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姓根源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8浏览:3收藏

易姓根源,第1张

 易姓起源于上古时期的有易氏,商朝的第七代先公王亥曾经在有易部落中活动,因为他行*享乐被杀。其子上甲微杀死了有易之君绵臣。有易北逃回古易水区域,后改名鲜虞。春秋时被称为白狄,易水仍为其本部,部分已迁雍州,同赤狄、长狄一样与诸夏各国进行过对抗。白狄在易水附近所建的肥国、鼓国、仇犹国等国均被晋国灭国,最后只有本部鲜虞得以延续。中国饮食业鼻祖易牙属于来自雍地的白狄部落,作为间谍到卫国为臣,白狄部落里应外合灭了卫国;易牙然后打通关节到当时齐国,成为春秋霸主齐桓公的宠臣,影响齐桓公对狄政策;齐桓公死后,易牙扶持齐桓公长子无诡为齐君以建立亲狄政权,但宋襄公率军“伐丧”,狄族闻讯赶来救齐;无诡死后,狄族再次扶持齐四公子惠,失败。公元前774年以前白狄鲜虞国已经有相当规模。在公元前506年前改名中山国,初建都于中人(今河北唐县粟山),立中山城为都。战国初,晋国曾灭中山,灭而不亡,中山武公公元前414年又复兴,迁于顾(今河北省定州市境内)。公元前406年,魏灭中山。公元前380年前后中山桓公复国,迁都于灵寿(今河北省平山县东北)。公元前369建长城以御赵国。公元前342年中山国君到魏国为相,结合易氏家谱分析,该中山君为湘、鄂谱易氏先祖恺公。此后,其国力达到了鼎盛时期,公元前323年,与赵、韩、魏、燕同时称王,成为仅次于七雄的第八强国。前299年,赵军攻中山国,中山王逃往友邦齐国,死于齐国。赵王扶植王尚为中山国王。中山王尚错用二臣,导致前296年赵王遣军一举攻灭中山国。从鲜虞国最早见于史籍至中山国被赵国所灭,历时478年。前296年赵国迁末代中山王尚于肤施(今陕西米脂西北),一年之后年绝祀,据《战国策》隐约记载,中山王尚先是逃到齐国为臣,然后被秦国扶持。因此,末代中山王尚与赣谱关于太原易氏始祖尚公记载相符,逃往齐国后再被秦国迁放太原。秦汉时易氏从太原南迁,222年万年公从江苏丹阳迁湖南浏阳,隋朝大业年间浏阳易雄公后代举族从浏阳迁江西。数代后再分迁湘、赣、鄂各地。现在易姓是中山国王族直系后代。狄,皆出于黄帝,故本为“姬”姓,中山国王也是此姓。

得姓始祖  中山王尚公

  姓氏分布

  易氏的发源地主要是河北和山东。易氏的早期情况,缺乏史料,直到三国时期才有了一些零星的记载:三国时期有雍州刺史,魏郡人;西晋有舂陵令易雄,浏阳人;前凉有将军易挺;唐代有大理评事易重,并在当地安家。由此可知,易氏三国至唐代分布于今河北、湖南、甘肃、江西的一些地方。从宋代开始,见于史册的易姓逐渐增多。北宋有画家易元吉,长沙人;宋太宗时有大理丞易延庆;元代时有易炳文,襄阳人。可见易姓在宋元时期还分布于今山西、广东、山东、湖北等地。明代有易节,万载人,永乐进士;学者易翼之,腾越人;易元贞,桂林人,官至崇阳令;易时中,晋江人。这说明易氏在明代已有迁如今贵州、云南、广西、福建者。

  清朝至现代,易氏主要是在江南发展繁衍。新加坡有易姓华侨。

 历史上易姓的迁徙与分布

  先秦时易姓的活动缺乏资料,直到三国时才有易姓的记载,河北是易姓早期主要的活动地区。到西晋时,湖南和甘肃已有易姓的足迹,唐朝时易姓又移民江西,宋、元时期,在山西、山东、广东、湖北等地区也出现了易姓,至迟在明朝,易姓进入了西南和福建地区。

  宋朝时期,易姓大约有6万余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08%,排在宋朝姓氏第一百五十位以后。易姓第一大省是湖南,约占全国易姓总人口的59%。易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湖南、江西、山东三省,全国形成以南部湘赣和北部山东为中心的两大块易姓聚集地。

  明朝时期,易姓大约有17余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9%,为明朝第九十五位大姓。易姓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湖北、湖南三省,大约占易姓总人口的80%,其次分布于四川、江苏、河南等省。江西为易姓第一大省。宋、元、明时期,易姓人口主要向东南、南方、西部地区迁移。全国基本上形成了以长江流域省份为中心的易姓聚集区。

  

易家河坝乡村旅游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三水易家河坝乡村旅游区位于广汉市三水镇友谊村,是国家AAAA级景区。景区距四川省省会成都40公里,东距广汉市区7公里,处于湔江、石亭江和绵远河三江交汇区。整个景区面积30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占地约177平方公里,有着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优质的水木田园资源。景区内田园风光秀美、生态环境优良,休闲观光资源丰富,主要由三江湖休闲观光区、欢乐水世界、三江沿河湿地景观、竞钓基地户外运动区、三江古渡、飞扬马场、荷风禅月垂钓区、霍家庵等功能分区组成,是川西少有的集田园风光,亲水近水、休闲垂钓、骑游观鸟及户外娱乐运动、特色美食购物于一体的综合性乡村旅游区。

一、景区资源概况

易家河坝乡村旅游区处于三江(石亭江、绵远河、湔江)汇流处的友谊村内,区内设施完善,配套齐全,交通便利,有专线公交车直通。园区内布局合理,绿化美观,停车位充足适用。区内80大小池塘连成一片,花木掩映、候鸟成群,具有良好的原生态环境,是广汉、金堂、青白江区域少有的世外桃源,是德阳地区最大的集养殖、垂钓、观光、休闲、会议、美食、水族观赏、文化体育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渔业基地,带动了周边餐饮、棋牌、娱乐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依托易家河坝乡村旅游区的发展,三水镇友谊村先后被评为国家级最美渔村、全国文明村、全国休闲渔业养殖基地、国家星创天地,被2019乡村振兴博鳌国际峰会组委会授予乡村振兴先进单位,被中钓协授予全国最美钓场,四川省集体经济十强村、四川省百强名村、四川省十佳产业兴旺村、四川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被德阳市人民政府确定为鱼类专业村,被四川省委农办确定为四川省“一村一品”示范村,被四川省农工委、时四川省旅游局授予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村,被四川省政府授予四川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环境优美示范村庄。

(1)河滩湿地之美

石亭江和湔江在景区北面交汇、环绕景区而过,形成了大面积水草丰茂、河岛密布的天然滩涂地。湔江又名鸭子河,因每年冬季有成千上万只来自北方的雁形目候鸟(俗称野鸭子)在此越冬而得名。据成都观鸟会2004年冬季至今对鸭子河湿地的观察显示,截止2016年,该区域有水禽66种,猛禽5种,隶属9目15科,鸟类110育种。其中,国家一级野生动物1种(中华秋沙鸭);国家二级野生动物9种。鸭子河湿地由于其巨大的生态价值和景观价值,入选全省10大观鸟胜地之一、四川15个最美的湿地公园之一,观赏价值极高。

(2)川西渔村水乡之美

景区位于青白江、石亭江和绵远河三江交汇区域,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丰富优质的水木田园资源,是川西平原上少有的田园水乡风貌。景区总面积3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约13平方公里,纵横交叉的水网形成了三江湖、锦鲤池、钓鱼基地、大闸蟹养殖基地、荷风禅月等多样化的湖泊、鱼池池景观,观赏价值极高。

(3)千年古渡之美

三江古渡位于景区东北部临河区,有逾千年历史,明清时期成为远近闻名的水路码头和物资集散地。如今,千年古渡百舸争流繁华场景早已不复存在,唯剩湔江一泓清波、两岸葱郁芦苇。为最大限度保护和利用好千年古渡,景区在古渡复建了三江码头、三江楼,打造了沿河景观,让沉寂多年的千年古渡再现繁华。

(4)多元休闲之乐

景区以田园水乡资源为依托,以农体旅结合为旅游产品构建点,打造了竞钓体验、亲水休闲、农事体验、葡萄采摘、户外运动等多样化、品质化的游憩休闲活动,游憩价值极高。

二、旅游资源定性评价

(1)旅游资源实体量巨大

景区以河滩湿地、三江湖、各类鱼池为代表的水域旅游资源实体量巨大,水域面积结合沿岸的绿地面积占景区总面积的85%以上(景区总面积3平方公里),有80多个大大小小的鱼塘,水情入镜。

(2)旅游资源疏密度优良

三水易家河坝乡村旅游区品质较高的旅游资源如三江古渡、生态湿地、三江湖、竞训基地、欢乐水世界、根雕艺术展示区、荷风禅月、飞扬马场、获家庵等呈集中式分布,景观农业(大闸蟹养殖基地、杭白菊养殖基地)、田园风光等配套资源则分布于-,主体资源与配套资源形成了内密外疏的良好的系统结构,旅游资源疏密度优良。

(3)历史价值较高

三江古渡拥有千年历史,明朝洪武四年(1371年),朱元璋敕谕设置三水关巡检司,派兵驻守,因此人们均称三水镇为“三水关”。从明清时期开始,三水镇就成为远近闻名的水路码头之一和物资集散之地,是简州、资州、淮州、金堂、内江等地通往汉州、什邡、德阳和省城的咽喉。目前景区内仍保留有三江古渡、清净寺、易家院子、谢家院子等历史文化遗迹,是研究我国古代商贸物流、民俗宗教、民居建筑珍贵的史证资料,历史价值极高。

(4)文化价值丰富多元

1渔家文化

易家河坝古时即因“古渡渔家”而远近闻名,形成了以“鱼”为载体、特色鲜明的渔家文化,拥有品鱼、观鱼、钓鱼、鱼鹰捕食等众多渔家传统民俗项目,并定期举办“钓鱼节”“美食节”等以鱼为主题的民俗活动。景区因优美的田园水乡风光和浓厚的渔家民俗文化,被农业部评为“全国最美渔村”,成为四川唯一获此殊荣的村落,是渔家文化传承的典范与示例,文化价值极高。

2家祠文化

易家河坝得名源于易氏家族在此地开创家业、繁衍生息,绵延至今。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易氏家族岁大移民迁徙而来,易姓人家勤劳善良、耕读传家、守孝睦邻,传为佳话。目前景区内仍保留有易家祠堂、易家家谱等重要文化遗迹,其中祠堂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传承场所与载体,是研究近代宗法制度、祠堂建筑和川西民风民俗的重要实物例证,文化价值极高。

3民间艺术

广汉为“四川省龙狮灯特色文化之乡”,景区目前也保留有节庆、重大活动舞龙狮灯的传统习俗。

同时景区近年来充分挖掘本土能工巧匠,鼓励开设民间艺术工作室,丰富景区文化体验项目,增添景区文化内涵。景区内的王永正根雕工作室以“重在发现、贵在自然、追求个性”为设计理念,构思出有寓意性和象征的作品,根雕作品远销省内外。

(5)典型的科学价值

1优秀科普示范基地:景区以现代水产养殖为代表的生产技术,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获评为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四川省优秀科普示范基地。

2农村改革创新典范:友谊村改革案例被人民日报社、四川省农业厅授予2017年十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案例提名,对当前乡村振兴、农村改革创新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友谊村:友谊村

在公元前506年前改名中山国,初建都于中人(今河北唐县粟山),立中山城为都。战国初,晋国曾灭中山,灭而不亡,中山武公公元前414年又复兴,迁于顾(今河北省定州市境内)。

公元前406年,魏灭中山。公元前380年前后中山桓公复国,迁都于灵寿(今河北省平山县东北)。

公元前369建长城以御赵国。

公元前342年中山国君到魏国为相,结合易氏家谱分析,该中山君为湘、鄂谱易氏先祖恺公。此后,其国力达到了鼎盛时期。

公元前323年,与赵、韩、魏、燕同时称王,成为仅次于七雄的第八强国。

前299年,赵军攻中山国,中山王逃往友邦齐国,死于齐国。赵王扶植王尚为中山国王。中山王尚错用二臣,导致前296年赵王遣军一举攻灭中山国。从鲜虞国最早见于史籍至中山国被赵国所灭,历时478年。

前296年赵国迁末代中山王尚于肤施(今陕西米脂西北),一年之后年绝祀,据《战国策》隐约记载,中山王尚先是逃到齐国为臣,然后被秦国扶持。因此,末代中山王尚与赣谱关于太原易氏始祖尚公记载相符,逃往齐国后再被秦国迁放太原。

秦汉时易氏从太原南迁。

222年万年公从江苏丹阳迁湖南浏阳。

隋朝大业年间浏阳易雄公后代举族从浏阳迁江西。

数代后再分迁湘、赣、鄂各地。

易姓是中山国王族直系后代。

湖北夷陵易氏辈字

湖北武汉易氏近4万人,有字辈64辈(不包括前10辈):

前10辈: 载 文 妙 永 水, 友 金 惟 木 再

后64辈: 宗 元 忠 国 起 贤 良

顺 德 行 仁 正 万 邦

家 世 恩 荣 承 祖 泽

克 纯 兰 桂 应 兴 昌

绍 继 先 芳 思 上 达

玉 殿 自 必 振 儒 光

士 子 登 朝 名 可 大

经 纶 治 功 显 宏 长

上面几个族人回复都有错字,应该是 京绍兴元受,文良国泰民,安玉开光显,朝宗本德新,家传存忠厚,先志重贤仁,昌邦昭永祚,必世庆长春。族谱上面翻的 (^_^) 好像还有些别的小祠堂定的一些,有大、金这些字辈的,在这边都有对应的字辈,如果你也是易氏族人,可以去翻一翻族谱。目前来说合川易氏族人大多处于“朝宗本德新”这句对应的字辈,希望能帮到你!

是“朝宗”不是“朝中”,还有就是“存忠厚”不是“承忠厚”,可能是重庆方言把“存”读作“承”的发音,前几位老兄搞错哒

易姓根源

 易姓起源于上古时期的有易氏,商朝的第七代先公王亥曾经在有易部落中活动,因为他行*享乐被杀。其子上甲微杀死了有易之君绵臣。有易北逃...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