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什么意思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7浏览:1收藏

大家什么意思,第1张

大家的解释

(1) [family of high ranking official]∶巨室, 世家 望族。古指卿大夫之家 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2) [great master]∶犹言大作家,大专家 艺苑品题有大家之目,自论诗者推李杜始。—— 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外编》 (3) [master]∶ 奴仆 对主人的称呼 (4) [Your Majesty]∶宫中近臣或后妃对皇帝的称呼 (5) [polymath]∶ 知识 渊博 者, 博学 的人 详细解释 (1)犹巨室,古指卿大夫之家。 《书·梓材》 :“王曰:‘ 封 ,以厥庶民暨厥臣,达大家。’” 孔 传:“言当用其众人之贤者与其小臣之良者,以 通达 卿大夫及都家之政於国。” 蔡沉 集传:“大家,巨室。” 《 左传 ·昭公五年》 :“ 箕襄 、 邢带 、 叔禽 、 叔椒 、 子羽 ,皆大家也。” 《 国语 ·晋语一》 :“大家邻国,将师保之。” 韦昭 注:“大家,上卿也。”后即以称豪门贵族。 汉 桓宽 《盐铁论·复古》 :“往者豪强大家,得管 山海 之利。” 唐 韩愈 《杜君墓 志铭 》 :“ 杜氏 大家,世有显人。承继 绵绵 ,以及公身。” 明 黄信 《 明道 篇》 卷四:“今之论治者,见民日就贫,海内虚耗,不思其本,皆为巨室大家吞并所致。” 鲁迅 《热风·随感录三十八》 :“ 譬如 衰败人家的子弟,看见别家 兴旺 ,多说大话,摆出大家架子。” (2)奴仆对主人的称呼。 晋 干宝 《搜神记》 卷 十七 :“ 彦思 奴婢有窃骂大家者。” 南朝 宋 刘敬叔 《异苑》 卷六:“ 河内 司马 惟 之奴 天雄 死后还,其妇 来喜 闻体有鞭痕而脚著锁,问云:‘有何过至如此?’曰:‘曾醉,窃骂大家,今受此罪。’” 《百喻经·奴守门喻》 :“大家行还。问其奴言:‘财寳 所在 ?’奴便答言:‘大家先付门、驴及索。自是以外,非奴所知。’” (3)宫中近臣或后妃对皇帝的称呼。 汉 蔡邕 《独断》 :“天子自谓曰行在所…… 亲近 侍从官称曰‘大家’。” 《北齐书·安德王延宗传》 :“大家但在营莫动,以兵马付臣,臣能破之。” 唐 刘肃 《大唐新语·酷忍》 :“初令宫人宣勅示 王后 ,后曰:‘愿大家万岁。昭仪长 承恩 泽,死是吾分也。’” 《醒世恒言·隋炀帝逸游召谴》 :“大家计必杀儿,愿容儿衣冠就死。” 清 曹寅 《正月二十九日随驾入侍鹿苑陛辞南归恭纪》 诗 之一 :“ 云影 觚稜 曙色 开, 鸡鸣 问寝大家来。” (4)犹言大作家;大专家。 宋 叶适 《答刘子至书》 :“盖自 风雅 骚人之后,占得大家数者不过六七。” 《明史·唐顺之传》 :“为 古文 ,洸洋纡折有大家风。”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董思翁画册题记》 :“此可见公少即能画,涉历至老,既成大家,犹不 自满 。” 叶圣陶 《倪焕之》 十四:“自来所谓大家的 文章 ,除掉卫道的门面话,抄袭摹拟而来的虚浮话,还剩些什么 东西 ?” (5)众人; 大伙儿 。 唐 杜荀鹤 《重阳日有作》 诗:“大家拍手高声唱,日未 西沉 且莫回。” 明 冯惟敏 《不伏老》 第四折:“你我大家,都要秉公守法哩!” 《儿女 英雄 传》 缘起首回:“你看他大家在那里捉迷藏捉得好不 热闹 。” 老舍 《 骆驼 祥子》 十:“他没法,也不会,把自己的话有头有尾的说给大家听。” (1)即大姑。古代对女子的尊称。 《后汉书·列女传·班昭》 :“帝数召入宫,令皇后诸 贵人 师事焉,号曰大家。” 《后汉书·皇后纪下·虞美人》 :“大 将军 梁冀 秉政,忌恶佗族,故 虞氏 抑而不登,但称‘大家’而已。” 清 刘大櫆 《章大家行略》 :“大母早岁无子,大父因娶 章大家 。” (2)妇称夫之母。 《晋书·列女传·孟昶妻周氏》 :“君父母在堂,欲建 非常 之谋,岂妇人所建!事之不成,当於奚官中奉养大家,义无归志也。” 唐 赵璘 《因话录》 卷三:“大家昨夜小 不安 适,使人往候。”

词语分解

大的解释 大 à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 对象 ,与“小” 相对 :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 自大 。 大腹便便 。 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 规模广, 程度 深, 性质 重要 :大局。大众 家的解释 家 ā 共同 生活 的眷属和他们所住的地方: 家庭 。家眷。家长(僴 )。家园。家谱。家塾。家乡。 家风 。 家训 。家规。 家喻户晓 。如数家珍。 家庭所在的地方: 回家 。 老家 。安家。 居住:“可以家焉”。 对人称自己的

 看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总结呢?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万古江河》读后感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万古江河》读后感1

 帝王将相、皇家贵胄以及诸如此类的成功人士,在中国古代史中占据了太多的位置,他们的强势使得平民大众在历史中难以有一席之地。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为老百姓说过话的人很多,但是为他们书写历史并且传诸后世的人却是少之又少。由是观之,许倬云先生和他的《万古江河》一书实在是殊为难得。

 先生论史,追求的是将艰深的学理用平和温婉的笔触娓娓道来。正如他在自序中所言:“今日读史之读者,不同于旧时,在这平民的时代,大率受过高中教育以上者,都可能对历史有兴趣。”而生活在现在的我们,未必都是帝王将相的后裔,我们并不能从以往如成功人士家谱的历史中了解自己究竟从何而来。因此,许先生所做的,正是为老百姓立传,留存整个社会的记忆。

 在《万古江河》中,许先生以长江黄河比喻中国文化,以大海比喻世界文化,讲述了:在历史的长河中,中国文化从源头的涓涓细流蜿蜒而下,逐渐包容各种文化,一个多元而复杂的中国文化体系,终于成形。许倬云先生得益于梁任公《中国史绪论》的启示,将这一过程当作中国文化圈不断扩张的过程,分为中原的中国、中国的中国、东亚的中国、亚洲多元体系的中国、世界的中国以及中国近百年现代化浪潮的蹒跚历程。这种划分方式,已然超越了中国传统史家刀切豆腐式的断代手法。更难能可贵的是,先生将叙述的重点放在日常生活中的升斗小民身上,从社会史的角度透视文化的转折与开展,这种气魄与视角,非大家不能为。

 千秋历史,万古江河。在许先生看来,历史文化之于自然地理,正如帝王将相之于小民百姓,前者的作用和影响远远不能与后者相比。正如先生在一次讲座中所说:“自然是长程,文化是中程,而政治只是短程。”然而,今天很多研究历史的人似乎将这句话颠倒了过来。最近出版的诸多史学著作,仍然摆脱不了以政治史为纲的旧习,日常生活少见着墨,自然地理更是存而不论。现在的历史畅销书《品三国》、《明亡清兴五十年》也不能脱离这一窠臼。因此,先生在《万古江河》中所作的努力,既填补了中国通史的某种空白,也给人以极大的启发。

《万古江河》读后感2

 记得特朗普访华时参观故宫,特朗普问到中华文明没有断过吗?一边手指着故宫的地面,好像在提示这是外族清朝的皇宫,不是你们汉族政权的皇宫。

 其实国人中也有崖山之后无华夏这样的论调。

 中国一向以来的正史多是基于汉民族的文化观和历史观,所以我以前读中国历史也只喜欢看诸如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文景之治这类盛世华章,这是汉民族作为天朝上国的高光时刻,我们看到了文化的输出,汉文化主导的普世价值和社会秩序在国际社会确立传播,我们的文化自信是建立在这样的历史片段上的。而对于汉民族盛极而衰的那些低谷时期,诸如五胡乱华,靖康之耻,安史之乱,土木堡之变这些则不想看只想翻篇,更不用说清末以来的苦难历史。

 但是万古江河的作者却提醒我们,看中华文化不能站在汉文化的单一角度,而且汉文化本身也是一直变化发展的。虽在先秦时期主要思想大咖都已为我们奠定基础,但是中华文化始终处于一个不断融合的过程,比如后来佛教加入,儒释道的融合成为中华文化的内核,比如胡服骑射我们向北方民族学习,如此等等。北狄西戎东夷南蛮,这些最开始并非蔑称。战争是交流融合的一个极端手段,是激烈的碰撞,那些汉人的低谷时刻恰恰是文化对撞最激烈象揉面一样产生新的变局时刻。这种吸纳和融合在盛世输出的时候往往很少,没有这些变局,中华文化不会象今天这么丰富。南宋偏安一隅,胡化严重的中国北方反而因为少了儒家功名入仕的理想渠道而滋养了数学,医学等等科学的发展。元朝大批士族文人没有做官,所以元代文人画反而空前发展。

 中原向东和南的融合较为温和因为都是农耕文化,向西和北的融合则存在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的激烈碰撞和不断反复。到了近古时期的明,专业化的手工业生产和外贸海运在南方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将南北经济差距拉大,日后就一直保持了南北差异的格局。近代工业的开展又进一步带来了巨大城乡的差异。

 北魏,元,清这些朝代看到的统治阶级汉化的过程也伴随着中华文化和人口结构有了改变和新的成分加入,单纯的只讲汉民族对其他民族的汉化是自大和片面的,汉文化在汉化别人的同时也一直在吸纳变化。

 我们不但要正视正史中北魏,元,清这些在汉民族看来是异族的统治时代作为中华的一部分。本书在讲明朝时期的时候提出一个让我耳目一新的观点。正史大纪年表元之后是明,此时元统治者的后代退回草原成立的后元我们一般都不关注,我们通常不把辽,金,后元这些草原民族政权纳入中华正统历史,但这是狭隘的,和崖山之后无华夏一样是狭隘的。作者认为这个时期其实可以被看成是中国近古时期的又一次南北朝,这些都是我们自己历史的一部分。虽然后来反清复明或者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这样的口号有其历史的重要性必然性,但对于一个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如果不把这些北方草原政权纳入正史,那么就还是以汉民族的眼光在看历史,这个不符合多民族的价值观。

 本书最后一章对晚清以来中国的社会发展和变革这些写的很客观,有不少我以前没有想过的视角。为什么日本的明治维新能够成功,我们的戊戌变法会失败?为什么我们在西方启蒙运动蓬勃发展的历史环境下会错失与世界同步发展的机遇?这些以前在学历史的时候都讨论过,许先生则给我带来了新的反思。

 感谢许倬云先生,为我带来很多新的视角。

孟丹溪

孟丹溪(1886-1945),孟子第七十世后裔,孟传纶孙,孟继旦侄,湖北鄂城城关人,谱名孟广_,册名晋,一号端溪。武昌府师范学堂(今武汉大学前身)优等毕业,蒙湖广总督张之洞选送日本留学,毕业于日本大学专门部法律科,应学部试验,奖给法科举人(载《湖北通志》),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应第一次知事试验及格,分发直隶。民国十年任直隶肃宁县知事;十七年(公元1928年)任山东沂水县法院院长;二十年(公元1931年)兼理沂水县县长;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督修《鄂城孟氏宗谱》;三十年(公元1941年)任鄂城县财务委员、鄂城县县长。生前著有《西洋历史教科书》三卷、《自治模范》、《言文一致》、《国文典》,《诗词》五十七首。

中文名:孟丹溪

别名:孟广_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湖北鄂州

出生日期:1886年11月20日戌时

逝世日期:1945年5月

职业:县长

毕业院校:武昌师范学堂

信仰:儒教

主要成就:爱国爱民

代表作品:民国二十五年《鄂城孟氏宗谱》

孟端溪自述

中华民国廿六年(公元1937年)丁丑十一月

我既无裨於斯世,终与草木同腐,奚用身后名为?我既溷迹於斯世,究当雪泥留印,何妄自菲薄为?由前之说是文,非与世道人心有关者,不作可耳;由后之说,则我非离群迕俗者,作之何妨?此次董修《家谱》将告竣,族人咸请留行谊於《世德谱》内藉,以昭示来兹。曰:“不过庸庸者流,有何行谊可述?必多此一举,以灾枣栗乎。”族人要之再三,无已,仅自述天所待庸庸者之厚,而庸庸自处者之适耳,要亦不敢自离人群之意而已。

母周太夫人,为嗣王母袁太夫人外甥女(外祖明仲公为先曾祖景山公长婿,先母为继妣胡孺人出)袁太夫人两子身故,生未弥月,先罗田公暨先父雪樵公主持,以兼祧为嗣。祖母吾母,爱护备至,至於成立,此终身未敢忘罔极恩也。束发后,就家塾先云谷三伯、齐卿八伯授《句读》,稍长,延洪乡邵琴仙先生於家,同学者均城中亲友,虽外传犹家塾也。九岁时随先罗田公之任所,前后计十年。此十年中,於旧学稍置其础,未窥其奥,时,科举未停,遇小试辄返里应之。清光绪甲辰(公元1904年)仲夏,应府试后,以祖母、父母咸在南昌,遂留省候院试,适同城涂筱舫、石云衢两先生,投考武昌府师范学堂。时,学堂初创,随往参观,亦得一卷,入场与试,揭晓后有名与覆,覆亦附名,遂得入学堂矣,学章为一年毕业。南皮张文襄公,以此次省道府三师范毕业者多青年,骤为人师,殊非所宜,乃就三堂抽选百人往日本留学,亦与选。时,室人张来归,甫数月,年廿,遂离家远游矣。在日本荏苒数载,从名法家游,方冀学成归来。祖母、父母得以过去之艰辛,易将来之安享也。不意先母忽於清·光绪丁未(公元1907年)去世,由日匍匐归,归已盖棺多日矣,此又终身遗憾也。以清·宣统庚戌(公元1910年)夏末,毕业於日本大学法科,以学部试在即,乃遵陆由朝鲜奉天入京。时,朝鲜国尚独立,经过后十日乃日韩合邦矣。南满路亦未竣功,乘者为日俄战争时之军用铁道。所过山川雄伟,风俗朴厚,今已为日(本)强占以去,回思之诚,令人太息不置。入京后,未能一索而得,至次年即为逊清末年辛亥(公元1911年)秋,乃中学部式,得法政科举人。时,以民军起义风甚盛,不敢久留京师,幞被以归,归后数日,武昌即揭义旗入民国矣。

民国纪元(公元1912年),初,就军政府编辑部职,先父随住省城,不幸适於是年二月病逝省寓,初,膺家务,且为客居,衣棺殡葬之属,俱极潦草,幸得归葬於县西九曲亭之侧。此实痛心疾首,抱恨终天者也。嗣即揭眷居省垣,与三师范同学创办江汉学校,兼为校监,及讲学於省各法政学校,并兼充律师。民三,应内务部第一届知事试验及格。民四,分发直隶任用,听鼓折津,苦无依傍,(公元1914年)历膺差委,仅可栖身,而於高堂之奉养,家事之维持,悉张孺人代之,而转自慰曰,无内顾忧也。民六(公元1917年),权易县篆,曾以板舆奉祖母往北一游,卒以时局不宁,北地寒苦,为时甚暂,只得於次年春仍归故里,而遂只身作客矣。民九,以调查吏治差,往长城以北之蔚县。蔚与山西灵宝接壤,为多年之矿务纠葛,激起民变。适於是日行抵该县城,声势汹汹,不可理喻。乃从旁极力劝解,始稍稍就范,以是见知於省长曹公锐,得督办畿辅赈粜处差。一年来於赤地千里中,飞刍挽栗,颇无遗误,以绩得肃宁县篆。肃宁地近京津,盗风甚炽,号称难治,御以至诚,矫其游惰,虽未克上臻治理,亦颇近於安静之吏也。十一年(公元1922年)冬调署元氏,已得委矣,忽为有力者樱之以去,以知宦场险恶,极愿脱离,益以多年来茔墓失修,定省久缺,乃以返里扫墓省亲为请,於是,南旋度岁家人团聚矣。十二年(公元1923年)有游闽之举,闽省地居海滨,全省遨游几遍,则见夫山海雄奇,物产丰富,文章科名之士,随在皆有,复多游览之区,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卒以政局变动,匆匆赋归与矣。后曾一度游汴,被兵荒阻於信阳,幸遇同城周戚,作贸於此,乃得避乱其家。适岁莫,弹声隆隆,等於爆竹;败兵叩门,有如贺岁。至乙丑(公元1925年)元旦始,出险返鄂,然已惊悸万状,衣物被劫无余,嗣即养晦家居,遂多岁月,盖以饱经忧患之身,不欲争一时之闻达也。

十五年(公元1926年),革命军入鄂,适家居,目睹一番新气象也。十七年春,游赣游皖,夏初,观光新都,随军至徐州,晤战地委员会蒋雨岩委员长。盖廿年前曾在日京一晤也,承委以山东沂水县法院院长。沂为匪区,计在沂四年,与地方人士颇欢洽,遇有官绅争执,辄就商於,其事遂解。建法院,修监狱,办监狱工场,得地方_助者极多,而乃煞费经营矣。法院与县府毗连,旧有废弃之山石多尊,与工竣后之残余材料,乃捐俸津贴羁押人犯。筑诸乐园於法院隙地,取佛经但得诸乐而无众苦之义,有山、有池、有亭,亭名“澹然。”为亡叔佛心所题,盖勉以澹於功利之意耳。沂地讼简多,余暇,暇辄独酌其中,复得地方词章、秀逸之士相唱和,而题咏几盈尺矣,生平最适意事当推此时。十九年(公元1930年)秋,以驻军失败,县长潜逃,曾一度兼理县长三月,地方幸不糜乱,而平安度去矣。廿年(公元1931年)春,祖母以八十有八之年,患重病旋即仙逝,以在官未获亲视含殓,衷心耿耿,无时或释,请假数次始邀准回籍治丧,事毕,乃返任所。廿一年(公元1932年),驻军展书堂师长,坚邀入幕,遂离沂水随军矣,宾主相得,执礼甚恭,至廿三年(公元1934年)夏,以该师与沂水民众为难,杀戮过多,力劝之不获,即辞职返里矣。

近数年来,家居之日多,检点藏书,料理家务,训诲子女,固终日皇皇,无片刻暇也。去年,寓居省城,旅省诸宗亲,有续修《宗谱》之议,以夙存此愿,公推董理其事,遂屏弃一切,从事修谱生活矣。今幸《谱牒》渐次以竣,其经过之烦难,经济之困顿,及遭遇不明事理者之阻挠,盖又终修谱之岁月,而无时安靖也,所敢自信者,秉大公无一曲笔,有如史官,任劳怨无丝毫苟且;有如家臣,持以毅力,俾底於成,有如现在抗战之当局者耳。

自述既竣,因自为结论。论曰:生五十有二矣,正祖逖击楫渡江之岁,亦东坡召对便殿之年,功名事业,学问文章,原非庸庸者所可期,但综半生经历,既与以贫仍与以健,不席其丰,却食其德,盖得天独厚,得於祖宗余荫者亦不薄,何哉?以疏野直率之性情,而厕於士夫之列,则幸也。以险阻艰难之迭见,而卒化险为夷,则数也。以一末秩,而足迹几遍天下,则又未尝不引以自豪也。且囊无馀钱,室家累重,旁观者为担忧,而予则守分安命,顺时听天而无怨也,固曰:庸庸者流,天待庸庸之厚,而庸庸自处之适也。

代表作品

国文典

孟广_撰孟继旦作序清光绪丁未(公元1907年),七月朔

廿世纪之国家,毅然独立於地球,能制人而不制於人者,佥曰:海陆军之强也,商工业之优也,政治家之灵敏而无遗算也,而不知实基础於教育普及,何则?六合交通以来,国与国竞为终极,必人与人竞为起点。以个人论,识字愈多者,执业愈贵,而所得益丰,无形之中阶级判焉。以国家论,识字之民愈多者,文明愈进,而攸住咸宜,交涉之间,权利胜焉。然则教育一端,使人之智愚生死於是判,国之强弱存亡於是分,虽曰优胜劣败,天演公理,毋亦人事之有尽有未尽也。鄂督南皮中堂有鉴於此,特於湖北普兴教育,为各行省倡,故吾省习师范科者,海内外近数千人矣。甲辰岁(公元1904年),居鄂垣武昌道师范学堂,端溪侄亦肄业武昌师范学堂,比邻而居,各孰其业,余余在该校时,聆教员日本稻(早稻田大学),并辛吉等之绪论,谓日本教育,以百人比例,识字者逾九十焉,盖使人人有世界思想,合全国之人,与世界竞争,犹惧弗胜,而不足支持於廿世纪之天下,中国适为反比例,此所以不能争衡於两半球也。余初聆之,与吾侄端趋相谈,端云府学堂教员,并引谕英、德之教育,凌驾日本,余皆未之信。是年冬东渡,从事警察法政之学,并参加各学校之教法,及征之社会之间,则见贱役小厮,女仆车子,靡不能读报通信,呜呼!教育普及,信有征矣。乙巳秋,端侄师范卒业后,亦由本省资送来东,专研师范科。余以所见闻者告之,端侄亦思所以谋普及之法於祖国也。虽然,论教育於中国,即求普及,有数难焉:一曰国家保旧惯,守四千年秦皇愚民之术,安之若素?以为人民识字之多寡,无关国家之损益,锁港时代,信不诬也。而处今日竞争之世界,则不能不幡然改图,故朝廷置兴学专官,疆吏示教育规则,而地方官仍具文视之,此普及之一难也;二曰愚民无远识,子弟就学,乃消费事业,非生产事产,乡党自好者,非欲子弟就科名,亦不愿求学,此欲普及之二难也;三曰界乎国家与小民之间之绅耆无责任,学校之事,与地方最有关系者,莫如绅耆。而一则畏难而不能图始;一则藉名而力求渔利,縻_废时,子弟无进化,遂不免以教育为多事矣,此普及之三难也。然此,皆形式上之难,有实心任事者出易,如奏功,而更有一最难者,则实质上之言文分离也。考西洋之ABC,东洋之イロハ,与吾国文字并驾齐驱,而其实则不过言语符号,故司教者教以文字,即教以语言,其新学者,即其旧有者,其练习者,即其必用者,故卒业於寻常高等小学之生徒,已足供终身生计界之应用矣。中国自秦汉而后,文字与语言,日离日远。至於今,遂不可以道里计,故有读书十年而不能执笔者,尤有八股惊人,而不克通一信札者,呜呼!中国教育退化,其此也兴。今岁暑假,端侄以其暇也,取所学之《日本文典》及《英文典》,与日本人所著各种之《汉文典》,再《马氏文通》、《中日文通》等书,或仿其体例,或撷其精英,辑为《国文典》一书,就正於余,余於此道不闻问者三年於兹,亦未暇商其可否。然其宗旨在言文一致,虽未能博综典要,有惭简略,而善教者,能因此以投其俗尚,引伸以穷其变化,使学者识一字获一字之益,以能言擅能文之称,则是编纵不能为通国进化之嚆矢,使海陆军人高其资格,商工事业多新发明,政治上更能得整饬内外之结果,而或者稍除教育界之障碍,即於教育界中,不无小补云尔。,

书名:遗传流行病学

作者:胡永华

出版社:北京大学医学部出版社

出版年月:2008年6月

ISBN:9787811163025

字数:395千

页数:214页

定价: 3500元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遗传流行病学概述

一、遗传流行病学的概念

二、学科的形成与发展

三、我国遗传流行病学的发展简介

第二节 研究对象和任务

第三节 主要研究方法概述

一、家族聚集性研究

二、分离分析

三、连锁分析

四、关联分析

第四节 研究进展简介

第二章 遗传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第一节 遗传学的基本概念

一、遗传物质

二、细胞的分裂活动

三、突变

第二节 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一、流行病学中的重要概念

二、疾病频率的测量

三、流行病学研究的类型

四、关联的测量

五、流行病学中的偏倚

第三节 遗传流行病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一、孟德尔遗传

二、群体遗传学

第三章 孟德尔式遗传的原理

第一节 基本概念

一、家族性、散发、遗传性和拟表型

二、表型、基因型和外显率

三、显性、隐性、共显性及剂量依赖的加性作用

第二节 单一位点的孟德尔式遗传

一、孟德尔式遗传定律

二、配子及子代基因型的确定

三、人群等位基因频率

第三节 多位点的孟德尔遗传

一、复等位基因位点

二、两位点的孟德尔式遗传

三、家系谱图的绘制

第四节 常染色体遗传病

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二、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第五节 伴性遗传

一、性染色体的遗传

二、以X连锁遗传病为例说明

第四章 家族聚集性研究

第一节 家族研究的基本概念

一、研究表型

二、遗传关系和基因同一性

三、家族危险性

四、疾病家族史

五、病例对照和队列研究的重叠

第二节 家族研究的设计

一、一般原则

二、含家族组分的流行病学研究

三、以人群为参照的病例研究

四、固定亲属组

五、养子研究

六、家谱图

七、家族聚集性的随机化检验

第三节 家族聚集性的测量指标

一、相对比和率差

二、家族史得分

三、家族危险性

四、亲属间疾病状况的独立性检验

第四节 家族聚集性原因的识别

一、研究设计

二、分析方法

三、家族研究中协变量的校正

第五节 连续表型的家系关联

第五章 遗传度分析

第一节 遗传度的概念

一、定义

二、用简单线性模型估计遗传度

第二节 方差组分模型

一、遗传方差组分

二、环境方差组分

三、根据亲属资料估计方差组分

四、方差组分估计的一般性方法

五、方差组分模型的诠释

第三节 通径分析

一、通径模型的构建

二、通径系数的估计

三、通径模型的诠释

第四节 质量性状遗传度的估计

一、风险函数的含义

二、与方差组分模型的比较

三、与通径模型的比较

四、多因素模型对再发风险的估计

第六章 分离分析

第一节 分离分析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分离分析中家系的确证和收集

一、家系的确证

二、序贯抽样

第三节 经典分离分析法

一、基本原理

二、确证校正和估计分离比

三、样本含量

四、关于确证校正的其他问题

第四节 综合分离分析

一、定义基本参数

二、计算似然函数

三、确证校正

四、Class D回归模型

五、选择最优模型

第五节 分离分析的局限性

第七章 连锁分析

第一节 概述

一、连锁分析的概念和原理

二、连锁分析的过程

三、连锁分析的分类

第二节 连锁分析的遗传学基础

一、减数分裂

二、重组和作图函数

三、血缘一致性和状态一致性

第三节 连锁分析的方法

一、直接计数法

二、LOD值法

三、亲属对方法

四、连锁分析方法的选择

五、连锁分析研究设计相关的问题

第八章 连锁不平衡定位

第一节 连锁不平衡

一、连锁不平衡的定义

二、导致遗传标记物与致病基因间连锁不平衡的机制

三、连锁不平衡的度量

第二节 连锁不平衡定位机制

一、连锁不平衡定位的基本思想

二、对连锁不平衡定位具有重要意义的两种机制

第三节 连锁不平衡定位参数模型

一、评估致病基因的经验方法

二、单体型共享方法

三、基于合并的参数方法

四、在人类基因组中存在多少连锁不平衡

第四节 单体型区块与连锁不平衡

一、单体型

二、单体型区块

三、单体型区块与连锁不平衡

第九章 群体遗传学原理

第一节 单个位点的基因分布

一、大群体中的Hardy-Weinberg平衡

二、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的应用

三、影响群体基因频率的因素

四、近婚系数

第二节 两个位点的基因分布

一、连锁不平衡的起源

二、连锁不平衡的衰减

三、连锁不平衡的估计

第十章 候选基因关联研究

第一节 候选基因关联研究中的基本概念

一、易感基因与候选基因

二、关联和连锁不平衡

三、人群分层

四、表型和中间表型

五、关联研究中表示关联强度的指标

第二节 候选基因关联研究的设计类型

一、队列研究设计

二、病例对照研究设计

三、以家庭为基础的关联分析

四、基因组关联分析

第三节 候选基因关联研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候选基因的选择

二、候选基因关联研究样本量的选择

三、基因分型与表型测量

四、关联研究结果的解释

第十一章 交互作用分析

第一节 基本概念与研究设计

一、交互作用的基本概念

二、主要的研究设计类型

第二节 统计分析方法及应用

一、Logistic回归模型

二、多因子降维法

三、组合法

四、随机森林法

五、集合关联法

六、神经网络模型

第三节 交互作用的研究前景

一、交互作用分析方法所面临的问题

二、分析方法的比较与进展

三、系统生物学的兴起

第十二章 遗传流行病学在医学和公共卫生中的应用

第一节 遗传流行病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

一、疾病筛查和诊断试验评价

二、疾病异质性研究

三、疾病自然史研究

四、治疗效果和安全性评价

第二节 遗传流行病学研究在疾病预防中的应用

一、疾病预防的策略

二、以家系为基础的预防

三、以人群为基础的预防

第三节 遗传流行病学在公共卫生监测中的应用

第四节 遗传流行病学研究中的伦理学问题

索引

大家什么意思

大家的解释(1) [family of high ranking official]∶巨室, 世家 望族。古指卿大夫之家 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玉台新咏·古...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