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源氏于平氏之间的历史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2浏览:3收藏

日本的源氏于平氏之间的历史,第1张

源平合战,史称“治承·寿永之乱”,指日本平安时代末期,1180年至1185年的6年间,源氏和平氏两大武士家族集团一系列争夺权力的战争的总称。

▲名称说明

“源平合战”是一般的俗称,但并不足以正确描述事实,甚至有所误导。

虽然“源平合战”的两大阵营领袖为源氏和平氏,但并不一定所有的源氏就支持源氏,平氏就支持平氏。

事实上,同族间的战争屡见不鲜。

也有父方是源氏,母方是平氏,因而左右为难,不得不衡量利害得失,以致一族分崩离析,彼此交战的悲剧。

类似的故事在数百年后的战国时代亦多有所闻。

·支持源氏的平家

北条时政、熊谷直实、畠山重忠、梶原景时、三浦义澄、千叶常胤、上总広常等。

·支持平家的源氏

新田义重、志田义広、佐竹秀义、源季贞等。

▲背景

①平氏崛起

平安时代末期,贵族间充满了权力的冲突与矛盾,最终诉诸武力解决。

在1156年的保元之乱和1159年的平治之乱中,伊势平氏皆为胜方贡献良多,战功赫赫,尤其是平治之乱,平氏几乎剿灭了政敌源氏。

源氏领袖之一的源义朝于逃亡途中遇害,三子源赖朝被流放到伊豆,其余苟存的几个儿子亦被强制送入佛寺出家,平氏地位确立。

平氏领袖平清盛于1167年升任至太政大臣,朝中重要官职皆为平氏出掌,朝外许多诸侯国亦落入平氏手中。

除此之外,平清盛的女儿德子亦嫁给高仓天皇为中宫,并生下言仁亲王(即后来的安德天皇),此时平氏可谓权倾天下。

②鹿谷阴谋

平氏在势力不断扩张的过程中日渐骄奢跋扈,统治也越来越腐败残暴。

旧势力的公卿贵族或因既得利益受损、或因轻视平氏武夫出身却大权在握,旧势力的反扑逐渐蕴酿,最终在1177年于鹿谷(鹿ヶ谷)密谋诛杀平氏(日史称为“鹿ヶ谷の阴谋”),但随即事迹败露,反为平氏所害。

由于谋议者中有许多是后白河法皇的近臣亲信,据信为后白河法皇在幕后授意,因此平清盛一度欲幽禁法皇,赖平清盛长子平重盛力谏而做罢,但平氏与法皇间的关系已急速恶化。

▲始末

①以仁王令旨讨平

1179年,平重盛病故,后白河法皇收回平重盛领地越前国,引起平清盛不满。

清盛惟恐大祸不远,决定先发制人,乃将后白河法皇软禁在鸟羽殿。

1180年逼宫高仓天皇并拥立自己年仅2岁的外孙言仁亲王继位,平氏完全掌握朝政。

素有大志的后白河天皇三子以仁王于1180年4月与摄津源氏的源赖政合谋,假称“最胜亲王”名号,密使在熊野隐居的源行家(源义朝之弟)向全国源氏传送征讨平氏的令旨。

然而此事已为监视源行家的僧人湛増所获,平氏发兵征伐,以仁王与源赖政出奔至园城寺,并向延历寺和兴福寺求援。

延历寺拒绝,以仁王等只好逃往奈良兴福寺。

途中到达平等院时,遭到平清盛四子平知盛追击,双方人马于宇治川交战后,源政赖战死。

以仁王继续逃往光明山,最后于鸟居前中箭落马身亡。

②关东兴兵

讨平令旨陆陆续续到达在各地蛰伏的源氏,其中一人即为河内源氏的源赖朝。

在伊豆蛰居的源赖朝与北条时政合谋,开始秘密纠结伊豆、相模、武藏的源氏势力,于8月17日袭杀平氏在伊豆的监管山木兼隆。

之后源赖朝转往相模,于石桥山遭遇大庭景亲等平氏追讨大军的夹击,惨败而逃。

石桥山之战初尝大败的源赖朝辗转逃往安房,途中在海上与三浦半岛豪族坂东平氏的三浦义澄等会合。

抵达安房后,源赖朝除了得到官吏阶级(在庁官人)的支持外,上总的千叶常胤、武藏的足立远元、畠山重忠等平氏或藤原氏地方豪族,由于当时武士身份的领地不甚稳定,为了更进一步巩固武士阶级的权力与利益也陆续加入,源赖朝的势力迅速壮大。

10月6日,源赖朝入驻过去也是河内源氏祖先经略之地的镰仓。

此时,源赖朝已实质控有关东南部。

在关东的另一方面,甲斐源氏的源信义(又称武田信义)亦在收到令旨后兴兵讨平。

关东乱起不久,平氏即派遣平维盛、平忠度、平知盛等前往征讨。

平氏东征军兵发东海道,10月18日于骏河富士川和源赖朝、武田信义联军对峙。

然而关东联军以逸待劳已久,平氏东征军则兵疲马困,武田军趁机发动夜袭,平氏军未战先败、望风而逃。

平氏军退去后,源赖朝等决定以经营关东为优先,未加追击,退回镰仓。

值得一提的是,富士川之战得胜后,源赖朝在黄濑川阵地与前来驰援的九弟源义经于失散多年后再次相会,此后的作战主要由源义经负责执行,源赖朝则在后方运筹。

在关东经略上,对内,为了有效统御庞大的武士集团,源赖朝创立了侍所,命和田义盛和梶原景时负责掌控。

对外,源赖朝则积极收服、铲除关东地区同为源氏的志田义広、新田义重、佐竹氏与藤姓藤原氏的足利忠纲等反抗势力,并巩固己方武士集团的权益。

③源氏蜂起

除了关东之外,各地接获令旨的源氏势力也一一兴兵响应。

例如土佐的源希义、河内石川的源义基与源义兼父子、美浓的土岐氏、近江的佐佐木氏、山本义経、熊野的湛増、伊予的河野氏、肥后的菊池氏等,此外,在若狭、越前、加贺也有官吏集团起事。

1180年9月,信浓的源义仲(又称木曾义仲,源赖朝的堂弟)誓师,迅速席卷信浓、越后。

之后曾一度进兵至上野,但由于和源赖朝家族间有杀父之雠的嫌隙,所以不选择与源赖朝会合,而是向北转进,并拥立以仁王之子北陆宫,平定北陆,俨然是和源赖朝竞争的一股强大势力。

④平清盛病故

在近畿方面,以寺庙、神社为中心的反平势力也如火焰般蔓延,平氏强力镇压。

1180年12月,平重衡烧毁东大寺、兴福寺,更 了寺社的反抗。

1181年1月,纪伊的熊野三山势力起事,在伊势、志摩等地和平氏交战。

(熊野海贼菜切攻め)。

1181年闰2月,正在规划新体制及镇压作战的平清盛身染热病,于九条河原口的平盛国宅邸逝世,平氏骤失龙首。

4月平重衡率领大军东征,于墨俣川大败源行家,史称墨俣川之战。

之后平氏军一度追击到三河,之后因源氏援军抵达,攻势才因而中断。

⑤木曾义仲上洛

1183年4月,平维盛、平通盛受命征剿木曾义仲势力。

平氏军陆续击破越前、加贺等地,同年5月于加贺、越中国界的倶利伽罗峠与木曾军对峙,但为木曾军所破。

倶利伽罗峠之战后木曾军举北陆宫旗号,向京都推进。

源行家、源行纲(又称多田行纲)、源义定(又称安田义定)等多路进击,突破平氏的京都防卫线。

7月,平宗盛等挟安德天皇及三神器弃都西逃,木曾军进入京都。

虽然一开始木曾军受到后白河法皇乃至贵族、庶民的热烈欢迎,但由于先前养和大饥馑的影响,军粮不足的木曾军却开始大肆掠夺,人心遂望源赖朝能进京平乱。

9月,木曾军继续追击平氏,兵发山阳道。

闰10月,木曾军于备中水岛为平重衡所败,史称水岛之战。

之后木曾军连吃败战,退回京都。

⑥源赖朝奉旨勤王

后白河法皇为制衡木曾义仲,屡次催促源赖朝进京勤王。

但源赖朝反而趁势要求法皇下旨将东海道、东山道、北陆道等地的国衙领和荘园返还给各地国司或本所。

法皇迫不得已,于寿永二年(1183年)10月宣旨,除了北陆道之外,几乎悉数同意源赖朝的要求。

至此,源赖朝不只是实质控有关东,也有了法理上的正统性。

源赖朝派遣源范赖、源义经领兵上京,11月初抵达近江。

而在这段期间,锐气大挫的木曾义仲不但和法皇濒临决裂,复加以昔日盟友的离弃,逐渐陷入孤立。

11月19日,木曾义仲发动政变,法住寺合战后软禁法皇,并解除摄政近卫基通与数位法皇近臣的职务,令藤原师家接任摄政。

之后法皇与木曾义仲达成协议,12月法皇下旨命木曾义仲率军讨伐源赖朝。

1184年1月,木曾义仲受封为征夷大将军,统揽军政大权。

1月20日,源范赖与源义经各于京都近郊的濑田和宇治与木曾军展开会战,木曾军仅400余骑,很快地就被击溃。

木曾义仲企图逃往北陆,但于近江粟津遭到截杀。

⑦平氏灭亡

在木曾义仲与源赖朝冲突期间,平氏势力趁机反扑,1184年1月时,势力已返回至摄津福原一带。

法皇命源范赖与源义经征讨平氏,兵发福原。

源范赖与源义经兵分两路,于一之谷(一ノ谷)奇袭平氏军,平氏军大败,多位大将战死,残部取海路而逃。

一之谷之战后,平氏盘踞赞岐屋岛。

由于源氏军没有水军,因此未能追击。

半年后,8月,源范赖为绕到平氏背后,取径山阳道,但为平氏识破,源范赖大军遭平行盛截断,关门海峡亦为平知盛封锁,陷入兵粮不继的困境。

1185年,源范赖渡逃九州,在战情不利的情况下,源赖朝令源义经发兵征讨平氏。

2月,源义经渡海,由阿波胜浦上岸,在巧妙获得当地武士势力的支持后,攻陷平氏屋岛本阵。

屋岛之战后,双方陷入胶著的对峙状态。

不久,平氏得到源范赖率军驰援的情报,主动向长门退兵,结果造成濑户内海拱手让与源氏,河野通信等水军势力及中国、四国的武士集团一一向源氏输诚。

3月24日,双方在关门海峡的坛之浦(坛ノ浦)进行海战,约于清晨6时许,由平氏军主动展开攻击。

虽然一开始平氏军占了上风,但中午过后战情即开始逆转。

眼见大势底定,平氏大将陆续投海自尽。

最后,平氏血脉的安德天皇抱子二位尼跳海,坛之浦之战结束,平氏覆亡。

▲影响

源平合战对日本历史有着重大的影响。

其彰示着武士集团的权势跃升,公卿集团的快速衰败。

1179年,后白河法皇被平清盛软禁,代表着日本院政制度的崩坏。

源平合战结束后,源赖朝于1192年就任征夷大将军,于镰仓设立幕府,开创了日本绵延700余年的幕府政制,直至明治时代。

原氏与平、源氏的专政 虽然大和族统一了日本,但在9世纪天皇逐渐失去管理政务 的权力。他们成为权力的象徵,而不再实际行使权力。天皇交 出政权之后,权力落入以藤原氏为首的朝臣之手。藤原的姓氏 是由天皇所赐,并因其在拥护皇室、消灭其它氏族势力中立下 汗马功劳,天皇因此任命其为“关白”(是朝廷中最高权力的 官职)。 藤原氏统治时期,日本文化开始发展出自己的风貌,不再 受以中国为主的文化所左右。举例来说,藤原道长独裁之时, 是日本古典文学的重要时期之一。不过同时藤原氏也开始改变 日本的统治方式。中央政府开始腐败,日渐虛弱。土豪逐渐演 变成为庄园主,拥有朝廷官位的地主们更获颁世袭的免税土地 作为薪资。许多佃农及较小的地主只有将自己的财产献给大庄 园主,才能免于强征暴敛的重税。于是,这些大庄园主在拥有 土地、农奴的同时,又开始有了自己的小规模军队。在这一时 期兴起了另一个阶级——武士阶级。就像中古欧洲的骑士一样, 武士是一般步兵的头领。和骑士制度相同,步兵有机会获得晋 升成为武士。同時,武士也得像骑士般服侍更高层的权贵。 随着权力落入强大的庄园主之手,日本逐渐又重新出现了 割据的形势。在这些大庄园主中,日本东边由源氏称霸,西南 边由平氏称雄。他们原先也是藤源氏的部下,建立了自己的庄 园,拥有了自己的武士团,同时逐渐建立了威望。周围的小庄 园领主和武士逐渐投靠了源氏与平氏。此后他们帮助天皇镇压 了农民的暴动,并年年上供巨额的钱财,深得皇室的亲赖与信 任。1052年,中央的政权被源、平二氏从藤原氏手中夺取了。 平、源俩氏中又以平氏的权力更为强大一些,他曾拥有日本全 国一半以上的土地与庄园。 1155年,天皇皇位继承出现危机。宫庭中出现两位前任天皇, 在位的近卫天皇是位病童。近卫天皇遭到毒害之后,藤原氏支持 崇德上皇。不过其父鸟羽法皇坚持要由另外一位儿子后白河继位 成为天皇,于是后白河天皇正式即位。鸟羽法皇死于1156年时, 两位天皇便召集各自的支持者到京都。平氏与源氏分别选定自己 的效忠对象:平氏孝忠于后白河天皇,源氏则孝忠于崇德上皇。 保元之战中,后白河天皇军击败了崇德上皇军。平氏一族迅 速在皇宫中掌权。后来,后白河天皇认为自己在位已久,决定要 禅位给其子,高仓天皇。平清盛力排藤原家势力,自封为关白, 并让此后天皇的所有妻妾都由平氏所出。不过在宫庭中还是有源 氏族人,部分藤原氏族人开始劝说这些源氏族人展开报复行动。 不过源氏对这样的行为并不需要太多劝说。 在1159年到1160年之间所发生的內战,是平氏与源氏之间的 直接对决。虽然一开始源氏占尽优势,但很快就发生了对他们不 利的事件。平氏攻击了源氏的都城,引诱源氏展开反击。源氏的 反击失败了,幸存的源氏族人遭到毫不留情的追杀。 1180年,平清盛的外孙安德盛天皇继位。而平清盛并未对 源氏斩草除根,在二十年的时间內,幸存的源氏族人,势力再度 扩张到足以挑战他。 源平之战持续了五年。源氏(及藤原氏)再度对抗平氏, 但这次源氏得到来自奈良及京都的僧兵之助。1183年,战局 转为对源氏有利。他们贏得了接连的勝利,在1185年的壇之浦 之役达到高峰。平氏及源氏都登上战船,朝濑户內海进军。 平氏由安德天皇压阵。安德天皇虽尚在稚龄,却是平氏及皇家 正统性的象徵,也是平氏据以统治日本的重要根据。壇之浦之役 实际上是战船与战船之间的陆上战斗。战役中源氏彻底粉碎了 平氏大军,安德天皇也不幸溺死。此后,中央的政权落到了 源氏的手中。

记得采纳啊

首先平氏不止清盛的伊势平氏一家,赖朝政权大部分人员也出自平家。赖朝要杀的是与清盛有密切关系的人。

其次当年平治战败,赖朝被平氏所获,清盛的后妈池禅尼向清盛求情,保住了赖朝的性命,赖朝一直对此事很感激,对于此事有关的平氏不仅宽大处理,而且对于主动来投的还给与褒奖,比如平赖盛是池禅尼的亲生儿子,是清盛的异母弟,平家集团的高层人物,但赖朝因为池禅尼的关系对他很好,不仅保住了他的官位,还赏赐了很多财物、庄园。甚至平氏的嫡长公子,重盛的长孙,维盛的长子——六代公子也因为赖朝感念当年重盛帮助池禅尼向清盛请愿的恩情以及文觉和尚的求情,也没有杀害,一直到文觉和尚获罪被流放,才以文觉同谋为名杀死,当时赖朝已死。

再有源义仲入京时平家子嗣并没有全部离开京都,有一部分平氏公子由于尚在年幼不宜从军,只是隐匿起来,其中信长所称其出自平氏,是指重盛次子资盛之子,当年平家灭亡时,由乳母带到北国,后来成为当地某神官的养子,改称织田,大体是这样的,细节记不清了,但是信长之后又称自己出自藤原氏,所以大致是编的。

我也费解~我周围还只有一个姓平的。平原明 哈哈。好听得名字。

下面的是我百度的。

百家姓之平氏[平氏属地]河内郡,今河南武陟县西南。 [平氏来历]平姓来源有二:《姓氏考略》记载,平姓源于春秋时代的齐国相国晏平仲(即晏婴),其子孙取晏婴字中的平为姓,称为平氏。《通志·氏族略》记载,平姓的另一支源于战国时代的韩国,韩哀侯的少子婼,食采于平邑,其子孙遂以封地名为姓,就是平姓。 [平氏名望]西汉人平当,对《尚书》、《禹贡》很有研究,成帝时命他担任了治理黄河的官职,哀帝时拜为丞相,封关内侯,平当之子平晏也是西汉有名的大臣,封防乡侯,父子两人都是“西汉七相”之一。宋代学者平居海,著有《于阗国行程记》等作品。明代学者平显,博学多才,有《松雨斋集》传世。

不要以结果倒推所谓规则,因为根本没有只有源氏能当将军的社会认知。

源氏和平氏都是天皇养不起孩子时,赐姓臣降,脱离皇族,自食其力,而形成的两大武家,这两氏之间虽然同同源,但是血缘疏异,可能即使同姓,始祖也可能不同,因为不止一个天皇赐姓臣降后裔。

源氏之中最有势力的是清河源氏,即清河天皇的后裔,源义经、源赖朝、足利氏都出自清河源氏;平氏之中最有名的是桓武平氏,即桓武天皇的后裔,平将门、平清盛之平家都属于这一支。

要说有什么区别?清河源氏臣降前是天皇的子辈,而桓武平氏臣降前则是天皇的孙辈,其实也就是没有区别。

为什么战国大名要伪造谱碟宣称自己是源氏或者平氏,是为了提升家格,抬高出身。比如织田氏宣称出自平氏,松平家康宣称自己出自源氏,因为源平两氏,在武家中家格最高,是武家栋梁,所谓武家最初就是指源平两氏

其一,两氏的姓都是“朝臣”;其二,院政时代皇室和摄家争斗,都培植亲信武士地头到地方上去管庄园,这促成了源平两氏这两个武士集团的形成。

经过“下克上”,原本的旧贵族守护大名逐渐被地方上后起的新强权取代,实际上旧的格局已经打破,新兴强权为了求一个名正言顺,改姓而已,比如越后长尾家以下犯上灭了“关东管领”上杉家,为了能顺理成章的继承上杉家,越后守护、关东管领的官位,长尾景虎通过政治操作,获得将军家认可,认已经败落的上杉宪政为养父……改姓上杉

至于柴羽秀吉为何不开幕的问题。

第一,因为柴羽家根本没有那种底蕴,秀吉是第一代大名,柴羽家没有谱代家臣,换句话说就是没有根基,没有世代经营的根据地。

第二,足利家没有灭亡,足利家的流亡幕府还在,而且不在秀吉掌控之中。

第三,秀吉的地盘集中于京畿、中国地方,并没有控制武家根本——关东。所以关东大名多有不服,起码不是真心臣服,比如三河德川家、奥州伊达家、越后上杉家都是潜在的对手,如果秀吉贸然开幕,这些人随时可以找一个足利家的“公方”后裔出来恶心一把。

所以秀吉最终,挑了一个摄家来捏,认个干爹,获得天皇赐姓,以公家大名身份成为“天下人”,没有武家会为公家出头。将矛盾最小化。

因此丰臣秀吉之举是无奈之举,并非他不想开幕,而是他没有开幕的本钱,他的统一是松散的统一,大名都没有真正臣服,他发起侵朝战争的根本原因也在于此 为了获得更多的封地以安抚各地大名,培植自己的势力,只不过可惜,征朝失败加上秀吉本身年事渐高,又没有合适的继承人,他的统一只能是昙花一现。

治承四年(1180年),日本历史上著名的“源平合战(治承·寿永之乱)”爆发。经过数年的激战,源氏领袖源赖朝最终灭亡了平家政权,开创了日本历史上第一个幕府政权——镰仓幕府。

在源平合战中,源赖朝的岳父北条时政家族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没有岳父的大力支持,源赖朝连起兵都不可能。因此北条家在镰仓幕府中权势极大,后来更是成为实际统治日本的大家族。

但奇怪的是,根据家谱记载,北条家是平氏家族的分支。从家族来源的角度讲,北条家更应该支持平家而不是源赖朝。那么身为平氏分支的北条家在源平合战中为什么要全力支持源赖朝呢?

平家蟹

早在日本天皇还有实权的时代,为了摆脱财政负担的天皇通过赐姓(日本皇族无姓)的方式将大量皇族子弟降为外臣。这种赐姓除籍的政策实行了几百年,约有近百个天皇子弟被赐姓降级。

清和源氏先祖——清和天皇

很多被降级的皇族子弟都赐姓源、平,这也是源、平两氏的起源。因为这种赐姓本质是多位天皇开除皇族的行动,所以平氏各分家始祖之间就是血缘关系浅薄,平氏从来没有统合为一个家族。

桓武平氏先祖——桓武天皇

建立平家政权的是桓武平氏的分支伊势平氏,与位于坂东(关东)的平氏分支北条家已经是几百年都没有联系了。因此北条家忠于平家政权不是因为家族血缘,而是因为伊势平氏的权势利益。

伊势平氏在建立平家政权后迅速腐化,从武士集团的代表逐渐转变为损害武士集团利益的政治集团。由于距离平家政权统治中心较远,坂东武士受平家政权的压迫最大,离心倾向也是最强。

作为坂东武士的代表家族,平氏北条家对伊势平氏的平家政权已经是恨之入骨了,只是隐忍不发而已。源平合战开始后,认为时机已到的北条家便全力支持女婿源赖朝推翻平家政权。

平氏, 源氏, 藤原氏, 橘氏 四大家族修正一二楼丰臣是羽柴秀吉找了一个皇室后裔认干爹然后天皇赐姓的, 不算四大家族所有想得天下的人都改自己家谱让自己跟四大家族沾边才能当关白和大将军关白是藤原家族,按日本传统幕府将军是平 源交替, 所以一个人说自己是源氏后裔 另外一人必定修改说是平氏后裔, 像织田和德川, 明智也说自己是其中一个的后裔具体哪个族不记得了~wiki一下吧~

没有平氏长者原因:皇别氏族刚刚出现的时候,平氏家族成员的地位太低了。天皇觉得没必要设立氏长者。

平氏家族是日本历史上最有权势的家族之一。平氏家族起源于825年。当时由于财政上的困难,一些皇室的旁系被赐以姓氏(皇室没有姓氏),下放外地。平氏这个姓氏是赐给第五十代天皇桓武的孙子,葛原亲王之子高栋亲王的。因此高栋亲王的后代被称为桓武平氏。

平安时代末期,贵族间充满了权力的冲突与矛盾,最终诉诸武力解决。在1156年的保元之乱和1159年的平治之乱中,伊势平氏皆为胜方贡献良多,战功赫赫,尤其是平治之乱,平氏几乎剿灭了政敌源氏。

源氏领袖之一的源义朝于逃亡途中遇害,三子源赖朝被流放到伊豆,其余苟存的几个儿子亦被强制送入佛寺出家,平氏地位确立。平氏领袖平清盛于1167年升任至太政大臣,朝中重要官职皆为平氏出掌,朝外许多诸侯国亦落入平氏手中。除此之外,平清盛的女儿德子亦嫁给高仓天皇为中宫,并生下言仁亲王(即后来的安德天皇),此时平氏可谓权倾天下。

日本的源氏于平氏之间的历史

源平合战,史称“治承·寿永之乱”,指日本平安时代末期,1180年至1185年的6年间,源氏和平氏两大武士家族集团一系列争夺权力的战争的总称...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