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知道我的姓属于满族哪个旗。祖先可能是谁。现姓衣。谢谢各位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7浏览:2收藏

我想知道我的姓属于满族哪个旗。祖先可能是谁。现姓衣。谢谢各位,第1张

  衣姓起源

  据衣氏族谱记载先世相传为尚衣局官,故因衣赐姓。衣姓目前在山东栖霞市有一部分,比较兴旺,有“先有衣马营,后有栖霞城”之说,岁月沧桑,后来衣马营变成两座坟茔,是风水宝地,原位置现建成宾馆。另外,辽宁庄河等地的衣姓也非多,据传是清朝一妇女带着几个儿子闯关东时期发展繁衍起来的。现在衣姓逐渐遍布全国各地甚至海外,都是从山东、辽宁两地走出去的。

  在山东临朐县也有大量衣姓人士,据2002年临朐县衣氏族谱第七次修缮版介绍,临朐的衣氏祖先是从栖霞迁入的,尊称为衣始祖,由于衣氏在临朐的世代繁衍中尊崇德孝忠信,集善存德,与世无争,因而枝繁叶茂、历代多出儒将文官,女多慈母,男多长寿。衣氏祖训为:余之素志,所好林泉,栽花种竹,养果锄园。吾不欲声名振地富贵惊天,唯只愿茅屋不漏布衣常穿,樽不乏酒,炉不断烟。

  衣氏全谱

  腾祖支(1938年专修,2006年3月重新编译整理)

  前 言

  家里面有族谱,就像一个国家有自己史书。春秋时楚国就有梼杌(春秋时楚史名)、鲁国有《春秋》,这些都属于国史。从古到今各个国家的历史,是用来考世系、知终始、别本支、分昭穆的。至于各种姓氏的家谱不也是这样的作用吗!一个国家没有历史,那么对于国家的治理情况不清楚,兴衰状况也看不出来,就达不到惩前毖后的目的。若家里没有族谱,那么亲疏不分、远近不辨,将怎么诚心诚意地面对祖先和使家族里人和睦相处呢?所以说,一个家族要有家谱的重要性和一个国家要有历史资料一样重要。一个国家有专门的历史记载机构按年度毫无遗漏地记载着历史,而家族就不是这样了,既没有专门修订家谱的人,也很少有为修订家谱、为了家族利益而着急操心的人。所以很多姓氏的家谱都残缺不全、内容也衔接不上,令人感到遗憾。我们衣氏从来没有对全谱进行修订,就是连对支谱修订的也不常见。最早的修订家谱的人是以孝思碑文作为篇首,再附序言两则,但两则序言上并没有年月日和姓名等内容,搞不清楚是谁所修撰的。到了乾隆22年们们明祖开始修订春祖这支的族谱,才开始清楚地记载年月日和姓字名谁。到那个时候将近200年的时间没听说有正式修订族谱的人。即便是有也不过声称说是为了修订家谱走遍各村骗取钱财和吃喝罢了。族人对这些骗吃骗喝的人也是笑骂,也不愿意上当受骗来搞家谱的事情。鉴于此种情况,我早就有正式修订全谱的想法,避免同姓的人相见不知辈分的高低而尴尬羞愧。(未完待续)

  衣氏为人

  衣相宽 (1900~1999),衣氏第十五世孙,山东省临朐县泉子崖村人,自小喜爱读书习武,侠肝义胆,生就一副仙风道骨,手中一杆精铜烟袋杆是他的随身武器。历经清末、民国、新中国几个朝代,备受邻里乡亲尊崇,备受历代父母官器重,是方圆百里享有崇高名望的民间圣人。清末,曾凭着铁齿铜牙调停了绿林好汉与官府长期不分胜负的争斗,保了一方平安;某年冬天,在路边收留了进京赶考因用尽盘缠而病饿将死的南方秀才,留其在村里当私塾先生,来年,资助银两供其进京应试,秀才金榜题名升任山西高官,为感恩派亲信秘密在临朐买下田地,建造庄园,赠与家境清贫的衣相宽全家,自此衣氏家道兴盛。衣相宽生性仗义,除时常接济邻里,还经常为乡亲作担保借贷,民国年间,兵荒马乱,被担保人闯关东失去音信,衣氏家中田地全部被用于替人还债,大半房产也被用于抵债,衣氏家境再度陷入窘境,解放后土地改革,衣氏家族因祸得福被划为“贫农”,文革期间,被担保人的后人从东北回乡寻亲,重金谢恩,衣相宽坚决拒收礼金,成为当地一段佳话。文革期间,曾保护多位被迫害人士。生四女二男,皆成大器,后代子孙受祖先福荫,自然时时事事顺利。

  衣复恩 (1916~2005) 出生于山东济南。1933年考入杭州高桥的中央航校,攻读轰炸专业,1936年毕业。1937年“八·一三”上海抗战,与战友驾驶9架中国战机,奉命轰炸上海虹口的日军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几乎全部命中目标。 1939年11月, 任空军九大队副队长,率9架苏制性能差、航速慢的SB-2战机,与敌机恶战在昆仑关上空,击落数倍于我的敌机,受到蒋介石传令嘉奖。1941年,衣复恩被选中去美国受训,是第一位取得这项专长的中国军官。从1943年起至1952年,任蒋介石和宋美龄座机“美龄号”、“中美号”座机长。 当时,蒋介石、宋美龄夫妇身边,有两个亲信人物。一是励志社总干事黄仁霖,人称蒋宋的皮包;另一是“美龄号”与“中美号”总统座机的座机长衣复恩,时人称他为蒋宋的手杖。前者管钱物,后者管出行。(1952_1955)去美国任“大使馆武官”3年半;回台后,任“空军总部情报署”署长。直接掌管U-2高空侦察机,担任“空军总司令部”的副参谋长。军衔逐级攀升,由中校、上校、少将,一直升到中将,后奉命创办“中华航空”。衣复恩与蒋氐父子关系深厚,尤其与蒋经国总统几乎每周见面,蒋经国儿子也拜衣夫人为干妈,衣复恩与蒋经国保持整整23年(1943-1966)的亲密友谊。他1971年担任亚洲化学公司董事长,经过20年的努力,由台币数千万元的营业额增到48亿元,扩展了10多家企业,并在大陆的广东佛山、惠州,陕西咸阳,上海等地投资办厂。同时大陆的文教事业,在北大、清华设奖学金,在通县潞河中学建体育馆,在山东平度县高戈庄办希望小学。

  衣玉文(雨亭) (1918~2003)山东省临朐县泉子崖村,衣氏第十六世孙,十五岁被抓丁从军,后参加革命,因识文断字,聪明勤快,又自幼受其母教育略懂医道,很快成为部队卫生兵骨干,曾冒着生命危险从战场上救下伤员,其中有几位还是高级军官,战场上屡立战功,入党、提干步步高升,转业后,历任北京铁路局双桥建厂局医院院长、陕西咸阳铁路医院院长、党委书记,著有军医医学专著多部。人称一代儒将。生五男四女,长子长媳均为山东工业大学高材生,就任山东省地质矿产局高层领导,次子在北京某国家职能监督部门任职。

  衣瑞伦 (1919--1994),山东省临朐县福山集村人。1939年7月参加革命工作,1940年8月加入中国***,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他先后任山东军区四师十一团排长、政治指导员,华东七纵队六十三团副营长、营长等职。参加过淮海、渡江、上海等战役。建国后,先后任二十五军七十五师二二一团参谋长、副团长,二十五军教导大队队长,七十四师团长、副师长等职。在1953年抗美援朝夏季反击战役中,他率团担任主要突击任务,在友邻部队配合下,全歼当面之敌伪首都师白虎团,为全线停战创造了条件。回国后,入南京军事学院学习,毕业后,曾任一九六师参谋长、副师长,六十六军副参谋长、副军长等职。1954年荣获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勋章。1955年被授予中校军衔,1957年6月被授予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60年晋升为上校军衔。1972年5月,任北京军区后勤部部长。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作战期间,他亲自组织对轮训部队的后勤保障。1987年7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学院副政委。系第四、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共十三大代表。

  衣延章 男 1936年12月生,中国注册会计师、桂林工学院兼职教授,任中国电工会计学会等五个学术团体理事。长期从事财务会计、审计、企业管理工作和理论研究。1981年撰写论文30余篇,其中有20余篇在六种刊物上发表,1992年与北京经济学院教授王又庄主编了《质量成本与质量责任会计》一书,由中国财经出版社出版。从1980年开始经常在全国省市部门、大学、社会团体讲企业管理、财务会计、质量经济分析等现代化管理课程。在财务会计实务工作中,主管过两个大型企业财务会计工作,建立健全两个大型企业会计制度、成本核算制度、经济分析制、审计制度。组织实施过企业质量成本核算、班组经济责任核算,得到社会好评,成为行业的榜样,是我国最早提出把质量成本核算纳入会计核算的学者之一。

  衣富春 (1933~1995)山东省临朐县泉子崖村人,衣氏第十八世孙。自幼为孤儿,由其哑巴外婆抚养成人,善习武但从不持强凌弱,喜读书明理知事,疾恶如仇,建国后在镇反、肃反、三反五反运动中表现突出,成为新中国第一批农村出来的公安干警,凭着过人的胆识和高强的武功,屡破奇案大案,特别是受其外婆哑语熏陶,成为不可多得的语言残障刑侦专家。一生清正廉洁、尽职敬业,历任山东省青州市公安局副局长、局长。

  衣宝廉 辽宁省辽阳人,1938年5月生。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燃料电池工程中心总工程师,大连新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国家863《电动汽车重大专项》专家组成员和燃料电池发动机责任专家。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衣惠春 男 1940年生于辽宁丹东。1961年毕业于师范艺术专科,1988年毕业于中国画研究院;从师国画大师何海霞研修山水画。现为中国书画社画家,中国书法艺术研究院东北分院秘书长兼艺术委员会主任,辽宁省美术家协会会员,辽宁省国画研究会理事,抚顺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副研究馆员。四十多年的艺术生涯中,画家历遍祖国名山大川,在师造化,识传统的基础上,其作品缘情悟道,不拘一格,受到李可染,张仃等前辈称道。先后在北京、上海、沈阳、合肥、汕头、抚顺等地及日本等国举办画展,尤以《黄山写生画展》和以古典诗词为题材的《巨幅山水画展》为世人瞩目。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大展中获奖并为《毛主席纪念堂》《文化部》《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研究院》《张学良陈列馆》等单位及众多国际知名人士收藏。《美术》《美术大观》《美苑》《北方航空》《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书画报》等报刊多次刊登专家评介文章及作品。《中国现代美术家名人大辞典》《世界当代著名书画家真迹博览大典》《世界美术书法家世纪末成就大典》《二十世纪美术书法家作品拍卖库》等典籍、画册中均有载录。代表作《黄山奇观》《大江东去》《春江花月夜》《华夏山河颂》《滕王高阁图》。有《衣惠春画集》出版发行。

  衣瑞龙 男 祖籍大连,生于1943年4月1日,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乐山嘉乐造纸厂工作。从青年时代起,他就喜欢上了滑翔运动。1980年代中期曾五探峨眉山九老洞,揭开流传几百年的九老洞之谜。上世纪80年代后期,在国内对悬挂滑翔机还十分陌生时,他历尽千辛万苦,自费制作三角翼滑翔机,并经过数年摸索苦练,终于1990年9月从峨眉山金顶成功飞下。其后近20年里,省内他飞过汉源龙塘山、马家山,江油窦山,并27次从金顶飞下;省外他飞过山东泰山、陕西华山、昆明西山、广西桂林、湖南吉首。衣瑞龙每到一地,都被称作“乐山飞人”、“四川飞人”。他用自制的滑翔伞曾在1993年9月17日、21日、23日三次分别从华山西峰、南峰、西峰成功飞翔。他是目前中国用三角翼飞翔的第一人,是至今国内飞过高山最多的探险家,1996年上海科教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的探险家》一书中有载其飞行记录。1993年第七届泰山国际登山节期间,四川省业余滑翔运动员衣瑞龙成功地飞越了泰山,在当时引起了轰动。1993年他自费到山东泰安,乘自制的“盼奥运号”三条翼悬挂式滑翔机,从海拔1545米的泰山极顶起飞,飞行14分钟7000余米,安全降落在泰山南麓三合村附近。衣瑞龙是第一个用三角翼滑翔机飞越泰山的运动员。

  衣奋强 三级警监。男,1949年12月出生,山东潍坊人。中共党员。1985年毕业于山东省司法管理干部学院。现任山东省少年管教所所长、党委书记。主要业绩:重视未成年犯的教育改造工作,带领党委一班人和广大干警职工不断进取,锐意开拓,积极探索和推行依法治所战略,对未成年犯实行依法、严格、科学、文明管理,建成了省级现代化文明少管所,取得了连续10年监管安全无事故的成绩;该单位先后4次荣记集体二等功,被授予“山东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省级青少年优秀维权岗”、“全国青少年优秀维权岗”和“全国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并得到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山东省委书记吴官正同志的充分肯定。本人荣记个人二等功2次。主编论文作品集《托起失落的太阳》。论文《关于未成年人犯罪与改造情况的调查与思考》、《以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指导,加强未成年人的改造工作》、《依法治监是依法治国的重要体现》、《目前我省在押未成年犯的情况分析及教育改造对策》、《关于少管工作实现新突破的思考》、《搞好少管工作是我们的崇高使命》、《90年代我省农村籍未成年人犯罪基本情况及对21世纪前期的趋势预测》等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

  衣庆波 男 1951年1月出生,工程师,辽宁庄河人。毕业于东北大学。现任抚顺铝厂科学研究所科研项目专题负责人。主要业绩:长期致力于科学研究,解决了大量的生产与科研实践中的难题。在研究铝电解烟道灰开发利用的重大科研课题中,研制出“沸腾法制取铝电解烟道灰再生料”的焙烧装置,填补了我国铝工业中三废综合利用领域中的多项空白,获得了2项国家专利。该专利及一种采用流态化技术的装置,处理在铝冶炼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废弃物——铝电解烟道灰、脏料、吸附沥青氧化铝等,并能将这些废物迅速转化成吨价值2600元人民币的铝电解原料,从而实现了变废为宝、综合利用、治理污染保护环境等一系列的效益。撰写论文20余篇,其中《用正交试验法改进沸腾炉结构,提高再生料质量》、《完成工业规模处理铝电解烟道灰工程,提高经济效益》及《优化焙烧炉结构,提高铝电解脏料处理量》被评为国家级优秀质量科技论文,《如何依靠科技进步使企业扭亏增盈》被评为市级优秀论文,《铝电解烟道灰的沸腾焙烧处理及其在铝电解中的应用》被评为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第三届青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事迹收录《辽宁青年科技人物志》、《科学中国人·中国专家人才库》、《中华骄子》等辞书中。多次被评为厂、市省先进工作者、优秀科技工作者、模范***员、劳动模范、名星职工等。

  衣服珂 生于1953年,山东美协会员,中国手指画研究会常务理事,一级美术师,联任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98跨世纪艺术人才。多年来着力于指墨艺术的探讨,书画作品多次参加海内外展出,被海内外多家收藏,作品散见于国内外各级报刊。曾获全国“明星杯”银奖,获马尼拉国际文化交流精英奖,获首届“书圣杯”国际展金奖,获日本举办的第三届国际画展银奖,获中外当代书画艺术家精品展金奖,获首届海峡两岸名家精品展金奖,获山东大文化评选一等奖,全国指画展银奖,庆香港回归东方文学艺术展美术金奖,第二届中日书画精英邀请赛银奖,第一、二届王子杯海峡峡谷岸书画展金奖,海峡两岸著名书画家精品展金奖,新加坡腾飞杯书画特等奖,东南亚国际现代名家水墨展金奖,首届九洲三峡杯海内外艺术大赛金奖,入展98中国当代百位名有书画展,被齐白石纪念馆收藏。指收入选文化部大型电视片《中国书法》,指书被中国国际文学艺术博览会认定为特级作品。指画被认定为一级作品。98年应韩国永进大学之邀在大邱市成功举办了《中国著名指画家衣服珂指墨艺术展》。作品传略入编《世界华人艺术家成就博览大典》、《世界当代著名画家真迹博览大典》、《中国青年国画家》、《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世界文化名人辞海》等30多部辞书。

  衣晓万 女 1956年5月生,大学文化,沈阳市东陵区教师进修学校教研室副主任,小学高级教师。论文《情感调控与优化教学课堂教学》在中国教育学会数学教学研究会第五届年会上获二等奖(1992年);《动手操作是使学生左右脑平衡发育的重要途径》在中国思维科学学会学术活动中心(1994年)、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思维科学研究所、全国第二次脑功能开发和思维训练学术研讨会上获一等奖;《教与学同步,智与能并重》获现代课堂教学设计创意奖,辽宁省小学数学教学研究会第七届年会一等奖,大会发言(1995年);《及时反馈,适时矫正——形成评价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获沈阳市教学研究会一等奖(1990年)

  衣俊卿 1958年1月生于黑龙江省虎林县,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87年获贝尔格莱德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现任黑龙江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任黑龙江省省委候补委员、黑龙江省青联副席、黑龙江省科协副主席、黑龙江省政协委员,兼任中国辩证唯物主义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理事、黑龙江省哲学学会会长、黑龙江省欧美同学会副会长。从事文化哲学研究,具体方向为:(1)新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理论;(2)现代化进程中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其中,关于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在我国学术界处于领先地位,关于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日常生活批判的理论探讨,即关于人自身的现代化的文化哲学探讨,在我国哲学界具有填补空白的性质。先后发表了《实践派的探索和实践哲学的述评》、《东欧的新马克思主义》、《现代化与日常生活批判》、《历史与乌托邦》、《回归生活世界的文化哲学》、《20世纪的新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20世纪的文化批判》等学术著作10余部,发表译著《日常生活》和《宗教与当代西方文化》,并发表学术论文150多篇。自1992年以来,先后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校青年教师奖,连续3届获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先后四次获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并获得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获全国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称号、获省级中青年专家,黑龙江省十大杰出青年,黑龙江省新长征突击手称号。自1998年担任黑龙江大学校长以来,一直努力推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明确提出大众化高等教育时代以个性培养为核心的多元教育质量观,积极推进学分制改革、国际化教育战略、创业教育等项改革。近几年,黑龙江大学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在2001年教育部对全国35所大学进行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黑龙江大学获得优秀。2002年,黑龙江大学还被教育部列入9所创业教育试点院校之一。

  衣向东 中国当代青年作家,1964年出生于山东省栖霞县。1982年入伍,1991年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历任战士、通信员、文书、招待员、饲养员、报道员、新闻干事、文学刊物编辑等职。自1990年发表小说处女作《正门哨》至今,已出版中、短篇小说集《我是一个兵》、《老营盘》、《过滤的阳光》等,长篇小说《一路兵歌》、《在阳光下晾晒》、《牟氏庄园》,长篇报告文学《首都卫士》等。同时还编写了《我们的连队》、《东西南北兵》等多部电视剧。小说曾获鲁迅文学奖、老舍文学奖、北京市政府奖、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奖等。

一、姓氏源流 尚(Shàng)姓源出有四:

1、出自姜姓,是姜太公地后裔,以祖名为氏句号。据《元跟姓纂》及《万姓统谱》等所载,姜太公名尚,字子牙,辅佐周武王推翻了商王朝,被封于齐,是为齐太公句号。太公在周朝为太师,故又称太师尚父,简称为师尚父或尚父句号。它地后代子孙便以它名字为姓,称为尚姓句号。

2、源于秦代,以官职为氏句号。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设有六个带“尚”字地官职,即尚衣、尚食、尚冠、尚席、尚沐、尚书六个带尚之官职句号。有管理、负责跟司掌之意,这六个官职就是管理服饰、膳食、冠冕、起居、沐浴、书籍地宫廷官吏句号。这“六尚”之官地后裔,有地以祖先职官为姓,也称为尚姓句号。

3、出自姒姓,以祖名为氏句号。夏部落成员尚黑,后世有以其名字中地尚为姓句号。

4、出自它族改姓及小数民族有尚姓:

① 据《姓氏考略》所载,唐时尚书右仆射、冯翊郡王尚可孤,为东部鲜卑宇文之别种句号。

② 据《唐书》所载,唐时吐蕃有尚姓,即宣宗时降唐地酋长尚延心一族句号。

③ 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句号。

④ 景颇族木染氏汉姓为尚句号。

⑤ 今满、蒙古、保安、东乡、土家、朝鲜等民族均有此姓句号。

⑥ 出自宇文氏句号。宇文氏本为东部鲜卑族复姓,其中一支世居松漠句号。唐朝时有人名宇文可孤,官至神策大将军,初赐姓李氏句号。后复本姓宇文句号。以功加检升校尚书右仆射句号。官居高位,遂以职官命姓为尚氏,称尚可孤,其后亦为尚姓,融入汉族尚氏句号。

★★★得姓始祖:尚父句号。即姜太公,名尚,字子牙(一说字望),因其祖上伯夷曾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为吕侯,建立吕国,故又名吕尚,为炎帝后裔句号。是商末周初著名地军事家、政治家,曾垂钓于渭水之滨,被周文王礼聘为辅助大臣句号。武王伐商时,任统兵师氏(简称师),被尊为师尚父号太公望,又号太师尚父句号。在牧野会战中,歼敌立功,是周朝地第一开国功臣句号。成王时封于齐,建都营丘,授以征讨五侯九伯地特权,地位在各封国之上句号。春秋末年,田氏代齐后,原齐国王族有一支以其字名为氏,称尚姓句号。它们尊尚父为其得姓始祖句号。

二、迁徙分布 尚姓源起周代地齐国句号。公元前三八六年,周安王被迫承认田跟为齐侯句号。至此,齐国姜姓地江山被田氏取代,史称田氏代齐句号。因田氏代齐并未发生大规模地流血冲突,属于一种跟平演变,故尚姓大多仍留居齐国句号。尽管尚姓得姓很非常早,但在以后地开展中一直云山雾罩,就这样其早期历史一直很非常难让人知其详句号。先秦二汉是就像如此,魏晋南北朝也是就像如此,尚姓散见于史册,而且鲜少,很非常难让人窥探其庐山真面目句号。唐时,尚姓名人有官任礼部尚书兼侍御史地濮阳人尚衡,还有卫州汲(今河南汲县)人尚献甫,还有唐末地种地的起义首领尚君长、尚让弟兄(从其二人经历来看,应为河南或山东二省间人)句号。此际,尚姓一方面表现优异,另一方面加入了由宇文氏改尚姓地生力军,使得整个尚姓家族自此庞大茁壮不少句号。《元跟姓纂》跟《姓氏考略》讲尚姓望出京兆、清河、上党、汲郡句号。望即郡望或地望,指魏晋至隋唐时每郡显贵地家族,意思是世居某郡为当地所仰望句号。这说明在唐代及其以前,尚姓家族曾昌盛于今陕西西安、河北清河、山西长治、河南汲县一带句号。五代闽国王王曦有宠爱尚妃,说明此际已有尚姓入迁福建句号。南宋以后,南方各地渐有尚姓家族句号。元代,尚文由祁州深泽(今属湖南)徙居河北保定,尚野由保定迁居河北满城句号。元末明初,种地的起义军四起,既为推翻元人统治,又为争夺皇权互相攻杀,导致中原、华东、中南各地人口锐减,朱元璋统一天下后,因山西表里山河地特殊位置,所受波及不大,就这样乎从山西移民,尚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北、山东、河南、江苏等地句号。明清之际,尚姓开始在南方各地开展起来,并有渡海赴台,远播海外者句号。就像如今,尚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河北、河南、青海等省多此姓,上述三省之尚姓约占全国汉族尚姓人口地百分之六十三句号。尚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三十五位地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地百分之零点一句号。

三、历史名人 尚 长:字子平,汉代名士句号。为子嫁娶毕,即不复理家事句号。见三国魏嵇康《高士传》:“尚长,自子平,河内人句号。隐居不仕句号。为子嫁娶毕,敕家事断之;勿复相关,当就像如俺死矣句号。”后用为不以家事自累地典实句号。唐许浑《村舍》诗之一:“尚平多累自归难,一日身闲一日安句号。”明张邦伊《沈嘉则有三楚之游席上得分字》诗:“知尔尚平家累浅,逢人胜事好相闻句号。”

尚 让:唐末黄巢起义军将领句号。初从王仙芝起义,王仙芝死后,归黄巢句号。大齐政权建立后,任太尉中书令句号。随黄巢四处征战,为黄巢地重要将领句号。黄巢死后,降唐句号。

尚 野:保定(今属河北省)人,元代大臣、学者句号。累官至集贤侍讲学士兼国子祭酒句号。为官廉介有为,决狱无留滞句号。文词典雅,博闻强记,从学者甚众句号。

尚 达:陕西省同州(今大荔)人,明代官吏句号。弘治初,以贡士任岳阳令,县有涧水为患,尚达命令开渠灌田,时逢天旱,可谓二得其便句号。

尚 衡:同州人,明代官吏句号。弘治年间进士,累官工科给事中,曾上疏谏议,停止建造佛塔,后卒于汉阳太守任上句号。

尚 雨:山阴(今浙江省绍兴)人,清代画家句号。善山水、杂画,松石师郭熙,墨竹潇洒可爱句号。

尚 钺:河南省罗山人,著名历史学家句号。1927年入党,本着历史为政治服务地原则,编写了《中国历史纲要》等多部著作句号。

尚可孤:唐代东部鲜卑族人,宇文之别种,世居松、漠间句号。初事安禄山,后附史思明句号。肃宗时降唐,封为神策大将句号。平叛有攻,累官至检校尚书右仆射,封冯翊君王句号。

尚结赞:唐代吐蕃大相句号。极有才略,伏兵御寇,屡立战功句号。

尚君长:唐末王仙芝起义军将领句号。公元874年与王仙芝同起于长垣,并随王仙芝转战于山东、河南一带句号。后被王仙芝派去同杨复光洽谈投降之事,中途被唐将擒获,不久被杀句号。

尚道长:名大伸,以字行句号。相州安阳(今属河南省)人,宋代官吏、学者句号。以父荫入官,因屡与上峰争辨曲直,故抑压不进句号。博古多闻,尤嗜《资治通鉴》,亦工诗句号。有《家集》、《跟陶诗》句号。

尚可喜

尚可喜:辽东(今辽宁省海城)人,清初藩王句号。原为明广鹿岛副将,降后金后,受封智顺王,隶汉军镶蓝旗句号。顺治六年改封平南王,率军征讨南明政权句号。后告老返乡,因其子尚之信响应吴三桂叛乱,它受惊吓而死句号。

尚之信:尚可喜之子句号。其父乞归后,因未能袭爵,遂起兵响应吴三桂叛乱,被任为招讨大将,后进号辅德亲王句号。不久反正,袭平南亲王之爵,从讨叛军句号。胜利后,被清廷所逮,赐死句号。

尚其亨:辽宁省海城人,清代大臣、学者句号。隶汉军旗,光绪十八年进士,官至福建布政使句号。经史词章以外,阴阳医相、绘画金石,均能窥其深奥句号。

尚小云:河北省南宫人,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四大名旦之一句号。它擅演艺高胆大、豪放豁达地古代妇女跟少数民族妇女句号。解放后,历任陕西省京剧院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等职,1976年病逝,终年76岁句号。尚派名剧有《梁红玉》、《汉明妃》、《双阳公主》、《墨黛》、《昭君出塞》等句号。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京兆郡:即首都长安直辖区句号。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至华县一带句号。

汲 郡:晋秦始皇二年置句号。治所在汲县(今河南省汲县一带)句号。

清河郡:汉高帝时置句号。相当今河北省清河至山东省临清一带句号。

上党郡:战国时韩国初置上党郡,秦灭韩后袭之句号。治所在壶关(今山西省长治市北);西汉时移治长子(今山西省长子县)句号。相当今山西省沁水以东地区句号。

2、堂号

廉介堂:廉是清廉洁白,介是性格行为独特句号。元代尚野,志趣正大,文词典雅,事继母至孝句号。为国史馆编修,出为汝州判官,为人清廉洁白,性格行为不同于众句号。

此外,尚姓地主要堂号还有:“高师堂”、“仁寿堂”、“清河堂”等句号。

五、宗族特点 1、尚姓是典型地北方姓氏句号。其源于北,而盛于北句号。据《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所载,明清二代尚姓进士及第者共三十七名,除湖广、浙江(均二名)外,还有安徽、四川(各一名),南方人士不过六名句号。北方诸省中以河南为最多,共十名,其中六人为罗山人句号。其次为陕西(八名)跟山东(五名)句号。需要提一下子地还有奉天(今辽宁省),有三人入围句号。

姓氏源流

潘(Pān)姓源出有四:

1、出自芈姓,[mǐ ]为春秋时楚国公族潘崇之后,以祖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颛顼后裔陆终生有六子,第六子名季连,赐姓芈。周成王时,封其后裔熊绎在荆山建立荆国,公元前740年,荆君熊通自封为武王,他的儿子于公元前689年改国号为楚,称楚文王。据《姓氏寻源》和《潘氏家谱》及《史记·楚世家》所载,公族子弟潘崇助楚穆王继位有功,受封为太师,其后代子孙以祖名为姓,称为潘氏。从此,潘姓在楚国成为有势力的家族,潘姓因此而来。

2、出自姬姓,为周代周文王裔孙伯季之后,以邑名为氏。据《元和姓纂》所载,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让其子伯季食采于潘邑(今陕西省西安、咸阳一带),其子孙遂以邑名为姓,称为潘氏。

3、出自姚姓,为上古舜帝之后,以国名为氏。据《中国姓氏》载,舜帝生于姚墟称姓姚,建都潘(今北京市延庆县东北),后潘地移至今陕西省兴平北。商朝时,舜的后裔建潘子国,商末被周文王所灭,其子孙遂以国名为姓,称为潘氏。

4、出自他族改姓:

① 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时,改鲜卑破多罗氏为单姓潘。

② 清康熙末年,台湾岸里大社(今台湾省台中市神岗)酋长阿穆归顺清廷,被赐姓为潘;光绪时,台湾高山族相率归化清廷,也被赐姓潘(这也就是台湾高山族人大多姓潘的重要原因)。

③ 其他一些少数民族如满、水、京、蒙、土家、彝、瑶、仫佬、回、壮、布依均有潘姓。

潘崇。楚成王时,潘姓中有名为潘崇者曾为太子商臣之老师,在楚成王预谋另立太子时,潘崇极力支持太子商臣,并成功地使之继位为楚穆王。潘崇因助商臣继位有功,被封为太师,楚穆王并且还把自己任太子时的财产全部赐给他。从此潘姓在楚国成为有势力的家族。后人念潘崇兴潘姓有功,便尊他为潘姓的得姓始祖。这种观点,其正确性可能是相当高的,因为古籍中出现的春秋时代的潘姓人氏,几乎都是楚国的人物。

迁徙分布

春秋战国时,潘姓主要在今湖北省境内发展,此后,有向山东、湖南迁徙的少数潘姓人。汉时,有潘姓北迁至荥阳中牟(今属河南省)的,至三国时发展兴旺而为荥阳郡一大望族,以东汉献帝时尚书左丞潘勖为始祖。东汉灵帝有潘乾因仕宦而迁江苏溧阳,此地以潘乾为始祖。吴国有右将军潘璋由发干(治在今山东省冠县)而迁建康,而吴国还有浏阳侯潘濬,为汉寿(今湖南省常德)人,而孙权妻潘夫人为浙江会稽人,这说明在三国以前,潘姓已播迁于上述地方,其中以中牟潘姓最为兴旺,晋时,潘勖之裔孙潘才因任广宗太守,而落籍广宗(今河北省威县),后又发展成为潘姓历史上第二大郡望,此期亦有潘姓人播迁广东。北魏时,破多罗氏改汉姓潘,并逐渐在洛阳形成潘姓的第三大郡望,其开基始祖为潘威。此期潘才的八世孙潘绍业因任随州(今湖北省随县)刺史落籍当地。唐初,陈元光父子开漳,有河南固始人潘节随其入闽。此期潘绍业的曾孙潘求仁因任杭州刺史而定居当地,其间并有移居陕西的潘勖的后人兴旺发达起来,而江夏(今湖北省武昌)的唐秘书监潘肃仁自称是汉寿潘濬的后裔,由此可见,自东汉末至唐朝,潘姓从中牟望族中又衍分出许多支脉,而潘威的后裔则从洛阳望出,又兴盛播迁于怀朔(今内蒙古自治区固阳)、陕甘等地。豫章潘姓兴盛于唐代,至五代南唐时成为当地名门望族。宋时有潘节后人迁广东、云南。元明清时,潘姓已分布于全国各地。如今,潘姓人分布广泛,尤以广东、江苏、安徽、内蒙古、河南、四川、湖北、浙江等省区多此姓。上述八省潘姓约占全国汉族潘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九。潘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五十二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四二。

历史名人

潘崇:春秋楚成王时太师,助楚穆王继位有功,被穆王封为太师,兼掌上环列之尹。

潘璋:干(今山东省冠县)人,三国时东吴名将,关公父子败走麦城后,被潘璋所擒。(与下明代潘璋有别)

潘岳:字安仁,荥阳中牟(今属河南省)人,西晋文学家、名臣。善缀辞令,长于铺陈,造句工整,充分体现了太康文学讲求形式美的倾向,所以在当时与陆机受到同样的推崇。以“美姿容”著称,在文学方面,长于诗赋,文词华靡,与同时代的文学家陆机齐名,其《悼亡诗》为世传诵,明人辑有《潘黄门集》。

潘综:晋代乌程(今属湖州)人。孙恩起义,与父骠路遇兵。兵砍其父,乃伏身保护,被砍四刀。一人曰:“杀孝子不祥。”于是父子俱得免。后官遂昌长。南朝宋元嘉间改其里名曰纯孝,免其家三世税租。

潘尼:潘岳之侄,官至太常卿,在文学上与潘岳齐名,世称“两潘”,其诗注重词藻,多应酬赠答之作,明人辑有《潘太常集》。

潘美:大名(今属河北省)人,北宋名将,在灭南汉、南唐、北汉时立下奇功。宋太宗雍熙三年(即九八六年)攻辽,潘美因指挥失当,使名将杨业陷敌牺牲,而受降级处分。

潘阆:大名人,宋太宗时进士,其诗词笔调清新,往往有出尘之语。

潘翼:青田人,宋代学者,学贯诸子百家,工古文,邑人登科者多出其门。

潘璋:字栗夫。金华人。明·成化八年进士。历任工部营缮司主事、都永主事,四川按察司佥事,陕西按察副使。曾往荆湖管理竹木证赋,政不苛而课入甚丰。提督学政,力崇正学,造就甚众。着意培养之合州士人邹知。后以刚直敢言驰名于世督修宋濂墓,并撰写墓志铭。卒于官,蜀士闻之,相率哭于三公祠下,且奉入名宦祠。

潘耒:江苏省吴江人,清初学者,博涉经史及历算声韵之学,曾参与纂修《明史》。

潘大临:黄岗人,宋代诗人,与弟大观皆以诗名,有《柯山集》遗世。

潘自中:字时乂。宋代松阳人。曾江州司理,不媚上,不诬人,力雪冤案。

潘季驯:字时良,号印川,浙江省乌程(今吴兴)人,明代著名水利家。嘉靖二十九年进士,由大理寺左少卿进右佥都御史,四任总理河道,先后达二十七年,习知地形险易,成绩显著。著有《两河管见》、《宸断大工录》、《河防一览》等。

潘之恒:歙县(今属安徽省)人,明代文学家,撰有《叙曲》、《吴剧》等剧评,并有诗集《涉江集》。

潘柽章:江南吴江(今属江苏省)人,明末清初学者,著有《国史考异》,顾炎武推其精审。

潘平格:浙江省慈溪人,明清之际思想家,强调在日用实际上去追求真理,提出“浑然一体”、“见在人心”的理论,著有《求仁录》。

潘亦隽:江苏省苏州人,清初画家,其族弟潘奕鏊、潘奕钧、潘奕荫、潘奕藻等都是知名画家。

潘作梅:字肖野,号戒平。清代乌程(今属湖州)人,安吉籍。雍正元年拔贡。官海宁学正。冷官二十年,不慕荣利。博学多艺,精书法。画山水得倪云林逸致。

潘祖荫:字伯寅。江苏吴县人。年十七应顺天乡试挑取誊录。年十九以其祖太傅潘世恩年八十赐寿恩赏举人。咸丰进士,光绪元年授大理寺卿,署礼部右侍郎。次年,署刑部右侍郎、补礼部右侍郎,兼署工部左侍郎。四年,调户部右侍郎,仍兼署工部左侍郎。五年,转户部左侍郎,升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擢工部尚书,加太子少保衔,调刑部尚书。著有《四本堂文集》二卷、外集二卷,诗无专集,《晚晴簃诗汇》自《癸酉消夏南苑唱和集》中录存二十余首。辑有《癸酉消夏南苑唱和集》一卷等。

潘宗耀:字绳武,号虹桥。清代永嘉人。嘉庆六年举人。历丹徒、江浦知县,士民爱戴。有《五梅一研斋诗钞》。

潘子忠:广西岑溪县人。中国***党员。1929年参加广西百色起义,担任中国红军第七军的基层干部,随部投入创建和巩固右江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30年红七军集中河池整编,任连长,随主力北上,转战桂黔湘粤赣边。参加湘赣苏区的第二次反“围剿”作战。同年进入中央苏区,他历任红七军副营长、营长、红三军团某团副团长,率部参加了中央苏区的第三、四、五次反“围剿”作战和红一方面军长征。调任某师特派员。1935年夏,在四川过草地途中牺牲。

潘鼎新:名毓,又名平界,字祖义。华容人。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率兵响应萍浏澧起义,事败逃亡日本,入同盟会。次年8月,参与组织共进会。1908年回国,参与创办《商务报》。未几,焦达峰在湖南联络大举,被委驻守岳州。辛亥长沙光复,他组率义军攻入华容县城,旋率部驰援武汉。南北议和成立时,任共进会及湖北同盟会干事。“二次革命”时,任讨袁军总司令部代理参谋长。事败,再亡日本。护国战争时回国举兵讨袁,被授予陆军中将、二等大缓嘉禾章。后转入报界,在天津任《泰晤土报》华文版主笔。曾出任东北边防军驻热河特别党部政治部主任兼参谋长及热河省政府秘书长,遭软禁,被救后定居北平,闭门读《易》。“七七”事变后,将幼子送赴抗日前线,他遭日军捕押,折磨致精神失常。出狱后病卒家中。

潘天寿:浙江省宁海人,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擅长写意花鸟和山水画,布局善于“险、破险”,笔墨有金石味,朴厚劲挺、气势雄阔,融诗、书、画、印于一炉,亦能人物,并长于指画。著有《中国绘画史》、《治印谈丛》等。

潘汉年:宜兴归径人。1925年入党。1927年任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机关报《国民军日报》总编辑。1928年被调到中共中央宣传部,负责文化界的统战工作,先后任“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左冀文化总同盟”党组书记。1933年任中央局宣传部长。1934年参加长征,任总政治部宣传部长兼地方工作部长。1935年起在香港、广州、武汉、上海等地领导对敌斗争和统一战线工作。1949年任上海市委副书记、副市长。1955年因“内奸”问题被逮捕判刑。1977年含冤病逝。

一、姓氏源流  尚(Shàng)姓源出有四:

  1、出自姜姓,是姜太公的后裔,以祖名为氏。据《元和姓纂》及《万姓统谱》等所载,姜太公名尚,字子牙,辅佐周武王推翻了商王朝,被封于齐,是为齐太公。太公在周朝为太师,故又称太师尚父,简称为师尚父或尚父。他的后代子孙便以他名字为姓,称为尚姓。

  2、源于秦代,以官职为氏。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设有六个带“尚”字的官职,即尚衣、尚食、尚冠、尚席、尚沐、尚书六个带尚之官职。有管理、负责和司掌之意,这六个官职就是管理服饰、膳食、冠冕、起居、沐浴、书籍的宫廷官吏。这“六尚”之官的后裔,有的以祖先职官为姓,也称为尚姓。

  3、出自姒姓,以祖名为氏。夏部落成员尚黑,后世有以其名字中的尚为姓。

  4、出自他族改姓及小数民族有尚姓:

  ① 据《姓氏考略》所载,唐时尚书右仆射、冯翊郡王尚可孤,为东部鲜卑宇文之别种。

  ② 据《唐书》所载,唐时吐蕃有尚姓,即宣宗时降唐的酋长尚延心一族。

  ③ 清满洲人姓,世居沈阳。

  ④ 景颇族木染氏汉姓为尚。

  ⑤ 今满、蒙古、保安、东乡、土家、朝鲜等民族均有此姓。

  ⑥ 出自宇文氏。宇文氏本为东部鲜卑族复姓,其中一支世居松漠。唐朝时有人名宇文可孤,官至神策大将军,初赐姓李氏。后复本姓宇文。以功加检升校尚书右仆射。官居高位,遂以职官命姓为尚氏,称尚可孤,其后亦为尚姓,融入汉族尚氏。

  ★★★得姓始祖:尚父。即姜太公,名尚,字子牙(一说字望),因其祖上伯夷曾辅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为吕侯,建立吕国,故又名吕尚,为炎帝后裔。是商末周初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曾垂钓于渭水之滨,被周文王礼聘为辅助大臣。武王伐商时,任统兵师氏(简称师),被尊为师尚父号太公望,又号太师尚父。在牧野会战中,歼敌立功,是周朝的第一开国功臣。成王时封于齐,建都营丘,授以征讨五侯九伯的特权,地位在各封国之上。春秋末年,田氏代齐后,原齐国王族有一支以其字名为氏,称尚姓。他们尊尚父为其得姓始祖。二、迁徙分布  尚姓源起周代的齐国。公元前三八六年,周安王被迫承认田和为齐侯。至此,齐国姜姓的江山被田氏取代,史称田氏代齐。因田氏代齐并未发生大规模的流血冲突,属于一种和平演变,故尚姓大多仍留居齐国。尽管尚姓得姓很早,但在以后的发展中一直云山雾罩,所以其早期历史一直很难让人知其详。先秦两汉是如此,魏晋南北朝也是如此,尚姓散见于史册,而且鲜少,很难让人窥探其庐山真面目。唐时,尚姓名人有官任礼部尚书兼侍御史的濮阳人尚衡,以及卫州汲(今河南汲县)人尚献甫,还有唐末的农民起义首领尚君长、尚让兄弟(从其二人经历来看,应为河南或山东两省间人)。此际,尚姓一方面表现优异,另一方面加入了由宇文氏改尚姓的生力军,使得整个尚姓家族自此庞大茁壮不少。《元和姓纂》和《姓氏考略》讲尚姓望出京兆、清河、上党、汲郡。望即郡望或地望,指魏晋至隋唐时每郡显贵的家族,意思是世居某郡为当地所仰望。这说明在唐代及其以前,尚姓家族曾昌盛于今陕西西安、河北清河、山西长治、河南汲县一带。五代闽国王王曦有宠爱尚妃,说明此际已有尚姓入迁福建。南宋以后,南方各地渐有尚姓家族。元代,尚文由祁州深泽(今属湖南)徙居河北保定,尚野由保定迁居河北满城。元末明初,农民起义军四起,既为推翻元人统治,又为争夺皇权互相攻杀,导致中原、华东、中南各地人口锐减,朱元璋统一天下后,因山西表里山河的特殊位置,所受波及不大,于是从山西移民,尚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北、山东、河南、江苏等地。明清之际,尚姓开始在南方各地发展起来,并有渡海赴台,远播海外者。如今,尚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河北、河南、青海等省多此姓,上述三省之尚姓约占全国汉族尚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三。尚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三十五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三、历史名人  尚 长:字子平,汉代名士。为子嫁娶毕,即不复理家事。见三国魏嵇康《高士传》:“尚长,自子平,河内人。隐居不仕。为子嫁娶毕,敕家事断之;勿复相关,当如我死矣。”后用为不以家事自累的典实。唐许浑《村舍》诗之一:“尚平多累自归难,一日身闲一日安。”明张邦伊《沈嘉则有三楚之游席上得分字》诗:“知尔尚平家累浅,逢人胜事好相闻。”

  尚 让:唐末黄巢起义军将领。初从王仙芝起义,王仙芝死后,归黄巢。大齐政权建立后,任太尉中书令。随黄巢四处征战,为黄巢的重要将领。黄巢死后,降唐。

  尚 野:保定(今属河北省)人,元代大臣、学者。累官至集贤侍讲学士兼国子祭酒。为官廉介有为,决狱无留滞。文词典雅,博闻强记,从学者甚众。

  尚 达:陕西省同州(今大荔)人,明代官吏。弘治初,以贡士任岳阳令,县有涧水为患,尚达命令开渠灌田,时逢天旱,可谓两得其便。

  尚 衡:同州人,明代官吏。弘治年间进士,累官工科给事中,曾上疏谏议,停止建造佛塔,后卒于汉阳太守任上。

  尚 雨:山阴(今浙江省绍兴)人,清代画家。善山水、杂画,松石师郭熙,墨竹潇洒可爱。

  尚 钺:河南省罗山人,著名历史学家。1927年入党,本着历史为政治服务的原则,编写了《中国历史纲要》等多部著作。

  尚可孤:唐代东部鲜卑族人,宇文之别种,世居松、漠间。初事安禄山,后附史思明。肃宗时降唐,封为神策大将。平叛有攻,累官至检校尚书右仆射,封冯翊君王。

  尚结赞:唐代吐蕃大相。极有才略,伏兵御寇,屡立战功。

  尚君长:唐末王仙芝起义军将领。公元874年与王仙芝同起于长垣,并随王仙芝转战于山东、河南一带。后被王仙芝派去同杨复光洽谈投降之事,中途被唐将擒获,不久被杀。

  尚道长:名大伸,以字行。相州安阳(今属河南省)人,宋代官吏、学者。以父荫入官,因屡与上峰争辨曲直,故抑压不进。博古多闻,尤嗜《资治通鉴》,亦工诗。有《家集》、《和陶诗》。

   尚可喜 尚可喜:辽东(今辽宁省海城)人,清初藩王。原为明广鹿岛副将,降后金后,受封智顺王,隶汉军镶蓝旗。顺治六年改封平南王,率军征讨南明政权。后告老返乡,因其子尚之信响应吴三桂叛乱,他受惊吓而死。

  尚之信:尚可喜之子。其父乞归后,因未能袭爵,遂起兵响应吴三桂叛乱,被任为招讨大将,后进号辅德亲王。不久反正,袭平南亲王之爵,从讨叛军。胜利后,被清廷所逮,赐死。

  尚其亨:辽宁省海城人,清代大臣、学者。隶汉军旗,光绪十八年进士,官至福建布政使。经史词章以外,阴阳医相、绘画金石,均能窥其深奥。

  尚小云:河北省南宫人,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四大名旦之一。他擅演艺高胆大、豪放豁达的古代妇女和少数民族妇女。解放后,历任陕西省京剧院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等职,1976年病逝,终年76岁。尚派名剧有《梁红玉》、《汉明妃》、《双阳公主》、《墨黛》、《昭君出塞》等。 四、郡望堂号  1、郡望

  京兆郡:即首都长安直辖区。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至华县一带。

  汲 郡:晋秦始皇二年置。治所在汲县(今河南省汲县一带)。

  清河郡:汉高帝时置。相当今河北省清河至山东省临清一带。

  上党郡:战国时韩国初置上党郡,秦灭韩后袭之。治所在壶关(今山西省长治市北);西汉时移治长子(今山西省长子县)。相当今山西省沁水以东地区。

  2、堂号

  廉介堂:廉是清廉洁白,介是性格行为独特。元代尚野,志趣正大,文词典雅,事继母至孝。为国史馆编修,出为汝州判官,为人清廉洁白,性格行为不同于众。

  此外,尚姓的主要堂号还有:“高师堂”、“仁寿堂”、“清河堂”等。五、宗族特点  1、尚姓是典型的北方姓氏。其源于北,而盛于北。据《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所载,明清两代尚姓进士及第者共三十七名,除湖广、浙江(均两名)外,还有安徽、四川(各一名),南方人士不过六名。北方诸省中以河南为最多,共十名,其中六人为罗山人。其次为陕西(八名)和山东(五名)。需要提一下的还有奉天(今辽宁省),有三人入围。

笔者和姜昆老师有几次交集,我谈谈个人的看法,我对我的话负责。

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人,需要申请人在此领域有卓越成就,大师级的***物,有强大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可以成为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人。

姜昆老师曾经是中青年相声演员中的杰出代表,也有过脍炙人口流传甚广的作品,但真正自己创作的优秀作品很少。笔者曾参加中国曲协的一个培训,姜昆老师是授课老师之一。他的作品集当成会议资料发给大家,有偿的,书费包括在培训费里。而天津的快板艺术家张志宽(元芳你怎么看,元芳的父亲)也是授课老师,张志宽老师免费向学生们赠送了他的快板光盘,当时台下掌声一片。

姜昆老师的作品集所有的相声都没署作者的名称,包括梁佐老师的作品。当时梁佐已经去世,这点引起同学们非议。

姜昆老师学生很多,我就给他的学生写过作品,那次中曲协的培训就是姜老师学生给我申请到的资格。但我所知姜老师收徒是要收拜师费的。

姜昆老师在气量上狭小了些。我听过姜老师的几次讲话,必定批评两个人,一是《曲苑杂坛》的文华,说《曲苑杂坛》的片头曲把小“品”的“品”字发音唱错了,二是天津的杨少华老师,说他的表演为老不尊,倚老卖老。每次都公开批评这两桩,我有点疑惑,后来曲艺圈有朋友跟我说,姜老师跟文华和杨少华都有过节。不喜欢文华是《曲苑杂坛》曾拒绝过他,和杨少华纯属派系成见。

大家必有大气量,容人方为大丈夫。姜老师若作中国相声的代表人,非物质遗产的继承人,气量还需提高,自家阵营里如此多人对你不服,****尚不可为,又岂能以传承人自居?

首先说姜昆在相声界的影响力,姜昆相声事业的高峰时期,也是相声的繁荣时期相当受大家喜欢,马季,候耀文,冯巩等等相声演员的作品与知名度,有棋鼓相当也有超越他的数不胜数。

自姜昆从事曲协领导后,自己的作品名显下降,当然他主要工作面宽了,管理工作又是繁忙而细致的,难以把所有精力投入到相声当中了。

姜昆多年来领导下的曲协成绩如何呢?事实是国家一级演员多了,当领导的多了,也很少见到那个曾经给大家带来欢笑的姜昆了,相声的整体事业及作品又是如何呢?最终的检验标准还是观众,体制内的演员和体制外的相声团体比不了,姜昆是曲协领导也是相声演员,当然有资格申遗,希望更多有实力的相声演员出来申遗。

首先,姜昆申请非遗是旧闻,不是新闻。其次,他申请的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不能简化为“申请非遗”。

七年前,即2011年3月2日,姜昆在一公开场合透露说,他已经报名申请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当时,他已不再担任中国曲协分党组书记,他新的身份是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的秘书长。

谁知道刚过了一年,姜昆就被选为中国曲协主席。如果一年之前能料到这个结果,他还会申请非遗传承人吗?去年,姜昆连选连任,他的任期要到2022年才结束。

题主问姜昆有没有资格,其实只要是相声名家,谁都有资格去申请,申请不等于批准。就跟条友申请千人万元计划一样,申请容易,获批难。当然,申请非遗传承人就更是难上加难,两者没有可比性。我举这个例子只是想说明申请和批准是两回事。

本是一则旧闻,现在却有人把它拿出来炒作,究竟意欲何为呢?这就不用我多说了。

我是萧陶。写相声故事,说相声人物,回答相声问题,评论相声热点话题。关注不迷路。

没资格,首先姜昆是有基本功的,只是没那么扎实,并不是像人传的一点不会,只是后来没多少人太在意基本功了。就像杨议说的那样,你们都不专研基本功了,我还专研这干嘛。假如基本功能代表一切,那么是个人练上几年都可以成为相声大家。相声还是要看作品。如此照相是姜昆和梁左两人写的,谈情说爱,和谁说相声,新虎口遐想等等是姜昆个人作品。还有,基本功不扎实是姜昆自己说的,这也说明姜昆不虚伪,但是却成为了别人打击他的筹码 再说说贡献,是马季把相声带入了春晚,姜昆相扑相承,大家都知道当时的春晚影响力,没有春晚,相声只能是只流行在京津地区的一种表演行式而已,注意是地区表演形式。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有错吗?这是好事,像京剧变脸,中国的一些古典戏法,不都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吗?还有,姜昆冯巩为什么能当选曲协主席,你以为国家傻,那也是早期为国家做过贡献的,只有冯巩姜昆这样没有什么负面新闻,生活作风没问题的才能当选,听说最早姜昆把家里的一些东西都拿到春晚充当道具,春晚主持完节目,大冷天做地铁回家,你以为像现在鹿晗一样的小鲜肉,车接车送,一个作品动不动就几百上千万。说到这里你说姜昆有没有资格,虽然现在作品少了,但是想想姜昆马上70岁了,巅峰已过,但不能否定他对相声的贡献和曾经带给我们的快乐吧

与其“申请非物遗产”,奉劝姜先生倒不如趁着自己精力尚旺盛之季,开拓一块适合自己发展的园地,将真正属于自己的才华贡献给世人,这才是正经!否则,“缘木求鱼”只会带来更多的负作用,以及在大众心中增添更多的负面形貌!

百年以后江湖传说之中国相声史

本来中国相声史是这样写的:姜昆同志(戴志诚同志眼中的“神”)一生致力于中国相声事业的发展。虽然未能力挽狂澜,还让相声提前二十年成为“遗产”,但是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深深的感动了我们!向姜昆同志学习!

造化弄人,05年郭德纲的横空出世改写了中国相声史的剧本。百年以后的写法变成:一百年前相声即将成为“遗产”之际,相声界的“小学生”郭德纲和他的德云社延缓了相声成为“遗产”的进程50年,我们被他的相声才华和实干主义精神深深感动!向郭德纲同志致敬!

当一切成为 历史 ,功过自有后人评!

目前国家级相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一共有三位,分别代表了大家熟悉的马、常、侯三大门派。

天津马派——马志明(少马爷)

天津常派——常宝霆(三蘑菇)

北京侯派——姜昆(侯宝林徒孙)

这三个人虽然都算不上三个派别的公认代表人物,论实力也不在行业中拔尖,按理说国家应该追认马三立、常宝堃、侯宝林三位无争议的大师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但这个传承人不是国家指派,而是由当事人自愿申请,就跟入党一样,不可能党看上谁就直接封他是党员的说法。非遗传承人也一样,是当事人自愿申请,然后由组织审核通过然后公布,所以常宝霆马志明姜昆三人是很多个提交了申请书的相声艺人中,仅有的三个符合条件者。

相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有几个硬件条件必须满足:

第一、有传承谱系跟详细的学习经历,说白了你需要有正式的相声门户,如果没有正式的师承,那么至少拥有权威的传授证明。

常宝霆不用说了,常家血脉就代表了传承。马志明也一样,虽然代拉拜入朱阔泉门下,但他的本事都是马三立亲授的。姜昆虽然半路出家,但他的相声是马季亲自教的,而马季是四大名师喂出来的集大成者,姜昆作为他最得意的弟子,传授上一点问题没有。

第二、必须有相声表演的个人特点,并因此取得了相应的成就,有个人的代表作品。

第三、有一定的行业荣誉,并且对保护本行业做了相应的贡献。

这三位的行业荣誉就不用说了,拿出来的奖项能活埋一个三俗艺人。常宝霆先生在白全福去世后,潜心整理传统段子,把一些已经过时但具有传承意义的作品整理成书,供后人研习,比如《打砂锅》《大审案》《洋药方》等传统段子。马志明如之前所说,他的很多舞台表演就是标准教程,说他是传统相声活百科全书也不为过。而姜昆在对于曲艺理论著作方面,贡献值是独一档的,他的《中国曲艺通史》《中国曲艺概论》是中华曲艺史研究的必读精品,而他主编整理的《中国传统相声大全》是给相声添产业的大作。

综合这几项,常宝霆马志明姜昆三人绝对是当之无愧的相声非遗传承人。

而这几项要求套在被粉丝吹上天的某班主身上,那就特别尴尬了。

第一,郭德纲没有正式的传授,他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常宝丰给他开蒙,杨志刚教了他一段时间,大部分时候是靠录音录像自学而成。他的风格是脱口秀型,学唱是评戏味儿,京剧是票友级,可以说风格杂而不精,糊弄空子还行,放到业内也就中等偏上罢了。

第二、没有代表作品,除了网络段子拼凑的《你字》《我字》之外,郭德纲大部分拿得出手的都是传统段子拆洗而来,其表演也是现挂居多,垫话跟正活不挨着,全靠薄皮大馅儿包袱硬撑。

第三、没有硬荣誉支撑,人生巅峰就是相声小品大赛三等奖,而且还是干爹廉春明打了一个最高分为前提,也没保送上去。参加春晚表现一塌糊涂,下来就骂街说节目组故意乱安排。典型的给了机会自己不中用,倒打一耙骂闲街。

第四、没有任何著作,除了骂所有同行以及前任师父的网红文章《我叫郭德纲》《过得刚好》,还有就是专门挑事儿的《德云家谱》,对于行业的唯一贡献就是吸纳了一帮喜欢每天骂街的脑残粉,没有任何理由的攻击所有同行。

第五、在提升自己商业价值的同时,把相声同行贬得一文不值,对行业一点正面作用没有,反而有负面效应。粉丝经济的运作方式就是捧偶像踩所有人,在郭德纲成就自己商业价值的同时,等于葬送了整个行业的未来。

如果郭德纲有资格申请相声非遗传承人,那么罗永浩、肖战、蔡徐坤、大衣哥也同样有资格。

除了粉丝每天咋咋虎虎的把他捧得到处碰瓷,他本人是不会动这个念头的,毕竟郭老板还是要脸的人,哪怕他没剩多少了就是。

先纠正一个错误:姜昆是申请“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而不是申请非遗,有些字不该随便省略,意思差别很大。

国家级相声非遗传承人前后授予了三人:第三批常宝霆、第四批姜昆、第五批马志明,其中第一、二批没有相声界名额。近现代相声界三大门派——常派马派侯派——传承人雨露均沾,很公平。

常宝霆为相声界首位入选非遗传承人时,有人为 田立禾 老先生叫屈;姜昆名字出现在第四批非遗传承人名单上时,也有人为郭德纲叫屈;到了马志明时,网友们口径很统一:实至名归。

那么,姜昆有没有资格申请相声非遗传承人?应该有的。曲协主席、侯派相声传入(侯宝林-马

我想知道我的姓属于满族哪个旗。祖先可能是谁。现姓衣。谢谢各位

  衣姓起源  据衣氏族谱记载先世相传为尚衣局官,故因衣赐姓。衣姓目前在山东栖霞市有一部分,比较兴旺,有“先有衣马营,后有栖霞城”...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