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之洞是清代四大重臣之一,一生对国家死而后已,为何他的两个子嗣却当了汉奸?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1收藏

张之洞是清代四大重臣之一,一生对国家死而后已,为何他的两个子嗣却当了汉奸?,第1张

做爹的没有教育好。

满清统治的末期,慈禧太后统治着大清王朝,想来也是令人感到不耻,堂堂大清帝国到最后所有的权利都在一个女人身上,他的地位相当于唐朝的武则天,但是她又没有,武则天治国的才华,不过还算好的是,当时有很多名臣帮她治理国家,其中一个人是张之洞,也是因为张之洞为了大清帝国能更好,更为强大,所以开展了洋务运动,为大清培养人才。

本来以张之洞为官的能力,名声留名青史那都是小菜,但是被两个孩子给弄臭了名声,张之洞有十三个孩子,其中当汉奸就是最小的两个,古代人嘛你要是有点钱,娶个三妻四妾,在当时的大清也是允许的,张之洞对第11子和第13子是特别的溺爱,这也造就后来这俩孩子成为汉奸诱因。

这也是没有办法,毕竟那时候张之洞年纪越来越大,对小儿子溺爱,自然是要多点,不舍打不舍得骂,养儿子跟养闺女似的,估计满朝文武,除了慈禧和光绪之外,他最在意就是这俩孩子,所有的孩子在父母眼里都是心头肉,这也很容易让人理解,但是由于张之洞教育的失败导致自己的孩子成为汉奸,这个锅张之洞得背上。

现代社会,基本上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小孩子都很没有家教,这都是父母的缘故,正所谓养不教父之过,慈母多败儿就是这个道理,这种时候应该给予正确的引导不能只是溺爱。

今天要说的这个人,做官非常的清廉,可惜死后家里人穷的连个他的安葬费都出不起了,可见此人做官有多么的清廉。此人是大清朝的官员,也是晚晴的四大名臣,晚清时期虽然说朝廷已经是没什么人可用了,但是四大名臣将这个朝廷治理的还算可以,今天要说的就是他们中的一个,张之洞。

如果有了解清朝历史的肯定知道张之洞做官的时候用一个词形容是非常恰当的,那就是平步青云。他的一生其实担任过很多职位,但是后来张之洞一夜之间,从一个四品翰林院侍摇身一变成为了二品内阁学士,很多人可能要问原因了,其实没有原因,如果要问个究竟那就得问慈禧本人了,因为就是慈禧突然的一个命令他就直接升官了,所以说慈禧算是张之洞的恩人,如果硬要分析下张之洞为什么能被重用,那只能说是慈禧需要用人。

从此之后张之洞便是平步青云,四十四岁的时候张之洞成为了山西巡抚,后来又是两广总督还是军机大臣。洋务运动中张之洞也是个非常重要的人,他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发展。张之洞这个人在历史上的评价还是颇高的,他最大的特点就是为官清廉,众所周知晚清的时候清政府内部非常的腐败,但是张之洞却能独善其身,而且张之洞当时在管开办新企业的事情,能做到这一点真的相当不容易。

张之洞一生清廉,但是给慈禧送了件宝贝,价值连城名为翡翠降魔杵,至于他是怎么得来的,无从得知,也没有记载,慈禧这个人很喜欢各种奢侈物品,尤其是翡翠是他的最爱,慈禧是张之洞的恩人因此张之洞用翡翠打造了一个降魔杵送给了慈禧,降魔杵随身携带可以安神,让人心神平静。最关键的还是翡翠的,慈禧更是喜爱,时刻不离身,睡觉也是贴身而睡。后来慈禧死后这个物件自然也是作为陪葬品跟着慈禧去了地下了。

张之洞死后,家里人没钱为其安葬,只能问别人借钱安葬他,这个说实话,非常的令人佩服,慈禧的墓后来被大盗孙殿英给盗了,里面的陪葬品大多数现在都是下落不明,这些陪葬品成为了历史上的一个谜,这个翡翠降魔杵也在其中,当然了,如果谁拥有这些陪葬品其中之一,人家也不会傻到告诉大家啊。其实关于这个物件,人们都挺像看看到底长什么样的,毕竟那可是慈禧心爱之物。

然而送此物的大臣下场也是很凄凉

作为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张之洞,除了一生对洋务运动的重大贡献之外,此人一生为官清廉,结果死后连丧葬费都没有,最终只能借钱来办丧。一代名臣死后连丧葬费都要借,着实让人感叹。

1909年10月4日,晚清重臣张之洞去世,终年72岁。张之洞临终前给亲人留下遗嘱,“人总有一死,你们无须悲痛,我生平学术治术,所行者不过十之四五,所幸心术则大中至正。为官四十多年,勤奋做事,不谋私利,到死房不增一间,地不加一亩,可以无愧祖宗。望你们无忘国恩,勿坠家风,必明君子小人之辨,勿争财产,勿入下流。”

可以说张之洞临终遗言没有夸大,他的确做了“官四十多年,勤奋做事,不谋私利,到死房不增一间,地不加一亩”。不过他能做到这些,离不开慈禧太后这棵大树,当然张之洞本人也深知这点。

虽然张之洞少负才名,聪慧异常,但是他的仕途起初并不顺利,27岁时才成为进士。张之洞44岁时,慈禧太后提拔他为从二品的内阁学士、礼部侍郎,在这之前他是四品翰林院侍讲学士。

有了慈禧太后的赏识,张之洞从此平步青云,他历任两广总督、湖广总督、署理两江总督、军机大臣等职,官至体仁阁大学士。他大力倡导“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成为洋务派的主要代表人物。

慈禧太后一生追求奢华享受,路人皆知,特别是她对翡翠制品的痴迷。慈禧太后到底对翡翠有对痴迷?举个例子,在慈禧太后起居的地方各种翡翠制品随处可见。饮茶用的是翡翠盖碗儿、用膳用的是翡翠玉筷、头发上插的是翡翠、耳朵上挂的是翡翠耳坠、手指上戴的是翡翠戒指、手腕上戴的是翡翠手镯等等。

张之洞为了表达对慈禧太后的知遇之恩,他投其所好,送了一件翡翠“降魔杵”。据说张之洞送的这件翡翠“降魔杵”让慈禧太后爱不释手,每天都要拿在手中把玩,当然这件翡翠制品最后在慈禧太后死后也被带入墓地,不过最后被军阀孙殿英盗墓后下落不明。

前面小编说过张之洞死后家里没钱办丧,其实张之洞在世时家里日子过得也很紧巴巴的。张之洞的弟子傅岳曾回忆恩师时说,“张去世后,谥文襄,无遗产,家境不裕。他的门人僚属都知道这种情况,所以致送赙仪都比较厚重,总计亦不过银万余两而不足二万之数。张家所办丧事除了借了一些钱外也就全赖这笔钱,治丧下来所剩无几。”

张之洞幕僚

赵凤昌曾是张之洞的首席幕僚,赵凤昌于1856年出生,常州武进人,于1938年去世,享年82岁。赵凤昌是清朝末年一位活跃的政治分子,是立宪派的典型代表人物。其早年时期,因担任张之洞幕僚而声名远播,后在辛亥革命时期,在《苏报》等案件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赵凤昌是一位传奇式的人物,曾与政商教育等各界的高层人员接触,合辑《赵凤昌札记》,而这本作品成为了后人研究民国史的重要资料。

张之洞幕僚赵凤昌旧照

赵凤昌任幕僚期间,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戏语:湖广总督张之洞,一品夫人赵凤昌。这虽然是一句戏语,但是足以看出赵凤昌对张之洞的重要性,对湖北新政的重要性。但是毕竟政坛黑暗,政敌多次攻讦,张之洞无奈最终只能罢黜赵凤昌,自此以后赵凤昌也就脱离了官府,退出了政坛。退出后的赵凤昌带着张氏的关系虽是布衣但是却一直活跃在沪上,其所居住的地方成为了一个关键的地方,不仅收集情报及内外信息,更是一个中转站,派往海外留学者的办事处。赵凤昌本人则凭借其能力建立了广泛的中外人脉,其影响也越来越壮大,最后其在戊戌变法,东南互保等案中,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

除了赵凤昌,清末怪杰章鸿铭也是张之洞的幕僚之一。吴殿英也是张之洞的教育幕僚,张之洞最终能有这么大的成就,与其身边的能人将士是分不开的,张之洞识人知人用人,最终才能成就一方霸业。

张之洞与李鸿章

张之洞是晚清名称,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为教育业和重工业做出杰出的贡献。李鸿章也是晚清重臣,洋务派的其中一号大boss。两人同时入选晚清四大名臣。这两人关系如何呢?期间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张之洞与李鸿章照片

张之洞在政坛上的发迹要晚于李鸿章,两人虽同为慈禧工作且重用,但是两人在政见及思想上不一致,曾多有争执,但是从两人的私交来看两人既不是同党也不是政敌;但从两人对兴办洋务这一层,这两人是属于同一战线的。李鸿章是洋务派的领头羊,张之洞是洋务殿军。从外交方面来看,李鸿章是中法之战,中日甲午战中主各,张之洞则主战。

从各个角度收到的信息都是两人关系不融洽,两人可以算的上是死对头。洋务运动前,张之洞负责守内陆,李鸿章主要海防。从朝廷的角度更偏向于李鸿章,到后期出面签约都是李鸿章出面的。后来洋务运动上,张之洞负责重工业,李鸿章负责北洋舰队。两人功劳不相上下,地位不相上下,但是李鸿章更深得朝廷的心。

但是张之洞有着一颗包容之心,张之洞先前任两广总督,后来被调为湖广总督,这个两广总督之职就由李瀚章接替(李鸿章的哥哥)。在交接工作的时候,发现省库有着200多万两的盈余银子,而张之洞则慷慨的让李瀚章用,这让他很是意外,此后不论是他还是他的弟弟李鸿章都对张之洞有所改观,李瀚章还帮助张之洞度过了一次弹劾。

张之洞与梁启超

张之洞和梁启超是两个立场上的人,代表着各自的利益主张。张之洞是封建地主利益的代表人,梁启超是维新派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人,两人在政见上不一,但是在才华上确是不相上下的。这两人之间还有着一段小故事呢。

梁启超照片

张之洞在湖北任总督,驻地武昌,在此期间兴利除弊,做了很多好事,于是名声在外,声名远播,其本人也成为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一日,梁启超游历武昌,于是来拜见张之洞,递上一张名片,上面写着新会士子梁启超,要求拜见张之洞。张之洞是科举出身的所以看见这名片心中大不悦。

会见时,梁启超没有长揖也没有叩拜就昂然而入。张之洞看见梁启超小小年纪却颇有志气心中不免欢喜,于是打算考考梁启超的才学。于是做一上联,用天比喻成围棋盘,星辰比作棋子,通过这种形式来展现开阔的胸襟。梁启超一听就有了下联,他将地比作琵琶,路比作琴弦,通过这种形式来展现博大的胸襟。

张之洞再出一联,梁启超对答如流。张之洞对梁启超咄咄逼人,但是他每机智应对,通过诗对答表现了自己就算在大名人面前依然不畏惧,不卑不亢。

张之洞和梁启超的一番对答,张之洞为之叹服不已,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梁启超最后成为戊戌变法的一大能人也不是空穴来风的,其实力也是不容小觑的。

张之洞是清代四大重臣之一,一生对国家死而后已,为何他的两个子嗣却当了汉奸?

做爹的没有教育好。满清统治的末期,慈禧太后统治着大清王朝,想来也是令人感到不耻,堂堂大清帝国到最后所有的权利都在一个女人身上,他的...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