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德陈村旅游景点
陈村镇地处珠三角的中心和广佛都市圈群内,是广州、佛山、顺德、番禺、南海交通交汇处,接下来是我为您整理的顺德陈村旅游景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陈村花卉世界
陈村花卉世界座落于素有“千年花乡”美誉的佛山市顺德区陈村镇,交通便利,距广州20分钟车程,距顺德市区25分钟,距佛山仅几分钟。总占地面积一万亩,汇集世界各地花卉企业300多家,在这里万花争艳、各放异彩,是名符其实的“花卉世界”,是闻名中外的花卉之乡。
陈村花卉世界是在陈村镇悠久的花卉种植历史和雄厚的花卉产业基础上,由兴建集花卉生产、销售、科研、信息、旅游、展览六大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型花卉产销中心。其总体规划10000亩,其中销售3000亩,高新种植区6000亩,综合配套区1000亩。自1998年3月动工兴建以来,已开发了5000亩土地,累计总投资8000多万元,采用“搭台、商家唱戏”的经营模式,吸引300多家花卉企业(含科研院所、花卉进出口公司),投资者分别来自美国、法国、韩国、泰国、菲律宾、新加坡、港、澳、台等10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境内14个省市自治区。
2001年成功举办了盛况空前的“第五届中国花卉博览会”,10天吸引了110万游客进园游览。会后,留下独特的花卉文化主题公园。花卉大观园面积达67公倾,集花卉园艺之精华,给人们营造一个鸟语花香的天地,展示出一个生机盎然的花花世界。最引人注目的是花卉大观园中“镇园之宝”新疆硅化木(也称古生物化石、木化石)形成于一亿五千万年前的侏罗纪时代。高167米,根部直径23米,顶端直径1米,重达到一个新的水平53吨,如此大型的“树木化石”世间罕见,极具观赏价值和考古价值。
陈村花卉世界是广东省高新农业旅游项目,拥有独特的花卉文化主题公园,是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增长见识的极好去处!来这里,您将感受到花的气势,了解到花的文化,读懂花的内涵!有园中园之称的花卉大观园景色更是美不胜收,长白之春、莫愁烟雨、沂蒙秋韵、哈密园等等,让您在短短的时间内观赏到各地的风景名胜,了解到各地的风土人情、奇特建筑。除此之外,全国最大的私人藏石馆荟萃天下名石、园林式的根雕展馆独树一帜、博大精深的中国古典家私和书画艺术展示;还有那大型的现代化花卉种植基地,可以让您成天“泡”在花海之中,感受那花的澎湃……
这里的宾馆花香四溢,这里的餐厅独具特色,这里有设备齐全的商务会议室,还有让您流连忘返的娱乐项目。
陈村花卉世界将继续围绕花卉的主题,以农业观光、购花赏花、休闲娱乐和科普教育为内容,营造更多更好的景观,为您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锦岩庙
锦岩庙在顺德大良镇北区锦岩,现锦岩公园内。店始建于明代、清代康熙、雍正、乾隆、道光等年间,均有重修。
庙向东北,面阔三间,进深两座,左右各为东西偏殿。右侧还有碑屋、楼房、长廊等建筑,依山修建,典雅庄严。庙的前殿类庑殿式顶,后殿为硬山顶抬梁式木架构,五架梁配以驼峰斗拱。天井间有两小廊,四檩卷蓬顶,檐口滴水瓦,檐板饰花鸟、人物等木刻。前殿悬挂“魔障一空”木匾一块,镌刻于光绪十六年(1890),记录着顺德晚清期间办理团练、护沙局等情况。
庙正殿为观音堂,天妃、英烈祀于左右。右偏殿为东庙,左为西庙。三庙前均建香亭一座,中亭名“南海水月”,气左右为“显祐台”和“海天鸿庇”,(现已毁)按《锦岩志略》载,庙内有记事碑七块,现仅存明代万历已酉(1609)〉、清代康熙壬申(1692)、雍正乙已(1725)、乾隆戊子(1768)、乾隆甲辰(1784)等五通,乾隆癸卯与道光辛已两碑,现不知失落何处。
锦岩庙为保存古建文物,1984年间,县人民和镇拨款重修,将锦岩山并入其内,增建了陈邦彦纪念堂,修建了岗顶的望月亭,辟为锦岩公园,占地面积达二万平方米,供人游览。1991年5月,县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
现为佛山市文物保护单位。
冰玉堂
冰玉堂,寓意冰清玉洁之意,它坐落在顺德均安镇沙头社区,占地1000平方米,是新加坡顺德均安沙头同乡会筹建的华侨姐妹安老院,建于1950年,又称鹤岭静安舍。自梳女俗称“姑婆”,即不嫁的女子。据《顺德县志》记载:顺德自梳女的形成始于清末,盛于民初。当时,顺德蚕丝业发达,许多女工收入可观,经济独立,看到一些姐妹出嫁后,在婆家受气,地位低微,这些女工有一定的经济能力后,不甘受此束缚,情愿终生不嫁。于是,选定良辰吉日由亲人或好友梳起发髻表示终生不嫁,俗称“梳起”,正式成为“自梳女”。
2012年12月25日,顺德均安冰玉堂“自梳女”博物馆挂牌成立,并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对外开放。一楼是以前自梳女聚会及自梳女神位摆放的地方。二楼是以前自梳女的卧室,如今陈列了当年自梳女的手工作品,饰品、证书等物件,供市民参观。
碧江金楼
从宋代建村开始,繁荣的经济和深厚的文化为如今的顺德区北滘镇碧江社区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的碧江金楼古建筑群,就包括了七处古建场。
金楼原名赋鹤楼,是碧江苏氏望族职方第中的藏书楼,以精美的木雕装修饮誉海内外。因晚清重臣佛山戴鸿慈之女嫁入苏家,故有“金屋藏娇”的传说。景区由金楼、泥楼、职方第大宅、后花园以及围墙外的亦渔遗塾、慕堂苏公祠、三兴大宅等古建筑组成。这些景点近年拂尘惊世,被专家和远近游客总结出古、博、精、真四大亮点。
古:苏氏家族历代不停地修建祠堂经营宅第,清代典籍《五山志林》就有“俗以祠堂为重大,宏丽者莫盛于碧江”的记载。在幸存的古建群内,游客可穿越400多年的时空,从明朝到晚清,置身于原汁原味的历史场景中。而一座座饱经沧桑的古建单元,更宜利用作各种专题展馆。
博:方圆几百米内,一座古建一个时代。这些建筑在功能上包括了街巷、祠堂、宅第、庭园、私塾、书斋;建筑风格则保留着干打垒、蚝壳墙、水磨砖、镬耳山墙等特色;装饰方面,木雕、砖雕、石刻、灰塑、壁画应有尽有,都是每个历史时期的代表作。数百年来佛山人从耕读文化到儒商文化再到积极吸收外来文化的轨迹在这里历历可寻。
精:金楼里的金木雕刻装修和雕花跋步床,令游客无不叹其珍奇。木雕艺术精巧之极,非亲临其境不能领会。因其为稀世之宝,专家们把整片文物保护单位以“金楼”命名。细心的游客还能发现金碧辉煌的木雕全部采用中国传统文化的题材,栩栩如生的艺术手法却明显借鉴了域外的各种风格,凭此,金楼又是一座体现文化兼容性特点的古建筑。金楼木雕的光芒,亦不能掩盖了慕堂苏公祠砖雕大照壁的华彩,这件杰作与广州陈家祠砖雕同出晚清名家梁进兄弟的刻刀下,其艺术价值不逊于国家倾护的陈家祠砖雕。这里还保留收藏着包括刘墉、王文治等大量清代名家的字画、匾额和明清家具珍品。后花园的长廊下,238米×15米的巨型铸铜壁雕《碧江廿四咏》真实地记载了100多年前碧江的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堪称为碧江的'“清明上河图”。
真:金楼景点力求保留历史原貌。不仅对必须抢救修复的古建严格施以修旧如旧的工程,宅第内所有生活用品、摆设、家具等等,全部是与宅第主人有关的同时代实物。丰富的家谱、史志等古籍和当代专家学者的研究资料,进一步增强了金楼的历史真实性。
景名古宅生辉,意在让浓郁的历史氛围更贴近现代人的审美观。傍晚,夕阳铺洒在栉比的瓦阵上,与金楼的光辉映照,游客从历史的深巷0来,带着怀古的幽情,迎接他的是如诗如画流光溢彩的晚霞。再到后花园中,就着满地荷花,泡一盅清茶,那回廊待月的意境,遥听鹤鸣的情思,更能让人忘却尘世的喧哗。
顺峰山公园
顺峰山公园是顺德区“青、碧、蓝”建设重点工程和城市化建设的主要配套工程,是集休闲、娱乐、旅游于一体的现代化旅游景区。于1999年开始兴建,至2002年3月已完成主入口广场、五行桥、石牌坊、九曲桥、玉带桥、迎春亭、青龙阁、环湖路、环山路及两大湖的挖湖工程等多项工程的建设。2004年着重推进了桂海芳丛、汀芷园、步云迳、南薰别馆、雅正园等五个景区,以及环湖路沿线绿化工程的建设,已于2004年国庆期间对市民开放。
公园的建设采用山水相依、人工景观与自然生态相结合的建园手法,以不破坏原有山林、水体资源为原则,依据山势地貌自然形成了相互联通青云湖区和桂畔湖区两大湖区。其中,青云湖区,含有岭南及江南风格的园中园的大型中国古典风格园林,主要由前广场、五凤楼、汀芷园、桂海芳丛、步云迳、南薰别馆等12个景区组成。桂畔湖区,由自然生态区(以自然生态环境和野生雀鸟岛为主,形成原始野性的氛围)、中心活动区(以简洁的现代建筑和开放式空间为主,是整个桂畔湖区的活动中心)、水上活动区、森林绿化区、休闲度假区组成。
S撒 洒 萨 赛 散 沙 山 闪 苫 陕 单 扇 舍 双 石 苏 夙 速 宿 锁 孙
撒 撒姓为“回族十三姓”之一。也是回族中的大姓。据安徽和县撒姓回族家谱载:“撒氏始祖居西域,后为唐平叛,因其功被封斌王,以居关中。”(《撒氏宗谱》)明建文元年(1399年),其后人撒仲谦一家由陕西迁往和县城西门响水沟一带居住,有祠名“懋款堂”。在回族族当中,回族名带“撒”字头的也比较多。仅元代有史可查的官员就有“撒都丁”、“撒里蛮”、“撒特迷失”、“撒的迷失”,其中“撒的迷失”同名者有8人,这都是撒姓的主要来源。撒姓回族主要分布在云南、河北、河南和西北地区。
洒 回族中的洒姓来自回族名。如“沙不丁”(Sabual-l-Din)可译为“洒不丁”,故可取“洒”为姓。另,远在唐代时,进入中国的西域人就有“洒”字起头的回族名,如江苏镇江杨氏先祖“洒公及第西公。”回族中的洒姓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萨 回族中的萨姓取自波斯语的回族名译音。如元代著名诗词作家萨都刺之弟萨野芝(元江西建昌路总管)之于萨仲礼(元福建省中书检校)、萨仲明(曾为丞相府撰)均冠以“萨”姓。另据《姓氏词典》称:“西域有萨姓,后徙居福建。”这与明清以来萨姓回族的分布相吻合。萨姓回族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和西北地区。
赛 回族中的赛姓,源于中亚布哈拉王族。北宋神宗年间(1068-1085年),布哈拉王及其弟艾尔沙率领族人五千来华,抵汴京开封,从此定居中原。元朝初年,布哈拉王族后裔赛典赤赡思丁乌马尔(1211—1279年)受封咸阳王,并出任陕西五路西蜀四川和云南行省平章政事。至元年间,赛典赤病逝后,留有五子二十三孙,分别以“纳、马、撒、哈、沙、赛、速、忽、闪。保、木、苏、郝”(《认祖归宗——中国百家姓寻根》)为姓,赛姓便是这“十三姓”之一,取自“赛典赤”之首音。再有,明永乐三年(1405年)自中亚国家来西安化觉巷清真寺任教长,后(永乐五年)到松江(今上海松江)宣谕敕建清真寺并首任教长的赛亦的哈马鲁丁(中文名赛孝祖)之后裔也以赛为姓。“自赛孝祖来松江后,松江始有赛姓回族。”这应当是赛姓的又一族。赛姓回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华北和西北地区。
散 散姓,回族姓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等地。(见《中国回族大辞典》)。
沙 沙姓为回族中的大姓。故《千家姓》称:“今回族多此姓,别为一族。”该姓大多取自回族名首音和尾音。如元初的沙全,其“父沙的,世居沙漠……(沙)全初名抄儿赤,甫五岁,为宋军所虏。年十八,留刘整幕下,宋人以其父名沙的,使以沙姓,而名曰全。”(《元史》)再如,“马合马沙或阿思兰沙或木八儿沙之后裔姓沙。” 在回族回族名中,带有“沙”的比较多。如《新元史》也黑迭儿传载:“也黑迭儿,西域人……子马谋沙……子密儿沙,次木八人喇沙……次忽都鲁沙……次阿鲁浑沙。”这都是沙姓之源。另,“沙在波斯语义为王。正如突厥语族称王为汗。如在波斯王国旧称‘沙因沙’,义为‘万王之王’……,沙姓族源多半是来自波斯。”(《回回姓氏考》)沙姓中也有赐姓。如“舍班,古里国回回,入华授南京锦衣卫镇抚,宣宗宣德五年(1430年)出使西域,以功迁到千户,赐姓沙,名班。”当时给舍班赐姓沙,还有着另一个原因,即“舍”和“沙”谐音。沙姓也为“回族十三姓”之一。沙姓回族主要分布在西北、江浙地区。
山 回族中的山姓,早期见于元朝官员山僧(晋宁路总管),其先祖为康里人,显然是人关后才使用的山姓。现今山姓回族主要分布在河南、宁夏。
闪 回族中的闪姓,由“苫思丁之后裔”转为闪和陕。在明代,闪姓回族多以擅长诗文见著,如闪应雷,闪继迪、闪仲侗、闪仲严等。闪姓也是赐姓之一。据《赛典赤家谱》载:“明太祖定鼎金陵,赐为十姓:日闪,…”在闪姓中,也有改作他姓者,如“宣化有回回望族姓玉,自言原姓闪,赐姓玉。” 闪姓回族主要分布在西北、河北及云南等地。
陕 回族中的陕姓,由苫姓改变而来。据清朝李焕之著《清真先正言行略,苫茂传》载:“(苫茂)廷试时,上(明英宗朱祁镇)不知其姓,问内阁李贤。对日:‘苫,音同陕。’即以御笔改为陕。”陕姓回族在广东、湖南等地均有分布。单姓,回族姓氏之一。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扇 扇姓,回族姓氏之一。主要分布在西北等地区。(见中国回族辞典))
舍 舍姓,多源自回族的回族名。如“舍目孙低尼,就取第一个音‘舍’为姓”。(《中国回回姓氏来源》)在中国历史上,以“舍”为首音的回族名也相当多。如元代任宜兴州、广州路同知和句容县(今属江苏)达鲁花赤的两位舍利甫丁,任镇江府路总督府同知府事、同知建康路总管府事的舍里甫丁。同时,元代福建泉州清净寺财产监管和回回巨商也分别为合刺甫丁哈梯卜(“哈梯卜”意为教义宣讲者)和舍刺奋丁梯卜雷则。在明代的回回和贡使当中,有舍黑马黑麻、舍班、舍力班和两位同名的舍刺夫丁。清代,甘肃河州(今甘肃临夏)人、中国虎夫耶学理华寺门宦第四辈教主其名为舍木苏松的格(阿文意为“忠贞的太阳”)。舍姓回族主要分布在广西桂林及西北地区。
双 双姓,回族姓氏之一。云南地区有此姓。(见《云南昭通地区回族概述》)。
石 回族中的石姓,最早为石国(以粟特人为多)在唐代赴中国军队之随军商团领袖即指国为姓,后因清代发动反清起义失败为避祸而改姓石。中期见于五代前蜀官员石处温(波斯人)。居河北泊镇的石姓回族,据说是元代丞相脱脱之裔,其先去南方征调建筑元大都(北京)所用的木材、石料至泊镇时,适逢元朝被灭,无奈只好留居当地,并用征调的木材和石料修建了清真寺。当时,遇明军盘问时,他们便指石为姓。居河南开封的石姓回族,源自宋代由波斯来中国的五百余家犹太人。这些犹太人为十七个姓氏,后经数百年历史演变,至清康熙二年(1663年)仅存七姓,其中石姓便是其中之一。这部分石姓犹太人,融入到回族后便被称为“蓝帽回回”或“青帽回回”。石姓回族在中国分布也较广。
苏 苏姓为“回族十三姓”之一。苏姓大多取自回族名首音。如“苏里曼……之后裔取姓苏。’“苏达尼,就取自第一个音‘苏’为姓”。(《中国回回姓氏来源》)再有,据“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韦州镇苏家回族老人讲,元末明初一位波斯商人名叫苏拉玛尼,沿丝绸之路来到韦州经商,并长期定居下来,其后裔均姓苏。”(《中国回族大辞典》)此外,也有因“速来蛮”的“速”(与苏音相近)赐给苏姓的。如明朝哈密使臣、锦衣卫指挥佥事速来蛮四世孙乌令班时,便赐给姓名苏荣。其后均以苏为姓。苏姓中也有的是改姓。元代时,福建泉州有一位自西域而来的阿合抹,留居后取名苏唐舍,并取回族蒲氏女为妻,其后便以苏为姓。苏姓回族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现在邵阳的苏姓回族就是元末明初由北京调遣随军到宝庆卫(即邵阳)驻守屯戎,充当卫指挥及屯垦人员的回族军事僚属后裔。邵阳的回族以马、张、苏、海、蔡五大姓为多。马氏是明初从南京迁来的,亦称之“金陵马氏”。张、苏、海诸姓是受明王朝调遣从北京迁徙而来。张氏,其先曰璞罗德,北平三河人。璞罗德原属回族名,张姓是到宝庆后才使用的。邵阳的苏姓回族原北直顺天府人。此外,河南虞城也有苏姓回族。
在清咸丰、同治年间(1851-1874年),西北各地回族反清斗争被镇压后,大批陕、甘、宁的回族群众,被迫流落到限定地区定居,如同治十二年(1873年),左宗棠曾将贵德、西宁等地的回族强行安置在今化隆、尖扎等地。马营镇阳山一带的马姓及川口果园村的苏姓回族,原籍陕西风翔县,均系陕西回族反清斗争后的流落者,定居民和县已有百余年历史。
夙 夙姓,回族姓氏之一。(见《中国回族贵州回族》)速姓为“回族十三姓”之一。取自赛典赤赡思丁长子纳速喇丁名字的第二个字音。另,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入华后授云南左卫副千户的西域回回亦速,“子亦名亦速,孙速来蛮时,以速为姓,四世外速俊……八世孙速华,世代为宦,至今为回回望族。”速姓回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和西北地区。
宿 宿姓,回族姓氏之一。云南地区有此姓。(见《云南昭通地区回族概述》),宿姓又读xiu音。
锁 回族中的锁姓,据薛文波《回回姓氏考》称:“锁懋坚(明代诗人)为中亚撒马耳汗城之对音。撒马耳汗为中亚地区之名城,因其来自撒马耳汗即名为锁懋坚,是因为地名而成人名。”另据金吉堂称:“锁住之后裔姓锁。”据此,锁姓也出自回族名。锁姓回族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S撒 洒 萨 赛 散 沙 山 闪 苫 陕 单 扇 舍 双 石 苏 夙 速 宿 锁 孙
撒 撒姓为“回族十三姓”之一。也是回族中的大姓。据安徽和县撒姓回族家谱载:“撒氏始祖居西域,后为唐平叛,因其功被封斌王,以居关中。”(《撒氏宗谱》)明建文元年(1399年),其后人撒仲谦一家由陕西迁往和县城西门响水沟一带居住,有祠名“懋款堂”。在回族族当中,回族名带“撒”字头的也比较多。仅元代有史可查的官员就有“撒都丁”、“撒里蛮”、“撒特迷失”、“撒的迷失”,其中“撒的迷失”同名者有8人,这都是撒姓的主要来源。撒姓回族主要分布在云南、河北、河南和西北地区。
洒 回族中的洒姓来自回族名。如“沙不丁”(Sabual-l-Din)可译为“洒不丁”,故可取“洒”为姓。另,远在唐代时,进入中国的西域人就有“洒”字起头的回族名,如江苏镇江杨氏先祖“洒公及第西公。”回族中的洒姓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萨 回族中的萨姓取自波斯语的回族名译音。如元代著名诗词作家萨都刺之弟萨野芝(元江西建昌路总管)之于萨仲礼(元福建省中书检校)、萨仲明(曾为丞相府撰)均冠以“萨”姓。另据《姓氏词典》称:“西域有萨姓,后徙居福建。”这与明清以来萨姓回族的分布相吻合。萨姓回族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和西北地区。
赛 回族中的赛姓,源于中亚布哈拉王族。北宋神宗年间(1068-1085年),布哈拉王及其弟艾尔沙率领族人五千来华,抵汴京开封,从此定居中原。元朝初年,布哈拉王族后裔赛典赤赡思丁乌马尔(1211—1279年)受封咸阳王,并出任陕西五路西蜀四川和云南行省平章政事。至元年间,赛典赤病逝后,留有五子二十三孙,分别以“纳、马、撒、哈、沙、赛、速、忽、闪。保、木、苏、郝”(《认祖归宗——中国百家姓寻根》)为姓,赛姓便是这“十三姓”之一,取自“赛典赤”之首音。再有,明永乐三年(1405年)自中亚国家来西安化觉巷清真寺任教长,后(永乐五年)到松江(今上海松江)宣谕敕建清真寺并首任教长的赛亦的哈马鲁丁(中文名赛孝祖)之后裔也以赛为姓。“自赛孝祖来松江后,松江始有赛姓回族。”这应当是赛姓的又一族。赛姓回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华北和西北地区。
散 散姓,回族姓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等地。(见《中国回族大辞典》)。
沙 沙姓为回族中的大姓。故《千家姓》称:“今回族多此姓,别为一族。”该姓大多取自回族名首音和尾音。如元初的沙全,其“父沙的,世居沙漠……(沙)全初名抄儿赤,甫五岁,为宋军所虏。年十八,留刘整幕下,宋人以其父名沙的,使以沙姓,而名曰全。”(《元史》)再如,“马合马沙或阿思兰沙或木八儿沙之后裔姓沙。” 在回族回族名中,带有“沙”的比较多。如《新元史》也黑迭儿传载:“也黑迭儿,西域人……子马谋沙……子密儿沙,次木八人喇沙……次忽都鲁沙……次阿鲁浑沙。”这都是沙姓之源。另,“沙在波斯语义为王。正如突厥语族称王为汗。如在波斯王国旧称‘沙因沙’,义为‘万王之王’……,沙姓族源多半是来自波斯。”(《回回姓氏考》)沙姓中也有赐姓。如“舍班,古里国回回,入华授南京锦衣卫镇抚,宣宗宣德五年(1430年)出使西域,以功迁到千户,赐姓沙,名班。”当时给舍班赐姓沙,还有着另一个原因,即“舍”和“沙”谐音。沙姓也为“回族十三姓”之一。沙姓回族主要分布在西北、江浙地区。
山 回族中的山姓,早期见于元朝官员山僧(晋宁路总管),其先祖为康里人,显然是人关后才使用的山姓。现今山姓回族主要分布在河南、宁夏。
闪 回族中的闪姓,由“苫思丁之后裔”转为闪和陕。在明代,闪姓回族多以擅长诗文见著,如闪应雷,闪继迪、闪仲侗、闪仲严等。闪姓也是赐姓之一。据《赛典赤家谱》载:“明太祖定鼎金陵,赐为十姓:日闪,…”在闪姓中,也有改作他姓者,如“宣化有回回望族姓玉,自言原姓闪,赐姓玉。” 闪姓回族主要分布在西北、河北及云南等地。
陕 回族中的陕姓,由苫姓改变而来。据清朝李焕之著《清真先正言行略,苫茂传》载:“(苫茂)廷试时,上(明英宗朱祁镇)不知其姓,问内阁李贤。对日:‘苫,音同陕。’即以御笔改为陕。”陕姓回族在广东、湖南等地均有分布。单姓,回族姓氏之一。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扇 扇姓,回族姓氏之一。主要分布在西北等地区。(见中国回族辞典))
舍 舍姓,多源自回族的回族名。如“舍目孙低尼,就取第一个音‘舍’为姓”。(《中国回回姓氏来源》)在中国历史上,以“舍”为首音的回族名也相当多。如元代任宜兴州、广州路同知和句容县(今属江苏)达鲁花赤的两位舍利甫丁,任镇江府路总督府同知府事、同知建康路总管府事的舍里甫丁。同时,元代福建泉州清净寺财产监管和回回巨商也分别为合刺甫丁哈梯卜(“哈梯卜”意为教义宣讲者)和舍刺奋丁梯卜雷则。在明代的回回和贡使当中,有舍黑马黑麻、舍班、舍力班和两位同名的舍刺夫丁。清代,甘肃河州(今甘肃临夏)人、中国虎夫耶学理华寺门宦第四辈教主其名为舍木苏松的格(阿文意为“忠贞的太阳”)。舍姓回族主要分布在广西桂林及西北地区。
双 双姓,回族姓氏之一。云南地区有此姓。(见《云南昭通地区回族概述》)。
石 回族中的石姓,最早为石国(以粟特人为多)在唐代赴中国军队之随军商团领袖即指国为姓,后因清代发动反清起义失败为避祸而改姓石。中期见于五代前蜀官员石处温(波斯人)。居河北泊镇的石姓回族,据说是元代丞相脱脱之裔,其先去南方征调建筑元大都(北京)所用的木材、石料至泊镇时,适逢元朝被灭,无奈只好留居当地,并用征调的木材和石料修建了清真寺。当时,遇明军盘问时,他们便指石为姓。居河南开封的石姓回族,源自宋代由波斯来中国的五百余家犹太人。这些犹太人为十七个姓氏,后经数百年历史演变,至清康熙二年(1663年)仅存七姓,其中石姓便是其中之一。这部分石姓犹太人,融入到回族后便被称为“蓝帽回回”或“青帽回回”。石姓回族在中国分布也较广。
苏 苏姓为“回族十三姓”之一。苏姓大多取自回族名首音。如“苏里曼……之后裔取姓苏。’“苏达尼,就取自第一个音‘苏’为姓”。(《中国回回姓氏来源》)再有,据“宁夏回族自治区同心县韦州镇苏家回族老人讲,元末明初一位波斯商人名叫苏拉玛尼,沿丝绸之路来到韦州经商,并长期定居下来,其后裔均姓苏。”(《中国回族大辞典》)此外,也有因“速来蛮”的“速”(与苏音相近)赐给苏姓的。如明朝哈密使臣、锦衣卫指挥佥事速来蛮四世孙乌令班时,便赐给姓名苏荣。其后均以苏为姓。苏姓中也有的是改姓。元代时,福建泉州有一位自西域而来的阿合抹,留居后取名苏唐舍,并取回族蒲氏女为妻,其后便以苏为姓。苏姓回族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
现在邵阳的苏姓回族就是元末明初由北京调遣随军到宝庆卫(即邵阳)驻守屯戎,充当卫指挥及屯垦人员的回族军事僚属后裔。邵阳的回族以马、张、苏、海、蔡五大姓为多。马氏是明初从南京迁来的,亦称之“金陵马氏”。张、苏、海诸姓是受明王朝调遣从北京迁徙而来。张氏,其先曰璞罗德,北平三河人。璞罗德原属回族名,张姓是到宝庆后才使用的。邵阳的苏姓回族原北直顺天府人。此外,河南虞城也有苏姓回族。
在清咸丰、同治年间(1851-1874年),西北各地回族反清斗争被镇压后,大批陕、甘、宁的回族群众,被迫流落到限定地区定居,如同治十二年(1873年),左宗棠曾将贵德、西宁等地的回族强行安置在今化隆、尖扎等地。马营镇阳山一带的马姓及川口果园村的苏姓回族,原籍陕西风翔县,均系陕西回族反清斗争后的流落者,定居民和县已有百余年历史。
夙 夙姓,回族姓氏之一。(见《中国回族贵州回族》)速姓为“回族十三姓”之一。取自赛典赤赡思丁长子纳速喇丁名字的第二个字音。另,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入华后授云南左卫副千户的西域回回亦速,“子亦名亦速,孙速来蛮时,以速为姓,四世外速俊……八世孙速华,世代为宦,至今为回回望族。”速姓回族主要分布在云南和西北地区。
宿 宿姓,回族姓氏之一。云南地区有此姓。(见《云南昭通地区回族概述》),宿姓又读xiu音。
锁 回族中的锁姓,据薛文波《回回姓氏考》称:“锁懋坚(明代诗人)为中亚撒马耳汗城之对音。撒马耳汗为中亚地区之名城,因其来自撒马耳汗即名为锁懋坚,是因为地名而成
顺德陈村旅游景点
本文2023-09-27 17:10:04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19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