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土纳群岛的历史沿革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7浏览:5收藏

纳土纳群岛的历史沿革,第1张

广东省潮州人张杰绪,在荷兰入侵前在安波那岛(纳土纳岛)曾建立王国。

纳土纳群岛(Natuna)又称安波那群岛。现在较多使用的是纳土纳这个称呼,因为安波纳与另外两岛重名。一是印尼马鲁古群岛的安汶岛,西人多译为安波那岛;一是中国南海的安波暗礁,中国古代渔民称为锅盖屿,1935年中国政府定名为安波那暗礁,1947年后定名安波沙洲,现属于印尼管辖。

此前,我国历朝历代对该海域及其岛屿名称就曾有过不同时期的不同称呼:

汉代前,我国称“纳土纳群岛”海域为“涨海”,称“纳土纳群岛”为“涨海崎头”,称“纳土纳岛”为“极大崎头”。由于其正处太平洋和印度洋交汇的马六甲口,受两洋水位落差活动影响,致使该水域水位时有升高和回落现象,故此,我国先民称此海为“涨海”,称此海中的各大小岛屿为“涨海崎头”。见东汉杨孚《异物志》:“涨海崎头,水浅而多磁石”,意思是说,在涨海中的崎头屿群岛这片水域,水浅,而且多有暗礁。这里记载的就正是南沙群岛万安滩以西这片水域。“崎头”,即岛屿。《中华大字典》对“崎”的解释是,“崎:山险峻之貌”。

实际上,这片水域的许多岛屿海拔都在100米以上,其中最大的纳土纳主岛,最高峰近960米,这在南海中,除了台湾岛和海南岛外,再没有这样险峻的海上岛屿。而且这片水域也正是浅海区,最深处100余米,其余约30米,不象南沙、中沙、西沙那样深达数千米。

又见,三国吴时,万震《南州异物志》也记载:“东北行,极大崎头,出涨海,中涨而多磁石”,这里是指从马来半岛(原意如此)往东北方向航行,这说明此时还没有到达南沙深水部分。意思是:(从马来半岛)往东北方向航行的这段水域,有极大岛屿高高矗立于涨海,涨海中正在涨水(或经常涨水)而且多有暗礁。此文字记载与“纳土纳群岛”海域情况也是极为吻合的,这“极大崎头”就是纳土纳主岛。

自宋代以来,越南中部的交趾洋以及婆罗洲西北的纳土纳群岛已被作为中国与外国的海域分界,凡从外国来的船只,过了纳土纳群岛或交趾洋,即进入中国之境。

15世纪初,明船下西洋 时称“涨海”为“石塘”,称“涨海崎头”为“石塘屿”,称“极大崎头”为“万生石塘屿”。据郑和船工在湖南的后裔们流传,南海石塘有个最大的岛屿(极大崎头),就曾被郑和船队作为海上第一驿站而建有大量营房,配有大量生活设施,也有大量人员值守。由于优良的自然资源条件,船队每次都要在此捕鱼、加工、换洗、检修,等等。他们中,不仅有木工、篾工,还有雕工、画工、漆工,各式各样的工具都有,人人都有特长。由于正是数万后生(民间称青壮男人为后生)经常往返歇息于该岛,所以,人们又将“极大崎头”称为“万生石塘屿”。而且,这个“万生石塘屿”作为我国南强重要标志,已不可否认地被记载于世界著名史图《郑和航海图》上。该图上不仅光有“万生石塘屿”这么一个名称,更重要的,是其对应的位置正是现在印尼所称“纳土纳群岛”位置,这与郑和船工后裔们的传说也是完全一致的,之所以称其为“万生石塘屿”,意思即指,该岛屿是郑和万众将士在此生活生产过的岛屿。《郑和航海图》中的“万州”在海南岛境内。“石塘”其实是石塘屿,具体位置就是现在印尼所称的“亚南巴斯群岛”,是我国海上西南边境。“万生石塘屿”即印尼所称的纳土纳岛,与“亚南巴斯”群岛一样,都是石塘中的岛屿。而“石星石塘”则是我国南沙、中沙、西沙、东沙的总称,因为其水面没有露出多少,礁石大部都在水下,又因其水下五颜六色的珊瑚礁就象密布的星星一样闪亮,所以,人们称此海域为“石星石塘”。古人绘图除了无比例大小,但方位还是大致准确的。

此图上,我们只要将“万生石塘屿”与“万州”间的距离上下拉开两倍,就会发现,“万生石塘屿”正好处在当代地图的印尼“纳土纳群岛”位置上。不过,特别让人不解的是,《郑和航海图》上“石塘”、“万生石塘屿”明明画的是山的形状,明明是象征较高、较大的海上岛屿,可有人硬要歪曲它的本意和位置,硬要说它是西沙群岛,或中沙群岛。甚至还要篡改其中的文字,硬要说“万生石塘屿”是“万里石塘屿”。

1433年后,人们称“万生石塘屿”为“安不纳岛”。据郑和船工曾氏后裔讲述,宣宗癸丑年,明船最后一次回国后,考虑到“万生石塘屿”是我南海重要门户,自郑和下西洋始,就代表朝廷直接管理,加之岛上还留存有不少营房等生活设施,故此,便由船队官员上奏朝廷,请示是否放弃驻守“万生石塘屿”?宣宗皇帝得悉,当即赐字“万生屿,安不纳”。此后,以曾沅芳为代表的一干船工,带着皇帝手谕及各自家眷上岛住了下来,在相当长时间里,岛上住民互帮互助,亲如一家,一直享受着世外桃园般的生活。为纪念和感谢皇恩,住岛人员又管“万生石塘屿”叫“安不纳岛”,即凡住留该岛的,都永远不纳赋税。又因是受皇帝谕旨住守该岛,就意味着此岛是中华历史上第一个直辖地。这也是后来曾沅芳妻子到90多岁后,一直享有极高荣誉和被尊为“曾母”的原故。并且,人们还以她的名誉,将“安不纳群岛”西部的那组岛屿,称为“曾母西群岛(印尼称‘亚南巴斯群岛’)”,将“安不纳群岛”南部的那组岛屿,称为“曾母南群岛(印尼称‘淡美兰群岛’)”,等等。

从郑和算起,在我国民对该岛实际管理近200年后,荷兰人便侵占了该岛,据查,荷兰人占领“安不纳群岛”后,就接着搞了一系列去汉文化动作,他们首先是曲意“安不纳岛”为“安波纳岛”,将“不”字改作“波”字,一字之差,虽读音十分接近,但意义却变了。因为岛民不纳赋税,这对荷兰侵略者来说,那是绝不允许的。其次就是开设学校,教授非汉文,试图截断华人与汉文化的联系。再就是血汗盘剥,强化殖民统治。经长期奴役控制,“安不纳岛”名称就这样慢慢消退了。后来又认为“安波纳”与另一地的“安波纳”同名,遂又将其改为“纳土纳”,这就是今天印尼所谓的“纳土纳群岛”汉文名。

1601年,随着荷兰殖民者对爪哇、雅加达的占领,建立东印度总部,我国南海“安不纳群岛”被其控制。至1942年1月,“安不纳群岛”被荷实际统治340年。之后,日本海军进入望加锡海峡,大败美、澳、荷海空联军,实现对印尼的统治梦,“安不纳群岛”随之落入日本魔爪。三年多时间后的1945年8月14日,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紧接着,荷兰又派驻军,企图继续殖民统治印尼,印尼英勇反抗,通过三次战争,最终战胜了荷,并于同年12月19日,印尼联邦正式成立,27日举行移交主权仪式,这次仪式上,荷兰将侵占的“安不纳群岛”主权移交给了印尼。

自此,岛上就再没有了往日的安宁,加之印尼大地震的波及影响,一些人便回到了大陆。直到解放后,住岛船工在湖南的曾氏后裔,仍保留着一块扑克牌大小、雕刻得非常精致的象牙胸牌。据说,它是随船下西洋的专职人员帮助雕刻而成的。在这个胸牌上就有“万生屿 安不纳”、“宣宗癸丑年”等字样,中间是一立体岛屿,中下部是水纹。另一面则刻着从沅芳公沅字辈开始的20个家谱老派字。由此物可证明,不仅“万生石塘屿”这个名称实实在在地存在着,而且“安不纳岛”名称更是来自于皇帝所赐。

此外,广东省潮州人张杰绪,荷兰入侵印尼前在纳土纳岛曾建立王国。

(此条错误,按李长傅先生的记述,张杰绪或张杰诸建国的安班澜并非岛名,而是地名,在龙目岛的西岸。现为西努沙登加拉省会马塔兰的三个区之一,英文为ampenan,今天仍是华人聚居的地方。龙目岛的东面即著名的巴厘岛。)

纳土纳群岛距曾母暗沙约400公里,与曾母暗沙纬度略同。距中国大陆陆地约1900公里,相当于广州到北京的距离。距加里曼丹岛最近之处225公里(台湾距大陆最近130公里)。

1993年中国出版的一份地图把纳土纳列入版图,引起印尼强烈反弹,一度要求北京作出澄清。(或说1992年,中国将纳土纳群岛纳入中国的专属经济区。)

1993年第四次中国-东盟南中国海非正式工作会议在印度尼西亚Surabaya举行,中国代表拿出了一幅地图展示历史海疆线。印度尼西亚注意到这条海疆线位于纳土纳岛和其东北25公里处的含天然气区域之间。此后印尼数次要求得到中方的口头或者书面的解释。此次工作会议后不久印尼政府向北京发出了外交通告,但是并未公开。直到1995年4月10日,印尼外长阿拉塔斯要求北京澄清历史性水域。1995年6月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陈健证实中国在纳土纳岛的主权问题上并无争议,但是中国愿意和印尼为双方的海上共同边界线的划分举行会谈。阿拉塔斯请示苏哈托后回复,印尼并不认为与中国有海上边界问题,中国在遥远的北方。关于纳土纳,中国没有主权主张,无需谈论。

印尼国家石油公司正与美国艾克森石油公司合作,在纳土纳岛上开采石油与天然气,该工程投资数百亿美元。

纳土纳群岛八十年代末人口约15万,当时华人占八成以上,据新加坡媒体过去的报导,这一群岛上的华人一直希望独立建国,但被印尼惮压。纳士纳群岛一些比较早的华人家谱记载:清兵入关后消灭了南方的南明政权,在广东沿海岛屿上坚持抗清的几百残兵和几百家不服满清统治的渔民逃到了南洋的纳士纳群岛上,华人来到这片土地上劈荆斩棘,将它开拓建设成一方乐土,纳吐纳群岛成为华人的一个独立的土邦。近代很多华人在海外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兰芳共和国。此外广东省潮州人张杰绪,在安波那岛(纳土纳岛)建立王国,自任国王。可到了一百多年前,在纳土纳岛首领(也算是国王)张杰绪去逝后,内部发生纷争,荷兰人乘机灭了张氏王国。这个本来属于华人的地方,现在却成了印尼的领土。相传该岛华人代表过去曾请求过台湾干涉,新加坡媒体报导蒋经国去世后,李登辉上台,岛上华人转而寄希望于中国大陆,并受到邓小平的接见,秘谈过该群岛独立出去并入中国一事,邓表示在97香港回归后中国会考虑纳土纳岛群岛问题。由于当时实力不够,过早谈及这件事,使本来就排华、反华的印尼,火上浇油,1998年爆发了反华大屠杀。

据《西洋朝贡典录》卷上《爪哇国》:由占城而往,针位:取灵山,灵山之水可六十托。又五十更,曰蜈蜞屿(今大纳土纳岛)。由屿尾礁而西,五更,平冒山。又十更,望东蛇龙之山(今淡美兰岛),贯圆屿、双屿之中。经罗帏之山(今巴达斯岛),山之水十有托。又五更,取竹峪。又四更,取鸡笼之屿(今卡里马塔岛)。又十更,至勾拦之山,可以治薪水。又三十更,平吉利门之山,又五更,平胡椒之山。又三更,平那参之山,由是而至杜板。又五更,而至爪哇之新村。而蜈蜞屿,既是今大纳土纳岛。

埃克森美孚公司开发印尼纳土纳-D Alpha海上区块的合同早在2005年就已经期满。

2008年,北海渔民被扣于纳土纳岛上四个月,惨受非人对待。

这安波那岛(纳土纳岛)是中国淘金工人到南洋淘金的必经之路,到了这里就基本上已经到达“金山”——现在的加里曼丹岛。挖到金子的人离开“金山”也要到这里补给一下,再到西贡,才过西沙或者沿海岸回到广州,正因为是这样,这里的生意非常的好做,张氏王国才能靠着这个水陆码头离开海盗业然后开宗立派建立国家的。

瓦希德时期,印尼与新加坡有起自大纳土纳岛的天然气管道工程。

印尼大产油地的纳土纳群岛200海里经济海域的东北部,与南沙群岛的200海里经济海域有重叠之处琉球。

印尼和马来西亚在纳土纳群岛似有领土领海争议。

2006年,印度尼西亚廖内群岛省政府秘书沙益查法指出中国和越南仍对纳土纳群岛提出主权要求。

2008年,印尼与八国联合开发纳土纳群岛的天然气。纳土纳D-阿尔法区块(东南亚最大的气田)估计拥有大约222万亿立方英尺的天然气储量,其中46万亿立方英尺天然气为商业上可采储量,这个数字占到印尼全国商业可采天然气储量的四分之一。据估计,开发纳土纳大气田大约需要400亿美元的投资。但纳土纳天然气的价格太高,开发这个气田格外昂贵,销售纳土纳天然气也很困难。

印尼最重要的纳土纳(Natuna)气田位于南海海域,在雅加达以北683英里,纳土纳岛东北部140英里处。该气田于1970年由意大利Agip公司发现,可采储量预计为46万亿立方英尺。但Agip公司最终放弃了该气田的特许开发权,气田在近期才得以开发。1999年1月,新加坡SembGas公司与西纳土纳天然气集团签署了一个天然气购销合同,合同量为325亿立方英尺/天。西纳土纳天然气集团是Pertamina、Conoco和Gulf Indonesia Resources公司组建的合资企业。McDermott公司获得了该项目的管线合同,管线将于2001年中期开始向新加坡供应天然气。1999年11月,Conoco公司宣布在西纳土纳发现新的天然气资源,新发现使该地区的天然气储量增加了约1万亿立方英尺。

Matak Island是最重要的离岸采气基地。

纳土纳海位于南海西南部,马来半岛、加里曼丹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是南海的支海。长650千米,宽450千米,面积38万平方千米。北面与南海以纳土纳群岛和阿南巴斯群岛为界;南面经卡里马塔海峡和加斯帕海峡通爪哇海;西面通过宾坦岛和马来半岛之间的海域连接新加坡海峡和马六甲海峡。

纳土纳海是一个浅海域,南部30米等深线离各岛约15~80千米,但20米等深线多数地段贴近岛岸。中部一般水深50米左右,北部大纳土纳岛南侧水域最深也只有109米。

海域内岛屿众多,东北侧为纳土纳群岛,北有阿南巴斯群岛,西侧有廖内群岛、林加群岛。中部有淡美兰群岛、巴达斯群岛等。南部也有岛屿并且较大,有邦加岛、勿里洞岛、马亚岛、特卢凯尔岛和卡里马塔群岛等。加里曼丹岛和苏门答腊岛为平原泥质海岸,海岸低平多沼泽,岸边断续分布有红树林,其它海岛周围多珊瑚礁。

纳土纳海地处热带,赤道横贯海域中部,气候高温多雨,为热带雨林气候。苏门答腊岛沿岸年均气温达26℃,年均降水量2000~3000毫米。

东纳土纳盆地被证实是世界上最大的油气田。

欧利冈斗鱼分布在印尼的纳土纳群岛(Natuna islands),此岛位于马来半岛和婆罗洲岛之间,比较偏向婆罗洲岛。2002年,由来自中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台湾,泰国和越南的研究者对这个群岛和Anambas群岛 (比较偏向马来半岛) 进行了两次调查。这篇调查报告今年才被发表。aurigans 在拉丁文里面意思着“金色的闪光”,指的是这种鱼在身体和腹部的金色鳞片。

至2003年止,印尼已经通过天然气管道从西纳土纳群岛向新加坡输送天然气。从南苏门答腊岛到新加坡,从西纳土纳群岛到马来西亚的天然气管道也将很快建成。在伊里安查亚省和纳土纳群岛新建的液化天然气输送项目将促进印尼液化天然气的出口。

1955年,克什米尔公主号,即坠落于纳土纳群岛的海面。

2008年3月,印尼三军动员三万兵员,上周开始在廖岛省的巴谭岛和纳土纳岛附近,以及西加里曼丹省山口洋附近及东加里曼丹省桑卡塔附近海域,举行近十二年来的首次海陆空军联合大演习。主要针对马来西亚。

2001年以后,美国希望在(或已在)纳土纳群岛建立海上浮动军事基地和后勤补给维修基地。

纳土纳群岛和阿南巴斯群岛附近都是近年(2006)年海盗多发之地。

有人说纳土纳群岛的天然气占世界总储量的一半。

东纳土纳盆地被证实是世界上最大的油气田。

中国传统海疆线似乎正是沿着这一条线,在万安滩西部,东纳土纳盆地和曾母暗沙盆地,这几处明显重叠。

劳特岛(劳岛?)海拔273米。

1970年代,新加坡所作的渔业调查发现纳土纳群岛至沙捞越北部的海区是渔获量较高的渔场海区,高于巽他陆架中央海区,越南南部沿海海区。

英国英格兰。

印欧语系包括十大语族, 其中日耳曼语族是一个比较大的重要语族。它又分为三个语支即西日耳曼语支, 北日耳曼语支 , 东日耳曼语支 , 其中西日耳曼语支包括低地德语、今日荷兰语; 高地德语即今日的标准德语、英语及弗里西亚语。

因此, 我们说: 英语属于印欧语系的日耳曼语族的西日耳曼语支。这就是英语的“家谱” 。

扩展资料

地理分布

由于英国过去在世界各地有许多殖民地的缘故,因此在现代,英语在许多国家与地区,都是通用语言或官方语言之一:

英语在下列国家和地区是第一语言: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巴哈马、爱尔兰、巴巴多斯、百慕大、圭亚那、牙买加、新西兰、圣基茨和尼维斯和特立尼达和多巴哥。21世纪世界上把英语作为第一语言(本族语)的人口约有5亿。

英语在下列国家和地区中是通用语言,这些国家和地区包括加拿大、多米尼克、圣路西亚和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密克罗尼西亚联邦、爱尔兰(连同爱尔兰语)、利比里亚(连同非洲语言)和南非(连同南非荷兰语和其他非洲语言)。

参考资料:

 英语

我有那么多的想法,如果那些比我更敏锐的人有一天深入其中,把他们绝妙的见解同我的努力结合起来,这些想法或许有些用处。

——莱布尼茨

(一)

德国的莱布尼茨(GWIeibnlz,公元1646~1716年),是一位当之无愧的“万能大师”。

数学和哲学,是莱布尼茨显示其杰出天才的诸多领域之一。他在法律、管理、历史、文学、逻辑等方面都作出过卓越贡献,因其在这些领域显赫的成就,人们永远纪念他。用“全才”这个词形容莱布尼茨,可以说并不夸张。

1646年7月1日,莱布尼茨出生于德国莱比锡。他的祖父以上三代人均曾在萨克森政府供职;他的父亲是莱比锡大学的伦理学教授。莱布尼茨的少年时代是在官宦家庭以及浓厚的学术气氛中度过的。

莱布尼茨在6岁时失去父亲,但他父亲对历史的钟爱已经感染了他。虽然考进莱比锡学校,但他主要是靠在父亲的藏书室里阅读自学的。8岁时他开始学习拉丁文,12岁时学希腊文,从而广博地阅读了许多古典的历史、文学和哲学方面的书籍。

13岁时,莱布尼茨对中学的逻辑学课程特别感兴趣,不顾老师的劝阻,他试图改进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范畴。

1661年,15岁的莱布尼茨进入莱比锡大学学习法律专业。他跟上了标准的二年级人文学科的课程,其中包括哲学、修辞学、文学、历史、数学、拉丁文、希腊文和希伯莱文。1663年,17岁的莱布尼茨因其一篇出色的哲学论文《论个体原则方面的形而上学争论——关于“作为整体的有机体”的学说》,获得学士学位。

莱布尼茨需在更高一级的学院,如神学院、法律学院或医学院学习才能拿到博士学位。他选择了法学。但是,法律并没有占据他全部的时间,他还广泛地阅读哲学,学习数学。例如他曾利用暑期到耶拿听韦尔的数学讲座,接触了新毕达哥拉斯主义——认为数是宇宙的基本实在,以及一些别的“异端”思想。

1666年,20岁的莱布尼茨已经为取得法学博士学位做了充分的准备,但是莱比锡的教员们拒绝授予他学位。他们公开的借口是他太年轻,不够成熟,实际上是因为嫉妒而恼怒——当时莱布尼茨掌握的法律知识,远比他们那些人的知识加在一起还要多!

于是,莱布尼茨转到纽伦堡郊外的阿尔特多夫大学,递交了他早已准备好的博士论文,并顺利通过答辩,被正式授予博士学位。阿尔特多夫大学还提供他一个教授的职位,他谢绝了。他说他另有志向——他要改变过学院式生活的初衷,而决定更多地投身到外面的世界中去。

1666年是牛顿创造奇迹的一年——发明了微积分和发现了万有引力;这一年也是莱布尼茨作出伟大创举的一年——在他自称为“中学生习作”的《论组合术》一书中,这个20岁的年轻人,试图创造一种普遍的方法,其间一切论证的正确性都能够归结为某种计算。同时,这也是一种世界通用的语言或文字,其间的符号甚至词语会导致推理,而除了那些事实以外的谬误,只能是计算中的错误。

形成和发明这种语言或数学符号是很困难的,但不借助任何字典看懂这种语言却是很容易的事情。这是莱布尼茨在20岁时所做的“万能符号”之梦——其时为17世纪60年代,而它的发扬光大则是两个世纪之后的事——19世纪40年代格拉斯曼的“符号逻辑”。

莱布尼茨的思想是超越时代的!

(二)

1667年,21岁的莱布尼茨在德国纽伦堡加入一个炼金术士团体任秘书。通过这个团体,他结识了政界人物博因堡男爵,男爵将他推荐给迈因茨选帝侯,担任其法律顾问的助手,后来,莱布尼茨很快被提拔到上诉法院陪审法官的职位,从而登上政治舞台。

莱布尼茨试图重新编纂法规,希望通过使用少数几个基本法律概念,定义所有的法律概念;从很少的一套自然、正义且不容置疑的原则中,演绎出所有的具体法规,从而把法规整理好。他想把自然法规结为一个体系,为此他发表了《法学教学新法》。

1669年,通过阅读英国皇家学会《会刊》,莱布尼茨了解到荷兰物理学家惠更斯,正在与别人讨论有关“碰撞”问题,促使他开始思考力和能量等自然科学问题。

1671年莱布尼茨写出《物理学新假说》一书,包括献给英国皇家学会的“具体运动原理”和献给巴黎科学院的“抽象运动原理”。

从1671年开始,莱布尼茨利用外交活动广泛开展同外界的联系,而通信为其获取外界情况、与别人进行思想交流的主要方式。从这年开始,他与英国皇家学会秘书奥顿伯格和巴黎科学院的著名学者们进行书信往来长达数十年之久。

1671~1672年,莱布尼茨受迈因茨选帝侯之托,着手准备制止法国进攻德国的计划。1672年,他作为一名外交官出使巴黎,拟游说法国国王路易十四放弃进攻,却始终未能与法王见面,这次外交活动以失败告终。

但是,在1672~1676年留居巴黎期间,即将步入“而立之年”的莱布尼茨,开始了自己的学术生涯。当时巴黎是欧洲的科学文化中心。莱布尼茨学习法语,结识了科学界、哲学界许多著名人士,使他的思想和行动开始越出德国走向世界。

例如,1673年1月,为了促使英国和荷兰之间和解,他前往伦敦斡旋未果,但他趁机与英国学术界知名学者建立了联系,见到了已通信3年的奥顿伯格,结识了胡克、玻意耳等人。1673年3月他回到巴黎,4月即被推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又如,1676年10月,他在荷兰见到了列文虎克。列文虎克使用显微镜第一次观察了细菌、原生动物和精子,这些对莱布尼茨的哲学思想曾产生影响。莱布尼茨对自然科学日益感兴趣。他一生中的许多科学成就和科学思想,都是在这一时期获得和萌发的。

早在1671~1672年间,莱布尼茨就着手设计和创造一种机械计算机——能够进行加、减、乘、除及开方运算。1673年他到伦敦,随身携带的木制计算机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他自己也为这一发明深感自豪。

1674年,莱布尼茨在生物学家马略特的帮助下,制成一架计算机,并将之呈交巴黎科学院验收,后来他还当众做演示。莱布尼茨设计的这种新型计算机,其用于加法和减法的固定部分,沿用的是帕斯卡加法器,但乘法器和除法器,特别是两排齿轮(被乘数轮和乘数轮)则是莱布尼茨首创的。这架计算机中的许多装置后来成为技术的标准,那些齿轮被称为“莱布尼茨轮”。

莱布尼茨充分认识到计算机的重要性,指出:“这是十分有价值的。把计算交给机器去做,可以使优秀人才从繁重的计算中解脱出来。”他还预言:“我所说的关于该机器的建造和未来的应用,将来一定会更完善,并且,我相信对于将来能见到它的人,会看得更清楚。”

(三)

1676年底,30岁的莱布尼茨离开在此已经生活了5年的法国巴黎,转道英国伦敦回到德国汉诺威,担任不伦瑞克公爵府的法律顾问兼图书馆馆长。从此,他以汉诺威为永久居住地达40年,直至1716年70岁时去世。

在汉诺威定居后,莱布尼茨广泛地研究了哲学和各种科学与技术问题。他的哲学思想逐渐走向成熟。同时,他也从事多方面的学术文化和社会政治活动。不久他就成为宫庭议员,在社会上开始声名显赫,生活也由此而富裕。

1682年,莱布尼茨与门克创办拉丁文科学杂志《教师学报》(又译做《学术记事》)。他的数学、哲学文章大都刊登在该杂志上。

1679年3月15日,莱布尼茨题为“二进位算术”的论文,对二进位制进行了相当充分的讨论,并与十进位制进行了充分的比较。他不仅完整地解决了二进制的表示问题,而且给出了正确的二进位制加法与乘法规则。

16年后,1695年5月,鲁道夫·奥古斯特大公在与莱布尼茨的一次谈话中,对他的二进位制非常感兴趣,认为“一切数都可以由0与1创造出来”这一点,为基督教《圣经》所讲的创世纪提供了依据。莱布尼茨利用大公的这一想法争取人们关注他的二进位制。1697年,他在致大公的信中,将他设计的象征二进位制的纪念章图案当作新年礼品奉献给大公。纪念章的正面是大公图像,背面是象征创世纪的故事——水面上笼罩着一片黑暗,顶部太阳光芒四射,中间排列着二进位制和十进位制数字对照表,两侧是加法与乘法的实例。

1701年,莱布尼茨将自己关于二进位制的论文送交法国巴黎科学院,但要求暂时不要发表。两年后,他将修改补充后的论文再次给巴黎科学院,并要求公开发表,于是,在1703年,二进位制公之于众。

莱布尼茨发明了十进制的计算机,又发明了二进制,但他却没有把二进位制用于计算机,这是因为在当时的条件下,一个二进位制的机器会增加技术上的困难。只有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人们才得以将二者有效地结合起来。那种认为莱布尼茨是为计算机而发明二进制的说法,是违背历史事实的。

(四)

1684年,38岁的莱布尼茨在他创办的《教师学报》上第一次发表他的微分学论文,比牛顿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1687年)早了3年时间,这使得该文成为世界上最早公开出版的微积分文献。

莱布尼茨的微分学论文全文仅6页纸,但题目却很长,一般简译为《一种求极大极小和切线的新方法》,其中含有现代微分符号和基本微分法则,给出极值的条件dy=0及拐点的条件d2y=0等重要结果。

1686年,40岁的莱布尼茨又在同一杂志上第一次发表他的积分学论文《深奥的几何与不可分量和无限的分析》,同样首次在印刷品中出现沿用至今的积分符号。在这篇论文中,他还用积分表示了超越曲线的例子,如∫a2±x2dx 。

1年以后,即1687年,44岁的牛顿发表了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首次公布了他的微积分方法——流数法,在此处,牛顿加有这样一段评注:

“10年前,我在给学问渊博的数学家莱布尼茨的信中曾指出:我发现了一种方法,可用以求极大值与极小值、作切线及解决其他类似的问题,而且这种方法也适用于无理数。这位名人回信说他也发现了类似的方法,并把他的方法写给我看了。他的方法与我的大同小异,除了用语、符号、算式和量的产生方式外,没有实质性区别。”

莱布尼茨也高度评价牛顿的数学成就。1701年,在柏林王宫的一次宴会上,当普鲁士王后问到对牛顿的评价时,莱布尼茨说:

“纵观有史以来的全部数学,牛顿做了一多半的工作。”

但是,由于瑞士数学家法蒂奥德迪耶于1699年向皇家学会递交一篇论文,其中肯定牛顿是微积分的第一发明者,而莱布尼茨可能是剽窃,这就引发了英国和欧洲大陆之间一场旷日持久的关于微积分的优先权之争。出于狭隘的民族偏见,英国数学家迟迟不肯接受莱布尼茨优良的符号系统,拘泥于牛顿的流数术,因而在微积分学之后的进展中相对地落后了。而欧洲大陆的数学家很快就接受了莱布尼茨的优越符号,在伯努利家族、欧拉、达朗贝尔、拉格朗日、拉普拉斯等人的努力下很快取得了丰硕成果,引导了近代数学的发展。

1700年前后,莱布尼茨热衷于组织科研团体的工作。从1695年起,他就一直为在柏林建立科学院而四处奔波,为此1698年他亲往柏林;1700年,莱布尼茨应召做柏林普鲁士王后的家庭教师,这时他建立科学院的宿愿终于实现,并且成为柏林科学院的首任院长。其后10多年间,他又奔走于奥地利、俄国,鼓吹建立科学院,这些主张在他生前未果,但后来维也纳科学院、彼得堡科学院先后建立起来。传说莱布尼茨还曾写信,建议康熙皇帝在北京建立科学院。

不过,莱希尼茨为他的雇主也花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如为不伦瑞克家族追寻和编写家谱,以证明这个家族对欧洲王权有继承的权利,但这个家族在通婚史上的混乱不堪,以至于万能的莱布尼茨也无法使它“天衣无缝”。在为此项工作的调查过程中,莱布尼茨经常坐在颠簸透风、格格作响的破旧马车里,忽此忽彼地奔跑在17世纪欧洲的牛车道上。然而,他竟能在这样的环境中连续不断地思考、阅读,甚至写作。他遗留下来的学术著作手稿,纸张大小不一,质量不等,但却闪烁着智慧的光辉。

(五)

莱布尼茨是名副其实的“万能大师”。在化学方面,1677年他写成了《磷发现史》;在物理学方面,除1671年的《物理学新假说》外,他的学术成果还有1684年关于材料力学的论文《固体受力的新分析证明》、1686年在力的量度方面的论文《关于笛卡儿和其他人在自然定律方面的显著错误的简短证明》;在地质学方面,他于1693年出版了《原始地球》一书等。

在生命的最后20多年间,莱布尼茨把兴趣转向了哲学,并以此作为主要精神寄托。他同他的弟子沃尔夫所创立的莱布尼茨-沃尔夫体系,极大地影响了德国哲学的发展。

莱布尼茨在哲学史上,与亚里士多德齐名。他提出的“单子论”,是唯心主义唯理论的主要代表之一,其中含有一些辩证法的因素,如认为单子是一与多的统一,单子是本身具有能动性的实体。他把真理分为必然真理和偶然真理,既承认必然性又承认偶然性。他的哲学著作《形而上学谈话》、《人类理智新论》、《神正论》、《单子论》、《以理性为基础的自然和神恩的原则》等,是欧洲哲学两大派别——经验主义与理性主义对峙中,理性主义的重要代表。费尔巴哈曾说:“近代哲学领域继笛卡儿和斯宾诺莎之后,内容最为丰富的哲学乃是莱布尼茨。”莱布尼茨开创了德国的自然哲学,他影响了康德、黑格尔乃至20世纪的罗素。

同牛顿一样,莱布尼茨终生未婚。同牛顿不同的是,莱布尼茨从未在大学执教,他平时也从不进教堂,他于1716年11月14日70岁时,因痛风和胆结石去世,教士以此为借口不予理睬,宫庭也不过问,无人前往吊 。与牛顿死后厚葬于威斯敏斯特大教堂形成鲜明对照,莱布尼茨下葬于一个无名墓地,仅仅是他的私人秘书和带着铁锹的工人前往。不过,他死后七八十年,人们于1793年在汉诺威为他建立了纪念碑;于1883年在莱比锡的一个教堂附近为他竖起了一座立式个人雕像;1983年,人们在汉诺威照原样重修了被毁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莱布尼茨故居”供后人瞻仰。

莱布尼茨那样地认真思考他发表过的文章和尚未发表手稿中所有的问题,对常人来说,似乎不可思议。

据说,作为一个对骨相学家和解剖学家感兴趣的研究题目,莱布尼茨的头颅骨曾被掘出测量过,人们发现其竟然比正常成人的头颅骨要小。虽然不知这一说法可靠与否,但这或许有些道理。

(摘自大众科技报 王渝生)

参考资料:

http://wwwcombinatoricsnetcn/readings/wannenghtm

纳土纳群岛的历史沿革

广东省潮州人张杰绪,在荷兰入侵前在安波那岛(纳土纳岛)曾建立王国。纳土纳群岛(Natuna)又称安波那群岛。现在较多使用的是纳土纳这个称...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