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振良的天略丘振良的出奇与守正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7浏览:4收藏

丘振良的天略丘振良的出奇与守正,第1张

导语:他得以成功的战略和战术,正是兵法中“出奇守正”奇正之道的绝佳演绎。

每个人的人生轨迹都不一样,有的人平平淡淡,有的人轰轰烈烈。丘振良是后一种,他上过越南战场,嗅过死亡的味道;经历过破产欠债,春节只有20元钱过年。而今的他站在生意场的高点,风光无限好。他的人生跌宕起伏,但从未放弃过对生命的昂扬斗志和潜心思考,他屡屡出奇制胜,且创置了招数以守正安本。

出奇-创模式,亚金融产业链

何为“奇”,想奇策,出奇招,想别人所未想,干别人所未干。所谓“生意”,就是生生不息的创意。

丘振良的事业积累始于外贸,而后转向担保行业,自此青云直上。2002年丘振良成立了担保,典当,拍卖,租赁公司,并浩浩荡荡组合成为天略集团。这样的集团构架前所未有,很多人看着丈二摸不着头脑,实际上这是一套如浑然天成的程序,丘振良三言两语点破其中玄机:典当公司为担保公司控制风险服务,拍卖公司为可能出现的不良资产的兑现成立,拍卖公司无法变现的时候怎么办?于是又成立一个租赁公司,都是为了控制风险。天略集团下的这些公司业务间是相关联的。

乱花渐欲迷人眼,外行人看似多元化,其实就是公司的管理框架而已。天略集团建立的是一个崭新的,但结构合理、精干高效的组织结构。丘振良给这一产业链起了个名字,叫亚金融。金融很重要的一个主题是银行金融业务,这也是天略的发展方向,但还没有银行,所以叫亚金融。这是个自创的模式,首创的名词。而后有很多企业复制天略的模式。作为模式的创造者,丘振良对此一笑,模式有人模仿也是种社会进步,好多东西说不清道不明,不用去追究。他喜欢独立思考,自创了很多模式都被社会接受。创造的模式叫供应链金融,在独家运营当中。

守正—兴建学校,企业的立身之本

何为“正”?心有所正,行自有所止;心有所止,则自有所念;心有所念,则自有所静;心有所静,则自有所安;心有所安,则自有所得。

智者就是能看得更远,更长的人。丘振良经过深思熟虑,投资建设了安吉外国语学校。

首先是企业生存的需要。天略的亚金融链里的业务都具有高风险的特点,公司投入一笔高达几千万甚至上亿的资金,都有血本无归的可能。一个国家会考虑国家安全,经济安全,金融安全。丘振良也一直在思索如何让天略这个庞大的系统能规避巨大的风险,在一定的保障下安然运行。钱放在银行安全性大,但利息低,投资到学校有10%以上的回报率,并且也很稳定。丘振良形象地将投资教育比作为天略公司做理财规划,将30%的钱来做定期存款,得到相对高的利息收入,作为公司长期生存的保障。

而后也是企业发展的需要。很多企业家想在短时间做大做强,媒体也乐于鼓吹中国的企业如何走向世界。丘振良不这么认为,做大做强很早死亡,有什么现实意义呢?他看明白了这点,认为做大做强随意随缘,做长才是天略的追求。他留意观察世界五百强公司做强做久的共性,发现世界五百强68%有投资学校。学校能延续下去是因为没有政策因素、战争、政权的更替,只要有一定的教学质量,不断沉淀的文化会让它延续下去,容易让企业成为百年老店。教育是民生基业,只要好好的稳步的做,就会基业常青。办学校是公司的百年大计。

再次,学校可以为天略成为百年老店培养输送人才。天略的学校是从小学开始,到初中,渐渐的要一步步完成整个体系。学生们一年级就熏陶在天略的文化里,很容易就融入天略的文化,这是别人是无法相提并论的。这些学生就像家里人一样,忠诚可靠,有文化精神。这样的一批人才是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丘振良在经营中的感受是大部分老板不愁没有商业模式,社会资源,愁的是没有合适的人才。他选人注重第六感觉,凭直觉,这些年可以说没找到满意的人,但一个萝卜一个坑,即使不是很满意,也得用。心下有这么一个缺憾,更坚定了他投资学校的决心。

办学校小的方面是为企业,更宏观更长远地展望,安吉外国语学校的宗旨是培育走向世界的现代中国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丘振良兴建学校,为社会培养人才,最终体现的是他长远的谋略和赤诚的爱国之心。

细问下来,得知 “天略”有通天之谋略的意味,丘振良的智慧让人惊叹,好奇是否有血缘的流传。因他提起根据家谱记载自己的老祖宗是姜子牙。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老姜凭此机缘成就大业。这是招数的出奇,还是耐心等待的守正?都是也都不是,因为“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个古训也正是丘振良所信守的文化核心,人生信条和做事原则。

2011年6月被卷入郭美美事件

柠檬鱼已经以它的独特风味而赢得了众多吃货的胃,那么酸橙鱼能不能一样广获好评呢?

这次,并不是我有意要出奇制胜,而是老爸贪图便宜,买回来的橙子实在是太酸了,我尝了一口,直接牙倒,恨不扔掉。可是,我们这么节约的家庭,怎么可能那样浪费呢。老爸将酸橙仔仔细细洗干净,切成小块,用白糖腌了,准备泡水喝。老爸这块老姜真是辣,直接把酸橙当柠檬用了。可是,无奈罐小橙子多,还剩下大半无法消化,真是愁人!

“难道就不能用橙子做菜吗?”

老爸随口一说,倒是,给我了灵感。橙子和柠檬都具有果香味,都酸味十足,用橙子代替一下柠檬有何不可呢?严谨的我,认真的查了查他们家谱,哈哈大笑。柠檬是橙子的儿子,橙子和“同父异母”的青柠生下了柠檬。这要是放在人类社会,就是**呀!还不被戳断背脊骨。开个玩笑别当真,植物界杂交是很正常,千万不要用人类的三纲五常去要求它们。正是有了科学家的精心培育,我们现在才能吃这么丰富的食材。用老子代替儿子,怎么可能有问题呢?用果酸代替陈醋,肯定别有滋味。但是,橙子皮是苦的,会不会把鱼也染上苦味呢?我可能大意失荆州。找来菜谱又学习了一遍,真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原来,前人已经聪明的解决了这个问题,那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取汁儿用其酸味,刮皮屑用其香味,哪里有苦味安身立命之地。

一道别开生面的酸橙鱼即将闪亮登场,真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味道真是妙。你是不是怪我三婆卖瓜呀。你是不是已经清口水长流了呢?放心,放心,还有其它佐料加入,不会酸的掉牙,只会别具风味。相信我,做起来。尝试一下不同的酸,你会惊喜于果酸的奇妙。吃货,要勇于创造不同的菜,吃不同的味。

酸橙鱼做法

食材:鱼块300克 芹菜100克 青椒100克 酸橙1个

配料:小葱、泡椒、泡姜、豆瓣酱、盐、味精、花椒、淀粉、菜油、猪油、白糖、酱油适量

第一步,鱼块加盐腌制十分钟,洗净,裹上水淀粉。

第二步,芹菜切丝,青椒切丝,大蒜去皮。

第三步,小葱切葱花,泡椒和泡姜切末儿。

第四步,酸橙切片,挤出汁水,刮点橙皮屑,保留一片,用于摆盘。

第五步,加热锅,倒入菜油,加入猪油,放入豆瓣酱、泡椒、泡姜、花椒炒香。倒入清水和酱油,煮开,放入鱼,中火焖煮三分钟。

第六步,加入芹菜、青椒、大蒜,中火焖煮五分钟。

第七步,倒入橙汁,加盐加味精加白糖调味,起锅摆盘,撒葱花,放橙片。

温馨小贴士

第一,鱼多洗几遍,不用老姜和白酒也不腥。

第二,鱼类动物脂肪少,用植物油和动物油的混合油,更香。

第三,酸橙的酸是果酸,别有风味。

1中国有句老话叫“好吃不过饺子”,饺子作为中国最有代表性的传统美食,过年时一定少不了它的身影。一般在除夕晚上12点以前,人们把饺子包好,等到半夜子时(晚上十一点到凌晨一点)煮食,这时正是新年旧年交接之时,吃饺子取中文谐音“更岁交子”、辞旧迎新之意。过春节时,无论多么丰盛的菜肴,中国人都不会忘记吃一顿饺子。

2、年糕

年糕也是河北当地传统的春节美食。在一些地方,年糕也叫“年年糕”,取汉语谐音“年年高”之意,表示人们期望生活一年更比一年好。年糕通常用糯米粉和黄米粉制成,有黄、白年糕之分。年糕的吃法,可以与菜、肉混合煮成汤,也可以与桂花、玫瑰花一起蒸食。据说,年糕最早只是作为祭祀祖先和神灵用的,后来逐渐成为春节食品,其历史已有两千多年。

3、馄饨

新年吃馄饨取其开初之意。传说盘古氏开天辟地,结束了混沌状态,才有了宇宙四方。再则取“馄饨”与“浑囤”的谐音,意思是粮食满囤。

4、长面

长寿面,在新春佳节时吃长面,寓意能够长寿百岁。在古代的时候都管面食叫做饼,所以在很早之前汤面也被叫做汤饼,它的做法是把面揪成片片扔进锅里,和现在北方吃的“乌鸦头”、“猴耳子”等做法差不多。到了唐朝以后,开始使用擀面杖,这时才开始有了长面、挂面、短面等等。

  根部

  姜

  开放分类: 汉字、文字、姓氏、汉语、草本植物

  目录

  • 植物品种

  • 形态特征

  • 分布

  • 种植技术

  • 采收留种

  • 姓氏

  • 姜氏家谱

  植物品种

  种中文名:姜

  种拉丁名:Zingiber officinale Roscoe

  种别名 :生姜、干姜、姜皮

  科中文名:姜科

  科拉丁名:Zingiberaceae

  属中文名:姜属

  属拉丁名:Zingiber

  中国植物志:16(2):141

  英文植物志:24:325

  形态特征

  多年生宿根草本。根茎肉质,肥厚,扁平,有芳香和辛辣味。叶子列,披钍形至条状披针形,长15~30厘米,宽约2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渐狭,平滑无毛,有抱茎的叶鞘;无柄。花茎直立,被以覆瓦状疏离的鳞片;穗状花序卵形至椭圆形,长约5厘米,宽约25厘米;苞片卵形,淡绿色;花稠密,长编印25厘米,先端锐尖;萼短筒状;花冠3裂,裂片披针形,**,唇瓣较短,长圆状倒卵形,呈淡紫色,有黄白色斑点,下部两面三刀侧各有小裂片;雄蕊1枚,挺出,子房下位;花柱丝状,淡紫色,柱头放射状。蒴果长圆形胀约25厘米。花期6~8月。

  分布

  我国中部、东南部至西南部,来凤、通山、阳新、鄂城、咸宁、大冶各省区广为栽培。亚洲热带地区亦常见栽培。

  种植技术

  一、植物学特征

  生姜根系不发达,入土浅,主要分布在30厘米左右的范围内。茎为肉质根状茎,腋芽不断分生可发生一、二、三……次,次生根茎,丛生密集成块状,一般苗数愈多,姜块愈大,产量愈高。地上茎是叶鞘抱合成的假茎,高70~100厘米,直立不分枝。叶披针形.具叶鞘,绿色,叶互生,排列两行。姜在热带能开花,花黄绿色或红色,很少结果,以根茎繁殖。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姜喜温暖湿润的环境条件,不耐低温霜冻,16℃以上开始萌芽,幼苗生长适温20~25℃,茎叶生长适温25~28℃,15℃以下停上生长。而泥槽、庄科、阿那黑等村委会终年气温基本在15℃以上,最低热河谷区域,对生姜的生长非常适宜,产量也相对较高。

  姜喜弱光,不耐强光,在强光下,叶片容易枯萎,农谚有“生姜晒了剑(新叶)等于要了命”。对日照长短要求不严。

  姜喜肥沃疏松、富含有机质、排灌方便的微酸性土壤为好。对水分要求严格,既不耐旱也不耐湿,受旱则茎叶枯萎,生长不良,高温高湿,排水不良易致病害。对三要素的要求,钾最多,氮次之,磷最少。

  三、类型及品种

  根茎节多而密,姜块数多,双层或多层排列,代表品种有广东密轮细肉姜,我省的玉溪黄姜,西畴细姜。此外,还根据姜的外皮色分为白姜、紫姜、绿姜(又名水姜)、黄姜等。长势中等,分枝多,龙庆黄姜则属密苗型黄姜。

  四、栽培技术

  (一)栽培制度及季节:生姜可以净种,也可间套种,龙庆黄姜一般在清明前后,蚕桑树地里播种。

  间套种可利用高杆搭架作物如瓜、豆架下种植,也可以在包谷行间间作,起到遮阴作用。

  (二)选地,整地及施肥:姜忌连作,愚好与水稻、葱蒜类及瓜、豆类作物轮作,并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姜畏强光,应选适当阴蔽的地方栽种。姜生长期长,产量高,需肥量大,每亩农肥不少于3000千克,并施人硫酸钾20千克或复合肥30千克作底肥,以充分满足姜对营养的需求,畦面一般作成高畦。

  (三)选种,播种:播种前要精选姜种,剔除霉变,腐烂,干瘪的病弱姜块。种姜要选择50—100克有1—2个壮芽的姜块为好,太大的姜块也可播种但需种量大,成本高,可以用刀切或用手擗开,但伤口应用草木灰或石灰消毒后再播。播种前最好用药剂浸种催芽,方法将种姜摊开晾晒1—2天然后用1:l:120的波尔多液浸种10分钟,然后将种姜捞出后,用潮砂子将其层层堆码好用薄膜覆盖,厚度约30—40厘米,使温度保持在20—30℃,8—10天即可出芽,报据芽子的大小、强弱分级播种。每亩用种量300—500千克。

  一般排姜多用打沟条播,行距35—40厘米,株距26—30厘米,沟深10—12厘米。打塘播可按株行距33厘米,塘深7—8厘米。

  沟、塘打好后,将姜种斜放,芽朝一个方向排列,排好后用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或土杂肥覆盖,厚度6—8厘米,肥上再盖少量土壤即可。

  (四)田间管理:姜排好后如土壤湿润不需浇水即可出苗,如果土壤干燥应浇一次水,但不宜过多,出苗后视土壤墒情及植株长相适时浇灌,高温期应提倡早浇,晚浇,雨季要注意排涝。

  姜在生长期中要进行多次中耕松土及迫肥培土工作,当苗高15厘米左右时结合中耕,除草进行培土,追肥以人粪尿为主,培土3厘米。随着分蘖的增加,每出一苗再迫一次肥培一次土,培土厚度以不埋没苗尖为度,总汁培土3—4次,使原来的种植沟变成埂。培土可以抑制过多的分蘖,使姜块肥大。

  姜怕强光,可在行间套种包谷或上架豆类,也可搭荫棚或插树枝、蒿杆遮阴。

  (五)病虫防治:虫害有玉米螟,病害主要是姜腐败病即姜瘟,主要为害叶及根茎部,以高温期发病重,防治方法:实行轮作换茬,选用无病种姜,防治病田水流入灌溉,药剂可用50%代森锌800倍,7—10天一次。

  采收留种

  生姜一季栽培,全年消费,从7—8月即可陆续采收,早采产量低,但产值高,在生产实践中,菜农根据市场需要进行分次采收。

  (一)收种姜,又叫“偷娘姜”,即当植株有5—6片叶时,采收老姜(即娘姜),方法用小锄或铲撬开土壤,轻轻拿下种姜,取出老姜后,马上覆土井及时追肥。种姜不蚀本,所以农谚有“姜够本”之说。

  (二)收嫩姜(子姜),立秋后可以采收新姜即子姜,新姜肥嫩,适于鲜食及加工,采收愈早,产量愈低,主要由市场价值规律决定。

  (三)收老姜:霜降前后,茎叶枯黄,即可采收,此时采收产量高,辣味重,耐贮藏,可作加工,食用及留种。南部无霜地区可割去地上茎叶,上盖稻草等覆盖物,可根据需要随时采收或留种,但土壤湿度不宜太大。

  留种用的姜,应设采种田,生长期内多施磷钾肥,少施氮肥。选晴天采收,选择根茎粗壮.充实,无病虫及损伤姜块,单独贮存,在贮藏期经常检查,拣出病、坏姜。

  [中药药性]

  生姜味辛性温,长于发散风寒、化痰止咳,又能温中止呕、解毒,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外感风寒及胃寒呕逆等证,前人称之为 “呕家圣药”。姜炙法就是取生姜的这些特性,用姜汁这一辅料对药物进行炮制,来增强药物祛痰止咳、降逆止呕的作用,并降低其毒副作用。如竹茹生用长于清热化痰,姜炙后可增强其降逆止呕的功效;厚朴其味辛辣,对咽喉有刺激性,通过姜炙可消除其刺激咽喉的副作用,并能增强宽中和胃的功效;黄连姜炙后可缓和其过于苦寒之性,并善治胃热呕吐。

  干姜虽与生姜同出一物,但由于鲜干质量不同其性能亦异。干姜性热,辛烈之性较强,长于温中回阳,兼能温肺化饮,临床上常用于治疗中焦虚寒、阳衰欲脱与寒饮犯肺喘咳等证。因此,用干姜制备的姜汁与生姜汁的性能也不一样。如用干姜制备的姜汁炮制药物,必将影响药物的炮制效果,达不到药物炮制的目的,就不能增强具有降逆止呕作用的药物的功效。

  按中医理论,生姜是助阳之品,自古以来中医素有“男子不可百日无姜”之语。宋代诗人苏轼在《东坡杂记》中记述杭州钱塘净慈寺80多岁的老和尚,面色童相,“自言服生姜40年,故不老云”。传说白娘子盗仙草救许仙,此仙草就是生姜芽。生姜还有个别名叫“还魂草”,而姜汤也叫“还魂汤”。

  姓氏

  姜姓,是源自远古时期炎帝的姓。

  据史书记载,姜姓是炎帝的后代,因炎帝的出生地而得姓,为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

  《说文解字》曰:“神农居姜水,因以为氏。” 传说中的炎帝,即神农氏,相传为中国历史上最远古的“三皇”之一。因炎帝生于姜水(今山西岐山县),故以姜为氏。因此,炎帝的出生地,也就是姜氏的发源地。

  后来在历史的进程中,由于各种原因,炎帝的许多子孙已变易为其他姓氏。炎帝子孙因辅佐禹治水有功,在虞、夏之际,或被封于吕(今河南南阳县),或封于申。

  春秋时期五霸之一的齐国,创建始祖是吕尚。史书记载说:“吕尚,姓姜名牙。”吕尚,既为神农氏的后裔(又名姜太公、姜子牙),因其先祖尝为四岳,辅佐大禹治水有大功,被封于吕,故从封姓改叫吕尚。其子孙世袭齐国国君,历29世。后来齐国在战国时被田和所灭,齐国变为田氏政权,其子孙后代分居各地,多以姜为姓。这样,分迁到各地的姜姓不断繁衍发展,到了汉代已发展成为一大望族。

  据史书记载,早在春秋时期,西戎也有以姜为姓的,故称姜戎,原在瓜州(今甘肃敦煌西),后逐渐东迁,约于公元前638年由其首领迁至晋南,属于晋国。居住在今山东、河南省境内的姜氏,在西汉以前已发展成为关东(今河南灵宝县函谷关以东地区)大族。到西汉初,为充实关中人口,姜氏从关东迁徙至关中,此后世居天水(今属甘肃),故族人便以“天水”为郡号。到了汉代,姜氏已有徙居到今江苏、四川者。但是,直到唐朝,天水仍是姜氏的发展繁衍中心。唐、宋时期,姜氏还分布于今河北、河南、浙江、江西、安徽、山东等地方及广东琼山。到了明、清时期,姜氏有的居住到今山西、陕西、湖南、贵州、湖北等地。据姜氏族谱记载,明朝洪武年间,有一位姜世良迁至福建漳州龙溪县红豆村,并在此发迹。其后代子孙繁衍,又有分支徙居广东陆丰盐墩乡,继续繁荣发展。后来姜世良11世孙于清乾隆年间由内地移居台湾。此后,闽、粤姜氏陆续有人迁至台湾,有的又远播海外。

  姜姓名人,最早的是周时的姜子牙。此后,历代不乏杰出人物。东汉的隐士姜肱,史书称其“家世名族”,他不仅学问高,而且与二弟仲海、季江俱以孝行著闻,兄弟相互友爱,常同被而眠,后人常用“姜被”比喻兄弟友爱。东汉还有姜诗,与其妻以事母至孝闻名,其后发展成为姜氏较为繁盛的一支。

  三国时有蜀汉的姜维,天水人,本为魏将,后归蜀,得到诸葛亮的信任。曾继诸葛亮之后继领其军,后任大将军,是位有名的大臣;唐代,有两位姜姓宰相,除姜公辅外,还有唐高宗时宰相姜恪;南宋有著名词人、音乐家姜夔,号白石道人,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工诗,精通音乐,满腹经论,可惜由于当时秦桧当政,因姜夔唾弃他的为人,后隐居;南宋还有名将姜才;明代有书画家姜立纲;清代有文学家姜宸英,曾参与纂修《明史》,所作的《刑法志》揭露了明代“厂卫”之害,善工书法,能诗文,被誉为“江南三布衣”之一。近现代有皖西北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创建人之一姜镜堂等。

  姜姓在当今以人口多少排名的中国百家姓中居于第60位。

  功效:

  外感风寒、鼻子不通气、流清鼻 涕、头痛发烧或被雨淋后发冷、肚子 痛等,可用切细碎的鲜姜 25 克加上 红糖,以开水冲泡服用。

  慢 性 胃 炎 、 时 常 胃 疼 、 恶 心 呕 吐,可用鲜姜 15 克、桔子皮 15 克, 用水煎服,一日 3 次。

  老年人患慢性咳嗽,不发烧,吐 白痰,可用鲜姜捣汁,半匙姜汁加 1 匙红糖服用,早晚各服 1 次。

  风 寒 骨 病 、 关 节 痛 、 患 部 有 冷 感,可用鲜姜、大葱各一半,切碎炒 热,用布包好,贴在患处。

  姜氏家谱

  5648河北青县南左所姜氏家谱上下卷 (清)姜克昌续修 清咸丰四年(1854)续修钞本 二册 河北大学

  5649天津姜氏家谱六卷 (民国)姜宝堃重修 民国二年(1913)天津姜氏石印本 六册 美国

  5650江苏泰州维阳泰州姜氏重修族谱四卷 (清)徐锡思纂修 姜时财主修 清光绪十九年(1893)活字本 四册 历史所

  5651江苏扬中姜氏挂谱 白布一幅 江苏扬中县

  5652浙江馀姚姜氏世谱六卷 (清)姜之珑编 清乾隆十一年(1746)刻本 六册 浙江图 注:姜氏世谱始修於宋乾道五年。

  5653浙江馀姚姜氏世谱十集 (清)姜联福增修 清咸丰四年(1854)馀姚敬胜堂木刻本 浙江奉化县文管 美国 注:谱始修於宋乾道五年。

  5654浙江馀姚姜氏世谱不分卷 (民国)姜锡桓纂修 民国六年(1917)敬胜堂活字本 十二册 北图 历史所 南开大学 河北大学 浙江图 浙江馀姚梨州文献馆

  5655 浙江鄞县姚江姜氏追远世谱八卷首一卷 鄞东梅墟姜氏宗谱六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陈运鹏 何锡冕等纂修 民国十八年(1929)崇本堂木活字本 十二册 天一阁

  5656浙江慈溪慈东青林姜氏宗谱七卷首一卷 (民国)姜惠富等修 民国二十年(1931)崇本堂木活字本 六册 美国

  5657浙江奉化姜氏宗谱六卷 (民国)周孝咸重修 民国十八年(1929)木刻本 浙江象山县文管

  5658浙江象山姜氏宗谱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姜炳璋 姜森重修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敬德堂稿本 一册 浙江图

  5659浙江嵊县姜氏世谱十二卷 姜松年等续修 民国六年(1917)活字本 十二册 吉林大学

  5660浙江兰溪横塘妻氏宗谱□□卷 (民国)丁淼源重纂 民国十八年(1929)木刻本 三册 浙江兰溪县圣山乡 注:初纂於明嘉靖三十七年。

  5661浙江兰溪东溪姜氏宗谱四卷 (民国)姜焕文重纂 民国二十四年(1935)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水亭乡姜坡

  5662浙江兰溪姜氏宗谱十三卷 (民国)水链重纂 民国三十年(1941)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水亭乡西姜

  5663浙江兰溪风林姜氏家谱二十卷 民国三十七年(1948)木刻本 浙江兰溪县高潮乡皂洞口

  5664浙江常山姜氏宗谱不分卷 (清)钱登云六修 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青石乡桥亭村扁柏树底

  5665浙江常山定阳姜氏宗谱二卷 (民国)姜学翁 姜连鸿重修 民国二十八年(1939)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青石乡桥亭村扁柏树底

  5666浙江常山姜氏宗谱十八卷首一卷 民国三十一年(1942)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辉埠镇大埂村 注:首修於明百历四十一年。

  5667浙江常山南洲姜氏宗谱□□卷 浙江常山县新昌乡彤坑村(存首二卷)

  5668浙江黄岩黄城姜氏家谱六卷 (清)姜丹书纂 姜景华续增 清光绪十五年(1889)东禅来经草堂木刻本 浙江临海县博

  5669安徽桐槭姜氏支谱六卷 (清)姜万林 姜怀珍等撰 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松柏堂木活字本 六册 日本 美国

  5670安徽桐城皖桐姜氏宗谱十卷 (清)姜显名等重修 清光绪十九年(1893)馀庆堂活字本 十册 北图

  5671福建漳州姜林连支同谱序 (清)姜世俊序 清乾隆二十六年(1761)钞本 一册 台湾

  5672江西南昌城塘姜氏七修族谱四十四卷首二卷 (民国)姜璜主修 姜国栋编辑 民国十六年(1927)敦本堂活字本 江西档(存首一卷) 注:书口题《姜氏德立合谱》。

  5673山东昌邑姜氏族谱八卷 (清)姜舜龄撰 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木刻本 黑龙江绥化市档

  5674山东昌邑姜氏族谱五卷 (清)姜以锋重订六刻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7)木刻本 山东昌邑县东家乡前张戈庄村

  5675山东牟平姜氏系谱三十卷 (民国)姜瑞珍重修 民国二十五年(1936)铅印本 山东烟台市图

  5676山东莱阳姜氏族谱十一卷 (清)姜柱等增修 清光绪十三年(1887)敦睦堂刊本 四册 日本 美国

  5677山东莱阳南古城姜氏家乘□□卷 清光绪十三年(1887)刻本 北图

  5678山东金乡姜氏家乘二卷 (明)李建中纂 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钞本 山东金乡县卜集乡大姜村

  5679山东烟台通伸村姜氏族谱不分卷 (民国)姜世棻编次 民国十四年(1925)石印本 山东烟台市图

  5680湖北汉阳姜氏宗谱□□卷 (民国)姜德 袁汉丞等纂 民国三十二年(1944)姜氏宝璜堂木活字本 武汉图(存卷首)

  5681湖北新洲姜氏宗谱七卷首四卷 (民国)姜绍熊 姜传绪四修 民国三十四年(1945)铜字本 湖北新洲县和平乡朱杨材 注:清乾隆六十年创修。

  5682湖北新洲姜氏宗谱四卷 (民国)嘘云三修 民国三十五年(1946)木刻本 湖北新洲县硕岗乡

  5683湖北竹溪姜氏宗谱十八卷 (民国)占章杏重修 民国三十五年(1946)木刻本 浙江常山县毛良坞乡姜家村

  5684湖南长沙萋姓十修族谱三十四卷 (清)姜淇珊 姜苟香等纂修 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云磬堂活字本 历史所 河北大学 注:明嘉靖三十年崖山公始修。

  5685湖南宁乡宁邑姜姓续修支谱□□卷 清乾隆五十九年(1796)刻本 湖南图(存卷2)

  5686湖南宁乡姜氏重修族谱二十二卷首一卷 (清)姜光汉修 姜呜冈 姜汤他纂 清道光十四年(1834)孰乐堂活字本 湖南图(存卷首、1)

  5687湖南宁乡姜氏重修族谱二十七卷 (清)姜良治纂 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孰乐堂活字本 湖南图(存卷1、26)

  5688湖南宁乡姜姓族谱□□卷 清道光十七年(1837)活字本 湖南图(存卷末)

  5689湖南邵回姜氏四修族谱□□卷首一卷末一卷 (清)姜春城纂修 清咸丰七年(1857)敦伦堂刻本 湖南图(存卷1、首、末)

  5690 姜氏宗谱十五卷首一卷 (清)姜世名编辑 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活字本 四册 北图

  5691 姜姓九修族谱四十二卷首一卷尾二卷 (清)姜氏合族公撰 清同治六年(1867)云磬堂活字本 三十三册 北图

  5692 姜氏家谱不分卷 (清)姜国璜纂修 清钞本 北图

  5693 龙砂姜氏宗谱八卷首一卷末一卷 (民国)姜继宗纂修 民国十七年(1928)怀此山房活字本 六册 北图

  5694 天水郡姜氏宗谱十五卷首二卷 (民国)姜佑驽等续修 民国二十五年(1946)活字本 十七册 北图

  2005 [山东省郯城县姜庄村]姜氏宗谱一卷姜步宽等续

  姜对生长条件的要求

  姜原产于热带多雨的森林地区,要求阴湿而温暖的环境,生育期间的适宜温度为22~28℃,不耐寒,地上部遇霜冻枯死。地下部也不能忍耐0℃的低温。也不耐热,如温度过高,阳光直射,生长受阻,故在栽培上夏季应遮阴。对土壤湿度的要求严格,抗旱力不强,如长期干旱则茎叶枯萎,姜块不能膨大,但若雨水过多,田间排水不良,会引起徒长和姜块腐烂。姜对氮磷钾肥的要求:以钾需要最多,氮次之,磷最少。所需养分除由基肥供应外,还需要追肥,苗期以追施氮肥为主,姜块迅速膨大期要补施有机肥或含氮、磷、钾三要素的复合肥。姜忌连作。在腐殖质多的壤土或粘壤土栽培,产量较高,但辛辣味淡,组织较嫩,适于收嫩姜供菜用。若栽培在腐殖质少的沙壤土,产量则较低,但辛辣味较浓,适于作种姜或制姜粉用

游玩的景点:

黎里镇

古镇黎里位于吴江东南30公里,地处江浙沪交界处,和同里,吴兴的织里,常熟的古里,共称江南“四里”,东距上海90公里,北离苏州45公里,水陆交通十分便捷。唐时黎里为村落,南宋时成为集市,明代弘治年间升格为江南大镇,至今保存着明清遗存的古民居9万多平方米,保存着宋元古井及清代牌坊。

古镇丁字形市河全长2000余米,建于明清时期的古驳岸4000多米,横跨着10座始建于元代至清代的古石桥,河埠式样众多,有淌水式、双落水、单落水和悬挑式,双落水和单落水又分内凹式和外凸式等多种。驳岸和河埠上雕刻着各式各样的缆船石,有暗八仙、笔锭、如意、犀角、双桃、双桔、如意得鹿、瓶生蜂猴、瓶生三戟和五色旗等254颗,属江南古镇之最。

江苏省重点文保单位柳亚子故居,本是清乾隆时期工部尚书的私邸,前后六进,有乾隆题写“福”字、大学士稽璜题匾而得名的赐福堂,有太平天国将领遗留的龙凤瓦当,有栩栩如生的砖雕门楼,还有乾隆的梅花碑、刘墉与著名画家合作的祝嘏图。柳亚子故居收藏着国家一至三级文物藏品120件,待文物藏品152件,还有其他书画文物500余件。

除省文保单位柳亚子故居外,黎里尚有鸿寿堂、洛雅草堂、端本园、写韵楼、新咏楼、周宫傅祠堂、居退一步处等市级文保单位8处,市级控制文物单位18处。鸿寿堂内18个圆台形的木础,正是明代早期江南古建筑的特殊遗存,极富研究价值。

黎里的弄堂堪称江南古镇一绝,至今完好保存85条,其中70条为暗弄,57%以姓氏命名,以“周陈李蒯汝陆徐蔡”黎里八大姓命名的最多。弄堂多数超过60米,更有5条超过百米。弄堂是黎里民众在明清600余年中成功的生活实践,生活的需要、历史的沉积,弄堂的结构发生了种种变异,有双弄,有弄中弄,也有暗弄接明弄而成的三仚弄。

黎里历来人才辈出,南宋有特奏状元1名,进士26名,举人61名,贡生43名,秀才无数。南宋时有赵磻老、魏宪,至今留存的东圣堂就为纪念赵磻老而建。明代有太常寺少卿凌信,出使安南凭外交安抚了安南国王。清代有位居工部尚书的周元理,浙江布政使蒯士芗,抗击沙俄建立战功而晋升兵部尚书衔海军帮办张曜,徐达源编撰了第一部《黎里志》,蔡丙圻编撰了《黎里续志》,1903年,倪寿芝创办了第一所新式学校,开一代学风。辛亥革命后,涌现的名人更多,袁世凯复辟时宣布吴江独立讨袁的殷佩六、爱国诗人柳亚子、女革命家张应春等。还有南社、新南社的人物,较为著名的有:蔡寅、毛啸岑、朱剑芒等20多人。当代名人更多,有名医金一新、朱莲舫、金诵盘,第一代影星殷明珠、国际大法官倪正噢、水利专家汝贤、翻译家出版家蒯斯曛、世界著名教育家柳无忌、中国社科院副所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汝信等等。

柳亚子纪念馆

柳亚子纪念馆在黎里镇中心街30号,占地近四亩,建筑面积3513平方米。南面街临河,北枕后河,东、西与民居相邻。整体建筑三路六进,前后以备弄相通。原为清乾隆工部尚书周元理(1706-1782)的宅邸——赐福堂。民国11年(1922),柳亚子向周氏后裔典租赐福堂的第四、五进房屋,从此就成为他生活起居和从事革命活动的场所。1980年列为吴江县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3月25日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5月辟为柳亚子纪念馆,1995年列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9月10日,柳亚子纪念馆被评定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

纪念馆由门厅、茶厅、正厅、起居楼、藏书楼和碑廊组成。门厅“柳亚子纪念馆”额为屈武题赠。序厅陈列柳亚子汉白玉雕像,两侧墙面为毛泽东诗词《沁园春·雪》和柳亚子唱和词手迹,周恩来赠柳亚子的题词“铁肩担道义,棘手著文章”为楹联。正厅内以《峥嵘岁月,光辉一生》为题,按“青少年时代”“南社革命文学时期”等5个部分,用150余件历史文献和实物,系统地介绍柳亚子奋斗一生事迹。起居楼与藏书楼组成“走马堂楼”。楼上是柳亚子家庭20年代生活起居的复原场景。藏书楼客厅是柳亚子与同道好友纵论国事,探讨诗文的场所,磨剑室书斋位于东首,柳氏在此完成近200万字的文章、诗歌创作。藏书楼曾藏书44000余册。楼上西侧有“复壁”,民国16年(1927)5月8日夜,他藏身于此逃过当局的搜捕。后庭院内设柳氏家谱碑廊,存有书条石36方,为研究柳氏家族提供重要的实物资料。纪念馆是收藏、保存、研究、陈列柳亚子与南社文物的专题纪念馆,藏品近千件。

赐福堂始建于清康熙(1161~1722)年间,乾隆(1736~1796)重修。大学士嵇璜(1711—1794)题赐福堂匾。主体布局规整,规模宏大,保存较为完整。堂内装饰,集雕、塑、绘于一体。四座门楼构筑精美,集中民间雕刻艺术的精华,厅前“竹林七贤”门楼,因其构图题材丰富,雕刻工艺精湛,50年代被移至江苏博物馆收藏。藏书楼前的砖细墙门,字额“天赐纯嘏”为康熙翰林学士许汝霖所题,为建筑的断代提供实证。

黎里公园

黎里公园位于黎新社区。1992年11月,黎里公园建设工程启动,当年新建永久性围墙240米。是年底,因太浦河疏浚工程开工,后场荡为水面湖荡排泥场,黎里公园建设只能缓慢进行。1995年,黎里公园利用疏浚太浦河而冲积的淤泥改造地形,是年筑堤1179米。1997年,黎里公园第一期工程取得实质性进展,推土机堆土山进行地形改造,新建主干道路480米。10月,黎里市政工程队承建公园门楼,门楼设计为外方内圆,圆门上方镶装草书铜字“黎里公园”,由时任吴江市委书记汝留根题。11月,由城建开发公司投资、第三建筑公司承建的17间公园营业店面房破土动工。1998年,公园内部地形改造全部完成,人工土山堆垒成形,山顶建古亭两座;店面营业房(600平方米)竣工;公园西北角建5间118平方米玻璃花房;园内假山、人工瀑布、荷花池、水潭小湖一一建成;河道、桥梁配套完工;铺设主要道路650米及部分卵石小路;公园门前建停车场。1999年,完成道路建设1200米,园内主干道路、曲径小路全部环通;配套建成路灯、桥头灯、草坪灯、围墙灯、投影灯共90盏;建重檐亭1座,南侧建30米葡萄架长廊。同年,完成茶室(可供100人同时享用)、儿童乐园、垂钓池(在茶室南)、门球场(两块)及镇文化活动中心。儿童乐园为园中园,占地约2000平方米,拥有大型滑梯、各式秋千、转椅、跳跳床、月亮船等10套儿童娱乐设施。是年,植树13400株,铺设各类草坪32000平方米,培育各种盆花15000盆;园内满目葱郁、绿茵缤纷。1999年6月1日,投资约360万元的黎里公园正式对外开放。10月1日,文化活动中心落成开业。

2000年8月,黎里公园内建国家级全民健身工程,省体委、苏州市体委的主要领导参加揭牌仪式。全面健身工程总投资211万元,其中国家、省、苏州市、吴江市体育行政部门共投入16万元。同年,黎里公园除管好园内花卉生产区外,在镇政府的支持下,开发苗木生产基地约60亩(在黎里中学北)。2002年,黎里公园再投入25万元,完成公园内173米河道两侧的太湖石堆放和造景工程;并对园内的铸铁栏杆、儿童乐园设备、茶室、亭子、休闲铸铁凳全部油漆一新;当年公园吸引游客23万人次。2003年改造高羊毛草坪8000平方米,培育四季草花5000余盆。

黎里古桥

江南市镇,水多桥也多,黎里就是这样一个多桥的古镇,且听老话“出门就是两座桥”、“三步上下两座桥”,可见古镇桥梁之多。时至今日,黎里古镇保留着12座古桥,8座是原汁原味的古桥。

进登桥

进登桥又名夏家桥,在市河中段,跨中心街和建新街,南北走向单孔梁式石桥,花岗岩砌置。

初建无考,明嘉靖七年修建。乾隆三十八年,里人重建。光绪元年,里人公捐修整。光绪二十年,里人集捐重建。

梯云桥

梯云桥又名唐桥,在市河中段,跨中心街和建新街,南北走向单孔梁式石桥,花岗岩砌置。

初建无考。清乾隆三十八年重建。清光绪二十年,里人募捐重建。民国2年再建。

道南桥

道南桥在老街下岸,跨市河分支南港河,东西走向单拱石桥,桥西堍为双落水坡,东堍单落水坡,桥石均为花岗岩。清康熙五十一年建。

清光绪二十三年,里人重建。

秋禊桥

秋禊桥又名叽咕桥,在老街西北部秋禊道院旁,跨“定字型”市河北栅出口,东西走向三孔梁式石板桥。

清初里人建。清雍正十三年重建。

望恩桥

望恩桥又名亭子桥,跨梨花街和西新街,明嘉靖五年建,嘉庆五年修建,康熙五十三年咸丰二年重建,武康石、青石花岗岩三种石料,桥面有轮回,是一座拱桥。

迎祥桥

迎祥桥又名汝家桥,跨平楼和街九南街,明正统六年建造,清嘉庆四年重建,同治八年再建。

梁式三孔,有砖砌栏杆。

清风桥

清风桥又名新丰桥,跨梨花街和西新街,初建无考,明嘉靖十六年重修,光绪十一年再重修,花岗岩材质,梁式三孔。

青龙桥

青龙桥又名相家桥,跨平楼街和九南街,明成化十八年建,乾隆十八年再建,道光二十九年重建,武康石青石和花岗石三种石料,桥面有轮回纹饰,有石栏,是一座拱桥。

美食:

黎里油墩

油墩本是著名的黎里小吃,色泽金黄,形似三节腰的纸灯笼,质地外酥内软,味道极美,香醇爽口。

记忆中,清晨的威风,吹醒了湖边的柳树,老街上的门面房木门移开了,热气腾腾的油墩早就在黑黑的扁平锅子旁静静地躺着,等待着顾客们的享用。旁边的它们的兄弟姐妹大饼和有条,还在锅子里、烤炉上一个个等待降临。

据说,又一次,乾隆皇帝路过吴江继续南下前往浙江巡视,龙舟行至一个水域非常宽阔的地方,只见一座敌楼在前面的雾气中时隐时现,胜似仙境中的玉宇琼楼。乾隆惊问:“这是什么地方”当地的随行官告诉皇帝:“这里是唐家湖,湖中有个名叫盛墩的小岛。这小岛上有一座高高的敌楼名叫吞海楼。”本来龙舟要到平望停船吃晚饭过夜,想不到迷了路饿了一夜。这时一行人发现湖心岛上有一座寺庙,岂知这寺庙冷落多时了,方丈只得叫烧火和尚用糯米粉包进豆沙馅,揉成球,放入油锅煮成点心,硬着头皮端了上去。乾隆饥不择食,吃后大为赞赏,问侍臣:“此物何名”侍臣不知,连忙问方丈,方丈只得实话说:“此糕点是第一次做,尚无名字。”乾隆见所食之物,圆溜溜,扁塌塌,活像大殿中菩萨香案前的蒲墩,就笑笑说:“此物真像油锅里的蒲墩,就叫油墩吧。”

制作方法

首先,将酵面、明矾、纯碱放入盆中,加清水3500克搅匀溶化,再加入面粉揉匀,洒清水250克,饧15分钟,用手反复揉至光滑不粘手时,让其发酵,至面皮起大泡。 然后,平锅置旺火上,倒入芝麻油(锅内油平面不超过油墩高度的一半),待油烧至七成熟时,两手用竹筷挑制,即把左手执的筷子挑一点面,占上精盐和葱花,用右手竹筷刮平,顺着盆子边沿,两只竹筷卷进面内绞3圈,将面拉断。接着,右手将筷子抖动成直径约17厘米的圆面筒,将左手筷子上的面搭在右筷子上,作成似灯状的墩子,顺着锅边放入锅内煎炸,依此法一个个地挑制下锅,炸到油墩浮起呈**时,翻面再炸,直煎炸至两面呈金**时,起锅即成。

如果你想要制作出香甜可口的油墩,那么你在制作的过程中还要特别的主意一些细节:1做面墩生坯时要用巧劲,两根筷子运用自如,才能造型美观;2锅内加油适中,以半炸半煎为宜,两面煎黄至熟即成。

油墩通常有豆沙馅、肉馅两种。考究的在馅子中加入猪油、白糖、松子、桂花,这种油墩其香极浓,不仅软糯香甜,而且口齿留香,沁入心脾,神仙吃了也不肯放手。

在今时的黎里,油墩这古老的小吃在小镇人们的心里依然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黎里菜场门口依然还有每天早上5点多开始卖油墩至午饭时分结束的店家。黎里,能让人们记住的小吃不单是辣鸡脚,更有那土生土长,圆通金黄,热气腾腾,香味四溢的黎里油墩。

黎里套肠

套肠是黎里的特产,以其口感香糯劲道著称。从选料、清洗、套肠、烧煮、切片几个步骤完美结合制作出了香嫩的套肠。完工后浇上葱花、调味酱油。套肠切成一指宽的片,里面的圈圈一下子就展现在面前,雪白粉嫩的套肠即刻在葱花和酱油的映衬下立体起来,轻轻咬下,嫩滑无比的大肠透出一股清爽的醇香,弹性十足。

做法:首先,选料。要选用本地猪的大肠和小肠。本地农户喂养肉猪比较考究,猪没经过长途运送的惊吓和疲劳,肠子质地好而更加清白。

其次,清洗。清洗猪肠比较费功夫,要想套肠成品不肥腻必须清除附在肠上的油。大肠的肥油尽量去除干净,撕小肠的肠油的时候,尽量要轻些,以免撕破肠子,剩少许一些便可以了。撕油过后要用热水浸泡,并加面粉和醋反复搓洗,以去除肠子里的粘液和腥臭味。然后再用清水反复清洗,直到非常干净为止。

第三,套肠。用竹筷将小肠塞入大肠,粗的大肠可以塞进十几根小肠。一般的大肠可以塞进七八根小肠。套肠子要将外面的大肠皮子塞的薄薄的,可以依稀看到里面的小肠,但是又不可以把外面的肠皮给塞破。做到恰到好处,才是真正的“套”肠。

第四,烧煮。将塞好的肠子进锅,放上水,加入适量的料酒、盐、姜,先用急火烧开,捞去浮沫,然后再小火闷炖。

最后,切片。将套肠切成一指宽的片,撒上葱花。

以下文字来源:姑苏晚报 作者:高戬

黎里古镇新蒯家弄巷口,有一爿非常不起眼的小饮食店。几乎每个食客都会点同一道菜“套肠”,而这家小店的字号也以这道菜和老板的姓氏命名,叫做“阿王套肠”。“套肠”到底是什么东西为何能倾倒这么多的食客老板王黎平现场从铁锅里捞出一根向记者展示,从外表看,“套肠”和普通的白煮猪大肠没多大区别,但切开以后,里面还另有玄机———大肠里面套着一根根小肠,从切面来看,和莲藕有些相像。“套肠是黎里古镇著名的小吃,至少有上百年的历史。”王黎平告诉记者,套肠的用料非常讲究,必须要用本地农户家里养的生猪现场宰杀后取出的大肠和小肠,“并不是说外地猪的肉质不好,而是外地猪在长途运输过程中无法喂食,猪饿了就会分泌胆汁,而胆汁会使肠子的味道变苦。”除此之外,还必须符合肠壁厚、肉质多、光洁度好等条件。

制作套肠的关键是清洗。王黎平介绍说,清洗小肠时首先要将外表清洗干净,然后翻转过来用面粉涂抹,再反复清洗;清洗大肠除了上述步骤,还要将带血筋的肠油全部剔除干净。

清洗干净后,将小肠一根根地塞进大肠里,“要塞得非常紧,粗一点的大肠至少要塞进七八根小肠。”接着,将生套肠投入滚水锅里汆一下,再捞出来洗干净;然后再取一锅清水,放入盐、葱、姜、料酒以及秘制的香料,旺火烧滚后用文火焖煮两小时左右即大功告成。套肠须趁热吃,吃时佐以酱油、葱、麻油等调料。盘中的套肠犹如片片洁白的莲藕,配上碧绿的葱花,夹起一片细细咀嚼,只觉酥而不烂,肥而不腻,口感劲道十足,味道醇香,丝毫吃不出猪下水的膻味。

黎里辣鸡脚

黎里辣鸡脚,江苏著名的汉族小吃,源于川菜泡椒凤爪,需要十几种佐料。糖、醋、小葱、老姜、大蒜头、辣椒、盐、料酒等。每一种佐料以及应该放的量都决定着辣鸡脚的味。酸中带甜、甜中带辣,吃起来酥鲜入味,那是黎里辣鸡脚的独特之处。

前面冠以地名的美食小吃,要么就是当地独有,要么就是美味绝伦,如南京板鸭或武汉鸭脖子。在吴江,以这种方式命名的小吃非常少见,黎里辣鸡脚是个特例。

据当地资深吃货介绍,黎里辣鸡脚始兴于上世纪80年代,属于外来品,其原型是泡椒凤爪,但泡椒凤爪实在太辣,于是当地的卤菜师傅遂对其加以改良,黎里辣鸡脚就这样问世了。

在黎里古镇上,做辣鸡脚名气最大的是王记辣脚店。老板王占修是个来自安徽的新吴江人,厨师出身,多年前来黎里在一家卤菜店打工,学成手艺后自己创业,还注册了“王记辣脚”的商标,据说,现在他的卤菜店每天能卖出500斤的辣鸡脚,小小的店面门前经常排队。

王占修告诉记者,他选用的原料是优质冰冻鲜鸡脚,制作流程的第一步,是将生鸡脚用清水煮熟,然后剪去趾甲,并在鸡脚上剪出口子以便泡制时入味,剪好后再用凉开水反复清洗,一直洗到水面上看不到一点油星才捞出沥干。

洗净沥干后的鸡脚进入了卤汁泡制程序。卤汁的主要原料是糟卤和料酒以及白糖、盐、醋等配料,其中最关键的是香料,据王占修说,卤汁中的香料有十多种,至于到底是些什么香料,则是不能细说的“商业机密”,“此外,辣椒酱也是我自己独门研制的。”在卤汁中浸泡了两三个小时后,辣鸡脚就大功告成了。

黎里辣鸡脚到底是个什么味当地的一名吃货评价说,和泡椒凤爪相比,黎里辣鸡脚辣得“温柔”,可以在嘴巴里细细咀嚼品尝,不像泡椒凤爪那样辣得人丝丝哈哈地抽凉气。“它的味道,融微辣、微麻、微咸、微甜于一体,五味俱全但每一种味道都十分平和,就像我们这里人的性格一样,吃起来非常鲜、非常嫩、非常脆、非常爽,我们这里的女生都把它当成零食吃,一个小时就能吃上一斤。”

海棠糕

海棠糕是苏州传统糕点,不仅名字好听,而且美味可口。吴江区黎里古镇汇聚各种具有江南特色的名点,这种风味小吃当然是少不了的。

金秋时节,黎里古镇老街(浒泾街)传来阵阵香甜,原来是张记海棠糕开业了。海棠糕用面粉、白糖、豆沙、芝麻、饴糖等食材制作烘烤而成,其口感松软,可作为早饭和闲暇点心。张记海棠糕原先是小小的一家摊位,因其制作工艺的传统和三代人的坚持不懈,每天销售量上千只,生意很好,深受广大百姓的喜爱。

海棠糕,创制于清代,因糕形似海棠花而得名,后逐渐成为苏州、无锡风味小吃之一。它将面粉,酵粉用冷水调成浆状,在特制模具里刷上少许水油,注入面浆放入豆沙、鲜肉、菜猪油等馅心,再用面浆盖面,加上糖猪油丁和红、绿瓜丝、瓜子仁和芝麻等等,盖上撒白糖的铁板放在煤炉上烤熟即成。海棠糕香甜可口,热食尤佳。

制作工艺

1、用水50克将碱化成碱水。在25克花生油中注入50克水,调和成水油。

2、将赤豆,白糖750克,花生油50克制成湿豆沙馅心。

3、将猪板油切成80粒小丁,加白糖100克,制成糖板油丁。

4、将面粉倒入拌面缸内,用冷水拌和成浆状,掺入老酵,加适量碱水搅匀,至面浆无酸性,色不黄为佳。

5、将海棠糕模型工具放在特制的炉火烧热,刷上少许水油,将面浆注入模型深度的一半,在每个模型内放入豆沙20克,再次将面浆注入,盖住豆沙直至模型表面,上面加糖板油丁一粒,四周撒些黄瓜丝,烘5分钟左右。在另一铁板上撒些白糖,将模型内的糕挑出来,面贴铁板,底朝上,放于炉上,待铁板上的白糖深化,再用铁盘把粒翻过来,即为成品。——信息来源于小镇微报

丘振良的天略丘振良的出奇与守正

导语:他得以成功的战略和战术,正是兵法中“出奇守正”奇正之道的绝佳演绎。每个人的人生轨迹都不一样,有的人平平淡淡,有的人轰轰烈烈。...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