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入春节民俗研究报告(1000字左右) 急!!您的问题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7浏览:2收藏

输入春节民俗研究报告(1000字左右)    急!!您的问题,第1张

这个是网上的一篇,我删了很多,其中有很多条民俗,你可以选着写

中国传统春节及外国春节的初步探究

首先,我们应该进一步地了解我们中国传统的春节都有那些说法和讲究

这万事都有个头,那么春节的来历是怎么样的呢 又是如何源远流传下来的呢

春节的来历:

春节,顾名思义就是春天的节日

中科院上海天文台的专家近日介绍说:现代民间习惯上把过春节又叫做过年其实,年和春节的起源是有所不同的

那么"年"究竟是怎么来的呢 民间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它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居海底,每年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如何可以过去呢 据说"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以驱除"年"兽;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窜友道喜问好,相互庆贺平安度过了"年"关这风俗越传越广,便成为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另有一种说法是:我国古代的字书把"年"字放禾部,以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由于谷禾一般都是一年一熟所以"年"便被引申为岁名了

我国古代民间虽然早有过年的风俗,但那时并不叫春节因为当时所说的春节,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

春节是个亲人团聚的节日,离家的孩子要不远千里回到父母家里真正过年的前一夜叫团圆夜,家人要围坐在一起包饺子饺子的做法是先和面,"和"字就是"合";饺子的饺和"交"谐音,"合"和"交"又有相聚之意,所以用饺子象征团聚了

头尾都说了,可大家都知道过年并不简单,这每天都该做些什么

每天的习俗:

腊月廿三或廿四------祭灶,扫尘;

腊月廿九或三十------贴门神,贴春联,贴福字,贴窗花,贴年画,贴挂千,置天地桌,守岁,放爆竹,吃年夜饭,接神,踩祟,祭祖,送财神,饮屠苏酒,隔年饭;

正月初一------占岁,贴画鸡,聚财;

正月初二------祭财神;

正月初三------烧门神纸,谷子生日,小年朝,贴"赤口","送年";

正月初五------祭财神,路头神生日,送穷,开市;

正月初七-----"熏天";

正月初八-----顺星,放生祈福;

正月初九------祭天公(玉皇大帝生日);

正月初十------祀石头(石头生日),"贺老鼠嫁女";

正月十五------送孩儿灯,迎紫姑,走百病,偷菜节,巴乌节

欢欢喜喜过大年,迎天庆地闹新春都说中国传统纷繁且总是带有一份神秘,那就有必要一一道来

春节的习俗及相关:

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吃过年夜饭,围炉闲聊,辞旧迎新,这是我国普遍存在的除夕守岁的习俗

据史料记载,这种习俗最早其于南北朝"是夜,禁中爆竹山呼,声闻于外,士庶之家,围炉团坐,达旦不寐"以后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古时,守岁也叫"照虚耗",人们点起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风俗被人们流传至今

直到今天,我国人民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屋外时鸣鞭炮,室内围炉团坐或者看电视,笑语连连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拜年

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古时"拜年"一词原有的含义是为长者拜贺新年,包括向长者叩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有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拜年一般从家里开始初一早晨,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卷六中描写北宋汴京时云:"十月一日年节,开封府放关扑三日,士庶自早相互庆贺"明中叶陆容在《菽园杂记》卷五中说"京师元旦日,上自朝官,下至庶人,往来交错道路者连日,谓之'拜年'然士庶人各拜其亲友多出实心朝官往来,则多泛爱不专……"清人顾铁卿在《清嘉录》中描写,"男女以次拜家长毕,主者率卑幼,出谒邻族戚友,或止遣子弟代贺,谓之'拜年'至有终岁不相接者,此时亦互相往拜于门……"

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现在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和电话拜年等

接 财 神

民间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所以过了年初一,接下来最重要的活动就是接财神------在财神生日到来的前一天晚上,各家置办酒席,为财神贺辰

正月初五,各商店开市,一大早就金锣爆竹,牲醴毕陈,以迎接财神清人顾铁卿《清嘉录》中引了一首蔡云的竹枝词,描绘了苏州人初五迎财神的情形:"五日财源五日求,一年心愿一时酬;提防别处迎神早,隔夜匆匆抱路头""抱路头"亦即"迎财神"信奉关帝圣君的商家,在正月初五要为关公供上牲醴,鸣放爆竹,烧金纸膜拜,求关圣帝君保佑一年财运亨通

过 年 放 爆 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

爆竹为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现在我们一般的人都认为放爆竹可以创造一种喜庆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它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然而,如果我们追溯爆竹的起源,就会了解古代人燃放爆竹的本意及其衍变的历史

过 年 吃 饺 子

饺子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吃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期肴

据三国魏人张揖著的《广雅》记载那时已有形如月牙称为"馄饨"的食品,和现在的饺子形状基本类似到南北朝时,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据推测,那时的饺子煮熟以后,不是捞出来单独吃,而是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馄饨"这种吃法在我国的一些地区仍然流行,如河南,陕西等地的人吃饺子,要在汤里放些香菜,葱花,虾皮,韭菜等小料

大约到了唐代,饺子已经变得和现在的饺子一模一样,而且是捞出来放在盘子里单独吃

宋代称饺子为"角儿",它是后世"饺子"一词的词源这种写法,在其后的元,明,清及民国间仍可见到

饺子这一节目佳肴在给人们带来年节欢乐的同时,已成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其它食俗

农历正月初一,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家家户户都要进行贺年活动,饮食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年货,举凡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江南风俗,年节前要预先做好新年米饭,盛放在竹箩中,上面放红橘,乌菱,荸荠等果品及元宝糕,插上松柏枝,叫做"年饭"

北方人家过年的年饭,是用金银米(黄白米)做的,饭上用枣,栗,龙眼,香枝点缀,插上松柏枝 北方人过年吃饺子饺子中有的饱里放糖,用意是吃了新年日子甜美;有的饱里放花生(称长生果),用意是吃了人可长寿;有一只饺子饱中放一枚制钱,用意是谁吃到了就"财运亨通"饺子形似元宝,新年里面条和饺子同煮,叫做"金丝穿元宝"

新年饮食都要取吉利的用语 江南人家新年泡茶敬客,茶盘里或碗盖上放两只橄榄,称为"无宝茶"新年吃饭,必有炒青菜,说吃了"亲亲热热";必吃豆芽菜,因黄豆芽形似"如意";每餐必食鱼头,但不能吃光,叫做"吃剩有鱼(余)"

新年必吃年糕,南北同风吃年糕以祝愿生活"年年高"苏州的桂花糖年糕,宁波的水磨年糕,北京的红枣年糕,百果年糕,均为新年糕点的佳品

贴年画

年画,顾名思义,就是过年(春节)时张贴的画旧时候,每当春节来临,新的一年即将到来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把房院打扫得干干净净,在堂房,卧室,窗旁,门上以及灶前,院内的神龛上,贴上焕然一新的年画,既用以创造喜气洋洋的新年气氛,又借以祈求上天赐给幸福,消除灾祸与不幸

古书里记载,传说很久以前,有名叫神茶,郁垒的两个兄弟,专门监督百鬼,发现有害的鬼就捆绑起来去喂老虎于是黄帝就在门户上画神茶,郁垒的像用以防鬼这个神话就是后来"门神"画产生的缘由据说唐代皇帝曾命吴道子画钟馗像,并摹刻出来分赏给大臣贴挂以辟鬼关于"门神画"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相传唐太宗李世民时,宫中闹鬼,李世民吓得心神不定,他手下的大将秦叔宝,尉迟恭便一个持剑,一个拿叉,昼夜替李世民站岗壮胆,宫中才平静下来李世民觉得这两位大将太辛苦了,便令画师把二位将军的威武形象绘在宫门上后来这个形式就流传到民间

随着时代的推移,旧年画中一些迷信落后的观念渐渐被淘汰年画只是作为一种非常通俗而普及的艺术形式保留下来自本世纪中叶以来,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年画艺术家创造了新的年画形式,并用以表现现实生活至五十,六十年代新年画一直兴旺发达它已经改用新的印制技术,印数和发行量极大可以说,迄今为止,没有哪一个画种出版数量能达到年画的出版量年画是世界上读者最多的画种

关于春联

王羲之妙书春联

东晋书法家王羲之有一年从山东老家移居到浙江绍兴,此时正值年终岁尾,于是王羲之书写了一付春联,让家人贴在大门两侧对联是:

"春风春雨春色,

新年新岁新景"

可不料因为王羲之书法盖世,为时人所景仰,此联刚一贴出,即被人趁夜揭走家人告诉王羲之后,王羲之也不生气,又提笔写了一付,让家人再贴出去这付写的是:

"莺啼北星,

燕语南郊"

谁知天明一看,又被人揭走了可这天已是除夕,第二天就是大年初一,眼看左邻右舍家家户户门前都挂上了春联,惟独自己家门前空空落落,急得王夫人直催丈夫想个办法

王羲之想了想,微微一笑,又提笔写了一付,写完后,让家人先将对联剪去一截,把上半截先张贴于门上:

"福无双至,

祸不单行"

夜间果然又有人来偷揭可在月色下一看,见这付对联写得太不吉利尽管王羲之是书法名家,可也不能将这付充满凶险预言的对联取走张挂啊来偷揭的人只好叹口气,又趁夜色溜走了

初一早晨天刚亮,王羲之即亲自出门将昨天剪下的下半截分别贴好,此时已有不少人围观,大家一看,对联变成:

"福无双至今朝至,

祸不单行昨夜行"

众人看了,齐声喝彩,拍掌称妙

有着几千年深厚积淀的中国春节文化,被3000万华侨华人带到了世界各地在那里,春节的庆祝在飘洒着浓浓中国味道的同时,也掺入了几许异国情调所以,让我们也简单了解外国的春节

日本

日本人以前是过两个新年的,即元旦和春节,同我国现在的情况相似只是到近代才改为过新历年除夕晚上,日本人称之为"除夜",除夕,日本人也有守岁的风俗,人们一边吃荞麦面条,一边观看电视台为新年编排的节目,男女歌星独唱比赛最受欢迎午夜时分,寺庙香烟缭绕,钟声齐鸣,而且往往敲一百零八下据说这是因为《佛经》里有"闻钟声,烦恼清"之句日本人认为每敲一下,就会去掉一种烦恼,敲一百零八下,意味着清除所有的烦恼钟声响后,人们涌向神社和寺庙,烧香拜佛,点签算命,称为"初诣"(意即第一次参拜)据估计,每年从午夜到元旦,约有近8000万人参加参拜元旦早晨,全家从年幼者到年老者依次排列喝屠苏酒,共尝青鱼子,黑豆以及稍带甜味的酱油煮小干鱼等据说这些象征吉祥的食物会带来子孙繁荣,身体健康

日本人称元旦初一为"正日",元月1至3日,称为"三贺日"在正日,小辈须先去父母那里拜年,向父母问安,然后到亲友家拜年按习惯要吃年糕汤,日本人叫做"御杂煮"新年里,各户门口上方往往都拉起一条草绳或用草绳编的圆圈,称为"注连绳"或"注连饰"有的还摆上一些松竹,叫做"门松"许多公司大厦门口和街头巷口都用松竹梅搭起设计新颖,别具一格的牌楼,以示庆贺人们还将鹤,龟等象征长寿的动物剪纸贴在住宅内外,祈祷平安同时还根据十二生肖,刻个年肖,相互赠送邮政省还大量发行绘有年肖的"贺年邮票"无论是个人,还是团体之间,互赠贺年片成了最热门的祝贺方式,日本人称它为"飘舞的风筝",遥致深情在新年里收到谁收到的贺年片多,谁就会感到新的一年前途美好,财运亨通,格外喜悦新年里,街坊四邻,亲戚朋友,孩子之间拜年的习惯仍然盛行见面时的第一句话就是"恭贺新年""红白歌大赛"——日本人的"春节晚会" 日本过年习俗:买福袋图吉利

春节是日本以前最盛大的节日,每家用松柏装饰房屋,除夕晚上全家人围着火炉守岁午夜时寺院响起108声钟声,第二天互相拜年

在日本,新年时有一种叫"福袋"的商品所谓福袋,就是装着商品的不透明的袋子福袋有很多种,化妆品,服装,生活杂物,电器,总之能装进袋子里的都行价钱从1000日元到上万日元不等由于非常受欢迎,福袋往往年前就开始预售

同样是商品,为何福袋如此受欢迎呢 原来,福袋非常超值,一个千元的福袋里,往往标价千元左右的商品就有三四件;有时一个两万日元的福袋里,有价值三四万日元的数码相机也说不定这样一来,买福袋又给人一种新年中大奖的感觉当然,如此超值的福袋只是少数,但一想到可能会中大奖,而且至少也会物有所值,消费者自然会争相抢购了

对商家而言,这种销售方式比起普通的促销来,效果大不相同一般的促销是消费者来选购商品,买几件要消费者说了算,而装在福袋里的东西是看不见的,商家可以自由搭配对消费者来说,福袋实在是物美价廉,据说日本女性很少有人能抵御福袋的诱惑,况且福袋这个名字也是很有吸引力的大过年的,谁不想带着福气回家呢!

日本人在元旦清晨,一家老小上街迎接初升的太阳,接着去神社参拜,或互相向亲友问好他们称元旦为"正日"在这一天,他们的早餐是很丰盛的,吃砂糖竽艿,荞麦面等,喝屠苏酒此后一连3天则吃素食,以示虔诚,祈求来年大吉大利

韩国

韩国人在元旦这一天,全家除了团聚饭宴外,还要进行祭祀祈祷等活动男孩子多半去放风筝,女孩子则跳跳板韩国人过春节:要吃米糕片汤

中国人的春节也是韩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作为一名嫁在中国的韩国媳妇,我已在北京学习并生活几年,每到春节来临,在婆家的我都会分外地思念故乡韩国,想念韩国过年时的情景和那里的家人

韩国是一个非常遵从传统的国度,春节就是以祖先崇拜和孝思想为基础的节日,是祭祖祈愿家庭平安的一天今天,春节也被现代人赋予了新的含义,那就是让人们从都市生活的紧张节奏中暂时解脱出来,得到片刻的宁静与快乐所以,春节到韩国你的所到之处都会充满欢乐和吉祥的气氛

韩国春节的传统风俗有很多,有岁妆,岁画,福笊篱,赶夜光鬼等等传说至今流传下来的习俗有祖先祭拜,岁拜,德谈,"掷木四"和跳板等习俗中国人春节都要吃年糕,韩国人春节也有专门讲究吃的食品,统称为"岁餐"流传至今最具代表性的春节料理是"米糕片汤"古代的韩国人崇尚太阳,白色的小圆状米糕片就代表着太阳,正月初一早晨吃米糕片汤代表着迎接太阳的光明另外依照原始的宗教信仰,也代表着辞旧迎新,万物更生复活之际的严肃和清洁以前做米糕片汤的汤是用野鸡汤熬成,现在野鸡难得,因此改用牛肉或鸡肉汤代替中部和北部地区还喜欢在米糕片汤里加入山鸡肉,绿豆芽,蘑菇和泡菜为馅的饺子此外,每个家庭还会准备蜜糯油果,桂皮汤,八宝饭和肉片等食品接待前来拜年的亲朋好友

比起年三十的守岁,韩国人更重视年初一的"祭礼和岁拜"仪式人们会按家谱排位摆放祖宗的牌位或画像,在供桌上摆好各式供品供品严格遵守"鱼东肉西","头东尾西","红东白西","生东熟西"和"左饭右羹"等规矩摆放全家身着传统民族服装,依次向祖先磕头行礼

蒙古人

新春伊始万风象更新,远在中国北疆的蒙古族也同样沉浸在浓烈的喜悦气氛中

在历史上,春节本来不是蒙族传统的节庆,但是由于后来蒙古人居住地的汉人越来越多,人民的风俗也随之起了变化,使得春节变成蒙汉人民共同庆祝的欢乐时光!

不过同样是庆祝春节,草原上的蒙古人和城市中与汉人杂居的蒙古人却有很不相同的庆祝方式

草原上的蒙古人依然保持自己的传统,他们在盛大的节日中,穿上色彩缤纷的盛装,拿出最美味的食物,邀请最好的朋友和亲友来到自己的家里,一边痛饮浓香的马奶酒,一边尽情地唱歌跳舞,一边品尝肥嫩的手抓肉

春节是草原人民相互聚会交流的大好时机,由于很多蒙古人还在草原上保持游牧的浪漫生活方式,他们之间在平时很难有见面的机会,借着春节分隔很久的朋友也许能够在赛马大会上,或者摔跤大会上相遇

无论比赛成绩如何,经过激烈的场上龙争虎斗后,在私下会面的时候,他们会彼此互赠哈达,互敬鼻烟壶,以表达思念和祝福的深厚感情

亲戚朋友共同庆祝新春的时刻,彼此或许会感到陌生,因为一些亲戚之间距离遥远,可能十年都没见过一次面,等到见面了,经过风霜雪雨的脸已经变得难以相认了!

越南

越南北方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除夕夜要到平日取水的地方烧香,磕头,并打一桶水煮年夜饭煮好后,先祭奠祖宗,然后全家吃年夜饭吃这顿饭的时候,绝对禁止喝汤他们认为,喝了汤,种下的庄稼就会受涝

腊月中旬以来,越南过年的气氛越来越浓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送灶王爷上天,然后就开始置办年货小到食品,用具,装饰品,大到摩托车,家用电器,人们兴致勃勃地挑选采购大街上摩托车穿梭往来,大盆的桃花,金橘和梅花,大包小包的年货,或挂或捆,忙碌的人们兴冲冲,喜洋洋越南人除夕夜的当家饭

除夕之夜,越南家家户户都要准备丰盛的年夜饭,全家人欢聚一堂,吃顿团圆饭猪肉绿豆馅的方形粽子是越南春节餐桌上必备的食品糯米被竹叶染成淡绿色,甘滑软糯,清香可口

另一样传统食品是越南特色的春卷越南春卷的皮由多重加工的米粉做成,特点是薄,韧,透,包上馅料,配上蘸汁,吃起来清淡,爽口

越南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使用农历的国家之一,也是少数几个全国过春节的国家之一

春节是越南民间最大也最热闹的传统节日越南人把春节视为辞旧迎新的日子,一般从农历12月中旬开始办年货准备过年,而历来越南春节最不可少的大概要数鲜花,年粽,春联,爆竹了

花市是越南春节重要活动之一比如河内,春节前约10天,花市就开始热闹越南人最爱的年花有剑兰,大丽菊,金桔和桃花除了鲜花,盆景,花市还出售各式气球,彩灯,玩具,年画,春联,年历等,把相连的几条街道装点得五彩缤纷,喜气洋洋

越南人过春节也有贴春联习惯以前春联用汉字书写,文字拼音化以后,现在大部分春联改用拼音文字,每个拼音字是一个方块,自成风格

另外,越南人也爱在家里贴上"福","喜喜"等字样和福,禄,寿星的形象,还有各种传统年画,表达对新年的美好祝愿与向往

本地华人过春节必备年糕等食品,越南人也不例外,其中最具民族特色的是年粽和糯米饼

年粽做法跟我们吃的粽子一样,不过越南年粽是方形的,而且大得多,一般用200克糯米做成,中间包上200克猪肉和150克绿豆沙,外裹芭蕉叶传说年粽象征大地,绿色显示生机勃勃,猪肉和绿豆沙代表飞禽走兽草木繁生

从前越南人过年也放爆竹,不过1995年起越南政府已禁止民间在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

华人过年有除夕守岁习俗,越南人也一样除夕夜人们便穿上节日盛装,不约而同涌上街头,年轻女子还穿上越南旗袍零时,当电台播出国家***春节讲话,节日气氛达到高潮随后人们还采一根树枝回家这风俗叫"采绿"在越南语中,"绿"和"禄"同音"采绿"就是"采禄",意味着把吉祥如意带回家

越南人过春节照例放几天假,也有到亲友家拜年的风俗最早到家里拜年的客人特别受重视,据说他会给主人带来好运越南人称之为"冲家"或"冲地",其意义跟"冲喜"接近因此越南人通常会约请自己最亲近最尊敬的朋友,作为新春的第一位客人

除了亲友间互相拜访,新春期间越南各地街头,公园和公共娱乐场所,连续几天举行各种文娱活动,演出越南传统戏剧,歌舞,杂技,武术,摔跤,舞狮等,还有荡秋千,下人棋,斗鸡,斗鸟等民间活动,整个越南沉浸在节日气氛之中

越南人除夕夜也有守岁的习俗正月初一零时一到,越南民众就开始祭拜神灵,供奉祖先象征天地五行的五果盘是必不可少的供品,既表达对祖先的感谢,也有希冀新年如意,安康和好运的意思拜供之后,人们携家带口或呼朋唤友,前去寺庙上香祈福,还会从寺庙里的树上折下一段长着新芽的树枝,回家后虔诚地摆放在供桌上,此举被称为"请禄",越南人认为这样会给家庭带来好运

朝鲜

年前这几天,朝鲜首都平壤的各大市场人头攒动,平常很少逛市场的朝鲜男人此时也会在市场上挤来挤去,采购食品和过年的用品,家庭主妇就更不用说了朝鲜居民采购的年货主要包括食品,烟,酒和新衣,新鞋朝鲜过年没有燃放烟花爆竹的习惯,但平壤市牡丹峰的部分居民近年来在大年三十晚上却能看到一场平日难见的烟花表演,因为在这天晚上,坐落于此的中国驻朝鲜大使馆会燃放烟花,为年夜添彩朝鲜人"岁餐"的主食

在朝鲜半岛,农历新年被称为年节或"旧正",正月初一至初三是全民族的法定假日按照朝鲜族的风俗,大年初一是全家吃团圆饭的日子,这与中国人大年三十全家吃"年夜饭"的习俗有所不同

过年吃的饭菜被称为"岁餐",酒被称为"岁酒"岁餐食品主要有糯米糕,蒸糕,片糕以及煎饼,糖果,烤肉和生拌鲜鱼等年糕汤是年节最主要的主食,也是招待宾客的食品吃年糕汤意味着又长了一岁,因此年糕汤有个别称,叫"添岁汤"大人问孩子的岁数往往不直接问几岁,而是问他"吃了几碗年糕汤"

朝鲜和我国一样,在新年也有贴窗花,桃符的习俗,以祈求上天保佑,驱走鬼怪,赐给幸福元旦黎明,人们把一些钞票塞进预先扎好的稻草人中,扔到十字路口,表示送走邪恶,迎接吉祥福星黄昏,人们又将全家人一年中脱落的头发烧掉,祝愿家人四季平安新年期间,朝鲜人除了享以美酒佳肴外,还必须要做一种用糯米加上松子,栗子粉,枣泥和蜂蜜等,蒸煮成与我国的八宝饭相类似的甜饭食用,以预示家里人丁兴旺日子过得象蜜一样甜

拜年是朝鲜年节习俗中的重头戏年初一一大早,一家人很早就起床,穿上新衣,尤其是小姑娘大多穿上五颜六色的民族服装,显得活泼可爱拜年活动从祭祀祖先开始,祭祀桌上摆着各种食品和酒类,一家人给已故的祖先磕头致意,然后给家里的长辈一一拜年晚辈们要按辈分和年龄顺序给长辈们行磕头大礼,并祝长辈们健康长寿,长辈们准备一些简单的礼物给晚辈,并给孩子们一些压岁钱向邻里的长辈和老师拜年也是不可缺少的,这反映了朝鲜尊老爱幼和尊师重教的美风良俗朋友和邻居之间拜年时会相互说些祝福和鼓励的话

漳河源位于湖北西部地区,这里连接着原始森林,拥有非常独特的地理地貌资源,这里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非常丰富,是一个天然的氧吧和风景区,是游客旅游度假的绝佳圣地,下面给大家分享漳河源生态景区旅游攻略。

漳河源记

盛夏七月,我们游了一次被称为“世外桃源”的地方——漳河源。不过,这个漳河是位于荆楚之地的湖北南漳的漳河,而非当年曹操建都邺城,筑邺下三台的魏都漳河。早就听说漳河源风光旖旎,一派亚热带风光。沿河十里至今仍有原始的造纸作坊,古老的石渠水车和清代所建的百年楼居,这些都令我们心驰神往。

在朋友、南漳县财政局刘友荣局长的陪同下,我们开始了漳河源之行。汽车在青峰翠峦间飞驰,约一个小时,汽车在一个叫龙王冲的地方下了水泥公路,又在乡间小道上行驶10多公里,至河沿村时已是中午。

村委会王主任安排我们吃了午饭,饭后又作向导领我们前往。前面的路已不能通车,遂下车步行。

王主任对我们说,漳河的源头是两个泉眼,一大鱼泉,一小鱼泉。源头有个自然村落,因居民都姓陈,世代都以造纸为业,所以又叫陈家纸厂。要到陈家纸厂,必须沿一条上下十多里的悬崖小径攀沿而下。

转过几道山峁,穿过几道密林,前面就是崖边的小径,是进纸厂,也是漳河源头的唯一通道。小径宽约一尺,均沿石壁凿出。左边石壁,右边悬崖。

向下望去,百丈深崖让人晕弦。所幸靠崖边一侧竹林茂密,形成遮挡,行人不会滑下崖去而摔得粉身碎骨。崖边的竹林密切深,行人因而看不到崖边崖下而很有安全感。

我们沿石级小径小心攀沿而下一里多地时,透过崖边的竹林向崖下望去,只见几栋青屋瓦舍像团团黑点镶嵌在葱茏的河谷中,王主任说那就是陈家纸厂。

王主任站在崖边,用手作喇叭状向下喊了几声,待谷底对岸有了回音,王主任又大声说:“告诉陈老,晚上有客!”对岸又应。

我们继续沿崖间小径攀沿下行,一路气喘吁吁不住打歇,好不容易捱到谷底,汗水早已浑身湿透。幸好同行者都没有心脏病,不然心脏可要受惊紧张而发的。

来到谷底,一条宽约两丈的河流挡在眼前。仰天上望,两岸峭壁千仞,上天只剩一线。峭壁间,一丛丛茂盛的竹树兀地钻出,直插云端。只有一线的天空蔚蓝如洗,白云像团团洁白的棉花,在山尖轻轻地缭绕飘过。

河流从高耸入云的崇山峻岭间流出,河水清凌澈洁,纤尘不染。一条石坝横在河中,浼浼的河水漫过石坝,哗哗作响。哗哗的水声在峡谷里引起阵阵回响。

真是山头白云袅袅,谷底流水潺潺。我们踩着石坝趟过清流,清且涟漪的河水濯洗着我们的双足,也濯洗着这青翠的山谷,更似乎要把这世俗的尘埃都濯洗干净。

过了河,一幢黛瓦粉墙的古屋楼居出现在眼前。门前是长满青苔的古老石渠,渠里流水淙淙。屋旁是瓜藤满架的菜园果蔬,和丛丛芭蕉及棕榈,屋后是长满竹树的茂密竹林。

不远处巨大的木轮水车和石碾石磨,石臼石槽,让人宛如走进一个古朴而幽美的原始古老村寨,这就是陈家纸厂。

王主任带我们走进一座坐东朝西一进两幢的古色古香的三楼宅院,穿过侧厢门廊天井,主人——一个面容修洁的70岁老人陈老引我们在后楼正间落座。

我们和陈老聊了起来,陈老说,他们祖上系明朝年间由咸宁迁居而来,在此已居住繁衍九世。均沿河而居,世代以造纸为业。

原有11家,现剩8家,均住在这漳河源头。这幢房屋系清末建造,老人兄弟二人,前楼住其弟。我们细观这栋老宅,檩椽廊柱虽已呈烟熏色,但当年的朱红油漆依然可见。

老式木门,镂花窗格,飞檐斗拱,勾纹彩饰。青石台阶均由青石条凿砌,天井均是青石和大方青砖铺砌。

走廊过道及地面均系瓦灰与桐油浇灌而成,历时百年,至今仍坚固如石,花纹图案美观大气。整个建筑可见当时的富丽气派,亦可见陈氏家族当年的富有。

见来了客人,陈老唤来一个后生,吩咐几句,后生出门而去。此时已是天黑,夜幕已笼罩房前屋后的山峦河谷。不一会儿,对岸山上似有人说话,一问,是那后生已窜上对面的山顶。

我们惊异何其快捷,真似猿猴一般,我们捱了半天的路程,后生转眼即到。约一个时辰,后生已回。竹篮里盛着酒和各种菜肴,我们乃知后生刚去了山外的酒店。我们惊骇,如此天黑,摔下山怎么办后生笑道:“没事,习惯了。”

晚饭极丰盛,除了园中自种的菜蔬和梁上熏肉,还有河里的一种无名小鱼,无鳞,味极鲜美。陈老和我们边吃边谈。49后,陈氏后人仍往在这沿河十里的漳河源,仍以打竹造纸为业,不事农业生产。

事实上,这漳河源两岸山高崖陡,除了这漫山满崖的青竹和河谷中清碧湍急的漳河流水,确也无地可耕。

陈氏后人出门进山均攀登这上下10多里的悬崖峭壁,草纸生产出来也全靠背篓背出山外,油盐米醋均靠纸换,草纸生产也仍是这原始的水车作坊。

随着社会发展,造纸业竞争激烈,外地现代纸,陈老叫洋纸,质好价优,土纸已难以生存。因山高路险,纸厂至今尚未通电,没有电灯没有电话,手机在这里没有信号。

更没电视,外面新闻全凭一台收音机,照明仍是煤油灯和蜡烛。陈老说,煤油灯好,只是玻璃罩子不好买了。

因出门不便,老人已多年未出山。近年当选了县政协委员,每次出山开会都由人背出,老伴已有几十年没出山了。

陈老有两女,一嫁山外,一在家招婿。我们惊异:都廿一世纪了,竟还有这么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地方。桃源虽好,但有一难,就是就医难。因路险僻,家人生病,医生来这里不便,陈老一孙女就是在儿时因发烧救治不及时而成聋哑。我们亦叹,任何事物都有它的负面效应。毕竟是现代社会了,陈氏家人应随时了知外面的世界。

如今,陈老的两个孙女已在山外读书,一读师范,一学医。而不是“桃花源”中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了。我问陈老,当年建造这房屋的砖瓦从何而来,如靠人背运,将需多少人背,且背至何时

陈老说,当年建房的砖瓦、石灰全是雇人来河下打窑,就地取土烧制,木料就地砍伐。陈老又说,其父土改时被误杀,叔叔早年在北京念书,毕业后从军入伍,官至团长,后辞职回乡造纸。

一曾祖曾被清政府委为县令,亦坚辞不就,回家造纸,家谱上都有记载。因地险僻,自古以来土匪官军都未曾来到这里,家谱也保存完好。只是“四清”时家被抄,家谱作为“四旧”被烧毁,以致失传。我们惋惜之余,亦又庆幸,幸亏此地险僻,人亦难至,这栋当年富丽堂皇的清代楼宇古居得以保存至今。否则,“文革”恶潮所致,这里定是荡然无存。

夜宿陈宅三楼,楼梯楼板均是本质。虽年代久远,油漆斑驳,但仍牢固结实。

楼上楼下,虽是盛夏,但却凉爽如秋,且无蚊蝇。可能是水流清净激湍,蚊蝇无以生存。

清晨,一阵咚咚声将我惊醒,此时已是西窗映碧。推窗望去,繁盛的竹树,苍翠的芭蕉,蒲扇般的棕榈,尽入眼帘。

不禁让人想起陶渊明的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无车马之喧的寂静又让人想到朱熹的诗:“静处乾坤大,闲中日月长”。

咚咚声是纸厂在生产,循声前往,但见石渠石闸已开,清凌的河水冲动着巨大的水车木轮在转动,转动的巨大木轮又驱动着粗重的木杵在石臼里咚咚地捶打着毛竹。

毛竹是草纸生产的主要原料,青竹先在石灰中沤渍,然后在石臼中捣成纸浆。操作的汉子是陈老的女婿,汉子说,石渠石坝也是陈家祖上所修筑,具体年代已考。

垒砌渠坝的石缝系由糯米蒸煮后捣浆浇灌,至今仍坚硬如铁。汉子打罢毛竹又筛纸,我问汉子,毛竹可是自家所砍汉子说,毛竹由周围农民砍割后送来,一分钱一斤收购的。

毛竹砍后来年又生,且长的更好。可不是,这漳河源河谷最为茂盛的,便是这漫山遍野,满沟满壑连绵不断的青青绿竹了。

我们又叹服,陈氏先民是如何找到这么一个山清水秀,且毛竹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地方的。

早饭后沿河上行,目标大鱼泉和小鱼泉。我们每人手中又多了根竹棍,一探路,二作拐杖,以防滑倒。王主任手里又多了把大柴刀——以作披荆斩棘之用。

行约一里,转过一道峰峦,前面河边又是一座黛瓦粉墙,雕檐彩饰的清代楼居。旁边也是长满苔衣,清流潺潺的青条石渠。以及巨大的水车木轮,石槽石臼,还有石桌石凳不用问,这又是一家陈纸厂,忍不住遂又去流连一番。

越往里走,两岸山势愈加紧逼耸立,直入云端。河谷就像在一个巨大而狭窄的板壁缝里,一弯碧流从板壁缝间窜了出来。两侧山崖竹木老翠似染。

竹木苍翠的峭壁间,还长着各种笔挺的杉树,有珍贵的红豆杉、白杉,还有楠木等珍稀树种。

岸边崖下是丛丛高大的棕榈和芭蕉,及葱郁的剑兰。河边吊罗兰芷,落英缤纷。好一派旖旎的南国热带风光。

除了湍急的河水,两岸尽是茂密的荆藤灌木,无路可寻。我们时而砍开荆棘拨路而行,时而脱脚涉水而过。

虽是盛夏,河水却冰冷刺骨。刚入水几步,双脚便已痛红。好不容易淌过几道河水,绕开几处罅潭,终于披荆斩棘来到一个大石洞前。

水从洞中流了出来,王主任说这就是大鱼泉。也叫大鱼洞,这就是漳河的源头。上过几道石坎走进洞中,只见圆顶型的石洞像一个人工开凿、能容纳百多人的大礼堂。

高约数丈,浑然天成。石洞深处漆黑幽邃,水从深不可测的洞中涌出,发出轰轰声响。外面河水虽已刺骨,进得洞中,乃觉洞中水流更是冰极,让人打颤,站立不稳。

稍停,旋即退出。出得洞外,又觉外面水暖如初。洞里洞外,温差已是若此。

游罢大鱼泉,漳河的另一源头——小鱼泉,尚在五里之外。两三里地的大鱼泉已让人精疲力竭,五里之外的小鱼泉更让人望而生畏了。

探访了大鱼泉,观赏了百年清代楼居和古老的石渠水车,原始的造纸作坊,饱览了漳河源的旖旎风光,品味了“世外桃源”的幽美,已是极大满足。

至于小鱼泉,待择日再来寻访,遂打道回转。回纸厂稍歇,辞别陈老,告别陈家纸厂,仍沿来路攀回。

到得山顶,回首再望河谷中,陈家纸厂院落已冒出袅袅炊烟。

刀削般的峭壁青岭,翡翠玉带般的蜿蜒河流,黛瓦粉墙的清代楼居,娉娉婷婷的袅袅炊烟,好似一幅清丽的水墨画。

天涯有人扒出祖宗原型?姓是周人始创,其目的是用血缘宗法对各个族群进行划分,形成周人与众不同的"畿服"体系。李零先生总结西周坐稳天下的三大法宝是"存灭继绝"、"封建亲戚"、"柔远能迩"(见李零《两周族姓考》)。

"存灭断绝"指的是你虽然将这个国家灭亡了,但不能让他断了祭祀,就是我们民间所说的断了香火。"封建亲戚"是说要将"亲"和"戚"分封到各地,来保证周统治的稳固,亲指的是血缘关系,戚则是婚姻关系。"柔远能迩"大体上就是对待离得远的要用怀柔政策,离的近的国家要亲近。

武王克商,未及下车就封了一批诸侯国,神农之后为焦国,属姜姓;黄帝之后于祝国,任姓;尧后于黎,祁姓;舜后于陈,妫姓;禹后于杞,姒姓;汤后于宋,子姓。

如果说周公于周王朝居功至伟,武王的远见卓识绝对是其思想的根源。人们往往通过后世的理念去看待古代历史的人和事,这种行为是一种思维惯性,本无可厚非,不过如果想真正理解历史,尤其先秦历史,会出现非常大的误差。我说这些主要想谈的一点就是男女之别。

在商代,女性地位是很高的,并无后世女子无才便是德这样儒家思想,周人观念有所变化,出现了"牝鸡之晨"这样略带歧视女性的观点。但总体上并无大的改变,王晖先生对商周"甥舅"关系有过非常精辟的分析,他认为在周礼中"舅甥"之国与"兄弟"之国的地位是相等的。

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来周代血缘宗法体系的结构,这个血缘并非单指父系,我们看下周王的母系构成。

太王妻为姜姓,王季妻为任姓,文王妻为姒姓,这三位是周代商之前的三位帝王。其妻子有着明显的部族联盟的痕迹,姜不用多言,神农氏之后,同时与周同处西土,是周的铁杆盟友加亲族。任为黄帝之后,姒为夏后氏的后代。

所以我们不难理解为何周以夏之后自居。但尧舜及商汤也是周人推崇的圣王,其后代不可不封。

虽然我们从文献上看到的这些圣王的封国都有姓,实际上这些姓当是后世文献创作时候加上去的。通过口耳相传这些方式,先秦人对祖先的追溯往往都追溯到女性,这或许是母系社会带来的记忆吧。而在西周,男人称氏,女人称姓。

所以我们没必要纠结黄帝到底姓什么,但祝国为黄帝之后应当是周初时候人们保留的记忆。所以从父系来说,这个记忆主体的黄帝并非姬周记忆中的先祖。从文献上对周的祭祀也可见一斑。

输入春节民俗研究报告(1000字左右) 急!!您的问题

这个是网上的一篇,我删了很多,其中有很多条民俗,你可以选着写中国传统春节及外国春节的初步探究首先,我们应该进一步地了解我们中国传统...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