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花果山的导游词3篇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7浏览:4收藏

关于花果山的导游词3篇,第1张

 关于花果山的导游词一:

 大家好,我是咱们旅行团的导游,我姓于,大家可以叫我于导。

 欢迎大家来到连云港,连云港的花果山风景区是国家4A级景区,面积128平方公里,层峦叠嶂214峰,最高峰为玉女峰,海拔6244米。

 花果山因古典名著《西游记》中描述的孙大圣的老家而闻名海外。这里主要的景点有136处,与《西游记》密切相关的有孙悟空的出生地、女娲补天剩下的娲遗石,模仿的惟妙惟肖的猴石、八戒石、沙僧石、唐崖等,更有《西游记》中提到的七十二洞、后来成为金箍棒的定海神针、以及师徒四人取经归来途中的晒经石等著名景点30余处,其中水帘洞更是闻名遐迩。

 刚才我们已经参观了南花厅,现在我们就来参观一下水帘洞。

 明朝著名作家吴承恩就是受了这个水帘洞的启发,给《西游记》中早期的孙悟空提供了这么一个神话色彩十分浓郁的活动场所,今天既然大家天理迢迢的来到了这里,那么千万不要错过哦,一定要进水帘洞里瞧一瞧、看一看,体会一下水帘洞的奥妙!

 经过一天的参观,相信大家对花果山已经有了个清晰的认识,祝大家玩得开心,祝各位游客朋友们旅行愉快,在这里我把我最真挚的祝福送给大家,祝大家幸福、平安!

 关于花果山的游记二:

 花果山,连云港云台山的主峰,吴承恩《西游记》中孙悟空的故里。海拔约625米,江苏省最高峰,国家4A级风景区。今天,我们有幸来到这里春游,美好的一天即将开始。

 承载着期盼的春游

 早在周一,我们就知道了要去春游的消息。于是,大家开始计划、分组,乐此不疲。毕竟,这是初中三年唯一一次春游嘛。这个星期,因为有了对春游的期盼而变得漫长。就连乘车去花果山的那几十分钟车程也好似拉长了数十倍。可能是期待值过高,我心中的兴奋似乎快要溢了出来。

 检票口的小插曲

 终于下了车,我们满心欢喜来到花果山山脚处检票口。每个学生需付40元门票。可我们班的钱少了60元。大概是某个人没有交钱,或是收钱的同学找错了钱。带队的老师气得脸都成了三元色,可就是不想想解决问题的实际方法,真是急煞了我们。这也愈发加深了我们对那没交钱同学的愤恨。

 如愿以偿赏风景,可爱松鼠引注意

 在僵持了十几分钟后,我们终于如愿以偿进入了风景区,虽然大家并不知事情是如何解决的。

 如今刚刚立春,可山上的植物早已抽出了新芽,使人的心都充满了新生的活力。我没有太过留意风景,山上一些可爱的松鼠倒是引起了我的注意。别看松鼠体形小,吃起瓜子来速度之快是人所想象不到的。只是眨眼工夫,一小堆瓜子壳就已堆在松鼠松鼠们那可爱的尾巴周围了。真可惜他们吃东西没有“嗖嗖”的声音,要不然我会真的认为这只是一个影象。

 游水帘洞的畅快淋漓

 约莫一个多小时后,我们来到花果山最有名的——水帘洞。这只是一个小型瀑布,后面是一个山洞。看着游人们奔走于山水之间,我的心也痒痒的。身体的冲动有时不是大脑可以控制的。我不顾一切跑了过去,泉水灌进脖子的时候有种凉凉的感觉,却给人以沁心的爽意与快感。我真的爱上这里了。

 午饭时的闹剧

 爬山爬了很久,大家也都累了,于是商议开始吃午饭。那一个鼓鼓的背包告诉我我可以吃得很饱。我试着将每种食物都吃掉一点。这才发现身旁已出现了一只猴子,我顿时来了兴趣。先我之前,已经有人给了它一片面包。那猴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可它真的很浪费,一片面包,有一大半都掉到了地上。我又给了它一个沙琪玛,他倒也不客气,又继续吃。我检起地上的面包给它,他索性就用脚拿住我的沙琪玛,手里拿着面包吃,那贪婪的样子真让人哭笑不得。正在我准备开饭时,几只低飞的鸽子从我头顶掠过,吓得我把手中的零食弄到了地下。那鸽子倒是撒了欢地吃起来,害我在一边气得想要咬人。

 勇登玉女峰

 在意志多次动摇后,我们小组还是决定一定要登上玉女峰。我们互帮互助,终于登上山顶。山顶凉风习习,我却任性的解开上衣的扣子,我要收集风的气息

 关于花果山的导游词三:

 一、花果山概况

 花果山古称羽山、郁洲山、郁郁山、郁林山、东海山、苍梧山、云台山等,一直被人们视为古代传说中的蓬莱、瀛洲、方丈三神山。其人文景观源远流长,文化底蕴十分厚重。中国最早的历史文献汇编《尚书·禹贡》上,就有关于这里人类活动的记载,五千多年前少昊氏族的遗迹也很多。花果山下的大圣湖底,就是新石器时代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的大村遗址。隋唐以来的古遗址、古建筑以及历代文人墨客如孔子、李白、石曼卿、李清照、吴承恩、吴敬梓、李汝珍以及林则徐的游踪手迹更是遍布山中。

 花果山自古就有“东海第一胜境”、“海内四大灵山”的美誉。明嘉靖年间道教复兴,又被誉为“七十一福地”。万历三十年(1602年)神宗皇帝敕封花果山三元宫为“天下名山寺院”。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皇帝为它亲题“遥镇洪流”匾额,以表示对花果山神灵的敬意。昔日的花果山孤悬海上,迷蒙飘渺,海市蜃楼屡屡出现,所以被视为海中的仙山。到了康熙五十年(1711年)后,海涨沙淤,游人才能“骑马上云台”了。

 花果山气候湿润,土壤肥沃,山里林木葱茏、涧水潺潺、花果飘香、猕猴嘻闹、奇峰异石、怪石云海、景色神奇秀丽。野生植物资源十分丰富,计有植物种类1700余种,其中中草药就占了1190余种,众多的金镶玉竹、千年银杏,又是国内罕见的古树名木,因此成为江苏省重要的野生植物资源库,每年吸引了国内许多高校、科研单位、专家学者来此考察研究。

 名著为仙山扬名,仙山为名著添色。如今花果山以古典名著《西游记》所描述的“孙大圣老家”而著称于世,因美猴王的神话故事而家喻户晓,名闻海内外。现实生活中的花果山与《西游记》里的花果山,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为一体,相得益彰,形成了独特的景观风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一部西游未出此山半步”,与《西游记》故事相关联的水帘洞、娲遗石、南天门、七十二洞、唐僧崖、猴石、八戒石、沙僧石等景点,都会给人带来无限遐想。浓郁的自然风光与灿烂的历史文化,奇异的山水特色与多彩的神话传说,使花果山充满了神奇的魅力。

 附:

 ▲大村遗址

 花果山下的大村,是座具有七千年历史的古老山庄,从原始先民的部落到商代奴隶主的大墓,从西汉的“宣梁里”到今天的花果山乡,在这块依山傍水的土地上,古迹处处,沧桑历尽。

 大圣湖(原名大村水库)里,是一处原始社会部落村庄的遗址,主要分布着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两种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龙山文化,也称之为黑陶文化,距今约四千年,相当于夏代之前的原始社会末期。大汶口文化比龙山文化还早,约在五千年以上。一九五八年,在大村水库工程中发现了薄如蛋壳但十分坚硬的陶杯,这就是龙山文化典型的器物。而后,又相继出土了烧煮食物的陶鼎,砍砸用的石斧、石锛以及盛放食物的陶盆、陶碗等,这些都属于大汶口文化遗存。除了原始社会的遗存,大村遗址还曾出土过西周的奴隶主贵族墓葬,虽为残墓,但却有两件大鼎、两件小鼎和三件铜瓶。大鼎高达55厘米,口径48厘米,是迄今江苏省境内发现的最大的青铜鼎。鼎的饰纹比较疏简,除鼎颈上有一周雷带纹,颈上有二道弦纹外,器表其余部分皆朴素无纹。它与商代铜器制作精工、花纹繁丽的作风不同,有着比较明显的西周晚期铜器的特征。可见,青铜时代的遗存在这里蕴藏得也十分丰富。

 二、吴承恩与海州云台山

 《西游记》一开篇就描述了神奇而令人向往的花果山。“东胜神州,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读到这里,我们不禁要问,现实生活中,真有这么一座花果山吗

 应该说,连云港市的云台山对吴承恩关于花果山的构思,是一个非常重要、深刻的启发,是非常丰富的取材地。

 云台山自古是海中岛屿,直到康熙五十年(1771年)后,才逐渐与大陆相连。花果山是云台山中海拔最高的一座山峰,明代隆庆三年(1569年)海州知州杨本骏《登清风顶》一诗这样曾这样描述:“山如驾海海围山,山海奇观在此间,乘兴时来一登眺,恍疑身世出尘寰。”

 宋代的苏东坡在《次韵陈海州书怀》里也曾这样歌唱它:郁郁苍梧海上山,蓬莱方丈有无间,旧闻草木皆仙药,欲弃妻孥守世寰。在那个年代,“满山芳草神仙药”的神话传说已经是流传很久的“旧闻”了。

 《西游记》在描述花果山的一篇赋中还明确指出了山的位置:“势镇汪洋,……威宁瑶海……东海之处耸崇巅……”,云台山俯海雄峙的形势,一望可知,清帝康熙就曾为云台山三元宫亲题“遥镇洪流”四字。东海在哪里呢从唐开元七年的《东海县郁林观东岩壁记》到明代高登龙的《云台山图序》,都说明了云台山在东海境内。

 那么,吴承恩为什么会独独对海州(今连云港)云台山投去注目的眼光呢

 正如全国首届《西游记》讨论会的总结发言所说的那样:“吴承恩和海州的关系应当说是很密切的……《射阳先生存稿》,吴承恩的遗著是在海州发现的,而不是在淮安发现的……”。

 吴承恩自号“淮海浪士”、“淮海竖儒”,就说明了他的海州情结。

 在明代,海州隶属于淮安府的一个行政管辖范围,而陆路交通与水上舟楫,更为这种密切关联提供了方便。据史料记载,一年一度的正月十五的云台山三元宫庙会,其规模之大,人数之多,都不是一般的庙会所能比拟。明代三元宫的香火已达两万家,来自淮安、涟水一带的香客占了半数以上,他们虔诚地乘船沿烧香河北上,直达云台山下。现今花果山灵官殿内的功德碑上,那些助银修庙的善男信女的籍贯几乎全部是淮安一带,无不显示了淮安与海州之间的密切关联。

 在写《西游记》之前,吴承恩对海州的风物掌故已十分熟悉,和海州人士的交往也很密切:他是淮安知府、《隆庆海州志》主编陈文烛家里的常客;他与《隆庆海州志》校对裴天佑是挚友;海州沭阳县人胡琏是吴承恩的老师和舅辈;海州沭阳县人吴万山与吴承恩在淮安并称为“二吴高士”,情深笃厚……

 吴承恩和陈文烛常在一起高谈阔论,各抒己见,进行思想上、诗文上的交流。万历十八年(1590年),陈文烛为吴承恩的遗著《射阳先生存稿》作序,人去诗稿尚存,他不由回忆起当年一起开怀畅饮的情景,他说:“吴公谈论诗文独辟的见解,实在令人感佩不已啊!”,并把他与北宋大诗人张耒相提并论,认为他们是“各领风骚五百年”。

 《隆庆海州志》的校对裴天佑,和吴承恩常有诗文互赠。他在赠裴天佑的诗里写道:“投君海上三山赋,报我花间五色袍”、“海上仙人清风裘,翩然驾鹤来瀛洲”,如果不是身临其境,恐怕写不出这样寓情于景的诗文。

 吴承恩的老师胡琏世居海州,官至刑部侍郎。他字南津,《海州志》有胡琏及其子孙的详细传记。吴承恩与胡家的关系非同寻常,胡琏儿媳妇、孙媳妇寿辰的寿词,都是由吴承恩执笔撰写,并载入史料。

 吴承恩死后,他的遗著几近绝迹。可是,淮安人吴进却在海州发现吴承恩诗文集的稿本。在吴进的哥哥吴用晦“世守之”的云台山吴氏园林里,发现了吴氏家谱中的谱系:“世、金、承、凤、让”。吴承恩的父亲叫吴锐,儿子叫凤毛,这难道仅是巧合

 在吴家园林附近的长春庵,今尚有“天下第七十一福地”的古代石刻。这里隐居的秀才邱楚基,他和吴承恩是相处甚厚的文友。邱楚基写信给吴承恩说:“……朵云飞来,知近有再临云山之愿……若得知音共处,横琴相对,乐何如也……”。吴承恩来过云台山,并有再临的意愿,邱楚基也是殷勤相约,且要知音共处。可见他们之间的友情是深厚的、真挚的。

 正是因为吴承恩与海州的种种关联,所以他选择了海州云台山,作为《西游记》里花果山的背景。

分类: 交通/旅游

问题描述:

如能说明对应的字是多少“世”就更好了

解析:

徐姓起源参考之一

徐源出于嬴姓。夏朝时,嬴姓祖先伯益的儿子若木被封在徐(今江苏泗洪县及安徽泗县一带)。徐国历经夏、商、周,传至西周穆王时,有国君叫偃。徐君偃以仁义著称,深得百姓拥戴。有一次在疏导河道时徐君偃挖出了一副红色的弓箭,他认为这是天赐的祥瑞,就起了代周为天子的野心。周围的一些诸侯听说此事后,也纷纷赶来归附徐君偃。徐君偃于是改称徐偃王,率领拥护他的三十六国诸侯,起兵反周。此时周穆王正在昆仑山西王母那儿做客,得到消息后,立即让造父驾车返回镐京(参见赵姓),发兵讨伐徐偃王。眼看一场血战就要发生,徐偃王不忍让生灵涂炭,于是立即收兵,弃国出走,躲进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一带的深山之中,结果徐国军队被打败。后来周穆王了解到徐偃王在当地很得人心,就又封他的儿子宗为徐子,由徐子继续管理徐国。宗传位至十一世孙章禹时,徐国被吴国灭掉,徐国国君的子孙称为徐氏。徐福,也作徐市,秦朝著名方士,琅琊(今山东胶南南)人。他为迎合秦始皇迷信长生的心理,向秦始皇上书说大海之中有三座神山,名叫蓬莱、方丈、瀛洲,有仙人居住在那里,希望能带领童男童女前往求仙。秦始皇答应了。徐福便挑选童男童女几千人,乘船入海,结果一去不返。相传徐福后来成为日本的神武天皇。

徐姓起源参考之二

在浙江省兰溪市生活着很多徐姓后人,仅在兰溪市章林村一个村就有1200多人姓徐。这个村的徐姓人家还保存着自己的家谱。

在兰溪市的姓氏研究专家胡汝明先生的带领下,我们《天涯共此时》摄制组来到章林村,在村民徐寿泉家看到了他们世代保存下来的徐氏宗谱。兰溪当地的姓氏研究专家胡汝明先生对这些家谱进行过深入的研究。

浙江省兰溪市姓氏研究专家胡汝明说:“徐姓呢,它是春秋时有一个徐国。这个徐国的一个国王叫徐偃王。他的子孙呢,根据郭沫若先生的考证,浙江应该是徐土,就是徐国的土地。这里呢都是徐偃王的后代。那么徐偃王是怎么能够到了这里呢?因为那个时候,另一个国家(楚国)要消灭它。徐偃王他心里不愿让老百姓牺牲,所以把许多人首先迁移到龙游,然后繁衍到这里的。那么作为整个浙江来说呢,在之江旁边,就是我们钱塘江,徐偃王的庙有30多个,来纪念他们的先祖。”

徐国被楚国灭亡之后,原来的徐国百姓便以徐为姓,这就是徐姓的开始。以后徐姓子孙四处迁移,逐渐遍及海内外。历史上的徐姓名人很多。如秦朝时的徐福,据说他向秦始皇上书,说海中有神仙,请得数千童男童女,乘船入海,但一去不返。三国时的徐庶,他因向刘备举荐诸葛亮及孝顺母亲而著称。明朝开国大将徐达。明朝地理学家徐霞客。在台湾,有1895年率领台湾义军抗日的徐骧。徐姓的现代名人有徐向前、徐志摩、徐悲鸿等等。在兰溪章林村保存的徐氏家谱中,还记载着一位与台湾有着密切关系的人物,他的名字叫徐林。

浙江省兰溪市姓氏研究专家胡汝明说:“徐林呢,他是当初台湾府,属于福建省管辖的,他是在台湾府当同知。同知就是府太爷的助手,是第二把手,跟第二把手一样的。那么他管的工作呢就是管海防,管捕盗。雍正十三年,因为他的工作对台湾人民有很多贡献,(朝廷)给他一个表彰,奖励中间有几句话很关键的。躬恪慎,莅事精勤。分双旌五马之荣,襄六典九条之治。就是既按法制,又为人民服务。所以这样呢为台湾的人民作出贡献。”

除了徐林之外,清朝还有不少徐姓人家从福建、广东一带迁入台湾。因此,徐姓也成了台湾的大姓之一。

胡汝明说:“根据家谱来看呢,徐林到那里以后就再没回来,没有回来。从这一点上看呢,他的后人现在还在台湾。”

胡汝明还介绍说:“徐姓应该说在台湾也是个大姓。我认为恐怕总数在20万以内。徐氏也有徐氏大宗祠在台湾。徐寿泉家保存家谱,是因为他们家一直是这支徐姓的长子长孙。这些徐姓家谱虽然已经有些破损,但是根据习俗,这些家谱是不能随便拿出家门的。章林村人说,他们希望台湾的徐氏后人与他们联系,共续家谱。”

徐姓起源参考之三

徐姓是当今中国第十一大姓,在台湾排名第二十。徐姓出自嬴姓,于黄姓同源,都是东夷部落首领伯益的后代。伯益因为帮助禹治水有功,被舜赐为嬴姓。伯益的儿子若木,在夏朝时被封在一个叫徐的地方,建立了徐国。徐国经历了夏朝,商朝和周朝,传了三十二代,到西周穆王的时候,徐国君主徐偃王,以仁义著称。有一次,徐偃王在疏导河道的时候,挖出了一副红色的弓箭,并以为是上天给他的暗示,要他取代周穆王成为天子,于是就率领周围的三十六个诸侯,一起起兵,进攻周朝。战争开始后,生灵涂碳。徐偃王因为不忍心让老百姓受苦,就收兵弃国,跑到彭城一带隐居了。周穆王因为知道徐偃王在当地很得民心,就又封他的子孙为徐子,继续管理徐国。直到公元前五一二年,被吴国所灭。亡国后,原来徐国的百姓就以徐为姓,这也就是徐姓的由来。徐姓早期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和江西一带。到三国和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徐姓又向四周迁徙,分布到河南,山西,河北,湖北等地,到唐朝,徐姓开始进入福建,元代时,又有徐姓迁居广东,并在明代时,进入台湾。徐姓的主要聚居地有:泗洪,徐州,琅邪,河东,由拳,陇西,东阳,高平,长城,濮阳,于潜,新丰,柳城,范阳,南昌,龙丘,会稽,绍兴,东莞等。

徐姓起源参考之一

徐源出于嬴姓。夏朝时,嬴姓祖先伯益的儿子若木被封在徐(今江苏泗洪县及安徽泗县一带)。徐国历经夏、商、周,传至西周穆王时,有国君叫偃。徐君偃以仁义著称,深得百姓拥戴。有一次在疏导河道时徐君偃挖出了一副红色的弓箭,他认为这是天赐的祥瑞,就起了代周为天子的野心。周围的一些诸侯听说此事后,也纷纷赶来归附徐君偃。徐君偃于是改称徐偃王,率领拥护他的三十六国诸侯,起兵反周。此时周穆王正在昆仑山西王母那儿做客,得到消息后,立即让造父驾车返回镐京(参见赵姓),发兵讨伐徐偃王。眼看一场血战就要发生,徐偃王不忍让生灵涂炭,于是立即收兵,弃国出走,躲进彭城(今江苏徐州市)一带的深山之中,结果徐国军队被打败。后来周穆王了解到徐偃王在当地很得人心,就又封他的儿子宗为徐子,由徐子继续管理徐国。宗传位至十一世孙章禹时,徐国被吴国灭掉,徐国国君的子孙称为徐氏。徐福,也作徐市,秦朝著名方士,琅琊(今山东胶南南)人。他为迎合秦始皇迷信长生的心理,向秦始皇上书说大海之中有三座神山,名叫蓬莱、方丈、瀛洲,有仙人居住在那里,希望能带领童男童女前往求仙。秦始皇答应了。徐福便挑选童男童女几千人,乘船入海,结果一去不返。相传徐福后来成为日本的神武天皇。

徐姓起源参考之二

在浙江省兰溪市生活着很多徐姓后人,仅在兰溪市章林村一个村就有1200多人姓徐。这个村的徐姓人家还保存着自己的家谱。

在兰溪市的姓氏研究专家胡汝明先生的带领下,我们《天涯共此时》摄制组来到章林村,在村民徐寿泉家看到了他们世代保存下来的徐氏宗谱。兰溪当地的姓氏研究专家胡汝明先生对这些家谱进行过深入的研究。

浙江省兰溪市姓氏研究专家胡汝明说:“徐姓呢,它是春秋时有一个徐国。这个徐国的一个国王叫徐偃王。他的子孙呢,根据郭沫若先生的考证,浙江应该是徐土,就是徐国的土地。这里呢都是徐偃王的后代。那么徐偃王是怎么能够到了这里呢?因为那个时候,另一个国家(楚国)要消灭它。徐偃王他心里不愿让老百姓牺牲,所以把许多人首先迁移到龙游,然后繁衍到这里的。那么作为整个浙江来说呢,在之江旁边,就是我们钱塘江,徐偃王的庙有30多个,来纪念他们的先祖。”

徐国被楚国灭亡之后,原来的徐国百姓便以徐为姓,这就是徐姓的开始。以后徐姓子孙四处迁移,逐渐遍及海内外。历史上的徐姓名人很多。如秦朝时的徐福,据说他向秦始皇上书,说海中有神仙,请得数千童男童女,乘船入海,但一去不返。三国时的徐庶,他因向刘备举荐诸葛亮及孝顺母亲而著称。明朝开国大将徐达。明朝地理学家徐霞客。在台湾,有1895年率领台湾义军抗日的徐骧。徐姓的现代名人有徐向前、徐志摩、徐悲鸿等等。在兰溪章林村保存的徐氏家谱中,还记载着一位与台湾有着密切关系的人物,他的名字叫徐林。

浙江省兰溪市姓氏研究专家胡汝明说:“徐林呢,他是当初台湾府,属于福建省管辖的,他是在台湾府当同知。同知就是府太爷的助手,是第二把手,跟第二把手一样的。那么他管的工作呢就是管海防,管捕盗。雍正十三年,因为他的工作对台湾人民有很多贡献,(朝廷)给他一个表彰,奖励中间有几句话很关键的。躬恪慎,莅事精勤。分双旌五马之荣,襄六典九条之治。就是既按法制,又为人民服务。所以这样呢为台湾的人民作出贡献。”

除了徐林之外,清朝还有不少徐姓人家从福建、广东一带迁入台湾。因此,徐姓也成了台湾的大姓之一。

胡汝明说:“根据家谱来看呢,徐林到那里以后就再没回来,没有回来。从这一点上看呢,他的后人现在还在台湾。”

胡汝明还介绍说:“徐姓应该说在台湾也是个大姓。我认为恐怕总数在20万以内。徐氏也有徐氏大宗祠在台湾。徐寿泉家保存家谱,是因为他们家一直是这支徐姓的长子长孙。这些徐姓家谱虽然已经有些破损,但是根据习俗,这些家谱是不能随便拿出家门的。章林村人说,他们希望台湾的徐氏后人与他们联系,共续家谱。”

徐姓起源参考之三

徐姓是当今中国第十一大姓,在台湾排名第二十。徐姓出自嬴姓,于黄姓同源,都是东夷部落首领伯益的后代。伯益因为帮助禹治水有功,被舜赐为嬴姓。伯益的儿子若木,在夏朝时被封在一个叫徐的地方,建立了徐国。徐国经历了夏朝,商朝和周朝,传了三十二代,到西周穆王的时候,徐国君主徐偃王,以仁义著称。有一次,徐偃王在疏导河道的时候,挖出了一副红色的弓箭,并以为是上天给他的暗示,要他取代周穆王成为天子,于是就率领周围的三十六个诸侯,一起起兵,进攻周朝。战争开始后,生灵涂碳。徐偃王因为不忍心让老百姓受苦,就收兵弃国,跑到彭城一带隐居了。周穆王因为知道徐偃王在当地很得民心,就又封他的子孙为徐子,继续管理徐国。直到公元前五一二年,被吴国所灭。亡国后,原来徐国的百姓就以徐为姓,这也就是徐姓的由来。徐姓早期主要分布在江苏,浙江和江西一带。到三国和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徐姓又向四周迁徙,分布到河南,山西,河北,湖北等地,到唐朝,徐姓开始进入福建,元代时,又有徐姓迁居广东,并在明代时,进入台湾。徐姓的主要聚居地有:泗洪,徐州,琅邪,河东,由拳,陇西,东阳,高平,长城,濮阳,于潜,新丰,柳城,范阳,南昌,龙丘,会稽,绍兴,东莞等。

齐帆齐微课

最近,刘亦菲,陈晓主演的古偶剧《梦华录》,可以说是近期热度最高的一部电视剧,街头巷尾都在热议这部剧。

《梦华录》这部剧是根据关汉卿元杂剧《赵盼儿风月救风尘》改编,讲述了赵盼儿、孙三娘和宋引章三个女人历经各种困境,携手勇闯汴京,并在皇城司指挥使顾千帆的帮助下,最终姐妹齐心,通过自己的努力将永安楼变成汴京最大酒楼的故事。

《梦华录》只有每周四、周五、周六三天,每天播放2集,追剧不过瘾,便想去复读原著《赵盼儿风月救风尘》。

于是,去省图书馆抱回来几本元杂剧的书,除了《赵盼儿风月救风尘》,还有《西厢记》等。如今这个看脸的时代,读书亦如是。《西厢记》的封面、字体、排版等看起来舒服多了,便先读完了《西厢记》。

01 创作背景及作者

《西厢记》,又称《王西厢》、《北西厢》,全名为《崔莺莺待月西厢记》,是元代王实甫创作的杂剧。

《西厢记》虽源自唐代元稹的《莺莺传》,《莺莺传》简单描述了张生对莺莺始乱终弃的故事情节,而且张生热衷于追求功名利禄,不敢反抗崔夫人这种封建家长,甚至对莺莺始乱终弃,令人厌恶。

王实甫曾任陕西县令、陕西行台监察御史。由于他不满当时官场的龌龊,愤而辞官,决心以写戏抒发心中之郁懑。他回到出生地中山府,开始了杂剧创作。

金代的一位姓董的读书人,依据元稹的《莺莺传》,改编成《诸宫调西厢记》,把原来故事中的主人公莺莺写成是博陵郡人。

定州在隋代就称博陵郡,所以在博陵一带莺莺和张生的故事流传相当广泛。相传在定州崔沿士一带曾有过崔莺莺的墓冢。王实甫正是根据这一点,在中山府开始了他的杂剧《崔莺莺待月西厢记》的写作。

《西厢记》的情节丰富多彩,引人入胜,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张生也由原来的绝情之人,变成有情有义,对莺莺一见钟情、一往情深,历经重重困难,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

除了饱满的故事、立体的人物和明确的主旨外,《西厢记》的唱词也十分突出,文采斐然,具有诗情画意,读起来就如同一首首曼妙至极的抒情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02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崔莺莺出身名门贵族,是个美丽而有才情的少女,父亲崔相国生前已将她许配给郑尚书的儿子郑恒。

崔莺莺19岁时,崔相国去世。老夫人携女儿崔莺莺,带着一个侍女红娘和一个小厮,扶柩回乡,计划回博陵安葬。然而,路途遥远,一时不能回去,暂时将灵柩寄放在普救寺里。

先夫在日,食前方丈,从者数百,今日至亲则这三四口人儿,好生伤感人也呵。

人情冷暖,人走茶凉,世态炎凉,尽显其中。

唐代书生张珙(字君瑞)23岁,也是出自书香门第,父亲官拜礼部尚书。只是父亲在50多岁时因病去世,家道中落。

小生萤窗雪案,刮垢磨光,学成满腹文章,尚在湖海飘零。何日得遂大志也呵!万金宝剑藏秋水,满马春愁压绣鞍。

满腹经纶,仍然书剑飘零,游于四方。1入京赶考,路过河中府,顺便探访同学兼好友杜确——统领十万大军的白马将军。

张生在游览名胜古刹普救寺时,邂逅崔莺莺,一眼万年,万种情绪,相思难寐。

东风摇曳垂杨线,游丝牵惹桃花片,珠帘掩映芙蓉面。

十年不识君王面,恰信婵娟解误人。

眼花缭乱口难言,魂灵儿飞在半天。

当即放弃赶考,将功名利禄抛向九霄云外,在普救寺借住下来,以便接近莺莺,义无反顾,追求爱情。点香灯,道场帮忙,只为远远见莺莺一面。

苦于没有当面倾诉的机会,百方求计,张生效仿司马相如一曲凤求凰,隔墙酬诗,得到崔莺莺青睐。

03 普救寺解围,互生情愫

风云突起,乱贼孙飞虎听闻莺莺有倾城倾国之貌,带领半万贼兵包围普救寺,欲抢莺作山寨夫人。三日不交人,烧寺杀人,“僧俗寸斩,不留一个”。

众人一筹莫展,莺莺提出三个方案:

一、“将我与贼汉为妻,庶可免一家儿性命”。母亲不允:“俺家无犯法之男,再婚之女,怎舍得你献于贼汉,却不辱没了俺家谱?”

二、“我不如白练套头儿寻个自尽,将我尸榇,献与贼人,也须得个远害全身。”母亲不舍。

三、“不拣何人,建立功勋,杀退贼军,扫荡妖氛,倒陪家门,情愿与英雄结婚姻,成秦晋。”这个主意得到母亲的赞成。

当即命令长老在法堂上高叫:“两廊僧俗,但有退兵之策的,倒陪房奁,断送莺莺与他为妻。”

张生挺身而出,修书给白马将军杜确,搬来救兵,解了普救寺解围之困境。

张生彻底赢得了莺莺和丫鬟红娘的好感,张生的痴情和才华也博得莺莺的爱慕。

04 月黑风高夜,私定终身

张生智退山贼,危难解除,都以为好事将成,就等着明谋正取。

不料,老夫人食言不守,许婚不认,设宴让张生、莺莺兄妹相称,张生和莺莺大失所望。张生据理力争,被老夫以老相国在世已将莺莺许于侄儿郑恒推脱。

张生痛苦万分,相思成疾。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

空一缕余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

证候来时,正是何时?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在红娘的帮助下,张生趁莺莺到花园烧夜香时,隔墙弹琴倾诉相思之苦。

他那里思不穷,我这里意已通,娇鸾雏凤失雌雄。他曲未终,我意转浓,争奈伯劳飞燕各东西,尽在不言中。

知音者芳心自懂,感怀者断肠悲痛。

莺莺欲说还休,欲拒还迎,心慕张生,又受礼教约束,不敢正面回应表白。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后,在一个月黑风高夜,莺莺私会张生于西厢,情意缠绵,你侬我侬,水乳交融,完美结合。

老夫人觉察迹象,拷问红娘。红娘施巧计,劝服老夫人,勉强答应婚事。

老夫人以“俺三辈儿不招白衣女婿”为由,张生迫不得已,只能赴京赶考。

得官啊,来见崔夫人;

驳落啊,休来见崔夫人。

05 高中状元郎,迎娶莺莺

莺莺和张生,早已把爱情置于功名利禄之上,只想长长久久在一起。

张生为莺莺而“滞留蒲东”,不去赶考。无奈迫于世俗的压力,刚确定亲事,暮秋时节,张生就要踏上求取功名之路。

莺莺在十里长亭送别时,对张生能否高中毫不介意,只盼他早日考完,早日归来。

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

休要一春雨无消息,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

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

有时,爱情的力量是伟大的。未遇莺莺时,张生“书剑飘零功名未遂,游于四方”。为了莺莺,他胸有成竹,胜券在握,“青霄有路终须到”,最终“一举及第,得了头名状元”。

需要的时候,郑恒不在身边,依靠不上。此时却来作怪,借机编造谎言,说张生已在京另娶。

老夫人心里的那杆秤,无条件偏向郑恒,又一次赖婚,要莺莺嫁给郑恒。

幸好张生及时赶到,识破郑恒。

虽经历了许多波折,但云开雾散后,有情人终成眷属。

05 《西厢记》的历史地位

《西厢记》是古代戏曲作品中的经典之作,也是古代文学史研究中的热点之一。

该剧文辞华丽、故事曲折、情节跌宕起伏、文笔细腻、人物传神,堪称绝世经典,并有“花间美人”的雅称。

因其在艺术上的近乎完美,故又被选为四大古典戏剧名著之冠,有“西厢记天下夺魁”、“古戏扛鼎之作”和“北曲压卷之作”的说法。

《西厢记》可以说是首开先河,在世界上是第一部表现纯爱情的长篇作品,艺术成就甚高。对汤显祖的《牡丹亭》和曹雪芹的《红楼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如《红楼梦》第二十三回的回目“《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词警芳心”即直接关涉《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2020年4月,列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

齐帆齐商学院书评第17篇2854字,累计33733字。

关于花果山的导游词3篇

 关于花果山的导游词一:  大家好,我是咱们旅行团的导游,我姓于,大家可以叫我于导。  欢迎大家来到连云港,连云...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