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 历史记载详细资料有那些?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7浏览:5收藏

诸葛亮 历史记载详细资料有那些?,第1张

人物生平 躬耕南阳 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出生于琅邪郡阳都县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诸葛亮父亲诸葛圭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诸葛亮3岁母亲章氏病逝,诸葛亮8岁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荆州牧刘表。 建安二年(197),诸葛亮的叔父诸葛玄病逝;诸葛亮平日好念梁父吟,又常以管仲、乐毅比拟自己,当时的人对他都不屑一顾,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等好友相信他的才干。人称“卧龙”。他与当时的荆州名士司马徽、庞德公、黄承彦等有结交。黄承彦曾对诸葛亮说:“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相配。(听到你要选妻,我家中有一丑女,头发黄、皮肤黑,但才华可与你相配。)”诸葛亮应许这头亲事,立即迎娶她。当时的人都以此作笑话取乐,乡里甚至作了句谚语:“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 “隆中对” 当时,刘备依附于刘表,屯兵新野。后来在一次拜访司马徽时听过他说:“儒生俗士,岂识时务?识时务者在乎俊杰。此间自有伏龙、凤雏。[那些儒生都是见识浅陋的人,岂会了解当世的事务局势?能了解当世的事务局势才是俊杰。此时只有伏龙(诸葛亮)、凤雏(庞统)。]”后又受徐庶推荐,想徐庶带他来引见,但徐庶却说:“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这人可以去见,不可以令他屈就到此。将军宜屈尊以相访)。” 刘备便亲自前往拜访,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刘备便叫其他人避开,对诸葛亮提问道:“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通伸)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獗,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现今汉室衰败,奸臣假借皇命做事,皇上被迫多次迁都,蒙受风尘。我没有衡量自己的德行与能力的能力,想以大义重振天下,但智慧、谋略短小、不够,所以时常失败,直至今日。不过我志向仍未平抑,你有没有计谋可以帮助我?)”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 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以出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诸葛亮向刘备陈说了三分天下之计,分析了曹操不可取(挟天子以令诸侯),孙权可作援的形势;又详述了荆、益二州的君主懦弱,只有拥有此二州才可争胜,即说明了此夺取二州的必要性及可能性;更向刘备讲述了攻打中原的战略。这篇论说以后便被称为隆中对(隆中一地仍有争议,一说草庐对),而刘备听后更加大赞,于是诸葛亮开始仕于刘备。 刘备常常和他议论天下大事,关系也日渐亲密,关羽、张飞等都不高兴,刘备向他们解释道:“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关羽、张飞等便不再抱怨。 赤壁大战 赤壁大战示意图当时,刘表之子刘琦后母谗言相加,刘表对刘琦渐渐不悦。刘琦数次向诸葛亮请教自安之术,但诸葛亮每每推辞,刘琦便在一次饮宴时用上屋抽梯的办法令诸葛亮说出解决办法,诸葛亮便反问刘琦:“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你不见到春秋时期申生在内而有危险,但重耳(指的是晋文公)在外却可得安吗?)”当时黄祖被东吴杀害,刘琦便上荐为江夏太守外求自保。 建安十三年(208)八月,刘表病逝,其二子刘琮继位,听到曹操南下的消息,遣使投降。刘备在樊城知道后,率军队和百姓南逃,曹军在当阳长坂追上刘军,徐庶之母被曹操军队捉住,徐庶只好投降曹操。 刘备到达夏口,而孙权之前又派鲁肃到来观察情况,并向刘备建议向孙权求救,诸葛亮便自荐到柴桑作说,与鲁肃结为朋友;到达柴桑后,诸葛亮面见孙权,先用二分法给孙权两个选择“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果能以吴、越的大民众与中原之国抗衡,不如早和曹操断交)”;另一个选择则是激将法,“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如果认为不能抵挡,为何不停止军事行动,向北方称臣呢!“北面”在这里有双重含义:其一是曹操当时在北方;其二是君臣见面时,臣子通常面向北方。)” 孙权却反问诸葛亮,刘备又何解不投降。诸葛亮便提高刘备身价,说刘备有气节,绝不投降,以向孙权显示刘备的决心。孙权大怒,誓言不会向曹操投降,但却有所担心,刘备还有多少兵力战斗。诸葛亮最后才分析两军的情况,先说出自军散兵归还和关羽水军有万人,加上刘琦凡江夏士兵亦不下万人,再说出曹军远来疲弊,追刘备时,又用轻骑一日一夜行了三百多里,正是“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而且北方人不习水战,荆州百姓又是被逼服从曹操,不是心服;最后肯定地说曹操必定可打败。孙权十分高兴,后又受到鲁肃、周瑜的游说,决定联刘抗曹,派周瑜、程普、鲁肃等率三万水军,与曹操开战。 诸葛亮随军回到刘备处;十一月,曹操率军在赤壁遭遇孙刘联军火攻,军中又发生瘟疫,故大败,回师北还。 足食足兵 赤壁之战后,刘备于十二月平定荆南四郡,任免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住于临烝,督令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负责调整赋税,充实军资。建安十六年(211),益州牧刘璋派法正请刘备助攻张鲁。诸葛亮便与关羽、张飞等镇守荆州。至次年十二月,刘备与刘璋决裂,还攻成都。诸葛亮便与张飞、赵云等入蜀助阵,留关羽负责荆州防务,分兵平定各郡县,与刘备一起围成都。至建安十九年(214),刘璋投降,刘备入主益州。 诸葛亮受金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并受任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 每每刘备出兵征伐,诸葛亮便负责镇守成都,为刘备足食足兵,如汉中之战就替刘备提供资援。 汉献帝延康元年(220),曹丕篡汉自立。魏黄初二年(221),群臣听到汉献帝被害的消息,劝已成为汉中王的刘备登基为帝,刘备不答应,诸葛亮用耿纯游说刘秀登基的故事劝刘备。于是刘备才答应,任诸葛亮为丞相、录尚书事,假节;同年张飞被害,诸葛亮领司隶校尉一职。 白帝城托孤 章武二年(222)八月,刘备在东征夺回荆州的途中被打败,撤退至永安,诸葛亮大叹可惜法正逝去,否则必能阻止刘备东征之举。 至章武三年(223)二月,刘备病重,召诸葛亮到永安,与李严一起托付后事,刘备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必定能够安顿国家,终可成就大事。如果嗣子(刘禅)可以辅助,便辅助他;如果他没有才干,你可以自行取度。]”诸葛亮涕泣地说:“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臣必定竭尽全力,报效忠贞的节气,直到死为止!)”刘备又要刘禅视诸葛亮为父。 延至四月,刘备逝世,刘禅继位,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开设官府办公。不久,再领益州牧,政事上的大小事务,刘禅都依赖于诸葛亮,由诸葛亮决定。本来南中地区因刘备大败而乘机叛乱,诸葛亮因国家刚逝去君主,先不发兵,而派邓芝及陈震赴东吴修好。 南征 直至建兴三年(225)春天,诸葛亮率军南征,临行前刘禅赐诸葛亮金鈇钺一具,曲盖一个,前后羽葆鼓吹各一部,虎贲六十人。后诸葛亮深入不毛之地(成语:不毛为今天缅甸北境八莫)讨伐雍闿、孟获,诸葛亮采取参军马谡的建议,以攻心为主,先打败雍闿军,再七擒七纵孟获,至秋天平定所有乱事。蜀汉在南中安定并获得一定兵源补充后,经过长期积累,有了北伐的基础。 北伐 诸葛亮北伐示意图1、建兴六年(228)春,诸葛亮事先扬声走斜谷道取郿,让赵云、邓芝设疑兵吸引曹真重兵,自己率大军攻祁山(今甘肃省西和县西北)。陇右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反魏附蜀。张郃出拒,大破马谡于街亭。诸葛亮拔西县千余家返回汉中。这是第一次出祁山。 2、同年冬,诸葛亮出散关(今陕西省宝鸡市西南)围陈仓(今陕西省宝鸡市东),粮尽而退还汉中。魏将王双来追,被斩。 3、建兴七年(229)春,诸葛亮遣陈式攻武都(今甘肃省成县周边)、阴平(今甘肃省文县周边)二郡。雍州刺史郭淮引兵救之,亮自出至建威(今甘肃省西和县西),郭淮退,遂得二郡。 4、建兴八年(230)秋,魏军三路进攻汉中,司马懿走西城(今陕西省安康市西北),张郃走子午谷,曹真走斜谷。诸葛亮驻军于城固(今陕西省城固县东)、赤坂(今陕西省洋县东二十里)。时大雨三十余地,魏军撤退。同年,诸葛亮使魏延、吴懿西入羌中,大破魏后将军费曜(瑶)、雍州刺史郭淮于阳溪(南安郡内,当在今甘肃省武山西南一带)。 5、建兴九年(231)二月,诸葛亮率大军攻祁山,始以木牛运。时曹真病重,司马懿都督关中诸将出拒。诸葛亮割麦于上邽(今甘肃省天水县)。司马懿追亮至卤城(今甘肃省天水市与甘谷之间),掘营自守,有“畏蜀如畏虎”之讥。五月,司马懿与诸葛亮交兵,魏延等将斩获敌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六月,李严因运粮不济呼亮还。张郃追亮退兵至木门,中箭身亡——此为二出祁山。 6、建兴十二年(234)二月,诸葛亮率大军出斜谷道,据武功五丈原(今陕西省岐山南),屯田于渭滨;司马懿据守不出。八月,诸葛亮病故于五丈原。杨仪等率军还,有“死诸葛走生仲达”事。 这六次用兵,出祁山只有两次;第四次用兵是由于魏军主动进攻,蜀军防守,由于连日大雨,山洪暴发,冲毁栈道,蜀魏并未交战。 诸葛亮之后代 诸葛亮46岁的时候,他的亲生儿子诸葛瞻出生,史书记载,诸葛亮去世的时候,诸葛瞻才八岁。但他从小就聪慧可爱,擅长书画,记忆力很强。长大后从低级军官做起,一直升到他父亲曾担任过的军师将军。 后来,诸葛瞻官至卫将军,一度执掌蜀国朝政。魏国大将邓艾讨伐蜀国时,诸葛瞻率领军队前去抵抗,拒绝魏军诱降,战死在绵竹。当时他的儿子诸葛尚年仅十七岁,同样战死沙场;诸葛瞻殉国之时,他的次子诸葛京还很小,不到参军打仗的年龄,所以幸存了下来。 晋朝统一三国之后,诸葛京被新的朝廷迁居到中原一带,征召为官吏。诸葛京出任过关中地区眉县的县令,并把这里治理得很好。想当年,他的祖父诸葛亮多次想攻打眉县,都未能如愿。没想到历史与他开了个小小的玩笑,让他从未谋面的孙子成为这里的县令。 诸葛亮的大哥诸葛瑾早年投效东吴,深得孙权的器重。后来官至大将军等最高军职。他的长子诸葛恪更是青出于蓝,在吴国权倾朝野,后来死于一场政变,东吴的诸葛家族被满门抄斩。 诸葛亮的堂弟诸葛诞很早就追随曹操,在魏国担任一流高官。后遭司马家族的打击,其家族也被全部杀光。 如此一来,诸葛家族除了在老家山东琅琊一带的族人之外,史书上有记载的幸存者就只剩下诸葛亮的孙子诸葛京了,诸葛京在担任眉县县令之后,继续升迁,最后官至江州刺史……从此,史书上就不再有诸葛京后人的记载。 那么,诸葛亮是否有直系后代传承至今呢?目前,在山东临沂和浙江兰溪各有一批姓诸葛的人士,他们都有各自的家谱记载着与诸葛亮的渊源关系。在浙江,诸葛后人几乎遍布全省各地。但据说,他们都发源于浙江兰溪市的诸葛村。 从明代起,兰溪一带的诸葛族人主要以经营中医药业为主。据说这是秉承了“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这一祖训。后来,他们在此行业中逐渐发展壮大。清代中后期,诸葛族人把他们的中医药店开到了浙江各地,乃至于全国各大城市,形成“兰溪药帮”这一商业帮派,盛极一时。同时也造就了诸葛村今天众多华丽精巧的民居建筑。

读:[ lè ]

一、乐的释义:

1、快乐。

2、乐于。

3、笑。

4、姓

二、乐的组词:

乐队、可乐、玩乐、音乐

军乐、欢乐、民乐、乐园

扩展资料

一、字源演化:

二、说文解字:

三、相关组词:

1、乐观[lè guān] 

精神愉快,对事物的发展充满信心(跟“悲观”相对)。

2、安乐[ān lè] 

安宁而快乐。

3、快乐[kuài lè] 

感到幸福或满意。

4、乐趣[lè qù] 

使人感到快乐的意味。

5、娱乐[yú lè] 

使人快乐;消遣。

诸葛亮(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蜀汉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发明家、军事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曰忠武侯;后来的东晋政权为了推崇诸葛亮的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代表作有《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等。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成都有武侯祠。另,大诗人杜甫有《蜀相》名篇传世。

出生:公元181年农历7月23日(新历日期在8月23日左右) 官职:丞相、领司隶校尉、益州牧、录尚书事、假节 爵位:武乡侯、武兴王(东晋追封) 先祖:诸葛丰(西汉司隶校尉) 诸葛亮画像

父亲:诸葛珪 字君贡(东汉末年泰山 郡丞) 母亲:章氏 叔父:诸葛玄 (豫章太守) 配偶:黄月英(黄硕) 同族:诸葛诞 兄弟:诸葛瑾(兄)、诸葛均(弟) 子女:诸葛瞻(长子),诸葛怀(幼子)、诸葛果(长女)、诸葛乔(养子,原诸葛瑾之子) 孙子:诸葛尚(瞻长子)、诸葛京(瞻次子)、诸葛质(瞻三子)、诸葛攀(养子之后,后因诸葛恪获罪,满门抄斩,故重归诸葛瑾门下) 继承人:蒋琬、费袆、姜维

编辑本段人物生平

躬耕陇亩

⒈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出生于琅邪郡阳都县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氏是琅邪的汉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帝时做过司隶校尉,诸葛亮父亲诸葛圭东汉末年做过泰山郡丞;诸葛亮3岁母亲章氏病逝,诸葛亮8岁丧父,与弟弟诸葛均一起跟随由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的叔父诸葛玄到豫章赴任,东汉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诸葛玄职务,诸葛玄就去投奔荆州牧刘表,后诸葛玄去世,诸葛亮其弟诸葛均隐居起来,躬耕于南阳 。 ⒉建安二年(197年),诸葛亮的叔父诸葛玄病逝;汉献帝已从长安李傕手中逃出,迁到了曹操的许昌。诸葛亮平日好念梁父吟,又常以管仲、乐毅比拟自己,当时的人对他都不屑一顾,只有好友徐庶、崔州平等好友相信他的才干。人称“卧龙”。他与当时的荆州名士司马徽、庞德公、黄承彦等有结交。黄承彦曾对诸葛亮说:“闻君择妇;身有丑女,黄头黑色,而才堪相配。(听到你要选妻,我家中有一丑女,头发黄、皮肤黑,但才华可与你相配。)”诸葛亮应许这头亲事,立即迎娶她。当时的人都以此作笑话取乐,乡里甚至作了句谚语:“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引《襄阳记》) 琅琊

[1]舌战群儒

诸葛亮,舌战群雄

诸葛亮利用惟妙惟肖的口才,遍通于诸侯之间 鲁肃馆驿中见孔明,又嘱曰:“今见我主,切不可言曹操兵多。”孔明笑曰:“亮自见机而变,决不有误。”肃乃引孔明至幕下。早见张昭、顾雍等一班文武二十余人,峨冠博带,整衣端坐。孔明逐一相见,各问姓名。施礼已毕,坐于客位。张昭等见孔明丰神飘洒,器宇轩昂,料道此人必来游说。 张昭先以言挑之曰:“昭乃江东微末之士,久闻先生高卧隆中,自比管;乐。此语果有之乎?” 孔明对曰:“此亮平生小可之比也。” 昭曰:“近闻刘豫州三顾先生于草庐之中,幸得先生,以为如鱼得水,思欲席卷荆襄。今一旦以属曹操,未审是何主见?” 孔明自思张昭乃孙权手下第一个谋士,若不先难倒他,如何说得孙权,遂答曰:“吾观取汉上之地,易如反掌。我主刘豫州躬行仁义,不忍夺同宗之基业,故力辞之。刘琮孺子,听信佞言,暗自投降,致使曹操得以猖獗。今我主屯兵江夏,别有良图,非等闲可知也。” 昭曰:“若此,是先生言行相违也。先生自比管、乐,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乐毅扶持微弱之燕,下齐七十余城:此二人者,真济世之才也。先生在草庐之中,但笑傲风月,抱膝危坐。今既从事刘豫州,当为生灵兴利除害,剿灭乱贼。且刘豫州未得先生之前,尚且纵横寰宇,割据城池;今得先生,人皆仰望。虽三尺童蒙,亦谓彪虎生翼,将见汉室复兴,曹氏即灭矣。朝廷旧臣,山林隐士,无不拭目而待:以为拂高天之云翳,仰日月之光辉,拯民于水火之中,措天下于衽席之上,在此时也。何先生自归豫州,曹兵一出,弃甲抛戈,望风而窜;上不能报刘表以安庶民,下不能辅孤子而据疆土;乃弃新野,走樊城,败当阳,奔夏口,无容身之地:是豫州既得先生之后,反不如其初也。管仲、乐毅,果如是乎?愚直之言,幸勿见怪!” 孔明听罢,哑然而笑曰:“鹏飞万里,其志岂群鸟能识哉?譬如人染沉疴,当先用糜粥以饮之,和药以服之;待其腑脏调和,形体渐安,然后用肉食以补之,猛药以治之:则病根尽去,人得全生也。若不待气脉和缓,便投以猛药厚味,欲求安保,诚为难矣。吾主刘豫州,向日军败于汝南,寄迹刘表,兵不满千,将止关、张、赵云而已:此正如病势尫羸已极之时也,新野山僻小县,人民稀少,粮食鲜薄,豫州不过暂借以容身,岂真将坐守于此耶?夫以甲兵不完,城郭不固,军不经练,粮不继日,然而博望烧屯,白河用水,使夏侯敦,曹仁辈心惊胆裂:窃谓管仲、乐毅之用兵,未必过此。至于刘琮降操,豫州实出不知;且又不忍乘乱夺同宗之基业,此真大仁大义也。当阳之败,豫州见有数十万赴义之民,扶老携幼相随,不忍弃之,日行十里,不思进取江陵,甘与同败,此亦大仁大义也。寡不敌众,胜负乃其常事。昔高皇数败于项羽,而垓下一战成功,此非韩信之良谋乎?夫信久事高皇,未尝累胜。盖国家大计,社稷安危,是有主谋。非比夸辩之徒,虚誉欺人:坐议立谈,无人可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诚为天下笑耳!”这一篇言语,说得张昭并无一言回答。 座上忽一人抗声问曰:“今曹公兵屯百万,将列千员,龙骧虎视,平吞江夏,公以为何如?” 孔明视之,乃虞翻也。孔明曰:“曹操收袁绍蚁聚之兵,劫刘表乌合之众,虽数百万不足惧也。” 虞翻冷笑曰:“军败于当阳,计穷于夏口,区区求教于人,而犹言‘不惧’,此真大言欺人也!” 孔明曰:“刘豫州以数千仁义之师,安能敌百万残暴之众?退守夏口,所以待时也。今江东兵精粮足,且有长江之险,犹欲使其主屈膝降贼,不顾天下耻笑。由此论之,刘豫州真不惧操贼者矣!”虞翻不能对。 座间又一人问曰:“孔明欲效仪、秦之舌,游说东吴耶?” 孔明视之,乃步骘也。孔明曰:“步子山以苏秦张仪为辩士,不知苏秦、张仪亦豪杰也。苏秦佩六国相印,张仪两次相秦,皆有匡扶人国之谋,非比畏强凌弱,惧刀避剑之人也。君等闻曹操虚发诈伪之词,便畏惧请降,敢笑苏秦、张仪乎?”步骘默然无语。 忽一人问曰:“孔明以曹操何如人也?” 孔明视其人,乃薛综也。孔明答曰:“曹操乃汉贼也,又何必问?” 综曰:“公言差矣。汉传世至今,天数将终。今曹公已有天下三分之二,人皆归心。刘豫州不识天时,强欲与争,正如以卵击石,安得不败乎?” 孔明厉声曰:“薛敬文安得出此无父无君之言乎!夫人生天地间,以忠孝为立身之本。公既为汉臣,则见有不臣之人,当誓共戮之:臣之道也。今曹操祖宗叨食汉禄,不思报效,反怀篡逆之心,天下之所共愤;公乃以天数归之,真无父无君之人也!不足与语!请勿复言!”薛综满面羞惭,不能对答。 座上又一人应声问曰:“曹操虽挟天子以令诸侯,犹是相国曹参之后。刘豫州虽云中山靖王苗裔,却无可稽考,眼见只是织席贩屦之夫耳,何足与曹操抗衡哉!” 孔明视之,乃陆绩也。孔明笑曰:“公非袁术座间怀桔之陆郎乎?请安坐,听吾一言:曹操既为曹相国之后,则世为汉臣矣;今乃专权肆横,欺凌君父,是不惟无君,亦且蔑祖,不惟汉室之乱臣,亦曹氏之贼子也。刘豫州堂堂帝胄,当今皇帝,按谱赐爵,何云无可稽考?且高祖起身亭长,而终有天下;织席贩屦,又何足为辱乎?公小儿之见,不足与高士共语!”陆绩语塞。 座上一人忽曰:“孔明所言,皆强词夺理,均非正论,不必再言。且请问孔明治何经典?” 孔明视之,乃严酸也。孔明曰:“寻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何能兴邦立事?且古耕莘伊尹,钓渭子牙,张良、陈平之流。邓禹、耿弇之辈,皆有匡扶宇宙之才,未审其生平治何经典。岂亦效书生,区区于笔砚之间,数黑论黄,舞文弄墨而已乎?”严峻低头丧气而不能对。 忽又一人大声曰:“公好为大言,未必真有实学,恐适为儒者所笑耳。” 孔明视其人,乃汝阳程德枢也。孔明答曰:“儒有君子小人之别。君子之儒,忠君爱国,守正恶邪,务使泽及当时,名留后世。若夫小人之儒,惟务雕虫,专工翰墨,青春作赋,皓首穷经;笔下虽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且如杨雄以文章名世, 而屈身事莽,不免投阁而死,此所谓小人之儒也;虽日赋万言,亦何取哉!”程 德枢不能对。

隆中对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诸葛亮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 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赤壁大战

当时,刘表之子刘琦后母屡进谗言,刘表对刘琦渐渐不悦。刘琦数次向诸葛亮请教自安之术,但诸葛亮每每推辞,刘琦便在一次饮宴时用上屋抽梯的办法令诸葛亮说出解决办法,诸葛亮便反问刘琦:“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你不见到春秋时期申生在内而有危险,但重耳(指的是晋文公)在外却可得安吗?)”当时黄祖被东吴杀害,刘琦便上荐为江夏太守外求自保。 建安十三年(208)八月,刘表病逝,其二子刘琮继位,听到曹操南下的消息,遣使投降。刘备在樊城知道后,率军队和百姓南逃,曹军在当阳长坂追上刘军,徐庶之母被曹操军队捉住,徐庶只好投降曹操。 刘备到达夏口,而孙权之前又派鲁肃到来观察情况,并向刘备建议向孙权求救,诸葛亮便自荐到柴桑作说,与鲁肃结为朋友;到达柴桑后,诸葛亮面见孙权,先用二分法给孙权两个选择“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果能以吴、越的军力与中原之国抗衡,不如早和曹操断交)”;另一个选择则是激将法,“若不能当,何不案兵束甲,北面而事之!(如果认为不能抵挡,为何不停止军事行动,向北方称臣呢!“北面”在这里有双重含义:其一是曹操当时在北方;其二是君臣见面时,臣子通常面向北方。)” 孙权却反问诸葛亮,刘备又何解不投降。诸葛亮便提高刘备身价,说刘备有气节,绝不投降,以向孙权显示刘备的决心。孙权大怒,誓言不会向曹操投降,但却有所担心,刘备还有多少兵力战斗。诸葛亮最后才分析两军的情况,先说出自军散兵归还和关羽水军有万人,加上刘琦凡江夏士兵亦不下万人,再说出曹军远来疲弊,追刘备时,又用轻骑一日一夜行了三百多里,正是“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而且北方人不习水战,荆州百姓又是被逼服从曹操,不是心服;最后肯定地说曹操必定可打败。孙权十分高兴,后又受到鲁肃、周瑜的游说,决定联刘抗曹,派周瑜、程普、鲁肃等率三万水军,与曹操开战。 诸葛亮随军回到刘备处;十一月,曹操率军在赤壁遭遇孙刘联军火攻,军中又发生瘟疫,故大败,回师北还。

足食足兵

赤壁之战后,刘备于十二月平定荆南四郡,任命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住于临烝,督令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负责调整赋税,充实军资。建安十六年(211),益州牧刘璋派法正、孟达请刘备助攻张鲁。诸葛亮便与关羽、张飞、赵云等镇守荆州。至次年十二月,刘备与刘璋决裂,还攻成都。诸葛亮便与张飞、赵云等入蜀助阵,留关羽负责荆州防务,分兵平定各郡县,与刘备一起围成都。至建安十九年(214),刘璋投降,刘备入主益州。 诸葛亮受金五百斤,银千斤,钱五千万,锦千匹,并受任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 每每刘备出兵征伐,诸葛亮便负责镇守成都,为刘备足食足兵,如汉中之战就替刘备提供资援。 汉献帝延康元年(220),曹丕篡汉自立。魏黄初二年(221),群臣听到汉献帝被害的消息,劝已成为汉中王的刘备登基为帝,刘备不答应,诸葛亮用耿纯游说刘秀登基的故事劝刘备。于是刘备才答应,任诸葛亮为丞相、录尚书事,假节;同年张飞被害,诸葛亮领司隶校尉一职。

白帝城托孤

章武二年(222)八月,刘备在东征夺回荆州的途中被打败,撤退至永安,诸葛亮大叹可惜法正去,否则必能阻止刘备东征之举。 白帝托孤

至章武三年(223)二月,刘备病重,召诸葛亮到永安,与李严一起托付后事,刘备对诸葛亮说:“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必定能够安顿国家,终可成就大事。如果嗣子(刘禅)可以辅助,便辅助他;如果他没有才干,你可以自行取度。〕”诸葛亮涕泣地说:“臣敢不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刘备又要刘禅视诸葛亮为父。 延至四月,刘备逝世,刘禅继位,封诸葛亮为武乡侯,开设官府办公。不久,再领益州牧,政事上的大小事务,刘禅都依赖于诸葛亮,由诸葛亮决定。本来南中地区因刘备大败而乘机叛乱,诸葛亮因国家刚逝去君主,先不发兵,而派邓芝及陈震赴东吴修好。

南征

直至建兴三年(225)春天,诸葛亮率军南征,临行前刘禅赐诸葛亮金鈇钺一具,曲盖一个,前后羽葆鼓吹各一部,虎贲六十人。后诸葛亮深入不毛之地(成语:不毛为今天缅甸北境八莫)讨伐雍闿、孟获,诸葛亮采取参军马谡的建议,以攻心为主,先打败雍闿军,再七擒七纵孟获,至秋天平定所有乱事。蜀汉在南中安定并获得一定兵源补充后,经过长期积累,有了北伐的基础。 北伐 1、建兴六年(228)春,诸葛亮事先扬声走斜谷道取郿,让赵云、邓芝设疑兵吸引曹真重兵,自己率大军攻祁山(今甘肃省西和县西北)。陇右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反魏附蜀。张郃出拒,大破马谡于街亭。诸葛亮拔西县千余家返回汉中。这是第一次出祁山。 2、同年冬,诸葛亮出散关(今陕西省宝鸡市西南)围陈仓(今陕西省宝鸡市东),粮尽而退还汉中。魏将王双来追,被斩。 3、建兴七年(229)春,诸葛亮遣陈式攻武都(今甘肃省成县周边)、阴平(今甘肃省文县周边)二郡。雍州刺史郭淮引兵救之,亮自出至建威(今甘肃省西和县西),郭淮退,遂得二郡。 4、建兴八年(230)秋,魏军三路进攻汉中,司马懿走西城(今陕西省安康市西北),张郃走子午谷,曹真走斜谷。诸葛亮驻军于城固(今陕西省城固县东)、赤坂(今陕西省洋县东二十里)。时大雨三十余地,魏军撤退。同年,诸葛亮使魏延、吴懿西入羌中,大破魏后将军费曜(瑶)、雍州刺史郭淮于阳溪(南安郡内,当在今甘肃省武山西南一带)。 5、建兴九年(231)二月,诸葛亮率大军攻祁山,始以木牛运。时曹真病重,司马懿都督关中诸将出拒。诸葛亮割麦于上邽(今甘肃省天水县)。司马懿追亮至卤城(今甘肃省天水市与甘谷之间),掘营自守,有“畏蜀如畏虎”之讥。五月,诸葛亮使魏延、高翔、吴班赴拒,大破司马懿,汉军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于是宣王司马懿退还保营。六月,李严因运粮不济呼亮还。张郃追亮退兵至木门,中箭身亡——此为二出祁山。 6、建兴十二年(234)二月,诸葛亮率大军出斜谷道,据武功五丈原(今陕西省岐山南),屯田于渭滨,期间诸葛亮既屡屡遣使者下战书,又致巾帼妇人之饰,以激怒宣王司马懿,但司马懿忍辱据守不出,并以“千里请战”的妙计平息将怒。八月,诸葛亮病故于五丈原。杨仪等率军还,有“死诸葛吓走活仲达”一事。 这六次用兵,出祁山只有两次;第四次是魏军主动进攻,蜀军防守,由于连日大雨,山洪暴发,冲毁栈道,蜀魏并未交战。

诸葛亮后代

诸葛亮46岁的时候,他的亲生儿子诸葛瞻出生,史书记载,诸葛亮去世的时候,诸葛瞻才八岁。但他从小就聪慧可爱,擅长书画,记忆力很强。长大后从低级军官做起,一直升到他父亲曾担任过的军师将军。 后来,诸葛瞻官至卫将军,一度执掌蜀国朝政。魏国大将邓艾讨伐蜀国时,诸葛瞻率领军队前去抵抗,拒绝魏军诱降,战死在绵竹。当时他的儿子诸葛尚年仅十七岁,同样战死沙场;诸葛瞻殉国之时,他的次子诸葛京还很小,不到参军打仗的年龄,所以幸存了下来。 晋朝统一三国之后,诸葛京被新的朝廷迁居到中原一带,征召为官吏。诸葛京出任过关中地区眉县令,并治理得很好。想当年,他的祖父诸葛亮多次想攻打眉县,都未能如愿。没想到历史与他开了个小小的玩笑,让他从未谋面的孙子成为这里的县令。 诸葛亮的大哥诸葛瑾早年投效东吴,深得孙权的器重。后来官至大将军等最高军职。他的长子诸葛恪更是青出于蓝,在吴国权倾朝野,后来死于一场政变,东吴的诸葛家族被满门抄斩。 诸葛亮的堂弟诸葛诞很早就追随曹操,在魏国担任一流高官。后遭司马家族的打击,其家族也被全部杀光。 如此一来,诸葛家族除了在老家山东琅琊一带的族人之外,史书上有记载的幸存者就只剩下诸葛亮的孙子诸葛京了,诸葛京在担任眉县县令之后,继续升迁,最后官至江州刺史……从此,史书上就不再有诸葛京后人的记载。 目前,在山东临沂和浙江兰溪各有一批姓诸葛的人士,他们都有各自的家谱记载着与诸葛亮的渊源关系。在浙江,诸葛后人几乎遍布全省各地。但据说,他们都发源于浙江兰溪市的诸葛村。 从明代起,兰溪一带的诸葛族人主要以经营中医药业为主。据说这是秉承了“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这一祖训。后来,他们在此行业中逐渐发展壮大。清代中后期,诸葛族人把他们的中医药店开到了浙江各地,乃至于全国各大城市,形成“兰溪药帮”这一商业帮派,盛极一时。同时也造就了诸葛村今天众多华丽精巧的民居建筑。

编辑本段诸葛亮年表

年号 公元 年龄 生平及事迹

光和四年 181 1 公元181年农历四月十四日,诸葛亮诞生于琅琊阳都(今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

中平六年 189 9 诸葛亮生母章氏去世

初平三年 192 12 诸葛亮父亲诸葛珪去世

兴平元年 194 14 诸葛亮与弟诸葛均及妹妹由叔父诸葛玄收养,其兄诸葛瑾同继母赴江东

兴平二年 195 15 诸葛亮叔父诸葛玄任豫章太守,他及弟妹随叔父赴豫章(现南昌)

建安二年 197 17 诸葛玄病故。诸葛亮和弟妹投奔荆州刘表,定居在隆中草庐,开始了躬耕于卧龙岗生活。

建安四年 199 19 诸葛亮与友人徐庶等从师水镜先生司马徽

建安十二年 206 26 刘备前往隆中三顾茅庐,诸葛亮对刘备陈说“隆中对”,随即出山辅助刘备

建安十二年 207 27 诸葛亮首战告捷

建安十三年 208 28 诸葛亮出使东吴,说服吴王孙权抗曹

建安十四年 209 29 诸葛亮任军师中郎将

建安十六年 211 31 诸葛亮与关羽、张飞、赵云镇守荆州

建安十九年 214 34 诸葛亮留关羽守荆州,与张飞、赵云分兵与刘备会师。刘备攻占成都,诸葛亮任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

建安二十年 215 35 诸葛亮整顿巴蜀内政

建安二十三年 218 38 诸葛亮留守巴蜀,供应在汉中作战的刘备

蜀章武元年 221 41 刘备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诸葛亮任汉国丞相,领益州牧

蜀建兴元年 223 43 刘备兵败白帝城,永安托孤于诸葛亮;刘备死,刘禅即位,封诸葛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刘禅叫诸葛亮为宰父抑或相父)

蜀建兴二年 224 44 诸葛亮调整巴蜀内政

蜀建兴三年 225 45 诸葛亮率军南征,平定南蛮

蜀建兴五年 227 47 诸葛亮上《出师表》,屯兵汉中,即日北伐

蜀建兴六年 228 48 北伐失街亭,诸葛亮斩马谡,自贬为右将军,行丞相事

蜀建兴七年 229 49 诸葛亮再次北伐,夺取武都、阴平,恢复丞相职位

蜀建兴八年 230 50 诸葛亮再次北伐

蜀建兴九年 231 51 诸葛亮北伐攻祁山,大败魏军,在木门道伏杀魏名将张郃

蜀建兴十一年 233 53 诸葛亮在斜谷修造邸阁,屯集粮食

蜀建兴十二年 234 54 诸葛亮再次北伐,因积劳成疾,当年八月病故于五丈原

乐姓的来历,来自于中国古代的子姓。据《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在春秋时期有一个宋国,宋国的宋戴公,他的儿子叫公子衎(kan),字乐父。后来他的孙子叫夷父须,以他祖父的“乐”字为姓氏,这就是后来乐氏的来历。

在众多的乐姓武将当中,乐毅当属其中之最。诸葛亮曾在《隆中对》中提到“身高五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知许也”,意思是说自己的文韬不在管仲之下,武略可及乐毅。这里所提到的乐毅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乐姓家族中的代表人物——战国时期的军事将领乐毅。

乐毅是燕国的大将,曾带领五国联军攻打齐国,大败齐军,所以他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是一位很有地位的军事家、军事将领。后来他受到猜忌,被别人诬陷,他就离开了燕国,回到了赵。因为他在军事上的地位,赵王也很器重他,就封他为望诸君。后人为了纪念他,就在邯郸的丛台公园内部修了望诸榭。咱们身后的这个建筑就是望诸榭,根据他的封号取名望诸榭。

乐毅用兵如神,由于他出色的指挥能力接连攻下齐国七十余城,并独率燕军长驱直入齐国都城临淄,被誉为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军事奇才。相传,他当年在赵国的居住地就是现在的邯郸县岳家堡一带。

乐庆阳:我们原来这个地方叫岳家堡,他是一个古老的村庄,有上千年的历史。在春秋战国时期,乐毅就生活在这个村庄。这个村庄凡是姓乐的都是乐毅的后代。我们家现在一直把乐毅作为祖先来供奉,并有家谱和立有牌位。

据史书记载,乐毅死于赵国,并安葬在乐家堡。据这一带的老人讲,当年乐毅的墓地占地约有两千多亩,可见乐毅当时地位的显赫。

乐姓后人 乐庆阳:他的故事在当地传说很多。乐毅在打仗的时候将一个金盔掉到井里,我们后人为了纪念他,专门给他修了一个庙宇。

杜学德:当地的村民传说那里还有他的舞剑房和磨剑石。

清代曾有诗云:仗剑齐城下,藏锋赵国中;无聊时自舞,四壁起秋风。就是赞叹乐毅勤于练功,武艺高强的。

杜学德:当代邯郸的大乐堡、小乐堡、曹乐堡这一带有乐姓人氏,他们自称是乐毅的后代,由于时代的变迁,乐姓人士后来分布到了河南、山东、山西,在南方也有一定的分布。我们大伙熟悉的北京同仁堂,他的创业的老板也是乐姓人。

乐姓后人 乐庆龙:从我记事起到1963年、1964年,我爷爷还不断跟我说,北京同仁堂也是咱姓乐的开的。我也不断去那住着,人家招待的也挺好,我得到的一些偏方大部分都是从人家那儿来的。

乐姓后人 乐庆阳:这后面都是姓乐的,都是乐毅的后代。这是我叔叔,今年已经八十三岁了。这些孩子全部都是姓乐。现在家里男女一下子算起来一百七十多口人。

乐家堡的乐氏后人告诉我们,曾有不少全国各地的乐姓人士来这里寻根问祖,唯独没有台湾人来过,他们希望能早日和台湾的乐姓人士建立联系。

乐姓起源于西周末年,源于子姓

历史上的名人有乐毅、乐羊、乐进等

乐姓在大陆与台湾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

乐字有3个音都可以当姓的, yue,le,yao(2声),我本人姓yue,有见过姓le的,但是没见过姓yao的,不知道谁见过,呵呵

乐姓在中国的姓氏当中属于比较罕见的姓氏,但在中国古代史上乐姓人士却是武将辈出,战国时有魏国著名的大将乐羊,燕国则有名将乐毅,到三国时期又出现了魏国大将乐进,他们都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留下了辉煌的战绩,同时也是乐姓家族中引以为傲的英雄。

乐姓的来历,来自于中国古代的子姓。据《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在春秋时期有一个宋国,宋国的宋戴公,他的儿子叫公子衎(kan),字乐父。后来他的孙子叫夷父须,以他祖父的“乐”字为姓氏,这就是后来乐氏的来历。

在众多的乐姓武将当中,乐毅当属其中之最。诸葛亮曾在《隆中对》中提到“身高五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知许也”,意思是说自己的文韬不在管仲之下,武略可及乐毅。这里所提到的乐毅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乐姓家族中的代表人物——战国时期的军事将领乐毅。

乐毅是燕国的大将,曾带领五国联军攻打齐国,大败齐军,所以他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是一位很有地位的军事家、军事将领。后来他受到猜忌,被别人诬陷,他就离开了燕国,回到了赵。因为他在军事上的地位,赵王也很器重他,就封他为望诸君。后人为了纪念他,就在邯郸的丛台公园内部修了望诸榭。咱们身后的这个建筑就是望诸榭,根据他的封号取名望诸榭。

乐毅用兵如神,由于他出色的指挥能力接连攻下齐国七十余城,并独率燕军长驱直入齐国都城临淄,被誉为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军事奇才。相传,他当年在赵国的居住地就是现在的邯郸县岳家堡一带。

乐庆阳:我们原来这个地方叫岳家堡,他是一个古老的村庄,有上千年的历史。在春秋战国时期,乐毅就生活在这个村庄。这个村庄凡是姓乐的都是乐毅的后代。我们家现在一直把乐毅作为祖先来供奉,并有家谱和立有牌位。

据史书记载,乐毅死于赵国,并安葬在乐家堡。据这一带的老人讲,当年乐毅的墓地占地约有两千多亩,可见乐毅当时地位的显赫。

乐姓后人 乐庆阳:他的故事在当地传说很多。乐毅在打仗的时候将一个金盔掉到井里,我们后人为了纪念他,专门给他修了一个庙宇。

杜学德:当地的村民传说那里还有他的舞剑房和磨剑石。

清代曾有诗云:仗剑齐城下,藏锋赵国中;无聊时自舞,四壁起秋风。就是赞叹乐毅勤于练功,武艺高强的。

杜学德:当代邯郸的大乐堡、小乐堡、曹乐堡这一带有乐姓人氏,他们自称是乐毅的后代,由于时代的变迁,乐姓人士后来分布到了河南、山东、山西,在南方也有一定的分布。我们大伙熟悉的北京同仁堂,他的创业的老板也是乐姓人。

乐姓后人 乐庆龙:从我记事起到1963年、1964年,我爷爷还不断跟我说,北京同仁堂也是咱姓乐的开的。我也不断去那住着,人家招待的也挺好,我得到的一些偏方大部分都是从人家那儿来的。

乐姓后人 乐庆阳:这后面都是姓乐的,都是乐毅的后代。这是我叔叔,今年已经八十三岁了。这些孩子全部都是姓乐。现在家里男女一下子算起来一百七十多口人。

乐家堡的乐氏后人告诉我们,曾有不少全国各地的乐姓人士来这里寻根问祖,唯独没有台湾人来过,他们希望能早日和台湾的乐姓人士建立联系。

乐姓起源于西周末年,源于子姓

历史上的名人有乐毅、乐羊、乐进等

乐姓在大陆与台湾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

乐姓在百家姓歌中排名第82位

乐姓的来历,来自于中国古代的子姓。据《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在春秋时期有一个宋国,宋国的宋戴公,他的儿子叫公子衎(kan),字乐父。后来他的孙子叫夷父须,以他祖父的“乐”字为姓氏,这就是后来乐氏的来历。后世的乐氏,除了这个来源之外,别无“分号”,堪 称是一个血缘十分单纯的中国姓氏。推算起来,中国的乐姓最少也已经有了2200年以上的历史,说他们是“ 源远流长”,毫不为过。

乐姓在中国的姓氏当中属于比较罕见的姓氏,但在中国古代史上乐姓人士却是武将辈出,战国时有魏国著名的大将乐羊,燕国则有名将乐毅,到三国时期又出现了魏国大将乐进,他们都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留下了辉煌的战绩,同时也是乐姓家族中引以为傲的英雄。在众多的乐姓武将当中,乐毅当属其中之最。诸葛亮曾在《隆中对》中提到“身高五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知许也”,意思是说自己的文韬不在管仲之下,武略可及乐毅。这里所提到的乐毅就是要说的乐姓家族中的代表人物——战国时期的军事将领乐毅。 乐毅是燕国的大将,曾带领五国联军攻打齐国,大败齐军,所以他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是一位很有地位的军事家、军事将领。后来他受到猜忌,被别人诬陷,他就离开了燕国,回到了赵。因为他在军事上的地位,赵王也很器重他,就封他为望诸君。后人为了纪念他,就在邯郸的丛台公园内部修了望诸榭。咱们身后的这个建筑就是望诸榭,根据他的封号取名望诸榭。 乐毅用兵如神,由于他出色的指挥能力接连攻下齐国七十余城,并独率燕军长驱直入齐国都城临淄,被誉为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军事奇才。相传,他当年在赵国的居住地就是现在的邯郸县岳家堡一带。 乐庆阳:我们原来这个地方叫岳家堡,他是一个古老的村庄,有上千年的历史。在春秋战国时期,乐毅就生活在这个村庄。这个村庄凡是姓乐的都是乐毅的后代。我们家现在一直把乐毅作为祖先来供奉,并有家谱和立有牌位。 据史书记载,乐毅死于赵国,并安葬在乐家堡。据这一带的老人讲,当年乐毅的墓地占地约有两千多亩,可见乐毅当时地位的显赫。 乐姓后人 乐庆阳:他的故事在当地传说很多。乐毅在打仗的时候将一个金盔掉到井里,我们后人为了纪念他,专门给他修了一个庙宇。清代曾有诗云:仗剑齐城下,藏锋赵国中;无聊时自舞,四壁起秋风。就是赞叹乐毅勤于练功,武艺高强的。

当代邯郸的大乐堡、小乐堡、曹乐堡这一带有乐姓人氏,他们自称是乐毅的后代,由于时代的变迁,乐姓人士后来分布到了河南、山东、山西,在南方也有一定的分布。我们熟悉的北京同仁堂,他的创业的老板也是乐姓人。希望帮助你

乐(yuè)

  乐姓的来历,来自于中国古代的子姓。据《唐书·宰相世系表》记载,在春秋时期有一个宋国,宋国的宋戴公,他的儿子叫公子衎(kan),字乐父。后来他的孙子叫夷父须,以他祖父的“乐”字为姓氏,这就是后来乐氏的来历。

  在众多的乐姓武将当中,乐毅当属其中之最。诸葛亮曾在《隆中对》中提到“身高五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知许也”,意思是说自己的文韬不在管仲之下,武略可及乐毅。这里所提到的乐毅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乐姓家族中的代表人物——战国时期的军事将领乐毅。

  乐毅是燕国的大将,曾带领五国联军攻打齐国,大败齐军,所以他在中国古代战争史上是一位很有地位的军事家、军事将领。后来他受到猜忌,被别人诬陷,他就离开了燕国,回到了赵。因为他在军事上的地位,赵王也很器重他,就封他为望诸君。后人为了纪念他,就在邯郸的丛台公园内部修了望诸榭。咱们身后的这个建筑就是望诸榭,根据他的封号取名望诸榭。

  乐毅用兵如神,由于他出色的指挥能力接连攻下齐国七十余城,并独率燕军长驱直入齐国都城临淄,被誉为中国古代战争史上的军事奇才。相传,他当年在赵国的居住地就是现在的邯郸县岳家堡一带。

  乐庆阳:我们原来这个地方叫岳家堡,他是一个古老的村庄,有上千年的历史。在春秋战国时期,乐毅就生活在这个村庄。这个村庄凡是姓乐的都是乐毅的后代。我们家现在一直把乐毅作为祖先来供奉,并有家谱和立有牌位。

  据史书记载,乐毅死于赵国,并安葬在乐家堡。据这一带的老人讲,当年乐毅的墓地占地约有两千多亩,可见乐毅当时地位的显赫。

  乐姓后人 乐庆阳:他的故事在当地传说很多。乐毅在打仗的时候将一个金盔掉到井里,我们后人为了纪念他,专门给他修了一个庙宇。

  杜学德:当地的村民传说那里还有他的舞剑房和磨剑石。

  清代曾有诗云:仗剑齐城下,藏锋赵国中;无聊时自舞,四壁起秋风。就是赞叹乐毅勤于练功,武艺高强的。

  杜学德:当代邯郸的大乐堡、小乐堡、曹乐堡这一带有乐姓人氏,他们自称是乐毅的后代,由于时代的变迁,乐姓人士后来分布到了河南、山东、山西,在南方也有一定的分布。我们大伙熟悉的北京同仁堂,他的创业的老板也是乐姓人。

  乐姓后人 乐庆龙:从我记事起到1963年、1964年,我爷爷还不断跟我说,北京同仁堂也是咱姓乐的开的。我也不断去那住着,人家招待的也挺好,我得到的一些偏方大部分都是从人家那儿来的。

  乐姓后人 乐庆阳:这后面都是姓乐的,都是乐毅的后代。这是我叔叔,今年已经八十三岁了。这些孩子全部都是姓乐。现在家里男女一下子算起来一百七十多口人。

  乐家堡的乐氏后人告诉我们,曾有不少全国各地的乐姓人士来这里寻根问祖,唯独没有台湾人来过,他们希望能早日和台湾的乐姓人士建立联系。

  乐姓起源于西周末年,源于子姓

  历史上的名人有乐毅、乐羊、乐进等

  

诸葛亮 历史记载详细资料有那些?

人物生平 躬耕南阳 诸葛亮于汉灵帝光和四年(公元181年)出生于琅邪郡阳都县的一个官吏之家,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诸葛丰曾在西汉元...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