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查姓氏的族谱宗谱
各个家族都有自己的族谱。中国人对谱牒非常重视,旧时的家规族约中往往有对族谱保存的有关规定。但相对来说,古代人要比现代人重视谱牒,南方人要比北方人重视谱牒,小姓要比大姓更重视谱牒,海外的华人要比国内的人更重视谱牒。 中国人的谱牒,目前有相当一部分收藏在国内各公共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但更大的部分收藏在民间,此外也有一部分由海外的图书馆和谱牒研究机构收藏。 有的宗族平时还置有添丁簿,“自六岁外,不论贫富、曾否上清明,俱登乳名、官名、嫡庶姓氏、生年日月,用备查考。”为以後修大谱作资料上的准备。孩子出世以後,他的辈分早已排在了宗谱的“行辈歌”裏,大人为之取名也“有章可循”了。“行辈歌”是宗族为便於支丁取名而特别编制的一种歌谣,以保证宗族子弟的昭穆世次明确不乱。在“行辈歌”裏,每个字代表一个辈分,读来琅琅上口,容易记忆。
“行辈歌”,都是代宗族立言,表达族人一种美好向上的愿望,希望族人发扬祖先忠厚的美德,以保证宗族将来的兴旺昌盛。 有的宗族的“行辈歌”竟有百字之多,把一百代人的辈分都确定下来。如清代道光六年(一八二六年),西递明经胡氏宗族制定了《西递明经壬派排行》百字歌: 圣世长清,兆锡嘉名;逢时辅赞,家学汝成; 懋德常宏,大文昭炳;笃志敦修,惟良仰景; 泰遇兴贤,建树必先;自新其本,敏秀联延; 书传卓立,朝宗元吉;洪庆有锺,寿高福积; 守道崇增,瑞云允升;咸思克济,祖述继承; 作式绍之,益徵厚泽;麟耀祥晖,凤鸣腾达; 百代同发。 “行辈歌”的歌词是宗族拟定的,表达的虽是一种愿望,但它关乎支丁的取名,一般都很慎重。取名的方法,常见的有五个途径。《涧洲许氏宗谱》卷之十《排行小引》说:“名有五:有信、有义、有象、有假、有类。不以国,不以官,不以山川,不以饮食,不以畜牲,不以器币。” 谨慎妥善地保存好族谱,对保存者来说,是十分神圣而又光荣的事情。保存,不仅仅是要保证族谱不能遗失,而是要保证族谱的内容不被他人篡改冒宗。冒宗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在谱版上做手脚,另一种便是在谱书上进行伪造。为了防止冒宗事件的发生,各宗族都要限定印刷的部数。印完限定的部数以後,通常采用的做法就是“将版毁去,以杜盗印冒宗之弊。”另外,在印制的族谱中还要编上字型大小,以确定保存者的责任;有的族谱还要加盖县府大印,以显示族谱的权威。 族谱到了保存者手裏,这已是防止冒宗的第二道防线了。这道防线离下次修谱还有几十年的时间,这段时间宗族成员的变化最大,有的族人增多了,有的支脉迁移了,嫡庶关系、收养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冒宗作弊的隐患也最大。这个时候如果保存者不小心弄丢了族谱,处罚将是非常严重的。
嗣是一个汉语字,拼音是sì ,作名词时有接续、继承、子孙等意思,也可作动词、形容词、副词的词性变化。出自《说文》、《袁可立授奉直大夫制》、《左传·襄公二十五年》等。
一,作动词时意义
(1) (根据隶定字形解释。形声。从册,从口,从司,司亦声。册,帝王对臣下封土授爵的文书。口,口头命令。司,世代从事某专业。口、册、司联合起来表示“关于子承父业的皇帝批文”。本义:(经皇上恩准)父亲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
(2) 又如:嗣王(继位之王);嗣君(继位的君主);嗣主(继位的国君);嗣位(继承君位);嗣皇(继位的帝王);嗣圣(新继位的皇帝);嗣临(继登皇位)。
越朕嗣服,起自田间。——明·钱谦益《袁可立授奉直大夫制》
(3) 继承;接续
嗣,继也。——《尔雅》
禹乃嗣兴。——《书·洪范》。传:“继也。”
其弟嗣书。——《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太史书曰:“崔杼弑其君。”崔子杀之。其弟嗣书,而死者二人。——《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4) 又如:嗣位(继承君位);嗣产(继承子产的事业);嗣徽(继承善美的德行);嗣守(继承并遵守和保存);嗣芳(承继前贤者);嗣承(继承);嗣封(承袭先人而受封);嗣统(继承皇位);嗣武二祖(继承汉高祖、汉光武二祖的事业);嗣音(继续传其音信);嗣事(继续从事);嗣奉(继前人而敬受)。
(5) 过继 ,如:嗣母(继母)。
(6) 通“司”。主持,掌管
阳人有夏商之嗣典,有周室之师旅。——《国语·晋语四》
若天之嗣,其事不可识,百姓浅然不识其邻。——《荀子·哀公》
远近高下,各得其嗣。——《管子·版法》
二,作名词
(1) 君位或职位的继承人
今又不礼于卫之嗣。——《左传·昭公七年》。注:“新君也。”
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左传·襄公三年》
及长当就国也。(王)立嗣子 融从 长请车骑。——《汉书·淳于长传》
(2) 又如:嗣子(帝王或诸侯的嫡子);嗣孙(承嗣的子孙);嗣体(承嗣之人);嗣适(承嗣的嫡子)。
(3) 后代
夫晋侯非嗣也,而得其位。——《国语·周语上》
此君婆娑,政坐宦薄,著书未成,嗣息中绝。——明· 王世贞《与俞仲蔚书》
尝有壹男子,然无一日之命,至今无以讬嗣续,恨痛常在心目。——唐· 柳宗元《与杨京光凭书》
(4) 又如:后嗣;嗣人(子孙);嗣胤(子孙后代);嗣息(子孙);嗣继(子孙);嗣续(子孙世代继承)。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一般家谱中出现和嗣有关的几个词。
无嗣:1没有继承的人;没有后代。2中医术语,指妇人不育。出《辨证录·受妊门》。指无子孙而后继无人。
子嗣:子嗣释义是儿子。指传宗接代的人。嗣作名词时有接续、继承、子孙等意思。
乏嗣:乏是指贫乏和缺少之意,说明某人缺少继承的人,并不代表此人绝后,有可能在续谱的时间段没有嗣子,也有可能将来会有。也有可能有几个女儿(在古代女子不入谱),在以前有七八个女儿而老来得子的有之。
绝嗣:同“绝根”。无子传宗接代;没有子孙断绝嗣续。一般指续谱时此户已经实际销户不存在了。
兼嗣,是说一个后人,同时作为几个人的继承人。如兄弟二人或三人只有一子,此子兼做二人或三人之继承人、传承人。同兼祧,在封建社会俗称一子顶两门或三门,同时可娶两房或三房妻子,生下的嗣子为和名继承人。建国后我国婚姻法中禁止这一做法,提倡男女平等。
入嗣:本宗族无子方由多子方来承嗣(俗称顶嗣)。嗣即继承。旧时承嗣都有严格规定,一是必须得到宗族同意,二是在辈份上必须一致,三是亲疏上应该由近及远。承嗣的目的,主要是延续香火,同时也继承财产。
出嗣,意思是过继为他人后代,和入嗣相对。
女嗣:在大周及其附庸国,自有史以来皆奉行女尊男卑的制度,男人生而为奴,是母亲和姊妹们的财产,可以被任意买卖,与牲畜物品等同。唐代时有武则天嗣爵,说明史上有女子作为继承人的。(欢迎指正)
古城茂东文 2018 12 12
因为原生的“女真满洲”人的谱牒大部分达不到几千年的标准。一般民族学上,将原生的满洲民族作为女真民族的后身。而女真民族最早的文字女真文是公元十二世纪创造出来的,而在此之前,女真人是没有文字,只能通过口传历史的。故而,在金朝的时候,虽然已经确立了女真文这种独有文字,但是旧时谱系的传承只能通过口传信息补完,所以金朝女真人的谱牒原本就不能追溯到很早的时间。
盛世修志,旺族建谱。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全国首轮新方志大潮影响下,邳州很多家族也纷纷建谱或续谱。时隔三十年后,民间宗族续谱之势,方兴未艾。笔者喜爱民俗,有幸拜读或接触了几十部族谱。有民国以前的影印本,有建国后的手抄本,更多的是近现代印刷本。虽版本不一,但设计装潢都很用心、精美。每部族谱都饱含着丰富之内涵。很多族人族事均可作为官修史志文献资料的有益补充。据说有关邳地为夏代奚仲封地的史料最早就出自民间族谱。所以,方志学家将宗谱与官修史志相提并论:“邑之有志,如国之有史,家之有谱也。”如此可见,姓氏宗谱不仅是一家之史,同时也是国史方志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姓氏起源于炎黄二帝。据姓氏专著记载:炎帝居姜水,以姜为姓。黄帝居姬水,以姬为姓。黄帝24子中有半数以封地为姓。其后人又以其先祖姓名官爵为氏。这些姓氏有的延传至今,有的中途消亡。邳州最早的土著姓氏则源于夏代车正官奚仲、徐国国君徐偃王,以及在邳地有所建树的名人官宦。这在古《邳州志》中已有记载。随着历史的进程一页页翻到现在,邳州族谱有言传不尽的厚重感和可读性。邳州的单姓均源于父姓,邳州的“复姓”(体现在姓名中仍是单姓),则源于母姓。如土山“孟沈”、徐塘“杨龚”、滩上“丁张”、铁佛“冯张”等。赵墩“倪、王、张”三姓同宗,则另有一段动人故事。邳州各姓氏的始祖都是炎黄二帝的子孙,名门望族的佼佼者。但其邳地始迁祖的身份却各不相同。有些是山西洪洞喜鹊窝的移民,有些是携家带眷异地从政的官员,有些是带兵打仗封侯的军人,有些是远离故土闯江湖的商贾,还有些是躲避天灾人祸的逃难者。这些家族的历史,客观反映了古代华夏社会背景和邳地生存环境。族谱从不同视角记载的这些史料,对研究邳州历史是十分有用的。
族谱,旧时记载一姓世系和重要人物事迹的谱籍,源于宋代(辞海注)。又有宗谱、家乘、世谱、统谱、支谱等多种称谓。其内涵有二十余项。但常设的主要内容有凡例、本族来源、祠规祖训、字辈谱、名人传图、族人世系表、生卒年与祖茔墓地等。相对而言,民国以前的老谱,有一定的局限性。现代新谱在传承中有发展创新、更规范。但细细观之,却有诸多不尽人意或不合时宜之处。笔者不妨坦然言之,有心者不妨姑妄听之。
族谱,一般设有本族来源专栏,或在开篇序言中作木本水源之追溯。远则本族始祖(血缘祖),近则一地或一支始迁祖,为何许人也?无论创谱或续谱,都要原原本本记之。不能简化或省略。老谱操作比较到位,而有些新谱却忽视这一点。存在有源无尾,或无源有尾现象。源,是指一族血缘始祖和一地之始迁祖。尾,是指始迁祖所在地族人传承现状。包括字辈谱、世系表、族人蕃衍和播迁情况。这是族谱的主体内容,是项难活细活。如有疏漏错误将会影响族谱质量,伤害族人感情。
堂号,也叫堂名。旧时,家族祭祀祖先和议事的厅堂或祠堂家庙的名称。是一个家族或一支系族的徽号,也是民间寻根问祖的重要依据。堂号命名取材较广,总体可分为两类:一以发祥地名为堂号。包括郡望总堂号和以州、府、县、邑地名命名的支系堂号。二为自主堂号。一般取材于本支系始祖的名字、官讳、谥号,或功业文章、嘉行懿德、居所斋馆等。建谱时,对本族的堂号由来要加以考证,名称用字要规正,不可有随意性。笔者翻阅族谱时发现,有些族谱堂号在用字用典时有欠准确。如“半部堂”是赵姓堂号之一,源于宋代功臣名相赵普。他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高论。如把“部”写成“步”,当何解释?“叙诗堂”是赵墩毛姓堂号,典出毛姓先祖、宋代学者毛晃。毛晃,江西人,酷爱文学,闭门著述。传世作品有《禹贡指南》、《增注礼部韵略》,又有“铁砚先生”之誉称。经查证,“叙诗”二字可能是“学仕”口音之误。“学仕堂”才是正确的。“记阳堂”是赵墩卞姓堂号,源于春秋战国名士卞和。楚文王得宝玉后,封卞和为“零阳侯”,卞氏堂号中的“记”可能是“零”之误。又如蔡氏“济阳堂”误写成“洛阳堂”,闫氏“榆德堂”误写成“树德堂”。焦姓有“林易堂”、“传易堂”二说。经查,其先祖焦赣,梁人。汉昭帝时官至小黄令,元帝时位列“三老”。有著作《易林》传世,现堂号是否与此书有关?炮车一杨氏堂号为“悬鱼堂”。经查,“悬鱼堂”之典出自东汉名臣羊续。当时民间有羊续廉洁从政,拒收“鱼”礼之美谈。这其中是否有从“羊”姓演变为“杨”姓之隐情?否则,有错认先祖之嫌。还有一些疑点,不一一赘述。目前,邳州姓氏中尚有一些堂号不明由来。笔者对堂号稍有搜集,可为不详堂号提供帮助,以助贵氏家谱更加完美地传于后人。
字辈谱,是规范族内成员姓名排行的字语。又称排行诗、行第、排行等。也是有关族内尊卑的严肃问题。邳州姓氏大多采用一辈一字,百辈百字。为便于记忆,习惯四字或五字一句,并有明确的内涵。如宋氏采用百世百字。自十二世起,四字一句,共二十四句。少数姓氏的字辈谱固定为八字或十二字,族人起名采用循环式。因此出现同字不同辈现象。这类族人见面不问年庚,先报世辈,然后定尊卑。但在个别族谱中,续谱人为扩大本族势力,或提高个人辈分,存在造假和错认祖宗的荒唐现象。此举是对本族先祖之大不敬,也有碍族内团结。好在发现后及时更改。但其恶劣影响却一时难以消除。凡有心于修谱者,应引以为鉴。
另外,新族谱还存在一些不应传承的陈规陋习。如族谱文体,民国及以前的老谱采用的是文言文,这是时代的印记。新谱应与时俱进,采用白话文。而一些新谱出现文白夹杂现象,不便族人阅读和理解。新谱的正确选择只能是白话文。有的新谱存在重男轻女陋习,女儿不入谱,嫁入女子以某氏入谱。旧中国,妇女地位低下。尤其不识字女孩一般没大名,出嫁后随夫姓。新中国的女性被誉为“半边天”,女孩应全名入谱,女儿不能传宗接代的观念要更新。还有族谱送印环节,要注意装潢、纸张、校对等,确保族谱的质量。切莫功亏一篑,更不能省盐坏酱,留下遗憾。总而言之,今后做谱时要避免以上问题。要搭好班子,执笔人不仅要掌握修谱常识,具备深厚的文字功底,而且要品行端正,不负众望。在不违祖训的前提下,对入谱资料要有考证和取舍,不能盲目全盘继承。一部完整准确,有传承,有创新的族谱,才是国史、方志的补充,才能达到其应有的品位和价值。
日照一大族,分支亦颇多。我之一族除东港区三庄镇龙泉官庄外,西湖镇圈村、大白石村、小东台村及陈疃镇曹家官庄村之王姓均为同宗。乾隆四十年,咸丰七年,光绪十七年之《海曲王氏家谱》均已毁于“文革”,现仅存宣统元年及民国三十八年两卷本,但谱序中对迁徙等叙说近无,难以查证。族人对此亦非常惋惜。
据族中老人述,我族出自“三槐堂”,“文革”前村内所存两红灯笼所书“三槐王”可证。据传,始祖七兄弟因避乱自“三槐堂”出,至“七袄岭”分手,弟兄七人撕破一件棉袄,各执一块,共七块,相约日后以此为证。我之始祖一直逃到江苏东海定居。后明朝“壬午大乱”时,我支始祖携兄弟五人外逃,始祖定居现日照市东港区袁家庄(原坟茔均已淹于日照水库),兄弟五人中之长居圈村,之五居三庄镇龙泉官庄村,余二、三、四均已失传。据我考证,现诸城市芝灵乡王家巴山村之王姓一支可能乃我同宗。
上述情况多为口碑,无汉字可查。
查阅家谱,我宗支传下来的字辈简述如下:
1、2、3世均已失讳;4世乃单字;5世为“进、之”;6世为单字;7世为“思、成、清”;8世为“乾”或“氵”旁;9世为“进、守、振”;10世为“儒、隆、庆”;11世为“士、仕”;后30辈为:
昭培庭训久,功业可同昌,建德积福禄,勤学裕文章,继传世代永,富贵乐安祥。
此情况提拱者之辈份应为“庭”字辈,按此推为14世,据族中老人称,旧时修谱时,因谱本遗失,漏4—5辈,据此推应为18世或19世,有待考证。
如何查姓氏的族谱宗谱
本文2023-09-27 19:31:30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20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