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族谱是从洪武年间开始的,这是为什么?
有很多族谱都是从洪武年间开始的,再往前的族谱大多数可信度不高,这主要有两个原因:洪武大移民、明朝鼓励百姓修族谱。
一、族谱为何物族谱是中国文化的特有产物,依托宗法制而产生,表现形式一般是树状图为主,偶有纯文字型族谱,它一开始是用来区分家族成员之间的亲疏远近,能够帮助一个家族的日常活动、嫁娶等琐事。到后来,族谱当中所记载的内容不仅包括了人,还包括了一整个家族的兴衰历史、活动轨迹以及杰出人物,族谱的作用随着其所录内容的丰富也不断发生了改变,它是中国古代社会稳定的一大助力。
二、洪武大移民明朝初年曾经发生了一次大移民。因为元朝末期的战乱,各地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创伤,崭新的明王朝虽然已经建立,但是各地的壮丁人口显然不足,为了弥补一些地区人口的空缺,朝廷就下令进行移民,先后从山西各地调运人口去往山东、河南、河北各地,来补缺人口数量的不足。这次大移民让许多人离开了自己的家乡和家族,修族谱也就成为了这些人能够认祖归宗,记得自己生于何处的重要依据。
三、政府鼓励修族谱明朝之前的族谱,通常是世家才会有的。魏晋时期,因为出身能够与做官直接挂钩,那些世家就会修族谱,来维护门第,宋朝时期,当官与家族名望并无直接关系,修族谱这件事情一下子就变得没有那么受到欢迎,官府不帮忙修族谱,修族谱的任务就落到了寻常百姓的家中,修族谱的目的也渐渐变成了维护家族和谐。明朝时期,官方鼓励修建族谱,来帮助家族内部的和谐稳定,但是与此同时,由于攀附权贵的想法太多,一些人就会开始造假,把名人拉入自家的族谱,这导致了各地的族谱花样繁多,名人却没有什么变化,造假现象层出不穷,就导致了明朝时期族谱非常多。
关于这个话题,大家有什么看法呢?
半天佛仙湖景区东南福天宫后院,有一幅高2米,工笔细腻,栩栩如生之“地仙”何野云油画像。令人叫绝称奇的是:不论观者站在任何角度。画中人的眼睛、嘴巴、足尖乃至执在手中的书本“周易”二字,都朝向着你,民间俗称为“活画”。传说此画系画师偶发灵感所作,以后再无法画出第二幅。据说有华侨愿出重金请其再画一幅同样的画像,均不得而归,凡到仙湖风暴区的游客,都以一睹“活画”为快。
以上两图分别在画像的左边和右边照的,可以看到脚尖都是朝着照相的人
-
-
-
何仙者,俗称虱母仙,化名何野云(公元1325 1393年)。公元1360年,何野云事助陈友谅,揭西金和镇仙坡村杨氏二世祖仕崇公跟何野云一样同在陈友谅的陈汉政权为官。这就是何野云与杨仕崇公同朝为官的来历。后来1363年鄱阳湖一战陈友谅败亡。陈友谅儿子陈理摔残部投降朱元璋,杨仕崇公随陈理投降朱元璋。后仕崇公跟随朱元璋转战江浙与元军作战,屡立战功。后在一次战役中,仕崇公与元军作战力竭而死,后白马驼回其尸体。公去世后,马绝食而死。战马葬于公墓右侧,称义马坟。现墓仍完好。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大封诸将,杨仕崇公被追封为兵部侍郎。(揭西仙坡村杨氏族谱有载,后人可证明)。
而当时陈理投降朱元璋时,何野云一臣不事二主,不愿投降朱元璋,所以他隐姓埋名流落潮汕。何野云不事二主的品格,后来在潮阳五皈寺效法文天祥登沙丘望故主,并且在华古岩效法文天祥题字,再一次得到了体现。甚至到了何野云临终时,也嘱咐养女赵氏和凤岗主人卢宽公,墓碑打“元”字,即元朝人,认“元”不认“明”。寓意不向政敌朱元璋的明朝屈服之意。这是何野云一臣不事二主品格的又一次表现。
后来何野云云游到揭西仙坡村,在杨家逗留了三个月,感念旧时与杨二世祖同朝为官之谊,指点杨氏后人建了寨门和祠堂,留存至今。仙坡乡乡民因虱母仙帮助开创仙坡乡大寨门有功,于大寨之东建“三山永峙”庙供祀虱母仙,庙中左边祀陇尾老爷。
何野云在“五皈寺”附近为高氏建祠堂,步至寺游玩,“五皈寺”碑刻证明,洪武一年(1368年)何野云已经在潮汕,此时何野云43岁,正值中年。
详情可参考关于“五皈寺”的文章
陈氏始祖墓可以证明洪武六年 (公元1373年) ,何野云在潮汕。潮阳明朝陈氏始祖墓碑碣留有:“ 洪武六年国师何野云 ”,此时何野云应该是48岁左右,正值中年。由此可知,其事助陈友谅是其40岁左右的中年时期。他曾为陈友谅军师,故碑碣为国师何野云。
再有,据清《凤港卢氏族谱》载:“明四世祖,讳宽,字似鹄,号居士。宽公为凤港四世祖。生于元朝至正癸未,卒于明朝洪武廿七年甲戍,即公元(1343年一1394年),公葬南山马脚埔内观音岭(现两英镇新寮门村后,座坤向艮),一名飞凤地,此墓相传何讳野云先生献图。 先师常住我四世祖家中,后化身,骸骨埋凤颈下手砂 ”。依据《凤港卢氏族谱》可知,卢宽公终于1394年,而何野云早一年仙逝于1393年(卢氏安葬何仙骸骨于凤港 凤颈下手砂 ,即现在的何仙陵),而卢宽公墓是何野云先生献图而造,不是何仙亲做。
五皈寺记载,1368年,何野云到沙陇为高氏建祠堂,在五皈寺效法文天祥登沙丘望帝,怀念故主陈友谅。1367年在华古岩隐居期间,亦效法文天祥,题字抒怀,留下了“奇峰突兀名华古,胜迹永留南山上”的对联,刻在柱石上。1368年,何野云建陈店山门村寨门,1369年,何野云建陈店草尾村寨门。1373年,何野云建潮阳陈氏始祖墓。种种这些事迹,从时间上证明,明朝刚建立的时候,1368年,何野云已经在潮汕了,这个证明自古以来传言的何野云是陈友谅军师从时间上来看是吻合的。
整理的部分有时间记载的虱母仙何野云在潮事迹
详情可以网络搜索相关的事迹
虱母仙何野云在潮作品很多,由于年代久远,大部分何野云在潮的事迹都没有时间记录,或记录不详,上面表格整理了部分有时间记载的何仙在潮事迹,欢迎有相关资料的朋友补充,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被尘封的何野云事迹和记录不断被揭开神秘的面纱,展现在人们面前。朋友们一起探讨,功德无量!
-
-
-
-
何野云是陈友谅军师的身份,两本官方书籍 《贵屿古今人物辞典》和《潮阳县贵屿镇志》都有记载 ,下面是内容
何野云临终时情况,有详细的说明记载。何野云留有遗诗一首,说明了他的来历:
《贵屿古今人物辞典》和《潮阳县贵屿镇志》都有记载
我本汉室一丈夫,
鏖战异族驱北胡,
鄱阳一战失首领,
埋名匿姓来于斯。
这首遗诗,何野云自称汉室一丈夫,而汉室就是陈友谅的大汉政权。鄱阳湖一战失去首领陈友谅后,隐姓埋名来到这里。我们可以明确地知道,何野云就是来自陈友谅的部属。
其二:虱母仙墓碑: “元”字, 寓意何野云不向政敌朱元璋的明朝屈服之意 。
清《凤港卢氏族谱》记载,何野云化身后,骸骨埋凤颈下手砂。
《贵屿古今人物辞典》: 何野云墓,是根据何野云临终前的嘱咐安葬的。墓碑上的题字,也是何野云授意的。现在的何仙陵里,何野云墓的墓碑,是古时流存下来的。墓碑上刻的是:“元地仙虱母山先生墓”。让人奇怪的是,何野云在潮做风水师,是明朝洪武年间(1368-1393年),并且终老于洪武25年,都是明朝时代。为什么墓碑上刻的是“元”朝呢?《凤港卢氏族谱》对此也有记载:““元”字, 寓意何野云不向政敌朱元璋的明朝屈服之意 。”,一般潮汕的墓碑,不会打“元”朝的,因为“元”是外族,元朝时潮汕墓碑是打“宋”朝。 墓碑宁愿打“元”朝而不打“明”朝,这是何野云一臣不事二主的再次体现。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此墓碑为文物保护单位,不是现代杜撰的新墓碑,即照片中间发黄的那块为古碑留存至今。
-
另外,照常理,墓碑应该写的是姓名,仙师墓碑没有写姓名:何野云,而是写虱母山先生,是因为“何野云”是化名、易名之故,不是虱母仙的真正姓名。何野云兵败后来到潮汕,何野云对于他当初择错主人极度后悔,希望彻彻底底的跟旧时往事告别,不愿再提及伤心往事。所以改头换面,以另一个姓名出现在潮汕,重新做人,所以化名何野云。就算到去世的时候,也不愿将原来自己的本名打在墓碑上,他的心态是可以理解的。
-
除了贵屿的官方和非官方的书籍文献有何野云是陈友谅军师的记载,胪岗镇港头《张氏族谱》也有类似的记载,何野云曾经去拜谒参观港头二世祖墓。所以张氏族谱记载了何野云这个事迹,并且记载了何野云的生卒、生平简介,还有何野云墓。
西陇村 历史 悠久,始创于宋,何野云的到来,让西陇的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对于真正的 历史 ,西陇是有记载的。西陇村也记载,何野云是陈友谅军师。
-
上面何野云在潮活动的时间证明,还有何野云的遗诗,还有何野云墓碑上题的字,还有《凤港卢氏族谱》,《贵屿古今人物辞典》,《潮阳县贵屿镇志》和《港头张氏族谱》,这么多证据,官方的和非官方的,同时证明了,何野云是陈友谅的大汉政权的人物。这跟自古以来的传言,何野云是陈友谅军师的身份,是一致的。
所以,何野云是陈友谅军师,是毋容置疑的。质疑的人,一定是别有用心,利益驱使,颠倒黑白。
-
-
凤港四世祖嫲纯一赵氏相传是虱母仙何野云的养女。赵氏生于1347年,而何野云生于1325年,养父与养女相差22岁,古时结婚早,这是符合常理的。这也证明了,《凤港卢氏族谱》是实事求是的记载的。虱母仙何野云没有子女,而只有卢家媳妇这个唯一的养女,所以从另外一个角度说,现在的凤港卢家子孙,就是虱母仙何野云先师"无血缘"的后裔。
据清《凤港卢氏族谱》载:“明四世祖,讳宽,字似鹄,号居士。宽公为凤港四世祖。生于元朝至正癸未,卒于明朝洪武廿七年甲戍,即公元(1343年一1394年),公葬南山马脚埔内观音岭(现两英镇新寮门村后,座坤向艮),一名飞凤地,此墓相传何讳野云先生献图。”。依据《凤港卢氏族谱》可知,卢宽公终于1394年,而何野云早一年仙逝于1393年(卢氏安葬何仙骸骨于凤港 凤颈下手砂 ,即现在的何仙陵),而卢宽公墓是何野云先生献图而造,不是何仙亲做。
-
从四世祖嫲和祖公的生卒年的记载,还有葬地的记载,可以看出《凤港卢氏族谱》是实事求是的记载的。所以对于何野云的记载,也必然是实事求是的。
-
何野云墓原来葬于江边凤颈下手砂,后来,由于练江河道淤积,水位抬高了,原来坟墓位置被淹了。族谱记载,直到1963年特大干旱,练江干涸。虱母仙坟墓露现,当时贵屿公社书记张瑞江嘱咐当地干部作为文物予以保存虱母仙墓,移到岸边。传说当年迁坟时,里面还存一副道袍,一支尘拂,和少量遗骸, 因 历史 久远,大部分骸骨化掉了。至“文化大革命”时贵屿公社革命委员会主任蔡名池暗示村干部把墓碑埋入地下,逃过了一次“砸烂”之厄。后来虱母仙墓被迁到现在的位置。
道袍和尘拂证明何野云是一位道人。
从一些传说,比如“凿仙泉救难”、“坑水变酒嫌无糟”等,也可知虱母仙何野云当时是以道人的形象行走在潮汕大地的。
虱母仙何野云其遗作《何野云潮州名地钳记序》中言道:“谁识仙风道骨”,进一步证明虱母仙何野云是一位道人,这个事实是有多方证明。
-
“何野云”是陈友谅军师的化名的意思,“何”即暗含有“自己不知自己从何而来”,或者说“不愿告诉世人自己是从何而来”的意思;似在暗示自己“改名换姓后隐居山林”之意;“野云”就更好理解,意思是“从此不问政治,不卷入俗世纷争,不贪俗世凡尘的荣华富贵,甘心寄情山水,过闲云野鹤的生活,乐得安逸超脱。”这样理解则完全与 何野云其遗作《何野云潮州名地钳记序》 记载及民间传说相吻合。
虱母仙何野云其遗作《何野云潮州名地钳记序》结尾处有诗曰:
何人晓得是神仙
野鹤孤飞年又年
云开露出牛眠地
留与人间种福缘
此诗是一首藏头诗,每一行第一个字连起来,即“何野云留”,表明是何野云留的诗句,亦表明仙师在潮汕地区的作品,是留给潮汕地区的一笔文化遗产财富。第二句“野鹤孤飞年又年”,表明何野云自从陈友谅兵败后,多年孤身一人的落寞心情。第三句的“牛眠地”,比喻风水宝地,何仙帮潮汕各村各寨做的各项工程建筑,都是其高超技艺的结晶。最后一句,表明何仙与潮汕人民的缘分,暗含劝世人为善结善缘。
明初洪武年间,何野云来到潮汕后,便开始隐逸于荔枝岩,风门古径,径脚仙寮,邹堂山麓“隐仙洞”(曾赞“山前好面堂,邹堂好后壁”),桑浦山金鸡把后门,大南山东麓华古岩(曾题写“山势突兀名华古,胜迹永留南山上”的诗句),凤港村,仙门城等地。何仙行踪飘忽莫测。到了后来,便经常居住在凤港卢氏四世祖卢宽家中。并以擅长造祠堂庙宇、名胜亭阁、围筑乡里、造桥通津、掘井泉、修筑渠道以利航运著称乡里。何仙还以善占卦、择风水称誉乡众。何仙又被称为地仙,其足迹广布潮汕各地。洪武二十六年,即公元1393年,何仙逝世,享年68岁。卢氏主人,遵其嘱咐,在凤港乡外凤颈处,为他修筑了一处墓穴,并镌其铭曰:何仙陵。
何野云技艺高超,无所不通,为潮汕先民做了很多好事,但因其形骸如“济公”放荡不羁,性格乖僻,常常弄得衣食不保。他身披道袍,四处游荡,形象脏乱,袍服上“跳蚤”成群,但却能矢口成谶,言吉凶屡屡皆验, 故而潮汕先民便称他为:虱母仙 、邋遢道士。他精通地理术数,不计报酬帮助民众择吉厝宅及墓葬风水、同时指点建筑布局。传说有一次,潮阳某村在初建村时,大户员外请来虱母仙指导建造一座“镇宅保村居风水”的宫庙,庙宇建成员外请他为其庙命名,虱母仙建议称为“龙尾爷宫”,此后“何野云、虱母仙”又被人们演化成为“龙尾爷”。
明朝隆庆《潮阳县志》和光绪十三年(1884)《潮阳县志》都有关于虱母仙的记载,原文:“明初有虱母仙者,精于青乌之术、至潮阳为人择地,而多不扦穴,听人自得之,矢口成谶,后吉凶皆如券,每遇其蹲坐处,则多吉地,故人往往阴识之以为验。或曰:即何野云也,从陈友谅而败,佯狂来此,然终不得而详,居止无定,多在凤港卢家,其乡外有冢累然,传为所葬处。”
一代枭雄陈友谅军师,易名何野云,民间称虱母仙,成为潮汕地区一方保护神,乃是潮汕一大独特的民俗。虱母仙何野云因为功德卓著,深得潮汕百姓人心,升仙后潮汕各地都有庙以纪念仙师,四时香火旺盛。潮汕人为纪念何野云,建庙供奉。主要有:潮阳贵屿何仙陵、仙湖福天宫、仙城安乐三仙宫、揭东风门古径三仙庙、博罗普济寺、普宁树脚村云昌殿、潮南峡山龙尾庙、揭西黄山王公庙、潮州鳌头龙尾庙、汕头岐山古庙、金港龙尾庙、南畔寮龙尾庙、高埕古庙、佳和善社、东墩龙尾庙、两英鹤丰紫云观三仙庙、揭西仙坡乡三山永峙庙、洪阳虱母仙庙以及澄海港口龙爷庙等。现潮汕祭何野云(龙尾圣王)的庙宇达60余座,义社(父母会)龙尾圣王神坛更是无法统计,仅汕头龙湖区下蓬镇各义社(父母会)会所供奉龙尾圣王就多达近百座。
-
从另外一个史实来推测,为什么朱元璋不会追杀失踪了的陈友谅军师。鄱阳湖大战陈友谅死后,陈理率众退入武昌据守,众将拥友谅儿子陈理为帝,不久,明兵破武昌,陈理降,元末第一猛将张定边遁入佛门(在福建泉州晋江灵源山上隐居,采药救人,当地有很多他的传说。后来活到99岁,明朝已经换了三个皇帝。作为曾经跟张定边共事过的陈友谅军师,到潮汕而为地仙,他们两人算是各有所归了),后朱元璋封陈理为归德侯,礼送陈理出境入朝鲜,后终老于朝鲜。朱元璋对陈友谅的老父老母也予以善待,陈友谅的哥哥陈友才得到父母侄儿安全的消息后,也率部投降。
《楞严经》中有言:“无一众生而不具如来智慧,但以妄想颠倒执著而不证得。”“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就是这两句经文的方便说法。在佛家看来,众生皆有佛性,即便是过去作恶多端的“坏人”,若能改换心性,弃恶从善,也可成就菩提佛果。譬如《法华经》当中,佛陀就为“出佛身血”的提婆达多授记,未来当得做佛。“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也就这样成了劝导恶人停止作恶,一心向善的经典之语。
《左传·宣公二年》曰:“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近年来各种"傍名人"现象见诸于报道,网络搜索很多这方面的信息。名人故里争夺之风愈演愈烈,从神话传说、三皇五帝,到先秦诸子、三国群英,甚至佳丽、反派。风起云涌的“故里争夺战”,女娲、炎帝、牛郎织女等传说人物,老子、西施、曹操等众多 历史 名人都未能幸免。
因为虱母仙何野云在潮汕家喻户晓,但是其真实身世又没有官方说明。利益驱使,虱母仙无可幸免地,被"傍名人"了。有的人牵强附会,说虱母仙故里是他们某某地方的,他们会杜撰一些理由及文献佐证他们的观点 ( 真实性存疑,在电脑排版非常方便的今天,编辑打印几本文献非常方便) ,但其实是破绽百出,经不起推敲;有的人把虱母仙在潮汕为民谋福的故事,杜撰安插到他们的祖先身上;有的人否认虱母仙何野云曾为陈友谅军师,理由是他们的祖先何野云其实是个大官(这样只能说明他们的祖先何野云,跟潮汕虱母仙何野云是不同的两个人,同名同姓古来有之);有的人说他们的祖先寿命跟潮阳凤港何仙陵记载的寿命不同(同样只能说明潮汕虱母仙何野云跟他们的祖先是不同的两个人)。
他们2021年新建了一个墓,宣称是明朝何野云为自己亲点的墓, 在2021年新建的一个墓,会是600多年前虱母仙的墓吗? 如果是,漫山遍野的无主坟都可以宣称是虱母仙的墓了!
而不同的是,潮汕很多遗迹都是文物保护单位。 清《凤港卢氏族谱》记载何野云“先师常住我四世祖家中,后化身,骸骨埋凤颈下手砂”,即现在的潮阳贵屿凤港何仙陵。 何仙陵面朝练江支流,逆水朝堂,位于凤港村凤地的凤颈处,才是真正的风水宝地。而且 潮阳何仙陵有古时的墓碑存记,还是文物保护单位。
明 洪武一年 何野云在“五皈寺”附近为高氏建祠堂,步至寺游玩,“ 五皈寺”碑刻证明洪武一年(1368年)何野云已经在潮汕,此时何野云43岁,正值中年。而冒认祖宗攀附名人者,此时14岁。
详情可参考关于“五皈寺”的文章
1369年,明洪武二年,何野云在陈店为指点草尾乡建寨门,此时何野云44岁。而冒认祖宗攀附名人者,此时15岁。
而虱母仙帮潮阳陈氏始祖建墓在 洪武6年(1373),有碑碣为证:“洪武六年国师何野云”,虱母仙此时应该是48岁左右。而 虱母仙建郑南山夫妇合葬墓于 明洪武九年(1376),虱母仙此时应该是51岁。此两墓都有碑碣为证。而冒认祖宗攀附名人者,此时19岁。
何野云 (1325 1393年) 到潮时候的年龄,是一位风水师适宜的从业年龄,因为做风水师,一需要经验,中年以后风水技术和经验才逐渐丰富,太年轻无经验和阅历;二需要体力,寻龙点穴需要满山跑,寻龙有时需要一天走几十里,没有体力支撑根本无法完成,何野云到潮时间正是其作为风水师的良好从业的年龄。 一些"傍名人"假冒虱母仙者说其祖先80到100岁也还在为人造风水,我是不相信的。明朝时候人的平均寿命没有现代长,人生七十古来稀,那个年代上70岁的老人家走路都蹒跚,更不要说80岁,100岁的老人,如何能够 在没路的荒野上 爬山涉水寻龙?
而按照某些人的说法,他们号称何野云是他们的祖先,而他们的祖先生于1354年。 在洪武一年(1368年)真正的虱母仙何野云在“五皈寺”附近为高氏建祠堂,此时冒认祖宗的祖先才14岁;在洪武二年(1369年)真正的虱母仙何野云为在陈店草尾乡建寨门,此时冒认祖宗的祖先才15岁;在洪武6年(1373年)建陈氏始祖墓的时候,此时他们的祖先才19岁。 14岁就来到潮汕做风水先生帮人建造宗祠和坟墓?这不合常理,哪位主家会请未成年的儿童来做风水师吗?由此可知,他们宣称的何野云是他们的祖先,是完全站不住脚的,完全是蹭名人热度。
如此种种,是希望通过“傍名人”吸引人去投资发展 旅游 业?他们的"傍名人"并不会被潮汕人民所认同。 制作一些所谓的证明文献很容易,因为现在电脑排版方便,一天可以制作几个书籍文献。 只用几本不知来源的书籍,没有古文物,想颠覆潮汕人民自古以来对何野云是陈友谅军师的事实认知,是对仙师何野云的不公,是不可能成功的。 所谓谣言止于智者。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
文天祥曾论,"家之有谱犹国有史也,史以记事实,谱以昭穆,昭穆能明,则家派无可不显哉。"而清代史学家章学诚更直言,"夫家有谱、州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他将家谱与州志,甚至国史相提并论,更显出家谱的意义重大。
网络上关于“乱认祖宗,乱编族谱”的文章很多,古来有之,有些人攀附成风,有些家谱更是肆意认祖,甚至按照推演,这种 攀附风气受到了乾隆的高度关注 ,严令整顿家谱编纂的号令便就此铺设下去,要求各地督抚严查家谱中的僭越情况,更就此限制了各地普遍进行的修谱情况。上谕下来,纠察行动轰轰烈烈。
网络文章中提到的一些家族乱认祖宗,自认名人之后的情况,在全国都有例子,江西比较严重。在宗族不清的情况下自封血脉,实际上也是对宗族体系的一种蔑视。但另一些,古时本想趁此改族却也因此招致祸患的也不在少数。福建的胡学成兄弟刊修家谱案,就是一个典型又带着悲剧色彩的例子。----摘自网络
-
关于何野云(1325 1393年)的真实姓名,历来众说纷纭。一说他原姓廖,一说他原名雪樵,一说他乃邹普胜。其籍贯也莫衷一是,有言是湖北麻城人,有道是山西棘县人,有说是江西人,至今难有定论。他的师承也很复杂,有说他师从袁州彭莹玉, 也有说他乃赣南四大堪舆祖师之一廖金精的后裔,仰山风水遗札又记载他师从仰宗铎长老,而道教却言其师从青元道人,众说不一,更添神秘。
在任何一个时代,各方豪雄基本会有顾问团,幕僚,智库等,各位豪雄在行事时会咨询幕僚的意见和建议。而陈友谅也必然有一批幕僚智库,除了少数几位前端的有文字记载的,大部分幕僚智库只是在后台出谋划策,而没被文献记载。 相信虱母仙何野云可能是没被记载的陈友谅幕僚智库之一,属于军师的范畴。英雄不问出处,“英雄各有见,何必问出处。”
“虱母仙”何野云是陈友谅军师,得 到明朝隆庆《潮阳县志》和光绪十三年(1884)《潮阳县志》,还有《贵屿古今人物辞典》和《潮阳县贵屿镇志》的记载,都是官方文件 。 清《凤港卢氏族谱》、港头《张氏族谱》,还有自古以来无数的民间传言 ,并且何仙陵重修碑记也是如此记载。并且何野云早期到潮阳的时间,在五皈寺和华古岩都有记载,详情可以搜索 参考文章----“陈友谅军师何野云“虱母仙”是什么时间到潮汕的?”
虱母仙“何野云”确有其人,但并非真实姓名,只是化名。就像现代的艺人,有的会起个艺名,人们往往记住了他们的艺名,真实名字不一定知道,比如“成龙”。
古往今来,有无数高人奇人没被 历史 文献所记载,所以曾经的陈友谅军师“何野云”的真实姓名,根本就没必要再去考证,现在根本不可能去考证距今600多年前的具体细节(一些文献只能参考),肯定没有确定的答案,就让其作为一个美丽的谜,一个神奇的传说在人们心中千古流传。潮汕就是虱母仙何野云的第二故乡,而且何野云的骸骨也长眠在潮汕。我们可以说:“何野云的故乡在潮汕!”
流光逝水,梦花幻浪,他的真实身份早已湮没在 历史 的尘烟之中, 他就是一只野鹤,一朵清云,曾经逍遥在这片山水之间 ,给这方土地留下美丽的传奇。记师尊“ 何野云 ”!
-
相关时间脉络,可以点击参考下面文章:
-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092974274549563908/
-
-
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093369711312126499/
-
-
首先应先了解一些有关族谱的知识。请参考http://baikebaiducom/view/132091htm,这里比较详细地介绍了有关知识。
至于为什么有的人家有族谱有的没有,这原因就太多了,战争、天灾人祸、政令等造成的族群的迁徙,人员的流动,都会造成族群的分散。分散开的人群或人,有条件有能力的会保留下自己的族谱,条件不具备的(比如连个识字的人都没有)族谱就会因无人补续而中断。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这种情况会不断地发生,因此造成不少姓氏没有了族谱。
民国时期民间百姓对权贵集团怨声载道,当时流传着一句话叫 “蒋家天下陈家党,宋家兄妹孔家财” ,很是形象生动地描述了掏空近代中国国库的“蒋宋孔陈”四大家族。这其中孔家的代表人物孔祥熙,既是蒋介石的大姐夫,又是国民政府的财政部长,家族十分显赫。
作为国民党的高官,孔祥熙还有一个身份更让人津津乐道——万世师表孔子的第75代“祥”字辈孙子。 奉命出访时,外国人的报纸也喜欢大肆渲染一番。孔子闻名全球,而咱们这位贵客孔部长,是中国圣人的后裔,国际国内对这一身份的宣传,让孔祥熙倍感尊荣。
然而,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直到1930年孔府重新修订族谱,才将孔祥熙的名字载入其中。而在修订族谱的过程中,老孔还捐了一笔钱,这就更使人怀疑其中藏有猫腻了:
是孔祥熙发达了碰瓷孔子,找个显赫的先祖,硬往自己脸上贴金么?
清王朝的土崩瓦解的那一年,孔祥熙的老父亲 孔繁慈 撒手人寰。孔繁慈是读书人,山西太谷县人。奈何屡试不第,尤其在晚清取消科举考试之后,只能以贡生的身份,做了个教书匠。
民国肇始,老孔悉心培养的小孔,将在未来几年,一飞冲天。
1890年以前,孔祥熙一直跟着父亲孔繁慈学习儒家经典,之后才进入一所外国教会创办的新式学堂华美小学。
抛弃旧学拥抱新学,学贯中西并且最后顺利留学,这一番机缘巧合和他10岁时的一场病颇有渊源。
那年孔祥熙患上了腮腺炎,吃了大半年中药毫无好转迹象,只好求助于西医,由此结识了外国传教士,并最终变成了一个基督徒。
从美国耶鲁大学毕业归来后,孔祥熙一边办学一边经商,因为头脑灵光和人脉广泛,收入丰厚。
举个例子,1912年时,孔祥熙争取到了壳牌煤油在山西省的独家代理商资格,那时候老百姓普遍使用传统的油灯,烟大不说而且照明效果差。如何鼓励老百姓都改用煤油灯,来买自己公司的煤油呢?孔祥熙的办法在那时堪称一绝: 凡是来买煤油的,达到一定数额,就送一盏全新的煤油灯 。很快顾客纷至沓来,山西的家家户户几乎都用起了煤油灯。
这只是孔祥熙生财有道的一个小小缩影,总而言之,短短几年他就已经是极为成功的商人了。1913年以后,孔祥熙奔赴日本,在这里为孙中山出钱出力,还结识了宋氏三姐妹中的大姐宋霭龄,并于次年成为了孙中山乃至于后来的蒋介石的连襟。 ——当然了,也由此先后被孙中山和蒋介石视作自己的心腹。
随着国民党统治集团的日益稳固,孔祥熙也摇身一变,从一个商人变成了国府要员,先后出任实业部长、财政部长、中央银行总裁等重要职务。这个昔日的买办商人,也由此变成了臭名昭著的官僚资本家,强悍的吸金能力,在四大家族中拔得头筹,被百姓咒骂为“国蠹”,即国家的蛀虫。
那么,如此显赫的一位国民党高官,为何又突然有了一个孔子第75代孙的身份呢?
按照孔祥熙方面的说法,他的先祖在明朝末年从山东曲阜迁徙到了山西太谷,由于离大宗越来越疏远,几代以后他家这一支系便无人过问了。孔府自乾隆以后就没有重修族谱了,因此好些代子孙就这样湮灭于 历史 ,没能进入孔府的族谱当中。
孔祥熙是“祥”字辈的,父亲孔繁慈是“繁”字辈的,这个和孔家的字辈排行保持一致。他也曾从父亲的口中,得知自己确实是孔子后代,且同样是第75代“祥”字辈子孙。
不过,孔祥熙自己说了不算,还必须让孔府承认才算权威。
民国初年,孔祥熙在山东曲阜办事,结识了 孔府八府老爷子的长孙孔祥勉 ,俩人都是一个字辈的,分外亲近,于是孔祥勉应承下来,帮忙核实孔祥熙是否是孔子后裔的事情就包在了他的身上。
孔府八府是什么?原来衍圣公死后,他的嫡长子会袭封衍圣公的爵位,居住在孔府内。而他的弟弟们就只能搬出去分家住。就这样形成了各个府。相比于孔府,他们虽然也是显赫世家,但是经济状况和政治地位远远不如。
根据孔祥熙的自述,他的父亲叫 孔繁慈 ,祖父叫做 孔庆丰 ,再往上的几代不清楚,但能追溯到有个当县令的祖宗叫 孔宏问 ,生了两个儿子 孔闻钦和孔闻美 。于是孔祥勉回家里拿出保存的家谱仔细查看,终于发现了孔弘问和他的儿子们的名字。
孔祥勉仔细核对后的结论是,孔祥熙的确是孔氏家族的后裔,他的先祖属于孔氏“六十户”当中的 “纸坊户” ,孔祥熙的确是“祥”字辈的孔子第75代孙。
那么问题来了,“纸坊户”又是什么玩意?
原来在清朝康熙年间,孔子后人光是男丁就已经超过了两万人。孔府再大也塞不下几万口人住着,事实上他们也早已分家,在山东曲阜城内城郊四处开枝散叶。当时就根据他们搬迁后所住的地方名,命名了他们的户头。大户多达数千人,小户则只有三五百人。
得到了孔子家族的确认,自此以后孔祥熙自称孔子后人更有底气了,也越来越多人知道了他是孔子第75代孙的身份。为了表示对孔祥勉的酬谢,得知孔祥勉是个工程人才,孔祥熙特意托人买了一份德国顶尖工程师的设计图纸,送给他参阅。
1928年时,全国已经推翻封建制度,成立共和政权多年了。 社会 上对于孔子家族后代依旧当着“衍圣公”颇有微词。
孔子死后,孔家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沉寂。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后,作为儒家代表的孔子及其后裔,就得到了无上尊荣,被历朝历代的政权不断加封,爵位也水涨船高,到了北宋时期直接成为了“衍圣公”。
除了拥有极高的政治地位,还有着强大的经济实力。孔府占地面积广阔,名下还有不计其数的田地宅院,整个家族也因为有个好祖宗孔子,香火旺盛绵延两千多年。
在革命风潮一浪高过一浪的晚清,“衍圣公”家族无疑是封建制度的代言人,哪怕是个吉祥物,也是站在封建制度那边的。到了民国时期,皇帝都没了,你怎么还能当“衍圣公”呢?
1935年,民国政府改最后一代衍圣公孔德成为 “大成至圣先师奉祀官” 。当然了,这是后话了。
摆在衍圣公家族面前最大的难关,从来不是什么虚头巴脑的封号,而是实实在在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地位,1928年蔡元培率先向孔府开火。
蔡元培丢出的王炸是 《改革曲阜孔林办法》 ,他认为衍圣公家族和民国格格不入,应该进行改革。孔家的衍圣公封号应该取消,孔府占有的广大良田和一些特权应该被收回。老蔡还算是个厚道人,提出了对孔府的财产四六分的建议,政府收回六分,留下四分养活孔府嫡系的子孙后代。
民国靠的不是什么儒学,衍圣公这个封号名存实亡,所谓的政治地位孔府也不奢望了。但是蔡元培这个动议,真是要了命了,一锄头锄在了孔府的钱袋子上。
若按照这么个改法,孔府的经济收入无疑锐减,换做是谁都不可接受,再开明的人也不行。
为了阻止蔡元培的这个提议通过,孔府不断动用各种金钱关系上下活动,但收效甚微。眼看就要接受现实了,突然天降猛男,帮助孔府力挽狂澜。
这个人是谁呢?正是不久前刚确认孔子第75代孙的孔祥熙。
在国民党高层会议中,孔祥熙对这提案表达了不同意见,他觉得这样处理太过激进,很不合时宜。
孔祥熙为孔府衍圣公家族辩解说,他们的田地宅院都是历朝历代的中央政府赏赐的,不好没收,对于孔府放高利贷、兼并土地、压榨贫农的恶行避而不谈;孔祥熙还说,衍圣公家族是有着两千多年 历史 的大家族,受到历朝历代的尊崇。国民政府也应该这样,对孔子家族取一种尊重的态度,倘若逼得孔府上下鸡飞狗跳,会为政府招来国内外的种种非议。
经过孔祥熙的阻止,这份提案便从即将执行变成了束之高阁。 毫无疑问,孔祥熙成为了孔府的救命恩人,成为了当时孔子家族最有出息的好儿孙。
1930年的时候,衍圣公孔德成决定重新编修族谱。上一次的编修还是在乾隆年间,过去了二百多年,添丁不少,也是时候了。
当时许多孔子后人都捐钱帮助重修族谱,孔祥熙也是大手笔, 直接捐了1000银元 ,还动用自己的关系网,帮助找寻失散的孔子后人支系。
这一次的族谱修订完成后,孔祥熙的名字也正式载入衍圣公家族的族谱,在“纸坊户”这一卷当中,将近六成的版面全都用来记载孔祥熙这一支的事情。自此,孔祥熙坐实了自己是孔子第75代孙的身份。
1943年,孔祥勉的儿子在重庆结婚,邀请孔祥熙当证婚人。孔祥熙在婚宴上说起了孔祥勉帮助自己查实身份的过往,还讲述了孔子后裔身份带给自己的尊荣。说他1937年初以特使身份出访英国,参加乔治六世的加冕典礼时,当地报纸都拿他孔子后裔的身份来作宣传。
还有一幅漫画,说比起英国皇室的家族谱系,这位孔特使的家族就好比一棵参天大树,前者不过是一朵小蘑菇罢了。
不管是孔祥熙的个人说辞,还是孔子家族正式确认,似乎他孔子后代的身份都难以动摇了。
然而很多人却一直怀疑,这背后并没有什么 历史 事实,而不过是双方的利益交换罢了。
还有人觉得,孔祥熙是因为纵横商海而后官运亨通,便希望掩盖自己祖上并不显赫的过去,硬给自己找了个大家族挂靠着,处心积虑地证明自己是孔子的后代。
毕竟孔氏“纸坊户”跟孔子的血缘没多亲近的关系,而且“纸坊户”定居与山东曲阜附近,而你孔祥熙家族一直住在山西呀!
所谓的和孔祥勉核对了自己的某个先祖,谁知道是不是你俩一看族谱,看哪个合适就挑了哪个?
孔祥熙为衍圣公家族“仗义执言”,衍圣公家族投桃报李,这似乎更能逻辑自洽。此外,孔祥熙捐出去的那1000大洋, 更让人怀疑,这是不是属于花了钱把自己写进的族谱?
这么说,那就是孔祥熙攀附衍圣公家族这根高枝咯?
可是笔者认为,在民国时期,孔祥熙和衍圣公家族两个放在一块,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衍圣公家族是昔日的高枝,眼下最粗壮的高枝分明是孔祥熙。所以,说孔祥熙攀高枝,似乎并不合适。
倘若孔祥熙入衍圣公家族族谱的事情,确实有悖于 历史 事实而藏有猫腻的话,那么这更像是双方在互取所需。
孔祥熙位高权重财源广,缺的就是个名人后裔的光环加持。而在风雨飘摇的民国,衍圣公家族也需要一个可以紧紧抱住的大腿,以求保全整个家族的利益。
当家产的即将被没收走60%的时候,当整个家族乱作一团毫无办法的时候,一个有能力改变局面的人,不但无偿相助,还乐意当你家孙儿,谁又能拒绝呢?
有些族谱是从洪武年间开始的,这是为什么?
本文2023-09-27 13:10:51发表“资讯”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lezaizhuan.com/article/118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