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肉松的资料
太仓肉松
太仓肉松,太仓食品一绝,中国食品一绝。 太仓肉松,老少咸宜咸喜,闻名海内海外。
太仓肉松历史久矣,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太仓昭忠祠旁即开设了倪鸿顺肉松店。因慈禧太后、光绪皇帝对肉松美味称赞有加,故太仓肉松遂成为官礼物品,驰誉四方。1915年曾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甲级奖,乃享誉一百多年的著名特产。
太仓肉松厂是太仓实力雄厚、技术精湛、设备先进、信誉良好的中型国有企业。九十年代后,其产量已达到三百多吨,产品畅销海内外,深受顾客欢迎与好评。因各地仿冒太仓肉松事件屡禁不止,太仓肉松厂于八十年代初即向中国工商局注册了“太仓牌”肉松。因此,唯“太仓牌”乃太仓肉松之正宗产品。
目前,太仓牌肉松已成为肉松市场的名牌荣誉产品,为维护太仓牌肉松之信誉,保证消费者利益,太仓肉松厂严格把关,挑选优质太湖瘦肉型猪宰杀,佐料极其讲究,且炒制工艺先进,采用全封闭式机械化生产,洁净卫生。由于先进科技保证了太仓牌肉松食蛋白质的指标,保证了水与脂肪成份控制在合理的比例,因此大大延长了太仓牌肉松的保质期,成为同类产品中的王牌产品。
太仓牌肉松曾在92年、93年、94年三次蝉联江苏省著名商标;1984年、1988年连续被我国商业部评为优质食品;1988年又荣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全国优质保健产品金鹤杯;1999年被《人民日报市场报(江南市场版)》与江苏省质量管理协会评为“用户评价满意商品金奖”;2000年被江苏省质量管理协会用户委员会评为“江苏市场用户满意产品”。
太仓牌肉松以其过得硬质量赢得了肉松市场龙头老大的地位,拥有了广阔的销售市场。太仓肉松厂已在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建立了两百多个销售点,一个全国性的销售网络已基本形成,并仍在不断扩大着销售辐射面,形成了一种良性循环。太仓肉松厂南邻上海,西接苏州,其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处于浦东开发开放后花园的中心位置,水陆空交通都极为便利,热忱欢迎海内外各界朋友、客户前来莅临指导,洽谈业务。
太仓牌系列产品有香酥松、寿星松、儿童松,各种规格的听装、盒装、代装,太仓牌肉松名闻遐尔,以其独特的风味深受消费者亲睐,在全国20多个省市有200多个销售点,在上海、南京等地设有办事处。
太仓自古至今以江南鱼米之乡著称,特产尤以太仓肉松著名,太仓肉松是传统特色食品中一朵奇葩,欢迎品尝。
锡伯族的春节习俗
锡伯族是中国北方最早从事农业生产的少数民族之一。锡伯族的文化艺术内涵丰富多彩,具有自己的民族特色。春节是中国最隆重的节日。锡伯族也庆祝春节。此外,春节期间还有许多不同于汉族的习俗。你知道区别吗?
春节。12月23日,农历新年结束后,灶王爷晚上被送上天,宣布人间吉祥,称为“祭灶”。除夕夜换了一个新的灶王爷雕像,叫“迎宾灶”。
除夕夜,也就是12月30日,家家户户都会杀猪,炸水果,烤年糕和馒头,做各种好吃的菜。下午,请拿出三幅神圣祖先的图像,如“李希母亲”和家谱。并设置祭品。父母带着孩子、纸钱、木头去墓地清理坟上的积雪。回来后,他们在门口摆了一张餐桌,祭祀祖先。全家磕头,然后进屋吃团圆饭。这一天不在的亲戚都会回家过年。已婚女孩不允许在父母家过年。除夕夜,灯总是亮着。所有的房间、马厩、磨坊、磨坊和谷仓都用油灯、蜡烛或灯笼照明,使室内和室外灯光明亮。
天黑后,新年问候“告别旧年”。子夜通常被称为“神的下限”。家家在院子里摆放天地的纸画,插在香桶里,把整个香插在中间。祭祀干果,焚香,点蜡烛,放鞭炮。全家男女老少都穿上新衣,向王座跪拜,这叫“纳神”。接到神之后,饺子就做好吃了。饺子叫“元宝”,饺子汤叫“元宝汤”。吃完饺子后,男人们去村里的寺庙烧香祭拜,这叫做‘走香’。“走香”结束,他们就可以回家睡觉了。有些人熬夜,叫做“熬夜”。都说熬夜是精神年。在这个月的第一天,当饺子在黎明前还没有煮好的时候,全家人会聚在一起庆祝新年。之后,晚辈会向长辈打招呼,鞠躬。全家人会互相鞠躬,这叫做“迎新年”
从正月初一到初五,在神的祖先雕像前烧香。香一天烧三次,早上,下午和晚上。香炉被要求向雕像鞠躬。每个月的第一、第三和第五天早上吃饺子。本月初二、初四的早晚,会吃米饭、炒菜、白肉切片、血肠等。锡伯族吃“火锅”。除了猪、羊、牛肉,他们还用野鸡、狍子、鹿肉。蔬菜中还含有大量切得很细的咸菜和细粉,蘑菇也用于烹饪。现在禁止向屋外倾倒灰尘和污水。
在正月初五,通常称为“正月初五”,亲戚和朋友不互相拜访。这个月的2号,3号,4号,家家户户都会多吃一些节前准备的食物,比如饺子,白面豆包,粘面豆包,粘面饺子,粘饼。
正月初六,俗称“旅游日”。农村家庭的男女们骑着马,朝着算命的方向飞驰。当他们来到一个人行横道时,全家人下车,烧香,放鞭炮,向四面八方鞠躬,然后返回。这叫“走出去”。大家等等。只有“走出去”后,才能出去工作、谋生或找亲戚朋友。
正月初七,通常称为“人节”。在这个阳光明媚的日子里,人们被认为一年到头都很幸运。如果天气
http://wwwicandycn/gallerys/html/tk/shjk/20050808193318htm
http://wwwicandycn/gallerys/html/tk/jxzs/20051223213753htm
http://www360ktcom/html/jieriqingdian/shengdanjie/indexhtml
http://wwwicandycn/gallerys/html/tk/shjk/20050808193318htm
http://postbaiducom/fkz=129660401这个有圣诞壁纸,不错。
http://postbaiducom/fkz=65904181这个。圣诞节的饰物。
12月25日,是基督教徒纪念耶稣诞生的日子,称为圣诞
节。
从12月24日于翌年1月6日为圣诞节节期。节日期间,各
国基督教徒都举行隆重的纪念仪式。圣诞节本来是基督教徒
的节日,由于人们格外重视,它便成为一个全民性的节日,
是西方国家一年中最盛大的节日,可以和新年相提并论,类
似我国过春节。
西方人以红、绿、白三色为圣诞色,圣诞节来临时家家户户都要用圣诞色来装饰。红
色的有圣诞花和圣诞蜡烛。绿色的是圣诞树。它是圣诞节的主要装饰品,用砍伐来的杉、
柏一类呈塔形的常青树装饰而成。上面悬挂着五颜六色的彩灯、礼物和纸花,还点燃着圣
诞蜡烛。
红色与白色相映成趣的是圣诞老人,他是圣诞节活动中最受欢迎的人物。西方儿童在
圣诞夜临睡之前,要在壁炉前或枕头旁放上一只袜子,等候圣诞老人在他们入睡后把礼物
放在袜子内。在西方,扮演圣诞老人也是一种习俗。
圣 诞 的 由 来
圣诞节的由来耶稣的生日究竞是哪一天,其实早无据可查。为什么
要把12月25日定为圣诞节呢?这是在5世纪中叶由教会规定的。公元354
年,在“菲洛卡连”日历中第一次写明12月25日是耶稣的生日,到5世
纪西方普遍接受了这个日期为圣诞节。
圣诞树
据称,圣诞树最早出现在古罗马12月中旬的农神节,德国传教士尼古斯在公元8世纪
用纵树供奉圣婴。随后,德国人把12月24日作为亚当和夏娃的节日,在家放上象征伊甸园
的“乐园树”,上挂代表圣饼的小甜饼,象征赎罪;还点上蜡烛,象征基督。
到16世纪,宗教改革者马丁路德,为求得一个满天星斗的圣诞之夜,设计出在家中布
置一颗装着蜡烛的圣诞树。不过,西方关于圣诞树的来历流行着另一种说法:有个善良的
农民,在圣诞节那天,热情地招待了一名流浪的孩子,临别时,孩子折下一树枝插在地上
树枝立即长成大树,孩子指着这树对农民说,每年今日,树上都长满礼物,以报答你们的
盛情。所以,今天人们所见的圣诞树上总是挂满了小礼物。
荷斯利设计的。卡片上画的是一个贵族家庭,三代人一齐举杯对一位不在场的亲友表示祝
贺。当时他印了1000张,没有用完的印刷厂就以每张1先令的价钱卖出。圣诞卡就这样诞生
了。
圣诞歌
长期以来,一直流行的圣诞歌主要有三个,一个是《平安夜》;一个是《听,天使报
佳音》;第三个是《铃铛儿响叮当》。
圣诞老人
圣诞老人原指公元4世纪时小亚细亚专区 的主教尼古拉,他因和蔼可亲
慷慨济贫万里闻名。到了6世纪,东方把他尊称为圣尼古拉。由于民间有关尼
古拉的传说中,都联系到少年儿童和礼物,从此,圣诞老人便成为专门在圣
诞节向孩子们送礼物的慈祥老人的形象。到了18世纪,通过文学和绘画,圣
诞老人逐渐成为身穿红外衣的白胡子、白眉毛老人形象。
圣诞卡
世界上第一张圣诞卡是1843年英国人亨利高乐爵士提议,由约翰卡尔葛
圣诞礼物
据《圣经》记载,来自东方的圣人在耶稣降生的时候赠送礼物,这就是圣诞老人为儿
童赠送礼品习俗的由来。英国少年儿童在圣诞前夕把长统袜子放在壁炉旁,相信圣诞老人
在夜里会从大烟囱下来,给他们带来满袜子的礼物。法国的少年儿童把鞋放在门口,让“
圣婴来时把礼物放在鞋里面。”
圣诞大餐
正像中国人过春节吃年饭一样,欧美人过圣诞节也很注重全家人围坐在圣诞树下,共
进节日美餐。
圣诞大餐吃火鸡的习俗始于1620年。这种风俗盛于美国。英国人的圣诞大餐是烤鹅,
而非火鸡。奥大利人爱在平安夜里,全家老小约上亲友成群结队地到餐馆去吃一顿圣诞大
餐,其中,火鸡、腊鸡、烧牛仔肉和猪腿必不可少,同时伴以名酒,吃得大家欢天喜地。
法国中部的色日尔斯地方,每年圣诞节前后几天必降大雪,白雪皑皑,令人清新。在西
方人眼里,白色圣诞是一种吉祥。在法国,马槽是最富有特色的圣诞标志,因为相传耶稣是
诞生在马槽旁的。人们大唱颂赞耶稣的圣诞歌之后,必须开怀畅饮,香槟和白兰地是法国传
统的圣诞美酒。 芬兰在12月圣诞节前后,漫山遍野都是怒放的紫罗兰,掩映在白色的大地上,望
去一片紫红色,紫色圣诞使人心旷神怡。
英国人和德国人一样,圣诞节喝啤酒,吃烤鹅,他
们更喜欢利用圣诞节假日外出旅游。
美国人过圣诞节着重家庭布置,安置圣诞树,在袜
子中塞满礼物,吃以火鸡为主的圣诞大菜,举行家庭舞
会。
瑞士人在圣诞节前4个星期,就将4支巨型的蜡烛点
燃,放在由树枝装饰成的一个环里,每周点1支,当点燃
第4支后,圣诞节就到了。
丹麦人对不合意的圣诞礼物,可去商店兑换价格相
似的其它商品。
澳大利亚是南半球的国家之一。十二月底,正当西
欧各国在寒风呼啸中欢度圣诞节时,澳大利亚正是热不
可耐的仲夏时节。因此在澳大利亚过圣诞节,到处可以
看见光着上身汗水涔涔的小伙子和穿超短群的姑娘,与
商店橱窗里精心布置的冬日雪景、挂满雪花的圣诞树和穿红棉袄的圣诞老人,构
成澳大利亚特有的节日图景。这种酷暑和严冬景象的强烈对比,恐怕在西方国家
是独一无二的。父母给子女最好的圣诞礼物,莫过于一副小水划。圣诞节弄潮是
澳大利亚的一大特征。节日晚上,带着饮料到森林里举行“巴别居”野餐。人们
用石头垒的露天灶中用枯树枝生火、上面架一块铁板,把香肠、牛肉、鲜鱼等放
上去煎。吃饱喝足后,就跳起“迪斯科”或“袋鼠舞”,一直闹到深夜才结束。
喝醉了的,便往草地上一躺,在如雷的鼾声中迎接圣诞老人的莅临。
在波兰每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二十六日举行,家家户户都要装饰圣诞树,大街小
巷都有圣诞树上的装饰品出卖。节日里亲友之间相互祝贺,互赠礼品,表示友好。晚
间吃饭时桌布下边要放一些草,以示耶稣的降生。晚饭很丰富,但不能吃肉。夜间十
二时后,全家去教堂礼拜。圣诞节期间,一般不到别人家中做客,但主人盛情邀请者
例外。
据保加利亚的历法,圣诞节是灵魂出没、妖邪猖狂的日子。因此,人们要借助火
来驱妖镇邪。圣诞节前夜,家家都燃起火堆,一直燃到天亮,不得熄灭,否则会招来
横祸。由男人取圣诞木点火进屋并高声念到“圣诞节降临,牛、羊、猪、马长满圈,
麦苗出满垅,人人走好运。”在屋里等候的人则齐声回答:“阿门!”
Merry Christmas ! 别忘了寄份圣诞的祝福给您的朋友……
圣诞音乐
1 平安夜
http://61156201/christmas/track01mp3
2 铃儿响叮铛
http://61156201/christmas/track02mp3
3 我们祝你圣诞快乐
http://61156201/christmas/track03mp3
4 白色圣诞
http://61156201/christmas/track04mp3
5 冰
http://61156201/christmas/track05mp3
6 快乐的上帝
http://61156201/christmas/track06mp3
7 红鼻子鹿
http://61156201/christmas/track07mp3
8 圣诞老人来了
http://61156201/christmas/track08mp3
9 结霜的雪人
http://61156201/christmas/track09mp3
10 我看见三只船
http://61156201/christmas/track10mp3
11 圣诞快乐
http://wwwstarrain00com/am1xty17mp3
http://postbaiducom/fkz=143724914这个也是壁纸。
http://postbaiducom/fkz=130106995圣诞夜景。很不错。
http://www6lucn/id17/gif3/zr/14/ gif图。
24岁本命年忌讳
何谓本命年“本命年”就是十二年一遇的农历属相所在的年份,俗称属相年。比如:兔年出生的人,2011年就是他们的本命年。“本命年”这一说法早在西汉就存在了。在中国古代,人们是用甲乙丙丁、子丑寅卯等天干地支的组合来记住所生的年份。为了便于记忆和推算,人们就采用鼠、牛等十二种动物与十二地支相对应的方式,每年用一种动物来作为这一年的属相。
汉族的本命年就是按照十二生肖属相循环往复算出来的,它与十二生肖紧密 。一个人出生的那年是农历什么年,那么以后每到这一属相年便是此人的本命年。由于十二生肖的循环往复,每过十二年,人们便要遇到自己的本命年。这样以此类推,人的本命年为十二岁、二十四岁、三十六岁……我国许多民族都有注重老人的六十岁生日的习俗,六十俗称“花甲”,花甲为一生中第五个本命年,也是干支纪年的一个轮回,须好好庆贺,以此寄托人们企求长寿、健康、吉祥的愿望。
本命年习俗在传统习俗中,本命年常常被认为是一个不吉利的年份。“本命年犯太岁,太岁当头坐,无喜必有祸”的民谣是 本命年不甚吉利的更好写照。故民间通常把“本命年”也叫做“槛儿年”,即度过本命年如同迈进一道槛儿一样。
本命年要从正月初一开始算。本命年不仅要穿红内衣裤,还要佩戴红绳。可以根据个人喜爱、习惯将红绳系在手腕上、脖子上、腰上。红绳子一般不取,戴全年直至新年到来。绳上可挂玉饰或金饰。特别要说的是红色内衣、一定要别人送,因为据说如果自己买的话就会失掉辟邪的功效。红色辟邪,红色吉祥,这种观念早在原始社会就已经出现。红色是太阳的颜色,是血的颜色,是火的颜色。
随着时代的进步,这种尚红思想却没有变,新年贴红对联,汉族的旧式婚礼中新婚的红嫁衣、红盖头、红蜡烛、新科的红榜等。无论何时何地,人们均要用红色来添加喜庆气氛。人们把红色作为喜庆、成功、忠勇和正义的象征,尤其认为红色有驱邪护体的作用。因此在大年三十,人们便早早地穿上红色内衣,或系上红色腰带,有的随身佩戴的饰品也用红丝绳系挂,来迎接自己的本命年。认为这样才能趋吉避凶,消灾免祸。这些为本命年辟邪的红色物什就是人们常说的“本命红”。
总的来说,大多数人深信,本命年顺则一顺百顺,鸿运当头,势不可当;背则到处是关口,满眼皆门槛,霉运到家。
本命年是凶年的说法虽没有一点科学依据,但在本命年里,人们常常会遇到很多不顺心的事,或者做一些荒唐事,这让人觉得很不可思议,这种“本命”现象在民俗研究中还是一个空白。
过本命年的人很害怕自己这一年的运势,想方设法来跨过这道坎。每逢年关将至时,商家便充分利用人们趋吉避凶的心理,大力宣传“本命年”商品——比如红内衣、红等,抓住商机赚大钱。现在的本命年已和我国其他的一些传统习俗相同,失去了其固定的意义,沦为商家宣传的一种噱头。而我们大多数人则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态度从众于这种潮流,或者把它作为一种新的时尚。
传统民间禁忌用餐禁忌吃相禁忌有很多。旧时汉族忌吃饭时掉米粒或吃完饭后
碗底有剩饭,否则要遭雷劈;如果小孩吃不完饭,将来就会娶麻脸妻子或嫁给麻脸丈夫。忌吃饭时说“捧饭”,因为只有在人死后“做七”祭灵请亡灵吃饭时才说“捧饭”。忌用一支筷子扒饭,也只有丧俗中出棺时,棺上放五碗或七碗白饭,插一根筷子。俗谓鬼用单筷吃饭,故忌。忌吃饭时照镜子,认为会结巴。在别人家吃饭,忌把碗转来转去,因为“转”与“赚”谐音,主人家忌由此而“赚他人饭碗”。吃饭忌筷子摆在碗上,忌翻扣碗、盘,忌反手添水、添饭。客人忌翻鱼。青年忌喝瓶底酒。这些吃相禁忌在民间得到广泛流传,家人同桌吃饭时,大人们便会向儿女们传播这些禁忌并督促他们执行。尽管这些禁忌表面被迷信化了,但通常说来都是出于卫生、节约、礼仪方面的考虑。
食物禁忌是因对动物的喜爱而引起的。譬如,汉族有些地区有禁食牛肉的习俗。对于农耕民族而言,牛是必不可少的劳动工具,因其有助于人,终年劳苦,又通人性,所以不忍杀食。汉族民间至今还有不吃马肉的习俗,认为马也与牛一样,有功于人,所以不忍心杀食之。南昌、瓯江一带百姓忌食龟、鳖肉,认为龟是有功之物,是它在唐僧取经时帮助唐僧师徒渡过八百里通天河,又运回了经书。所以人们敬之若神,禁忌杀食。
使用餐具的方式禁忌也有很多:如忌讳用手掌平托碗底,又忌用手捏着碗边,这是“丐帮”之相。不许倒扣碗于桌上,因为不吉利。因为生病的人服汤药后才将碗扣于桌上,表示不再生病服药。在用餐前或用餐过程当中,将筷子长短不一地放在桌子上,这种做法是很不吉利的。一般我们称为“三长两短”,意思是表示死亡。因为中国人过去认为人死之后是要装进棺材的,棺材的组成部分是前后两块短木板,两旁加底部共三块长木板,五块木板合在一起做成的棺材正好是三长两短,所以说这是极为不祥的事情。
拿筷子的是用大拇指和中指、无名指、小指捏住筷子,而食指伸出,这在北京人眼里称“骂大街”。北京人一般伸出食指去指对方时,大都带有责备的成分,所以说,吃饭用筷子时用手指人,无异于指责别人,这与骂人是相同的,是不准许的。还有一种情况也是同样意思,即吃饭与别人交谈时用筷子指人。
用餐时把筷子放在嘴里嘬,并不时地发出咝咝声音,这种行为被视为是一种不礼貌。因为在吃饭时用嘴嘬筷子本身就是一种无礼的行为,再加上配以声音,更是令人讨厌,所以一般出现这种做法都会被认为是缺少教养的体现,同样不能够允许。
用餐时要注意不要将筷子落到地上。所谓“落地惊神”,是指失手将筷子掉落在地上,这是严重失礼的一种表现。因为祖先们全部长眠在地下,不应当受到打扰,筷子落地就等于惊动了地下的祖先,这是大不敬,所以这种行为也是不被允许的。但有种破法,一旦筷子落地,就应当赶忙用落地的筷子根据自己所坐的方向,在地上画个十字。其方向为先东西后南北。意思是我不是东西,不应惊动祖先,然后再拿起筷子,嘴里同时说自己该死。
用餐时将筷子放在菜里不停地扒拉,想吃这个想吃那个,筷子搅来拌去,就像盗墓刨坟的一般,这种缺乏教养的行为,令人生厌。
用餐时筷子不能颠倒使用,这种做法是非常被人瞧不起的。正所谓饥不择食,以至于都不顾脸面了,将筷子使倒,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用餐时用一只筷子去扎盘子里的菜品,这同样是不行的,被以为是对同桌用餐人员的一种羞辱。
出于好意帮别人盛饭时,为了方便省事把一副筷子插在饭中递给对方,这种做法要被人视为大不敬,因为只有给死人上香时才这样做,如果把一副筷子插入饭中,无疑是被等同于给死人上香一样,因此说,把筷子插在碗里是绝不被接受的。
孕妇禁忌在旧社会,民间对孕妇流产、难产及生残缺儿和怪胎无法做出完全科
学的解释,就捏造附会出种种迷信说法以告诫一般妇人,不但要禁食、禁视,在行动举止等方面也出现很多的清规戒律。
禁食谁都希望自己生出的孩子健康、漂亮、聪明、活泼。要想生个好宝宝,做母亲的就必须遵照这些饮食禁忌,不让吃的坚决不吃,可吃的尽量多吃。虽然这些禁忌并没有哪些科学依据,大多是建立在感觉联想之上。
忌食兔肉。兔子三瓣嘴,吃了兔肉胎儿也会三瓣嘴。吃兔肉生子豁唇之说至少在东汉已经流传,当时的著名学者王充在他的《论衡》中专门记载。这一俗信的影响巨大,以致有些地方发展到了孕妇连兔子都不能见到,否则后果一样可怕。
忌吃狗肉。吃狗肉对胎儿不利的说法大约产生于唐朝。除了吃狗肉会化胎的危言耸听外,也有较为直观的联想认识:狗爱咬人,孕妇吃了狗肉会把狗性传染给胎儿,胎儿出世后也会爱咬人,至少在吃奶时爱咬。
忌吃驴肉。吃了驴肉,将来孩子“驴性”,不听话。
忌吃公鸡。吃了公鸡,这样生下的孩子夜里啼哭。
忌吃螃蟹。吃螃蟹后,生下的孩子咂泡沫流口水,又说吃螃蟹使胎横难产。台湾民俗则认为吃了蟹,生出来的孩子像蟹那样抓扭别人的手脚。
湾民俗则认为吃了蟹,生出来的孩子像蟹那样抓扭别人的手脚。
忌食生姜。生姜外形“多指”,自然会让人想到生子多指,这一俗信也至少在东汉就已盛行。
忌食老鳖。老鳖脖子短,吃了老鳖胎儿脖子也短。
除了从外部形状上引起人们的联想外,还有从姜辛辣、性强的特征出发,联想到容易使小儿生疮。无论如何,姜由此就被从孕妇的饮食清单中剔除。
行动禁忌如果说,千奇百怪的饮食禁忌限制了孕妇的嘴,那么,花样繁多的行动禁忌就是限制了孕妇的腿。
例如建屋上梁,是极为讲究的,要有相对的仪式,要讲究吉日吉时,这就要严禁孕妇在场,因为在乡间视上梁为神圣的事,关乎一家的兴盛,没有人敢小看,被孕妇冲撞了要倒霉,而且无法破解。所以很多地方把上梁的吉时选在清早。
打井,也不能被孕妇碰上,否则会破了龙脉打不出水,或者打出水来又苦又涩。
造酒,被孕妇撞上,酒就酿不出。
采药,撞上孕妇,药效就会失去。
做豆腐,撞上孕妇,豆腐会坏。
养蚕,撞上孕妇,蚕会死掉。发展到顶峰,谁清早出门碰上孕妇,谁这一天就要不顺,事事不成,闭门家中坐,都保不准祸从天上来。
禁视这些禁忌得以实施的原理是相同的,都建立在人与外界相互交感的原始思维之上。
孕妇不能看产妇生产,否则自己将来要难产。这条禁忌颇有点科学根据,因孕妇看到正在分娩的产妇的痛苦表情,听到产妇的叫喊声,容易产生一种精神压力,到自己分娩时可能会精神紧张,以致引发难产。
忌见到蛇,否则生下的孩子就会吐舌头。至于忌见到属虎的人,自然是猛虎伤人说法的一种演绎。
忌看傀儡戏,不然将生无骨的孩子。浙江丽水一带至今还有孕妇忌看**、电视和看花脸戏的风
忌看戏中花脸,是为将来生下的小孩不会脸花。
不能进入新房看新娘,因为她是“双身人”,“四眼相”,看了新房,新娘日后不是克夫守寡,就是断子绝孙。这说的是“四眼人”不洁,会冲克人。可是在鄂西北,流行“四眼人”动动眼睛、动动手还能治些病症,不管灵不灵,街坊邻居一定要登门邀请。尤其是那些同辈的男子汉或小伙子,眼里掉进点灰尘,要请四眼人用嘴吹吹;胳膊拧伤,要请四眼人摇摇;头痛感冒的要请四眼人摸摸等。这种习俗真可谓奇怪。
禁接触除了以上建立在相似基础上的禁忌外,还有些禁忌是建立在接触传感的基础之上,比如坐在葡萄架下,俗认为会生邪气,生下葡萄胎。摸了戥秤,则会延长孕期,因为过去的秤是十六进位,孕妇碰到戥秤,就意味着要怀胎十六个月,这对大人孩子都是很大的煎熬,而且会造成难产。
相同的禁忌还有不能跨越绳索,认为绳索像胎儿脐带,跨后要缠身难产;不能满坐板凳,否则胎位后坠易成难产;不能抱别家的孩子,说是抱过的孩子要生病,俗称“替胎”;不能到庙宇去,俗以为神灵是至高无上的,洁白无私,福佑人民,理应虔诚尊敬。而受胎是亵渎的产物,倘到神灵之前,是大不敬的行为;不能横跨过扁担,说是会造成横生、难产;不能缠绕绳、线,会造成胎儿脐带绕颈;不能在门口探头缩脑,这将导致胎儿不能顺利生出产门。最令人感到莫名奇妙的是不能抬高手臂,俗信以为胎儿是不能顺利生出产门。
最令人感到莫名奇妙的是不能抬高手臂,俗信以为胎儿是靠咬着母亲的奶筋吸食营养而存活的。孕妇抬高胳膊,会使胎儿咬不到奶筋而饿死。不可放刀于灶上,因孩子投胎时,须经灶君菩萨的准许,怀孕后,置刀于灶,那就是对灶君不满,灶神会将原答允送子的主意取消,因此生下的孩子多死婴或造成流产;孕妇不能进入邻村,不得已要进时,先备祭品祭扫该村之土地神,不然,该村的厉鬼妖魔会附上身,将会造成难产。
数字禁忌数字中,最吉利的要算六和八,所谓“六六大顺”,“要得发,不离八”,就讲出了其中缘由。当今社会,花几十万元买下一个含六和八最多的号码或车牌号,已不是新鲜事。
忌讳的数字很多,从总体来讲,忌单数,因为好事成双;“二”是双数,但这样的日子忌出殡,因为人们不希望坏事成双;“三”谐音“散”,做寿和结婚忌这个日子,祝寿、贺喜送礼也忌“三”这个数字;“四”谐音“死”,因此门牌号、汽车牌号、号码、手机号码等都不宜用这个数字;“五”谐音“无”,因此谈判、收账款等都不宜使用这个数字,免得一事无成;离家出行忌“七”,有“七不出,八不归,初九一十往家飞”之说;老人易忌讳九,因意外或死亡事件比率较普遍年龄高;忌“十三”本是西方的风俗,因为背叛耶稣的犹大排位十三,但中国开放之后,一些高级宾馆为了迎合西方人,也避讳这个数字,不设十三号;年龄上忌“七十三”和“八十四”,因为孔子卒年七十三岁,孟子卒年八十四岁,民间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忌
讳“二百五”这个数,习惯上把“二百五”当做傻子、的代名词;还有号码“七零八六”、“五三五四”之类的数字也忌讳,因为他与“七零八落”、“吾散吾死”同音。
日常行为禁忌禁远行前洗脚。台湾人以为夏天远行前洗脚,会越走越热,冬天会越走越冷。
忌拔去白头发,俗说“拔一根,生三根”,通常以为白头发会越拔越多。
百岁老人忌说实际年龄,总说九十九岁。老年人去世忌说“死”,应说“老了”。中年人报年龄忌说四十一岁。
太阳落山后扫地,因为此时家中的福气神、运气神都回家了,把它们扫出去就会家道中落。打扫忌由内扫到外,因恐将财运福气扫出门。反之,若想驱霉运,则要由内扫到外了。打扫时也不能将椅子椅脚朝上堆叠,因丧事中亦有将椅子翻叠的习俗,会使人联想到丧事,自然尽力避免。
忌在屋中打伞,俗信在屋内打伞会成秃子。
不要半夜到阳台晾衣服或收衣服,如果平常真的没时间晾衣服,更好等隔日正午晒过太阳后再收。
看望病人忌下午和晚上。借用别家药壶煎药,用后忌还。死于外者尸体忌进门,须停于门外。
已婚妇女忌在娘家过春节,忌看娘家的家谱,忌在娘家过元宵节,忌在娘家生孩子。孕妇忌看死尸,忌探望产妇。
七月夜间外出。俗言“七月孤魂野鬼四处游荡”,人们害怕遇夜鬼,晚上除非有急事,要不然没人会冒险外出。再如:不幸遇到鬼,只要咳嗽几声,鬼就离开了,或是夜行的人常边走边唱歌,鬼就不敢出来。新中国成立后,带有迷信色彩的禁忌多被废除。
生肖婚配禁忌一些民间历书中所列“男女配婚吉凶表”中,属虎的倒不忌配属牛、羊、犬的,而独忌配属猴、蛇。而属牛、羊、犬的竟也无一忌配属虎的,堪称怪事。看来后来的生肖相克已经不是五行相生相克的延续,而成了各种民俗文化的“合成事实”。歌谣有:自古白马不配牛,羊鼠相配一旦休,金鸡不与狗相见,青龙见兔泪交流,猪猴见面如刀割,虎蛇相配不到头。蛇配虎,男克女;猪配猴,不到头;兔见蛇,如刀割。白马怕青牛。乌猪怕猿猴,蛇怕猛虎如刀断,羊鼠相逢一旦休,黑狗不能进羊割。白马怕青牛。乌猪怕猿猴,蛇怕猛虎如刀断,羊鼠相逢一旦休,黑狗不能进羊圈,庚鸡见犬泪交流。辰子申忌蛇鸡牛,巳酉丑忌虎马狗,寅午戌忌猪兔羊,亥卯未忌龙鼠猴。
这些民谚和歌谣大多是在中原一带搜集起来的,与台湾民历中的生肖婚配禁忌相比,有许多不同之处。这是风俗的必然特点,正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不过,这一比较也暴露出了这种生肖婚配禁忌的不可信性。一对男女在此地合婚不成,受到生肖方面的禁忌,如果换了地方,还是他们两人,便可能丝毫不受什么制约了。这不是很有戏剧性的事情吗可见生肖婚配禁忌是不可信的,没有一点科学依据。
节日禁忌春节是新年的初始,正月初一又是新年的之一天,故禁忌很多。如忌打碎物品,打碎了要说“岁岁(碎碎)平安”或“越打越发”之类的吉利话;吃年饭时忌无鱼,有鱼忌全部吃净,是为了讨个“年年有余(鱼)”
的吉利。这一天忌动刀、斧、剪之类的器物,忌挑水,忌下地干活,忌借火种,忌讨债,忌购物,忌针线活,忌杀生,忌啼哭,戴重孝者忌拜年,忌说一切不吉利的话。春节饺子煮破皮,忌说“破了、碎了”,要说“挣了”;馒头蒸裂了,忌说“裂了”,要说“笑了”。另外还忌扫地,扫了地也不能把垃圾倒掉,认为会把财气扫走。又忌条凳倒地,因为人死是停柩在两条长凳上的,出殡时抬走棺材,踢倒条凳才起步。此外,许多地方还忌吃豆腐,因为按习俗办丧事时吃豆腐,老人寿终正寝的叫做“倒了豆腐山”。总之,正月尤其是初一禁一切认为不吉利的事情。
其他节日也多有禁忌,如二月初二古称“中和节”,俗称“龙抬头”,忌动剪刀针线,忌推磨取水总碰井沿,都是怕伤了龙。清明节前一二天为“寒食节”,禁忌烟火。七月“鬼节”忌夜间外出,免得惊动鬼神而遭难。八月中秋节忌阴雨,否则来年收成不好。九月重阳节有的地方忌讳出嫁的女儿回娘家,有所谓“回家过重阳,死她婆婆娘’’的说法。此外,一些节令也有忌讳,如立秋忌无雨,认为该日雷鸣下雨则预示丰收,有所谓“雷动秋,狗儿猫儿不吃粥”的俗谚。立冬也有忌雷鸣的,俗言:“雷打不动,十个牛栏九个空。”大概是说牲畜会死亡。
以上就是与24岁本命年忌讳相关内容,是关于孕妇的分享。看完2022 本命年要注意什么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冬至,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 ,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

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过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晋书》上记载有“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其仪亚于正旦。”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

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盛于唐宋,相沿至今。《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表明古人对冬至十分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二气的自然转化,是上天赐予的福气。汉朝以冬至为“冬节”,官府要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例行放假。《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所以这天朝庭上下要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塞闭关,商旅停业,亲朋各以美食相赠,相互拜访,欢乐地过一个“安身静体”的节日。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祀祖的日子,皇帝在这天要到郊外举行祭天大典,百姓在这一天要向父母尊长祭拜,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古人认为,冬至是阴阳转枢的日子,这一天之后,阴气渐消,阳气渐长。冬至,皇帝到天坛祭天,第二天就在太和殿里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贺。

一、吃饺子。
古语有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可见冬至吃饺子已经是必不可少的风俗。"医圣"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辞官回乡后,看到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因而命其弟子搭台筑灶,把羊肉和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吃。人们吃后,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便叫"饺子"。

二、九九消寒。
冬至的次日开始数九,这就是人们所说的"提冬数九"。数上9天是一九,再数9天是二九,以此类推,数到"九九"就算"九"尽了。"九尽杨花开",那时天就暖了。入九以后,文人墨客,搞所谓消寒活动,择一"九"日,相约九人饮酒("酒"与"九"谐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三、祭天祭祖。
很多地区在冬至这一天有祭天祭祖的习俗,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家家户户都把家谱、祖先像、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厅,安放供桌,摆好香炉、供品等。祭祖的同时,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叩拜神灵,以祈福来年风调雨顺,家和万事兴。
太仓肉松的资料
本文2023-09-27 15:56:25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19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