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载家谱的意思千载家谱的意思是什么
安东金氏是朝鲜名门家族,分为前安东金氏和后安东金氏。前安东金氏在高丽时代和朝鲜李朝前期势力极大,但在中宗反正后便走向没落。这里所说的安东金氏,是指在朝鲜近代达到势力颠峰的后安东金氏。安东金氏势道政治在前期一度是非常辉煌的,这要归功于安东金氏的首长永安府院君金祖淳。 金祖淳,1765(乾隆31年,英祖41年)——1832(道光13年,纯祖32年)。朝鲜后期的文臣。本贯安东。原名洛淳,字士源,号枫皋。纯祖的义父。 金祖淳是为安东金氏势道政治构建基础的中心人物。早年遍游江原道、黄海道、咸镜道等地,以考察时政之名赢得百姓尊重。1788年朝鲜朝廷内部发生“时派”和“僻派”的党争,金祖淳在党争期间严守中立,并主张两派合流,深得当时的国王正祖赏识。一年后,金祖淳出使中国清朝,回国后逐渐受到提拔。正祖死后,金祖淳出任兵曹判书兼吏曹判书,一手掌握了军政大权。1802年,金祖淳把自己的女儿(纯元王妃)嫁给了国王纯祖,自己身兼国王义父和岳父的双重身份独揽朝政,当上了领议政,安东金氏的势道政治就此开始。 金祖淳早年得到的好名声一息之间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为了权力使朝政越加腐败,百姓民不聊生。金祖淳首先撤换了纯祖的亲卫军,换上了自己的人马,接着改革朝廷人事,安插安东金氏的人物。金汶根、金左根、金祖根、金弘根等金祖淳的子侄把持了各项朝廷要职。他们勾结腐败的儒林士大父,建立了一系列的书院,以宣扬儒教的名义压榨百姓。安东金氏的势道政治达到了颠峰。 1827年,金祖淳颁布了“大同米”的粮食政策,引发了民变。金祖淳虽然派兵成功镇压了农民起义,但在朝廷里的影响力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丰壤赵氏的势力迅速抬头,赵万永成功地将自己女儿(神贞王妃)嫁给了纯祖之子孝明世子。安东金氏的势力有所下降。 1832年,金祖淳死去。两年后,孝明世子的儿子登基为王,是为宪宗。赵万永的女儿成为王大妃,安东金氏的势道政治受到了极大的打压。 [编辑本段]中期(1834——1849) 安东金氏的势道政治受到打压后,丰壤赵氏的势道政治开始。由于金祖淳死后,安东金氏一度群龙无首,难以与丰壤赵氏对抗。 金祖淳之子金左根本想继承父亲的事业,但受到了其他堂兄弟的排挤。他的堂兄金祖根从一连串的斗争中脱颖而出,成为了新一代安东金氏的首长。 金祖根,1793(乾隆59年,正祖17年)——1844(道光25年,宪宗10年)。朝鲜后期的武臣。本贯安东。字伯述、号紫坞。金祖淳之弟金芝根之子。 金祖根早年被派往朝鲜广州出任地方武官。大同米事件后,金祖根被派往平叛,在镇压民变的斗争中深得金祖淳赏识。金祖淳死后,尤其是丰壤赵氏的势道政治抬头后,金祖根受到金左根等人的排挤。金祖根为了夺得权力,调兵进京,压制了赵万永等人的势力,并取得安东金氏首长的地位。1837年,金祖根把自己的女儿(孝显王妃)嫁给了宪宗。金祖根取得国丈的地位,名正言顺地控制了朝政。 然而,金左根和赵万永等人不甘失败。当时的大王大妃纯元王妃是金左根的妹妹,王大妃神贞王妃是赵万永的女儿,他们仍然是外戚。金祖根难以取得绝对权力,这就给丰壤赵氏喘息的机会。再加上安东金氏的内部矛盾,不久孝显王妃又过逝了,此时两大外戚是处于势力均衡状态。 [编辑本段]后期(1849——1863) 金祖根和赵万永死后,金左根成为了安东金氏的首长,并开始在朝廷里施加影响。安东金氏的势道政治逐渐迎来第二个颠峰。 1849年,宪宗死去。由于没有后嗣,王位斗争在丰壤赵氏和安东金氏之间展开了。金左根趁着丰壤赵氏正处于群龙无首的时期,到江华岛找来了王室的旁支,继承了王位,是为哲宗。紧接着,金左根的妹妹纯元王妃以大王大妃的身份垂帘听政。金左根因此势力大增,成为新一代安东金氏的首长。 金左根,1797(嘉庆4年,正祖21年)——1869(同治9年,高宗6年)。朝鲜末期的文臣。本贯安东。字景隐,号荷屋。纯元王妃之兄,金祖淳之子。 在成功让哲宗登基后,金左根一人兼任了吏、工、兵三曹的判书,把持了朝廷大权。同时,他打击以赵秉夔为首的丰壤赵氏的势力,又在政变中逼死了领议政赵寅永,也就是赵秉夔的义父,夺得了领议政的职位,真正做到了独秉朝政。
可参考下列有关资料,希望对你的问题有所帮助
荀姓
一、姓氏源流
荀(Xún)姓源出有四:
1、起源于远古时期,是轩辕氏部落首领黄帝的后代。相传,黄帝有二十五子,分姓十二姓,荀就是十二姓之一。
2、黄帝时,有个大臣叫荀始,是个手巧心灵的艺师,他专门负责制作大小官员的官帽。其后代子孙以祖父名字命氏,称荀氏。
3、出自姬姓,以国名为氏。据《姓苑》所载,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文王姬昌的第十七个儿子被封于郇(今山西省临猗县,一谋说在今山西省新绛县),建立郇国,为伯爵,史称郇伯,又称郇叔。春秋时被晋国武公所灭,其后代子孙遂以国名“郇”为氏,后去邑旁加草头为荀姓。
4、出自姬姓,春秋时晋国公族,为隰叔之后,以邑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荀本为姬姓诸侯国,被晋国所灭后,成为荀邑(在今山西省晋平县西)。隰叔被封于荀,为荀侯,其后裔以封地为姓,称荀氏。 到汉宣帝时,因宣帝名询,荀询同音,荀姓只得姓孙,连他们的先人荀卿也被冠以孙卿。
得姓始祖:郇侯。西周初期,周文王将自己的十七子郇侯分封于古郇国,并将荀姓赐于郇侯。古郇国定都于新绛西。山西南部沁河以西,涑水以东,原来属于古郇国的疆土。历史上的古郇国最终被晋武公所灭。到后来,韩、赵、魏三家分晋。魏国的国都在安邑,后迁徙大梁(今河南省洛阳),韩国的都城原来在曲沃,后来也曾定都襄垣(今长治市),而赵国的国都在邯郸。据《通志·氏族略》的记载说,是周文王的第十七个儿子郇侯的后代,子孙以国为氏,后来去掉邑旁加草为荀姓,晋国有荀林之生儿子庚,裔孙叫况,后代又分为荀氏、中行氏、智氏等姓氏。”望族居于河内郡,就是现在的河南省武陟县西南。故荀氏后人尊郇侯为荀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缺)荀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荀姓出自姬姓。上古周朝时候,周文王有一个儿子被封到郇邑(今山西省临猗县一带)为爵,称为郇伯。郇伯在郇邑建立了郇国。后来他的子孙就以郇为姓氏,并且将郇去耳字旁加草字头,成为荀姓。还有一支荀姓的起源是源自远古黄帝时期。传说黄帝之子有二十五,有姓名者十四个人,得姓十二个,而荀姓就是其中之一。关于荀姓的变化,还有一个说法:春秋时晋国有个大夫名叫逝敖,被分封在荀邑(今山西省新绛县东北),他的儿子以地名为姓氏,叫荀林父。荀林父的后代就都姓荀。在古代,荀姓的望族大多出自于河内。荀氏后来又分为荀氏、中行氏和智氏三支。荀子,名况,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赵国人。他提出了人定胜天思想,同时还认定人性生来是 “恶”的,要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才可以为善;在经济上他提出强本节用、开源节流等主张。他的散文说理透辟,结构谨严,著有《荀子》。战国时期的著名人物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余略)。
三、历史名人
荀 况:战国时思想家,当时人们尊称他为荀卿,著有《荀子》32篇,历史上十分著名的思想家韩非、李斯都是他的学生。他提出了“性恶”论和“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反对迷信,是儒家学说的继续队和发展者。
荀 爽:字慈明,东汉经学家,颍阴(今河南省许昌市)人。荀氏为颍阴望族。爽父荀淑(83——149年)为战国荀卿第十一世孙,品行高洁,博学多识,有“神君”之称。荀爽兄弟八人俱有才名,当时被人称为“荀氏八龙”。荀爽是“荀氏八龙”中的第六位,若论才学,则数第一。当时有“荀氏八龙,慈明无双”的评赞。他自幼聪敏好学,潜心经籍,刻苦勤奋。汉桓帝延熹九年(166年),太常赵典举荀爽至孝,拜郎中,对策上奏见解后,弃官离去。为了躲避党锢之祸,他隐遁汉水滨达十余年,专以著述为事,先后著《礼》、《易传》、《诗传》、《尚书正经》、《春秋条例》、《汉语》、《新书》等,号为硕儒。党锢解除,司空袁逢荐荀爽为官,不就。献帝即位,爽避而不及,遂为平原相。行至宛陵(今安徽宣城)追为光禄勋。任职三天,又迁司空。荀爽见董卓残暴,参与司徒王允谋除董卓之义举,举事前病卒。
荀 悦:字仲豫(148-209),东汉史学家、文学家。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人。幼时聪慧好学,因家贫无书,每到人家,遇书即读,过目成诵。12岁时,能说《春秋》,尤好著述。灵帝时,因见阉官用权,托疾隐于家中。献帝时,应曹操征召,历任黄门侍郎、秘书监等职。荀悦见当时曹操专权,汉献帝仅存虚名,因作《申鉴》5篇。其中对现实政治的评论,对谶讳符瑞的讥刺,都切中时弊,是西汉以来政论文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明代何孟春称“其论政体,无贾谊之经制而近于醇,无刘向之愤激而长于讽”(《申鉴注序》),从中可以窥见荀悦文章风格的特点。《后汉书·荀悦传》称其另著《崇德》、《正论》及诸论数十篇,多佚。明代辑有《荀侍中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申鉴》有明黄省曾所作注,《四库全书总目》称其“引据博洽,多得悦旨”。有四部丛刊影印明文始堂刊本。
荀 攸:字公达,豫州颍川颍阴县(今河南许昌)人,荀彧的从子。荀攸祖父昙,官至广陵太守。外戚何进总政时,征拜攸黄门侍郎。董卓乱起,荀攸与议郎郑泰、何颙等谋除董卓,事泄而被收系狱。董卓被诛后,获释归乡。后被曹操征为汝南太守,入为尚书。以功封陵树亭侯。建安十二年,转为中军师。魏国初建,为尚书令。建安十九年病逝,年五十八岁。魏正始年间,追谥敬侯。
荀 勖:字公曾(?-289年),西晋政治家、音律学家,颖川颖阴(今河南省许昌市)人,荀爽曾孙。早慧好学。初仕魏,为大将军营爽掾。曹爽被诛,勖迁安阳令、骠骑从事中郎、廷尉正。后为大将军司马昭记室,数进策谋,深见信任。与裴秀、羊祜共掌机密。司马炎代魏后,封济北郡公,拜中书监、加侍中、领著作。累迁光禄大夫、仪同三司,守尚书令。荀勖博学多才,入晋后曾和贾充一起修订法令。掌管乐事,又修正律吕。领秘书监事,曾和张华一起,按刘向《别录》整理典籍。荀勖又有治理之才。任尚书令时,曾下令罢除官吏中不称职的。
荀 淑: 字季和(83-149年),川郡人。桓帝朗陵侯相,事明理,有“神君”之称。有八子(俭、绲、靖、焘、汪、爽、肃、敷),并有才名,时谓八龙。
荀 雍:南朝宋国人,与谢惠连、何长瑜、羊璇之等四人跟谢灵运以文章赏会,作山泽之游,时人谓之四友。
荀 蕤:字令远,其弟荀羡,字令则,兄弟二人为晋代颍川郡颍阴人。荀蕤有仪操风望,雅为简文帝为重。官至建威将军、吴国内史。
荀 羡:少有大志,后尚公主,拜驸马都督,至徐州刺史,累立战功,抚纳降附,甚得众心。时称二玉。
荀 菘:字景猷,晋代颍阴人。志操清纯,雅好文学。官襄城太守,被社会所围。其女荀灌,率勇士数十人突围,乞师求援,平南将军石览至,遂解围。太宁年间(323-325年)荀菘任右光禄大夫。
荀 粲:字奉倩,三国时魏国颍阴人。独好道。曹洪女有美色,粲聘之,专房欢宴历年。后妇得热病,粲取冷熨其身,不愈而亡。粲痛悼不能已,岁余亦卒,时年二十九岁。
荀 彧:三国时曹操谋士。官至尚书令,参与军国大事。
荀士逊:北齐时广平人,好学有思想,文章清致典雅。武定末年选为司州秀才,至天保十年(560年)下调,皇建中,马敬德推荐为主书。世祖时转中书舍人。士逊状貌很丑,以文笔见长被重用。曾有事须奏请皇上,时世祖在后宫,因左右传禀人不知士逊姓名,只说是丑舍人,世祖说必定是荀士逊无疑。及看题奏,果然不错,宫内莫不欣笑。后主即位,累迁中书侍郎,号为称职。与李若等著《典言》一书传世,齐末去世。
荀廷诏:明代有崇祯进士,著有《蜀国春称》。
荀慧生:艺名白牡丹,现代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民国16年《顺天时报》举行首届旦角名伶评选,他以《丹青引》一剧获选为前四名,与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并称中国四大名旦。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河南郡:汉高帝时置,治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
2、堂号
作冠堂:黄帝有臣子叫荀始,创作冠(帽子)。
兰令堂:战国时荀卿是起襄王的老师,后来有人在襄王面前说他的坏话,他就跑到楚国做乐兰陵令。他厌恶当时政治污浊,遂研究孔子、墨子等学问,创性恶之说。著有《荀子》一书传世。
看一下苏州城市地图《平江图》就知道,阊门外是城外,所以阊门这个水陆二用城门很可能是当时的客运站,集散人员用的。未必是真实迁出地。
明朝宗室家谱:明太祖建立明朝后,按照历代规制和大明律,也编制了包括外戚勋国公廖永安的家谱,称为玉牒,朝廷设有专管管理,称宗人府,记录皇族成员和勋国公的世系。由于战乱,明代的玉牒没有存世。可资料显示,有清代家谱。
家谱的编修是部分家族的大事,朱氏家族的家谱一般20年或30年编修一次,称为做谱。编修家谱时,整个家族设立总局,总管家谱编修的人叫谱东,掌管财务的会计称银东,以下各支族设立分局,分局也设有谱东和银东。
各房还要派人担任分录、汇抄、校对。分局负责填写各户人丁口数目,出生、婚配情况,收取一定的手续费。总局将分局的材料进行汇编,请人执笔编纂,刻板印刷。领谱时,全族要摆宴庆贺,附近的家族和官府也会派人来祝贺。
家谱每户一册,必须妥善保管。为了保证家谱的准确无误,每隔若干年还要进行验谱,验谱由族长主持,对每户族谱的收藏情况进行调查,凡把族谱损坏的,都要受到重罚。
俾嗣秦,而封其弟康于夏阳梁山为梁伯,建立梁国(夏阳今陕西韩城县),数传至周襄王十一年(公元前641年)为秦所灭,其遗民就以国名“梁”为氏。
2、春秋时,晋有梁益耳、梁弘、梁由靡,以晋有解梁城、高粱、曲梁之地,此则以邑命氏。
3、战国初,赵、魏、韩三家分晋之后,公元前361年魏惠王都大梁(今河南开封),魏国亦被称为梁国,后亦有梁氏。
4、周平王之子姬唐,封于南梁,其子孙也以梁为姓。
以上数支皆奉梁康伯为授姓始祖。梁氏发祥于龙丘、天水、安定郡,成为望族,因名“安定堂”。
自开世太始祖康公起,历世人才辈出:黄帝(轩辕氏),五世孙伯益随夏禹(公元前2100年前后)治水有功,禹曾拟禅位于伯益。禹崩伯益避于箕山让位禹子启,启继承王位。自此开始父传子家天下时代。
伯益后裔大骆非子,邑于秦其曾孙生秦仲,秦仲少子康受周宣王(公元前827年甲戌---公元前782年已未)封于夏阳梁山授梁伯国号梁。后为秦穆公所并。子孙奔晋其子孙遂以国号为姓,梁姓自是开始。历代尊康公为始祖伯益为鼻祖,自伯益至康公共37代世。
世 代 直 系 傍 系
第一世 康(伯)中国第一个姓梁人公元前827年
第二世 爱敬
第三世 许公字益耳,为晋大夫,生礼
第四世 礼生整
第五世 整生怀存
第六世 怀生辅
第七世 辅生鳣。匡、弼,
第八世 祖鳣公字叔鱼,少居阜齐之千乘(千乘,汉县名,今山东青州高苑县)长居曲阜,从学孔子,列于七十二贤。唐开元二十七年从祀孔庙,赠梁伯。宋大中祥符二年,封千乘侯,从其少居之乡也。妣曾氏,生周、同,
第九世 周生直乔、
第十世 直生量
第十一世 量生俊、休
第十二世 俊生贤、质贲
第十三世 贤生俨,
第十四世 俨生里重。
十五世祖 里公、为秦大夫,生寿。
十六世祖 寿公讳有常。周赧王时为秦大夫。后为将军与士卒同甘苦。生干、干。
十七世祖 干公,为秦将军,生观相。
十八世祖 观相公,为陈涉将尉,生婴、杰。
十九世祖 婴公,汉高祖时为将军,食邑于新安,生连、惠、
二十世祖 连公,汉景帝时为叶县令,生缙。
二十一世 缙生琏瑚、璋,
二十二世 琏生壮、刚、
二十三世 壮公字子行号芝亭。汉昭帝时举贤良。生式。
二十四世 式生彰,
二十五世 彰生镐,
二十六世 镐生纯。茂秦、茂芳,茂秦生巡、
二十七世 纯公又名统字仲宁,公在西汉时仕州群,更始时为中郎将,安集凉州,拜酒泉太守。光武建武初,诏加宣德将军,封成义侯,更封高山侯,拜大中大夫,诸子皆为郎。后出为九江太守,定封陵乡侯。二十八世生松、竦、恭。
二十九世 松公字伯孙,少为郎尚光武女舞阴长公主,迁虎贲中郎将,袭侯爵。光武崩,受遗诏辅政。永平元年,迁太仆。后以怨望下狱,生觉
三十 世 觉公生统
三十一世 统公又名竦字叔敬。公少习《孟氏易》闭门自养,以经籍为娱,作《七序》班固见而称之曰:“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梁竦作《世序》而窃位素餐者惭”。尝曰:“大丈夫居世,生当封侯,死当庙食,如其不然,闲居可以养志,诗书足以自娱,州郡之职,徒劳人耳。”辟命并无所就。生才、仲、美。
三十二世祖 才公,封乐平侯,官到大鸿胪,生裔。
三十三世祖 裔公字伯夏。少以外戚拜郎中,迁费门侍郎。顺帝永建元年,袭封乘氏侯。三年,帝选公女及妹妹掖庭,迁侍中、屯骑校尉。阳嘉元年,女立为皇后,妹为贵人,加位特进、拜执金吾。三年,为大将军。永和六年。薨。赐溢忠侯。生冀、不疑、蒙。
三十四世祖 不疑公,初为侍中,永和六年,拜河南尹。建和元年,封颖阳侯,万户。公好经书,善待士,与兄冀不合,让位归第,与弟蒙闭门自守,皆先兄卒,不与延熹之祸。生经、络。
三十五世祖 经生智。
三十六世祖 智生鸿
三十七世祖 鸿生柱华。
三十八世祖 柱华公,襄州刺史,生敏、勤。
三十九世祖 勤生鲁。
四十世 祖 鲁生虞。
四十一世祖 虞生绩、缉。
四十二世祖 缉生诗、礼、乐。
四十三世祖 乐生彦先、彦光。
四十四世祖 彦光生采。
四十五世祖 采公,五经博士,生澄、湛。
四十六世祖 澄生泉、度。
四十七世祖 度生仁览。
四十八世祖 仁览生梗。
四十九世祖 梗生敏功。
五十世 祖 敏功生宠、宪。
五十一世祖 宠生襄、褒。
五十二世祖 襄生惟讷。
五十三世祖 惟讷生铨、寅。
五十四世祖 铨生颙、颐。
五十五世祖 颙生友儒。
五十六世祖 友儒生嗣功、嗣先。
五十七世祖 嗣功生永思。
五十八世祖 永思生经。
五十九世祖 经生孚。
六十世 祖 孚生狱。
六十一世祖 狱生子克、子贵、子实。
六十二世祖 子贵生绍。
六十三世祖 绍公字继美,举进士第,广东提干。公事父母至孝。母疾,挂冠归。及母卒,守墓庐,手植松柏,号碧林亭,有甘露降,芝草生。苏东坡往见之,题其亭曰甘露亭,松曰瑞松。居南雄珠玑巷。为入粤始祖。生抚民、爱民。
六十四世祖 抚民公,举进士第史科给事中,生六子:永保、永安、永受、永定、永昌、永宁。
六十五世祖 永保公,进士第福建通政使司通政使,妣陈氏,诰封淑人。公由南雄珠玑巷迁广州又迁居古冈州(即新会)仓步巷。。公葬开平县梁金山顶眠犬望月形,陈氏夫人墓在鹤山县八角台一名仙人下棋心上穴土人叫秦王点兵形。永保公生子四子绍源号东溪、绍渊号南溪、绍江号西溪、绍海号北溪。永安公及其后裔迁居南海、顺德、中山、佛山、三水各县。永受公开肇庆、阳江、阳春、恩平各派。永定公开东莞、增城、顺德各派。永昌公初迁新会东头里,后开新安各派,后又开四会各派。永宁公初迁新兴。
六十六世祖 绍海号北溪,葬于广东鹤山古劳。分派到恩平齐洞、鹤山宅梧、云浮鹏石。生若龙、若凤
六十七世祖 若龙公讳遗成,葬于开平齐洞洞口地面,呼作“草鞋”形穴,公生宣政
六十八世祖 宣政葬于新兴洞口呼作“隔水草鞋”地,公生广七、广八迁居阳光县北门(葬于新兴洞口呼作“隔水草鞋”)地
六十九世祖 广七葬于新兴洞口呼作“隔水草鞋”地,公生文瑞、文圭
七十世 祖 文瑞公生三子:福孙、麟孙、鼎孙
七十一世祖 鼎孙生二子:朝英、朝杰
七十二世祖 朝英分派到齐不洞水头、三挺各乡。公生三子:材植、材梓、郭惠
七十三世祖 郭惠公,葬于尖石洞独鹤山下呼作“下马铺毡”公生长受
七十四世祖 长受公,葬于尖石洞独鹤山下呼作“下马铺毡”公生惟中、怀中
七十五世祖 怀中公葬于齐洞村后大坑塘左单提形。公生
七十六世祖 钳公葬于齐洞村后大坑塘“呼作南蛇抡哈”生二子:扬德字梅麓、继德字梅青迁居宅梧堂马山德村
七十七世祖 梅麓从齐洞迁居宅梧堂马南门村是宅梧梁氏始祖
千载家谱的意思千载家谱的意思是什么
本文2023-09-27 22:16:02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20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