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各种原因,家谱散轶,请各路大神帮忙排一个作为参考,谢谢🙏鄙人
你好,先生,根据你的情况,有以下分析和解决方案供参考:
一、当前分析(信息不对称导致差异化发展)
1、召开家庭/家族会议,讨论选定主字派,做为每一代人的共同辈份标记;
2、当前家族成员散布全球各地,不像古时聚族而居,因此无法杜绝分支派系在繁衍生活中,因各种原因(如遗失家谱、遗忘字辈信息等),极易产生分支宗亲自行续字排辈,导致新字辈、分支字辈众多。
二、解决方案(网络家谱助家谱信息统一同步)
1、统一字派:通过网络家谱,与族人保持联系,统一使用主字派,别名别字可记录在备注中;
建议:兴 树 顺 国 荣(泽)可以并存,差异化做备注记载为佳,尊重理解每支族人的意愿,求同存异。
2、随身携带,利用碎片时间维护管理,更新方便,辅助整理家谱成员资料,在修谱时可快速提供基础资料。
三、网络家谱案例
家谱网(Ancestry):美国网络家谱软件,西方风格;
找你家谱(FindU):中国网络家谱软件,东方风格。
四、参考贴吧资料
手机修谱·网络寻根
http://tiebabaiducom/p/4865322667
蒲千寻家谱展示
http://tiebabaiducom/p/4865510206
你好,家谱具有重大的文史、社会价值,但传统家谱缺乏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功能,网络家谱补足了传统家谱的缺点,可以相辅相成,并存发展。
一、传统家谱与网络家谱的区别
1、传统修谱形式单一,修谱要求比较高,注重文史价值;
1) 多人参与修谱;2) 时间消耗大;3) 文化水平要求高
2、网络家谱形式多样,修谱要求低,注重实用性。
1) 个人即可修谱;2) 碎片化操作,节省时间;3) 通过电脑、手机/平板简单操作
二、纸谱与网谱并存为最大历史发展方向
1、纸质家谱,文史价值极高,典藏象征意义;
2、网络家谱,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性提升,比如随身携带、快捷更新、族人联络,在编修纸谱时可通过网络家谱采集整理资料,并快速提供给家谱编修的总编/主编,网络家谱对辅助纸谱家谱快速整校、编印可提供较大的帮助。
三、网络家谱案例
家谱网(Ancestry):美国网络家谱软件,西方风格;
找你家谱(FindU):中国网络家谱软件,东方风格。
四、参考贴吧资料
手机修谱·网络寻根
http://tiebabaiducom/p/4865322667
蒲千寻家谱展示
http://tiebabaiducom/p/4865510206
家谱又称族谱、家乘、祖谱等。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家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在历史民族大融合中,各个民族中开始出现族谱。族谱也是中华民族的三大文献(国史,地志,族谱)之一。
追溯最早家谱的产生为口述家谱,资料显示:“瞽蒙主诵诗,并诵世系”之说,家谱最初的功能就是辨析亲疏,凝聚族群,优化生育,即所谓“亲亲以相及”。此后万变不离其“别”与“聚”这两个基本功能,但随时代推移,社会制度不同,其具体内涵和所起作用也不一样。它的发展也是根据历史朝代的政治体制来进行兴衰交替的演变。现在就跟着小编来了解一下家谱的起源吧。
家谱发展及其功能嬗变的脉络,大致可分为周代、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和五代以后几个阶段。
周代
周代的宗法分封制度,经过春秋战国战火的局面影响,特别是秦王扫除六合后,宗族组织由兴到衰,由破坏到重建,到东汉时已由世族和宗族代替。
周代行的是宗法封建制度。“族”本来只是 有血缘关系的群体,并无尊卑主从之别,但进入阶级社会,便有了“宗”,也就是在亲族之中奉一人以为主,主者为尊并享有特权,其死后则由宗子继承。这样,家谱“ 别亲疏、明统系”的功能便渗进了主从尊卑的阶级斗争里,其功能也是宗法封建政治服务的内容。
“辨昭穆者,帝系《世本》之中,皆自有昭穆亲疏,故须辨之云”。由此可见:周代的家谱《世本》之类,是属于以周 天子为首的周室宗族的,它所明的统系,是周宗室的帝王统系;所辨的亲疏,是尊卑贵贱的亲疏。所以,周代的家谱完全是为推行宗法分封,巩固周王朝统治服务的。
两汉时期
两汉时期基本是世族地主占统治地位,“命官以贤,诏爵以功”,君统与宗统开始分离。所以,两汉的家谱功能是为恢复、复建宗族和形成、巩固世族的统治服务。
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是士族政治、魏立九品中正制,“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选官品人,婚姻嫁媾,士庶分明,尊卑严格,“官之选举,必由簿状;家之婚 姻,必由谱系”,因而维系门阀制度的家谱特别兴盛。
此时的家谱成了政府选举、士族出仕、门第婚姻的根据,同时也成为士族政治服务的工具。正因为家谱对于人 们的社会地位、发展前途、社交层次有如此重大的作用,造假的现象也泛滥起来,这也是利益驱动所致。
五代以后
由于北方战乱频繁,大量中原人口南迁,经济中心南移,特别是宋明清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城镇商业繁荣和商帮的出现,推动着社会权力的进一步下放,士族宗族也向平民宗族发展。五代以后家谱由于失去了以前的政治功能,也由官修变为私修,内容也就更加广泛丰富起来,它的功能也由政治功能向社会功能的方向发展。
具体地说,私修家谱通过姓氏原始、迁徙本末、世系渊源的展现,起着追踪溯源、联宗收族,维系和强化宗族的作用。尤其到了明清时期,家谱的作用已经上升到规范族人行为准则的一种约束力,其姓氏文化也得到大力的发展,为现在历史学家研究历史提供了大量的民间史料。
总之,家谱在我国源远流长,在历史的长河中,已经形成有独特内涵、浸润着民族情愫的谱牒文化,它已经成为历史学家探究真实历史的考证资料,它的文化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它的产生与发展,同社会群体氏族、家族、家庭相联系,它的功能是随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的变化而改变,从社会功能至政治功能再回归到社会功能,自有文字家谱以来,总的发展趋势是由贵族到士族再到平民,维系和凝聚的人群也越来越广。它从家族史的角度来阐释、反映、印证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对我们今天弘扬民族文化,热爱祖国,增强民族凝聚力,以及研究社会学、人口学、民族学、历史学等学科,都起了很大的作用。
绪论
一、什么是家谱
二、家谱的种类
三、家谱的沿革
四、家谱的价值
经编
一、中国家谱的起源
(一)中国家谱起源于母系氏族社会
(二)口传家谱
(三)父系口传家谱从母系口传家谱发展而来
(四)结绳家谱
(五)甲骨家谱
(六)青铜家谱
二、中国家谱的诞生
(一)周代完整系谱的出现
(二)史官修谱制度
(三)《帝系篇》、《世本》的问世
(四)汉代谱学的发展
三、中国家谱的兴盛(上)
(一)魏晋南北朝家谱兴盛的原因
(二)谱学著作和谱学世家
(三)家谱内容和特点
四、中国家谱的兴盛(下)
(一)唐代官修谱牒发展的原因
(二)三次规模巨大的官修谱牒
(三)私修家谱迅猛发展
(四)家谱内容
(五)家谱种类
(六)谱学名家
(七)唐代皇族谱牒
五、中国家谱的转型
(一)宋代官修公谱废绝、私修家谱兴盛
(二)欧阳修、苏洵创立五世图式谱法
(三)宋代谱学变革
(四)朱熹的谱学思想
(五)简介《古今姓氏书辨证》、《通志氏族略》
(六)宋代皇族谱牒
(七)呈过渡形态特征的元代家谱
六、中国家谱的完善
(一)明代家谱数量大幅上升
(二)朱元璋的“圣谕六言”
(三)明代家谱以朱熹“三纲五常”伦理思想为宗旨
(四)家谱体例、内容的完善
(五)祠堂、祠产
(六)规模宏大的会通谱、统宗谱
(七)程敏政的谱法与谱辨
七、中国家谱的普及
(一)清代、民国时期家谱体例与明代比较
(二)清代、民国时期家谱数量激增
(三)家谱续修
(四)领谱、藏谱和验谱
(五)章学诚的谱学理论
(六)少数民族编修家谱
(七)清代玉牒
(八)孙中山的三篇谱序
(九)20世纪谱学名家
八、中国家谱的新修
(一)台湾地区编修家谱简况
(二)大陆地区编修家谱简况
(三)海峡两岸、海内外宗亲共同编修新谱
(四)新谱对旧谱的继承与创新
(五)特大型会通谱、统宗谱
(六)传承中华历史文化促进海内外文化交流
纬编
一、中国家谱的体例、内容(上)
(一)谱名
(二)祖先像赞
(三)目录
(四)修谱名目
(五)谱序
(六)凡例
(七)恩荣录
(八)谱论
(九)姓氏源流
(十)世系
二、中国家谱的体例、内容(下)
(一)传记
(二)家法
(三)风俗礼仪
(四)祠堂
(五)坟茔
(六)族产
(七)契约
(八)艺文
(九)字辈、排行
(十)领谱字号
三、中国家谱的数量
(一)中国家谱知多少
(二)中国主要藏谱单位
(三)国外主要藏谱单位
四、中国家谱的姓氏
(一)存世中国家谱的姓氏
(二)中华姓氏的起源
(三)中华姓氏发展轨迹
(四)中华姓氏的特点
五、中国家谱的体与魂——以徽州家谱为例
(一)中国家谱以欧、苏五世图式为躯体
(二)中国家谱以朱熹理学思想为灵魂
六、中国家谱的图像
(一)祖先像
(二)住宅图
(三)祠堂图
(四)坟墓图
(五)其他图
七、中国家谱功能的嬗变
(一)萌芽阶段:优生功能
(二)兴盛阶段:政治功能
(三)普及阶段:伦理功能
(四)新修家谱:文化功能
八、《中国家谱总目》的编纂
(一)著录家谱文献书目历史回顾
(二)《中国家谱总目》的立项
(三)《中国家谱总目》的编纂经过
(四)《中国家谱总目》的特点
(五)编纂《中国家谱总目》的意义
附录一 上海图书馆整理、开发家谱资料工作大事记(1996-2001)
附录二 中国家谱论文索引(1874-2008)
附录三 主要家谱网站名录
后记:迟到的研究工作的春天
……
1,山东枣庄:增铭汝树照均鉴承秉光
2,山东鱼台:祚述传万士广化文呈凤
3,山东威海:祥发同宗协文修继述昌盛咸钦人俊杰荟萃焕云章
4,湖北双元:万世忠良义长根路
5,湖北仙桃:成景文章可传万世奇瑞辅弼当代杰昆仲同科辉群英满华域博学占鳌魁
6,江苏连云港:玉怀德继世忠厚传家远
7,江苏盐城:思崇本峻彦载锡熙光照
8,江苏泗阳:为耀廷孚凤远玉克之云洲麟书献瑞长发其祥世生象贤以承宗绪振兴伟业怀德永昌
9,江苏徐州:文学广以庆德培世永昌
10,安徽定远:大开书升长延祖德国兴继清明永立光华
11,安徽庐江:世传商代嗣启成周历朝昌茂克光前猷
12,河北邯郸:德绍广平梅付加生培
13,湖南湘潭:振国佳宾汝荣焕增声扬楚镇
14,贵州仁怀:有可长希金子是明国文登朝荣显大永远应红星
15,辽宁东港:富贵传国宝文书继世长
16,山西阳泉:龙顶玉德和余源思田崇贵
17,天津静海:本宏深远大荣华永安良光前裕后久子慈丹桂香纯修正心静好贤忠诚长国泰平年丰宗祖喜继昌
18,甘肃兰州:克法宗祖德一举连登科克法宗明子嗣振兴绍业统广培良善始廷敦笃立
19,广西博白:怡福明典世家运庆
20,重庆秀山:永庭浩万国朝贤学可成先德生福贵读书点翰林
-宋姓
代字辈,的下一辈是合!
家谱,又称族谱、家乘、祖谱等。是记载各个姓氏家族子孙世系传承之书,具有区分家族成员血缘关系亲疏远近的功用,是中国封建宗法制度的产物。随着历史的发展,家谱由官修变为私修,所录内容不断丰富,其功用也不断增加和变化。如今,家谱同各姓氏的郡望、堂号一样,不仅为区别姓氏源流,可作为数典认祖、研究历史、地理、社会、民俗等参考资料,它还是姓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族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在汉族有悠久的历史,后来在民族融合中。逐渐在各民族中开始出现族谱。族谱是中华民族的三大文献(国史,地志,族谱)之一,属珍贵的人文资料,对于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
名称
家谱名称繁多,大致有宗谱、世谱、族谱、家乘、会通谱、统宗谱、支谱、房谱
等称法。从中国家谱发展的历史看,宋代以后修谱的宗旨发生了变化,此前家谱作为官吏铨选和巨姓望族婚姻门第参考的依据作用已逐渐丧失,编纂家谱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说世系、序长幼、辨亲疏、尊祖敬宗、睦族收族,且比较关注亲亲之道的提倡。家谱的编纂也逐渐由官方垄断走向民间私修。总的来看,宋元时代民间私修家谱尚未形成风气,并不普遍,而这一情形的转变主要是在明代。家谱是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的历史图籍,是由记载古代帝王诸侯世系、事迹而逐渐演变来的。先秦时,社会上流传有《周官》、《世本》等谱学通书;秦汉以后,又出现了《帝王年谱》、《潜夫论志氏姓》、《风俗通姓氏篇》等谱学著作。到魏晋南北朝时,门阀制度盛行,家谱成了世族间婚姻和仕宦的主要依据,于是便迅速发展起来。隋唐五代后,修谱之风更从官方流行于民间,以至遍及各个家族,出现了家家有谱牒、户户有家乘,并且一修再修、无休无止。因此每次修谱,也就成了同姓同族人之间的大事。
起源
谱、族谱,是一个家族的生命史。它不仅记录着该家族的来源、迁徙的轨迹,还包罗了该家族生息、繁衍、婚姻、文化、族规、家约等历史文化的全过程。
家谱是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的历史图籍。是由记载古代帝王诸侯世系、事迹而逐渐演变来的。先秦时,社会上流传有《周官》、《世本》等谱学通书;秦汉以后,又出现了《帝王年谱》、《潜夫论志氏姓》、《风俗通姓氏篇》等谱学著作。到魏晋南北朝时,门阀制度盛行,家谱成了世族间婚姻和仕宦的主要依据,于是便迅速发展起来。隋唐五代后,修谱之风更从官方流行于民间,以至遍及各个家族,出现了家家有谱牒、户户有家乘,并且一修再修、无休无止。因此每次修谱,也就成了同姓同族人之间的大事。
因各种原因,家谱散轶,请各路大神帮忙排一个作为参考,谢谢🙏鄙人
本文2023-09-22 01:21:20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19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