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姓的历史名人
1、方大洪
郑成功部将,明末清初的反清复明爱国组织洪门的创始人之一,为洪门“前五祖(少林五祖)”之一。五祖在全国分“天地会”、“三合会”、“袍哥"、“哥老会”、“小刀会”。
方大洪为“三合会”创始人。清朝初期,朝廷“火烧北少林”后,胡德帝、李式开、马超兴、方大洪、蔡德忠五人逃到福建借南少林掩护,秘密开“反清复明”展活动,称为少林五祖。
2、方志敏
方志敏(1899年8月21日-1935年8月6日),原名远镇,乳名正鹄,号慧生。江西上饶市弋阳漆工镇湖塘村人,中国***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和红十军团的缔造者。
3、方雷
是方氏的始祖。本姓姜,字天震,他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炎帝的八世孙楡罔之长子。《书洪范》说:“雷于天地为长子”。《春秋合谶图》说:“轩辕氏主雷雨之神。”他是黄帝之后嫘祖的父亲,原居雷泽(今濮阳和山东菏泽一带)。
因“佐黄帝(伐蚩尤)有功,封方山”,叫方雷。他的后裔以山为姓曰方;另一部分以方雷的名字“雷”为姓曰雷;到南宋时,在江南的方殷符的第五子方廷英之长子方以平改为邝姓。这就叫“方、雷、邝三姓同源,皆来自方雷。”
4、方腊
方腊(约1076-1121)北宋末年浙江农民起义首领,又名方十三,睦州青溪(今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西)人,一说原籍歙县(今安徽歙县)。
雇工出身(一说家有漆园)。方腊因不堪花石纲之扰,于北宋徽宗宣和二年(1120年)秋,利用摩尼教的“二宗”(明、暗)、“三际”(过去、现在、未来)之说,组织群众,在睦州帮源发动起义。自号“圣公”,年号“永乐”,设置官吏将帅,建立政权。
周边各地纷起响应,人数扩大到几十万,连续攻下杭州、歙州等六州五十二县(包括今浙江省全境及安徽、江苏南部、江西东北部的广大地区),东南震动。
起义军计划划江而守,渐图进取,十年内推翻宋王朝。宋徽宗命童贯为宣抚使率军十五万镇压,起义军战斗失利。宣和三年(1121年)夏,方腊率余部退守睦州青溪帮源洞和梓桐洞,后被叛徒告密,受伤被俘,同年秋被杀。
5、方浚颐
方浚颐 (1815-1888),字饮苕,号子箴,又号梦园,安徽定远人。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考取进士。同治八年(1869年)授两淮盐运使。曾国藩督两江时,学士袁保恒主张增加盐价,方浚颐坚决反对。
历任浙江、江西、河南、山东各道御史,两广盐运使兼署广东布政使、四川按察史等职。后退出政界,到扬州开设淮南书局。广揽四方贤士,校刊群籍,重修平山堂。著有《二知轩诗文集》、《忍斋诗文集》、《古香凹词》等著作,流传后世。
参考资料:
甘肃省平凉,甘肃省天水,河南省洛阳
「梁」源出
一:出自赢姓,以国为氏。据《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所载,周平王时。秦仲讨伐西戎有功,其少子康,受封于夏阳梁山(在今陜西省韩城县南)。春秋时,梁国亡于秦国,其后有梁氏。二:以邑为氏。春秋时,晋国有解梁城(在今山西省临猗西南),高梁,曲梁之地,公元前645年,晋惠公以解梁等五城贿于秦国,居其地者以「梁」为氏。三:古代鲜卑族复姓所改。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北魏代北三字姓「拔列兰」氏,随魏孝文帝移都洛阳,定居于中原,改为汉字为单姓梁氏。
梁姓分布
当代梁姓的人口已达到1100多万,为全国第二十位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93%。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梁姓人口的增长率是呈V形的态势。在全国的分布目前主要集中于广西、广东两省,大约占梁姓总人口的53%,其次分布于河南、四川i河北、山东,这四省又集中了17%。广西为当代梁姓第一大省,居住了梁姓总人口的285%。全国形成了两广为中心的梁姓聚集区。梁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梁姓是两广地区最常见的姓氏之一。在广西、广东、海南、云南东端、黔湘赣南部,梁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108%以上,在中心地区的比例高达6%以上,其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73%,居住了大约46%的梁姓人群。在黔湘北部、江西中部、福建西部、云南东部、四川大部、渝鄂、陕宁、晋冀豫京津、安徽北部、广东大部、内蒙古大部、甘肃南部、辽吉黑西部,梁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一般在054%一108%,其覆盖面积占了总国土面积的342%,居住了大约41%的梁姓人群。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光绪举人等。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包括影响后世深远的《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中国历史研究法》、《少年中国说》。
梁实秋:(1903年1月6日----1987年11月3日),男。汉族。出生于北京。中国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曾与鲁迅等左翼作家笔战不断。一生给中国文坛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其散文集创造了中国现代散文著作出版的最高纪录。代表作《雅舍小品》、《英国文学史》、《莎士比亚全集》等。
梁思成:男,广东省新会人,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建筑教育家,中国科学史事业的开拓者。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和建筑教育事业。系统地调查、整理、研究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理论,是这一学科的开拓者和奠基者。曾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等设计,是新中国首都城市规划工作的推动者,建国以来几项重大设计方案的主持者。是新中国国旗、国徽评选委员会的顾问。
字辈、族谱这个东西,在网上不容易找到,你只能通过你们家族的长辈才能看得到。
如果你要问“梁氏的来源”之类的资料网上倒是找到很多。
梁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二十一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八四。
寻根溯源
1、据《元和姓纂》所载,出自嬴姓伯益之后裔,以国为氏。
2、据《路史》所载,出自姬姓。周平王之子唐被封于南梁,南梁被楚所灭后,其子孙以“梁”为氏。
3、据《通志·氏族略》所载,出自地名。春秋时晋国有解梁城、高梁、曲梁之地,则梁益耳、梁弘、梁由靡之姓便依所居之地而来。
4、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战国时,“韩、赵、魏三家分晋”后,魏国迁都于大梁,亦称梁国,后有人以“梁”为姓。
5、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孝文帝迁洛后,改拔列兰氏为梁姓。
6、其他源流。满族有良佳氏,苗族有郎你氏改姓梁者。
另外,壮族、台湾土著、仫佬、侗等众多少数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
伯益。相传颛顼帝有一孙女名女修,因偶拾燕子蛋食后生了大业,大业娶少典氏之女为妻,生下伯益。伯益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赐他嬴姓,伯益便为古代嬴姓各族的祖先。西周时,因其后裔中秦仲父子征讨西戎有功,周宣王封秦仲次子康在夏阳梁山(今陕西韩城附近),建立梁国,立为国君,称梁康伯。公元前六四一年,秦穆公攻灭梁国,梁伯的后代遂以国为氏,称梁姓,伯益也就成为梁姓的得姓始祖。
繁衍播迁
梁姓支派较多,但据史料所载,其最早发源地当是今陕西一带。晋代以前,梁姓多集中于北方居住,且以西北为主要分布点。秦汉时期,梁姓散居于山西,据载,汉景帝时,有梁林任太原太守。汉末,山西梁姓迁往陕西耀县、富平一带。汉平帝时,梁姓集中于安定(今甘肃东部及宁夏大部分地区)、扶风(今陕西关中西部一带)地区。其中安定梁姓最为旺盛,成为当地一支望族。此时,天水一带也有梁姓郡望,为少数民族改姓发展而来。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战乱频繁,为避战祸而南迁者络绎不绝,梁姓自然也不外其列。据载,西晋“永嘉之乱”时,有梁芳率家族随晋南迁于浙江杭州与广东河浦之间。又有梁遐开基福州,被视为闽、粤始祖。此时,梁姓遍布南方的四川、安徽、江西、湖北、浙江、广东、福建一带。隋唐时期,梁姓在南方又有了大的发展。宋元时期,由于金兵及蒙古军队的入侵,致使梁姓又一次大举南迁,进一步推动了梁姓在南方的繁衍发展。明清时期,梁姓已遍布全国,且以广东、福建、浙江为主要聚居地。今日梁姓以广东为多,约占全省人口的百分之四点七,占全国梁姓人口的百分之三十五。
郡望堂号
梁姓在长期的繁衍发展过程中,形成过许多郡望,据《广韵》所载,主要有四个:1、安定郡,治所汉代在高平(今宁夏固原)、东汉在临泾(甘肃镇原东南)、东晋在安定(甘肃泾川北);2、扶风郡,治所三国时在槐里(今陕西兴平东南)、西晋在池阳(今陕西泾阳西北);3、天水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通渭西北);4、河南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东北)。
堂号:
“仪国”、“怡庆”、“集贤”、“梅镜”、“安定”等。
宗族特征
1、梁姓忠贞爱国,尊学重教,其历代名人以文人墨客居多。
2、梁姓发源于北方,后成为一个典型的南方姓氏。
3、字行辈份排序分明有致,反映出其鲜明的家族特征。如清宣统年间由梁道生所修撰的《梁氏族谱》中有陕西梁姓一支字行为:“世贵端本,元孝承嗣,道安靖贤。”
名人精粹
梁丘贺:琅邪诸(今山东诸城)人,西汉今文易学“梁丘学”的开创者。梁师都:夏州朔方(今陕西靖边北白城子)人,隋朝任鹰扬郎将,隋末发动农民起义,在朔方称帝,国号梁。梁肃:安定(今甘肃泾川)人,唐代文学家,官至右补阙、太子侍读、翰林学士等职。梁令瓒:蜀(今四川)人,唐代画家、文学家。梁颢:郓州须成(今山东东平)人,北宋官至右司谏。梁楷:东平(今属山东)人,南宋画家,擅画人物、山水、道释和花鸟。梁红玉:楚州(今江苏淮安)人,南宋名将韩世忠之妻,我国古代杰出的女军事家,在抗金斗争中,多次立功,被封为安夫人、扬国夫人。梁兴:平阳(今山西临汾南)人,南宋抗金义军首领。梁辰鱼:昆山(今属江苏)人,明代戏曲家,创作了以昆腔演唱的《浣纱记》,对昆腔的发展和传播有很大影响。梁佩兰:南海(今属广东)人,清代文学家。梁诗正: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东阁大学士,官至礼部、刑部、户部、吏部侍郎,兵部、工部尚书。梁章钜:福建长乐人,清代文学家。梁同书: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书法家,笔力苍劲,与同代的翁方纲、刘墉、王文治齐名。梁国治: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清代书法家,任职军机大臣。梁化凤:陕西长安人,清代任职江南提督。梁士诒:广东三水人,曾任职袁世凯总统府秘书,兼交通银行总理,后出任北洋政府国务总理。梁启超:广东新会人,著名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与康有为一起“公车上书”,倡导维新变法。其学识渊博,所著被辑为《饮冰室合集》。梁实秋:北京市人,现代文学家,著有《雅舍小品》、《雅舍杂文》、《雅舍谈吃》等作品。梁方仲:广东人,历史学家。梁思永:上海人,现代考古学家,梁启超之子。
参考资料:
梁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二十一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八四。
寻根溯源
1、据《元和姓纂》所载,出自嬴姓伯益之后裔,以国为氏。
2、据《路史》所载,出自姬姓。周平王之子唐被封于南梁,南梁被楚所灭后,其子孙以“梁”为氏。
3、据《通志·氏族略》所载,出自地名。春秋时晋国有解梁城、高梁、曲梁之地,则梁益耳、梁弘、梁由靡之姓便依所居之地而来。
4、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战国时,“韩、赵、魏三家分晋”后,魏国迁都于大梁,亦称梁国,后有人以“梁”为姓。
5、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孝文帝迁洛后,改拔列兰氏为梁姓。
6、其他源流。满族有良佳氏,苗族有郎你氏改姓梁者。
另外,壮族、台湾土著、仫佬、侗等众多少数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
伯益。相传颛顼帝有一孙女名女修,因偶拾燕子蛋食后生了大业,大业娶少典氏之女为妻,生下伯益。伯益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赐他嬴姓,伯益便为古代嬴姓各族的祖先。西周时,因其后裔中秦仲父子征讨西戎有功,周宣王封秦仲次子康在夏阳梁山(今陕西韩城附近),建立梁国,立为国君,称梁康伯。公元前六四一年,秦穆公攻灭梁国,梁伯的后代遂以国为氏,称梁姓,伯益也就成为梁姓的得姓始祖。
繁衍播迁
梁姓支派较多,但据史料所载,其最早发源地当是今陕西一带。晋代以前,梁姓多集中于北方居住,且以西北为主要分布点。秦汉时期,梁姓散居于山西,据载,汉景帝时,有梁林任太原太守。汉末,山西梁姓迁往陕西耀县、富平一带。汉平帝时,梁姓集中于安定(今甘肃东部及宁夏大部分地区)、扶风(今陕西关中西部一带)地区。其中安定梁姓最为旺盛,成为当地一支望族。此时,天水一带也有梁姓郡望,为少数民族改姓发展而来。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战乱频繁,为避战祸而南迁者络绎不绝,梁姓自然也不外其列。据载,西晋“永嘉之乱”时,有梁芳率家族随晋南迁于浙江杭州与广东河浦之间。又有梁遐开基福州,被视为闽、粤始祖。此时,梁姓遍布南方的四川、安徽、江西、湖北、浙江、广东、福建一带。隋唐时期,梁姓在南方又有了大的发展。宋元时期,由于金兵及蒙古军队的入侵,致使梁姓又一次大举南迁,进一步推动了梁姓在南方的繁衍发展。明清时期,梁姓已遍布全国,且以广东、福建、浙江为主要聚居地。今日梁姓以广东为多,约占全省人口的百分之四点七,占全国梁姓人口的百分之三十五。
郡望堂号
梁姓在长期的繁衍发展过程中,形成过许多郡望,据《广韵》所载,主要有四个:1、安定郡,治所汉代在高平(今宁夏固原)、东汉在临泾(甘肃镇原东南)、东晋在安定(甘肃泾川北);2、扶风郡,治所三国时在槐里(今陕西兴平东南)、西晋在池阳(今陕西泾阳西北);3、天水郡,治所在平襄(今甘肃通渭西北);4、河南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东北)。
堂号:
“仪国”、“怡庆”、“集贤”、“梅镜”、“安定”等。
宗族特征
1、梁姓忠贞爱国,尊学重教,其历代名人以文人墨客居多。
2、梁姓发源于北方,后成为一个典型的南方姓氏。
3、字行辈份排序分明有致,反映出其鲜明的家族特征。如清宣统年间由梁道生所修撰的《梁氏族谱》中有陕西梁姓一支字行为:“世贵端本,元孝承嗣,道安靖贤。”
名人精粹
梁丘贺:琅邪诸(今山东诸城)人,西汉今文易学“梁丘学”的开创者。梁师都:夏州朔方(今陕西靖边北白城子)人,隋朝任鹰扬郎将,隋末发动农民起义,在朔方称帝,国号梁。梁肃:安定(今甘肃泾川)人,唐代文学家,官至右补阙、太子侍读、翰林学士等职。梁令瓒:蜀(今四川)人,唐代画家、文学家。梁颢:郓州须成(今山东东平)人,北宋官至右司谏。梁楷:东平(今属山东)人,南宋画家,擅画人物、山水、道释和花鸟。梁红玉:楚州(今江苏淮安)人,南宋名将韩世忠之妻,我国古代杰出的女军事家,在抗金斗争中,多次立功,被封为安夫人、扬国夫人。梁兴:平阳(今山西临汾南)人,南宋抗金义军首领。梁辰鱼:昆山(今属江苏)人,明代戏曲家,创作了以昆腔演唱的《浣纱记》,对昆腔的发展和传播有很大影响。梁佩兰:南海(今属广东)人,清代文学家。梁诗正: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东阁大学士,官至礼部、刑部、户部、吏部侍郎,兵部、工部尚书。梁章钜:福建长乐人,清代文学家。梁同书: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清代书法家,笔力苍劲,与同代的翁方纲、刘墉、王文治齐名。梁国治: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清代书法家,任职军机大臣。梁化凤:陕西长安人,清代任职江南提督。梁士诒:广东三水人,曾任职袁世凯总统府秘书,兼交通银行总理,后出任北洋政府国务总理。梁启超:广东新会人,著名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学者,与康有为一起“公车上书”,倡导维新变法。其学识渊博,所著被辑为《饮冰室合集》。梁实秋:北京市人,现代文学家,著有《雅舍小品》、《雅舍杂文》、《雅舍谈吃》等作品。梁方仲:广东人,历史学家。梁思永:上海人,现代考古学家,梁启超之子。
祖籍在山东和山西,家谱主要在山东,河南一带。
梁氏,中国典型的南方姓氏。源流较多,或出自嬴姓、出自姬姓,或以国为氏、以地为氏、以邑为氏。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28位。
2013年,根据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华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通过综合分析,发布的中国“百家姓”排行榜,梁姓人口排名22位。
梁姓名人有梁红玉、梁启超、梁实秋、梁思成和梁漱溟等。
扩展资料:
人口分布
宋朝时期,梁姓大约有44万,约占全国人口的057%,排在第三十七位。梁姓的第一大省是山东,约占全国梁姓总人口的345%。
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山东、河南和陕西,这三省梁姓大约占全国梁姓总人口的61%,其次分布于广东、福建、湖南、浙江,这四省的梁姓又集中了26%。
全国形成了以鲁豫、陕西、粤湘、闽浙为中心的四大块梁姓聚集地。而广西是当时梁姓人口最稀少的地区之一。
明朝时期,梁姓大约有43万,约占全国人口的046%,排在第五十三位。宋元明600年全国人口纯增长率是20%,而梁姓人口增长比值是负值,人口不但没有增长反而减少。
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广西、山西,这两省梁姓大约占梁姓总人口的25%,其次分布于江西、江苏、山东、广东、福建、陕西,这六省的梁姓又集中了51%。广西在宋朝时梁姓十分稀少,进入明朝一跃成为梁姓第一大省,约占梁姓总人口的146%。
东南和两广地区的梁姓在这600年中有了稳健的发展。而宋朝的梁姓大省山东,此时梁姓人口却减少了七成。全国重新形成了桂粤闽赣、晋陕、苏鲁三大块梁姓聚集区,重心由东南部转向南部。
字辈排行:
1、江西铜湖锦溪梁氏族谱字辈:彦公肇世业嗣绪大显扬贻燕鸿图远传家厚德彰人文济凤美仕学启龙光祖烈冠裳茂孙谋钟鼎芳三元应捷发五桂永腾香宠命逢天锡云礽冀昌
2、天津市静海县梁氏字辈:朝学天元春秀继续正大光明
3、河南开封刘店东梁寨村梁氏字辈:纯道方成应远本中玉之昌锡福洪家泽明心广性源文光和有教钦景焕来贤
4、河南元岗梁氏字辈:永振洪万应殿作克中连建广耀生瑞明玉长承魁
5、河南坞西梁氏字辈:敬景节科魁国民其之直士永文浦荣作吉龙元恒
6、河南陕县梁氏字辈:公魁兴学希升祥乃顺安
7、河南伊川梁氏字辈:尚思一三喜,万帮修中正
8、河南新乡梁氏字辈:怀名孟志宝孔学圣贤泽成龙继先德世传宗家兴旺延万通苏锡常联海杭来忠臣永盛长
9、河南卫辉梁氏字辈:清林照埙镜汉桂熙增铭法松然在鉴满柏耀坤铜
10、河南洛宁梁氏字辈:幸有篁林万年青品兼南山苍劲松虚心向上翠挺秀一枝三叶抚育情
11、河南光山梁氏字辈:树德培家本维思世绍之光昭其可大建学庆贤熙
12、河南南阳社旗田庄大梁庄一支字辈:孟方先引飬崇道建儒勋师之功可立自为步朝臣尚绍魁光职象嗣景益新膂毓万元秀永定启昌明
13、河南南阳梁氏一支字辈:学文大成业传万
14、河南新安县五头梁村系东鲁一支字辈:应国人克永万守文作大金玉山堂至秉泰和丰士仁义传世道忠孝振家风宪信昭光明学礼书耀宗
-梁姓
鲁迅的思想贡献主要有以下几点:
1、对传统文化的批判。包括“国民性”,即我们民族文化中的惰性,表现为一种自我满足,安于现状,不求进取的精神状态。其中包含着对中国封建历史、道德的批判。
2、对知识分子的自我批判、自我反思。这些在其作品《祝福》、《伤逝》中都有所反映。时时催促自己前行。反抗绝望,在绝望中寻找希望。内心的困惑和坚定的行动,在整个现代知识分子中都是很突出的。
3、将希望放在未来。鲁迅批判传统但是不绝望,他愿意以自己的身躯为之铺垫,而不愿意将自己的绝望传染给别人,尤其是青年,这也就是他将小说集取名《呐喊》的原因。对待青年人,鲁迅特别的热情,并总是给予他们必要的扶持。
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鲁迅的思想一直是众人研究关注的焦点。此次贺仲明走进市民学堂,重点介绍鲁迅的思想特点:
1、鲁迅的思想和言语都极其犀利。他在对现象进行描述和判断往往一语中的。比如说他称中国历史为“帝王将相的家谱”,比如他谈“京派”和“海派”的特点,言其一近官一近商,文人之在京者近官,没海者近商,近官者在使官得名,近商者在使商获利,而自己也赖以糊口。他说梁实秋是“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鲁迅的家乡是浙江绍兴,历来以出产师爷闻名遐迩,大名鼎鼎的徐文长便是代表。鲁迅的文风也带有浓烈的家乡风采—————讼师风格,特别能够抓住要点,可谓一击致命,以至当时无人敢与鲁迅争辩,功力可见一斑。
2、彻底、清醒。鲁迅著名的“痛打落水狗”的言论,表现了他对待敌人时的清醒和冷静。他对敌人一个都不宽恕,但也不缺乏自省意识。他对儿子的人生有着清晰的思考,甚至对自己死后也充满了睿智的洞察—————担心被人所利用。
《狂人日记》是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小说以日记的形式,反映一个“迫害狂”患者的精神状态和心理活动,揭露了封建社会宗法制度和封建礼教以至整个封建社会的历史本质。狂人生活再一个封建家庭里,被禁锢在封建社会的宗法制度和礼教的囚车中。狂人的狂心,实际上是封建社会迫害的结果。他的大哥时时处处奉行“仁义道德”,实际上是迫害狂人甚至策划着吃人——当然这是“狂人”疯话(也是作者的特写夸张),这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在以血缘关系为掩盖下,封建社会的宗法制度和礼教对人的迫害。小说还借狼子村吃人的传闻,进一步揭示宗法礼教对人在精神领域里的摧残和禁锢。表现了作者对整个封建社会的彻底否定。其中
方姓的历史名人
本文2023-09-27 18:59:18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19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