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父亲的文章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7浏览:2收藏

追忆父亲的文章,第1张

1、《父辈的忠诚》贺捷生

《父辈的忠诚》是贺龙元帅之女贺捷生撰写的一篇文章,追忆其父贺龙的事迹。2012年11月,该文发表在《人民日报》上,文章追忆了贺龙元帅为党、为国家而奋斗的一生,忠诚而伟大。

2、《背影》朱自清

《背影》是现代作家朱自清于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这篇散文叙述的是作者离开南京到北京大学,父亲送他到浦口火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在作者脑海里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父亲替他买橘子时在月台爬上攀下时的背影。

3、《回忆父亲》罗运欢

罗运欢,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回忆父亲》是他写得怀念逝去父亲的散文,在文中他回忆了父亲一生的命运,表述了父亲的苦、父亲的痴以及父亲的眼神,表达了对父亲深深的思念之情。

4、《我的父亲》刘红伟

《我的父亲》一书由刘红伟所著散文传记,主要记录了父亲的人生经历,全书分为“童年旧事”、“兵旅情仇”、“梨园春秋”、“市建岁月”、“家事亲情”五个部分,本书2012年1月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

5、《父爱如山》陈沫吾

《父爱如山》系著名书画篆刻艺术家陈沫吾先生为纪念自己的父亲而编著的图书。收录了《父亲与烟和酒》、《品读父亲》、《生命的意义》、《话端阳》、《感恩父亲》等文章。

--父辈的忠诚

--背影(朱自清创作散文)

--回忆父亲

--我的父亲(刘红伟编纪实性散文)

--父爱如山

  在当时,和绅的权力要大于刘墉和纪晓岚,但他不是没有弱点,刘墉和纪晓岚通过政治上的结盟,来同和绅进行多种形式的斗争。

  乾隆、刘墉、和珅、纪晓岚(纪昀)是这些年来电视荧屏上经常出现的“欢喜冤家”,或是乾隆、刘墉、和珅一组,或是乾隆、纪晓岚、和珅一组。历史上,他们之间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

  刘墉与乾隆

  关于刘墉与乾隆的关系,民间有很多传说,比如说刘墉是皇太后的干儿子,那么就是乾隆的干兄弟了。还有“和珅使坏,刘墉参万岁”的传说,这个传说还被编入了传统相声《官场斗》。总之,把刘墉说成是连皇帝都不怕,连皇帝都敢捉弄的角色。当然,这些事没有什么根据,也不可能发生,只是反映了老百姓的一种良好愿望。那么,历史上的刘墉与乾隆的关系究竟怎样?

  相关新闻

  乾隆当年很讲口腹享受是个美食家 (1220) 梅氏家谱记载:乾隆皇帝曾来过金陵梅氏 (1215) 苏州司徒庙内乾隆赐名一古柏濒危告急 (1017) 黄梅发现乾隆年间戏楼 印证黄梅戏起源湖北 (101) 上文已经说过,刘墉是大学士刘统勋的儿子,他前期在官场中的荣辱进退很大程度上与其父的遭际有关。而刘统勋是乾隆皇帝颇为信任的股肱之臣,所以,总的看,这个时期乾隆对刘墉还是比较关照的。刘墉被外放做安徽和江苏学政,乾隆都有诗相赠,可见关注与期许。后来,刘墉因阳曲知县段成功亏空案被判斩决,乾隆也是看在刘统勋的面子上从轻发落并重新起用。

  当然,刘墉作为官场中人,自己也很注意搞好和乾隆的关系。乾隆四十二年秋天,当时任江苏学政的刘墉向乾隆皇帝奏请自行刊刻乾隆的《御制新乐府》、《全韵诗》,使之在江苏全省流布,并建议敕发各直省刊刻。这一建议自然让乾隆皇帝觉得很舒服,此后一段时间里,刘墉的官职也升迁很快。

  刘墉入朝为官后,虽然多次因懒于任事、行事模棱受到乾隆皇帝申饬,但官位还算平稳。据说,乾隆六十年禅位于嘉庆时发生过一件“争大宝”之事。据当时一位参加过禅位大典的朝鲜官员给其国君的报告说,临当受贺时,乾隆皇帝不肯交出印玺,刘墉于是制止群臣向新皇帝道贺,自己入内向太上皇乾隆追索大宝。“半日力争,卒得大宝而出,始行贺礼”。如果此记载属实,则证明刘墉在大事上依旧保持着“劲直”之风,并非一味模棱。同时也隐约看出,做了很长时间上书房总师傅的刘墉,与新君嘉庆的关系似乎更密切些。

  刘墉与和珅

  刘墉与和珅的关系,总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人们习惯于把二人的关系描述为忠奸对立、水火难容。的确,刘墉并不阿附和珅,而基本采取的是独善其身的做法。朝鲜书状官徐有闻说,“和珅专权数十年,内外诸臣,无不趋走,惟王杰、刘墉、董诰、朱珪、纪昀、铁保、玉保等诸人,终不依附。”但通过前文的分析已经可以知道,当刘墉入京任职之后,他首先是调整了自己的为官处事策略,变刚直方正为滑稽模棱,所以不可能和权势遮天的和珅做针锋相对的对抗。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当乾隆帝“龙驭上宾”之后,已是体仁阁大学士的刘墉却积极参加了对和珅的处理,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关新闻

  乾隆当年很讲口腹享受是个美食家 (1220) 梅氏家谱记载:乾隆皇帝曾来过金陵梅氏 (1215) 苏州司徒庙内乾隆赐名一古柏濒危告急 (1017) 黄梅发现乾隆年间戏楼 印证黄梅戏起源湖北 (101) 乾隆帝死后的次日,嘉庆帝即夺和珅军机大臣、九门提督等职务,并复刘墉上书房总师傅一职,入内当值,以供随时咨询。随后,各省督抚及给事中,纷纷上章弹劾和珅,要求将和珅处以凌迟。不过,刘墉等人建议,和珅虽然罪大恶极,但是毕竟担任过先朝的大臣,不得不为先帝留下面子,请从次律,即赐令自尽,保其全尸。

  为防止有人借和珅案打击报复,避免案件扩大化,刘墉等人又及时向嘉庆帝建言,妥善做好善后事宜。结果,在处死和珅的第二天,嘉庆帝发布上谕,申明和珅一案已经办结,借以安抚人心。

  和珅之案结束后,刘墉受赠太子太保,可见嘉庆帝对他的肯定。和珅之案的处理,颇得时人的称赞。由此也可见,刘墉并未因公务而泄私愤,而是充分体现了一位群臣领袖应有的风范。

  刘墉和纪昀

  如果说刘墉与和珅处于对立面的话,那么,他与纪昀的关系则相当融洽。纪昀出自刘墉之父刘统勋的门下,两人有师兄、师弟之谊。大学士英和在其《恩福堂笔记》中记载,纪昀与刘墉关系极好,纪昀才思敏捷,刘墉字写得很好,故纪昀常请刘墉为自己写对联。比如“浮沉宦海如鸥鸟,生死书丛似蠹鱼”,是纪昀非常喜欢的诗句,生前他曾将此诗作为自挽联。纪昀去世后,刘墉即将其写下来,作为挽联相赠。

  相关新闻

  乾隆当年很讲口腹享受是个美食家 (1220) 梅氏家谱记载:乾隆皇帝曾来过金陵梅氏 (1215) 苏州司徒庙内乾隆赐名一古柏濒危告急 (1017) 黄梅发现乾隆年间戏楼 印证黄梅戏起源湖北 (101) 刘墉与纪昀都好收藏砚台,两人也时相赠送唱和。乾隆五十七年(1792),刘墉赠给正任都御史的纪昀一方砚台,还特意在上面题识:纪昀喜欢我的黻(fú)文砚,因而我把它送给他,而书之以铭文,“石理缜密石骨刚,赠都御史写奏章,此翁此砚真相当”。这在当时被传为佳话。蒋师瀹(yuè)也题此砚说:

  城南多少贵人居,歌舞繁华锦不如。

  谁见空斋评砚史,白头相对两尚书。

  嘉庆八年(1803),刘墉又曾送给纪昀砚一方,称:“送上古砚一方,领取韩稿一部。砚乃朴茂沉郁之格,譬之文格,为如此也。”纪昀也记载到:刘墉送我砚一方,左侧有“鹤山”字,认为是宋代的东西,但我并不以为然。但刘墉又说,“专诸巷所依托,不过苏黄米蔡数家耳。彼乌知宋有魏了翁哉?”大意是说,仿照宋代的古董,一般都宣称是苏东坡、米芾等人的东西,怎么会假冒魏了翁的名号呢?纪昀承认,刘墉所言,“是或一说矣”。

  嘉庆九年,刘墉去世之前,还给纪昀送过砚,纪昀在砚上题词说,“余与石庵(刘墉)皆好蓄砚,每互相赠送。亦互相攘夺,虽至爱不能割,然彼此均恬不为意也。太平卿相,不以声色货利相矜,而惟以此事为笑乐,殆亦后来之佳话欤?”

  除了写诗赠砚,两人还经常在一起畅谈佛法。可见两人感情之深,私交之好

王氏家谱 前言 悠悠岁月,几经沧桑。王氏家族从元末明初至今已历经数百年风雨春秋。 王氏家族,人材辈出。据咸丰汝州志、咸丰郏县志及名胜古迹、苍谷寺、三苏坟、王布政坟、石碑记载,王氏先祖几代在明朝中期也曾是影响一方的官员人士。先祖王尚絅位居浙江右布政使,他不仅是政治家、文学家也是书法家。武进士薛应旗曰:苍谷文追秦汉、诗逼苏李。曾著有《苍谷集》十二卷问世。苏坟坟观石坊上的挽联是先祖亲笔书写,字体遒劲,正如他的性格一样刚正不阿。大殿厢侧王同(苍谷公长子)亲笔草书,字体龙飞凤舞。历代文人墨客到苏坟瞻仰无不对石坊挽联赞叹不已。 郏县城内解放前曾有72道石坊,王尚絅立的就有三座,解放后,72道坊被拆,1964年政治运动中,王氏家谱牌位及苍谷集木刻底版被人为焚烧。此次整理王氏家谱是第二次也是在上一次的基础上根据咸丰郏县志记载增补人物志、生卒年月,力图体现王氏家祖的全貌。由于先祖年代久远,有些内容无据可查,现代部分则力图详尽,但水平有限,故难免有疏漏、不足之处,敬请给予批评指正。 在整理过程中,曾得到家族几位老者的大力支持,在此谨向几位老者及提供资料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缅怀先祖 激励后人 王来堂 王科委 王更生 王新国 共同整理 公元二00六年(丙戍)三月 王氏祖先为郏县立坊表 丹桂坊:举人王尚絅立。在西街。 进士坊:王尚絅立。 敕赠坊:王璇立。今废。 文衡坊:吏部王尚絅立。 天官坊司马坊:王尚絅立。在西街。 双桂坊:举人王同立。 大方伯:布政王尚絅立。在西街。 恩莱坊:布政(即布政使。明洪武九年--公元一三七六年,撤销行中书省,分全国为十三承宣布政司,每司设左右布政使各一人。与按察使同为一省的行政长官。清代始正式定为督、抚属官,主管一省的财赋和人事,康熙六年后,每省仅设布政使一员。为从二品官)王尚絅立。 郡伯大夫坊:王同立。 郏县寺观 苍谷寺:在县西塔亭保,唐建,王苍谷先生尝读其中,故名。 郏县选举 明:进士王尚絅:字锦夫。宏治壬戌科。官浙江右布政使。祀乡贤。 举人:王琦:天顺已卯科。 王尚絅:宏治已卯科。 王同:嘉靖壬午科。苍谷公长子。官随州知州。 贡生:王璇:丁未贡。官陕西南郑县训导,升宜川县教谕。 王翠:已酉贡。璇之弟。 王尚明:字愚夫。丁酉岁贡。 王澈:拔贡。任直棣定州州同。 封赠 王璇:以子尚絅贵,赠兵部主事。 议叙 王尚素:庠生。输粟赈荒,赐五品千户(元代卫所之官,掌兵部千人。明代仍之。)衔。 王尚节:庠生。输粟赈荒,赐八品服。 王尚简:庠生。输粟赈荒,赐八品服。 王尚义:庠生。输粟赈荒,赐义官。 捐职 王府 (尚絅之子)任江苏无锡县县丞。 郏县人物志 儒林 王璇:警哲有气概,年十四读易曰:(象含至理,太极圈可尽)。始学蔡沈(宋建阳人,少与朱熹游。隐居九峰,称九峰先生,著有节集传,洪范皇极内篇等书),又学朱子诗,八应举不弟。乃贡入成均(古代国家的大学)。尝上封事言:崇孔子黜佛教。复贡制(贡当推荐讲,礼射仪疏云:诸候三年以贡士於天子也。)清仕。宗伯沮(宗伯,官名。周制为六卿之一,掌邦礼。明清俗称礼部尚书为太宗伯,侍郎为宗伯或小宗伯。沮,作止或破坏讲。)其议遂以亲老乞教职。授南郑(今陕汉中)训导。即至舆诸生立课程,告之曰:今之举子(应考的读书人);业(研究学习)二帝三王(二帝指尧、舜;三王指夏、商、周三代之王)之道。孔孟颜曾(指孔丘、孟轲、颜回、曾参,概指儒道)之微,濂洛关闽(自北宋至南宋理学分为四派,即濂溪湖南道县的周敦颐,洛阳的程颐、程灏,关中的张载和闽中的朱熹,亦称五子)之学,皆在是,苛徒为口耳焉,非所望於诸生也。考定冠射古礼(研究古之冠礼和射礼的书。古男子二十行冠礼。惟天子与诸侯十二易冠。射礼,古代天子以射选诸侯卿大夫士)及大学中庸心法,著谦卦图赞,学者称为平山先生。教子尚絅成大儒。 王璇墓在县南六十里平山北麓。 王平山先生墓表:康海撰,王同正书。在平山。 青山玉瘗 王尚絅:性颖悟,童日即有 志圣贤之学。登进士,官吏部郎中(吏部司级长官),持诠,以平允称。出为陕西参政(明代在布政使下设左右参政,以分领各道。后仅作为兼衔。清初沿置,乾隆时废)至官即请归养。家居十九年,安贫乐道。读书苍谷山中。养粹学醇(粹,专一也,醇,通纯,本句意为:修养专一,学术纯正)累迁浙江右布政使。卒於官。薛应旗(约公元一五五O年前后在世。字仲常,武进人。嘉靖十四年进士,累迁南京考功郎中。忤严,贬为建通判。著述很多,有方山文录二十二卷行世)谓其右二程而左三苏;崇理学而鄙词翰。使假之以年,当必能继往圣而开来学。著有苍谷集十二卷。学者称为苍谷先生。孙夏峰(公元一五八四至一六七五,即孙奇峰,字启泰,又字钟元,直录容城人,生于明神宗万历二十年,卒于康熙十四年,九十二岁。晚年移居苏门夏峰,著述很多,有岁寒居文集。世称夏峰先生)先生为其作传,载入洛学编。王苍谷先生墓在平山北麓,去平山墓里许。 文苑 王同:字一之,负奇气,承家学(具有特异的才能和气概,秉承家学传统),弱冠举於乡(古人二十而冠,弱冠指十九岁。举于乡即在乡试中考中举人)。晚就拣铨司(官署名。拣铨,也叫拣选。会试多次没有考中的举人,年令也大了,拣铨司负责为他们安排官职)。授海州知州。海地荒民流,极力抚字。疏通河道,振兴学校,以蠲税粮,折马价,并里分,力请於朝,具蒙俞允(天子之许可叫俞允)。擢都督府经历(督都府中掌出纳文牍之官),调随州,致仕归,屏事息虑,超然物外。著谦忍图说,永感类集、义方堂集,乐归园集,书法端庄道劲,动与古会,碑碣摩榻,艺林宝重焉。 孝友 王和:庠生。苍谷先生子。母卒,庐墓。后苍谷卒子浙江布政司任,赙金四百两不受。后庐墓三年。祀乡贤。 隐逸 王尚明:岁贡生。以正学(指儒学的正宗。据苍谷 右二程而左三苏句,此处应指程朱理学)与兄苍谷相勉励。既入太学,卒业归,二十余年,县尹屡促之出,不答。构两得轩、危坐渊然(很深的样子),息神怡性(清除尘虑使心情舒畅),请求天下利弊,期於明体达用。邑候求见之,每不可得。惟尹公庭贤令,常一晤焉。

参考资料:

http://zhaowenliangbokewucom/blog110278htm

网上祭拜是近年来才兴起的一种全新的祭祀方式,相较于烧纸祭祀的破坏生态、鲜花祭祀的劳师动众,网上祭拜可以完全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让缅怀再无距离。家属在家中通过电脑或手机就能完成留言追思、上传照片、敬献挽联、奉上贡品等祭扫活动,并可让这份追忆和哀思永寄时空、异域长存。

上岁数的人不方便长途颠簸,身在国外的很难到现场祭奠,网上祭拜这种便捷的方式,快捷满足了大家祭奠逝去亲人的心愿。

·吴先生:希望有一个电子祭扫的平台,可以让家人,包括我们的子女在海外,他们都可以随时随地,任何地方都可以看到亲人的这些资料,都可以缅怀祭扫。

·张女士:疫情期间减少出行,清明将至,思念亲人的心情可以理解,要打破传统观念,多接受代扫祭祀、网络祭祀的服务平台。我赞同云祭祀,等疫情过了再去墓园。

·陈先生:国家出台倡导网上祭扫,寄托哀思,不出行,又环保,大力支持!

其实,网络祭祀不悖于传统祭祀方式,它只是传统祭祀方式的继承与延伸,它可以让长期在外和行动不便的人,足不出户就能祭奠先人、寄托哀思。

今年清明为防控疫情,各地出台通告取消各类公祭、共祭等集体祭扫活动,大力提倡“网上祭扫”、“代祭扫”等服务,鼓励民众多元化表达哀思。那么,选择哪个平台进行网上祭扫最靠谱呢?

“祭拜网”平台创办于2006年,专为用户提供以纪念馆、墓园、家谱为基础的专业网上祭拜服务和在线丧葬服务,精心打造全球先进的720°VR全景祭拜交互型纪念平台。

近年来,随着大家文明意识的提升,健康、文明、绿色、低碳的祭扫观念逐步树立,在祭拜网上开设的个人纪念馆已达数十万座,“网上纪念”正悄然成为趋势,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和认可。

  井姓的起源与中国古代天文学有关,井是二十八星宿之一,天文分野在陕北一带。所以早在上古三代就出现了有所成就的井姓人物。又如井姓,即神农氏后裔。在古史上出现很早。最早的姜姓井族很可能建立国家在河北邢台一带;西周时井姓望族大都分布陕西周原;而事实上在米脂县就有井姓人家因为族灭分而为五jing。jin;姓的传说[京景荆金靳],那里也有山上的古迹叫“五分路”。事实上在“京景荆金靳”这五姓活跃的历史时期,而其本源之姓井却很难发现。我们不了解这个姓分出五姓之后到底隐藏的多久,但是至少也有一个朝代的历史之久,怎么恢复起来的,应该也有传奇的故事吧。在近代,结束清政权的人就是陕西同盟会领袖井勿幕,其胞兄井岳秀在20世纪30年代镇守陕西榆林号称"榆林王",是个一等一的“土皇帝”。现在的井姓多保留在陕西和辽宁,占井姓的五分之三。

  井姓起源有:

  一、出自姜姓,是炎帝的后代,取吉利的意思作为姓氏。井是《周易》六十四卦之一。有取之不尽的意思。

  二、出自姬姓,周公四子邢侯之后见杨宽《西周史》周朝有大夫叫井利,就是用“井”作为姓氏。见《穆天子传》。

  三、始于春秋,是以封地名作为姓氏的。春秋时,虞国有个大夫被封到井邑(今地不详),称为井伯。他的后代就用封邑名“井”作为自己的姓氏。

  四、井姓与百里姓同宗。周代时,姜子牙建立了齐国,而姜子牙的后代中,又有人到虞国当了大官,被虞国国君封为井邑的首领。又封为伯爵,被人们称为井伯,井伯的子孙,有的姓井。井伯又有个后代,叫井奚,后来到秦国去做了大官,被秦穆公封为百里邑的首领,被人改称为百里奚。百里奚的后代,也以封地为姓,世代姓百里。所以井姓和百里姓的老祖宗是一个。见《姓源》。

  五、和尔钦氏Hercin Hala 本蒙古姓氏, 见于《清朝通志·氏族略·附载蒙古八旗姓》,又作合答斤、哈塔斤、合底忻,成吉思汗十一世祖母阿兰豁阿的第三个儿子不忽合答吉,组成的部落,世居扬什木(又作阳石木,蒙古游牧地,博古罗特氏、和尔钦氏、喀克锡哩氏、锡尔弼氏、锡喇德氏世居地,辽宁省彰武西),后冠汉字姓井。

  井姓典故

  源自炎帝;望出扶风。南阳曾拒五王远权势1;为官三科称贤能2。 注释:1东汉太学生井丹,字大春,郿人。博通五经,生性清高,不结交权豪,曾拒五王之邀,闭门隐居,读书自乐。2明代给事中井田,字九畴,邢台人。任户、兵、刑三科给事中,以贤能著称。 六郎赞襄,政令维亲感戴3;五经博洽,京师传说纷纶4。 注释:3宋代官吏井纲的事典。 4东汉太学生井丹,博通五经。时有“五经纷纶井大春”之谚。

  伤心痛哭几无泪;悲楚行吟尽是忧5。注释:5近代名人井勿幕自题联。井勿幕曾参加护国运动。 西北革命巨柱——井勿幕

  井勿幕,初名泉,字文渊,陕西蒲城县三合乡人,生于1888年2月12日,是中国最早的同盟会员之一。在辛亥革命中,他积极奔走,以年轻的热血之躯奉献于祖国和人民,被孙中山誉为革命的“后起之秀”“西北革命巨柱”。井勿幕幼时聪敏好学、志向远大。1903年冬,15岁的井勿幕远渡重洋赴日留学,1905年8月20日加入了孙中山在东京创建的同盟会。同时,他很想陕西也尽快成立这个组织,遂向孙中山请求回国,孙中山被其年少志大所感动,便同意其回国的请求。回陕后,他便奔赴渭北各县,宣传同盟会纲领,秘密发展了30多名成员,成立了同盟会陕西支部。从此,反清的火种在三秦大地燃起!

  辛亥革命前夕,陕西反清浪潮汹涌澎湃,这与井勿幕的精心策划、积极奔走是分不开的。 1906年夏秋之后的两三年间,他又曾两度赴日,除读书并筹建同盟会东京陕西分会外,他又于1907年2月回国并亲自去南方会见了黄兴和秋瑾,了解革命形式。后即赴日向同盟会东京总部负责人吴玉章做了汇报,这次在东京住了一年,一面研究国际国内形势和思潮,一面筹划陕西籍留日学生在东京创办《夏声》杂志。他以“大无畏”、“侠魔”等笔名发表许多文章,揭露清政府的黑暗和腐朽,宣传民主共和思想,声援国内反清斗争。1908年秋,“蒲案”爆发,井勿幕遂在《夏声》杂志第八号发表了《蒲案感事》一文,揭露蒲城知县李体仁封闭学堂,毒打师生,违法滥刑,草菅人命的罪恶行径。在国内外舆论压力下,清政府最终将李体仁革职查办。1909年春,于右任因创办《民呼日报》宣传革命,被上海英租界捕房逮捕,井勿幕立即在《夏声》上发表文章揭露事件真相,呼吁社会舆论支持正义,引起国内外的震动,英方最终只好释放了于右任。尤其在1908年发表的长篇政论文章《二十世纪之新思潮》一文,盛赞社会主义理论,指出资本主义制度以成“晚照斜阳,行将就没而黑云蔽空”,“冲天之大浪来者,即此社会主义新思潮也”。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全省乃至全国最早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但最终被袁世夺了胜利果实。而此时同盟会内部也出现了分化,有的人倒向了袁世凯。但井勿幕始终坚持革命,坚决反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1915年12月,袁世凯阴谋称帝,反袁怒潮席卷全国,蔡锷将军首举义旗讨袁。井勿幕在上海同熊志武等人商定反袁,随即赴云南参加反袁斗争。历任参谋和前敌总指挥,转战四川沪洲、叙府一带。后来他策应陕西的反袁护国斗争,乔装商贩徒步回陕。此时袁世凯在全国的一片唾骂中忧惧而死,但陕西仍为皖系军阀段祺瑞的爪牙陈树藩控制。井勿幕十分气愤,旋既赴京联络革命志士,开展反对陈树藩的斗争。1917年12月,陕西国民党革命派响应孙中山广东军政府号召,反对北洋军阀段祺瑞废弃《临时约法》,成立靖国军,打响了护法战争。于右任被陕西的国民党人士从上海请回,任陕西靖国军总司令,分兵六路进攻陈军。陈树藩惊慌失措,请井勿幕以调解人身份去三原,企图借井之声望分化瓦解靖国军。井勿幕素孚众望,加之靖国军多系井之旧部,所以他一到三原就被推举为陕西靖国军总指挥,一时间士气大振,陈树藩更加恼火。 1918年10月,云南靖国军第八军军长叶荃率部援陕,到达第一路军郭坚驻防的凤翔县。11月中旬,井勿幕一行前往凤翔慰劳叶部,当井勿幕返回三原途经兴平时,忽然接到郭坚来信,约井勿幕于21日赴兴平南仁堡参加军事会议。井勿幕明知赴会有险,但他认为“只要对革命有好处,我是不怕牺牲的。”并如期赴约,结果他一到就被陈树藩勾结的靖国军内部败类郭坚部营长李栋材杀害,年仅31岁。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悲歌从天落,壮志未酬身先死。井勿幕的被害,使辛亥革命失去了北方的一面大旗。于右任当时致函国会众议院:“天乎何心,坏我长城!”“唯有誓灭国贼,慰我先烈。”广州孙中山护法大元帅府特赠井勿幕陆军中将,明令嘉奖抚恤。辛亥革命著名革命家章炳麟亲自为他撰写了墓志铭,予以高度评价,井勿幕的一生从事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事业,勇往直前,奋不顾身,真可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井勿幕之死———民国初年的一桩公案

  被孙中山先生誉为“西北革命巨柱”的陕西辛亥革命先驱井勿幕,于1918年11月在陕西兴平县南仁堡被人谋害。他的死,成为民国初年的一桩疑案。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并欲恢复帝制。井勿幕奋起曰:“斯时不起,民国为无人”,协助孙中山、黄兴、蔡锷等发起了二次革命、护国战争及反对段琪瑞的护法运动。井勿幕曾由越南潜入云南,参加反袁的护国战争,任护国军熊克武部前敌总指挥,转战川南。护法运动中,井任陕西靖国军总指挥,领导了陕西讨段反陈(陕督陈树藩)之役,从者数万。井并派人与广州护法军政府西南靖国军联帅唐继尧及熊克武等联系,由是川滇黔各军叶荃、但懋辛、王安澜、吕超等率军援陕讨陈。陕西靖国军因之声势大震,关中西部除户县、兴平,悉数被靖国军占领。

  1918年11月20日,井勿幕西行凤翔慰劳云南叶荃援陕部队,归返三原途经兴平之际,接陕西靖国军第一路军司令郭坚专函,约井于次日同到附近南仁堡会商攻取西安计划。井勿幕乃带随从8人乘马前往践约。井抵南仁堡即被郭部营长李栋材迎入一厅房内,而井未见郭至,始觉有不测发生。井怒斥李并掷手中水烟袋击李,纷乱中忽有人自门外报告“郭司令到———”勿幕起身视门外,而在场的郭坚马弁任申娃、李新生从井身后开枪射击,井即仆地殒命,年仅31岁。

  井被害后,随从除一人逃脱,均被射杀。李栋材用刀割下井勿幕首级,而后传令全营渡渭河南去西安。李部屯兵西关草阳村,献井首级给陕督陈树藩。井勿幕遽死,陕西护法运动局面“遂大坏”,西南援军亦因失去援手,不久退回四川去了。

  井案发生后,舆论大哗。纷纷议论主谋者何人。时人谓首嫌是郭坚,以井勿幕因靖国军各部扰民,军纪不整,曾大力进行整顿。而郭坚第一路军军纪最差,井对郭多次批评。郭则素怀野心,难以驾驭。井对其整训,郭多有怀恨,因此想杀井后,再借献头之机图陈,一箭双雕。只因陈树藩有所防范,栋材未能得手。杀井凶手任、李两位皆郭之弁目,但非但未予追究,日后皆将二人升任连长。郭坚之外,又有人谓杀井主谋是陕督陈树藩,李栋材只是为陈收买的枪手而已。当时于右任有挽联曰:“我哭井勿幕,耿耿爱国热忱,不亚宋渔父(宋教仁);谁言李栋材,明明杀人凶犯,就是陈树藩!”

  井勿幕夫人马氏居西安,闻噩耗携女多次去督府讨说法,陕军田玉洁、云南援军叶荃及井之胞兄井岳秀亦纠责勿幕死因并缉凶手甚急。陈树藩慑于各方压力,乃先遣资二万元驱李栋材逃匿汉口租界,然后将井首级交还井旧将田玉洁。陈树藩而后又将李栋材逃匿处告知井岳秀,一为开脱自己,二也恃李栋材在汉口租界里岳秀奈何他不得。

  先是,井被杀时逃脱的一随从警弁,当夜又潜回南仁堡,冒险负无头井尸身回到靖国军防地。田玉洁为安全计,派人将井遗体运至泾阳。至此,井尸身首得以保全。

  于右任在井遇害后立即致函国会众议院:“天乎何心,坏我长城”,“惟有誓灭国贼,慰我先烈。”并以陕西靖国军总司令名义,呈请广州护法军政府以陆军中将阵亡例追恤。但是当时军阀割据,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失败,根本不能顾及此事。不得已,井的遗体由田玉洁将军从泾阳移至蒲城井之故乡,草草葬于县城东十二里的紫荆原南麓。于右任有诗哭井勿幕云:“十日才归先轸元,英雄遗憾复何言。渡河有恨收群贼,殉国无名哭九原。秋兴诗存难和韵,南仁村远莫招魂。还期破敌收功日,特起邱山拟宋园。”

  话分两头,再说井岳秀知李栋材藏匿处后,誓欲手刃此獠以雪弟恨。他以重金买通湖北督军王占元,设计捕李。李在汉口觉察出有异,乃欲乘火车外逃。而乔装成商人的岳秀手枪队队长李福成等早有准备,于火车未发之际一举擒获李栋材。福成随即押解栋材乘火车抵太原,山西阎锡山与井岳秀关系密切,故全力相助。李栋材由太原起解后,施以双镣,阎派人节节护送,而井岳秀则令人每天给李栋材身上刺一大针,直至井之镇署榆林。

  1919年中秋夜,井岳秀令将李栋材缚于镇署西花厅的葡萄架柱上,旁设勿幕灵堂,将李剖腹剜心致祭。李高声叫骂,声不绝口。岳秀杀李后,将其尸拖至校场,剥去其皮,蒙于马鞍上坐骑,以解心头之恨。但是,到底杀井的主凶是何人,仍无定论。此后世事推移,而天下局势无一日安宁,此一桩公案,无暇论及,逐渐为人淡忘了。

  抗战胜利后,蒋介石想起了这位已历27载旷野荒城,未封正冢的井勿幕先贤。乃经国民党中央常委会决议,由国民党党史委员会立传,并由国民政府明令褒奖。同时决定择址长安南郊风光秀丽的少陵原清凉寺旁购地12亩,重建陵园。蒋介石为其墓题写了“追赠陆军上将井勿幕先生之墓”的巨型石牌坊。1945年井勿幕忌日这天,时任南京政府监察院长的于右任来陕主持了井勿幕迁葬事宜。

  井勿幕死后27年得享哀荣,不料井案则又起风波。忽一日,勿幕昔日参谋、同盟会员华孝康具状陕西高等法院,告发杀井主凶为该省府新增委员马凌甫。原来这华孝康多年来暗中搜集井案证据,集结为《井案纪实》一书,秘不示人。那马凌甫曾追随郭坚与祸陕的刘镇华,素为陕人所不齿,故数十年未尝回陕。井勿幕安葬后。华孝康于偶然中得知陕西省政府改组,而新委员中有马凌甫,遂有具状告马之举。诉状言当年郭坚本不同意在兴平召开军事会议,但马凌甫以参谋长职权命郭坚随身副官张拟郭坚字体和名义擅发公函,诱杀井勿幕。华并出具张与当年郭坚随从心腹冯绍芳往来信件,证验其字与郭酷似,以为证据。华极力要求惩办主凶马凌甫,为井申冤。华还将其所录《井案纪实》公之于世。后法院以井案已逾三十年不予受理,但马凌甫因此而声名狼藉,不久弃职而去。井案似因此应有个眉目了,谁料在1946年9月18日,华孝康由户县乘轿车赴西安途中遭人暗杀,又再度使此事更添诸多诡秘。井勿幕被害一案终成了一件难以搞清的历史悬疑。马凌甫解放后才死,他谈及井案总是闪烁其辞,一直坚称为郭坚部营长李栋材所为。但世传马凌甫杀井原因系当年留日学生中,分为咸长(咸宁、长安)和渭北两派。而张凤岁羽、井勿幕则隐然为首。马虽为渭北人却加入咸长派,曾因事为渭北派所殴。马一直认为系井指使,由是怀恨。加之郭坚、马凌甫从小集团利益出发,认为井训戒本部队是排除异己,从而起图井之心。

  井墓在“文革”期间曾遭彻底毁坏。1981年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前夕,井墓陵园得以重修。井勿幕蒙难60多年后历经三次安葬,终在地下得以安息了。

  钟楼

  位于榆林城内大街中心。民国10年(1921)榆林绅士白伯英、郭维藩等在为井岳秀祝寿时倡议建“井公祠”,即在榆林大街原被火焚牌楼的旧址动工,次年落成,取名“长春楼”,后改为钟楼。

  莲花池公园

  莲花池公园,位于榆林市新二街西侧(体育场北侧)。清代俗称青草湖,北与文庙拌池相连。乾隆二十四年(1759)知府赵铨引普惠泉水流入,至此,湖池常满。民国7年(1918)春,井岳秀辟湖池从关中引进莲籽种植,并在湖池中建茅亭、架曲折木桥,四周种植柳树,置石桌、石鼓凳、备小船。每年6、7月间,莲花盛开满池,故人们称之为莲花池。

  于右任题书"崧生公园"和"风归远挹陶长柳,遗爱常留召伯棠"楹联,分刻在大门额上及两侧,以褒奖井岳秀建园功绩。建国后,改称莲花池公园,增建喷泉、假山等。"文革"初,被视为资产阶级的玩乐场所,池中莲花被挖掉,改成养鱼池,园中设施尽遭破坏。1977年复种莲花。并增建门庭、画廊、花圃温室、八角楼亭、引种花草树木70余种,增加儿童乐园,配置游乐设备。现园占地93.3公顷,并成立莲花池管理所。1998年秋冬至1999春历时149天大旱,池中水干,莲花枯死。后用洒水车拉水屯池,有关方面着手再次引种莲花,恢复莲花胜景。

  井岳秀

  井岳秀(1871-1936)西北军的一位奇人,井字嵩生,排行十,人多称“井十”,原籍蒲城井家原,少年时武功高强,十八般武艺样样皆通,结交江湖游侠,在关中颇有名,早年中过武秀才,是张作霖的拜把子。1905年,受其弟井勿幕(同盟会创始人井勿幕,是陕西最早的同盟会员,孙中山的得力助手)的影响,加入同盟会,并一起创立同盟会陕西支部。他积极活动,先后参加了著名的“蒲案”、“西安起义”等反清运动。辛亥革命胜利,委以工兵独立营营长。1913年9月,首次北上榆林,妥善处理了“神团”反洋教、反产烟苗事件。1916年,升任陕西第三区警备司令,适逢陕北盗匪猖獗,他率部剿灭,沿途灭盗甚多,于同年再次到达榆林。1917年,大总统黎元洪任命他为陕北镇守使,此后一直镇守榆林,几经变更,先后由刘镇华委以骑兵旅长,吴佩孚委以西北路联军总司令。1925年段祺瑞执政府任命为陕西军务帮办。1927年由国民军总司令冯玉祥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军驻陕副司令,兼第九路军总司令,后缩编任命为十八师师长。1931年,蒋介石改任为八十六师师长。

  井岳秀在陕北也办过一些实业,先后筹措创立榆林女子师范学校、榆林职业中学;扩建高等小学、创办《上郡日报》,筹办陕北地方实业银行;鼓励民众合股办工厂。他本人也私设商号,合股经营“裕惠号”,“太原惠记军衣庄”,“榆林惠记工厂”,“神木官碱局”等。1936年农历1月20日,因手枪走火身亡。

  井岳秀久镇西北,长期镇守榆林,人称“榆林王”。属于西北军中“一字并肩王”的地位。难得的是此人权力欲望不强,并不多扩张势力,杨虎城打不过北洋军的时候他曾经仗义收留,等杨作了十七路军总司令,井却依然是一个八十六师师长,他也恭执部下之礼,毫无骄檩之意。

  外蒙宣布独立的时候,伊克昭七旗王公在苏联唆使下也准备叛国,井岳秀出兵河套,通过交友、赛马、拜把等方法,终于说服了这些蒙古上层人士,维护了国家的领土,功不可没。

  井江——

  引领昆明一二一数码城走出“差异化”市场

  园西和赛博的各行其道,并不能证明园西和赛博在昆明电脑城竞争中就能占据有利地位,一二一数码城近期的出色’表现’也证明了其自身所具备的不凡实力。一二一数码城副总经理井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一二一现如今的经营状况一直按照我们预期所制定的目标有序的进行着。目前我们就是采取一种’差异化’的经营路子,所谓的’差异化’模式,简而言之,就是与其他电脑城的操作方式区别开,不走别的电脑城走过的路,我们所要作的就是建立一套适合一二一、属于一二一的经营模式。当然,在时机成熟的时候,一二一数码城也会考虑向3C或者4C的经营模式靠拢。目前一二一数码城整个经营都是以数码为主,力求成为昆明本土一个相对专业化的电脑卖场。在管理方面,我们有着和赛博实力相当的企划管理队伍,而硬件设施上,一二一同样拥有本土数一数二的物业基础设施。拥有如此完善条件的电脑城如果再走出一条适合其自身条件的’差异化’经营道路,必将使一二一成为未来昆明IT界的一支生力军”。

  那么,拥有如此实力的一二一数码城又会如何应对将来的发展呢?井江称:“一二一数码城目前已经具备了较强的实力。只要我们能在未来的发展中使出更为丰富的炒作方式,保持产品线的齐全,合理的整合产品资源,并对产品消费起到引导作用,提供互动性较强的买卖空间,加强对外宣传力度,必定能使一二一数码城在将来得到更好的发展。

  井在

  〔清〕(约公元一六六二年前后在世)字存士,顺天文安人。生卒年均不详,约清圣祖康熙初前后在世。登顺治十六年(公元一六五九年)进士。初任平阳司李,精敏独特,决狱多平反。令永安时,除李唐宗与刘尽忠之谋逆。再迁兴县,因事罢归。归后,日以诗文自娱。在著有铁潭诗集六卷,文集二卷,合河署诗集一卷,簏潭集四卷,天文纂要八卷,讲约六谕解一卷,(均清史列传)并行于世。

  井玉树

  〔清〕雍正时(一七二三―一七三五)直隶(河北)文安人。字丹木,号柏亭。工八法,精篆、隶。善山水、法沈周,巨幅尤佳。每饮酒半酣,挥洒淋漓,若有神助。有柏亭铁戏印谱。《墨香居画识、广印人传、墨林今话》

回民死后是用白布包裹全身的。

回民丧葬程序

1、清水洗

先用药皂擦洗,再用清水冲,从头到脚用新毛巾、脚布洗涤,要求干净。

2、白布包

洗毕,给死者穿着衣服,男性着衣3件,女性着衣5件(加胸围、盖2件),再将死者抬入在约8尺长,6尺宽的白卧单上,盖上约8尺长的白色棉布(名皮纳罩)然后用大白卧单将遗体包裹起来抬进搭卜(系6块木板组成运尸木匣),抬到悼念厅,请举行“赞礼”,礼毕将死者送往墓地。

3、土里埋

在地面挖一长方形深坑(长不超过2米,宽不超过1米),并做一个土枕前沿。死者入土时,先将塔卜罩子取下,再将塔卜抬近坑旁,把四周围的木板撤去,遗体入在坑内接触地面,再用三根圆木盖在坑上,加土堆成坟墓,墓前竖碑,一般面向西方。

扩展资料

回族的日常习俗

回族在饮食习惯、服饰装饰、诞生命名、成年仪式、婚姻和丧葬、节日等习俗上,都有浓厚的伊斯兰教色彩。

1、食物禁忌

根据伊斯兰教的规定,回族禁食猪、马、驴、骡、狗和一切自死的动物、动物血,禁食一切形象丑恶的飞禽走兽,无论牛、羊、骆驼及鸡禽,均需经阿訇或做礼拜的人念安拉之名然后屠宰,否则不能食用。日常生活中,回族不抽烟、不饮酒,但特别喜欢饮茶和用茶待客。

由于分散各地,形成了不同的饮茶习俗,北方回族地区有罐罐茶;云南回族中有烤茶;湖南回族中有擂茶。盖碗茶是西北回族的一种特殊嗜好。最有代表性的是“八宝盖碗茶”,即盖碗内泡有茶叶、冰糖、枸杞、核桃仁、芝麻、红枣、桂圆、葡萄干(或苹果干)等。

2、服饰衣着

回族妇女一般都头戴白圆撮口帽,戴盖头(也叫搭盖头)。无论在泉州、广州、海南等沿海地区,还是在内地,一般都是绿、青、白三种颜色,有少女、媳妇、老人之分。一般少女戴绿色的,已婚妇女戴黑色的,有了孙子的或上了年纪的老年妇女戴白色的。

绿盖头清俊娇丽;白盖头干净持重;黑色盖头素雅端正。大都选用丝、绸、乔其纱、的确良等高中档细料制作。老年人的盖头较长,要披到背心处;少女和媳妇的盖头比较短,前面遮住前颈即可。

头饰是回族最典型、最富有特点的服饰。因伊斯兰教尚白色,因此回族视白色为最洁净、最喜悦的颜色。在衣、冠颜色上以白、绿、黑色为主。回族男子戴的无檐小白帽,亦称“回回帽”或“礼拜帽”。有白、灰、蓝、绿、黑五色,分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来戴。

一般春夏秋季戴白色帽最多,冬季戴灰色或黑色。帽子的样式因教派和地区不同而有差异。如哲赫忍耶教派的回民爱戴六角尖顶帽,六瓣表示坚信六大信仰,帽圆表示万教归一。除了白帽外,清真寺里的阿訇、满拉和笃信宗教的回族老人则喜爱戴缠头。

3、起经命

根据宗教规定,回族婴儿诞生的当天或三天之内,必须请一位阿訇给婴儿举行命名礼,即起经命,也叫回回名。命名礼首先由家庭主人,把孩子抱到门槛里,阿訇站在门口或门槛外,先对着小孩的右耳低念“班克”(宣礼词)。再对着小孩的左耳念“杀麦体”,即教民汇聚到清真寺后准备礼拜的招呼词。

尔后,是男孩便在左耳里慢慢吹一口气或轻轻咬一下,是女孩则在右耳朵里吹一口气。其意思是把一个新生儿,由清真寺之外呼唤到清真寺之内,一生下来就要成为一个当然的穆斯林。仪式后,便从回教众多的先贤中选出一个美名,告诉家里人。

这天,有条件的要宰羊,一般的也要炸油香、撒子、花花等,请阿訇,送左邻右舍、亲戚朋友,以示庆贺。命名礼结束后,要用红枣、白糖、红糖、冰糖水等甜东西给小孩儿开口。

4、婚礼习俗

各地回族婚礼形式多种多样。比较一致的程序是请媒人提亲、说色俩目(也叫定茶),插花(也叫定亲)、迎娶、念尼卡哈、撒喜、闹洞房、摆针线、回门等。婚礼时,男女各家还要摆宴席,招待宾客。当

新娘子入了洞房,送亲客人进屋后,主人一方面安排接待客人,一方面请阿訇给新郎新娘念“尼卡哈”:在堂屋正中设一张方桌,上方坐阿訇,左右坐证婚人和父母亲,地下铺上毯子,新郎、新娘跪或站在上面,聆听阿訇的教诲和宣读《古兰经》有关片断,再用汉语作一番解释。

5、亡人纪念

回族忌说“死”,将“逝世”一般称为“无常”,有些地方称“归真”或“毛提”。“归真”是回族群众对笃信宗教和宗教职业人员以及宗教上层人士的称法。葬礼要经过停尸、善面、备殓、净身、下葬、纪念亡人等程序。其中殡礼(站者那则)是回族丧葬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凡参加殡礼的人必须洗大净,殡礼的领导者,一般都是由本坊清真寺里的教长担任,也有的根据亡人的遗嘱来确定,不论辈分、地位,只要懂伊斯兰教规,在群众中有较高的威信即可。一般根据亡人无常时间的长短来采取不同规模和方式的纪念活动。

参考资料来源-回族

-回民丧葬礼俗

追忆父亲的文章

1、《父辈的忠诚》贺捷生《父辈的忠诚》是贺龙元帅之女贺捷生撰写的一篇文章,追忆其父贺龙的事迹。2012年11月,该文发表在《人民日报》上...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