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农村积极建祠堂修家谱,对于这个现象怎么看?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7浏览:4收藏

现在农村积极建祠堂修家谱,对于这个现象怎么看?,第1张

农村大肆兴建祠堂,修族谱,这是一件好事情,中国人的根在哪里,就在族谱,中国人的寄托在哪里,就在祠堂。我们应该鼓励修建祠堂。修建族谱,举办族人大会。但是我们也反对那一种浮夸的,超级浪费的奢侈型的族人聚会。我们经常说没有家教,一个家族的家族文化传承对后代是有很大的教育意义的。一个中国人,你可以是无神论者,有神论者,但是你必须敬养祖先,这种思维是在中国人的血液里。因为那是你的祖先,你的来源,人不可忘本。常怀祖先创下基业之艰辛,常勉后代子孙砥砺前行。

我们的家风家训怎么写如下:

1、做人要做老实(遵纪守法)、诚实(表里如一)、善良人,多做好事,终有好事。

2、族内子孙人等,妄作非为,有干名教者,不待鸣官,祠内先行整治。

3、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4、重道德修养,严情操品性;扶正义,斥邪恶。

5、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

6、有百世之德者,必有百世之子孙保之;有十世之德者,就有十世的子孙保之;如果是斩焉无后者,那是德至薄也。

《天仙帕》讲的是七仙女与董永历经艰辛,终成眷属的爱情故事。

结局:

董永的善举深深打动玉帝,同意七仙女、董永拜见。玉帝、王母很喜欢孙子,董永伤心陈说孩子不能没有母亲,恳请岳父岳母答应自己和七仙女终生相伴。玉帝因为天条,建议董永修炼成仙上天相聚,否则七仙女必须剔除仙骨。七仙女为能与董永长相厮守,愿意让王母剔除仙骨。

玉帝王母欲惩罚张巧嘴,七仙女、董永为张巧嘴求情。张巧嘴悔过,发誓永世为七仙女丫环。玉帝高兴之际,王母请求接受大仙女遗落人间的儿子小石头,母子相认。七仙女为报答养育之恩,给玉帝、王母洗脚。

阳春三月,玉帝王母为董永和怀抱孩子的七仙女主持了隆重的婚礼,起驾回天庭。董永辞官归田,与七仙女唱着夫妻双双把家还的歌谣,共度美满日子。

扩展资料:

天仙帕的其他故事版本:

黄梅戏《天仙配》:

董永行孝遇仙事。原本写秀才董永卖身傅家为奴,以所得银钱葬父,孝行感天。恰七仙女有思凡之意,玉帝乃命七仙女下凡,与董永配合百日夫妻。董永于上工之日,在槐荫树下与七仙女结为夫妻。后七仙女一夜织成十匹锦绢,傅员外将三年长工改为百旧;又收董永、七仙女为义子、义女。

百日期满,夫妻二人辞工回家,途中七仙女告知董永实情,并赠罗裙、白扇宝,约定来年二月十五日送子相会后,在槐荫树下重返天庭。董永进宝得官,归途又逢七仙女送子下凡,董永后与傅员外之女结为夫妇。

--天仙配

复fù(ㄈㄨˋ)] 姓,又称复氏,是中国姓氏之一,源于嬴姓、姜姓、子姓。姓复的名人有复中翁、复阳、复伏生等。该姓氏是多源流古老姓氏之一,但至今人口比较少。

复姓起源

渊源一

源于嬴姓,出自黄帝轩辕氏第七代伯翳,属于以封邑名称或国名为氏。按史书记载,少典氏第十八代、黄帝轩辕氏第七代有伯翳。伯翳能驯鸟兽,知其话言,事虞夏。初,采于嬴为,是为嬴氏、盈氏、鄗(高改盈)氏,以功受皂斿元玉,妻以姚女,而封于费,是为大费;生子三人:曰大廉、若木、恩成。大廉事夏启,后分衍有鸟俗氏、路俗氏,后裔有孟亏、仲衍。孟亏能述伯翳之业绩,封于萧,是为萧孟亏。夏朝衰败,萧孟亏去而凤岛随焉。仲衍臣于商大戎,其裔曰戎胥轩者,娶郦山氏,生仲潏。仲潏生处父,处父善走,是为飞廉。处父生二子:曰革、季胜。革即恶来,事纣王,为周武王所杀。嬴姓后分衍有郯氏、寘氏、兹氏、蒲氏、沈氏、耿氏、谭氏、谷氏、巴氏、复氏、江氏、黄氏、鄠(妘)氏、弦氏、时氏、麋氏、白氏、葛氏、祁氏,皆为嬴姓一族。

在嬴姓裔族的分封国中:江氏国、黄氏国、鄠(妘)氏国、弦氏国、时氏国、麋氏国、复氏国、白氏国、祁氏国皆灭于楚国,郯氏国灭于越国,寘氏国灭于徐氏国,兹氏国、蒲氏国灭于东周王朝,沈氏国、耿氏国灭于晋国,谭氏国、谷氏国灭于齐国,巴氏国复灭于夔国。商朝时期伯翳的第四代后裔季胜分封在复阳,建国为侯国,史称“用复国”,西周时期称“复阳国”,故址在汉朝时期称湖阳乐乡(今河南南阳桐柏,一说今安徽当涂湖阳),在典籍《尔雅》中记载:“淮为浒。然淮水与醴水同源俱导,西流为醴,东流为淮。潜流地下,三十许里,东出桐柏之大复山南,谓之阳口。水南即复阳县也。阚駰言复阳县,湖阳之乐乡也。汉元帝刘奭元延二年(公元前47年)置,在桐柏大复山之阳,故曰复阳也。”唐朝时期将“湖阳”迁往今河南省唐河县湖阳镇。春秋时期为南申国的附庸国,在周庄王姬佗九年(楚文王熊赀二年,公元前688年),楚文王亲率大军假道邓国征伐申国,大概在公元前687~前684年之间,申国被灭,复阳国亦在同期被楚军所灭。楚文王在回师途中又顺手灭了娘舅之国邓国。

被楚国灭国后的季胜之后裔子孙中,有以故国名称为姓氏者,称复阳氏,后省文简改为单姓复氏、阳氏,皆世代相传至今。

渊源二

源于姜姓,出自炎帝三十九世孙、伯夷二十五世孙海复,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炎帝姜姓,其分衍的支国有十三:怡国、伊国、纪国、淳国、甘国、州国、舟国、骀国、戏国、向国、薄国、列国、赖国。夏禹曾封怡国君以祀烈山,是为默台氏。从第一代炎帝起,传说到第五十四代为齐太公,自炎帝至姜太公谱系如下:炎帝→临魁→帝承→帝明→帝直→帝鳌→帝哀→帝榆罔→雷→共工→句龙→信→夸父(夸父)→垂→伯夷→先龙→玄氏→王宣→王定→王怀→王恒→王宙→王宇→王高→王许→王宰→王禅→王启→王蒯→王正→志道→祖荣→杜成→济公→林→承先→荣→永和→禹宣→恒车→海复→祖甲→二懋→正二→心成→元→仲调→训元→先二→司会→辉前→公伦→豫仲→姜尚(即吕尚、姜太公、齐太公)。

传说,姜海复在商朝太戊二十一年(公元前1627年)左右,被其父王姜恒车封于海复(今江苏连云港海州区),因名海复侯,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者,称海复氏,后在西周时期分衍为单姓海氏、复氏,世代相传至今,其复氏史称正宗。

渊源三

源于墨台氏,出自姜姓东海族的古孤竹国,属于以历史事件称谓为氏。诞生于商朝初年(公元前1600年左右)的孤竹国是今冀东至辽西地区第一个地方政权,是滦河之滨最早的奴隶制诸侯国。它的出现标志着今冀东大地已从蒙昧和野蛮状态中苏醒,是今冀东地区文明史的开端,距今约三千六百多年,后分迁辽西地区。灭亡于春秋时期的孤竹国与商朝王室的关系相当密切,孤竹国君墨胎氏与商王同为子姓。史书记载:“孤竹君,讳初,字子朝,姓墨台氏,袭孤竹君国,在辽西。”据史籍《辽史·地理志》记载:“兴中府,古孤竹国(今辽宁朝阳)。”兴中府即是今辽宁省朝阳市一带地区。近年(21世纪)来,考古发现提供了新的佐证:在辽宁喀喇沁左旗蒙古族自治县的北洞村,出土的铜窑上铸有“孤竹”铭文。孤竹国是古代位于东北与山东半岛之间的一个部落,据专家考证,她“兴于殷商,衰于西周,亡于春秋。”从立国到灭亡,存在了约九百四十年(公元前1600~前660年)。大致说来,孤竹在殷商之前是原始部族。孤竹国兴于殷商,衰于西周,亡于春秋。整个历史可以分为两个时期,约公元前1600年~前1046年是商王朝在北方的重要诸侯国;后三百八十六年(公元前1046~前660年)是周王朝的异姓诸侯国,最后处于燕国控制之下,政治地位极大下降。孤竹国灭亡之后,孤竹国的旧臣民企盼复国,遂有以“复”为姓氏者,称复氏,世代相传至今。

故孤竹国人曾多次反抗燕国的统治,其后历史上多次描述的战国时期“山戎侵掠北燕”,实际上多为故孤竹国人所进行的反抗斗争,在战国中期到先秦时期名人辈出,如战国中期秦国名将、秦惠文王赢驷的异母之弟樗里疾(姜姓赢支,又称樗里子,也称严君,公元?~前300年)即原孤竹国人。一直延续到秦始皇灭六国而统一中国,秦军中仍有不少将领都是孤竹国的后裔。[1]

渊源四

源于姚姓,出自舜帝之后裔所建傅阳国,属于以国名为氏。据史籍《姓源》的记载,在上古时候曾有一个诸侯国,叫傅阳国,有的史书亦称其为“复阳国”,故址在今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区涧头集镇西南候塘村,“城周十余里,中据土山”。据典籍《国语·郑语》中的记载,傅阳国为商王朝大彭国陆终所封,姚姓,为陆终第四子。这个傅阳古国在春秋时期,因孔子之祖孔纥(字叔梁)曾在此地作战,并以双手勇托溃落的傅阳城门框、掩护士兵和民众撤退而闻名遐迩。

傅阳国后在周景王姬贵七年(楚熊郏敖七年,公元前538年)被楚国所灭,其后,该地区的住民中即有以古傅阳城名为姓氏者,称傅阳氏、复阳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傅氏、复氏、阳氏等,世代相传至今。1955年文字改革简化之后,该支复氏一族有误改为付氏者。

复姓始祖

伯益(伯翳)、伯夷、叔齐、海复

复姓分布

复氏是一个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体,但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八百位,在台湾省也名列第一千一百十二位,族人多以东海、霍州、海州为郡望。

今山西省的霍州市,山东省的德州市,河南省的驻马店市,内蒙古自治区的通辽市,陕西咸阳市,北京市,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省等地,均有零星复氏族人分布。[1]

复姓郡望

东海郡:亦称郯郡。东海郡在历史上有三处:①治所在郯邑(今山东郯城),后置郯县,属徐州刺史部,为县、郡、刺史部治,在氏族社会末期境内已有人群定居,时境为“东夷”之地,太嗥氏为东夷一著名酋长,少嗥氏为黄帝族向东发展的一支,与夷族杂居于此,称“炎”地,周朝时期封炎族首领于此,称炎国,后演化为郯国。春秋时期,郯国附鲁,“郯子朝鲁”、“孔子师郯子”即出于此,战国时期为越国所灭。秦朝时期始置郯郡,后改称东海郡。;秦、汉之际曾称郯郡,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郑城一带,治所在郯城县北部;西汉时期下辖三十七县,其时辖地在今山东费县、临沂、江苏赣榆以南,山东枣庄、江苏邳州以东和宿迁、灌南以北一带地区。②东晋时期置于海虞县(今江苏常熟)的东海郡,后移治所到京口(今江苏镇江),其时辖地在今山东省费县、临沂县、江苏省赣榆县南部、山东省枣庄市、江苏省江苏省邳县东部和江苏省宿迁县、灌南县北部一带地区;唐贞观六年(壬辰,公元632年)撤县入下邳,唐元和中期复置,始有“郯城”县之名,不久又省入临沂;元朝末期复置郯城县,明、清两朝之后县域有变,但县名未易;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其地隶属山东临沂地区。③南北朝时期的东魏及后来的隋、唐诸朝时期,以海州为东海郡,治所在朐山(今江苏连云港海州镇),其时辖地在今江苏省东海县以东、淮水以北一带地区。

海州郡:历史上的海州郡有三处:①今江苏连云港。四、五万年前就有人类在海州地区繁衍生息。自夏、商、周、秦汉以来,海州隶属多变,几经易名,至北魏武定七年(公元549年)始称海州郡,其后一直为历朝府、州、郡、县之治所及东海、赣榆、灌云、沭阳乃至更广阔境域内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素有“东海名郡”和“淮海东来第一城”之称。海州人文荟萃,先民创造了具有龙山、青莲岗文化交汇特征的史前文化,孔子两次率弟子来海州讲学论道并登山望海,宋朝石曼卿在此留下读书遗迹,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留下大量诗词,李汝珍以海州的风土人情创作了著名历史传奇小说《镜花缘》。②今江苏省灌云市。③今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西岸港市,属黄海南道首府。其古为海州,后属东海族孤竹氏国,后晋天福五年(庚子,公元940年)复改为海州郡。1954年新设黄海南道定为首府。是历史上中朝文化交流地和贸易的重要港口,谷物、水产集散地。特产墨和砚台,留有芙蓉堂、百济清风楼等名胜古迹。

复姓堂号

东海堂:以望立堂,亦称郯郡堂

海州堂:以望立堂。

复姓名人

复中翁

(生卒年待考),东海人。著名西汉时期汉宣帝之师。公元前92~前66年之间,是汉武帝刘彻的晚年。汉武帝晚年昏聩,因为误信宠臣江充的挑拨离间,制造成了西汉历史上著的“巫蛊案”,结果杀了自己的亲生儿子(戾太子刘据)全家,包括刘据的三男一女,以及诸皇孙、皇孙妃、皇孙女。当时他的嫡系曾孙辈刘洵(名病巳)由于还不满一周岁,因而未杀,被关押在专为王侯、郡守们所设的“郡邸狱”中。廷尉(最高法院审判长)邴吉当时参加审理此案,他心里知道这是汉武帝年老糊涂的暴戾举动,并且可怜这个皇曾孙刘询是个无辜的婴儿,因此就派了一个罪刑很轻且刚生了孩子的女犯人做刘询的奶妈,喂他奶吃。

过了五、六年,又有些专讲那“望气”一套的方士们,说长安城狱中有天子气。流言传到迷信神仙之说的汉武帝耳朵里,当即下诏:“狱系者,无轻重,一切皆杀之。”令谒者(传达官)郭穰到达关押皇族的监狱去杀人,邴吉立即紧闭狱门,拒绝接受诏命。他说:“他人无辜死者,犹不可,况亲曾孙乎!”就这样抗拒了一整夜。天亮了,派去执法的郭穰对邴吉的抗命也无法处理,只好回宫奏报。这个时候,汉武帝的头脑清醒多了,就叹口气说:“天使之也!”不但没有再追究,而且海下诏大赦天下罪犯。邴吉就把刘洵送到他祖母史良娣的娘家,交给史良娣的母亲“贞君”抚养。后来,汉武帝又传诏,要刘洵认祖归宗,把他放到宫廷的边舍掖庭令张贺那里收养。掖庭令,是职掌后宫贵人、采女等总务的官职。张贺原来曾经派在被杀的太子刘据那里任职,太子(刘洵的祖父)对他很好。他“思顾旧恩,哀曾孙(刘洵),奉养甚谨”。张贺本来还想把孙女嫁给刘洵做妻子,因为他的弟弟张安世反对作罢。但张贺不死心,正好和他的职掌有关的一个暴室(关押宫中皇后、贵人有罪的拘留所,也是宫女们的医疗所)的主管官啬夫许广汉(同司马迁一样接受“腐刑”,变成了太监,派在那里做主管)有一个女儿许平君,美丽老实。张贺看中了她,就和许广汉商量,愿意自己拿出家财,为刘洵作聘金,娶他女儿。许广汉答应了,回家同夫人一讲,妻子大发雷霆。她说:“一般看相、卜卦、算命的,都说我生的女儿将来大富大贵,怎么可以嫁给一个没落皇孙,穷极无聊的赖小子。”但是,许广汉已经答应了张贺,就坚不变更诺言,仍然把女儿嫁给了刘洵。小两口子很恩爱,不到一年,生了个儿子叫刘奭;,就是后来的汉元帝。刘洵在这一段时期,依靠许广汉兄弟的照顾生活在一起,只与外婆史家往来。但刘洵非常好学,肯上进读书,许广汉旧特别请来了当时的著名学者东海人复中翁,刘洵就跟东海学者复中翁学习《诗经》。

复中翁除了教他认真读书,还教导他要“细辩民间”。因此,刘洵“高材好学,然亦喜游侠,斗鸡走马。”有时间就到处乱跑,所谓“上下诸陵,周遍三辅(都城长安以外附近各地区)。以是具知闾里奸邪,吏治得失。”所以,在刘洵不久做了皇帝以后,便成为一代明君,庙号汉宣帝。中国历史上的皇帝,在逝世之后能得“宣”字谥号者并不多,由于刘洵足以够得上称为是“中兴”汉室者,才被后来的汉元帝刘#93;用“宣”字为谥。史书皆称:“汉宣帝兴于闾阎(民间),知民事之艰难。霍光既薨,始亲政事。厉精为治,五日一听事(朝廷会议)。自丞相以下,各奉职奏事。敷奏其言,考试功能(考察实践绩效)。及拜刺史、守相(省级长官),辄亲见问。观其所由,退而考察所行,以质其言。有名实不相应,必知其所以然(讲的和做的不同,都能知道他根本问题的原因所在)。常称曰:庶民(百姓)所以安其田里,而无叹息愁恨之心者,‘政平’‘讼理’也。与我共此者,其惟二千石乎!(郡守、省级长官的实物俸禄,每月粮米二千担)。以为太守吏民之本,数变易则下不安。民,知其将久,不可欺罔,乃服从其教化。故二千石有治理者,辄以玺书勉励,增秩赐金。或爵至关内侯。公卿缺,则选诸所表,以次用之。是故汉世良吏,于是为盛,称中兴焉。”汉宣帝作了皇帝后,对老师复中翁异常尊敬。但是不久,复中翁便悄然引退,不知所终。汉宣帝做了十一年皇帝以后,因为一个老宫女告诉汉宣帝过去二十多年前,曾经在掖庭做过皇帝的保姆,讲出了当年汉宣帝在监狱中的情形。汉宣帝一路追究下去,找到当年的奶妈,才知道都是邴吉的功劳。史称:“上亲见问,然后知吉有旧恩,而吉终不言,大贤之。”汉宣帝是在跟随复中翁读《诗经》出身的,因此,他就引用了《诗经》上的一句话说“无德不报”,就封邴吉为侯。对于当时保护有功的人,那个老宫女和奶妈等,都加赏赐。但在要封侯的时候,邴吉却病倒了,汉宣帝怕他死掉,很担忧。夏侯胜便说:“有阴德者,必享其禄。今吉未获报,非死疾也。”果然,不久就病好了。汉武帝临死的时候,把只有十三岁的太子弗陵托孤于大司马大将军霍光、金日碑(匈奴人)及上官桀。这个太子后来就是汉昭帝,很聪明,可惜短命,只做了十三年的皇帝就死了,还没有儿子。霍光就和大臣们会议,迎接刘氏皇室一位昌邑王即位,不到一年,发现这个皇帝“*戏无度”,霍光和朝廷大臣们决议废了他,但又找不到可为汉帝的人选。在这个时候,邴吉才出面对大将军霍光说:“今社稷宗庙群生之命,在将军之一举。而武帝曾孙名‘病巳’,在掖庭外家者,今十九矣。通经术(诗经、论语、孝经等),有美材,行安而节和。愿将军决定大策。”于是,“光会丞相以下,议定所立。”刘洵得以继位,做了大汉皇帝。刘洵的出身经过艰难曲折,并非是纯粹的“职业皇帝”,所以后来才能成为汉室皇朝的一代“明主”,所有的亲身经历,以及所受教育,可以说都是邴吉一手所造成,通过多方极力“诱导”,使得一个刘氏孤儿成为一代明君。

复阳

(生卒年待考),著名青年漫画家。作品以黑色幽默见长,作品多次在国际漫画比赛中获奖。《漫悟》丛书中有其名。

复伏生

1937年生,河南郑州人.大学文化,中共党员,河南省濮阳市人民医院妇产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中国抗癌协会河南妇科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濮阳市抗癌协会副理事长,中华医学会淮阳妇幼保健、妇产科、计划生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名医协会理事。他从事妇产科临床、教学和妇幼保健、计划生育工作近40年,具有系统的、坚实的本学科技术理论和技术知识,能独立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重大技术问题,是本学科的带头人。他对子宫颈癌、外阴癌、卵巢癌的治疗和子宫肌瘤、卵巢肿瘤剔除术、显微外科输卵管吻合术等有专长,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妇产科疑难杂症有丰富的经验,主刀完成妇产科、计划生育临床手术30万例,从未发生过任何事故.被国家卫生部、计生委授予“万例手术无事故”证书。他4次出席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国际、国内省级以上会议书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有专著《妇产科急重症的抢救》等。主持完成的“针麻剖腹产术”等课题获重大成果奖多项,首创“用胎儿皮代 成形术”在中华医学会全国第11次中青年学术会上宣读c以良好的医德、严谨的工作作风、高超的技术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是享誉省内外的妇产科、妇幼保健、计划生育专家,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学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享受者,市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数十次被省、市授予先进工作者、优秀***员等称号。6次获省部级以上奖励,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6项,个人业绩被收入《世果优秀医学专家人才名典》等。

皇十三子怡贤亲王允祥,其初行次为第二十二,康熙二十五年丙寅十月初一日辰时生,庶妃章佳氏即敬敏皇贵妃出。

六十一年, 十一月,与受末命。旋,世宗命总理事务,封怡亲王。十二月,并命管户部三库事。

雍正元年, 赐增护卫。四月,命总理户部事。

三年二月,罢总理事务,特予优叙。十二月,命兼总理畿辅水利事。

四年七月,特赐忠敬诚直勤慎廉明扁额。七年六月,命办理西北两路军机。十月,叙协赞功,特诏增仪仗一倍。

八年庚戌五月初四日午刻卒,年四十有五,诏复其名上一字为胤,配享太庙。六月,予谥曰贤,并命冠忠敬诚直勤慎廉明八字于贤字上,寻诏入祀京师贤良祠。

乾隆十九年九月,诏入祀盛京贤王祠。

三十九年十二月,诏以其爵世袭罔替。有诗见《熙朝雅颂集》。

子九人女四人。

嫡福晋兆佳氏,尚书马尔汉之女;

侧福晋富察氏,佐领僧格之女;

侧福晋乌苏氏,头等护卫金保之女;

侧福晋瓜尔佳氏,郎中阿哈占之女;

庶福晋石佳氏,领催庄格之女;

庶福晋纳喇氏,轻车都尉吴尔敦之女。

第一女郡主,康熙四十二年癸未七月初十日寅时生,母为侧福晋瓜尔佳氏阿哈占之女;康熙六十年辛丑五月,嫁津济里氏萨克信;郡主乾隆四十一年壬午正月初五日午时卒,年七十四岁。(瑾儿)

第一子已革贝勒弘昌,康熙四十五年丙戌十一月十六日子时生,母侧福晋瓜尔佳氏,郎中阿哈占之女;乾隆三十六年辛卯四月二十一日戌时卒,年六十六岁。嫡妻纳喇氏,骑都尉色尔敏之女;继妻博尔济吉特氏,步军统译阿齐图之女;妾宋氏,三格之女;妾孙氏,桑格之女;妾李氏,李住之女。五子:长子永喧(出继),次子未有名,三子永昆,四子三等侍卫永崇,五子永良。

第二女郡主,康熙四十六年丁亥三月十八日申时生,母为嫡福晋兆佳氏;雍正元年癸卯正月,嫁舒穆禄氏富僧额;郡主雍正四年丙午三月三日寅时卒,年二十岁。

第二子未有名。康熙四十七年戊子十月初一日丑时生,母庶福晋石佳氏,领催庄格之女;康熙四十八年己丑二月二十日亥时卒,年二岁。

第三女,康熙四十九年庚寅十月二十四日酉时生,母为侧福晋富察氏僧格之女;女康熙五十年十一月卒,年二岁。

第三子多罗贝勒品级弘暾,康熙四十九年十二月十一日丑时生,母嫡福晋兆佳氏,尚书马尔汉之女;雍正六年戊申七月二十日辰时卒,年十九岁。嫡夫人富察氏,佐领福庆之女。三子:长子(承继子)永宣,次子(承继子)多罗贝勒永喜,三子(承继子)革退二等侍卫永蔓。

第四子多罗宁良郡王弘晈,康熙五十二年癸巳五月二十五日辰时生,母嫡福晋兆佳氏,尚书马尔汉之女;乾隆二十九年甲申八月十四日丑时薨,年五十二岁。嫡福晋西林觉罗氏,中书卓林泰之女;继福晋纳喇氏,大学士查郎阿之女;妾定氏,保住之女。二子:长子多罗贝勒永喜(出继),次子追封和硕怡亲王永福。

第四女和硕和惠公主,康熙五十三年甲午十月初十日寅时生,母为嫡福晋兆佳氏,与第二女同母;雍正初,抚养宫中。七年己酉,年十六。十二月,下嫁喀尔喀博尔济锦氏多尔济塞布腾,封今位号。九年辛亥十月初三日戌刻卒,年十八岁,额附雍正十三年乙卯二月卒。 (清韵,韵儿)

第五子弘[日兄],康熙五十五年丙申正月初七日寅时生,母嫡福晋兆佳氏,尚书马尔汉之女;康熙六十一年壬寅正月初五日申时卒,年七岁。

第六子多罗贝勒品级弘昑,康熙五十五年丙申八月初九日卯时生,母侧福晋乌苏氏,头等护卫金保之女;雍正七年己酉二月初一日未时卒,年十四岁。

第七子和硕怡亲王弘晓,康熙六十一年壬寅四月初九日丑时生,母嫡福晋兆佳氏,尚书马尔汉之女;乾隆四十三年戊戌四月十五日未时薨,年五十七岁。嫡福晋李佳氏,三等伯赫格之女;继福晋佟佳氏,都统长盛之女;侧福晋金氏,领侍卫内大臣常明之女;侧福晋石氏,石中玉之女;侧福晋伊尔根觉罗氏,典卫克星额之女;妾徐氏,典卫徐国秀之女;妾祥氏,九达色之女;妾马氏,马图赫之女;妾巴雅拉氏,笔帖式才保之女。九子:长子镇国将军永杭,次子和硕怡恭亲王永琅,三子未有名,四子永蔓,五子示有名,六子未有名,七子未有名,八子辅国将军永迈,九子永和。

第八子绶恩,雍正三年乙巳九月初七日丑时生,母嫡福晋兆佳氏,尚书马尔汉之女;雍正五年丁未七月十一月寅时卒,年三岁。

第九子阿穆瑚琅,雍正四年丙午四月初五日申时生,母庶福晋纳喇氏,轻车都尉吴尔敦之女;雍正五年丁未闰三月十五日午时卒,年二岁

怡亲王的最后一个有历史明载的后人是咸丰的八大辅臣之一的载垣

载垣:康熙皇帝第十三子胤祥的后代,承袭怡亲王。雍正帝步上皇位、巩固政权,都是在胤祥的鼎立相助下得以实现的,雍正帝封胤祥为怡亲王,后命其王爵世袭。载垣于道光年间袭怡亲王,曾任御前大臣行走之职。咸丰帝登基后,委任他为左宗令、宗令、领侍卫内大臣,倍受宠倚。咸丰八年,咸丰帝赏给他特殊礼遇,允许他在紫禁城内坐轿子。咸丰十年七月,英法联军侵占天津,咸丰的派他与兵部尚书穆荫为钦差大臣,前往通州进行艰难谈判。他是皇族特权的继承者之一。

1861年咸丰帝死,他与端华、肃顺等八人同受顾命,为赞襄政务王大臣,掌握实权。不久,慈禧太后发动政变,令其自尽。

你一定要问到现在还有没有,有哪些后人,那这个要去查爱新觉罗的家谱才知道了。现在爱新觉罗氏一部分在北京,有些在沈阳,还有很多有资产的文革前后去了香港避难,听说都过的不错。

现在农村积极建祠堂修家谱,对于这个现象怎么看?

农村大肆兴建祠堂,修族谱,这是一件好事情,中国人的根在哪里,就在族谱,中国人的寄托在哪里,就在祠堂。我们应该鼓励修建祠堂。修建族谱...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