。

故事发生在颓败、粗俗和寒伧的伏盖公寓。公寓中有三个房客特别惹人注目:怀着寻找个人出路的目的的大学生拉斯蒂涅,行迹可疑的议论家伏脱冷以及年迈力衰、神情沮丧的高老头。高老头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当了伯爵夫人,二女儿嫁给银行家纽沁根。由于表姐鲍赛昂子爵夫人的介绍,拉斯蒂涅认识了高老头的两个女儿,并且特别属意于二女儿纽沁根夫人,企图利用她来作为个人飞黄腾达的跳板。但是拉斯蒂涅没有钱,无法博得巴黎贵族妇女的青睐。伏脱冷猜透了他的心事,便向他宣扬要成功就不能怕弄脏手的谬论,并为他策划谋财害命的阴谋。伏脱冷原来是一个著名的苦役逃犯,他终于案破被捕;不久,鲍赛昂夫人又因为情场失意而遁世。但这两个引路人的遭遇,对拉斯蒂涅来说,都是新的人生一课,他决心接受资产阶级利己主义和金钱至上的法则。同时,高老头的命运也对拉斯蒂涅发生了重要的作用。高老头一生疼爱他的两个女儿。为了满足她们的虚荣心和金钱欲,他牺牲了全部家私,结果却被她们遗弃,在贫困和疾病中死去。高老头这种悲惨的结局,使拉斯蒂涅再一次受到了资产阶级自私自利的生活教育,促使他最终地决定他的道路:决心用一切卑鄙手段向上爬,在资产阶级世界里当一名“英雄好汉”。

拉斯蒂涅伶俐狡猾,头脑冷静;在邪恶的诱惑面前,他并不是毫无顾虑的,有时甚至也为自己的荒唐行为感到羞愧,可是他每次内心斗争的结果,总是邪恶占上风。为了添制一套漂亮衣服,他写信给母亲和妹妹告急;回信来了,他感动得流泪,责备自己不该这样狠心利用至亲骨肉的感情,他很想不拿这笔钱,但是转眼之间,想到能够穿上新衣出入交际场中,他又得意非凡,觉得整个世界已经是他的了。伏脱冷向他建议谋害维多利**的哥哥,使她成为唯一继承人,如果他和她结婚,他就可以弄到一百万陪嫁。他虽说拒绝了这个罪恶的计划,但并没有停止对维多利**谈情说爱的勾当:只要罪恶的行为不是出于自己之手,也未始不可以享受罪恶的果实。他在觉察到高老头的悲剧以后,便成为伏盖公寓中唯一同情高老头的人,他护理高老头的疾病,央求高老头的两个女儿来给父亲送终,他典当自己的表来给高老头办理后事,他差不多是唯一参加高老头的葬仪的人。但是,向上爬的野心还是在他身上占了上风,他在安葬高老头以后,就上纽沁根夫人家里吃晚饭去了。拉斯蒂涅从外省到巴黎,不是非走邪路不可,但他在巴黎社会环境的影响下,逐步腐化堕落。后来当他在《纽沁根银行》中重新出现时,他是个搞银行假倒闭的帮手;在《不自知的喜剧演员》中,他已经获得爵位,当上部长了。

伏脱冷是资产阶级世界一名凶残的掠夺者,因为遭到追捕,他对社会进行猛烈的反抗。从巴尔扎克后来的小说中,我们知道他当时在巴黎给一批犯人管理一笔暂时不能公开的财产。在伏盖公寓的房客中,他看准了初出茅庐的拉斯蒂涅,千方百计地对他加以诱惑,私下和他畅谈为人处世的秘诀。他骂尽了巴黎上流社会的卑鄙龌龊,但他自己所追求的却是要捞一笔资本到美洲去贩卖黑奴。他把自己置于道德之外、法律之上,用不道德来反对不道德,用无法纪来反对无法纪。他和其他掠夺者作斗争,采用了毒蛇猛兽互相咬啮对方咽喉的方法,谁是强者,谁就获得胜利。伏脱冷对资产阶级社会的抨击是由于掠夺失败的个人仇恨而产生的,只要个人野心得到满足,他就可以不再抨击。后来,在《娼妓荣辱记》中,伏脱冷已摇身一变而为巴黎秘密警察厅长。

高老头是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靠投机倒把大发横财的面条商人,他原想爬得更高,但是在金融势力统治日益强大的情况下,他的幻想不能实现,因而他在妻子死后,就把全部希望和感情转移到两个女儿身上。两个女儿十五岁时便有自备马车,生活非常奢华,像一个有钱的老爵爷所养的情妇,只要一开口,最荒唐的欲望也会得到满足。后来高老头为了给这两个嫁给名门贵族的女儿挣面子,结束了他的面条生意。当他知道两个女婿不愿意公开接待他,他竟像乞丐一样,从旁门偷偷地去探望女儿,或者守候在马路旁,窥伺女儿乘坐华丽的马车走过去。他是伏盖公寓里大家取笑的对象,能够从拉斯蒂涅那里打听到两个女儿寻欢作乐的情况,是他的无上的快乐,而拉斯蒂涅也就因此成为他推心置腹的朋友。至于他的两个女儿,她们只有在被债主逼得无路可走的时候才跑来找他,而他总是千方百计地满足她们的需要,为的是有机会看她们一眼。他病重垂危时渴望看看自己的女儿,可是她们都不肯为了给父亲送终而牺牲一次参加舞会的机会。高老头临终时,在他的嚎叫和诅咒中,夹杂着对两个女儿的凄惨的呼号。他甚至曾经发狠要再去做面食生意,赚它几百万回来,因为钱可以买到一切,也可以买到女儿。当他看出自己已经完全被女儿抛弃时,他不由得叫喊起来,他要去抗议:如果做父亲的给踩在脚底下,国家不就要亡了吗高老头的殡葬,仅仅由于拉斯蒂涅及其朋友青年医科学生皮安训四处奔走,才得以草草了事。两个女儿和女婿都没有参加送葬,却派了他们有爵徽的空车,跟着灵车一直送到公墓。

《高老头》还成功地描写了许多次要人物,如伏盖太太、纽沁根男爵和皮安训等。伏盖太太是一个城市小市民的代表人物,她可以从舞女那样的笑容满面,一变而为债主的冷酷无情。她想尽办法在房客的膳食上节省开支,把房客喝剩的酒用瓶子收集起来,年年望着自己园子里的苹果树发愁,惟恐苹果收成不好。高老头的悲惨的死亡,只有当她害怕由此而给她带来一些额外的开销时,才引起她的不 安。纽沁根田爵是金融资产阶级的代表,他在《人间喜剧》中多次登场,是《人间喜剧》的主要主人公之一。他在《高老头》中虽说只是初露头面,但我们已能看出这个资产阶级强盗的实质。皮安训是作者笔下的正面人物,他刻苦勤学,和拉斯蒂涅所走的道路恰恰相反。他同样在巴尔扎克的另一些小说中出现,却没有成为任何一部小说的中心人物,其典型性远不如《人间喜剧》中的反面形象那么突出。

作为批判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巴尔扎克的创作特点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中,对当时的社会生活作了广阔的反映。他以贵族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为中心图画,以金钱统治原则为这幅图画的线索,描绘了十九世纪前半期法国社会的历史,并以批判态度指出产生这些现象的多种原因或一种原因,阐明隐蔽在这一大堆人物、激情和事件中的意义,暴露了贵族和资产阶级的罪恶,为我们认识当时法国社会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人间喜剧》的许多重要人物(如拉斯蒂涅、伏脱冷、纽沁根伯爵、皮安训等)在不同的小说中重复出现,这些小说明确地反映出他们的各个不同的生活阶段及其相互联系,从而加深了《人间喜剧》这幅广阔的社会画面的整体性和连贯性。

《人间喜剧》中的人物性格是典型化的。尽管巴尔扎克唯心地认为“欲念”是人的基本要素,强调“欲念就是整个世界;没有欲念,宗教、历史、小说、艺术都是无用的”,但他总是把体现某一“欲念”的人物性格放在一定的生活环境中来研究它的具体发展过程,从不孤立起来描写它。而他要求通过生活环境来塑造人物性格这一现实主义基本原则的确立,又是和他深信人是环境的产物这个观点相联系的。巴尔扎克作品里的中心人物乃至一些次要人物,都极为鲜明突出。葛朗台老头不同于十七世纪莫里哀笔下的守财奴阿尔巴贡,也不同于《人间喜剧》所描写的十九世纪任何其他守财奴和资本家的形象。

巴尔扎克着重描叙了物质环境,如住宅、住宅的周围、城市、街道以及室内装璜和日常生活用具等。对什么样的人就安排什么样的环境。浪漫派作家通过大自然描写来抒发人物的内心感受,巴尔扎克则借助于物质环境的描写来刻画人物性格(但有时也不免失之烦琐),这是巴尔扎克一个独创的手法。他把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他的作品暴露了资本主义世界的脓疮溃疡,指出资产阶级如何仇视人类感情和才能的正常发展,使人们陷于良心泯灭、道德堕落的境地。一部《人间喜剧》事实上就是一部对资产阶级社会的控诉书。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给予巴尔扎克以很高的评价。马克思认为巴尔扎克是一位“对现实关系具有深刻理解”的著名作家,恩格斯写道:“不错,巴尔扎克在政治上是一个正统派;他的伟大的作品是对上流社会必然崩溃的一曲无尽的挽歌;他的全部同情都在注定要灭亡的那个阶级方面。但是,尽管如此,当他让他所深切同情的那些贵族男女行动的时候,他的嘲笑是空前尖刻的,他的讽刺是空前辛辣的。而他经常毫不掩饰地加以赞赏的人物,却正是他政治上的死对头,圣玛丽修道院的共和党英雄们,这些人在那时(1830-1836)的确是代表人民群众的。这样,巴尔扎克就不得不违反自己的阶级同情和政治偏见;他看到了他心爱的贵族们灭亡的必然性,从而把他们描写成不配有更好命运的人;他在当时唯一能找来未来的真正的人的地方看到了这样的人,——这一切我认为是现实主义的最伟大胜利之一,是老巴尔扎克最重要的特点之一。”

http://baikebaiducom/lemma-php/dispose/viewphp/2837htm

上古周朝时候,周宣王将自己的母舅申伯封在“谢”这个地方。申伯受封后在那个筑起了谢城,建立了谢国。后来谢国君主的后代就用地名做姓,世代姓谢。另外一支,是唐朝时北方的鲜卑族人谢偃的后代,相延用谢姓。原来黄帝的后代中有一支迁居在东北鲜卑山区,便得名鲜卑族。

谢姓先人还有如:〔谢安〕晋朝将军,文武双全,他善于弹琴,为人沉着冷静。他胸中计谋万千,深知哲学、兵法、天文、地理,指挥作战神出鬼没,战无不胜。他指挥的“淝水之战”是战争史上著名的战例。〔谢灵运〕南北朝时的诗人。那时文人喜欢游山玩水,一边吟咏诗歌,产生了山水诗。谢灵运是做山水诗的好手,当时极受赞扬。

姓氏何来

1、谢姓出自姜姓,是炎帝后裔申伯的后代。相传炎帝居于姜水畔,便以姜为姓。至商代有后裔孤竹君的长子伯夷与叔齐一起投奔到周。到周后反对武王伐商,武王灭商后他们又逃到首阳山,因不食周栗而死,他们的后裔仍留在商朝。成王继位后封伯夷的后裔为申侯,称申伯,是申氏的始祖。厉王时娶申伯之女为妃,生字为宣王,宣王继位后,封母舅申伯于谢国,后来这仪家失去了爵位,公元前668年楚国灭掉申国。其子孙按当时的习惯以新都之邑名为姓,称谢氏。望出陈留、会稽,史称谢氏正宗。是为河南谢氏。

2、出自任姓,为黄帝之后。相传黄帝之子25宗。得其姓者14人,为12姓,其中第7姓为任姓。任姓有10个小车,其中第一为谢国,因周宣王时使召公营谢邑,以赐申伯,盖谢已失国,子孙亡散,以国为姓。是为河南谢氏。

3、为他姓改谢姓。据《旧唐书不文苑传》,卫州人谢偃之本为鲜卑族人,姓直勒氏,后改为谢氏。亦为河南谢氏。

姓氏分布

1、夏商时期谢国比较弱小,居于姜水流域(今陕西境内)。

2、西周末期,申伯被改封为谢,以加强西周对南方的统治。任姓灭谢国后,国人有一部分留在当地,大部分外逃,但都以国为姓,即谢氏。

3、西周末至春秋时期,谢氏除了大部分分布在今河南外,还有一支迁往山东,一支迁至湖北,还有一支迁至湖南,迁至四川,后又分为三支:一支于三国时迁至蜀郡,至晋代有部分迁至陕西;一支迁至云南永昌,后发展为当地大姓;还有一支迁至四川彭水一带及贵州北部。隋唐时被称为东谢蛮、西谢蛮、南谢蛮,后大多融入布依族、水族和苗族。汉代谢氏的聚居地有增加了会稽郡、江西九江、章陵等处。其中会稽郡的谢氏人丁兴旺,已相当有名望。

4、晋代,成郡谢氏发展成为名门大族,其中最著名的是阳夏谢氏,以及由此迁出的康乐谢氏。西晋末年,黄河流域战乱频繁,中原人大量迁往江南,阳夏人谢衡因避战乱迁望会稽始宁东山,在此繁衍,成为谢氏最重要的一支。谢衡极其后代在东晋至南朝时期多数都很著名。

5、唐朝时,河南固始谢氏入福建泉州,同时入闽的还有一支居于福建宁化县,后有一支自宁化迁至江西,至洪武四年(1371

古代修家谱怎么知道先祖的?

真正的富贵人家,才会建大的祠堂,然后修家谱,但像我们这些平民,他们可能也是与我们一样,记的也就是自己这几代人而已。古代跟咱们是不同...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