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中的人物与曹雪芹的家族有哪些映射,各自对应的人物是谁
《红楼梦》被称为神秘的作品,它的神秘主要是书中暗示了康、雍、乾三朝的政治时局,而作者曹雪芹家族的兴衰荣辱与其紧密相连,他把自己家族经历的事件和他脑海中的人物,一一展现在《红楼梦》里,似若有所指,而又不敢造次,《红楼梦》里主要的人物和事件,都能在康、雍、乾三朝找到影子。在这些错综复杂的人物和事件中,有一位人物是联系它们的关键,那就是贾蓉的媳妇秦可卿,这位神秘的人物是解开《红楼梦》秘密的总钥匙,在她身上,隐藏着《红楼梦》的巨大秘密,刘心武揭秘《红楼梦》就从秦可卿这个人物身上开始了。 在《红楼梦》里,曹雪芹描绘了一个贵为国公的大家族贾府,书中交代,他们是一母同胞的两个兄弟,都为当朝的皇帝所宠,封官加爵,地位显赫,称为国公,老大宁国公,老二荣国公。两个兄弟分别娶妻生子,延续血脉,虽然故事开始时两兄弟都已去世,但其爵位由儿孙延续,贾氏家族依然一副贵族气派。而就在这个家族声名显赫的背后,也潜伏着危机,而这一危机就成了曹雪芹笔下秦可卿进入贾府的最大漏洞,那么这一危机究竟是什么呢 在《红楼梦》里,曹雪芹虽然敷衍说,自己所写的不知是哪朝哪代的事,但根据他的艺术手法和专家推断,《红楼梦》所反映的是清朝康、雍、乾三朝的故事。在清朝,皇帝对有功的大臣要颁赐爵位,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封爵,大臣被封后,他的子孙可以世代袭爵。第二种封爵,他的子孙虽然也可以世代袭爵,但是其爵位却降了一格。而《红楼梦》里的宁荣两府是世代袭爵的,但是都属于封爵的第二种情况,子孙的爵位降一格,虽然如此,贾府在当时整个社会上也具有了不起的地位。这么一个开国功臣的大家族,能在娶媳妇的问题上马虎吗他们所娶的媳妇都是什么样的身份和地位这与秦可卿这个人物又有什么联系呢 秦可卿的寒微出身显然与贾府这一百年大族的地位极不匹配,她成了贾府众多媳妇中的一个例外,那么曹雪芹为什么要这么写根据专家的考证,《红楼梦》是一部带有自叙性和自传性的作品,书中的主要人物都能找到生活原型,曹雪芹就是把这些原型上升为他小说中的人物,尽管创作者有想像和虚构的可能,但《红楼梦》里的那些人物却和曹雪芹自己家族的某些人物惊人的相似,这又是如何解释呢书中哪些人物是有原型的这对揭开秦可卿的真实身份有什么作用呢 这些疑问您将在刘心武揭谜《红楼梦》里找到答案。 (全文) 要揭秘《红楼梦》里面的秦可卿这个角色的话,首先就要搞清楚,秦可卿在贾氏宗族当中处于什么位置,我们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我们知道贾氏宗族,它的长房是宁国府,它的次房才是荣国府。可是因为《红楼梦》它主要写的是荣国府的故事,也写到宁国府,也写到其他地方,但是故事发生的主要空间是荣国府,所以我们梳理贾家的宗族情况的话,我们也可以先来梳理荣国府。荣国府是怎么回事荣国公他生了几个儿子,究竟生了几个,书里没有交代,但是他的长子叫做贾代善,大家知道《红楼梦》一个固有的艺术手法就是谐音,“假语村言”就是一个谐音,就是他把真的隐去了,用一个艺术虚构的东西来表达这个真实的实质,但是他又做了很多掩饰,所以叫假语村言。那么“贾氏”就是假设有这么一个家庭,荣国公这一支,荣国公死了以后,长子就叫贾代善,贾代善他有两个儿子,长子叫贾赦,第二个儿子叫贾政,这两个儿子也都很争气,也都继续生儿子,所以荣国公这一支的血缘就往下延续了。书上写到贾赦有两个儿子,关于贾赦两个儿子,我见下面听的人有人在微笑,因为觉得有意思了,书里面说,贾赦的长子叫贾琏,底下有人在笑,不是贾琏嘛,你把他叫做贾琏我也不反对,但是如果你查字典的话,你会发现,一个“玉”字边一个连起来的“连”,这个字只有一个读音读做琏,是古代的一种祭器,主要是在祭祀的时候装粘米和小米的。那么书里交代,贾琏是老大,是长子,可是在书里面描写的时候所有的人都叫他琏二爷,叫他二爷,贾赦的长子怎么会叫二爷呢这个问题放在后面我给你破解。那么还有没有儿子呢还有一个儿子,叫贾琮,贾琮,现在有人在笑,其实琏二爷这个称谓很好解释,贾琮是他哥哥不就完了吗可是不对,书里面贾琮是出场的,有一次贾宝玉奉贾母之命,到贾赦和邢夫人住的宅院探视贾赦,探视完以后邢夫人就把他留下来了,留下来以后就描写到贾琮出场了,他出场以后是怎么情况呢邢夫人很不喜欢他,一看到他就说,哪跑出个活猴来了,你奶妈都死绝了,把你弄得黑眉乌嘴的,说奶妈子也不好好收拾收拾你,哪像一个大家子念书的孩子。可见贾琮年龄还小,长得也不怎么样,也不爱卫生,是一个很猥琐的形象。他应该和书里面写到的贾环、贾兰年龄差不多,所以他不可能是贾琏的哥哥,他只能是贾琏的弟弟。 贾政生育能力比较强,贾政挺争气的,为荣国公这一支往下传血脉贡献比较大。他首先生了一个大儿子叫贾珠,贾珠在《红楼梦》故事开始以后虽然已经死掉了,在《红楼梦》看不到故事了,但是贾珠不是夭折,他是长大成人了,娶了媳妇了,而且给贾政生了一个孙子他才死去的。当然大家印象最深刻的是贾政的另外一个儿子就是贾宝玉,这是我们《红楼梦》本书的大主角。他是贾政的儿子,贾宝玉还有一个弟弟就是贾环,是贾政的小老婆赵姨娘生的。所以你看荣国府的男丁状况比较让人乐观。现在我们再来说宁国府,其实应该先说宁国府,我再提醒大家,宁国府是高于荣国府的。宁国公他是哥哥,那么这一房,宁国公死了以后就把他的爵位传给了他的儿子贾代化,宁国公这一支到了这个贾代化以下,情况就不太妙了。怎么不妙呢贾代化倒是生了两个儿子,但是书里面写得很清楚,第一个儿子贾敷,没长大成人,八九岁就死掉了,他跟贾珠的情况不一样,就是在家族血统继承上没起任何作用,所以这个就可以忽略不计了。实际上他只有一个儿子就是贾敬,这个贾敬又很古怪,他后来不愿意住在宁国府里面,他也不愿意回原籍,他就跑到都城外面道观里面和道士胡羼,在那儿炼丹,这是贾敬。贾敬倒也还生了一个儿子就是贾珍,但是这个就很孤单了,贾珍也生了一个儿子就是贾蓉,所以在宁国府就形成了一个三世单传的局面,什么叫三世单传呢年纪大一点的中国人都懂,这个在一个宗族的血脉延续上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三代都只有一个男丁,这往下传就很困难,万一最后这个男丁没有生育能力或者非正常死亡,或者正常病死了,他的媳妇都没有给他生下一个孩子来,这就叫做绝户,这一支的血脉就终结了。大家知道在封建社会,不但一般的贵族家庭很重视血脉的延续,就是一般的人家,包括穷人家,也很重视自己宗族血脉的延续。那么,宁国公和荣国公他们两兄弟,他们都要把他们的血脉延续下去,这个在封建社会是一件天大的事,宁国公、荣国公,虽然封了国公,他们也要重视他们子孙血脉的延续,他们和一般的家庭还不一样,他们是有爵位的,延续的不光是血统,还有社会地位还有财富,所以血脉延续对两府来说是天大的事。所以宁国府面临一个血缘继承的危机,跟荣国府比危机感就更深重。我说这个干嘛呢有人说你不是要研究秦可卿吗我就是要说到这儿跟你一块儿讨论,在封建社会那么重视血缘继承的封建大家庭里面,宁国府已经到了三代单传的状况了,那么最后终端的男丁就是贾蓉娶媳妇,能够随随便便吗能随便娶一个媳妇吗下面有人在笑,说那怎么不可能呢,人家那是小说,人家曹雪芹就乐意这么写,人家好稀,就写这个贾府贾氏宗族不重视娶媳妇,什么血统都不论,不但穷人的女儿可以娶,不知道父母是谁的野种也可以娶。如果曹雪芹真是要这么写的话,他就不应该只体现在一个媳妇上,所以下面我们就要来看一看书里面,所写到的贾氏宗族娶媳妇的情况。 宁国公和荣国公娶的什么媳妇,书里面没有交代,但是贾代化和贾代善娶媳妇的情况有所交代,就是荣国府的荣国公,他死了以后就把他的贵族爵位传给了他的长子,就是贾代善,贾代善娶的是谁呢是金陵世勋史侯家的**。那么在第四回我们就看到了这样的情节,就是贾雨村他后来补了官,补了一个应天府,他审案子,审人命案,审理当中旁边一个门子递眼色,他觉得很奇怪,他就停止审判,把门子叫到密室里面去,问,为什么不让我来审呢这个门子就说,你要想把官做得牢靠的话,你得有护官符,所以贾雨村就恍然大悟,护官符怎么写的后来书上就透露了护官符上的头四户,头四个家族,就是金陵地区的四大家族。居首位的就是贾氏。“贾不假,白玉为堂金做马”,豪富不豪富这样一个家族给自己的青年公子娶媳妇,毫不含糊,得找门当户对的,找的史家的**,史家就是四大家族的第二家族,叫“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多大的气派。贾家要娶媳妇,首先考虑的还不是一般的富贵家庭,考虑的是史家,果然贾代善就娶了史家的一位**,做了自己的媳妇。这就是书里面出现的贾母,她做**的时代,书里面没有写了,故事开始的时候,她已经是一个老太太了,她的同辈人基本都死光了,在宁荣两府老辈的只剩下她一个了,因为她姓史,所以有时候书里面叫史太君,史家的**嫁给贾家为妻,重不重视血统啊,非常重视。这个门子跟贾雨村讲这个事的时候跟他说了,跟贾雨村说这四家这四大家族他们皆联络有亲,他们在政治上、经济上结成联盟的,他们是一损皆损、一荣俱荣的关系,互相扶持遮饰,俱有照应的。那么他们在婚配上互相作为首选。我这么说绝不牵强。你再看曹雪芹的描写,贾政娶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媳妇呢不讲究血统,街上找一个妇女,育婴堂去要一个,绝对不是,娶的是王夫人,王家的女儿,在四大家族里面王家非同小可,当地的顺口溜说,“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请来金陵王”,龙王爷有事都得求他们家,你说是什么样的家庭这个王家不得了。王夫人他是王家**,嫁给了贾政,她的妹妹嫁给了谁呢嫁给了薛家,薛家就是四大家族的第四家族。顺口溜怎么说的呢“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富有到没道理的地步,属于富有得不堪,珍珠都成了泥土了,什么样的家庭就是王家的女儿不往别人家乱嫁的。王家还有一个成员也嫁到贾家了,就是王熙凤,她是王夫人和薛姨妈的内侄女。王熙凤父亲没有说叫什么名字,也是王家的一个成员也是很富有的,四大家是互相是婚配的,娶媳妇决不能随便,而且首先考虑四大家族里面有没有合适的。四大家族可能没有合适的,因为可能年龄段上没有那么一个**或者有**已经许给别的家了,那么再考虑别人家,所以在贾府里面发现另外一个媳妇,她不属于四大家族,但是也非同小可,这就是贾珠的媳妇李纨。李纨什么出身呢书里面交代非常清楚,父亲叫李守中,什么样的家庭背景呢李守中曾经当过国子监祭酒,这也是一个不小的官,也是一个诗礼大家。李纨出自这样的家庭背景。所以你看荣国府娶的媳妇,哪一个是孬的呀,都是所谓根基家业非常经得起推敲的。惟一一个弱一点的可能是邢夫人,有的读者说邢夫人好像差一点,邢夫人是差一点。首先“邢”姓不属于四大家族,书里没有具体介绍,邢夫人的家庭背景,不像介绍李纨那样介绍了一下,而且我们从书里面描写模模糊糊感受到邢夫人这个人有点病态人格,这个人心眼偏狭,有毛病,特别吝啬,光知道敛财,不过总的来说邢夫人很显然也是一个知根知底的富贵人家的女儿,也不是非常差的,只是跟我们刚才说的那些媳妇来比稍微差一些,逊色一些。这可能跟邢夫人本身她是填房有关系。这点你注意到了吗邢夫人不是贾赦的原配,贾琏、贾琮,包括迎春都不是她生的,书里面后来是有透露的。娶续弦妻子的时候,可能就比较难找到非常有权势家庭的**了。所以邢夫人的家庭背景、经济状况稍微差了一点,也不是很差。这是荣国府娶媳妇的情况,那我们回过头来看看长房宁国府,宁国府宁国公娶的谁不清楚,没交代,那么贾代化娶的谁呢模模糊糊知道,好像也是一个史家的**。到了贾敬就不知道娶的是谁了,贾珍我们知道,他的媳妇是尤氏,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在《红楼梦》里面她的戏挺多的,尤氏看得出来,还是一个懂得大家规范的富家的子女,富家的女儿,当然尤氏的家庭,娘家的家庭,从小说后面的描写看,好像不太好了,尤氏的父亲可能是死了老婆了,续弦,填房不知道怎么就娶了一个寡妇,寡妇带了两个女儿,在过去的社会叫拖油瓶,带来两个跟别的男人生的女孩子嫁到他们家,成为尤氏的继母,小说后面出现就把她叫做尤老娘,小说写到那儿的时候她的年龄已经大了,她带来的两个女儿都长大了,一个就是尤二姐,一个就是尤三姐。尤二姐和尤三姐和尤氏既不同父也不同母,只是名分上的妹妹罢了。可见尤氏的家庭背景到后来似乎也不太好,不过这也不妨碍我们去估计,尤氏是一个很不错的家庭的一个**,嫁到贾家来。但是所以他比王熙凤,比这些家业根基差一点,也因为她是填房,她的情况跟邢夫人类似。下面有的人在摇头,说是吗不是她有贾蓉吗,贾蓉不是她儿子吗她是贾蓉的继母,她不是贾蓉的生母,何以见得呢在“酸凤姐大闹宁国府”这一节,你读得仔细不仔细,因为贾琏偷娶了尤二姨,王熙凤就杀到宁国府,撒泼,大哭大闹,先跟尤氏闹,然后又跟贾蓉闹,骂贾蓉,她在骂贾蓉的话里面有一句,就是“你死了的娘的阴灵也饶不了你”,可见贾蓉的娘已经死掉了,是地狱里的阴灵,这就可见贾蓉不是尤氏生的,肯定贾蓉就是贾珍的前妻生的,所以尤氏后来是填房,填房就不能要求太高,尤氏可能是很不错的家庭的**,但是就不是四大家族了。那么根据整个的这些描写,那么我们可以形成这样一个逻辑,就是贾氏宗族在为贾蓉选择媳妇的时候能够不重视吗即便四大家族里面找不到合适的,类似李纨这样的家庭背景的能不能找一个,如果这样也找不到的话,起码可以以贾赦的填房和他自己的继母为坐标系,找一个过得去的,血缘很清楚,家境也还过得去,身份也还可以的这样一个女子吧,但是我们却发现,最后对秦可卿出身的交代,满不是这么回事,竟把秦可卿设计成为一个从养生堂抱来的野婴。说到这儿,马上又有红迷朋友要跟我讨论了。说哎呀,你啰啰嗦嗦说了这么半天干嘛呀,人家是小说,是不是啊,小说可以想像,可以虚构,他就楞这么写。是不是你干嘛这么寻根究底,没完没了啊我自己也写小说,虽然我是一个远不能跟这些大师相比的写小说的人,但是我写小说,我也读小说,我就知道小说有不同的类别,其中有一种带有自叙性,自传性,就是小说的人物是有生活原型的,当然要虚构,当然要想像,但是都是从已经存在的活泼泼的生命基础之上去发展,去想像,去架构这个人物关系,去铺展情节。 那么《红楼梦》可以拿出很多证据证明,它是一个写实的作品,是带有自叙色彩的作品,是一个写人物从原型出发的作品,那么我们一步步来讨论,首先我们看曹雪芹自己怎么说的,你看第一回,我只举几个短短的句子,比如说他说“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又说“一一细考较去”,他是从他生命体验当中,选取他接触过的相处过的女子,他来写的。又说,“我半世亲睹亲闻的这几个女子”,他自己说他是亲睹亲闻。那你要跟我讨论,作者故意要这么说,他打马虎眼,他明明是完全虚构的,完全没有生活依据的,他偏要这么说,那倒也可能,那我们就再进一步讨论,他的合作者脂砚斋,为什么在批语里面一再地告诉读者,实有其人,实有其事,重要人物都有原型,简单来说贾宝玉的原型就应该是曹雪芹自己,带有自叙性,但是因为这个我们以后还会涉及这个话题,还会展开来分析,现在在这儿,我就先不展开分析贾宝玉的原型,先分析贾母的原型,贾母是有原型的,何以见得呢大家知道,曹雪芹他的祖父是曹寅,曹寅的妻子姓李是李氏,曹寅的妻子是李煦的妹妹,李煦是谁呢是曹寅当江宁织造的时候,李煦当的是苏州织造,是江南金陵地区的两大织造,而且康熙皇帝很宠爱他们,还经常让他们两个轮流分管当地的盐政,有时候一块儿管,有时候分开管,轮值管,并且康熙让他们两个当特务,除了他们本职工作以外,要他们密报很多当地江南的情况,特别是明代的遗民,有什么动向,当地的民间对朝廷有什么议论等等。关系很密切。那么曹寅的妻子李氏就是李煦的妹妹,那么在小说里面,我们就发现贾母现在他把李氏化为姓史了,说明是经过艺术加工了,史家,那么贾母例子很多,我不一一举,我只举几个,大家知道,在荣国府过春节的时候,闹元宵的时候,贾母这个人是一个享乐主义者,不但她很会吃,很会穿,她也很会看戏,很会欣赏文艺,家里请了说书人,来说书,她说你们都根本不行,破除陈腐旧套,她给他们讲,她们家里怎么演戏,她说当时我们家里唱戏有弹琴的场面,不来虚的,不使演员,因为中国戏曲是大写意,虚拟的,弹琴比划几下,表示弹琴就行了,她说我们不是,我们家演戏是真琴上台,真的琴师上台,她就举例子,有时候凑起来演几个折子戏,都跟弹琴有关。那么,她说了一个《西厢记》的《听琴》,这个是大家很熟悉的剧本,《西厢记》是元代王实甫的作品,在明清非常流行,不稀奇。她又说了一个《玉簪记》的《琴挑》,《琴挑》是明朝高濂的一个剧作,当时也很流行,到处演,也不稀奇。她又举一个例子,还有一个戏叫《续琵琶》,《续琵琶》是写蔡文姬的故事,里面要一面操琴,一面唱《胡笳十八拍》,她说像这些戏我们都是请会弹琴的演员在台上真的弹琴,那多好看啊。那么《续琵琶》是谁写的呢你去查中国戏曲史料,你很难查到。是一个很不流行的剧本,是一个几乎没有公开演出过的剧本,是一个没有继续演出到今天的剧本。这个剧本是曹寅写的,是曹寅写的。而且据查资料可以知道,只在曹寅自己家和他的亲戚家,也就是李煦家演过这个戏。这个例子就证明,贾母的原型就是李煦的妹妹,否则曹雪芹写这一笔的时候,不可能写到这样一出很偏僻的,曹寅写的剧,而且只有在曹家和李家演过的戏,这是一个例子。另外,书里面交代史湘云是贾母她娘家的人,书里面透露她有两个叔叔,都是封侯的,地位很高的,一个是保龄侯史鼐,一个是忠靖侯史鼎,而且书里面也说得很清楚,史鼐是哥哥,史鼎是弟弟,书里面有贾母的两个侄子,书里面设定贾母姓史,所以他们也都姓史,他们一个叫史鼐,一个叫史鼎,那么你去查李煦家的家谱,你就会发现,李煦两个儿子老大就叫李鼐,老二就叫李鼎。这不可能是巧合啊,哪那么巧啊而且虚构的话,按道理,鼎应该当哥哥,因为鼐在鼎上加了个乃字,应该是老二,可是他一丝不乱地写,可见他是有原型,贾母的原型就是曹寅的妻子李氏,是有原型的。 那么贾政有没有原型呢更有原型,说起来就更有意思,现在大家想一想,有一件事情很古怪,很多读者读《红楼梦》很粗心,不细推敲,也有人一推敲就画了很大的一个问号,就是贾赦是贾母的大儿子,而且他还袭了爵,是一等将军,根据封建社会的伦理的秩序,他应该侍奉贾母,应该和贾母住在一起,荣国府这个庭院应该他来住,荣国府中轴线的建筑,那个院落庭院,就是后来林黛玉后来看到挂的皇帝的匾那个庭院,应该是贾赦来住,他是长子啊,他又封了爵位啊,怎么现在住的是贾政啊请问怪不怪怎么解释你虚构,犯得上这么虚构吗这么虚构的目的是什么呢怎么回事呢你怎么不推敲不琢磨呢读《红楼梦》不能当懒人,要当一个勤快人,要勤于动脑,要善察能悟才好,才能读出味来。关于贾政,贾政根本就没有袭爵,因为皇帝规定了,袭爵只能一家传给一个男子,传给你的长子,当然书里面也写了,贾代善死了以后,皇帝立即就让贾赦袭了爵,然后问还没有儿子啊,说还有,皇帝很高兴,皇帝很顾念贾家在他们开国的功勋,立即引见,一看贾政非常喜欢,那也不能给他封爵了啊,就赏了一个主事的头衔,让他入部习学,后来就让他当了一个官,当了一个员外郎,什么叫员外郎,不大不小,不怎么大,折合成今天的官职无非就是个副部长,副部级。你说有多大啊,贾母明明自己的大儿子是一等将军,他丈夫的爵位是传给大儿子了,他不让大儿子跟他住,现在是二儿子,二儿子也没有什么不得了的官职,但是贾政却和王夫人在荣国府的府邸的中轴线的正房大院居住生活。怎么回事,这个贾赦就更奇怪了,你老大怎么不伺候你妈啊而且我们越看越怪,75回写中秋,当时贾家已经风雨飘摇了,贾母强打精神组织团圆宴,团圆宴你就发现座次很奇怪了,贾母的右边坐的全是跟她直系的人物,坐的谁呢是贾政,贾宝玉、贾环、贾兰,怎么会没有贾赦,贾赦应该坐在她右边啊,第一个啊,他是老大啊。贾赦坐她左边,左边除了贾赦是些什么人呢当然有贾琏,有他儿子,另外就是贾珍、贾蓉,就很显然是个旁系的人物,是不是这怎么回事曹雪芹虚构,他艺术想像,他怎么想成这个样子呢其实道理很简单,就是因为他过分地忠于生活原型,这个谜是被周汝昌先生经过严密考证,揭示出来了,就是因为曹寅这个历史原型在小说里面他淡化了,就是贾代善,只剩一个名字了,他生了一个儿子,是曹颙,那么康熙皇帝非常喜欢曹家,曹寅死了以后,康熙还让他的儿子接着来当江宁织造,这是一个肥缺,还让他当,但是曹颙很不争气,他倒是很有才能,声誉也很好,但是他的健康状况不好,他没有干几年就病死了,贾母就成了寡妇了,而且底下就没有儿子了,再让曹寅来家的人当织造的话,就找不到男丁了。 但是当时康熙实在是太喜欢曹家了,也特别喜欢李煦,喜欢贾母娘家她哥哥,所以康熙就亲自问李煦,说你看一看曹寅的侄子里面,有没有好的,选一个过继给曹寅,虽然这个人死了,但是还可以名义上过继一个儿子,好让他侍奉李氏,来接任这个江宁织造,后来李煦就很认真地帮他挑选,挑选曹寅的侄子曹頫,挑选曹頫过继给曹寅,也就是过继给李氏,成为他的一个儿子,而且曹頫又生了一个儿子曹沾,就是曹雪芹的原型。所以他根据自己家族的体验,他的父亲是过继给祖母的,所以你再回过头来看《红楼梦》,你觉得它太写实了,他写贾母和贾政的关系非常淡薄,她喜欢她孙子,因为根据封建社会的观念,儿子如果不是亲生的是过继的话,孙子就一定是亲生的。儿子老大了才过来,双方论骨肉比较困难,孙子从小可以瞒着他,是不是长大你再告诉他或他自己想办法知道,是另外一回事,就可以很亲地当作自己骨肉的延续。所以你看,曹雪芹为什么这么写,就是因为他有生活原型,他的父亲曹頫就是贾政的原型,原型人物,曹頫不是贾母的亲儿子,但是又过继给贾母,继承了荣国府的家业,所以他住在荣国府的正堂大院。实际上荣国府只有这么一个过继的儿子,为什么他要写贾赦呢这点就是他发挥他的艺术想象力,以及他的艺术虚构了,如果太忠实于生活的真实写起来就很麻烦,所以他就归并同类项,因为贾赦确实在小说里面是贾政的哥哥,在生活原型当中也确实是曹頫的哥哥,明白吗他和贾政之间他们是亲兄弟,懂这个道理吗但是他没有过继给贾母,明白吗他没过继给贾母,他怎么能住在荣国府的院里面呢他当然是在另外一个院落居住,明白这个逻辑了吧。是不是,对吧,曹雪芹因为太忠于生活原型了,所以写来写去写成这个样子。所以我就跟你讲,《红楼梦》的人物都是有原型的。说了半天,我想说什么呢就是说贾蓉也有原型,贾蓉的妻子秦可卿也应该有原型。我这个逻辑把它梳理一遍,你现在听懂了吧,我觉得我这个逻辑起码还是自成方圆的,她应该有一个原型。因此,问题就逼到这儿来了,那么这么样一个写书的人,写贾蓉的媳妇秦可卿,她应该也有原型,那么秦可卿的原型究竟是谁呢我们下一讲接着讲。
有后代,但没有家谱。
李伯禽,小名“明月奴”,原配许氏所生。一生未入仕途,贞元八年(792年)去世。有一子两女,长子年轻时出游,不知所踪。两女分别嫁给当涂农户陈云和刘劝。
李颇黎,李白在东鲁时和一女子所生。
李平阳,原配许氏所生,出嫁后不久即去世。
扩展资料李白婚姻史上有两次倒插门
关于李白老师的婚姻状况,他的铁哥们魏颢有明晰的记录,第一桩婚姻娶的是在湖北安陆,娶的是大唐帝国前任丞相许圉师的孙女,婚姻状况:幸福。生有一子一女,长女叫平阳,次子叫伯禽。婚姻性质:上门女婿。这是李白老师自个招认的,他在给裴长史的信中承认:许相国家“招”他上门。
大概在李白老师四十岁的时,许师奶不幸离他而去。这个时候,李白已经搬迁到山东,在这里又找了一个姓刘的美眉,两人的关系维持得很辛苦,后分手。
过了这一劫,又找了一个山东姑娘,连姓氏都弄不明白,史上只记载:“鲁地妇人”,二人好像只是停留在同居阶段,还生了一个儿子,名字取得很可爱:玻璃(颇黎)。
到李白老师五十多岁时,进入第四段感情,娶了大唐帝国前宰相宗楚客的孙女,李老师也承认这段婚姻是宗家“招”他的,也是倒插门。
宗师奶是个好太太,对老公李白有再造之恩。李白老师诗写得好,政治眼光却不敢恭维,六十岁的人半点也不淡定,一脚踏进叛军的阵营,结果深陷大狱,杜甫曾经描述过当时的惨状:
“世人皆欲杀”,是宗师奶上下奔波,动用宗家一切的关系,把李白从死罪的深水里打捞了上来,李白对太太无比地感恩:“多君同蔡琰,流泪请曹公”,把宗师奶比作三国时候披头散发,赤脚踩着大雪去请曹操赦免老公的蔡文姬。
说了这四段感情史,只有第二段与刘姓妹子的历史是最模糊的,第三段虽然连人家姑娘的姓名都没留下,但至少留下了二人感情的结晶:李玻璃。而和刘氏的过程,似乎什么都没留下,在李白的生涯中轻淡如烟。
-李白
姓氏渊源:
中国人的姓,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在《百家姓》中排第127位在当今以人口多少排名的中国百家大姓中,董姓位居第29位。
--------------------------------------------------------------------------------
一、姓氏源流
有三大支:
一支出自已姓:据《元和姓纂》、《古今姓氏书辨证》等资料所载,相传颛顼(传说中古代部族首领)的己姓(颛顼之孙叫吴回,吴回之子陆终,陆终的大儿子名樊,赐己姓,封在昆吾国。)之后裔飂(音刘)有个儿子叫董父,相传对龙的习性很有研究,帝舜就任命董父为豢龙氏,让他专门养龙,在董父的精心驯养下,许多龙学会了表演各种舞蹈,帝舜很是喜欢,就封董父为鬷川(今山东定陶北县)侯,还赐他以董为姓氏,其后代亦以赐姓董为氏,董父也被尊称为董姓始祖。
一支出自姬姓,以官为氏。据《姓氏急就篇注》、西汉史游《急就篇》及宋人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辩证》《所载,春秋时,周朝有大夫辛有,辛有有两个儿子在晋国任太史,即太史,董督(考察并收藏之意)晋国的典籍史册,其职责是“董督晋史”,他的子孙世袭晋国史官,以官为氏,称董氏,这一时期晋国的都城在绛(今山西翼城东南),故此支董氏出自今山西翼城。
一支出自少数民族及其他,匈奴及南蛮均有董姓。另外,据《董氏世谱》所载,帝颛顼的后代陆终有一子叫参胡,姓董,参胡的子孙便有以董为姓者。
--------------------------------------------------------------------------------
二、繁衍播迁
据史料所载董姓的发源地在山东定陶北部、山西西南部、山东平原县一带三个地方。
秦汉时,董姓在今山西、甘肃、河北、河南较为集中。
另外,陕西,山东定陶、高青,广东广州,四川资阳、德阳,浙江余姚、湖北襄阳、枝江,福建福州,河南禹州、伊川、南阳、开封、杞县、信阳、灵宝等地也散居有董姓族人。
后在不断的繁衍过程中,甘肃、山东两地董姓发展成当地望族。
这一时期,据史书所载的董姓族人繁衍迁徙情况有:出自晋国太史一支的辛有后裔董狐裔孙董翳被封为翟王,都高奴(今陕西延安市城东延河东岸),后其子孙又迁居陇西(今甘肃临洮);西汉董仲舒为广川(今河北枣强东)人,其曾孙由广川迁至陇西,后人又迁往河东(今山西夏县西北)。
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百姓四处流散,大举迁往南方,安徽、江西、江苏、湖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均有董姓迁徙而来者。
隋唐时期,是董姓一大繁衍时期,唐代的《元和姓纂》记载董氏有四个郡望:即陇西、弘农(今河南灵宝)、河东、范阳(今河北涿州)。此外还有济阴(今山东曹县)。唐末,固始(今属河南)董氏又有随王潮、王审知入闽者。福建、广东又有董姓迁居者。
又唐代固始(今属河南)人陈元光父子开漳入闽及王潮、王审知入闽时都有董姓加入。宋元时期,金兵入主中原及蒙古军队的南下再度迫使董姓南迁,浙江余杭一带此时出现董姓族人。从清康熙年间开始,董氏有族人陆续移居台湾,此后,有的又徙居南洋群岛及欧美一些国家和地区,董姓这一时期可谓遍布海内外了。今日董姓以河北、山东、山西、云南、辽宁、浙江等省最为集中。
郡望堂号 董姓郡望主要有陇西郡、济阴郡等,其中以陇西郡最旺。
1、陇西郡,战国时治所在狄道(今甘肃临洮南),三国时治所在襄武(今甘肃陇西南);
2、济阴郡,治所在定陶(今山东定陶县西北)。
堂号有:“陇西”、“直笔”、“良史”、“豢龙”、“正谊”、“三策”等。�
宗族特征
1、纵观董姓名人,可以看出董姓是一个多武夫将帅和画家的姓氏,忠臣良将辈出,在历史舞台上争相竞妍,各展风姿。
2、董姓字行辈份层次分明,特征显著,如董贻玖所修《董氏族谱》中载有湖南一支字行为:“名初怡世业,继序振家声,祖泽由来远,诗书裕后昆。”又董德庵所修《董氏宗谱》中载有河北一支为:“维士生亨,初伯叔仲,汝文继夭,圣国祯祥。
--------------------------------------------------------------------------------
三、历史名人
董 狐:春秋时晋国史官,被当时的孔子誉为"良史"的史官,是最早出现于史籍的董姓名人。
董仲舒:广川(今河北枣强县东)人,西汉哲学家,今文经学大师。汉武帝举贤良文学之士,他对以"天人三策",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为汉武帝采纳,开此后两千余年封建社会以儒学为正统的先声,确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统治地位。其学以儒家宗法思想为中心,杂以阴阳五行说,把神权、君权、父权、夫权贯串在一起,形成封建神学体系。提出"天人感应"说和"三纲五常"说。
董安国:西汉内史,曾著农书十八篇。董忠:阳翟(今河南禹州市)人,西汉时被封高昌侯。
董宣:圉县(今河南杞县南)人,东汉时以秉公执法,廉洁奉公著称于世,有“卧虎令”和“强项令”之称。
董 贤:云阳(今陕西淳化)人,西汉大司马。他22岁时就被哀帝宠幸,官至大司马,操纵朝政,其家族在当朝显赫一时。
董小宛:著名才女,为秦淮河"八大名妓"之一。容貌俏丽,善书画,通诗史,后来嫁给清代著名文学家冒襄为妾。
董邦达:著名画家,人称清代画中十哲之一。
董 源:五代南唐画家。用披麻皴法画山水,平淡天真,后又巨然承其风格,并称"董巨",为五代,北宋间南方山水画主要流派,对后世影响很大。
董解元:金朝时戏曲家。他根据唐人元稹的《莺莺传》创作了《西厢记诸宫调》,为后来元曲作家王实甫创作《西厢记》准备了条件。
董卓:东汉末陇西临洮(今甘肃氓县)人,字仲颖。189年率兵入洛阳,废少帝,立献帝,挟献帝西迁长安,自为太师,后为王允、吕布所杀。
董昭:定陶(今属山东)人,东汉时曹操谋士。
董王己:陈留(今河南开封县东南)人,东汉屯田都尉,著名女诗人蔡文姬之夫。
董正:东汉时番禺(广州)人,以雅性高洁,累辟不仕为世人敬仰。
董昌:东汉浙江余姚人,官至蜀郡太守。
董遇:弘农(今河南灵宝南)人,三国时任曹魏大司农。
董厥:义阳(今河南桐柏县东)人,蜀汉时任职尚书令,被称为“良士”。
董和:三国时南郡枝江(今属湖北枝江),蜀汉时与诸葛亮协力辅佐蜀后主,居官20余年,死时家无檐石之财;其子董允,蜀后主时任黄门侍郎,颇得诸葛亮信任,常谏诤后主过失
董奉:侯官(今福建福州市)人,三国时神医,为人治病不取钱,治愈者使裁杏树,数年达万株。后人用“杏林”颂赞医者,即出于此。
董景道:弘农(今河南灵宝南)人,西晋经学大师。
董征:南北朝时顿丘(今河南清丰南)人,曾官至平东将军。
董僧慧:姑熟(今安徽当涂)人,南朝萧齐之义士。
董展:隋代汝南人,长于作画,与展子虔齐名,又雅号:“智囊”。
董纯:隋代成纪(今甘肃秦安县北)人,以功进位上开府、拜柱国、爵郡公。董庭兰:陇西(今属甘肃)人,唐代宰相、琴家,以善弹《胡茄》而扬名。
董源:钟陵(今江西进贤西北)人,五代南唐画家,擅画秋风远景,作品有《夏景山口待渡》、《潇湘》、《夏山》、《溪岸》等。董枢:河北元氏(今河北石家庄附近)人,北宋任职西京留司御史台。
董槐:今安徽定远人,南宋时官至左丞相兼枢密使,被封许国公。
董俊:藁城(今属河北)人,元朝大将。
董其昌: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明代书画家、书画理论家、鉴赏家,官至南京礼部尚书,传世作品有《烟江叠嶂图》、《潇湘白云图》、《夏木垂阴图》等,著有《画禅室随笔》、《画旨》、《画眼》等。
董邦达:浙江富阳人,清代著名画家,被誉为清代画中十哲之一。
董海川:河北省文安县人,生于清嘉庆十八年(公元1812年)逝于光绪九年(公元1882年),曾在清朝肃王府作拳师,传说其在江南游历时得到道家修炼的启示,创立了八卦掌。
董必武:黄安(湖北红安)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的创始人之一,党和国家卓越的***之一,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代理主席,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等职。董振堂:河北新河人,宁都起义***之一,原在国民党任职,后起义投奔***,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军长等职。
--------------------------------------------------------------------------------
四、董姓家谱
10290河北丰润董氏家谱二十四卷
(民国)董嘏忱 董庭敬等修
民国十五年(1926)天津华西书庄排印本
人民大学 南开大学
注:创修於清康熙五十二年,此为四修。
10291河北青龙董氏家谱四卷
(清)董塽纂
清道光十六年(1836)董镇钞本
河北青龙县官场乡文子村
10292江苏钢山董氏分谱二卷
(民国)董士恩纂修
民国十九年(1930)北平刻本 二册
北图
10293江苏赣榆董氏宗谱八卷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木刻本
江苏赣榆县档
10294江苏赣榆董氏宗谱八卷
(清)董杏重修
民国十七年(1928)木刻本
江苏赣榆县档
10295江苏武进毗陵董氏家乘二卷
民国间钞本 二册
吉林大学
10296江苏无锡董氏家乘十卷
(清)董春亭 董元吉纂修
清同治九年(1870)苍梧草堂刻本 十四册
历史所
10297江苏无锡董氏家乘十卷
(清)董耀庭等修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苍梧堂刻本 二十册
吉林大学
10298江苏无锡董氏家乘十二卷
(清)董庭序修
清光绪间苍梧草堂刻本 二十二册
中央民院
10299江苏宜兴胥井武进前街董氏合修家乘二十
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董秉清 董康等修
民国十六年(1927)木活字本 二十册
美国
10300浙江馀杭董氏家谱不分卷
清咸丰十一年(1861)写本 一册
美国
10301浙江馀杭尚义董氏家乘四卷
(民国)董凯等修
民国八年(1919)木活字本 四册
日本 美国
注:封面作《禹航尚义董氏宗谱》。
10302浙江馀杭董氏宗谱
民国木活字本 八册
杭州大学
10303浙江富阳富春董氏宗谱十五卷
民国二十五年(1936)木刻本
浙江富阳县春江乡友谊村
10304浙江馀姚云楼董氏宗谱五卷首一卷
(民国)董正锐等修
民国十七年(1928)正谊堂活字本 四册
北图
10305浙江鄞县四明儒林董氏宗谱二十卷末一卷
(清)董秉纯纂修
清钞本 七册
北图(存卷5-17、20、卷末,又一部存卷3、
8、10、12-17)
10306浙江鄞县鄞城儒林董氏元二房支谱□□卷
清崇本堂木活字本
天一阁(存卷11)
10307浙江鄞县四明儒林董氏宗谱二十卷首二卷
末二卷
(民国)柴永祺纂修
民国七年(1918)崇本堂木活字本 十册
天一阁
10308浙江鄞县董氏宗谱二卷
民国十一年(1922)木刻本
浙江鄞县古林乡文化站
10309浙江鄞县鄞西湖泊董氏宗谱八卷首一卷
(民国)董承脯 董敦修纂修
民国十五年(1926)木活字本
天一阔(存卷首、卷1、2、5-8)
10310浙江鄞县鄞高塘董氏家谱十四卷
(民国)张琴总纂
民国二十四年(1935)重德堂刊本 十二册
南开大学 浙江图 天一阁
注:谱始修於明天顺间,此为十修。
10311浙江鄞县四明五都董氏宗谱不分卷
(民国)董纯芳纂修
民国三十六年(1947)孝友堂钞本 二册
天一阁
10312浙江慈溪董氏宗谱三十四卷
(清)董懋文纂修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木刻本 二十八册
河北大学
10313浙江慈溪董氏宗谱三十四卷首一卷
(民国)袁汉卿 董兰如等重修
民国十七年(1928)刊本
南开大学 天一阁(存三卷)
10314浙江奉化雪溪董氏宗谱十六卷
(清)舒帷修
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木活字本
浙江奉化县文管
10315浙江奉化董氏宗谱四卷
(民国)樊东华纂修
民国三十五年(1946)木活字本
浙江奉化县文管
注:徐伴始修於清乾隆三十五年。
10316浙江奉化中心奥董氏宗谱六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董乃武 董梦昌同修
民国三十七年(1948)木活字本
浙江奉化县文管(存卷首、卷1)
参考资料:
有。《李氏族谱》有记载。
看李白家谱,李白后有二子,长曰李伯禽,次曰李平阳。次子无后,长子李伯禽有二女,悉嫁。李白至此三代中落。反观李白故里的风水,有山而无水、东高而西低,巍峨有余、灵性不足,实在说不上好字。不过人若有李白一成的成就,也该知足了。
李白一生两次正式结婚都是入赘豪门。第一次是“嫁”给了唐高宗时的宰相许圉师的孙女,先后生下女儿平阳和儿子伯禽,后许氏病故。第二次是“嫁”给了宗楚客的孙女。尽管宗楚客口碑甚差,李白却称其家“斩鳌翼娲皇,炼石补天维。一回日月顾,三入凤凰池”。显示出这个“谪仙人”很没劲的一面。
即便“嫁入豪门”,李白也并不留恋家庭生活,同样长年游历在外。“出门妻子强牵衣,问我西行几日归。来时傥(通“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在他仅有的几首写及妻子的诗中,男权意识十足。
1、不羁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bù jī,指不受限制、拘束。
2、出处
文选·邹阳狱中上书自明>》:“使不羁之士,与牛骥同皂。” 李善 注:“不羁,谓才行高远,不可羁系也。
向秀 《思旧赋》:“余与 嵇康 、 吕安 ,居止接近,其人并有不羁之才。”
宋·薳 《春渚纪闻·颜几圣索酒友诗》:“ 钱塘 颜几 字 几圣 ,俊伟不覊,无日不饮。”
清·赋诚《睢阳尚书袁氏家谱》:“(袁可立)当为诸生时,倜傥不羁,睥睨一世。”
郭沫若 《谈蔡文姬的胡笳十八拍>》:“象《胡笳十八拍》,无论形式或内容上,那种不羁而雄浑的气魄……决不是 六朝 人乃至 隋 唐 人所能企及的。”《华南虎 》:有一个不羁的灵魂。
《新唐书·元结传》:“ 结 少不羁,十七乃折节向学,事 元德秀 。
《警世通言·唐解元一笑姻缘》:“[ 唐寅 ]为人放浪不覊,有轻世傲物之志。”
《明史·袁炜传》:“ 炜 性行不羁,为御史 包孝 所劾,帝宥不罪。”
钱基博 《吴禄贞传》:“顾 禄贞 颇俶傥不羁,而 良弼 则礼法自绳。”
红楼中的人物与曹雪芹的家族有哪些映射,各自对应的人物是谁
本文2023-09-27 15:40:10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189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