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堂与宗祠的关系?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7浏览:5收藏

祠堂与宗祠的关系?,第1张

祠堂就是宗祠,只是说法不同而已。

宗祠,即祠堂、宗庙、祖庙、祖祠,是供奉祖先和祭祀场所,是我国儒家传统文化的象征。

宗祠制度产生于周代,上古时代,士大夫不敢建宗庙,宗庙为天子专有。宋代朱熹提倡家族祠堂:每个家族建立一个奉祀高、曾、祖、祢四世神主的祠堂四龛。 祠堂是族权与神权交织中心。

宗祠中的主祭---称宗子,管理全族事务称宗长,还有宗正、宗直等职。

宗祠体现宗法制家国一体的特征,是凝聚民族团结的场所,它往往是城乡中规模最宏伟、装饰最华丽的建筑群体,不但巍峨壮观,而且注入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与古塔、古桥、古庙宇相映,成为地方上的一大独特的人文景观,是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中华儒教文化的代表。

宗祠记录着家族的辉煌与传统,是家族的圣殿。作为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儒教文化的象征与标志,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

宗祠,一般分布于较重视儒家传统文化的地区,如广东、江西、福建、浙江等南方省份。

扩展资料

著名宗祠

江南第一祠——诚敬堂

千年庐陵的遗韵在这里传承。富水河从东固山蜿蜒而下,流经古镇,滋润一方水土,孕育了山峦叠翠、古树绕村的自然景观,也见证了富田镇人文荟萃的光辉历史。富田素有“匡家匡娘娘,文家出了个文丞相,王家有座大祠堂”的说法,文章节义之邦可见一斑。

富田王家村的诚敬堂便是当地人口口相传的“王家大祠堂”,其建筑之精美,可与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和明高帝第六世孙建安简定王朱拱樋的王妃匡娘娘齐名。

江南第一祠王家大祠堂—诚敬堂(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富田镇王家村,始建于明朝中期,祠堂长823米,宽443米,总面积为364589平米,是江西省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古祠堂,有“江南第一祠”的美誉,在全国范围内极为罕见。

吴氏著存堂

吴氏著存堂--河陇(贺陇)吴氏著存堂大宗祠,也称贺陇老祠。位于广东潮阳河陇村老寨内中街巷头,坐东北向西南。肇建于清嘉庆年间,以上寨老爷宫来龙入首,跌宕起伏,尽尾而结,后埕为生化脑,后沟水环抱绕过面前,前掘“水门仔”风水池,溪边溪水逆朝有情,诚为美地。

整体建筑为三进旁门砖瓦木结构“卧狮”造型,前中后脊俱飞火星檐,三山略去,设倒反照壁,内设正殿正龛,拜亭,灰岗岩石旗杆夹多座,雕栏画栋,气象万千。嵌瓷、木雕、石雕、泥金等特色工艺随处可见。

吴氏著存堂不设旁龛,正龛供贺陇(河陇)吴氏一世天元公,二世玉昆公、玉岗公牌位。“破四旧”时期废弃,2005年重修。一年一祭,祀日为每年农历十月二十。

参考资料来源-宗祠

剪纸

Paper-cuts

剪纸是中国最为流行的民间艺术之一,根据考古其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六世纪,但人们认为它的实际开始时间比这还要早几百年。剪纸常用于宗教仪式,装饰和造型艺术等方面。

在过去,人们经常用纸做成形态各异的物像和人像,与死者一起下葬或葬礼上燃烧,这一习俗在中国境外有时仍可见到。剪纸艺术一般都有象征意义,也是这种仪式的一部分。此外剪纸还被用作祭祀祖先和神仙所用供品的装饰物。

大约因其材料易得、成本低廉、效果立见、适应面广而普遍受欢迎;更因它最适合农村妇女闲暇制作,既可作实用物,又可美化生活。全国各地都能见到剪纸,甚至形成了不同地方风格流派。剪纸不仅表现了群众的审美爱好,并含蕴着民族的社会深层心理,也是中国最具特色的民艺之一,其造型特点尤其值得研究。

现在,剪纸更多地是用于装饰。剪纸可用于点缀墙壁、门窗、房柱、镜子、灯和灯笼等,也可为礼品作点缀之用,甚至剪纸本身也可作为礼物赠送他人。人们以前还常把剪纸作绣花和喷漆艺术的模型。

剪纸不是用机器而是由手工做成的,常用的方法有两种:剪刀剪和刀剪。顾名思义,剪刀剪是借助于剪刀,剪完后再把几张(一般不超过8 张)剪纸粘贴起来,最后再用锋利的剪刀对图案进行加工。刀剪则是先把纸张折成数叠,放在由灰和动物脂肪组成的松软的混合体上,然后用小刀慢慢刻划。剪纸艺人一般是竖直握刀,根据一定的模型将纸加工成所要的图案。和剪刀相比,刀剪的一个优势就是一次可以加工成多个剪纸图案。

在农村,剪纸通常是由妇女、姑娘们来做。在过去,这可是每个女孩所必须掌握的手工艺术,并且还被人们来品评新娘的一个标准。而职业的剪纸艺人则常常是男人,因为只有男人才能在作坊里一起劳作并挣工钱。

历史

据考证,从商代始(公元前1600—1100年)就有人用金银箔、皮革或丝织品进行镂空刻花制作装饰品。1950一1952年在河南辉县固围村战国遗址的发掘中,发现了用银箔镂空刻花的弧形装饰物。这些用银箔镂空而成的装饰物,虽然不能说就是剪纸,但在刻制技术和艺术风格上,可以说是已经形成了剪纸艺术的前身。

西汉时,人们用麻纤维造纸,传说汉武帝的宠妃李氏去世后,帝思念不已,卧不安寝,食不甘味,于是请术士用麻纸剪了李妃的影象为其招魂,这大概是最早的剪纸。公元105年,蔡伦改进和推广前人的经验开始大量造纸,这种镂花形式因找到了更易普及的材料从而诞生了剪纸艺术,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用纸剪成美丽的图案花纹,目前最早发现而且有据可查的是新疆吐鲁番火焰山附近,先后出土了五幅南北朝团花剪纸:对马团花;对猴团花;金银花团花;菊花团花;八用形团花。

唐代已将剪纸图案应用于其它工艺方面。自汉至唐出现了一种金银镶嵌技术工艺,是将刻镂的金银箔粘贴在漆器或铜镜的背面,经填漆磨干,在漆地上显出金光灿烂的花纹。

唐宋时期,流行“镂金作胜”的风俗。“胜”,就是用纸或金银箔、丝帛剪刻而成的花样,剪成套方几何形者,称为“方胜”;剪成花草形者,称为“华胜”,剪成人形者,就称之为“人胜”。南朝梁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记载:“正月七日为人日,(《东方朔传·岁时节》:天地初开,一日鸡,二日狗,三日猪,四日羊,五日牛,六日马,七日人,八日谷。其日晴所主之物盛,阴则灾。 八日之中,尤以人日为重,又称“人胜节”)以七种菜为羹;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以贴屏风,亦戴之于头鬓;又造华胜以相遗。”

唐代大诗人杜甫以《人日》为题作诗:“此日此时人共得,一谈一笑俗相看。尊前柏叶休随酒,胜里金花巧耐寒。”另一位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也作有《人日》诗,诗中说:“镂金作胜传荆俗,剪彩为人起晋风。”六十年代在新疆出土的文物中,还有一件唐代的人胜剪纸,七个女子人形排列成行,此胜用于围饰发髻。

在日本的正仓院,保藏有两枚唐代华胜,据日本齐衡三年(公元856年)《杂财物实录》载:“人胜二枚……天平宝字元年闰八月二十四日献物”,日本天平宝字元年即为唐代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其中一枚为罗地金箔字,上面剪祝颂吉语:“令节佳辰,福庆惟新,曼和万载,寿保千春。”另一枚则用金箔刻了复杂的边饰,并饰以红绿罗的花叶,中心是一儿童在竹林下戏犬。

当时,还流行着一种用双丝绢帛剪成的小幡,叫做春幡, 或称幡胜、春胜,在立春那天,作为节日礼物,或簪于头上,或挂在柳枝上,亦或贴于屏风。崔道融所留传的诗中,有这样的词句:“欲剪宜春字,春寒人剪刀”,这里所讲的“宜春帖子”,也就是现在人们所熟悉的“剪纸艺术作品”。李商隐在《骄儿诗》中写:“请爷书春胜,春胜宜春日。”意为骄儿衮师请父亲在剪彩制成的春幡上写“宜春”二字。因为立春之日为春天的首日,象征万物复苏欣欣向荣,所以唐宋时期,人日剪彩这一民俗活动渐渐集中到立春这天,人们剪制各种幡胜、春幡、春燕、春蝶等等,作为节日礼物。皇帝在这一天也接见群臣,并分别赐以金银幡胜或者罗幡胜。段成式《酉阳杂俎》说:“立春日,士大夫之家,剪纸为小蟠,或悬于佳人之首,或缀于花下,又剪为春蝶,春胜以戏之。

宋代关于剪纸的记载就很多了。在南宋时期,已出现了以剪纸为职业的艺人,有的善剪“诸家书字”,有的专剪“诸色花样”。有的将剪纸作为礼品的点缀,有的贴在窗上,有的装饰灯彩,还有的剪成所谓“龙虎”之类。这时,皮影盛行,雕镂皮影的材料,除了动物的皮外,也有用厚纸制作的。周密《志雅堂杂钞》载:当时京城沛梁“向旧天都街,有剪诸色花样者,极精妙,随所欲而成。又中瓦有余敬之者,每剪诸家书字皆专门。其后,忽有少年能于袖中剪字及花朵之类。更精于二人,于是独擅一时之誉。”即是“开封”府,“剪花样”指的自然是“剪纸”。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在一首“菩萨蛮”中写道:“烛底凤钗明,钗头人胜轻。”有一种鸟,因头项长有金**大羽冠很像插着一枝幡胜,而被命名为戴胜鸟,韦应物《听莺曲》中“伯劳飞过声局促,戴胜下时桑田绿”,胜成为春归大地的象征。

宋代陈元靓《岁时广记》载:“元旦以鸦青纸或青绢剪四十九幡,围一大幡,或以家长年龄载之,或贴于门媚。

宋代剪纸用于工艺装饰的一个重要创造,是吉州窑的瓷器,产品有茶盏和花瓶等,图案题材很多,有凤凰、梅花、枇杷和吉祥文字等,造型生动、活泼,它是作者在施釉过程中,贴上剪纸,入窑烧制而成的。

现代民间蓝印花布,是用镂花纸板刮浆后仿染而呈现花纹的,这种印染工艺宋代已很普遍,山西省出土的南宋印花布便是一例。

明清人的笔记和地方志中也有记载剪纸名家的。如《苏州府志》载:“赵萼,嘉靖中制夹纱灯,以料纸刻成花竹禽鸟之状,随轻浓晕色。溶蜡涂染,用轻绡夹之。映日则光明莹彻,芬菲翔舞,恍在轻烟之中,与真者莫辨。” 明代的夹纱灯是很有名的。它是将剪纸夹在纱中。用烛光映出花纹,这是剪纸在日常生活中的又一应用,现在人们叫它“走马灯”。

《严州建德县志》载:“林文耀,字纲斋,幼即工书,中年失明,乃剪纸为字,势飞动若龙蛇,点画不差毫发。室人装潢成轴,……人称之日“林剪。”《保定府志》载:“名女,张蔡公之女也。有巧思,与人接谈,袖中细剪春花秋菊、细草垂杨.罔不入神;其剪制香奁,绝巧夺目,得之者珍藏焉。

清代陈云伯《画林新咏》说:“剪画,南宋时有人能于袖中剪字,与古人名迹无异。近年扬州包钧最工此,尤之山水、人物、花鸟、草虫,无不入妙。”并有诗曰:“剪画聪明胜剪书,飞翔花鸟泳濒鱼;任他二月春风好,剪出垂杨恐不如。”清康熙时,有位宫廷画家邹元斗,画有一幅祝福新年伊始的风俗画《岁朝图轴》画的上端绘有垂挂着的五枚彩色剪纸“门笼”。门笺的形式即是由春幡演变而来。

在清代,因满族人有剪纸的习俗,致使剪纸进入宫廷。在故宫,历代皇帝举行婚礼作洞房的神宁宫,墙壁按满族习俗裱纸,四角贴着黑色的双喜字剪纸角花,顶棚中心贴着龙凤团花的黑色剪纸;在宫殿两旁的过道壁上也贴有角花。据说有人用纸剪成有鹿、鹤、松的“六合春”图案,加以彩绘,贴于朝服上,连西太后都以为是绣出来的。

可以说剪纸艺术自诞生以来,就没有中断过。她流传面之广、数量之大、样式之多、基础之深比任何一种艺术都更加突出。在各种民俗活动中,她无时不在、无处不有,附丽于生活,充实了生活,以她特有的方式默默地唤起人们对生命的追求,对生活的信念,对国富民康的企盼;她将人们平凡的生活点缀得如此瑰丽多姿,充分寄托和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对真善美的追求和向往;她为满足人们更高的社会性的精神需要而茁壮成长。

如今,剪纸的天地更为广阔了,它早已走出了庄户人的小院,走入现代设计的广阔天地,在产品包装设计、商标广告、室内装演、服装设计、书籍装帧、邮票设计、报刊题花、连环画、舞台美术、动画、影视等各个方面都有她的清影;她也走向世界,名扬四海,成为全人类的文化财富与艺术瑰宝。随着历史的进程,许多民族的、传统的东西被渐渐淡化、湮没了。然而,真正文明的标志应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并存,共同发展。愿这棵古老的艺术之树常绿常新。

剪纸的派别

蔚县剪纸、丰宁满族剪纸、中阳剪纸、医巫闾山满族剪纸、扬州剪纸、乐清细纹刻纸、广东剪纸、傣族剪纸、安塞剪纸、磁性剪纸

剪纸·蔚县剪纸

河北省蔚县

蔚县位于河北省西北部,以出产剪纸而闻名。蔚县剪纸又称“窗花”,是当地民间一种传统的装饰艺术,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初始图案多为花卉一类的吉祥纹样,后融入天津杨柳青年画和武强年画的艺术特色,形成了自己特有的风格。经刘老布等剪纸艺人共同研究,对创作工具进行改革,部分纹用刻刀由单幅剪转变为成批刻,使蔚县剪纸工艺有了新的提高。20世纪初,在王老赏、王守业、周永明等艺人的带动下,蔚县剪纸的风格越来越突出,走出了民间剪纸的一般格局,具有了更为深厚的人文内涵。

蔚县剪纸是民间社会的产物,更是百姓生活的写照。它题材广泛,花样繁多,有戏曲人物、戏曲脸谱、神话传说、花鸟鱼虫、家禽家畜、吉禽瑞兽等多方面的内容。蔚县剪纸的刀工既有北方民间剪纸粗犷、质朴的特性,又有南方剪纸细腻、秀丽的风格。它色彩浓艳,对比强烈,装饰感强,民间味浓,富有韵味节律,呈现出妩媚娇艳、淳朴华美的艺术魅力,为世人所青睐。

在品类繁多的民间剪纸艺坛上,蔚县剪纸以构图饱满、造型生动、色彩绚丽、工艺奇特的艺术风格独树一帜。它以阴刻为主,阳刻为辅,阴阳结合,复用多色点染彩绘,达到了工致传神、雅俗共赏的效果。

剪纸·丰宁满族剪纸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

河北省丰宁满族自治县地处塞北,民间流传的丰宁满族剪纸始于清代康熙年间,至乾隆年间形成了具有地域特征与民族特色的新异风格,它以阳刻为主,阴刻为辅,批毛纤长,剪工精细。清末民初丰宁满族剪纸进入鼎盛时期,1949年后在形式和内容上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更为贴近现实生产与生活。1960年以后,剪纸艺术创作堕入低谷。1982年,丰宁民间剪纸队伍重新建立,其作品随着各种展览和出国表演在海内外造成广泛的影响。1993年,丰宁被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

丰宁满族剪纸从内容上可分为吉祥剪纸,花鸟鱼虫剪纸,山水风光剪纸,人物、盆篮碟盘瓶、瓜果、动物、花字剪纸等类。由表现形式看,它包括单色剪纸(红、白、黑等)、点染剪纸、填色剪纸、复色组合剪纸等品种。根据具体用途,又可分为窗花、祭神祖吊签(挂签)、阴天扫天婆、节令剪纸、礼花(结婚的喜庆剪纸、葬丧的素色剪纸等)、日常室内装饰用顶棚花、风斗花、炕围剪纸等。在我国众多民间剪纸之中,丰宁满族剪纸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占有一席之地。

目前丰宁满族剪纸的传统技艺大多留存在70岁以上的老人手中,面临失传的危险,亟待抢救、保护。

剪纸·中阳剪纸

山西省中阳县

山西省中阳县位于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吕梁地区。这一带民俗文化积淀极为深厚,保留着许多原生态的人文环境,由此形成中阳剪纸古老的民俗文化内涵与艺术形态。

中阳剪纸主要分布于中阳县境内南川河流域、刘家坪地区和西山边远山区。南川河流域的民俗剪纸风格细腻、古朴典雅,在中阳剪纸中占据主流地位。刘家坪的剪纸风格纯朴、刚健,西山边远地区的剪纸风格粗犷、浑厚,与南川河流域剪纸的主流风格相依相存,丰富着中阳剪纸的特色。

中阳剪纸与当地传统民俗文化血肉相连,它以中阳当地民俗信仰、岁时节令、人生礼仪、神话传说为主要表现内容,其中既有以鱼、蛙、蛇、兔为主题的装饰纹样,也有配合岁时节令、人生礼仪的民俗剪纸,还有以民间神话为题材的剪纸作品。中阳剪纸多以红纸剪成,体现着喜庆、热烈的民俗气氛,有时也根据风俗习惯,运用紫、黑、黄、绿、蓝等彩色纸剪制作品。中阳剪纸的主要作者是中阳农村中的劳动妇女,剪纸是她们日常生活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是她们审美情趣和聪明才智的集中表现。中阳剪纸富有浓郁的山野泥土气息和原始艺术质朴的美感,生动形象地记录了劳动妇女的理想和追求。其技艺的传承关系一般是自发的,亦有以家族方式传承的。现在主要传承人有王计汝、高宝香、刘玉莲、王中文、马翠莲等十几人,年龄已在60岁以上。这些老人一旦离去,中阳剪纸势将面临后继无人的局面,最终走向消亡。所以应尽早采取措施,对之进行抢救。

剪纸·医巫闾山满族剪纸

辽宁省锦州市

医巫闾山地区满族民间剪纸艺术以满族人原始的自然神崇拜、始祖神崇拜、生殖繁衍崇拜以及满族风俗为主要表现内容。医巫闾山地区满族人的原始崇拜活动中往往要制造图腾形象,或用树皮、兽皮剪刻诸神形象,或用木材雕刻神偶的形象等等。这种仪式造像活动历年相沿成习,最后发展成为一种剪纸艺术,既保留了东北满族的人文特征,又具有独特的艺术形式和丰富的萨满文化内涵,是研究民族文化融合的重要史料。

医巫闾山满族民间剪纸不但内容丰富,且造型简洁,纹样古朴。它不用繁琐、细密的剪法,不求精致、准确的造型,而主要以博大恢弘的气度和朴拙古茂的神韵取胜。

数百年来,这种满族民间剪纸艺术在医巫闾山地区的北宁市、凌海市、阜新市、义县等地流传,世代相承。在许多城乡地区,众多妇女参与剪纸活动,产生出许多技艺高超、成果丰富的艺人,形成祖辈相传的传承谱系。目前,尚有侯桂芝、马凤云、黄连玉、汪秀霞等十余家谱系仍在传承相续。随着老一代艺人逐渐逝去,将后继乏人,在现代生活方式的冲击下随时都可能走向衰亡。因此有必要制定方案,对这一古老的民族民间艺术实施保护。

剪纸·扬州剪纸

江苏省扬州市

扬州是中国剪纸流行最早的地区之一,唐宋时期就有“剪纸报春”的习俗。扬州人在立春之日剪纸为花,做成春蝶、春线、春胜等样式,“或悬于佳人之首,或缀于花下”,观以为乐。另外还剪制纸钱、纸马等,专门用于祭奠。至清代,扬州商业兴盛,剪纸艺人亦数量大增,嘉、道年间的著名剪纸有艺人包钧等,技艺超群,有“神剪”之誉。扬州的剪纸艺人还根据需要创作绣品底样,大至门帘帐沿、被服枕套,小至镜服香囊、绢帕笔袋,有绣花必有纸样,扬州人称剪纸样的艺人为“剪花样的”。

扬州剪纸线条清秀流畅,构图精巧雅致,形象夸张简洁,技法变中求新,形成了特有的“剪味纸感”和艺术魅力,为中国南方民间剪纸艺术的代表之一。其用纸以安徽手抄宣为主,厚薄适中,无色染,质地平整。

现代扬州剪纸的主要传承人为张金盛(艺名“老张三麻子”)和张永寿(艺名“小张三麻子”)父子俩。张永寿从艺七十多年,其剪纸已从实用性的花样转入富有装饰性的主题性创作,作品显现出写实、变化、概括、夸张的风格特点,总结有“圆如秋月、尖如麦芒、方如青砖、缺如锯齿、线如胡须”等剪纸要诀,为后辈剪纸艺人留下了宝贵的“创作经”。张永寿毕生创作了数千件作品,其中的《百花齐放》、《百菊图》、《百蝶恋花图》等艺术价值极高,被人们称为“剪纸艺术中的观止之作”。1989年,张永寿先生逝世,其第三代传承人虽也取得了一定的艺术成就,但功力和灵气都无法超越前代。到目前为止,扬州剪纸技艺后继无人的趋势已越来越明显,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正处于濒危状态,亟待保护和扶持。

剪纸·广东剪纸

广东省佛山市、汕头市、潮州市

广东剪纸主要由流传于佛山地区的佛山剪纸、流行于潮汕地区的潮阳剪纸和流传于潮州地区的潮州剪纸构成。佛山市位于广东省中南部,珠江三角洲腹地。佛山剪纸是由当地民俗活动发展而来的一种民间艺术,主要分布在佛山市禅城区及南海区的部分乡镇。

佛山剪纸据说源自中原,结合当地民俗风情及手工业、商业而发展起来,至清代已逐步成行成市,并出现了行会组织。20世纪初,与佛山剪纸有关的门钱、童话、符疏衣纸、溪纸、金花、磨花纸、蘸料纸、打铜、铜箔、朱砂年红染纸、花红染纸、染色纸等12行都蓬勃发展,店号数百家,工人近三千人,他们所生产的蘸料纸、各色染纸都是佛山剪纸的材料来源。

佛山剪纸分为纯色剪纸、衬料剪纸、写料剪纸、铜凿剪纸四大类,根据用料不同,又可分纯色料、纸衬料、铜衬料、染色料、木刻套印料、铜写料、银写料、纸写料、铜凿料等九种。剪纸手法分为剪和刻两大类。剪,多为随意剪制,每次两三张,如礼品花、灯花、乞巧节的烛台花、香案花、饼花等即以此法制成;刻,每次可刻20至30张,粗犷的图案可刻50至100张不等,便于大量复制。佛山剪纸所用刻刀大小不一,一般系随意磨制而成,宽度从3毫米至1毫米不等,一套十余把。操刀时以握毛笔法持之,垂直切割,线条连接而不断,成型如网状。传统佛山剪纸以社情民意决定其内容和形式,喜庆吉祥、驱邪纳福、多子长寿等是永恒的主题,在民间极受欢迎,长期流行不衰。与此主题相应,佛山剪纸中以铜箔金碧辉煌的特点配合鲜明的色纸,形成独有的地方风格,也形成铜凿剪纸等独特的表现形式。现在佛山剪纸技艺的主要传承人为林载华等。

佛山剪纸具有产业化的传统,加强对其挖掘和保护将有助于研究珠江三角洲民俗活动和民间文化形态,同时还可以繁荣民间文化市场,增强地域文化特色。但目前佛山剪纸专业人员队伍青黄不接,最具特色的铜凿剪纸由于工具散失、作为主要材料的铜箔不再生产而无法制作,加上老艺人退休或病故,许多传统技艺面临失传的危险,亟待拯救。

潮阳剪纸主要分布在广东省潮汕地区,以潮阳区铜孟、西胪、和平、贵屿等镇为代表。潮阳剪纸的兴起与迁居此地的中原人有关。这一剪纸样式多表现吉祥喜庆、福禄寿诞、五福呈祥、子嗣绵延、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等祥瑞题材,一般在游神赛会、元宵关灯、中秋拜月、婚俗喜庆、祭祖拜神等活动中用作装饰以渲染喜庆气氛,另外也表现一些日常生活内容,如花鸟虫鱼、动物走兽、民间传说、神话故事、戏曲人物、市井百姓等。除上述品种以外,潮阳剪纸也有一些装饰性的小花样,如供品花与礼品花等。潮阳剪纸造型灵活,构图以对称为主,结构严谨,饱满而不杂乱,尤其以“花中套花”的布局最具特点,疏密有致,剔透玲珑。剪纸刀法精巧细腻,以阳剪为主,配合使用阴剪。阳剪的纹线工整细致,阴剪的线条粗壮有力,再加上“花中套花”的手法,表现力十分丰富。

20世纪80年代以来,潮阳区政府组织力量对潮阳民间剪纸进行了挖掘、整理、保护和研究。1989年,整理出181件(套)近五百个花样,出版了《潮阳民间剪纸》一书。2003年,有五十多件潮阳剪纸作品入编《中国民间美术全集•剪纸卷》、《中国民间吉祥艺术博览》和《潮汕民间美术全集•剪纸卷》等书。1997年,潮阳区被广东省政府命名为“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剪纸艺术)之乡”。现在潮阳民间剪纸的主要传承人有张佩龙、蔡名英、李婵仙等。但健在的老艺人平均年龄已在75岁以上,迫切需要年轻人加入其中进行继承。

潮州是广东省东部沿海的港口城市,潮州剪纸主要分布在粤东地区,流行于明代,繁荣于清代,至光绪年间达到鼎盛。现存的一件清雍正年间的作品《蝙蝠》(潮州市司马浦镇)系以棕色丝线剪成,技艺十分精巧,说明潮州剪纸早就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清代中期,潮州修祠建庙蔚然成风,在此背景下剪纸就当作了祭祀、节庆、游神赛会、红白喜事等民俗活动中的一种饰物,寺庙中的僧尼也剪纸花馈赠善男信女,潮州剪纸因之而在寺庙中得到迅速发展。至20世纪初,还有江根和、李木林、杨学友、罗瑞瑜、辜秋泉、谢楚周等尼姑带出的潮州剪纸艺人在当地剪纸创作中发挥作用。1962年后,因寺院僧尼无后,出家者少,潮州剪纸渐失传人。

潮州剪纸题材涉及花果、走兽、人物、风景和文字图案等,具有浓厚的地方文化特色。不同剪纸艺人往往有细致、豪放、秀逸等不同风格表现。以形式区分,潮州剪纸有纯色、多色、阳刻、阴刻等类型。潮州民间剪纸艺人善于将三五张色纸叠在一起,灵巧地运使剪刀,以娴熟的技巧剪出各种花纹图案。如纯色剪纸充分发挥“剪”的特点,以纤细秀丽的线条配合块面,借助夸张、变形手法创造出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剪刀味十分浓郁,富有装饰性。纯色剪纸有一个特点,就是不画稿,艺人们仅凭记忆和想象,一手拿纸,一手运剪,直接将花样剪出。这种匠心独运的剪法极富创造性,造型活泼而富于变化,很少有重复的作品。多色剪纸则用多种色纸分别剪出物象的各个部分,然后再合并为一件完整的剪纸作品,生动细致,别有特色。

潮州剪纸有一个品种称为“錾纸”,是将图案放在色纸或金箔上,用刻刀錾刻而成。“錾纸”又分衬色剪纸和写料剪纸。衬色剪纸先用金箔或黑纸刻出轮廓线,再用彩纸衬底;写料剪纸则用纯色纸或金箔刻画出形象的线条骨架,再用颜色彩绘衬底。錾纸工艺以饶平县镂金村的色錾纸最为著名,色錾纸俗称“大钱”,用于祭神祭祖或游神活动,内容以戏曲人物、鸟兽虫鱼、花卉博古、诗词书法等为主。

现在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潮州剪纸已逐渐失去以往的生存环境,现存知名的剪纸艺人不足十人,且年事渐高,传统的潮州剪纸后继无人,亟待抢救、保护。

剪纸·安塞剪纸

陕西省安塞县

安塞剪纸是流行于陕西省安塞县的一种民间艺术。大凡喜庆的日子,安塞妇女都要铰剪纸、贴窗花。腊月天,妇女们围在一起,早早就为春节剪纸,临近年关,家家户户新糊的洁白窗户纸上贴满了红红绿绿的剪纸。这样,一个村子就是一个剪纸艺术展览会。

有专家评论说,陕西剪纸在陕北,陕北剪纸在安塞。安塞剪纸不仅造型美观,剪工精致,而且具有深邃的历史文化内涵,包含了美学、历史学、哲学、民俗、考古学、文化人类学等多方面的内容,被誉为“地上文物”和文化“活化石”。

安塞剪纸形式多样,风格淳厚凝炼,线条粗犷明快,寓意单纯质朴,充满对平安吉祥的祈望之情。

剪纸·磁性剪纸

磁性剪纸可以靠自身的磁性吸附到磁性相框、磁性画轴、磁性书写板上,也可吸附到冰箱、防盗门、汽车、文件柜、文具盒等铁制物体上。喷少许水或洗洁净也可贴附在玻璃或其它光滑表面上去。 磁性剪纸能够更充分地体现剪纸的透雕特点和剪纸的透空效果。

磁性剪纸是对剪纸艺术的传承和发展。磁性剪纸对剪纸的贡献体现在:一、磁性剪纸扩大了剪纸的市场;二、磁性剪纸丰富了剪纸理论;三、磁性剪纸增强了剪纸的艺术表现力,艺术创作技法上有创新,艺术表现手法更加多样化。

磁性剪纸为实用新型(专利号:ZL 2004200671510),中华人民共和国知识产权局于2005年8月17日授予专利权。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8日,上海市李守白剪纸大师工作室获得国家文化部颁布的首届文化遗产日奖。

  1

 一次偶然的机会,陪同几个文友前往汝阳,参加那里的孟庙祭拜仪式。可惜的是,我们抵达的时候已入午时,盛大的祭祀活动刚刚结束。那些还没有完全散去的人群,满地的纸屑,飘扬的彩旗,以及空气中弥漫的浓浓的硝烟味儿,都让我们觉得有些遗憾。

 来不及细细参观,就到了午饭时间,主人早已准备好热气腾腾的大碗炖菜。入乡随俗,我们也和乡亲们一道端着大瓷碗蹲踞在地,或者站立一边,啃着馒头,就着稀饭,吃得津津有味。那半汤半菜、酥烂浑厚的鲜香味儿,那若有若无的烟火味儿,那曾经熟悉的乡村味道,让我们大快朵颐。

 2

 孟庙坐落在孟脑村后公路边的高冈上。从公路上仰视,庙门倒也气势不凡。看那门楣上题写的名字,古朴雅致;门柱上的楹联,大气端庄。

 登上几级台阶,踏入庙内。从一块长长的红地毯上走过,前后左右不过数十步,正面的亚圣殿高高在上,两边两座庑殿,左右对称。亚圣殿,绿琉璃瓦覆顶,双层歇山飞檐,雕梁画栋,庄重威严。两旁的庑殿,也是重檐斗拱,富丽堂皇。正殿前有一道长长的廊檐,廊檐下立有两块功德碑,密密麻麻刻满了捐献者的名字。院子正中有一个神龛,聚宝盆里积满了厚厚的香灰、锡箔纸屑。院子四角还有新植的柏树、桂树等,生机盎然。这里昨夜刚下过一场大雨,院子里却没有太多的泥泞和积水,沙砾的土质,踩上去松松软软的。

 这里的孟庙占地并不大,方方正正的院落,只有三座建筑,不论规模、气势和名望,都不比山东邹城的亚圣庙。小院雅静秀丽,称为孟氏宗亲的族庙似乎更合适一些。但庙不必论大小,只要能寄托情感、表达虔诚、承载信仰就可以了。

 传统的庙宇似乎大同小异,凡是庙内该有的,譬如建筑、雕刻、铸造、绘画、香炉、烛台、蒲团、泥塑、幡帐等,这里也一应俱全,不必再详加赘述。但是很明显地可以看得出来,这座刚刚落成的庙宇,还没来得及更多更好的布置。一些石碑、拓片,一些地契、家谱等珍贵的史料,没有来得及条分缕析;还有一些匾额、楹联、横幅、条幅等书法作品,也没有来得及悬挂张贴。

 一种思想,一种精神,一种信仰,加上隆重的宗教仪式,便会显得庄重而神秘。这座由孟氏宗亲戮力筹建的孟庙,维系着他们的血脉与亲情,承载着他们的寄托与信仰,展示着他们的荣耀与自豪。而这种朴素的文化追求,又何尝不是我们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

 3

 从旁边的侧门出来,踩着松软的沙砾路,顺着一道田塍,来到庙后的麦田中。麦子已经秀穗,长势喜人。远处都是一望无边的田地,再远处,连绵的群山隐约可见。群山环绕,幽静如画。

 孟庙前方正临一个小湖,水面倒映天光树影,楼宇房屋,如摇晃的墨玉一般。湖水并不深,可以看得见半池蒲苇的根茎。沿湖边小路向上有一道长长的湖汊,溪流潺潺,清澈见底,细虾、游鱼往来嬉戏。两岸水草丰茂,绿树苍翠,青藤缠绕。湖对岸的高冈上,正是孟姓后裔聚族而居的村落。他们已经在此地居住了数百年。

 村庄在前,庙宇在后,是守护,也是依托,更是支撑。这里清幽,肃然,神圣,庄重。这里不仅有浑厚的历史遗韵,更有孟氏祖先的'在天之灵。村民们喜欢来到这里跪拜、倾诉、祈福。这种行为已经成为一个生活习惯,一次思想洗礼,一种心灵寄托。

 也许,他们只有来到这里,才能更好地找到心灵安慰,找回文化自信。

 午后,喧嚣的人群渐渐散去,这里开始变得沉静与肃然。再一次仰视孟庙,静静地感受那份不容亵渎的神圣。这里虽然没有太多的古柏苍苍,却也古意凛然。这里有几株刚栽种的幼柏,却是生机勃勃。我们来的时候,从村里中央穿过,可以看得出村子并不富有。但看到功德碑上乡亲们自发捐助的款项,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一种信仰的力量。

 站在孟庙中央,再一次仔细品评门楣上的题字,门柱上的楹联,还有院中的碑刻,以及正殿中悬挂的书法作品,我们陶醉在浓郁的传统文化气息当中。这些是有形的、看得见的景象,而那些无形的、只可意会的气场,以及从人们朴实的言谈举止中流露出来的尊崇和敬畏,更让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精神的力量是巨大的。乡亲们可以省吃俭用,可以不计得失,可以放下宿怨,为了共同的目标,自发地凝聚起来,出谋划策,捐款捐物,出工出力。这样一种信仰,不是虚幻缥缈的。这样一种信仰,貌似唯心的,却又是实实在在的。这其中既有对祖宗的追思怀远,也有对传统文化的承前启后。

 的确,信仰的力量是不可比拟的,它可以自觉或不自觉地激发人的意识能动性,驱使人们完成许多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正是因为这样一种信仰,正是有了这样一种力量,即使在这样一个僻陋的乡村,乡亲们也在用缤纷的色彩和宜人的芬芳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装点自己的生命旅程。

 面对越来越多的荒芜的农村,我曾经感到凄然。但在这里,我再一次看到了光明和希望。就像我在其他地方看到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美丽乡村建设一样,哪怕日渐凋敝,哪怕偏僻落后,只要文化不灭,只要信仰不失,只要精神存在,就会枯木逢春,否极泰来,重新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4

 关子孟子,我们都知道他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与孔子并称“孔孟”,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的“仁政”、“民贵君轻”以及“性本善”等观点,给后世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然而我们更熟知的则是有关孟母三迁择邻、断杼教子等典故。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懿行淑德的孟母,就不可能有“功不在禹下”的孟子。

 自然,这座孟庙不仅供奉亚圣,而且祭祀孟母。这里,不仅会成为孟氏宗亲团结族人、联络感情、凝聚力量的地方,也会成为弘扬母爱、重视家教的载体,更会成为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纽带。

 孟母“三迁之教,炳彪天壤,子之圣即母之圣”。近些年,有不少学者提议以孟母为形象代表设立中华母亲节。这不是简单的仿效,而是为了维系中华血脉,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需要。

 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但那满院香灰,一川烟草,漫天风絮,倒是给我留下了一些深刻的印象。那不只是孟氏宗亲的祭拜祈福和慎终追远,更是千年儒家文化的思想洗礼与心灵涤荡。

 孟子不会被人遗忘,孟母更不会被人遗忘。这一天是农历的丁酉年丁巳月戊申日,再过两三天好像是西方的母亲节,朋友圈里刷屏的大多是关于母亲的话题。回来的路上,我们再一次品评欧阳女士特意为这里撰写的楹联:

 育圣一人,浩气流传千古;卜邻三度,懿行垂范九州。

 最后,还要借用欧阳女士词作《西江月》结尾:

 庭内长碑寂寂,风前古木苍苍。残篇断句字几行,欲话一人行状。

 断织懿行传世,卜邻高义流芳。信知教子有良方,万世后人仰望。

孙中山(1866—1925年),于1866年11月12日出生在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华夏杰出爱国志士。深受全国各族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的尊崇和景仰。 孙中山出身于农家,乳名帝象,学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逸仙。在日本时化名为中山樵,在长期奔走革命活动中曾多次改名杜嘉诺、高野长雄、陈文、陈载之、中山二郎、吴仲、高达生、艾斯高野、阿罗哈(DrAlaha)等。辛亥革命后始称孙中山,日本称孙文,欧美各国则称孙逸仙,在公文、函电中多自署孙文。 孙中山祖籍东莞县,

孙中山画像(20张)五世祖于明代中叶迁居香山县,十四世祖殿朝公始定居翠亨村。孙中山自小就参与家中农业辅助劳动,自谓本“农家子也,生于畎亩,早知稼穑之艰难”。其家无田产,佃二亩半高租田耕种,难以糊口,其父达成还在村中打更报时。孙中山6岁时便上山打柴牧牛,到溪涧捕鱼虾,随外祖父到海边打蚝,还到邻村三合会人办的武馆偷学拳术,故从小就养成勤劳勇敢的精神。10岁时始进村塾求学,聪颖过人,仅三年就成为全家中最有文化的一员。当时与从上海回乡的陆皓东相识,并成莫逆之交。1878年,得长兄孙眉的帮助,到檀香山就学达5年之久。回国后曾偕陆皓东到村庙,见病者求神服食香灰,二人不满巫医骗人,遂分头将神像捣坏,因而出走香港。到香港后洗礼入基督教,并继续读书,不久转学到广州博济医学院,结识了三合会首领郑仕良。后又闻香港西医书院招生,旋即以优异成绩考入该校。在学期间,除学习本科外,对欧美各国的政治、经济、农业、乃至天文地理知识,无不涉猎,被友人称之为“通天晓”。当时因深感清廷政治腐败,经常与同乡杨鹤龄以及陈少白、尤列等人共议国事,抨击朝政,时人认为此举为大不敬,称之为“四大寇”。其间曾致书濠头乡退休官吏郑藻如,提出禁鸦片、种蚕桑、办教育的主张。每逢假期回乡,就帮助农民选种施肥,改良水利,扩宽道路,并与乡绅商议改革乡政,制订预防盗贼的措施。有意以一村作示范,冀能做出成绩推广全国。 在医学院毕业后,曾在澳门、广州设馆行医,每天定时义诊赠药,故求医者门庭若市。1894年春在翠亨家中草拟了《上李鸿章书》,并偕同陆皓东远赴天津求见李鸿章,希望他接纳其“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货畅其流”的宏图伟略。但不获接见,于是他转赴檀香山,在孙眉的帮助下,几经艰辛,发动起广大华侨,组成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该会的誓词鲜明地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并且即时筹集资金伺机起义。 孙中山手书“天下为公”

1866年11月12日(清同治五年十月初六日寅时),他出生于中国广东省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农民之家,为家中第三子,幼名“帝象”,七岁时入私塾接受传统教育。由于家道贫寒,平时,孙中山还要去捡猪粪。贫寒的幼年生活,使得孙中山对于旧中国的民生疾苦有了切身的体会。 1879年,十四岁的孙中山受长兄孙眉接济,随母乘轮船赴夏威夷檀香山,始见“沧海之阔,轮舟之奇”。在当地英国国教会开办的用英语授课的小学“意奥兰尼书院”(Iolani School),他修读英语、英国历史、数学、化学、物理、圣经等科目。1881年孙中山毕业,获夏威夷王亲颁英文文法优胜奖。之后,他进入当地最高学府、美国教会学校“奥阿胡学院”(Oahu College,相当于中学程度)继续学业。 1883年,由于孙中山有信奉基督教的意向,被兄长送回家乡。于同年冬天到香港,与陆皓东一同在公理会受洗入基督教,并就读于拔萃书屋(今日之拔萃男书院)。1884年,进入中央书院(今日之皇仁书院),1887年进入香港西医书院(香港大学的前身),1892年7月以首届毕业生中第二的成绩毕业,并获当时港英政府总督威廉·罗便臣亲自颁奖。 之后,他在澳门、广州等地行医。在广州行医期间,常常与尤列、陈少白、杨鹤龄、陆皓东等人畅谈、批评国事,也常谈革命,故广州人将此四人名为“四大寇”,甚至在文旁边加上水字旁,成为“汶”,以示贬损。虽然他最初未言革命,但这一期间的社会活动,对他后来的革命事业,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1965 出生于河南省安阳市,中国

工作生活于上海和纽约

教育

1993 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硕士进修,中国

1988 开封河南大学本科,中国

个展

2010

张洹:放虎归山,佩斯北京,中国北京

2009

张洹:记忆之门,Haunch of Venison,瑞士苏黎世

张洹,重生,ProjectB当代艺术画廊,意大利米兰

2008

张洹:祝福,纽约Pace画廊,美国纽约

张洹:改变的状态,温哥华美术馆,加拿大温哥华

张洹,绘画和雕塑,Diehl + Gallery One,俄罗斯莫斯科

张洹,来自Caspar H Schubbe的作品收藏展,DSV集团,德国斯图加特

2007

张洹:改变的状态,亚洲协会,美国纽约

张洹:香灰,Haunch of Venison,英国伦敦

张洹:柏林佛,Haunch of Venison,德国柏林

张洹,PhotoEspana 2007,西班牙马德里

张洹—素描,Volker Diehl画廊,德国柏林

2006

张洹,Volker Diehl画廊,德国柏林

张洹,Sherman画廊,澳大利亚悉尼

2005

张洹:汉堡种子,波士顿美术馆,美国波士顿

2004

张洹:汉堡种子,Norton美术馆,美国佛罗里达

张洹,La Fabrica画廊,西班牙马德里

张洹,Tri Postal,里尔2004,欧洲文化之都项目,法国里尔

2003

张洹,波鸿美术馆,德国波鸿

张洹,Volker Diehl画廊,德国柏林

张洹,尼古拉奇哥本哈根当代艺术中心,丹麦哥本哈根

2002

张洹,汉堡艺术家协会美术馆,德国汉堡

2001

张洹,奥古斯丁画廊,美国纽约

张洹,The Power Plant当代艺术馆,加拿大多伦多

张洹,朝圣美术馆,西班牙圣地亚哥

张洹:家谱,Albert Benamou画廊,法国巴黎

2000

我的美国,Deitch Projects,美国纽约

张洹纵览,Adam画廊,新西兰威灵顿

张洹,Cotthem画廊,西班牙巴塞罗那

1999

张洹,从1994-1998年的作品,Max Protetch画廊,美国纽约

张洹:录像表演展,艺术空间,澳大利亚悉尼

张洹:表演,艺术空间,新西兰奥克兰

1988

张洹,河南大学,中国开封

群展

2009

Buhl收藏展:与手对话,Daelim当代美术馆,韩国首尔

行动—相机:北京行为艺术摄影展,Morris and Helen Belkin美术馆,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加拿大温哥华

钢铁生活,La Triennale di Milano,意大利米兰

意派—世纪思维,今日美术馆,中国北京

2008

身体语言:中国照片,维多利亚美术馆,澳大利亚墨尔本

半生一梦:Kent and Vicki Logan的中国当代艺术收藏,旧金山现代美术馆,美国旧金山

人群中的人,纽伯格美术馆,美国纽约

中国前卫,二十年的中国当代艺术,国家艺术中心,日本东京

中国金,中国当代艺术展,马约尔博物馆,法国巴黎

2008Pilane雕塑展,瑞典特约恩

地位与废黜:Franko B/张洹,Galleria Pack,意大利米兰

起源,哈得逊谷艺术中心,美国纽约

遭遇,北京Pace画廊,中国北京

迪奥与中国艺术家,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中国北京

愉悦的肉类艺术,Daneyal Mahmood画廊,美国纽约

愉悦的肉类艺术,Pierre Menard画廊,美国剑桥

2007

揭露:特定的时刻摄影展,由MCA收藏,当代美术馆,美国芝加哥

注意!中国,中国当代摄影展,Artium of Alava,当代艺术中心美术馆,西班牙

中国制造,路易斯安娜当代美术馆,丹麦哥本哈根

水,以色列美术馆,以色列耶路撒冷

计时01,隐私,Bovisa 2007三年展,意大利米兰

无声:我感知我在,Sherman画廊,澳大利亚悉尼

红与热:今天的亚洲艺术展来自钱尼家族的收藏,休士顿美术馆,美国休士顿

安静的姿态,近 期的中国艺术家,纽瓦克博物馆,美国纽瓦克

当代的燃烧:美国的中国艺术家展,美国艺术新不列颠博物馆,美国新不列颠

本能的眼睛:当代摄影展,来自Elton John爵士的收藏,Pinchuk艺术中心,乌克兰基辅

灰色的水,现代艺术协会,澳大利亚布里斯班

一切为了艺术!来自我们伟大的收藏,蒙特利尔美术馆,加拿大魁北克

摄影展,2003-2007的新收藏,蓬皮杜中心,法国巴黎

多样性,艺术的方向,从1970年到现 在,现代美术馆,美国纽约

2006

家庭聚焦,Cranbrook美术馆,美国密歇根

争吵,海法美术馆,以色列海法

敬礼,哈德逊谷当代艺术中心,美国纽约

发热的变奏,第六届光州双年展,韩国光州

雷达—来自Logan的收藏,丹佛美术馆,美国丹佛

当代艺术中的绘画进程,芝加哥大学斯马特美术馆,美国芝加哥

2005

美术馆收藏,从1960年到今天,蓬皮杜中心,法国巴黎

麻将,当代中国艺术展,来自希格的收藏,伯尔尼艺术博物馆,瑞士伯尔尼

Locus Loppem 2005,Lophem艺术展厅,比利时Lophem

皮肤与高潮之间——炼金术的身体,Lophem艺术展厅,当代艺术中心,比利时Lophem

美国纪念碑,CCA Wattis当代艺术协会,美国旧金山

来世,Thun艺术博物馆,瑞士Thun

文字的我:身体语言的探索,Sherman画廊,澳大利亚悉尼

边缘:当代中国艺术家与西方的相遇,斯坦福大学Iris & BGerald Cantor视觉艺术中心,美国加州

人群中的人,当代艺术馆,美国马里兰

未来的面目,自然科学国家博物馆,台湾

墙,当代中国艺术的重整,中华世纪坛艺术馆,中国北京

道利—格雷的肖像,墨西哥美术馆,墨西哥

熔化:亚洲文化的面貌,来自MUSAC的收藏,当代美术馆,西班牙里昂

2004

目击者,当代美术馆,澳大利亚悉尼

重生,中国和美国的中国当代艺术,巴克耐尔大学Samek艺术馆,美国宾夕法尼亚

变脸,普福尔茨海姆工艺美术协会,德国普福尔茨海姆

与通俗的对话,坦克艺术空间,美国纽约

艺术计划,偶像的房子,德国法兰克福(奥德)/波兰斯鲁巴斯

惊奇和永恒,南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当代美术馆,美国佛罗里达

超新星,90年代的艺术Logan收藏展,旧金山现代美术馆,美国旧金山

过去和未来之间,来自中国的新摄影和录像,纽约国际摄影中心和芝加哥当代美术馆,美国纽约/芝加哥

我,自我与本人,佛罗里达大西洋大学,大学美术馆,美国佛罗里达

2004皇后区国际展,皇后区美术馆,美国纽约

相机/行动:行为与摄影,芝加哥哥伦比亚大学当代摄影美术馆,美国芝加哥

构造的身份,卫奇塔州立大学尤里西美术馆,美国卫奇塔

人类/社会,艺术家的网络,美国纽约

2003

比这更美好的地方,当代艺术中心,美国辛辛那提

2003波弗特当代艺术海滨三年展,PMMK,现代艺术馆,比利时奥斯坦德

艺术计划,多元艺术空间,美国休斯敦

暂时的心情,巴巴拉·戴维斯画廊,美国休斯敦

仪式,艺术学院,德国柏林

家庭的纽带,Peabody Essex博物馆,美国马塞诸塞州

身体的政治,艾格威玛画廊,美国纽约

静止的风,Cotthem画廊,比利时布鲁塞尔

宴会,新陈代谢和交流,ZKM,艺术和多媒体中心,德国卡尔斯鲁厄

Photo Espana 2003,国际摄影展,西班牙马德里

欲望的幻影:艺术中受虐的视觉,新美术馆,奥地利格拉茨

我和更多,卢塞恩美术馆,瑞士卢塞恩

来集会,巴斯奎(Artium)当代美术馆,西班牙维多利亚

表面的,特伦多和罗韦雷托当代现代美术馆,意大利罗韦雷托

表演和近似表演,索非亚王妃国家美术馆,西班牙马德里

BQE,白色盒子,美国纽约

血缘与连接,当代美术馆,美国丹佛

正面全裸:来自Logan收藏的当代亚洲艺术家,丹佛美术馆,美国丹佛

蜘蛛和苍蝇,新当代空间,澳大利亚悉尼

新区域,Zacheta 国家美术馆,波兰华沙

2002

惠特尼双年展,惠特尼美术馆,美国纽约

皮肤的对话,文化博物馆,加拿大魁北克

附件+,Lophem艺术展厅,当代艺术中心,比利时

中国当代艺术展——红色大陆,光州美术馆,韩国

SAM收藏展,当代艺术项目,西雅图美术馆,美国西雅图

礼物,慷慨的赠予,威胁的招待,布朗克斯美术馆,美国纽约

主观:他们自己的照片,亚利桑那大学美术馆,美国亚利桑那

2001

横滨2001年:当代艺术三年展,日本横滨

阐释的行为,柏林世界文化宫和纽约皇后美术馆,德国柏林和美国纽约

礼物,当代艺术中心,意大利锡耶纳

主题复数:当代艺术中的人群,当代美术馆,美国德克萨斯州

变形与克隆,蒙特利尔当代美术馆,加拿大蒙特利尔

裸露,伍德大街画廊,美国匹茨堡

水平思考,90年代的艺术,当代美术馆,美国圣地亚哥

2000

艺术和宗教,Parkabdij Heverlee,(根特SMAK美术馆组织)比利时

西方的边缘,亚巴布纳艺术中心,美国旧金山

情感的救赎:当代艺术制作收藏展,当代艺术中心,华盛顿西雅图

乌托邦,罗加兰艺术博物馆,挪威斯塔万格

关系,2000年艺术博览会,主题公园,基本需要,德国汉诺威

水滨——2000年文化之桥,海辛堡博物馆,瑞典和丹麦

共享异国情调,里昂第五届双年展,法国里昂

1999

人体的世纪,1900-2000 年的摄影作品展,Culturgest,里斯本,爱舍利美术馆,法国洛桑

最后的天堂, Presenca画廊,葡萄牙

自我的肖像,Mercer 协会,当代艺术中心,加拿大多伦多

五大洲与一个城市:第二届国际绘画艺术展,墨西哥博物馆,墨西哥

季节最佳,奥尔德利希当代艺术馆,美国 Ridgefield

故事,A/C Projects,美国纽约

顶点,5020画廊,奥地利萨尔茨堡

艺术世界的对话,路德维格博物馆,德国科隆

危险的影片,哈尼美术馆,佛罗里达大学,美国甘尼斯维尔

张洹:1994-1998 影像纵览;来自中国的行为艺术,戈维特布鲁斯特艺术画廊,新西兰新普利茅斯

第48届威尼斯双年展,意大利威尼斯

当代收藏家,当代美术馆,美国圣地亚哥

演变:20 世纪末的中国艺术,斯马特美术馆,美国芝加哥

面对面,新兰顿艺术空间,美国旧金山

1998

从里到外:新中国艺术,亚洲协会,纽约 PS1 美术馆及旧金山现代艺术馆,美国

面对面,安迪沃豪美术馆,美国匹茨堡

1997

中国当代艺术展1997,平多利美术馆,日本东京

1996

中国艺术节,德国慕尼黑

中国的前卫艺术材料,日本福冈

1995

配置2 ,德国埃尔福特

1993

毕业展,中央美院,中国北京

一、春节上坟祭祖必带的七种物品和摆放顺序

  (一)、七种物品

1、香烛

香烛是必备的最重要的物品。不仅要在先人墓前点燃香烛,还要奉香给看管墓地的山神土地,祈求山神土地守护好墓地,保佑先人亡灵;

2、纸钱

纸钱是要烧给逝者的,以便他们在阴间有钱花,务须焚烧干净。

3、素酒

扫墓过程,等于带着吃食来为先人过春节,所以要向先人奠酒,酒为扫墓必备。所谓素酒即未经“蒸馏”工艺的酒,如:葡萄酒、米酒等均属素酒。

4、水果点心

水果以时令水果为宜,如:苹果四个,代表平安;脐橙四个,代表“泽承”后代;而香蕉则代表“代代香(相)传”;点心一般用圆蛋糕四块,代表圆满;圆桃酥四块,代表“往生”;还可以根据逝者生前饮食习惯而定。

5、饭菜、水饺

以先人生前喜欢吃的为佳,因为春节讲究“初一早晨的饺子和中午的熬菜”要全家共享,为此,春节上坟是要带上饭菜和水饺的。

6、鲜花

菊花有思念和怀念的含义,春节上坟一般以菊花为宜,白或**尤为对景。

7、“包袱”

“包袱”,即给逝者带的吃穿用度之物,因为用白纸糊一大口袋而得名,内装冥钞、金银、以及各种纸做的“元宝”、“衣服”、“家具”等等。

(二)、祭品摆放顺序

上述供品摆放顺序也很有讲究。一般是三排和五排两种摆法:

1、三排摆法。香炉在前中央占一排;第二排是一盅素酒;第三排是水饺、点心、水果等四碟。

2、五排摆法。香炉在前方中央,占第一排;接着是素酒杯三盅为第二排;第三排是饭菜、水饺、点心共四碟(碗);第四排是水果四碟;第五排是蜡烛一支。

二、祭祖礼仪的一般流程

1、上坟(纪念堂或公墓)祭祖的流程。祭献礼仪包括上香、读祝文、奉献饭羹、献酒、献馔盒、献胙肉、焚祝文、烧钱纸、辞神叩拜等。主祭人要在灵位前献上一杯酒,献酒时用双手将装满酒的酒杯高高举过头,然后,缓缓下来,将酒画弧形洒在地上,表示敬天、敬地。这叫做“望空奠酒”。然后,倒满一杯献给先人。将钱、纸点燃后,把部分祭品用手掰成块儿扔到火里,就认为给先人送去了。祭礼结束后,将祭品分给参祭人员,将部分品质优良的祭品带回去给另一位在世的老人食用。

2、家庭祭祖流程。不少家庭都把家谱、祖先像、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厅,安放供桌,摆好香炉、供品。在祭祖的同时,也祭祀天神、土地神,供品有猪头、鸡、羊头、五碗菜、五色点心、五碗饭、一对枣糕、一个大馍馍,俗称“天地供”。由家长主祭,烧三炷香,叩拜后,祈求丰收,最后烧纸,俗称“送钱粮”。人们在春节期间祭祀祖先、叩拜神灵,其实就是给祖先、诸神拜年。

仫佬族节日全集,

仫佬族过去信仰很多神,所以一年中几乎每个月都有很多节日。仫佬族非常重视传统节日,每个节日都会有一些活动,从中可以看出仫佬族文化的多样性。想详细了解仫佬族的传统节日,他们都是怎么过节的?然后继续往下看。校易搜为大家精心挑选了最完整的仫佬族节日。

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

八月节也叫迎宾谷节。仡佬族民间节日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举行,持续两天。仡佬族非常重视这个节日。届时,身着节日盛装的男女老少将前往寨中的空地。老部落指派几个壮汉把头戴红花的大牛领进场内,然后朗诵一段祈求丰收的演说。朗诵结束后,音乐家演奏《八仙》。人们点燃火枪或鞭炮,然后宰杀牲畜。牛心平均分配在各个家庭中,每个家庭的父母将它们献给祖先,以示全家的团结。然后,他们杀了鸡鸭,煮了牛肉。

老族长还会带领所有的人,抱一只猪,一只公鸡,一只大鸭子作为三祭,在菩萨树前举行祭祀仪式。祭祀结束后,人们会吃晚饭,青年男女会在月光下载歌载舞,尽情欢乐。第二天,一家人去地里收一些新鲜的五谷、瓜果,准备一顿家宴。家宴结束后,妇女们带着孩子,给亲戚们送些新礼物,以示祝贺。男人们互相拜访,喝酒聊天。年轻的男女仍然跳舞和玩乐。节后,秋收开始了。

树木崇拜节

拜树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隆林地区的一个仡佬族节日。它是在农历的正月十四和八月十五。这里的仡佬族把青杠树当成自己的祖树。据说他们刚从贵州安顺搬来的时候,受到了当地人的热烈欢迎,经常给予支持。因为我们不能把祖先的灵魂放在一起,所以我们必须在绿杠树上挖一个洞,把爷爷奶奶的灵魂放进洞里。从此,隆林一带的仡佬族就把青冈树当倔树崇拜。

另一种传说是,仡佬族初去隆林开荒时,因怕毒虫野兽,就在一棵青杠树上过夜,后来把它当祖宗的树供奉。每年有三个家庭捐赠或合伙养一只拜树黄牛。因为当地的仡佬族居住在分散的地方,在节日的前几天,人们准备交换信息,然后他们会聚集在树所在的莫吉村。拜树的时候杀牛,请附近寨子的各族群众吃饭。只吃牛奶和其他桌子,不吃其他地方的肉。拜树仪式由大家庭主持。仪式中,公鸡的脖子被折断,翅膀被撕掉,鸡爪和牛心一起被献祭。家谱要有鸡头鸡翅鸡腿,外婆家的树要有鸡头鸡翅鸡腿。所有的祭品都用红纸包好,送到树洞里,用纸钱封好。牧师对着树祈祷,烘烤并发射大炮,然后在自己的家庭里平均分配牛的心脏,以示同心协力,同甘共苦。

吃昆虫节

食虫节是仡佬族的传统民间节日,每年农历六月初二举行。根据当地的民间传说,仡佬族遭受了严重的虫灾和歉收,因此三头肥猪得到了除虫的奖励。公鸡鸭子道士都没能除虫。六月初二,一个叫贾的女人带着孩子回到了娘家。因为穷,没钱买礼物,她就在地里抓了些虫子当礼物。到了娘家,她做好了,请大家吃。大家都觉得味道不错,她就比赛抓虫炒菜。当时害虫大大减少,粮食意外丰收。人们奖励了贾娘三头肥猪,贾娘杀了猪来回报村民。贾娘死后,人们在田里建了一座庙叫“食虫庙”,由此形成了食虫节。

那时候村里出嫁的姑娘们都要按时赶回娘家参加吃虫节,在路上抓各种害虫,带回娘家当做饭的原料。家家户户都用抓来的害虫做油炸蝗虫、腌制蚱蜢、油炸蝴蝶和蛹、蚜虫和泥鳅等。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父母说:“吃吧!嚼碎了吃,像没有孩子一样!”然后一家人用筷子吃饭。吃完后,男女老少聚集在村里的食虫庙前,载歌载舞。然后人们排好队,敲锣打鼓,穿过田野,边走边抓害虫,插上沾有鸡血的小白旗,向害虫示威。

春舍

春会是广西壮族自治区仫佬族的传统民间节日。每年二月举行。到那时,每个家庭都会包粽子。粽子种类繁多,大小不一。甚至还有五六斤的粽子。今年男方家新婚夫妇会给女方家做一两个大粽子,女方家也会给男方家同样的糙米粽子,这样可以和睦相处。

春节也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融水苗族自治县瑶族的传统民间节日。每年2月28日、29日举行。节日期间,姚要在村子旁边的山上找一个平坦开阔的地方煮粥。根据性别和年龄,他们被分成几组。老年妇女和已婚妇女可以呆在家里。寨子里的一些年轻男女有互相拜访的习俗。烈节也是芦笙封窑的日子。从此禁止秋收时演奏芦笙。

吃新的节日

仡佬族不同支系,过年的吃法也不一样。仡佬族在农历七月的第一个龙昌日和闰年八月的第一个蛇日吃新的节日。这个节日持续三天,主要活动是祭祖。传说是仡佬族先割地、割草、挖谷、耕田。这是盘古王教的,他提倡吃新东西。

因此,后人庆祝春节,怀念盘古王的恩情,同时纪念金角龙王供水,沙大捕鼠。这个节日的第一天叫采谷,从“田娘”开始,男女在每片田地后面摸谷。人也可以去周围其他民族的领域,其他民族也不会怪他们。除此之外,还要收集一些据说被老鼠吃掉的小米、毛茸茸的稗子、草籽。准备祭品时产生的碎米、谷壳不能喂鸡喂猪,甚至节日过后的淘米水也可以喂动物。祭祖之前不能品尝祭品。闻它们是不礼貌的。先杀鸡,请天、地、祖、四山,再杀牛。每个家庭都应该从牛的每个部位得到一块肉。最后一天的祭祖仪式与往常不同:地上放的不是桌子、凳子、筷子和勺子、杯子和碗,而是一个大簸箕,锅上放着食物,用马勺舀起盘子。据说你没有筷子,所以你没有忘记你的祖先

祠堂与宗祠的关系?

祠堂就是宗祠,只是说法不同而已。宗祠,即祠堂、宗庙、祖庙、祖祠,是供奉祖先和祭祀场所,是我国儒家传统文化的象征。宗祠制度产生于周代...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