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个民族的主要节日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7浏览:2收藏

56个民族的主要节日,第1张

蒙 古 族

蒙古族是内蒙古自治区主体民族,有着待人热情诚恳的传统美德。一见客人总要握手问好:“塔,赛白奴!”(您好)

。当家人进包后,家庭主妇向客人双手敬献喷香的奶茶,同时以丰富的奶食品招待客人。当客人告别时,全家走出蒙古包欢

送,祝客人一路平安。

蒙古族居住的蒙古包,古代称“穹庐”或“毡帐”。它呈圆形尖顶,一般以柳木杆组合编制的若干篱笆状“哈那”(围

墙支架)和伞状顶篷内许多橡子为骨架,顶上及四周以一只至两层白色的厚羊毛毡覆盖,顶中央开有天窗,木门朝南或东南

方开设。

牧民们使用的勒勒车,是蒙古族传统的交通工具,早先多以桦木或榆木加工制成。车身重约百余斤,载重可达数百斤乃

至上千斤。

蒙古族的节日

蒙古民族的重要传统节日是过“小年”和过“大年”。小年及腊月二十三日,大年即是农历正月初一。

小年又称“祭灶”或“送灶神”。蒙古民族对火格外崇拜,认为火神可以赐给人类幸福与财富。过小年讲究全家人在一

起吃团圆饭,喝团圆酒。到了晚间送灶神时把各样供品取一点扔进火里,这时全家对着火焰向火神祈祷。

汉族过的春节,蒙古族叫“大年”,年前要宰杀好牛羊,制做新衣服,备好各种精美的食品。年三十晚上,全家围坐在

摆满肉食、奶食、美酒的桌旁,桌上供一张写着祖宗名字的大纸,以示与祖先团聚在一起进餐、歌舞,谓之“守岁”。初一

到初五,纷纷跨上骏马。带上哈达和美酒,逐次位向亲朋好友拜年。拜年者往往还要带上一小包茶叶同去,意思是“带喜回

家”。

蒙古族的服饰

随着高原、草地、沙漠、变化无常的气候和长期的游牧生活形成了奇特的蒙古族服饰,包括首饰、长袍、腰带、靴子。

女子每逢节庆探亲访友时,配戴用玛瑙、珍珠、珊瑚、宝石、金银玉器等编织的头饰,图案各异,珠帘垂面,琳琅璀璨

。尤其是鄂尔多斯妇女头饰最为典型,选料珍贵,工艺精湛,一般达三、四十斤,为世罕见。

女子平时多用红、绿色绸子缠头,男子冬季戴尖顶大耳的羊皮帽。长至膝下的袍子宽大袖长,下端不分岔,领子较高,

纽扣左右侧腰带是袍子的必备物,布绸均可。紧扎腰带,显得魁梧、剽悍,姑娘穿上蒙古袍,腰间系上红绿绸带,衬托出苗

条身躯和青春之美。蒙古靴脚尖部向上翘,配有衬毡。马靴是用皮革制成,防寒防水两种靴子都适用于骑乘。

蒙古族的婚俗

蒙古族有抢婚和聘婚两种婚制,前者始于十三世纪前,十三世纪后,普遍实行聘婚制。牧区多以牛、马、羊等牲畜为聘

礼,农区多以金银首饰、衣服等为聘礼。

聘礼以“九”为起点,从“一九”到“九九”,贫困牧民,聘礼牲畜头数可用小于九的奇数如:三、五、七头,但绝不

能择偶数。婚宴往往要延续两三天。

蒙古族的宗教及祭敖包

古代的蒙古族信仰萨满教,从十三世纪起蒙古族上层开始改信喇嘛教。如今,在一些牧民中喇嘛教仍有影响。

祭敖包蒙语意为堆子或鼓包,通常设在高山或丘陵上,实际上是用石头堆积成的圆锥形的实心塔。祭敖包是蒙古民族盛

大的传统祭祀活动。

那达慕

蒙语意为“娱乐”或“游戏”是蒙古族传统的群众性集会。

当代那达慕大会,除进行男子“赛马”、“射箭”、“摔跤”这三项竞技和赛事外,还增添了马球、马术、田径、民族

歌舞、**、话剧、乌兰牧骑演出等新内容,同时开展经贸活动,进行物资交流,还要表彰先进集体和个人。那达慕通常在

盛夏初秋的7月和8月间举行。

蒙古族的艺术

蒙古民歌分长短调两种体裁。长调字少腔长,嘹亮悠扬,体现了草原的辽阔无际和牧人宽广的胸怀。短调节奏规则,节

拍固定。不论高吭嘹亮,还是低吟回荡,都表现出蒙古民族质朴、爽朗、热情、豪放的性格。

“好来宝”是内蒙古民间流传很广的一种演唱形式,有固定的曲调,唱词均是触景生情的即兴创作,一般是22人对唱

,或一人自问自答,或一人唱,众人合,或多人合唱。

蒙古族舞蹈久负盛名,传统的马刀舞、鄂尔多斯舞、筷子舞、盅碗舞等。节奏明快,舞步轻捷。艺术地再现了蒙古族劳

动人民纯朴、热情、粗犷的健康气质。

马头琴是蒙古族人民喜爱的民族乐器。因在琴杆上端饰有一个马头,所以叫“马头琴”。演奏者多半是独奏,或自拉自

唱,辽阔低沉,悠扬动听。

蒙古族的禁忌

蒙古族在日常生活中有不少禁忌,主要有:

火忌:蒙古族崇拜火,火神和灶神。所以,进入蒙古包后,忌在火炉上烤脚,更不许在火炉旁烤湿靴子和鞋;不得跨越

火炉或脚蹬火炉;不得在炉灶上磕烟袋,摔东西,扔脏物;不得用刀子挑火或将刀子插入火中;不得用刀子从锅中扎取肉食

水忌:蒙古族认为水是纯洁的神灵,忌在河流中洗手和沐浴,也不许洗妇女的脏衣服或将不干净的东西投入河中。牧民

家有重病号或病危者时,一般在蒙古包左侧挂一根绳子,并将绳子的一端埋在东侧,相当于挂出了“闲人免进”的牌子,以

示患者不待客。

产忌:蒙古族妇女生孩子后,一般要在屋檐下挂个明显的标志,生男孩挂弓箭,生女孩挂红布条,客人见此止步。

达 翰 尔 族 习 俗

达翰尔族居住在呼伦贝尔盟。莫力达瓦达翰尔族自治区是其主要聚居地,主要习俗有:

介字房,蔓子炕:达翰尔族的村落座落在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地方,房舍院落修建整齐,多用红柳,桦木杆或柞条编

织的篱笆围起来。房屋脊突出,形成“介”字,故称“介字房”。达翰尔人传统习俗以西为贵,西屋为居室,内有南,西,

北三西大炕相连组成所谓的“蔓子炕”。

达翰尔族的婚俗

达翰尔族男女青年订婚后,男方择日送彩礼到女家,首次过礼称之为“察恩特”,二次过礼称“托列”。察恩特要送7

条生命:猪5口,马1匹,乳牛1头,还有白酒,糕点和奶皮等。托列则多半是未婚妻结婚时需要的布匹,服装和着饰等。

婚前一个月左右,男方还要送小礼到女家,并一起吃“拉里粥”,以示几日后可完婚。

婚宴上,男方陪客中一位长辈要捧一支箭致祝词:祝愿新郎新娘互敬互爱,祝愿新娘尊老爱幼并做事光明磊落,祝愿新

郎带着这支箭外出行猎必能满载而归,名扬四方。

达翰尔族的年俗

达翰尔人以过年为最隆重的节庆活动。农历腊月三十,白天要祭祖、扫墓、合家吃手扒肉给长辈敬酒磕头。除夕晚间,

每家要在大门前点燃篝火,长者将大块肉等鲜美食物扔进火堆,表示对火神的敬奉,并视人畜平安,五谷丰登;屋里要灯火

通明,人们要通宵不眠。

正月初一清晨,各家要尽快吃完早饭,如拜年的人来了还没吃完,被认为是“堵住了饭碗”,意味一年不顺利。

正月初一,妇女们要互物,外出作客不论男女,均须互相敬烟,对长辈,更得行“敬烟礼”。年初一延续赠礼至正月十

六,其间,妇女们唱歌、跳舞、男子则玩“波依阔”(打曲棍球)。

达翰尔族的服饰

一般是用毛朝外的狗腿皮缝制,以狗脖子皮或中皮制底,分别称作的狍皮袍则稍长些,扣子为铜质或用布条编结。

达翰尔猎人穿用的是狍皮制作的毛朝外的长袍,并带上用狍子、狼或狐狸的头皮制成的毛朝外,兽耳耸立并嵌入两只眼

睛的帽子,便于行猎时迷惑野兽。

达翰尔妇女喜爱剌绣,常在长袍和坎肩的襟边,领口,袖口等处配饰绣花或各种图案的镶边;姑娘出嫁时,也必须穿上

自做的绣花缎帮木屐。

“奇卡密”和“塔特玛勒”。达翰尔男子春秋两季穿的狗皮袍长至膝,前面开叉,而各季节穿达翰尔族人冬季穿的靴子

鄂 温 克 族 的 风 俗

内蒙古现存鄂温克族人口约3万,“鄂温克”语意是“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们”。其中主要民俗有:

给布:语意为“家谱”,按氏族编续。一般每隔20年召集一次氏族大会。由族长主持续写本氏族男性青少年名单。家

谱由家族长保管,不得随意打开。每逢春节,族人都向家谱敬酒叩头,以示对祖辈的尊敬与怀念。

仙人柱:汉语称“撮罗子”,是鄂温克猎民住的圆形帐篷。以若干根桦木杆或桦树皮搭成框架。夏、秋季外面覆以干草

芦苇或桦树皮,冬、春季围盖兽皮。门多东向或南向。数个仙人柱只能排成一字形或弧形,不许前后排列。

金勒:语意为滑雪板,以松木为原料,前端上翅。后端呈坡形,中间有一绑脚的带子踏之行于林海雪原中或用于追击野

兽,是鄂温克人的交通狩猎工具。

塔拉佳比:即桦树皮船,是鄂温克人独特的水上交通工具。用树条做船身架,再用桦树皮包制,用红松棍须缝合,针孔

和接头处用松脂掺桦皮油熬成的黑色混合油涂抹。船长约1丈8尺,高约2.5尺,腹宽约2尺,两端尖细上翅,顺水时速

可达40里。

鄂温克族的文艺

赞达拉嘎:是鄂温克族的民间小调,山歌之类的总称。短者数行,长者数十行,有世代流传的,也有即兴创作的,旋律

简洁朴素,一般不用乐器伴奏。

高乐布堪舞:即篝火舞,流行于根河市敖鲁古雅游猎的鄂温克族人中,举行婚礼或两个氏族的成员们欢聚时,夜晚在河

边载歌载舞,一般是7-20人手拉手围成一圈,绕着篝火顺太阳运行的方向转动。通常是一人领唱,大家随着边跳边唱。

爱达哈俩人舞:意为公野猪搏斗舞,为鄂温克族民间流行的一种模仿公野猪搏斗的双人舞。

乌力翁:即鹿哨,鄂温克猎人使用的一种诱鹿工具。以木或桦皮制成哨筒,形似牛角,长2-3尺,一头粗,一头细,

吹吸成音,若似公鹿呜而求偶。

哄歌:是鄂温克族人发现母牛,母羊不认识自己的犊和羔时唱一种歌,以促使母畜认仔哺乳。

鄂 伦 春 族 的 风 俗

鄂伦春族是我国56个民族中人口较少的民族。鄂伦春语称山顶和台鹿为“鄂伦”,称人为“春”,故“鄂伦春”意为

“住在山岭上的人们”或“使用驯鹿的人们”。大兴安岭东麓的呼伦贝尔盟鄂伦春自治旗的鄂伦春人多以狩猎,饲养业和种

植业为生,其民俗有:

楚伦昂嘎:是鄂伦春人定居前住的屋,也称“斜仁柱”。

桦皮用具:是鄂伦春人完整保留了中国北方的桦皮文化,用桦皮制作的用具是他们生产、生活的日常用品。如:“阿参

”(碗)、“阿汉”(盆)、“木灵开依”(木桶)、“昆际”(篓)、“奥沙”(针线龛)、“阿达玛拉”(箱子)、“

铁克莎”(斜仁柱的围子)等,上面都有彩色图案,适用美观。

鄂伦春族的禁忌:鄂伦春人禁忌很多,如烤肉,煮肉时不能用刀桶火,更不能往火上倒脏水、吐口水,以免触犯火神;

劈柴不能劈得过长,否则要拖延打猎的时间;不能叫祖先和长辈的名字,回避说别人的名字,夫妻间也不能叫名字;家人出去打猎时,小孩不能玩捉迷藏,否则野兽也会躲起来,家人会猎无所获;吹狍哨诱猎到狍子,不能割断脖子,否则以后就引诱不来狍子。

1余秋雨

⑴雪

美丽的雪花飞舞起来了。我已经有三年不曾见着它。

去年在福建,仿佛比现在更迟一点,也曾见过雪。但那是远处山顶的积雪,可不是飞舞的雪花。在平原上,它只是偶然的随着雨点洒下来几颗,没有落到地面的时候。它的颜色是灰的,不是白色;它的重量像是雨点,并不会飞舞。一到地面,它立刻融成了水,没有痕迹,也未尝跳跃,也未尝发出唏嘘的声音,像江浙一带下雪时的模样。这样的雪,在四十年来第一次看见它的老年的福建人,诚然能感到特别的意味,谈得津津有味,但在我,却总觉得索然。"福建下过雪",我可没有这样想过。

我喜欢眼前飞舞着的上海的雪花。它才是"雪白"的白色,也才是花一样的美丽。它好像比空气还轻,并不从半空里落下来,而是被空气从地面卷起来的。然而它又像是活的生物,像夏天黄昏时候的成群的蚊蚋(ruì),像春天酿蜜时期的蜜蜂,它的忙碌的飞翔,或上或下,或快或慢,或粘着人身,或拥入窗隙,仿佛自有它自己的意志和目的。它静默无声。但在它飞舞的时候,我们似乎听见了千百万人马的呼号和脚步声,大海汹涌的波涛声,森林的狂吼声,有时又似乎听见了儿女的窃窃私语声,礼拜堂的平静的晚祷声,花园里的欢乐的鸟歌声……它所带来的是阴沉与严寒。但在它的飞舞的姿态中,我们看见了慈善的母亲,活泼的孩子,微笑的花儿,和暖的太阳,静默的晚霞……它没有气息。但当它扑到我们面上的时候,我们似乎闻到了旷野间鲜洁的空气的气息,山谷中幽雅的兰花的气息,花园里浓郁的玫瑰的气息,清淡的茉莉花的气息……在白天,它做出千百种婀娜的姿态;夜间,它发出银色的光辉,照耀着我们行路的人,又在我们的玻璃窗上扎扎地绘就了各式各样的花卉和树木,斜的,直的,弯的,倒的。还有那河流,那天上的云…

⑵闲读梧桐 余秋雨

梧桐就在我们住的那幢楼的前面,在花圃和草地的中央,在曲径通幽的那个拐弯口,整日整夜地与我们对视。

它要比别处的其他树大出许多,足有合抱之粗,如一位“伟丈夫”,向空中伸展;又像一位矜持的少女,繁茂的叶子如长发,披肩掩面,甚至遮住了整个身躯。我猜想,当初它的身边定然有许多的树苗和它并肩成长,后来,或许因为环境规划需要,被砍伐了;或许就是它本身的素质好,顽强地坚持下来。它从从容容地走过岁月的风雨,高大起来了。闲来临窗读树已成为我生活中的一部分了。

某日,母亲从北方来信:寒潮来了,注意保暖御寒。入夜,便加了一床被子。果然,夜半有呼风啸雨紧叩窗棂。我从酣梦里惊醒,听到那冷雨滴落空阶如原始的打击乐。于是无眠,想起家信。想起母亲说起的家谱,想起外祖父风雨如晦的际遇。外祖父是地方上知名的教育家,一生两袖清风献给桑梓教育事业,放弃了几次外聘高就的机会。然而,在那史无前例的岁月里,他不愿屈从于非人的折磨,在一个冷雨的冬夜,饮恨自尽。我无缘见到他老人家,只是从小舅家读到一张黑色镜框里肃然的面容。我不敢说画师的技艺有多高,只是坚信那双眼睛是传了神的。每次站到它跟前,总有一种情思嬗传于我,冥冥之中,与我的心灵默默碰撞。

浮想联翩,伴以风雨大作,了无睡意,就独自披衣临窗。夜如墨染,顷刻间我也融入这浓稠的夜色中了。惊奇地发现,天边竟有几颗寒星眨巴着瞌睡的眼!先前原是错觉,根本就没有下雨,只有风,粗暴狂虐的北风。这时,最让我“心有戚戚”的便是不远处的那株梧桐了。只能依稀看到它黛青色的轮廓,承受着一份天边的苍凉。阵风过处,是叶叶枝枝互相簇拥颤起的呼号,时而像俄罗斯民谣,时而像若有若无的诗歌。不知怎的,外祖父的遗像又蓦然浮上眼帘,似与这株沉默的梧桐有种无法言喻的契合。不求巨臂擎天的闻达,但也有荫庇一方的坦荡。

次日醒来,红日满窗,竟是大晴。

惦念的是那一树黄叶。推开窗棂,读到的树,竟是一个显山露水的甲骨文字;没有昨日那遮天蔽日的叶子,剩下的是虬树挺干。我的心像是被谁搁上了一块沉重的冰,无法再幻作一只鸟,向那棵树飞去了。这一夜的风呵,就凋零了满树的生命!而风又奈你何,坠落的终要坠落,无须挽留,你还有一身傲骨与春天之前的整个冬季抗争!

于是,我读懂了梧桐的寂寞,不是慨叹韶华流逝的漠然,不是哀怨人潮人海中的孤寂,而是一种禅意,一种宁静和虚空的玄奥,服从自然又抗衡自然,洞悉自然又糊涂自然,任风雕雨蚀,四季轮回,日月如晦,花开花落,好一种从容淡泊的大度!不禁又感慨起外祖父的英年早逝,悲哀起他屈从天命的无奈、悲哀起那个年代里的人们。

又是一阵熟悉的树叶婆娑的沙沙声响,亲切地叩击着耳鼓。俯目望去,一个红衣女孩雀跃在那黄叶覆盖的小径,那模样似乎每一片叶子都在为她青春的步履伴奏。此刻,我的窗台上,扑进一阙蓬松的阳光,洒在案前昨夜未曾合上的一卷旧书上。

2林清玄

⑴蝴蝶的种子

我在院子里,观察一只蛹,如何变成蝴蝶。

那只蛹咬破了壳,全身湿软地从壳中钻了出来,它的翅膀卷曲皱缩成一团,它站在

枝桠上休息晒太阳,好像钻出壳已经用了很大的力气。

它慢慢地、慢慢地,伸直翅膀,飞了起来。

它在空中盘桓了一下子,很快地找寻到一朵花,它停在花上,专注、忘情地吸着花

蜜。

我感到非常吃惊,这只蝴蝶从来没有被教育怎么飞翔,从来没有学习过如何去吸花

蜜,没有爸爸妈妈教过它,这些都是它的第一次,它的第一次就做得多么精确而完美呀!

我想到,这只蝴蝶将来还会交配、繁衍、产卵、死亡,这些也都不必经由学习和教

育。

然后,它繁衍的子孙,一代一代,也不必教育和学习,就会飞翔和采花了。

一只蝴蝶是依赖什么来安排它的一生呢?未经教育与学习,它又是如何来完成像飞

翔或采蜜如此复杂的事呢?

这个世界不是有很多未经教育与学习就完美展现的事吗?鸟的筑巢、蜘蛛的结网多

么完美!孔雀想谈恋爱时,就开屏跳舞!云雀有了爱意,就放怀唱歌;天鹅和娃鱼历经

千里也不迷路;印度豹与鸵鸟天生就是赛跑高手。

这些都使我相信轮回是真实的。

一只蝴蝶乃是带着前世的种子投生到这个世界,在它的种子里,有一个不可动摇的

信念:

“ 我将飞翔!我将采蜜!我将繁衍子孙!”

在那只美丽的蝴蝶身上,我看到空间的无限与时间的流动,深深地感动了 。

⑵梦醒时分

证严法师曾说过一个故事:

有一位七十四岁的老人,每天清晨都出去扫地,打扫别人家的门口,因此每个人看都他都非常喜欢。

有一天,几位年轻人问他说:"老伯,你今年几岁了?"

他说:"我四岁。"

那些年轻人以为他脑筋不正常,再问他一次,他还是说四岁,年轻人只好问他说:"你今年是七十四岁?还是八十四岁?"

那位老人回答说:"论年岁,我是七十四岁,但论真正的做人,我只有四岁"

年轻人问他:"这是怎么说呢?"

他说:"我七十岁以前迷迷糊糊过人生,不识道理,只是众生之一;但自我听了道理之后,迄今四年,我才懂得为人群服务,才深深感觉到自己是在真正的做人,所以说我只有四岁而已。"

法师最后下了结论:"能体会佛的道理,才是真正出生的日子。"

学习佛法的人喜欢讲"开悟",把开悟当成深远不可捕捉的情境,但是,如果把开悟摆在那么高深的境地,绝大部分人穷其一生也难有开悟的经验。

证严法师的故事给我们从一个新的观点来看开悟,落实到生活上,开悟的最初步就是"觉非",觉察到过去行为、语言、思想的错误加以修正,就是开悟的基础,所以说,"修行"的最初步是"修正自己的行为"。

这时候,人有一个清明的心,来做自己身口意的主宰,有如从梦中醒来一样。

一个人在梦中所经历的,不管是多么真实,都是处在虚妄与迷惘的状态,在梦中完全失去主宰自我的意识,只是随境流转,不能自己。因此,每一次从梦中醒来,都是一个全新的开始。

当人不断的"觉非",不断的"修正行为",慢慢的就走向正法,走向究竟开悟之路。

这个世界也有人的梦是不醒的!不知道从哪里来,迷迷糊糊投生到这个世界,熙熙攘攘的过了一生,最后,糊里糊涂的离开这个世界,投入另一个不可知的迷梦之中。

开悟,即是"醒转",是把迷梦反转,觉悟真理的实相,进而证见真理,断除烦恼的扰乱,圆具封锁量妙德,身心自在。

只要一个人"开佛知见"的那一刹那,他就算从漫漫长夜醒来了,仿佛在沉睡中突然听到闹钟的声音,站起来做一天的工作,明明白白做自己的主人。

悟了以后的人还是要好好的生活与工作,就像醒来的人要生活与工作一样。不同的是,悟了的人,有一个更开阔的心胸,有更明晰的智慧之眼,以及更广大的慈爱,来对待自己的人生、对待这个世界。

我很喜欢佛经里对菩萨的另一个称呼"开士",开有明与达的意思,不仅慈悲智慧大开,还能指开正道来引导众生。凡夫在时空的轮转中突然张开心眼,就成了"开士",这样一想就忍不住自问:每天梦醒时分张开眼睛的一刹那,我的心眼是不是也随着张开呢?

究竟的证悟虽然很渺茫,可是从"觉非"而言,悟出自己的人生大道也并不远,每次想到七十四岁的老人自认为真正活了四岁,我就会自问:我今年几岁了?

3毕淑敏

⑴我不知道今夏的流行色

朋友来聊天,说毕淑敏你知道今夏的流行色吗?我说不知道。她大惊失色道,不知道流行色,算什么城市中人?算什么小资算什么中产?你会脱离社会,脱离时尚,你会被人讥为老土,你会孤独。

我说,我不信流行色成了试金石,能辨出你说的那么多壁垒界限。我也不知道小资是什么等级加入中产的队伍需要多少银钱?我不怕被人讥为老土,我爷爷是乡下人。至于你说的孤独,我却有些不明白。孤独是一种内心的体验,和衣服手包鞋子的颜色有什么关联?

朋友长叹一口气说,看来你真是孤陋寡闻。流行色如同变色龙,年年季季都在换。如果你今夏还披挂着去年的流行色,不是说明你迟钝如化石,就是证明你钱包瘪得前心贴了后心,根本买不起新款。现代人彼此隔绝,拿什么证明你依然活在潮流中?当然只有紧紧跟随流行色了。只有时刻披挂着流行色,才能让我觉得自己呼吸着大都市的空气,让我有归属感和安全感。

我无言以对。后来,遇到了一位有关行业的靓女,请教她流行色的制定法则。我猜想有个五颜六色家什,众多专家对着这轮盘冥思苦想,如同发布台风警报似的,会商之后推断出服装颜色流注的走向。

靓女笑得喘不过气来,说毕老师你可真幼稚。专家说今夏流行什么颜色,厂家就缝制什么颜色的衣服,商家就售卖什么颜色的衣服。穿这个颜色衣服的人多了,流行就制造出来了。流行色不管披着怎样时髦的外衣,都充满了浓厚的商业气息。您想想啊,要是没有显著的颜色和此夏和彼夏区分开来,新衣服卖给谁啊?

我不知靓女说得是否准确,但从此对流行色多了戒备。不管是沙漠黄还是海藻绿,也不管是珍珠白还是太空灰,不管那发布流行色的机构说得怎样顺应民心符合天意,我都莞尔一笑,丧失了对它的神秘和敬意。

我喜欢很多种颜色,包括黑色。如果没有黑色,我们就没有了栖息的夜晚和沉醉的梦。我也喜欢古旧的黄和黯淡的蓝,那是土地和深海的大氅。我不管它是否流行,只要自己看着欢心,就会把衣服买下来。我也明白了朋友的苦心,她把衣服当成了一种标识。她走在城市的街道上,看到了和自己穿着同样颜色的人,就感到了某种相识的快意和安慰。

我理解她,可我依然不想知道今夏的流行色。

⑵幸福盲

若干年前,看过报道,西方某都市的报纸,面向社会征集“谁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这个题目的答案。来稿很踊跃,各界人士纷纷应答。报社组织了权威的评审团,在纷纭的答案中进行遴选和投票,最后得出了三个答案。因为众口难调意见无法统一,还保留了一个备选答案。

按照投票者的多寡和权威们的表决,发布了“谁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的名单。记得大致顺序是这样的:

一、给病人做完了一例成功手术,目送病人出院的医生。

二、给孩子刚刚洗完澡,怀抱婴儿面带微笑的母亲。

三、在海滩上筑起了一座沙堡的顽童,望着自己的劳动成果。

备选的答案是:写完了小说最后一个字的作家。

消息入眼,我的第一个反应仿佛被人在眼皮上抹了辣椒油,呛而且痛。继而十分怀疑它的真实性。这可能吗?不是什么人闲来无事,编造出来博人一笑的恶作剧吧?还有几分惶惑和恼怒,在心扉最深处,是震惊和不知所措。

也许有人说,我没看出这则消息有什么不对头的啊?再说,这正是大多数人对幸福的理解,不是别有用心或是哗众取宠啊!是的是的,我都明白,可心中还是惶惶不安。当我静下心来,细细梳理思绪,才明白自己当时的反应,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悲哀。原来我是一个幸福盲。

为什么呢?说来惭愧,答案中的四种情况,在某种程度上,我都一定程度地拥有了。我是一个母亲,给婴儿洗澡的事几乎是早年间每日的必修。我曾是一名医生,手起刀落,给很多病人做过手术,目送着治愈了的病人走出医院的大门的情形,也经历过无数次了。儿时调皮,虽然没在海滩上筑过繁复的沙堡穴这大概和那个国家四面环水有关雪,但在附近建筑工地的沙堆上挖个洞穴藏个“宝贝”之类的工程,肯定是经手过了。另外,在看到上述消息的时候,我已发表过几篇作品,因此那个在备选答案中占据一席之地的“作家完成最后一字”之感,也有幸体验过了。

我集这几种公众认为幸福的状态于一身,可我不曾感到幸福,这真是莫名其妙而又痛彻的事情。我发觉自己出了问题,不是小问题,是大问题。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我所有的努力和奋斗,犹如沙上建塔。从最乐观的角度来说,即使是对别人有所帮助,但我本人依然是不开心的。我哀伤地承认,我是一个幸福盲。

我要改变这种情况。我要对自己的幸福负责。从那时起,我开始审视自己对于幸福的把握和感知,我训练自己对于幸福的敏感和享受,我像一个自幼被封闭在洞穴中的人,在七彩光线下学着辨析青草和艳花,朗月和白云。体会到了那些被黑暗囚禁的盲人,手术后一旦打开了遮眼的纱布,那份诧异和惊喜,那份东张西望的雀跃和喜极而泣的泪水,是多么自然而然。

哲人说过,生活中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美的目光。让我们模仿一下他的话:生活中也不缺少幸福,只是缺少发现幸福的眼光。幸福盲如同色盲,把绚烂的世界还原成了模糊的黑白照片。拭亮你幸福的瞳孔吧,就会看到被潜藏被遮掩被蒙昧被混淆的幸福,就如美人鱼一般从深海中升起,哺育着我们。

从死亡那天到下葬那天穿孝服,之后的祭拜日穿正装。正装不见得就是黑色不能是红色等。每个朝代的崇尚的颜色不同,如秦朝崇黑色,汉朝崇水德、土德、火德,其对应颜色为黑、黄、红三色,所以,在汉朝,穿红色衣服祭拜祖先很正常。

写齐河县的风景作文400字

一天,我、爸爸、妈妈和哥哥一起去双河水库观看风景。我们来到一个可怕的地方,那里的上面是悬崖,从悬崖上掉下来一根藤,从藤上落下来许多水。

我们骑者摩托车冲了过去,然后我们来到一个美丽的地方,下面有一座桥,桥的右边有清清的水。

爸爸说:“该怎么下去呢?”

妈妈说:“你们看,那里有一个楼梯,我们从那里下去吧。”

我、爸爸和哥哥说:“好的。”

于是,我、哥哥和妈妈一起下去了,爸爸还在上面。

那里真的通往了那座桥,于是,我喊道:“爸爸,快下来吧!”

我们在桥上拍了几张风景照,就走了。

我们转了一大圈,太阳下山了,我们又骑着摩托车回家了。

这次我们走的近路,一会就回到了家。

今天我真快乐!

固阳县的风景作文400字

春之景“叮叮咚咚”这是小溪在唱歌,“叽叽喳喳”这是小鸟在唱歌,“刷刷啦啦”这是大树在唱歌,这一切都告诉我们春天来了。大地妈妈脱下雪白的大棉袄,穿上了嫩绿的连衣裙,还有那粉红色的点缀,美丽极了!湛蓝的天空中有几朵像棉花糖似地白云,淘气的风宝宝和他们逗弄著,他吹来几阵温暖的风,把轻盈的云姐姐给吹跑了!把大地妈妈的连衣裙的弄皱了。看到这一些,淘气的风宝宝便开心的笑了!风宝宝也有不淘气的时候,这不有些小朋友等不及五、六月放风筝,便早早地拿起各种各样的风筝去草地上放风筝了。草地上,小朋友们手中牵着和自己风筝连着的线,在草地上奔跑,风宝宝也来凑热闹,他吹了一阵风,天上的风筝飞得更高了,它看小朋友那么开心,它心里也开心极了!森林里,各种小动物奔跃其间,欢笑声传遍了整个森林,大家嘻嘻哈哈多么开心啊!这么美好的画面是在告诉我们“春天来了”!

永修县的风景作文400字

伴着桃花的芳香,缓缓流淌的溪水唱起了歌儿,那么动听;溪底的石头只是沉默不动,静静地躺在溪底,享受着自己的生活;溪边的小草随风舞动,为小溪伴奏,悠悠的舞姿,令人着迷;没有太美的的景色,但残留着我儿时的记忆……

记得小时候,和小伙伴们带着一些食物,来到这儿郊游,躺在溪边的草地上,仰望天空,数着云朵,这就是我们最快乐的时刻。在草地上玩游戏,让笑声洒落满地,悠扬地飘,飘向远处……

在这,我们有过欢笑,有过争吵,但我们的友谊却没有变过,像天上的白云,那么纯洁,没有污染。在我被成山的作业压的喘不过气时,总会到这来走走,倾诉心事。告诉流淌的小溪,告诉溪底的石头,告诉溪边的小草,告诉芳香的桃花……

这,在我们的心中是必不可少的记忆,也是我们心中最美的风景……

温县的风景作文

温县,隶属于河南省焦作市,地处豫北平原西部,南滨黄河,北依太行。地理座标为东经112°51′39″至113°13′20″,北纬34°52′至35°2′48″之间。温县辖7个镇、3个乡,总面积4813平方千米,总人口421796人(2010年)。2013年,温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2106亿元,增长113%。

温县在夏时被称温国,明清隶属怀庆府辖。温县诞生了春秋时期著名思想家卜商、三国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司马懿、北宋著名画家郭熙等历史名人,是闻名中外的太极拳发源地,是温、苏、邢等姓氏起源地。

温县处于郑州、焦作、济源、洛阳四市“一小时经济圈”中心位置,南与陇海铁路、北与焦枝铁路毗邻,境内有黄河公路大桥和焦温高速公路,与连霍、焦晋、焦郑等高速路相通,距新郑国际机场仅1小时车程。

《我的风景》 作文400字

家乡的秋天像一位魔术师,它能把人带入梦的世界;还像一位设计师,把一切都设计得那么美;又像一位画家,把美好的风景都融进这美好的画卷。 我爱家乡秋天的田野,咧开嘴的玉米,猫著腰的稻谷,红著脸的高粱,蓬着白发的棉花,真是五谷丰登。田野那边汩汩流淌著一条清亮明净的小河,天空倒影在清凌凌的河水里,显得瓦蓝瓦蓝的;悠悠飘流的白云倒影在河水中,更显得雪白无瑕;苍鹰在水中飞,鱼儿在天上游;虫吟鸟鸣,汇成一曲金秋交响乐。远山朦朦胧胧,幽幽的,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小河两岸都是树林,时而有几片弯弯的柳叶打着旋飘落下来,小鱼浮在水上的叶子旁欢快地游来游去,恰似为远航的小舟送行。 家乡秋天的果园风美,那压弯了枝头的红苹果,似乎少女含羞的脸蛋,还有那黄橙橙的大鸭梨,“戴帽子”的石榴和那满树的大柿子,累累果实给秋天的果园抹上了艳丽的色彩。秋风中飘散著淡淡的果香,亲人肺腑,令人沉醉忘归。 秋天的草地也是多彩的,草地绿中带黄,黄里透红。草丛中,蛐蛐在探亲,蝈蝈在歌唱,蝴蝶在跳舞,花儿在欢笑。登高远眺,使我生出无限的遐想,我仿佛来到了童话的世界。 虽说“洛阳牡丹甲天下”,可我觉得洛阳的菊花也别有情趣,那像绣球一样的菊花,白的如雪,粉的如霞,黄的似金,红的则像一团团跳动的火焰,真是再高超的画家,也难以描绘出这如诗如画的美境。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秋天是勤奋者的天地,我盼望自己快快长大,也为这迷人的秋天添上一笔浓浓的色彩。 我的家乡可美丽、漂亮了。 春天,一棵棵挂花树开花了,一阵阵清香飘荡在家旁,只要一走出家门就能闻到桂花的清香。桂花还可以做茶叶,在树上,把它一朵又一朵的摘下来,在炎热的天气里晒上几天再把它放在瓶子里放上五六个月,就可以泡茶了。 夏天,荷叶在小河中长著,花开了红红的花瓣展开,里面有像碗一样的东西,碗里放著一颗颗可以吃的小圆圆。 秋天,一棵一棵的果树结果子了,有橘子、橙子……那橙子又大又黄,而且还很甜,橘子也一样好吃美丽 最美的就是冬天了,雪花空中飘荡,到了中午,伙伴们在地上堆雪人、打雪仗等。 你们看,这就是我美丽的家乡。

和政县的风景的作文

的心胸,给了我远离自卑的勇气,坚定生活的信念那是一种收获,一种悲伤后的快乐,一种痛苦后的幸福,一种爱过之后的刻骨铭心

读书让我享受着生活读书使我天天乐在其中,这是那种让我永远都无法忘怀的感觉莎士比亚曾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它是一种享受像聆听一只鸟在快乐的鸣叫,像欣赏白雪落地的无声也许我真的应该将心灵变成一支精致的软囊,装进鸟鸣,装进飞雪不论在哪里,书中那清雅的醇香,都会充满甜美的回忆和幸福的情愫是书中的奥妙让我快乐,让我享受生活的每一天

我爱读书,书给我解开了许多不解之谜,书给了我一双观察事物的慧眼,书给我生活带来了种种情趣有了书,我就拥有了通向幸福之门的万灵钥匙;有了书,我就拥有了心系天下苍生的巨集愿;有了书,天涯海角也近在咫尺

霍童的风景作文400字

童镇外表村,距市区约50公里。当地以茶叶为主要经济产业,闽东的母亲河霍童溪流经此地,山青水碧四季常绿,有“小桂林”之美誉,村内至今仍存有不少古建筑特色的民居。

请跟贴推荐其他景点。

灵寿的风景作文400字

一的景色无非是洞口塘。不是我夸口,如果你不信,那请跟我去欣赏欣赏。

开着小车,来到了这个土香土色的地方。一进这儿,清新的空气顿时迎面扑来,让人觉得神清气爽,心旷神怡。

转过一个又一个山峰,让人觉得平淡无奇,每一座都是拔地而起,连绵不断,这时竟觉得:家乡第一的景色会是这儿吗?不料车子刚转过一个山头,眼前的景色顿时把我吓呆了:这儿是那样绿,绿得仿佛是因为一个画家不小心把绿颜料打翻了,染在他的一幅作品上;这儿是那样静,让你仿佛觉得自己来到了一个无声的世界;这儿是那样富有生命,惹得无数生物都来做客,转眼间,静悄悄的世界热闹了起来。鸟叫声,蝉儿的叫声,汽车的鸣笛声,交织在一起,成了一个喧闹的另一个世界。

我开始不住地叫司机叔叔慢开一点,好让我欣赏个够。

这边的山峰开始了千变万化,“看!那儿像不像骆驼!”我兴奋地叫道,我发现这些看似平淡的山峰,仔细一看,也别有一番风味。像亭亭玉立的少女,欣赏著一幅山水画;像一位弯腰驼背的老人,正在辛勤的劳作;像一匹日行千里的骏马,正在赶路。山峰的样子千奇百怪,我就是用蓝天当纸,海水为墨,绿树做笔,也写不完这儿的美丽。

关于五河县的风景的作文,600字左右

供参考文章 : 美丽五河传说

山主刚毅,水钟灵秀。在那淮、浍、崇、沱五条河流交汇的地方,有一方钟灵秀、人杰地灵的水土,这,就是五河县了。

相传远古时代,天空五条蛟龙争夺一块玉壁,那玉壁坠落人间,摔成三瓣,化做沱糊、香涧湖、天井湖三大湖泊。五条蛟龙降落,化做淮、浍、崇、潼、沱、五条河流,与三大湖泊长相厮守。

在交通几乎全靠水陆的古代,这片河湖沟汊纵横交错的地方,自然备受青睐。早在西汉年间,就曾经在这里设立过洪县。不难想象,雨后天晴,水气氲氤。美丽的彩虹如龙飞腾,是这里常的景观。

古人临水而居,这方美丽的水土,人文历史大都与水紧密相连。在浍河、沱河沿岸,曾经出土过一批珍贵的国家一级文物,其中有新时器时代的玉环、玉、石铲,商周时期的青铜鼎、青铜戈春秋战国时代的郢爰等。如今,小张庄、韩庄、泗河、台子山等新石器时期古人类遗址犹存,公元1998年,天井湖的双忠庙镇西尤村窑厂,从地下8米深的地方,发掘出当今全国最完整的古菱齿化石。古菱齿象高5米,长8米,其巨大的骨骼令人叹为观止。同时出土的,还有旧石器时代古人类使用过的石器8件,这一发现,填补了我国在淮北地区旧时器考古的空白。

“依稀当年古战场,儿童拾得旧刀枪。”楚汉相争,这里是征战频仍的古战场。当年水之战,项羽把汉军20万人赶入水,就在天井湖上游。相传刘邦兵败后,逃到湖畔,天不灭刘,地下生井,刘邦入井躲藏,他的战马则藏入湖畔的芦苇荡中。天井湖因此而得名,垂缰井、马藏港、龙井等传说之地至今尤在。

在香涧湖上,有一片高地,那就是赫赫有名的霸王城。湖的北岸,有两个土山,那便是汗王台了。霸王城的土地上偏地砾,当地人在洪水过后,往往从上面拾得色黑形古的瓶罐。而今差一点站其上,满目芦荻萧萧,令人神飞扬,耳畔犹闻人喊马嘶,刀击戈鸣,神惊鬼泣。昔日那场震撼古今的激战,历历如眼前。当年的西楚霸王,就是从这里突围渡过淮河,悲壮地走上乌江末路的。

滔滔淮河,蜿蜒百里,贯穿五河县全境。多少故事在这里发生。昔日郭兴、郭英、耿再成追随朱元璋起兵反元,屡建功勋,这三人后来皆被封侯,并切被追溢为国公。五河与朱元璋的家乡凤阳仅一条淮水之隔。因此经历三洗濠城、七洗凤阳之兵灾,五河也是生灵涂炭,路断人稀。朱元璋在建立明朝之后,曾经先后从苏州、扬州等地多次移民过来,据史册记载,其中在明朝初年,一次就从苏州移民8000余人。尽管人们常说“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但是那藏在人们心中的乡情总是割舍不断的。每年在收完庄稼之后,这里的人就会打起包袱,南下苏州、扬州,去探亲、去寻旧。这种渊源决定了五河人即具有淮北人的朴实,又兼有江南人的聪慧灵秀。历史久远,亲缘只能在发黄的家谱中寻找,可是这种亲缘情节并没有淡化,却又化做明快的五河民歌,传唱不衰,20世纪80年代,五河县的文化工作者对当地的民歌重新整理,使其焕发新生。一曲《摘石榴》,更是驰名全国和东南亚地区。2001年广西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上,五河的业余歌手又以这一曲《摘石榴》,摘取了艺术节民歌大赛的金奖。2003年,在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上,五河临北回族乡的狮子舞在开幕式上表演,并且喜获第一名。

围绕多水的地理环境,五河人积极做好水文章。安徽省省级自然保护区——8万亩沱湖,四周无污染,水草丰茂,水质清纯,鱼虾旺,鸭蟹肥。所产沱湖螃蟹肉 甜,膏肥脂香,味道之独特,别处无可比拟。因此,沱湖螃蟹、沱湖大青虾率先进入香港和东南亚市场,早已成为知名品牌。天井湖、香涧湖等湖泊也都风光旖旎。

在人们日益重视公共食品安全的当今,五河人十分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在长淮乡取得省级生态乡的基础上,全县致力于生态县推进和发展。如今的五河,沟渠相连,河湖相通,林成网,田成方,溼地有水,水畔有田,田边有树,树藏野鸟,鸟飞蓝天。围绕水资源的大块文章在这里刚刚开始,却已向人们展示出广阔的前景。用清醇的河水浇灌出的汉白玉贡米、大新毛豆等产品也是远近闻名,享誉遐迩,它们坐火车,乘飞机南下上海、苏杭,北过天津、北京;淮五村的脱水蔬菜早已远渡重洋,在异国他乡展现身姿。

站浮山,观五河,五河五条河,淮、浍、崇、潼、沱。——滔滔淮水,流淌著古代五河一位才女对联招亲的美丽故事。这里所说的浮山,是淮河三峡的最后一峡,坐落在五河最下游与江苏交界处。那浮山是淮河上的一道奇观。浮山突兀于淮河中流,对面的土地偏偏也不退让,反而紧紧逼将过来。淮水到了这里,避开对面逼仄过来的土地,不退不让,径直冲向浮山。山似嵌于水中,更似浮于水上。至刚的山,至柔的水,不刚也不柔的土,就这么对峙著,共存著,形成山不让土,土不让水,水不让山的淮上雄关。如果不来到这里,谁能相信:这天地之间竟会有如此独特之景、千古之谜。

 祭祀先祖,是春节期间一项隆重的民俗活动。除夕到来之前,家家户户都要把家谱、祖先像、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厅,安放供桌,摆好香炉、供品。祭祖的同时,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还有的地方还叩拜玉皇大帝(中国民间信仰中的最高之神)、王母娘娘(玉皇大帝的妻子)。供品有羊、五碗菜、五色点心、五碗饭、一对枣糕、一个大馍馍,俗称"天地供"。由家长主祭,烧三炷香,叩拜后,祈求丰收,最后烧纸,俗称"送钱粮"。人们在春节期间祭祀祖先、叩拜神灵,其实就是给祖先、诸神拜年。  祭献礼仪包括上香、读祝文、奉献饭羹、奉茶、献帛、献酒、献馔盒、献胙肉、献嘏辞(福辞)、焚祝文、辞神叩拜等。有的地方在焚帛烧钱纸时,主祭要在神前献上一杯酒,然后由礼生送至焚帛处,将酒酹在上面,酹时将酒滴成一“心”字,以示祭者献上钱帛之虔诚。在祭祀过程的重要环节,还几次鸣锣击鼓或弦乐伴奏,为祭礼增添热烈。气氛。祭礼结束后,将猪肉、羊肉等祭品分给参祭代表。也有将祭品用于宴请参祭人员,只给少数的行祭人员与乡绅、长老等发点祭品。  中国人有慎终追远的传统,过节总不会忘记祭拜死去的先人,春节也不例外。供奉食物或鲜花以表心意,是中国普遍采用的仪式,祭祖的形式或许因宗教信仰而不同,但纪念祖先的意义却是相同的。家庭祭祀活动最主要的内容之一。按照民间的观念,自己的祖先和天、地、神、佛一样是应该认真顶礼膜拜的。因为列祖列宗的“在天之灵”,时时刻刻的在关心和注视着后代的子孙们,尘世的人要通过祭祀来祈求和报答他们的庇护和保佑。 春节时必须祭祖,缅怀自己的祖先,激励后人。但因各地习俗不一,所以有的地方在年夜饭之前祭拜;有的地方在除夕夜子时前后祭拜;有的地方在初一早上开家门前祭拜;而台湾地区是在除夕午后,进行一年中最后一次祭拜祖先。还有的地方初一在家里祭拜之后,还要去祠堂祭祖。也有上坟祭祖的,俗称墓祭,主要是在坟地烧香、上供、叩拜。近代一般是到亲人的墓地祭拜。  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汉人祭祖,多半做鱼肉碗菜,盛以高碗,颇有钟鸣鼎食之意。南方人流寓北京的,祭祖尤为隆重,大半是八碗大菜,中设火锅,按灵位设杯箸,在除夕、元旦、元夜,都将火锅扇开,随时换菜。旗族人祭祖,满蒙不蒙古旗人供以黄油炒黄米面,撤供时炸以香油,蘸以白糖,另有风味。满洲旗人祭祖,供核桃酥、芙蓉糕、苹果、素蜡檀香,静肃异常。除夕和元旦供素煮饽饽,上元夜供元宵,每日早晚焚香叩头,献供新茶。祭祖形式虽各不同,大半都是除夕夜悬影,上元夜撤供,亲朋之至近的,拜年时也必须叩谒祖先堂。不独慎终追远至意不泯,因其人敬其祖的美德,也借此保存了。  祭祀分成祭拜祖先和祭拜各种鬼神二类。祭祀乃起源于商朝,商人认为鬼神有很大的权威,能够决定人们的命运,所以他们十分崇敬鬼神。他们把鬼神分为天神、地祇、人鬼三类,且以人鬼-祖先为祭拜的主要对象。他们认为祖先虽然死了,灵魂仍然存在,可以降祸、赐福与子孙,因此他们每天都排定日程,虔诚祭祀。这种崇拜祖先的观念一直延续到现今,形成我国文化的特色。再者,东汉时的丁兰(二十四孝之一)以砍柴为生,常因母亲未能按时送饭,而怨怒再三。一日因见乌鸦反哺恩情受感,见母前来便迎向前去,母不解其举,于惊慌之余,竟投河自尽。丁兰救援不及,只得一木,于是以之为母日夜祭拜,此一孝举流传民间,亦形成日后人们祭祖之习俗的由来。   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节日。据史书记载,秦汉时期,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汉书严延年传》记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随着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越来越强固,远古时代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了“五礼”中,之后朝廷的推崇也使墓祭活动更为盛行。  除夕祭祖,是中国流传至今的传统风俗之一。一方面是源于“百善孝为先”和“慎终追远”的传统观念,在辞旧迎新之际对祖宗先辈表示孝敬之意和表达怀念之情;另一方面是由于人们深信祖先神灵可以保佑子孙后代,使子孙后代兴旺发达。这一传统习俗代代相传,人们每逢除夕总要举行祭祀仪式,感恩追始,祈求保佑。在过去,祭祖仪式一般在除夕下午在族人祠堂举行,身穿盛装的同一姓氏宗族参加,仪式较为隆重。而现在,老百姓一般都在吃团年饭之前在家中的先祖神龛面前摆起美酒佳肴,进行拜祭。   在东北的农耕地区,一年中最重要的祭祖活动一般都是在岁末举行,而且大部分是在腊月二十八至除夕这几天。祭祀的形式依条件而有所不同。一些祖上做高官而且人丁兴旺、财力殷实的家族,往往建有本族的宗祠,俗称“家庙”,他们祭祖活动则集中在这里举行。在祭祖的日子,当地本家各支系的主要男性成员齐集家庙,事先已将应用的供器擦洗干净、供品预备齐全,把各代先人的神主(牌位)和画像(俗称影像)按辈份顺序摆挂。随后在族长主持下,所有人按辈份高低,分批向各位祖先上香行礼。   各家各户的祭祖则虽是一番形式。很多地方都是在吃晚饭前进行。先是到自家的坟茔地祭祀,有的只是磕头,有的还要用炕桌抬一桌酒菜,称为“给老祖宗送席”。祭祀的顺序当然是从坟地中辈份最高者开始。把炕桌摆在坟前,磕头行礼,再倒一盅酒于地上,照此依次祭完之后,把饭菜埋进土里,算是给祖宗们“送去”了,同时还要在坟前烧纸,算是孝敬祖先们过年期间的“零花钱”。  主要的祭祀则是在家中进行,时间多是在除夕晚饭前后,民间称之为“接老祖宗回家过年”。因为传说死者的魂灵不能在白天行动,所以要等天黑以后进行,以满族人家的做法比较典型。先将香炉、香筒、烛台 (俗称五供)或者木香碟,摆放在西炕上或堂箱的箱盖上,将平时放在“祖宗匣”里的族谱“谱单”(世系表)请出打开挂在西墙上,有的人家因不是长房主枝没有谱单,则按照谱书的记载把自己各代直系祖先的“名讳”写在一张长纸条上张挂,俗称“祖宗条子”或“谱条子”,也有的是摆放木牌位。摆挂好后开始上香摆供,全家大小依次磕头行礼。所摆的供品一般是面食和水果之类。许多人家专门为除夕祭祖蒸白面馒头,每个上面点一个红色的圆点,每两个平面相合摞在一起为一组,一般是三至五级,各盛放在白色瓷盘当中。这些供品一直摆到正月初五,而且从初一到初五每天早晚两次在祖先神位(谱单)前上香,直到初五晚上,才经行礼后把“老祖宗”送走,即将谱单或牌位收归原处。还有一些地区在除夕晚上为去世不久的祖父母或父母举行一些祭奠仪式。比较有特点的是将其生前穿过的衣服叠好摆在炕上,然后晚辈们跪下磕头,嘴里还要说“xx(对长辈的称呼)回家来过年吧”。另有在房山头“落地式”烟筒根处烧纸祭奠,因民间传说这里是本家亡故之人魂灵常栖身之处。烧纸时嘴里还要“叨咕”一些寄托思念和请求保佑的话语,而且相信祖先们一定会听到,给家里人带来幸福和安康。

…… ……

从我记事起,父亲只给我讲祖父的事,我也只见过祖父,再上一辈的人和事我就没见过、没听过。大概祖父的上辈不是什么有钱有势的人物。祖父林起锵,手工业工人,做黑白铁的。他从小学徒,成人后和他的弟弟在福州市内安泰桥附近开了一家黑白铁铺,制造水壶、水桶、脸盆、火锅、水槽、水管,也帮人安装水槽、水管。帮工的还有叔公的大儿子林仁祥。

祖父娶了贤惠的妻子陈氏。祖母个子不高,长得很清秀,说话轻声细语的,脸上总带着微笑。她是劳动人民出身,没读过书。不过她很聪明,陪伴我父亲念书认得不少字,后来也会看唱本,但不会写。祖父在外干活,祖母在内干家务。祖母生了两孩子:大儿子林俊卿,二女儿的名字我不晓得了。我的姑姑爱上了街坊的一个年轻店员,我的祖母看不上,不同意这门亲事,结果烈性子的姑姑悬梁自尽。我没见过这位姑姑,是听我母亲说的。

在我记忆里,祖父就不干活了。父亲工作后,他就离开了黑白铁铺。他觉得儿子能挣钱了,他劳累了一辈子,该享清福了。他不爱活动,很少出门,后来有病就整天躺在床上。他爱吃糕点,却又吃得不多,床头上的饼干筒里的糕点就常长虫子。他不爱说话,跟我很少说什么。我只记得他为我被妈妈打求过一次情。大约1943年或者1944年就去世了。

我的祖母跟祖父不一样。我记得1941年她跟一家人到了霞浦,爸爸收入不足维持家庭的开支,她五十多岁的人,也不顾是县里初级中学校长他妈这种老太太的身份,到资本家开的烟厂去当工人,在烟卷纸上印商标。早去晚归,从不喊累。过年时节,她掏出自己劳动挣来的印着大红公鸡的票子给我和姐妹们做压岁钱。她爱看戏,也帮着妈妈干点家务。我从小跟她一起睡,她给我讲好多的故事,多半是古代的,岳母刺字啦,孟母三迁啦,三娘教子啦,薛仁贵征东啦,王宝钏苦守寒窑啦,等等。她也爱活动,常上街走走。她的母亲一直跟着她生活。我这位太奶奶也勤劳能干,干了许多家务事,可是不像祖母那样亲切。1946年逝世了。她这一死,奶奶伤心得神经错乱,经过一年多的治疗才恢复正常,可是过后一年她也和我们分手了,让我们一家人好悲伤。

……

父亲林俊卿,生来眉清目秀,聪明伶俐,奶奶教他什么他都一学就会,记性忒好。爷爷见此子秉性优良,寄予厚望,就省吃俭用,供他上学读书,希望他学而优则仕。父亲也不辜负爹妈的厚望,努力读书,成绩斐然。中学毕业,考上美国人办的福州协和大学教育系。大学为父亲的中文和英文打下很好的基础。可是大学毕业却遇到就业的困难,在省会福州找不到工作,只好到外县的中学教书。他一人在尤溪、屏南、将乐等地教书,1940年调到霞浦初级中学当校长。这时他来信要妈妈把全家人送到霞浦来。家里上有爷爷、奶奶、太奶奶和妈妈,下有我大姐、二姐、我和三妹共八口人,还有一大堆衣物用具的行李。那时从福州到霞浦,没有公路,不通车,只能肩挑步行。爸爸公务在身,实在脱不开身来接家眷。妈妈胆大心细,遇事拿得起放得下,就挑起重担。她一人收拾行李,雇佣挑夫,安排出发事宜。从福州到霞浦,爬山越岭,走了四天。特别是过罗源县的飞鸾岭,山高林密,土匪出没。妈妈探明情况,承诺给挑夫赏银,让他们早动身,趁中午人多的时候过岭,躲过一劫。我们一家到霞浦一年左右,父亲就不当中学校长了,遂后,他到福安县中学去教书。大约一年后又回到霞浦县,当县的教育科科长。那时的县长也是福州人,也姓林,拉父亲给他当秘书。由于外地派和本地派的矛盾,林县长去职,父亲也干不下去了,遂于1944年8月携带全家回到福州。才回福州一个月,福州就二度沦陷,落入日本鬼子手中。父亲不愿意给日本人干事,就赋闲在家,让我回到霞浦投靠大姐,念完小学。二姐送我跟随跑单帮的人去霞浦,送我到了那里再回福州。抗战胜利后,爸爸先在福建学院附中教书,而后转到省立福州中学(即后来的福州市第一中学)教书,一直到退休。爸爸在“文革”中也受到冲击,后来历史问题搞清楚了,平反了。他在福一中先后教过语文和英语,当了班主任,很受学生的爱戴。他一生爱吟诗作词,写了不少诗词,可惜烧了一批,只留下不到百首。爸爸和妈妈曾经两上北京,留下的诗篇中有一半就是在北京写的,反映了他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的情怀。爸爸还擅于乐器,他会拉京胡、二胡,会弹月琴、琵琶,爱哼京剧和福州戏,也爱为人伴奏。可是解放前整天愁吃愁穿,很少有闲情逸致吹拉弹唱,解放后又老了,才偶尔为之。

爸爸从福一中退休后,继续在福州市给学生补习功课,干了几年。七十七岁后,他才放下粉笔,陪伴妈妈安享晚年。1990年10月,死于尿中毒,享年82岁。

妈妈郭声玉,她的父亲是私塾教师,她的母亲是家庭妇女。妈妈少年失去父母,在姑妈家长大,念到初中,未满18岁就嫁给父亲。她有个哥哥郭声远,到上海给人当学徒。妈妈中等身材,端庄清秀,知书达理,孝敬公婆,抚育子女,善待亲友。她生了13个孩子,3男10女,由于家境经济拮据,妈妈咬了咬牙,狠了狠心,把7个女儿,也就是我的4个姐姐和3个妹妹给了人,有的给船民,有的给天主堂,后来都找不到了。留下了3男3女,即大姐林君瑜、二姐林君瑾、三妹林君琪、我、大弟林君衡、二弟林君铎。

妈妈解放前是家庭妇女,解放后参加街道办的幼儿园工作。她曾四度来北京。她生性乐观豁达,当父亲“文革”中被揪斗时,她劝父亲和我们兄弟姐妹,这不过是一时乌云遮蔽,总会雨过天晴的。她勤俭持家,以父亲微薄的工资把一家老小衣食住行打点得像模像样,受到邻里和亲朋好友的称赞。她爱看书、看戏、打麻将,也爱走亲戚。她善于处理家庭中的矛盾,该管则管,不该管的坚决不管,能超脱。她赢得全家老小的敬爱。她注意保健。当她走得动的时候,每天清晨上公园去活动;当她走不动的时候,就在家中走上几百步。她的生活很有规律。所以,虽然她一辈子没吃什么好的,但她长命百岁,活到九十九,2005年6月5日无疾而终。

…… ……

56个民族的主要节日

蒙 古 族蒙古族是内蒙古自治区主体民族,有着待人热情诚恳的传统美德。一见客人总要握手问好:“塔,赛白奴!”(您好)。当家人进包后,...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