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旅游景点介绍游览顺序 故宫的游览顺序图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7浏览:4收藏

故宫旅游景点介绍游览顺序 故宫的游览顺序图,第1张

故宫游览路线及景点详细讲解

故宫游览路线及景点详细讲解如下:

路线介绍

从天安门进入,来到端门,通过端门,来到午门。午门是成凹字形,有海纳百川的寓意,因此皇帝颁发诏书或者接见大军凯旋“献俘”的时候在午门,彰显皇家威严,“杖打”大臣也是在午门。

如今午门是故宫博物院的检票入口,由此进入故宫博物院。午门的东侧是太庙(如今更名为劳动人民文化宫),西侧是社稷坛(如今更名为中山公园),这两个地方可从午门前面的东西两侧进入,故不属于故宫博物院的一部分,各需要另外购票。

太庙是明清祭祀祖先的地方,社稷坛是祭拜土地神与谷神的地方,现在两处基本上成了休闲公园,有不少古树和先迹,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山公园里可以看到由五色土拼接成的社稷坛,每种色土代表九州不同的地方,寓意着天下王土,还可以看见与孙中山先生相关的塑像、古迹等。

由午门进入博物院,便是太和门,午门的从正面看是三个门,从后面看是五个门,素有三明五暗的说法,现在两个暗门里貌似是寄放行李和工作人员休息的地方。从午门后面即可上城墙,可从城墙上环绕紫禁城一圈。

进入太和门,便是著名的巨大的太和殿广场,以及故宫的中心建筑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它们位于三层汉白玉栏杆围护的平台上,三层汉白玉即借佛教里的莲花台之意象,象征皇权的至高无上。汉白玉栏杆上的龙头不仅是装饰,也是排水口,下雨的时候水会从龙嘴里射出。

太和殿就是俗称的金銮殿,但是太和殿及太和殿广场只有在大型的庆典里才会使用,并不是文武百官每天上朝的地方。

保和殿后是天街,天街及正中的乾清门是外朝与内廷的分界线,外朝是国,内廷是家。文武百官不可到达乾清门以后的内廷里,后宫众人也不能随便僭越到乾清门之前的外朝中去。文武百官在乾清门前露天的天街上上朝听政,意在国家大事上达天听。

景点介绍

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天街西侧是军机处,雍正设立,作为皇帝的亲信组织,只有经过钦定的重臣才可以跨过军机处的门槛。

乾清门后面是内廷三大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乾清宫是皇上的住所,坤宁宫是皇后的住所,中间的交泰殿寓意乾坤交泰,交泰殿也是中轴线上第一个出现凤凰图案彩绘的宫殿。

三大宫东西两侧是东西六宫及它们前面的养心殿、斋宫。六宫的排布状似八卦里的坤卦图案,象征女人。东西六宫是古代嫔妃的住所。如今这十二个宫殿有些成了文物与中外文化展览区,有些则并不开放。

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西六宫前面是养心殿,是雍正及其以后的皇帝的居所(雍正以前的皇帝住在乾清宫,养心殿是仓库、工艺作坊),养心殿正殿西边是著名的三希堂,三希,指“士希贤,贤希圣,圣希天”。东六宫前面是斋宫。

坤宁宫后面是坤宁门,门后是御花园,园里假山亭榭古木众多,但是假山都不让游客攀爬或钻洞。园后是钦安门与钦安殿,殿的造型独特,供奉代表北方的玄武大帝。

其后便是神武门,是当年末代皇帝逃出紫禁城的宫门,也是故宫博物院的出口。与神武门隔路正对的是景山,景山西面是北海公园。都是单独的景点需另外买票。出神武门前也可以上城墙,绕回午门,或在途中下至东华门。

西轴线可以由太和门西侧进入,最前面的是家具馆,其内陈列各种精美的家具,后面是武英殿,曾用做皇家书籍的刊印的地方。武英殿正殿的西侧是浴德堂,它是罕见的欧式建筑风格的澡堂。有关它的用途争议颇多。

武英殿往后有18棵槐,再后是冰窖,是用来存放冬天在金水河及北京各处开凿的冰块以在夏天取用、冷藏的地方,现在已变成游客服务区,喝茶休息买东西的地方。

冰窖后,是慈宁宫区,包括慈宁宫御花园、慈宁宫主殿、寿康宫等,是各朝皇太后、太妃居住、礼佛、生活的地方。现主要有典型人物乾隆皇帝的母亲崇文皇太后为例,以单元展览的形式,介绍了太后的晚年的安乐生活。另外,御花园里的佛阁特别漂亮。

东线也可由太和门东侧进入,在三大殿东侧是文华殿和文渊阁,也就是内阁的所在,可惜两个宫区都未开发。顺东侧路往后是箭亭,展览的是历代君主的甲胄、武器等等,箭亭后面是奉先殿和宁寿宫区,这两个景点需要单独买票。

奉先殿靠近西北端,与太庙差不多,是平时祷告祖先的地方。钟表馆应该在奉先殿里展出,但是笔者参观时,钟表馆是在奉先殿前面的小殿展出的,钟表馆展出的是各国送给清朝廷的钟表,非常精致,神奇,巧妙,值得一看。

故宫钟表馆珍藏的写字人钟,报时的时候人会在纸上面自动写下特定的字。宁寿宫区还要往东南一些,展出的是各国的珍宝、故宫文物。宫区的宫殿里包括皇极殿、宁寿宫、颐和轩、养性殿、戏台、阅是楼等。

著名的九龙壁在皇极殿的皇极门前。珍妃井在宫区最后。宁寿宫区是乾隆准备当太上皇时养老的地方,但是因为贪恋政治权术,在嘉庆即位的前几年仍是实际的政权操纵者,实际上也并未住过宁寿宫区。倒是后来慈禧住过一段时间。

宁寿宫区主要凸显出“修身养性、和乐安宁”的雅趣。三层的高大戏台在养性殿东,三层层层有匾有对联,非常宏伟,人可以坐在戏台北边的阅是楼观戏。戏台也是故宫里罕见的朝北的建筑。从宫区后面出来,往西即可到神武门。

关于故宫角楼、御路、雄狮、水缸、门钉、神兽及更为详细的宫殿历史介绍可以去看纪录片《故宫100》。

北京故宫游览顺序攻略

故宫游览顺序可以为午门→文华殿→太和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珍宝馆→东六宫→钟表馆-乾清宫→坤宁宫→御花园→神武门。故宫只能从午门进入。午门即故宫博物院的南门,故宫博物院实行自南向北单向参观路线。午门(南门)只作为参观入口,观众一律从午门进入故宫;神武门(北门)只作为参观出口,观众参观结束后可由神武门或东华门(东门)离开故宫。故宫博物院没有专用停车场,最近的公共停车场在东华门外、景山后街与北海南门,车位有限。建议观众朋友们搭乘公共交通车辆来故宫博物院参观。

故宫游览顺序

故宫游览顺序:午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神武门。

游览路线:午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神武门;适合年龄人群:老人和小孩,以及比较赶时间的人;观赏时间:2个小时左右。

故宫的前三殿是天子的办公区,依次是:太和门-皇帝御门听政的地方;太和殿-皇帝举行大朝的地方,也就是金銮殿;中和殿-除了皇帝临时休息外,更存放着皇家的玉碟,也就是皇家的家谱;保和殿-天下读书人向往的地方。明清时期,每三年在这里会举行一次隆重的殿试活动,钦点“天子门生”。

前朝代表的是皇帝的威仪,所以,也是所有游客参观故宫的必经之所。紫禁城的整体建筑体系是“中轴布局、左右对称”。所以,放眼太和殿广场的最佳位置,就是两侧的弘义阁和体仁阁平台上,同样,这也是拍摄太和殿、太和殿广场的绝佳位置。

走下保和殿后的丹陛,就可以看到内左门、乾清门、内右门,三道门内便是皇帝和家眷们居住的内廷,也就是“后宫”。

乾清宫-雍正帝之前皇帝的居所;坤宁宫-明代皇后的居所;清代为了不忘祖先信仰,把坤宁宫左侧改外萨满教祭祀的地方,右侧则是皇帝的婚房。在“乾”“坤”之间,便是象征着帝后和睦的“交泰殿”。御花园-休闲场所,想必大家也都知道,那些宫斗戏里面,皇后妃子们散心在这里,有时在路上碰到也都是狭路相逢勇者胜呐。

传统旅游团在结束了后三座大殿的游览后,会径直进入御花园,然后出神武门,结束故宫的游览。

故宫最佳游览路线

故宫游览路线:午门-太和门-弘义阁-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乾清宫。

1、首先,我们从故宫的午门进入明清也把午门称为五凤楼,沿用了从隋唐时期流传下来的五凤楼之名。午门上部为门楼一座,两翼俗称“雁翅楼”,整座建筑高低错落,左右呼应,形若朱雀展翅,故又有“五凤楼”之称。可见明清也把午门称为五凤楼,当时从隋唐、宋代流传下来的。

2、接着,我们到了太和门,太和门是紫禁城内最大的宫门,也是外朝宫殿的正门。太和门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当时称奉天门。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门,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顺治三年(1646年)、嘉庆七年(1802年)重修,光绪十四年(1888年)被焚毁,次年重建。

3、然后我们到了弘义阁,弘义阁位于太和殿前广场西侧,面东,与体仁阁相对而立。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初称武楼,嘉靖时称武成阁,清初改称弘义阁。清代为内务府银库,收存金、银、制钱、珠宝、玉器、金银器皿等。皇帝皇后筵宴所用金银器皿由银库预备,用毕仍交该库收存。

4、太和殿,是为越南皇帝加冕等重大典礼及节日庆典之处,1805年建造,1824年重修,本世纪初又经大修。是越南顺化皇城中最大的建筑。

5、中和殿:(明朝称华盖殿、中极殿)是故宫三大殿之一也是外廷三大殿中面积最小的,位于太和殿后。

6、保和殿:在中和殿后。保和殿高29米,平面呈长方形,面阔9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1240_。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赐宴外藩王公的场所。保和殿也是科举考试举行殿试的地方。

7、乾清宫:乾清宫在故宫内庭最前面保和殿的后面。乾清宫是内廷正殿,高20米。重檐庑殿顶。殿的正中有宝座,内有“正大光明”匾。

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到了其曾祖父时,又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巩县[河南巩义]县令,与当时的新郑[属河南]县令是好友。见新郑山川秀美,民风淳朴,白湟十分喜爱,就举家迁移到新郑城西的东郭宅村(今东郭寺)。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2月28日)正月二十日,白居易在东郭宅降生了。武宗会昌六年(846年)八月卒于洛阳[属河南],享年75岁。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晚年官至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写下了不少感叹时世、反映人民疾苦的诗篇,对后世颇有影响。是我国文学史上相当重要的诗人。

一生以44岁被贬江州司马为界,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是兼济天下时期,后期是独善其身时期。白居易贞元二十六年(800)29岁时中进士,先后任秘书省校书郎、盩至尉、翰林学士,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写了大量讽喻诗,代表作是《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这些诗使权贵切齿、扼腕、变色。元和六年,白居易母亲因患神经失常病死在长安,白居易按当时的规矩,回故乡守孝三年,服孝结束后回到长安,皇帝安排他做了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六月,白居易44岁时,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暗杀,武元衡当场身死,裴度受了重伤。对如此大事,当时掌权的宦官集团和旧官僚集团居然保持镇静,不急于处理。白居易十分气愤,便上疏力主严缉凶手,以肃法纪。可是那些掌权者非但不褒奖他热心国事,反而说他是东宫官,抢在谏官之前议论朝政是一种僭越行为;还说他母亲是看花时掉到井里死的,他写赏花的诗和关于井的诗,有伤孝道,这样的人不配做左赞善大夫陪太子读书,应驱逐出京。于是他被贬为江州司马。实际上他得罪的原因还是那些讽谕诗。

贬官江州给白居易以沉重打击,他说自己是 “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早年的佛道思想滋长。三年后他升任忠州刺史。元和十五年,唐宪宗暴死在长安,唐穆宗继位,穆宗爱他的才华,把他召回了长安,先后做司门员外郎、主客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等。但当时朝中很乱,大臣间争权夺利,明争暗斗;穆宗政治荒怠,不听劝谏。于是他极力请求外放,穆宗长庆二年出任杭州刺史,杭州任满后任苏州刺史。晚年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七十岁致仕。比起前期来,他消极多了,但他毕竟是一个曾经有所作为的、积极为民请命的诗人,此时的一些诗,仍然流露了他忧国忧民之心。他仍然勤于政事,作了不少好事, 如他曾经疏浚李泌所凿的六井,解决人民的饮水问题;他在西湖上筑了一道长堤,蓄水灌田,并写了一篇通俗易懂的《钱塘湖石记》,刻在石上,告诉人们如何蓄水泄水,认为只要“堤防如法,蓄泄及时”, 就不会受旱灾之苦了。这就是有名的“白堤”。

白居易的祖父白湟、父亲白季庚及外祖父都是诗人,在这种家庭背景下,白居易读书十分刻苦,终成诗人。但白居易和李白、杜甫一样,也嗜酒成性。 张文潜在《苕溪鱼隐丛话》中说:陶渊明虽然爱好喝酒,但由于家境贫困,不能经常喝美酒,与他喝酒的都是打柴、捉鱼、耕田的乡下人,地点也在树林田野间,而白居易家酿美酒,每次喝酒时必有丝竹伴奏,僮妓侍奉。与他喝酒的都是社会上的名流,如裴度、刘禹锡等。

他在67岁时,写了一篇《醉吟先生传》。这个醉吟先生,就是他自己。他在《传》中说,有个叫醉吟先生的, 不知道姓名、籍贯、官职,只知道他做了30年官,退居到洛城。他的居处有个池塘、竹竿、乔木、台榭、舟桥等。他爱好喝酒、吟诗、弹琴,与酒徒、诗宇航局、琴侣一起游乐。事实也是如此,洛阳城内外的寺庙、山丘、泉石,白居易都去漫游过。

每当良辰美景,或雪朝月夕,他邀客来家,先拂酒坛,次开诗箧,后捧丝竹。于是一面喝酒,一面吟诗,一面操琴。旁边有家僮奏《霓裳羽衣》,小妓歌《杨柳枝》,真是不亦乐乎。直到大家酩酊大醉后才停止。白居易有时乘兴到野外游玩,车中放一琴一枕,车两边的竹竿悬两只酒壶,抱琴引酌,兴尽而返。

又据《穷幽记》记载,白居易家有池塘,可泛舟。他宴请宾客,有时在船上,他命人在船旁吊百余只空囊,里面装有美酒佳肴,随船而行,要吃喝时,就拉起,吃喝完一只再拉起一只,直至吃喝完为止。

如此说来,与陶渊明的苦况,当然不同。

方勺《泊宅编》卷上说:白乐天多乐诗,二千八百首中,饮酒者八百首。这个数字不算小。

他喝酒时,有时是独酌。如在苏州当刺史时,因公务繁忙,用酒来排遣,他是以一天酒醉来解除九天辛劳的。他说:不要轻视一天的酒醉,这是为消除九天的疲劳。如果没有九天的疲劳,怎么能治好州里的人民。如果没有一天的酒醉,怎么能娱乐的的身心。他是用酒来进行劳逸结合的。

更多的是同朋友合饮。他在《同李十一醉忆元九》一诗中说;花时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当酒筹。在《赠元稹》一诗中说:花下鞍马游,雪中杯酒欢。在《与梦得沽酒闲饮且约后期》一诗中说;共把十千沽一斗,相看七十欠三年。在《同李十一醉忆元九》一诗中说: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河南尹卢贞刻《醉吟先生传》于石,立于墓侧。传说洛阳人和四方游客,知白居易生平嗜酒,所以前来拜墓,都用杯酒祭奠,墓前方丈宽的土地上常是湿漉漉的,没有干燥的时候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极可注意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与元九书》中,他明确说:“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由此可以看出,在白居易自己所分的讽谕、闲适、感伤、杂律四类诗中,前二类体现着他 “奉而始终之”的兼济、独善之道,所以最受重视。而他的诗歌主张,也主要是就早期的讽谕诗的创作而发的。

早在元和初所作《策林》中,白居易就表现出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谕的倾向:“今褒贬之文无核实,则惩劝之道缺矣;美刺之诗不稽政,则补察之义废矣。……俾辞赋合炯戒讽谕者,虽质虽野,采而奖之。”(六十八《议文章》)诗的功能是惩恶劝善,补察时政,诗的手段是美刺褒贬,炯戒讽谕,所以他主张: “立采诗之官,开讽刺之道,察其得失之政,通其上下之情。”(六十九《采诗》)他反对离开内容单纯地追求“宫律高”、“文字奇”,更反对齐梁以来“嘲风月、弄花草”的艳丽诗风。在《新乐府序》中,他明确指出作诗的标准是:“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这里的“质而径”、“直而切”、 “核而实”、“顺而肆”,分别强调了语言须质朴通俗,议论须直白显露,写事须绝假纯真,形式须流利畅达,具有歌谣色彩。也就是说,诗歌必须既写得真实可信,又浅显易懂,还便于入乐歌唱,才算达到了极致。

白居易对诗歌提出的上述要求,全部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补察时政。所以他紧接着说:“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 (《新乐府序》)在《与元九书》中,他回顾早年的创作情形说:“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为时为事而作,首要的还是“为君”而作。他也说:“但伤民病痛,不识时忌讳”(《伤唐衢二首》其二),并创作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的讽谕诗,但总体指向却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寄唐生》)。因为只有将民情上达天听,皇帝开壅蔽、达人情,政治才会趋向休明。

《琵琶行》与《长恨歌》是白居易写得最成功的作品,其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抒情因素的强化。与此前的叙事诗相比,这两篇作品虽也用叙述、描写来表现事件,但却把事件简到不能再简,只用一个中心事件和两三个主要人物来结构全篇,诸如颇具戏剧性的马嵬事变,作者寥寥数笔即将之带过,而在最便于抒情的人物心理描写和环境气氛渲染上,则泼墨如雨,务求尽情,即使《琵琶行》这种在乐声摹写和人物遭遇叙述上着墨较多的作品,也是用情把声和事紧紧联结在一起,声随情起,情随事迁,使诗的进程始终伴随着动人的情感力量。除此之外,这两篇作品的抒情性还表现在以精选的意象来营造恰当的氛围、烘托诗歌的意境上。如《长恨歌》中“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琵琶行》中 “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等类诗句,或将凄冷的月色、淅沥的夜雨、断肠的铃声组合成令人销魂的场景,或以瑟瑟作响的枫叶、荻花和茫茫江月构成哀凉孤寂的画面,其中透露的凄楚、感伤、怅惘意绪为诗中人物、事件统统染色,也使读者面对如此意境、氛围而心灵摇荡,不能自己。

闲适诗和讽谕诗是白居易特别看重的两类诗作,二者都具有尚实、尚俗、务尽的特点,但在内容和情调上却很不相同。讽谕诗志在“兼济”,与社会政治紧相关联,多写得意激气烈;闲适诗则意在“独善”,“知足保和,吟玩性情” (《与元九书》),从而表现出淡泊平和、闲逸悠然的情调。

白居易的闲适诗在后代有很大影响,其浅切平易的语言风格、淡泊悠闲的意绪情调,都曾屡屡为人称道,但相比之下,这些诗中所表现的那种退避政治、知足保和的“闲适”思想,以及归趋佛老、效法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因与后世文人的心理较为吻合,所以影响更为深远。如白居易有“相争两蜗角,所得一牛毛” (《不如来饮酒七首》其七)、“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对酒五首》其二)的诗句,而“后之使蜗角事悉稽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八)。即以宋人所取名号论,“醉翁、迂叟、东坡之名,皆出于白乐天诗云”(龚颐正《芥隐笔记》)。宋人周必大指出:“本朝苏文忠公不轻许可,独敬爱乐天,屡形诗篇。盖其文章皆主辞达,而忠厚好施,刚直尽言,与人有情,于物无着,大略相似。谪居黄州,始号东坡,其原必起于乐天忠州之作也。”(《二老堂诗话》)凡此种种,都展示出白居易及其诗的影响轨迹。

(自无常冥使吧)关盼盼原是徐州名妓,后被徐州守帅张愔纳为妾室。白居易远游徐州,张愔设宴款待他,席间,还让宠妾关盼盼歌舞助兴,白居易大为赞赏关盼盼才艺,写下了“醉娇胜不得,风袅牡丹花”一诗。两年后张愔病逝,姬妾们作猢狲散,只有关盼盼难忘恩情,移居旧宅燕子楼,矢志守节,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一晃,十年过去了。白居易听闻了关盼盼守节一事,认为她既已坚持这么久,何不索性以死殉夫,留下贞节烈妇的名声,成就千古美谈呢。于是提笔作诗,托人转交关盼盼只见上书:

黄金不惜买娥眉,

拣得如花四五枚,

歌舞教成心力尽,

一朝身去不相随。

关盼盼看到这首诗,立刻大哭一场。她之所以不死,是唯恐别人误会张愔自私,让爱妾殉身,反辱没了张愔名声,所以苛延残喘,偷生了这些年,而白居易竟以诗作讽,逼她殉夫,怎不悲愤?性情贞烈的关盼盼在十天后绝食身亡。一个出身风尘的女子,本来就无法以忠诚贞洁来要求她,就算良家妇女为亡夫守节,也只是个人选择,或取决于夫妻感情。

像关盼盼这样痴情重义的,只能说是张愔的福分,遇上一个知恩图报情深意切的女子。注意,关盼盼守了十年,而不是一年半载地摆摆姿势,沽名钓誉。

惨淡哀戚地活十年,不是更难于一死了之吗?但是,向来都很悲天悯人的白居易不仅不同情她的境遇,还狠推一把,认为她应该自杀殉情,用粗暴的男权主义给她指出一条绝路,译成口语就是,你怎么不去死?

殉葬这种事有多么不人道,已不用再三论证,而殉情,完全要看个人意愿,你死了,我也无法独活,那我们就一起去。可白居易作为一个旁观者,有什么资格指手划脚呢?

吃人的礼教终于生吞了关盼盼,她临死前念了一句,儿童不识冲天物,漫把青泥汗雪毫———你白居易稚若幼童,怎识得我冰清玉洁。

她以自己高贵的死,回敬了大诗人白居易。白居易听闻死讯也大为后悔。若干年后,他归隐洛阳香山,心知时日不多,就遣散了侍姬樊素与小蛮(其实这是白又反下的第二个错误,两个小妾本就命苦,又已是“残花败柳”之身却被老白扫地出门,老白看来是没想过她们其实也是也自己一样的人),不想她们重蹈关盼盼的悲剧。

白居易逝世时,时年75岁。葬于龙门山。他去世后,唐宣宗写诗悼念他说:"缀玉连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白居易

(772~846)

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原籍山西太原,祖上迁下陕西渭南。晚年官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

生平

他生于“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生地郑州新郑(今河南新郑县)。11岁起,因战乱颠沛流离五、六年。少年时读书刻苦。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十八年,与元稹同举书判拔萃科。二人订交。以后诗坛元白齐名。十九年春,授秘书省校书郎。元和元年(806),罢校书郎,撰《策林》75篇,登“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授县尉。作《观刈麦》、《长恨歌》。元和二年回朝任职,十一月授翰林学士,次年任左拾遗。四年,与元稹、李绅等倡导新乐府运动。五年,改京兆府户曹参军。他此时仍充翰林学士,草拟诏书,参与国政。他能不畏权贵近,直言上书论事。元和六年,他因母丧居家,服满,应诏回京任职。十年,因率先上疏请急捕刺杀武元衡凶手,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次年写下《琵琶行》。开始“吏隐”,在庐山建草堂,思想从“兼济天下”转向“独善其身”,闲适、感伤的诗渐多。元和十三年,改忠州刺史,十五年还京,累迁中书舍人。因朝中朋党倾轧,于长庆二年(822)请求外放,先后为杭州、苏州刺史,颇得民心。文宗大和元年(827),拜秘书监,明年转刑部侍郎,四年,定居洛阳。后历太子宾客、河南尹、太子少傅等职。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在洛阳以诗、酒、禅、琴及山水自娱,常与刘禹锡唱和,时称刘白。会昌四年,出资开凿龙门八节石滩以利舟民。75岁病逝,葬于洛阳龙门香山琵琶峰,李商隐为其撰写墓志。

诗歌理论

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释、道三家。立身行事,以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为指导思想。其“兼济”之志,以儒家仁政为主,也包括黄老之说、管萧之术和申韩之法;其“独善”之心,则吸取了老庄的知足、齐物、逍遥观念和佛家的“解脱”思想。二者大致以白氏被贬江州司马为界。白居易不仅留下近3000首诗,还提出一整套诗歌理论。他把诗比作果树,提出“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的观点,他认为“情”是诗歌的根本条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同上),而情感的产生又是有感于事而系于时政。因此,诗歌创作不能离开现实,必须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他继承了《诗经》以来的比兴美刺传统,重视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强调诗歌揭露、批评政治弊端的功能。他在诗歌表现方法上提出一系列原则:

“辞质而径”,辞句质朴,表达直率;

“言直而切”,直书其事,切近事理;

“事核而实”,内容真实,有案可稽;

“体顺而肆”,文字流畅,易于吟唱(《新乐府序》)。他的这种诗歌理论对于促使诗人正视现实,关心民生疾苦,是有进步意义的。对大历(766~779)以来逐渐偏重形式的诗风,亦有针砭作用。但过分强调诗歌创作服从于现实政治的需要,则势必束缚诗歌的艺术创造和风格的多样化。

文学创作

白居易曾将自己的诗分成讽谕、闲适、感伤和杂律四大类。大体上,前三类为古体,后一类为近体。前三类大致以内容区分,但有相交。四类诗中,白氏自己比较重视前两类,认为讽谕诗反映了“兼济之志”;闲适诗显示出“独善之义”;都是他人生目标的直接体现。感伤诗和杂律诗则“或诱于一时一物,发于一笑一吟,率然成章,非平生所尚”(《与元九书》)。讽谕诗是白诗中的精华。代表作有《新乐府》50首,《秦中吟》10首。它们广泛反映了中唐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重大问题,着重描写了现实的黑暗和人民的痛苦。这些诗措辞激烈,毫无顾忌,突破了“温柔敦厚”的诗教传统,在古代批评时政的诗歌中十分突出。讽谕诗在形式上多直赋其事。叙事完整,情节生动,人物情节细致传神。另一部分讽谕诗则采用寓言托物的手法,借自然物象寄托政治感慨。这两类作品都是概括深广,主题集中,形象鲜明,语言晓畅明白。部分《新乐府》还采用“三、三、七”言句式,有民间通俗文艺的痕迹。闲适诗多抒写对归隐田园的宁静生活的向往和洁身自好的志趣。不少诗也宣扬了知足保和、乐天安命的思想。但也有些诗从侧面表现对现实的不满,说明他追求闲适只是无可奈何的解脱。感伤诗以叙事长诗《长恨歌》、《琵琶行》最为著名。《长恨歌》歌咏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婚姻爱情故事,既有“汉皇重色思倾国”的寄讽,更有“此恨绵绵无绝期”的感伤和同情。《琵琶行》则有“天涯沦落人”的遭际之感,且语言成就突出。此二诗叙事曲折,写情入微,善于铺排烘托,声韵流畅和谐,流传甚广。白氏还有不少赠酬亲朋篇什,情真意切,挚朴动人。但这类诗中较多叹老嗟病,伤往悼亡的伤感色彩及度脱尘嚣的佛家思想。杂律诗在白诗中最多,以一些耐人寻味的抒情山水小诗较著名,白描手法,寥寥几笔,生意盎然。另有一些铺陈故实、排比声律的长篇排律和杯光酒影、艳情风月的小诗,也颇为时人效仿。白诗在当时流传广泛,上自宫廷,下至民间,处处皆是,其声名还远播新疆和朝鲜、日本。白诗对后世文学影响巨大,晚唐皮日休、陆龟蒙、聂夷中、罗隐、杜荀鹤,宋代王禹偁、梅尧臣、苏轼、张耒、陆游及清代吴伟业、黄遵宪等,都受到白诗的启示。

后代剧作家也多有据白诗故事进行再创作,如白朴、洪据《长恨歌》分别作《梧桐雨》、《长生殿》;马致远、蒋士铨据《琵琶行》分别作《青衫泪》、《四弦秋》。白诗词句,也多为宋、元、明话本所采用。白居易不属韩柳文学团体,但也是新体古文的倡导者和创作者。其《策林》75篇,识见卓著,议论风发,词畅意深,是追踪贾谊《治安策》的政论文;《与元九书》洋洋洒洒,夹叙夹议,是唐代文学批评的重要文献。《草堂记》、《冷泉亭记》、《三游洞序》、《荔枝图序》等文,均文笔简洁,旨趣隽永。为唐代散文中的优秀之作。白居易还是词创作的有力推动者,《忆江南》、《浪淘沙》、《花非花》、《长相思》诸小令,为文人词发展开拓了道路。

本集和研究资料

白居易生前曾自编其集《白氏文集》(初名《白氏长庆集》),收诗文3800多篇,后散乱。现存最早的《白氏文集》是南宋绍兴刻本,收诗文3600多篇(羼入几十篇他人作品)。明马元调重刻本和日本那波道园1618年本与绍兴本基本相同。清初汪立名《白香山诗集》仅收诗。今人顾学颉以绍兴本为底本,参校各本而成《白居易集》及《外集》,附白氏传记、白集重要序跋和简要年谱。近人陈寅恪有《元白诗笺证稿》,中华书局1962年出版陈友琴编《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白居易卷》、日本花房英树《白居易研究》等,都是较重要的研究参考书籍。

适合女生的75项爱好

1、瑜伽:女生学习瑜伽既能调整体态,使身体变得更加柔软,也有净化心灵的效果,对于改善身体和心性有很大的效果。

2、插花:是一门陶冶性情的艺术。

3、茶艺:从操作到品味都是意境。

4、手绘:可以在画中表达情感&记录生活。

5、烘焙:女生都是非常喜欢甜品的,烘焙是制作甜品的手段,学习烘焙既能满足自己对甜品的热爱,也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

6、书法:传统艺术,陶冶性情,修炼身心。

7、摄影:现代必备技能,可以记录生活记录美

8、舞蹈:形体美,会跳舞特别有气质和吸引人

9、乐器:培养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独特气质。

10、唱歌: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人美声甜加分

11、运动:既保持青春活力也是保持身体健康

12、吉他吉他相对于大龄一点的女生比较喜欢,吉他有速成班,而女生学吉他还有帅气的感觉!参加什么比赛啦、文艺演出啦,吉他在手,直接就弹起来!

13、芭蕾舞、拉丁舞舞蹈很能锻炼孩子的节奏感和身体协调性,有的孩子会从小就开始跳芭蕾舞,所以从小开始练习舞蹈真的会让女生越来越有气质。

14、运动:保持青春活力的同时也保持身体健康

15、穿搭:跟穿搭博主学搭配提升品位

16、拿下驾照:给自己增加一项技能

17、拍照:关注时尚博3E学习拍照姿势

18、化妆:学会化妆技巧可以快速提升颜值

19、护肤:了解护肤成分把皮肤养好

20、熟练软件: ps, pr, office等熟练操作

21、学好一门外语:英语,日语/韩语等

22、旅游:可以增长见识开阔眼见,自己种植物

23、和一堆朋友打牌

24、写博客

25、做剪贴簿

26、徒步旅行,发现各种新的徒步旅行地点

27、买一台缝纫机,自己设计衣服

28、加入或自己建一个品酒俱乐部

29、成为儿童运动队的教练

30、做你自己的玻璃瓶

31、做个家教

32、重新装修你家的一个房间

33、试着装罐头或自己做果酱

34、自己做首饰

35、参加课后日托项目的志愿者

36、学习下棋

37、创建一个微博账号,记录生活

38、冥想

39、收集,可以收集一些让你着迷或带给你快乐的完全随机的东西

40、练习演讲,提高你的演讲技巧

41、观鸟、遛鸟

42、注册一些技能共享课程

43、学习魔术

44、去野营

45、去各种城市中探索

46、养狗,养猫,养鱼

47、写小故事

48、热衷于关注和讨论新闻

49、学习如何编码

50、钓鱼

51、针织

52、攀岩

53、写文章并尝试发表

54、追踪和研究家谱

55、成为你最喜欢的音乐类型的专家(或其他任何音乐)

56、加入终极飞盘队

57、参加越野跑、游泳或骑自行车

58、舞蹈

59、做饭,做你的家庭食谱

60、学保龄球

61、空中飞人和其他马戏动作

62、收藏古董

63、学会自己剪头发

64、创建一个连环画系列

65、去滑雪或滑冰

66、设计和建造你梦想中的玩具屋

67、报名参加拳击课

68、试着跑酷

69、练习木工

70、相声,磨练你的喜剧技巧

71、加入作家俱乐部或协会

72、买一本彩绘书

73、成为一名业余技工

74、成为烤肉和烧烤的专家

75、学习柔术

  孟庙,又称亚圣庙,为历代祭祀孟子的场所。孟子庙奉祀,始于宋景佑四年(公元1037年)。初建于邹城东北,距城13公里的四基山西南麓,孟轲陵墓之前。据孟林享殿内现存宋景佑五年《新建孟子庙记》碑文记载:此庙为孔子第四十五代孙孔道辅所创建。后因距城较远,瞻仰祭祀等诸多不便,又别建孟庙于邹城东郊,此为邹城有庙之始。此庙之具体位置、规模和建庙的确切年代,今已不能详考。宋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复建孟庙于现址。现在之孟庙亦非宋宣和建庙之旧观,历经金、元、明、清数十次重修和扩建,才具有现在的规模。

  现今之孟庙,坐落在邹城城区南部,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东倚文贤岗,西濒京沪铁路,北枕因利渠,南临邹济公路,县城市区环拱于北,凫峄诸山雄峙于南,俨如画屏。庙内古木森蔚,碑碣林立,庙之周围绕以红色垣墙。孟庙之面积,据元代元贞年重修孟庙碑记载:基地为194亩。1964年,邹县文物保管所曾进行一次面积实测:南北,由孟庙北墙至庙前河滨,全长为4585米,垣墙之内为3175米。东西,由西庙墙至东庙墙外柏树处,为95米,垣墙之内为85米。总面积为653亩。

  孟庙建筑

  孟庙是一处长方形,五进院落的古代建筑群,以方体建筑亚圣殿为中心,南北为一条中轴线,左右作对称式配列,有些地方又因地制宜地进行了适当安置。逐院前进,错落有致,起伏参差,院院不同、各具格局,充分体现了古建筑的特点。

  庙之正南门为“棂星门”。“棂星”即指天上的天镇星,天子祭天必先祭棂星,孟庙第一道门以“棂星”命名,含有尊圣如天之意。“棂星门”高大威严,封建时代除农历二、八月祭祀孟子大典之日,或帝王钦差前来拜谒孟庙之时,才开此门,平时闭门不启。现为进入孟庙的正门。门内东西各建一座斗拱承托的木坊,左为“继往圣”、右为“开来学”,以表彰孟轲对儒学有“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功绩。上述三座木架结构的门坊为清康熙年间重修孟庙时所建。

  进“棂星门”即为孟庙的第一进院落,北墙正中可见“亚圣坊”,此为第二道门坊。这座门坊为四柱三门,柱八棱,顶端装饰古瓶、朵云,类似华表。坊额正中刻楷书“亚圣庙”三字;东侧门楣坊心线刻云龙;两侧坊心线刻长有双翼展翅飞翔于流云之中的翼龙。石坊东侧竖有万历九年所立《邹国亚圣公庙》碑一幢。由此可知,这座门坊原为明代的孟庙大门,其建坊年代,当在立碑之前。穿过亚圣庙石坊,便进入了孟庙的第二进院落。院内古木苍苍、翳天蔽日,这些松桧大都800余年,虽历经沧桑,依旧枝干挺拔。古人对孟庙的树木多有赞颂,如“满林松柏带苍烟”、“云烟松柏不胜情”等诗句,读来生动传神,确是描出了孟庙林木的特点。更有大书法家董其昌,专题孟庙古桧:“爱此孟祠树,森然见典型。沃根洙水润,含气峄山灵。阅世磨秦籀,参天接鲁青。方知樗散寿,只入列仙经。”沿着古桧柏下的一条砖铺甬道北行,即到“仪门”。这是一座歇山式斗拱承托三启门洞的高大门楼。门额悬一竖匾,上书“泰山气象”四字,故又称“泰山气象”门。

  越过“仪门”便是孟庙的第三进院落。院内东西各建一门,是平常出入孟庙的通道。东西门原名为“钟灵门”、“毓秀门”,清乾隆四年重修孟庙时改称为“知言门”、“养气门”。取义于孟子“*辞知其蔽……”和“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两门的南侧分别建有“祭器库”和“省牲所”。据天启三年《重修孟夫子庙》碑记载:“天启三年二月建祭器库、省牲房各三楹。”这两处建筑是专为存放祭器和祭品的地方。院北三门并列:中为“承圣门”;东为“启贤门”;西为“致敬门”。孟庙由此分为东西中三路。承圣门前有一座高大的碑亭,重檐斗拱,琉璃碧瓦,贴金彩绘,富丽堂皇。亭内放置清代康熙《御制孟子庙碑》一幢,故名:康熙御笔亭。碑额浮雕泰山祥云、二龙戏珠,雕刻技艺精湛,形象逼真。碑座为一巨大怪兽,狮头、龟背、鹰爪、蛇尾。这是孟庙中现存最大一块石碑。碑文字体工整秀丽,为康熙二十六年四月,清圣祖玄烨御笔亲书。碑亭东侧竖有《孟母断机处》、《子思作中庸处》、《孟母三迁祠》和乾隆皇帝的《述圣子思子赞》及《述圣子思石刻像》等石碑数幢。

  进入“承圣门”便是孟庙的第四院落,也是孟庙的中心院落。院内建有“乾隆御碑亭”,亭内竖有清乾隆皇帝手书《亚圣孟子赞碑》。院内有水井一眼,据井旁石碑记载,“清乾隆十一年庙前演戏,忽日中声震如雷,闻者环顾失色,见阶前陷有甓甃圆痕,熟视乃井也”,故名天震井。今井边石栏为清道光十一年所建。清代诗人葛临绪曾有《题天震井》诗一首:“古井澜翻近庙堂,天惊石破水泉香,汲来修绠原无底,洙泗渊源一脉长。”这井就在“亚圣殿”前。

  亚圣殿为孟庙的主体建筑,殿高17米,进深2048米,横宽277米。大殿始建于宋宣和三年,据殿内碑文记载为徐韨、朱缶所创建,历经金、元、明、清,中间多有维修。清康熙七年鲁南地区发生大地震,原殿倒塌,因此,现存大殿系清康熙十一年所建。现在的亚圣殿为一座金碧辉煌、雕梁画栋、重檐飞翘、歇山转角的宫殿式建筑。殿的四周列擎檐的巨型石柱,都饰以浅浮雕,门侧四柱正南面刻翼龙在云中翱翔,栩栩如生,别处罕见。其余各面刻宝相牡丹或西番莲花纹,世型石柱为明代维修孟庙时所制。梁坊藻井是用金箔贴制的云龙图案。大殿正面重檐之间高悬一匾,上书“亚圣殿”楷书贴金大字。正中门额上挂“道阐尼山”横匾一块。殿内承以八根巨型朱漆木柱,迎门正面两柱挂以一副巨型抱柱对联,“尊王言必称尧舜,忧世心切同禹颜”。对联和门匾都是清代乾隆手书。殿内正中雕龙贴金的神龛内供奉着衮冕九旒九章的孟子塑像,东侧神龛雍正皇帝手书“守先待后”的金匾一块。这座大殿除了用于纪念孟子之外,还是一处建筑、雕刻、铸造、绘画的古代艺术博物馆,与曲阜孔庙的“大成殿”遥相辉映。

  亚圣殿前的东西两庑,原是供奉孟子的弟子和历代研究儒家孟子学派有贡献的学者的场所。亚圣殿后院里,建有五楹歇山式孟庙“寝殿”。始建于元代元贞元年,原名为“邹国公祠堂”,是供奉孟子父母的殿堂。明弘治十年增修孟庙时改为寝殿,成为祭祀甾子夫人田氏的专祠。殿前露台和甬道之上的三棵古桧树,为北宋宣和年间所植,距今已有900余年的历史,现依然青翠蓊郁。

  孟庙东路,步入启贤门,甬道两侧碑碣林立,是孟庙各类石碑集中存放的地方,俗称“孟庙碑林”。甬道尽头即是启圣殿,五楹,单檐歇山式,殿内神龛中供奉着孟子父孟孙激的塑像。因为孟子的父亲在元代延佑三年尊为邾国公,故此殿原名为“邾国公殿”,后改为启圣殿。其后为“孟母殿”,殿内无塑像,正中神龛内安放木主牌位。其上楷书“邹国端范宣献夫人之位”。东壁神龛内供有孟子石刻像一尊,据《三迁志》记载:此像为宋景佑年间孔道辅修孟母墓时掘得,定名为“孟子石刻像”。

  穿越致敬门即进入孟庙西路。正北有一门名为“斋戒门”,门内是一座雅静秀丽的小庭院。院内外四周墙壁上镶嵌着50多块碑刻,多为历代名人文士前来孟庙晋谒游览后的诗词题咏。斋戒门内东西侧一雌一雄的两株古老巨大的银杏树参天而立,绿荫蔽满整个庭院。一株古老的紫藤萝旋转曲折地缠绕树干,一直伸展到树顶,是孟庙奇景之一。此院即为“致严堂”院。建堂三楹。是孟轲嫡系后裔祭祖之前沐浴、更衣之所。原名“斋宿所”。

  致严堂后面的“祧主祠”是孟氏的家庙。祠庙三楹,建于清道光十年,祠内存放孟氏大宗户五代以上至二世祖的木制神主牌。祧主祠后,还有一处小院,院内建有砖台,台上置石雕池一件。祭祀时在池内焚烧写于帛上的祭文,因而称为“焚帛池”。

  孟庙不仅以古老的建筑称著于世,而且还保存着秦、汉、晋、唐、宋、金、元、明各代碑刻270余块。虽历经千年,仍大多完好,为历代文人学者所重视。这些碑刻书体精美,楷、草、隶、篆各体具备。其中西汉天凤三年《莱子候刻石》、东汉《石墙村刻石》、西晋永康二年《刘宝墓志铭》、元代仿刻秦李斯小篆《峄山刻石》等,都是世所罕见的珍品。此外,庙内还存放着100多块汉墓画像石、汉代石人、石兽和元代的盘龙浮雕石柱等,这些文物给人们美的享受,为古老的孟庙增添了光彩。

  孟府位于邹县南关与孟庙毗邻,是孟轲嫡系后裔居住的宅弟。元至顺二年(公元1331年),文宗皇帝封孟轲为“邹国亚圣公”,从此,孟府又被称为亚圣府。孟府的始建年代不详,据孟庙内现存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孟氏宗传祖图碑”记载:“宋仁宗景佑四年,孔道辅守兖州访亚圣坟于四基山之阳,得其四十五代孙孟宁,因荐于朝授迪功郎,主邹县簿奉祀祖庙,迪功新故宅,坏屋壁,乃得所藏家谱。”说明北宋景佑年间就已修建了孟府,但故宅所在何处,却未曾说明。推测孟府应在宋景和四年(公元1122年),第三次迁建孟庙时同时迁建孟府。

  孟府坐落在孟庙西侧,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226米,东西宽99米,面积约4万平方米。前后共有七进院落,楼、堂、阁、室148间。以主体建筑大堂为界,前为官衙,后为内宅。孟府二门内东侧墙壁间镶嵌着一块明万历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为恳恩照例优免以杜攀扰事》碑。碑文中记述了明皇朝饮赐的庙户、礼生、佃户、洒扫户、差役等,不得滋意攀扰等事。另外,孟府第四层院中“赐书楼”是典型的明代建筑,据此可证实孟府在明代就具有相当大的规模了。

  孟府大门,为三楹,门楣正中悬有匾额,上书“亚圣府”三个贴金大字。黑漆大门上绘有约两米高的彩绘门神。门外建有高大的影壁。一对精雕石狮雄居于门的左右。门阶两旁有上马乘车用的方形石台一对。

  二门又称为“礼门”,其建筑形式与大门基本相同,但门洞为三启,正中门楣上书“礼门义路”四字。六扇黑漆大门的正中两扇彩绘着顶盔披甲的执刀武士,两侧的四扇则彩绘着执笏的文官,威严煊赫。二门内为“仪门”,其两边不与垣墙连属,类似遮堂门,全系木结构,仅有圆柱两根,下有石鼓夹抱,上面承托着彩绘大屋顶,前后缀着倒垂的四个木雕花蕾,故又名为“垂花门”。平时此门紧闭不开,每逢孟府喜庆大典、皇帝幸临、定量读圣旨或举行重大祭祀仪式时,鸣礼炮十三响然后开启。这中仪门在封建社会只有列土封侯的邦君才有资格建造,故又称“塞门”。

  穿过仪门,院中有一方形台基,两侧竖着精雕的夔龙石栏,和青砖花墙绕护的丹墀,两株有着数百年寿龄的参天士桧,在台前甬道两侧遮天蔽日。丹墀的东南角设置有“日晷”;西南角设置有“嘉量”,这完全是仿照皇宫的格式。其后便是宽敞的五楹出厦正厅,也是孟府的主体建筑“大堂”。堂前檐下正中悬挂着清雍正皇帝手书,钦赐孟子第六十五代孙孟衍泰“七篇贻矩”堂匾,龙边金字熠熠生辉。门两侧檐下廊柱上悬挂着“继往开来私淑千年承燕翼,居仁由义渊源百代仰先烈。”隶书金字抱柱楹联,孟府大堂是孟子嫡裔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开读诏旨、接待政府官员、申饰家法族规以及节日、寿辰举行重要仪式的地方。大堂正中设有木制暖阁,内设公案。

  大堂前东西厢是管理孟府祀田、庶务、礼生、乐生、司书、执事等办公场所。大堂前左右设鼓乐楼,是奏乐的地方。大堂东侧有一处独立的院落,称“五代祠”,是孟区宗族的家祠。西侧有一曲尺形独特建筑,名为“见山堂”,是当时孟氏后裔接待和宴请宾客的地方。与见山堂相对的月亮门外,竖着一块玲珑的太湖石,其上刻有清代金石学家阮元和书法家孔继涑的手书诗词。

  大堂后便是孟府的内宅,设有内宅门与外界相隔,这是一道禁门,看管十分严格,一般外人不得擅自入内。内宅门的外檐木坊上雕刻着“鲤鱼跳龙门”、“麒麟送子”等图案。门两侧倒悬着雕花垂珠,工艺相当精美。内宅门前为一幽径,左右两侧各有一角门名为“更道”,是当年为内宅巡逻值更的更夫行走的通道。

  内宅的第一进院落是一座典型的中国四合院建筑,它是孟子嫡裔第七十四代孙孟繁骥居住的地方。雕梁画栋、彩绘华丽、明三暗五的正厅为“世恩堂”。室内陈列着古玩字画、床榻橱柜等。院东南一株古老高大的荼糜花,每当春夏相交之际,满树洁白,盛开的花朵散发着阵阵清香。院后为赐书楼,是孟氏后裔存放皇帝钦赐墨宝、书籍和家族档案的地方。再后是“延绿楼”等四处四合院,都是孟氏近族的住处。最后是孟府的花园。

  孟府内现在还保存着封建帝王所赐的朝服、龙袍、圣旨、诰封、家族档案、印书木刻和书籍字画等大量珍贵文物,为研究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孟林是孟子和他后代子孙的墓地,位于邹城东北12公里的四基山西南麓,南面凫峄,北拱岱岳。是一处保存时间长、较为完整的家族墓地。据孟林享殿内现存的宋景佑五年(公元1038年)《新建孟子庙记》碑载:孔子的四十五代孙孔道辅知兖州时,访得孟子墓,并在墓旁创立了孟庙(后迁往县城)。宋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朝廷赐库钱30万,增修墓庙,购置祭田,广植柏桧。元代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山东提刑霍天祥在孟子墓前立碑,题“先师邹国公墓“,此碑现已无存。后又经明、清两代不断增修扩建。据《重纂三迁志·林墓》记载:清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3年)山东巡抚移文衍圣公查明,亚圣墓田七顷三十亩四分。林内植有桧、柏、榆、槐、楷、楸、枫、柞、杨等各类树木一万余株,多为宋、金、元、明、清各代所植。孟林享殿大门坐北朝南,经神道、御桥即可达门前。院内现存享殿基本保持了原来的面貌,只是左右厢房早年倾圮后末再修建。享殿内现存石碑六幢,其中北宋景佑五年(公元1038年)所竖《新建孟子庙记》碑,碑文为北宋孙复撰写,距今已有九百多年的历史,是现存有关邹县“三孟”史料中最早的一块碑刻。对研究孟子史迹,有重要参考价值。享殿后是孟子墓,坟茔高大、草丰林茂。墓前有巨碑一幢,上刻“亚圣孟子墓”。

  孟子墓西北约300米处有高大的古冢三座,相传为孟孙、季孙、叔孙之墓。

  孟子的诞辰是四月初二,为纪念孟子的诞辰,每年四月初二至初五在孟林前举行盛大的古会,一年一度,延续至今。

平遥祁县旅游景点

平遥祁县的旅游景点都非常有特色,以下是我收集的旅游攻略,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位于祁县乔家堡村正中,又名“在中堂”,是清代著名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也是《乔家大院》、《大红灯笼高高挂》等30多部影视作品的拍摄点。如果看过这些**,那你一定对这里的场景不陌生:成排高挂的红灯笼、高高的砖墙、精美的雕刻、漂亮的斗拱飞檐、深邃的巷落,这就是著名的乔家大院。

这是一个明清时期的民宅建筑群,建筑样式如城堡一般,威严气派,是典型的明清北方大家庭的居住格调。从高空俯视,整个院落布局很像一个象征大吉大利的“_”字。这里的建筑群布局严谨,同时也富有变化,仅是房顶的一百四十余个烟囱也各有特异。有“皇家看故宫,民宅看乔家”的说法。

进入乔家大院大门,一条长约80米的笔直石铺甬道把六个大院分为南北两排。依照传统的叫法,乔家大院北面的三个大院从东到西依次叫老院、西北院、书房院;南面三个大院依次叫东南院、西南院、新院。表现了各个院落的建筑顺序。

每个院子里的砖雕、彩绘、牌匾都非常精美,砖雕首推大门口的“百寿图”影壁,100个形态各异的篆体“寿”字,你能感受到艺术和文化完全融合在了一起,土地祠的砖雕最为集中,也值得一看;整个大院所有房间的屋檐下都有真金彩绘,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彩绘采用立粉工艺,层层堆制,最后涂金,十分细致;乔家大院牌匾很多,最值得一看的是第四院内傅山亲题的“丹枫阁”匾,来到这里,一定要了解一下这块匾背后的故事。另外,乔家大院内还有三件镇宅之宝:万人球、犀牛望月镜、九龙灯,万人球堪称最早的监视器,犀牛望月镜是当年乔家主人的生财镇宅之宝,九龙灯则是慈禧赐的宝物,在南面中间的院内。

渠氏大院

渠氏家族是明清以来闻名全国的晋中巨商之一,在祁县城内有十几个大院,千余间房屋,占地三万多平方米,人称“渠半城”。渠家十七世有著名的三大财主:田喜财主(渠源潮)、旺财主(渠源浈)、金财主(渠源淦)。渠源潮(嫡孙渠晋山字仁甫)的`住宅位于祁县城内东大街33号,始建于清乾隆年间。它占地5317平方米,建筑面积3271平方米。为全国罕见的五进式穿堂院,内分八个大院、19个小院、240间房屋。明楼院、统楼院、栏杆院、戏台院巧妙结合,错落有致。悬山顶、歇山顶、卷棚顶、硬山顶形式各异、匠心独运。大院外观为城堡式,墙高十余米,高大的拱式大门洞,上有玲珑精致的眺阁。院内建筑布局合理,主侧院主次分明,院落青石奠基,水磨青砖砌墙。院与院间隔有牌楼、过厅,明楼、统楼遥相呼应。石雕栏杆石雕门,工艺精湛;砖雕篆文砖雕景,高雅美观。该院堪称民宅建筑艺术的佳作,为中华文明的一颗民居瑰宝,是“渠半城”的一处典范建筑。在大院中开辟的晋商文化博物馆,意在弘扬晋商精神,树立“商可富民兴晋”的观念,激发人们振兴山西经济的雄心。陈列展分晋商总览、著名商号、巨商大贾、爱国义举、商界盛事、渠氏家族、晋剧渊源七大系列,28个展室,采取原状陈列和系列展出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实物、、模型、雕塑等手法,配以灯光、电声等现代手段,揭示晋商文化的内涵,艺术地再现了晋商的辉煌。渠家大院的原建筑已基本修复,展览内容将陆续增多。

中国红海玻璃文化艺术园

中国红海玻璃文化艺术园位于中国玻璃器皿之都—祁县,是一个将传统的玻璃制造与玻璃文化、工业旅游相结合的“贸、工、游”一体化的工业旅游景区。景区由两大区域组成,即:祁县红海玻璃有限公司厂区和新建艺术园区,现开放的景点包括:人工吹制玻璃器皿观摩厅、玻璃文化苑两个景点,集中展示绚烂多彩的玻璃文化、魅力无限的玻璃艺术、精湛纯熟的玻璃制作工艺。正在筹建的艺术园主要建筑有:祁县考古与艺术博物馆、玻璃展览中心、玻璃体验馆、玻璃商业园、艺术家沙龙、艺术家工作室、玻璃童话世界等。中国红海玻璃文化艺术园的宗旨是“演绎玻璃文化,构筑精致生活”。

祁县有什么好玩的地方

祁县旅游景点大全

1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又名中堂,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它成立于1756年。整个院落呈双“Xi”形,分为6个院落,20个小院,313间房屋。建筑面积4175平方米,三面临街,四周全封闭式青砖围墙,高10余米,大门为门洞式。这是一座古宅,具有传统北方民居的建筑风格。

2何家院

明末清初,历史名人戴曾在院内建有亭。除了藏书楼、版本馆和书画馆之外,这里还是傅山、颜若渠、顾、颜等反清文人的聚会场所。

何家大院,大门为砖木结构,角门,下有八仙石砖,李氏木雕挂花门。

入口大门是一条由西向东100米长的青石隧道。隧道南边是战车场,隧道北边是两栋楼。

3和真大厦

嘉陵江塔,俗称会门楼,位于祁县东北75公里的嘉陵镇。这座建筑就建在五里长街的南端,被称为“赵宇胜景”。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历史上“川陕要道”的必经之地。古代“优秀景点”之一。

镇塔为镇沙场源河“河灾”而建,故称“镇塔”。建于明宣德年间(1426-1435),清嘉靖、乾隆年间多次修缮。

2019年10月,真和楼被国务院批准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樊星神庙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樊星寺,位于山西省祁县东关镇东关中学校园内。始建于宋天圣三年(1025年),原址在西关村,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迁至现址。庙里有圣雄宝殿,里面的雕像已经被毁了。是祁县保存最早的寺庙。2004年被列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与瞿家大院一起被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5长源河国家湿地公园

山西长垣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山西省祁县东部。河道绵延36公里,总面积948公顷,其中湿地面积488公顷。公园分为湿地保护区、恢复重建区、教育展示区、合理利用区、管理服务区五个区域,突出主题性、自然性、生态性三大特色。以河流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水库和池塘及其生物多样性为基础资源,以深厚的历史文化景观和湿地生态文化为特色,包含饮用水源、湿地生态系统、黑鹳等重点野生动物及其栖息地保护和生态休闲体验。

祁县旅游不得不去的景点介绍

祁县位于山西省中部,古称“昭馀”,因“昭馀祁泽薮”而得名。隶属于山西省晋中市。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祁县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大全,希望能够为大家的祁县旅行锦上添花。

祁县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

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地处美丽而富饶的山西晋中盆地,位于祁县城东北12公里处的乔家堡村,距省会太原50公里,与祁县著名的中华周易宫、延寿寺、九沟风景区、渠家大院、明清街巷、长裕川等景点形成一日游格局。

乔家大院是祁县乔家“在中堂”的宅院,“在中堂”是闻名海内外的商业资本家乔家第三代乔致庸的堂名。

兴梵寺

地址:祁县东观镇东观村

据大殿正脊下题记“大宋天圣三年(1025年)始建西管村,大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移建东观镇”。现仅存大雄宝殿。大殿坐北朝南,坐落在砖石结构的台基上,面阔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屋面琉璃瓦剪边。建筑面积2873平方米。斗_为四铺作出单抄,梁架结构为四椽_对前后搭牵用四柱。

聚全堂药铺旧址

地址:祁县城内东大街30号

旧址为砖木结构建筑,坐北朝南,为前后两进院,前院有东西房各五间,中间是过厅,后院为二层小统楼,占地85829平方米。为明代店铺。临街为铺面,面阔五间。

镇河楼

位于祁县城东北75公里处的贾令镇。这一建筑,始建于明代宣德年间,这是一处自成一体的古建筑。镇河楼,位于祁县城东北75公里处的贾令镇。这一建筑,始建于明代宣德年间,这是一处自成一体的古建筑。

镇河楼共有4层,楼体高达155米,东西长达155米,南北宽度为135米。镇河楼四周,有18根明柱,底层有一砖砌而成拱形门洞。门洞长8米,宽28米。这一楼阁式建筑,在山西省内已不多见,现被列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祁奚父子墓

地址:祁县城南3公里的阎名村北

东周时期晋国大夫祁奚和其子祁午(晋悼会时中军尉)的墓葬。位于阎名村北约150米,两墓东西排列,相距30米左右。祁奚墓为园形,封土高45米,直径16米。祁午墓方形,封土高32米,东西16米,南北145米。保存完好。

九沟风景区

九沟风景区历史文化悠久,人文景观荟萃,距此一公里的梁村古人类遗址是省级文物保护区,唐代诗人王维、温庭筠、明代小说家罗贯中均出生于景区周边村庄。此处也是子洪口战略要地,史书记载,宋代名将杨延昭的兵寨就设在九沟南一公里处的洛阳村。明末名人傅山、顾彦武等曾著诗赞美此处的秀丽景色。地处平遥古城、祁县古城、乔家大院、渠家大院、太谷曹家大院等观光性景点的中心地带。

风景区处于无污染源的万亩果园区中心位置,温度、湿度适中,水源充足,具有山上北国风光、湖区江南水乡,四周田园风光的特色,湖光山色、鸟语花香,是山西省中部、太原市近郊一块难得的观光性旅游景点的配套性风景旅游度假区。

祁县城东南10公里的梁村遗址,范围约2平方公里,是仰韶文化晚期的遗物

梁村遗址

地址:祁县城东南10公里的果村村西

遗址面积约2平方公里,该区域到处可见古代陶片。村西北高崖头断面上,露出明显的烧灰层和灰坑,含有丰富的遗存物。1954年进

故宫旅游景点介绍游览顺序 故宫的游览顺序图

故宫游览路线及景点详细讲解故宫游览路线及景点详细讲解如下:路线介绍从天安门进入,来到端门,通过端门,来到午门。午门是成凹字形,有海...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