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十五是什么节日有什么风俗

栏目:资讯发布:2023-09-27浏览:2收藏

十月十五是什么节日有什么风俗,第1张

  农历十月十五日是“下元节”,亦称“下元日”,是我国民间极为古老的传统节日。在古代,时逢下元节,正值农村收获的时刻。下元节是水官的诞辰,在下元节祭祀水官,具有消灾解厄的寓意。同理,上元节是天官的生日,中元节是地官的生日。天官掌管赐福,地官掌管赦罪,水官掌管解厄。

 下元节有哪些习俗下元节道观做道场,民间祭祀亡灵。

 主要有两个习俗:

 1、祭祀祖先:下元节与中元节相似的一点是也有祭祀祖先亡灵的习俗。祭祀的形式可能与各地风俗有别,但大部分都是在下元节月亮出来的时候,把家谱、祖先像、祖先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厅,然后安放供桌,摆好香炉、贡品,开始祭祀祖先,亡灵,祈求祖先保佑。

 2、祈愿神灵:下元节是道教中水官大帝的生日,在乡村会有祭祀活动,祭祀水神,有消灾解厄、祈求丰收的美好寓意。例如有的地方会在田头祭祀,是为了祈求在枯燥的冬天庄稼地润泽,农作物可以安全过冬。

 3、修斋设醮[jiào]:下元节道观中也会举行相关的修斋仪式。下元日也是道教斋法中规定的修斋之日,信奉道教的信徒,可以根据各地的情况,前往观看相关文化活动。

 下元节吃哪些食物好1、米果:米果也是客家的传统食物之一,也是下元节的传统美食,因为下元节也是五谷主的生辰,所以就做米果来祭祀五谷主。

 2、芋子包:芋子包是客家地区的传统小吃,是以马铃薯和芋子为主要食材制成的,在十月十五的下元节客家地区常常做芋子包吃。

 3、还可以可以蒸些麻腐包子一家人共同食用,据说麻腐包子是为了纪念孟姜女千里送寒衣的忠贞气节,麻腐包子的样子就像送寒衣的包袱。

 4、糍粑:糍粑软糯细腻,米香沁甜,是闽南客家地区的传统食物之一,在闽南地区下元节又叫“完冬节”。

可以参照以下几点写:1祖宗图像不能乱画,最好根据相片资料或根据老人介绍特点画好后,族人确认后再印上。

2 供奉祖宗家谱的写法大全

如果家有佛龛,就将家谱放在佛龛里供奉的佛像脚下;如果没有佛龛,放在客厅的一个摆有香炉、古董花瓶的台案上即可。

3 供奉自家老祖宗怎么写

例如:

1赵氏历代祖先牌位2张氏历代祖先及冤亲债主牌位3王家先祖牌位4李氏历代祖先及历代冤亲牌位 另外,供祖宗牌位,最好与观音菩萨一起供,祖宗牌位要比观音像低一些。这样历代祖宗更能得益,全家也更加吉祥

4 家谱供奉方法

供奉家谱的规矩可能因为不同地区而有不同的讲究的,下面是一般常见的供奉家谱的规矩: 1、记载家谱的卷轴,家谱轴子的幅面较大,一般宽11米左右,高165米(来丁尺寓意添丁进口)。 2、家谱轴子展示的内容是程式化的。主体画面自上而下分为二部分。上部分的顶部,绘厅堂楼阁、松竹等吉祥之物。

每逢过年过节或者重要的节日,比如说结婚,每个地方都会有祭拜神人的风俗,有的供天地,有的供家谱,有的供财神,有的供“天地君亲师”,但祖籍山东的东北农村人选择供祖宗。“不接不送初六撤供”就是其中一种,也就是供家谱,没有接神送神。

不接不送初六撤供

旧年的最后一天,祖籍山东的东北农村人会供上家谱烧香。直到初六晚上才会撤下家谱。撤供时只撤掉供碗把悬挂的家谱取下从下向上卷好放在供桌上原来的位置,两边的配屏不动香炉烛台保持原样,收起一切供器和家谱。这样规矩的人家都有接神送神的规矩。供家谱,是对祖先的一种纪念,同时也寄托了后辈对来年的幸福安康的希望。

供家谱的准备

供家谱一般都是在喜庆的节日,所以很讲究寓意,还有风水。方位最好是北面,家谱后边要贴上一个大福字一张挂钱,炒菜不能有盐,过年不吃素的人家要供煮熟的肥肉,粉条是供桌上必不可少的供品,鱼也是必不可少的,用鱼做供碗不加任何佐料素油煎炸熟了即可,要五碗供碗和两碗供饭,当然,接年饭是必不可少的,做接年饭时待米煮成八成熟时捞出两个上供用的小碗平碗扣在一起上面按上红枣,这样扣两碗摆在供碗两侧。供桌上还要摆放两摞馒头下边三个上边两个对底摞上共十个,分列两侧上边还要用红颜色点上红点第三种形式是旧历年最后一天上午供上家谱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或者十六撤供,馒头要蒸得大讲究刚出锅带汽摆在供桌上。同时不同人家也会有不同的较为特殊的供家谱方式,

其他供家谱的方式

祖籍山东的东北农村人供家谱的方式其实有三种。除了不接不送初六撤供,有的人家会选择在农历年最后一天上午供上家谱,初二或者初三太阳落以后撤供,正月十四上午悬挂家谱供上新的供碗十六晚上撤供,收起一切供器。还有一种是旧历年最后一天上午供上家谱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或者十六撤供,也是没有接神和送神环节。但无论是哪一种方式,供家谱,都统一有着很长的周期。

  摘 要:大冶宗祠基本延续了中国传统建筑结构与构造特征,具有中国传统建筑典型的宗族文化内涵与价值观,但在装饰和某些特殊“组件”上又与大冶的地域文化相结合,从而赋予宗祠建筑更多的世俗特性。

关键词:宗祠建筑;木雕;石雕;灰塑;供台

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4-0191-02

大冶宗祠基本延续了中国传统建筑结构与构造特征,具有中国传统建筑典型的宗族文化内涵与价值观,但在装饰和某些特殊“组件”上又与大冶的地域文化相结合,从而赋予宗祠建筑更多的世俗特性。大冶宗祠建筑中有着大量的装饰作品,品种繁多,其中由已木雕、石雕和灰塑为盛,内容大致分为日常生活、伦理教化、神话传说、戏文故事、花鸟虫鱼、书文楹联等。

一、木雕

木雕是中国传统雕刻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它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实用性和装饰性。如殷祖镇水南湾曹氏宗祠中,室内的门窗梁柱有许多雕刻作品让人叹为观止(图1)。这些木雕图案大多蕴涵吉祥含义,题材以民间传说、戏剧场景和一些传说的祥瑞吉兽为主。同时还十分注重装饰与光线的关系,让光线从天井射入,透过漏窗、门窗与木棂,来渲染空间气氛。

还有如刘仁八镇卢均受村卢氏宗祠的入口木构架横梁上的木雕纹饰(图2),殷祖镇余海庄余氏氏宗祠中的木梁上的木雕装饰,题材为凤凰和亭阁相映(图3)。

二、石雕

石雕在宗祠建筑中的作品随处可见,石雕窗框、抱鼓石、石雕的门联等,甚至下水池的下水口,也是精美的石雕。石雕艺人雕刻工艺精湛,奇妙的构思令人叫绝,其圆雕、浮雕、镂空透雕都有,造型风格简洁大方,具有独特的装饰效果(图4,图5)。

三、灰塑

灰塑是以石灰、细砂、牛胶为原料按一定比率混合而成的塑泥进行艺术塑造的一门艺术。大冶地区宗祠建筑的灰塑装饰中,主要用圆雕手法表现,并在背景上以浮雕衬托,一般都是装饰在雨挡和墙画上(图6,图7)。

四、供台与神龛

供台在本文中特指宗祠建筑中的供奉祖先牌位、供设香炉、蜡竿和摆放供品的供桌。供台根据材质的不同可以分为木质和石质两种,这两种类型的供台在大冶的宗祠建筑中都比较常见,因各姓宗族文化的差异因此各自的供台的造型差异也较大。

(一)石质供台

刘仁八镇的刘氏宗祠中的石质供台设置在此宗祠建筑的第三进中,供台的墙体宽约为5米,高约为35米,高未通到屋面,供台类型隔断将宗祠的三进分为两个不同功能的空间,前面用来祭拜先祖,供台后面用来存放物品,供台的背墙两侧各开设有一个门洞可通向供台的背面,门洞的上面开放有一个八卦形的洞口。门洞的上方和八卦形洞口的四周均绘有图案。

供台的正上方用灰塑的工艺写有“如在”两字,代表对先祖的哀思之情。“如在”的下面是用砖砌而成的一个内凹结构神龛,采用四个小红柱进行装饰,里面供奉着祖先牌位,神龛的上面用深色涂料绘制着双龙戏珠的图案,神龛的下面是石质的供桌,依稀还能看出上面绘制过图案,因为年代的久远,整个供台的下部都长满绿色的青苔,受损比较严重,但是整个供台的庄重感还是很强烈(图8,图9)。

还有殷祖镇塘下村卢氏宗祠中的供台也属于石质供台,供台的背景墙为建筑的外墙在供台的范围内很特别的呈弧形分布,在弧段内设有四颗小立柱,立柱之间供奉的是祖先的牌位,立柱的柱脚为莲花台状,并有彩色的涂料对莲花台进行涂染。

供台为长方形,在供台的上部有莲花瓣的雕刻花纹饰边,也用彩色的涂料进行的涂染,供台的下部雕刻分成三个方框,两侧的小方框内绘有仙鹤的彩色图案,中间的较大方框内的图案因年代久远,现在已经分辨不出图案的内容。另外在供台的底部装饰也有石质的花纹。

这种采用彩色图案装饰的建筑,在本次调查中仅仅只在这座宗祠中发现,其他宗祠中绘制的图案均为单色绘制(图5-10)。

(二)木质供台

木质的供台因为材质的原因,长期放置供奉祖先的烛火和等,限定了它保存时间的不易久远。但是木质供台因可塑性更强的因素,因此它比石质供台更加的精致和美观。

殷祖镇塘下村邹氏宗祠中的供台属于木质供台,其供台将木雕的工艺的表达的淋漓精致,在供台的装饰中各种木雕技术均有应用,各种祥瑞吉兽栩栩如生(图11)。

参考文献:

[1]李秋香宗祠—(乡土瑰宝)系列三联书店出版社2006

[2]谢玉明著中国传统建筑细部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3]陶友松著老祠堂(古风—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香炉古寨又名香炉寨,座落在香炉岭上。香炉岭位于朴店村胡上湾村民组西北角上,同时位于朴店村西北部,东距朴店民委员会驻地约4公里。

从香炉岭的拜金岭朝北看,香炉岭酷似一个大香炉“香炉岭”由此而得名。

据有关资料(胡氏家谱)记载,整个明朝时期,居住在香炉岭附近的村民,为本地“秀山公”支派的胡氏家族。在整个大明朝时期,胡氏家族经过了200多年,十多代人的繁衍发展,人丁兴旺,到明朝后期,胡氏家族已发展到数百人之多。造下偌大家业,仅胡氏族主,就有万贯家财,此时的大明王朝,已是风雨漂摇,大厦将倾,内忧外患,无力回天。胡氏老族主眼见明朝气数将尽,行将天下大乱,自己家族数百人到哪避难万贯家财放在哪里藏匿权衡再三,唯有修建山寨,以求自保,才可解决各种问题。老族主毅然决定集全族之力修建山寨,族人都很赞同,他们经过选择,选中了香炉岭为山寨的寨址。

香炉岭是此处西边一座高山(名叫“黑毡帽”海拔近800米)延伸下来的一条小山岭,中经葫洼盆地南出口窑岗岭,地势较平缓。再往东经过一条狭窄的山梁,就到了香炉岭。香炉岭东西狭长,山体薄大,南坡较缓,北坡陡峭,如斧劈刀削一般,壁立数丈,岭上怪石嶙峋,山势嵯峨,杂树丛生,是一处自然生成的天险。山寨依山势而建,最外面为一圈寨墙,高1--3丈,宽9尺左右,为巨大的块石砌成,非常坚固。山寨的主要材料是石头,全部就地取材,山寨分东、西、南、北四道大门,东门、南门方向为生活区,也是人们进出山寨的通道,北门面对悬崖,是防御入侵的要害之门。西门内还建有子寨,称为“寨中寨”,位置最高,为寨主一家及族中重要人物居住,防守最为严密,里面设有套间,路道狭窄,易守难攻,有暗道通往寨外。山寨内建有仓库、民房、水塘、水井、粮草充足,可作长期坚守。山寨设计巧妙、构筑坚固、充分展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建筑技术,也充分显示了劳动人民艰苦创业的精神。山寨开始修建时大约是1620年前后,历经十多年终告竣工,起名“胡家寨”,由胡氏老族主担任寨主。相传老寨主武艺精湛,八个儿子个个武艺高强,分守八门,时称“八大王”,一般普通寨兵也都会些武艺。

胡家寨修成时,明末农民战争总爆发,天下已经大乱,胡家寨保卫战打的异常惨烈,寨墙内外血流成河,尸如山积。血战数天,寨兵虽然英勇,但双方力量对比悬殊,寨兵和群众全部牺牲。

当年山寨攻破后,只有老寨主的长孙一人从暗道中逃出,活了下来,在亲友的帮助下,掩埋了族人的尸体,然后娶妻生子,代代相承,经过几百年的繁衍,该派胡氏家族,如今又发展成为朴店村的名门望族了。

清初,这里恢复了社会安定,人们开始安居乐业。在征得胡氏后代同意后,将山寨改名为“香炉寨”,。如今,370余年已经过去,“香炉寨”名声已经叫响,远近闻名。香炉寨地处偏僻山区,距离交通大道教远。平时除有几个挖药人和放牛娃偶尔深入其中外,很少有闲人进入,因此,里面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至今保存良好,没有遭到人为破坏。除部分建筑物毁于当年战火外,大部分保存良好。

朴店村:朴店村位于沙窝镇最南端,属于两省三县结合部,106国道纵贯全境,全村总面积156平方公里,辖22个村民组。总人口502户、2050人。近年来,朴店村党支部坚持围绕党建抓经济,充分发挥村级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朴店村党支部和青岛农大签订了村校联建协议,在朴店村创建了第一所农民党校,聘请县委副书记担任名誉校长,镇党委书记任校长,开展党员教育培训和农民实用技术培训,

十月十五是什么节日有什么风俗

  农历十月十五日是“下元节”,亦称“下元日”,是我国民间极为古老的传统节日。在古代,时逢下元节,正值农村收获的时刻。下元节是水官...
点击下载
热门文章
    确认删除?
    回到顶部